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药学专业特点十篇药学专业特点十篇

药学专业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1:17

药学专业特点篇1

   论文摘要:本研究旨在了解本院药学专业学生实习前职业成熟度现状,比较不同学制学生实习前的职业成熟度。调查结果发现,本院药学专业学生的总体成熟度较高;三年制学生的职业成熟度高于五年制学生,尤其是个人调适能力三年制学生显着高于五年制学生。但学生中还存在自我认知、职业认知能力不足,职业选择缺乏主动性等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制度的改革,高职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和选择职业的观念也逐渐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对他们来讲,结合其实际情况开展职业生涯辅导已成为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而职业成熟度正是研究这一课题的很好的切人点。职业成熟度是指个体做出与相应职业发展任务相适应的职业决策与处理适应职业发展任务的准备程度川,能较好地预测个体的职业发展和行为。职业成熟度越高,代表对职业的规划与执行能力越强,越能够做出最适当的职业选择,进而获得最成功的职业发展。本院自2005年起,除招收初中起点的五年制初中生外,开始招收高中后三年制学生。本研究通过比较药学专业三年制和五年制学生实习前的职业成熟度特点,旨在了解药学专业学生实习前的职业成熟度现状,给专业教师及就业指导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研究采用台湾孙仲山教授等专家的职业成熟度问卷Likert的积分方法。以本院药学系实习前三年制与五年制学生为研究对象,共收到有效问卷171份,其中三年制学生89份,五年制学生82份。

   一、数据分析

   1.总体职业成熟度

   样本中,学生总的职业成熟度平均值为3.65,其中职业态度及价值观念的分值相对较高,分别为3.89和3.77;而职业认知和职业选择的分值相对较低,为3.48和3.50。各因子得分由高到低的排序为:职业态度>价值观念>条件评估>个人调适>信息应用>自我认知>职业选择>职业认知。

   2.不同学制学生职业成熟度总体比较

   样本学生中,三年制学生和五年制学生的职业成熟度平均值分别为3.67和3.63。在八项结构因素中,除职业态度、价值观念、条件评估外,三年制学生的其余五项平均值均高于五年制学生。其中,个人调适三年制学生显着高于五年制学生。

   3.典型高分值题目

   题目“靠工作的收人养活自己比较有尊严”:分值最高,样本学生平均值4.6,说明学生从年龄上跨人了成人阶段,心智上比较成熟,有了强烈渴望独立的意识。

   题目“我认为选择工作的时候,有必要考虑外在环境的影响”样本学生平均值4.4,说明学生在选择工作时,外在的工作环境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题目“我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选择我有兴趣的职业”样本学生平均值4.3,说明学生在选择工作时,兴趣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4.典型低分值题目

   题目“找工作时,我会先考虑薪水多少,再考虑有没有发展”:使用反向计分,样本学生平均值仅为2.4,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就业难度的日益增大,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对于选择工作的所考虑的因素,很多学生把经济收人放在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其职业发展。

   题目“想到选择工作就让我烦恼”:使用反向计分,样本学生平均值仅为2.9,说明在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学生感到有些不自信和不能把握。题目“我知道现在哪种行业最不容易找到工作”样本学生平均值仅为2.9,说明学生对职业本身不甚了解,缺乏对职业市场的评价能力,这和他们接触社会较少、信息量偏少有关。

   二、结论

   1.本院药学专业学生总体职业成熟度较高

   171个样本学生的职业成熟度为3.65(平均分最低为1,最高为5。一般而言,低于3即欠成熟,高于3则较成熟)。学生自从进人本院起,专业方向已定,经过专业课学习,即将踏人实习单位,在心理上也做好了一定的准备对未来有一定的规划和设想。但是也有不足之处,如自我认知、职业选择、职业认知等选择项上,样本学生的分值相对较低,说明学生对自我认识还不够,相对缺乏主动选择职业的能力,并且主动收集相关职业资料,并加以分类保存,作为自己选择职业方面的参考方面意识还不强。

   2.三年制学生的职业成熟度总体高于五年制学生

   在样本学生中,三年制学生和五年制学生的职业成熟度平均值分别为3.67和3.6。说明尽管年龄相仿,但三年制学生的职业成熟度总体高于五年制学生,尤其体现在个人调适一项,三年制学生分值(3.75)显着高于五年制学生分值(3.60),在后续的t检验中,差异显着(p<0.05)。由于三年制学生经过高中三年的教育,知识体系较为全面,人校年龄又相对较大,心智已经较为成熟,基本具有独立判断、处理问题的能力,并且对自己和自己的职业选择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学校在职业教育方面只要加以.辅导,把握方向即可。而对于五年制的学生来说,由于初中毕业人校,人校年龄较小,心智还未完全成熟,对事物的判断分析能力有待培养和加强,对自己的职业选择可能往往都是听从家长的建议,有时也不太清楚自己的兴趣所在,在自我认知、职业认知能力不足,职业选择缺乏主动性更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学校对于这类学生更应该加强职业方面的教育。

   3.建议

   根据此次调查结果笔者发现,本院高职学生的总体成熟度较高,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笔者认为可从几个方面做起。

   (l)增强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信心

   “自信心表示着一个人自己对自己的看法,是其成功的第一步”。但从调查情况来看,学生中尤其是五年制学生中存在着职业选择能力不高的状况,辅导员及专业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通过必要的测试和个别访谈的方式,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发掘自身潜能,学好专业技能,提高自信心,从而提高其职业竞争能力,尽早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和准备。

   (2)加强职业认知教育

   针对学生的职业认知能力相对较低的情况,学校不仅要从职业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着手开展教育,更应当在专业知识的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进行培养。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是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基础。系部可以邀请药学专家或药学专业的一般从业者,只要具备了一个合格职业人的条件,请其现身说法,通过自身的工作经历给学生一个更符合现实的职业形象认知。

