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十篇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十篇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3:46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篇1

一(略)二(略)

随着纤济的发展,社会对通信需求越来越人,也由于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光纤通信正朝着大容量、远距离、全光化和超小型方向迅速发展,新技术不断涌现。例如,在引入光纤特使用户充分亨受到高速数据作输所带来的尽善尽美的服务,整个电信网将进入全光纤化:光波复用、副载波复用可大幅度提高通信容量;相干光通信、超长波长光纤通信和光孤子通信的实现超长xF禽的通情:光纤放人器将使得光纤传输系统的全光化与小型化。这将大大改变通情网的现状、为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的实现提供有力的保证。

三、新型光信息存储技术

在光信息存储技术中,由于光衍射现象.光不可能聚焦在一个体积小于1012cm3左右的材料上,因此目前的光存储系统存在一个大小约为108bit/cm2的存储密度上,于此相对应,1bit所占据的空间含有106-107倍。为实现分子存储,除了要求稳定性之外,还要求具备选择或识别每个分子的方法,持续光谱烧孔技术正是利用光活性分子所处的周围环境的不同而引起对应能量的差别来识别不同分子的。持续光谱烧孔pSBH应用于光信息存储,可以是光的频率成为存储维,将传统的二维光信息存储发展成为三维光信息存储。

四、全息信息存储技术

光盘存储系统虽然在巨大容量存储信息方面具有许多优势,但它却和磁鼓,磁盘一样都要求光学头相对记录介质做机械运动,这就使记录信息位的密度被限制在机械调节的精度内,并使存取时间只能限于毫秒范围。在计算机中,高速电子线路与毫秒机械系统的混合是很不相称的兼顾。如果要改变这种情况,则将付出很大的代价,为此,要寻求一种既能减少存取时间,又能有降低信息位价格的情况下增加存储容量的海量存储器。光全息存储则是一条可循的途径。它是20世纪60年代随着激光全息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大容量高存储密度的存储方式。全息存储系统原则上可在存储系统和存取时间上提供潜在的改善,而且有希望在信息位价格上与其他海量存储器件相竞争。全息信息存储的大容量是利用傅里叶变换全息图,制作直径为1mm的小全息图,排成列阵,或者像唱片那样排列在旋转的圆盘上。全息信息存储还有可靠性高的记录与再现快的优点。因为全息记录是分布式的,即把没一点的信息或者每一个信息单元在整个全息图上,所以全息图上有一点划痕并不影响信息的读出,对系统中信息位、字或页的快速问址,则可通过在时间上比任何机械系统更短的激光束无关性电子控制来完成。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篇2

[关键词]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企业需求

一、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地位与现状

近年来,国内许多重点大学和地方院校都相继设立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据统计,全国共有106所高校开设了这个专业,广东高校就有将近10所,各高校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重点高校由于具备深厚的学科基础和优质生源,而且有光学硕士点和博士点,其毕业生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继续考研深造,其余的毕业生则选择就业。地方高校无论从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到学生的整体水平都无法与重点院校相比拟,同专业的毕业生面对就业如何与重点院校的毕业生抗争?一般说来,用人单位会倾向录用重点大学的毕业生。那么,如何提高地方院校毕业生的竞争力就成为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在建设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过程中的实际做法,来讨论这个问题。

二、我校光信息专业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是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及时了解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向,适时地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来合理调整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同时也可以在不断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自身得到更快的发展与提高。

我校的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02年获得教育部批准正式招生。我校物理系原先只开设了物理学(师范)专业,在申报新专业前的几年时间里,引进了多名光学专业的教授和博士,自身也培养了一部分光学专业的骨干教师。为了办好该专业,我们组织了相关教师到省内的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等院校参观学习,同时还和省外的同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重点高校有学术往来和交流,聘请了华中科技大学的专家学者担任顾问。由于各个高校的学科优势与师资情况不同,所开设的课程也有所不同。一般说来,都会根据原有的学科基础来制订新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我们想,上一个新专业不容易,要想办好新专业,则需要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实验室建设等方面都要有周密、合理的筹划。

我校于2001年在物理学专业里首先开设了光电子方向,为办新专业打基础。当时开设的课程在原来专业的基础上增加了激光原理、光电子学和信息光学等几门光学和信息类课程。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不成规模,专业实验项目少(只有6个),实验时数36学时。随着新专业教学的需要,实验室建设迫在眉睫。我们组织骨干教师和实验室技术人员到外校考察取经,从理论课程的设置到实验课程的开出,从实验项目的设置到仪器的规格、型号都借鉴了其他高校的做法,筹建了光电信息与技术实验室。经过在02、03级学生的教学中实施,基本能够满足教学需要,但同时我们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所开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与其他高校大同小异,缺乏特色;(2)实验室的建设也与其他高校雷同,实验项目相差无几,并且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难以在实践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种状况迫使我们反思:一味照搬别人的做法是不行的,有特色才是生存的关键。2004年起,珠三角地区的光电企业突起,特别是LeD产业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普立华公司、国星光电公司、佛山照明、欧斯朗公司、联动科技公司、腾龙光学公司、奇美电子有限公司、中国网通公司、威而信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佛山,这些企业是光信息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意向单位,为本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新的机会,但同时对人才的要求也有所提高。

为此,我们主动和相关企业联系,到企业的人事、技术等部门进行调研。在与企业沟通的过程中,企业向我们反馈:由于学校教育观念和教学内容的陈旧与落后,学生所学的内容几乎在企业里都用不上,而企业需要的知识却没有接触过,理论脱离实际,缺乏社会实践。由此而造成的后果是,虽然近几年培养的本科以上毕业生在数量上有大幅度的增长,而社会急需的能胜任研究、开发、设计、策划等工作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仍然是目前非常紧缺的专门人才,佛山本地的光电企业需要的人才要具备光学系统设计、光电检测、LeD封装等技能。

三、采取的改革措施

1.合理定位,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新课程设置

我们摆脱陈旧的教育观念,将培养企业需要的技术人才作为合理的培养目标,着手修订了2005级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开设了以下专业基础与专业课程:波动光学与应用光学、激光原理与技术、微电子技术、eDa技术、光纤光学、光纤通信原理、信息光学、光电子学、光度学原理、光电检测技术、电光源原理等。

2.加大实验室建设投入,实现模块化教学

从2002年至今,光电信息与技术实验室共投入200多万元购买各类仪器设备。组建了3个实验分室:光信息处理与光电检测技术分室、光电子器件技术分室、电光源技术分室。经过7年的专业实验课程建设实践,逐步形成较为系统的教学体系、先进的教学内容和开放的实验教学环境。

(1)有机整合、独立开课,构建了模块化实验教学体系

打破基础实验与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独立分块,实验从属于理论课的传统实验教学体系,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实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独立开课,构建模块化实验教学新体系。

(2)改革教学内容,优化基础实验,大幅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光电信息与技术实验共108学时。由于多门实验有机整合为一门课,总课时增加,课程之间内容相互融合、渗透。因此,可以开设足够数量的高质量的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实验项目与科研、工程、社会应用实践密切联系,把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形成良性互动,实现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的有机结合。结合企业需要,我们开设了“电子镇流器电参数测量”“光源光强角分布测量”“光源色温测量”“光电显示面板亮度均匀性测量”“光致发光及荧光粉相对亮度测量”等实验项目。

