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翻转课堂定义十篇翻转课堂定义十篇

翻转课堂定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9:10

翻转课堂定义篇1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职英语教师角色

一、研究背景

1.“翻转课堂”的发展过程。随着互联网技术、数字化策略、学习技术、社交媒体技术等各种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一种重要课堂教学技术变革――“翻转课堂”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的JonBergmann和aaronSams首次在高中化学课上尝试让缺课的学生在家观看教学视频,在课上由教师讲解作业的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2011年,孟加拉裔美国人Salmankhan创办了Khanacademy(可汗学院,罕学院),免费提供优质教学视频,降低了教师在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的难度,推动了“翻转课堂”的发展。2011年后,随着moocs亦称慕课(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在全球教育领域的崛起,“翻转课堂”在实施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早期的课前观看视频、课上老师讲解的“翻转课堂”相比,慕课更重视“互动与反馈”,提倡建立“在线学习社区”。

2.“翻转课堂”的定义及特点。所谓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或invertedclassroom),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由教师提供视频教学资料,学生在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再由师生在课堂上协作探究、共同完成作业答疑,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结构,翻转了原有的“教师课堂上课,学生课后写作业”的教学结构,重新建构了“学生晚上自主学习新的知识,白天在课堂在教师的辅导下参加课堂活动,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知识内化过程”的教学结构,形成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内化过程、在课堂外完成知识学习的新型课堂教学结构。“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更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教师给予学生的个性化指导,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观念中讲台上的主讲者,转变为教学过程中的指导者、组织者、助教和辅导员。

3.英语教师角色的定义及其在“翻转课堂”中的作用。“角色”一词在汉语词典中的定义是演员扮演剧中人物,或是比喻生活中某种类型的人物,也指工作中一个环节、一个部分。“教师角色”包括以下三种含义:一是教师的行为;二是教师的地位和身份;三是对教师的期望。对于高职英语教师来说,传授语言技能和文化知识是教师的核心角色。而英语教师角色是教师在外语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目标不同、教学方法不同而介于学生互动所形成的不同教学作用的统称。

该课堂形式首先被应用于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国内外的学者们通过研究和实践证明“翻转课堂”的理念也可以应用于职业院校层次的英语教学课堂上。教学活动能否获得成功离不开学生的配合,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层次或是课程的操作流程都不是“翻转课堂”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推广的障碍,教师角色转变和准确定位是此项教学改革成败的基础和关键。未来的高职英语教学应该是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担任的不同角色对高职英语学习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未来的“翻转课堂”也对高职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英语教师角色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学者对外语教师的角色的研究主要从三个角度展开。

一是从教学法变革的角度,分析英语教师在不同教法中的角色和作用。Harmer(1983)认为外语教师的角色为控制者(controller)、评估者(assessor)、组织者(organizer)、提示者(prompter)、参与者(participant)和知识源头(resource)。Voller认为在帮助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英语教师扮演的最重要的三种角色分别为促进者(facilitator)、指导者(counselor)和知识来源者(sourceofknowledge)。wells(1993);Hall(1998);Hall&walsh(2002)在课堂师生互动中研究了语言教师的角色。RichardsandRogers(1986)所著的《语言教学的途径和方法》,BreenandCandli(1980)发表的《交际语言课程的要领》,widdowson(1987)发表的《教师和学习者的角色》;tudor(1993)发表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中教师的角色》等论文和著作中都体现了这一角度。

二是研究教师信念(belief)对英语教师角色的影响。教师角色信念系统对教师在语言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教与学产生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学者们普遍认为:教师信念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因此西方语言教师的信念可能和亚洲语言教师的不相同。研究教师角色信念的代表作主要有:williamsandBurden(2000)所著的《语言教师心理学》,Richards(2001)所著的《超越专业技术训练》,Brindley(1984)所著的《成人移民教育研究的需求分析和目标设定》。

三是从文化角度出发,对比东西方文化中教师角色的不同之处。他们(watkins&Biggs,2001;Holmes,2005)认为东方教师倾向于专制主义(authoritarian),不善于沟通(antisocial),善以考试为主、以大量信息大量记忆等方式进行辩证法实践论证(dialecticapproach)。西方教师通常被认为是课堂教学中的促进者(facilitator),组织者(organizer),友好的评价者(friendlycritic)(pratt,1991;Cortazzi&Jin,2001)。

此外,也有学者根据教师风格的分类,研究英语教师角色在课堂上发挥的不同作用。如Lewin,Lippitt,&white(1939)等人将教师的领导行为归纳为三种:专制(autocratic)、民主(democratic)、放任(laissez-faire)。

2.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学者从多个角度研究了英语教师角色。曲文婕(2004),申海霞(2008),赵蓉(2011)等调查、分析并评价大学了英语教师在语言课堂的中介作用,徐锦芬(2007)进行了“中外籍英语教师课堂中介作用调查与对比分析”。华维芳(2001),徐锦芬(2004),王一普(2005),项茂英(2010)等探讨了英语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及角色定位的重要性。刘士祥(2013),但冰洁(2014)等研究了外语教学改革下英语教师的角色转变;唐卫红(2009),刘毅(2012)论述了大学英语学习者和教师角色期待之间的关系。陈冰冰(2008),丁仁仑(2014)等对大学英语教师信念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大部分关于教师角色的研究都以描述性研究为主,量化研究较少,仅有庞继贤(2004),王霞(2013)等进行了量化教师角色行为的实证研究。笔者以“翻转课堂”和“教师角色”为关键词在搜索了“中国知网”数据库后发现,相关研究文章的数量仅为5篇,以平面分析和展现“翻转课堂”中教师应承担的角色为主,以“翻转课堂”,“高职商务英语课程教学”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的研究文章数量为0篇。可以看出,“翻转课堂”在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方面的研究还很局限,还没有深入到外语教学的各个方面,还需学者们作更深层次的挖掘。

三、研究内容

传统高职英语课堂角色单一,而“翻转”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带来的是教师角色全面重塑与革新,给身处改革中心的高职英语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本研究以建构主义理论、掌握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完整课堂教学活动的分析,研究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教师角色包含内容及影响因素、教师角色现状,提出其改革需要;通过研究分析提炼角色相对应的特征及细分角色的演化过程,从多维度提出促进教师角色转化的诊断性建议,重新定位信息化环境下“翻转课堂”中高职英语教师角色,构建新角色模型,实现教学改革中高职英语教师角色的顺利演化。具体内容包括:

1.把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建构、师生角色、师生关系、师生信念等问题作为研究内容,研究教师角色所包含的内容以及各种影响教师角色的因素。

2.传统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角色现状的调查研究和思考。

3.传统课堂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中高职英语教师角色对比研究;预计通过对“翻转课堂”实验教学班级和传统教学班级中师生角色对比,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等方面的研究,分析高职英语教师角色的演化过程,研究教师角色的不同作用,找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诊断性建议,提高学生的英语输入效率,改善教学效果。

4.“翻转课堂”中教师新角色呈现方式和作用的研究分析。

四、创新点及研究价值

1.创新点。目前国内能够检索到的相关研究大都是针对“翻转课堂”中英语教师的角色期待或是角色转变的意义讨论研究,研究内容比较单一,实用性不是很强,很少有深层次的应用研究。本研究以建构主义理论、掌握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为基础进行研究,和传统的研究方法相比,本研究的思路更系统、全面,容易找出影响教师角色的关键原因,因而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学科研的效率,优化教学改革的方案。

2.研究价值。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课堂结构的彻底变化,从而推动了“翻转课堂”的发展。国外对“翻转课堂”中外语教师角色的实践和研究比国内早,也更为丰富,但由于国外“翻转课堂”的教育背景、发展水平、办学层次、评价体系等和国内的情况不尽相同,而这些方面又都影响着“翻转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教师能力发展,相关的研究结果对我们有借鉴价值,但未必完全适合高职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对高职英语教师提出的特殊要求。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如下:

(1)本研究旨在对高职英语教师角色进行多维度分析,以建构主义理论、掌握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为依据,研究“翻转课堂”中高职英语教师的角色转变过程并对教师角色特征进行分析和证据性描述;并结合教师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提出诊断性建议。通过研究转变教师角色来改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由知识接受者变为知识探索者和体验者,解决本院英语教学中的若干问题:如学生的语言学习过程中输入效率不高、交际意识和语用能力不强等问题,弥补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

(2)本研究成果可以为研究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和实践的学者及教学一线的老师所用,用于不断完善自身角色定位,重新定位师生关系;为探索深度课堂交互提供指导,促进“翻转课堂”的推广,实现教学改革中高职英语教师角色的顺利演化,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继而改变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

(3)本研究提供了一个研究思路,研究者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其他教学研究,如教师角色冲突、角色行为与技巧等问题的研究。本研究相关的研究方法和成果还可以进行迁移性应用,进一步推广到其他层次的外语教学中,为我国外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

[2]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2).

[3]张男星,饶燕婷.“慕课”(mooCs)带给中国大学的挑战与机遇――访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J].大学(学术版).2014(1).

[4]柯森.论信息时代教师角色的转变及师范教育的发展趋势[J].教育研究.1997(6).

翻转课堂定义篇2

关键词:翻转课堂;微课;合理定位

“翻转课堂”与“微课”是当前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自这两个概念进入国人视野至2015年7月14日,中国知网收录了标题中含有“翻转课堂”的文章共1284篇,标题中含有“微课”的文章共1292篇,且这个数字几乎每周都在增加。与此形成对照的是,至2015年7月14日,美国eBSCo数据库收录的标题中含有“翻转课堂”或“微课”的论文不到80篇。两者之间的差异,值得我国研究者反思:翻转课堂和微课到底是什么,它们对教学改革的意义究竟有多大?

一、翻转课堂与微课的内涵

何为翻转课堂?翻转课堂的形态是唯一确定的还是多种多样的?追踪其源起,我们可以较好地分析这两个问题。翻转课堂的英文是“flippedclassroom”,“flipped”是动词“flip”(翻转)的被动语态,意思是“被翻转的”,在这里充当“课堂”的定语。可见,翻转课堂的含义是“被翻转的课堂”。

翻转课堂概念的提出者是美国的两位化学教师――乔恩・伯格曼(Jon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Sams)。他们给出了翻转课堂的简单定义:传统上需要在教室里完成的事情在家里完成,传统上作为家庭作业的工作在课堂上进行[1]。这种界定表明,翻转课堂强调的是教学顺序或教学秩序的翻转或颠倒,即以往的教学流程是“先教后学,以教导学”,教师先讲授知识,而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现在的教学流程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生先在家里借助于书籍、视频等媒介独立学习知识,后在课堂上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提供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所要学习的内容。

如此一来,翻转课堂这个看起来很新鲜的表达在中国并不新鲜,因为我国早就有“先教后学”与“先学后教”的表达,很多教改名校的教学模式就是“先学后教”。也就是说,在中国的很多学校里,传统教学顺序早已翻转,新式课堂已经建立。这些学校的课堂教学与翻转课堂的区别仅在于翻转课堂借助微课实现课堂的翻转,而我国的一些学校借助导学案、讲学稿等实现课堂的翻转。[2]

翻转课堂是不是一定要借助微课来实现?这是另一个值得解释的问题。微课的英文是“microlecture”,即电子讲座。可见,微课的词意重点是电子化的教学资源,即微课并不必然很简短,但必须是电子化制作的。例如,乔恩・伯格曼最早使用录屏软件录制演示文稿和教师实时讲解,并将这种视频上传到网络供学生学习。

可汗学院提供了大量的微课资源,减少了教师自己制作视频的困挠,有力地促进了翻转课堂的推广。借助微课的翻转课堂的主要流程如下:教师事先制作或收集好教学视频,视频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视频内容是对即将学习的概念或要点的讲解;教师将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学生在家中连接网络,下载学习视频,依据个人情况确定观看次数和速度,记下学习心得和困惑;在课堂上,学生就概念提出疑问,教师进行解答,或者教师布置课堂练习,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成果,在检查过程中进行必要的讲解。后来,一些网站强调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与反馈,在视频中穿插提问、随堂测验和专题讨论,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在线学习共同体,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精心制作的微课对于学生在家开展自主学习确实有帮助。然而,微课是自主学习的必备要素吗?与本主题相关的游戏、影视作品、故事、习题等也可以作为自学材料,使用微课所获得的效果必然更好吗?

对比我国的导学案和讲学稿,笔者认为微课并不一定更有助于学生开展探究性和建构性的学习。在使用导学案背景下,学生要按照教师布置的自学任务,翻阅资料、寻找答案,其不足之处可能在于部分自主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很难完成自学任务;在使用微课背景下,多数学生可以依据教师提供的视频较迅速地掌握要点。但不难发现,因为视频就在眼前,学生出于偷懒等原因可能不愿意独立动脑,而是直接观看视频,记下要点,这样一来,就没有了学生自主探索、“百思不得其解”,以及发现要点后“茅塞顿开”的知识建构过程。就此而言,微课有助于自学能力较低的学生达到预习要求,但总体上不利于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微课和导学案孰优孰劣,还需要实证检验。

以上分析所要表达的观点可以概括如下:美国提供的借助微课来转变教学顺序的翻转课堂模型,是翻转课堂的一种形态,但不是翻转课堂的唯一形态;微课是促进课堂翻转、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学习资源或预习材料,但并不是课堂翻转的必要材料,也不一定是课堂翻转的最佳工具。

可能正是出于这种考虑,美国学者指出,翻转课堂的特征是在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通过多样的媒体手段(multiplemediamethods)提供概念化的知识[3],而不是通过多媒体(multimedia)提供概念化的知识。相关文献显示,教师在实现课堂翻转时,有时采用微课作为学生的自学材料,有时发放自编讲义作为学生的自学材料。[4]

笔者还想指出,虽然翻转课堂是一个新兴的概念,但学生自学在前、教师讲解和辅导在后的课堂翻转在美国教育中并不新鲜。笔者在2010年赴美访学期间,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的大量研究生课程都是以翻转的形式进行的:教授给学生提前列出下次上课需研读的文献及重要思考题,学生在课前必须认真阅读文献,寻找答案;上课时,学生汇报学习心得、解决疑难,整节课贯穿师生问答和讨论。尽管教授并没有在网上提供微课,但笔者认为,这种课堂也是一种翻转课堂。

二、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的可能贡献与挑战

美国学者分析了借助微课来实现课堂翻转的两大优点,一是有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二是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参与。我国研究者对其优点的解析和美国学者的观点相似。笔者认为,当代中国引入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还有必要分析这种课堂形态相比于基于导学案的翻转课堂的优点和缺点,以及这种课堂形态可能给中国师生及教学改革带来的困扰。

(一)可能贡献

首先,借助微课翻转课堂有助于实现分层教学、“异步教学”及个性化教学,将因材施教理念落实为学习者依据个人特点调整自主学习节奏。翻转课堂使用多种媒体手段(包括微课)来传递要点,提供了一种个性化的知识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根据学习需要来确定观看多少次。通过操作播放器,学生可以打断教师,让教师重述,确保自己真正掌握了重要概念。这样的特征允许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以适合自己的节奏来掌握课堂目标。而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不能很好地开展分层教学,因为教师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个别需要,只能依据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来组织教学。

