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校场馆管理办法十篇高校场馆管理办法十篇

高校场馆管理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7:09

高校场馆管理办法篇1

前言

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营与管理是近年来体育工作者讨论较多的课题。在众多高校体育场馆运营中,多数院校将场馆交由体育工作部进行管理和经营,这种运营模式在高校中十分常见,但在实际调查中经营状况出现了“喜忧参半”的情况。民办高校体育馆的功能具有很大的公益性,将满足学校的课堂教学场地之需。同时,民办高校场馆的建设和运营费用金额巨大,资金全部由学校自负承担,这就对学校产生很大的资金压力。场馆运营盈利性对于民办高校而言意义重大,因此,民办高校的体育馆的商业运营部分不可或缺。运营中体育馆的低损耗、高回报、高利润是民办高校对体育场馆运营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体育教学部负责制下的场馆运营模式”是指场馆的所属权和经营权均属学校所有,学校将场馆的经营和管理任务交由体育教学部门,学校制定运营盈利指标任务,体育教学部门负责场馆的维护、对外开放的运营管理及场地场馆的维护与管理,运营的盈利收入上缴学院,学校年终以盈利任务指标考核体育教学部门的一种体育场馆运营模式。而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运营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的企业战略分析方法,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即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提出。其中,战略内部因素: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外部因素(“可能做的”):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本文结合这4要素对民办高校实行的体育教学部负责制下的体育馆运营模式进行分析。

一、优势(strength)分析

(一)“体育教学部门负责制下的场馆运营模式有利于形成“责权一体化”

体育场馆的的实用一部分在于教学使用,另一部分为对外运营使用。体育教学部门作为体育馆的经营管理者可以根据教学所需和商业运营所需在场馆的使用上进行合理的调配,以有利于提高体育馆场地的使用率。同时,体育馆内的场地管理维护责权到位,出现设备损坏问题责任明确,不会出现推诿现象。因此,这种模式将场馆的实用、管理、维护三者统一起来,形成清晰的“责权一体”,有利于校方对体育馆的管理。

(二)利润达到最大化,损耗率降到最低

民办高校在体育馆的运营中会充分考虑到运营成本,体育教学部门对场馆的运营管理首先会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使现有的师资进一步得到整合,在场馆管理上得到充分的利用。高校一个体育馆如设置场馆科的话将会给学院增加十几万到几十万的用工成本。同时,如果体育馆的运营部分承租给第三方,那么就会有一部分利润空间让承租方拿走,达不到利润最大化的最终目标。再者,由于场馆在体育教学部门下运营和管理,责权明确,体育教师在场馆的运营中会进行系统的管理和维护,降低场馆设备和器材的损耗率。

(三)便于场馆体育项目针对性的指导和开展,促进体育消费

体育教师具有较好的体育技能基础,会对运动者进行较好的运动指导和建议。由于高校体育场馆消费群体的特俗性的特点,固定客源大部分为学生,学生的健身和体育娱乐活动具有指导的需求,因此,高校体育馆的运营可以充分利用体育教师的专业特点和特长及在学生中的亲和力促进体育馆的运营和有偿消费,提高场馆的经营效益。同时,可以成立各种体育活动俱乐部、培训班、举办场馆运营项目相关的体育赛事,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激发运动兴趣。

(四)有利于培养专业场馆运营团队

体育场馆的运营可以提升教学部门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学校体育教学部门的人员具有一定的教学管理能力,对于场馆的运营管理可以通过学习和借鉴的方式来提高自身团队的管理水平,同时,民办高校具有较灵活的财政分配管理权力,可以利用经济杠杆来调动体育教师团队的经营管理体育馆的热情和积极性,促进经营水平的提升,提高团队的综合素质,培养良好的管理队伍。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师均为高校本科学历毕业生,具有较好的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在良好的学校管理制度体制下,将会形成管理规范的态势。

二、弱势(weakness)分析

(一)运营经验不足

体育教育管理部门的教师从专业角度看不是经济专业出身,不具备系统的经济管理能力,对于场馆的商业运营管理和经营相对专业团队而言处于劣势位置。

(二)消费标准

民办高校的体育馆的消费群体五成以上来自于本校的大学生消费,高校场馆对于学生开放的价格标准会低于社会人员的消费标准。大学生体育运动健身消费能力受到其家庭经济水平的直接影响,消费能力相对较低。所以场馆有偿消费对学生定价一般为市场价格的一半,有的公办大学设立的收费标准会更低一些。这样,民办高校体育场馆对学生的定价就有一定的优惠空间,可以激励和带动学生的整体消费。对于体育场馆的运营,同一块场地同一时间段学生消费实用和社会消费实用其盈利空间会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民办高校体育馆的盈利情况受到消费群体学生的直接影响。

三、机会(opportunity)分析

(一)全民健身热带来的机会

目前,国家大力提倡全民健身运动,在现行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民众的健康意识不断提升,人们对体育健身的需求也越来越越强烈。体育娱乐休闲、体育健身减肥、竞技体育观赏、体育表演等越来越受到普通市民的青睐。然而,更多人在不断尝试和寻找好的健身方法和舒适的健身环境,城市内建筑的拥挤,城市中的道路汽车的尾气排放污染情况越来越加严重,使健身活动场所显得更加的紧缺,而高校校园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在整个喧闹的城市里无非是一块健身的“圣地”。因此,民办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占有充足的环境优势,体育教学部门的经营管理在市场开拓中相对难度较低,运营外部环境也较好。

(二)场馆商业运营政策机遇

早在1995年国务院颁发的全民健身计划指出,各种国有体育设施都要向社会开放,加强管理,提高利用率。根据这一精神,高校应在不影响教学、训练的情况下,向社会开放,为全民健身服务。

1999年,国家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假期公休日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通知,更加具体和明确地对此提出了要求。

2009年8月19日,国务院出台了《全民健身条例》,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充分保障了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权益,促进了全民健身事业更加蓬勃发展,进一步推进全民健身事业均衡协调发展,推动了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些政策的颁布和实施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同时鼓励高校场馆对外商业化运营,目前,众多高校体育场馆的商业运营模式成功案例很多,“前有车,后有辙”这也为民办高校体育教学部门场馆管理团队提供了参考学习的经验。

四、威胁(threat)分析

(一)激励制度不明显是体育教学部门管理效益最大的威胁

民办高校对场馆的运营部门如果过高的关注成本最低化,会对场馆的运营部门的采取责任大、激励制度小的管理模式,使教学部门的工作人员对场馆运营的积极性受到挫伤的威胁,团队的经营主动意识不强烈将直接会影响体育馆的运营效果。

(二)领导思维定式的威胁

在众多人的心目中,体育教师只是会教书的教书匠,不是经济类专业的人才,不适合从事场馆的商业运营工作,场馆的经营形势好与坏在领导的心目中都达不到满意的标准,领导始终会认为专业营销团队会比教师团队经营的效果要好。

(三)运营精力不专注

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学部门的教师在课程任务上相对会较重,还有较重的科研压力。这样教师是否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经历投入到场馆的经营管理是民办高校体育馆“体育教学部负责制”运营模式效果的另一个威胁。

高校场馆管理办法篇2

本文对河南高校场馆设施对社会开放的优势和现阶段影响其对社会开放的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探索出适合河南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对社会开放的有效方法和对策。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了郑州、开封、新乡、洛阳、商丘五个市的共计15所具有代表性的普通高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访谈法

3、问卷调查法

(1)问卷的设计与内容

在访谈的基础上设计问卷,就河南高校的学校基本情况、体育场馆设施的现状、对社会开放情况、影响因素、建议进行调查。

(2)问卷的效度和信度检验

为保证问卷设计的质量,先后专家对问卷的设计、内容、结构以及问卷的量度指标等进行效度检验,再进行修改、补充,最后确定为正式调查问卷。从专家评价的结果看,问卷设计能达到本研究的要求,具有有效性。问卷的信度检验采用“再测法”,选取了7所学校,相隔20天后,向相同对象发放同样问卷,求相关系数。两次问卷的相关系数:Rxy=0.82,表明问卷的信度较高。

(3)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调查问卷的发放采用直接发送、邮寄和e-mail邮件发送相结合的方法。共发放问卷15份,回收问卷15份,有效率达到100%。

三、结果与分析

(一)河南高校体育场馆设施数量的现状

据调查得知,在被调查的河南15所高校中,拥有较多的体育场馆是占地不大、投资较少的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室外乒乓球台、田径场和足球场(一般都处于田径场中)、体操、健身房,每所学校均具有。绝大多的学校都有综合体育馆、篮球馆、乒乓球房等。

(二)河南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对社会开放现状

1、对社会开放的对象

在调查的河南11所对社会开放体育场馆的高校中,有45.4%的高校对社会团体和社会个人开放,有36.4%的高校对社会个人开放,只有18.2%的高校只对社会团体开放。

