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电工相关专业知识十篇电工相关专业知识十篇

电工相关专业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1:54

电工相关专业知识篇1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综合素养

0引言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得到广泛应用,且其发展水平已成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将能源资源领域人才定性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国家对高素质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一领域人才的培养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更应清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明确学习方向、学习方法和未来的就业前景与发展方向,才能在有限的四年大学中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为将来的就业或进一步深造作好准备。

1电气专业的培养目标

电力部原属六大本科院校之一的长沙理工大学在《2016级本科生学习指南》中对该专业培养目标的描述如下: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系统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较全面的综合文化素质,具有强、弱电知识结构、较强的适应性和创新意识,能够从事电气工程相关领域、特别是现代电力系统的系统运行、规划设计、试验分析、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也可以在电气装备领域和自动化信息领域从事设计、研制开发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一般而言,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有应用型、研究型和管理型3种,其中应用型技术人员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专门人才,要求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工程设计、制造、施工、运行等技术工作,约占工程师总数的75%。长沙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与社会现实需求相一致,而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本身就是综合性较强的工科专业,要面向整个电工学科,使学生具有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相应的电气工程专业知识,受到电工电子、系统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获得电气控制、电力系统自动化、电气自动化装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领域的基本技能,具有分析和解决电气工程技术领域技术问题的能力。

2电气专业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长沙理工大学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核心知识能力要求为掌握一t外国语,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程度的听、说、写的基础,并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善于沟通与交流;具有良好的自然和社会科学知识基础,掌握本专业领域较宽广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及必要的专业知识,并了解专业发展前沿和趋势;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熟悉本专业常用的应用软件及其使用方法,学会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解决本专业领域相关实际问题的手段及方法;经过必要的工程实践训练,掌握电气工程必要的文献查阅、工程读图与制图、工程设计与计算以及现场操作、施工、调试、实验等相关技能。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现场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科技创新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事实上,电气专业在校大学生要通过专业学习综合提升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

2.1人文素养

首先,一个人要有正确的自我认识和健康的情绪和健全人格,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控制自我并理解他人需求和意愿,能够自信、灵活地处理新的和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其次,任何社会的公民都要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有与生俱来的作为人应该享有的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各种权利,并以平等宽容之心对待他人,具有法制观念和责任观念;再次,作为未来的“工程人”也要掌握一定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口头与书面交流沟通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测试结果、撰写论文和实践工作的能力。

2.2专业素养

首先要学好从事电气工程技术工作所必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和物理知识,掌握微积分、常微分方程、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及积分变换的理论知识;掌握电学、磁学、力学、热学等理论知识与相应的实验操作技能。

也要多去涉足其他专业领域。例如机械与电气工程息息相关,很多电气产品的研发都离不开机械知识,多学习机械知识有益于以后的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要掌握信息技术,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至少要掌握一种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具有程序设计的基本能力,能运用常用的电气CaD软件分析和解决一般性工程的实际问题;要多多关注业界资讯,多深入电力生产运输现场,加深感性认识,随时更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领域的实时动态,把握时代的脉搏。

3结论

据麦可思研究院近三年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分析数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排名均位居全国最易就业的前二十个专业之列,就业率均远超全国大学生专业平均水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如果能从大一开始就制定好学习和发展计划,勤奋学习,勇于创新,迎接挑战,使自己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较宽的专业知识面和丰厚的人文素养,就能在未来的工作中有较强的适应性,毕业后就可在工业企业、金融部门、政府机关等不同部门的电力工程、电气工程、工业自动化、过程控制、计算机应用领域中从事电气及自动化系统的维护、安装、调试、运行、管理及营销、服务等工作,在人才供求市场上受到欢迎。因此,无论是从哪个角度而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都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工科专业。

电工相关专业知识篇2

关键词:电子专业;类比法;应用

自1999年以来,随着大学甚至硕士、博士的扩招,只有那些学习成绩偏差的学生才会选择中专这一升学路径,因此大学生越来越多,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技术性工人的缺口却越来越严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现阶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相比初中和高中毕业生,他们需要学习专业的相关技术;相比大学生,他们学习专业知识的时间短,大学本科四年,而中专采用2+1模式,在校学习时间只有两年。长期以来,中专特定的专业课内容大部分是从高等教育专业课中简化而来,这对于只有初中文化基础的中职生来说,显然起点高、难度大,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掌握电子专业各相关课程的知识呢?

本人发现,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应用类比法,对于学生理解艰难晦涩的专业知识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一、类比法可帮助学生理解电子专业的知识内容

因为“电”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学生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内容,可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行“类比”。如我第一次上《电子线路》时,对于三极管的三个工作区域、三种工作状态整整讲了两节课,学生却一脸茫然,连说太枯燥、复杂、听不懂。我第二次上课时不急着讲三极管,却问了学生一个日常问题:人为什么只有适量进食后才能正常工作?不进食的人固然不能好好工作,那么进食过饱的人可以好好工作吗?这时我再因势利导引出三极管三个工作状态,学生会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举例联系起来思考,容易理解理论知识。这时再根据书上的专业描述得到三极管在三个区域的工作状态与基极电流ib的关系:只有当基极电流ib的大小选择合理时,三极管才能工作在放大区,处于放大状态,起到放大作用,相当于人要适量进食才能合理工作;当基极电流ib=0时,三极管处于截止区,成为截止状态,相当于人不进食没法工作;当基极电流ib过大时,三极管处于饱和区,成为饱和状态,相当于人进食过饱撑得难受也没法好好工作。

再次上课时,我提问学生,学生已经理解了三极管的三个工作区域,虽然还是经常使用吃饭的现实生活语言,但我知道从心里他们已经接受了这三个工作区域,然后我又提出要求说,我们作为电子专业的学生,不能总讲这些“大白话”,要多讲些专业术语,学生微笑点头,再讲三极管时,就容易多了。

二、类比法可帮助学生巩固电子专业的知识内容

理解专业知识是学习的第一步,接下来就需要巩固所学知识,很多内容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甚至背诵。但中专的学生本来就基础差,学习兴趣也不太浓厚,且作业量少,针对此特征,要使学生记住所学内容,我认为类比法还是比较有效的。

