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新闻传播的功能十篇新闻传播的功能十篇

新闻传播的功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4:12

新闻传播的功能篇1

关键词:新闻传播;新媒体;功能;发展

新媒体已经成为当前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新兴技术,其也是新闻传播中的重要工具,该技术的诞生给传统新闻媒介带来了巨大冲击,同时也为新闻传播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与全新的挑战。对新闻传播中新媒体的功能与发展进行研究,能够使新媒体技术得到更好运用的同时,为新闻行业发展提供助力。

1新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功能

1.1增强新闻传播的时效性

针对当前新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工作中的运用进行研究,可以发现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使传统新闻传播工作得到了根本性创新,提升了新闻传播速度,让新闻事件在发生之后,以最快的速度传达给受众,加快了受众的生活节奏,同时增设民意互动,有效提升了新闻传播时效。例如:传统新闻传播工作,仅侧重于在固定时间,使用电视或广播等传统新闻媒介进行传播,经常出现早上所发生的新闻事件,群众只有在中午或晚上的固定时间才能接收到信息,让新闻信息失去了时效性,甚至部分观众由于没有在特定时间内观看新闻节目,无法了解最新的新闻信息,不利于新闻工作的发展。而当前大多数新闻传播工作者,皆使用公众号作为新型新闻媒介,提升新闻信息传播效率,并将新闻推送到每位关注公众号的受众手机里,大幅度提高群众的新闻信息接收率,使新闻传播工作更加有效。

1.2激发大众的关注热情和参与度

新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使新闻传播工作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扩大,而群众可以在浏览新闻信息的过程中,积极发表自身观点和评论,增强新闻工作的互动性,同时新闻工作者也可以在此环节了解群众对该项新闻信息的真实想法,根据群众的建议,预设采访工作的发展走向。除此之外,新闻工作者还可以利用与群众之间的互动,提升栏目知名度,使新闻评论者向平民化方向发展,倾听基层百姓的心声,丰富新闻评论内容,增强栏目的竞争力。例如:随着新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中影响力的提升,大众的关注热情与参与度也逐渐提高,而部分职能单位可通过倾听群众意见,改善工作中的不足,完善工作方式,以此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使新闻传播工作更有效地开展。

1.3为新闻提供线索和深层次挖掘

新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新闻媒体与新闻受众之间的距离,同时打破了新闻媒体与受众之间单一的传播与接收关系。能够使每个用户在阅读新闻的同时充分表达自身的见解,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新闻媒体与读者的有效互动。例如,针对报道中的一些新闻及其背后信息,新闻受众可以通过自身的渠道以及见解,进一步对事件进行丰富与挖掘,提升新闻层次。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广大群众能够随时举起手机拍摄并新闻,在丰富些新闻内容的同时达到新闻传播目的。

2新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发展前景

2.1手机媒体

在现代社会,手机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具,其不仅能够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频繁,而且让现代生活更加便利。基于此,新媒体在新闻传播工作领域的前景,很可能会向手机媒体的方向发展,利用智能手机的便捷性,提升新闻传播的时效性,群众在第一时间内便可接收到重要的新闻信息。与此同时,由于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兴起,手机所具有的个人性和移动性等特点将会逐渐被强化,而且与传统的新闻媒介(如电视、广播、报纸等)相比,手机媒体的互动性更加明显,因此,手机媒体将会成为未来新闻传播工作的发展重点[1]。例如: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新闻,每分每秒都在变化,利用手机媒体作为新闻传播媒介,让群众在接收到最新情况的同时,还能利用其便捷性,下达相应的重要通知。凸显出新闻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关键性,为群众提供服务,还能维护社会秩序,让新闻传播成为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2.2公共移动电视

公共移动电视主要由车载电视和室内公共电视等,运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和室外信号接收器进行数据传输,与传统电视相比,公共移动电视具有移动性、便捷性和信息传播快速性等特点,基于这些优势,公共移动电视也会成为未来新闻传播工作的发展目标。除此之外,新闻工作者还可以利用公共移动电视所具有的分布广的优势,根据当前快节奏生活的情况,增设简短快捷的新闻栏目,让广大群众以最快的速度获取重要的新闻信息,以此为群众生活增添便利,更加凸显出新闻传播工作在社会上的重要性[2]。例如: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城镇居民观看比赛的途径中公共移动电视占据24.9%。而众多新媒体广告传播方式也经常会运用到公共移动电视,虽然该种新闻媒介在技术上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信息内容量少、内容重复率高、自身传播效果较差等。但是,在当前的新闻传播工作中仍然发挥着积极作用。

2.3iptV

iptV即交互式网络电视是一种能够利用宽带、有线电视网并集合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等于一体的,能够向家庭用户提供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iptV作为一种新媒体技术,是新闻传播未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媒介。iptV主要以家庭电视机作为终端电器,通过互联网络提供包括电视节目在内的多种数字媒体服务,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数字媒体服务,更能够自由选择视频节目。iptV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实现了新闻提供者与消费者的有效互动,不仅为未来的新闻传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新兴市场,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闻传播的广泛性和有效性。

3新媒体对新闻传播功能的发展作用

3.1新闻传播逐渐向大众化趋势发展

传统新闻传播方式,仅侧重于单方面播报,其内容也只停留于大层面,导致受众对新闻传播工作的参与积极性不高。而在新闻传播中添加新媒体技术,最为明显之处便是使新闻传播工作向大众化方面发展,让群众生活中的点滴琐事也能够成为新闻热点,不仅使新闻传播工作成功深入到基层群众身边,还使该工作更加受到群众拥护。例如:部分地方电视新闻单位,皆开通群众大众化新闻栏目,将群众生活中的新闻作为该栏目的主要播报内容,在便民的同时,间接帮助相关职能部门提升工作成效。该现象的出现,也是新闻传播工作逐渐向大众化趋势发展的表现,使新闻传播工作能够更好的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3.2新闻传播向多样化发展

随着近些年多媒体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式各样的传播媒介随之产生。文字、图片、视频、直播等新闻传播形式也越来越得到群众的认可,所以在新闻传播工作中应用新媒体技术后,新闻传播向多样化发展成为未来新闻传播工作的发展趋势,其不仅使新闻传播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而且激起了广大群众对新闻内容的阅览兴趣,使新闻传播工作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以此促进新闻传播工作未来的良好、健康、可持续发展。例如:在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庆典中,央视媒体便运用电视直播、文字直播、网络直播等多种手段进行播放,在符合现代年轻人生活方式的同时,添加多种新闻传播渠道,扩大新闻传播范围和影响力,这也是新闻传播工作创新和进步的一种表现。

新闻传播的功能篇2

关键词新闻漫画传播功能属性问题对策

徐继英,硕士,郑州师范学院讲师。

本文系河南省科技厅2012年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网络新闻漫画在新闻传播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22400450581)的阶段性成果。

新闻漫画是新闻报道诸多形式中的一种,漫画家庸非先生创作过大量的新闻漫画,他认为新闻漫画是一种新闻性和艺术性结合的纪实漫画,通过漫画语言去报道、评论新近发生的事实。我国新闻漫画历史久远,它是伴随着清末报纸的诞生而产生的,由于它跟时政一直关系密切,因此新闻漫画从诞生起就以针砭时弊为其显著特点。不同于一般漫画,它通过视觉上给受众带来的强烈冲击,对新近发生的事实进行或庄或谐的形象化评论。网络化时代的来临,为新闻漫画的传播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与此同时,新闻漫画在传统媒体中却呈现明显下滑的颓势,个中原因值得思考。

一、新闻漫画的基本属性

新闻漫画毕竟是美术作品的一种,而非直接的新闻表述方式,因此,新闻漫画除具备新闻价值外,还具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

1.真实性。主要指新闻漫画构思的取材,或者说新闻漫画反映和评议的事件和现象必须是公众关注的、新近发生的真实事件。新闻漫画有时在报纸上充当消息的角色,承载着向读者传递新闻信息的功能,发挥了与消息报道同样的作用。一幅新闻漫画中的人物、背景、道具等因素都能在适当的时候成为信息的传递者,再配上标题或简单的文字说明,读者可从中轻松地获取新闻的一个或多个新闻要素。因此新闻漫画严格遵守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是责无旁贷的,这表现在对信息对象的内容报道上,必须像历史学家那么如实。

2.评议性。新闻漫画多是根据最近发生的新闻事件而展开创作的,通过对当前社会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形象化的评说,以活泼生动、幽默风趣的艺术表现形式显现了扬善弃恶的理念及态度,使受众在忍俊不禁的同时获得心理的启发,从而对新闻事件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如同新闻评论一样,新闻漫画在为读者提供具有新闻价值信息的同时,又引导受众作出相对客观的判断,这与漫画自身的特性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3.幽默性。漫画是幽默艺术的一种,在轻松戏谑的同时,饱含着深刻的内涵并蕴藏着深刻的哲理。漫画的幽默性所带来的人生智慧不但增强了读者的认同感,同时也扩展了漫画的传播范围。新闻漫画以充满讽刺和幽默的喜剧特色,将社会上发生的负面新闻以戏剧的方式表现出来,将阅读情趣和人生哲理融为一体。受众在轻松的心理状态下审视着发生在身边的行为从而幡然醒悟。