其次,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参与,促使学生成长为主动学习者。因为学生在课前借助微课学习过基本知识,课堂时间可以被用于团队探索练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现场作业等。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也发生了改变,以前是讲授者,现在是学习的教练。课堂时间被用于与学生交流,陪伴学生完成作业。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机会向教师提问,讨论时间增多,大家可以相互帮助,形成新见解。另一方面,学生观看微课的过程也可以促进参与。参与也指学习者与其学习材料之间的互动,学生在观看过程中可以自主判断学习效果,努力达成学习目标,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在线研讨功能还能增加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和成功体验。[5]

再次,与导学案相比,微课在课外给学生进行了要点讲解,能够促进更多的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导学案往往只是布置了学习任务,当学习任务较难时,一部分学生可能因为无法完成任务而产生挫败感、沮丧感,这些消极体验积累多了,可能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热情。微课对要点进行了讲解,通过不断观看微课,每名学生都能相对容易地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二)挑战

首先,微课制作可能加重教师工作负担。当前,很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大力推广微课,要求教师制作微课。这一方面可以看作是对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促进,另一方面也加剧了教师的负担。有教师认为制作微课苦不堪言:为了制作一段10分钟的视频,教师必须反复修改教学设计,稍微有些口误就要重新录制,而视频录制、剪辑和后期制作需要专业设备和专业人员介入,不然,制作质量很差,不可能获奖。有些学校虽然要求教师参加微课制作比赛,但这些微课在赛后被束之高阁,没有用于实际的课堂教学。

其次,微课可能减少学生的自主探究。在调研中,笔者问几名初中生:“如果老师布置了预习任务,也提供了相应的讲解视频,你们会怎么开展预习?”学生们一致的回答是:“先看视频,再根据视频完成预习题目,因为这样最节省时间。”笔者担心,这样安排下的翻转课堂,只是把教师的灌输提前到课外时间,学生的学习顺序仍然是先听讲后做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是被动的。

再次,翻转课堂可能变相增加学生的书本知识学习时间和学习负担。有些地区的翻转课堂实践正在表明这一点: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没有减少,但学生需要在家里观看微课、完成预习作业,相当于将一节课从45分钟变成了70~80分钟。

最后,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可能让部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处于劣势,也可能加剧校际差距。观看微课,要求学生具有方便快捷的网络使用条件,有些网站还要求学生付费才能下载或者观看内容,部分学生家中没有计算机,或者家长无力支付相应费用,就无法完成课前的自主学习。此外,经济状况较好、师资条件优良的学校能够收集、制作、购买大量教学视频并提供给学生下载,而薄弱学校没有相应的人力、财力和时间来收集、制作、购买微课,校际教学资源因而出现很大差距,这将直接导致学习效果的差距,不利于教育公平与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三、如何科学定位翻转课堂和微课

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指出,我们要虚心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但我们也不应妄自菲薄[6]。对于翻转课堂和微课,我们要科学定位,充分利用,同时尽可能完善相关机制来赋予它们以新的内涵。

首先,要肯定翻转课堂和微课的进步意义,但不宜夸大,更不应盲目崇洋而妄自菲薄。

翻转课堂这一概念有其进步意义。客观来说,美国最近倡导的翻转课堂只是课堂翻转的一种形态,但翻转课堂概念挑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秩序,有助于开阔思路,重新理解和定义学习过程。我国习惯于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为预习、上课、复习三个有机连接的环节,从三个环节的字面含义就可以看出,课堂上的学习被视为学习过程的中心,预习和复习只是辅助或者延伸。在翻转课堂背景下,我们可以重新界定学习过程,如将学习过程看作自主学习、课堂合作学习和巩固练习首尾相联的循环过程。此外,上课对学生来说不仅意味着听讲,而是更加积极和多样的参与。

微课体现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积极应用,有助于扩展学习资源,提高自主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对于促进课堂翻转有重大贡献。但必须明确,微课不是唯一的自主学习资源,在没有实证研究支撑的前提下,不能断言美国的这种形式一定优越于中国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高效课堂形式。

其次,要加强教师培训,提供支持条件,促进各种形式的课堂翻转,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翻转课堂定义篇3

翻转课堂(flippingclassroomorinvertedclassroom)的起源应归功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老师JonBergmann和aaronSams。2007年前后,他们由于受到当地条件的限制,用录屏软件录制ppt演示文稿及教师实时讲解的音频,再把这些视频上传到网络上,供学生自行下载、观看。2011年,“翻转课堂”被加拿大环球邮报评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对于翻转课堂的研究方兴未艾,国内外学者从多方面对翻转课堂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与剖析。

一、翻转课堂研究综述

自“翻转课堂”2007年出现开始,其影响力慢慢扩大到全美甚至全球。国内外众多学者都对“翻转课堂”对传统教学所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以JeremyF.Strayer(2012)、Roberttalbert(2014)、ShondaR.Kuiper(2015)、BosnerStefan(2015)、Dahlkeojennus(2016)等为代表的西方学者都针对具体某一门课程设计或是某一新型教学方法的应用,确立了“翻转课堂”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为学生所带来的促进作用,研究重点大都集中在“翻转课堂”为教学所带来的颠覆性影响,研究范围相对狭小。

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对于“翻转课堂”的研究热潮是以mooC(慕课)的兴起为依托的。杨晓宏、党建宁(2014)指出:由于中国特殊的地缘历史、伦理文化及行为观念,“翻转课堂”的研究需建立在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本土化的基础上。众多教师、学者也以mooC的典型特征为基础,分析了“翻转课堂”借助mooC的理论基础以及某一门学科“翻转课堂”的具体教学实践。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于“翻转课堂”的研究方向及成果,大都偏重于“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比较研究,或是“翻转课堂”对于某一门课程的适用程度及教学效果评测,缺乏相应的理论导入和支撑。也就是说,怎样才能让教师和学生真正融入“翻转课堂”的教学中,怎样才能真正地“翻转”课堂,是本文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二、身份认同理论

身份认同一词来源于拉丁文idem,后来发展成英文中的identity一词。学界通常认为个体与他人或其他群体的相似或是相异构成了个体在社会网络中的位置,从而确定了身份。这种认同的过程是社会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并与类别、角色等概念相联系,而我们所关注的“翻转课堂”无疑是师生角色的“翻转”,它同样揭示了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强调认同的社会制约性。

对于身份认同的研究大都从两个角色出发,一个是社会学角度,一个是心理学角度。Lawler(2008)认为人的某一部分并非由社会领域产生,这里所设想的是一种本质,它造就了一个人的特定性。它通常被认为位于“内里”,被理解为比“外部”更深入或更真实,对于某种身份的认同可能而且也会改变,他被认为以某种方式存在于所有社会因素之外。而Lawler所说的这种“内里”正是“翻转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比教学步骤和教学效果更值得我们关注的师生角色的真正转换,对于师生双方而言,它都是一元化主体转移到更为自由易变的自我构建,是由课堂这种“小”的社会关系而产生的。

其实,就某一微缩的社会关系中的身份认同问题,国内已有学者在这方面进行探索。如雷开春(2008)结合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认同理论和社会表征理论分析了国内白领移民的社会认同问题;谌亚南(2014)以大学生的网络购物为例,研究了身份认同对网络购物行为的影响等。而在当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中,我们同样需要研究师生个体在“课堂”这个微小的社会关系中所涉及的错综复杂的“身份再认同”问题。

三、以身份认同理论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身份认同其本身是一个旧身份不断分裂、新身份不断形成的去中心过程,而在“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身份转变也是一种去除原有身份,认同“新身份”的去中心过程。英语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二者在课上及课下借助各种互动平台的一系列活动形成了一个微社会。那么,教师和学生能否在翻转课堂这个微社会中分裂本身的旧身份并形成适应这种社会关系的新身份,将成为建立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参数及理论指导。以身份认同理论为切入点,探索性尝试建立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成为第二语言教学模式改革的新方向。通过大量的文献搜索,不难发现目前学界对这方面的研究还很少,研究前景广阔。

