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资本市场培训十篇资本市场培训十篇

资本市场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4:54

资本市场培训篇1

关键词:在职培训;人力资本;劳动力市场分割;社会资本

人力资源是企业经营的要素之一,企业员工培训是企业最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探讨企业特征和员工个人特征对企业员工在职培训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运用人力资本理论、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等对企业员工在职培训模式、在职培训机会的非均衡影响进行探析,必将对企业投资员工培训的理论与实践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企业员工在职培训是企业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

(一)人力资本及人力资本投资的概念

“人力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而提出的一个概念。美国学者舒尔茨(theodorew.Schultz)1959年首次提出了“人力资本”(HumanCapital)的概念。在1960年出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时,他发表了题为《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讲,系统阐述了他的人力资本理论。一般而言,人力资本指的是人的知识、技艺、能力和健康存在于人的身上、表现为人的智力与体力的总和。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都是经济的动力源泉,都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人力资本投资是“通过增加人力资源,影响未来货币收入和精神收入的活动”。更准确地讲,人力资本投资是指通过对人的投资,增加人的生产与收入能力的一切活动。舒尔茨等人把人力资本投资归纳为教育投资、培训投资、劳动力流动投资、卫生保健投资等形式。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是指投资主体(企业、员工、政府)通过一定量的投入增加与企业工作有关的人力资本投资客体的各种技能水平的一种投资活动,目的是提高企业雇员智能、技能、扩展其职业发展机会。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可以提高企业人力资本存量,在有限的生产要素条件下创造更多的产品,提高企业利润。员工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的人力资本水平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并提高自身的收入水平。

(二)企业员工在职培训是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形式

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形式之一就是在职培训(on-the-jobtraining简称oJt)。培训是企业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员工对职业的满足程度,以组织、计划和实施的形式对企业各类人员进行的一种教育投资活动,是通过员工对培训内容转化为工作行动以有效地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服务的过程,包括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在职培训是指由雇主出资组织,或不管由个人还是雇主直接出资组织,作为晋升职务或其他前提与工作相关的培训。

企业培训具有双重目的。一方面,企业通过培训希望在提高员工知识、技能、观念等的同时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员工也希望通过培训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观念等,以增强自身职业竞争力。只有这两方面的目的出现交集时才能达到企业的培训目的,而且交集越大,对企业的培训效果越明显。同时,通过培训可以增加被培训人的人力资本存量,从而增加其收入能力和提高收入水平。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经过培训的人要比没有经过培训的人具有更多的人力资本,因而具有更强的职业发展能力和机会,在工作生命周期内获得更多的收入。

二、企业特征与员工特征对在职培训的影响

(一)企业特征影响在职培训投资

企业的特征变量,是决定企业培训投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这些特征包括企业性质、企业规模、所属产业、企业效益等。

一般情况下,在职培训与企业规模之间有密切的正相关。大企业往往比同类小企业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在职培训。美国学者Habber1998年的一项实证研究发现,100人以上的大公司比同类小公司为员工提供正规培训的可能性多一倍以上。我国学者近年来开始对企业规模与在职培训供给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根据2001所著《企业规模与员工在职培训》中的数据显示,从平均数看,企业规模每增加10%,非正式同岗培训增长2.7%,正式的非脱产培训则上升3.7%。以深圳为调查对象的研究成果发现,小型企业提供的在职培训数量大大少于大型企业。

刘湘丽、姚先国、翁杰等人近年来的研究还表明,处于第二产业的企业比第三产业的企业更注重员工培训,东部地区的企业比中西部地区的企业更注重员工培训。国有企业大量投资于员工的一般培训,不注重企业专用培训,而外资企业则刚好相反,技术资本密集或者技术进步较快的企业比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更注重员工培训。效益好的企业一般会更多地提供员工培训;效益差的企业虽体会到人才的重要性,但却无力进行投资。

(二)员工特征影响在职培训投资

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有满足人的需要和提高人的素质的双重功能。企业员工的性别、年龄、职位等级、学历、任职期、所属部门等特征对培训机会的获取具有重要影响。企业提供的培训投资呈现了极不平衡的现象。

研究表明,技能水平和职位等级高的员工能获得大量的培训投资;处于企业生产和技术部门的一般员工获得的培训投资显著偏低。企业可能把一般培训作为一种对员工的奖励手段,用以激励员工努力工作。表现好的员工获得一般培训,培训完成之后获得更高的职位和工资。接受正规学校教育数量越多的人,越有可能接受更多的在职培训。很显然,对于同样内容的培训,接受能力强的人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就掌握了,从而减少了成本支出时间并相应增加了雇主获益的时间,这对雇主当然是有利的。另一方面,有能力学得最快的人最终会选择高报酬的工作,这些工作又要求他们不断学习,从而把他们的能力进一步推向极大化。

在职培训投资与人的生命周期同样有一定的联系,个人的人力资本投资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当一个人达到一定年龄之后,其记忆力、精力和体力都会下降。因此,使人力资本生产的效率下降,或者说要生产同一单位数量的人力资本,必须要更多地投入成本。另一方面,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收入水平也会提高,收入水平越高,人力资本投资的机会成本也就越大。因此,在达到一定年龄之后,人力资本投资就不再具有吸引力,或者说,就不再有人力资本投资需求。

三、劳动力市场分部对企业员工在职培训模式的影响

(一)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基本概念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Labourmarketsegmentation,LmS),也称双重劳动力市场模型,是美国经济学家多林格尔(Doeringer)和皮奥雷(piore)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劳动力市场分割(segmentation)是指,由于社会和制度性因素的作用,形成劳动力市场的部门差异;不同人群获得劳动力市场信息以及进入劳动力市场渠道的差别,导致不同人群在就业部门、职位以及收入模式上的明显差异,比较突出的如在种族、性别与移民之间的分层等。

劳动力市场分割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劳动力市场可以划分为主要和次要劳动力市场以及内部和外部劳动力市场。

(二)主要劳动力市场与次要劳动力市场对在职培训模式的影响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认为,在不完全竞争的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中,处于不同层次劳动力市场的人们获得在职培训的机会不同,在职培训对人们收入增长和职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突出强调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特征(如地区、行业、职业等分割)是决定人们收入和就业差异的主要因素。主要劳动力市场提供的是大公司中的工作岗位,它要求并发展稳定的工作习惯,工人们的就业稳定,在工作中能获得技能、工资高,工作条件好,有培训和晋升的机会;与主要劳动力市场不同,次要劳动力市场提供的是小公司中的工作岗位,它不需要也无法形成稳定的工作习惯,工人们的就业不稳定,工资较低、工作环境差,很少有培训和晋升的机会。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认为处于不同层次劳动力市场的员工参与在职培训的机会、培训的收益都不同。企业在职培训实践表明,处于主要劳动力市场的管理人员更易于获取外部培训机会和一般性培训机会;处于次要劳动力市场的技能操作人员多参加内部培训,且以岗位专用的特殊培训为主。

(三)内部劳动力市场与外部劳动力市场对在职培训模式的影响

内部劳动力市场和外部劳动力市场的重要区别之一是,内部劳动力市场提供更多的培训,并通过延期支付的方法,使员工和企业之间形成一种长期稳定的雇佣关系,企业有对员工提供在职培训的积极性,员工也愿意参加企业的技能培训;培训成本在员工和雇主之间分担,培训收益也在二者之间分配,这既降低了培训投资的风险,又保证了双方的培训收益,也能够有效地防范雇佣双方毁约的机会主义行为。在内部劳动力市场形成了一种稳定的培训投资机制,这是雇主与雇员之间长期重复博弈的结果,有利于员工的培训和技能的增加,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四、社会资本理论对企业员工在职培训机会的非均衡影响

(一)社会资本的概念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尔迪厄认为,社会资本是现在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这些资源与拥有或多或少制度化的共同熟识和认可的关系网络有关,换言之,与一个群体中的成员身份有关。“社会资本是一种通过体制化关系网络的占有而获取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的集中”。

目前,国内大多数学者从社会关系网络的角度来界定和研究社会资本。代表性观点有以下几种:把社会资本简单地定义为社会关系网络;社会资本是个人通过自己所拥有的网络关系及更广阔的社会结构来获取稀有资源的能力;社会资本是行动主体与社会的联系以及通过这种联系摄取资源的能力等。

(二)社会资本对在职培训机会的非均衡影响探析

在科尔曼看来,和其他资本形式一样,社会资本是生产性的,是否拥有资本,决定了人们是否可能实现某些既定的目标。与其他形式的资本不同,社会资本存在于人际关系的结构之中,它既不依附于独立的个人,也不存在于物质生产过程之中。社会资本是人们获得人力资本和职业地位的影响因素,进而影响收入水平。人们利用社会网络的力量获得职业培训的机会,从而提高技能,改善职业岗位,增加工资和其他报酬。

资本市场培训篇2

一、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社会化的时代要求

干部教育培训社会化是指在组织的规划引导下,采取市场经济运行规则和形式,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社会各类教育培训资源,构建高效的各级各类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和网络。形成组织规划引导、个人自主择训,社会教育培训资源参与的干部教育培训新机制。干部教育培训社会化融入了开放性、自主性和竞争性等市场经济的基本元素,体现出在开放的大环境中确立开放的思维、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竞争的姿态,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1、干部教育培训社会化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开放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机制的迫切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行政运作方式的相应改变,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客观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过去行之有效的一些干部教育培训的组织形式、实施途径和运作手段已表现出不太适应的一面。新时期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不应游离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和竞争性。因此,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也应当相应地体现出开放性、自主性和竞争性。现阶段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机制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方面主要表现在:一是组织形式上缺乏一定的开放性。由于采用组织安排和上级组织调训的形式,干部自主参加教育培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干部既不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有针对性地自主选择培训,又不能根据自身的工作安排,妥善地解决好工学矛盾,同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产生的无行政主管单位的一些企事业单位中的管理人员,由于体制的原因,缺少参加教育培训的正常渠道;二是实施途径上缺少一定的自主性。由于教育培训的内容统一、模式单一,与干部需求的多样化、差别化、个性化的矛盾比较突出,不能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影响了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三是运作手段上缺乏一定的竞争性。由于没有按照市场经济的竞争择优规则打破行政隶属关系制约等原因,资源利用“各自为阵”、“体内循环”,条块分割现象十分突出,因而不能很好地整合全社会教育培训资源,实现全社会的教育培训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最优化。上述问题的存在,迫切需要通过构建开放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机制来加以解决。