3.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合理的人才梯队

开办新专业仅有好的课程设置和合理的实验室配置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优良的师资队伍建设。从2002年起,我系就注意引进光电人才,共吸收了两名分别为LeD照明和光学层析成像专业的博士后,还有2名光学专业的博士,多名光学专业硕士。新生力量的加入充实了教师队伍,加强了科研的实力。另外,我们还注重在职教师的学术进修。这几年,通过在职攻读学位和利用访学得到提高的教师有十几人,取得博士学位的有5人,还在攻读博士的有3人,攻读硕士的有2人。加强与国外的合作,几年来,派出3名教师到美国和台湾等地的高校进行学术访问和交流。也通过邀请国内名校的专家来校举行学术讲座。整个专业教师队伍呈现高学历、高职称的态势,以中青年为主力的科研梯队充满活力。

4.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这几年,我们重视学生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对口的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另外,我们利用佛山与广州、深圳、中山等地路程不远,交通便利的优势,组织或鼓励学生参加光电照明等博览会,让学生多接触专业知识的应用。

严格把握毕业论文的选题,鼓励选择应用型课题,让学生尽早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比如,“基于LaBView的多路LeD老化测量系统”“用脉冲光声技术测量吸收系数”“太阳能LeD照明灯的设计”等课题,是学生在大学三年级时就开始参与到指导教师的科研工作中完成的。

四、专业建设效果

毕业论文的质量有一定的提高,紧密结合光电专业方向,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论文具有创新性和应用价值。比如,09届毕业生的论文中“大功率白光LeD开关稳流电源的设计”“排线顺序正确性的自动检测系统设计”等论文获得了优秀毕业论文。

最近几年,每年都有多名毕业生被国兴光电、滕龙光学有限公司等企业录用。根据毕业生质量跟踪的结果显示,我们的一些毕业生在企业里能吃苦、肯钻研、表现良好,得到了重用,在企业的技术岗位上作出了一些成绩。另外,我们在考研方面也取得胜利,如今年32名光信息专业毕业生中,有7名同学考上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和广东工业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

近3年来,我们培养的学生在“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物理实验设计大赛”等各类竞赛中获奖18项,75人次获奖。通过竞赛,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有效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五、思考与建议

经过7年的建设实践,我们有过教训,也取得一些经验,总结如下:

(1)合理动态地更新教学内容,淘汰已经过时的内容,特别体现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实验项目上。

(2)要建设有特色的专业实验室,推行模块化实验项目,有助于学生针对就业意向来选择学习内容。

(3)不足。专业设计软件的熟练使用是当今很多光学企业在招聘技术人员时强调的条件。如ZemaX、Lighttools、tracepro等,我们还没有开设相关的课程来介绍这类软件的使用。但我们已经在09级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入《科研训练》环节,实施导师制,让学生提前进入老师的科研项目,为毕业设计做准备。

参考文献:

[1]王宁,贾传磊,焦志勇.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与思考[J].科技信息,2008,(23):372.

[2]李晨霞,康娟,夏涛.光电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8,(6):35-37.

[3]韩军,张群,李纯青.光电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5,(11):68-69.

[4]龙青云,李富全,张昌莘.光电信息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7,(3):21-23.

[5]吕玮阁,殷森余,高红叶.光电信息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J].光学技术,2007,(3):303-304.

[6]徐慧娟.信息动力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6,(9):110-112.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篇3

关键词多学科跨大学科平台研究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0001-02

在我国研究生规模化教育的背景下,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是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当今,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成为优势学科的发展点、新兴学科的生长点、重大创新的突破点,同时也是人才培养的制高点。构建跨大学科的科研平台,探索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新模式成为解决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核心问题的重要途径。

1.跨大学科的科研平台构建的必要性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增长和研究生培养的多样化发展,跨学科、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成为高校关注的重要问题,而科研平台是支撑学科建设、布局研究领域、整合科技资源、聚集科研人才、争取重大项目、培育重大成果、促进合作交流的基础,也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关键,科研平台水平是高校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围绕着创新能力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进行科研平台的整体谋划和布局调整,以跨学科大平台的概念进行平台构建成为必要。重庆邮电大学适时进行了科研大平台的谋篇布局和规划发展,其中光电科研大平台是跨学科大平台中的典型实例。

2.工理结合的光电科研大平台

光电科研大平台包括中央与地方共建光电器件及系统科研和能力提升平台、微电子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地共建光信息材料实验室、中地共建射频技术平台,其整体统一在光电信息感测与传输技术重庆市科委重点实验室下,是整合光电工程学院、数理学院等多个学院的科研能力,共同构成的覆盖光电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光电科研大平台,平台示意图如图1所示。平台支撑电子科学技术、光学工程、理论物理、生物医学工程等多学科的发展,并对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的形成有力辐射。大平台学科涉及面广,学科交叉明显,为跨学科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层次人才提供了支撑。

3.光电科研大平台的研究生培养方向与内容

本跨学科科研平台主要在光电感测材料、光电感测器件与技术、光电信息传输体制与系统三个方向进行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三个方向彼此关系密切,有机结合,支撑了电子科学技术、光学工程、理论物理、生物医学工程等多学科的发展和高层次人才培养。

①光电信息材料的理论与技术

光电信息理论与技术体系的形成是光电感测技术应用的重要支撑,是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关键。关于光电信息材料的理论与技术的研究近年来在国际国内都十分活跃。本研究方向以信息技术领域的新型功能材料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材料的计算机模拟、设计和仿真为主要研究方法,为新型光电信息材料,特别是新型光电传感材料的研发和改进提供理论指导,并在光电功能转化、光纤放大器、生物荧光探针等技术方面进行探索。本方向的研究能够有力支持理论物理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中物理电子学专业的研究生培养。

②光电感测技术与器件

本方向主要对光电感测机理与技术、光电感测器件的设计与工艺技术进行研发。在光电感测机理方面,在光电信息材料理论与技术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位移、振动、角速率、光谱、光热、气体痕量分析、生命体征信息等感测对象,对其感测机理进行探索,对惯性传感、光纤传感、温度传感、光敏传感、气敏传感以及memS传感等单元感测技术进行探讨,对感知器件及系统的设计提出新的方案。在光电感测器件的设计与工艺技术方面,根据光电器件的基础理论及关键工艺技术,结合感测信息对象的需求,开展moemS传感器、角速率传感器、振动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气敏传感器等器件及系统的设计与加工工艺技术研究,以此为基础,研究感测片上微系统、光电混合微系统集成等工艺,为光电信息的传输与系统设计提供依托。本方向是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方面。

③光电信息传输体制与系统

光电信息传输的目的是将光电器件感知检测到的信息传送至上层应用,是感知层与应用层之间的连接纽带,负责总体数据传输和数据控制,提供传输连接服务和数据传输服务。在研究方向一光电材料理论探索和研究方向二光电感测器件设计的支撑下,结合国内外的技术发展和技术趋势,本研究方向重点面向智慧医疗应用,主要攻克体征信号处理、信息传输体制与标准、微系统结构与应用集成等方面的技术难题,形成智慧医疗与健康信息服务领域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形成基于光电感测与传输的共性技术体系,为光电技术的工程化应用提供支撑。本方向是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通信与信息工程研究生培养重要依托。

4.基于跨学科科研大平台的研究生培养导师团队建设

学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长期坚持导师团队的管理方式。基于跨学科科研大平台的研究生培养首先必须构建具备多学科学术背景、学术经历和研究领域的教学科研团队。在光电大平台基础上,所涉学院密切合作,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合理的导师团队。团队拥有研究生导师30余名,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名,重庆市巴渝学者1名,拥有智慧医疗系统与核心技术重庆高校创新团队,同时集成电路设计团队获得中国侨界创新团队贡献奖。团队具有指导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理论物理、生物信息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多学科研究生的多年经验,为跨学科研究生师生团队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提供了人才保障。