二、新闻漫画存在的问题

虽然从总体来看,我国新闻漫画的发展态势是良好的,但如果同抗战时期我国新闻漫画事业的昌盛景象相比,还存在很大距离,与其他的新闻报道形式相比,也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很多媒体为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大量采用新闻纪实照片,而放弃了新闻漫画。同时,报纸虽大都在竞相扩版,但漫画所占的版面分量却呈下滑趋势。当代著名漫画家缪印堂曾大声疾呼:抢救中国新闻漫画。这种问题的产生,当然部分是因为新闻漫画自身属性的缺陷所导致的,但也存在着一些客观的原因不容忽视。[1]

1.时间滞后性。新闻漫画作为一种独立的新闻报道形式,还未确立其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表现在如今,在第一时间里报道新闻事件的新闻漫画作品极少。新闻贵在及时,而时效性恰恰是新闻漫画的软肋,与同为图片形式的新闻摄影作品相比,新闻漫画需要作者的构思、创作和艺术加工过程,花费的时间远多于新闻照片的拍摄。同时,新闻漫画的滞后性,也体现在其对媒体信息的依附性方面,新闻漫画的创作素材大多来自于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上已且有一定的轰动效应的信息,对之分析和提炼之后再进行创作。新闻漫画的创作者作为新闻从业人员中的组成部分,多数不能投身到新闻事件的第一线,亲临其境地参加调查采访,使得新闻漫画的创作很多时候只能是守株待兔、等米下锅,新闻漫画的报道有时会变得比较被动。

2.解码差异性。图兰・巴特曾言:任何图像都是多义性的,读者可以选择其中某些,而不理睬另一些。新闻漫画作者借助图像来完成意见的表达和舆论的引导,而受众通过对符号意义的解读亦即解码的过程来理解图像的内涵,在此过程中由于作者对图像符号的能指与受众对图像的解码是否完全一致,还存在着很大的疑问,二者之间存在差异在所难免。因为不同文化层次和社会背景的受众,均会按照自己的感受去理解和解释所接受的图像符号,其解读结果存在差异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3.功能薄弱性。当前我国新闻漫画普遍存在着内容抽象的问题,从而削弱了其新闻报道的功能。新闻报道的基本准则是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所传播的内容可消除不确定性的信息。而目前的新闻漫画所传播的内容,要么是对新闻事件的简单图解,要么是试图通过漫画的表现形式传播给受众一种观点或者态度,受众较难从中直接获知发生的新闻事件的详细内容。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无疑是其能够准确无误地记述新闻要素,若达不到此要求,新闻漫画就等同于普通漫画,丧失了新闻元素,也就不能称其为新闻漫画了。

4.形式单一性。新闻漫画常被形容为“带刺的仙人掌”,原来就是因为新闻漫画最擅长对发生在生活中的丑恶现象和人性弱点进行无情的揭露和善意的讽刺,以此警醒受众并提供有效的舆论监督作用。但在它集中表达讽刺和批评性意见的同时,也显露了其创作题材的相对单一,导致其在舆论引导方面的作用受到很大制约,毕竟这类题材只是众多新闻内容中的一种,新闻漫画的形式单一性也影响了它进入更广阔的传播空间。

三、提升新闻漫画的传播功能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对以报刊为主要载体的新闻漫画而言,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新闻漫画作为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大众传播艺术,也要有所创新,才能抓住发展的机会。

1.提升新闻漫画的传播速度。网络优势赋予新闻漫画更快的传播速度,新闻漫画到网络后,每个网民均可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媒体看到这些作品。相对时效性相对较差的传统纸质传播媒体来说,通过网络媒体进行传播能够有效突破出版时间的制约。同时,漫画作者通过网络便利地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客观的评论,不必考虑出版的时间以及版面的具体容量。在多媒体传播时代,网络媒体为吸引受众的注意力绞尽脑汁,比如动画做得越来越精致,版面做得越来越具想象力,但在这些刻意而为的极致传播行为之下,忽略了这种“繁荣”之下也许简洁的内容更会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而新闻漫画无疑是这种简约性的代表。[2]

2.消除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受众解码之间的差异。新闻漫画作者试图通过图像中视觉符号的多义性来传递个人意见的表达并完成舆论的导向作用,但受众却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感受和理解接受到的视觉符号,二者之间存在的偏差影响了新闻漫画的传播意图。因此,首先作者在创作新闻漫画时须注重内涵表达的明朗性,通过有效的表达方式,缩短创作者和受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其次要注重召唤结构的有效编织,作者在创作新闻漫画时,应根据自己的观点进行故事架构的优化,只有把握了创作方向,思维驰骋才不会脱离中心主题。如有一幅名为送子上学的新闻漫画,画中描述的是一个父亲送儿子去读大学,衣着时尚的儿子在一旁与同学谈笑风生,而父亲却肩扛手提,佝偻着身子给他报名。漫画作者创作意图可能就是为了说明“可怜天下父母心”,但有些读者也反馈出孩子的独立性差以及教育制度存在的缺陷等问题。[3]

3.引导受众的阅读体验。由于新闻漫画不具备新闻照片营造出来的震撼现场感,使得很多受众对形式上比较夸张的新闻漫画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因此有些受众是抱着且观且疑的态度来欣赏这些新闻漫画作品的。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受众希望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社会的物质变化和精神活动,新闻漫画的生动活泼和形象直观正好与受众的这一需求相吻合,使受众在获取有用的新闻信息的同时也获得对事件的感知。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会长张耀宁认为:好漫画应在3秒钟内让人看明白。这就对新闻漫画的创作水平和引导功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媒体要注意引导受众的阅读体验,逐渐提升受众的理解能力,使其真正认识到新闻漫画的传播能量。

4.扩大新闻漫画作者的创作领域。新闻漫画作者要敏锐地洞察人世百态,创作出题材广泛、内涵丰富的作品,突破传统的讽刺和批评的创作范围。首先,新闻漫画作者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度,能够快速地获取有价值的、影响力大的新闻题材。同时,新闻漫画作者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要注重培养自身对生活的感悟。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发现貌似平常的事情所蕴含的新闻价值,并驾轻就熟地运用漫画的手法将其传达给受众。以张的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漫画《洪水滔滔见真情》为例,他目睹战士与洪水鏖战的感人场面,从而以写实的手法创作出来,照样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结语

据阿里巴巴网站的调查结果显示,新闻漫画的使用是2010―2013年中国提升报纸竞争力的主要手段之一。新闻漫画作为对新闻事件的无声评论,是智慧的浓缩和想像力的凝聚,它将信息表达形式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并深化了受众的认知,受众从不同的新闻漫画中能够解读到作者的各种不同意见和创作倾向,最终使受众能够准确地把握事态的发展,对新闻事件的发生过程和结果清晰明了,从而有助于新闻信息的广泛传播。

参考文献:

[1]甘险峰,刘玉静.中国报纸新闻漫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编辑之友,2010(8).

新闻传播的功能篇3

关键词:自媒体;新闻记者;专业;权威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为4.2亿,较上年增加约6440万人。随着网络的普及和论坛、贴吧、博客、微博等信息互动平台的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发帖子、转微博、评新闻……每一个网络用户俨然就成了一名专业记者,可以随时信息、表达观点。在这个自媒体时代,新闻记者开始或者会怀疑自身存在的社会价值,但是在自媒体时代,他们仍然是传播环节的中流砥柱。

1概念的界定

美国新闻学的媒体中心于2003年7月出版了有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联合提出“we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里面对“wemedia(自媒体)“下了一个十分严谨的定义::wemedia是普通大众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

自媒体让普通大众的“媒介接近权”得到了现实的满足。自媒体让人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声音,大众并不需要多强的专业技术知识。在当代,微信、微博便是自媒体的代表。

自媒体让大众又传统媒体的信息受众,变为现在即是信息的生产者同时也是传播者、接收者。

新闻记者,本文所探讨的新闻记者指的是传统媒体的专业新闻记者,也包含了新闻门户网站的记者。

2新闻记者在自媒体时代面临的挑战

从内容的提供上,专业新闻记者在自媒体时代面临着时间上差距。当各种事件发生时,参与者与目击者由于自己可以通过自媒体信息,第一时间第一现场。而在原来的模式中,最新消息的和传播更多是由专业性新闻机构所承担的。而现在,信息的获取上,专业的新闻记者在时间上落后于人人既是自媒体的时代。

在内容的传播渠道上,自媒体消息后通过网络中的人际人内传播会有得到更多的阅读。而专业新闻记者的报道在时间落后的情况下,最后在供职的媒体所发表,比如报纸,电视广播节目,新闻网站。大众对于自媒体的使用频率也高出专业的新闻传播媒介。

在传播的效果上,自媒体的信息传播的范围会更广发。由于获取的便捷性,受众交互性更强,自媒体的传播可以更容易让更多人获知信息。

3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

尽管自媒体有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仍然具备很多局限性。可信度低,自媒体的水平良莠不齐,内容可信度低。新闻记者在报道时仍然处于传播的重要环节,需要发挥着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优势。

把握新闻价值对新闻信息的选择。由于互联网的传播特性,海量的信息已经将大众淹没,大众很难从无数信息中去提取有效的信息,而且花费在无用信息上的时间远远大于有效信息的获知。因此也需要新闻记者第一层的把关,从自身的专业知识对信息新闻价值的判断进而去报道。新闻价值是通过新闻工作者过不断的实践、总结,新闻工作者“新闻价值”的概念,包括真实性,时效性,影响力,思想性,接近性,显要性,异常性,冲突性,人情味。通过这些要素的甄选,从而可以提供给大众更为有价值的信息,同时也可以减少海量信息时代中人们寻找的时间。