2、干部教育培训社会化是适应大规模培训干部新任务,应对干部教育培训需求新变化的迫切需要。跨入新世纪后,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中央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结合干部队伍的实际,提出了“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新要求,干部对教育培训的需求日益增长。具体表现在一是教育培训需求的规模与过去相比将呈现出成倍增长的态势;二是教育培训需求的内容与过去相比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因此,仅仅抽调干部到以政治理论培训为主的各级党校政校,接受内容单一、形式统一的培训,既不能满足教育培训规模的需求,又不能满足教育培训内容多元化需求。对此,必须充分整合和利用全社会的各种教育培训资源,提供覆盖政治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学历学位等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培训产品,使各级各类干部在教育培训上各得其所。

3、干部教育培训社会化是适应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要求,探索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举措的迫切需要。当前,效益不高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效益不高又主要体现在教育培训的质量不佳和成本较高两个方面。其主要原因在于,在培训基地的确定上缺少选择性和竞争性。在实施某项培训项目时,没有着眼于充分利用全社会的教育培训资源,做到“因地制宜”、“优胜劣汰”,从提高培训效率的角度,选择培训基地。由于缺少竞争生存意识,各教育培训机构质量观念和成本观念不强,培训效益长期得不到提高。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举措就是引入竞争机制。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社会化,按照市场经济效率优先的原则,从全社会教育培训资源中选择或组合质优价廉的教育培训资源,这样既为提高教育培训质量提供了保证。同时,又提高了教育培训资源的利用率,避免了教育培训基地、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的重复建设,降低了教育培训成本。

二、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社会化的基本途径

教育培训社会化在组织形式上是一种全新的模式,当前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快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社会化的进程。

1.树立新理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社会化,构建开放的干部教育培训新机制,最重要、最根本的一条,是干部教育培训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真正从思想上提高对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社会化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树立人本化、市场化、法制化的观念。

人本化理念。确立干部教育培训人本化的理念,就是一切从干部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确认干部自我要求教育培训的基本权利,满足干部个人多层次需求,促进干部个人的全面发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眼于经常化、长期化、系统化,努力营造终身学习的氛围,努力为干部教育培训提供多样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同样,作为干部自身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争取教育培训,要用知识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

市场化理念。树立干部教育培训的市场化理念,就是依据市场经济竞争择优、自主开放的特点,建立以需求为导向,计划调训、自主择训和竞争参训相互结合、组织推动、市场拉动互相作用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干部教育培训的组织形式。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培育干部教育培训市场,由干部教育培训的需求决定教育培训的市场,由干部教育培训的需求和质量决定干部教育培训的经济效益。要进一步实行开放教学,共享全社会的优质教育培训资源。要树立人才资本的观念,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确立干部教育培训是培训生产力的观念、是最具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的生产性投入、是收益最大的投入的观念,要树立教育培训需要组织、社会、个人等方面多元化投入的观念。

法制化理念。干部教育培训社会化,必须树立法制化理念。要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市场法规体系,强化对干部教育培训市场的公开评估和有效监管,营造公开透明、竞争有序、运作规范、恪守诚信的市场体系。要依法维护各类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合法权益,保证教育培训工作的开放性和有序性。同时,要树立干部参加教育培训是法定义务的观念,干部每工作一段时间,必须强制性的接受教育培训,使干部教育培训从行政管理转向依法管理。

2.搭建新平台。采用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从适应大规模培训干部的需要和进一步加强与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要求出发,搭建干部教育培训新平台是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社会化的基础工程。一是通过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的有机结合对现有的干部教育培训资源进行整合。整合教育培训资源要打破行政隶属关系,通盘考虑全社会的教育培训资源,以提高教育培训的效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合理的确定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规模、专业设置和地域分布;二是建立市场观念下的投资机制,开发新的干部教育培训资源。根据干部教育培训的新需求,调整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的划拨方式,发挥资金对教育培训的调节作用,对需要新开发的培训项目,通过教育培训资源的评估,择优选定项目开发机构,教育培训的主管部门给予一定的启动资金拉动市场化运作,培育和开发出适应干部教育培训需求的新的教育培训资源;三是运用市场手段培育开发“干部教育培训产品超市”。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根据干部的能力素质要求和干部的教育培训需求,向全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干部教育培训产品目录,采用市场招标的形式,设计“制造”出门类齐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质优价廉的“干部教育培训产品超市”,搭建成覆盖政治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学历学位等新的干部教育培训平台;四是运用网络技术开发虚拟教育培训基地——网上教育培训中心。建立网上教育培训中心是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社会化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一种新型教育培训平台。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研究制定出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教育培训的教学大纲,面向社会招标,按教学大纲制作网上教学电子产品,并通过开发相关的管理软件,实现异地分散适时学习培训、考核测试和全过程的培训档案管理。网上培训中心的建立可以使干部教育培训实现自主性和互动性,既较好地解决了教学资源的时空限制,共享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又能满足教学层次和内容多样性要求,还能切实地解决好工学矛盾。

3.创建新机制。干部教育培训社会化的组织形态是按照市场机制运行的,参训人员的组织具有开放性、培训机构的选择具有竞争性、培训秩序维护具有规范性,因此,创建社会化教育培训新的组织管理机制,是实现干部教育培训社会化的基本前提。第一,要建立干部主动参加教育培训的约束与激励机制。通过制定干部任职资质制度、干部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干部教育培训的考核制度、干部教育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制度等,规定各级各类干部每年参加学习培训的最少学时数,规定各级各类干部应具备的政治理论、文化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和工作能力的基本标准达标的时限,即对各级各类干部在一定的时段内必须接受教育培训的内容、标准、时间作出明确规定,并赋予一定的法规效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干部本人结合自身实际上,自主选择教育培训的内容、时间、地点和形式。第二,要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评估机制。由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从社会各界遴选一批涵盖各类教育培训的专家,设立教育培训机构评估专家库,需要对某一具体教育培训项目进行评估时,从专家库中抽选相应的专家组成项目评估小组,独立承担评估职能。通过制定《干部教育培训资质评估工作意见》及《干部教育培训资质评估标准》,明确资质评分办法、培训资质等级划分办法和培训资格确定办法。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培训硬件的评估。主要是对师资力量、教学场所、教学设备、教学规模进行评估;二是教育培训软件的评估。主要是对教学方案设计水平、教学管理水平、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办学信誉进行评估;三是教育培训费用的评估。主要对教育培训成本和合理利润进行评估,体现优质优价。通过评估,确定培训资质等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进一步优化教育培训资源。第三,建立培训项目的市场竞争选择机制。通过制定《干部教育培训项目招标工作意见》和《干部教育培训项目招标实施办法》,对各类教育培训项目实行公开招标,择优选择培训机构。招投标的基本流程是:教育培训项目立项,制作标书,向社会招标公告(包括教育培训内容、要求、规模和承接机构的资质等级等),投标方提交标书,从评标专家库中抽取专家成立评标小组,开标并对投标方进行实地考察,评标及推荐,中标信息,发中标通知书,提交评标报告,签订委培合同。

三、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社会化组织部门应承担的职责

干部教育培训社会化,并不是简单地把干部教育培训推向社会。在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社会化的过程中,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应按照“整体规划,宏观指导,牵头抓总,协调服务,督促检查,制度规范”的要求,从指导思想、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等方面,逐步实现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由微观管理向宏观调控的转变。具体地说应承担以下的职责:

1.制定总体规划和各级各类干部岗位素质能力标准。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各级干部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出发,在对干部队伍能力素质进行广泛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干部队伍教育培训的中长期规划,并适时向社会各教育培训机构公布,为社会各教育培训机构参与干部教育培训提供宏观指导。在制定干部队伍教育培训的中长期规划的同时,还应当研究确定各层次各类别各岗位干部的素质、知识、能力标准,并让所有的干部清楚地知道各层各类干部应具备的政治理论、文化知识和工作能力的基本标准,以及在不同工作岗位上具体的技能标准。为了保证标准具有鲜明的时效性,还应定期的对上述标准适时进行修改。上述标准的制定在对各级各类干部参加教育培训提出了强制性要求的同时,也为各级各类干部自主参加教育培训提供了依据。

2.指导协调社会教育培训资源的整合。按照干部教育培训的总需求,指导性规划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规模、专业设置和地域布局。采用市场手段,充分调动和发挥市场调节机制对干部教育培训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建立“组织引导”和“需求导向”相结合的社会化干部教育培训资源整合新机制。一方面通过定期对各类教育培训资源进行资质评估,优胜劣汰,不具备资质条件的教育培训机构,或者被取消,或者被具备资质条件的教育培训机构兼并;另一方面通过定期向社会公布干部教育培训需求信息,以教育培训需求来引导社会教育资源的投入、改造、重组、变更,让教育培训需求市场来调节教育培训资源的配置。

资本市场培训篇3

1.政府行为对职业教育培训的限制。第一,政府对本市职业教育培训在行政法规、条例建设上存在滞后性。第二,政府偏重投资研究型办学机构,对以专业技能培训为主的职业教育机构投资不足,制约了本市职业教育培训的发展速度。第三,本市职业教育培训管理主体主要是由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政府极少参与本市的职业教育管理,对我市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管控力不足,缺乏约束性。第四,政府对我市培训市场规范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培训价格竞争白热化;具有政府背景和行业背景的培训机构,控制了组织报名、培训内容和效果评价的全过程,收费高,不存在议价机会,从而获得垄断利润。另一方面,劳动监察力度不够。没有建立劳动监察大队,对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从业人员资格监管难。

2.制约职业教育培训发展的行业因素。第一,以就业为导向的运行机制尚未真正建立,我市大部分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仍以学历教育为主,对技能培训的发展缺乏市场前瞻性。第二,我市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单一,合作办学的互利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虽然重庆市场开始实行企业、第三方(人力资源公司)和学校作为主体共同合作办学,但只有个别实力强大的企业与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因此我市的职业培训机构后续如何开展工作仍处于迷茫期。第三,中等职业教育培训办学规模过小,未能适应重庆经济结构调整对人力资本投资的要求。并且没有具有针对性培训的教育。第四,我市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对农村职业培训的重视不够。