5.人才培养成效

近5年来,本平台在其他高校挂靠招收博士研究生3人,授予博士学位人数2人。累计招收硕士研究生已达到600余人,授予硕士学位人数超过400人,有20余名硕士生获得重庆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在“挑战杯”等科技竞赛中上百人次获奖。同时,注重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健全了研究生培养保障体系和质量监控制度,保障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篇4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半导体激光器和光纤技术的重要突破,推动了以光纤传感、光纤传输、光盘信息存储与显示、光计算以及光信息处理等技术的蓬勃发展,从深度和广度上促进了光学和电子学及其他相应学科(数学、物理、材料等)之间的相互渗透,形成了一个边缘的研究领域。光电子学一经出现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光电子学及光电子技术的发展。光电子技术包括光的产生、传输、调制、放大、频率转换和检测以及光信息存储和处理等。因此,可以这么说,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学科是微电子学和光学,光电子学则是由电子学和光学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对信息技术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光电子技术是光频段的电子技术,是电子技术与光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光电子技术是光电信息产业的支柱与基础,涉及光电子学、光学、电子学、计算机技术等前沿学科理论,是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交叉而形成的高新技术学科,其技术广泛应用于光电探测、光通信、光存储、光显示、光处理等高新技术光电信息产业。同时,随着生物医学、生命科学等新兴学科的发展,其中的信息获取手段对光电子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加快了这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从而诞生了很多边缘学科,比如生物光子学、光医学等。综上所述,可见光电子技术在现代信息产业技术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光电子技术这门课程不仅是光学工程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也应该作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来开设。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光电子技术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光度学基本知识、光辐射传播、光束调制与解调、光辐射探测技术等。其中,光度学基本知识是最基础的内容,包括:电磁波波谱、辐射度学、光度学、热辐射基本定律、激光原理、典型激光器等。光辐射传播包括:光辐射的电磁理论、光波在大气中的传播规律与特性、光波在电光晶体中的传播规律与特性、光波在声光晶体中的传播规律与特性、光波在磁光晶体中的传播规律与特性、光波在光纤波导中的传播规律与特性、光波在水中的传播特性、光波在非线性介质中的传播等。光度学基本知识和光辐射传播这两个基础内容可以说是光电子技术课程基础中的基础,而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些知识点比较抽象,为了便于该专业学生对光电知识的接受和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在课堂上有必要多花时间重点讲解这部分的知识点,同时在制作ppt教案时尽可能使用图片或动画描述一些原理性的知识。

比如:在讲解激光是如何产生的时候,可制作动画描述自发辐射、受激吸收、受激辐射的原理;在讲解激光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时,可制作多色图片对激光在各种光学谐振腔中的受激放大过程进行描述;在介绍各种典型的激光器时,最好收集到它们的实物照片进行讲解;在讲解光波在各种光学晶体中的传播特性与规律时,最好能制作三维立体的图片描述光学晶体的各向异性的特性,相应的公式表达尽量简洁化,然后结合动画描述光波在其中传播时所发生的变化。光束的调制、扫描和解调技术的理论教学内容包括:光束调制的基本原理、电光调制技术、声光调制技术、磁光调制技术、直接调制技术、光束机械扫描技术、光束电光扫描技术、光束声光扫描技术、空间光调制器等。这些知识点的理论基础都是“光辐射在光学晶体中的传播规律和特性”。其中光束调制的基本原理移植了微电子学中微波调制中的很多概念,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易于理解,但是光束调制和扫描的实现技术中,除了需要使用各种光学晶体以外,还需要使用半波片、全波片、起偏器、检偏器共同组成一个系统完成光束的调制和扫描。这些光学器件对于没有光学工程基础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因此,在讲解过程中应该通过动画或图片等手段形象地描绘线偏振光、椭圆偏振光、圆偏振光等基本光学概念,并借用相关的光学参考资料对这些光学器件的功能和原理进行简单介绍。

只有这样,才有利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深刻理解光束的调制、扫描、解调等技术。光辐射探测技术的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光电探测的物理效应、光电探测器的性能参数、光电探测器的噪声、光电导探测器—光敏电阻、pn结光伏探测器的工作模式、硅光探测器、光电二极管、光热探测器、直接光电探测系统、光频外差探测的基本原理等。由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半导体器件理论基础知识,而光电子器件本身也属于半导体器件,因此学生只要掌握了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原理,就很容易理解各种光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及应用领域。该部分所介绍的各种光电半导体器件很可能会在学生将来从事信息产业技术的相关工作中用到,也可能会在将来某些学生跨到光电信息或光学工程相关专业进一步深造时从事相关科研课题研究时用到,比如:pn结光伏探测器、光敏电阻、光电二极管、光电三极管等,都会经常用到。因此,建议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除了结合图片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介绍相关光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外,最好能够给学生展示光电子器件的实物,以便给学生一些感官认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光电子技术课程的系统方面的知识点包括:光电成像系统、光电显示系统等。

其中,光电成像系统的基本器件是电荷耦合摄像器件(CCD),CmoS摄像器件和电荷注入器件(CiD)。目前,CCD摄像器件的应用最为成熟和广泛,主要包括线阵CCD和面阵CCD等,其原理基础仍然是光电半导体器件和两相或三相电极电路的结合。因此,教学中应结合脉冲数字电路知识重点讲解CCD的原理和特点。光电成像系统的内容包括:系统基本结构、基本参数、红外成像系统、红外成像中的信号处理及综合特性等。其中红外成像系统涉及很多应用光学方面的知识,这对没有应用光学基础知识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而且属于光学工程专业学生的研究方向之一,因此,这部分内容简单介绍即可。而红外成像中的信号处理都涉及电子电路方面的知识,属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范畴,这部分内容可以重点讲解。光电显示系统包括阴极射线管原理、液晶显示原理、等离子体显示原理、电致发光显示原理及多色激光显示原理等,其中前三类显示技术的应用已很广泛和成熟,可以重点讲解,而后两类显示技术比较前沿,可以简单介绍,以便让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了解当今光电显示技术的发展趋势。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光电子技术课程应用方面的内容包括:光纤通信、激光雷达、激光制导、红外遥感、红外跟踪制导、光纤传感技术等。这些应用技术可以分别举一个相应的实际应用系统进行介绍,让学生体会到光电子技术的重要性和广泛性,激发他们对这门技术的兴趣。#p#分页标题#e#

对于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而言,毕竟培养的学生不属于光学工程或光电子技术领域的人才,而且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已有很多属于本专业的实验课程及课程设计,笔者认为光电子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应根据该专业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将来他们最可能需要的工程能力而设置。在该课程中,各种光电子器件和原理、功能及应用最易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理解,而且也是电子信息工程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因此,笔者建议开设一些光电子器件的相关实验课。由于光电子技术课程的总学时设置为48学时,所以建议理论教学为40学时,8学时为实验教学(共4个实验)。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篇5

abstract:informationopticsisafrontierdisciplineinoptics.itisanewopticaldisciplinedevelopedbasedonthecombinationofoptics,computerscienceandinformationscience.itisalsoanimportantcomponentofmoderninformationscience.accordingtothecharacteristicsofinformationopticscourseandthepresentsituationofteaching,combinedwiththebasicrequirementofopticalinform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specialtyforinformationopticsteaching,basedonthefactthat"informationoptics"theoryisdifficultandthemathematicalformulaiscumbersome,anditisthroughoutthespecialtyofappliedphysics,thisarticlesystematicallyintroducestheinformationopticsintheteachingofappliedphysicsfromseveralaspects,suchastheestablishmentofteachingcontent,theconstructionofthelaboratoryexperimentplatform,strengtheningthecomputer-aidedexperiment,takingadvantageoftheinternetandoutsideresourcesandstrengtheningpracticeteaching.