通过专业知识对新闻信息的报道。新闻记者大多数都会具有着新闻实践经历或者理论知识背景。自媒体由于进入便捷,运营简单,往往缺少专业性的内容提供。以微博、微信或者论坛为代表的自媒体提供的信息出现过很多不真实的方面,在2013年“老外撞倒北京大妈”事件中最开始提供事件信息微博用户在图片和新闻的真实性上存在巨大差异。从最开始的该微博用户所提供的内容是,北京大妈为了讹诈老外而摔倒,其所提供的图片是北京大妈破口大妈老外。而经过最终调查后,事实并非如此。因此,信息的及时和迅速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报道的真实性。

权威机构新闻信息,从报道的言语组织上更加清晰。新闻记者更应该发挥优势,凭借自己所在机构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强,更为可靠的信息。新闻写作方面,从导语、情节、事件、背景等方面,清晰的规划和组织。发挥处理稿件的专业能力,让新闻事件清晰明白的呈现在大众面前。

坚持对社会舆论的良好引导。在整个社会活动中,新闻记者扮演着公众利益“守护神”以及社会舆论的“导向人”的角色。新时期传统媒体记者的职责不再是简单地记录事实,而是要通过深入思考,给公众提供真实、全面、深刻的记录。记者的影响力是伴随记者对事件的思考而产生的,记录、思考、影响三者之间一环扣一环,缺一不可。[1]

及时发现和跟踪网络新闻线索。网络新闻线索是现在新闻线索的重要来源之一,网络信息作为新闻线索,必须要经过新闻记者的采访、核实,要找到信息的最初来源即第一信源,要采访信息提供人,并深入现场进行实地调查,进而探寻事实真相并客观报道。[2]

[参考文献]

新闻传播的功能篇4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新闻传播;教育功能

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我国目前处于多种经济成分与各式各样价值观并存的状态,人们的思想状况日益复杂、思维认知也更加活跃。在这一背景下,媒体在向人民传递新闻信息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对新闻传播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深入的理解和认知,才能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其内涵实质,基于此笔者以广播新闻媒介为主要入手点,分析广播新闻传播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1广播新闻的传播特点

1.1公共性。新闻传播需要的是面向大众,它可以对整个社会人员的行为思想产生一定的作用,所以说选择新闻的标准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性。也就是说在进行新闻的选择,必须丢弃自我,用现社会阶段的眼球去挖掘有价值的新闻。

1.2规范性。广播新闻对社会人员的思想行为的规范体现在:对合乎社会伦理的行为规范进行保护;对违道德的行为进行批评。这一特点则是通过广播新闻本身的舆论导向作用实现的。

1.3选择性。虽然说新闻传播行业的自律性是以社会普遍认同道德的标准进行,某些行业的准则也会根据新闻传播趋势进行制定的,这就是新闻传播行业与其它行业之间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从道德的自律性的重要体现。但是行业之间的影响是不同程度的,各个行业的发展犹如百花争艳,各有千秋,新闻传播人员则是应该在合理的,不违背社会道德范围下,选择传播自己认为最有意义的新闻。

2广播新闻传播内容

在如今这个信息时代中,人们不断的接触着不同的新闻,在长期耳濡目染的情况下,新闻的传播甚至会改变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对于广播新闻传播内容必须进行严格的控制,实现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其传播内容主要有:(1)先进的文化以及科学知识。加大对先进文化以及科学知识的传播,可以在人群之中产生深刻的印象,不但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同时也可以相应的得到一些较好的社会效益,从而达到一个一箭双雕的效果;(2)时事形势。广播新闻传播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对于国内外时事动态的报道,可以让人们更好的掌握国内外形势。传播一些具有正确导向的时事形势,增加人们对现代形式的了解的同时也可以引导群众对现今形式有一个正确的了解。

3广播新闻传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3.1宣传教育功能。媒体可以通过利用其本身的优势,对事件进行多角度深度解析,为大众揭开事实的真相,并且还可以和相关政府保持联系,及时的传递政府对某一时间的关注和措施,为政府和人民建立一个相互沟通的平台,勇敢地担起了寻找真相,凝聚人心、服务大局以及弘扬正义的重任。我国的广播新闻的职责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就是要把党的路线方针进行及时准确的传递,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及时的反映上去。广播新闻传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首先就是要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宣传,让党的纲领、方针、政策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广泛的宣扬到人民群众中去。

3.2舆论导向功能。从其意识形态来看的话,那么广播新闻就是一种舆论工具,其功能包括有反映舆论、表达舆论以及引导舆论,就是要把受众所关心的现实问题以及情绪进行及时的反应,并且要把他引导上一条符合传播者利益社会道德的道路上去。他的舆论导向功能的体现就是根据一定的社会价值标准,选择合适的新闻事实和评论,以对受众的舆论导向产生印象,简单的来说,就是传播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意图来选择新闻,以实现舆论方向可以向自己的预期目标进行。

3.3舆论监督功能。就是新闻媒体对公民、国家事务以及社会事务等进行言论监督,就是言论出版自由制度的具体体现,实现公民参政议政,保护其当家作主的权利。广播新闻传播的这一舆论监督功能,能够对真理以及正义进行捍卫,对腐败以及邪恶进行鞭笞,对整个社会以及政府权利部门起到很好的批评以及监督作用。

3.4道德养成功能。广播新闻传播的是这个社会的主流价值,彰显着这个社会的良好规范,并逐渐的使之变成人们的生活准则,扶正祛邪,伸张正义,对全民的社会化进程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有人曾经把广播新闻传播比喻成为是社会的学校,帮助大众养成一个好的社会习惯。利用广播新闻传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人们轻松完成了社会道德的培养工作,使人与人之间建立了一种和谐的、互相帮助的生活状态。

3.5政治沟通功能。广播新闻传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非常的广泛,不但为人们提供了一定的思想空间,帮助社会使人们形成了共同的人生观和价值,加强了人们之间的交流联系,还建立了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帮助政府和人民、社会阶层以及不同的利益集团等进行声音的传递,有利于他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理解。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加强人们之间的交流,只有进行交流沟通,才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一种合力保持其稳定状态。

3.6释疑解惑功能。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倾向,影响了人们的思想,由此形成了一定的难点和热点,如果这些问题和疑惑得不到解决,那么有可能会对大众的生活状态以及学习积极性产生一定的影响,非常不利于人们的成长以及和谐社会的建立。但是广播新闻这一媒介其覆盖面广、时效性强,而且传播速度又快,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释疑解惑工具,消除人们心中的疑惑,引导人们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调动起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性。

广播新闻作为社会文化传播的主要媒介之一,不同类型的广播新闻节目所具备的社会文化价值也不尽相同,但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是对党的方针路线进行及时的宣传,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新闻传播的功能篇5

校园媒体是高校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对提高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增进师生、社会民众对学校的了解,引导舆论导向,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和保证。校园媒体与大众传媒一样,既有校报、校内期刊、各种海报等纸质媒体,也有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站、led显示屏等声讯视频媒体,更有校园新闻网站、校园官方微博、bbs校园论坛等网络传播交流工具。由于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和计算机网络终端的普及,校园新闻网站逐渐扮演了越来越关键的角色。

从内容传播的角度,校园新闻网站全面涵盖了高校的校园生活,包括领导动态、会议信息、校园活动、校园热点话题等关于学习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娱乐、工作和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从传播范围来看,校园新闻网站主要的受众是在校大学生和教职工,目标明确、受众相对固定。而今,校园新闻网站早已突破校园局限,其影响正向社区、社会和学生家长辐射。

一、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新闻网简介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新闻网(以下简称“河职院新闻网”,域名:http:///news/index.php,)是由中共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宣传部主管、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新闻中心主办,以网络为载体,河职院新闻的校园权威信息机构。下设“新闻中心”、“菁菁校园”、“校园新闻”、“校园视频”、“时事学习”等五个子栏目。

河职院新闻网紧紧围绕学校的各项工作展开新闻报道,其视点覆盖学校的方方面面,并不断探索网络新闻的特点与规律,努力在宣传河职院的改革与发展,树立河职院的良好社会形象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这突出表现在对学校各项重大活动的及时全面报道上,包括对河职院第二届党代会、河职院挂牌十周年校庆庆典、河源市校园十大歌手总决赛等一系列重大活动都作了详细的专题报道。新闻网的报道不仅为广大师生获取学校的资讯服务,更为社会各界了解河职院开辟了一扇窗口,同时也为各大媒体宣传报道河职院提供了第一手素材。

二、河职院新闻网的功能分析

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河职院越来越重视通过新闻网来开展新闻宣传。河职院新闻网主要的功能有:河职院信息功能、校园形象塑造功能、学生思想教育功能和校园文化积淀功能。