二、提升重庆职业教育培训的发展对策

1.从政府角度提升我市职业教育培训能力。(1)加强对职业教育培训的宣传。利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大力宣传国家发展职业教育培训的政策措施,对在技能人才培训、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等领域作出重要贡献的企业和培训机构大力宣传并实施奖励。(2)加强职业教育培训的相关立法。我市应向国内、国外积极学习。比如借鉴德国的“双元制”的职业培训体系,主要是主体实现政府、社会、企业、学校、个人共同参与,在层次构件上加强职业培训单项法规建设,可以提出我市促进职业教育培训的政府条例。(3)政府应对职业教育培训实行倾斜政策,主要是:第一,针对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政府以直接投资、补贴、协助贷款等方式在学校设施、师资力量加大投入;专业设置更市场化。第二,放宽市场准入、实施税收优惠等鼓励民间资本投入。(4)规范培训市场,主要是:第一,制定职业培训的市场准入条件;硬性规定硬件设施、流动资金数量、师资队伍等对正在进入或现有的培训机构进行资格评审。第二,规范职业培训行为,避免培训项目重复设置,造成浪费。第三,对每个培训机构特别是社会办的培训机构要严格实施收费审批制。(5)构建完善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政府应加大对认证制度的投入建设,确保参加职业教育培训人的相关利益:一方面,加大资格证书监管,杜绝伪造。另一方面,加强企业特殊工种执证上岗的监督。

2.从培训机构出发提升我市职业教育培训能力。我市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应对教学管理制度进行改革与创新,实行立体教学,宽基础,重视多学科的交叉学习,最大限度地实现师资共享、学科共享,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每位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培养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适应性更强的人才。我市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应深入分析市场,深化办学体系的改革,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职业学校品牌,整合市场内各培训机构的教育资源,向特色化、专业化发展。同时扩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创新师资队伍管理模式,加强对现有师资队伍的培养,提升师资队伍的文化、技能水平。

资本市场培训篇4

关键词:廊坊市教育培训;市场分析;政策建议

近年来,教育培训产业呈现良好的增长趋势,逐渐成为近期产业资本投资较为热门的投向。其中在校中小学生校外知识拓展培训,包括幼儿教育,则是投资者最为关注的教育培训方向。当然,机会众多也意味着竞争的激烈,行业已进入到比拼内在质量和外在规模的大发展阶段。

根据国家教育部《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来看,未来5到10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潜在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依据我国独生子女的现状和家庭的消费习惯,教育支出在中国必将超过其他生活费用成为居民消费第一大日常支出。我国现有2亿多的中小学生,也必将形成一个无比巨大的消费市场。由国际教育集团和全国品牌化的教育机构如新东方、巨人教育等教育培训机构参与推动的培训行业投资热潮,也将逐步向包括廊坊市在内的三四线城市传递,教育培训产业将是廊坊市未来产业资本的投资热点之一。

一、廊坊市教育培训市场特征

1.廊坊市教育培训市场发展状况

廊坊市教育培训,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后,伴随着出国潮、学历热、考试热等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而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以大中小学校校区周围及第三步行街为聚集区的教育培训市场。和相邻京津地区的教育培训市场不同,与本地教育、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程度相匹配,同时受近些年严峻就业形势的影响,廊坊市教育培训缺少国际培训产业资本推出的高端培训,更多的是中、低端的技能培训、职业教育培训和在校学生的素质培训,并占据着教育培训市场的主流。

当前,廊坊市教育培训服务的主要类型有学历教育(包括成人高考、自考、研考等)考前培训;在校中小学生校外知识拓展培训;在职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公职人员考录及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任职资格培训等。

从目前的发展状况看,廊坊市的教育培训业尚处于低水平激烈竞争阶段,已从最初的“低门槛、高回报、零风险”变为“高成本、低增长、低利润”。虽然教育培训机构已有数百家,但资金规模稍大的屈指可数。大部分中小教育培训机构发展普遍面临着危机,主要表现为教学人才的不足、教学科研力量的薄弱和持续发展核心竞争力的缺失。

2.廊坊市教育培训市场的发展特点。

(1)缺乏行业领头羊。廊坊市教育培训服务行业的发展,与其三四线城市经济发展相一致,起步晚,发展慢,缺乏品牌项目,缺乏行业领头羊。国际性或国内大型机构如新东方、巨人教育集团、环球雅思、安博、北大青鸟等在廊坊的业务尚未全面铺开,而土生土长的本地教育培训机构还没有发展到标准化和专业化的运营模式。因此,教育培训业的品牌化格局还未形成。

(2)业务同质扎堆。廊坊市培训市场业务最为集中的领域,是各类应试辅导培训,包括计算机、会计、成考等考前培训,以及幼儿、小学生音体美综合素质教育和中学数理化考试培训。企业组织的素质培训不多,全社会群众性素质培训更少。因此,大多数培训机构的业务内容高度同质,形成了竞争激烈的现状。

(3)实体培训形式独占市场。教育培训形式可分为网络培训形式和实体培训形式两大类,这两种形式各自拥有自身的优势和弊端。网络教育培训形式较为成功的有“101中学网校”、“巨人教育集团网络教育”等,该种形式可集中全国乃至全球最优质资源,包括教师、教材、案例、习题等,而实体培训形式则具有面对面的学习氛围优势。廊坊市的培训市场几乎为实体培训形式所独占。

二、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同质化竞争严重,研发力量薄弱

廊坊市现存培训机构的普遍特征是数量多、规模小,市场集中度偏低。本课题的部分调查数据显示,培训机构员工人数超过30人的寥寥无几。准入门槛低,资质要求模糊,使近年培训机构数量得到快速增长。培训业务开展的基本套路简单而一致,找好培训场地,请来讲课老师,大规模宣传,坐等需求者上门,开班收费挣钱。

大多数培训机构由于起点低,规模小,出于生存理由,过于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夸大广告宣传,忽视实际效果。同质竞争加剧,模仿照搬严重,培训机构短期投机行为加剧而无暇顾及机构的长远发展。

由于同质竞争激烈,培训机构只能选择交通便利、环境舒适的教学场地,聘用知名度高的培训教师,尽可能打造优良的教育服务和环境,以迎合家长依靠硬件和名师判断培训质量的审美眼光,由此导致培训机构的宣传费用、环境硬件投入费用、教师课酬和教务费用一涨再涨。逐渐走高的运营成本,也最终导致培训机构放弃对培训质量的关注,更加注重短期投机,无意也无力顾及培训研发,只能照抄照搬,陷入同质无特色、招生困难、成本居高不下、无力研发、照搬同质的原地踏步式的不良循环中。

大量的培训机构没有差别化的市场定位和发展目标,没有构建自己的核心教师团队、独特的课程体系和适用教材的研发队伍,甚至通过各种途径获得考试课程题库和他人的教学影像资料,直接用于教学培训,如此只是在培训客户、培训需求和培训教师之间形成了一个沟通联系的桥梁,只是提供了一个用于培训的场地和平台。这样的定位使培训机构仅仅看到了短期利润的实现,从而放弃了对培训机构长远发展的追求,前景堪忧。

2.行业进入门槛较低,管理多头

由于缺乏明确且具有可操作性的行业准入规则,缺乏责任明确的监管单位和资质准入制度保障,导致培训机构入行门槛低,运营不规范,恶性竞争严重。

至今国内仍缺乏针对教育培训行业的专项法律法规,也无明确统一的监管单位,行业协会在全国多地也没有实质性建立,行业规范缺失,自律机制尚未形成。由此也直接导致教育培训市场散、乱、弱现象的发生。

当前我国各地包括廊坊市在内,培训机构的管理多头,教育、劳动人事、财政、工商、民政等多个政府部门和院校等事业单位以及大型企业很多设有或指定培训机构,接受各自上级主管或委托部门的管理,社会民办培训机构经工商部门批准或与其他相关部门联合审批后即可拥有教育咨询或教育培训经营范围,各种培训机构经向物价部门申报获批收费许可后,即可收费招生。相比之下,各种社会力量所办学校则稍显严格,教育部门负责审批发放《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业务有地方相关政府部门监管。

3.师资建设水平低下,行业信任危机初显

大部分培训机构没有足够的专任教师,很多情况下是在校教师兼职,并在多个培训机构转场。专属且优秀教师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培训市场发展的瓶颈。短期合同式聘请教师,使教师缺乏归属感和责任感。简单式的量化考核方法,容易引起教师的反感和流失。因此教育培训行业特别是民办机构教师流动性较大,也反过来造成培训机构忽视教师的培养和建设的事实。

在课题调查中发现,由于同质竞争激烈,培训机构在招生方面投入成本普遍过大,为保证利润,只能压缩教师课时费用,削减教师培养和建设的投入。间接导致所聘教师上课敷衍,无心备课,照搬他人讲义,对授课质量不负责,缺失课程研究和课堂设计。

由于长期忽视课程研究、教材开发、师资建设,加之缺乏有力的监管,为在竞争中立足生存,很多培训机构在招生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参杂虚假宣传,编制名人形象和背景,编造高通过率,高优良率等数据,虚构豪华专家组授课,甚至暗示帮助学员通过考试。由此诱使学生作出错误的培训选择,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一些培训机构的不诚信经营,导致行业信任危机初显。培训行业投诉逐年增多,行业诚信度急剧下降,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教育培训投诉在近年受理的投诉总量中均进入了前十位行业。

三、行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建议

1.集中管理,提高教育培训行业的准入门槛

培训市场管理多头,导致实际上无人实质负责。众多部门拥有培训授权或审批资格,但审批标准和管理手段不统一,出现问题互相推诿。

教育培训所具有的专业性和担负育人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市场化管理机制,应有别于一般性的自由竞争的市场主体。在减少非市场化干扰的同时,不能以“小政府,大服务”为由,放松或放弃社会监管。建议成立统一审批监管部门或在政府文化管理部门设立单独处室,对各类不同主办单位委托或发起的培训机构以及社会民办培训机构,按统一标准审批监管。

逐步改变原有各行业或单位针对本行业考证体系而授权指定培训机构资质的办法,如银行、证券、期货、保险类从业资格、各类职业证书考试培训等,在社会范围内以主管部门为主导实行动态招投标机制,统一定时公开行业投诉信息。