关键词:信息光学;应用物理;探索;思考

Keywords:informationoptics;appliedphysics;exploration;reflections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1-0216-03

0引言

随着全球一体化经济的发展,信息是21世纪的主要支柱之一,它将取代物质和能源成为创造财富的主要源泉。信息科学与技术和信息紧密连接、密不可分。近几年来,光电信息发展迅猛,已经对科学研究、社会发展及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光信息是信息时代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已经应用到了光信息存储、全息信息存储、光纤通信等多个领域中,它推动着国民经济、科技和军事的发展。信息光学作为光信息的重要分支,是光学中的前沿学科,是基于应用光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光学学科,也是现代信息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光学促进了图像科学、应用光学、光纤通信和光电子学的发展。信息光学包含了光信息传递的全过程,其中包括对光信息的收集,调制、传递、存储及再现的整个过程。

应用物理专业作为理工科的重要分支,对光电方向的掌握是该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为了适应市场对光电方向人才的需求,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在应用物理专业设置了光电信息类课程,目标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光电技术的基本技能。近几年来,应用物理专业的学生在大四毕业选择就业和考研的比例明显增加,以成都理工大学2015届应用物理专业为例(1个自然班30人),9位考取研究生的学生中有4位是考取了光学或光学工程专业,16位就业和创业的同学中有6位同学的工作与光电信息有关,再次选择考研的同学中又有3位同学报考了光学和光学工程专业。也有越来越多的高校近几年开设了光电信息这个专业。同时为了今后申报“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新专业,我们着手在应用物理专业为本科生讲授《信息光学》课程,理论授课学时数定为60学时,实验课时数定为4个学时。

应用物理专业目前本科的教学严重的脱离社会经济发展,脱离生产实际,与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极不适应。学生所学知识理论性强,严重影响本科毕业生与社会生产之间的联系,因此,开拓目前发展较好的光电信息方向,对应用物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是受益匪浅的。如果能够跟光电类企业合作,让学生在假期(主要是寒暑假)去企业实习,让所学知识跟社会生产有相互联系,这样不仅符合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增加就业,更能够让学生意识到所学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习起来有目标,不盲目。今后我们力争跟一些光电企业合作,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对光电信息与技术产业的研发和市场需求有及时的了解,使学生得到社会实践的锻炼。但是应用物理专业和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有不同的光学背景知识,因此,在讲授这门课程时,不能和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一样授课。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在应用物理学科中教授《信息光学》从以下五个方面探索和思考。

1教学内容设置

在上《信息光学》这门课之前,应用物理专业的学生已经开设了与光学相关的科目,主要是光学,光学内容包含了:光的干涉、衍射、偏振、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光的吸收、散射和色散、光的量子性以及简单介绍现代光学。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初步的光学知识,但是对标量衍射、传递函数、部分相干、全息和信息处理了解甚少,更对莫尔条纹、傅里叶变换、阿达玛变换、光学小波变换、光计算和三维面形测量没有听过。因此,在进行教学内容设定时,保证既要强调基础理论及相关的应用技术,强调理论与应用的结合,同时兼顾理论和技术的当前发展,使应用物理专业的学生对光电信息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讲授信息光学开始阶段,简单讲授有关二维线性系统的一些基本知识,如矩形函数、sinc函数、三角形函数、符号函数、阶跃函数、圆柱函数及δ函数等。重点强调应用物理专业学生陌生的运算,如傅里叶变换、卷积和相关运算。我们详细讲授标量衍射理论、光学成像系统的传递函数、部分相干理论,使学生有一个夯实的信息光学基础。同时结合其他科研工作者和自身的科研工作,讲授光学全息,计算全息及空间滤波,使学生了解信息光学在现代科技中的作用,让他们对光电信息有个初步的认识。并且通过对信息光学的学习,让学生对科研的基本思路有个初步的认识,基本思路是:通过物理概念、到建立数学模型、编写计算机程序到实验验证。

2校内实验平台的建设

信息光学课程概念抽象,逻辑推理能力要求强,在教学中仅仅以讲授为主,减少实验环节的话,可能会导致应用物理专业的学生对信息光学的理解达不到要求,以及对光电信息也不可能产生兴趣,同时教学效果也得不到很好的结果。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大学生的实验环节,但是,在应用物理这个专业中,很多与光信息相关的实验设备又不具备,大量的实验器材也没有到位,所以选择经典的光信息实验内容尤为重要。由于实验条件限制,我们开设了与信息光学相关的四个实验,全息光栅制作及特性、阿贝成像原理与空间滤波、面形的三维干涉测量和光电探测原理实验。这四个实验分别涉及信息光学的光学全息,空间滤波,干涉实时测量技术和光照度、测量的基本知识、光电池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光照度特性及其应用等。结合这些实验,让学生对理论知识做一个透彻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对光电信息产生浓厚的兴趣。光电类实验能够体现学生所学知识的直接使用,使应用物理专业的学生认识到光电类的理论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直接使用,相比纯物理学来讲,更有实际的使用价值。比如让学生做4f光学系统Ft及iFt系统实验,学生可以直接根据4f光学Ft系统观察常见图样的逆傅里叶变换图,以及Ft频谱,比较复杂的公式通过一个光路和图像显现的淋漓尽致。

3加强计算机辅助实验

由于实验器材的缺陷和基础设施的缺乏,基于以上几个实验是远远不能实现对信息光学的掌握和理解,同时由于光学实验的苛刻要求,很难达到实验要求。因此,采用计算机仿真实验是信息光学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使用计算机仿真光学实验,不仅可以直观的观察到真实的实验效果,同时对理论的推导也有更深的认识,还能解决信息光学中抽象问题。通过数值模拟计算,有利于将信息光学中抽象的、难以描述的物理现象可视化显示出来,有助于抽象为形象思维,从而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理论方法,了解实用价值。比如说学到相干光学传递函数和非相干光学传递函数时,就可以结合工程光学的像质评价的相干内容,通过Zemax来计算模拟的mtF曲线解释,使学习的内容更加直观。使用matlab工具,可以使学生对繁琐的数学公式,变成具有物理意义的直观图像,从而将学生对理论的掌握从枯燥的数学推导深入到丰富的物理本质,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例如利用matlab矩阵实验可以将空间二维光场从输入面到光场空间分布,经过二维傅里叶变换之后在频谱面和滤波之后的场强空间的频谱分布,最后得到输出面的空间场强分布的变化过程用图像和动画输出的形式描述清楚,更换输入光场或滤波器,可以获得相应的输出的图像。总之,使用计算机辅助实验,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逼真,更加接近实际,同时让学生深刻理解繁琐的数学公式,把繁琐的数学公式变成有意义的物理概念。

4借助互联网和校外资源

由于校内资源和实验器材的缺乏,使得学生掌握更多的信息光学的知识受到了限制,但是,各个光学科目强的高校都已经建设了信息光学课程网站,比如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四川大学等,同时教育部光电专业教指委全国光学光电类专业教育教学支委也在积极筹建光学教学网站,让全国优秀的光学教学传递到每一所大学。通过信息光学网站,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来弥补在课堂上疑惑的知识,从而达到了学生积极主动学,确立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这种教育模式将成为革新传统教育模式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讲授到计算全息这一章节的时间,和学生一同学习了由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曹益平教授负责的光信息处理这门精品课程,教学内容在教学录像的第三章计算全息,主讲教师是苏显渝教授,网址是http:///G2S/template/View.aspx?courseid=1299&topmenuid=125878