   (3)加大职业信息量的提供

   目前的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激烈的竞争使得学生要自己主动去寻找工作,而不是等着工作自动降临。消极的态度只能让自己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从学生人校起,专业教师就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有关本专业职业内容的书籍、报纸和杂志,让学生了解获取职业信息的途径,尽快地进人职业角色,树立职业理念;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专业教师可以邀请药厂、药店、药房等专家给学生介绍最新药学专业进展及相关信息,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让学生对将来从事的职业有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从而形成对自身未来的职业规划。对自我认知和职业认识明确之后,每个学生对自己即将从事的职业会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增强职业选择的主动性。此外,系部可以通过讲座、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一定面试技巧,使其更顺利地进人社会。

   参考文献

药学专业特点篇2

>>制药工程专业中药学基础教学改革探索的思考关于中职《中药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中药学》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中药学专业《方剂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医专业中药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深化基于培养应用型中药学人才的中药药剂学教学改革探索关于中药专业中药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中药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中药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提高中药学专业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基于网络的中医专业中药学教学资源平台构建探索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化学教学改革中的探索与实践①中药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中药学专业分析化学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的实践与思考以提高学生科研能力为目标的中药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浅析中药学专业波谱分析教学改革基于中药学通用人才培养的《方剂学》教学改革研究高职高专《《中药学》》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中药现代化思想指导的中药学教学改革初探针对药学专业《中药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2011-05-18.

[3]孙震晓,张力.何首乌及其制剂相关肝损害国内文献回顾与分析[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0,12(1):26-30.

[4]张艳,刘西建.抗肿瘤的有毒中药现代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4):154-156.

药学专业特点篇3

【关键词】高校药学类专业;药事管理与法规;平台课程建设

在药学专业中,“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在进行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必须要进行考核的一门科目。但是,现在诸多的高校,在“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普遍存在着专业没有针对性,专业的能力培养目的性不强等问题。因此,本文有针对性地对“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提出了相关的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一、课程设计思路

(一)设计教学内容要以“精必修、宽覆盖”为原则。在实际的药学专业中,所涉及的专业课程非常的多,因此,只有对众多的课程以“精必修、宽覆盖”的原则,将所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以此来进行掌握与学习,可以将其分为构建药事法规基础理论模块(各专业必选)、职业实践模块(各专业选择学习)以及专业应用模块(各专业选择学习)。

(二)依据药学类专业培养目标以及社会各界的需求进行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通过对我国社会药学单位各个药学岗位进行深入的分析,我们发现,药学人员必须要对医药行业的有关药物研究的处方调配、药品的生产、经营、注册、开发等方面的国家药事管理要点进行了解与掌握,才能具备良好的、规范的岗位工作能力。因此,在进行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时,必须要充分结合药学专业单位岗位能力需求以及执业药师执业要求来进行设定,保障学生具备一定的药事管理基本知识与技能,并具备自觉执行药事法规的能力。

(三)构建立体化网络教学资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构建一些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如热点事件回放、学生论坛、案例库等资源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根据课程特点,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针对药学专业来讲,各个课程都是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以及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的,因此,根据课程特点,进行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以及改革,通过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的质量。

(五)以突出能力本位,设计考核方法。针对药学类专业“药事管理与法规”平台课程建设来讲,其教学的核心就是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综合性素质以及培养运用法规处理药事的能力。因此,通过采用过程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結合的方式,从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表现、作业、辩论赛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注重能力评价。

二、教学内容选取

针对药学类专业而言,可以根据其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专业性、基础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将其分为职业实践模块、专业应用模块和基础理论模块3个大模块。针对职业实践模块来讲,具有代表性的药学实践活动。针对专业应用模块来讲,其是具有不同领域的不同岗位所需的法律法规。针对基础理论模块来讲,其是药学方向共需的法律法规和常识,如药物制剂技术、药物检验、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等专业。其中,专业课程中的3个模块,依据专业特点和背景的不同,导致不同专业“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的教学内容存在着一些差异性,因此,要依据不同专业岗位需求,构建不同专业教学项目的“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

三、教学模式设计

针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地位,进行说教授课。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严重地打压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当前,教师依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进行了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通过灵活运用“案例引入、问题驱动、思学合一”的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中,加入了一些热点问题以及与生活贴近的案例,并依照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设置问题,如(处罚的依据是什么、案例中的行为是否合法等问题),同时,如果出现不同答案,还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辩论,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应变力、表达能力的有效提升。针对“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来讲,由于其课程中所具备的法律法规多而复杂,知识比较分散,因此,依据课程的特点,教师要依据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不同教学模式的设置,多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四、考核方法设计

针对高校药学专业“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来讲,其课程本身就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考核方式上也必须进行创新与改革,不能只是对结果进行重视。通过采用过程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系统性、综合性的考核制度,通过将日常学习中的表现、作业状况、辩论赛等诸多的方面进行综合评定,以此来确定学生们最终的成绩。在实际考核的过程中,一般过程考核所占的比例在40%,终极考核占有比例在60%,其过程还是占据着较大比例的,有助于激励学生对平时学习过程的重视与学习动力的提升。

五、结语

综上所述,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校药学专业“药事管理与法规”平台,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应变力、表达能力的有效提升。

作者:赵栋

【参考文献】 

药学专业特点篇4

关键词:生物药物分析“专升本”生物制药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3(a)-0238-02

生物药物是包括生物制品在内的生物体的代谢产物或生物体的某一组成部分,甚至整个生物体用作诊断和治疗的药物。生物药物分析课程是“专升本”生物制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生物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应该根据“专升本”学生的特点,应力求通过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及形式,培养学生具备强烈的生物药物全面质量控制的观念,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胜任生物药物研究、生产、供应和临床使用过程中的分析检验工作,并能研究探索解决生物药物质量问题的一般规律和基本知识技能。在“专升本”生物药物分析教学中,笔者针对“专升本”生物制药专业的学生特点进行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效地提高了《生物药物分析学》的教学质量。

1针对“专升本”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针对“专升本”生物制药专业特点,在生物药物分析教学中应力求通过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内容及形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学生不断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半数以上的“专升本”学生学过《药物分析》课程,熟悉化学药物及其分析方法,比较容易理解生物药物及其分析方法。故在生物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部分内容由学生授课的教学方式[2],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