设立新入培训机构的资质门槛,包括对合伙人的资质要求和对专职教师的数量、资质要求,建立动态监管制度和年审制度,对硬件、师资、收费等进行审查,颁发培训许可证。

2.成立行业协会,促进合并联合,做大做强

成立行业协会,集中力量联合攻关教学研发。教学研发包括教材制定是一个极其细致的工作,需要组织联合多个经验丰富的教师共同协作完成,作为以中小机构为主的廊坊市培训市场,必须由超脱于各机构的行业协会的有效组织,才能完成此项工作。集中研发,才能创出品牌,做大蛋糕,实现共享。新东方和学而思培训机构的成功案例,说明这样的一个建设途径是可行的。这也是确保培训质量、创立培训品牌的根本之道。

结合本地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按社会的培训需求,由行业协会牵头制定各个门类培训的基础教学组织规划和教材,各机构在基础规划和教材的基础上,添加特色课程,既降低教师能力门槛,极大地避免教师流动带来的尴尬,又在总体层面上保证了教学质量和发展后劲,同时也易于在廊坊市打造出教育培训的自有品牌。

行业协会在建设骨干课程体系、基础教材体系的同时,还应建立健全教师培训体系,定期检查公开本行业服务质量情况、经营作风情况、投诉情况和评估信息,客观反映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样本数据,促进培训行业健康良性发展。

3.以基础教材体系建设和培训硬件规范为突破口

培训市场管理多头无序已存多年,如何选择切入点,提升廊坊市教育培训质量,规范培训市场,打造廊坊市自有品牌,推进培训行业长期稳定的发展。本课题研究认为,应以基础教材体系建设和培训硬件规范为突破口,逐步规范。

首先是培训硬件规范,一方面重新制订新入机构准入的硬件标准,适当提高原有投资规模、教学场地、设备设施的规定要求,另一方面增加对教室采光、消防设施、疏散条件、停车调度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淘汰一批硬件不达标培训机构。

其次建立行业协会,按不同的培训方向分类,参考国际化标准制定教育培训服务市级标准,论证精选多套推荐精品教材,组织编写行业适用的基础教材。在师资队伍建设不能短期改善的情况下,将注意力放在教材和课程标准化上,避开造成培训行业极不稳定的教师流动问题,强化教育培训质量保证制度体系,提升教育培训机构软性核心竞争力,由此使廊坊市培训行业缺乏领头羊的中小机构,抱团共赢,使优质的课程效果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一凡.教育培训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3). 

[2]周凌云,王文科.社会成人教育培训机构经营模式内涵与分类[J].成人教育,2011,(11). 

[3]汪丞,程斯辉.规范教育培训市场的对策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2). 

资本市场培训篇5

国内许多行业萎缩,而国内的教育市场却保持着平稳的增长态势,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其一,竞争激烈,众多职场人士为了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选择进一步充电;其二,有感于求职不易,一些大学生推迟就业以避开“就业寒冬”,选择各种途径深造;其三,有感于一专多能对子女未来成长的重要性,家长们出于智力投资的长远考虑,加大了对子女的教育投入……

通过分析不难看出,虽说金融危机带来了经济环境的恶化,但教育产业将会逆势上扬,人们的教育需求强劲,教育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教育产业投资要能产生较好的效益,教育培训机构就必须精准地切入细分市场。事实上,一些国际风险投资机构已经开始渗入国内教育培训细分市场。

中国教育市场潜力巨大

首先,以目前中国居民储蓄存款作为参照基数,按照国际上通用的方法,即便是以最为保守的比率测算,中国教育培训产业的潜在市场规模高达3000亿~5000亿元,并将在未来的数十年里保持相当快的增长速度。

其次,中国教育培训行业有三大支柱。

it培训。中国it培训与教育市场的销售额已经突破40亿元大关,连续几年保持近30%的增长率,远远高于全球it培训市场12%的增长速度。从发展趋势看,未来3年到5年it培训市场的增长率仍会保持在20%~25%之间。

英语培训。中国社会调查所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前中国英语培训市场的总值大约为150亿元,全国英语培训机构为5万多家。预计到2010年,中国英语培训市场的总值将超过300亿元。

婴幼儿教育。婴幼儿产业被称为21世纪朝阳产业,其中婴幼儿教育更是家长及社会关注的重点。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显示:中国0~6岁婴幼儿为1.4亿,其中城镇0~6岁婴幼儿约为5200万。按照城镇家庭每个月为6岁以下子女教育投资60元计算,0~6岁婴幼儿教育市场的消费总额就超过了400亿元。专家预计,在未来五六年里,中国婴幼儿教育市场消费总额将超过上千亿元。

教育市场趋向于细分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正是金融危机的到来,促使人们更加关注智力投资,传统的应试教育正在逐步转向素质教育,职业培训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教育市场趋向于细分。一些教育机构针对不同的教育需求,成功切入教育细分市场,比如电子教辅产品、高端私立学校、中小学生记忆培训和网络教育等等。事实上,教育机构不但要敢想敢做,而且要有策略地去做,由于教育细分市场上存在大量的机会,只要找到一个准确的定位,就能在细分市场上做出规模和影响。

广东新思维教育机构就是在教育细分市场上做得比较好的一个例子,它专注于中小学生记忆培训。2007年,广东新思维教育机构委托狼道团队为其做全程策划。狼道团队帮助新思维教育机构做市场传推广时,以大篇幅软文为武器,以塑造“记忆界民族英雄的摇篮”为品牌诉求,通过科学的投放,一举炸开市场,占领了消费者的心智,以至于新思维教育机构在其举办的冬令营报名当天收取的报名费就突破了600万元,创下了一个历史纪录,也极其有力地提升了品牌形象。鉴于新思维教育机构在中小学生记忆培训领域做出的成绩,国际风险投资已开始与其接洽并商讨合作事宜。

风险投资介入中国教育细分市场

2008年,世界著名风险投资机构和中国教育培训机构多次成功联姻。2008年2月22日,北京万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宣布联想投资和红杉资本联合为其注入上千万美元,万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主要面向市场提供研究生入学咨询与应试培训服务。3月12日,北京汇众益智科技有限公司(GamFe)宣布获得第一笔风险投资,凯鹏华盈(KpCB)为其注入1000万美元,汇众益智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培养复合型动漫人才。

红杉资本和凯鹏华盈向来被称为全球创业投资界的“双子星座”,它们相继向中国教育培训机构注资,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的教育培训市场发展态势良好,国外风险投资介入中国教育市场的热情日益高涨。继外语培训、it培训、汽车维修培训之后,帮助学员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考研辅导和发展前景明朗的动漫培训产业也受到了风险投资的青睐,风险投资向教育细分市场的渗透力度进一步加强。

资本市场培训篇6

一、建立培训市场的理论依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培训定义为:为达到某一种或某一类特定工作或任务所需要的熟练程度,而计划传授所需的有关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训练。

市场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市场的概念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今天我们所说的市场,不仅是商品交换的场所,而且还是一种运行机制或调节手段,市场的本质体现了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在培训活动中是否存在交换关系,培训活动是否具有产业性质是能否形成培训市场的关键所在。

(一)培训活动中的交换关系

一个市场的形成,最主要的条件为是否存在着买方和卖方,买方和卖方之间是否存在着交换关系。

从培训活动的本质上讲,它是一个传授知识与技能的活动,交换存在于这个活动当中。

首先,社会(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都是培训领域交换的利益实体,是培训需求的一方,即买方。培训机构是办学实体,是提供培训的一方,即卖方。在培训活动中,受训者必须交纳一定数目的培训费,从而使资金流向培训机构,同时也使受训者获取了参加培训的权力。经过培训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技能,增加了在社会竞争的能力,这是培训活动中存在的一种交换关系。

其次,培训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教与学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教育工作者的劳动实现的。在当今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工作者的劳动仍然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教师通过自己智能和体能的消耗,向学校和学生提供了服务,同时也获取了相应的报酬,实现了劳动价值的交换。

再次,发展教育事业是国家的基本职能,国家每年都提供大量的教育经费,通过设立培训机构,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满足社会需求。国家及地方政府也投入大量资金推行或举办大量带有公益性质的培训和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所开展的培训。国家通过教育投资,开发了人力资源,提高了综合国力。国家既是培训活动的投资者,也是培训利益的获得者。

可见在培训活动中,存在着国家与学校、学校与社会、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交换关系。其中国家、社会、个人既是教育资源的供给者,又是教育资源的需求者;培训机构既是教育资源的供给者,又是产品的生产者。在培训活动中存在着供需交换和价值交换,为完成这种交换必然存在一个市场,通过市场,使社会、教育部门和个人之间实现价值交换和供需交换。

此外,教育交换与物质交换相比,教育交换更为复杂,有其特殊的规律性。首先,教育培训活动与一般商品活动的目的不同,教育不仅具有经济功能,同时还有政治功能、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教育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为社会培养合格劳动者为目的。第二,教育培训交换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交换。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在人才形成的过程中,虽然教育起了巨大的作用,但人才并不是教育的独立产品,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培训者不属于培训机构所有,培训部门也不能把受训者作为自己的产品拿到劳务市场去出卖。

总之,培训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培训机构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必然与社会其它系统发生交换关系,这种供需和价值交换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培训市场就是完成这种交换的场所。

(二)教育培训的产业性质

教育培训活动的产业性质是由它的资源消耗性,生产性和可经营性所决定的。

1资源的消耗性。

开展培训活动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包括校舍、教学仪器设备、师资和教育管理者、教育经费、时间与空间等,这些教育资源在培训活动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消耗。

2生产性和服务性。

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受训者的素质。经过培训的人,会导致个人价值的增长,一旦所学知识运用于生产,便会创造价值。在实际生活中经过培训的人比未受训的人就业机会更多。

3可经营性。

培训机构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绝大部分办学机构自负盈亏,自主办学。培训机构的生产和经营就是通过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有效结合来创造价值,发展壮大自己。

承认教育培训活动的产业性质,并不是把学校当企业办,并不是只强调经济规律,而不顾教育规律。它的实质在于明确教育部门与社会其它部门的交换关系,社会上的任何部门要想得到教育服务,就必须支付一定的费用。培训机构要想在社会上发展壮大,就必须接受社会的选择,培训机构要有经营意识,要加强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

教育培训的产业性质与教育培训市场紧密联系,既然教育培训是产业,就得进入市场。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就是要通过市场的调节,来达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培训市场的概念界定