&action=view&type=1&name=&menutype=1&curfolid=

125901,通过学习视频内容,一方面让学生学习到了计算全息的抽样定理与信息容量、时域信号和空域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见识国内顶尖大学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大师的教学风采。通过这次视频课教学,学生反向强烈,受益匪浅。

5加强实践教学

信息光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光靠课堂教学、实验室教学或者计算机辅助教学往往都不能体现该门学科的重要性。因此,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能力很难从课堂教学、实验室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中提升。因此,我们在大四开学之后进行两周的实习,实习基地是四川绵阳长虹培训中心,实习内容主要是在实验室对电视机内部电路进行理论的学习以及对电视机实物各个部分识别和元器件参数的测量。通过实习,让学生意识到信息光学中的光在信息处理中起到承载传到信号,把信号加载在原光信号中,使信号发生改变,然后接受光波的时候把信号还原出来,起到了调制调解的作用。同样在实习的过程中会接触到与信息光学相关的知识点,比如说,波前编码、傅里叶变换、空间滤波、计算全息等。

6结束语

我们从教学内容设置、校内实验平台的建设、加强计算机辅助实验、借助互联网和校外资源以及加强实践教学五个方面总结了应用物理专业的学生在信息光学教学中的探索与思考。但是要进行应用物理在光电类的教学改革,增加学生在光电类专业考研和就业,光靠一门课程或者实验是远远达不到要求的。应从光电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和学生自身素质的实际情况出发,不仅在课堂和教学实践中加强光电信息的改善,更需要光电信息的教师不断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科研能力,更需要教学单位配备有助于光电信息教学和实践的场地和器材。在各个方面的配合下,应用物理专业的教学才能将学转化为用,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通过一步一步的努力,进一步深入研究光电技术专业方面的人才培养特点,拓展教学课程内容和手段,为我校申办光电信息专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孔伟金,云茂金,黄家寅,等.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3):19-21.

[2]王仕[,刘艺.《信息光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6):42-44.

[3]刘轩.信息技术在信息光学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通信,2011,5(115):88-89.

[4]高玮,黄金哲,张洪英.信息光学教材建设与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黑龙江教育,2013(9):30-31.

[5]苏显渝,李继陶.信息光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6]郑继红,陈家璧.培养兴趣,引导创新―《信息光学》理论教学改革实践[J].光学技术,2007(33):317-319.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篇6

关键词:遥感地址勘查技术;具体应用;研究

0前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地质勘查与地质研究技术不断革新,如何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地质勘查,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较之其他范畴的地质勘查技术,遥感地质勘查技术具有其独特性,它利用影像直观地分析某区域的地质特性,搜集多元化的地质数据;然而遥感地质勘查技术也具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其地质状况分析过程必须经过实验室化验,获取手段较为复杂。因此,对遥感地质勘查技术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扬长避短,发挥其最大效益。

1遥感地质勘查技术概述

1.1遥感地质勘查技术的概念

所谓遥感地质勘查技术,主要是利用飞机与卫星等遥感器等对检测地标的地质数据进行电磁、光谱的扫描与识别,从而深入地分析检测地标的地质特性,从而摸清地质信息与地质特征,为地质勘探工作提供更好的理论与数据依据,以便地质勘探与研究的顺利进行。较之传统的地质勘查技术相比,遥感地质勘查技术凭借其多层次、综合性及宏观性的特点,大大提升了地质勘查检测结果的精准性,具有技术先进、检测结果准确等优势,在现代地质勘查工作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1]。

1.2遥感地质勘查技术的特点

第一,遥感地质勘查技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遥感技术的利用,为地质勘查工作数据采集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我国的遥感地质勘查技术应用例如卫星、飞机等高端遥感器对检测地标的具体地质状况进行科学的计算与检测,电磁技术、光谱技术同现代化计算机技术与现代化航拍器械的结合,使地质扫描工作更具科学性,为地质勘查与地质研究工作提供了科学的勘查数据与地质资料。第二,遥感地质勘查技术具有较强的精确性。随着矿产需求量不断增大,我国地质勘查工作不断细化,对地质勘查技术的精细化要求也越来越高。遥感地质勘查技术利用电磁技术与光谱技术对地质状况进行扫描与分析,满足了地质勘查工作的精细化需求。

2遥感地质勘查技术的具体应用

2.1对于地质构造信息的获取

在一般情况下,内生矿通常处于地质构造的异常部位与边缘部位,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板块构造不同体的结合部位,这些地质信息都可以利用遥感地质勘查技术进行检测,在遥感器航拍的空间信息可以清楚地检测到板块构造边界地带的矿床。在利用遥感技术提取地质标志信息时,一般选择与检测区域具有成矿几率的线状、带状影像,同时在获取地质构造信息的过程中,对断裂与推覆体这一主要控矿构造模块的信息进行集中处理。在利用电磁与光谱技术扫描地质信息的过程中,由于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多方面的影响,图像成像的部分地质纹理信息与地质线性形迹难以清晰显示[2]。对地质构造信息的“模糊作用”可以合理利用专家目视解译或人机交互等科学方法对图像进行处理,利用科学的计算机图像恢复技术或目视比值分析等有效措施,突出重点地质构造信息。在地质构造信息提取的过程中,遥感地质勘查技术可以利用地表岩性特征、地质地貌特征等数据对地质构造隐性信息加以提取。

2.2利用岩矿光谱技术进行识别

岩矿光谱技术是遥感地质勘查技术的理论基础,适用于多光谱技术与高光谱技术,通过对多光谱蚀变信息的提取,对地质进行岩性识别与高光谱矿物识别。由于多光谱技术的光谱分辨率较低,导致岩矿的光谱特征表现力较弱,因此岩矿光谱技术主要基于图像线性信息与图像灰度特征,对岩矿的反射率差异进行分析。高光谱技术可以获取连续光谱信息,直观地识别地质类型,这是区别于多光谱技术的主要特征。岩矿光谱技术可以利用多光谱技术与高光谱技术有效地识别岩矿类型,识别与成矿作用有直接关系的矿物蚀变信息,对蚀变强度进行定量,为地质勘探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2.3利用植被波谱特征进行找矿

矿产资源受到地下水微生物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可能使蕴藏的金属资源或矿产资源产生化学反应,使地表层产生一定程度上的结构变化,影响土壤层的成分组成[3]。地表植物对矿产资源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聚集度与吸收度,使得地表植被的繁盛光谱特征产生不同的差异。基于这一特征,遥感地质勘查技术可以根据提取到的植被光谱异常信息进行分析,将植被光谱的异常色调进行有效的分离与提取,根据异常植被光谱对该地区是否存在矿产进行合理判定,提高矿靶区勘查工作的准确性,指导相关地质勘查工作的开展。针对植被对金属含量呈现的差异性,相关部门可以在既定矿区详细地收集植被样品的光谱特征,通过图像处理技术重点分析较为特殊的植被光谱,在光谱分析过程中,明确波谱测试技术灵敏度的有限性,对植被微弱的金属含量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结合当地地质地貌实际情况科学地判定当时是否存在矿产资源。

3结论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就越来越大,利用有效的矿产勘查技术显得尤为重要。遥感地质勘查技术一方面较之传统的勘查技术确实更具效率与精确性,可以根据实际地质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测与评价,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另一方面随着矿产资源需求量的增大,遥感技术的发展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因此在应用遥感地质勘查技术的过程中,应不断对遥感技术进行完善与创新,实现对矿产资源的有效监控。