2、对社会开放的时间

在7所有偿开放的河南高校中,有偿开放的时间主要是工作日教学以外的时间,开放时间频度比较稳定和规范。无偿开放的时间在每天的时间段上,分别有45.5%和36.4%的高校都选择在早晨或晚上,也有27.2%的高校选择在下午的时候无偿开放。

3、对社会开放的形式

对7所有偿开放体育场馆的高校的调查发现,在开放的形式上,有57.2%的高校选择场馆租赁,42.9%的高校选择紧缺场馆的有偿开放,分别有28.6%的高校选择对社会的体育技能培训班开放和选择体育俱乐部开放。

4、对社会开放的场馆类型

在调查的对社会有偿开放体育场馆的7所河南高校中,有偿开放的场(馆)大多为易管理的室内场馆、封闭型露天体育场地和紧缺的场馆。其中开放率最高的是游泳馆(池)达到100%,其次为健身房、羽毛球房、乒乓球房、网球场、篮球馆。可见,有偿开放的学校以室内场馆为主。无偿或部分无偿开放体育场馆的高校对室外普通的露天场地和闲散场地,包括篮球场、排球场、田径场(煤渣)、乒乓球台、羽毛球场等,因不便于管理或者为了公益活动,都采用无偿开放使用,无偿使用率达到100%。

5、对社会开放过程中的管理问题

调查结果表明,11所开放学校体育场馆的河南高校中有81.8%的高校制定了体育场馆使用管理办法,还有18.2%的高校没有相关的管理办法,而现有的管理办法都是由学校自己制定的。

6、对社会开放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是高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在11所对社会开放的高校中,体育场馆在对社会开放的过程中均未发生过安全事故,说明这些学校在体育场馆的管理上比较重视安全问题。在对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主要由谁负责时,63.6%的高校认为应该主要由个人负责,27.3%的高校认为主要由政府和学校共同负责,9.1%的高校认为应该主要由学校负责,因此,学校体育场馆在对社会开放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责任,做到安全开放。

(三)影响河南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对社会开放的因素

1、高校本身的条件

调查发现,河南高校场馆开放与各高校规模和地理位置有一定的关系,规模越大的学校,且地理位置位于市中心的院校,其体育场馆对开放状况就越好,学校地处郊区,规模较小,开放程度就小。

2、场馆对社会开放的时间

从河南高校体育场馆开放时间的现状看,部分高校(特别是有偿开放的学校)能根据自己学校的时间和社会人员的闲暇时间的特点,合理安排场馆开放的时间。但是还有一些高校(尤其是无偿开放的学校)在开放时间的安排上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

3、场馆提供的服务内容

通过调查发现,在开放体育场馆设施的河南高校中,有偿开放的游泳馆(池)、网球场等场馆,在开放过程中,还能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等服务,来锻炼的人群比较多。在无偿开放的学校中,学校只提供活动的场地,不提供任何的服务内容。

4、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

调查中发现,河南高校中,学校规模越大,其对体育场馆的投资经费就越高。高校体育场馆经费的缺乏,在很大程度阻碍了它的发展,使相当多的高校场馆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功能。

5、场馆的管理制度

调查表明,15所河南高校都有体育场馆方面的使用规定,在对社会开放体育场馆的高校中有81.8%的高校有对社会开放的使用管理的规章制度,但在一些具体细节上还很不完善,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四、发展对策

一是河南高校的学校管理者要真正转变传统的、封闭的教育管理观念,为全民健身提供更多的场馆服务。

二是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开放形式,体育场馆在对社会开放过程中要以社会为平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安排开放时间、收费标准。

三是积极引进场馆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四是加强对本校体育场馆的宣传,引导社会各企事业单位和群众的体育消费。

五是建立科学、系统的管理制度体系,保障场馆设施正常有序的开放。

六是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各级政府部门要给予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同时需要政府各部门、高等院校、社区居委会、社会居民群众的支持、理解与配合。

七是河南高校体育场馆部门要安排专门人员负责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强化场地设施的安全,及时维修、保养和安全检查,避免出现各种伤害事故,保证学校和锻炼人员的安全。

高校场馆管理办法篇3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投入的增加,高校的教学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作为高校硬件设施的体育场馆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普遍规模扩大,档次提高。20xx年北京举办的奥运会,很多比赛都是在高校体育场馆举行的。所以,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和持续发展已经是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必须认真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要走向专业化

一直以来,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大部分是由学校体育教学部门管理,主要是满足学生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需求,在管理方面,缺乏专业性。20xx年以来,高校普遍扩大了招生,并且通过国家拨款、校园置换、贷款等多种渠道筹资,扩大和新建了校园,加之教育部对高校硬件建设评估的要求,很多高校都建设了比较现代化的体育场馆,因此,以往的管理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现代体育场馆的管理需要,必须有一个专业队伍来管理。包括我校在内的一些高校已经在探索专业化管理模式,成立独立部门专业管理体育场馆。

二、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要走向市场化

高校体育场馆主要的职能是保证体育教学、学校各类运动队训练和教职工、学生课外活动,这是无可置疑的。但是,体育场馆的日常维护和消耗是相当大的,按目前的国力水平,完全靠国家拨款维持体育场馆的正常运转是很困难的,势必造成高校体育场馆走向困境。因此,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要走向市场化,在保证其主要的教学任务外要有偿服务,增加收入。高校体育场馆要适应市场体制,首先,要更新观念,强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识,在目前国家尚不可能拿出更多资金投入高校体育场馆的情况下,充分发挥高校体育场馆自身的功能与潜力,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拓宽和深化高校体育场馆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第二,要进行成本核算。体育场馆的管理和运行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对这些成本的消耗必须进行认真的核算,消减不必要的开支,降低运行成本。第三,在保证体育教学和运动队训练的前提下,拓宽有偿服务范围,适当收取费用,用于成本消耗的补贴。这样有利于高校体育场馆的可持续发展。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一般是一次性投资建成的,建成后的场馆维护和维修,普遍存在着经费不足的困难,通过有偿服务,可以提高场馆的使用率,增加收入。第四,要了解掌握国家的法律法规,熟悉政策,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高校体育场馆要走向市场,就必须受市场的约束,按规范运作。但是,高校体育场馆又完全不同于市场中的企业和商家,并不是以赢利为目的,不能完全按企业管理。然而,高校体育场馆是近几年才逐渐形成规模的,政府部门并没有针对高校体育场馆制定相应的特殊政策,这就给高校体育场馆走向市场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高校体育场馆要走向市场迫切需要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支持。政府相关部门要发挥宏观管理职能,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扶持高校体育场馆在市场中健康有序地发展。第五,要积极开拓体育消费市场。高校的教职工、学生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对体育消费的认知水平较高,随着全民健身的不断普及与深入,“花钱买健康”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广大师生更能理解体育场馆走进市场的内涵。为此,要进一步引导、树立广大师生体育消费的意识,利用高校体育场馆优越的条件,举办各种体育比赛及健身活动,激发师生的健身热情,刺激体育消费。

三、高校体育场馆要充分发挥其公益性

高校场馆管理办法篇4

关键词:武术馆校学生就业率就业资源就业服务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7-0316-02

武术馆校作为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办学形式和习武场所,在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绩,同时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并影响了民办武术馆校的生存与发展,一大批民办武术馆校在激烈的竞争中被迫关闭,如何引导和规范民办武术馆校的健康持续发展己成为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武术馆校的生存和发展与学生的就业状况息息相关,因为就业涉及到每个学生的切身利益,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渠道,是武术馆校得以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能争取更多生源的关键。现实表明,各武术馆校学生就业意向的首选单位大多在公安、武警、大专院校和省市专业队;其次为公司、企业、宾馆、娱乐和公共场所的保安;再次为做个体。实际上进入首选单位的学生只是极少数,而多数学生从武术馆校毕业后进入了公司、企业做保安工作。另一部分学生进入社会后或做个体,或另找其他的职业。就就业现状的总体而言,是不容乐观的。

一、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建立全方位就业保障体系

1.大力发展、创立高质量武术文武馆校。确立“体育教育”观念。由于武术基础训练对象的年龄段与国民九年义务教育对象的年龄段完全重合,而且在中国九年义务教育又已经普及,所以武术基础训练的对象必然都是中、小学的在校生。由此得出“体育离不开教育”之结论,无疑是对的,但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来说,同样教育离不开体育。问题关键在于,我们搞武术的不能把自己的神圣目标、任务拴在教育的战车上。之所以自称业余体校、搞体教结合总难免让人家牵鼻子走的尴尬,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丧失了体育这个自我。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站在体育的立场上,兴办自己的武术教育。比如,武术中、小学以培养竞技武术后备人才为主要目标,属于竞技体育;普通中小学仍以增强学生体质为根本目的,属于群众体育。武术基础训练单位既成龙配套,又宜精不宜多。一个市有一所武术大专或中专、一个县有一所武术中学和小学或一所中小学合一的学校,就完全可以了。武术馆校办学形式。是武术馆校存在于社会的表现方式,决定着经营活动的所有权和支配权。研究表明,个体经营的达85%,集资联办占9%,公办(体委部门自办)占6%,这一现状说明,中国武术馆校绝大部分由个体经营,即使是集资联办和公办的武术馆校,也均以承包的形式由个体在经营。根据教育的发展规律,对中国民办武术馆校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未来中国民办武术馆校的发展将呈现出以下趋势:民办武术馆校的运行机制将日趋市场化;管理模式将趋向产业化;办学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办学将日趋社会化,服务功能多样化;教育方式由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发展;目标趋向全面素质化和职业能力综合化;将通过合并、兼并、资产置换等方式进行资源重组,向大规模、集团化方向发展。