“专升本”生物制药专业学生的因材施教是提高生物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质量的需要。因“专升本”生物制药专业的学生对有关课程的基础参差不齐,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教师要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态度,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此基础上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来保证该课程的通过率和达到“专升本”学生的培养目的。

随着预防医学和保健医学的发展,生物药物正日益渗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大大扩展了其应用范围。生物药物在传染病的预防和某些疑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起着其他药物所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生物药物的质量与人的生命安全相关,合格的制品可增强人们的免疫力,治病救人,但是不合格的制品不但不能保障健康,还可能带来严重的药害事故。《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国药典)作为我国保证药品质量的法典,建国以来先后共出版了10版,现行版是2015年版。中国药典2005年版首次将《中国生物制品规程》写入中国药典,作为中国药典的第三部。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预习查阅现行版《中国药典》,加强学生对中国药典的意识,融入中国药典知识于生物药物分析课堂教学之中。

2结合新药的发现和国内外重大药害事故,精心准备绪论

绪论部分直接影响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精心准备绪论部分。在讲解绪论部分时,给学生介绍最新生物药物、新药的发现过程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诺贝尔奖被认为是现代科学界的最高奖项,在教学实践中,若能将生物学相关诺贝尔奖的工作成就和课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就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比如,介绍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我国本土科学家屠呦呦研发抗疟疾药物青蒿素的故事;1988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获得者elion研发抗癌药物6-巯基嘌呤的故事等。另外,举例国内外重大药害事故重点介绍生物药物分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世界卫生组织于20世纪70年代指出,全球死亡患者中有1/3并不是死于自然疾病本身,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从此,药害的严重性与普遍性开始公开于全世界人民的面前。仅从1922―1979年,国外报道的重大药害事件就有20起左右,累计死亡万余人,伤残数万人。比如,1956年原西德上市的沙利度胺药害事故轰动了全世界,原西德就有1万多名病例。通过对这些药害事故的介绍,将激发学生对生物药物分析课程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具备强烈的生物药物全面质量控制的观念。

3对“专升本”学生适当进行思想工作

高校“专升本”学生与普通本科生相比,具有目标明确、思想成熟、学习刻苦等的优势特点的同时,“专升本”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学习压力大、特殊问题多等特点[3]。针对“专升本”学生的特点,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和互相沟通是非常有必要的。学院领导、班主任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任课老师的引导作用是很重要的。跟学生交流中反复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强调掌握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与普通本科生相比“专升本”学生几乎处于无组织、无活动、关心少等状态,所以学生对学习和生活不太自信,感到比较迷茫。生物药物分析是生物制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通过课程的讲授,任课教师让学生有所了解该专业前景等。另外,还可以通过“专升本”学生跟专业课老师对接的方式多关心和引导学生。教师可通过往届“专升本”学生考研的例子,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激发学生对该专业的兴趣和自信。

4适当的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不单单是指学生知识层面上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学习所获得的技能、态度、情感等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随着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化和创新教育的不断推进,探究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被广泛地应用到国内高校各学科教学当中。“专升本”课堂教学以往都是只关注课程通过率,采用了强行灌输为课堂中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发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可以尝试将适当的应用探究式教学法应用到“专升本”生物药物分析教学当中。通^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方式,使学生获得生物药物分析知识以及运用生物药物分析知识的相关能力,同时,还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等,以及培养他们的进取精神与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金英善.浅谈高校“专接本”《生物药物分析》课程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91.

药学专业特点篇5

药学专升本人才培养随着我国药学事业的发展,社会对药学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自身的学识水平与学历层次,增加就业机会,不少药学专科生选择了继续学习深造,药学专升本教育在我国发展迅速,招生规模也逐年扩大。笔者根据浙江中医药大学近几年来全日制药学专升本的教育情况,针对专升本学生的特点,就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和毕业课题实施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药学专升本学生的自身特点

相对而言,专升本学生属于较为特殊的人群:一方面,他们已经历大学三年的专业学习,有些学生已经就业过,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心理年龄较一般的在校生成熟,自觉性和自律性较强;普遍具有学习的需求,学习态度端正、认真。另一方面,由于受专科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强,缺乏创新能力;掌握的专业知识面比较浅,重在实用性和技术性,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不足。此外,专升本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自卑心理,总觉得要比4年制的本科生差,不能较好地正视在学习、生活、实习或就业等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或困难。

面对这些问题,药学高等院校应采取措施,提高药学专升本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首先,学校应对专升本学生进行定期心理辅导,弥补学生的心理缺陷,使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身的优缺点,提升其对环境等的适应能力。其次,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团举行的各类活动,如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草药”嘉年华等,通过参与活动的组织、开展,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协作能力,打造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最后,药学专升本学生的专业理论性和技术性较高,从长远发展考虑,毕业生考研是提升个人能力和知识水平很好的途径,可鼓励他们继续学习深造。

二、药学专升本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

1.课程设置

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专升本的学生专科期间所学专业涵盖药学、中药、生化制药技术、生物制药技术、化学制药技术、中药制药技术和药物制剂技术,因而学生基础存在着较明显差异,对药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参差不齐。针对这一特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应偏重补充、巩固药学专业基础知识,并增加综合性课程的比例,即以药学专业知识为主干,以化学和基础医学为基础,以外语、数学、计算机为基本手段,重点讲授药学领域的新技术、新成就和前沿性内容。

全日制专升本的学制为2年,其中还有一个学期为毕业实习,真正只有3个学期的课程学习时间,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安排十分重要。根据药学专业方向的需要,可将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合成、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天然药物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天然药物化学、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等设为专业必修课;并增设生理学、临床医学概论等基础性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化学学科,在专科期间已学过,也是入学考试的考察科目,不必重复开设,可适当增加化工原理、药用高分子材料学、制剂工艺设计学等学科课时;同时,为提高学生外语水平、文献检索能力和综合技能,开设英语、文献检索、计算机、医药数理统计等应用型和综合性课程。另外,浙江中医药大学属于以中医学和中药学为基础的综合性大学,可将中医药学相关知识如中药学、中医学概论、中药炮制学、中药商品学等课程设为公选课,让学生根据兴趣选修,利于他们结合药学与中药学知识,形成自身的特色和所长。

