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保证用电安全的基础要素十篇保证用电安全的基础要素十篇

保证用电安全的基础要素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1:37

保证用电安全的基础要素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数据智能化;中央监控系统;配电中心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92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7-0038-02Doi:10.13535/ki.11-4406/n.2016.17.017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建筑行业中,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实际应用逐渐强化,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建筑行业逐渐走向数据智能化,也创设了基本的建筑环境。在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建立过程中,无论是设备还是基础设计都需要相应的人员进行认真的思考和积极的实践,从根本上对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进行优化升级。

1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基本要素

在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相应的人员、设备以及基本的技术,不仅要求对基本的工作人员进行强化素质要求,也要保证基本的工程设备完善以及相应的技术得到优化提升。

1.1关于工程的相应人员,产生的是最为基本的操作影响

无论是什么工程的建立,最重要的就是相应的工作人员以及进行的实体操作,工程建设人员的基本素质对工程产生的是最为基本的影响。相应的工作人员不仅要保证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也要求相应的工作人员具有基本的职业操守和责任意识。只有保证了人员的专业化提升,才能强化工程质量的提升。另外,相应的监管人员也要增强相应的监管力度,监督程度强化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整体工程实行人员的自主意识,若是相应的监管减弱,就会导致相应的工作人员减少了最基本的警觉意识,导致工程质量的降低。

1.2针对工程中相应的基础设备是对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的基本物质资源保障

在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整体工程的推进过程中,设备是基本的物质保障,任何项目都要通过基础电气设备进行工程的完结,因此,工程的基本质量也取决于设备的产出效果。设备自身的质量会直接影响项目质量的建立和升级,设备自身质量差时,相应的产出效果就会降低。所以相应的采购人员要强化对设备的质量监督,前期的质量监管会对后续工作进行优化的保持。另外,除了设备的自身因素以外还会受到环境的客观影响,在整体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运行过程中,周围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会对相应的设备运行产生重要的影响。

1.3关于基本的项目技术因素

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进行的就是智能化的技术升级,因此技术的基本影响是决定相应工程是否能顺利推进的关键。但是在实际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相关技术若是没有相应的规范,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相应项目的应用质量。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进步和发展,只有保证技术得到相应的升级,才能有效助推相应项目的顺利完成。若是技术一直停滞不前,则不能满足相应项目的顺利推进。相应的管理人员要进行技术指标性的检验,并对相应项目技术进行集中化的管理。当技术产生相应的管理疏忽时,就会从本质上影响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作用,进而影响相应项目的基本质量。

要保证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顺利运行和技术推动,就要对基本的影响因素进行集中的质量控制,保证对相应问题进行本质化的关注和提升,相应的管理人员要强化基本的因素认知,优化自身的管理和监督意识,才能有效助推工程项目的顺利推进。

2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

在整体的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生成和产生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基本的设计理念和设计要求,其中要对设计原则进行执行,并且优化整体的设计流程,有针对性地提升设计要点。本文以某地区建设的基础建筑电气为例,着重分析了相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各项设计指标。

2.1建筑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

在地区建立相应的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要对基本地区情况进行基本的汇总,了解当地的基础智能化数据,保证系统真正的实用性可以得到应有的发挥。另外,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在系统进行安装和使用前进行相关的安全性测试,保证实体系统的运行环境。在对地区进行系统安装过程中,要相应地参考优秀的安装和使用经验,保证整体项目完全契合当地的人文和经济发展模式。工程管理人员要强化对技术的革新程度,保证在地区运行相应系统时没有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问题,在最终对地区的各项基础指标进行综合后,才能实现基本的项目安装。

2.2建筑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流程

对某地区进行相应项目安装的过程中要遵循相应的设计和安装步骤,首先要进行客户基本需求的调查,对相应的数据进行优化记录,例如,相应的地区要求工程系统的操作程度为最基本的一级操作,相应的工程设计以及监管人员就要强化设计的最基础和原始情况,保证客户能实现优化的操作。相应的设计人员在和客户进行适时的沟通后,要对沟通情况进行基本的汇总,保证够沟通内容的公示。通过相应的沟通,产出有效且具有针对性的系统设计方案。在经过基本的设计对比,形成最为符合客户要求的相应设计,然后对基本设计生成整体的设计方案,再让客户进行相应的审核,经过协商和讨论后生成最终的设计方案,既要保证系统运行中的良好性能,又要保证系统的设计本身最为适应该地区的基本要求。

2.3建筑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关键点

在基础设计中,工程的基本设计人员最应该注意的是整体设计的设计关键点,只有保证关键项目的优化实施,才能使地区建立的建筑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顺利发挥应有的效用。在设计过程中,对中央监控系统、配电实施系统以及基本的信息传感要进行数据化的基础考量,并在安装过程中要贴合地区的基本情况,进行项目的优化布置,形成资源的合理化配置,保证整体系统的项目合理化布局,整体形成有机的互动效果。首先,对中央监控系统的设计情况。对中央监控系统的安装和设计来说,最为关键的就在于安装地点的基本情况,设计和安装人员要对相应安装地区的客户进行实际情况的汇总,中央控制中心安装时要集中整合周边环境,要保证基本的干燥以及安静,过大的噪声会影响相应系统的集成数据的效果;其次,对配电中心的基本设计。配电中心是对基础项目的基本技术支撑,在设计和安装过程中要对基础的负荷行为进行监督,相应的安装距离也要保证,在设计中相应的人员要严格控制基本的负荷阻抗,对基础电阻的设计也要进行基本的数据考量,保证地区系统安装中配电中心能发挥最佳的配电效果;最后,基础传感器的设计。传感器是对信息的基本整合和有效的数字输出,企业和设计单位在选择相应的传感器时,要对相应的基础指标和数据进行分析,形成传感器的技术报告,尤其是对抗电磁干扰能力的情况。另外,对传感器的相应有效电压也要通过进行总有效电压的基础核算,保证相应情况的优化处理。在设计过程中,相应的传感器设计既要满足距离监控中心位置较近,也要保证对实际的基本数据进行合理化的维护。这样的基础操作不仅能优化相应的布线位置,也要保证基本线路的合理走向,能一定程度上降低地区对基本建设成本的缩减,更加强化了对系统的集成控制。若对地区产生临时断电的情况进行基本的预估,保证相应的临时备用电源,为整体项目进行完整的合计准备。例如,地区在城郊进行相应项目的建设,整体中心控制系统要建立在厂房的中心,并且要定期进行基础性的干燥优化。

对实际的系统操作要进行两项优化控制:一方面要对系统进行集中式的监控,设计人员要和相应安装地区的客户进行基本情况的考量,为了更好地维护相应的系统和设备,要进行集中式的项目监控。保证对全部项目产出全天监控的有效数据,并且集中监控有利于整体数据的优化收集,从而建立完整的数据库,相应的工作人员能对基本项目进行更优化的整理,从而促进项目进一步的稳定发展。设计人员和相应地区的项目负责人要保证对基础操作的正确性,集中式控制整体设备的运行情况;另一方面是对设备安装远程监控的设施,随着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优化生成,对远程控制技术来说是发展的高速期,对企业来说也是技术革新的关键时期。既要保障数据传输的便捷和迅速,相应的工作人员还要保证数据的基本准确性,建立与实际通讯量匹配的相应控制系统和传输系统。设计人员要和地区的项目负责人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利用远程控制只是进一步便捷的手段,要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技术的逐步革新,形成与地区情况相匹配和相应控制系统。除此之外,最为普遍的就是总线监控模式。设计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pLC系统的使用,保证自动化的优化使用。在装置运行过程中,中央控制系统会对整体数据进行有效收集,各组成元件之间形成的是相对独立的运行结构,系统在整体安全行进的过程中能保证最基本的稳定。

3结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建立健全的过程中,相应的设计和安装人员要充分结合客户的实际需要,强化设计系统的使用价值,提升整体技术的革新,更好地促进相应建筑工程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许立.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测试,2014,29(24).