2.逐渐提高武术馆校的办学层次。小学和初中是主要的办学层次,分别占27%和46%,则这一层次的武术馆校均是小学、初中合为一体,单纯的小学和初中武术馆校则较少。高中和职业中专层次分别占18%、9%,这一层次的招生以学生个人的志愿和家庭经济基础为主。一般来说,学生若有志进一步深造,并能交纳一定数量的学习费用,均可被高中或职业中专所录取。这些学生在完成高中学业后,一部分直接升入职业中专,并获得中专文凭,另一部分则参加工作或从事其他个体职业。武术馆校办学层次有待提高和办学高起点。

二、通过挖掘就业资源,建立多层次就业机制体系

就业,单靠一个部门或几所学校不能完成促进就业及全面提高学生技能和素质的任务,必须不断挖掘全社会资源的潜力,充分发挥他们在就业中作用。我们着力构建政府、社会、武术馆校、企业四体联动的就业机制。

1.积极鼓励和倡导居民从事武术健身多样化、层次化消费。武术消费主体尚未培育成熟,是制约当前武术体育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中国体育健身娱乐普遍缺乏一种会员活动组织体制,参加健身娱乐消费的大部分是“游兵散将”,没有形成固定的消费群体。现阶段要努力培养武术市场的消费主体,积极鼓励和倡导居民从事武术健身消费。任何一个行业要市场化,它的发展前提和经济前提在于消费产品的人群必须大众化。市场经济是平民经济,它不是特权,不是少数人的消费,一定是大众的、社会的,有稳定的持续市场。在市场中最重要的是价格因素,在商品性能、服务承诺和家庭收入状况、需求欲望基本相同的条件下,价格高低是决定是否购买第一要素,实行消费者可接受的低价格策略。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收入的武术消费者的不同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发出不同的武术产品消费。既有世界级高水平的消费,也要有适合普通老百姓消费的武术产品。

2.政府尊重、保护武术“民营经济”、“私营经济”。培育武术市场,必须重视武术民营经济特别是武术民营企业。民营经济靠民间资本发展,完全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支持民营经济既有利于增强本地区经济实力,又有利有于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一些地方武术民营经济在资金融通、土地使用等方面,缺乏公平竞争环境;在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开发立项等方面,尚无正常渠道申请;在税赋方面也有不公平之处,向企业伸手的“三乱”屡禁不止。影响了武术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武术私营企业主和个体私营户要在思想观念、经营方式等方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当前的主要问题是,有的思想放不开,瞻前顾后;有的小富则安,满足于家庭工厂;也有极少数唯利是图,制假售劣,偷税漏税等等。这说明,武术民营经济自身有待“革命”。诚然,我们应该看到取得的成绩,但更要看到差距,富而思源,富而思进,把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结合起来,把“家业”当事业,推动武术“家庭工厂”向“现代企业”转变。要注重社会公益。企业私利与社会公益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二者协调,武术企业才能持续发展。种种不法行为,是为商之末道,为智者所不取。首先,企业发展要淡化家族制。企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出现“父子兵”、夫妻、姐妹兄弟齐上阵,很正常。但是,随着企业发展,如果都是自己人控制企业将对引进人才造成限制,不利于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最终制约企业自身发展。其次,要实施制度下的情感管理。家族企业客观存在,但问题是采用什么样的现代企业激励制度进行管理,中国人办企业更看中员工的忠诚度。欧美国家靠制度维系,亚洲国家特别是日本企业多靠企业和员工的感情维系。在中国的家族式企业里,应该让制度的力量减弱,实施制度下的情感管理,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以市场就业为导向,建立“三位一体”就业服务体系

实践告诉我们,武术馆校教学内容必须与市场需求相衔接,使学生学有所用、有业可就。我们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就业为目的、以完善武术馆校服务为手段,把教学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建立起市场需求、职业指导、推荐就业“三位一体”的武术馆校教学就业服务体系,实现教学与就业的良性循环。

1.加强武术教练员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专业技能水平――办学保证。提高武术工作者思想政治素质。引导他们大力弘扬“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自觉而模范地实践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由于过去武术教练员多来自于运动员,属经验型人才。因此,要引导他们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自觉加强科学理论的学习;同时,组织好定期集中培训、外出进修等继续教育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努力提高其科学选材、科学训练、科学管理的技能水平。对武术教练队伍建设从战略上考虑,还要破除“优秀运动员=优秀教练员”的迷信。提高其社会活动能力。每一个武术教练员,都面临着市场选材、有偿训练、竞赛市场参与、竞技体育人才交流等社会活动。这都需要他们在实践中学会新的本领,增长新的才干,提高社会活动能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再仅仅依靠单一的行政手段来管理武术训练是远远不够了。首先,依法治国要求我们要依法治体、依法治训。管理训练单位的法律、规章、有待我们去制定和完善。经济手段,也是必不可少。还有一个竞赛杠杆作用,竞技体育比赛,尤其是届次比赛,必须紧紧围绕武术中长期战略目标来实施组织,必须对在训项目战略调整给以积极导向,必须避免对大潜力小幼苗“拔苗助长”和对大器晚成运动员失之保护,必须加大赛风赛纪整治力度以保证公开、公平、公正等。

2.武术馆校收费。由于各地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差距,其标准也不尽相同。收费在5500元~8000元之间,占15%,这类馆校规模中等,办学条件较好,并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在社会上也有较好的声誉;收费在3500元~5000元之间,占35%;收费在8500元~10000元或10000元以上者,占5%,该类馆校办学条件较优,具有较高的声誉,均属省、地一级的名武术馆校之列;收费在1000元~3000元之间者,占45%,办学条件差,规模小,多以低价格收费来争取一定数量的生源。

3.文武兼修,德才兼备。现在武术馆校普遍重武轻文,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缺少深厚的文化素质。这样的学生是不能适应将来社会发展要求的。我们古人讲究文武双修,文武全才,如果没有文化知识,只能是一介武夫。我们必须走文武双修的道路,即传授武术,还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视道德品质的培养。

四、结语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指导精神,紧紧围绕武术馆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形式,通过进一步强化就业体系、广开门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地推进武术馆校学生就业工作,促进中国武术馆校的健康协调地发展。

参考文献:

高校场馆管理办法篇5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场馆,社会化,管理模式

 

1995年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及《体育法》中明确规定各种国有体育场地设施都要向社会开放。2009年10月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在济南胜利召开,随之济南市全民健身迅速开展,以致对体育设施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在“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中,有这样一组数据:在我国现有的850080个体育场地中,教育系统有558044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65.6%。目前我国人口数量多,场地设施数量少、质量较低,这些因素制约全面健身运动的顺利开展,所以中小学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势在必行。在日益拥挤的城市里,将大量闲置的学校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无疑可弥补社会公共体育场地的严重不足,为那些流动在城市大街小巷的“健身游击队”提供一个相对舒适而专业的活动场所。但是,对于长期习惯了封闭式办学的学校而言,如何适应这种社会化需求,如何在维持日常教学秩序的同时,将这些用纳税人的钱建起的学校体育设施,反哺社会,成了这场“运动”的关键所在。

一、制约济南市中小学体育场馆开放的因素

学校体育场地资源对外开放,势必社会人员大量的拥入学校,对学校体育场地资源是一个严重的考验。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学校体育设施资源仍然短缺,并且存在严重的地区不平衡性。学校体育场馆是以小型化、中低水平为主,标准较高的场馆较少,中学体育场馆仍以开展传统竞技体育项目,如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场馆为主,而娱乐性、游戏性、休闲性等群众比较喜爱的体育项目的场馆较少,设备不能满足多种人的不同需要。中小学校体育资源的短缺会影响开放的质量。

(一)负责人认知程度不同

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不足,绝大多数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由政府投资建设,大多数不对外开放。长期以来,受教育环境、经济利益等因素的影响,多数学校将其视为“私有财产”。要使学校以及社区体育顺利开展,就必须从自身思想上转变过来,从认识上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学校负责人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各项规定,将体育设施面向社会开放。

(二)管理层面交错复杂

目前,我国中小学,在管理上多隶属于教育行政部门,而社会体育管理隶属体育行政部门。不同管理系统之间存在着体制、制度等诸多障碍。建设与维护以及分配等多方面的利益导致多头管理,不能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在管理上,由于学校无权管理社会人员,怎样保证大量来校锻炼人员不妨碍学校正常工作运转问题也是影响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的一个主要因素。所以管理的混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体育场馆的社会化。