2.教学模式

由于专升本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应改变以往单纯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模式,可借助录像、多媒体、幻灯片等多种教学技术,开展问题式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增加老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讲授的基础上,应结合学科的当前现状及发展动态,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重点培养学生对药学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协同合作能力。例如,药剂学课程中讲授靶向制剂章节时,课堂讨论后老师要求学生选择一种靶向制剂,围绕其辅料、制备、优点和不足等,以小组为单位撰写论文,并以ppt的形式进行课堂汇报,通过小组答辩、教师点评的形式予以评价。此种方式不仅极大地巩固了相应的知识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组织能力。

实验课的教学则可融合药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把药学各专业课程的独立实验相结合,设计成综合性实验。例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制备,通过分组,分别完成药物化学部分合成阿司匹林原料药、药物制剂部分制备阿司匹林片剂;药物分析部分检测阿司匹林原料及片剂的质量、药理学部分进行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生物药剂学部分开展药代动力学和稳定性研究等。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相衔接,优化他们的知识结构,提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教师的教学内容得以丰富,学生也对每一门课程的研究方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也为他们步入社会、更好地开展岗位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药学专升本毕业论文导师制的开展

由于目前大多数药学高等院校往往提前一年甚至一年半进行毕业论文的导师选报工作,而此时专升本学生刚刚入校,在校时间较短,不知道导师的专业方向,导师也不清楚学生各方面的情况,相互间缺乏了解,造成了专升本学生难以找到适宜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

因此,学校在专升本学生进校后应给予学生与导师充分交流的机会,通过在网站上导师的相关信息、与导师的见面会等方式,使学生与导师间相互熟悉,在双方相互了解的基础上,首先由学生自愿选择导师,导师再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考核,合格后开展论文指导。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选课题或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进行文献查阅、方案设计、实验开展、论文撰写等一系列工作。由于此时专升本学生也正在药学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也可结合毕业论文工作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理论课堂上寻求解决的方法,从而形成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而导师也应结合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依据毕业论文计划表,要求学生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等任务后进入实验室;同时指导学生在毕业环节合理安排好毕业课题、实习、考研等的时间,协助解决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毕业论文工作,顺利地完成学业和就业。

参考文献:

[1]邵海燕,蒯丽萍.药学专升本课程设置的改革与实践[J].药学实践杂志,2006,24(6):375-376.

[2]姜远英,孙华君,曹永兵.药学专业本科生的知识结构[J].药学教育,2008,24(5):9-10.

药学专业特点篇6

国际先进药学高等教育着重于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侧重于实践技能训练。将临床药学教学设置的课程按学科性质分成4大类,包括“公共基础课程”、“药学相关课程”、“医学相关课程”、“临床药学课程”。以美国的pharm.D.学位为例,药学实践方式为连续实践方式与间断实践方式相结合。在其专业课学习的4年中,前1-3年进行早期药学实践或介绍性药学实践,第4年全年进行进阶药学实践。英国临床药学专业的药学实践大多采用连续性实践方式,实践时间大约为1年,实践方式多种多样,实践范围包括医院,社区,药房,国民健康服务机构等。很多学校不但给学生提供去医疗机构临床实践的机会,还会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科研项目的实验研究,而且很多实践带教老师都是临床工作的药师。例如,曼彻斯特大学m.pharm.学位的教学实践是由国民健康服务机构中的药师给学生提供临床指导帮助;伦敦大学许多m.pharm.学生毕业前都有机会花一段时间去其他欧洲国家,甚至是更远的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学习;巴斯大学会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特别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深层次学习,除了临床实践外,学生还有机会和3-4名组员一起,由1名老师监督指导,接受长达1学期的实验研究,培养实验和数据处理能力与技术。

日本为提高药学服务型人才的教育质量,不断探索药学教育模式,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从2006年开始,将药剂师的培养年限延长至6年。在改变学制的同时,也相应调整了课程设置,其中重要的一项变化就是强化6年制的实习教学,将原来2-4周的实习周期延长至24周,实习成为6年制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实习期间主要修习药剂师从业的基本知识、技能和高尚的道德修养,培养学生参与医疗的能力、钻研精神、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德国也特别重视药学实践,在前两年的基础知识学习结束后,要参加为期8周的见习,再学习两年专业知识之后,开始一年的实习阶段,前六个月在社会药房实习,后六个月在医院药房、联邦国防军药房、制药企业、药品检验所等处实习。

我国学者近年来也相继开展了药学、中药学专业学位设置的研究,如中国药科大学张永泽教授等开展的关于药学专业设置的前瞻性与可行性研究,为药学(中药学)专业学位的最终设置奠定了理论基础。北京大学药学院研究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特点并以此作为借鉴,对设置药学专业学位提出若干建议;江西中医学院基于教育创新基地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评价体系,探索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这些工作均为中药学专业学位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港澳医药产业主要集中在医药贸易和进出口,因此港澳应用型药学人才主要是培养药剂师。在培养过程中,香港更注重临床医学知识和药剂执业相关课程的学习,同时要求必须参加香港规定的临床实践。香港药剂师专业的课程设置参考了英国的课程设置,更加注重临床医学知识和药剂执业相关课程,这点与我•270•国国内注重药学专业人才化方面的知识不同。另外,在药剂师职业资格考试中,香港更多要求临床实践能力的考核。

2我国中药学(药学)专业学位实践教学和考核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在我国刚刚起步,尚处于摸索和探讨阶段,还存在着不少问题。特别是从首批高校实际培养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尤为突出,值得关注。

2.1重视程度仍然不够,认识深度有待提高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教育部于2009年提出加快调整研究生教育结构,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的战略目标,随即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印发《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的通知,确定了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战略性转变。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在培养模式上是以学术型研究生为主,导致应用型人才培养重视不够,规模较小,比例偏低。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面临同样的问题。一项调查显示,60%的导师、管理干部及学生不了解中药学专业学位的性质与内涵,甚至有20%的导师、管理干部根本不知道中药学专业学位。座谈结果发现,部分导师和企业担心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一时间达不到社会要求;而学生中也存在非本人第一志愿报考,但由于未获学术型学位录取而被动调剂到专业学位的现象的存在;另有部分学生对专业学位知之甚少或并不感兴趣。