作者:缪杰李凤马娟张辉单位:1.莒县陵阳地震台2.河北省地震局石家庄中心台3.昌邑地震台

参考文献: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篇7

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硕士研究生拟招生学科目录

院(所)、学科代码、名称 学科方向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备注001 机械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学院223  0801力学_01动力学与控制_02固体力学_03流体力学_04工程力学27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11理论力学或812材料力学i 080200机械工程_01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_02精密数控加工与自动化装备_03现代焊接技术与自动化装备_04机电系统控制及自动化_05机构及机器人系统分析与控制_06机械及微机电系统结构设计78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11理论力学或812材料力学i或813电工学 0804仪器科学与技术_01精密测试技术与仪器_02现代测控技术及方法_03计算机测试与控制技术_04智能仪器与虚拟仪器技术23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03电子技术i或812材料力学i或813电工学 085201机械工程(专业学位)_01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及装备_02现代机械系统设计_03机电液一体化设计与制造_04现代测控技术与仪器_05高端装备强度与动态分析95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09工程力学或813电工学 002 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232  0809电子科学与技术_01信号处理与电路_02数字多媒体信息技术_03信息光电子学与光通信_04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集成_05电子器件、射频和功率集成电路及可靠性58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22信号与系统或823半导体物理1、01-02方向选822;2、03-05方向选823。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_01语音与音频信号处理_02多媒体通信技术_03信号处理理论与通信技术_04图像与视频信号处理30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22信号与系统 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_01自动控制理论及其应用_02测控技术与自动化系统_03智能系统与智能信息处理_04信息融合与自主导航_05计算机控制技术及其应用63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21自动控制原理 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_01信号与信息处理及其应用技术_02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技术_03多媒体通信技术_04无线通信技术_05嵌入式系统技术35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22信号与系统 085210控制工程(专业学位)_01工业过程的建模、控制与优化_02系统工程(系统优化与决策)_03信息管理系统_04生产过程综合自动化_05智能控制与智能系统30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21自动控制原理 085209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学位)_01集成电路设计_02集成电路制备工艺及相关技术研究_03微电子器件检测与可靠性评价技术16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23半导体物理 004 建筑工程学院246  0814土木工程_01工程抗震减震与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理论、方法和技术_02结构新体系与高性能材料_03结构全寿命设计、健康监测与可持续发展_04岩土与地下工程安全风险分析、评价方法和技术_05工程施工技术与风险管理_06水环境恢复工程及水质处理保障技术_07建筑环境控制及能源利用技术119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1数学一④841结构力学或833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或843钢筋混凝土结构或845水分析化学与水力学;或846传热学Ⅰ或867流体力学Ⅱ1、土木工程(含工民建、道桥等)或相近专业考生报考方向可选01~05,考试科目可选841或833或843;2、给排水或相近专业考生报考方向可选06,考试科目可选845;3、暖通或相近专业考生报考方向可选07,考试科目应选846或867。0823交通运输工程_01道路与铁道工程_02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_03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4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48道路工程或849交通工程或832交通信息与控制1、01方向选848;2、02-03方向选849或832。0815水利工程_01水文学及水资源_02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_03水工结构工程_04水利水电工程_05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10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1数学一④841结构力学或844水力学Ⅱ 085213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_01工程抗震减震与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理论、方法和技术_02结构新体系与高性能材料_03结构全寿命设计、健康监测与可持续发展_04岩土与地下工程安全风险分析、评价方法和技术_05工程施工技术与风险管理_06工程项目管理及信息化_07水环境恢复工程及水质处理保障技术_08建筑环境与能源利用技术100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或203日语③302数学二④841结构力学或833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或845水分析化学与水力学或846传热学Ⅰ或867流体力学Ⅱ1、土木工程(含工民建、道桥等)或相近专业考生报考方向可选01~06,考试科目可选841或833或843;2、给排水或相近专业考生报考方向可选07,考试科目可选845;3、暖通或相近专业考生报考方向可选08,考试科目应选846或867。085222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_01道路交通安全理论与道路工程技术_02交通规划与交通控制理论及方法_03智能交通、仿真与可持续发展整合体系5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48道路工程或849交通工程或832交通信息与控制1、01方向选848;2、02-03方向选849或832。1256工程管理(专业学位)_00不区分研究方向8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②204英语二 005 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152  070304物理化学_01能源材料物理化学_02催化化学_03纳米材料物理化学_04界面物理化学与分离技术1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84物理化学i④887无机化学ii·08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_01可再生能源利用及先进环境能源理论与技术_02强化传热传质理论与工程应用_03制冷低温系统及其环保节能理论与技术_04车辆及动力系统节能、净化与控制23·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51传热学Ⅱ或852工程热力学 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_01绿色化学与精细有机化工_02工业催化与纳米科学_03膜科学与化工分离技术_04材料化学理论与应用_05先进材料合成及催化应用25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14物理化学Ⅲ或820有机化学i或878化工原理 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_01环境规划与污染防治_02污染控制化学_03环境分析与监测_04环境规划与管理_05水污染控制工程_06大气污染控制工程28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2数学二④856环境影响评价或857微生物基础i或858环境工程学1、只有05方向招日语考生;2、01-04方向,选856;3、05方向选857;4、06方向选858。085206动力工程(专业学位)_01可再生能源利用与先进环境能源技术_02能源动力系统优化及工程应用_03制冷低温系统及其节能环保技术_04动力机械及车辆动力系统节能、净化与控制3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51传热学Ⅱ或852工程热力学 

085229环境工程(专业学位)_01水污染控制工程_02大气污染控制工程_03环境规划与管理33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56环境影响评价或857微生物基础i或858环境工程学1、01方向选857;2、02方向选858;3、03方向选856。006 应用数理学院98  0701数学_01基础数学_02应用数学_03运筹学与控制论_04科学计算35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63数学分析④865高等代数 0714统计学_01非参数统计与数据分析_02应用统计_03生物统计_04金融工程与应用概率_05经济统计14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63数学分析④865高等代数 0702物理学_01理论物理_02凝聚态物理_03光学25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62普通物理i④861量子力学或863光学1、01方向选861;2、02方向选861或863;3、03方向选863。0803光学工程_01脉冲激光技术与应用_02信息光学与应用_03微纳光学_04光电传感与检测技术7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28激光原理 0252应用统计(专业学位)_01生物医学统计_02精算统计_03数量金融_04质量管理统计17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3数学三④432统计学 007 计算机学院151  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_01计算机系统结构_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_03计算机应用技术_04信息安全68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95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 085211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_01计算机网络技术_02计算机软件技术_03计算机应用技术_04信息安全技术83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96数据结构 009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40  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_01生态环境材料与资源循环技术_02稀土、难熔金属等功能材料_03高性能结构材料技术_04先进材料加工技术_05光电信息与高效能源材料80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2数学二④875材料科学基础 085204材料工程(专业学位)_01生态环境材料与资源循环技术_02稀土、难熔金属等功能材料_03高性能结构材料技术_04先进材料加工技术_05光电信息与高效能源材料60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或203日语③302数学二④875材料科学基础 011 经济与管理学院182  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_01技术与项目管理_02战略管理与社会网络_0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_04城市管理_05运作管理与质量管理_06金融工程25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3数学三④801管理学或804经济学原理或805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0202应用经济学_01金融学_02国际贸易学_03产业经济学_04区域经济学_05数量经济学_06统计学_07劳动经济学25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04经济学原理 1202工商管理_01会计学_02企业管理_03旅游管理_04技术经济及管理13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3数学三④801管理学或804经济学原理 1251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_00不区分研究方向99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②204英语二 1252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_00不区分研究方向20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②204英语二 012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60  0833城乡规划学_01城乡规划理论与方法_02居住区规划与设计_03城市设计与景观规划_04历史城市与街区保护规划_05城市防灾减灾规划15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33城市规划原理④503城市规划与设计接收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含园林景观)专业的考生报考。0851建筑学(专业学位)_01都市建筑设计及理论_02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更新_03建筑与城市绿色环境技术_04城市设计方法及理论40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55建筑学基础④504建筑快速设计接收建筑学、城市规划学专业的考生报考。085237工业设计工程(专业学位)_00不区分研究方向5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7工业设计基础④502产品设计接收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艺术设计专业等相关专业考生报考。