(三)安全责任问题

安全问题也是影响中小学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的一个主要原因。科技论文。外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些人损坏学校设施、财物、有意滋事,不服从管理等等屡见不鲜。收费后,安全事故的责任令学校有所顾忌,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相关的法律也没有出台,对学生的安全问题是学校最担心的。同时学校财产的安全问题和开放后的防火防盗等问题,也是学校担心的问题。

(四)经费短缺

目前中小学学校体育场地部分开放,但基本上处于对个人锻练者不收费的状况,即使是收费,也比较低廉。收费的主要对象是有组织的训练、运动会包场,由单位或集体支付费用。开放后体育设施的更新、维修、管理等费用无法落实,缺少资金来源。学校的体育设施开放主要是为了全民健身,以服务性质为主,相关的收费只是作为学校管理的一种补偿,只能采取低收费,管理人员经费、场地维修费用等等学校无能力支付。缺少经费成为制约中小学体育场馆开放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五)开放时间冲突

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肯定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怎么才能在不影响学生正常学习与锻炼的情况下开放学校体育资源,是顺利开展大众体育的前提。开放时间是一个必须关注的问题,如果全天开放势必会影响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教学质量,造成一种混乱的场面。因此,寻找合理的开放时间对开展大众体育是必不可少的。科技论文。

二、济南市中小学体育场馆社会化的管理模式

(一)中小学体育场馆社会化管理理念

第一,人本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是体育管理中人本原理的具体体现,人本原理就是在管理中以人为根本。人本理念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学校要以学生为本,在此基础上,适当、适时的面向社会开放来尽最大限度的满足大众健身的需要。要全面考虑各个人群的状况使资源最优化配置。因此,学区体育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健康观,把握新的发展阶段对学区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把更多的精力和更多的公共资源向学区管理和公共服务倾斜,以促进学区体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二,校本管理理念

校本理念是以学校体育设施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要形成一个良好的运作管理模式,多方位的资金来源,合理的资金支出,定时的场地设施维护,良好的外部治安环境,完善的保险机制等等,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来保证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小学体育场馆社会化管理方法

所谓社会化服务,是指体育场馆坚持“以体为本,多元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地位,通过大力开展体育竞赛表演和体育健身娱乐活动,繁荣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和全民健身娱乐市场;不断开发新的服务项目,培育新的市场,满足不同人群的健身娱乐需求;努力发展与体育相关的服务业,如体育用品、体育信息、体育建筑,以及为体育产业服务的服务业,通过市场机制努力把体育场馆的经营与体育项目、体育资源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力争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第一,行政管理方法

政府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来保证学校体育设施开放,政府要与社区,学校共同探讨解决方法,互相协商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政策法规来促进学校体育设施面向社会开放,既保障教学需要,有满足群众的健身需要。

第二,经济管理方法

在解决经费问题上可采取多方筹集资金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如政府拨款、社会扶持、收取门票费等。引进社会力量以承包和合作等方式参与学校体育设施

的经营管理。政府、社会和学校各承担一部分费用,如采取政府或社区统一购买服务的方式,统一购买保险,由政府或社区支付一定的场地维护费,地方体育局抽取部分资金为学校购买器材等等。总之就是全方位、多渠道的吸纳资金。

第三,管理主体应多元化

经调查,我国多数中小学现行的体育场馆管理模式主要是体育部门集体管理。尽管体育部门管理有相对优势,但目前运营管理仍处于较低水平,所实行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存在不够规范的地方,对于管理现代化的体育设施明显缺乏知识、人才和经验。而且体育部门的教师和教辅人员因为有教学和其他工作,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管理工作中去。因此,必须改变过去由学校包办一切体育事业的旧体制,建立国办、民办、社会办等多方举办体育事业的新格局,实现我国学校体育场馆管理主体的多元化。

第四,体育教学应该与体育场馆分离管理

高校在体育场馆的管理上要实现两步一起走,先将体育场馆管理与体育教学系(部)分开,再逐渐将社会部门管理和服务相区分。体育教学系(部)应该在教学质量、学生体育锻炼、运动队的训练、运动与健康、群体活动等方面下工夫。而体育场馆的管理与服务单位应该了解和研究体育场馆管理的专业性、特殊性及与体育教学的密切性,为体育教学做好服务。学校成立体育场馆设施管理委员会,下设体育场馆设施管理中心,并且制定体育场馆管理规则。体育场馆设施管理中心负责实施和招聘社会物业管理单位,实现体育场馆管理与服务的社会化。

综上所述,中小学体育场馆设施对外开放影响因素有:管理问题、经费问题、安全问题、意识问题、资源配备等。科技论文。面对这些问题也出台了相应的对策,如在经费的解决上采取承包制,政府、社会和学校三部分分担式。在管理上实行人本、校本、目标、承包、多元等管理模式。总体来说广州、上海、北京等这些经济发达地区及全国试点区的开放情况相对要好一些,其相应的政策措施也相对比较完善,其中一些好的方法及措施对于其他城市正在开放或有待开放的学校场馆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董小龙,郭春玲.体育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2]陈融.体育设施与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BonnieLpaRKHoUSe.体育管理学[m].秦椿林,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宣海德.试析学区体育模式的建立[J].安徽体育科技,2006,27(5):63-65.

[5]任保国.我国普通高校和体育院校体育产业理论与发展战略研究[J].体育科学,2004(7):69-73.

[6]雷厉.体育场馆发展概况及存在问题[J].山东体育科技,2000,22(4):81-85.

[7]陈明.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模式[J].体育学刊,2004,11(3):25-28.

[8]陈文山.北京市体育场馆的管理方向——物业管理[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6):115-120.