2.2缺乏显著性特点,难以与学术型学位有效区分

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由于在培养目标和人才定位上截然不同,因而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以及导师指导等诸多环节上应体现出显著差异。例如,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应具有更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实践教学要更倾向于技能训练和实际操作;考核指标重点围绕实践教学和训练质量设计;导师指导则应根据专业学位的特点不同区别对待。但调查发现,多数高校专业学位教育尚未达标:课程教学教材还沿用以往学术型学位课本,两种学位类型研究生授课一同进行;考核指标仍以理论考试成绩、论文课题数量、授课讲学时次、实验室经历等科研相关要素为主;对于中药学专业学位论文的形式与内容多数导师与学生还存在着疑虑等等,这些因素都制约着中药学专业学位的顺利开展。

2.3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建立,培养模式有待不断完善

由于我国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加上多数院校主要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因而对于专业学位的设置考核标准、具体环节的要求知之甚少。且行业内外并无成功经验可供借鉴,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模式的构建与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实践技能培养环节还未出台相应的技能操作大纲与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成为影响中药学专业学位培养工作与质量的最大因素。此外,基地的建设与规范也是制约专业学位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生产、流通等领域缺乏教学设施的建设与规范较为突出。

3构建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与技能考核指标体系的相关建议

综合以上资料,深入开展中药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的研究,并制定出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与技能考核指标体系已成为当前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的综合改革与实践的迫切需要。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3.1扩大宣传,提高认识

上文提到过由于设置时间尚短目前行业内外均存在对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认识不深,重视不够的问题,因而,全国中医药院校和研究生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采取积极措施,从学位设置背景、招生入学考试、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方式、学位论文要求、学位评定授予、就业服务范围、社会需求导向等多个角度面向校内、校外,扩大宣传力度,提高整体认识。使申请报考人员、在读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干部、二级培养单位、用人机构充分认识到培养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国家规划指导中医药行业领域人才结构的新思路、新布署,是为更好地适应中药行业产业化、市场化发展的必然手段,也是实现我国中医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接轨国际、走向世界的根本要求。

3.2分类指导,体现差异

在相关人员逐步提高对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认识的同时,从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于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中药学专门人才的根本目标出发,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以及导师指导等诸多环节上要贯彻落实分类指导,体现差异的原则。本着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应用能力、职业技能素养的核心,在课程教学内容上突出知识交叉性、实用创新性的特点,综合不同学科知识,重视人文社科教学,大幅提高实践教学比例,切实加强技能考核评价;教学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结合课程讲授、案例讨论、专业实习、技能培训,实行分段管理、循序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遵从以学科为中心转为以问题(能力)为中心的划分标准;教学硬件环境采取走出校园、走入企业、早上单位、早下一线,依托联合培养基地、教学实践基地等生产、经营、监管一线单位,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进领岗实习、订单培养;坚决实行双导师制,切实增强校外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力度;培养方案制定以校内、外导师为主体,导师组集体讨论设计,校内导师重点负责专业理论积累、学术能力培养、毕业论文写作,校外导师重点负责操作技能训练、项目现场指导、实践环节考核等。

3.3构建指标体系,完善培养模式

药学专业特点篇7

关键词:高职高专;创业能力;创业教育;课程设置

一、医药营销专业适合创业型教育

1.营销专业适合创业。营销工作是根据市场需要组织生产,并通过各种营销途径实现产品的销售。由于企业营销所面临的环境是复杂多变的,因而医药营销决策含有大量的不确定因素,缺乏程序化的工作范式,因此医药营销的每一次销售活动或过程都具有开创性工作的性质,都需要从业者拿出创业的精神、运用创业的方法和手段、积蓄创业的经验及能力、进行开拓性的工作才能取得销售业绩,这与创业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异曲同工。同时销售作为特殊的职业,很多企业的报酬制度规定其基础工资(底薪)很少,大部分的收入与销售人员销售业绩挂钩,具有较大的生存和发展的压力,这种分配方式也类似于自主创业的情况。

2.医药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就业方向、职业规划。高职专科医药营销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营销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善推销、会策划、强素质、重发展”的医药行业营销高技术人才,鼓励学生安居乐业,建功立业,自主创业。高职医药营销专业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发展来设计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初级岗位:药店营销员、医药公司代表、市场调查员。工作目的是发展顾客关系渠道,丰富专业基础知识,做到“善推销、会策划”,鼓励学生“安居乐业”,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中级岗位:区域负责人。通过资本积累,经验沉淀,资源丰富而稳定,做到“强素质”,需开创性的完成任务,鼓励“建功立业”。高级职位:经销商,创办医药公司,医药商,做到“重发展”,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将医药营销专业的创业能力进行分解,主要包含特定医药营销行业基础能力、市场机会把握能力、经营管理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等。学生毕业后能较快地胜任一线医药营销工作岗位,并能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具体要求如下表:

二、以创业能力为核心优化高职医药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高专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强调以能力为本位,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使毕业生能够直接上岗工作或开创性地开展创业工作。基于此,我们设计了以注重能力培养、注重发展学生特长与个性、适应高职高专教育特点与学生发展需要的基于“课内应用性实验、校内创业实训、校外创业实训、综合模拟创业实践”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

1.课内应用性实验,培养创业所需的专业技术能力。以医药营销综合实训之一――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为例,实训项目是化学合成阿司匹林和按照处方制备阿司匹林片剂等,这一系列的实训操作均为课内应用性实验,学生通过药物化学的知识合成了阿司匹林药粉;在药剂学知识学完后将其合成的药粉压制成片剂,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将两门课程进行了很好的结合。

培养学生在本行业创业所需的专业技术能力,宜采用课内应用性试验的课程主要有:《中药学基础》、《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医药商品知识》等。