[2]刘秀云.关于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若干思考[J].技术与市场,2014,39(7).

[3]宋苏婉.电气自动化控制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9(20).

保证用电安全的基础要素篇2

关键词:变电线路;管理要点;管理措施

电力资源是重要的能源资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送变电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送变电线路工程建设,对于提高电网建设质量和人们的生活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送变电线路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制约了送变电线路工程的施工安全、质量和进度等,因此,加强送变电线路工程施工管理已经势在必行。

1送变电线路工程概述

送变电线路工程施工包括基础施工、杆塔施工、架线施工等。其中,基础施工是保证杆塔稳定性,防止外力过大对杆塔产生破坏的重要保障。基础工程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要掌握一定的科学施工技术,做好质量管理工作。杆塔是送变电线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杆塔施工的质量控制工程,就要在选择杆塔时根据实际地形条件、地质环境综合考虑,另外送变电线路的电流量大小也是选择杆塔类型需要考虑的因素。选择正确的杆塔施工能够降低施工成本和施工难度。有助于为送变电线路工程节省资金,加快工程进度。架线施工首先要做好施工的准备工作,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施工准备要做好人员的配备,施工地质情况要及时掌握,施工机械要及时到位等。

2送变电线路工程施工管理要点

2.1基础施工

在送变电线路工程施工的时候,基础施工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基础施工的时候,必须使用正确的施工技术进行施工,并做好质量管理方面的工作,确保杆塔是真正稳定的。在送变电工程中,塔杆的质量和稳定性会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安全性以及承载力。在进行基础施工的时候,经常出现的问题包含了积水面积比较大、基础下沉或者开裂等等,这些问题都会给整个工程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有的时候还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出现,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失,所以必须采取措施,做好基础施工的质量管理,避免因为基础质量比较差,而出现各种问题。

2.2杆塔施工

杆塔施工是送变电线路工程实施的关键部分,因此需要严格防范在杆塔施工时有质量问题的出现。杆塔分为直线型与耐张型,这两种类型的杆塔使用时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与范围,需要根据施工的具体需要来进行选择,同时杆塔类型的不同,也会造成施工时,应用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的不同,在对杆塔进行选择时,需要根据施工环境下的地质条件及一系列的环境条件来做到综合考虑,另外送变电流的高低也是决定杆塔类型的主要因素之一。总的来说,杆塔选择时,具有很复杂的环境及施工因素,因此为了做到对质量的保证与成本的节约,一定要选择最为合适的杆塔。

2.3架线施工

送变电线路的架线施工包括以下方面内容:施工前准备工作、线路的连接、弧度的检测、收紧线路以及杆塔附属装置设备的安装。拖地展放和张力展放是架线施工的两种主要类型。完成架线的施工之后,常常会有杆间弧度不能保持一致,或绝缘子没有悬垂于中间位置的现象,若偏差过大则应予以相应调整。生产实践经验表明,导线与避雷线弧度的偏差通常应分别控制在4.8%和2.3%以内,最大误差不得超过495mm。对普通送变电线路而言,会经常进行线路收紧施工,收紧施工方法较为简便,但由于耐张绝缘子不能分担产生的应力,所以,施工应采用较长的过牵引长度,最好应控制在150到200毫米之间。

3送变电线路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3.1做好施工技术管理

首先,施工之前,需要对参与实施的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技术培训,确保每一个施工人员都做到持证上岗。其次,施工前,还需要做到对图纸的审查工作,并在施工时做到严格执行。第三,在进行技术交底时,必须要严格执行,只有在确定图纸设计无误之后,才能够继续展开工程工作。最后,在施工的各个环节当中,均需要编制相关技术指导书,并将施工责任落实到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身上,从而提高针对性。在编制指导书时,还要做到对尺寸、组塔、安装等各个环节提出具有要求,防止因技术问题而造成质量问题的出现。

3.2做好施工进度管理

(1)制定科学的施工进度目标,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保证施工材料准备齐全、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符合施工的相关要求、施工机械准确到位并且能够正常运转,保证施工材料的供应跟上施工进度要求。(2)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施工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同时关系到工程施工质量,因此应该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保证施工人员掌握专i的施工技术,并能够准确的辨识出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或不足,并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3)加强施工机械的保养和维护,施工机械是影响施工进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应该定期的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检修和保养,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施工进度,还能够保证机械操作人员的安全。

3.3做好合同管理

建设单位不仅应按合同规定,按时将工程款项支付给施工单位。施工单位也应严格遵循合同要求,保证工程在计划期限内完成和保证工程质量,制定相应的赔付措施。施工单位应充分利用合同规定来督促送变电线路工程在计划进度内完成。还应充分利用合同来控制送变电线路工程成本的投入,并将这一成本控制法运用到整个施工过程中,从合同开始至合同终止。因此,制定施工合同时,施工单位应全面考虑工程的投入成本和收入,尤其要考虑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办法。

3.4做好施工质量管理

基础施工,做好掏挖基础施工技术、岩石基础施工技术、桩基础施工技术等管理;杆塔施工,控制好杆塔的刚度和强度,保证杆塔的支撑作用;架线施工,合理选择架线形式和展放方法,防止杆塔出现变形和位移;光缆施工,做好光缆的防雷保护和密封保护,防止光缆变形;线路检修施工,指派专门的巡检人员做好线路施工的巡检工作,当发生故障后,要制定针对性的抢修方案,保证线路的安全运行。

4结语

送电线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是确保电力系统工作的关键。上文中,笔者主要从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送电线路进行杆塔组立时的质量控制、路线架设时的质量控制措施以及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等方面就如何做好送电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进行阐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只有真正做好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才能确保送电线工程的施工。

参考文献

[1]周爱琴.浅谈电网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要点[J].建材与装饰,2013(10).

保证用电安全的基础要素篇3

关键词:高压带电作业;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3-21-02

随着电网的建设和发展,带电作业已成为送电设备测试、检修、改造的重要手段,为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和提高经济效益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带电作业与其他国家相比,无论是在作业方法的多样化、作业工器具的轻巧化、作业项目的操作难度、应用的广泛程度等方面都具有特色。特别是近年来,特高压线路、紧凑型线路、超高压直流线路的发展,以及供电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对高压带电作业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从作业人员、管理制度、带电工器具以及作业方式上进行系统的研究。

一、强化作业人员安全意识

带电作业的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带电作业操作者的素质、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而带电作业本身,是一项高智力、高技能、高投入、高风险的工作,强化对作业人员的管理,是保证带电作业安全的关键。从长期的成功实践来看,应严把新人员关、重视日常培训、严格考核管理。

对计划安排新从事带电作业人员,首先从身体素质上进行挑选,身高一般1.70米,体重60公斤,高空检修操作技能娴熟的工人。要指派带电作业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技能人员逐条讲解“三规”,组织学习电工基础和带电作业基础知识,绝缘材料性能,常用工具的构造、规格、性能、用途、使用范围和操作方法。经理论考试和模拟实际操作后,颁发带电作业证书。对带电作业人员,每月安排一天的专题学习,学习规程制度,技术问答和考问讲解,特别是复杂项目的技术交底和事故案例。人员的正规考试,每年不少于一次,考试成绩记录在带电作业合格证内。考试不合格者,收回带电作业证书。对带电作业班组,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工作负责人和工作票签发人,应发文公布。凡脱离岗位三个月以上者,应重新考试,履行批准手续。带电作业因人员管理不善发生事故,是有血的教训的。通过以上环节,实现人员管理的安全。

