首页范文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十篇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十篇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0:36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篇1

传统民居装饰的概述

传统民居装饰是建立在传统民居建筑物上的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民居装饰是人们在长期的追求物质生活的过程中形成的。起初的民居只是为了起到遮风挡雨的作用,比较注重实用性。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开始追求民居的美观性,对民居进行不同风格的装饰。由于受到地理条件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装饰也有所不同,比如在普通的农家小院中,民居装饰主要呈现出得是简单和纯朴的特点,表达人们对于农家小院的热爱和喜爱之情。而在些少数民族地区,民居装饰则大多表现出的是民族的特色,例如傣族用竹子编壁画,苗族的木质吊脚楼等。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价值

――以湘南传统民居为例

1.人文价值

为了让人们的生活环境充分的体现出地域文化和独特魅力,人们往往在现代的环境艺术设计中加入传统民居装饰。充分运用传统民居装饰可以更加的显现现代环境设计中的人文价值,中国人对传统民居装饰具有特殊的情怀,传统民居装饰能够体现人民的文化意识。例如,国家的鸟巢体育馆以冰裂纹陶瓷为设计灵感,冰裂纹式的设计理念使得体育馆更具文化魅力,同时也给人一种简约大方的感觉。将传统民居装饰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有机的结合到一起,能够增加人们对于传统民居招生的深入了解,也满足人们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对于审美的要求,同时有利于促进传统民居装饰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共同发展。

2.社会价值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在每天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人们越来越怀念过去纯朴、简单的生活,但是时间是不可能倒回的,所以人们往往通过在现代环境设计中加入传统民居装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将传统民居装饰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相结合,能够充分体现社会价值和社会情感。传统民居装饰受到不同区域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所以设计者应该注意不同地区的民居装饰特点,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充分体现传统民居装饰的差异性。传统民居装饰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结合对社会价值和社会情感的体现具有重要作用。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文化诉求及应用原则

1.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诉求

传统民居装饰带有朴实厚重的自然气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融人传统民居装饰的自然气息有利于表现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在现代的环境艺术设计中应该积极加入当地的民俗特色,表现人们真实的生活状态,寄托人们对当地文化的热爱之情,缓解人们的生活压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向全世界展示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也能够让世界对中国的风土人情和地域特色有更深入的了解。

2.适度性原则

适度性原则是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原则,所谓的适度性就是指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不仅仅要准确的掌握和了解传统民居装饰的的文化内涵,而且也有注意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实际情况,加入适度的传统民居装饰元素,不可漫无目的的盲目添加,这样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适度性原则有利于规范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民居装饰,能够使得传统民居装饰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更好的体现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价值。

3.合理性原则

合理性原则要求在现代环境艺术中融人传统民居装饰要遵循客观规律,避免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第一,要注意合理选材。传统民居装饰大多以自然元素为主,其中以泥土、木头和石头最为常见。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则大都运用一些新型材料和工业元素,因为这些元素都不具备自然朴实的特征,所以在特定的环境中往往会出现不适应的现象。第二,要注重技术方面的合理性。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要对传统民居装饰中的艺术手法进行借鉴和保留,如木雕和石雕等,这些都是具有传统民族文化的独特艺术。

4.适合性原则

适合性原则也是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原则之一。适合性原则要求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所应用的传统民居装饰的手法和方案要与实际情况相适应,要选择既符合现代装饰审美题材又具有传统民俗装饰特点的设计方案。既要注重发挥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价值,同时也要保证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整体与传统民居装饰相符合。在设计的过程中只有遵守适合性的原则,才能使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设计中发挥最大的价值。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指导老师:王梦林)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篇2

我国传统民居装饰具有其独特的审美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并且能够体现出很强烈的民族地域特点,通过对传统民居装饰的艺术处理手法进行分析,对传统民居装饰的设计语言进行提炼,有利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设计思路的拓宽,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应用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传统民居装饰作为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的艺术表现形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对传统民居装饰的应用除了能展现一定的文化价值与情感价值之外,还是对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一种传承和发扬,因此,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一定要重视对传统民居装饰元素的融合。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1.直接将传统民居装饰元素应用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

许多传统民居装饰元素都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都象征着美好的寓意,表达着人们美好的希冀。例如,传统民居中的窗户、桌椅等都雕刻有花鸟图案,除了起到装饰作用,还表达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向往。许多传统民居装饰元素是历史沉淀下来的文化产物,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和美好的寓意,可以直接使用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当中去。祥云是我国传统民居装饰中经常会使用的装饰元素,它有着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和深刻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时候可以直接将这一元素运用到设计作品当中,使作品能够体现中国特有的文化价值。谈到环境艺术设计中对传统民居装饰元素的直接使用就不得不提香山饭店的设计,设计师巧妙地运用江南水乡青砖灰瓦白墙的传统民族装饰特点进行香山饭店的设计,使得香山饭店具有了江南水乡独特的文化韵味,实现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传统人文情怀的共鸣。

2.对传统民居装饰元素进行改造利用

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还可以对传统民居装饰进行改造利用,使其更好地融入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当中,与环境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一般通过三种形式对传统民居装饰进行吸收改造。首先,是对传统民居装饰元素的形体进行简化、重造,对部分装饰元素存在的造型、形式上存在的繁缛和陈旧问题进行改造,使其既能够表达特定的文化内涵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其次,对于传统装饰元素中颜色进行协调或者重新搭配,使其能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拥有更好的视觉效果。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使用价值

1.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体现了人文价值

为了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情感诉求,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常常会将传统民居装饰元素融入其中,让人类的活动环境能够充满地域文化和独特的韵味。中国人对传统民居装饰一直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因此,在中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当中常常会引入传统民居装饰元素,鸟巢体育馆就是以冰裂纹陶瓷为创作灵感设计的,冰裂纹陶瓷的改造、融合运用使得鸟巢体育馆充满了艺术魅力,而且还能给人庄重、简约大方以及浑厚的感觉。

对传统民居装饰的运用,可以使得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更具人文情怀,体现一定的文化底蕴,让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更有艺术魅力。传统民居装饰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增添了丰富的视觉语言不仅体现出了人文精神,而且反映了人文意识。传统民居装饰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科学合理运用,使人们对多样化、多元化的传统民居装饰特点有所了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视觉体验与审美要求,促进了民居装饰的传统风格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和谐统一。