高校场馆管理办法篇6

结果与分析

福建省高校体育场馆资源配置现状近些年来,福建省高校体育场馆建设态势迅速,尤其是大学城、各高校新校区的兴建,给福建高校体育场馆资源注入了新活力。截止2003年底,全省57所普通高校共有各种体育场馆990个,投资4.661463亿元(见表1),但这些体育场馆主要分布在经济较为发达的福州、厦门、泉州三个地区的高校,其体育场馆设施和器材的配置集中在球类、田径、健身类等运动项目。调查发现,福建省高校体育场馆与其他省份高校体育场馆具有类似特点:专用性体育场馆偏多,而综合性体育场馆太少;大多数规模偏小,整体布局缺乏规划;地区高校体育场馆分布不均衡,数量与高校规模、办学层次成正比,本科与专科层次高校体育场馆资源配置相差甚远(福建体职院除外)。在所调查的13所高校中,体育场馆数量最多的分别为篮球场、乒乓球场和排球场(见表2、表3),田径场是每所高校必备的体育场地,其中仅福建师范大学新老校区田径场馆便高达6片。福建省第5次体育场地普查资料显示:福建省高校室内体育场馆数量相对较少,其中游泳馆、网球馆尤为紧缺,主要因为场馆前期建设投入资金较高.随着《全民健身条例》的不断完善及各政府部门和高校领导的大力支持,福建省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取得一定的成就,但在这种趋势下,仍有少量的高校体育场馆不向社会开放,例如福建中医学院和厦门大学,这两所高校仅对本校师生开放,没有本校相关证件是不允许进入校园的,厦门大学室内体育场馆较为丰富,特别是室内游泳池,但始终不实行对外开放。从2011年笔者所调查的福建省13所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状况看,与2003年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情况相比,开放状况稳步改善,从表4可见,福建省高校体育场馆全部开放和部分开放比例占84.6%,而不实行向社会开放的仅占15.4%。开放范围与对象调查结果表明:福建省高校体育场馆开放对象主要有五种类型:本校学生、本校教职工、学校周边居民、社会个人、社会团体。前两类属于本校范畴,后三类属于社会范畴。调查资料表明,有偿经营的对象主要是周边居民,达到65%~75%,而在校大学生占25%~35%,但在大学城周边前来锻炼居民所占比例更是低至不足20%,其中厦门大学、福建中医学院两所院校仅对本校师生开放。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福建省唯一的一所体育高职院校,其体育场馆资源较其他高校相对丰富,除每周二、周四下午4:30~6:30向全体师生免费开放外,其余空闲时间段全部向社会人士有偿开放,其有偿开放对象———社会人士占89%,与其他高校形成鲜明反差。高校体育场馆有偿经营的形式主要以自由锻炼、各种培训(如跆拳道培训等)、出租场馆为主。调查发现,目前福建省临近市区高校体育场馆的社会锻炼人群已初步形成一定的小规模,且较为稳定;而由于新建的大学城体育场馆大多是处在郊外,离市区有相当一段路程,加上其周边居民体育锻炼意识相对较为薄弱,因此,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尚未拥有一定数量的、长期前来锻炼的体育人群,只有部分不定期的体育锻炼者。开放场馆类型调查结果表明,福建省高校大多数室外体育场地免费向社会开放,而室内场馆无偿向社会开放并不多,并且严格限制开放时间,大多数室内场馆实行有偿向社会开放。篮、排球在群众体育中普及率较高,福建省高校篮、排球场占场地总量的84.49%,资源较为丰富。大多数高校采用无偿开放室外篮、排球场,以满足周边大众健身的需要,部分学校室内篮球场地和排球场则向社会人士有偿开放。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研究》从表5可以看出:福建省高校进行有偿经营的体育场馆排在前两位的是游泳和网球场馆,乒乓球、羽毛球、健身、健美操位居第二集团,篮球、排球、足球、田径排在第三集团。有偿开放明显占优势的项目是游泳、网球、羽毛球、乒乓球和健身器械类等,而无偿开放明显占优势的项目是三大球类等,高校体育场馆能否进行有偿开放与场馆自身特点密切相关。由于篮、排球场资源丰富,其无偿开放的比例最高,而田径和足球多为露天运动场,一般仅在举办足球赛或校运动会时才实行收费,其余时间则多是无偿开放。游泳、网球、器械健身、健美操等项目场馆多属于稀缺性场馆,资源明显短缺,因此拥有此类场馆的高校多能利用其优越的资源条件进行有偿开放,既满足周边群众健身需要,又可解决体育场馆的维护资金来源。开放时间与利用率调查显示:福建省高校网球场地开放时间最长,达47周左右,而受到季节和天气影响,游泳池开放的时间最短,1a当中包括高校自身的游泳教学时间也不过11周左右。福建省高校体育场馆为了避免与教学、训练时间冲突,开放时间主要集中在早晨、下午、晚上三个时间段,室外场地除了少量的稀缺场地,一般实行无偿全天候开放。从表6可以看出:高校体育场馆在早晨和上午两个时间段进行有偿开放的程度并不高,这两个时段主要是室外体育场地的无偿开放,体育场地有偿向社会开放主要集中在下午和晚上,尽可能地避开教学、训练时段。相关调查资料表明,福建省高校体育场馆1a平均开放的时间约为31.5周,开放利用率仅为57.5%,相当部分的高校体育场馆(特别是大学城体育场馆)在晚上18:30之后,基本上是处于闲置状态,除非安排体育赛事或各种演出等特殊情况,室内体育场馆才实行开放。开放形式及经营管理模式调查结果表明,福建省高校体育场馆不同程度地进行经营,根据高校自身体育场馆类型和运动项目的不同,其经营的方式主要分为有偿经营、无偿经营和无偿有偿混合经营三种方式。福建省高校进行有偿经营的体育场馆,主要集中在游泳、各种球类项目(以小球为主)、器械健身及跆拳道等项目。在高校无偿开放的体育场馆中,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田径场,其中,除了室内体育场馆外,室外场馆全部无偿地向社会开放。此外,调查还发现,福建省规模较大的本科院校体育场馆资源较为丰富,体育资金投入也较为充足,为其有偿向社会经营开放创造了良好的物质环境,而规模较小的专科院校(除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外),在缺乏体育场馆和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则很难做到有偿向社会经营开放。近些年来,国家在资金、政策等方面对高校(特别是大学城)的支持力度逐渐加大,使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得以明显改善。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模式主要有:体育部门集体管理、学校统一管理、单位间协作管理和个人责任制管理等。所调查的福建省13所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经营模式主要集中在:体育部门直接经营、租赁经营。各高校体育场馆经营方式的选择次数和排序见表7。个案分析———以福建师范大学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状况为例福建师范大学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数量统计调查发现,福建师范大学绝大多数体育场馆不同程度地向社会开放,在总量175个体育场馆中仅2个场馆不实行向社会开放,开放率高达99%,而不向社会开放的仅是少数比较专业的体育场馆,如散打馆、健美操馆,为了保证本校正常的教学、训练和比赛,而仅作为教学、训练用馆,不实行对外开放。福建师范大学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形式福建师范大学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形式主要是无偿和有偿开放,学校体育场馆属于准公共产品,不应收费,但迫于高昂的维护和管理费用,又不得不自找出路,新校区除了游泳池,不论是室外还是室内的其他体育场馆都实行无偿开放,而老校区室内场馆则实行有偿开放,有偿开放主要与两方面有关,一是场地紧缺,二是周边锻炼者较多,场馆使用率高。新校区处在郊区,外来锻炼者较少,主要是对本校师生开放,除游泳池收取较低的费用外(学生用餐卡付费每人3元/次,社区群众6元/次,不限时间,而市区游泳池门票一般是10~15元/次),羽毛球馆对校内师生5元/h,对社区群众15~20元/h,其他均无偿开放。福建师范大学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对象在调查的高校中,福建师范大学不断通过借鉴和摸索,在体育场馆的开放范围与对象上得以较好拓宽,任何个人和单位、团体,不管是进行体育类或非体育类活动,在不损害体育场馆的前提下都可以进行借用、租用。除了保证本校正常的教学、训练外,时常租给周边体育设施不完善的学校开展校运会,租给俱乐部、企业举办足球比赛,举办社会公益活动,甚至承办大型演唱会等,例如2009—2010年中国男排联赛B组比赛福建队的比赛就在福建师范大学综合体育馆举行,2009年校园舞林大会东南赛区比赛也是在福建师大综合体育馆内举行的。福建师范大学体育场馆在对外开放中表现出使用形式多样,利用范围之广,成为目前福建省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典范。福建师范大学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时间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每日时间段学校体育场馆基本任务是为体育教学服务的,向社会开放的时间要尽可能地避开体育教学、训练时间。由于开放形式不同,体育场馆类型不同,向社会开放时间也不同,有偿开放时间明显比无偿开放时间长(见表8)。有偿开放的体育场馆,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都有专人负责管理并收取费用,开放时间较长,进而增加场馆经营收入。无偿开放的室内体育场地一般选择在早上和下午开放,为了节省维护和管理费用,不得不严格限制开放时间,下午仅开放1.5h。无偿开放的室外场地,部分场地没有围栏的实行全天侯开放,而设有专门入口的场地,则有专人负责管理,限制开放时间,如老校区的长安山田径场、新校区的足球场和东区田径场。福建师范大学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每年时间段从表9看出,有偿开放的体育场馆有其优越性,全年开放,这与管理经营模式密切相关,而无偿开放的场地有其局限性,尤其是室内场馆,恰逢假期,场地管理人员也随之放假,导致体育场馆紧闭,这正是无偿开放体育场馆的弊病所在,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场地假期开放率低,造成极大浪费。而有偿开放的场地正是在节假日全面向社会开放,尤其是周末,体育场馆爆满,收费比工作日更高。福建师范大学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经营管理模式调查结果显示:福建师范大学体育场馆呈多样性经营管理,管理模式主要为:学校体育部门、集体承包、个人承包、租赁4种模式,新校区采用的是学校体育部门管理,完全体现了社会效益;而老校区主要是对室内场地和网球场、游泳池采取个人承包方式,实现场馆开放的良性循环,体现了高校体育场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访谈场馆负责人得知,师大综合馆在对外开放之前,主要由学校体育部门负责管理,学校每年需支付一笔高达15万的场馆维修费用和管理人员工资。通过引入市场运行机制,场馆进行了全方位的开放,仅体育综合馆每年就实现20~25万的盈利。调查显示,师大有偿开放的体育场馆对本校师生优惠,对于羽毛球和乒乓球馆等室内场馆,如果本校学生凭学生证办理会员卡,可以享受社会人员30%~50%的优惠,游泳池对本校师生收取3元门票,而对周边群众收取6~8元。福建师范大学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对周边居民体育锻炼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师大附近的阳光新村、兰庭新天地、康山里小区、万升小区、首山路小区、正祥滨江假日小区、江南水都、金汇豪庭、海润尊品、武夷国际城10个小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师大体育场馆全面向社会开放之后对周边小区居民体育锻炼的影响。共发放问卷1000份(每个小区100份),有效问卷911份。问卷主要调查了解师大周边居民平时如何分配空闲时间、一周锻炼的次数、锻炼场所以及对师大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所持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师大周边的兰庭新天地、首山路小区、正祥滨江假日、江南水都、君汇豪庭、海润尊品、武夷国际城虽然是新建小区,但新小区规划的体育设施面积还是很有限,而阳光新村、康山里小区、万升小区3个旧小区大多只是简单的健身路径而已。随着师大体育场馆的全方位开放,为附近小区居民提供更多的锻炼场所,同时激发了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改变了师大周边居民空闲时间的生活方式。从表10、表11可见:自师大体育体育场馆全方位向社会开放以来,周边居民的空闲生活方式由在家看电视、打牌、打麻将逐渐转向了体育锻炼,并且居民每周锻炼的次数也有所增加。从表12可看出:在师大体育场馆全方位向社会开放之前,周边居民锻炼的场所多为社区空地、公园绿地等,场地较为单一。而在师大体育场馆全方位向社会开放之后,周边居民锻炼场所重心逐渐移向师大体育场馆。福建师范大学作为综合性大学,体育场馆资源相对较为丰富,可供周边小区居民选择的运动项目较多,在大学校园里,由于锻炼人群多样,来自不同的小区,居民体育锻炼时可以结识更多的新朋友,锻炼氛围更为浓厚,极大地提高了居民体育锻炼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特别是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篮球和健身跑的参与度更为普及。本课题组利用一周时间对师大田径场的每天锻炼人次进行统计,统计结果显示师大田径场每天锻炼的人流量为3500~4000人。伴随着师大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机制的不断完善,周边居民锻炼场地资源将不断充足,体育锻炼必将成为居民空闲生活的主流。从表13可以看出:师大周边小区居民对师大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态度整体上持积极态度,64.5%居民认为师大作为高等学府,是一个开放的校园,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丰富了居民锻炼的场地资源,方便了周边小区居民锻炼,为居民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但10.5%居民对师大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表示不满意,主要原因在于其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室内体育场馆收费偏高等。