带电作业过程中,高空地电位电工和等电位电工作业安全风险最大。必须要做好自身防护,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严格作业。对地电位电工,应使用全方位双保险安全带,移位过程中不能失去保护,防止高空坠落,作用中控制身体对带电导线的安全距离。对等电位电工,应穿戴全套合格的屏蔽服,连接螺栓应保证连接牢固,不易脱落。在进出电场的过程中,应快进快出,防止电弧灼伤。作业人员从身体、心理、行为全方面安全,才能确保高压带电作业工作的安全。

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按照安全管理综合论分析,事故的发生绝不是偶然的,有其深刻原因。事故乃是社会因素、管理因素和生产中的危险因素被偶然事件触发所造成的结果。用公式表达为:

生产中的危险因素+触发因素=事故

因此做到管理制度的完善,开展危险点因素分析,控制现场危险源,是保证带电作业安全的基础。带电作业工作不能仅考虑作业现场安全,在管理制度上应有完善的制度。从规章制度、现场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等规范技术管理各项工作,特别是工作票和“三措”的管理流程,必须严谨,对危险点分析应全面,安全措施到位,等电位电工对作业内容和安全注意事项熟悉并签字确认。对危险性评估,应用系统的管理方法,如:

危险性分值=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出现于危险环境的可能性×事故后危害程度。

通过以上的量化判断,加强制度完善,杜绝管理漏洞。

带电作业中现有三大规程:《带电作业技术管理制度》《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带电作业操作导则》,是指导和保证带电作业的基础性规程。此外,还应结合实际制订带电作业现场操作规程和管理实施细则,修订补充技术导则,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和教训,开展带电技术交流和劳动竞赛,完善技术管理,对重要技术资料以图表形式实现定置管理,保证作业安全。

三、创新作业工器具

带电作业工器具,是保证带电作业安全的生命线,应有专门的工器具管理人员,配有合格的工器具库房保存带电作业工器具,工具出入库应有记录。定期开展工器具检查,按规程规定完成检查性试验和周期性试验,对未试验工具,作业人员切不能抱侥幸心理冒险使用。

带电作业常用材料可分为绝缘材料和金属材料。绝缘材料主要用来制作各类软、硬质绝缘工具,主要材质由3240环氧酚醛玻璃纤维、聚乙烯、聚丙烯、锦纶、蚕丝等。金属材料主要用来制作带电作业用紧线丝杠、卡具、转换接头等,主要有优质碳素钢、合金钢、高强度铝合金,在特高压线路上还使用钛合金。

在绝缘工具的使用上,因绝缘材料的厂家众多,且良莠不齐,许多用户由于缺乏必要的检测手段,无法确定其质量优劣,如选择不当,误将低劣的绝缘材料用于带电的部位,则将造成重大的人身和设备安全事故。特别是近年来,特高压±800kV、1000kV线路、紧凑型线路、超高压直流线路的发展,对带电作业工器具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如屏蔽服的屏蔽指标,金属工具的重量以及绝缘材料的强度等,必须要创新,结合带电作业工作需要,积极开展带电作业技术攻关,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解决技术难题,消除线路缺陷,确保特高压电网和人身安全。

四、作业标准化

作业标准化,就是对在作业系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现行作业方法的每一操作程序和每一动作进行分解,以科学技术、规章制度和实践经验为依据,以安全、质量效益为目标,对作业过程进行改善,从而形成一种优化作业程序,逐步达到安全、准确、高效、省力的作业效果。

高压带电作业不同于一般的停电检修作业,带电作业的操作技能要求严格,操作步骤和动作方式都必须保证严格的安全要求。国网目前推进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就是对操作过程进行规范,每一步操作都严格按照事先编制的操作规范和方案进行。

带电作业工作,因电气间隙对操作动作的限制,要求作业必须按指导书进行,当所编步骤和规范与实际情况不符或矛盾时,应按规定程序中止作业,修改作业指导书,重新履行审批手续。通过对作业的标准化,保证带电作业安全。

通过以上论述,高压带电作业的安全应从人员管理、制度的完善、工器具创新、作业标准化四个方面重点入手,制定措施、落实责任、强化执行,通过科学管理,保证高压带电作业的安全。

参考文献:

[1]DL/t194-2008.国家电网公司带电作业工作管理规定.

[2]高压线路带电作业工[m].中国电力出版社.

保证用电安全的基础要素篇4

1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质

对任何一项基础项目都需要进行合理化的管理和监督,才能从根本上保证项目的实际质量和工程验收的结果有效。从项目的初始设计开始,并且在整体的设计和工程监理以及移交过程中,甚至是对项目的基础管理和规范性服务,这一系列问题和要求都在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范畴。实体化的电力项目管理中要进行比较具体的细致工作:首先,工程管理人员要保证确定项目的实际目标,对概念和可行性进行分析报告的输出,对基本的备选方案和选址进行项目的合理化分析;其次,对相应的工程价值进行核算,对设计和施工的基础项目进行分析;最后,保证对整体项目的监督和基础设施的管理,保证项目的基本安全性能得到维护。电力工程项目是大型的城建举措,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一次成型的要求,那么对整体工程的基本效果就需要管理者进行科学化的预估,对工程推进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进行相关预案的完成。对项目监管和执行单位的具体工作提出了比较高规格的要求,企业和施工方要在实际的工程中寻找出基本的平衡点,并尽量满足整体的工程需求和期望。任何企业进行相应工程的推进和建立都是为了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收益,而只有相关单位对电力项目管理的举措及时有效,才能保证整体工程项目的持续性发展。

在实体化的电力项目管理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要进行精细化的工作划分。对电力工程项目的基本计划要进行相应的管理和协调,从而保证目标和计划的顺利推进;对工程项目管理的进度要进行机制化的跟踪和汇总,保证对工程的全程进行必要的监督,顺利推进整体工程的发展;对工程项目的阶段性目标也要进行相应的管理和协调,保证项目阶段性完成结果的优良,才能形成正规化的工程结构建立;对投资程序和基本费用的监管,工程的收益中除了必要的收入外,还要进行相应的成本控制,只有保证了工程的全面性审核,才能有效提升工程带给企业的实际利润;对工程基本质量的监督和管理,要进行细致化的质量控制,保证基本项目的安全,并对项目中的不可控安全因素进行合理化的规避;对基础物资的管理和采购,要保证基本的采购流程是正规的,而且要保证物资采购中的合同生成,对相应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管。除此之外,电力工程项目管理还包括对信息的及时沟通、项目的基础风险评估等,所有的基础化管理工作都是项目管理中需要集中注意的。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繁杂的大系统,需要相应的监管人员认真执行相应管理制度,保证相应项目的顺利和安全推进,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工程的质量合格以及收益优化。

2电力工程项目管理面临的问题

2.1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资金问题

任何工程的推进都离不开基础的资金支持,只有保证资金链的稳固,才能有效提升整体工程项目的顺利展开和相应细节子工程的完成。而在实际的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资金问题成为了无法规避的重点难题。由于电力工程项目具有较为密集的人员和技术要求,产生的资金流动性也比较大,这就势必会产生相应的资金链脱节问题。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带动整体社会的电力工程也增速不少,平均以10%~15%的速率在提升,虽然相应的工程投入在加大,但是实体化工程建设的资金缺口却很大,利润和投入的失衡导致相应的矛盾逐渐显现出来。不仅掣肘了基本电力工程项目的发展,也严重影响了整体的电力工程项目推进。相应的地方政府也运用借贷和筹措基金的形式提升资金补足,但是相应的还款压力也很大。另外,对项目的基础资金结算也存在制度上的漏洞,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资金链断裂都会影响整体工程的发展,工程结算如果不能及时进行的话,会导致成本和损耗的增大,而由于损耗项目的增多又制约了项目的推进,产生了资金缺口填充不足的恶性循环。工程实施中资金积累出现问题,成本的管控就难上加难了,因此对电力工程项目管理项目中的资金控制问题迫在眉睫。