1.重新定义“翻转课堂”

首先,笔者认为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应以身份认同为基础,将教师与学生课上与课下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看成是一种社会身份认同的内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所有教学模式的建构都应考虑教师与学生身份认同的阶段和步骤,培养学生的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教师由“主”转“客”、学生由“客”转“主”并非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转变,而是需要慢慢内化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通过权力的“翻转”才能实现身份的转变。“基于权力的网状和动态的特点以及权力对语言的根本支配性,可以进一步得出,权力是抽象而流动的东西,它无处不在,但是她并非赤裸裸地存在于各个机制中,它通过某种媒介实施。”(宋艳玲,2016:78)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翻转课堂”。

而目前我们对于“翻转课堂”的定义大都是以教学方法的改变为导向的。教师对学生在课下遇到的困难进行解答和指导,并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概括和总结。当然,不可否认,这种教学方法、地点和方式的“翻转”无疑是“翻转课堂”的标志性特征,但通过对“身份认同”理论的研究及引入,我们应在概念上重新定义何为“翻转课堂”。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的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视频并没有取代教师,学生也不是孤立地学习,而是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教师和学生承担了引导者与学习主体的角色,并且对于这种角色的认同程度的“内里”高于“外部”。

2.mooC与教材的编写应以身份认同为导向

“就教学模式而言,mooC代表了一种基于学习科学精心设计的教学模式。它综合运用了人本化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程序教学及有意义学习等理论原则。”(李曼丽,2013:83)mooC是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学高度结合的产物,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要想把大学英语课堂建设成学生真心喜欢的优质课程,必须建立符合学生及教师新身份的mooC体系及教材,这样才能实现平台、教师、学习者和学习资源四个元素的联动。“主体之间的交往就是意义的互动,主体性体现在话语中就是词汇的静态意义,而主体性则主要体现话语中动态意义的产生过程。”(刘辉,2010:27)相较传统课堂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各种教学资源的设定都是以教师传授为导向的。所以,“翻转课堂”的设定必须有以学生主导地位为导向的mooC及教材与之相配套。

首先,当前大规模的mooC课程都未曾设有先修条件,因此各种基础的学生选修相同的慕课课程,并不利于基?a较差的学生很好地融入慕课学习中,并且随着自信心的减弱,这部分学生会慢慢地对自己在慕课学习中的能力和身份产生怀疑,导致慕课普及率高但完成率低的结果。因此,根据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设定慕课课程的先修条件,让学生尽快地认同自己在“翻转课堂”中的新身份才是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其次,以新的教学平台为主导的学习过程并不意味着传统的教材已经退出了舞台,所以新教材的编写同样要改变传统的知识结构,来适应学生在“翻转课堂”中的新身份。

四、后“翻转课堂”时代的深度摸索

大学英语教学“翻转课堂”的研究及摸索在国内已经进行十年有余,但是绝大多数的高校并未完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教师的“主角”及学生的“配角”身份仍未得到改变,单纯地探索翻转课堂模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缺乏与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相匹配的教学评价体系及心理测评体系。学生对学习主体地位的认同程度才是英语翻转课堂的最终目标及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

那么,在后“翻转课堂”时代,一套科学的教学及心理评价体系是引导我们后续研究的指示器,以身份认同理论为基础的评价体系能及时反映出大学英语“课堂翻转”的实际效果,并使研究者在教学模式的设定、相关平台软件的开发及互动模式的摸索方面做出及时调整,从而真正保证教学效果的实现。

师生“角色”的转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方面的协调和配合,更需要相应理论的指导,而身份认同理论就是所有步骤得以实施的理论保障。

翻转课堂定义篇4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高校外语;应用

一、相关概论

1.构建主义理论内涵

构建主义在高效课程融入中的内涵主要包括:对教育过程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相较于以往的以教师为主体地位的理念进行了转换,强调教育的过程而非结果,注重的是教育内容的构建,而并非以成绩为目的构建教学内容。构建主义强调的是知识的吸收与反馈,注重构建学习环境,尤其是在外语教学中对外语情景、具体写作、相互交流、背后含义的多种构建。让学生在学习中巧妙理解内涵,能够举一反三,灵活性地构建外语课程的知识堡垒,最终达到从书面学习反馈到实际应用的目的。因此,教学中理解的过程是外语学习的最终目标。

2.翻转课堂的含义

翻转课堂就是通过教学视频内容进行外语学习,通过视频让图像更加清晰,更加方便学生的上课。很多内容还可重复观看,让学生根据教学难点进行暂停存档,方便下一次的学习和复习,以此能够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另外,学生还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子设备进行复习和预习。只要移动设备上存在终端软件,就能够打破以往限制,让学生更好地在家、图书馆及学校学习。

3.翻转课堂应用的重要意义

通过应用程序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拓展学习途径,让自己可以优化知识结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主动学习课堂知识,教师的工作也不应再处于被动地位,而是通过知识教学充当学生的辅助者,让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学习[1]。另外,翻转课堂相比于传统教学的时间更少,但是却能将一节课的精华进行总结和提炼,帮助学生快速记忆和消化,给学生和教师留下充足的时间去探讨知识、解决难题,增加了外语教学的课堂动力。

二、构建主义翻转课堂在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出现排斥心理

由于构建主义翻转课堂的应用,让很多教师无法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依然没有改变自己是课堂教学主体的心态,不能让学生完全利用翻转课堂的模式学习。还有很多教师名义上是运用翻转课堂模式而实际上仅仅是让学生看一看,自己就开始拓展和讲解,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无二致,这更容易让学生对翻转课堂失去兴趣。另外,很多教师的接受能力有限,翻转课堂的成效甚微,无法发挥作用,所以就直接放弃翻转课堂的应用,依旧使用原来的传统教学模式,认为应试教育更加适合学生,从而对翻转课堂存在排斥心理。

2.实施难度较大

翻转课堂的应用首先是从理科再逐渐到外语的应用,所以相较于理科而言,外语的教学依然存在内容、方式、教学理念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其次翻转课堂的应用在学生学习方面的要求更高,如果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性,则很难起到作用,另外学生还需要有一定的自制力,能够持之以恒地学习和应用。最后翻转课堂的学习和使用从其他角度上来看都不够完善,对外语的一些理论知识掌握得非常笼统,想要完全实现价值应用,还需要一定的考验。

3.知识缺乏时效性

学校内部缺乏资金投入,针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技术支持并没有开展研发。除了技术的限制,还有教学的设备也非常老旧,在学习层面不能满足学生的教学视频顺利播放[2]。学校内部的教学情况是翻转课堂无法快速实施或者出现最大化价值体现的关键。还有一些高校会购进新设备,但是由于无法充分应用或数量有限而拖延了教学的时效性或进度,无法实现学生外语知识的有效提高。

三、翻转课堂应用于高校外语教学的有效路径

1.教学内容和目标

教师在进行视频的制作、搜索时应该提炼课堂知识,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重点难点的问题检测、句式举例说明以及新单词讲解和应用情况的说明,将时间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保障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不要对同一问题反复讲解。另外,教学内容和语言要尽量通俗,保障学生能够听懂、理解,保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将重点内容或者新的知识点划分成几个内容版块,分别录制成不同的微视频再进行讲解,将版块融合在同一文件夹内,帮助学生举一反三,突出本章外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要帮助学生分清混淆单词、混淆句义以及难以区分的外语应用;帮助学生降低单元学习内容,更好地提取和提炼单元学习的质量。通过有效的学习将课文中的新型句式进行讲解,提取课文信息进行多次提问,加深学生的记忆力。

