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资本市场的概念十篇资本市场的概念十篇

资本市场的概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6:05

资本市场的概念篇1

关键词:中国概念股私有化退市动因

一、引言

退市可以分为两种:主动退市和被动退市。被动退市是指上市公司由于经营不善等原因不再符合上市标准而被迫退市。私有化属于主动退市,通常是由大股东提出,以现金或者有价证券的方式,从其他小股东手中购回市场上的所有流通股,从而使上市公司就此摘牌退市,成为私人公司。私有化退市是企业的一种资本运营方式,有利于企业更好地整合资源,提升公司价值,实现战略目标。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使得中国概念股在境外倍受青睐。境外上市曾经是成功、荣耀和财富的象征。然而自2010年起,境外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兴起了一股私有化退市的风潮,并且蔓延至今。以美国市场为例,根据i美股统计,2010年6月至2013年5月共有51家中国概念股宣布私有化(见下表)。私有化浪潮中,甚至不乏小肥羊、盛大网络和阿里巴巴等行业标杆企业。随着越来越多的知名企业加入私有化大潮中,“私有化退市”已经取代ipo成为中国概念股在华尔街的又一关键词。

实践中,境外上市往往具有能够迅速筹集巨额资金、改进公司的治理效率、提升品牌的市场价值以及增加股东财富等优势。然而,为何却有众多中国概念股公司反其道而行,纷纷私有化退市呢?本文通过对2010年以来从境外私有化退市或正在进行私有化的中国企业的分析,试图梳理中国概念股私有化退市的深层次原因,以期对完善我国资本市场有所启发。

二、恶劣的融资环境是中国概念股私有化退市的环境动因

2010年以来,中国概念股经历了一轮长期的下跌过程,一大批中国概念股的股价跌入谷底。伴随而来的公司低估值、低市盈率和低市场交易量,直接导致了中国概念股再融资的恶劣环境,这也成为了中国概念股私有化退市的客观因素。具体分析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做空风潮的兴起引发了中国概念股信任危机。以浑水研究、香橼研究和艾弗瑞等为代表的做空机构连续质疑报告,做空中国概念股公司。在做空中国概念股的过程中,存在着一条由市场研究机构、评级机构、对冲基金、券商和律师事务所等组成的利益链条。市场研究机构专门从事“找瑕疵”的工作,并形成产业链:建立空仓――披露财务造假数据――评级机构调低评级――律师事务所――被做空公司股价暴跌――做空者卖空获利。做空风潮的兴起引发了资本市场对中国概念股的不信任情绪,拉开了中国概念股信任危机的序幕。同时,部分中国企业又频频暴露出财务欺诈等丑闻,这不仅断送了自身前程,也将中国概念股集体拖入了信任危机的泥潭。加上支付宝事件引发的Vie结构问题,以及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等宏观环境问题,投资者对中国概念股的信心逐渐降至冰点,中国概念股企业估值低迷,股票价格大跌。i美股中概30指数就直观地反映了中国概念股危机下在美中国概念股所处的恶劣环境。i美股中概30指数由2011年最高点的1266点附近一路下跌,并在2012年8月跌至谷底556点,跌幅高达56.08%;而同期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却是相对平稳上升,甚至是屡创新高,由2600点附件攀升至3459点。

另一方面,经营模式不被理解,中国概念股水土不服。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境外投资者对具有本土特色经营模式的中国概念股不能很好的理解和认可;而且受限于沟通渠道,海外投资者对中国企业的情况也不尽了解,对中国概念股的产品和业务有可能不熟悉。因此,在上市之初中国概念股可能借助“中国概念”而获得比较好的市场估值,可是从长期来看,正由于国外投资者对于企业的经营模式并不熟悉,从而造成这些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流动性不好,股价难以上涨。这就是很多企业在海外水土不服的症状。例如,同济堂由于其中成药概念和盈利模式不被海外投资者认可,其股价从2007年上市到2011年退市已经缩水一半以上。最终,管理层选择主动摘牌,进行私有化退市。

根据估值理论,如果上市公司不能忍受股价的长期低迷,往往会采取回购策略。因为当股价长期被低估时通常会给企业形象带来负面影响,甚至面临被迫退市的威胁。更重要的是,低估值的公司在资本市场的换手率或成交量一般都很低,而没有交易量的股票便已经失去了持续融资能力,其股票价值也就是个“纸面财富”。所以,很多公司价值被低估后,第一想法就是选择私有化退市。

三、战略调整是中国概念股私有化退市的内部动因

私有化退市更多取决于企业战略的考虑,因为若要实施重大战略调整,在经营管理中会遭受多方掣肘。其一,根据公司治理理论,企业在公开市场上市就具有了公共企业属性,部分控制权将会转移到市场当中,企业的创始人对公司的控制力会大为削弱;而且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复杂,小股东众多,企业决策程序比较复杂;同时,战略的调整需要公司有足够的自由度和时间来实施,需要公司与资本市场沟通。而私有化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私有化后,公司控制权相对集中,治理结构将更加简单。从公司决策效率的角度考察,在非上市公司的组织形式下,公司管理层决策不受公众股东的影响,决策变得更有效率,同时也可免于各种股东集体诉讼。这些都有利于企业做出统一决策,有利于公司理顺股权关系,顺利实现战略调整。例如阿里巴巴的私有化退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整合旗下电子商务业务,构建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大平台,实现B2B业务的转型,实施“大阿里”战略。其二,从投资者价值偏好差异的角度分析,上市公司多受制于短期的业绩压力,在公司需要整合结构或制定新战略规划时往往也容易受到掣肘。公众持股者通常更注重短期收益,而对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公司缺乏投资兴趣,这种价值偏好会迫使管理层偏向于短视而忽略公司的长期战略,最终影响公司长期投资价值的实现。反之,公司进行战略调整和布局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实施,而资本市场关注上市公司的短期业绩和回报,投资者需要看到的是企业的增长回报信息,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公司短期的盈利能力。所以,资本市场追求短期回报的特点与公司长期的战略调整是相互矛盾的。而且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资金已经不是迫切需求,长远竞争力才是考虑的重点。因此,从这个角度分析,资本市场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企业的长期发展。私有化之后,公司管理层决策就不受短期股价影响,可关注长期目标。盛大网络就是出于中长期战略的需要而选择私有化退市,私有化后重新调整公司战略,制定“瘦身计划”重新打造盈利模式。

四、严厉的监管是中国概念股私有化退市的制度动因

境外上市,看得见的是光环,看不见的却是资本的镣铐。作为一个公众公司,上市之后必须遵守上市有关的法律法规并接受严格的监管。由于各国均强调对资本市场的监管,往往在法律上针对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等问题制定更为严格的监管标准。这种监管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它虽然可以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效益,但监管本身同时也增加了上市公司的负担。首先,是针对公司治理结构的监管。上市公司必须构建一个复杂的公司治理结构:包括庞大的股东大会、由外部董事参加的董事会以及由利益相关者代表参加的监事会,并向外部董事、监事等人员支付巨额的报酬。其次,是针对信息披露的监管。公司上市后,要严格按照境外证券监管机构和交易所的规定进行信息披露,例如需要按期及时地披露季度报告、年度报告等名目众多的报告和相关文件,而一旦公司的业绩低于投资者的预期业绩,公司的大股东、董事会就会面临投资者的压力。而且为了披露信息,上市公司必须雇用独立的会计师和律师等专业人员,由此产生的巨额费用都须由公司承担。此外,大量的信息披露会在某种程度上增加公司的透明度,竞争对手可能从公司详细的信息披露中获取重要的、与竞争相关的信息,这将使公司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位置。相反,如果公司进行私有化退市,则可以使公司在更加合理的股权结构和更加简单的法人治理结构下得以继续发展。私有化后的非上市公司决策会更有效率,也不用再考虑信息披露和股东业绩的压力的问题。

五、高昂的维护成本是中国概念股私有化退市的经济动因

中国概念股境外上市后,每年仍需承担高昂的上市维护费用,例如上市年费、投资者关系维护费、法律顾问费、审计费、信息披露费、公司高管的责任保险等。其中,为了吸引和维持投资者对新上市公司的注意力和兴趣,投资者关系管理是极其关键的,其费用也相对较高。此外,配合证监部门和交易所的监管也会有一定的支出。特别是在美国,安然事件发生后颁布的萨班斯法案对在美上市公司提出了极为严格的要求,大大提高了在美上市企业的上市维护费用。一是公司治理方面。法案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建立审计委员会,并提出审计委员会的人员组成不能包含任何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以保证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赋予审计委员会更多的责任,并增加高管人员及董事会的责任,但要组成此类审计委员会所需成本却非常高昂。二是在内控方面。法案要求公司管理层应该设计所需的内部控制,并保证首席执行官能掌握公司及其合并报表子公司的所有重大信息,尤其是报告期内的重大信息,并大幅增强了公司的财务披露义务。这些内部控制的设计和实施同样也需要很大的成本。英国、德国以及欧洲的其他国家没有颁布诸如萨班斯法案这么严格的证券市场监管法律,但这些国家也在上市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控方面作了很大的努力。在股价过低、融资无望的情况下,继续承担过高的维护费用,对中国概念股公司而言无疑是不小的负担。因此,维持上市的成本收益比不经济是中国概念股选择私有化的重要动因。

中国概念股私有化退市的实践说明上市并不是企业发展的唯一选择,而仅仅是其作为市场参与者进行资本运作的一种手段。无论是上市还是私有化,其本质都是市场机制选择的结果,最终还要看它能否帮助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相对于维持上市地位,有时私有化反而更符合企业的根本利益。然而,私有化退市并不一定能取得成功,如像泛华保险和侨兴移动那样要么被迫撤销,要么接受私有化失败,因为私有化面临着代价过高、程序繁杂以及潜在诉讼等诸多风险。因此,中国概念股应结合企业实际,理性分析其私有化动因,谨慎决定是否私有化退市。同时,中国概念股私有化浪潮对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面对中国概念股集体私有化的浪潮,我国应尽快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引导优质外商投资企业境内上市,适时推出国际板,释放a股相对海外市场的估值优势,促使海外红筹股顺利回归a股市场。Z

参考文献:

1.李寿双,苏龙飞,朱锐.红筹博弈:10号文时代的民企境外上市[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

2.叶伟.中国公司在美上市私有化问题解析[J].国际商务财会,2012,(7).

3.于丹翎.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美国公司治理领域中的重大变革[J].环球法律评论,2003,(3).