《电子线路》第一节就是二极管,这也是学生接触到的一个全新的元器件,之前电工基础中讲到的电阻、电容、电感在初中物理中都多多少少有所提及,而二极管作为一个从零认识的元器件,我认为学生还是比较难以接受的,尤其工作就要分为四个区域――正向死区、正向导通区、反向截止区和反向击穿区,如何理解和记忆这四个区域,并熟练应用到各种电路中,是非常重要的电子知识。我运用了“类比法”,将二极管比作现实生活中的一扇门,施加正向电压就相当于从门正面推门,施加反向电压就相当于从反面推门;导通就是门开了,人可以通行,截止就是门推不开不能通行。这样解释之后,学生都觉得很合理,也理解了二极管这个新的元件。继续详细分析:请问同学,是不是刚满周岁的小孩子轻轻一推,门就能推开呢?学生微笑说当然不能,要有足够合适的力气才能推开门。这个足够合适的力气就是二极管的门槛电压Uth,只有正偏电压大于Uth,二极管才能导通,如果小于Uth,二极管就工作在正向死区,也不能导通;反向同理,我用正常的力度去反向推门,门并不动,这就是反向截止区,但如果我找一个壮汉,用力踹门,门就会被毁坏,这就是反向击穿,这时二极管就坏了,学生都很轻易地理解了二极管的工作原理,记忆起来也变得容易多了。

电工相关专业知识篇3

关键词重型机械;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tH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4)106-0034-02

1我国重型机械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发展现状

从我国目前的重型机械电气自动化的发展来看,其专业团队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具有一定数量的电气自动化技术队伍。这些技术工作者每天面对的都是重型机械和其它专业技术人员,大家一同工作,进行产品设计、做科研试验,为了重型机械设备水平的提高做出了不懈努力。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这样现象,电气自动化是与重型机械相配套的专业,但是目前的专业建设工作存在一定不足之处,大大影响了重型机械设备水平的提高。以下从几个方面对问题进行分析:

第一,从目前的重型机械行业的发展看,其中具备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的人员稀少,技术力量明显不足。据调查,在一些重型机械厂,拥有的专业机电人员比例严重失调,往往人少任务量多,难以及时完成。一些矿井单位,由于缺少专业电气人才,一个电气技术人员经常需要调换岗位,工作不稳定,到新的岗位又要学习新的技术,影响了自身技术水品的提高,难以在一个工种上得到技术进步。

第二,对于一些电气自动化的技术人员来说,往往工作比较分散,缺少一个领导者对他们进行统一的规划,对其工作进行组织协调,而且相关的专业资料比较少,在行业之间存在着封闭的现象。电气自动化技术人员之间缺少技术经验交流的机会,行业之间缺少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协调规划。近几年来,部分单位对自己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经验的“封锁”,导致各个单位之间难以开展关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交流、学习的活动,影响了整个电气自动化行业的发展速度,导致行业技术发展迟缓,产品质量提高不上去,重复的劳动增多,大大增加了企业成本,影响了经济效益。

第三,在重型机械设备中的电气化专业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知识老化。从现有的电气自动化的专业技术人员来看,多是毕业于电气自动化专业以及自动控制专业。科技的发展,对知识水平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原有的知识水平难以与科技发展相适应,知识相对老化。不单是理论知识上的变化,在传动、控制系统的结构与其组成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对系统的动态品质进行设计计算过程中,不光结构图与以前不同,其传递函数也不同。对重型机械行业中的电气化专业来说,知识老化问题相对其它专业更为突出。因此电气自动化相关专业的技术工作人员就要不算加强知识的积累,勤奋专研,应对现在工作的要求。

第四,电气自动化的电控装置存在一定缺陷。电气自动化的研究成果是通过电控装置体现的。目前,还不具备制造与其相配套的电控装置的能力,尤其是能够体现科研成果的那些非标准的电子装置。一项科研成果的研发,耗费了科研人员大部分的工作时间,包括了和相关部门、单位之间的沟通,对电子元件的选购以及一些特殊的检测仪表等相关设备的准备工作,既耗时又耗力。

2对加强重型机械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的建议

对重型机械的电气自动化来说,以后的工作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首先是为本行业服务,其次是把服务领域进行扩大,最后就是与世界接轨,当物质技术条件符合时,进行一些技术的出口、援外,与国外技术之间的交流、合作。为了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电子技术的进步直接影响了重型机械产品的技术结构,为了更好的应对这一变化,对于重型机械行业的领导者来说,应对其专业知识结构进行完善。第一,适当进行短期的培训,比如现在微型计算机的短期培训班,对于各级领导提升自身的技术知识水平有很大帮助。第二,领导班子适当加入新鲜的血液,选拔一些年轻的、优秀的电气自动化的专业技术人才。

第二,为了更好的进行电气自动化的相关研究,可以组建研究单位,对原有研究单位提供技术、人员、设备上的大力支持。

第三,对计算机技术进行广泛应用。在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相关工作中,对过程控制以及产品配套方面加强对微型计算机的应用。微型计算机相对其它具有很大优势,微型计算机的体积小、通用性强、功耗低、价格低以及可靠性高,微型计算机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计算机在科学计算、辅助制造、模拟仿真、辅助设计以及企业管理方面的应用。进一步促进行业的发展。

3对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

第一,加强建设电气自动化的师资力量。师资力量是培养人才的关键因素,所以首先就是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工作。目前对矿业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多,要求也在提高,不管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当面对机械的电气自动化问题时,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要加强对师资力量的建设,打造一个集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综合性强的师资队伍。我们可以邀请具有专业技术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也可以将教师派遣到其它地区进行交流学习。为提高自身技术知识水平,打造更专业的人才队伍做出努力。

第二,在现有的培训基础上,健全与其相关的内容体系。对现有的实践基地进行完善,开展与自动化专业相关的交流学习,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实践学习环境。

第三,建立教育培训体系。利用科研优势与学科的优势,对相关人才技术水平进行全面提高,根据矿业的需求,培养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人才队伍,健全人才教育培训体系。

4结论

自动化技术是科技发展的产物,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电气自动化应用逐渐普及。但是目前的电气自动化专业存在一定不足之处,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技术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知识水平才能满足行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维亭,王德明,朱志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与实践[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2002(12).