2.制订合理的计划

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让翻转课堂能够实现可行性操作,同时减少实施的困难程度。首先,教师给学生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比如每天看哪个版块的外语知识微视频,或者根据视频的讲解写出50—100个单词的感悟,或者通过对学生观看时间的规定督促学生学习计划的实施。另外,在翻转课堂学习后,教师应让学生标出重点的单词和短语以及不会拼读或不能理解的句式。通过音标进行讲解,或者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叙述、协作完成,结合已经掌握的外语知识或者已经学过的外语语法句式相互探讨。最终完成课堂学习后,教师可以留下课后资料,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微视频中寻找相应的答案,作为作业或者交流、探讨的课堂小结。

翻转课堂定义篇5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成为中国各大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流行术语。所谓翻转课堂(FlippedClassmode,又译为反转课堂、颠倒课堂)是一个舶来品,该教学模式创始者是萨尔曼?罕和他创立的可汗学院,2007年开始在美国一些学校流行,到2011年为欧美众多教师熟知,并逐渐引起全球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国外对此的研究也逐渐热衷起来。

2012年伊始,国内相关研究亦如火如荼地展开。早期研究有胡铁生的《“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和焦建利的《从开放教育资源到“慕课”――我们能从中学到些什么》。专门论述翻转课堂这一概念的论文有张金磊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钟晓流的《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张跃国的《透视“翻转课堂”》等。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南通大学普本非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现状,探讨翻转课堂模式在本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翻转课堂在南通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翻转课堂也称颠倒课堂,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了重新规划,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翻转课堂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是指要求学生课前学习教师事先制作好的短视频;广义包括所有主要学习资料和学习任务的布置。学生在课前或课下自学,而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答疑、解惑、讨论和交流的学习模式即称之为翻转课堂。放眼全国,已有多所高校开始使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南通大学普本英语教学在此方面正在急速跟进,借助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手段实施自己的微课和慕课建设。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南通大学关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本校大学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创新型精英人才。通过突破传统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本校在已经进行了两年的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模式基础上,将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新模式应用到2014级普本新生大学英语教学中,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此举有利于培养研究型、个性化、精英式,具有国际竞争力和领导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并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南通大学本科英语教育品牌。

本研究主要针对南通大学2014级的各个学系,从文科、商科到理工科各个专业都有涉及;发放调查问卷的对象不仅有学生也有教师,在学生的选择中也注意到男生和女生兼顾,总之尽量做到科学、合理、客观。发放的调查问卷包括两部分,旨在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研究,讨论议题是在大学低年级阶段,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翻转课堂改进教学。最终的数据收集令人满意,截至2015年1月底,共收集到95份调查问卷,其中有90份是有效的,可以做进一步统计分析。

针对教师的第一份问卷包括10个封闭型问题和2个开放型问题,以四选一的提问形式为主,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选择一个适合他们的选项。问题1、问题2和问题3是有关本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普及情况;问题4和问题5是有关任课教师对翻转课堂的态度;问题6和问题7是测试翻转课堂的教学效度;问题8和问题9探讨的是教师利用多媒体制作微课的情况;问题10是为了解教师使用翻转课堂模式进行英语教学的习惯如何。针对学生的第二份问卷则以开放型问题为主,间或穿插四选一问题。问题1、问题2和问题3是用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其对翻转课堂教学的接受度;问题4和问题5是调查喜欢翻转课堂教学的学生大多属于什么类型;问题6和问题7旨在探讨翻转课堂教学的有效度;问题8、问题9和问题10是调查学生对他们的教师和教学课件是否满意。

二翻转课堂的实践经验和实际效果

在过去两年中,很多学校都认识到利用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进行辅助教学的重要性,关于这一话题的文章有许多已被发表于各级各类的刊物上。但当谈论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中的应用这一层,本课题组发现相比于实践研究,教师更注重理论研究,且大多数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翻转课堂优点。翻转课堂教学能否取得成功,主要决定于微课的课件质量,其应包含传统书籍、磁带和录像带,在形式上囊括2014年度南通大学教务处项目“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研究――以南通大学为例”成果(项目号:2014B30)

书面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从而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效率。教师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综合能力,为学生创建一个更生动的课前学习环境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实现个人学习自主化。学习者不仅可以选择在一个特定地方或特定时间段内学习,而且可根据自身需要制定学习进度。众所周知,海量的微课材料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了许多自主学习资源,从而他们可以决定要学什么、什么时候学、如何学习、学习多长时间。一个成功的自主学习者是能够对自己的学习事先规划好一切的。微课材料的多样性,在不同形式上对自主学习起着积极作用。此外微课课件还具备其他优势,如省时、明晰、语言准确、发音标准等。

翻转课堂强调学生在课前利用微课进行自主学习,但单纯依赖微课仍远远不够。在这一环节教师尤其需要提点学生注意,在二语习得进程中足量英文惯用语输入是必要的。英语能力提高体现在口语和写作上,这两项都是产出活动,没有输入就无法运作。另一方面,国内学生并没有置身于英语自然环境的机会,所以他们需要在课前学习中加入大量nativeenglish元素。对本校不少新生而言,课前的学习容易出现母语的负转移现象,主要原因可从两方面分析――语言类因素和非语言类因素。语言类因素包括词汇、句法、段落和篇章,每种负转移的影响都能以某些例子来阐明。至于非语言类因素,比语言类因素更复杂,还会涉及一些深层原因,如认知模式、思维方式和文化迁移等。当然,本课题组更多注重研究语言习得本身而没有在非语言因素上展开大量论述,只是兼顾认知力、个体差异和文化影响等对当前大学新生的课前自主学习确实有一定影响。当然,还有很多相关研究仍处于实验中。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身份就发生了转换,不再是知识传递者,而是检测者。鉴于学生已在课前提前学习,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指出学生在课前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遗漏内容,并且通过大量的测试引导学生发现并弥补自身不足。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活动安排不能只是传统的照本宣科,而需要有全新设计并以提升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试举一例证之,为能让学生活用课前学习的单词和句型,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事先去掉结果的两个当地人间一段日常谈话或是一则短故事,然后让学生继续叙述此谈话或故事,但前提是上下文中的故事人物或谈论的人物和文化要与原文时间、发生地相一致。老师应注意学生运用的词语,并在练习完成后指出他们的错误。总之,老师应帮助学生树立一定要加强英语交流的观念,这样就能实现真正的大学英语课堂翻转的意识。

三翻转课堂的问题呈现和改进措施

当下有很多论文集中研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但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却探讨得不够深入,对其缺点研究只停留在有限理论水平上,如制作微课资金消耗过大、高质量微课较缺乏等,这与具体英语教学实践基本不相关。通过在本校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和之后跟踪调查,本课题组发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亦存在各种问题,这在英语的教与学中同样不能被忽视。

首先,微课录制迫使教师花费更多时间去做准备。好的微课的确能建构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教学手段。但它涉及文档、图表、声音、图像和视频的混成和同步,66.7%教师称这非常耗费时间。当下已有部分微课材料在商业领域流通出售,因此许多教师不做任何修改就在他们的教学中直接使用,但有54.9%教师反应现有微课课件不能满足他们在特定教学环境中的需要。鉴于中国各地英语教学和学生水平存在较大地域差异,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将当地数所高校联合在一起,共同为某一个课程制作微课,集中本地优秀教师资源,将成员划分成几个小组,每一个组分别根据某一单元教学计划,负责该课的微课制作。采取这种方式能减轻每个教师的工作量,同时做出具有地方高校特色的微课课件。