河职院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公告通知等通过新闻网的,使得信息传播在连接英特网的广域网络中突破时间、地域局限,达到信息的实时快速传播。其次,河职院新闻网在传播校园新闻的同时也是在对河职院自身形象进行塑造,通过正面的、能展示河职院精神风貌的信息向外界传递河职院的正能量,把属于河职院特色的形象塑造起来。例如整个新闻网橙色主色调的应用、学校恢弘大气宣传片的推出等,这些都是河职院的“名片”。再次,河职院新闻网还承担着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功能,刊载的日常新闻紧紧围绕着校园生活和校园文化活动,在引导校园舆论导向之余,也是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达到正面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思想教育功能。最后,河职院新闻网通过传播一系列的校园信息,也在传播和积淀校园文化,不断孕育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以及与此相关的校风、学风。这是河职院新闻网具有的大学文化积淀功能。

三、河职院新闻网的传播定位

河职院新闻网的传播定位主要是面向全校师生群体,因为新闻网的传播内容为校园里发生的新闻事件,关心这些事件的人或多或少都和河职院有一定的关联。河职院网络新闻的受众主要包含三个群体:在校教职工、在校大学生和学生家长以及关心学校情况的部分校外人士(包括往届毕业生)等。这些受众群体接收河职院网络新闻的动机主要有:关注与自己工作、生活、学习有关的讯息,获取校园新闻,接受知识以及了解河职院发展动态。因此河职院网络新闻传播应立足于思想性、知识性、时效性、趣味性较强的内容,立足于引导青年人健康成长的传播内容。

四、河职院新闻网的传播效果

河职院新闻网传播效果的好坏,能够检验出新闻网作为信息的者和传播者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根据实际情况,笔者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并辅以交流和谈话等方法,对河职院新闻网的传播效果现状做了一番调查,内容涉及以下五个方面:

①获取本校新闻资讯的主要校园媒体渠道;

②浏览河职院新闻网的频率;

③每次浏览河职院新闻网的时间;

④登录、浏览河职院新闻网的主要目的;

⑤对河职院新闻网内容的意见和建议。

经过调查发现,有85%的受访学生和70%的受访教职工认为河职院新闻网是其获取本校新闻的最主要媒体渠道,经常性浏览河职院新闻网的学生只占到被调查人数的20%,近30%的学生只是偶尔浏览,更有近50%的学生表示他们只是在学校要求下或者通过网络平台实现选课等特定功能的时候才会浏览。登录校园网的时间也比较短,90%的使用者每次登录时间在10分钟以内。浏览新闻网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本校新闻资讯,尤其是和本人所在学院或者专业相关的新闻。他们普遍认为学校所的新闻及消息相对官方,没有太多自身所喜闻乐见的内容在里面。

而受访教职工的浏览比例更高些,有65%的教职工比较关注新闻网,大部分老师因工作需要经常性登录“数字河职院”学校办公系统而顺便关注新闻网,70%的使用者每次登录时间同样在10分钟以内。许多受访教职工认为新闻网资讯的时效性有待提高,内容较为严肃,如果不是因为和自己的工作内容或者兴趣爱好有关,一般不会去主动关注。

有60%的受访学生和45%的受访教职工认为河职院新闻网传播的新闻是以硬性新闻、行政新闻、领导活动为主,缺乏在新闻内容上的扩充与创新,一些软新闻、娱乐新闻相对较少。希望新闻网能够进行改版,突破目前以行政新闻为主的单一模式,更多地关注二级学院动态、教职工活动、学生活动等更贴近受众学习、生活内容的资讯。

新闻传播的功能篇6

关键词:电视新闻传播;发展背景;发展方向

作为新闻传播的主流媒介,电视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创新与发展,不断展现出更多的功能与特点,为新闻传播事业发展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电视新闻传播发展中,其一直与时代需求相适应,只有找准其发展规律,才能帮助电视新闻传播事业更上一层楼,保证新闻传播作用的发挥。

1电视新闻传播频道向着多元化与专门化结合发展

20世纪90年代后,国家逐渐取消了使用磁带录制新闻的方式,目前全国范围内基本上都是采用现代化的数字新闻录制设备,给新闻录制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对于新闻后期的处理,包括新闻声音、图像、信号等,全部可以利用编码技术,更加轻松地掌握对数据的处理。利用现代化的新闻制作方式,得到了新闻画质质量更优,同时在电视播放时也能产生立体声的效果。新时期,数字压缩技术在电视新闻行业中应用十分广泛,对节约新闻传输成本与时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们通过无线、有线以及卫星三套网络,能够收看超过百套的电视节目。但是众多的电视频道过于杂乱,不能更好地适应受众市场与群众。为了保证电视新闻传播更好发展,必须对其重新的定位,采用多元化与专门化结合的发展方式,打造更受欢迎的电视节目。

2电视新闻传播与网络传播交互化发展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计算机与电视正不断的融合与发展,在技术、功能以及企业三个层面上融合趋势十分明显。在技术层面上,计算机与电视都运用数字技术,将光电信号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数字信号的转变;在功能层面上,计算机与电视以往都属于相对独立的媒介,而现阶段其功能都向着综合化与多元化方向发展;在企业层面上,计算机与电视资金来源途径都逐渐多元化,而网络中的付费教程与收费电视具有异曲同工之感。

3电视新闻采编制一体化,编辑主体地位突出

与传统的新闻摄像机相比,现阶段摄像机的功能更加齐全,体积也逐渐变小,数码摄像机融合了摄影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能够实现照相、照明以及录音一体化功能,在操作方面也十分便利,是广大新闻工作者常用的设备。摄像机功能的多样化,让新闻采编更加的生活化、平民化,能够为新闻传播提供更好的素材,新闻素材不仅仅是记者自己拍摄的,还可以是群众拍照抓拍到的镜头。新闻编辑是新闻传播的重要环节,可以说是新闻传播系统的中枢。通过有效的编辑,能够对新闻素材信息进行筛选、剪辑等,编辑可以决定电视新闻中报道的内容,也能强调侧重点等。电视新闻传播必须真实、有效,这就对新闻编辑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得新闻编辑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4电视新闻报道深度个性化发展

电视能够将新闻信息实时地报道出来,电视的即时性正是其新闻传播的一大优势,在现场将新闻事实直接展示给观众,体现了新闻的纪实性,能够增加新闻传播的时效性与现场感。新闻直播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电视台的整体水平,现阶段社会每天都会有海量的信息,新闻更是五花八门,为了保证电视新闻传播的准确性,电视新闻传播得到的信息必须具有快、新、真的特点。目前,电视新闻传播事业也受到时展的影响,同时基于受众的需求,在风格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电视节目不断创新,主持人的主持方式也更加个性化,无论是在台上的肢体形式,还是其语言形式,其限制性也越来越少。

5电视新闻传播国际化发展,更加突出电视新闻的主体地位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与国际接轨的速度逐渐加快,经济全球化发展已成定势。电视新闻作为一个良好的交流媒介与平台,将我国的电视新闻传播到国外,签订相关的电视新闻节目交换协议等。例如,美国达人秀节目在世界范围内都可以通过付费的方式进行观看。电视新闻传播的国际化发展,不仅对塑造与提升国家形象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树立国家的形象与威信,还能够创造舆论,将世界的目光聚焦于此,对本国的经济、文化、科技、政治等发展都大有裨益。另外,电视新闻传播作为信息源的一种,能够利用社会团体以及观众对政府部门进行施压,也能够给国家一些国际性的决策提供民生意愿,对国际形势发展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6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电视是新闻传播重要的媒介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电视新闻传播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从电视新闻质量、形式、风格,还是新闻的素材收集、编辑等,现代化的电视新闻业沿着时展的脚步,正在逐渐创新,不断前进。总之,只有根据时代的发展,准确定位电视新闻传播,才能打造真正的电视新闻品牌,才能为我国电视传播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楚梦.传统电视新闻传播在新媒体时代下的发展方向探索[J].卷宗,2014,15(9):125-126.

[2]孙悦一.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传播的发展和方向[J].大观,2015,33(9):74-75.

新闻传播的功能篇7

新闻传播教育所面临的这种局面早已引起了新闻传播教育界人士的高度关注。一些院系和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也作了不少探索,但从整体上看,存在的问题并未得到有效地解决,而且在某些方面还越来越突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新闻传播教育界没有全面深入地研究当今中国新闻传媒发生的巨大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来调整新闻传播教育的结构、理念、目标、方式方法等,是其重要原因。

那么,我国的新闻传媒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它对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呢?