电工相关专业知识篇4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就业前景;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tm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4)116-0037-02

1电气工程的定义

传统的电气工程定义是用于创造产生电气与电子系统的有关学科的总和,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迅猛发展,电气工程已经不单单只在传统定义的范畴之内。21世纪的电气工程涵盖了绝大部分和电子、光子相关的工程行为,涵盖面大幅度增加,电气工程的从业者也应该顺应时展,创造出满足科技进步的先进科研环境。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习中的要求

学生应该具有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操作能力,能够独立解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技术层面问题。熟练的掌握操作机电一体化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习中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

掌握基础的数理知识,具备一定的英语能力。熟练掌握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相关的电学与力学知识。熟练操作计算机,善于发现问题,大胆创新,并且能够独立解决问题,进行相应的技术开发,具备科研能力。

4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分支

4.1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此专业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的重点专业,主要做高压电器设备的设计、制造、运行和维护。培养国家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是部级重点学科。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后,优秀的学生可以在电业局、发电厂等大型工厂工作,也可以从事电力设备制造行业,还可以进入各大高校从事理论工作。

4.2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方向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方向是部级特色专业,就业前景良好。优秀的毕业生可以在工厂做设备维护,或者做相关电力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4.3电气技术方向

电气技术是多种电子技术相结合的现代电气技术,此专业旨在大规模的培养高级电气工程技术人才,进行信息处理等工作。学生毕业以后可以进行电参量和磁参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等科学研究工作,也可以进入科研机构专心于理论研究。

4.4应用电子技术方向

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应用电子技术方向是极具特色的一个专业。此专业电力电子和信息电子相结合,电气和电子同时具备。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专业。优秀的应用电子技术毕业生可在电子、通讯、交通等多个领域进行工作,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5影响电气工程的因素

5.1信息技术

百度百科上,信息技术被定义为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电气工程对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电气工程的不断进步,而信息技术发展得越迅速,电气工程也就有了越先进的技术依托,信息技术与电气工程相依相存,互相影响,推进了科研工作向前发展的脚步。

5.2物理科学

固体电子学是曾经并不发达的电气工程能够发展起来的重要推动者,而在如今科技手段先进的21世纪,电气工程仍旧和物理科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仅如此,电气工程还在其他领域进行了创新型的探索,未来将尝试进入到生物系统领域。

5.3变化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发展的速度也逐渐加快,技术的不断完善和设计的飞速发展让我们必须学会迅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具有丰富的创新意识。

6自动化

百度百科上讲,自动化是指机器设备、系统或过程(生产、管理过程)在没有人或较少人的直接参与下,按照人的要求,经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操纵控制,实现预期的目标的过程。自动化科学涉及了很多学科,包括力学、化学和社会科学等。多种学科的掺杂使得自动化的应用及其广泛,不仅应用在控制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上。更能够在制造生产工具的时候用自动化的机器取代人手进行工厂作业。随着时代的进步,自动控制理论出现了许多问题,很多涉及到计算机科学和数学学科的问题解决起来非常艰难,在21世纪,自动化逐渐被划分到了计算机和数学的研究范畴里。

自动化技术能够按照输入的指令进行自动作业,节省了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国际上,自动化程度的强弱已经成为评判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7就业方向

电气工程可涉及强电和弱电两方面,强电大多数是大型的电厂,以及制造大型机器的工厂。相较于强电,弱电覆盖面广,几乎涵盖了市面上所有的家用电器,所以比强电的就业面相对宽一些。但是无论强电还是弱电行业,都需要扎实的专业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努力。

1)认真学习课本知识,不能只注重实践而轻视理论,一定要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在缜密的理论基础上学会举一反三,才能更好的进行实践;

2)除了本学科的知识外,也要多去涉足其他专业领域。比如电子工程和弱电的很多专业相接近,就可以在本专业的学习结束之后学习一些电子方面的技术技巧,扩展知识面,多角度全方位的提高自己的能力。除了电子工程,机械也是和电气工程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在实际应用中很多产品的研发都离不开机械知识,多学习机械方面的知识有益于以后工作的发展,促进科研成果的取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不能拘泥于理论知识的束缚,而是应该自己动手去进行实践。学生可以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组成小型的实验室,每隔一段时间组织到一起去二手电子市场选购一些经济实惠的电子物品,通过对电子物品的拆卸和组装来进行设计与研究。这种团体实验室的研究方式不仅节省了实验成本,更能够加强同学间不同思想的沟通,全面的提高了学习效率和专业素养;

4)多多关注业界资讯,随时更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领域的实时动态,把握时代的脉搏。

8结论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只有在对专业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才能更加明确未来的发展道路,端正态度,认真的学习与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从而更好地在实践工作中取得成果。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学习中,应该追根溯源,打好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清醒的认识专业以及专业的发展前景,制定好发展计划,勇于创新,迎接挑战,成为一名合格的科研工作者。

参考文献

[1]王锡凡.电气工程基础.2版.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电工相关专业知识篇5

在矿山开采机电专业中,最为重要的一门课程是煤矿电工学,它涵盖了煤矿生产中的多个重要环节的的工作要求,学生可以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充分的了解到现有的煤矿生产的方式,以及在煤矿生产中,矿区的供电状况和电气设备的使用情况。在了解了这些以后,可以根据实际的煤矿生产案例来设计出最优的配置方案,也能够更好的对于电气设备进行检测、维修。另外一方面,在煤矿的采掘方面,可以改善机械的以往工作性能,通过不断的技术改革来完成智能电气化的目的。鉴于这些原因,在专业的教学当中,就对于专业知识的教授有一定的侧重性,必须有更为合理的教学方案。这些方案包括:

1.煤矿专业学习中,关于电工和机械电子方面的基础知识学习;

2.矿井生产中,机电设备的使用情况学习;

3.煤矿采矿机械的电气使用情况;

4.煤矿生产中整体的机械电子设备的电气使用状况;

5.对于煤矿生产的安全性监控知识的了解。

在教学的方案当中可以看出,主要强调的是对于煤矿机械电子设备使用中的服务功能,以服务为宗旨,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加的了解煤矿生产行业的现状,更好的培养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进步,在煤矿生产中所使用的技术也在不断的革新,设计的技术和知识也在不断的扩展,要从实践教学作为突破口,不断的构建更加完善的教学方案,以实践为主体,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为目标不断推进教学方式的进步。