市场体系是一个大系统,是由许多专门市场组成的,培训市场是社会主义统一的大市场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教育所具有的产业性质和培训活动中的交换关系的存在体现了市场的特征。只是由于我们没从本质上去认识它,因而也没有形成相应的理论。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又是交换关系的总和,也是一种运行机制,它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因此,我们对培训市场的理解也不能过于狭窄。目前很多问题正在争议之中,给培训市场下一个定义确实比较困难。从一般的表面概念上界定它,培训市场是以与职业相关的知识技能的提供和需要为交换内容的市场。从深层次界定它,是指培训活动的运行机制或运作形式,是围绕着培训所发生的交换关系的总合。

培训市场本身也是一个小系统,它是由培训信息市场、培训教材市场、培训生源市场、培训师资市场等构成。

培训市场既可以作为单独存在的市场,又可以作为劳务市场、人才市场、科技市场的组成部分,它的形成是人才市场、劳务市场、科技市场成熟与完善的标志。

三、培训市场的本质

揭示目前业已形成的培训市场的本质,是我们认识问题的深化和具体化。具体地说,现阶段培训市场本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商品--市场"层面

精神商品与物质商品一样,都凝固着人们的一般劳动,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从使用价值来看,参加培训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一定的知识与技能,以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自身的价值,增强竞争能力。从交换方式来看,知识与技能进入市场后,最简便易行的方式是以"货币"为手段进行交换。要想获得某一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就得交费参加某一培训机构的学习,这些现象的存在充分表明了知识与技能等教育产品已具有"商品货币"性质了。

(二)"不完全"--"不成熟"层面

在一般市场中,实行等价交换的原则,但在培训市场,有时却不能执行,有些类型培训的学费并不反映教育成本,也不反映教育价值和效用大小,学费并不完全成为调节教育供需均衡的杠杆。

竞争是市场运行的动力源泉,是市场的最基本特征。然而在培训活动中,国家为了全社会共同利益对某些培训项目进行某种程度必要的垄断和干预;某些行业本身就具有垄断性,使培训市场中的竞争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和一定的程度内。

培训市场从萌芽、发育到完善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对培训市场的认识不能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事实证明,现阶段的培训市场不论从性质作用意义上,还是从程度范围上看,都是不成熟、不完善的。主要表现在培训市场的界定不明确,发育不平衡、机制不完善、管理不得力,一些培训机构收费不合理,个别学校教育质量低劣,甚至还有以学经商的现象存在。上述种种原因表明,目前培训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虽已初步形成,但是不成熟、不完善。

四、建立培训市场的可行性分析

培训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并不是偶然的、孤立的,它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过程中多种因素促成的结果。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经济结构的变革,市场体系的发育,企业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这一系列现实背景,是培训市场得以启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教育是政治经济的反映,教育体制总是与经济体制相适应,一旦经济体制发生变化,教育体制也必须相应地进行改革。党的十四大明确地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对社会主义理论认识上的深化。这一重大变化给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带来了深刻变化,也对教育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体制理所应当地成为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与方向。

成人教育是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联系最紧的一种教育类型,经济领域中的一些基本运作方式,同样适用于成人教育领域。其中建立成人教育科技市场、成人教育生源市场、成人教育人才市场、成人教育培训市场等一批成人教育市场,是成人教育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这样,才能使成人教育与市场经济体制接轨,才能使学校面向社会办学,同时也使社会能够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学校的活力和动力才能得以增强,才能更好地发挥成人教育直接有效地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这是培训市场得以形成的动力与源泉。

其二,劳动人事用工制度的改革为培训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是我国企业制度的重大改革。这一变化促进了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以往那种国家包分配,用工终身制等劳动用工制度必将被聘任制、合同制所代替。企业有权选择职工,职工也有权选择企业和工作岗位。需要学习,要求培训已成为职工获取新的工作,更好的工作、更高的工资、职务晋升的必要手段和途径。这种培训是个人根据自身的需要自觉自愿地参加,在经济学上称为"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只有当个人经过投资,而获得了收益成为可能,个人才会到培训市场寻找培训信息,参加培训。所以说,只有职工真正拥有了选择职业、企业和工作岗位的自时,职工培训市场才能形成。

其三,建立培训市场是成人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成人教育体制,存在许多弊端,学校缺乏办学自、奉命办学、教育资源得不到充分地利用和发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来规划和设计成人教育,已成为成人教育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转变行政管理职能,下放权力,使学校真正成为办学的实体,建立以竞争为手段,以提高效益,优化结果为目的的运行机制(市场体制),已成为成人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在这种背景下,培训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成为必然,它的出现可以使成人教育按市场的需求办学,使市场调节成为管理成人教育的重要手段。

五、北京市培训市场的现状分析

(一)北京市培训市场的主客体

据统计,北京市目前有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84所,成人中专校142所,各类民办教育机构2136所,此外还有近3000所乡镇成人学校、村办文化技术学校和培训中心。已初步形成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多渠道的办学培训体系。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在各类成人培训机构中接受培训。可见北京市存在着一个庞大的卖方市场和一个潜力很大的买方市场。对于这个客观现实,我们只有正视它,承认存在,研究规律,因势利导,促使其不断发育和完善。

(二)北京市培训市场的专业设置

目前北京市成人教育培训市场所开设的课程大体分为四类,即文化补习类、外语类、艺术类、职业技术类。

文化补习类的主要对象是准备参加各类考试的人,如高考补习班,成人高考补习班,自学考试辅导班等;外语类主要以英语、日语为主;艺术类主要包括书法美术绘画、器乐声乐、舞蹈体操健美;职业技术类主要以美容美发、烹饪、服装剪裁、装璜设计、计算机操作、家政、家电维修、财会和汽车驾驶等。

当前,北京市培训的市场化趋向明显加强,除文化补习仍保持相当的热度外,职业培训越来越面向劳动力市场需要,面向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变革的需要。培训方向明显呈现以下特征:

(1)职业培训的专业多为实用性和操作性强的专业;

(2)办班方式灵活多样、讲究速成,见效快。

六、关于促进北京市培训市场成熟与完善的几点设想

(一)做好建立培训市场的基础工作

1认真搞好办学体制改革,这是建立培训市场的前提。必须切实地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改变政府对教育事业包揽过多的状况,按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应在政府管理下,主要依靠行业、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举办,或由社会各方面和公民个人联合举办"的精神,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社会力量办学,欢迎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外友好人士来华合作办学或单独办学。

2落实培训机构的法人地位,保证培训机构的办学自,这是建立培训市场的内在基础。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为培训机构的发展创造一个较为适宜的外部环境,促使其成为一个真正的办学实体,使其在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指导下自主办学。就目前而言,培训机构应享有招生自、设置专业自、制定收费标准的自、用人自和对外交流权。

(二)建立和完善培训市场体系

1加快筹建我市培训信息市场。目前北京市培训市场体系还不十分健全,其中培训信息市场是较为薄弱的一环,应加紧筹办,发挥其培训中介机构的作用。以市成人教育培训中心为中介,建立全市成人教育培训信息网,把企事业用人单位、各类成人教育培训机构、普通教育培训机构纳入信息网,开展各级各类教育的信息咨询服务,使之逐步完善。

2逐步扩大市场调节范围。培训市场开放的范围,目前首先应开放政府计划调节之外的培训领域--即社会培训领域。其次是系统内、企业内部培训,逐步扩大市场调节范围,逐步使中小企业内部培训的任务由社会培训机构承担。

3在培训市场的组织方式上。组织与筹建培训市场时,要坚持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结合,以无形市场为主的原则。在交换过程中应由目前的相互依附关系转向契约关系,使在培训市场中各方的利益都受到法律保护。

(三)加强对培训市场的宏观管理与调控

1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都应当转变职能,由传统的行政指令性管理转为制定政策,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并行的调控体制,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

资本市场培训篇7

“这并非个案。”盛景网联教育培训集团Ceo彭志强如此评价风投对于教育培训产业的连续投资。在彭志强看来,相比较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声誉和竞争能力的下滑,以及it行业泡沫的不断增多,“教育培训产业犹如一座还未开垦的金矿,引来国内外资本的竞相追逐也实属正常。”

《小康•财智》记者也惊讶地发现,就在这样一个似乎毫不起眼的领域,仅2007年,竟然先后有15家企业宣布获得了来自风投的入股。风投对于教育培训产业的热捧程度可见一斑。

谁能想到,之前认为只是小打小闹的教育培训业,居然在短短两年内招来了风投的狂轰滥炸。

大需求

风投的投资方向在很多人看来已经成为了判断行业是否景气的晴雨表。赛迪顾问最近发表的《2008年中国教育与培训业研究咨询报告》表明,中国教育培训领域的市场空间巨大,截至2007年底中国教育市场的潜在份额已高达两万多亿元,其中培训市场的潜在规模达到了3000亿元。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原有的教育体系因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而开始向多元化与实用化演进。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家庭对教育的重视、就业压力、传统教育体系的理论与实践脱节、资格认证制度的实施、办学政策的放宽等等因素,都为教育培训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机会,民办教育也由此进入良性的上升期。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渗透,教育培训的地点也从教室扩展到互联网上,通过与新技术的结合,包括远程教育、企业培训、渠道提供等服务都开始兴起。由于利润丰厚,加上技术和资金方面的进入壁垒都比较低,中国教育培训市场已被公认为2007年最具“钱景”的“朝阳产业”之一。“中国教育产业的市场非常大,包括终身教育计划、从幼儿园到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以及每年400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培训。我们基金比较关注教育这个领域。”金沙江创投基金合伙人潘晓峰也表达了对教育行业的青睐。潘晓峰认为,中国现在有4000多所大学,55万所中小学校,1.5亿名中小学生,以及70万所幼儿园。很难找到一个国家会像中国一样把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自我教育和下一代的教育上。赛迪顾问的统计数据也显示,教育支出在中国已经超过其他生活费用成为仅次于食物的第二大日常支出。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企业都是市场。

教育培训市场不仅大,而且广。目前国内的教育培训业务初步可以分为高级人才的就业再学习培训和入门级技能培训两类。前者包括职业英语培训、it培训等高级职业技能培训,伴随着个人可支配收入增加以及就业市场对语言等能力日益重视,加上申奥成功和中国入世的刺激,其需求规模不断扩大;后者则包括了汽修、厨艺、美容美发等初级技能培训,在中国现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农村居民城市化的进程中占据重要战略位置,同样有不断增长的空间。来自慧聪的数据显示:教育培训各类细分市场,包括从幼儿园早期教育到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各类校外培训、教育技术行业等市场都在以2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