资本市场的概念篇2

金融创新投资大主线是笔者下半年坚决看好的大主流,前几期的文章中多次提出上半年炒手机游戏概念股、下半年进入炒作金融创新概念股的观点,本周终于得到市场的积极响应。互联网大会本周召开,互联网金融成为新热点话题,相关概念股经过几周的蓄势整理后,本势突破整理平台,主升浪完美展开。以上海钢联、上海物贸、生意宝、深圳华强为首的电子商务四大天王荣登周涨幅龙虎榜;以物产中拓(钢铁电子网站)、三普药业(电缆宝商务)、三泰电子(金融电子产品服务商)的电子商务新三剑客的涨势也不让老龙头,更是连续涨停受投资者追捧,可以说互联网金融概念股成为本周最吸引人眼球的热点品种。

新兴产业投资大主线上,传统行业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转型为传媒、智慧城市、手机游戏等新兴产业成为一种时尚,二级市场也以连续涨停表示欢迎。江苏宏宝以拥有的全部资产和负债作为置出资产与长城影视文化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等61名交易对方拥有的长城影视股份有限公司100%股份的等值部分进行置换,连续6个一字板,稳坐本周涨幅头把交椅;大地传媒公司以28亿的总对价,买中原出版传媒集团下属的图书发行等业务的经营性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本次交易完成后,集团将实现整体上市,受其影响公司股价连续3涨停。此外,本周以紫光股份、佳讯飞鸿为代表的智慧城市概念股、以朗玛信息、中国软件、新国都为代表的信息消费概念股、以汉王科技、中京电子为代表的智能穿戴概念股、以富春环保、燃控科技为代表的环保概念股本周的涨幅也很不错。

涨价概念股掘金起波澜。据媒体数据表明中国经济正摆脱滑坡局面,这为大宗商品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拉动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扬,本周市场主力机构深度挖掘和轮番炒作涨价概念股。本周市场以常铝股份为龙头的有色金属概念股、以美锦能源、安源煤业为代表的煤炭概念股、以金浦钛业、中钢吉炭为代表的小金属概念股、以天龙集团为代表的松脂概念股、以双象股份为代表的合成革概念股涨停连连,为稳健投资者提供了最佳获利良机。笔者上期推荐的涨价概念股中,本周市场表现最为出彩的就是染料概念股安诺其的连续两涨停,周最大涨幅达到30%,此外稀土概念股也小有涨幅。

展望后市大盘的走势,从技术上看,创业板指数高位筑顶迹象十分明显,处于补涨阶段的主板、中小板市场也略显疲态,上证指数反抽60季度线2136点未果,指数已呈背离式上涨。从基本面分析上看,国债期货和ipo启动的方案本月总会浮出水面,市场将真正面临更大的考验。综述,笔者认为市场的波段性大调整已经来临,再次建议投资者空仓等待新股大机会,耐心等待九月底、十月初的大调整低点出现的买入良机出现。

展望下周市场热点,笔者在谨慎看淡市场的大前提下,短线看好小额贷款和生物识别概念股。笔者认为金融创新是下半年投资的大主线,而中国首家小贷公司鲈乡小贷实现海外上市“零”的突破,其创新意义更为重大,同时近期也有民营银行设立开放的新闻,小额贷款概念股或将成为弱市中的亮点。

资本市场的概念篇3

两会后,创业板规则征求意见稿有望公布,普遍认为创业板将在今年上半年正式推出。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后,创业板即将破茧而出。而与之相关的股票,在今后的几个月中,也蕴含着很多投资机会。那么创投概念股的投资机会到底有多少呢?

什么是创投概念股

按照一般理解,创投概念股是指主板市场中涉足风险创业投资、有望通过相关项目在国内或者国外创业板上市获得收益的上市公司。有券商研究还将此概念以狭义与广义之分加以解释,狭义创投概念股是指参股创司的上市公司;广义创投概念还包括持有准上市公司股权的公司和传统行业中已经或者正在以创业投资为渠道实现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公司。

创投概念的核心在于那些拥有创业投资公司股权的个股。而创业投资公司的经营模式其实很简单,就是发现小型企业的好苗子,然后注入现金入股,最终把这个苗子培育成大树;或者在成为大树之前卖出股权,成功套现。这就是创投,拥有这些专业投资公司股权的上市公司就是创投概念股。

受追捧的背后是高收益

创投概念之所以受追捧,在于创投所给市场讲述的超高收益的“故事”。以无锡尚德为例,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参股的创司对其进行种子期投资,此后尚德公司在美国上市,创司从投资到退出,4年多的时间回报率达到17倍。离我们更近的是,深圳中小板给相关创投带来的高收益。有数据显示,在2006年通过中小板实现资本退出的创司获得了25.8倍的平均回报。如此高的赚钱效应激发了各路资金对创投概念股的追捧激情。

据了解,推出创业板之初对于上市资源的需求是巨大的。而创业板的融资规模普遍偏小,每家公司融资的规模一般不会超过一个亿,2008年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有望达到300-500家。

创投概念股将成为短期热点

清科资讯最新公布了中国创业投资机构50强,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联创投资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分别排名第3位和第5位。而在2006年,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联创投资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分别名列第29位和第28位。由此可见,本土创业投资机构的综合实力正在得到加强。

在创业板推出时间表日益明确,对上市资源需求可能超出预期的背景下,本土创业投资企业的最大问题――退出机制不畅通――将逐渐得到解决,创投板块将成为短期市场关注的焦点,相关公司的投资价值将逐步得到市场认可。

a股市场目前最为缺乏的就是优质的上市资源。创业板上市的股票大多是具有高成长性的中小公司,未来市场对于这些公司都将给予较高的溢价水平,这种良好的预期将体现今后一段时间内对于持有主要创司大比例股权的上市公司的价值挖掘上,创投板块有望在短期内成为新的热点。

概念炒作正趋于白热化

在去年八九月之间,由于当时市场就预计创业板即将开设,创投概念股曾经有过一波行情。比如说大众公用、紫光股份、力合股份在8月29日至9月7日间,涨幅分别达到39.0%,50.5%、64.18%,超越同期上证综指表现分别达到37.4%,48.9%、62.6%,折射出多头资金对创投概念股的追捧激情。

问题是,在如今大盘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创投概念股的行情能否延续下去?创投概念股与券商概念股、期货概念股有着相同的特征,即对股权价值的重估。不同之处在于,创投概念股是对那些拥有创司股权的重估,券商概念股与期货概念股是对公司所持有的券商股权与期货股权的重估。由于券商概念股、期货概念股一直被市场视为概念炒作,股价走势往往会出现波动性。

对此,创投概念股与券商概念股、期货概念股略虽然同属于主体投资,但略有不同,主要在于两点:一是创投概念股所拥有的创司股权更符合我国产业政策的发展方向。不仅仅是创投本身,还包括投资对象,大多是新材料、医药等产业的前沿领域,符合未来的产业发展趋势,业绩成长更为乐观。二是因为不少创投概念股公司本身的质地就很不错,因此,创投股的股价重估只不过是催化剂。因此,未来股价走势将更有底气,行情有望反复活跃,尤其是那些基本面相对乐观的创投概念股。因此,在目前行情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创投概念股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根据以往的经验,现在的创投概念炒作还只是预演。一旦政策更加明朗,那时的机会更多。创业板推出后,真正拥有优质项目的创司会获取高额收益,与之相关的上市公司会迎来真正的“春天”。

投资创投概念股有迹可循

投资创投概念股有两条主线可寻:

1、寻找那些拥有巨量优质创司股权的个股。

优质创司往往拥有较多的准备上市的企业,业绩增长趋势相对乐观。而巨量优质股权有望给这些上市公司带来新的估值溢价空间。未来增长动能相对强劲,从国内主要的创司看,比较受关注的有深圳创投、紫光创投、清华创投、浙江天堂硅谷等。其中,深圳创投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创投企业,大众公用、粤电力、盐田港等上市公司各持有其20%、20%、3.13%、3.13%的股权;紫光股份、常山股份、天茂集团、中海海盛等11家上市公司则参股清华紫光创投。专门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创业投资的浙江天堂硅谷股东中,钱江水利持有37.9%。

资本市场的概念篇4

这是自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股市最大的单周下跌,也引发全球“股灾”。

美股城池失火,中国股遭殃

美股城池失火,以互联网为主,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也无一幸免。中国概念股全线大跌,上百只股票跌幅超5%,连新浪、搜狐、网易也大跌8%以上;人人、优酷、当当、畅游等11只个股则暴跌10%以上;而中华网在盘中更是一度暴跌16%,甚为惨烈。空中网、中华网、盛大网络、当当、酷6传媒、侨兴移动、航美传媒等8只股票创下52周新低,不少中国概念股已被腰斩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中国概念股暴跌,缘于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仍处于波动下滑之中,世界经济再度面临低迷,投资者对市场失望的情绪迅速上升,导致国际资本市场大环境动荡不安,中国概念股难免成为“受害者”。

而作为全球老大,美国就业数据、制造业数据、房地产数据等重要经济指标,近期以来均令投资者失望;同时,美国、欧洲债务危机不断升级,更加剧人们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忧虑;随着全球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大,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国家市场已处于加息上升通道,几次加息令证券市场进一步承压;另外,美联储的第三轮量化宽松并未如预期启动,令世界大宗商品也失去上涨动力。这些因素,都致使全球资本市场剧烈波动,并给大规模做空中国概念股提供了机会。

美股分析师钟日昕认为,此次股灾,中国概念股比美股遭受更大的打击。一些中国概念股的下跌幅度甚至比2009年金融危机时期还大,中国概念股股价急转直下,溢价、高估值的情况已不复存在,短期内也严重影响到了以it企业为主的中国企业赴美ipo,境内多只拟赴美上市的企业如迅雷、盛大等都紧急停步。

中国概念股缘何成为“严打对象”?