二煤矿电工学课程实践过程

在煤矿电工学课程开展之前,需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在对于机械电子工程的专业学习中,选择教材尤为关键,我们将煤矿机械电子类的专业岗位要求知识作为学习技能的标准,结合现阶段的就业要求。教材的内容必须在有使用价值和实际操作之间,更加的突出机械工程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

此外,在对于老师教学方面也有一定的要求,要在课程开始之前,制定好相关的教学方案,了解教学的大致框架,在这个框架内不断的晚上教学的具体内容,留给学生更多学习和思考的空间,采用点拨的方式更为妥当。在教学之中,更加的鼓励学生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学习中提出自己的心得和想法,尤其是在学习课程之后有能有更过的创新性思维方式。

在电工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要对于工程实例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同时在一些工程实践中,初步的估算能力也需要在要求之内。以及电工仪器的使用检测和电气设备的故障排除都是课程的内容。在老师给学生制定好了学习计划之后,学生根据日常的学习提交学习的心得体会,并完成一份实训报告,老师根据心得体会和实训报告来评判学生的学习质量。

根据以上的实践教学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在教学中,关键在与师生之间的配合,通过在一些电子工程专业学习中遇到的难点攻破来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水平,老师还要起到辅助的作用,使得学生在该领域的学习更加的全面,知识面拓展的更加广泛,以达到目标为任务,学到知识为宗旨的计划。

三项目教学课程实践细则

在日常的理论学习中,主要是对于学生的电子工程类专业的学习,通过分析和介绍课本中的内同,能够将理论顺利的过度到实践当中,对于知识了解到掌握。下一步就是不断的强化电子工程的专业学习,在了解煤矿机械装备的电气化时候以后,通过对于电路图的学习,学生自己可以分析实际电路情况,并且有一定设计电路图的能力。在学习到这个基础之后,就要考虑到实践阶段,学习能够在理论知识的指引下对于机械电气能够有一定的独立安装、调试的能力,以后在设备使用阶段对于内部原件的维修检测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过程中,对于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的记录下来,将问题系统的整理好,以便与老师交流的过程中得到正确的解答。

老师在学习实践学习的过程中要对于课程的安排周密,适当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加上相关的实作课程,把煤矿电气设备的相关扩展资料在课堂上进行补充,让学生更加系统的对于知识点的进行掌握。需要在额外的时间里建立老师与学生相互沟通的平台,在平台中保存和谐和平等,老师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悉心解答,同时对于知识点的梳理认真的传授给学生,形成良好的教学模式体系。

(1)在理论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电工电子专业基础知识,分析专业课程内容,强化实用电工电子知识的掌握,使学生能顺利过渡到专业电工知识的学习及掌握。

(2)强化实践教学,以实际的煤矿电气设备的基本功能、结构组成及电路工作原理的分析为重点,让学生学会分析复杂的实际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具备识读电路图、绘制电路图、设计电路图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安装、调试、维修及维护煤矿常用电气设备的能力。对重点应用知识在实训室训练,学生自评,教师严格考评,直到达到教学目标为止。

(3)教师将煤矿现场实际搜集的煤矿电气设备及相关资料补充到课堂中,并从网络搜索相关煤矿电气新技术,做成多媒体课件讲授,如开关磁阻电动机调速系统、综采工作面设备、采煤机电控箱的电气元器件等,使学生直观、方便地学到先进的专业技术知识。

(4)将计算机知识应用在专业课程设计中。课程设计选题结合目前综采工作面供电系统情况,进行移动变电站供电设计,要求学生运用计算机(excel)表格计算,计算机绘制供电系统图。

四电工学课程学习中信息收集及信息反馈

对于在项目的学习过程中,对于教学任务必须建立合理的档案资料,资料还要在专门的部门进行管理归档,这个部门要对于项目实践学习中的内容信息做及时的整合,负责收集信息,并将信息记载的内容在记录中详细的标示,建立较为完善的教学计划督导文件。有了教学督导文书档案管理机制,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使教学督导形成规范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电工相关专业知识篇6

在教育培训体系建设中,岗位培训规范的制定处于核心地位,它明确了公司对组织能力的要求,即建立了组织能力需求的标准与来源,因而是教育培训工作的起点。岗位培训规范把对各岗位人员的培训要求具体落实到岗位说明书中,实现了对岗位培训的系统化、标准化管理。因此,定制开发应用于电网企业各序列专业的岗位培训规范有利于推动教育培训工作在良好基础上再上新台阶,同时也为后续开展岗位培训资源建设和岗位考核规范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本文针对教育培训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规范进行探讨。结合教育培训工作的实际,从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规范的编制思路、编制流程、及其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岗位培训规范的编制思路

构建基于岗位胜任能力的一体化教育培训体系,规范员工岗位培训,有利于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发展,提高员工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对专业技术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的系统化、标准化管理。本文对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规范的编制总体思路为“干什么、会什么、学什么”。

“干什么”:岗位职责说明员工的工作内容,即“干什么”。具体工作内容体现在业务手册、业务流程说明书、作业指导书或作业表单等工作文件中。

“会什么”:岗位胜任能力说明“会什么”。岗位胜任能力明确了员工为履行岗位职责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潜能能力素质。

“学什么”:基于岗位胜任能力的培训规范决定了员工能够“学什么”。根据培训规范,开发培训课程,培训课程即是员工需要学习的具体内容。

岗位培训规范的编制流程

根据电网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特征,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培训规范的编制步骤如图1所示。

划分序列及业务方向

专业技术类人员定义为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为企业或部门领导提供专业支持的岗位。根据专业技术类人员的特点,培训规范将分序列、分业务进行编制,保证规范的岗位针对性。

收集资料

主要收集以下相关资料: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方向相关部门岗位设置及岗位说明书、各岗位的工作流程、工作涉及的管理规定、工作手册、作业指导书或作业表单等。收集的资料是之后问卷调研与培训规范编制的材料基础,是最终成果的质量保障。

确定结构及形成问卷调查表

首先,依据胜任能力冰山模型确定胜任能力结构。知识技能方面,根据部门各岗位的工作流程、工作涉及的管理规定、工作手册将岗位职责细分为工作任务。然后对相关岗位职责进行梳理,提炼完成该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最终形成调研问卷。潜能能力方面,结合胜任力模型以及能力词典进行问卷编制。

问卷调查及现场访谈

问卷调查及现场访谈主要是确认各业务方向相关岗位能力要求。知识技能方面,对岗位职责细分的工作任务以及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明确和补充;在潜能方面,结合问卷进行调研,在访谈中对潜能能力进行调整和补充。