2.2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意识问题

在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对施工人群的意识管理,不仅是对施工监管中的意识提升,同时也包括对基础项目意识的提升。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对相应项目的基本工程周期要进行合理化的意识要求,项目从基本设计研究和决策到设计稿初成,再到施工项目进行以及使用和基本维护,再到工程接近尾声后进行的翻修和整理,整个工程的推进过程都需要工程的施工人员强化流程意识和周期意识。在工程行业中,这是基本的寿命周期,对周期内相关的项目支出和投入要进行结构的优化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另外,信息化和数据整理结构的普及推动了所有产业的科技发展,对传统的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也要提升工作人员相关意识。传统的信息系统需要进行技术的革新和软件的升级,没有共享模式的信息交流是无意义的。原有的信息整合模式是电力工程项目中的各部门各自为政,没有良性的管理和反馈意识,必然会影响项目管理人员对整体项目的工程监管。除此之外,施工人员对项目的基础评价意识还非常欠缺,对项目的使用基本情况没有足够的重视。施工人员对工程的总结和相应管理效率的汇总不能很好地进行,导致成本以及工程造价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体系,工程的经验没有总结,对施工队伍的整体提升也没有好处,不能有效辅助施工人员进行项目的推进。

2.3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监管体制问题

在电力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有一个很不适宜的现象,往往工程的最高监管人员并不了解实际的工程项目进展情况。由于电力工程项目采取的是相对的责任制,在工程的基本规划和相应的基本项目上,对施工进度和施工项目的监管都是相应的人员在进行,项目的主要经理由于不了解实际情况而对监管体系和措施都没有相应的手段,没有基本认识就没有相应行为,对电力工程项目具体流程中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就会产生不必要的工程隐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程的基本质量。另外,随着我国相应工程项目的增多,安全事故也频繁发生,安全控制体制不能得到有效提升对整个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来说是致命的。电力工程项目关系着百姓的实际生活,如果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会对整个工程造成无法估量的后果。

3解决电力工程项目管理问题的策略分析

3.1强化素质提升

工程的实际工作人员是工程项目的第一元素,若是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能有效提升,工程的质量也就不能得到相应的提升,因此工程监管人员要保证施工和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工程监管人员要设置相应的素质培训,从施工人员的基本技能进行审核,保证整体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另外对相应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也要进行综合教育。工程监管人员可以聘请相应的专业人员进行定期的素质提升和安全意识提升,促进工程的实际施工人员能保证基本的工作状态,并且进行定期的素质测试,保证整体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的整合,有效助推项目的安全推进。除此之外,项目的管理者也要进行必要的素质提升,对项目的管理模式和手段要进行相应的整合和借鉴,充分提升综合管理理念,形成有效的科学化管理架构,从领导层面助推工程的顺利

进行。

3.2强化工程监管

在工程进行过程中,要强化对工程实质项目的具体监管,这其中包括项目质量监管、项目成本监管以及项目材料监管。首先,对项目的基本质量监管,项目的顺利推行离不开相应的质量监督机制,只有保证项目实效性的实施,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定期对工程项目进行汇总和整合,保证整体质量能得到验证和审核,从而保证监管人员能对相应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偏和整改,有效规避隐患的留存和扩大。监管人员要保证在工程进行过程中,按照相应的质量监督准则进行相应的质量监管,逐步提升子项目安全,从而助推整体项目的安全完成;其次,对项目成本的监管。监管人员要对整体项目的具体环节进行相应的合理化分析,保证成本管理的有效性,将工程责任进行细化,形成良好的成本管理责任制。工程的管理人员要在工程推进过程中保证成本的最低投入和收益的最大收回,保证工程人员对成本能进行有效地控制和预算生成。在管理过程中,要对前期投入、中期项目推进以及后期项目维护的基本预算进行合理化的成本汇总,形成监管机制,在数额规定范围内强化管理;最后,对项目材料的管理。施工材料的优质和劣质直接决定了项目的基础质量,工程的监管人员要进行材料的科学化管理。要对材料的引进形成计划,对进入到施工现场的施工材料进行质量验收,保证问题的及时发现和纠正。还要强化对基础项目材料的管理机制,监督相应项目材料的使用和领取,形成质量监管的良性模式。

保证用电安全的基础要素篇5

在现阶段电力资源应用范围逐渐增加的环境影响中,与电网相关的人身事故案件发生概率也在逐渐提升。而经相关调查证明,触电侵权纠纷案件在供电企业相关案件类型中具备着较高的发生率。而其案件发生后不仅会对他人人身安全、经济造成极大的危害和影响,还会对相关供电企业的经济、声誉等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因此,针对触电侵权案件进行处理时,供电企业需首先明确的了解其案件影响的实际概念,并根据其概念实施相应的预防、法律干预、管理等措施,以此保障供电企业的正常运作和发展。

1触电侵权的实际概念

触电侵权实际上可视为一种侵权行为,其归属法律范围实为民法领域。其行为主要是指在发电、变电、输电、配电、用电等供电相关过程中由多种原因对经法律认可或给予保护的他人权利造成侵犯,并且依照法律规定需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的实际情况。而触电侵权又可分为特殊侵权与一般侵权。特殊侵权一般是指高压触电事故,其中供电企业在侵权归责中可认定为应承担无过错责任。在其归责认知中可明确除去受害人故意而为或是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等情况以外,供电企业在触电侵权中均需承担一定的事故责任。一般侵权则是指低压触电,供电企业在其侵权归责中则承担着过错责任,其归责认知主要是指在受害人故意而为、不可抗力影响、电力用户自身过错等情况下,供电企业无需承担侵权事故责任。在触电侵权中若因企业自身电力设施维护不当、企业从业人员错误操作、电力设备遭第三人破坏等行为造成触电安全事故,则可将供电企业视为触电侵权归责主体对象,所以企业应从该类方面进行相关案件防范与处理。

2供电企业处理触电侵权的措施

在触电侵权纠纷案件处理过程中,因其事故形成、归责等复杂性,加之各地方法院对其归责认知理解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对案件判决结果通常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差异。同时由于受现阶段信息网络普及的影响,判决结果极有可能会受社会舆论等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但在电网普及范围日益扩大的环境中,触电侵权已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发生面广、发生频率高的供电相关事故案件。虽然事故发生难以预防,但相关企业应正视触电侵权的影响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应主动落实自身企业防范措施,以降低触电事故发生的概率,减少触电事故发生时企业承担的法律责任。积极应对触电侵权案件,以将其触电侵权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其中可通过预防、协商、管理等方面的措施来对触电侵权案件进行处理。

2.1预防措施

2.1.1电力作业预防。由于电力发、输、配电等电力作业过程中发生的触电事故也可归责至供电企业当中,所以相关企业在实施预防措施时应注重对电力作业过程进行预防。需重视落实高压电、高空作业、农电作业等危险电力作业的建设安全标准,在其电力作业过程中应要求相关作业人员重视安全操作的重要性,其中可通过岗前安全教育、在岗安全培训等方式来加强在岗人员的职业素养,树立作业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并且还需严格落实电力作业安全责任管理,其中可采用落实个人责任等措施来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2.1.2电力产权预防。在电力产权明确工作中,供电企业应积极落实用电合同的签订工作,明确区分电力产权的分界点。其中可要求供电企业的相关领导、部门负责人、工作人员等积极学习《侵权责任法》等电力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深入研究相关触电侵权案件的处理经验,以此保障供电企业对触电侵权安全责任有充分、正确、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还要严格落实电力产权分界点的认知管理工作,必要时可通过图纸、拍照等形式对企业产权电网进行详细记录,以此有效地保障了安全责任区分的准确性。