⒈在新闻传媒的功能方面,已由过去单纯的新闻宣传功能向新闻宣传报道和信息服务的复合型功能转变,在注重新闻宣传功能和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强调媒体的经济效益和商业功能。这一转变使媒体在对人才的需求上,由过去单纯需要新闻采编业务人员,转变为大量需要有较高素质和较强能力的媒体经营和管理人员。

⒉在新闻媒介的体制和结构上,由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由政府出资包办新闻媒介的运行而走向市场,报业、广电、期刊等各类媒介集团相应组建。这些媒介集团除极个别由政府进行适当补贴外,均由媒体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因而除了办好以新闻宣传为主的主流媒体之外,大多数媒体集团都创办了走市场的子媒体,如各地普遍兴起的都市类报纸、专业电台和娱乐性、知识性、服务性电视频道,以及大众化或专业化的期刊等。同时,国有资本之外的其他性质的资本也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到传媒业,以满足受众市场需求为重要目的的媒介类型越来越多,新闻宣传之外的其他功能也在新闻传媒上日益彰显,因而对新闻人才的需求也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

⒊在媒体运作机制上,绝大多数新闻媒体形成了采编、经营、管理这三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格局,并建立了严格的内部考评管理制度和竞争激励淘汰机制。为此,媒体对新闻人才的需求已不是只具有单一知识的人员,而是具备多方面知识和较强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即对所在岗位、所从事的工作之外的相关工作,也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这样才有利于媒体内部良性运行机制的形成。

⒋在媒介形态类型方面,由于以因特网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媒介的崛起,媒介形态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新闻生产制作、新闻传输和新闻接收等,均出现了与传统新闻媒介形态不同的方式、方法、手段、途径。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1月,中国互联网网站数已达694200个。未来10年内,网络新闻人才需求将呈上升趋势,总增长量将超过30%。由于因特网是一个高度聚合的媒体,它要求网络新闻传播人才除了具有传统新闻媒体所需要的新闻专业基本素质外,还必须具备文字、视频、音频等网络信息技术以及电脑和网络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也对从业人员的外语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面对新闻传媒的急剧变化,新闻传播教育如何才能克服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真正培养出新闻传媒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毫无疑问,必须以新闻传媒发展变化为导向,来确定新闻传播教育的理念和培养目标,以新闻传播的现实状况和实践来统摄新闻传播教育的各个方面。

首先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在宏观上控制新闻传播专业的招生规模,根据我国新闻传媒业的具体情况和发展需求来合理调整和确定招生数量、院校格局、专业设置等,促使新闻传播教育从追求数量扩张向追求质量转化。在这个前提下,新闻教育院系应着重从以下一些方面来进行教改工作。

⒈以新闻传媒现实状况和发展变化为导向,更新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打造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为什么新闻传媒界对新闻传播专业的毕业生持排斥态度,而宁愿招用其他专业的毕业生?什么样的人才才是目前新闻媒体所需要的合格人才?新闻传播专业的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回答这些问题实际上就是要明确新闻传播教育的理念和培养目标。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具备其他专业学生不可替代的知识、素质、能力、精神,包括新闻敏感、新闻视角和新闻的专业文化精神和职业道德精神,以及从新闻传播的角度对世界的深刻理解和把握的能力,善于运用新闻传播的手段来服务和改善社会与人的能力。在培养目标上,针对当前新闻传媒不同类型、不同媒介形态、不同结构、不同的体制与运作机制等,采取“分类、分层”培养的原则,来培养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新闻传播人才。前者是“有教无类”,后者是“因需施教”。

⒉以新闻传媒发展现实的人才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新闻传播相关专业的课程,组织编撰与新闻传播现实要求相适应的教材。在新闻传播专业的课程设置上,要在继续加强原有的专业基础课程上(真正做到“厚基础”),根据新闻传媒业发展的需要,开设媒介经营、媒介管理以及新兴媒介(互联网和其他新媒介)方面的课程,改变目前不少院系存在的“因人设课”的现象。还要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开设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

⒊以培养新闻传媒对人才的能力要求为导向,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从主要以教师课堂讲授知识的单向和被动的学习方法,转向以问题与讨论、分析与质疑、案例与实践等主动参与型教学方式方法转变,切实改变注重知识传输、缺乏能力和素质培养的状况。目前绝大多数新闻传播院系和教师都认识到,新闻传播教育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教育,但是教学方式方法并未因为这种共识而得到有效的改变。我们认为,新闻传播的课堂教学应从当前新闻传播中的问题出发,由实际案例入手,通过让学生展开讨论、分析、质疑等教与学两方的双向互动,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这样一些途径,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语言沟通交流能力,以及组织、策划、管理的能力等,构建学生的专业能力、专业理念和专业精神,而不仅仅是记住一些概念或几个观点。

⒋以实践教学为重要教学途径和手段,努力改变新闻传播教学上实践教学环节严重缺失的状况。新闻传播专业的实践教学对学生来说举足轻重,这一点已是共识。但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这一点似乎仅仅是停留在“识”的层面,并没有真正落实到“行”。以学生最基本的实习情况来看,由于一些新闻传播院系与新闻传媒联系不够紧密,一些新闻传播院系基本没有或很少有媒体实习基地,学生实习是各找门路;在大四以前基本上没有安排专门的实习时间,而在最后一个学期的专门实习时间里,不少学生因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和毕业论文等,导致实习无法真正进行。尽管有些学生可以在校内媒体做一些实践,但毕竟只能是少数,且学校媒体与社会媒体的运作机制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加强与新闻传媒的密切联系,建立稳定的学生实习基地,是新闻传播院系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对于学生的实习应由院系统一组织进行。学生的实习时间应在四年时间里分段作出安排,而且要安排专门的时间保证实习的顺利进行。同时,还可以针对新闻媒介现状、发展、变化中的一些具体情况和案例,组织讨论,进行模拟教学,这也是实践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⒌师资队伍的建设无疑是新闻传播教育最重要的环节。新闻传播教育的现实,要求教师比较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新闻媒介现状、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对新闻传播教育的特殊性有充分认识。由于不少新闻传播院系是在中文院系的基础上开办的,教师也大多从中文专业改行从事新闻传播教学工作。近年来进入新闻传播院系的教师大多具有硕士博士学位,使新闻传播师资队伍的学历水平得到了提高,对新闻传播教学科研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但是,从世界范围来看,卓有成效的新闻传播教育还需要有丰富新闻传播从业经验的教师。在新闻传播教育比较成功的美国,大学新闻学院里只有17%的教授没有当过记者。据调查表明,在美国大学从事新闻采写和编辑教学的教授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者是最受学生欢迎、最成功的老师①。近年来,我国也有新闻传播院系(如老牌的中国人民大学和新设的清华大学)开始从媒体引进资深人士从事新闻传播教学工作。但由于多种原因,目前新闻院系从媒体来的教师极少,这或许也是当前新闻传播教育脱离媒体实践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新闻传播院系除了拥有一部分能够提高教研理论学术水平的博士等高学历教师外,应从新闻媒体引进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而且具备相当理论素养的教师。同时,对于没有从事过新闻传播实践的教师,还应与新闻媒体合作,让他们到新闻媒体挂职工作一个时期,以便从实践层面更深入地理解新闻传播的现状、发展和规律。此外还可以聘请一些资深新闻传媒人士定期不定期地到新闻院系开设讲座或选修课程。

新闻传播的功能篇8

关键词科技新闻;读者群;扩大

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3)98-0003-02

当前,我国科技新闻处于弱势地位。由于科技新闻内容的专业性,对受众的知识文化水平有相当高要求,使得科技新闻的受众范围也比较狭小。科技新闻传播承担着科普教育功能,但我国目前公民的科学素质整体水平不高,还没有树立比较强的科学意识,整体的科技创新能力也不足,这就对科技新闻传播提出更高要求。本文旨在通过探讨科技新闻读者群扩大必要性与可靠性、存在难度的分析,阐述扩大读者群的相关措施。

1科技新闻读者群扩大的必要性

1.1科技新闻科普教育功能的内在要求

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普及社会教育,是新闻事业重要的社会功能。而科技新闻的传播,也决定了科普教育功能必然成为其重要功能。它以新闻采编人员为传播主体、以社会大众为传播对象,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介,以报道科技事件为特色的新闻宣传活动,向受众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受众的科学素养,同时弘扬一种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近年来,我国科学素养的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同发达国家尚有差距。科技新闻的传播,对我国未来国民综合素质的培养、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及国家民族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必然承担着普及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兴趣与科学素养的重任。

1.2科教兴国战略的题中之义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要真正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必须要转变思想,努力提高全民对科教兴国战略的认识,同时需要努力培养具有高水平素质的科技人员。而要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还需要全社会各种社会力量的参与和努力。要真正做好这一点,必须做好全民的基础性教育工作,而实施义务教育、努力办好教育事业,则是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最主要途径。在基础性教育阶段,通过加强科技的宣传与普及工作,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兴趣,让青少年掌握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最基本的科学素养,这样才能为他们以后的培养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科技新闻读者群扩大的可能性

2.1兴趣与求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基石

由于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人们对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便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产生一种极强的猎奇心理,凡事都想问一个为什么,迫切地想知道事情的本来面貌,以及事情为什么会是这样。有了这种兴趣,他们便会化被动获取为主动地探索,并在探索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效果也会事半功倍。有了兴趣,便会产生一种求知欲。而求知是人的本能,这种本能不仅是生存的需要,更是一种心理满足感所需求的产物。而人类的求知通常有两种途径:一是生产和生活实践;二是知识的交流与传播;由于自身的有限性,满足这种求知欲望,我们更多的就要依靠现代传媒,这为科技新闻的传播提供可能。

2.2求新与求实

了解新事物,获取新信息,增加新知识,这样人们就能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中不断进步,并努力改善自身,获得自身的发展。而科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科技事实的报道,这就决定了科技新闻的传播能够带给受众对新事物、新知识的了解,这些新的内容便会不同程度地吸引受众的眼光,特别是当他们的关注点与报道内容相一致的时候,就会促进他们对这部分内容的持续关注,从而培养稳定的受众群。

在信息社会的当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便捷,信息量也越来越大。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单纯地追求信息的表层,更多的强调信息对人们的有用性、实用性。科技新闻的传播不仅向人们提供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同时也让人们掌握和利用先进科技,促进自身和社会的发展。如杂交水稻的育种成功,对于提高单位亩产,改进人们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磁悬浮技术则关系着人们现在和未来的出行状况等等。这些都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成为吸引受众关注的诱因。