形成能力对应

根据问卷调研与现场访谈的结果,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并在其基础上,分知识技能能力和潜能能力两个部分进行能力对应。

(1)知识技能能力对应。①优化能力要求,确定知识技能课程名称。根据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确定的能力要求,对相同范围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优化形成同一个培训课程。②确定课程分类。将优化形成的知识技能课程分类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相关知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相关技能6类。

(2)潜能能力对应。潜能能力分为通用类和鉴别类两类能力素质。根据问卷调研及现场访谈的结果,通用素质包括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执行力、关注细节、积极主动性、服务意识。而鉴别类潜在素质,对应划分到相应专业类别。

形成培训规范

知识技能培训内容将能力要求分类,归纳,形成对应的培训内容;潜能培训内容根据潜能能力对应表挑选对应潜能课程内容。根据知识、技能、潜能培训内容,添加学习要求、培训方式、考核方式和培训课时形成完整的培训规范。学习要求分为必修和选修;知识部分为选修;技能和潜能部分为必修。培训方式分为集中培训、在岗培训、网络培训、合作培训以及在职学历(学位)教育。考核方式分为半结构化面试、360度反馈评价、笔试、履历分析以及工作实例答辩。培训课时借鉴相关培训规范,每个培训内容约为2个小时。

岗位培训规范的应用

指导开发课程资源

培训规范是通过对各序列专业各业务方向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说明书、工作流程、工作手册等资料的基础上,梳理出各专业各等级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技能的能力对应和潜能的能力对应。因此培训规范详细列出了各专业各等级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为相关培训素材的收集指明了方向,从而为开发各等级专业技术人员相关专业相关业务方向的课程资源提供基本依据。

指导教育培训,提高培训过程的科学性

教育培训过程是一个典型的持续滚动提升的闭环管理过程。实施教学计划必须根据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的变化而不断修编,才能不断满足学员的培训需求。培训规范载明了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为模块化、单元制培训提供可靠的依据。

提高培训计划的针对性

电工相关专业知识篇7

关键词:工程案例;专业规范;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tU85-4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6-04-22

由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创办历史不长,与其他专业相比,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属于土木类专业中的新兵,教学内容和课程系统建设研究与实践都有待发展。

一、课程特点

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工程实践性强、知识内容庞大、新内容不断增加、相关规范不断更新等特点。传统的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主要表现出教材厚、内容广、学时多的特点,教学过程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的完整性,缺乏工程应用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这种学术型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适应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标准。因此,对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教学的研究势在必行。

二、课程相关规范更新要求

近几年,相关部门对与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相关的很多设计规范都进行了调整。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为学生及时、准确地讲授规范中更新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需要。

三、以“工程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1.以能够识读“工程案例”为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讲授本门课程的理论之前,先要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某建筑电气设计图”,再给学生展示具体的实际工程案例,并明确告知学生,只要认真学习本门课程,就能全面识读工程案例,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熟悉设计相关规范,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设计能力

很多学生在从事设计工作之初,经常不知道如何下手,这些问题往往是由于对专业相关规范的不熟悉而导致的。因此,在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的学习中,使学生熟悉相关规范是十分必要的。近几年,随着智能建筑的发展和建筑电气领域新技术和新发展的需求,与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相关的国家规范,如《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等都进行了规范更新和调整。一些相关书籍的出版日期可能在新规范执行日期之前,这样会造成某些书籍中的专业知识点与最新规范不一致的问题。因此,在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的授课中,及时给学生讲解课程相关的最新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3.以“工程案例”为导向,阶梯化讲授教学内容

传统的建筑供配电与照明授课采用逐个讲授知识点的方法,本文将课程重点内容进行阶梯化分解,将众多知识点,通过实际工程实例串联起来,使学生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工程相联系。比如,针对负荷计算问题,主要包含设备功率的确定、需要系数的选取、有功及无功功率的确定、计算负荷的确定等课程难点。如果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学生只会根据相关公式来计算,在遇到实际工程中,不知道如何利用公式来计算。而如果有具体的工程案例,学生可以通过图纸上具体设备的信息来理解各种参数及计算过程,还能明确在实际工程中如何利用专业规范,查找相关参数,从而能够达到理论和实际工程有机结合的教学目的。

四、结束语

本文根据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的特点及实际工程的需求,探索了以“工程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电工相关专业知识篇8

关键词:课程体系;教材开发;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7-0069-02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教育管理者和执行者所认可,并且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正在大力推广实施。以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供用电技术”专业为例,改革后的课程体系由基础素质课程、职业通用能力课程、职业专门能力课程、职业综合能力课程和职业扩展能力课程几个模块构成,其主要特征是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是一个学科体系知识解构与行动体系知识重构的过程,[1]是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所进行的根本改革。本文以“供用电技术”专业为例,探讨了课程体系构建、教材开发、教学实施等内容,以期和同行共勉,达到促进高职教育改革的目的。

一、基于工作过程构建的课程体系特征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遵循人的职业发展过程,需经历初学者、高级初学者、有能力者、熟练者和专家五个等级。具体的一门或几门课程内容是为完成某种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而设计的知识和能力,用于回答“怎么做”和“怎么做更好”的问题,也就是强化了实践,弱化了理论推导。为扩大学生的就业面,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面向职业岗位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高职院校应以岗位群代替专业,学生可自愿选择几个岗位进行学习,这样就业的针对性将更强。[2]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方法:通过调研和查阅相关文件明确专业所面向的岗位群,依据岗位职责开发出典型工作任务,以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作为学习内容来培养企业所需的职业能力。强调技能正是职业教育的特色,而强调知识却是高等教育之所在,基于工作过程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供用电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

“供用电技术”专业培养的人才面向变电站值班员、变电检修专责、继电保护专责和电气试验专责岗位群,而这些岗位的任职条件是获取职业技能鉴定的证书,具备变电站值班员、变电检修工、继电保护工和电气试验工的知识和技能。在电力行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中将职业(工种)资格划分为初、中、高和技师四个等级,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应具备中级工和高级工的水平。下面就如何根据各工种知识和技能要求确定“供用电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如何开发技能和知识一体化的教材、教学实施三方面内容进行叙述。