2.1.3电力设施预防。由于供电企业电力设施维护不到位、警示工作不到位等情况下造成触电侵权事故也可归责为供电企业,所以供电企业还需重视电力设施维护、警示、管理等工作。其中维护工作实施时应注意电力设施附近是否存在违章建筑、植物、施工等影响正常供电的危险影响因素,并要积极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排除或实施相关安全处理。在进行警示预防措施时,应严格按照行业安全规定标准实施安全警示工作,例如在高压电力设施区域设置安全围栏、安装警示标志等操作,以此落实安全警示义务工作。在实施管理预防工作时,供电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标准进行用电设施的检验,其中需保证在设计、施工、安装、竣工等过程中对其质量做到严格检验。若检验质量不合格,则供电企业应主动进行改善后才可给予送电。

2.2处理措施

2.2.1积极调查现场证据。在处理触电侵权案件时,由于其影响侵权判?Q存在多方面的影响因素,所以供电企业应在其过程中主动保护事故现场,积极收集现场证据,以此明确事故的实际情况。其中可通过视频、摄影、询问等方式来收集现场证据,可通过调看事故现场的监控视频来查看实际情况。还可通过拍摄现场设备、警示等设施此种方式来留存现场证据或是通过询问事故人员、目击人员等方式来收集、固定现场证据,以此可有效区分触电事故中是否存在不可抗力、电力设备遭破坏、受害人自主行为等影响因素,以此保障案件处理的准确性。

2.2.2严格执行设施管理。在针对影响电力设施安全性的因素进行处理时,供电企业应及时以书面形式及网络信息形式签发整改通知书。并需积极与影响因素形成的个人、单位进行协商,以此保障其电力设施区域的安全性。若出现协商失败、拒不合作等情况,供电企业应及时申请安全监管部门、电力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的介入管理。必要时可要求相关部门下发强制整改通知书,以此强制要求相关单位、个人拆除影响供电设施安全的建筑、植物等。或是发现有符合停电条件的施工、种植作业的情况下,可依照相关法律对其区域实施停止供电措施。

2.2.3依照法律承担责任。在触电侵权案件处理过程中,法律法规是最为主要的处理参考标准,所以供电企业在进行相关案件处理工作时,应注意要求自身或相关人员严格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供电企业应结合收集证据来综合分析侵权归责,对企业应承担责任需做到积极面对,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对无关责任也需做到严格区分,切实捍卫企业合法权益。在此认知基础上,供电企业与相关人员应积极承担相关举证责任,其中包括反证、减责、免责等。在此过程中,供电企业应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实施起诉、辩护、举证、赔偿等责任,以此保障触电侵权案件能够公正、合理、顺利地完成处理。

2.3管理措施

2.3.1加强用电管理。为保证触电侵权管理案件得以顺利处理,并保证降低其案件发生概率,相关供电企业应该积极加强用电方面的管理,其中包括用户管理及企业管理。用户管理主要是指企业在日常供电管理维护当中,应该加强对用户安全、合理用电的监看和管理。其中需严格查看用户是否存在私自拉电、转供电等危险用电行为,并严格检查是否存在电线杆折断、电网线路老化、电力设备老化等安全隐患问题。若出现此种行为,企业应及时采取签发整改书、与用户协商治理等方式进行安全用电维护,以此保障电网结构能始终处于安全、高效、良好的运行状态中。若用户拒不配合的情况下可适当采用停止供电、联合相关部门强制治理等措施。而在企业管理当中,供电企业应加强内部安全供电意识,并将其意识切实实施到供电设施的配备当中,可通过增加消防设备安装、提高内部人员素质、引进先进管理设备等方式来实施其相关管理工作,以此才可保证在做好相关防范措施的基础上,降低触电事故发生概率,继而有效地减少企业在触电侵权案件处理中的人力投入及经济损失。

2.3.2加强宣传管理。在触电事故案件发生概率控制中,仅依靠供电企业努力还远远达不到预期的防控效果,所以相关供电企业应重视开展用电安全的宣传工作,以此才可保证在个人、单位、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其?|电侵权事故案件发生概率。在此认知基础上,供电企业可通过定期开展安全用电讲座、举办安全用电公益活动、张贴安全用电宣传标语、开展指导安全用电义务活动等方式来传播安全用电意识,并且需加强对内部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可通过结合《侵权责任法》与电力相关法律知识进行培训,以此从企业内部保障了对触电侵权处理的正确性与及时性。其中还可积极联系工业单位、教育单位、居民办事处等相关单位联合进行安全用电宣传,以此可保障使各行业、各年龄阶段的人群均能在潜移默化的安全意识熏陶下形成正确用电意识,以此从根本上保障用电安全性。

2.3.3加强部门管理。在针对触电侵权处理管理过程中,供电企业还应重视企业部门、政府部门等相关部门管理工作。在管理内部部门时,企业领导应主动了解部门运作情况,部门合作状态,并需重视相关法律管理部门的设立、管理工作,以此保证在企业内部合理运作的情况下可顺利地配合应对相关触电侵权此类案件。而在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工作开展中,供电企业应积极利用自身的行政资源,加强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在合法、合理的基础上落实相关公共关系管理工作。以此做到严格监控社会舆论、减少恶劣企业影响的作用,继而才可在公正、公平的基础上解决触电侵权相关案件。

保证用电安全的基础要素篇6

电子商务(英文“electronic-Commerce”,简写为eC)通常是指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它是internet发展的直接产物,是网络技术应用的全新发展方向。

二、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

1.现行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因素。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信息基础设施、网络的规模以及技术水平、服务水平都实现了质的飞跃,这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我国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不足,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与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相差甚远,网络的费用、带宽、信息和数据传输速度以及网络多媒体支持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

2.网络安全因素。安全因素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的安全。网络“黑客”四处出击,世界上许多先进网络系统都能被“黑客”畅通无阻地进出。二是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的保护。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目前信息的真实性、客户身份的合法性、支付信息的完整性、支付信息的不可否认性、整个网上交易的合法性等都无法得到保证,严重制约着电子商务的正常发展。

3.信用因素。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买卖双方可以互不见面,其信用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目前,我国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价与监管机构、企业和个人在电子商务活动过程中的第三方信用服务及认证机构、信用奖惩机制尚未普遍健全和完善,现金交易仍然占主导地位。买方担心付款后能否收到货物或能否收到满意的货物,卖方担心发货后能否按期如数收到货款,信用问题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4.物流体系因素。①缺乏对物流重要性的认识,认识层面仅局限于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的电子化,忽视物流的电子化过程;②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相关制度和法规有待进一步健全;③物流管理技术滞后,物流平台难以支撑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④传统储运的体制和手段阻碍现代物流的发展等。

5.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电子商务活动中很难避免纠纷的产生,而网上纠纷又有其独特性。互联网是一条缺乏管理的信息高速公路,缺少管理和协作,跨地区跨国家的信息传输难以公证和仲裁。如果没有相关完善的法律法规,纠纷就不可能解决,没有法律法规的规范,电子商务将搅乱我们的社会、经济、政治秩序。

三、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具体对策

1.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电子商务建立在信息基础设施之上,没有完备的、先进的通讯基础设施,没有先进的与通讯基础设施相连的信息设备,电子商务的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还不高,通讯服务质量和资费仍然是电子商务活动开展的阻碍因素。因此,必须加速建设高速宽带互联网,实现图像、通讯网、多媒体网的三网合一,加快电子商务关键技术电子商务服务器、电子支付、智能卡和网络接入设备的研究和开发。使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具备良好的网络平台和运行环境,使消费者的上网费用降到最低。

2.提高网上支付的安全性。在由交易环节和支付结算环节组成的整个交易过程中,支付环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能否交易成功完全由它决定。同时,支付环节是由支付网关、收单行和发卡行的金融专用网络完成的,因此银行能否对电子商务的运作提供支持对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是至关重要的。安全问题又是电子商务实施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也是技术难点。客户一般要求的安全业务主要是电子信息内容的完整性和保密性,而且要能准确识别电子信息发送方和接收方的身份等。