2.校内创业实训,重点培养市场机会把握能力。以《营销策划》课程为例,学生需结合相关课程,顺利完成特定实训任务,制定一份营销活动方案,提高学生策划方案的制定能力。

例如校园营销实训,使学生具有医药营销观念和意识,指导医药营销实践。通过从最初的促销方案的制定、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到商品的选购、销售、促销、售后,使学生掌握市场竞争、目标市场、产品策划、价格策划以及渠道策划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充分体现了岗位角色一体化、实践职场化的工学结合特色,为实现”安居乐业”的目标进行大胆尝试和探索。适用于校内创业实践的课程有:《电子商务实训》、《广告文案与策划》等。

3.校外创业实训,主要培养经营管理能力,培养风险承受能力。例如,《市场调查与预测》是医药营销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在教学改革的基础上,通过对医药营销专业职业工作岗位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按照学院“小学校、大课堂”的办学思路和“校企融合、同兴共赢”的办学模式,以市场调查方案的设计、资料的收集、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市场调查报告的撰写、市场预测为典型工作过程,以现实的市场调查工作为载体,以一体化的教学实训室为工作与学习场所,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适用于校外创业实践的课程有:《商务谈判实训》、《创业设计策划》。

4.综合模拟创业实践,培养学生综合创业能力。实训仿真模拟操作环节:在校园内开设模拟药店,对老师提供的处方进行配伍审核。通过互相扮演角色,进行柜台药品销售,了解常用药品的商品名、通用名及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药品知识。了解店面卫生的清洁与维持,药品的摆放与陈列,购药计划的制定,价格管理、盘点等药房日常管理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在校园内了解药品营销的实践知识;或者学校可以与企业联合在校内开办药房,让学生到药房实践并且建议邀请企业的专家定期来学校做一些销售技巧方面的讲座。

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组织大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创业实践,开展“创业热身”。例如,河北电大高职学院与小拇指维修达成创业协议,共同创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学生提出申请并经基金协会审议通过后,可拿到相应创业基金并在第六学期开展“创业热身”,创业热身的结果直接当做毕业实习成绩计入学生学分,引导学生创业活动向实战化方向发展。

三、优化高职医药营销专业课程设置需要注意的问题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要真正行使名副其实的主导作用,除了教师应具备的一般素质外,还应具有特定的、适应创新的创业性素质,具有一定的跨学科综合知识和创业实践技能。其次是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加强教师聘任制度改革,鼓励教师按照特长发展,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打造一批优秀的骨干教师。学校应当创造条件适当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咨询、创办经营企业以及各种研究活动,增加其管理实践经验。

2.走校企联合的模式。高校可在企业创立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学校本身也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创办一些实体,为学生提供创业实战演习场所,提供工商、税收、信贷、项目评估审批等一门式服务,使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享受到免费的陪伴式辅导。所有服务措施都为了学生的创业活动与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使学生的创业成果尽快产业化。

药学专业特点篇8

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教学质量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是指初中毕业后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就读五年全日制大专护理专业获取高职大专文凭的学生。该类学生文化层次较低(入学时大多数人为初中毕业生),大多对专业的认识较低,对自己充任的社会角色难以适应。药理学是一门桥梁科学,是以基础医学如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为前提,内容复杂,为医学专业中较难掌握的一门基础课。针对该类学生药理学教学方法的探讨,对提高和加强学生药理学知识的掌握有重要意义。

一、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特点

1.年龄与心理特点

五年制学生在年龄和心理方面与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大多学生年龄在16~18岁之间,自我照顾能力差,还不能真正使用逻辑思考的方式及科学的方法判断和解决问题。在处理问题时片面、冲动、缺乏冷静,许多方面缺乏自主与独立。在心理上,想要摆脱约束,企图蜕变成成年人,从而不能保持该年龄段的特征,模仿欲望较强,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但该类学生与三年制护理学生相比,缺乏明确的就业目的和自我调控能力,不能根据将来的职业需求,来调整和培养自己的专业兴趣。

2.学习方法特点

护理职业学院学生学习护理专业的动机特点:因为个人兴趣的占33.8%,父母愿望原因占15.0%,就业原因占30.9%,其他原因占20.3%;兴趣特点:一般的占到60.4%,不喜欢护理专业的有8.5%,喜欢的有31.1%;学习时间偏爱:45.4%的同学属于猫头鹰型,36.9%的同学属于百灵鸟型,13.3%的同学在上午的学习效率最高,偏爱在下午学习的仅占4.4%。可见,学生学习动机以个人兴趣和就业因素为主,以就业因素为主的学生容易被就业所需的必要技能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对护理专业学习兴趣一般的学生较多,表现学生尚未能根据自己的就业方向调整自己的兴趣,另外也表明本类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需要合理的教育和引导。学生主要学习时间为清晨和晚上,应该合理调整教学任务和作业量,充分利用好这些时间。

二、药理学教学方法特点

教和学是教学过程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在这一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从教师角度讲是教的方法,从学生角度讲是学的方法,所以教和学是紧密关联的两个环节。药理学教学应根据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与专业特点,调整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注重学生基础

五年制高职学生来源于初中毕业生,基础知识较差。讲解过程中应注意对基础内容的补充,如讲解抗心功能不全药物时,应分配较多时间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机制的介绍,这样可以使学生明白药物的作用原理,从总体上了解各类药物在治疗该疾病时的特点和地位。而对于重点药物强心苷的强心作用的分子机制则可以略讲,防止学生出现为难情绪。

2.优化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的就业动向,结合药理学的重点和难点,优化教学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重视。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就业的最常见去向为基层医院,根据基层医院内科、外科、妇科等用药情况,对部分章节进行重点介绍。如本科课程中的一些非重点内容:消化系统药、呼吸系统药、性激素、等,根据高职学生特点,对其中部分章节重点介绍。药物内容的讲解同样要结合学生专业特点进行调整,如强心苷类药物的毒性较大,中毒发生率高,应结合护理专业的特点对强心苷中毒的先兆现象、诱发因素、中毒的解救等重点讲解。