过去两三年,由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中国概念股一直是国际资本市场的宠儿,为何如今形势逆转,股价转眼之间遭到集体打压,在此次股灾中更是不堪一击,如同多米诺骨牌般倒下,引起连锁反应?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总结近期多起中国公司遭遇国际对空基金的做空狙击、股价下跌的案例,可以明显看到:那些通过反向并购借壳上市的中国概念股的诚信度,是最常受到诟病和质疑的。据悉,在买壳上市过程中,一些中国企业与美国投行、会计师事务所等联手,粉饰报表、刻意欺诈,引起美国证券市场监管层对此进行查处,严重影响了投资者对中国概念股的信心。

从近期数份引发“做空”的研报所引用的证据来看,目前中国公司向中国工商、税务申报的年度财务收益与向美国证监会申报材料之间存在的重大差异往往成为中国公司遭到质疑的导火索。“两套账”在中国民企中相当普遍,但在美国却如高压线,触碰不得。国内对于不诚信的惩罚力度较弱,违法成本低,很多企业及法人并不知道他们的行为在美国法律下将面临巨额罚款、停牌、退市甚至牢狱之灾。

再者,根据美国证券发行制度,上市企业必须保证“完全信息披露”,即必须确保与证券发行有关的一切信息的真实、全面、准确,并对不实陈述所导致的投资者损失承担法律责任。但有些中国公司不了解美国监管规定,不太适应在美国上市的信息披露要求,不按规矩办事,这也是中国概念股屡遭做空、猎杀的重要原因。

此外,有些公司高管在上市融得大笔资金后,急功近利,有的急于套现;有的随意使用募集资金,变更投资用途;还有的高管不守职责、跳槽换位。

以上种种都给做空基金提供了打压猎杀的机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美国资本市场做多、做空均能获利。此前中国公司在美长期处于“疯长”状态,一些投资机构发现失去做多机会后,即转而大肆做空以实现盈利。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研究员易宪容表示,对冲基金做空中国概念股,不仅在于一些中国企业的良莠不齐,还在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通膨的压力、增速趋缓的挑战和信用制度的差别性。

深刻反思,中概股当自强自救

中国概念股海外集体暴跌、遭到“猎杀”,应当引起中国资本市场的深刻反思。

中国企业如何重新评估在海外上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跳出“泥潭”,进行补强,把自己从不被信任的“板块”中“摘”出来,是中国海外上市企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而今,面对一时间变得“风声鹤唳”的美国资本市场,一些中国概念股公司已开始采取制订回购计划、私有化进程,以新战略、约谈投行、宣传引导等不同措施积极应对,试图在华尔街挽回逝去的高估值时代。

统计显示,有数家中国公司在6、7月宣布回购,通过回购公司股票以提振市场信心。其中,在最近一年内上市的4家公司为创始人或控股股东执行回购,总计达1000万美元;而较早上市的3家企业回购规模相对较大,总计达1.35亿美元。6月17日,当当网决策层俞渝和李国庆表示将使用个人资金回购200万美元的公司美国存托凭证;6月23日,分众传媒宣布,将此前公布的股票回购计划由3亿美元,大幅提高到4.5亿美元,并在此后宣布与人人网签订新战略合作协议。

据统计,在最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共有15只中概股宣布了新增回购股票计划,回购总规模高达5亿美元。而早在2008年次贷危机导致中国概念股集体“跳水”时,巨人、盛大、九城、网易等公司也都动用巨额现金进行回购以自救。

除回购自救外,一些不甘愿在美国股市股价过低、估值偏低的中国概念股选择了“私有化”,寻找在其他市场的上市机会。“私有化”通常指上市公司大股东回购该公司所有流通股,从而自行取消上市资格,让上市公司变成非上市公司。罗仕证券研究报告显示,在诸多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中,有多家公司在进行或已经完成私有化交易,如中消安、安防科技、乐语中国、大连傅氏、泰富电气、同济堂、Bmp太阳石和中能等,其中同济堂已于今年4月完成私有化。部分中国企业主动选择退出,也有利于提高中国概念股整体形象。

同时,很多中国公司认识到了与美国市场投资者加强沟通的重要性。奥瑞金种业、搜狐、优酷等中国概念企业均通过在相关媒体发表声明等方式,直接说明公司的相关情况来消除误解,并公开表示:并非所有中国概念股都有问题。一些受质疑的公司还邀请独立知名的专业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对公司财务、经营等方面做全面调查,希望用调查结果还自己清白,重拾投资者信心。

资本市场的概念篇5

中报概念股独领。随着“2013年中报预约披露时间表”的出台,华平股份将打响中报战役第一枪,中报概念股炒作行情如期展开。智云股份,上半年利润净增9倍和10转10高送转预案,成为两市第一家中报高送转预案公司;向日葵10转12高送转预案,其超低的价格和超高的送转方案,更是受到投资者的青睐。本周市场的中报概念股龙头,无疑就是智云股份和向日葵。笔者上期推荐的联创节能、江山股份、麦捷科技、银邦股份等表现也十分出色。

笔者认为,中报概念股的重点应着眼于高送转题材上,投资者应从以下思路选择标的:第一,选择已明确送转方案的股票逢低布局、中线持有,博取更大的收益,建议关注智云股份、向日葵等龙头品种。第二,从公司基本面分析出发,从各项财务指标中挖掘可能高送转股票,建议关注沃森生物、闰土股份、老板电器、焦点科技、海格通信、科远股份等股票。

手机游戏概念股依然倍受市场资金青睐,众多上市公司更是掀起了向网游进军的风潮,无疑都是看重手机游戏市场的巨大消费潜力。本周市场以浙报传媒、掌趣科技、天音控股为龙头的正宗游戏概念股、以华润锦华、深圳华强为首的泛手游概念股都有不错的上涨。

互联网金融是继温州金改后掀起的金融改革新浪潮,这是来自草根的金融革命,必将引发中国金融格局的惊天变化。内蒙君正、金证股份、东方财富、大智慧等龙头股连续涨停,内蒙君正等龙头股随受特停影响,相关概念股出现短期震荡,但不改互联网金融概念股中期上升趋势。

特斯拉概念股接过手机游戏概念股的领涨大旗。据媒体报道,由厦门大学和中航锂电联合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支持的“高安全性动力电池用功能隔膜的技术开发”项目,已建成一条年产300万平方米陶瓷功能隔膜试验线。中航锂电隔膜技术取得新突破,锂电蓝海引爆成长炒作,锂电技术革命概念股风起云涌,本周市场以成飞集成、大东南为龙头的锂电隔膜概念股连续涨停,彰显王者风范;欣旺达、亿纬锂能、江苏国泰等锂电概念股更是涨势喜人。

资本市场的概念篇6

1、投资理念主要发源于最具活力、最具创新精神、最发达的美国证券市场,基本分析学派已成为发达国家或地区股市投资理念的主流,其两个主要分支是内在价值型投资和成长型投资。

2、与不同年代的产业发展周期一致,处在高增长期行业的高增长速度的热门股在股票市场历史上各时期比比皆是、各领,概念股是成长型投资的必然产物和升华。

3、历史经验表明,在经历过度的热情追高成长型股票导致最终幻想破灭之后,必然会回到稳健的价值型投资的老路上,投资理念的变化呈现周期性的循环规律。

4、市场投资理念的周期性变化同股票市场筹码结构的调整过程惊人地一致:在经过成长型股票热的高峰之后,被低估的市场筹码逐步被调整到更积极、坚定的投资者手中。这种市场筹码结构转换的调整一旦完成或时机成熟之后,新一轮的市场热点或周期就为期不远了。

5、基金引导着市场主流的投资理念。基金始终伴随着先进的产业理论和管理思想的武装,始终走在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最前沿,领先于经济周期。

6、我国股票市场处于发展的初期,政策市和消息市特征鲜明,大众的投资理念还相当稚嫩。市场投机气氛浓厚,投资者普遍偏好成长股,概念炒作盛行。

7、国内股票市场目前还没有一个清晰的、可供参照的上市公司内在价值衡量标准体系。我们的市场缺乏大量的基础研究数据,常用的相对价值法(比较市盈率、市净率等)又存在整体抬高类比对象(整个行业轴心)的缺陷(如果整个行业均成为投机目标,该方法有“助涨助跌”之效果),而基于现金流量贴现的内在价值法也有明显的缺陷。

上篇:美国股市近50年主流投资理念演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回顾美国股市50年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可资借鉴之处

价值型投资和成长型投资的周期循环

投资理念主要发源于最具活力、最具创新精神、最发达的美国证券市场,美国大学的理论学术研究和全球一流企业的经营管理创新实践为投资理念的不断发展和革新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创新平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演进,各种新的投资理念也从发源地向扩散,在传播到股票市场(欧洲、日本、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等)的过程中,必然会结合不同的市场特殊情况与其它投资理念不断发生碰撞,诞生出新的投资模式。互联网和通讯技术的进步更是加快了发源地的新兴投资理念在全球传播的速度,1999-2000年由美国传播而来、在中国香港和中国大陆证券市场刮起的互联网热潮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20世纪的大部分时期,基本分析学派已成为发达国家或地区股市的主流,它发展出的两个主要分支是内在价值型(valuestock)投资和成长型(growthstock)投资。前者认为,投资者投资股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每年收取现金(股息)红利,该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沃伦.巴菲特。成长型的投资者购买股票的主要目的则是获得价格差而非现金红利,该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彼得.林奇。人类要求迅速致富的心理导致对成长型投资的先天偏好,然而历史经验表明,在经历过度的热情追高成长型股票导致最终幻想破灭之后,必然又会走回到稳健的价值型投资的老路上,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投资理念的变化呈现周期性的循环规律。

与不同年代的产业发展周期一致,处在高增长期行业的高增长速度的热门股在股票市场历史上各时期比比皆是,如19世纪的铁路股、20世纪早期的钢铁股和汽车股、50年代的铝工业股、60年代的电子股和塑料股、70年代的石油股、80年代的生物制药股和房地产股、90年代的亚洲四小龙和网络股等等,各领,概念股是成长型投资的必然产物和升华。

战后繁荣的50年代——

由于刚经历了1929-1933年的大崩溃,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小规模的个人股票投资被认为是危险的举动,个人投资购买股票不多。个人持有普通股热是从五六十年代开始的,主要是因为当时(尤其是50年代末期)人们很难相信会再次出现大萧条和股崩、蓝筹股比债券表现好以及担心通货膨胀侵蚀个人的钱财。1958年,玻璃纤维船股票是当时市场上的抢手货,它具有完全替代木船的许多优势,迎合美国50年代的休闲主题。后来的互联网股票同此时期的玻璃纤维船股票热有许多类似之处。

“电子狂潮”和腾飞的60年代——

这个阶段的鲜明特征是后缀有“trons”的公司名称的流行,是增长股票和新股的狂潮期。在很大程度上,电子工业股热与当时的美苏两国太空军备竞赛有关。

成长股是预期有高收益、高增长率的股票,特别是那些与高新技术相联系的公司股票,如一些生产半导体、速调管、光学扫描器以及其它先进仪器仪表装置的公司,这些行业因投资者对其产品强大市场前景的憧憬而股价飞涨。从60年代开始,多年以来传统行业的5-10倍市盈率规则被50-1000倍取代。1961年,数据控制公司的市盈率达200多倍,而增长稳健的ibm和德克萨斯仪器公司的市盈率也达80多倍。在此时期,以市盈率倍数为核心、注重未来现金流预测的稳固基础理论让位于注重投资者心理因素、“高买高卖、顺势而为”的空中楼阁理论。