3.提升在线支付安全认知。首先,应提升网络安全技术,普及Ca认证,以增大支付网络安全系数。其次,在线支付服务机构应发挥网络的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及时收集和反馈信息,了解客户的要求、抱怨和建议,并及时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包括银行、保险、证券经纪和基金等多样化服务。最后,支付系统应借助于与第三方的合作,促进客户建立网络信任。

4.建立eC发展物流中心。通过自建物流中心、改建物流中心、联建物流中心、代建物流中心实现物流配送体系的社会化和产业化;加强硬件、软件建设,实现物流配送体系的现代化;制定完整高效的物流配送方案。

5.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涉及商户、银行、电信、公证、iSp和消费者,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引发矛盾纠纷。因此,要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和权威的认证机构,对其中引起的纠纷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维护整个电子商务的交易秩序,促使更多的人放心在网上购物。另外,还应加强对电子商务活动的监管,发现问题及时查处,必要时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以保证电子商务及在线支付健康、有序的发展。

四、结束语

电子商务作为21世纪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行模式,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进作用,给企业带来了新的商业机遇,同时,对社会生产和管理、人们的生活和就业、法律制度以及教育都带来巨大的影响。只有不断革新,抓住机遇,面对挑战,积极解决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扫清发展障碍,才能使我国的电子商务得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兰宜生.电子商务基础教程(第二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陈娟.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经济学家,2006.

保证用电安全的基础要素篇7

【关键词】输电线路;施工;技术

输电线路施工是一项比较特殊的安装作业,虽然该项工作没有什么太高的技术要求,但是其涉及面广、受外界干扰因素较多、专业性比较强、施工安全管理难度大。施工技术是保障输电线路建设质量和安全性的基础环节,尤其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公路建设的不断扩大,输电线路的施工还需要跨越公路、河流、山脉等特殊地形,这对安全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笔者多年的电力行业工作经验,分别就输电线路几个工程节点进行分析总结,希望为各单位的电力施工提供经验借鉴和理论资料。

1.输电线路基础工程的安全施工技术

输电线路架设的所有杆塔地下部分,都可以被称作为基础工程,是整个输电工程的承重设施,也是将杆塔承担和各类荷重传递给周围地基的中转部分。基础工程包含开挖、爆破和混凝土三方面,在安全施工技术方面应注重以下几点:

(1)严格遵照相关施工要求及规范。目前对基础工程施工的相关规范包括《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和《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等,在进行输电线路基础工程施工时,首先必须严格遵照以上相关规范,施工人员必须具有专业资质和基本的安全素养,当然,各施工单位还应根据具体的施工地点及工程情况进行安全纪律的管理,强调安全施工技术的应用,保证基础工程质量。

(2)开挖阶段的安全施工。开挖阶段,尤其是人工开挖时期,要严格避免工作人员在坑内随意走动或休息,避免因地质或施工问题而造成塌陷,形成人员伤害。开挖过程中应全程设置监管人员,监视坑缘、坑壁、坑底等的地质情况,预防脱落、裂缝等问题。如地质特殊,比如有水地质,应注意安装好挡土板。

(3)爆破阶段的安全施工。爆破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是比较危险的,爆破的安全操作,首先必须选择专业人士和专门材料,施工人员应对爆破材料的性能、用量、爆破范围等比较清晰,并能处理临时发生的问题。注意爆破时,不得在相邻基坑中进行同时爆破。爆破前,应全部疏散坑边人员,爆破结束后,还应做好是否存在盲炮的判断后,再行靠近。

(4)混凝土阶段的施工安全。混凝土浇筑是整个输电工程的基础,关系到线路位置和稳定性,对施工技术要求较高,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要求更高。在混凝土施工阶段,必须设定专门的监督人员,对现场包括施工、材料、人员等进行全面的分工与管理,不同技术的工作人员对应进行各自的工作内容,以保证相关装置、材料、衔接等的妥当,另外应在施工范围设置警戒线,避免外来人员入内而影响施工安全。

2.输电线路接地工程的安全施工技术

接地工程主要包括接地槽准备、接地体敷设、土方回填和接地电阻测量。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接地槽放样,必须考虑到现场的自然条件情况,同时细致参照设计图纸的具体要求,明确接地槽的开挖线,再根据开挖线施工挖掘,以保证接地槽的工程质量。接地槽的施工允许同一基接地体采用不同的埋设深度,具体深度需根据地貌条件决定,同时相应的深度必须要符合工程设计的相关规定,通常情况下,实际的挖深值可比设计要求深入50mm左右。当然,接地设备的施工除现场焊接外,还可经由材料进行集中焊接后,再按组进行桩位施工。在这种情况下,则需注意在杆塔组立前便将集中加工的接地设备敷设完成。

(2)连接杆塔。将接地引下线连接杆塔是杆截组立后的工序,它关系到整个输电线路接地部分的通畅性和安全性。①对接地引下线的连接要求,必须严格遵照工程设计规范,要与基础工程做好贴合。②通常情况下在进行接地线连接时,主要采用焊接技术,这就需要先行将接地表面可能存在的导体物质进行全面清理,并清除污物,避免影响焊接效果接地效果。③当焊接完成后,焊接人员必须进行焊缝的检查,确定无气孔、砂眼、裂缝等缺陷,以保障接地工程的有效和安全。④对接地体进行良好的防腐处理,一方面可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也进一步保证工程接地部分的安全性。

(3)接头位置及接地情况的记录。整个接地工程部分施工完成后,应注意将接地位置等重要情况进行记录,便于复查,同时也有利于施工完成后的检查和维修。

3.输电线路架线工程的安全施工技术

高架部分的施工相对来说范围广、延伸长,尤其高空作业较多,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十分重要。架线的施工危险点较多、风险较大、线路交叉多变、结构复杂,给安全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输电线路架线工程安全施工技术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人身素质的保障。对于架线的施工人员必须经过专业训练,熟悉详细的架线施工操作内容,并严格遵守安全规程进行作业,切实保障自身安全。同时,在架线工作开始前,必须对相关设备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尤其是绝缘设备要进行二次复查,避免施工过程中因设备隐患或故障而危急施工人员的安全。

(2)明确技术参数及架线要求。进行架线之前,必须根据地理特征及设计要求,向施工人员明确架线的具体方案和细节规范,必须遵照《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实施具体作业。施工人员施工前必须完全掌握相应作业段的技术参数,以保障架设完成后用电线路的通畅和安全。对于具有特殊作用的张力设备以及牵引设备,必须做好锚点的固定,且要有良好的接地性,在进行安装之前,核查相关设备的安全系数符合施工要求。具体施工时,展放的导引线必须避免经由带电线路的下方穿行。

(3)预防电击。架线工作不仅要实现电路的通畅,还必须做好电击预防,从而保障输电线路在应用过程中的安全与持久。各类地面上设备都应做好接地,一般应用编织软铜线,并保证连接可靠。实施高空作业时,施工人员应站在干燥的绝缘垫上,同时注意绝缘手套、绝缘棒的携带与辅助应用。当然,地线附件的安装也要保证接地操作的安全性。

(4)接地细节的记录。每个高空作业段完成后,需对相应设备、位置、接地情况等细节进行记录,以便于复核和检修。

4.结语

电力设备是现代人类生活工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而大量的城市电力都需要经由输电线路的供应与传递。输电线路的施工具有高危险性和高技术含量,因而安全施工技术格外重要。我国电力施工单位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的安全管理措施,同时加强内部管理与调控,注重人员安全和设备安全。还有,对于输电线路工程的每一名施工人员,施工单位应进行积极和全面的培训,从思想上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当然,保证施工工程的质量也不可忽视。[科]

【参考文献】

[1]赵鹏程.输电线路设计工程的路径选择及质量控制[J].广东科技,2009,9(221):217~219.