3.调整教学方法

五年制学生年龄较小,自我照顾能力差,还不能真正使用逻辑思考的方式及科学的方法判断和解决问题。在教学时不能采用本科生的“放养”模式,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监督。首先,药理学内容复杂凌乱,可采用课堂提问方法,督促学生学习,加强要点记忆;其次,注意布置课下作业,并定期进行测试。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对学习兴趣表现一般的占大多数,如果想提高这部分同学的学习成绩,必须提高该类同学上课的注意力,一些与药物相关的边缘话题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介绍β受体激动药时,可以简单介绍一些体育比赛的兴奋剂,以及各届奥运会上发生的一些兴奋剂事件;介绍平喘药物时,可以介绍一些关于瘦肉精的事件。这样将课本枯燥的知识与我们生活中的比较关注的事情相联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提高教师素质

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和艺术,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及对象的转移而有极为丰富的变化。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营造出宽松、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药理学做为一门临床基础课,以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为基础,而学生基础差,这就需要教师有广博的知识,可以随时解答学生各方面的疑问。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提高本学科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总之,药理学作为一门基础与临床的桥梁科学,对医学专业、药学专业、护理专业学生都很重要,不同层次的学生(中专、高职、本科)以及相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教学上均有不同的特点,只有认真分析学生专业特点、学生背景情况、学生学习特点,才能因材施教,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赖术,何胜,许小林.民族医学生对药理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原因调查与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21):176.

药学专业特点篇9

关键词:医药营销;课程体系;校企合作

医药产品是特殊的商品,和人民群众的健康息息相关。随着新一轮医改政策启动,再加上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医药产品的发展空间必将迅猛增加,医药这个被誉为“朝阳行业”的“大蛋糕”必有做大做强的趋势。专家预计,到2020年,我国医药市场的销售额将达到1200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的医药销售市场,这必将造成医药市场对营销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

科学构建医药营销专业课程的必要性

(一)与国家职业教育基本目标相一致

职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的训练,因此职业教育亦称职业技术教育或实业教育。职业教育是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地位平行的四大教育板块之一。为了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将职业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基本目标。职业教育最根本特点在于教育与某种职业特点相联系,因此在基础教育基础之上,职业教育更加突出专业性、市场性、职业性。医药市场不同于其他市场,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所需是根本诉求,对市场反应的灵活性大大降低,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

与人才需求相适应

结合目前的医药营销人员现状,存在素质参差不齐、流动性强、毕业生进入企业“过渡期”长等突出问题。当前医药营销人员主要分为三种类型:1)专业技术型。此类人员,大多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具有基本的医药学相关知识与技能,但缺少营销知识学习与营销技能实践,实际工作中,营销能力欠缺,效率低下。2)营销型。这类人员具备市场营销专业知识,但医药知识不足或难以满足工作需求,不能敏锐地感知医药市场变化和对药物制剂的需求,面对高端和新型制剂,往往束手无策。3)经验型。该类人员从事医药营销工作时间较长,熟悉行业特点,但缺少医药知识和营销技能,通常营销手段落后,且医药商业伦理意识淡薄。而结合医药市场的未来发展需求,具备医药基本知识、擅长医药营销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将是企业的首选。

除此之外,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医药市场的不断扩大,营销人才的争夺战愈演愈烈。而我国医药营销人员高度年轻化的特点越来越明显,正因为不断年轻化的趋势,使得医药营销人员对工作期望值较高,承受的未来压力也较大。因此,很多医药营销人员,工作一段时间后,都会产生心理和身体上的疲劳感,需要有一段时间调整,所以医药营销人员显得流动比较频繁。调查数据显示,营销人员的流动频率在人才市场中居第一位。4.1%的营销人员跳槽频率为1-3个月,19.6%的营销人员跳槽频率为1-2年,26.8%的营销人员在2年后有跳槽的趋势。长此以往,会造成企业资源浪费,以及企业表面上不缺营销人员,但又留不住真正的医药营销人才,这样两难的“企业荒“现象。

另一方面,包括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在内,很多大中专院校开设了医药营销这门课程。作为从属于市场营销,而又有自己独特特点的一门行业,很多学校都缺少相关的实验实训基础,学生接受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降低。很多医药营销毕业生反映,在学校接触的药品知识太过苦涩和表面,进入企业之后,感觉差距很大,不能很快适应工作,需要再学习的时间较长。而对于企业来说,能够尽快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大学生才是他们的最佳营销人选。

(三)与学生特点相适应

现在的大中专院校学生群体多为“90后”,伴随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网络步伐的加快,他们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对教育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日常教育教学与学生的接触,发现这些学生对自我的认知更加明确,但普遍缺乏韧性和坚持等特点。经过高中三年“填鸭式”的学习,很多学生对大学学习期望值更高,希望得到新的实用知识与技能,传统的理论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二、医药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课程设置更加细化

随着国家“新农合”和农村“两网”建设的推进,农村医药市场逐渐显示出巨大潜力,各大医药企业纷纷转向农村市场,寻求合适的营销手段。2011年以来中国内地基层用药规模增长迅速,一到三季度,全国对基层药物的销售已达425.5亿元人民币,因此,农村市场在未来医药市场中将占据重要地位,基层医药营销人员需求数量增多。结合课程体系设置,应该加强医药市场特点分析的引导,使学生认识到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一方面缓解大城市营销人员工作的压力,同时发挥自己的潜能,学有所长。

《“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中,指出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采取中医药发展政策,培育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中医药营销人员在我国紧缺,开设中医药营销的院校不多,可以细化课程设置,增加中医基础、中药概论、中药制剂等课程,同时也可以扩大学生的就业领域,结合自己的最佳兴趣点,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药学专业特点篇10

[关键词]药学专业;实践教学;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7(c)-124-02

高职药学专业的目标是具有药学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能熟练掌握岗位操作技能,能应用所学知识在一线岗位从事药品生产、药品调剂、药品检验以及药品营销等方面工作的高技能型药学专门人才。

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形成是高职药学专业教学工作的核心任务,实践教学在高职药学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根据实践教学的本质与特性,对高职药学专业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有着重要的意义。