2.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体现了社会价值与社会情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当中,人们开始怀念往昔质朴、平和的生活,想要返璞归真。当然,人们不可能回到过去,但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了传统民居装饰元素,能够满足人们这样的情感诉求,使人们能在充满传统文化气息的环境中放松心情、享受生活。不同地域的传统民居装饰文化也有一定的差异性,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师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时候不仅要进行中外文化融合,还要对各个地域之间的文化进行融合,使作品能够符合群众的审美要求和情感诉求,才能使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引领现代社会潮流。龙和凤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中最具代表性而且具有非常美好寓意的传统民居装饰元素,但是这两种美好的元素应用在不同的地域给人们的审美情感是有很大差异的,因此,设计师在环境艺术设计当中进行传统民居装饰元素的运用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其地域文化差异性。我国传统民居装饰饱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内蕴和深刻的社会价值,将传统民居装饰元素巧妙、恰当地融入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当中,使民居装饰传统风格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风格完美结合,形成一个整体,对于社会价值与社会情感的体现有着重要意义,而且会产生极好的社会反响。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篇3

关键词:陶器;纹饰;传统元素;审美艺术

陶器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汲取了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将此用于纹饰当中,对于丰富其外在、深化其内涵具有非常明显的艺术作用。下文将就陶器纹饰的传承之路、及其与传统元素的艺术之美展开论述。

1陶器纹饰的传承之路

(一)传承原因

首先是其与生活内容的高度吻合。艺术来源于生活,亦是诸多有关生活、有关人类精神文化世界追求的高度浓缩和体现。所以在中国已经出土的无数彩陶艺术珍品当中,在其纹路所刻画的形形的精神世界当中,既有反映人们丰收喜悦、载歌载舞场景的艺术纹路,有刻画原始社会人们祭天拜地、祈求神明恩赐的壮观场景,也有反映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林渔耕的写实生活景象和大自然的花鸟虫鱼、山川秀丽的美好景象。这些画面都与陶器存在时期的人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有着高度契合性,它们围绕在彩陶纹饰的种种元素当中,将传统的生活、传统的记忆最为倚重挥之不掉、永久铭刻的艺术形式、千古传承。

其次是超出传统的审美。陶文化对于传统元素传承并不局限于简单的复刻与临摹,还存在着大量基于对现实的生活再创作与艺术生成。经过艺术洗礼的新形象、新设计,能够将传统元素赋予全新的审美内涵,如以远古图腾为重要创作元素出现的彩陶纹路,或将人的形象与动物形象相结合的全新艺术模式。这些创作不仅打破了人类生理意义上的界限,也让人类思维模式中的人与神之间距离在无形之中拉近,使之散发愈加浓厚的神秘气息。

再者是不断丰富的文化底蕴。彩陶纹饰当中所呈现的不但是具有美感和艺术气息的画面,也是承载着一定的文化精神,有一定的文化底蕴的历史纪念价值。当浓缩着无数远古时期人们风土人情、图腾崇拜、神明向往、自然原始、母系生殖乃至父系社会的信息内容通过陶器纹路有所体现、有所记录时,彩陶文化也成为研究华夏文明历史的重要参考依据,为后人进一步理解荒野时代开启了一扇神秘大门。

(二)艺术魅力

挖掘陶器的艺术魅力,离不开点、线、面三个最基本的视觉要素,所以,即便是现阶段出土的、距今数千年历史的古物,其表面纹饰会拥有大量基于这三种元素不断组合而生成的几何图形。当这类图形纹路以重复的形式反复出现在陶器装饰的过程当中,所赋予人们的并不是艺术审美上的单调与乏味,而是因为秩序所造就的文化感、传承性与使命感,与人类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重复着相同的生存方式而生成历史、生成文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些几何体并不是没有突破、没有创新,实乃创造源于重复、发展得于创造,即便是重复的直线,仔细一看却有亲疏粗细之分;同样是圆形的外在,却有大小和颜色之分。种种看似相同幅度的弧线,都有其微妙区别与变化。由此说明陶器纹饰的艺术魅力既秉承着变与不变的守恒,也将重复蕴含在了细微的创造之中。这其中,传统元素使之焕发更多的艺术魅力,以一种全新的造型刻画观念,创造出了更具个性和现代气息的艺术纹饰,也让旧的图案承载了新的审美需求。所以,在陶器鉴赏的道路上,应在充分理解和认知传统彩陶纹饰当中的文化背景、艺术内涵以及其所赋予的精神寓意的基础上,结合敏锐的触觉来提炼其中的丝丝精髓,感恩传统。

2陶器纹饰与传统元素的艺术之美

陶器是中华文明传承至今的珍宝,其在纹路上对于不同形象的艺术刻画,更是如镶嵌在珍宝之上的明珠,历经数千年的岁月洗礼,依旧熠熠生光。这些形象不仅是从远古时期,人类延续对于自然的崇拜、对于生活的记录,对于自我的认知,亦是华夏文明艺术萌芽的初始,是有关创意的最初体现。充分认知这些形象,发掘这些生动艺术形式赋予的今人对古人审美内涵的最真切理解,对于我们深入原始时期、体悟先祖审美追求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传统元素作为极具鲜明时代特色的艺术符号,有其不可复制的艺术审美价值。所以,在其传承过程中,今人对于其于陶器纹饰上、或是其他物件上的艺术价值、文化意义的理解,要呈现出一定的与时俱进和随同时代变化的律动性,使其在科技不断进步、审美更加多元、文化理解更为丰富的今天,能够继续感受陶器纹饰的艺术魅力。下文将进一步分析陶器纹饰与传统元素的互融所催生出的艺术之美。

(一)造型美。陶器纹饰上的空间感和立体化呈现,使之生成一种整体化的美感。在立体几何学当中,点、线、面、体之间有着层级递进的关系,点的移动会形成线,线的移动会形成面,而面的移动就会变成立体图形。这种移动可以将其视作一次次的重复,所以当纹饰呈现“重复”发生这样一种趋势时,就会产生犹如点、线、面移动形成线、面、体一样的效果,让表面化的纹饰变得更加具有空间感,更加富有灵动性和立体性。严格意义上来说,陶器表面的纹饰都是以凸起的形体特征而存在的,其受制于陶器本身或方或圆,或高或低的外在艺术形态,但因重复所造就的对称结构和纵向延伸,让纹饰本身所呈现的整体性、空间感和秩序性的美感得到了立体而生动的呈现。