低投入

除了需求比较大,教育培训业还是一个较为安全的产业。和一般的生产型产业不同,教育培训业是一个先收费后享受服务的产业,这就避免了从一开始对于设备和产品的大量投资――除了必要的宣传推广,前期投入甚少,这大大减少了由于定位偏差所带来的前期决策风险,并且可以大量减少应收账款。

教育培训业的好处还在于它的资金周转速度比别的行业要快很多。由于教育培训基本上都是周期性特别强的行业,一般以一个项目计算周期,这个周期少则半个月,多则两三月。如此高的现金周转率显然意味着再教育培训市场可以依靠更低的成本来撬动更大的市场。

正因为如此,教育培训产业被业内视为罕见的“低成本、高收益”的产业。即便缺乏自己的教材和稳定的教师队伍,仅有几十个人、几个教室、几台电脑,几万的启动资金,往往就可以支起一家中小型的教育培训机构。而且,教育培训企业的现金流状况一般均要好过别的行业。

盛景网联Ceo彭志强在接受《小康•财智》记者采访时就表示,同样的1000万元,在it或者制造产业,或许是一个小数目,但是在教育培训市场,一下子砸进去1000万元做市场推广,绝对可以算得上是大手笔。

稳定的现金流,高额的利润,显然是风投们所追逐的完美的投资产业。到目前为止,教育培训业所获投资中涉及领域除了网络教育中的网络高等教育、中小学网络教育、网络语言培训,还有线下的语言培训机构、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it职业培训、企业管理培训等。

整合良机

相比市场机会,风险投资考察行业时最看中的可能还是该行业是否具备了比较成熟的商业运营模式。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it行业热炒概念的缘由所在。

教育培训业拥有较为成熟的赢利模式也成为近期受风投关注的主要原因。“教育产业拥有模式上不可多得的先天优势。”集富创投中国常驻代表乐文勇表示,教育产业可以先收钱,然后提供服务,不存在应收账款的问题。而且,由于目前所盛行的it培训、学历培训、语言类培训等,都属于通用培训,针对的都是具有某一方面需求的大群体,并不需要针对个人做个性化的需求,因此,无论是课程设计还是运营方式都比较固定化和模式化,不会轻易发生改变。如此一来,一旦培训机构对于目标人群的研究比较成熟,赢利模式一旦清晰,那么,该赢利模式就可以依靠风投的资本力量在很短的时间内不断复制,迅速做强做大。

教育培训业目前的现状显然满足了风投的期望。

由于技术壁垒和资金壁垒都比较低,导致了教育培训市场的鱼龙混杂。据不完全统计,到2005年,中国的教育培训机构达到7万多家,但是直到目前为止,全国还没有一家培训公司能达到市场份额的1%。数据显示,其中80%以上的培训机构因业务模式雷同、赢利模式单一,具体表现为培训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课程内容陈旧雷同,授课技巧单一落后等现象极其普遍。培训课程产品及培训技术的更新换代严重滞后。

这种局面的造成显然与教育培训企业一直都是依靠自我资金缓慢滚动发展,没有外部资本的助推有关。而随着巨额的风险投资的进入,那些拥有成熟的赢利模式的企业,可以在短期内使得企业规模迅速膨胀,继而成为该领域的翘楚。

资本市场培训篇8

关键词:重庆市;教育培训市场;现状分析

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强大,越老越多的人认识到知识的“马太效应”作用,“活到老学到老”成为脍炙人口的口头禅。知识就是力量,随着就业竞争的加剧,迫使越来越多的个人以及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教育投资的意愿不断加大。当前社会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社会教育培训市场也在需求当中不断发展壮大。

一、重庆市当前教育培训市场发展现状

据相关调查显示,重庆市培训业规模正以每年约30%的速度激增,发展势头相当迅猛。教育培训市场已然成为最具“钱景”的“朝阳产业”。截止目前,重庆市已有各类大大小小教育培训逾千所,带来了数万人的劳动就业机会,当前重庆市教育培训市场潜在规模达40亿人民币。一些嗅觉灵敏、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风险投资机构选择培训教育作为新的投资方向。

当前教育培训这个市场规模宏大、反周期性、利润率高的行业引来各类培训机构的群雄争霸。在重庆市教育培训市场现状调查当中不难发现,当前市场份额占有率最高的还属一些民办培训机构,这也是当前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缺乏,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的自然表现。其次当属高校培训,这也线路出了高校自身所具备的师资等资源优势。第三则要属政府和行业背景机构,由于其丰富的垄断性资源,也是当前公共培训市场的主要生力军。虽然目前重庆市国外教育培训机构所占份额还不高,但是其所带来的富有特色且具竞争力的一些国际化培训内容,也还是带来了新一轮培训市场的变革。最后还有各科研机构、媒体以及社会团体举办的论坛、讲座等培训也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其实力也不容小觑。

从教育培训市场学员情况来看,各年龄、各层次分布不均,尤其以自我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强势的年轻学员为主,这其中又以在校大学生和刚就业的社会青年为主。学员是培训的主体,是培训产品的需求者,没有学员就形成不了市场。在校大学生和刚就业的社会青年所组成的培训市场是当前主力,其人数也最多、市场潜力最大、培训内容分布上也最为广泛。在培训动机上主要有提高应试能力、提高工作能力、增加就业砝码、寻求新工作机会等等。

二、当前重庆市当前教育培训市场所面临的挑战

虽然当前重庆市教育培训市场取得了傲人的成绩,然而在这样的光芒之下,我们也不难看出重庆市教育培训市场当中的“乱象丛生”,如何应对重庆市当前教育培训市场面临的挑战成为各培训机构求生存、谋发展的关键。

2.1缺乏合格的教育培训者

尽管重庆市教育培训市场发展势头迅猛,但是合格的培训人才却还是相对缺乏。教育培训对于参与的培训者的要求本身就很高,无论是从个人素质上、还是资历要求上,抑或是实践经验上,特别是针对培训的授课技巧上要求特别高。这种合格师资的缺乏直接增加了教育培训市场上培训机构的成本,制约了当前各教育培训机构的快速发展。当前各教育机构应当努力从“知识传播者”转型成为“知识生产者”,这样才能推动知识更新和教学创新。

2.2市场竞争导致秩序混乱

由于当前教育培训市场缺乏规范化管理,在较高利润回报驱动下,加之准入门槛比较低,使得越来越多培训机构进入重庆市场,导致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纵观当前重庆市教育培训市场,可谓“乱象丛生”。究其原因,首先重庆市内教育培训市场产业化程度还不高,缺乏健全的监管机制,各教育培训机构自律意识还不高。越来越多的国外培训机构来抢占重庆市内教育培训市场,想“分得一杯羹”。甚至部分教育培训机构以虚假承诺来吸引一些学生家长,其中不乏电线杆小广告、街头闹市的传单、宣传招贴等等都成为各培训机构竞相选择的招数。很多教育培训机构片面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缺乏必要的自律意识,忽略了社会效益。教育行业首要目标是“树人”,而非“求利”,这才是教育行业的根本。市场监管体系不全、培训机构自律空白直接影响到整个市场以及学校、学员的利益,滋生了大量非法培训机构,只看当前经济利益,在教材课件上不标准、教学方法上不恰当,教学应用试验设备跟不上市场主流,导致教学质量很难提升。如此以往,既扰乱了整个重庆市的教育培训市场秩序,而且直接影响到以后教育培训业的可持续发展。

2.3缺乏鲜明的培训目的,存在品牌弱势

在明显的失序背景下,重庆市的教育培训行业也或多或少缺乏品牌的影响力。很多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在自身课程体系上全是生搬硬套,缺乏必要的办学特色。整个教育培训市场虽然发展迅猛,但是在培训标准上依然未完善,对各培训组织缺乏必要的营销理念方面的指导。在市场上就表现为各培训机构缺乏品牌意识、长远规划不明确、竞争手段过于单一、定位不准只追求短期利益等等诸多问题。

在培训内容上,各教育培训机构针对性还不够强,出现了培训的价值错位问题。培训不能简简单单是上个课,更需要整套服务,至少具备三个环节,即培训对象的需求分析、培训课程的选择与培训师的讲授、培训课程的效果评估与跟踪,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是就目前来看的话,大家往往都把培训当成了上课教学,认为教学结束即代表培训任务完成,忽视了前期的期的调查分析、咨询和后期的培训效果的评估与跟踪,教师承载了所有的培训价值,依赖度过高。

在培训结果的评价方面,大家过于关注培训机构的教师授课技巧,却忽略了真正教育培训的主体―学员的真正收获,培训结束后有哪些方面可以帮助学员提高,有哪些可以提升培训效果等等这些都是提高培训质量,帮助学员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而这些重点往往都在不经意当中被忽略了。只有在培训观念上进行创新、在培训方法上进行改革、在培训内容上探索,这样才能适应当前时展需求。

结语

当前重庆市的教育培训市场发展势头迅猛,但是我们也要看得到教育培训是把“双刃剑”,只有主管部门及时迅速完善市场经济下教育培训市场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法规,才能使当前教育培训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思睿.培训市场:次序混乱潜力巨大[J].财会通讯.2009(22)

资本市场培训篇9

教育培训始终都是连锁加盟领域中最为热门的投资领域,在今年第十五届特许展中,教育培训类项目在众多行业中位列前茅。而从现场调查发现,尽管教育培训已经不是什么新鲜项目,但是关注度依然很高,不少投资者表示,现在是一个知识型社会,没有知识,就没有过硬的本事,很难在社会立足,这也是教育培训项目依旧火爆的重要原因之一。

与此同时,中国连锁经营协会郭会长表示,尽管教育培训类项目属于一个相对较为高端的项目,比如对人才、资金等要求均较高,但是仍然受到投资者的高度关注,除了与市场一直处于高度发展有关之外,还有其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大约3年左右可以收回全部投资,这在众多连锁加盟项目中,属于翘楚。

注:因本刊推荐的项目涉及品牌众多,本刊无法一一考证,所以本文不提供相关品牌联系方式,建议投资者自行寻找理想的品牌,若有其他投资问题可致电编辑部。

名校科技培训,背靠大树好乘凉

项目概述

少年科学家,是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博识教育集团联合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和计算机系共同研发的、以培养儿童科学探究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