[2]曹维安.新建输电线路不停电跨越架线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09,10(10):72~73.

[3]刘伟辉.超高压输电线路架设跨越高速分路施工技术[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9(136):85~87.

[4]张毅.青藏±400kV输电线路工程锥柱基础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8(8):74~76.

保证用电安全的基础要素篇8

信息安全是智能电网高效稳定运营发展的重要保障基础,是电力通信安全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系统信息安全体系可有效提高智能电网信息安全水平,促进智能电网的高效稳定、节能经济的运营发展。我们所谓的智能电网信息安全技术,主要是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技术要求,比如应用电网核心部件、建设业务系统安全、研究电网基础信息、安全保障技术等,另外,它也负责研究和开发安全存储和防范攻击以及防范网络病毒等方面,这些方面也需要高度重视。

二、智能电网信息安全体系的组成部分

2.1基础硬件设备

发电、输电、配电、用电这四个环节中包括基础硬件。其中,发电所覆盖的范围极广,比如电源接入、电源光伏等,输电所覆盖的范围包括网架、超导、高压等;配电所涵盖的范围包括高级电表设备、虚拟电厂、配电微网等;用电所涵盖的范围包括电力供应站、自动控制设备、电力存储设施等。

2.2感知测量层的组成

感知测量层必须在应用智能测控设备后,才能成功实现智能感知,进一步评估电网是否稳定和是否存在堵塞状况以及监控设备是否处于正常运行状况中。感知测量层主要由电磁信号测量系统、分析系统、数字继电器、智能读书系统等组成。通常情况下,上述所讲的仪器表都是运用射频加以识别,与智能电网进行连接。

2.3信息通信层的组成

在信息通信层中,所使用的技术覆盖配电自动化、能量管理、数字移动通信、采集数据、光纤通信等领域范畴之内,真正实现交换数据和信息以及进行相应的控制,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充分运用资产利用率,实现信息的安全共享。

2.4调度运维层的组成

智能电网还涉及其他方面很多因素,比如社会因素、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等,因此想要精确控制和管理,需要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为保证整个系统有序运行,并更好地进行协调控制管理,可将网状控制结构形式以及分布式智能化等设计理念与系统建设相结合。系统既可集中协调,也可实施分布式决策控制。

三、应用智能电网信息安全技术所涉及的内容

3.1智能电网物理安全

智能电网系统在正常运行情况下,所需要的安全硬件设备称之为智能电网的物理安全。其中这些硬件设备通常包括测量仪器和智能流量计等类型的传感器,在通信系统中,各种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以及存储数据等各种类型的存储介质。其所谓的物理安全实际指保证与智能电网系统有关的硬件安全以及硬件设备本身的安全等,这也是智能电网安全信息控制的主要工作内容。物理安全主要是指防止人为因素破坏业务系统的安全性,同时也防止有人通过各种方式入侵系统中,这就需要无论在信息事件发生前,还是在信息事件发生后,都应审查所有物理设备的接触行为。

3.2网络的安全性

智能电网所具有的可靠性也就是指网络方面的安全性,这就要求通信网络应完善的二次系统防护措施。安全分区、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等是网络安全防护的标准。我国目前网络安全方面遭遇到黑客攻击,且黑客攻击的技能技术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网络安全手段和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网络发展的要求。如果在这时应用大量的智能电网设备将十分困难,有可能面临电网瘫痪的局面。因此,在选择安全加密算法时和建设整个网络体系时,都要具有充足的前瞻性,做好设计以及计划工作。在网络信息系统正常运行中,要充分运用虚拟专用网和防火墙以及网络病毒查杀等技术进一步保证网络安全运行。

3.3数据传送的安全

在应用智能电网过程中,一定要保证信息数据的传送安全,也需要掌握好数据的保密性、正确性、防复制等重要指标。对于整个数据的安全认证以及管理中心数据都要进行备份,防止数据库数据的丢失。恢复数据库以及备份数据库都需要系统管理员操作。一些经常变动的数据每天既要做好记录,也要做好备份。一些不常变化的数据,可定期或者不定期进行备份。另外,数据库中所存储的密钥信息和加密信息以及关键信息等,都需要进行加密存储。

3.4业务安全的任务

保证智能电网业务应用的可靠性、稳定性、完整性、科学性等是应用业务安全的重要任务,也更加要保证业务工作流程的可操作性和完整性。对于电力系统安全防护方面的特征,可运用强制性的控制技术来提高网络信息的安全性,防止网络信息被损坏或者操控,进一步加强电网信息业务系统的安全性。

3.5加强网络通信的安全

支撑智能电网基础平台运行的是信息安全通信。一方面既需要有计划和有目标部署对应的安全通信产品,做到通信技术与通信管理的要求相统一,另一方面也要提高网络通信管理的安全性,规范管理员工的各项操作行为。通过对信息通信和重要网络所进行的主动控制,比如网络边界保护系统、防御系统、数据传输系统等重要技术,实现对网络数据的交换和控制,加强网络数据通信的安全。

保证用电安全的基础要素篇9

【关键词】基层供电所;规范管理;问题和对策

基层供电所是县级等乡村供电所等统一的管理机构,在农村的供电工作当中,进行电力设备管理、电力营销、生产、安全管理等工作。可见,基层供电所得管理效果直接影响了乡村等地的电力生产和营运,需要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重视。

一、基层供电所管理问题探究

1.1责任主体不明确

供电所管理问题当中,以责任主体不明确最为严重和普遍。主要表现在许多基层供电所在进行管理过程中对于责任的划分十分模糊,没有在管理者和责任者之间形成明确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造成管理混乱,一旦暴露出管理问题,就会出现相互推诿的问题。

1.2员工的能力素质与岗位要求不对称

员工的能力素质与岗位要求不对称,主要体现在:少数员工的道德素质偏低,自觉性不强,在是非选择面前难以坚定自我;团队的工作能力、协调能力不强,缺乏综合型人才;在不断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个别干部思想矛盾强烈,不能顾全大局,难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1.3基础设施的不健全

我国的基层供电所一般处于乡镇,在基础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而供电企业往往对乡镇供电所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够重视,导致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长久不到位,基础建设无法完善。与市中心等繁华地区的营业厅相比,差异十分明显,而作为综合性的业务机构,基层供电所的主要职能无法得到充足的基础设施保证,这对基层供电所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负面影响,也对供电企业的企业形象有非常大的影响。

二、基层供电所管理规范策略探究

2.1明确责任主体

要充分的明确基层供电所的责任划分,就要对基层供电所的员工进行合理化配置,并作出科学合理的制度建设。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对责任进行严格的、精确的划分,以解决责任划分不明的问题。例如在某基层供电所中,有3名收费员、8名线路维护人员、12名抄表人员以及非生产性岗位员工20名,这些员工都需要按照基层供电的需求进行合理的分配,并对各自的职业职能和责任进行划分,设置出所长、副所长、班长等若干,作为日常工作当中的责任人员,对这些责任人员进行相关管理制度的培训,明确下属员工的工作内容,从而使整个基层供电所的责任划分明确。

2.2构建高效率、专业化的班组团队

针对员工能力与岗位不对称的问题,需要基层供电所进行不同岗位员工的培训和考察,进行淘汰制的培训和管理制度,对不同职能范围的员工进行职业素养和技能的培训,对职业素养和技能考核水平高的员工进行绩效奖励,而对职业素养与技能不合格的员工进行辞退和重新招聘,确保不同班组团队的员工素质达标。基层光电所可以进行不同团队的建设,例如建设高压供电组作为电路检修、配电台的检修以及装置的检修;进行低压供电组作为抵押控制设施、配电设备以及线路维护工作;营业管理可以进行服务团队的组建,专门负责营业服务和拓展业务;成立后勤小组负责协调和帮助上述三种团队的日常工作,保证基层供电所的日常工作活动。