(二)质感美。传统元素指的是在一种流动的时间变化中,不断形成和演变、最终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和价值的意识形态、行为习惯或思想建构;也是一种提升审美价值、提升艺术表现力的符号。正如陶器当中的传统之美,正是这类艺术形态的价值所在。透过这些传统元素,窥探到的不仅是一种美感,还有一种超越时间与空间的质感,而这也是传统元素的魅力体现,能够让人进一步感悟和领略审美,感受艺术的价值。

抽象美。在视觉艺术产生和创造的过程中,变化和重复是一对相辅相成的概念,而抽象符号与传统几何体不同,多由抽象、夸张的动物人物造型出现,或是简单的几何体。如中华民族古老的图腾文化,就是人类基于自身对于大自然、对于神迹的最初认识、对于不可抗力的崇敬与畏惧所生成的由各种抽象元素所构建的更加具有抽象意义的符号。这样的抽象符号与传统元素的糅合,对于美感的呈现完全不逊于几何体的秩序感和规律性,且更彰显出一种生命的律动感和鲜活性。

3陶器纹饰与传统元素的交融应用

(一)与传统作物的融合。原始社会人类所居住的环境是“天盖地庐”,他们或栖息在山洞之中,或居住在茂密的丛林里,在日复一日的农耕劳作之余,所接触最多的就是大自然各种各样、形形的植物。生活条件与居住环境促使人类对于植物的形态、功用会产生时分清晰的认知,所以他们会将植物的形象刻画在陶器的表面,作为一种装饰的纹路传承下来。就目前我国已经出土的各类陶制文物当中,对于植物形象的刻画主要包括对叶脉纹路的刻画、对花瓣纹路的刻画,对谷物纹路的刻画。其大多是以对称或者较为抽象的艺术形态存在于彩陶刻画的表面――这些形象从某种侧面展示了原始社会人类对于传统美学的欣赏与概括能力,揭示了其对于线条、点或夸张、或写实的记录、提取、抽象与总结。

(二)与传统生物的融合。查证目前已出土的陶器,其中对于动物形象的刻画种类繁多、刻画形式多样,有各种鱼类形象、蛙类形象以及多样的鸟类和鹿类的形象等。在这一系列的动物形象当中,出现次数较多的当属各式各样的鱼类,从某种意义上的来说,这是原始社会人类对于生殖崇拜所造成的结果。原始社会人类所生存和居住的空间不仅条件恶劣,而且由于人类本身的生产能力较低、生殖能力有限,自然气候所引发的各类灾害,自然当中各种生擒猛兽又在不停带来生存与生命的威胁,因此原始人类源于对生命的渴望,秉持对种族延续的祈求,会在这种因为外在环境所给予的生存压力的基础上,去羡慕鱼类这样一种拥有强大繁衍能力的动物,故而藉着鱼类的形象来表达一种承载自身希望的寄予,从而在无数的陶器纹饰中反复出现。

(三)与传统民俗的融合。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形象设计,陶器艺术对人物形象的刻画频率并不高,多以反映当时民间习俗、生活百态为主线,诸如生活状态、耕作方式等刻画内容,不仅呈现出浓厚的艺术价值与美学价值,还可以作为我国历史不断前行中的重要参考和反映依据。通过这些栩栩如生的民间形象,可以看到华夏族人最原始的情感诉求、最为原始的生产生活状态以及彼时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这些印记都或多或少地凝结在陶器表面的纹路之中,成为了传承历史的永恒纪念。例如,著名的“舞蹈纹彩陶盆”就是马家窑出土的极具代表性的刻画人物形象的彩陶作品之一。纹路之中的人物,手拉手、肩并肩,如同庆祝的起舞、欢歌的雀跃,充满律动和节奏感;每个人面目中的神情惟妙惟肖、十分传神,所反映的不仅有史前社会人们载歌载舞的美好生活情境,也饱含着其畏惧神灵天地,向天拜地祈祷子孙后代生生不息的寓意,纹饰上的每一笔刻画,将当时人们对神灵的崇拜、对生活的向往等情绪传承到了今时今日。再如,西安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所刻画的人物形象鼻梁挺直、神态安详、眼睛细长,耳朵两旁和嘴巴处都巧妙的刻画了几条鱼的形象,间接造成了一种人鱼合一的效果。这一陶器不仅从艺术设计的角度打破了原有的人物形象的外在特征,揭示了原始人类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创造力,同时体现出其对未知世界、神秘自然的向往与崇拜;也充分说明在科技欠发达、对自身周遭一切事物懵然无知的情况下,人类对于生理和精神上的构造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4结语

陶器艺术作为华夏数千年文明的无价瑰宝,是研究民族历史和文化进程的重要参考依据。看似细微的陶器纹饰,所涵盖的不仅是艺术精髓,更是对华夏精神和艺术文明的浓缩。纵观远古历史时期出土的各种原始陶器,不难发现其纹饰当中存在着大量的传统元素,不论是最为基本的线条勾勒、还是抽象有趣的符号图腾;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不论日后华夏文明将趋向何地,祖先为后人留下的文物、艺术与文明都是后人不可多得的财富,也是永远都不该忘记和放弃的艺术追求。因而,从现在到未来,所有热爱陶器艺术,为其有所付出、有所奋斗的人们,应继续尝试为这一传统艺术赋予新的内涵,让古老的文明元素能够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持续彰显着迷人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王琼.浅析自然环境影响下的马家窑彩陶装饰纹样文化发展[J].经济师,2012(09).

[2]孙秀春,张冬梅,杨永红.纳米骨质瓷研发中视觉设计要点[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5(03).

[3]李中元.论中国旋涡纹样造型的起源与成形[J].丝绸,2008(06).