其次,以短小精缩为特点的微课课件不同于常规意义上的多媒体课件,穿插太多内容会转移学习者的注意力。在设计微课时,很多年轻教师经常陷入滥用装饰的误区,如很多意义不大的过场动画等让微课显得不够紧凑。微课首先必须适用于语言教学,可许多教师却倾向于把它们做得尽可能的美丽生动。他们下载大量漂亮图片并且不加筛选地全部放入课件里,错误地认为微课里包含内容越庞杂则效果就会越好。事实上太多的图片和声音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尤其是刚接触新知识时会有误导之嫌。事实上,翻转课堂模式本身存在一些缺点,与学习者自控能力相挂钩。对学生来说,课堂翻转使他们被迫面对大量新信息的引入,从而使学习焦点不够明晰,重点不够突出,学生自我控制也变得更加困难。许多教师和学生都认为,各种不同的学习内容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显得过于花哨,虽然便捷性和易接受性有所提高,但用其辅助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容易被分心。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教师合理引导非常重要,教师必须要告诉学生该如何把握重点,而不是放任学生自己去单独完成翻转课堂的学习。

翻转课堂定义篇6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理论;独立学院;高等数学;翻转课堂

独立学院的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相对有其特殊性,从课程设计到课堂讲授、课后作业及辅导都要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精心准备。从原先传统的课堂教学到如今翻转课堂教学的转变,对教师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试图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角度入手,将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和利益相关者理论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探索出一些独立学院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

利益相关者理论是由弗里曼在公司管理方面提出的一套重要理论,他将利益相关者定义为“任何能够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或受这种实现影响的个人或组织”,后来他又将这一定义修正为“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因公司活动收益或受损,其权利也因公司活动而受到尊重或受到侵犯的人”。从利益相关者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具体参与到组织运行的个人与整个组织到利益是相互关联的,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一荣俱荣,而利益相关者理论经过多年的延伸、发展,已经在很多行业和领域得到了应用,关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也有很多相关研究。而针对独立学院高等数学课程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应用研究与探索就显得十分必要。在独立学院传统的高等数学课堂中,师生进行互动的过程往往比较尴尬,没有形成一种良性的、多人参与的互动环境。

二、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基本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在国内外已经有很多相关的研究与应用,基本模式主要是任课教师在课前将制作好的微课视频和相关资料利用网上载体推送给学生,让学生课前带着任务先行预习并完成相关任务,同时任课教师和学生针对课程内容也会在课前有相应的网上互动,教师在课前主要起到任务布置及课程引导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进行知识的串讲或者对学生课前普遍不太理解以及比较重要的部分进行精讲,而不再对整个课程的具体知识进行详细深入的讲解,让学生在课堂上针对教师之前布置的任务进行发挥,体现学生的能动性,实现课堂的互动。课后则可以根据学生课前和课堂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在整个翻转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将自己从原来传统课堂上单纯的演讲者转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所以要想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对学校、任课教师和学生都会有相应的要求。

三、利益相关者理论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中的应用研究

在独立学院高等数学课堂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会出现课堂翻转困难的问题,原因多种多样,归结起来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课前制作的微课视频知识点理论性太强,过于抽象,学生无法理解;(2)课前学生没有很好地预习,课堂上无法跟老师进行互动翻转;(3)教师课堂掌控能力不足,翻转课堂达不到良好的效果;(4)学生基础较弱,课堂参与热情不高,很难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为解决上述问题,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应用到独立学院高等数学,翻转课堂教学就显得十分必要。独立学院的高等数学课程有其特殊性,学生的基础较弱,上课班额较大,这些都是制约因素。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班级大小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以平时成绩、学习奖励等方式鼓励各个小组在课前认真预习,课堂上积极参与翻转。同时将利益相关者的概念传递给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各自小组的一分子,在进行平时成绩考核时将参考各个小组的平时表现综合给分,参考条件可以包括学生课前的学习情况、作业情况、课堂互动参与情况等,不要因为小组中某个人的不参与、不积极而影响到小组内其他成员的分数,鼓励小组内成员相互监督学习,以组内综合平均分作为最后成绩的考评分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相互帮助进步。

笔者认为,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学习提高,更好地参与到翻转课堂教学的互动当中,在实际课程的应用中具有可操作性,可以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有效推动高等数学课程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夏季花.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公司治理机制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4.

[2]孙少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职业,2015(4).

翻转课堂定义篇7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教学翻转课堂实践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古人对宇宙自然、人类社会及人生的思考,蕴含着圣贤先哲们博大精深的思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由此可见,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随着课改进程的推进,初中文言文的阅读量虽有所增加,但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辛苦教,学生害怕学”的现状仍然存在,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教师教法机械单一,导致学生厌学。新课改以来,虽然教师已开始关注对学生能动学习、合作探究等能力的培养,但在文言文教学上仍遵循以往的“字词串讲,逐句翻译”的教学思路。许多教师在课堂上逐字逐句地翻译课文,学生则被动机械地做着重点词语笔记,课后学生再根据文章注释或教辅材料连缀成句,并死记硬背下来。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觉得课堂缺乏情趣,学习索然无味了。第二,在应试教育下,评价学生的方式过于单一。在中考指挥棒的指引下,许多教师将文言文的教学重点放在了如何传授并巩固知识点上,以每次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效的依据,忽视了学习方法的引导和兴趣的培养。长此以往,便削减了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探究的热情,学生仅仅依靠课堂笔记和课后练习,则不易于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

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与模式亟须改进。“翻转课堂”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出现或许能为初中文言文教学开辟新的局面,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参考。

二、“翻转课堂”理论内涵

1.“翻转课堂”理论的内涵

“翻转课堂”来源并发展于美国,最初是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个化学教师,用自己录制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视频为缺席学生补课用的。这样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喜爱,“翻转课堂”(theFlippedClassroom)的理念便由此推广开来。随着耶鲁公开课、可汗学院微视频、teDeD(teD的教育频道)等开放教育资源(oeR)的不断涌现,“翻转课堂”获得了资源丰富的平台,包括美国在内的越来越多的国家教育工作者都开始关注并实施翻转式课堂教学。

那么,“翻转课堂”的本质是什么呢?所谓“翻转课堂”,即对“教师白天教学,学生晚上巩固内化知识”的传统教学过程的颠倒。“翻转课堂”学习流程调整为: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视频,然后带着问题在课堂上参与探讨,完成知识的内化吸收。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把“翻转课堂”简单地理解为“在线视频”,除了视频,它还有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意义的互动。学生不是孤立无序地预习,而是受到了教师积极的、有针对性的引导。

2.“翻转课堂”运用于各学科的现状

在我国,“翻转课堂”正处于试验阶段,还未得到推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地的部分学校正在开展探讨“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活动。且“翻转课堂”更多地应用于容易讲解的概念、公式等知识点的物理、数学、化学等理科类课程。而文科类课程尤其是语文课,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思想、情感的沟通,“翻转课堂”的实施对于语文教师来说,的确是一项挑战。

因此,语文教师要挑选适合“翻转”的课程。文言文由于古今文字意义、文化背景、思考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若通过“翻转”,则有利于节约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翻转课堂”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参考国内外教育工作者“翻转课堂”的一些做法会发现:“翻转课堂”存在着“家校翻”“校内翻”不同的教学模式。“校内翻”是国内较常见的做法:第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观看微视频,学生有效预习并提出问题;第二课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小组探究解析。文言文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教师对课文导读、课前练习的精心设计,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疑难问题的分析整合,以及对课堂探究活动的灵活把握、评价总结等,整个教学流程必须环环相扣、灵活展开。