3科技新闻读者群构建的难度

3.1科技新闻的专业性

科技新闻是科技信息的载体,它向人们传递的是科学技术领域里最新的发展动态和最新发现。而科技信息因其专业性比较强,涉及某些科技前沿信息,专业术语、专业名词与各种各样的理论公式繁多,内容比较深奥与枯燥,这就决定了只有掌握了一定相关基础知识的专业的技术人员才能更好地理解,从而导致了关注它的人也局限在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科技工作者。由于科技新闻所传播的内容距人们的普通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再加上其内容的晦涩难懂,这就让普通受众很难对其产生兴趣,从而使科技新闻的传播范围的深度与广度大受影响,进而影响科技新闻的传播效果。

3.2科技新闻的传播惯性

当前,我国科技新闻处于弱势地位。其主要表现在科技新闻传播失重、失真、失效。由于我国传媒资源里专门的科技新闻传播很少,加上科技新闻信息传播总量比较少,导致其传播“失重”;科技新闻报道中大量出现虚假新闻报道,其传播也追求娱乐性,再加上其传播问题的不足,产生其信息整体上的不真实,从而导致其传播“失真”;而科技新闻传播“失重”、“失效”又必然会导致科技报道的“失效”,其最突出表现是新闻接受的缺位和新闻受众的缺席。而科技新闻之所以处于弱势地位,与传播惯性原因密不可分。当前,“传播新闻框架结构和新闻媒体类型的基本格局是:时速新闻占鳌头,经济新闻是重头,社会新闻有看头,娱乐新闻有‘户头’。”科技新闻因其内容的专业性,得不到传播者与受众的重视,从而产生了对科技新闻信息传播的不足。

3.3受众自身条件的限制

由于当前科技新闻信息的传播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使得对它的读者的文化程度有一定的要求。由于人们的受教育程度不一样,对科技新闻传播内容的理解力也会存在差别,而那些知识文化水平低的由于存在理解上的困难,他们的注意力更多的局限在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各个方面,对于与日常生活关系不是很紧密且难以理解的科技信息,自然不会进入他们关注视线,同时由于专业性的限制,隔行如隔山,对非专业领域的受众也会存在困难,这就决定了想要扩大读者群就必须很好解决科技新闻信息的可读性。

4科技新闻读者群扩大措施的探讨

4.1观念的转变

要实现科技新闻读者群的扩大,首先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加强对科技新闻传播意义的再认识。只有真正的观念的转变,才能更好地推动行动方针的转变,实现读者群这一目标。我们的现状是全民的科技知识不丰富,整体水平不高,科技新闻的传播承担着科普教育的功能。这样才能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精神科学理性,用批判怀疑态度来思考观察社会现象,更好地认识和改造社会。

4.2国家政策的扶持

我国科技新闻处于弱势地位的改变,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帮助。针对专门的科技新闻媒体的不足,建立一批优秀的科技新闻媒体,并通过国家政策的支持,使其不断发展壮大;同时,需要建立适合不同文化群体阅读的有针对性的科技新闻刊物,在不同文化群体中传播科技新闻,推动更多的人去关注科技;另外,由于科技新闻类的发行,很难与都市类报纸和学报同台竞争,难以获得足以维持他们生存发展和不断壮大的发行量与广告收入,这就离不开国家经济上的支持,通过优惠的政策鼓励科技新闻的发展。建立对科技新闻传播的支持与帮助,并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达到效果的,这就需要建立一种长效机制,来更好地推动科技新闻的传播与发展。

4.3媒体的转变

要扩大科技新闻的读者群,关键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科技新闻的接近性,即其内容与读者生活息息相关;二是科技新闻的易读性,即解决科技新闻深奥枯燥的问题。要做到这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新闻传播的功能篇9

本体论:何以新闻立台

在频道对象化、栏目分众化、节目定制化、视频推送化的新电视时代,仍然需要强调并坚持新闻立台,有着深刻背景和理由。这涉及电视台、电视和新闻的本质和性质,可以说,正是从本体的意义,我们发现了上述三者本质的共同交汇点,并由此架构了新闻立台的坚实理论基础。

第一,新闻立台是中国电视台本质属性的必然要求。在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社会形态中,包括电视台在内的媒体无疑属于上层建筑中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重要部分。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不同主体具有一定的阶级属性,为特定的阶级利益服务,电视台也不例外。这就是广播电台、电视台本质属性中最根本的属性,即阶级属性。媒体作为阶级斗争或争夺的工具,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作用,并通过不同的方式、手段和表达方式发挥作用,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即争取阶级利益、维护阶级统治。

由于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媒体的阶级属性主要表现为政治属性,即包括电视台在内的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发挥着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反映群众心声的重要作用,是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这样的政治属性要求电视台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导权,成为赢得国内外舆论斗争的主要工具。对媒体而言,舆论与舆论引导的主导权的本质内容都是新闻,而不是其他的专业频道和对象化内容。由此,我们清醒地发现,泛泛的节目立台和偏颇的娱乐立台都不是中国电视台的本质属性与要求。当代中国电视台只能是以新闻立台,也只有以新闻立台才符合电视台的政治属性,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二,新闻立台是电视台作为媒体的功能本位。电视台是运用现代通信技术进行内容传播和产业经营的组织机构,是应媒介技术而生的媒体。在信息传播、社会教育、大众娱乐和环境监督等诸多媒体功能中,信息传播是其首要的、基本的功能,因而可以称为媒体的本体功能或者功能本位。其他功能都是从信息传播功能这一本体功能派生出来的,也可以说,其他功能也是主要通过信息传播功能来实现的。因此,信息传播首先成为电视台的功能本位,电视台主要是用来传播信息的。

新闻属于信息的一部分,对媒体而言,又居于信息传播的核心。这不仅是因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具有新、近、事实等区别于一般信息的特点和内容,而且因为新闻与整个社会和大众的普遍关联性、生活贴近性和广泛服务性等,对社会和大众具有即时而长远、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不仅如此,更因为在新闻传播的角度、方式、观点等的不同而体现出不同甚至对立的导向,使新闻传播具有了非同一般的重要意义和特殊作用。因此,无论从信息传播、服务大众、满足需求,乃至正确引导的多方位角度观察,新闻立台都是由电视台作为媒体的功能本位决定的。

第三,新闻立台是电视传播特质的本质反映。电视传播有两大特质,一是从传播内容上看,具有声、画、文字综合传输的特点,可以相对完整地还原、描述现场、事件、故事或者表演等各种内容。二是从传播手段上看,可以与事件发生同步现场直播,这是电视的本质特点之一,是电视的本体语言。

电视传播特质与新闻传播要求有着本质上的契合。电视传播较大限度地满足了新闻传播求快、求新的本质特点,电视直播是新闻传播的极限表达,电视画面是信息量较大的新闻表达。因此,当电视作为媒体,新闻也当然地成为电视传播的主体内容。因而,把握电视规律,发挥电视优势,做好电视新闻传播,就必然成为电视台的首要任务。可以说,是电视传播的特质要求新闻立台。

第四,新闻立台是新闻媒体核心价值的集中体现。新闻媒体以传播新闻为职责,又在传播新闻的过程中通过对新闻价值的独特判断和表达,传递着新闻媒体的价值追求。同样,受众在了解新闻、接触媒体的同时,也潜移默化或主动直接地受到媒体价值追求的影响。在新闻媒介大众化、新媒体化、对象化和受众选择多样化的新传播时代,受众之所以选择或习惯某一家或几家媒体,对媒体核心价值的认同是其深层次的原因。

同时,在媒体传播的除新闻类节目以外的诸多内容中,无论是专题、社教、娱乐、健康、法治、体育等各类样态的节目,具有一定的新闻性也是这些节目吸引观众的重要原因。也就是说,无论何种节目,其中蕴含的新闻价值也是其节目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一个媒体而言,媒体的核心价值追求也必然体现在新闻及各类节目中。因而,新闻立台不仅是首先重点做好新闻节目,而且是整个新闻媒介整体价值追求的内在要求,是新闻媒体核心价值的集中体现。

内容论:以何新闻立台

社会实践的无限丰富性决定了新闻报道内容的极大包容性。但是,任何一个新闻媒体由于版面、时间的有限性,都不可能关注新闻的所有内容。因此,有关新闻内容的选择是新闻立台的重要支点,也只有有选择地做深、做透、做快、做精相对重要的新闻内容,才有可能实现新闻立台。对中国的电视台而言,时政类新闻、民生类新闻、监督类新闻和评论类新闻构成了新闻立台的四大内容支撑。

第一,巩固立台之本,强化时政新闻。时政新闻主要包括处理和涉及国家或地方重要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活动、行为、政策等事件和事实,具有政治性、广泛性和政策性等特点。强调时政新闻是新闻立台之本,一是因为政治关系在社会诸种关系中的核心地位,决定了相关的时政新闻在各种新闻中的极端重要地位。二是因为中国媒体的喉舌性质,决定了其最基本的功能是传播好党和政府的声音,其中首要的是传播好党和政府在重大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重大决策,传播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一定阶段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这些都属于时政新闻的报道内容。三是因为时政新闻资源是党和政府赋予的中国各级电视台的相对独家垄断资源,电视台的时政新闻报道具有天然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四是因为时政新闻的重要性决定了其具有广泛的关注度和影响力,也是新闻媒体吸引并赢得受众的主要内容。