013 激光工程研究院66  0803光学工程_01激光先进制造技术_02非金属材料的激光加工技术_03先进光纤激光技术_04超短脉冲激光技术_05高功率固体激光技术_06高功率半导体激光技术_07微纳光学与微纳制造_08生物光子学30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28激光原理或812材料力学i或875材料科学基础或886生物化学 0702物理学_01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_02激光光电子学_03强场与超快光子学6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62普通物理i④828激光原理或864光电子学或861量子力学 085202光学工程(专业学位)_01激光先进制造技术与工程_02高功率激光技术与系统_03激光3D打印技术30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28激光原理或875材料科学基础或812材料力学i 014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30  0303社会学_01社会学_02人口学_03社会工作_04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10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52社会学理论④877社会学方法 0352社会工作(专业学位)_01社区工作与服务_02社会服务管理_03企业社会工作20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31社会工作原理④437社会工作实务 015 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74  0710生物学_01细胞生物学与基因工程_02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医学_03天然产物与生物有机化学_04生物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_05分子检测与生物芯片_06生物力学与生物电子学30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1细胞生物学或683分析化学或662普通物理i④854有机化学或886生物化学或806电子技术1、01、05方向选621和886;2、02-03方向选683和854或886;3、04方向选662和854或886;4、06方向选662和806。0831生物医学工程_01生物医学电子与信息处理_02生物力学及医学应用_03化学生物学与分子检测_04分子设计与生物信息学_05药物合成工艺与新技术1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06电子技术或812材料力学1或886生物化学1、01方向选806;2、02方向选806或812;3、03-05方向选886。085230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位)_01生物医学电子与医疗仪器_02生物力学及医学应用_03生物制药工程_04分子医学工程_05蛋白质组学与基因组学33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06电子技术或854有机化学或886生物化学1、01-02方向选806;2、03-05方向选854或886。018 外国语学院8  0502外国语言文学_01应用语言学_02英美文学_03商务外语8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61二外日语或262二外法语③610基础英语④816高级英语 025 软件学院107  0835软件工程_01软件工程理论、技术与应用_02嵌入式计算与物联网_03数字媒体技术15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93软件工程学科专业基础 085212软件工程(专业学位)_01物联网软件与系统_02软件工程技术与应用_03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_04嵌入式软件与系统_05软件工程服务与应用9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92软件专业基础综合 026 固体微结构与性能研究所22  0702物理学_01研究及发展先进“显微学”表征技术、装置及设备_02跨尺度先进材料显微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_03研究发展新材料、新器件及新应用1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62普通物理i④862固体物理 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_01研究及发展先进“显微学”表征技术、装置及设备_02跨尺度先进材料显微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_03研究发展新材料、新器件及新应用1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75材料科学基础 028 高等教育研究所16  0401教育学_01高等教育与大学管理_02高等工程教育_03学生事务管理_04大学教学论_05现代教育技术8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30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0451教育硕士(专业学位)_01教育管理_02心理健康教育_03现代教育技术8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33教育综合④教育管理与教学论或教育技术综合1、01-02方向选教育管理与教学论;2、03方向选教育技术综合。029 循环经济研究院12  02010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_01循环经济理论与模式_02资源经济理论与应用_03环境经济管理与评价5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10资源经济学 0202J1资源环境与循环经济(交叉学科)_01循环经济理论与模式_02资源经济理论与应用_03“城市矿产”理论与应用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15生态经济学 0805J2/0830J3资源环境与循环经济(交叉学科)_01资源循环科学与技术_02“城市矿产”开发与应用_03环境污染防治与管理5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17环境材料基础欢迎资源循环、材料、环境、生态类等相关理工科考生报考

036 马克思主义学院10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_01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_02工程伦理学_03生态哲学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5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0科学技术史④825马克思主义哲学 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_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_0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_03思想政治教育5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5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④883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 035 艺术设计学院22  1305设计学_01产品设计_02环境设计_03服装与服饰设计_04工艺美术_05数字媒体艺术_06视觉传达设计7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2设计史论④505快题设计505考试为6小时。1351艺术(专业学位)_01产品设计_02环境设计_03服装与服饰设计_04工艺美术_05数字媒体艺术_06视觉传达设计_07动画_08绘画_09雕塑8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622设计史论或619美术史论④505快题设计或506专业创作1、01-04方向选622和505。2、05-09方向选619和506。3、506和505考试时间为6小时。085237工业设计工程_01工业设计_02设计管理_03交互设计7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7工业设计基础④502产品设计报考02设计管理的考生须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专业不限。039 城市交通学院87  0823交通运输工程_01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_02道路与交通工程设计方法_03交通安全理论与技术_04智能交通控制与信息处理_05路基路面结构与材料_06道路养护与运营管理23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48道路工程或849交通工程或832交通信息与控制1、01-04方向选849或832;2、05-06方向选848。085222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_01交通规划技术_02交通管理与工程设计_03交通信息与控制技术_04道路设施设计与施工技术_05道路养护与管理23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48道路工程或849交通工程或832交通信息与控制1、01-03方向选849或832;2、04-05方向选848。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_01智能交通信息处理_02虚拟现实与交通仿真_03物联网信息感知与智能处理_04智能人机交互与多媒体技术_05交通大数据智能处理技术2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95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 085211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_01智能交通信息处理_02虚拟现实与交通仿真_03物联网信息感知与智能处理_04智能人机交互与多媒体技术_05交通大数据智能处理技术5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96数据结构 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_01智能交通系统控制_02自主车辆与车路协同_03交通图像与视频信号处理与分析_04交通信息智能化处理8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21自动控制原理 085210控制工程(专业学位)_01智能交通系统管理与控制技术_02智能车辆与车路协同控制技术_03交通信息处理方法与应用_04交通图像与视频信号处理技术7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21自动控制原理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篇8

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学与信息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信息科学技术、光电子技术科学、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计算机通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管理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学、科技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等。

(来源:文章屋网http://www.wzu.com)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篇9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系统集成光电子技术应用特点

一、电子信息技术的主要内涵

所谓电子信息技术,是指运用电子技术来获取、传递、处理和利用信息。电子信息技术

主要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目前,电子信息技术己经涉及到了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设备制造业、微电子器件制造业、视频音频产品、信息应用设备制造业、软件业、信息服务业、网络建设等多个产业,逐渐得到了各领域行业的重视。

二、电子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方向

电子信息技术作为计算机的主要发展特征,己经在计算机网络上得到多方面应用,主要应用方向有以下几点:

一是智能集约化。可以说,智能化是计算机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方向。计算机智能是通过科学研究而建立的,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对人的思维活动、感觉行为进行适当模拟,并对相关信息开展集约化逻辑分析和综合处理。

二是网络数字化。在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不断深入运用中,网络逐渐成为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计算机以其高清晰的数字处理技术,通过网络化运行,对信息资源进行互动交流共享,使网络数字化得到了实现。

三是高效快捷化。可以说,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高效快捷。在整合存储各种信息资源的基础上,通过运用计算机电子信息处理技术,使各种管理都能实现高效快捷化。