1.课程体系构建

电力行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对变电站值班员、变电检修工、继电保护工和电气试验工提出了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其中,知识要求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技能要求包括基本技能、专门技能和相关技能。分析这四种工种的知识要求可以发现,改革前的课程安排可以满足要求,也涉及到了某些技能的要求,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将技能很好地进行提炼融入到知识体系中,另外一个缺陷就是没有将相关规程、技术管理和组织管理等知识融入到课程中。

针对改革前课程体系的不足之处以及高职教育的发展,“供用电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提出了“标课相融,做学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据供用电企业岗位技术标准、管理规范,建立了“职业能力与素质教育并重、工作任务与课程体系贯通、学习流程与工作流程一致”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由图1可见,“供用电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由基本素质课程和职业能力课程构成,本文主要讨论职业能力课程。职业能力课程中的职业通用能力课程包含变电站值班员等四种工种均要求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职业专门能力课程包含了四种工种所要求的专业知识、相关知识和技能;职业综合能力课程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了四种工种的知识和技能后能更深入地进行灵活运用;职业拓展能力课程的设置主要是考虑学生就业不一定就是变电站值班员等四种岗位,是为专业相近岗位而设置的课程。

改革后的课程体系在依然重视知识的基础上加大了技能培养的力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经过三年多的实施,“供用电技术”专业培养的学生得到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2.教材开发

职业能力课程要实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须将技能和知识很好地结合起来,而教材则是关键。以前的纯理论教材不符合高职教育要求,应开发适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教材,编写教材时应将技能、规程规定、技术管理等融入到相关知识点,知识以够用为原则,避免写入过多的理论推导。从教材编写形式上,可采用“做一做”体现技能、“知识链接”体现知识点、“读一读”体现相关规程和管理规定、“练一练”体现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等等;从教材内容安排上,以典型工作任务为挈领,融入相关知识和技能;从教材表现形式上,可适当增加图片数量和实际工程案例,以使得教学内容生动活泼实用。

3.教学实施

职业能力课程的教学实施主要是与电力企业合作,通过体制机制的建立,多途径多渠道地引进企业兼职教师,共同讨论和制订课程教学标准,编写教材,进行实验室的规划和建设,特别是发挥企业兼职教师在安装、检修、运行、调试、试验等方面的现场操作经验,指导学生的实验实训,做到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之间的深度融合及优势互补。从宏观角度来说,在每一阶段都融入了岗位能力要求和职业能力要求,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第一学年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通用能力,通过实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合一的“教、学、做”一体化培养方式,有效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职业通用能力,掌握供用电技术专业所需电路、电子、电机及仪器仪表的运行、操作和维护技能。

(2)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专门能力,根据岗位技能培养的需要,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周期,采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分段交替教学的模式,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职业专门能力培养,掌握电力设备制造、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等相关岗位的基本技能、专门技能和相关技能。

(3)第三学年的第二学期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包括变电运行综合实训、供配电综合设计和顶岗实习。依据“双向选择”的原则,供用电技术专业与相关企业共同制订顶岗实习计划,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并在企业中聘请兼职指导教师。通过学习与生产运行环境的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从微观角度来说,职业能力课程采用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学生通过“动手做”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加深了对电力安全、工器具使用、工艺标准、运行规程、职业规范等的认识,对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完善的校内外实训场所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施提供了先决条件。校内实验实训场包括电工技能实训室、电子技能实训室、电机实验实训室、继电保护实验实训室、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实训中心、高压试验实训场等,完全满足职业能力课程的需要;校外实训场主要是输变电工程单位,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有力保障。

三、结束语

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加入到教育教学改革的队伍中来,而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给社会培养人才,职业能力高低就是人才的衡量标准之一。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笔者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面向岗位群基于工作过程构建了课程体系,依据岗位职业鉴定所需知识和技能开发出职业能力课程和教材,通过教学实施获得保障。经过三年多的实践证明,基于工作过程构建的课程体系充分发挥了高职学生的优点,培养的学生合乎用人单位的要求。

参考文献:

电工相关专业知识篇9

关键词:高职;电工;职业化;改革;认证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

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内容及授课模式的“职业化”已成为当前较为热门的研究主题。高职电工实训作为电工课程的深化环节,无论对电专业还是非电专业都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特别是对通信行业,根据从业标准和国家安监部门要求,所有参加通信工程一线工作的员工都必须具备电工上岗资质。因此,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能力。高职电工实训应该紧密结合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建立能够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严格参照职业资格标准进行教学和实施。

一、现状及问题

电工实训教学普遍存在教学模式与教学要求不相适应,教学设备落后、更新缓慢,实训教学内容与行业前沿技术相脱节等问题。要转变思想,改进教学内容,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思路引导下融入新的教学方法,构建开放式电工实训基地,根据实际情况分层次设计电工实训教学过程等。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够准确

教学目标是对一门课程授课要求的集中反映,是该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设置及学生培养目标实现中所起作用的具体体现。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电工实训课程的开设主要是对电工课程内容的进一步巩固,是对电工基础知识的实践验证。因此,电工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一般都会概括为“知、懂、会”三个字。所谓“知”,即让学生知道所训练项目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对项目所涉及知识的初步了解;所谓“懂”,即让学生对训练项目操作流程有较准确的把握,对操作项目的内在原理有一定的了解;所谓“会”,即要求学生能较独立的、安全的完成各项训练科目的基本操作。这样的培养目标固化了课程的知识结构,学生只能局限于掌握所训练的项目,对于课程的“职业化”改革和目前倡导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教学内容不够“职业化”

教学内容选取的恰当与否是教学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基础。研究认为,目前电工实训课程内容设置存在两种现象。

一是教学内容过于陈旧,许多高职院校的电工实训定位在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其教学内容延续着中专时期的几个老项目。对于学生“职业化”能力培养及创新意识激发不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是电工实训课程太过专业化,高职院校相关研究人员在改革电工实训课程的过程中对于教学内容陈旧存在一致的看法,在设法调整的过程中,部分院校将电工实训课程按照维修电工的要求进行了改革,将电气行业领域最先进的技术、标准、工艺等作为了电工实训课程的授课内容,使得非强电专业学生无法很好的接受,偏离了该课程在此类专业中开设的意义。