市场分析

我国在最新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少年科学家的推出,正是顺应了全球科技教育发展的潮流以及我国对科技人才的需求,也填补了我国缺乏系统科学教育课程的空白。

同时,调查显示,中国教育培训行业潜在市场规模达3000亿元,并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在全球经济衰退、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需求弹性较小的教育培训行业成为投资的“避风港”,其市场总值逆势增长;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使得家庭教育投资增加:搜狐网的“公众评价调查”显示,近四成家庭报名参加课外辅导的月均开支在千元以上。

投资条件及效益估算

最低投入20万元,包括加盟费、房租成本、员工工资、流动资金等。其中加盟费、品牌使用费等因地区不同略有不同。视各地教育水平不同,以招募200名学员为例,(一年授课20—30次,每次1—2小时,平均80—100元/小时)半年即可收回前期投资。

机器人组装培训中心,着眼于未来

产品概述及特点

该项目的核心业务是专门向5—16岁的青少年开展机器人DiY教学,引导孩子们自我探索,并激发其创意和创新思维能力,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增加孩子对物理、机械、电子、电路等科普知识的认识。

市场分析

首先,符合国家倡导方向。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以培养儿童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更积极倡导以儿童自主操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让儿童在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引导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并最终在探究中解决问题。而向青少年开展机器人DiY教学与“标准”规定相吻合。其次,利润较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业内经营者最高年净盈利可达六七十万元,多数经营者的年盈利在二三十万元。另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科协)介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近75%的经营者处于盈利状态,而且适合的地域较广,如石家庄、沈阳、张家界、福州、宜昌等二三线城市都有相类似的培训机构,而且经营状况颇好,以张家界的经营者为例,开业约1年的时间,仅培训利润就近20万元。

投资条件及效益估算

以二级城市为例,投资额度约20万元,其中加盟费2万元(合同期限为1年),其他费用(如教具费用、店面租金、教师工资等)及流动资金约18万元。店铺面积约200平方米。以招募200名学员为例,(一年授课20—30次,每次1—2小时,平均60—80元/小时)一年即可收回前期投资。除了收取培训费以外,该服务项目还有一个盈利点:网络销售可组装的机器人。

少儿思维美术培训,改变传统艺术培训模式

项目概述

思维绘画是依据儿童心理学、潜能科学、思维科学及创造学的理论,将心智训练、脑能训练与绘画艺术科学结合,从而缔造出了具有优化个性,优化思考状态,提高学习能力,提升智商作用的新派儿童绘画。思维绘画是以绘画为施教载体来打开儿童右脑智慧,促进双脑平衡沟通的全新启智模式。思维绘画着重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性格能力、学习能力、绘画能力。在绘画过程中,提升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等能力的同时,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市场分析

学习艺术是很多家长为孩子“铺的路”,但是目前市场中传统艺术培训中,多半仍然以培训技能为主,而思维美术培训,不仅能够培养孩子们的技能,还能提升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注意力、记忆力等,让孩子得到全面的发展。目前该项目在全国拥有80家分校,几乎每家分校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业绩。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同类项目很多,思维美术培训具有很强的区分性,让投资者有了竞争优势。因此该项目具有不错的投资前景。

投资条件及效益估算

最低投入20万元,包括加盟费、房租成本、员工工资、流动资金等。其中加盟费、品牌使用费等因地区不同略有不同。视各地教育水平不同,目前该项目的平均盈利水平约为30%—50%。据部分加盟商介绍,目前该项目的学员保本点在50人左右,意味着,投资者只要能招够50名学员,就不会赔钱,这对于投资者而言,经营风险相对较小。

0—3岁早教培训,搭乘业内龙头东风

项目概述

0—3岁的幼儿早教类项目在国内正在兴起,其可以有效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让其未来的发展更健康、合理。鉴于目前业内的品牌企业很多,本刊推荐的是东方爱婴——业内的龙头企业(第一个开创0—3岁早期教育细分市场、第一个进行特许经营发展、第一个跨地区经营、第一个著名商标荣誉,等等。东方爱婴愿竭尽所能,继续创造中国早期教育领域的第一)。

市场分析

据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7年的资料表明:中国0—3岁的婴幼儿家庭总数超过2500万,中国目前的平均人口出生率约为7%,这意味着每小时将诞生至少2000名婴儿,每年的新生婴儿数量达到2000万,0—3岁的婴幼儿总量达到9000万。其中城市0—3岁的婴幼儿数量为1700万人。如果按照每个孩子月消费额的30%用于教育消费,市场前景为数百亿元。随着人们对早教重要性认识的日益加强,高学历的年轻父母们在子女教育上的投入越来越大。调查表明,有56.5%的家长把孩子教育投资列在首位。很多家长不惜一掷千金,为的是让子女抢得学习能力与智力开发的先机。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对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进行专项研究后得出结论:平均每个城市家庭花费在0—3岁婴幼儿身上的费用每月超过1000元。以北京等一线城市为例,每个孩子月消费额的30%用于教育消费。

投资条件及效益估算

根据所属城市级别不同,需要的加盟费用标准也有差异,幅度约在10万—50万元人民币左右。至于投资回报,因当地经济收入水平、早教市场情况、经营者的经营管理能力、市场推广力度及对总部各项营运标准的执行情况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经营状况也各有所不同,经营状况较好的在一年半到两年时间收回初期投资。

少儿国际英语培训,让孩子享受海外顶级培训

项目概述

为全国3—16岁青少儿提供全方位的语言培训,将伴随学员从幼儿园一直到小学毕业。课程由国际知名教育机构麦克米伦与具有十二年英语教学经验的环球雅思名师全新打造,着重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选用与美国课堂同步的经典教材,中外教师团队为孩子创造全方位的语言学习环境,让中国孩子接受全球最先进的学历教育。

市场分析

少儿英语培训市场曾被业内人士喻为“外语培训市场最后一块蛋糕”。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国内英语培训市场的市场总值已达300亿元,全国的英语培训机构总数量不下5万家,2014年我国英语培训的市场总值可达千亿元。近几年来,中小学少儿英语培训一直占据着英语培训市场70%以上的份额。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下,少儿英语培训机构风生水起,英语培训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和细致化。

另外,在全国中等收入的家庭中,年人均教育支出的52%要用于英语培训,而舞蹈艺术只占20%、奥林匹克占11%、其他总计占17%。在一个中等规模、经济发展一般的城市中3—6岁学前儿童有近3万人,7—12岁小学生约5万人,年人均业余教育支出约为3000元,其中90%以上家庭需要少儿英语培训。

另外,投资者加盟的是全国著名的环球雅思,其知名度就是投资者赚钱的金字招牌,这对投资者的快速盈利起到了保障作用。

投资条件及效益估算

投资者除了具备30万—50万元以上的资金能力,教学场地不低于200平方米之外,还要至少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良好的商业项目或教育培训行业运营经验等。

至于投资回报,由于该项目是与国内知名的雅思培训机构合作,不仅市场品牌知名度高,而且回报率十分稳定,年投资回报率至少在50%左右。

另外,如果投资者经营得当,在恰当时机,总部还会回购投资者手中的培训中心,可以说投资者投资风险极低。

加盟“老字号”幼儿园,抢占资源短缺市场

项目概述

该项目的项目方是中国科学院幼儿园,其品牌已有57年的历史,在北京、湖南长沙、湖北武汉等地有十二家分园,先后荣获中央国家机关特级幼儿园,北京市一级一类幼儿园,海淀区、朝阳区示范幼儿园,北京市社区儿童早期教育示范基地,海淀区优秀教研组等光荣称号。

市场分析

幼儿园可能是投资者既熟悉又陌生的项目,熟悉是因为大家都知道,陌生是因为幼儿园很少进入加盟领域。但是投资者要注意了,现在加盟品牌幼儿园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商机。

因为,目前我国进入了新的“新生儿”诞生高峰期,目前国内的幼儿园数量十分匮乏,以天津地区为例,国办幼儿园只能满足不到50%的市场需求,而民营幼儿园由于教学质量、卫生条件等因素让不少家长“敬而远之”。那么此时加盟一家具有知名度的国办幼儿园,无疑使投资者在与民营幼儿园竞争中取得优势。因此该项目具有很强的投资前景。

投资条件及效益估算

一是,投资地点:直辖市、省会城市及全国主要城市、经济发达的二三线城市、项目方尚未布点的经济水平高但幼教产业欠发达城市。

二是,投资区域:靠近大中型居民区,机关企业单位,大中小学校等区域;附近幼儿教育市场未饱和,或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交通便利,适龄人口数量满足招生需求。

三是,物业条件:建筑物1200m2以上室外500m2无任何安全隐患。

四是,资金准备:最低投入50万元,包括加盟费、场地租金、人工工资、流动资金等。

资本市场培训篇10

关键词:农民培育;体制;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5―062―03

开展新型农民培育工作,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村城镇化、实现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所谓“新型农民”是相对于“传统农民”而言的,目前在我国理论界对新型农民的概念界定不一。有一种观点认为“新型农民”是指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市场型农民、文化型农民、技能型农民和创业型农民。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新型农民”是指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尽管观点不一,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即新型农民相对于传统农民来讲应该是懂技术、懂文化、懂市场、懂知识。因此,在加快我国由传统农民到新型农民转变的过程中,加强对我国农民的培育,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多种原因,使得我们在新型农民培育中还面临很多问题,特别是在新型农民培育的体制问题上还有待于深入细致的探讨。本文着重从管理体制、监督体制、财政体制、经济体制与政府行为的冲突等体制层面上展开研究,以求寻找一种培育我国新型农民的新体制。

一、管理体制――管理不力,没有专门机构统一管理

在培育新型农民的培训工程中有很多部门参与,并且在培训内容、培训专业、考核标准等方面的要求均不相同,操作也比较混乱,这种管理模式给新型农民的培育工作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1. 培训资金过于分散,培训资源形不成合力

在新型农民培育中,从中央政府开始就有多个部门参与,如农业部、人保部、全国总工会、国务院扶贫办、全国妇联、共青团、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等等。政府用于农民培训的资金从中央财政划出后,按比例分拨给上述这些部门,再由这些部门分拨给各省的专属部门,这样一来,造成资金分散,直接影响培训效果。另外,这么多的管理部门势必造成培训机构繁多,培训重复,培训资源形不成合力等问题也严重影响了培训效果。如果把每个部门的培训资金与资源集中起来进行整合,由一个部门来统一管理、统一培训内容、统一认定培训机构、统一考核质量,这样一来培训资源就能形成合力,资金也能用在刀刃上,培训效果也要好得多。