三、前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

1.技术力量比较缺乏

当前,技术人才缺乏、技术力量不足,成为制约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最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高校在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加大,也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这些

技术人才多是单一型,从事的计算机信息技术领域比较单一,复合型的技术人才在我国十分少见。与此同时,这些电子信息技术人才相对低端,高端的电子信息技术人才严重欠缺。这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2.发展环境资源紧缺

制约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又一难题是发展环境资源的严重紧缺。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假冒伪劣、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盗版产品的走私贩卖以及企业间不良竞争等多个方面。这些现象的存在,使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持续下降,同时降低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潜力。所以,要着力为电子信息技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充分发挥电子信息技术人才的能力水平,全面推动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市场的发展进步。

3.产业机构不够合理

目前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机构不够合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电子信息技术

产品,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各方面都比较落后。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虽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正是因为产业机构不合理,制约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快速升级。只有着

力打破传统的产业机构设置,按照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实际情况和发展特点,构建起完备科学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机构,才能真正推进电子信息技术科学、健康发展。

四、未来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系统集成发展

在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系统集成电路制造技术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电子信息硬件产品核心,集成电路在应用范围上十分广阔,包括计算机的C即、各种工C卡,都要运用集成电路。可以说,集成电路技术是我国高科技成果的代表,在世界经济发展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系统集成电路产品的芯片面积变大,集成度也逐渐变高,但尺寸越来越小,系统日益完善。估计在未来十几年的时间里,系统集成电路主要发展趋势就是加工细微化、硅片大直径化。

2.光电子技术发展

电子信息技术经历了光电子学和电子学两个发展阶段,己经逐步进入光电子技术发展时期,这是电子信息技术的飞跃性发展。光电子技术正逐渐衍生出两门学科,分别是能量光子学、信息光子学,根据市场发展的需求和自身特有的规律,能量光子学和信息光子学两个学科不断进步发展,正在逐步推动建立现代光电子信息产业与光电子交叉学科的形成,这在规模和扩大速度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3.个性化业务发展

未来计算机网络发展的主要趋势和方向就是高性能、大容量、多业务,逐步满足用户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同时,随着ip业务的持续增长,未来网络技术必将以超高速因特网为发展重点。我国的第一代因特网数据比较单一,第二代因特网了将融合语音、影响及数据等,正逐渐取代第一代英特网。可以说,由于DwDm的广泛采用,网络传输的成本大幅降低,用户实现了无线宽带与多媒体的实时通信。

五、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电子信息技术正逐步发展壮大。实践证明,电子信息技术容易受到科技水平的制约,所以必须要牢牢把握其技术应用特点和发展趋势。笔者认为,只要我们充分认清电子信息技术的主要内涵,把握好智能集约化、网络数字化、高效快捷化等电子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方向,进一步正视当前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存在技术力量比较缺乏、发展环境资源紧缺、产业机构不够合理等诸多问题,真正明晰未来电子信息技术系统集成发展、光电子技术发展、个性化业务发展的趋势,就一定能够促进电子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社会和生活。

参考文献: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篇10

关键词: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9(c)-0116-02

随着光电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光电信息产业已成为当前最具魅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的快速崛起,对光电信息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为此,2012年国家教育部为适应国内对光电信息领域应用人才的迫切需求批准设置“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为光电技术相关领域产业培养亟需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为提高培养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势在必行[1]。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需顺势改革。如何打破传统办学模式,面向地方人才需求进行转型发展,更好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成为当前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主题。在产教融合视域下,抓住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机遇,就必须紧扣光电产业需求,深化校企合作,创新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机制,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以后的可持续和稳定发展提供思路。

1以人才需求为导向,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同质化”明显,人才培养缺乏特色。产教融合视域下,面向社会需求,培养契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级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将是解决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同质化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具有鲜明特点,知识具有广泛交叉性,在医疗、材料能源、通信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2]。光电技术与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机电技术等领域的结合与渗透,我国已经形成市场可观、发展潜力巨大的光电产业。光电产业在业界的生产方式和设计开发上具有很大的共性,这些给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提供便利。在产教融合视域下,依据光电检测和光电通信地方经济特色,通过多学科知识的通识教育,工科类技术应用平台教育,光电检测和光通信专业教育和实践工程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富有创新精神、娴熟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可从事光电产业相关领域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人才成为产教深度融合视域下人才培养的目标。

2优化课程结构,构建适应行业发展的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的优化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保证[3-4]。在产教融合视域下,课程体系的优化应根据产业人才培养需求而非教师能力设置,确立夯实基础、构建模块化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能力培养导向构建“课程群”,形成人才培养的多层次、立体化课程体系。以高等数学类、大学物理类课程模块为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使学生获得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分析综合的能力;以物理光学、信息光学、光电子技术基础等光学技术模块和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微机原理和接口、信号与系统、嵌入式系统与应用等电子信息技术课程为专业基础平台,使学生掌握专业必须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以数字信号处理、光电子器件、光电检测技术、光通信原理及应用、光网络基础、光纤通信课程、光电综合实训、综合设计等光电信息处理模块和光通信技术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平台,使学生获得较好的光电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开发方面的能力训练。课程群的构建是统筹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行业需求的内在关联,突出行业需求的工程实践应用作为新工科专业的主导地位。

3深化教学改革

积极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注重行业需求知识和实践技术能力相互渗透与融合,使系列化课程衔接紧密,在整体优化基础上实现“专业化”“模块化”,处理好传统知识和现代化新技术、新工艺的关系,促进培养方案的“个性化”。教学内容为岗位实际需要服务,深度开展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校企联合开发教材、案例和实训项目等特色课程资源。引入“典型工程任务”,提升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利用企业平台作为教学载体,引项目进课堂,根据实际项目任务整合教学内容,把课程内容按照引进的项目分成若干个子项目,把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融合,在生产过程中完成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变个体学习为团队合作,融“教、学、做”为一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真正做到学做合一,强化学生能力培养,增强教学效果。加强实验、实训、实践和专业综合应用等实践教学环节和学分(学时)数,积极推进实践内容、方法、手段及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已有实践教学资源和建设新的实训实验平台,结合行业需求开展校内工程实训。积极开发校外实践基地,以光信息、光电子技术企业和相应研发机构为主,充分利用资源,寻找企业和专业实践的结合点,集中开展实践和实训。鼓励和组织学生积极开展产教融合实践和光电行业相关竞赛、专业创新实践活动,参与科学研究,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展能力。

4师资队伍建设

“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转型发展、产教融合的关键和必然选择。当前,高校教师中既能指导实践还能从事理论教学的人才比较匮乏[5]。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坚持内部培养、专职引进与双向聘任结合的道路组建一支特色鲜明的“双能型”教师队伍是改善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现状的重要方法。把“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师资培训体系,构建适合“双能型”教师发展的培训系统,与企业联合建立“双能型”教师培养基地,鼓励教师参与实践进修与培训,引导教师不断丰富行业知识,积累实践经验,提高指导实践的能力。拓宽教师引进渠道,改变重学历、轻实践能力的人才引进观念,优化双能教师的引进标准和考核内容。引进具有行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家,积极建立校企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平台,以“双能型”教师为骨干,带动普通专任教师共同发展。建立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的双向聘用机制。聘请企业的业务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计划制定、指导实践和参与科研项目等工作。允许企业家和企业科研人员到学校兼职,将企业任职经历作为学校工程类教师晋升工程类专业技术职务的条件。积极探索协议工资、年薪制等多种分配形式,全职或柔性引进企业高水平人才。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不仅使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显著上升,也可使高校教师扎实的理论应用于实践,指导企业的创新发展,同时也让学生更易接触行业工程实践,更深入理解行业需求,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