[4]张成志.青海彩陶造型功能的文化解读[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3).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篇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居住环境设计方面,人们开始由传统的实用要求逐渐转向美观性追求。因为,为了满足人们对现代建筑的居住要求,现代室内设计开始借鉴传统文化的精华,从而使得现代建筑越来越具有审美情趣和地方文化特色。尤其是对西南民居装饰元素的借鉴,更为其增添了民族特色。在历史发展长河中,西南民族将其审美情趣及文化价值观念等融合于民居建筑中,成为中国建筑文化中独特的存在。现代室内设计通过借鉴西南民族元素,将西南传统文化魅力与现代建设技术相融合,可以为室内设计的发展开辟出独特的发展道路。

西南传统民居装饰特点

每个地区的建筑特色都是有其历史发展特点及地理位置所决定的,由于西南民族地处我国西南多山地区,在季风气候条件影响下,炎热多雨;与此同时,西南地区由于多民族杂居,形成了多种不同文化。在这种地理位置及文化特点的作用下,形成了独特的建筑装饰风格。

(1)从外部建筑特色来看,由于西南民族独特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其在民居建设中,多依山傍水就地取材。因此其建筑多为吊脚楼、穿斗房、过街楼等样式,屋顶用小青瓦来覆盖。在其外部装饰中,为与当地的色彩向匹配,在木质选择上,多采用棕色的木架构;在墙体涂料上,多以粉白构成,从而与棕色木结构形成和谐的搭配;在空间布局结构上,其空间设计十分开阔,布局自由,没有十分严格的对称要求;在院落空间方面,地面以青石板来铺设,并设有庭院、抱厅、天井及雕花地漏等,采光通风十分便利。这些建筑设计与西南的水文、植被及地形向协调,遵照了“山屋融合”的理念构造。

(2)在内部装饰中,西南民居具有浓郁民族宗教特色。我国西南为多民族地区,长期以来的宗教文化积淀不断影响着其装修风格,并反映着这一地区居民的文化品位。由于其房屋建造多为木质结构,因此其颜色装饰多为木质本色,这就与中国传统的建筑装饰一脉相承。在其他家具的装饰中,为了与其质朴特色想匹配,用一般用桐油饰面,加之配合上粉白的墙面,使得整体的装饰色彩淡雅古朴。与此同时,其室内还有许多美观古朴的雕刻、彩绘、泥塑,这些装饰一般都有根深蒂固的宗教思想文化,从而形成了较为独特的文化品位。

西南民居装饰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在现代室内设计中,适当的吸收西南民族装饰元素,可以使其装饰具有独特的风格。但与此同时,其建筑之内的一些装饰彩绘具有许多封建特色,因此在吸收的时候,要正确加以区分,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室内建设。

(1)合理吸收建筑中的装饰元素。建筑师在进行现代室内设计中,可以合理吸收西南民居中的雕花、彩绘等艺术,并利用现代装饰材料的多样性,从而赋予其新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要明白其彩绘与雕花的文化及宗教含义,考虑其是否适合现代空间的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使其与现代建筑合理融合,而不会让人产生文化错位或幻觉。

(2)西南民族的外部建筑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许多建筑合理吸收了西南民居的吊脚楼、过街楼的样式设计。在许多建筑中都有雕刻着传统图案及浮雕的走廊厢房,这样在外部现代化的建筑中,合理融入传统设计,使其更具有独特性;与此同时,在现代许多别墅建筑中,也合理吸收了西南民居的开阔自由的布局特点,使得整体空间设计较为自由,从而打破我国传统建筑中对称要求,加之青石板与粉白墙体的完美融合,使得现代室内设计焕发出新的活力。

总之,西南民族的建筑构造及色彩运用,都内涵着其人民生活特色。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要利用先进的装饰材料,与环保观念向结合,以古朴的风格设计,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以此来进行建筑文化的传承。

结语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现代设计样式不断多样化,欧式美式风格的建筑也层出不穷。在这种发展趋势下,为了我国的传统建筑文化,应积极进行吸收改造。本文在分析了西南民居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基础上,对其有了更好地了解。虽然我国的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装饰融合发展还不尽完善,但随着对其研究的加深,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定会设计出更多符合民族审美特点的作品。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作者简介:蔡安宁(1979-),男,籍贯:江苏泰州,硕士研究生,广西民族大学艺术学院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设计艺术学。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篇5

【关键词】扎染;布艺;本土资源;职业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染织技术的国家,扎染工艺历史悠久,在唐代最为发达,图案纹样神奇多变,色泽鲜艳明快,简洁质朴,具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做为教师,有义务传承民族工艺,根据本土资源布文化,结合本地区的支柱发展产业——服装,职业学校教学的“以人为本”发展需要,开设了校本课程“扎染布艺”。以下谈谈在此课程中的一些实施经验和教学随笔。

一、教学理念

1、关注传统文化,认识扎染

扎染的魅力就在于通过不同方法的扭结,创造染织出不同效果的图案,有时甚至是意想不到的肌理效果,这就是学生的兴趣点。与此同时,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的深加工,手工缝制包饰和家居用品,让传统艺术走进生活,变得实用而有价值,符合职业学校发展目标。

2、立足传统,关注现代

教师在第一节课就带着学生从电影视频中找到民族文化的发源地,认识少数民族中的扎染文化工艺品,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总结特点,传统的复杂而繁琐,操作不容易,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创作现代扎染,例如设计元素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动手能力,关注过程

扎染课程非常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从选布、打结、缝制、染色、漂洗、晾干再到设计包的外形,打纸板、缝制、最后成型。整个过程提倡自主、合作、研究性学习,融合了三种学习方式。在制作完成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耐心、同学之间的沟通、了解,团结协作的精神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4、展示作品,享受成功

提供展示平台,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是学习交流的好机会,能使人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当各式各样的作品集中展览的时候,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进一步的学习动力。

二、教学准备

1、电影资源的有效利用

很多同学在接受新知识时,往往看着枯燥的书本文字,没有热情和极少的兴趣,况且对于传统艺术的学习和认识,这个时代的学生更加表现得陌生和遥远。基于这样的情况,课前准备了大量的具有介绍地理面貌和风土人情特色的科教电影宣传片发挥了极大的重要作用,让学生第一次感受到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到云南地区少数民族流行的扎染工艺是那么的神奇,鼓舞了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和好奇心。

2、工具材料的准备与工具使用说明

扎染的工具和材料虽然不多,但面对50人的班级就不一样了。因此在课前二个月就开始准备电磁炉、煮锅、染料、食盐、纯碱、一次性手套、电熨斗、大型整理箱等(用来漂洗的)。

学生准备情况:纯棉布(20*20cm)若干块,白纸、针线、粉笔、尺子等。

特别说明安全操作注意事项,比如电磁炉的使用,食盐和纯碱的比例(促色剂和固色剂的作用)

3、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对学生的创作热情起到关键的作用,特别是教师的现场分析,更能吸引学生的眼光。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看到传统扎染和现代扎染,不同作品风格和特征对比等。在技法上我着重讲折、叠、夹、打结、缝的具体方法,边讲解边演示。再演示示范在煮锅中放活性染料的比例以及食盐和纯碱的量(2:1:1)水自己来定多少,看颜色的深浅而定。课后鼓励学生上网自己找资料进一步体会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制作阶段