2. 目标管理混乱,培训部门利用管理混乱套取培训资金

在上述众多培训部门中,由于各政府部门职能不同,所针对的培训对象各不相同,培训的具体操作方式也各不相同。在培育对象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针对的是农村劳动力、下岗职工和失业职工;扶贫办针对的是贫困人口,农业局针对的是农村劳动力,工会更多是针对农民工。在操作方式上,有的是下乡培训,有的是在职业学校封闭式培训。培训时间长短不一,有的一个月,最短的为两三天。培训教材也各不相同。在大力倡导“目标管理”的形势下,连政府的“目标”也混乱了,值得深思。由此可见,在目前的体制下,新型农民培育工作机制扭曲,各个业务部门的书面目标虽然都能圆满完成,但其“含金量”就肯定会大打折扣。各部门业务目标完成了,也并非等于实现了中央政府的预期社会目标。另外,由于上述几个部门之间互相不通气,培训信息也没有进行联网,所以一个培训机构就可以用一个部门培训的人员名单,反复向其他部门申报补贴资金,造成套取资金的违规行为。

3. 培训部门繁多,使得培训农民不知何去何从

如此之多的培育部门让农民眼花缭乱,不知道该何去何从,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去哪个部门培训,想参加培训不知道应该去哪儿咨询,所有这些严重影响了新型农民培育的效果。

这种多头管理现象如果不整合就会存在资源浪费、资金浪费、重复培训等各种问题。现在新型农民培育的受众面非常广,是个庞大的群体,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统一管理,新型农民培育流于形式的状况就很难避免。要整合这种多头管理的现象就需要打破部门利益,需要从中央开始就有一个专门机构来统一管理所有的新型农民培育工作,使有限资金发挥最大作用,整合培育资源,形成培育合力,为农民培育工作作出最大贡献,杜绝利用管理混乱套取新型农民培育资金的做法。这对于缓解当前新型农民培育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意义重大。

二、监督考核体制――不规范、不科学

新型农民培育作为国家的一项具体政策,国家又投入了大量资金,为了取得较好的培育效果,必须对培育机构,培育资金的使用等进行监督,对培育效果进行考核。但是如果监督考核体制不合理,不但起不到应有作用,反而会起反作用。目前,新型农民培育的监督考核体制就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1. 考核指标定得太高,导致只重视数字不重视质量。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新型农民培育作为国家的一项惠农工程,政府非常重视。随之也出现了培育指标定得过高,而且年年加码,这样导致很多问题的发生。

(1)资金短缺。新型农民培育资金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上级部门拨款,一是当地部门自筹,还有就是市政府帮扶。上级部门拨款只占10%左右,剩下的都得靠自筹和市政府帮扶。但事实上,每级政府用于培育新型农民的资金都非常紧张,指标太高,资金筹措相当困难,造成资金短缺,影响培育质量。

(2)缺生源。考核任务越来越重,但能适合参加培育的农民却越来越少。青壮年劳动力基本上都外出打工了,留在家里的大多是老人、小孩和妇女。这些人大部分对培育并不关心,也不愿意来参加培育。所以政府部门在组织过程中只好发一些补贴、赠品等以此来吸引大家参加培育。

(3)质量差。上面要政绩,下面要完成任务,最后的结果就是学校在农村拼命招生。至于设立什么专业,是否以市场需求来设立专业并不是主要的衡量标准,而是什么专业好招生就开设什么专业,什么专业容易下乡镇操作就开设什么专业。

这样只是为了完成上级考核,这种应付式的培训,不但培育不出合格的新型农民,也严重扰乱了新型农民培育市场,影响了新型农民培育政策的顺利实施。因此,政府在制定任务时应该根据国家和地方实力以及农村实际,实事求是地、循序渐进地开展工作。

2. 考核机构繁多,浪费培训资源

由于目前国家对农民培育的补助资金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很多培训学校不仅仅承担一个政府部门的培训任务,而是承担多个政府部门的培训任务。比如有的培训学校,既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定点培训机构,也是农业局、总工会等部门的定点

培训学校。因此就会出现几个不同的检查部门,而且各部门的考核标准还不统一。这样一来,学校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应付各相关部门的检查。每来一个部门进行检查,培训机构都要进行招待,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经费,这不但达不到检查效果,反而加重了培训机构的负担。培训机构不是把精力放在农民培训上,而是疲于应付检查,放在经营与监督机构的关系上,严重影响了新型农民培育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要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新型农民培育工作必须由统一部门管理,统一考核标准。

三、财政体制――财政补贴不合理

在新型农民培育中,经费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虽然明确提出以就业专项资金补贴新型农民培育,但由于使用范围狭窄,审批过于严格,往往是下半年财政拨款才到位,从而造成培训学校前期投入巨大,后期拿不到补贴款,直接影响培训效果。

1. 资金审批不规范

在新型农民培育中采取委托培训和事后补贴的模式,各培训学校需要先行垫付培训费用,考核合格后才能拿到相应的补贴款。但是新型农民培育考核办法很不规范,其中有一个电话回访制度,即在培育结束后,主管部门对学员电话抽查培育情况。如果被回访的学员没联系上(如换了手机号码或者抽查时手机欠费停机,或者是抽查时恰好人不在,没接到电话等情况),主管部门就可认定学校培训不达标,从而导致培训机构拿不到补贴款。利用这种办法作为资金审批的一个依据是极其不合理的。电话回访作为评估学员对学校的满意度还是可行的,但联系不上学员就认定培训不达标显然是没有根据的。众所周知,接不通电话会有很多原因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怎么就能认定培训不达标呢?显然这种资金审批办法很不科学,也不公平。这样一来,一方面严重打击了培育机构参与培育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使新型农民培育缺乏资金,影响培育效果。有些相当有实力、培育效果较好的学校不得不停止招生,使新型农民培育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资金审批应该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它关系到新型农民培育工作的生命,作为资金审批部门应该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客观公正地对培训学校的工作给予认定。

2. 财政补贴不合理

在新型农民培育中,政府投入了一定的资金进行补贴。但对新型农民培育的补贴标准偏低且不够合理,使得一些有就业渠道、真正想做新型农民培育的学校无法做下去,而一些只想从国家惠民政策中捞一把的培训机构却从中受了益。

对于。一些投入较高且就业市场较为紧缺的工种,补贴标准偏低,没有与其他培训补贴拉开档次。比如车工培训,补贴金额为每学员800元,电脑培训每学员补贴金额600元。但从投入上看,一台组装电脑的价格只有1000元左右,而一台机床的价格少则数万元,多则10多万元。从耗材费上看,来学习车工技术的都是一些真正想学到技术的农民工,他们大多都很珍惜难得的培训机会,争抢上机操作,培训学校不但要承担学员占用设备的时间,还需要承担学员上机操作时所需的昂贵的耗材费用。而电脑培训则不同,学员不会天天来上课,因此就耗材费来讲两者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因此,为了经济利益,在培训机构中,绝大多数学校都是进行计算机科目的培训。事实上,这样的培训对农民就业基本上没有任何帮助。一是市场早就已经饱和了,二是让文化程度本来就不高的农民通过1-2月的培训后,与那些经过1-2年专业学习的大中专学生竞争就业岗位,肯定不具有优势。

如果培训学校只是为了自身的利益,不能及时更新与市场相符的培训科目,长期举办那些既与实践脱节,又与农民的实际需求有差距,且不能帮助受训者就业的培训,势必将造成更多的农民不愿参加培训,从而影响到国家惠农政策的顺利实施。因此,国家在制定补贴标准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对那些投入较高,就业市场紧缺的专业,补贴标准要高,对那些市场已经饱和的专业,要降低补贴标准甚至不补贴。在补贴标准的制定上,要拉开档次,体现出鼓励市场紧缺专业的培训,使培训与农民就业农民需求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培训后好就业,就业后高收入,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使新型农民培育工作落到实处。

四、市场机制与政府行为的冲突――导致培育效果欠佳

市场经济下,要按市场规律办事,新型农民培育工作也要遵循市场规律。新型农民培育,本就是为了适应市场变化而设的,就应该以市场需求为主,由市场主导。但目前新型农民培育的操作模式基本上属于政府主导型,这与市场经济遵循培训需求的思维方式正好相反。目前在新型培育中产生的很多问题,都是由政府主导行为导致的。如政府制定不切实际的培训指标,导致培训效果不佳。基层政府和学校为了应付检查,还要千方百计迎合上面各业务部门,尽可能依照上级业务部门事先定好的“葫芦”把“瓢”画好。否则,不仅工作没“政绩”,而且下一年就很难争取到培育资金。由此可以看到基层办学的自寥寥无几,不是跟着市场转,而是跟着政府转。还有资金审批的不合理导致培训经费的欠缺,培训机构不但不能赚钱,还要贴进去一部分,这就违背了市场规律,使本来一些很有实力的学校迫不得已只能停办。或者为了赚钱,办一些花费低,但市场饱和的项目。导致培训失去了政府的最初用意,使大家都寄予厚望的新型农民培育成为一种形式,农民也没能得到实惠,徒有虚名、无实际意义。

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新型农民工培育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但其操作模式应该进一步市场化。培育指标的制定,政府的监督考核,政府补贴资金的制定方案,培育内容的设置与培育机制的制定等都要按市场要求来做。要以市场、企业需要什么人才为衡量标准进行培训,因为培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什么专业就业率高就培训什么专业,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就培育什么人才,培育与市场应该是联动的关系。

五、结语

如果这些体制性的问题不解决,新型农民培育工作就很难取得进展,很难有一个令人满意的效果。农民参与培育的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培育机构参与培育的激情也会慢慢消失。提高农民素质,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王小霞,江宜航,张娜,农民工培训调查第一部分政府篇[n],中国经济时报,2009―10―19.

[2]江宜航,王小霞,张娜,农民工培训调查第二部分培训机构篇[n],中国经济时报,2009―10―20.

[3]张娜,江宜航,王小霞,农民工培训调查第三部分农民工篇[n],中国经济时报,2009-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