为满足投资者对腾飞的60年代(太空时代)股票的无止境的投资饥渴,1959-1962年发行的新股比之前的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多。如同90年代后期的“.com”热潮,以“trons”后缀命名的公司纷纷涌现,电子狂潮在1962年卷土重来,5个月后终于爆发可怕的抛售浪潮。成长股、绩优股同样被卷入暴跌的灾难,超过大盘的平均跌幅。股票市场从动荡中恢复趋向稳定后,进入的下一个运行热潮便是企业并购浪潮。

投资者对公司高增长的预期,如果不能通过高增长或高科技的概念获得,便需要创造其它新的方法或概念作为接力棒。于是,60年代中期诞生了美国产业发展史上的第三次并购浪潮。该时期企业并购浪潮的主要动力在于兼并过程本身会导致股票收益的增长,其中的技巧是财务或金融知识而非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1968年,由于该次并购浪潮中的领导者的季度公告收益低于预测,引发了市场的怀疑和震动,企业并购浪潮开始急剧降温。

在60年代,除了上述概念之外,市场还诞生出其它概念股票,施乐公司是概念股票的典型案例。该概念是一种新型工业生产的机器,能静电复印干型复印品,具有专利保护和领先优势,这个真实、可信、革命性发明的故事吸引几乎所有业绩优良的基金经理。后来这种概念化投资策略发展到任何概念都行的地步。概念公司经常出现的问题是扩张太快、负债过多、管理失控等,公司的经营管理风险很大,成长的不确定性大。当1969-1971年的熊市来临,概念股跌幅比涨幅还大、还快。此后很多年,华尔街不再迷信业绩和推崇概念。

就像行业或经济发展有自己的周期一样,整个60年代公众对概念崇拜的理念经过了近10年的洗礼之后,又回归到周期循环的起点,崇尚绩优成长股。到60年代后期,随着基金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开放式基金之间争夺公众

资金的竞争加剧,公众开始关注基金近期的业绩记录,尤其关注基金是否购买了那些有令人振奋的概念和完整信服历史的股票。业绩投资便开始风靡华尔街。

稳建的70年代——

经历了60年代的购买小型电子公司和概念股票之后,基金经理和投资者恢复了理性和稳健原则,开始投资于有令人信服的增长记录的蓝筹股,这些股票还有持续增加的股利以及很大的总股本(流动性好)。人们认为这些股票不会像60年机狂热时代那样垮掉,人们普遍的心理是购买后开始等待长期收益,被称为是谨慎的行动。当时的50只时髦股票主要有:ibm、施乐、柯达、麦当劳、迪斯尼等。人们认为任何时候购买这些已经被历史证实的成长股都不会错,这被称为“一锤定音(one-decision)”股。而且,购买蓝筹股还能为机构投资者带来谨慎投资的声誉。在众多机构大肆追逐下,这些时髦股票的价格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增长。

表一:美国70’s的“50家最时髦成长股”中的6家在市场高潮和低谷时期的市盈率对比情况一览表:

1972年1980年

索尼9217

宝丽来9016

麦当劳839

国际调味品8112

沃特·迪斯尼7611

休利特·帕卡特6518

资料来源:《漫游华尔街》中译本,(美国:b.g.马尔基尔,1994)

狂啸的80年代——

80年代是生物工程股的好年华,同样具备许多投机过头的好股票,它以另一波包括生物技术和微电子在内的新领域的新股浪潮而开场。1983年出现的高科技浪潮是60年代的极好翻版,仅仅是改变了名称而已。技术革命唤醒了人们对高科技将彻底改变人类未来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幻想,直接刺激起60年代的概念炒作理念的复苏。几乎所有的原始新科技股都是抢手货,新股上市后还会狂涨。再次引领概念股的是以基因工程为基础的生物技术的革命性突破以及驱动生物技术狂热的是抗癌(后来是抗爱滋病)新药的问世。《商业周刊》当时对此也以标题文章“生物科技时代的来临”作出乐观的预期。1980年面世的基因科技公司的股票上市后的最初半小时狂涨近3倍。60年代概念股是以50倍的收益出售,而到80年代却是以销售额的50倍出售(因为其销售额极小,无近期收益,后来互联网的估值又出现更神奇的新方法),华尔街还因此出现了专门针对生物技术公司的新估价方法。最终的结果还是市场自身来消化自己吹起来的泡沫,从80年代中期到后期,大多数生物技术公司股价跌去3/4,1988年的市场复苏也没有帮多少忙。

激动人心的90年代——

90年代首先是前半期的“亚洲四小龙”热,当时的背景是基金经理因美国本土经济的发展速度放缓后而将目光转向海外。而对新兴国家市场由于有了激动人心的发现和预期其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加上人们对该市场的风险知之甚少,直接推动了股票投资的国际化——“亚洲四小龙”热,后来因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爆发而崩溃。90年代后半期至今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概念股的狂飙及退潮,人们对此至今记忆犹新,同样也经历了一个从狂妄到恐慌、最终到崩溃的完整过程和结局。-

追溯美国股票市场近50年投资理念演变的历史,可以发现以下三点规律:

1.美国股票市场近50年投资理念演变的历史,大致按以下线索在展开,其中又蕴涵着某种周期性的循环规律:电子、半导体股(60’s)——绩优蓝筹股(70’s)——生物工程股(80’s)——亚洲四小龙、网络股(90’s)——传统行业绩优蓝筹股(目前仍处在回归过渡期)。在每一周期中,投资者对证券评价的风格和方式在证券定价中起关键作用,从而也就奠定该时期的主流投资理念。概念股兴起时期,以内在价值型投资为基础的稳固基础理论屈从于空中楼阁理论,借助于投资大众的从众化情绪和过度反应,将憧憬美好的空中楼阁演绎得登峰造极。在概念股崩溃之后,受伤的弱势群体和投资大众追求安全和稳健的观念又深入人心,以内在价值作为股票投资价值的心理底线牢不可破,从而矫枉过正地走向另一个极端,回到有看得见的收益增长和分配现金红利的传统产业,直到下一轮周期新的振奋人心的概念出现。

2.市场投资理念的周期性变化同股票市场筹码结构的调整过程惊人地一致。被低估的市场筹码(成长型股票热时必然导致市场大量抛售价值型股票,持续一段时期后必然导致价值型股票被低估),在经过成长型股票热的高峰之后,逐步被调整到更积极、坚定的投资者手中时,而一旦这种市场筹码结构转换的调整完成或时机成熟之后,新一轮的市场热点或周期就为期不远了。这种周期性在任何国家和地区的股票市场都是合乎逻辑的,因为它与股市零和博弈游戏的利益矛盾或盈亏结构相一致。

3.基金引导着市场主流的投资理念。无论是向新型行业投资、向高成长的新兴市场投资(国际化浪潮),还是向国内绩优蓝筹股投资,基金始终伴随着先进的产业理论、管理思想的武装,走在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最前沿,领先于经济周期。正是资本的驱利性和对投资领域的高度敏感,资本才始终能够率先找到流动的方向,引导社会资金(资源)流向回报最高、最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产业和公司,而一旦遇到阻力便开始自动调整,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下篇:中国股市迷信技术分析与筹码操纵

我国股票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政策市与消息市特征鲜明,大众投资理念还相当稚嫩

历史回顾

我国股票市场的正式发展从上海、深圳两个交易所的成立(1990-1991年)开始,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境地。1994年之前,股票市场的规模一直很小。虽然股民的投资热情随着股票投资观念的启蒙和股市财富效应的传播而不断上涨,市场的制度建设和监管水平仍停留在初级阶段。由于股票市场严重的供求关系失衡,一些超级大户联手随意在市场上翻云覆雨,股市指数轻易从500-600点突破1400点。很早开始,就有“浦东概念”股等概念的流行。公司股价与公司基本面脱节,股价的升降仅仅是伴随着筹码的集中和扩散过程,拥有了筹码便拥有了一切。不少公司相互之间的股价比较除了控盘程度之外,没有任何标准可循。机构利用资金和信息优势在股市中兴风作浪,游刃有余;而散户则依靠四处打探消息和凭借技术分析法期望能够与庄共舞,战胜庄家之类的股书畅销。从台湾股票市场移植过来的技术分析法大行其道,立足于行业与上市公司分析的基础分析法仅仅为少数有先见之明的证券公司所采用。股票市场的价值和价格衡量体系并不明朗,还处在酝酿和构建之中。

1996-1997年以四川长虹和深发展为代表的绩优高成长股高举高打,引发出市场对以静态市盈率为标准的相对价值法定价或衡量体系的认同,可以说是券商以理性投资理念引导市场的启蒙阶段,至少券商的投资目标选择开始有了自己的判断标准。随着国家为引导证券市场以理性的投资理念而加大对机构投资者的培育,1998年封闭式基金相继推出。到1999年的“5.19”,高科技和高

成长的投资理念由机构投资者的新贵——封闭式基金引导出来,这些时时关注西方投资理念和深受国际先进投资理念影响的基金经理,借助美国nasdaq市场对科技股的追捧热潮和全民对高科技的热情,适时推出以清华同方、风华高科、东方电子、东大阿派为典型代表的科技股,2000年则以综艺股份的网络热将科技股热潮推向极至。从此以后差不多一直到2000年底,概念炒作成风,环保概念和生物制药概念也随着网络股热各领,公司更名为“××高科”和“××科技”的屡见不鲜。随着美国nasdaq市场科技股泡沫的迅速破灭,中国股市的概念炒作还未彻底就不幸夭折。

这里还不能不提到重组股热,正是科技概念股的火爆和市场的狂热,重组股板块才应运而生,不论是一般股还是绩差股(绝对价格低,更容易策划重组炒作),一旦有重组概念(新的有高科技背景或概念的大股东入主,或注入高科技的资产,或公司与外部合资、合作新上高科技的项目),股价飞升的例子屡见不鲜,此轮公司重组的最大动力应该说是来自股票市场机构(或说庄家)利益的推动。另外,从美国华尔街小盘股的良好市场表现得到启发,由于其更切合我国股票市场的实际特点(股本扩张潜力、易于重组成科技股、业绩易包装、流通市值相对较小等),我国袖珍盘股票大部分都有较好的市场表现。

