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商业空间设计案例十篇商业空间设计案例十篇

商业空间设计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3:47:30

商业空间设计案例篇1

关键词:传统街巷;商业;空间;重塑

中图分类号:tU984.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7)09-0021-03

人们对空间的需求潜意识上从高到低是追求一种个人的、安静的、想象的、有诗意的、有人情味的和有文化底蕴的空间。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城市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对城市建设提出新的要求,为城市商业街的步行化建设迎来了契机,另一方面我国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以及出于旅游和经济利益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现代”传统风貌商业街这一新的建筑形式也相应而出。而其作为设计的重要环节就是如何重塑传统街巷空间。

传统街巷是街道同社会文化、历史条件、人的活动以及地域特定条件相结合,获得文脉意义时形成的场所感,并具有传统和文化价值。从类型学看,每一个场所都是独特的,各有各的特征,体验其内在的文化联系和人类在漫长时间跨度内所赋予的某种环境气氛是设计“现z代”传统风貌商业街基本原则。

1 街道的走势

传统的小街巷通常具有良好的方向感及序列性。传统街巷一般不是直线,而是斜线、折线、曲线,或顺应地势高低起伏。围合街巷的建筑都有不同程度的凹凸变化,或者做了微小角度的偏转,这使街巷空间在不断地产生变化,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走势”,也就是街巷的方向性,在“现代”传统风貌商业街的创作中也要力求保持和延续这一传统空间的品质。

2 街道的尺度

街巷的尺度通常可以通过街宽(w)与围合它们的建筑高度(H)的比值(w/H)来描述,比值不同空间感受也就不同。表1采用了街道的平均宽度和建筑平均高度的比值来反映空间给人的总体感受。并不是符合传统街道的空间比例关系就一定能达到传统街巷的空间效果,传统街巷所以产生宜人的空间感,不仅因为传统空间本身的比例关系,而且这种比例关系还与人体尺度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关联,处理好w、H和人这三者之间的尺度关系才能创造出良好的街巷空间。

岳阳楼传统风貌商业街方案的街巷空间很好地控制了三者的比例关系,使街道具有明显的封闭感,很容易感到他的容量,形成了独特的空间风貌。此外考虑到步行的舒适性街道不宜过长,方案中控制街道长度在300m以内是十分舒适的尺度,使人能够舒适地游览而不过于劳累。方案注重比例的变化与空间的收放,这就形成了空间的“张力”,这种“张力”让街道空间充满弹性富有诗意,产生动态的美。艺术家们认为这种不动之动是艺术品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性质。在不动的街巷中感受到的是“运动”或是“张力”,使街巷处处入画。

3 街道的连续和统一

传统街巷迷人的原因之一是街巷景观具有惊人的连续性,而构成这一连续性的重要元素就是街巷建筑。岳阳楼传统风貌商业街方案中风格相似的民居建筑紧密排列着,小青瓦屋顶,立帖举架,木椽屋架,封火山墙,形成了高低错落、粉墙黛瓦的建筑群体风貌。建筑基本以两层为主,面向街道,开间、面阔、檐口高度基本一致,街面的整体性很强,但又不呆板,建筑平面设计有进退,层高也稍有差异,二楼的木窗大体相同,花饰却各不一样,门面上的招牌形形,却恰到好处地给街道增添了活泼和亮丽。方案在建筑的尺寸、尺度和细部处理上都具有某种相似性,但绝不雷同,这个特点使街巷处于多中心的平衡之中――没有体量与高度上的绝对主体,每个建筑都可能在不同视角中成为中心,而整体又处于多中心的平衡之中。方案中街道连续性的另一个表现是封火山墙,它创造了既联系又分割的空间领域,也使得建筑的立面具有连续性,而各户的景观又有所分割,加之沿街店面为极具地方特色的统长排门板,很好地诠释了传统街巷的连续性和统一性。