1.录制微视频,布置针对性练习

由于“翻转课堂”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网络上优质的文言文微课资源还比较少,基本上都需要教师自己来录制微视频。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认知水平,在视频中呈现出文章的重难点,并辅以有针对性的讲解。录制视频时,教师还必须考虑到内容是否合理生动,信息是否清晰明确等,这些又是否足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自主学习。此外,针对性练习的设计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可以检测学生在观看了教学视频后是否理解了内容。教师设计时要考虑练习的数量与难易程度,只有合理的设计才能有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以《岳阳楼记》教学为例,微视频展示要紧扣文言文学习的重难点,要让学生明白需掌握的内容。首先,本课要求学生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在微视频展示中,教师可以先示范关于“一”“观”“以”等词的意义和用法,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归纳方法,尝试归纳文中的重要实虚词,如“之”“于”“其”“与”“则”等词的意义与用法,并联系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对比整理,继而梳理文章中的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等知识点。其次,在理解重要知识点的基础上,在微视频中,教师要选择重要的语句指导学生翻译、朗读示范,并根据文章的重难点布置个性化思考问题,以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中心思想与情感。第三,课前文言基础题的练习可以设置成选择题,备选项应该是学生容易混淆的答案,以此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基础知识,把握文章主旨。

2.自主学习确定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难点

“翻转课堂”的一大特点在于利用置前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在视频观看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会产生不同的疑问。教师要善于利用网络技术,随时与学生进行交流,给予学生有效指导。

再以《岳阳楼记》教学为例,学生参照已有的导学案,通过课前个体学习或自主课堂中的组内活动,把梳理的知识点以及提出的疑问反馈给教师。第二堂课中教师汇总典型问题,确定授课目标与方法,指导学生以对话或讨论的方式开展小组探究活动。在基础知识方面,教师投影“开”“和”“空”“之”“于”“其”“与”“则”等实虚意义,以及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等重要知识点,与学生自学成果进行对比、修改。学生再做笔记,巩固基础知识。在文章的语意分析上,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难点,指导学生根据语境,尽量做到“直译”,并注意重点实虚词、重点句式的翻译,不能死抠语法。教师也可以在视频中展示文章译文,力求每位学生都能对文意融会贯通。在文章结构与主旨情感的理解上,教师可以声情并茂地为学生讲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等内容,以启发学生深刻理解文章名句内涵。

3.反馈深化,拓展延伸,完善评价制度

在学生全面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归纳、总结出文章的知识点,并与学生分享学习方法。文言文需要反复朗读,教师可以下载经典的朗读微视频,让学生在跟读模仿中享受语言的美感,进而熟读成诵;要勤查古汉语词典,掌握文言基础知识;要知人论世,抓住文中的关键句、抒情句、议论句,以更好地理解文章宗旨。

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布置拓展练习,进一步检测学生对文言文重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及时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与讲解,帮助学生完成课内知识到课外知识的延伸与积累,促进文言文知识的内化。

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除了要教会学生扎实、能动地学习外,教师还需完善评价制度。练习检测可以看作是纸质式的传统评价,有些过于单一,无法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翻转课堂”的评价体制有别于传统课堂,不单单考核学习成绩,更要考核学习过程,注重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成果交流表达、时间计划等方面的表现。教师要为学生建立学习档案,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与闪光点,实现学生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良好结合。

四、“翻转课堂”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积极意义

借着信息技术的优势而生的“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和不一样的教学流程。初中文言文“翻转课堂”模式的引入与运用,有着积极意义。

1.有利于唤醒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到: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翻转课堂”的核心就在于先学后教,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更符合教育规律。学生学习的真谛在于自身的思索与领悟,通过反复观看教学视频来积累“素材”,探索并发现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翻译等规律,把知识内化成自身智慧的一部分。

2.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率

“翻转课堂”模式的运用正推动着新的课堂改革,它将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以便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语文教师要转变对学习的认识,就要优化“教”与“学”的内容,积极探索“以什么样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因材施教”。在具体教学中,有些学生的文言基础较好,有些学生较弱,对于“翻转课堂”教师就不需要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简单地重复某一知识点了,而要分类归纳问题,并使之逐一灵活解决。这既能拓宽基础好的学生的知识视野,又能照顾到基础薄弱的学生,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热情。

五、反思与总结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为我们的传统教学带来了新的参考。目前,我国很多学校的教育工作者都进行了“翻转课堂”的探索与实践,有人赞成,有人担忧。许多语文教师的困惑是:教师能否胜任“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效果能否超越传统课堂?学校的教育环境能否为“翻转课堂”提供网络技术支持?如何切实评价学生等诸多问题。面对“翻转课堂”,我们必须看到,任何一个新事物的出现,都有其利弊,如何扬长避短、优势互补,让“翻转课堂”为我们的教学服务,这才是值得我们深思与探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翻转课堂定义篇8

【关键词】小学英语翻转课堂教育模式

英语学科就像我们语文学科,是我们生活中的语言,具有实用性,生活性等特点。英语不能达到有效的应用,其实用性和生活性也就体现不出来了。通过阅读的方法将学到的英语应用与实践,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教学的目的。在小学英语的教学当中,教育的有效性一直是一个难题。随着近些年不断深入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开始实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小学英语教学与阅读教学模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教师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作用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翻转课堂是一种手段,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翻转课堂是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环境。翻转课堂是混合了直接讲解与建构主义学习。翻转课堂是学生课堂缺席,但不被甩在后面。翻转课堂是课堂的内容得到永久存档,可用于复习或补课。翻转课堂是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学习的课堂。翻转课堂是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教育。

例如在上课前制作游戏环节,然后把相关的词汇通过浸入式的方法提前预习了。一系列游戏环节下,学生练习了发音,听力,词义,还在过程中获得了积分奖励。学生不再是单纯的看枯燥乏味的书本,而是在学习奥巴马演讲,宇宙大爆炸,汽车如何生产等等,既有意思又开阔视野。老师上课前一定要备课,准备充足的资料,包括所学单词的同义词,反义词,一词多意,造句也是由简单到复杂。通过翻转课堂的方式来授课。通过举例子,将复杂的句式,不用学任何语法规则,就讲述给学生。

二、学生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当中的学习方法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为学生创造一个丰富的强化的持续不断的英语环境,使学生在不断丰富的单词与句式的积累中有一个可以实际运用的地方,使英语成为学生们日常生活学习中的语言。动作思维是采用动作或行为的手段来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形象思维是以外表为思维材料的思维活动。抽象思维建立在实践经验和社会基础上对客观世界的理性认识。这三种思维方式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合理的融合起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兴趣的培养,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对英语产生极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巨大的学习兴趣。通过具体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例如,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教具理解单词,并且在理解课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分别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在课堂上进行表演,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不知不觉的掌握了单词的用法与句型。组织一些趣味的活动在课堂上往往能收到奇效,例如在每天上课前选一名学生用英文讲一个小故事或者几句名言警句,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和听力。教师也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只管形象的以图片,视屏,声音等方式将课本内容传送给学生。老师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当中属于配角,学生才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当中的主角,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将不懂的问题向老师提问,由老师总结后进行讲解,可以进一步提高培养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三、我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国内新兴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信息技术的支持,这就需要大量的经费,这就不利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大面积推广,而且由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许多老师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接受能力较差,即使接受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不能很好的驾驭这种教学模式。而且小学生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在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我管理的基础上,学生在家里有时候不能自主进行课前预习,需要家长进行监督。通过家长与教师的共同努力,对小学生进行全程的引导和监督,确保翻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用翻转课堂教学要适度,在课堂当中,亲身参与、合作完成任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情境教学法不仅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热情,而且可以使学生拥有把英语说出来的能力,让我们的学生学习的不再是书面英语,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和研究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自主的思维,立异能力,和灵敏的观察力。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于英语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灵活有趣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和对英语学科的浓烈的求知欲望,主动的投入到英语学习当中。所以教师必须要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来引导学生,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我们小学英语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章有亲切感是积极配合教师的引导,从而快速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可以提升学生对文章的亲切感。