以上事实说明:我国股票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政策市和消息市特征鲜明,大众的投资理念还相当稚嫩。市场的博弈格局是介入庄家与散户之间,散户热衷于技术分析法以图发现庄家的踪迹,而机构(庄家)更重视与投资目标公司的亲密关系,筹码的收集程度至关重要;股票投资的目的不是(也几乎不可能)现金红利,而是资本利得或股价买卖价差,投机气氛浓厚,投资者普遍偏好成长股,概念炒作盛行;机构投资者队伍还很弱小,影响力相对有限,难以正确引导理性的投资理念。

价值投资与评价标准

问题的关键是,国内股票市场目前还没有一个清晰的、可供参照的上市公司内在价值衡量标准体系。由于总体上投资决策的理论支持基础不是内在价值法的基本分析(会借鉴参考一点),而仅仅筹码从收集到扩散的“做庄”思维,加上特殊的股本结构(约2/3的股本不能流通)导致定量分析上的困难,我们的市场缺乏大量的基础研究数据,常用的相对价值法(比较市盈率、市净率等)又存在整体抬高类比对象(整个行业轴心)的缺陷(如果整个行业均成为投机目标,该方法有“助涨助跌”之效果),而基于现金流量贴现的内在价值法也有明显的缺陷(我国上市公司以现金分红的股利分配方案极为少见,国家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加入wto等会给企业未来成长和经营带来极大的不确定将导致现金流的预测误差极大,选取多大的贴现率、β值也因历史数据有限而存在很大的争议)。

虽然现代流行的博弈论对投资决策的重视,直接促进了相对价值法目前已成为华尔街广泛运用的主流估值法。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我国股市作为一个封闭市场,最大的不足是目前没有相对公正的参照系,也没有多少历史纪录或经验数据可作为合理定价的参考依据。按照我们根据相关资料的统计,美国股市近70年来整体平均市盈率的增长速度缓慢,平均每10年的增长速度约为7.22%,近70年(从1928到1998年间)的平均(简单算术平均)市盈率约为16.61,具体指标如表二所示。

大盘起、止大盘指数上升幅度%平市盈率均

1928-1929300-248-17.315.6

1929-1939248-150-93.522.39

1939-1949150-20033.312.06

1949-1959200-679239.513.56

1959-1969679-80017.817.60

1969-1979800-8394.910.87

1979-1989839-2753228.122.77

1989-19982753-9181233.525.41

资料来源:根据growthstockoutlook(sep1,1999)整理.

表三是我国股市比较典型的成长型投资与价值型投资的年收益率对比。从表三中不难看出,最后一栏显示1996-1997年间的热门股票是绩优成长股,其最大涨幅大大超过大盘平均涨幅,1999-2000年间的热门股是科技股,其最大涨幅也超过大盘平均涨幅,但不如1996-1997期间鲜明,因为此时的私募基金规模巨大,资金推动加速股市上涨从而掩盖了科技股的锋芒。

价值型

成长型当前市盈率近三年主营业务收入总增幅%近三年净利润总增幅%99-00最大波幅%96-97股价最大总涨幅%

申能股份18.47(13.44*)106.7155.1329424.3

粤电力25.23180.5161.3338.5659.6

佛山照明25.29153.9120.2154.4314.7

青岛海尔22.16126.2173.3207.5693

中兴通讯28.21716.6302.5232n(97.11上市)

东软股份34.1428.4270.0287n(96.6上市)

清华同方49.24861.7339.9336n(97.6上市)

大唐电信46.28452.2254.9245n(98.10上市)

比较同期大盘总涨幅%

522.9vs294.5(以沪市1996-1997的大盘最大涨幅说明,取简单算术平均值)

275vs202.9(大盘1999-2000年间的最大涨幅)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披露的数据其中对价值型股票的选取以历年分红最多的几家,成长型股票选取四家有代表性的科技股。样本数量选择不够,仅仅是说明问题。注*:市盈率的计算以2001/10/22日收盘价为准,其中申能股份的每股收益按前三年平均计算(括号内以2000年数据计算),其它取2000年的数据计算。

从2001年7月份开始的股市暴跌的基本背景是以市场化方式解决国有股流通问题、政府与民争利的扩容压力和以美国nasdaq市场为首的国际科技股调整寒潮,加上国内因加入wto的临近而开始对证券市场多角度、全方位严格监管(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查处违规资金,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等等)等情形下对市场泡沫的一次较彻底的挤压。本次股市的深度下挫不仅是一次对包括机构在内的投资风险教育课,而且将在业内产生一次对投资理念彻底的反思,其最终目的将是引导市场形成理性的投资理念。物极必反、价值终究回归的铁律又一次得到印证。

国内股市的新特点

我国股票市场是一个新兴、后发的市场,其繁荣成长的背后有对未来连续很多年高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期强劲支持。在缺乏适宜、成熟的市场环境和条件下,模仿或移植国际投资理念有时可能会出现暂时的水土不服。

以2001年6-7月间大盘在年内应该可以预见的顶部为分解线,同美国股票市场和该分界线之前的我国股票市场相比,目前我国股票市场有如下新特点:

第一,2001年以来,以市场规范和市场化为主旋律的制度革新取得显著效果,但还有待进一步推进。股票发行由审批制向核准制的过渡、民事赔偿权制度、上市公司退出机制、推行独立董事制度以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信誉主承销商制度、信息披露新规定等法规的建立和完善,都将为股票市场提供一个规范化、市场化的运行环境,有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以查处一批违规的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市场操纵事件等为标志的越来越严格市场监管,昭示规范和理是市场主流,“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游戏规则有待进一步建立。但由于特殊的国情,我国涉及证券市场监管的部门较多、政出多门,加上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观念和影响犹存等因素,存在政策的不稳定性、非连续性、非透明性,如国有股减持问题等,导致在根本上难以培育出长期投资的市场投资理念。

第二,股票市场投资者结构仍然是以散户为主的模式,迫于监管的压力,博弈格局正从以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公司、私募基金等为主的机构与散户的博弈,向机构之间的博弈转化。发达市场的现状是,由于机构普遍的研发力量相对较强,对上市公司内在投资价值的发现和挖掘,将是选择购买股票的决定性因素。理性的先知先觉者在以投资组合形式买入之后,将坐等后来的其它机构跟进及市场的自我纠正而盈利。随着我国今后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的加入,在机构博弈的格局下,只存在认同某公司价值的先后和高低,对同一价值认识的分歧会产生很大的风险。随着监管水平的不断提高(包括可能实行保证金帐户“实名制”),机构将以“明庄”形式合法重仓持有看好的股票,以前的机构联手做庄与散户博弈的情形今后将很难再现。

第三,股票市场目前面临着严重的诚信与道德危机。2001年因政府对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及庄家的严厉查处,暴露出许多上市公司虚假包装上市与包装利润、信息披露失真、中介机构造假和证券欺诈、庄家操纵股市的问题。随着东方电子、银广厦、蓝田等经典高增长绩优股形象的土崩瓦解,在打击欺诈和违规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摧毁了投资者的市场信心。我们怀疑股市财富效应能否承受作为证券市场基石的诚信之轻。在当前股票市场弱势群体的中小投资者心中,怀疑一切的思想占主流。大盘企稳后的投资对象将可能是有较长时期持续稳定增长历史记录的公司,新股热可能会降温。如果政府能够因势利导,有现金流支撑作真实业绩基础的现金分红可能逐渐成为今后上市公司(尤其是传统行业)主流的股利分配政策。

第四,中国加入wto后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加快,必然要求清除高度投机的市场泡沫,实现投资理念与国际惯例接轨,深受国际发达市场先进投资理念影响的基金经理在国内股票市场操作实践的引导将加速这一进程。假设10年后股票市场完全开放,届时我们的投资者可以有更大的投资选择自由度,国外股票市场大量的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高增长业绩记录和低市盈率(20-30倍)的蓝筹股,可能是我们的理性选择方向之一。今后一两年内参照国际标准(考虑到我国国民经济和股票市场的增长潜力,应适当调高)选择相对较低市盈率的股票,可能是一个大趋势。

第五,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主、以“一股独大”为主要特征的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中小股东的利益常常易于受到侵犯,而股东只能无奈地“以脚投票”,“以手投票”的投资模式极少。而在美国市场,作为持有其一定比例股份的投资基金通过收集小股东的投票权来干预上市公司决策和管理的的所谓主动性投资(培育上市公司型)却很常见。未来,我国基金将领导主动性投资的潮流。

未来10年的主流投资热点预测

成长性股票并非一定要是高科技行业的公司,如传统零售行业的沃尔玛、食品饮料业的可口可乐公司,它们借助先进的管理思想改造传统行业实现了高速度的增长,它们也是成长类股票。按照对1995年美国股票市场比较认同的大体上的分类,美国的成长性行业主要包括计算机和半导体、消费产品、制药和生物技术、娱乐、金融服务、餐饮、机械设备和建筑、污染控制、零售、通讯业。收益型行业(一般是传统行业)包括商业服务、化工(部分)、林业和矿业、电力公用事业、金融服务、健康护理、天然气、石油、电讯、烟草、自来水等。周期股主要包括航空、汽车、钢铁、化工等。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与美国有较大区别,因此,应该结合我国的产业发展阶段和水平来预测我国股票市场各行业的未来(5-10年),判断它们是否是成长性股票、热门行业。

首先,高成长的热门行业必定是紧扣时代主题,而时代的主题一般与国家产业发展政策是一致的。早期的家电需求热(城镇居民家庭冰箱、彩电的普及)直接导致四川长虹绩优高增长股形象的的崛起。参照国际上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历史经验(依据人均gdp水平),我国下一个需求热应该是房地产、汽车,时间应该在未来5-10年内,未来将同样催生出该行业的巨头。国家未来5到10年规划中的重点工程如西气东输可能会带动天然气热等局部子行业的概念炒作热。

其次,未来一到两年内可能出现的另一些热点(或概念炒作题材)将是:来自传统行业的重组(为应对加入wto的挑战、增强竞争力而对国内行业内部的整合,如百货零售业和医药行业等,以及外资为进入国内市场而发起的并购热)、宽带网、媒体热(入世后国内外厂商之间的产品竞争将更趋激烈,企业广告支出会大幅增加,媒体收益会增长更快)。

再次,对未来投资热点预测的总结:

传统行业的热点可能集中在以下领域——房地产、汽车、媒体、医疗保健和金融服务、全球独一无二的我国中药行业。高科技产业的热点可能集中在以下领域——软件、通讯、环保(如果某个科技领域出现重大、革命性的产品问世,将不可避免地直接刺激该领域的概念炒作)。