强化时政新闻的重点,一是重大事件报道准。要注重从新闻的角度准确报道重大时政事件。不仅要准确报道发生了什么,而且要准确延伸报道为什么、怎么样以及前因后果等,并准确把握社会和受众心理,从满足社会需求的角度,准确开展新闻报道。二是突发事件报道快。重大突发事件也是时政新闻的报道重点,何时、如何报道,直接关系到党、政府和媒体的公信力。国内外诸多经验和教训表明,最快速反应的报道既是新闻媒体的基本职责,又是先声夺人、掌握舆论主导权的有效办法。对电视而言,较佳的选择是直播常态化。三是反映层次高。对于重大事件、重要政策的报道、分析、解读,必须能够采访到与之具有最直接关系的当事人、官员和权威专家,才能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这需要记者的判断与不懈努力,也与媒体品质的长期积累有直接关系。如果一个媒体总是采访边缘当事人、非决策官员和万能专家,媒体的公信力、权威性就会默默流失。四是回应关切诚。回应群众对于国家和地方、行业的有关问题的重大关切是时政报道的重点。媒体应当以积极主动的姿态,立体报道,表达意见,探究真相,以诚恳的态度和行动为观众提供更多的信息和真相,做到与群众平等关切、平等交流、平等沟通,即使由于种种原因难以深入回应,也应以诚意取得观众谅解。对于群众重大关切失语、忌语、片语、妄语、后语、顾左右而言他都不是媒体应有的态度。近年来,微博等新媒体的勃兴,不能不说与传统媒体大量忌语、部分失语有关,与传统媒体有意、无意的对受众的回应诚意缺失有关。

强化时政新闻,还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新闻性和程序化的关系。经电视报道的时政新闻,首先是新闻,首要的是新闻性,在报道中,要减化程序性报道,突出新闻性。二是处理好新闻性和工作性的关系。要明确并不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所有工作都是新闻,具有新闻性的工作才是新闻,才能够被大众传媒所关注并传播。因此,一定要在工作性活动中提炼新闻,发现新闻,而不能让新闻被动地为一般性工作服务。三是处理好新闻语言与文件语言的关系。时政新闻很难完全摒弃文件概念或者语言,但一定要尽量少用,并做好通俗性的解释或解读。无论从新闻学还是从宣传学的角度来说,传播不是最终目的,被理解和接受才是目的。

第二,深挖立台之源,做实民生新闻。民生新闻首先是一种内容,包括与群众生存、生活、生产、发展和享受等物质和文化生活相关的方方面面新近发生的事实和事件。这些内容因为与群众有着密切和直接关系而为群众关注、关心,又因为有着无限丰富、源源不断的典型和细节,而更适于电视表现,有着内容与形式的天然亲缘。因而,无论是从媒体为群众服务的角度,还是从电视吸引受众、扩大收视的角度,民生新闻都是新闻立台的活水源头。

民生新闻更是一种实现“三贴近”,体现“走转改”的报道立场。这要求媒体观察、采访、报道和评论各种各类新闻时,依靠群众,立足民生,表达民意,反映民情,从群众的关注出发,报道新闻,表达关切。报道立场决定报道态度和情感,也只有站在民生立场,才能有效克服高高在上、指点江山式报道,漠不关心、敷衍了事式报道,避重就轻、遮遮掩掩式报道。

民生立场必然要求媒体以民生价值为皈依,视民生价值为媒体价值,并从民生价值的标准规范新闻报道和媒体行为,使电视新闻真正成为体现、传达民生价值的重要载体。也只有从民生价值出发,才能真正打开新闻立台之源,把台立在群众的心中,这也是做实民生新闻的最终标准,更是新闻立台的最终归宿。

第三,高举立台之剑,强化新闻监督。新闻监督是扬善抑恶,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的利剑。这既是媒体的基本功能,也是党和政府赋予媒体的职责,更是人民群众对媒体的期许与希望。强化新闻监督既与传播环境的持续改善有关,更与媒体自身的作为有关。其重点,一是办好监督栏目,形成监督品牌。要集中力量,倾力打造一档以舆论监督为宗旨的新闻栏目,这是《焦点访谈》以来的媒体经验。这样,既凝聚了媒体力量,形成了拳头和剑锋,又可以凝聚社会共识,有利于以栏目固定的形式,发现、报道、追踪、反馈,有利于形成节目品牌,也有利于把控舆论监督的内容、角度、程度和效果。在实践中,一些台迫于压力放弃了栏目化的新闻监督,代之以分散在各栏目中的新闻监督,效果并不理想。这样做,看似加大了新闻监督,实则是以量代质,在效果上淡化、弱化了新闻监督。二是追求有效的监督。新闻监督不同于以报道为终点的一般新闻报道,而是具有为民服务、推动工作、改善社会舆论环境等多种功能,也只有追求有效果的监督才能取信于民。这里的有效果,一则是确实能够解决,更重要的是确实需要回答,绝不能因为一时难以解决,借口复杂而视民声于不顾,回避问题,躲避难点。没有或者无效果的新闻监督,受损的是媒体的声誉,失去的是群众的信任,影响的是党和政府的威信。三是要理解新闻监督,保护新闻监督。媒体和其主管部门除了应在规制政策和物质道义上支持新闻监督栏目、记者外,更要勇于担当准确的或不尽准确的新闻监督带来的压力和风险。这需要领导者的素质,更需要不断完善的媒体法制环境。

当然,高举立台之剑,并不是无的放矢、随心所欲地乱砍乱伐,而是服从服务于党的基本路线,服从服务于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和中心工作,处理好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新闻监督与各项工作和各种社会矛盾的关系,以期取得最好的监督效果。

第四,高举立台之旗,加强新闻评论。意见和议论构成舆论。媒体要引导舆论,就要高举评论的旗帜,在真实、公正、客观报道新闻的同时,也传递媒体或者媒体人的判断、倾向和观点,并以此实现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媒体职责。

加强电视新闻评论,一是要观点鲜明。让观众直接了当地知道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批评什么,在较短的时间清晰简洁地表达观点。二是在事件中体现评论。既可就事论事,也可以事论理,不偏激、不拔高,用事实证明观点,使观众在了解事件的同时接受观点,引发共鸣。三是平等沟通式的评论。把观众作为传播主体,以平等沟通的立场、心态和视角,用群众理解的概念、观点,去评论群众关心的问题。避免高高在上、自诩高明、盛气凌人式的评论,避免媒体霸权和媒体语言暴力。四是在议论中凝聚共识,形成观点。受到议论的新闻或者观点,才有评论价值,特别是在网民当道、微博走红的新媒体时代,媒体评论更要关注民众议论,尽量从议论中提炼观点,充分吸取民间智慧,用鲜明科学的观点引导议论。这样的评论既有的放矢,又有利于建构更加理性的评论环境和公共空间。五是用合适的人评论。建立具有专业背景和职业精神的评论员队伍,使评论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更高的可信度,更好的人格化表达,实现媒体与评论员互相支撑,共同成长,共同促进媒体的不断成熟,更好地实现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境界论:新闻何以立台

有了新闻,甚至做好新闻,就能实现新闻立台吗?显然不是。从播出新闻到新闻立台显然有着不近的距离,处在不同的阶段。即使对于似乎部分实现了新闻立台的媒体而言,也有着存在本质区别的不同境界。新闻何以立台,唯有提升境界。

一重境界,数量立台。这是新闻立台的生发阶段。一是要集中力量改进和深化以时政和主题报道为重点的主新闻,增加新闻性和信息量。这是中国各级电视台提升新闻质量,增加新闻数量的历史和逻辑起点。由于主新闻兼具重要的政治功能,因而也成为各台新闻改革中必须加强的部分,在此基础上才能平稳地深化新闻改革。二是适度延展,增加新闻和新闻性栏目和节目。这是由新闻类别的多样性和新闻资源的丰富性决定的,也是由观众需求决定的。因此,增加的重点也可以分别从增加类别、增加内容和满足需求这三个维度展开和思考。三是思考频道布局。有条件的台可以考虑开办新闻频道,也只有建立新闻频道,电视才能为新闻传播提供最佳平台,传播更多种类和内容的新闻。实际上,2010年以来,河南、北京、山西都开播了电视新闻频道,上海、湖南、江苏和深圳也都在积极谋划新闻频道。四是谋划全台布局。根据不同频道定位,布局新闻和新闻类栏目和节目。大多数台特别是城市台不可能开播新闻频道,但也不能仅仅办好一两个新闻栏目。要把新闻立台的理念和思维贯彻到所有频道,在有条件的频道策划对象性、具有新闻性的节目和栏目。在有条件的台,应以民生新闻为依托,打造新的频道,以便形成与传统一套相辅相成的双主干频道。

进入一重境界,只需开办新闻。如何延伸和增加数量,还要根据各台的实际。数量当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精。实际上,此种境界只是新闻立台的入门阶段,根基十分浅薄。