四、小结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小学英语的教学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近几年来国家对“能用英语交流信息”的人才需求量也是逐年加大。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具有深远的意义,教师需要合理的利用这个手段,提高自己教学任务完成的质量,使自己教育的有效性得到显著的提高。为祖国培养更多的适应祖国当前需求的人才。

翻转课堂定义篇9

关键词:翻转课堂;大学英语;应用

一、翻转课堂的定义及发展

1.翻转课堂的定义

翻转课堂(FCm)又称为颠倒课堂,顾名思义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将教与学的顺序颠倒,先预习再授课的一种学习方法。在大学中,翻转课堂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将课程的知识点、难点、重点部分融合在一起,制作出一整套的教学视频,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提前预习视频内容,自主的学习,自觉完成在线测试,若存在难点或疑点,可以通过与师生讨论的方式进行互动和交流,实现对新知识的掌握,从而完成学习的过程。

2.翻转课堂的发展

翻转课堂最早是在美国西点军校实行的,在19世纪早期由西尔韦纳斯・塞耶将军提出。这种课前预习,然后在课堂上讨论难点的教学模式,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而且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20世纪后,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被更加广泛地应用。2007年,美国两个高中化学教师为帮助旷课的学生补习,将学生旷课的部分做成视频后,不仅提升了旷课学生的成绩,而且没有旷课的学生也非常喜欢,在反复看视频过程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二、翻转课堂指导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的可行性分析

1.大学英语教学之困境

中国学生英语口语水平普遍较差,这主要是因为我们没有口语交流的环境。高中考大学时,英语试题80%测试的是学生“看”单词和写作能力,30%测试的是学生的听力,对口语交流部分的测试为零。大学后,很多学生摆脱了升学的压力,又面临着应付四六级、托福、雅思或考研的压力,忽视了口语的交流,重点仍然放在了笔试方面。很多大学生能看得懂英语,会写英语单词,即使过了四六级,也不能与外国人正常交流,这是语言环境所制。

2.转课堂指导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的优势

第一,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大学是人生非常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要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翻转课堂由西点军校将军西尔韦纳斯・塞耶发起,并在美国广泛得到应用,不难想象美国的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远超同龄人,可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奇妙之处。

第二,有助于促进师生角色重心的翻转与提升。传统的教学是以老师授课为主,学生被动式的接受,学生很容易养成不爱思考的习惯。翻转课堂将原来教学的顺序刚好颠倒过来,以学生课前预习为主,课堂难点和疑点讨论为辅,这样就会将被动的教与学模式颠倒过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爱上学习。

第三,有助于培养新型师生关系。翻转课堂在课堂上难点和疑点解答的部分,正是培养师生关系最好的时段。学生提出新的问题,一是可以引起其他学生的注意,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得到解决;二是可以激发老师的思维,在原来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延伸,拓展新的知识点,二者在讨论中迸发智慧,培养新型的师生关系。

第四,促进教育资源的重新整合与优化配置。大学英语教育的资源整合方式有很多,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不断地拓展学生的新视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从网络上搜索大学英语视频,不仅会出现教师讲座的视频,也会出现其他院校的教学视频,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资源共享。

三、翻转课堂指导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的具体操作

1.明确教师的角色与定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灌输式的让学生接受知识,但翻转课堂却不一样,它的重点是在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进行预习,课堂45分钟仅仅是学生讨论和老师解答难点的时间,从这个教与学顺序来看,就能够明确教师的角色和定位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

2.提高师生信息技术素养

大学教师不仅要具备本专业的知识,而且要掌握一些技能,如ppt制作、pS修图、CaD画图和使用多媒体器材的技能。教师只有掌握了这些技能后,才有可能制作出一段完美的视频供学生学习和参考,否则是很难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因此,阶段性的培养大学教师ppt制作、pS修图、CaD画图和使用多媒体器材的技能是十分有必要的。

3.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笔者认为美国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高于中国孩子,这或许与美国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如美国著名学府哈弗校园里凌晨4点时,仍然是“灯火通明”的一片景象,即使在学校的食堂也会挤满了看书的学生,哈佛的很多课程都教师只是提出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靠学生自己,所以哈佛的学生很喜欢“泡”图书馆。

四、结语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与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它是以预习为先导,提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从由西点军校将军西尔韦纳斯・塞耶发起,并在美国广泛得到应用。利用互联网信息传递的优势,大学生英语教学可以采用这种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张金磊,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0,2(9):38-46.

[2]马明山,刘世亮.从认知负荷视角探究翻转课堂――兼及翻转课堂的典型模式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11(4):22-35.

翻转课堂定义篇10

关键词:高中生物;翻转课堂;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6-0020-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6.011

在高举素质教育大旗的今天,学校和家长越来越认识到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高中生物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路径,承担着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科知识的重任。而翻转课堂的出现,促进了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它以科学技术为依托,是我国教育事业现代化水平提升的重要标志。本文以翻转课堂模式的特点作为切入点,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模式的重要意义及构建路径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一、翻转课堂模式的特点

以往高中生物教学主要包括知识的传授和内化两个阶段。知识的传授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来完成,知识的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和实践来完成。而翻转课堂是通过信息技术辅助来完成知识的传授,课堂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来完成知识的内化。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角色转变。在翻转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实现了从知识的传播者到学习引导者的转变,这种转变使得教师面临着一定的挑战。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实施新的教学策略,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其次,学生角色转变。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学生成为了学习的控制者,可以通过各种资源进行知识的延伸。翻转课堂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他们可以根据所学习的内容和教师、同学反复地交流、沟通,从而深化所学知识。再次,重新分配课堂时间。减少了教师的上课时间,增加了很多学生的学习时间,即将原来的内容转移到下课时间,在不减少知识量的基础上,使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增加了很多,重新分配了课堂时间。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模式的重要意义

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模式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了教学结构

教学结构指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材、学生、学习资源这四个要素在相互作用下,其内容和形式的汇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结构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而翻转课堂的有效应用,则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了出来,完善了教学结构,为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夯实了基础。

(二)打破了时空的限制

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限制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为了让高中生物教学向着素质教育的方向靠拢,教师必须积极采用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应用弥补了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随时随地观看微视频来进行学习,直到学会为止。

(三)树立了新型教学理念

传统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任务都是在课前准备完毕,课堂中将课本知识完整呈现出来,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翻转课堂模式的采用,使得传统教学模式得以转变,学生在独立观看视频和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了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有助于新型教学理念的形成。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模式的有效路径

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进行生物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同时学生实践的机会也增加了很多。当前,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模式可采取以下路径。

(一)翻转课堂模式的课外应用

翻转课堂的课外应用主要体现在:教师将教学内容录制成视频,放在网络平台上,学生在家中进行学习即可。首先,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其次,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及学生的兴趣点,来设置教学内容,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再次,如果需要实验,教师可以在视频中展示出来,而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自己动手完成实验过程,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比如在讲到《Dna分子的结构》这一内容时,教师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认真分析,将重难点内容体现在视频中(Dna的基本单位以及Dna的组成元素就要体现其中),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本节内容的理解。

(二)翻转课堂模式的课堂应用

翻转课堂模式的课堂应用主要是学生完成视频学习之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将班级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然后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和讨论,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进而促进他们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好自己的引导作用,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况进行认真的观察和分析,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之处,以保障翻转课堂模式能够高效运行。

总而言之,通过有效应用翻转课堂来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虽然现阶段在开展相关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只要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渠道,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能促进翻转课堂模式成效的最大化发挥,为高中生物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巨大助力,为学生生物成绩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