2.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供电所基础设施不健全的问题,供电企业需要从决策管理层正视乡镇基层供电所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问题,充分的认识到基层供电所的职能和需求,对基层供电所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划分,保证基层供电所的建设资金到位。针特别是针对不同地区、类型的基层供电所,在建设时应充分的考察当地的供电所利用情况,对出现不足的基础设施进行补足,而对于一些业务范围外的基础设施,则进行传统维护,避免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出现资源与资金浪费的现象。除了基层供电所办公地点的建设外,对农村的用电安全设施建设也十分重要,供电企业需要充分认识到国家对新农村建设中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大力的进行农村安全供电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做到构建农村合理安全用电。

除此之外,供电企业在进行基层供电所管理时,需要选用“五化”管理,“五化”管理是当前较为先进的管理模式,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管理,首先是规范化管理、其次是简化流程管理;再次是细化管理、第四是标准化管理,最后是服务程序化管理。做到上述“五化”管理,就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基层供电所的管理效果。

三、总结

基层供电所虽然不是大型的供电所或供电企业最为重要的部门或分部,但在供电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当中所占的比重非常重要。基层供电所的职能非常全面,既能做保证周围供电区域供电安全和稳定,还能够帮助供电企业进行业务的拓展。根据当前基层供电所的管理问题进行探讨可以看出,当前的基层供电所管理存在混乱、责任不明的问题,对于供电所的员工管理和培训也迫在眉睫,并且要及时的进行基层供电所的基础建设,才能够保证基层供电所的高效管理,责任明确。

参考文献

[1]黄伟军.规范基层供电所管理的对策探讨[J].机电信息,2014,30(24):164-165.

保证用电安全的基础要素篇10

【关键词】信息安全电子文件问题策略

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在各个领域中遍及了电子文件。然而相比于纸质文件,电子文件更应该重视其信息安全性。计算机软件和操作平台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是电子文件信息的依附对象,而多样性和开放性等为电子文件信息的特征,因此,不安全因素与危险隐患时时刻刻都充满其中,这就严重威胁到电子文件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就信息的安全来看,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电子文件的信息安全问题

(一)电子文件信息安全的界定。国际标准化组织界定电子文件信息的安全定义为:“是数据处理系统安全保护技术和管理所建立和采取的措施,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以及数据的保护不因偶然等原因的出现而被破坏或更改或显露。”

(二)电子文件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计算机网络系统等通信和电力分配系统等属于电子文件的信息基础设施。灾难性的后果往往直接源自恶化或瘫痪的信息基础设施。因此,就电子文件的信息安全来看,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问题。在致命毁坏到信息基础设施时,能够全部保留下来产生和流转以及保管的电子文件的唯一方法就是异地备份。

(三)电子文件信息系统的安全。首先,由于所建立的网络系统国外产品使用的较多,因此局限性较大,电子信息系统安全处于防卫被动状态。其次,在设计系统时,设计者本身由于技术能力和设计思路具有局限,漏洞或缺陷必然存在,这样攻击者就具有可乘之机。再次,网络系统被外部人员非法攻击和访问是经常遭遇的事情。因此网络系统本身的脆弱性的决定因素源自设计软件造成的缺陷和病毒入侵以及黑客攻击等因素,是对电子文件信息安全造成直接威胁的主要原因。

(四)电子文件信息的侵权。一些信息生产商或网站为对访问者进行吸引,把知名度提高,往往采取随意下载网络信息和随意链接网络行为。这些电子文件被网站任意刊载等的行为,使作者或作品受益人权益受到严重侵犯,在电子文件信息安全问题上,信息侵权属于严重隐患。

(五)电子文件信息的保密。保密电子文件信息就是后两种信息安全问题。威胁到保密信息安全主要表现在:①未经过允许对受版权保护的某些数据库擅自进入,对半公开信息资源随意使用,对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进行侵犯。②对国家内部共享的信息资源库进行非法闯入,对国家机密信息进行窃取和修改,从而使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受到威胁。③对企业内部网络非法进入,对企业内部网共享商业秘密进行窃取,致使企业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④有些网站或个人对用户的私人信息进行掌握或有意收集,未经授权随意处理个人隐私,泄露隐私,从而损害到用户的利益。

二、信息安全策略初探

(一)技术保护。对于电子文件信息来说,能够维护其原始性和真实性以及安全性,发挥至关重要作用的就是信息安全技术。这方面的信息安全技术目前主要有:1)签署技术。为使电子文件信息能够确保真实性和安全性,自2005年4月1日《电子签名法》在我国开始被实施,“数字签名密钥技术”属于通用技术。具有证书式和手写式两种数字签名。目的是对电子文件进行证实,所属权确实归作者所有,他人不能任意改动其内容。不能非法变更电子文件数字信息。2)加密技术。为使电子文件内容得到保密,采用加密读性。为使“可读性”问题被解决,采用备份电子文件信息技术也极为必要。加密电子文件具有多种方法,通常在传输过程中内容的迁移更新是以信息媒体的更新为依据的,以避免未来的不可读取。加密往往运用“双密钥码”,就是每一个加密通信者设置两个密码

(二)管理方面密钥。为使合法用户得到有效地验明,避免无关人员进入,就需要充分的结合技术措施和管理策略以及法律制度,使三者融合为一体,在系统中搭建安全系统,访问电子文件或数据,构建系统验证用户身份保障体系,是电子文件信息安全得到根本保证的必要手段。运用用户密码验证等方面,确保使用者的文件安全,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成立安全组织机构。为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对其合法用户组成由数字或字母或特定符号形成的“通行字”小组,有专职或兼职安全员对网络的安全保护进行负责,这样有利于验证用户的身份。并有利于把本部门安全组织工作情况定期通报给安全管理机关。

(三)防护墙技术。运用软件防护墙技术,有利于某个机构的网络安全防范等级的制定,确保与外界进行联络。在安全等级确立的基础上,安全管置障碍就得到确定,这样网络实控系统就可对通过防火墙的数据流进行监测,相应的等级与相应的技术手段相配备,并确定管理人员的权限。在网络安全规定的范围内数据允许通过,否则就被禁止通行,阻止对本系统造成安全威胁的信息。

(四)制定机房管理制度。实行分区控制机房制度,限制工作人员非法访问机构信息资源,避免机要或专利信息出入该机构。出入机房需识别证件,可有效避免网络信息和机构受到侵犯。运用识别登记等手段识别控制和登记管理人员。

(五)防写措施。结合实际情况,把严格的用户操作规程制定出来。用户运用计算机可对信息进行读取,任何修改都被限制。在计算机操作规程中,建立的管理和防护机制要具有科学性,利用只读光盘,使记录介质达到不可逆式,可有效地保护系统的信息安全,防止电子文件内容被更改,使电子文件原始性和真实性得到保障。

结论:应结合实际发展的情况,运用相应的技术手段,确保电子文件的信息安全。对电子文件数字信息进行维护,确保其不被更改,对网络及计算机系统设施进行不断的改善,但是,数字文件是通过一定的媒体存储的,而且具有一定的格式,因此为电子信息健康发展提供保障,才能使造成电子文件信息内容和软件系统等捆绑因素产生危及的屏障被真正突破,从而使防护变得主动。而硬件和软件以及媒体具备了安全性和可靠性,网络或系统就可得到安全保护,自动地确保信息安全,为我们有效管理和利用电子文件信息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童云.关于电子档案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思考[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

[2]项文新.构建基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必要性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8(01)

[3]宗文萍.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