二重境界,品质立台。品质是产品内在素质的外化,是企业各种生产要素经过科学管理和先进装备生产凝聚在产品中的综合质量。品质立台是新闻立台的提升阶段。其重点,一是形成独具特色的新闻理念,并贯彻在新闻制播的各个环节,传递给观众。要在深入了解、准确把握、深刻体验所在区域的独特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环境等各方面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台和栏目的发展目标,提炼具有感召力、牵引力的新闻实务理念,并以此调整提升栏目质量,使台的新闻追求和新闻栏目理念清晰、方向明确。这既是提升新闻品质的关键和基础,又能有效凝聚忠实观众。理念作为战略的核心和牵引,既涉及台层面的新闻理念,也涉及频道特别是具体栏目的具体理念。二是着力重点栏目的品质提升。形成新闻栏目中的知识品牌,并以此带动整个新闻栏目品质的提升。重点是定位准确,逻辑严谨,报道精当,画面上乘,制作精良。三是名主持人、名记者、名编辑等新闻名人的培养、推广和使用。人是节目品质的最核心因素和最直接呈现。只有有了德才兼备、德艺双馨的有品质的新闻人,才会生产出有品质的新闻节目。要在日常、重大、突发等各种新闻采访报道中,有计划、有措施地重点培养名主持人、名记者、名编辑和名评论员,使之成为新闻节目的标识、新闻报道的主体和新闻舆论的强音。四是注重现代传播手段和先进电视技术的运用。有条件的台要实现新闻栏目和重大事件的直播、多视窗连线、卫星传送等。要融合多媒体手段,在电视直播中广泛应用网络调查、微博直播、3G传送等新技术,率先在新闻节目中实现数字化、高清化。实际上,电视技术进步和电视理念的进化一直是相互推动,相互提升的。现代传播手段和技术的运用既是先进新闻理念的结果,又是台综合实力的体现。不掌握现代传播技术,在电视新闻竞争和多媒体竞争中未免风雨飘摇,难以强台立台。五是制作精良。产品的外观反映了产品的品质。要极其重视演播室、背景、灯光、道具、片头、字幕、版式、音乐、主持人化妆、服装、滚屏、切换、组接、色调等各种制作细节,使这些细节完美统一在每一天的栏目中。任何一个微小的瑕疵都会影响节目的品质,降低观众的满意度。

三重境界,价值立台。超越了数量立台和品质立台,我们还需要探究新闻立台之魂,即新闻立台的核心灵魂,这就是价值立台。因为媒体不仅是传播事实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传播价值的载体,也只有传播价值,才能产生强大的媒体软实力,才能深植人心,真正实现新闻立台。传播什么价值,如何传播价值,怎么判断价值都取决于媒体对于自我价值的认识、追求与实现。价值立台的重点是在三重价值体系中综合实践,形成具有本台特色的价值判断,并在新闻传播中实现价值传播。所谓三重价值体系,一是主流价值体系。立足并传播主流价值体系是新闻媒体的本质,因此,主流价值是媒体价值的核心内容。二是受众价值体系。这既是舆论市场环境又是媒体生存发展的舆论环境,势必对媒体价值产生深刻影响。服从、迎合、提炼、引导、吸取、融合等都是不同媒体的选择。新闻媒体应当以尊重、吸收、引导、融合的态度为取向,把涉及心理、性格、情感、表达方式等受众价值中的基本因素融合到媒体价值中,传播与受众心理契合、情感相通的媒体价值,而不是以一贯正确、抽象生硬的高大全式的价值核心与表述训导观众。只有把新闻立在人们情感和心理的深处,才能真正实现新闻立台。三是专业价值体系。这是新闻人必须恪守的专业水准、职业精神、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是新闻人采访、调查、报道新闻的基本底线和媒介素养。追求真实、探究真相、深入采访、用事实说话都是其中的基本要素,还包括选择新闻、发现视角、放大细节、剖析典型、表述逻辑、展开情节、提出问题、质疑答案、排版编辑等诸多国内外新闻教育中普遍遵循的专业要素和准则。专业价值是新闻媒体核心价值的基础。只有坚守专业价值体系,才能融合主流价值和受众价值,形成媒体自身特有而鲜明的价值。这既涉及媒体的基础建设,又涉及媒体的高远追求,是新闻立台的本质内涵。

化常识为实践,需要艰辛的努力。对有着责任担当和新闻理想的电视人来说,实现新闻立台是没有终点的远征。只有坚守本体,坚实内容,坚定信心,提升境界,才会在新闻立台的道路上不断接近理想的目标。

新闻传播的功能篇10

摘要: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社会正向着公民社会转变,改革使得政府的职能发生转变,公民体现出来巨大的力量。在这一社会视域情况下,我国社会传播平台的传媒业在一点点改变。本研究通过研究新闻传播和公民社会之间相互融合部分,分析了公民社会中的新闻传播活动现状,分析了我国公民社会下新闻传媒、国家权力和公民(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传媒对公民社会有着积极的作用,加强公民现有的意识,使得公民的合法权利得到保障,对公民舆论和言行进行监督;同样公民社会对传媒也有着极积极的作用,公民社会监督和保护传媒等等。本文分析了传统媒体中的公共领域和网络媒体中的公共领域特征,本文为我国新闻传播提供一定理论支撑。

关键词:公民社会;新闻传播;传媒;研究

一、引言

公民社会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民间社会,就是我们社会中公民主动参与国家政治活动的人民。我们国家在经历了改革开放,社会新闻传播也在不断发展与变化,本研究就是研究这一变化现象,研究新闻传播和公民社会的密切关系,本课题的研究主要在于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以新闻学为基础,结合了社会学、政治学、哲学等学科的交叉,这一研究主要是抓住公民社会中与新闻传播交叉的范畴。我们新闻工作者,为了新闻产业的快速发展,我们把新闻传播和公民社会相结合来研究,可以相对深入的研究这一现象。我们主要早着眼于公民意识在新闻传播中的一些现象,研究公民社会和新闻传播是要从宏观的角度对新闻传播进行分析,还要求从微观方面对新闻传播进行研究,这一微观领域中主要包括传媒的受众观、功能观等,这是本文的研究的重点,在以往的新闻传播研究中很少涉及到的这个领域。所以本文的研究就在于对新闻传播的探索,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考察公民社会与新闻传播的结合点,为新闻理论的发展给与一定建议。

二、公民社会视阈下的新闻传播分析

1.公民社会视域下新闻传播的宏观分析

我们首先从政治社会中来研究和分析新闻传播,在我国的社会中,新闻传播产业是国家权力附属机构,新闻传播完全围绕着国家政治并且服务于政治,所以,新闻传播是一个国家的政治宣传工具,公民和传媒都是国家政治的一部分,成为传播和教育的一部分。国家的政治权利对新闻传播控制主要在于新闻创办审批上,因为只有国家政府部门可以进行新闻单位的创建。这样的管理模式也存在一定问题,就是传媒缺乏一定自主性,同时传媒的经营管理上也缺乏一定的自。其次,是我们要从公民社会中新闻传播进行分析,通过研究,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的改革,社会的角色开始发生变化,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改革就是要在某种程度上把国家的部分权力划给公民和社会。在公民社会中,社会存在的意义开始凸显,整个新闻传播系统开始出现转变,传媒成为国家与公民社会交流的主导力量,也成为制衡权力和监督社会的利器。在公民社会的状态下,国家权力对新闻传播还是有主动控制权,但不是过去的直接参与,而是转变成间接的管理和组织,通过国家立法和法制法规对新闻传播进行审查和编辑工作。在我们公民社会中,新闻传播接受国家权力的制约和管理,相反,也对国家权力机关进行舆论监督。舆论监督主要是对社会某一现象、社会某一事件或者社会问题进行一致的报道。传媒对国家的职能部门的监督,就是将国家的权力让国家公民来监督,这样的监督行为有利于防止国家权力过分扩大。另一方面,新闻传媒除了对国家权力部门的监督以外,还要对社会公民进行宣传教育,主要是防止和及时制止一些社会上不良倾向和事件发生,也对社会公民的舆论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保证社会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

2.公民社会视域下新闻传播的微观分析

社会是一个大的环境,社会运行的怎样直接影响到自身的各行各业。我们从宏观上分析了新闻产业,那我们在从微观层面来分析新闻专业,主要是从传媒受众观,在政治社会中,传媒对受众并不是很重视,看做简单的接受者和听从控制者。在公民社会中,受众被看作是新闻信息的消费者,看做是社会的公民。这样新闻在传播过程中就要报道出来受众想知道的和应该知道的内容,另一方面是要充分的尊重公民的意见,多了解贫民百姓的生活,关注百姓民生的热点问题,在新闻传播中应该提出解决民生的问题与方法。公民的意识是通过新闻传播来逐渐提升的,只是传媒的功能与责任。我们将受众视为公民,就是把他也看做是社会的一部分,必须参与社会的管理,使得媒体成为大众的传播机构。其次,是传媒功能观,在政治社会中,传媒的功能被定义为简单宣传工具。在公民社会中,传媒的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社会中起到更多的责任,做到社会监督的利器,是社会宣传和教育的传播器。第三点是传媒的经济来源,在政治社会中,传媒经济属性是附属在国家和大的集团身体上的。在公民社会中,传媒的经济属性得到自身的发展,充分开发了自身的功能作用,传媒的经济获得独立。我们通过对公民社会中新闻传播的模式进行研究,不可否认的是来自公民社会的监督和制约有助于传媒快速健康的发展。(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日报社现借调于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建明.社会舆论原理,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2]孙旭培.新闻学新论,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年版

[3]童兵.政治文明:新闻理论研究的新课题,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