1、现场示范、激发兴趣

当学生拿着自己的棉布迫不及待开始制作的时候,给予正确指导,是现场示范的最佳时机。

派发步骤说明表,根据表中内容开始示范,染液上色的控制室本课的难点,要特别强调。

四、作品展示阶段

当同学们看到自己的处女作的时候兴奋不已,根据主题创意,分成两种形式展出,一种是学校美展,对学生作品的肯定,这种方式让学生获得自我满足和提高自信心,也是一种最有效的学业评价方式,是学生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为学生提供有益的反馈,认识别人的强与弱,为今后的学习带来有效的帮助。作品在校园展出期间。吸引了众多师生的驻足观望,并得到了较高的评价。一种方法是作品拍成照片,在课堂上以拍卖的形式,模拟拍卖师进行作品拍卖。在拍卖的过程中,同学们表现出极大地兴趣和热情,同时对“拍卖”这种行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篇6

摘要:新中式家具作为全球家具设计风格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因为其在强调以文化作为主要设计思想的同时,还打破了传统中式家具呆板厚重的感觉,在造型、色彩等方面力求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结合,更具有亲和力。把复古的味道简化到极致,使古典韵味与现代实用相得益彰。其以独特的东方艺术魅力,打动着全球消费者的心扉。

近几年来中国风席卷世界,所带来的新中式风格也成为当今最流行的家具家居风格之一,其所推崇的设计元素和材质,诠释出了浓烈的中华民族文化特征,古朴典雅、韵味深远。

新中式风格诞生于文化复兴时期,伴随着民族意识增强,中国设计界开始从模仿中理出头绪,逐渐成熟的新一代家具设计师队伍开始酝酿出含蓄端庄的新中式风格。在中国文化风靡全球的当今现状,中式元素与现代材质的巧妙结合,表达出清雅秀美的东方式精神境界。

新中式风格的基本内容

新中式风格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中国传统风格文化意义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演绎;一是对中国当代文化充分理解基础上的当代设计。新中式风格不是纯粹的元素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事物,让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得到合适的体现。

新中式家具的特点

所谓新中式风格和旧的中式古典主义风格具有很明显区别,传统的中式古典主义风格追求雕廊玉砌,攀龙附凤,风格单一刻板,给人一种老气横秋、冰冷森严的感觉,不符合现代人追求自由舒适的生活需求,而新中式古典主义风格则摒弃了传统中式古典主义的弊端,在保留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对传统古典中式红木家具进行的改良与创新,造型更加新颖活泼,线条简约流畅,做工考究,款式丰富,极大的适应了现代人的生活需求,不管是红木沙发系列,还是红木卧室系列,茶厅系列以及一些装饰性的小工艺品,都散发出现代时尚气息,深得年轻人的喜爱。

绿色环保,蕴含东方艺术魅力

伴随着哥本哈根会议的召开,一股“低碳风”席卷了全球,家具制造行业成为低碳环保的忠实拥护者。哥本哈根会议其实不仅提醒了各个国家的节能减排义务,也同样为家具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整个家具行业中,最为环保低碳的应数实木家具,而实木家具则以中式古典家具为典型。中式古典家具所采用的材质使其在设计制造过程中具备了实现百分百低碳的可能,符合在整个社会环境下追求的环保与健康的消费理念。消费者在选购家具产品时,低碳环保也进而成为首选标准。

与众多现代家具相比,家居卖场里的新中式古典家具品牌销售情况一路看好,不仅一些文化品位较高的中老年人对中式家具情有独钟,越来越多的年轻一族也看中了新中式家具的古典时尚,希望把家布置得更为高雅,更具文化韵味。新中式家具的购买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充分体现主人的身份地位和生活品味。这也是当下新中式古典家具之所以受欢迎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还因为它打破了传统中式家具给人的呆板厚重的感觉,在造型、比例及色泽上力求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更具亲和力。其实每一种设计风格都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作为支撑,以此来传递特定文化氛围中人们的生活追求,新中式古典主义风格是以中国传统古典文化作为背景,其所营造的是极富中国浪漫情调的生活空间,红木、青花瓷、紫砂茶壶以及一些红木工艺品等都体现了浓郁的东方之美,这正是新中式古典主义风格与其它风格所不同的地方。这种极简主义的风格渗透了东方华夏几千年的文明,因此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非常喜欢这种新中式风格,它不仅永不过时,而且时间愈久愈散发出迷人的东方艺术魅力。

融汇古今,中西合璧

“古为今用”,这是整个设计界都非常重视的一条主要设计原则,先人的智慧和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结晶,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有价值意义的参考坐标,让我们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飞得更高。在这一点上,许多企业都能想得到,但做得不够。中式家具的设计远不能停留在一些有形的“符号”上面,更应该深度理解其文化的精髓与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中国人的思想,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儒释道思想,交错复杂,让人感觉中国没有一成不变的价值观念。其实,聪明的中国人,讲的是“礼仪之邦”,宋儒在这一点上讲的是非常到位的,宋儒将“礼”讲成“理”,是有一定道理的。中国人讲的是一个“理”,只要“理”上讲得通就可以去做。儒家的“中庸”、佛家的“因果报应”、道家的“道”,遵循的都是一个“理”,凡事都应合理而行。

我们要研究明式家具,一定不能忽视宋代的文化,它受宋文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研究清代家具便不能忽视明代文化,这就是古为今用。清代的家具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洋为中用”。研究清代家具,则不能忽略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如今我们要研究“新中式”家具,更应该深度理解清代家具风格的形成,它有太多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清代家具风格则是一个成功的典范。

中国文化的艺术魅力

中国文化影响了世界文化近十七个世纪,可以说其最大的魅力在于“包容”。中国文化中的包容,是全世界仅有的。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容忍不同的信仰,只有中国可以。新中式家具的设计和发展,不能总是将目光钉在中国文化上,更不能停留在中国的一些设计元素和符号上,西方家具中同样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的地方。也只有这样,中式家具,才能以其独特的东方艺术魅力,在不久的将来,才会影响全球,受到全世界消费者的喜爱与追捧。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篇7

关键词:古典工艺家具;现代装饰;审美意义0前言

中国古典工艺家具造型优美、选材考究、工艺精湛,并伴随着时间和空间的转换,打上了时代和历史的烙印。从神秘威严的商周青铜家具,到写实精练的秦汉漆木家具;从丰满华丽的大唐壶门结构,到典雅柔美的宋代框架结构;从简练秀丽的明式风格,到繁琐富丽的清朝家具。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和审美观念不断发展演变的结果,并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熠熠夺目,展示出其独特艺术和文化魅力。