福建省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可行性、制约因素、发展对策

高校场馆管理办法篇7

一、独立学院图书馆建设现状

根据投资渠道与合作方式的不同,现有独立学院主要有三种模式,即:“公办高校+民营企业”模式、“公办高校+地方政府+企业”模式、“公办高校+异地政府”模式。在这些不同的模式中,其经费来源是多渠道的:既有通过融资手段筹资的,也有靠企业投入经费,还有依靠学费滚动发展的,但都不依靠国家财政性经费投入。随着各所院校近年来的教育规模的不断壮大,独立学院的图书馆在建设方面也同样面临着设施、功能还不齐全、馆藏量不丰富、建设资金不足、学校管理者不重视等各种困难。

1、基础薄弱

独立学院由于办学时间短,图书馆建设上起步也相应较晚,各类建设方面几乎是从零开始。例如有些独立学院将图书馆设置在教学楼、实验楼、学生食堂等公共建筑内,生均馆舍面积及生均阅览座位数也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指标存在差距。这样的图书馆,其规范布局显然是空谈,。

2、图书馆经费投入不足

客观来讲,独立学院的举办者大都是重视图书馆建设的,但往往由于在学院快速发展的阶段因资金紧缺,以及自身办学条件和社会客观条件制约,为了压缩办学经费,不得已而裁减图书资料的采购数量;或者数量基本达标的情况下,减少新增图书资料的征订与增补工作。造成无法做到对所需馆藏的及时采购,造成图书馆文献资源不能够及时更新。同时,当前图书市场上书刊价格持续走高,给独立学院在图书馆建设方面增大了压力。

3、资源结构建设不合理

现阶段,独立学院与其他高校一样,面对诸多项目的评估,而独立学院评估标准与普通高校的基本相同。本身办学力量相对有限的独立学院为应对评估,不得不在图书文献建设方面走“重评估、轻实效”的途径。为了通过评估,使藏书量达到合格标准,在图书购进时,使复本量加大。这样,虽然在数量上满足了评估要求,但无法实现藏书体系应突出的“应用性”和“专业性”的教育特点。

还有的独立学院馆藏资源方面呈现出“理工科类的文献资料相对较少,大多是语言文字类的图书资料;外文期刊杂志相对较少,多数是中文资源”的景象。这与大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对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是相违背的,与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相违背的。

4、图书馆服务质量不高

大多数独立学院图书馆还是以图书借阅为主要业务,服务内容单一,许多现代化服务尚未开展,没有实现提升图书馆的管理层次与数字化水平,没有和教学需要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不能适应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与读者多元需求的时代要求。

5、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图书馆是教辅部门,有的学校领导对此缺乏足够重视,认为只要能够保证师生借、还书的需求;能够及时订阅、分发报刊、教材等就行了,图书馆成了解决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家属工作的首选之地,甚至在某些领导眼里,图书馆馆员根本就不需要聘请专业人员,就能把图书馆办起来。即便是有些学校领导比较重视图书馆,想聘请一些专业人员来图书馆工作,也会受福利待遇的影响而留不住这些专业人才,因为很多学校图书馆的馆员是作为教辅人员,他们的待遇根本无法与一线教师的待遇相提并论,更达不到公立学校和公共图书馆馆员的待遇。这样一来,造成独立学院学校图书馆很难开展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服务工作,只能应付传统借阅工作,不能适应信息技术日益进步的教育要求。同时,由于有些馆员的责任心不够强,缺乏进取精神,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图书馆在师生心中的印象,使得他们缺乏利用图书馆的热情。

二、独立学院图书馆建设的思路与定位

在创办独立学院时,总体的创办思路和定位是把独立学院当作公立普通高校的补充和完善而建立的。人们一般把独立学院定位为应用型本科学院,以立足市场、培养面向世界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宗旨。这种定位既弥补了普通本科高校培养理论型、研究型人才的不足,又弥补了迅速崛起的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大量专科层次实践技能很强的人才在理论上的不足;既改善了高等教育结构失衡的状态,又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对大量本科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这种应用型本科的定位必然要求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保持高度的一致。而独立学院的图书馆建设应根据其所在学校的性质,从突出特色性、学术性、综合性等不同方面着手,不断丰富馆藏,要让图书馆与学校的办学特色、定位相一致,这才能区别和一般性的高校图书馆。

从办应用性本科的目的出发,独立学院应该强调立足市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设置专业,所以设置专业大都实用、新颖,那么在丰富馆藏时,就要注意学校的专业特点,紧密关注相关专业的国内外图书出版动态和期刊发行情况,尽量去充实这方面的馆藏。同时,在丰富馆藏时,就要注意学校的学科特点,使学校重点学科的各类图书尽量丰富完善,充分体现出该学科的特色和优势;另外,还要注意理、工、管、文、经、法、农、艺等不同学科辨的统筹性,既不能平均用力,又要注意均衡性。根据学科的性质,或主要购进图书,或主要订阅期刊。通过这种方式,解决文科与理工科在接受信息上的差异性,体现出其因为学科特点不同的特色性。

在某种程度上说,独立学院处在本科教育的末端和专科教育的前端,既有别于普通本科高校,也有别于职业技术学院和自行举办的民办高校。它所培养的学生与普通高校本科学生相比,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应用技术能力;与专科(高职)学生相比,有较系统的学科基础理论,具备一定的创新与技术革新的理论能力。正因为如此,独立学院图书馆建设就要强调专业的学术性,注意前沿问题图书和高深性理论图书,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图书的购进,专业性学术期间的订阅,在图书的学科内容上要能反映出专业水准、专门化水平和学术前沿性。

三、加强独立学院图书馆建设

1、加大投入,改善硬件环境

独立学院举办方要不断加大对图书馆各项建设的投入经费,尽早形成布局规范合理的现代化高校图书馆,让学生自发地走进图书馆。硬件环境的改善,一是要增加对现有场馆的改扩建工作,使得图书馆馆舍分散的布局尽快统一到一栋建筑物内,使得生均建筑面积及阅览座位个数达到标准。二是要丰富馆藏资源。要建立图书资源采购专项基金,并保证每一年的学费收入中有一定比例的经费投入到专项基金中,加大对图书资源的采购工作。在期刊图书资料的选择上,要查漏补缺,根据学院所设置专业情况及学生在各专业的分布情况适时补充新的图书种类及数量,要适当采用外文文献资料。与此同时,为方增加图书馆的吸引力,更好地方便读者,建议要在图书馆设置专门的新书借阅专区,提高图书利用率。三是可以对外开展有偿服务,如为企业提供技术改造、产品更新等信息服务,并适当收取信息费用,补充建设经费的不足。

2、强化创新,提升服务质量

传统的信息服务由于受文献收藏场地所限,向师生提供信息服务的方式一般是口头咨询、定题检索和文献借阅等;图书馆员往往习惯于坐等用户上门。在网络环境下,借阅服务不但可以面对面进行,借阅手续、咨询服务、定题服务、文献检索服务等也都可以在网上进行。这种服务方式彻底改变了图书馆传统被动型的服务方式,加强了馆员与师生之间的联系,并在他们之间形成了更为友好的界面,馆员无须静坐服务台,如网页参考服务提供用户和参考馆员的交流平台,是两者之间不见面的交谈。图书馆在网站上提供读者需求单,用户按要求填写并提交,网站参考人员接到信息需求单后,进行信息查询,再将检索结果传送给用户。通过电子邮件、传真等方式向各自的服务对象提供网络文献传递服务。

服务内容创新是图书馆服务创新的主体,是信息服务的基础。一方面必须引进和创建新的文献资源和各种具有特色的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以满足教学、科研及管理的需求。另一方面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应该加大网上资源的获取,应选派具有计算机知识、信息检索知识和藏书建设经验的人员,专门从事网上资源建设,将网上浩如烟海的知识有针对性地加工、提炼,使之系统化、有序化,形成自己的特色,打出图书馆自己的品牌。要对信息产品进行深层次加工,更多地提供光盘型、网络型的信息产品,提供二三次文献服务。