(三)教学模式陈旧

传统的电工实训一般采用“口授+板书+挂图”的教学模式,理论灌输比例较重,实际操作部分采用演示和学生固定式模仿操作相结合,逐步达到“会-精-快”的训练要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样的培养模式,对于提高学生对某个项目或某个实践领域的操作熟练度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和职业能力的提升促进作用较小。

(四)教学环境落后

电工实训是一门相对枯燥的专业基础课,各高职院校对其发展的重视程度相对其他专业课程较小,导致一直以来教学环境的改善欠缺,设备也相对落后。另外,由于教学内容的固化和教学模式的陈旧,导致教学环境一直停留在原实验室的条件下进行,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先进教学软件的应用程度严重不够。上述条件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产生了负面影响。实训环境的闭塞导致对外交流的机会减少,服务企业的功能得不到有效施展,形成一种不良的循环。

根据当前企业需求,结合电工上岗证认证标准,深度改革电工实训环节,通过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改善教学环境等步骤,解决电工实训存在的问题,使该课程真正发挥其专业基础课的作用,同时也使其能够更好的服务企业。

二、课程改革

(一)教学目标明确化

高职电工实训是高职工科类(含电子、通信、电力、电气等)专业的基础课程,一般安排在高职第二学期电工基础授课结束,作为知识巩固、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确立和基本用电安全常识树立的重要环节。

对于上述工科专业学生,电工上岗证已经被确立为上岗的重要指标,因此,很多院校都会对学生在在校期间专门集中进行培训认证。其认证的目标可以概括如下:使学生获得一般电气类工作岗位必备的电气测量、电路连接及电动机和触电急救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日后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打下基础,同时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学习迁移能力、环境整理整顿能力和安全生产能力以及执行能力等综合职业素质。

该目标可分为三部分内容:即知识学习目标、技能训练目标和素质形成目标。对于知识目标的要求是学生能用相关知识描述问题;对于技能目标的要求是学生能使用工具完成常见技能任务;对于素质形成目标则是要在日常的学习和训练中逐渐养成符合素质要求的行为习惯。

目标与电工实训环节培养目标存在相互渗透的内容,因此,可以将两者进行结合,即电工实训环节可作为学生电工上岗证认证前培训的一部分。使学生在该环节结束后达到上岗证认证的要求,并能够直接参加认证。达到节省人力资源、节约培养成本、提高实训环节效率的目的。因此,该环节的教学目标可以进一步明确为:使学生具备一般电气类工作岗位必备的电工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基本用电安全常识及触电急救能力,具有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执行能力,为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电工)资格认证及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职业化

高职学生培养目标向职业化发展一直是社会和高校最为关注的课题,教学内容是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根据对课程培养目标的研究和重新确立的要求,教学内容应进行相应的改革。其改革的方向应紧密结合电工上岗认证要求、结合各项能力培养目标及电工实训课程培养目标。改革按照项目化教学设计,设计思路如下:一是分析各知识点的布局,确定学习任务;二是根据各学习任务明确该任务的学习目标,细化各项技能训练内容、要求及方式,明确考核标准;三是明确各模块授课学时。

教学内容的选取要充分考虑职业化,由于该课程是作为普通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因此内容不能过于专业化(电专业除外),但也不能停留在电工基础水平,介于两者之间,让学生在过程中不仅掌握电工基础知识,达到认证要求,还能较全面的了解用电的基本常识,让所学知识对接各类相关企业的基本职业要求,使学生学完后能够从事基本的电工工作。根据自身教学实践经验,按照电工课程理论知识由浅入深的结构层次,选取安全用电影视赏析、火灾消防演练、触电急救演练、室内照明电路安装、低压配电箱安装、三相异步电动机典型控制电路设计与安装等项目为载体进行内容编排,使学生达到电工上岗证认证的标准,并配备相应设计项目锻炼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模式一体化

一体化教学是各高职院校在各类课程中一直改革推进的方向。对于高职电工实训课程,既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又需要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采用一体化教学是较为合适的实现手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需要有一支专业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队伍共同完成,要求能充分了解课程的教学目标,提炼和分配知识技能要点,合理设计项目任务,细化各任务实施步骤,并能在授课过程中掌控全局,以学生为主导进行引领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本文列举“三相异步电动机典型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安装”项目的教学内容编排案例进一步说明该课程一体化授课的组织形式。

三相异步电动机典型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安装:

1.实训目的和要求

熟悉常用低压配电电器、低压控制电路的结构,能拆装、检修开关、按钮、交流接触器等低压电器。

能正确地将三相异步电动机接入电源并正确使用,能对电动机使用过程中一些数据进行测试。

能规范地进行电动机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

2.实训器材

(1)三相异步电动机1台;

(2)交流接触器2个;

(3)热继电器1个;

(4)熔断器5个;

(5)按钮3个;

(6)空气开关1个;

(7)导线、端子板等。

3.实训内容

一是熟悉电路元件。检查所需要的元器件的质量,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规定要求,否则应予以更换。对照电路图寻找并且熟悉电路的组成元件,在空白纸上按照比例画出以下元器件相对的安装位置,并且标明该元件在电路图上的代号:

(1)熔断器:FU1、FU2

(2)接触器:Km1、Km2

(3)热继电器:FR

(4)按钮:SB1、SB2、SB3

(5)空气开关:QS

(6)三相异步电动机:m

(7)端子板:Xt

二是将学生分为5大组,每大组分为3小组,各小组分别负责接触器、热继电器、按钮3块电路的设计和连接。要求各大组能根据电路图,在控制板上安装所有的电器元件,元件排列要求合理、整齐、匀称、间距合理,元件紧固程度适当。

三是各小组根据负责电路图,进行布线。要求“横平竖直,直角弯线,少用导线少交叉,多线并拢紧贴安装板一起走。”严禁损伤线芯和导线绝缘;接点牢靠,不松动,不压绝缘层,不露铜过长等。

四是各大组将各分电路集合,形成完成的控制电路,要求仔细检查,尤其是各电路之间的衔接部分,更应反复查验。

五是经指导教师检查通电运行。

六是观察接触器Km对电路的影响。改变接触器Km1常闭常开触点的接线顺序,观察电动机的转动情况。改变Km1、Km2的位置,观察电动机转动情况。

七是热继电器FR的作用。撤除热继电器,观察电动机转动情况,并作比较。

八是观察按钮SB对电路的影响。改变SB1的接线顺序,观察电动机的转动变化。改变SB2的接线顺序,观察电动机的转动变化。改变SB3的接线顺序,观察电动机的转动变化。

九是各大组从以上变化中,任选1个,设置完成后,互相交换电路,找出故障所在,并记录在下表中:

参考文献

[1]任晓敏.关于高职院校电工实训教学问题的思考与探索[J].职教广角,2012(7-8).