1古典工艺家具在现代装饰中的应用

古典工艺家具造型独特、选材精良、制作工艺精湛,蕴含有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和文化。因此,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现代室内装饰中起到重要作用。首先,屏风、博古架及百宝架等的运用起到室内空间分割的作用,在断与连中增强了室内环境的联系和欲遮还休的微妙体现,既界定了空间分割,又恰到好处地处理了空间的虚实关系,起到使之更有层次感和提高利用率的作用;其次,中国古典工艺家具或优雅清秀或雍容华丽,在进行现代室内空间装饰时,给现代室内空间营造出或清静幽雅或繁缛富丽的室内氛围,起到营造生活氛围,彰显人们生活态度和精神气节的作用,其装饰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它的实用意义,提高居住品质和审美情趣;最后,古典工艺家具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现代室内空间的点缀,不仅增强室内传统文化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使用者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品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和艺术涵养不断上升,因此对于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和美观度要求不断提高,古典工艺家具正是迎合了现代人们对于怀旧情怀和仿古理念的需求,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和不断追捧,承载着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中国古典家具,不仅代表了中国人民的精神理想和审美情趣,更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意韵悠长、美观大方的古典家具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受到喜欢和重视。

2古典工艺家具的现代化审美意义

古典工艺家具在其选材、造型、制作工艺及文化上都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情趣,是古代文人墨客的聪明才智和文化情趣,加上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艺和勤劳智慧共同创造的结果,是先人留给我们宝贵的物质遗产和文化遗产,在现代审美中独具魅力。首先,古典工艺家具注重选材,硬木成为其制作家具的首选。一方面,硬木纹理整洁、色彩优美,不加装饰仅以其天然的材质之美就足以光彩夺目,如花梨木以色泽鲜艳而显美观精致,紫颤木以色调深沉而显稳重大方,对其进行加工后能够很好地展现材质的美感和淳朴天然的气质。长期以来,中国古代遵循“丹漆不文,白玉不雕,宝珠不饰,何也?质有余者不受饰也,至质至美”的艺术传统。强调天然材质的审美格调,正是江南文人长期津津乐道的“以醇古风流”为根本目的的追求。另一方面,这些南方所产的硬木质地坚硬、纹理紧致,稳定性和加工性能好,抛光面光洁,耐久性强,更为坚固实用,许多明清家具到现在依旧光洁牢固,和材质的选择有重要关系。其次,古典工艺家具造型独特,打上了时代和历史的印记。从商代家具造型对称规整,到春秋战国家具百花齐放;从汉代家具重功能性轻礼教,“非壮丽无以重威”,到唐代家具雍容大度,兼容并蓄;从宋明家具清单含蓄,精致典雅,到清朝家具细腻繁复,高贵华丽。不同时期的家具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和表达方式,并在造型上充分的显露出来。在明朝时期家具制作达到巅峰,除了造型和结构的独特优美,在雕饰上也精致美观,手法独具一格,其雕饰图案空灵实在,典雅秀丽,充满韵律美的动人魅力,是我国雕刻艺术的集大成者,造就了中国家具史上的不朽传奇,明式家具在现代家居摆设装饰中仍占据重要地位;清式家具迎合了欧式复古主义的潮流,雕饰艺术发展更为成熟,它以雕绘满目、华贵绚丽见长,雕饰松散自由,采用满铺的形式,并与其他装饰手法结合,如雕刻加镶嵌、彩绘、贴金等,处理手法甚为丰富,且技艺精湛,其繁复的纹饰装饰等成为富贵吉祥的体现,其在现代生活中的使用,给现代空间装饰增添了浓重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魅力。再次,古典工艺家具制作工艺精湛,是能工巧匠勤劳智慧的结晶。如明代家具采用卯榫结构,极富有科学性。不用钉子少用胶,不受自然条件的潮湿或干燥的影响,制作上采用攒边等作法。在跨度较大的局部之间,镶以牙板、牙条、圈口、券口、矮老、霸王枨、罗锅枨、卡子花等等,既美观,又加强了牢固性。明代家具的结构设计,是科学和艺术的极好结合。时至今日,经过几百年的变迁,家具仍然牢固如初,可见明代家具的卯榫结构,有很高的科学性。明式家具注重细节,每个构件大小比例都有讲究,充分考虑人体舒适度,用现代观点来看就是非常符合人体力学,使其美观性和实用性达到完美统一。最后,古典工艺家具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精神理念的载体,是当时政治、经济、宗教、风俗习惯等的见证的缩影。古典工艺家具在设计和使用中都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使得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古典工艺家具的审美观念和表现手法上得以体现。儒家的正统思想倡导“中和之美”,古典工艺家具大多对称和谐,并体现出尊者为上的价值理念,是儒家思想尊卑有序的“礼”的思想的体现;道家思想崇尚“天道自然”,在家具在设计和制作上突出地表现为对家具的虚实、空间感、体积感、重量感的认识,以及对造型和尺度的把握,家具和人的亲和力的理解,同时古典家具多选材考究,注重材质的天然美感,也正是道家所倡导的“道法自然”的思想的体现;明朝时期“经世致用”的思想,造就了明式家具经久耐用的榫卯结构及重俭轻繁的文化特征,使其各部位的有机组合提炼到简单明确,实现了结构和功能的完美统一。

3结论

古典工艺家具美观大方,造型独特,承载着艺术和文化的深厚底蕴,在现代室内装饰中逐渐扮演着陈设艺术品和家居用品的双重角色,达到了装饰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统一,在现代家具审美艺术中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家具的制作要借鉴和吸收古典家具的精华部分,深入研究室内结构和家具摆设,挖掘古典工艺家具在现代空间环境中的装饰意义,使古典工艺家具和现代室内环境在个人化、人性化的审美平衡点上得到完美的体现,达到室内环境的和谐、美观、舒适和实用的统一,创造出这个时代独具魅力的家具,给我国家具文化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参考文献:

[1]成书婷.中式仿古家具在现代室内空间的装饰意义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

[2]纪沁,吕九芳.明清家具装饰图案的形式美[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2(12).