最后,由重视高科技的成长股到重视公司内在价值的投资理念转换,同样需要漫长的过程,而在其中的过渡期,将是重视稳定的适度增长股,但必须有较长时期持续稳定高增长的历史记录。传统行业的高增长股应该会更多地受到关注,而真正的受国际市场影响小的科技股(尤其是有持续稳定增长历史纪录的科技股)也同样会受到追捧。

资本市场的概念篇7

关键词: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公允价值;国际趋同;区域合作

一、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理论概述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认为,公允价值(fairvalue)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其的SFaC7中定义为,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是指自愿的当事人之间进行的现行交易中(即不是在被迫或清算的销售中),能够购买(或发生)一项资产(或负债)或售出(或清偿)一项资产(或负债)的金额。

2006年9月19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了《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该准则虽不扩展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但为公允价值的运用提供了更好的指南,财务报表编制者在按照其他准则使用公允价值计量资产或负债时,都应当遵循该准则。该准则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报告主体交易的市场上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有序交易中,为某项资产所能接受的价格或为转移债务所支付的价格。”该准则确定公允价值所需的输入数据的差异为标准,建立了公允价值的新级次:(1)活跃市场中相同资产或负债的报价;(2)根据除第一级次的报价外,可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的证据;(3)无法直接观察到的证据。这些证据应建立在一系列假定基础上,应包括企业在计量时可获取的最佳信息。

以上定义虽然表述上略有差异,但本质是一样的。这包含了以下几个信息点:第一,双方在自愿、公平的条件下进行交易;第二,价格是双方达成的,任何一方有异议都不会形成公允价值;第三,存在交易前提,这里的交易可以是现在的,也可以是尚未实现的预期交易。

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最大的特征就是来自于公平交易市场的确认,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提供的信息具有明显可观察性和决策相关性。公允价值反映了市场对现行经济情况对资产或负债影响的市场评价,公允价值变更反映了经济情况发生变化时这些市场评价变化的情况。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代表了其期望现金流量按与风险相称的市场报酬率折现的现值。由于公允价值是市场基础观,它不受资产或负债的历史、持有资产或负有负债的特定企业和资产或负债的未来使用的影响,公允价值不仅仅反映管理层取得或销售资产和发生或清偿负债的决策,而且反映其继续持有资产或承担负债的决策的影响,而历史成本基础计量却忽略了此影响,而且,按公允价值报告所有金融工具将减少现有的混合成本――公允价值金融工具会计的异常。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也是具有可靠性的。iaSB“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第86段曾特别提到:在许多情况下,必须估计成本或价值,使用合理的估计,是财务报表编制过程必不可少的部分,而且不断降低财务报表的可靠性。FaSB的论述相关性中的反映真实性指出,“可靠性并不含有肯定或精确之意,实际上,装点得具有这些质量而确实不存在,反而是可靠性的否定”。

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measurementperspective)意味着,财务报告的表内部分将大量使用公允价值,它是一种财务报告方式,在该方式下,在具有合理可靠性的前提下,会计人员应负责将公允价值融入财务报表中,从而认可他们在帮助投资者预测公司内在价值时应承担的义务。虽然这种计量观不太可能取代财务会计的历史成本基础,但现实情况是:相对历史成本基础信息,财务报告的天平正在向公允价值基础信息倾斜(williamR.Scott,Financialaccountingtheory,2003)。

公允价值应用领域的扩展,带来了计量属性发展的机遇期,因此,比较中日韩三国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研究现状,对于进一步开展公允价值研究工作和进行区域性趋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日韩三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表述

(一)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表述。2006年2月,财政部颁发了新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以下简称概念框架)和在其指导下的具体会计准则,要求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执行。在中国概念框架关于会计计量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又称财务报表)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概念框架对计量属性做出重大调整,全面引入公允价值、现值等计量属性,明确了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给出了公允价值在概念框架的定义即: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公允价值作为重要的计量属性在概念框架中加以表述后,在具体会计准则中运用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目前我国已的38个具体会计准则中涉及会计要素计量的有30个,其中有17个在不同程度上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涉及范围相当之大。尽管具体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范围较为广泛,但这种运用又是有条件的、谨慎的,主要表现在公允价值运用的非主导性和苛刻的限制条件两方面(王乐锦,2006)。

(二)日本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表述。日本会计准则理事会(aSBJ)于2004年7月公布了其基本概念工作组提交的研究成果《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讨论稿)》,在其第五部分对要素的确认与计量进行了论述。讨论稿“财务报表中的确认和计量”部分中,概念框架区别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分别说明了各自适用的计量属性,其中以资产的各种计量属性最有代表性,以下以资产的计量为例,aB―sJ列示的五种计量属性分别为历史成本、市场价格(概念框架特别说明在日本市场价格与市场价值即公允价值是不同的两个术语)、现值、可收回金额和受托投资净资产金额。概念框架中指出以上计量属性着重体现计量与实体投资的关系,每种计量属性作为一种特定的应用方法。在现有的日本准则中,市场价格与市场价值(公允价值)两个术语用途不同,市场价格仅用于存在的资产市场。市场价值被用做公允价值的同义词,包括可观察市场价格和估计的市场价格。概念框架对资产的现值计量属性分为两类:一类是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处于不断修订中的现值;另一类是未来现金流量经常被修订而折现率固定的现值。第一类具体又可以分为在用价值(valueinuse)和公允价值(fairvalue)两种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被视为用现值技术估计的市场价格,作为现值技术的一种应用,公允价值指一种在计量日由一般市场参与者估计的现

金流量用折现率折现的价值。概念框架中又进一步指出公允价值这种计量属性在计量日测量资产价值的市场价格不存在时作为市场价格的替代具有积极意义。

(三)韩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表述。2003年12月4日,韩国会计研究院会计准则理事会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以下简称概念框架),此概念框架是叙述财务报告有关领域依据的公认原则的整体体系。该概念框架对现行会计惯例中的会计计量属性予以重新分类为历史成本、公允价值、企业持有价值、账面净值、可变现净值和履行价值,在这种重分类中关于现值和公允价值关系的安排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在韩国的概念框架中,现值和公允价值没有同时作为会计计量属性出现,公允价值被表述为在独立的主体之间当前交易中的交换价值,是被限定在特定市场价值及其推定值之中加以定义的。韩国概念框架第七章规范了现值计量的技术方法,但它只是作为公允价值和企业持有价值计量的技术手段,并在第150条指出:“在不存在计量误差的条件下,依据公允价值或企业持有价值的计量将会比其他计量基础提供更加有用的信息”(刘永泽、梁爽,2006)。

三、中日韩三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表述的差异分析

将中日韩三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表述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到在如下两个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

(一)三者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定义不同。中国概念框架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日本的公允价值定义为,一种在计量日由一般市场参与者估计的现金流量用折现率折现的价值;韩国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是被限定在特定市场价值及其推定值之中对公允价值定义的,表述为在独立的主体之间当前交易中的交换价值。可以看出几个定义中,中国公允价值的定义与iaSB的定义趋同度最高,具有鲜明的国际趋同特征。

(二)三者对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考虑不同。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充分参照国际会计准则并结合中国国情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迈出了会计国际趋同实质性的一步,也是中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重要标志。目前,由于保证公允价值确定的合理性尚有一定难度,可靠性也有待提高,所以中国财务概念框架体现了对公允价值的谨慎使用原则。日本财务会计概念框架采用了与投资主体相联系的计量模式,在具体计量方法中采用了特殊环境条件的计量属性选择。公允价值作为现值技术应用的一项目标,处于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存在不断变化的假设市场中的一项专属计量属性,应用范围突现局限性,过分地约束了公允价值的应用领域,这主要与其融资环境有密切关系,即对债权人特别是银行金融业这一特殊身份的某种妥协存在高度相关性。这种妥协导致的经济后果表现在公允价值的应用上具有很强的范围约束性,约束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价值表现。韩国概念框架强调对投资和信用决策有用的信息,其计量属性分类与iaSB概念框架相比,主要特点是将公允价值和企业持有价值安排为会计计量基础,并以此取代了iaSB概念框架中的现行成本和现值计量属性。然而,在资产负债最初取得以后,往往很难取得公允价值的资料,难以公正地对标的价值进行计量,因而采用公允价值在实务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郑基英、崔顺姬,2006)。

四、中日韩三国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的路径选择

中日韩三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直接或间接地包含了公允价值这一价值计量属性,虽局部有些差异,但从国际趋同角度看,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也充分体现了趋同的方向性原则。只是由于三国的市场发展程度不同,公允价值的应用基础还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三国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研究领域仍有非趋同因素的课题,这就要求中日韩三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在联合工作组这一既有的机制下,加强必要的合作,共同致力于实现公允价值的区域性趋同远景。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伴生于经济全球化的一个趋势,制订全球通用会计准则并促进各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化,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资本市场全球化的必然要求,而且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改组为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提供了现实操作的可能。2005年9月6日在中国西安开始举行中、日、韩三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会议,并于9月12日了《中日韩三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西安会议备忘录》,明确表示将积极支持会计的国际趋同,并支持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为实现制订一套高质量的、全球公认的会计准则的最终目标所作的努力。有鉴于此,中日韩三国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研究取向上,在依据三国各自的会计计量发展环境基础上,可适当借鉴iaSB和FaSB的研究成果,积极务实地开展在中日韩三国区域合作基础上的国际趋同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

国际会计趋同有实质性趋同和形式上趋同两大特征,区域性趋同也同样存在。在区域性趋同的形式上和层次上,依据中日韩三国现有的合作基础,可以有以下几个可供选择的会计研究合作的路径安排。

1 充分利用现有的中日韩三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会议制度,考虑建立一系列专题性的技术研究小组,由三国准则制定机构抽选在公允价值研究方面有较高造诣的专家组成,主体负责三国公允价值概念、要素、应用方法的研究。目前,三国的准则制定联合工作小组将公允价值研究工作交由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研究,笔者认为由于公允价值的应用领域存在着会计环境的差异,虽然三国的公允价值研究已经存在某种程度的趋同,但是单有一个国家来承担这项工作,不利于三国关于公允价值研究的区域性趋同乃至国际性趋同。为此,应建立以三国专家共同合作的技术研究小组来承担公允价值的研究工作为宜。

2 在专家小组的路径安排下,可以设立国际专家咨询团,考虑借用iaSB和FaSB的关于公允价值最新研究成果,增强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性。

资本市场的概念篇8

后市创业板指数剑指何方?笔者认为:从中线趋势看,目前仍处于周线级别的下降通道中运行,2330点刚好触及下降通道上轨附近,后市遇阻回落、重返通道下轨是大概率发展轨迹。笔者预计从4月13日开始的波段调整将经历28个交易日,2297-2289点的缺口是突破性质的,震荡下跌将成为主基调,大级别的买入机会关注5月24日时间窗口附近。