[2]朱楠高职维修电工实训一体化教学初探[J].教育论丛,2012,(11).

[3]徐国华等.非电专业学生电工技能培训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4).

[4]叶莹电工实训教学的改革探索[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

[5]刘安宁.分层次教学在电工实训中的应用探索[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6]马丽娟,王平安.电工实训教学改革的探讨[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8(6).

[7]王英群.“电工实训课”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浅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10)

电工相关专业知识篇10

【关键词】风能利用本科教育风电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10-01

一、前言

风能是目前世界上关注度最高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因为现今除水电之外,风电是开发技术最成熟、开发成本最小,也是未来最具有大规模开放价值的可再生能源。随着化石能源的国际价格不断上涨,风电成本已经与核电相当,远低于太阳能、生物质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成本。近年来,随着设备制造水平的提高,风电设备的建设成本大幅度的降低,所以全世界主要经济体不约而同地将风电发展列入国家能源优先发展战略之一。目前,各国都投入精力致力于风能利用的产业。

一项产业能够顺利地发展,需要有相应的技术理论以及专业的人才队伍支持。各国政府为了发展风能产业,在政策上给予倾向,资金上给予支持,相关科学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也非常重视。我国是全世界风电发展速度最快国家之一,截止2009年底中国风电装机总容量已经是全世界第二的国家。风电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风力发电市场管理逐步规范;风电设备的自主制造能力不断加强;风电相关法律政策环境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科研单位也把目光投入到风能利用特别是风力发电相关技术的科研攻关上。2006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第三章第十二条明确规定: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可再生能源知识和技术纳入普通教育、职业教育课程。在高校内设置独立的新能源(特别是风能)利用的相关专业,为新能源事业培养高素质的储备人才亦是迫在眉睫。

那么,如何建立针对风能利用产业的需要的专业呢?该专业的学生又应该如何培养?下面,笔者将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二、现有风能利用专业的教学现状

笔者作为高校教师,在高校教授风力发电机组电气与控制这门课程,该课程教授的学生是本校机电学院的热能与动力专业风能方向的大四学生。热能与动力专业的学生作为机电学院的学生,机械设计制造方面的专业知识准备充足,但是电气工程方面的知识欠缺,尤其是当涉及到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以及电力系统运行的课程内容的时候这种欠缺非常明显。另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学习风力发电相关课程,或是继续深造进行风力发电相关研究时,对机械设计制造方面知识的欠缺也成为学习研究时的掣肘。

风能的利用,特别是风力发电是个复杂的、综合性十分强的产业。从风力发电设备发出电能,到将电能传输上电网,整个过程涉及到多个领域、多门专业的知识和理论。

三、培养计划的制定

首先,应确定好专业的培养目标。风能利用相关专业应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发展潜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风电场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与维护,风力发电机组设计与制造,风能资源测量与评估,风电机组的并网运行,风电机组调用,风力发电新技术开发等相关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对并能从事其它相关领域的专门技术工作。

四、基础专业课程的设置

作为修读风能利用专业的学生,要对风力发电设备、及其相关辅助设备、电力系统自动化、继电保护、电器学、电机学等方面的知识有一定掌握,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应兼具机械设计制造专业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点,不仅做到涉及面广,针对不同的研究方向又能够有极好的专业偏重性。所以,学生应主要学习流体、机械、电气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学习风资源测量与评估、空气动力学、机械设计与制造、自动控制的理论和技术,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电力系统(暂态、稳态)分析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发电厂电气主系统,高电压技术,使学生具有进行风电机组及风电场的设计、制造、运行、试验研究、项目投资与管理的基本能力,一定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发展潜力。所以,基础专业课的设置方面,要全面地涵盖到机械设计制造以及电气工程相关的基础内容,应包括以下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风力机空气动力学,金属工艺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电路原理,模拟/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等等。

五、专业方向的设置

作为风能利用专业的学生,除了要全面地掌握了解机械设计制造和电气工程的专业知识,在进入高年级之后还要有侧重点地研究方向的选择。笔者认为,研究方向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围绕风力发电设备制造

主要研究方向是相关风力发电机组及其控制系统的,包括主体的风力机、发电机、偏航系统、制动系统、液压系统等部分的设计和制造。目前风力发电市场上应用最广泛的风电机组是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组,而应用前景最好的应是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组。选择这个研究方向的学生在基础的机械设计制造和电气理论的基础知识上,应对特种电机及其控制技术,直流/交流速控制系统,风电机组的控制优化等方面有所掌握。

2.风电机组功率预测与并网技术

风力发电和传统发电方式相比,因为风速的不确定是风电场的出力预测也具有不确定性。随着风电场的建设容量越来越大,风电场功率输出的不确定对于电力系统的影响日益明显,不能够忽视。这一方向主要在于学习研究建立风电机组功率预测系统以及革新风电机组的并网技术,应对风电机组的控制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电力系统调度以及emS等相关课程进行学习并掌握。

3.风电场运行管理

针对风电的并网技术以及网上运行时安全调度的问题都是目前风电产业领域需要研究的重点。目前来说,风电行业发展的“瓶颈”在于风电的市场消纳问题。这一方向主要解决风电工程与电网工程建设进度不一致的实际的现状以及风电相较传统发电模式市场竞争力较弱的现状,就应对电力市场调度、风电与火电联合运行、风电与水电联合运行等课题进行学习研究。

六、总结

相较于高职类风力专业的培养,风能利用本科专业应该着眼于培养高起点、高层次的风力发电相关人才,不是培养一般的技术员。经过四年的教育,毕业生要具有进行风力发电机组和风电场的设计、制造、运行、试验研究以及项目投资与管理的基本能力,成为有一定创新能力、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发展潜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肖创英.欧美风电发展的经验与启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4.

[2]吴广龙.浅谈风力发电的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装备制造,2010,(1):115.

[3]祁和生,沈德昌.我国大型风力发电产业发展现状[J].电气时代,2010,(2):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