一支好的馆员队伍是图书馆做好服务工作的关键,独立学院图书馆内部管理方面要进一步健全机制,规范管理,加强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管理,通过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培训,增强他们的工作能力,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让他们能充分意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对于学院实现育人目标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还应注重引进既懂图书馆专业知识也能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3、打通渠道,实现资源共享

高校场馆管理办法篇8

关键词:武陵山片区;体育教学;场馆开发

中图分类号:F323.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0-0189-02

一、武陵山片区高校体育教学场馆存在的问题

(一)场馆基础设施差

武陵山片区大部分高校体育场馆基础设施差,场馆仅仅只是局限于几种大众喜爱的运动,如篮球场、田径场,而其他的如排球场、网球场就很少了,就连篮球场也很多都是没有观众席的,可以容纳的人数非常少,有的高校的田径场还是煤渣跑道。以吉首大学为例,学校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网球场、游泳池等。而这些项目又恰好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其实,修建游泳池是很有必要的。这个运动项目不仅可以用来教学训练,同时还可以培养人的基本生活技能。在吉首大学的大田湾校区,田径场的跑道还是煤渣跑道,对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是个打击。吉首大学没有一个综合性的健身活动中心,而这样的一个活动中心不仅能吸引学校的学生到这健身、减肥,还可以对社会大众进行开放。活动中心内可以开设很多项目,如大部分女生都比较喜欢的健美操、体育舞蹈,还有开展比较普遍的小球类项目,更多的是可以开展一些本地特色的民族传统运动项目。

(二)场馆建设与维护经费的短缺

由于国家给予的教育经费相对较少,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用在体育场馆的建设上就更少。以湖北民族学院为例,因为学校领导对体育事业不怎么重视,而国家给予的拨款也不是很多。学校的领导比较重视升学率,所以将大部分国家拨的款投资到科研及文化课上了。殊不知,即使再高的升学率也要有良好的身体作为保证,要身体好当然要有场馆才能进行锻炼。学校的很多设施都已经破损了,而且室内篮球馆也没有带观众席的,仅仅只是能够满足学生的教学。在调查的时候,发现田径场的看台经过风吹雨打已经被腐蚀的差不多了,看上去很危险。学校连最基本的场馆维修费都没有,更别说去购置新的器材。所以,学校这样就出现了没有场馆锻炼到没人锻炼的恶性循环。

(三)场馆经营开发人才的缺乏

武陵山片区高校体育场馆的相关工作人员大多经由学校机构,部分是退役的运动员和其他与体育工作相关的人构成。那类人虽具有很好的体育专业知识结构,但缺乏体育经营管理与市场营销方面的相关知识,所以,无法把握体育市场经济的相关政策和理论,造成管理运营方面欠缺实效,运营理念方式陈旧。此外,还有一些体育场馆从业人员不光没有经济专业背景,还不具备体育专业素养。以铜仁学院为例,学校在场馆的经营方面做得一直不好,很重要的原因是场馆经营开发人才缺乏。场馆的日常管理由聘请的人负责;场馆经营就由体育系的主管来负责,他们是比较精通体育专业知识,但是缺少市场经营管理知识。

二、武陵山片区高校体育场馆有效经营开发策略

(一)转变观念,提高武陵山片区高校体育场馆的有效开放

据调查了解到,自从国家开始实施《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以来,武陵山片区内的人们的经济收入有很大的改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在满足日常的一些低层次的需求后,会向更高的需求追求。目前,武陵山片区的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身体健康,更多的人会选择去体育场馆进行健身活动。但是,当前武陵山片区各高校的体育场馆资源缺乏,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又直接影响到其他公共体育场馆的资源分配。因此,武陵山片区各高校领导和体育场馆管理者在对外开放的时候,要考虑到场馆的经济效益,还要考虑其他的社会效益。只有这样,高校体育场馆才会实现自主创收和盈利的局面;同时,这样做可以缓解人们对场馆需求的严重不足,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

(二)利用武陵山片区户外地理资源优势,积极开发特色体育场馆

武陵山片区现在是国家的重点扶贫地区,片区内有很多的旅游风景区。武陵山片区各高校可以利用国家给予的财政上的支持,重点开发旅游产业。通过旅游业的吸引力,将世界各地的游客带到这来;同时,举办一些大型的商业活动,对武陵山片区进行宣传,为树立学校的知名度起到来了很好的宣传作用。武陵山片区高校还可以利用本地的丰富的地理优势,如山、水、崖、石等现有资源优势,可以在旅游地建立属于自己学校的专属场地,建立自己的场馆品牌,使其集自然风光、旅游景点、运动训练于一体。这种一体化的发展,借助自然环境优势提高了体育场馆外部环境,从而使运动与旅游、社交与办公相融合,而且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此外,武陵山片区各高校可以借助这个条件充分发展我们的特色体育场馆,如攀岩、漂流、定向越野等项目的开展,打造出武陵山片区独特的项目优势。

(三)培养体育管理人才,建立高校体育场馆专业化管理机制

在调查访谈的过程中得知,目前,武陵山片区各高校的体育场馆经营开况并不理想,大部分高校都只是很简单地将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收取一定的费用来维护场馆的耗损。但是,这样做得效果并不好,导致这样的结果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武陵山片区高校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缺乏,且没有专业化的管理机制。武陵山片区各高校可以把体育教学和体育场馆管理的人员分开,成立一个体育场馆管理中心,专门从事场馆经营管理[1]。这样,由专门的人才进行管理可以让高校体育教学部脱离对场馆管理之累,将精力投身到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当中去。同时,体育经营管理人才还会发挥其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帮助高校制定出一些盈利的策略。他们还会针对本校的情况,对场馆的经营方式、经营手段、经营内容等方面进行专业管理。武陵山片区各高校体育场馆如果可以培养出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并进行专业化管理,不仅可以为学校创造经济价值,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高校体育场馆实现场馆的社会效益。

(四)借助区位优势,争取省内外各类大型活动的承办

高校体育赛事是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更高层次、高水平体育赛事的基础。高校举行和承办不同层次的体育赛事,一方面可以促进高校体育整体水平的提高,促进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会带动高校体育场馆的开发利用,带动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以吉首大学为例,2009年在吉首大学体育馆里举办了湖南省第九届大学生健美操比赛。为全校师生,甚至是全市的健美操爱好者奉献了一场精美绝伦的表演秀;那段时间整个校园都流行着一股健美操学习热。此外,学校每年都会有二三次的大型演唱会,如2012年的郑钧、刘惜君歌友会。这些大型的活动不仅能给学校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也为学校与其他发达地区接轨提供机会,对学校的宣传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五)建立学校健身俱乐部,开展体育培训班、体育俱乐部

体育俱乐部是以体育运动为主要目的,根据个人意识,自愿参加而组成的一个体育组织,它具有自己的目标和中心任务[2]。本文所讲的体育俱乐部是指为了发展全民健身活动,锻炼人们意志和增强人们的身心健康,积极参加训练的活动。武陵山片区高校可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开展传统、特色的体育健身俱乐部活动。武陵山片区内开展的比较好的是怀化学院。怀化学院以其体育场馆设施为依托,聘请了高校专业体育教师或体育专业的学生为体育指导员,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体育讲座、体育培训班、健身俱乐部,以及青少年体育夏令营,如篮球培训班、减肥俱乐部等。这不仅可以为人们的健康提供很好的指导,对于学校体育场馆的运营也可以起到一个推动作用。相信通过武陵山片区各高校体育场馆的主管部门的一起努力下,建立起学校的健身俱乐部,更好地将高校体育场馆资源推向社会,服务到更多的人群,同时学校能够收获利益。这为学校的体育场馆的宣传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六)抓住场馆的特色项目优势,开展民族体育赛事和大众健身项目

武陵山片区是属于少数民族地区,所以在场馆里可以开展很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龙舟、木球、珍珠球、毽球、抢花炮、射弩、高脚马、秋千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种类多,可以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在选择上有很大的竞争优势。武陵山片区可以依靠特色项目的优势,积极承办国内外民族传统体育赛事。例如,湖北民族学院开展的珍珠球运动、吉首大学开展的3人板鞋竞速运动,已经在全校普遍盛行,甚至有的企业为了锻炼员工的团队协作能力,也到学校场馆来开展这些运动;铜仁学院开设的毽球运动、怀化学院开展的秋千运动都有不同程度的成就。现在,大众健身项目也在武陵山片区各高校火热开展,特别是广场舞,参与的人众多,男、女、老、少各个层次的人都有。特别是在吉首大学,他们融入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创作出如插秧舞、摆手舞等舞蹈。这些舞蹈大众都特别容易接受。吉首大学还开展了苗鼓这项运动,它不仅可以健身,还有音律韵味,对人们的心灵陶冶作用很大。

参考文献:

高校场馆管理办法篇9

论文摘要:民办高校图书馆是民办高校发展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部门,必须审时度势,迎接新时代的挑战。通过论述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服务理念、构建动态特色馆藏体系,怎样构建现代学习氛围,建立知识性馆员制度等几个方面问题.指出只有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拓思路,更新理念,紧跟图书馆发展的步伐,民办高校图书馆才能在信息资源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民办高校图书馆是民办高校发展密不可分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事知识信息资源管理的专门机构,并担负着教育和情报双重职能,许多民办高校在其发展过程中,都把图书馆的建设放在了重要的位置。民办高校图书馆正在努力,将其发展成为实用型复合图书馆。民办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部门,必须审时度势,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1 用知识管理的理念指导图书馆服务

当前,图书馆除面临来自其他信息服务机构的各种挑战外,其自身的传统管理思想、组织机构、工作方法等也表现出与现实环境的种种不适应。因此,要树立“一切以读者为中心”、“与读者需求动态对应”的现代读者服务观,变信息资源管理者为提供者,根据读者需求来定义、规划和拓展服务标准、服务理念,从而稳定读者队伍,保持旺盛的信息需求。

图书馆知识管理是指图书馆应用知识管理的理论与方法,通过知识的获取、组织、传递、开发和利用,对有效资源重组,实行知识、增值和知识创新的过程。将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引入到高校图书馆工作中,就是最大限度地获取、挖掘、利用和传播知识,为读者获取知识提供最有效的知识共享平台。高校图书馆应通过信息、人力技术等方面的管理,实现显性知识和隐眭知识的相互转化,促进知识的创新和应用,完善高校图书馆的职能。

提高对高校图书馆实行知识管理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图书馆实行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是进行知识管理的先决条件。1)在服务取向上,“读者为中心”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更多的是关注信息的对象(馆藏),而不是信息用户(读者),从而导致一些弊端,如馆藏重复建设、馆藏结构单一、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等。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在服务取向上,坚持“以读者为中心”,紧密地将读者,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以读者需求为目标,对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深层次开发、加工、对知识信息进行鉴别、筛选、分析,重新组织和提炼,使信息系统化,条理化,并用现代通信或网络技术把新的知识主动送给特定读者,充分发挥知识服务的作用。2)在服务内容上,强化知识性、知识经济服务提出较高的知识性要求。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应充分利用馆藏实体资源和网上虚拟资源,依靠现代息技术对有效资源进行重组,使原有的信息和知识得以系统化、综合化、深入化,为读者提供更高层次的信息服务。

2 建立动态的特色馆藏体系

服务是方向,藏书是基础。民办高校图书馆要高度重视图书馆馆藏建设,高瞻远瞩,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方针,突出特色,统筹兼顾,建立集纸质图书、电子资源、网络资源一体化的动态特色馆藏体系。

首先,民办高校图书馆要以“教学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道路”的指导思想为宗旨,以本校的目标任务,办学规模、专业设置、就业方向和产学结合等方面对图书馆进行正确定位。图书馆的藏书体系必须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和宗旨展开,适应学院的发展需要。

其次,民办高校图书馆馆藏可以不求多,但必须在馆藏特色上下工夫。有限的经费、有限的馆藏空问可能对建设规模化、系统化的图书馆文献资源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对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却影响不大。特色馆藏是一个图书馆所收藏的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文献资料,是区别于其他图书馆藏书的不同特色,是一个图书馆“亮点”。因此,民办高校图书馆馆藏要突出实用性、专业性,要构建有民办高等教育特色的馆藏体系,以特色创品牌,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

再次,对学院专业设置的更迭和课程开发的变动要及时跟进。民办院校专业设置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产业结构的调整及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图书馆的馆藏建设也应该在保证特色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必须跟踪民办高校教育时代的趋势,把握其特点,紧密结合学院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及时调整藏书结构,在保证原骨干专业文献资源供给的同时,考虑增加新增专业及新兴专业的图书资料。同时,加强专业馆员的建设,深入了解学院专业设置及各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主要教学环节,并随时掌握读者的需求情况和图书出版的情况,从各类图书的采购比例、复本等方面对藏书结构进行总体设计,抓住专业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的藏书原则,建立一个科学的具有本院特色的藏书体系。

3 以人为本,确立iC服务理念,构建现代学习氛围

信息共享空间(infomationCommons),是图书馆向用户提供的一种新型的一站式服务模式和开放性、互动式的学习空间,是一个可以为用户提供各种信息集成服务的场所。

传统图书活动的基本模式为“用户围着资源移动”,而在iC环境中的服务实践“资源围着用户移动”的新颖理念。高校图书馆在融合教学和研究过程中,通过开发图书馆服务空间,优化资源与服务,采用新的方法和环境,为师生独立学习,团队讨论和集体研究提供信息和场所,激发用户灵感,达到知识创造的目的。构建iC不仅将改变图书馆的服务,还能推动图书馆服务对象行为方式的改变。我国高校应试教育的环境至今未有根本改变,学生主动出击、科学规划、积极组织、以各种兴趣活动为主题,有计划有组织的让学生了解与使用iC,使他们逐步接受与熟悉iC,喜欢iC,这不仅是保障图书馆iC建设投入获得良好服务效果的重要发展模式,也是高校图书馆构建现代化学习氛围的重要举措。

营造和谐阅读环境。环境能引起人与人之间的共鸣,能诱导人的行为。读者一进到图书馆,图书馆的建筑、设施布局、馆藏资源甚至到一草一木,都在无声地影响着他们:一个小小的方便读者的变化、设计、布置,都会拉近和凑者之间的距离,使他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布局讲究,安静舒适的环境,带给读者的是一种无声的关怀,美的熏陶,有利于读者集中精力,思维敏捷地开展研究学习。因此,图书馆的环境细节不容忽视。和谐就在细节之中,营造和谐的环境,要从一点一滴抓起。如本馆实施的在闭馆清场前播放时尚健康的提示音乐,替代呦喝或响铃的原始手法。悬挂一些名人名言,图像和经典画作等,让读者走进图书感就感到浓郁的文化氛围。

本馆实施iC服务理念的具体做法有设置自助还书箱,24小时还书箱。保证读者在什么时候都可在自由还书,减少超期,加快图书流通。提供打印借书的明细单服务,在借还处设置查询机,方便读者查洵。开放学习空间,主要用于信息检索、数据库使用和计算机软件等课程学习和培训,同时也是网络资源的搜索和图书馆数学资源的使用。此外,还为读者提供打印、复印、扫描、刻录光盘的服务。建立小组学习室,是读者进行合作学习和研究的空间,是团队学习和研究的最佳场所,配有黑板,放映机,投影仪等设备以及相关资料。建立和完善读者休闲区,在图书馆引人咖啡馆文化,设置比较舒适的休闲区,自动售卖机等设施,使读者在学习间歇可以去休闲区享受音乐或饮料,可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交流,讨论问题。

4 加强人员管理,建立知识性馆员制度

高校场馆管理办法篇10

第二条:公共课部是我校体育运动场馆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我校体育运动场馆的日常管理和经营管理,具体工作由公共课部下属的体育教研室负责。

第三条:学校各部门和个人在使用场馆的过程中,都有保证场馆安全、保持环境卫生和维护各项活动秩序的义务。

第四条:体育场馆内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禁止随地吐痰、吐口香糖、乱扔果皮、纸屑等废弃物。禁止在墙面、地面及体育设施随意刻画、涂写。禁止带宠物、穿高跟鞋、钉鞋进入场馆。禁止攀越围栏进入场地、任何车辆不得驶入体育场馆内。

第五条:参与场馆活动人员必须自觉遵守体育场馆管理规定。凡违反规定人员,予以批评教育,照价赔偿损失,情节严重者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第六条:为了加强管理,同时为广大师生及社会各界提供更好的服务,除公共课部安排的各类正常占用体育场馆的活动和免费向教工开放时间段外,其他活动一律按规定收取费用。学校、协作单位、特邀贵宾临时使用场馆的各类活动,经学校领导和公共课部负责人同意可以减收或免收场地租用费。

第七条:按照学校社会服务的相关规定,收取的各种费用一律上缴财务处。

免费开放时间:每周一、三、六晚上向全校教职员工开放。

收费开放时间:周二、四、五晚上,周六白天、周日全天向校内外开放。

第九条:收费标准:

场馆对校外运动团体收费标准:体育馆全天800元;运动场全天1000元。

学校教职工:乒乓球场地收费标准为10元/小时/人,羽毛球场地收费标准为10元/小时/片;

校外人员:乒乓球场地使用费为20元∕小时/人,羽毛球场地使用费为25元∕小时/片。

第十条:学校教工凭《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室內体育馆教职工入馆活动证》卡参加,未办卡教职工应于9月30日前到公共课部登记,附带5元钱办证工本费和近期一寸照一张,由公共课部统一办理,原办老卡继续有效(背后活动时间段作废)。参加活动人员自备器材,若无器材可向场地管理人员租借,标准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