与股市低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商品期货盛宴依旧火爆。自18日以来,从铁矿石、螺纹钢、热卷等黑色系到棉花、大豆、豆粕、菜粕等,不断的上演涨停好戏。火爆的商品期货行情,历史成交量不断被刷新纪录,各路资金蜂拥而入,其火爆程度比去年的牛市行情有过之而不及,甚至更加疯狂,更有人作出弃股从期做接盘侠之举。相比之下,证券市场略显惨淡,连续一周的杀跌行情,虽然笔者持看淡中期调整论调,但断然不会加入商品期货暴富梦想大军的。

商品期货力顶资源概念股困兽犹斗。资源概念股的炒作持续很久了,年初以来围绕“黄金煤炭钢铁有色稀土”的投资路径,一直不温不火的轮番炒作中,但一直难以成为主流热点,其短线上涨的连续性也一直受到诟病。资源股掀起涨停热潮也不是第一次了,只不过本周的主力军由稀土概念股领衔主演罢了。其驱动因素为:第一,近期商品期货的大热传递到股票市场,是资源股大涨的直接因素。第二,稀土市场价格坚挺,生产商惜售看涨。近期稀土主流品种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上涨,如氧化镝含税报价上升至26万元/吨,氧化镝报价120万元/吨,氧化铽230万元/吨等,但生产商仍不愿意出售。第三,为有效保护稀土资源和生态环境,规范稀土行业管理,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促进稀土行业健康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对《稀土行业准入条件》和《稀土企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形成了《稀土行业规范条件(2016年本)》和《稀土行业规范条件公告管理办法》。

纵观本周市场,以江粉磁材、银河磁体为代表的稀土概念股,以章源钨业为代表小金属概念股,以金贵银业、湖南黄金为代表的黄金概念股、以中原特钢为代表的钢铁概念股,以宝利国际为代表的沥青概念股,成为中小创市场资源概念股的下跌途中表现最为靓丽的品种。笔者认为,资源股中线震荡上行是其投资风格,其短线持续力度未必如商品期货般强势,再加上中小创市场的资源概念股稀少,故笔者不做推荐。

做为本轮反弹的投资主线,高送转、VR、智能制造、锂电池等强势群体,本周纷纷进入回落整理周期,短线杀跌趋势明显,建议投资者短线回避为主,耐心等待其回落后的中线投资机会。

资本市场的概念篇9

关键词:财务理论

中图分类号:F25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一种与之相对应的财务理论,至少应涉及三个根本性问题:其一,财务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什么?其二,贯穿理论体系基本线索是什么?即如何将财务理论的诸要素有机地贯通为一个紧密的整体?其三,如何以特定的核心概念为起点,以一定的基本线索为导向,来具体设计理论体系?

上述三个问题之所以具有根本性意义,原因在于: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有明确的核心概念,否则,就缺乏应有的逻辑起点,并随之成为无源之水;同时,缺乏明晰的主线加以贯通,各部分之间就失去应有的联系,因此无法成为一个有机体系。在明确核心概念和基本线索之前,要具体地构建财务理论体系,是非科学的,也是不可能的。

从逻辑结构上讲,要构建科学的财务理论体系,首先应确立理论体系中起铺垫作用的核心概念。财务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是整个财务理论展开推演的起点,如果模糊不清,由此而形成的理论体系必然缺乏逻辑性和缜密性,因此确定财务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是构建社会主义财务理论体系的首要着力点。就推定财务理论核心概念的方法而论,如果先入为主地框定某一概念为财务理论的核心,显然无充足的理论依据可寻。因此,要科学地确认社会主义财务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还应探究其基本属性。

作为社会主义财务理论核心概念的理论范畴,应具备以下几个属性:其一,它首先是一个经济学概念,财务理论是经济理论的要素,财务学也曾经是经济学的一个因子。既然财务理论脱胎于经济理论,财务理论的核心概念自然具有经济理论的烙印,与经济学范畴有不解之缘。只有以特定的经济学概念作为财务理论的核心,才能解决财务理论与一般经济理论的对接或联接问题,否则,就必然出现这两处理论在逻辑上的错位。其二,它应是一个内容丰富能表现出财务学的概念,必然是一个在逻辑上起铺垫作用的综合概念。它可以明确界定财务学科范围,而且又是财务理论体系的“细胞”,隐含了该科学的各种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因此,内涵必然是丰富的,外延必然是广阔的。其三,他应是与市场经济紧密相关的概念。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背景来构建财务理论体系,决定了体系中的主要概念必然与市场经济相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的作用是首要的、根本的,财务的一切活动是为市场机制充分而有效的动作开创必要条件。在新的财务实践背景下,社会主义财务理论体系的构建始终应围绕促进市场经济的创立、发育和发展这一中心来展开,对该体系中核心概念的推定亦不例外。否则,就难免落入传统理论的俗套。

基于以上要求,“本金”应是构建财务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首先,确立本金作为建立社会主义财务理论的核心概念,先必须弄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本金概念。本金是进行商品生产和流通而垫支资金,它从货币资金垫支开始,经过运用、耗费、收入、分配几个阶段又回到原垫支的货币资金形态,并在这一过程中带来资金的增值。因此作为市场经济的一般范畴,本金是能够带来增值的价值,增值是本金内在的本质要求,同时本金的生命还在于其流动性,只有流动,才能增值。其次,作为经济问题,研究的出发点是商品,而企业的财务活动就是建立在对本金的增值性和流动性这两个最基本的基础之上的,即对本金的经营。因此本金是财务经济领域特殊的商品,选择本金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理论体现的出发点无疑是可行的。第三,本金是区分财务资金、财政资金、信贷资金、保险资金的依据。资金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财产物质的货币表现,其外延是广泛的,按其经济用途可分为财政资金、信用资金、保险资金、财务资金等,但财政资金、信用资金、保险资金是社会分配与消费领域的资金,处于物质生产和流通以外,所体现的资金运动是收入与支出、存款与贷款等的矛盾,不是本金的投入与收益的矛盾;而财务资金是以生产和流通领域服务的资金,具体从本金的筹集和取得开始,经过运用、耗费、收入、分配几个阶段又回到本金的运动形态,在运动中带来资金的增值,是本金的投入与收入的矛盾。第四,体现了财务的本质。财务本质是本金的投入与收益活动,并形成的经济关系,即物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本金的筹集、运用、耗费、收入与对收入的分配活动。第五,明确了财务学科的范畴。财务的本质决定了财务的特殊矛盾是本金的投入与收益的对立统一。本金的投入是取得资产收益的前提,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资产的收益的取得又是投入本金收回的前提和本金增值的前提。要使本金投入后获取收益,必须取决于经济组织与财务活动的有效性和社会环境的合理性。如果这两方面的条件出现障碍,则可能发生有本金投入而无收益,或者投入多而收益少。要使财务内在矛盾的两个方面能够统一,就必须加强财务管理,从宏观上制定正确的财务政策和制度,从微观上进行财务有效的组织。同时,这一表述也说明了本金投入的目的是为了取得更多的资产收益,为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由此可见,本金成为财务的核心概念是成立的。

在确定社会主义财务理论体系核心概念的前提下,财务状况最佳与财务成果最大的财务目标应是社会主义财务理论体系的主线。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作为独立的主体,拥有经营自和理财自。企业经营的目标就是企业利润最大化,即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企业财务工作应该为这一目标服务,但是财务管理又有它自己的特点,研究确立企业财务目标,除应与企业目标保持一致外,更多地应从财务本身的特点出发。面对风云迭起的各种市场,企业理财活动较之过去更为复杂。从企业外部来看,企业财务部门需要及时了解各种市场动态,抓住机遇,避免风险,以使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从企业内部来看,由于市场竞争的压力,企业又需要不断强化内部管理,降低各种消耗,灵活调度各种资金,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证企业偿债能力,提高企业获利能力。这就要求企业财务一方面运用各种理财手段,围绕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展财务运作,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财务要独立自主地进入金融市场,组织各种财务动作,选择适当的筹资、投资方式,谋取经济效益。但评判财务活动的履行实绩,根本准则是财务状况与财务成果最大。

优良的财务状况意味着企业有良好的财务信用,在不同时期都保持着较优的财务结构和企业债务负担相适应的偿债能力,是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的前提和条件;财务成果最大是因此它是一项综合性经济效益指标,能直接反映企业最终财务成果,体现企业经营目标。因此,企业财务的各项工作都应该紧紧地围绕财务状况最佳和财务成果最大的财务目标展开。认识财务目标,是构建财务运行机制的方向和标识,是选择理财手段的标准,是财务事先明确任务、事中控制、事后考核的依据,这一财务思想始终贯穿于企业理财的各环节、全过程,财务状况最佳与财务成果最大,同财务理论诸要素紧密相关,只有运用这一线索才能将这些要素有机地联系起来,并在这一主线的引导下,对个别要素作出较为全面而又透彻的分析。

以本金为起点,以市场经济为背景,即可界定财务的本质,功能及其规律性;以财务状况最佳与财务成果最大为主线,即可分析财务在企业筹资、投资等微观行为领域中的作用及其财务行为的制约因素。与此相适应,社会主义财务理论体系包含的内容有以下三个部分。

1、基础理论。是由一组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财务概念群按其内在逻辑关系排列而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包括财务本质、财务对象、财务职能、财务假设等理论要素。财务基础理论是财务理论的根基和出发点,是对实践中的财务来源、研究客体的基本要求的理论总结,决定财务学科的性质,反映出财务的客观属性及其规律性,是建立财务行为理论和约束理论的前提和基础。

资本市场的概念篇10

――编者

做空机制(Shortmechanism),是指投资者因对整体股市或某些个股未来(短期或中长期)走势看跌,所采取的以做空(shortSelling)来保护自身利益和借机获利的操作方法以及有关制度的总和。

例如,投资人看空股价为100美元的某一股票,可预交一定数额保证金借股票来卖出,待股价下跌再买进归还股票。如果买入股价为50美元,就意味着投资人(扣除交易成本)每股赚了50美元。

从事做空行为的投资人便是广义上的做空者,而在投资风格日渐差异化的成熟海外市场,有一些机构专事做空获利,这便是本文所特指的做空者。

做空机制是成熟海外市场一种常见的资本运作机制,在美国,证券借贷是华尔街的一项重要业务。

有专门机构可以将目标公司的证券借给做空者,这些机构包括“一级经纪商”(primeBroker)、其他经纪公司或者道富银行(stateStreet)、北美信托银行(northerntrust)等托管机构旗下的证券借贷部门。