1高职药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本质与特性

高职药学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践教学既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又是全面提升素质、形成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高职药学专业实践教学具有其独特的本质与特性:

1.1规范性

高职药学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型人才,规范的操作技能是学生能力结构中的基础,是学生从业的基本功,需要在实践教学中进行正规、严格的训练,最终达到熟练、规范的程度,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1.2综合性与创新性

高职药学毕业生工作岗位是在药品生产、经营、检验、调剂一线,主要职责是解决工作过程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因此要求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仅仅停留于操作阶段,应具有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与手段,还应该在技术应用层面上具有一定的革新、设计、开发及创新能力,因此,实践教学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要体现出综合性和创新性的特点。

1.3实用性与先进性

实践教学内容必须符合实际需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先进性是办好高职药学专业的命脉。因此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应将本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来源于生产实际的实用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按照药学职业资格的要求,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药品检验操作规程等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能力培养与训练,同时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为学生储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用先进、实用的技术培养、训练出来的学生,才能体现出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从而使高职药学专业更具有生命力。

2高职药学专业基于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目前,高职药学专业在进行课程体系构建时,基本上是按照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体系进行规划的,其中实践教学体系通常是由实验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构成。但是这种简单地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添加一些实践教学环节的做法,实际上无形中将学生学习的认知过程人为地拆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且所谓的实践教学大多依然徘徊于操作性的技能训练方面,这对于培养具有良好职业能力的高技能型药学人才不利。

在高职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实验、实训、实习固然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还不能涵盖实践教学的全部内容。受传统教育思维定式的影响,在高职药学专业实践教学方面往往偏重于动手能力的培养,即将实践教学固定在一定的工作现场,由学生直接动手操作,实践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操作性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规范、熟练的操作技能。

高职药学专业的目标是培养能应用所学知识在一线岗位从事药品生产、药品调剂、药品检验以及药品营销等方面工作的高技能型药学专门人才。因此,高职药学教育应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宗旨出发,教学工作不能仅仅满足于表观性的操作技能的训练,而应该紧扣职业能力的要素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在构成职业能力的要素中,除了操作性的职业技能外,还有理论知识的运用、动作思维性的心智技能及实践经验[1]。其中,动作思维性的心智技能主要表现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这些应该作为高职药学毕业生的核心能力。这类实践教学的特点是以思维作为载体,通过语言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观动作思维等心智活动,以体验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其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过程等通常具有比较大的弹性,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和全面的药学专业知识,且非常清楚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正确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措施。笔者认为这部分实践教学应该作为高职药学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的重心,而且通过对本专业学生跟踪调查也发现,学生欠缺的主要是这一方面的能力。

不可否认,这部分实践教学具有零碎性、渐进性、复杂性和动态性的特点,需要在实践过程中逐渐积累,需要在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固化,使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心智技能得以形成。这就决定了实践教学具有任务逻辑性和过程逻辑性的特性,因此,对实践教学教师需要从学生学习的认知过程来认识,即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及技能,通过实践过程,融思维及操作等于一体,并将各种能力要素内化到能够直接施行职业行为的教学活动中。这样一来,教学内容就需要进行重新设置,教学要求也需要重新定位,教学组织方式也就必须适应其变化,因此对高职药学专业进行课程体系的开发十分必要且意义重大。

3基于工作过程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高职药学专业课程体系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2]

近年来,国内根据德国的教学改革经验,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和课程开发,其理念是打破学科系统,强调工作过程的系统化,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设计课程,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使学生通过工作实现学习,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性。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课程,是突显职业教育特色的突破口[3]。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药学专业课程开发,是以药学领域的市场需求为逻辑起点[4],以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以校院(企)合作为基础,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由工作过程导出“行动领域”,再经过整合由“行动领域”形成“学习领域”,并通过具体的“学习情境”来实现“学习领域”的目标。

高职药学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总的原则[5]是: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针对实际工作体系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并按实际工作结构重新设计课程结构;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内容,针对实际工作任务需要,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重新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打破学科型课程主要进行知识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实践与理论脱节的实施方式,形成主要进行任务实施、学生主动构建、实践与理论一体化的实施方式;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创设尽可能与工作实境接近的教学环境,实现学校环境与工作环境、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

高职高专教育的基本属性决定了教学工作要以实际应用为目的,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宗旨。因此,把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形成作为教育教学的目标,确立实践教学的核心地位是构建高职药学课程体系的关键。突出实践教学,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重点突出药品生产、质量检验、经营管理、营销能力及临床用药能力,由此充分体现高职高专突出实践技能教育的特点[6]。以医药企业岗位需要和医药类职业标准为依据,基于工作过程建立起以实践教学为主体、理论教学为支撑、以实践过程为中枢、理论教学为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体系,这是有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保障。

为达到高职药学专业高技能型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在高职药学专业教学中,应结合专业特点,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教学工作。课堂教学是高职药学专业教学的基本教学形式,但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教授文化知识、理论知识外,实践知识、实践经验等也应该纳入课堂教学。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对实际工作中的规范、经验等进行解析,对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相互渗透,通过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将有关的技术规则、实践经验、工作情景、所需知识等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获得实践知识,积累经验技术,形成理论技术。在综合实训环节,将教学移入一定的实际工作环境中,充分驱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手脑并用,便于教师直观、生动地进行教学工作,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脉相承,使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融为一体,从而达到训练学生判断、分析及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的教学目的[1]。

总之,高职药学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应突显岗位技能和相关技术应用能力的要求。现实以及未来的职业资格都具有不断变化的因素,但是基于工作过程,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高职药学专业课程体系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应对面向未来的具体工作过程。因此,在高职药学专业中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具有理论与实际有机融合、更贴近行业岗位实质的特点,是值得大力尝试与推广的课程改革方向。

[参考文献]

[1]董灵光.构建以实践教学为主体的高职高专教学体系[J].机械职业教育,2005,(10):21-23.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S].教高[2006]16号.

[3]孙翰英,庞红.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4):95-96.

[4]孙薇.高职教育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思考[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8,20(4):94-96.

[5]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