[3]强小宁,杨君顺.浅析明清家具艺术文化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08(01).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篇8

【关键词】白族;扎染;地理;文化;背景;环境

白族扎染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印染工艺之一,是现今中国传统绞缬工艺文化的重要代表。从其风格艺术特点来说,它与传世稀有的我国古代绞缬有很大的不同。从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白族人民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不断吸收中原地区以及其它民族的文化,创造了独特魅力的白族艺术,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白族扎染艺术。

由于白族发展历史背景及其地理环境的关系,白族扎染在产生初期,就与中原内地以及周边地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白族人民在多种艺术类型碰撞与融合的汇流中,努力追求着自己民族艺术的发展与表现,向世人展现自己的文化艺术魅力,进而造就了今天白族扎染的独特魅力。

白族是一个有四千年悠久历史的民族,自古就繁衍生息在洱海地区,在南诏、大理五百多年的历史里一直是云南的主体民族之一。现在的白族百分之八十以上仍然聚居在云南省西部以洱海为中心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其中大理、洱源、剑川、鹤庆、永平、云龙等市、县人口最多。其余大部分人居住在怒江、澜沧江沿岸,少部分人散居于丽江、昆明、元江以及贵州的毕节、安顺和湖南的桑植等县。[1]白族的起源对白族扎染早期的成型有着一定的影响。民族特性在早期就在一定程度上奠定和影响了其文化,工艺美术等的发展方向,进而影响了扎染的发展方向。从今天流传下来的传统白族扎染,或者是相关资料上都可以看出,云南早期的青铜文化艺术至今仍然对白族扎染的风格有着影响。

一、地理环境因素

每个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民族文化,进而形成其独特的工艺美术。扎染作为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的一部分,其文化与艺术特色的形成与本民族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背景是密切相关的。白族扎染从一定的程度上也反映着云南大理的历史文化及地理环境的影响。白族扎染的风格特色深深反映了白族数千年历史发展的脉络与人文精神,以及白族地理环境、文化、审美等因素对它的影响。从白族扎染图案上可以看出云南的自然地理环境所展现的艺术魅力对白族扎染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白族扎染从而体现出区别于汉族扎染的独特艺术审美风格。

大理位于云南西部,云贵高原,横断山脉南端,地处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地段,这为大理历史发展中与外地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地理条件。大理居民以白族为主,占65%,还有汉、回、彝、纳西等20多个民族。市域处于金沙江、澜沧江、红河分水岭地带,西高东低,以洱海盆地为中心向四周递增。按地貌类型划分,总面积中盆地坝区占16%,山地占69.4%,湖泊水面占14.6%。大理气候和植物呈立体分布,分属北亚热带、温带和寒温带气候,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由于地理环境位置的特殊性,造就了大理白族文化的特殊性,同时也为白族扎染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由于这样的地理环境,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地理小环境的隔绝,因此在云南这块地方形成多种不同的少数民族。而在千年多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加速了这些小环境的融合,促进了多种民族文化的交织。南诏、大理白族政权作为云南历史上一个强大的民族地方政权,在逐渐形成自己特色的文化艺术的历程中,不断吸收了周边众多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华,同时也对这些民族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白族产生于这样的一个高原地理环境中,加之丰富的自然、动植物资源,为白族扎染的创作灵感提供了巨大的源泉,色彩斑斓的自然环境使得白族扎染在造型与装饰上呈现了丰富的题材与少数民族自由的思想,成为了高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唐代,彝族和白族的先民以洱海区域为中心建立了以这两个民族为主体民族的南诏国。宋代继南诏之后建立了以白族先民为主体民族的大理国。从南诏国建立到大理国灭亡的500余年间,大理地区一直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元以后政治中心向滇中东移,但大理地区仍然是云南重要的经济和文化区域。在发展过程中,白族文化在继承固有传统文化的同时对内吸收了大量的仰韶文化和楚蜀文化,对外吸收了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国的古文化,最终形成了白族文化。这种多元文化的影响在白族扎染图案纹样中体现尤为突出。

由于历史版图疆域的特殊地理位置,南诏以及后来的大理在悠长的历史长河中与多个不同的文化区域相接,同时与周围的地区的多种文化相互交流,如四川、、越南、泰国等地区的不同文化,特别是中原文化从而为今天白族文化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白族地区还有许多受其它地区文化影响而形成的特色建筑,如四川道教、南方的傣族建筑等。这种影响不仅仅存在于建筑中,还存在于白族相关的各种艺术门类之中。

二、文化背景因素

对白族扎染产生影响的除了地理环境因素外,周边各种文化艺术对其发展也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白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

白族是一个善于创造的民族,结合自己思想文化特点,吸收了原始宗教、巫教、道教、佛教、本主崇拜等宗教文化思想,融会了中原的传统儒家思想,在此基础上改进形成了特色民族文化,从而促成了白族艺术文化风格的最终形成。白族人民和平友善、宽容大度、善于吸收、追求自由的思想文化特点在白族扎染图案纹样色彩中都有体现。

今天,大理周城地区在发展中逐渐成为白族扎染的制作中心,其扎染代表着白族扎染独特技艺和高超创作,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同时白族聚居的地区盛产植物染料板蓝根和其它色相的植物染料,为扎染制作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基于地理位置上的特殊性,白族文化先后多次与外来文化相互融合,逐步形成今天有着独特魅力的白族文化。先秦时期,北方的秦蜀文化,南方的古越文化和东方的刑楚文化在这里交汇。汉晋以后,西方的大乘佛教文化,东方的儒教文化,北方的道教文化和南方的上座部佛教文化又在此交汇叠合,孕育出更加繁复多样的文化。[2]除此以外,还有早期就已经在洱海地区出现的本主文化以及当地的自然宗教崇拜等。这些多种文化的交融,形成了大理白族文化的多样化特点,而这种多样性并不是简单的挪移,而是在逐步发展中逐渐融入白族自己的生活中,从而演变为新的文化艺术形式。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白族宗教的多样性,白族信仰的宗教有本地早期的原始宗教、巫教、本主崇拜,后来引进的道教、佛教以及后来进入白族地区的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影响,造就了白族人民的平民化的文化艺术思想,笃信宗教,这样使得多种宗教教义中常提倡的平和的思想深入人心,促成了白族人民在生活中追求平淡、恬静、自由的生活态度,同时这种多样性和宗教的多样性在民间手工艺人制作的白族扎染上得到了完整和综合的体现。因此在这个地方民族政权的漫长历史中,很少有侵略和扩张,这种平稳的历史社会背景为白族的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在大理国时期白族地区佛教普及达到了一个高峰时期,不仅民间笃信浮图,王室统治者下台后也多削发为僧。因此佛教艺术对白族扎染的成熟定型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至今,佛教和白族的“本主教”,常常融为一体。同时白族又是一个信仰万物有灵的民族,有着古老的原始崇拜和自然崇拜,他们把这些内容都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于扎染上。白族又是一个善于接受先进文化的民族,他们吸收了汉族和其它少数民族图案纹样的特色,从而使白族扎染的图案纹样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詹承绪,张旭.白族[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0.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篇9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农村特色文化;环境艺术美学原理