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中国概念股)正在遭受一场信任危机。这场危机始于2010年6月28日,浑水投资(muddywaters)创始人CarsonBlock在公司网站了一份质疑东方纸业(onp.ameX)财务造假的报告,造成该公司股价两天下跌55%。

随后,做空者针对中国概念股不断发表看空报告,中国概念股股价一路狂跌。仅在2011年上半年,东南融通(LFt.nYSe)和中国高速频道(CCme,pinK)等十多只中国概念股在海外交易所遭到了停牌的厄运。

做空者之所以乐此不疲,主要源于巨大的利益驱动。嘉汉林业(tRe.to.tSX)被质疑前,是北半球最大的私人林业公司,在多伦多交易所挂牌上市。其股东包括加拿大、美国、欧洲和中国香港的基金。2011年6月3日,浑水投资公布了对嘉汉林业的看空报告。嘉汉林业股价由3月中旬的18,21加元跌至6月17日的3,19加元,3个月股价暴跌82%,市值蒸发近60亿加元。

与中国a股市场只有股票上涨时投资人才能获利不同的是,在海外成熟市场,股票下跌中做空也可以获利。做空者无疑是中国概念股暴跌最直接的受益方。

目前中国概念股被做空的范围正在扩大,由北美资本市场已经扩大到中国香港市场。国际评级机构穆迪(moody’s)以预警的方式,对几十家在港上市中资公司“亮起红灯”,致使其中大部分公司股价暴跌。

中国概念股造假丑闻之所以在海外市场频频曝出,除了因为其上市比较仓促,准备不足,未能很好地熟悉海外资本市场游戏规则外,还因为海外资本市场上有大量专业做空者。

以美国为例,做空者可以是机构,也可以是个人。既包括像浑水投资等小的投资机构,也包括老虎基金(tigerFund)等大的对冲基金,连穆迪等国际评级机构,甚至包括帮助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部分中介机构也卷入其中。这些机构充当财务顾问角色,因而最清楚中国概念股的企业内部缺陷,做空时自然得心应手。

做空者一般采取以下步骤做空中国概念股。做空者亲自或委托中国境内机构对目标公司进行现场调查,主要考察公司具体运营情况并核实财务数据情况。目标公司提交给中国当地工商局和提交给美国证监会(seC)等监管机构的报告都有可能成为书面证据。

一旦发现目标公司存在财务虚报造假,或其他与报备监管机构的信息不符,以及未披露的重要信息时,做空者就会先行进场做空,然后报告扩散利空消息,甚至借助律师展开集体诉讼。其结果便是投资者对目标公司失去信心,抛售股票导致股价大跌。

由于做空行为针对的是企业财务造假、信息披露不完全、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等,因此对于海外资本市场而言,除了监管机构、律师外,做空机制客观上也对上市公司起到了监管作用。尽管做空机制存在诸多问题,但美国2010年通过的《多德弗兰克(Dodd-Frank)金融改革法案》,还是肯定了做空力量对资本市场的贡献。

美国对于做空欺诈行为是坚决制止的,这在法律判例上有例可循。

股票顾问anthonyelgindy2005年被判入狱11年。陪审团认定他在证券欺诈、敲诈同谋、证券欺诈同谋、勒索、勒索同谋、电子欺诈总计11讼中有罪。elgindy运营一个会员订制投资网站,他在一个FBi探员协助下,挖掘目标公司的负面信息并以此做空来获利。elgindy曾试图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打击造假上市公司的打假英雄形象。

做空者承担的风险要大于做多者。为了控制风险,美国做市商(marketmaker)对于做空者开户的最低限额要求较为严格。而且,股价一旦上涨,做空者将面临着理论上“无上限”的亏损。股价下跌总有限度,最多归零,所以非杠杆交易的做多者损失上限是其全部本金;但对做空者来说,股价上涨空间没有限制,上涨越多做空者亏损越多。因此做空者一般进行短期操作。这意味着,在与做空者的博弈中,中国概念股如果能在股价刚开始暴跌时及时采取措施,迅速逆转股价,将给予做空者沉重打击。

2011年6月28日,浑水投资在其网站上一封致展讯通信(SpRD,naSDaQ)公司Ceo的公开信,信中对展讯提出15项质疑。公开信导致展讯当天股价惊魂一跳,盘中最多跌34%,但随即上演V形反转,当日收盘仅跌3.54%。第二天,展讯召开电话会议对浑水的质疑进行了一一回应,审计机构也出来力挺展讯。接下来两个交易日,展讯大幅反弹。6月30日,浑水投资承认对展讯的财务报告“有误解”。

展讯通信之所以能够成功化解被做空的危机,其根本原因在于公司自身财务及审计环节过硬,其次则是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迅速,危机处置方法得当。而对于整个中国概念股群体来讲,要想摆脱信任危机,要在适应海外监管环境的同时,持续完善自身的财务及审计流程,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非议。

对于做空行为,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应积极应对。尽管有些时候空头放出的消息确有其事,但一般而言做空者放大了中国概念股的负面新闻,造成股价过度下跌。这时上市公司应及早向外界澄清和解释。假如中国公司认为做空者存在恶意欺诈,可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权利。

根本而言,中国概念股在海外遭受信任危机的关键还在于自身。如何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公司治理结构,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提高财务内控制度,健全信息披露体系以恢复投资者信心才是摆脱危机的有效之举。

做空是成熟资本市场常见的行为,中国概念股因自身问题成为被攻击的对象。但“吃一堑长

一智”,希望中国概念股能从这场危机中发现自己不足,因而不断完善和更加成熟,提高对国际资本市场的适应能力。

做空机制是成熟资本市场提高市场效率的常备机制,不但让投资者在股票下跌时也能盈利,且客观上对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做空机制为市场做出自我调整的负反馈机制提供了条件,降低了出现单边市的可能,可以减少股价暴涨暴跌。

股指期货开启中国做空时代

做空机制的制约力量可以让市场发展更健康,使股票更接近其公允价值。中国正引进“做空机制”,努力培育资本运作中的市场力量,促进经济发展。

2010年4月8日,股指期货正式登陆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股指期货交易包含了做空机制,既可以先买后卖,也可以先卖后买。因此,股指期货挂牌交易被认为是中国“做空时代”到来的标志。

但股指期货只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交易,虽然“融券”试点让股票现货交易的做空机制得以出现,但规模极小。因此做空机制的适用范围极其有限。

对于中国20年资本市场而言,股指期货还是新生事物,其规范并发挥积极作用还需要一个过程。做空机制可以使投资者双方向盈利,当然也存在着双方向的风险。除了判断错误的风险,做空本身的交易风险也很大。在刚刚引进做空机制时,要使之发挥最大价值还需要时间。

2011年10月26日,证监会修订了《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证券公司可以从事融资融券业务,即向客户出借资金供其买入上市证券或者出借上市证券供其卖出,并收取担保物的经营活动。

对证券公司的资格条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并通过对融资融券的业务规则、债权担保、权益处理等多项措施进行明确,从而最大可能的实现防范和降低市场风险的目的,从而为“做空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可能。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该《管理办法》只是对证券公司进行了规制,而且只是一个融资融券业务的原则性框架,具体的实施细则目前还没有出台,其可行性和实用性有待进一步完善。

不论是做空机制适用范围,还是制度环境,中国目前还都处于尝试阶段。“做空时代”刚刚开启。参照与借鉴海外做空机制的意义不言而喻。

做空机制的适用性

1.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在美国资本市场,政府不起主导作用,做空作为一种市场自发的力量,一般情况下较少受到政府监管的干预。但在中国,尽管市场化进程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目前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还是过度倚重政策。

做空机制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之后的资本运作方式,对市场化程度的要求度很高,要求政府不要动辄政策干预,以避免“政策性利空”造成的非市场原因波动和利益输送。因此引入做空机制也对中国政府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规范市场行为,真正发挥无形之手的作用,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2.完善法律制度建设

美国资本市场的做空机制发展至今,在各项制度上已日臻完善:《多德・弗兰克金融改革法案》对做空机制再度予以法律上的认可;作为华尔街的一项经常性业务,证券借贷为做空机制创造了条件;对于做空当中恶意欺诈行为的惩罚案例,有助于司法上对做空机制予以规范。

做空机制平稳运行的前提条件就是完善的制度体系。

反观中国,从法律层面,对做空机制规制的范围十分有限,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行业规范也还处于初级阶段。

由于利益驱使,一些做空者难免会恶意不实甚至虚假的利空消息。目前仅有几个相关法规中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股指期货交易指引》第11条规定,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股指期货交易发生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中国证监会将依法采取处罚措施。

从管辖机关来看,证监会只具有行政权,而且这里只含糊提到了“采取处罚措施”,具体处罚措施并不明确。通过前面的案例可知,一个中国概念股市值在3个月内蒸发60亿加元,可见在做空机制下违法违规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十分巨大。

中国目前关于行政处罚的含糊措辞恐怕缺乏对恶意欺诈行为的威慑力,不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和维护市场正常运转。

中国目前的《刑法》还没有明确针对恶意做空的条款,若相关行为出现,从法律层面而言,将难以对其进行刑事处罚。所以中国引入做空机制,须同时加强一系列制度建设,以避免做空机制的弊端被无限制放大。

3.提高投资者风险意识

美国目前约有一半家庭持有股票、共同基金等与资本市场有关的投资,保护众多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不但是美国证监会反复宣讲的主要政策目标,也是资本市场平稳运行的现实要求。由于信息不对称,对于上市公司可能的欺诈行为,中小投资者根本无从发现。而做空机制为专业做空机构的生存发展创造了条件,形成了市场自发的监管力量,部分化解了投资者的风险。

中国目前参与资本市场的人口大约为总人口的1/20。这一方面体现了中美公众对资本市场参与度的巨大差距;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中国资本市场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提高广大中小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是一个巨大挑战。尤其是做空机制的启动,对于投资者风险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提高企业素质

做空机制让中国概念股体验到了海外资本市场上监管的无处不在。美国上市实行注册制,对于企业上市的要求比中国的核准制宽松得多,门槛低。很多中国企业只看到了低门槛和巨大的融资机会,对美国资本市场中政府监管和市场监管相结合的完善监管机制却不甚了了。做空机制便是美国资本市场监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概念股为此付出了沉重的学费。

中国概念股在海外遭受信任危机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企业自身。做空机制像大浪淘沙,好的企业最终会渡过危机。从长远来看,此次做空潮对海外上市中国公司在运作、规范信息披露等方面有积极的警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