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标识码:a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对人类的空间生存环境的设计,其根本宗旨是满足人的物质与精神上的需求,其涉及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包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不管是何种风格的环境艺术设计,其受文化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全球化趋势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而世界趋同化的同时,也带来了各地区的文化意识危机,人们开始呼吁和批评城市特色的消失。后现代建筑对建筑形式的演绎,从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视觉欲望,然而随着后现代建筑风格对“现代”设计观念的反思与质疑,大众视觉意识的回归,以及对环境场所意识的再认识,环境设计的文化性与专业化,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主题。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性、美学观念成为一个重要的艺术范畴,其造型与色彩、样式、内容等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其内在的文化性,更是环境设计美学研究的价值体现。分析并挖掘其内在精神,成为对环境艺术设计美学规律的理论探索以及现实要求之所在。环境艺术设计的最终实现目标是人类生存状态的绿色设计,其核心概念就是创造符合人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系统设计。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民人口大国,应该怎样建设适合农村发展的环境艺术美学原理与生态文化模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市生活的人群不断地向农村或具有农村气息的度假村去回归自己的心灵,去释放自己的压力,使自己能更好的投入生活与工作。而这种趋势的发展,有没有让我们想到现在农村有的为了突出自己的富有与生活水平的档次,一味的去建设一些独院的小别墅楼,而这样的农村环境设计就是符合未来农村环境的设计美学原理吗?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各师成心,其异如面”,强调文学风格具有独创性和多样性,而反映在环境艺术设计美学原理上,强调环境设计要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环境设计要体现当地的特色文化或独特的环境艺术美学,这样才形成一种国家、民族或地域的特色文化,从而有利于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性化以及人与生态协调发展的状况,从而更有利于人类的居住环境在物质与精神层次的更好的、更高的、更融洽的切合点。

从而推知,农村文化的发展亦如此,要想发展有地域性特色的农村文化,必须从心理上、感情上有种农村文化的优越感与自豪感,有它的独特性与多样性,有它的文化与价值。城里人喜欢或来农村度假,这恰恰证明了农村文化有它的文化价值在其中,农村特色文化有他的独特性、特色性。没有特色也就无从发展或进步,特色就是价值,环境设计中的农村美学文化是一种文化财富。因此,未来农村发展中的特色环境艺术美学是无价的。我们必将采取一定的、合理的、适合的措施去挖掘、建设与开发更具有地域特色价值的农村文化。在农村进行生态环境改造与美化的同时,还应保护好村庄原有的自身特色的生态结构、历史传承和文化脉络,是其农村文化得以延续和再生。

为了更好的发展农村特色文化,挖掘它的环境艺术美学价值,势必要从它的现状“对症下药”,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具有农村特色的文化,并使把这种文化产业得以发展与继承。

目前农村住宅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居民住宅整体布局分散,建设质量一般,并且建筑风格不统一;居民住宅建设规模不统一,同时土地的使用效率不高以及房屋的闲置率高,同时农村住宅建设随意性大,并且每户居民的用地规模也非常不统一;居民住宅功能和使用功能不完善、不合理,造成住宅规划设计与人们生活习惯与行为脱节,满足不了居民日益提高的物质与文化生活要求。

农民住宅环境的改善不仅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品的提高,而且更重要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我们向着节约国家土地、集约兴建居民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功能规划合理、安全舒适、美观整洁的新型住宅发展。

1、统筹村庄的布局规划,居住空间实行组团式发展,统一建筑风格。必须遵循:“先规划,后设计,再建设”的原则。

2、规范村庄建筑与环境的管理政策,严格控制村民的建房从而提高我国土地的使用率。

3、设计科学合理的村民住宅以及在设计规划功能分区上更加明确。

我们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环境艺术设计中,审美感知和评判不可避免地千差万别。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都有不同的美学范式与审美标准,因此,环境艺术设计师要因地制宜,农村文化要积极地、合理的去保留、挖掘、发展它的独特内涵,耐心地去体验它的美学魅力与价值。

在现代环境设计中,只有通过对文化进行研究,才能将文化特征充分体现,使环境艺术设计既继承传统,又具有时代精神,具有深邃的人文内涵。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不仅仅是围绕可见物质形态的画面形式展开,更涉及不可见的精神、观念形态的运动、对比。体现的整体的气场与氛围,是通过各形态意识相互作用共同表现出来的。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局部到整体、从静态到动态,从造形心理及受众心理出发,就表现力展开深入的思考和研究。西班牙画家毕加索说过:“艺术不是进化,而是不断地变化”。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研究最终实现目标,是人类生存状态的绿色设计,其它的核心概念就是创造符合生态环境良性循环规律的设计系统。同时,作为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存在,在满足人与社会需求的同时,更是对传承文化的发展及对文化的再认识。因此,探讨环境艺术设计美学的文化精神与内涵,对于再造于当代环境艺术设计,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淑萍:《论现代设计美学的革命性变革》,《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篇10

作为上海博物馆2013年开年首个特别展览,由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提供展品的“刚果河——非洲中部雕刻艺术展”于2013年4月4日开展,此次展览以非洲雕刻艺术品反映刚果河流域文化和艺术传统的辉煌。

 

流经整个中非地区的刚果河,数千年来一直是当地居民互通有无,接触往来的重要河流。它在承载货品的同时,也使各地的文化和艺术得以融合交汇。本展览意在展现他们异彩纷呈的民间艺术。展品通常用木材制作,配以颜料、贝壳、珠子或金属片作为点缀。19世纪后期,非洲雕刻艺术所呈现出的视觉魅力曾令欧洲的收藏家和艺术家深感震撼,他们从刚果河雕塑的表现手法中汲取了灵感,并由此开始尝试突破自然主义的局限。

 

刚果河流域的文明拥有许多相近的文化和艺术传统,比如身体改造(锉牙、纹身及人体彩绘)和社会习俗等(成人礼、农耕意识、治疗仪式及葬礼)。此外,刚果艺术也经常以表现自然崇拜和领袖形象为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