4 街道的景观和建筑小品

岳阳楼传统风貌商业街方案利用街巷的边沿和隙地,建筑的夹弄、屋边、墙角等小空间加以绿化,达到引入自然的目的,使人、建筑、街巷与自然相融合。虽身居闹市,亦得山林之乐,使风貌更具特色。如梅茨格在《视觉法则》中所述的“包围法则”或“内侧法则”,即由轮廓线包围或包含于内侧,方案中创造了这样的“阴角空间”,在心理上给人亲切、安宁想要逗留的感觉,也使风貌街不仅具有迷人的物质外貌,更具有醉人的精神内涵,这也是“现代”传统风貌商业街所要传承的历史文化传统。

方案在街道中适当地布置了与绿化、树木、景观相结合的座椅,不仅解决了游人的休憩问题,而且使得游人在休息的时候同样可以欣赏街道美景。另外还设计了卫生间、饮水处、电话亭、广播等现代街道必备的设施,且在形式上精心考虑使其风格和传统风貌商业街相统一,同时导视牌的设置方便游人游览。

5 广场空间

传统的街巷是没有广场空间的,这是古代街巷的缺憾。现代生活中人们需要赋予逗留、交谈、休憩功能的广场空间。岳阳楼传统风貌商业街方案把街道的一部分扩大作为人们活动的空间,这样广场就变成了街道一个扩大的节点,空间上与周边的建筑结合得很好,仿佛就是室内空间的延伸。使街巷不仅在空间上有了收放的变化,而且在视觉感观中有了开阔的视野。广场中设计了活动的花池,花台上经常坐满了逛街游览、休憩的人,洋溢着欢快热闹的气氛,如果节日需要较大的场地举办活动,可以移走花木、扩大广场,这种设计不仅满足了现代生活的要求还丰富了街道的空间层次,此外广场上还设计了戏台,把古时人们聚集的氛围融入广场当中加深了传统街巷的文化内涵。

6 街道的细部处理

门户:入口是十分重要的,就像人的脸面,是首先让人看到也是人们所注重的地方。方案中南入口采用了牌楼作为入口处的标志,并在大门两侧设置了汉白玉的貔貅雕像,这是古代商界的财运符号可以使人们提前感受到风貌商业街的氛围。北入口处采用了照壁把停车场和风貌街隔开,入口至于照壁后面,藏而不漏的手法符合传统风貌,同时也把两种不同性质的空间隔开,保持了风貌街的完整性。

停车场:方案中在商业街的北人口外设计了停车场,为自驾、旅行团提供了上下车及停车的空间,既堂皇又近便而隐蔽,还不妨碍步行者漫步经心的徜徉。

亭、廊、水榭:古人创造了丰富的建筑类型,各自不同的形象赋予人们不同的喻意和遐想。方案中我们精心利用和承继了这些形式。亭类建筑在构造上我们作了简化,景观上它使环境园林化,起到了与街巷空间很好的协调作用。“廊”是过渡性建筑,方案中的檐廊和连廊,不仅完善了使用功能还丰富了建筑形体,增添了建筑的整体感和通透性,使街巷空间更添了传统韵味。“水榭”原本是园林中的临水建筑,房舍空敞,在方案中“水榭”的巧妙运用使本来生硬的墙面有了空透、轻盈的效果。

商业空间设计案例篇2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型商业建筑也随之增加,商场已经成为人群较为密集的地方。为了顾客一个舒适的购物环境,增加对商场的满意度,在大型商业建筑内都配备了暖通空调设施,所以选出最佳的暖通空调设计方案对树立商场的形象、营造良好购物环境都有积极的作用。本文对如何比较大型商场建筑暖通空调设计方案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大型商业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空调系统

大型商业建筑的暖通空调设计方案比较是一项涉及影响因素较多、专业技术性强的复杂工作,其设计方案中的系统复杂程度、设备数量、投资数额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空调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可操作性。笔者坚持的观点是,在满足空调系统正常使用的要求下,空调系统越简单越好,对暖通空调设计方案进行科学的比较和优选,要综合考虑下文中所提到的因素。

一、暖通空调设计方案的经济性比较

经济性是暖通空调设计方案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对空调设计的经济性比较要在相同的设计要求、使用状况、设备档次、舒适度、能源价格及美观情况等基本条件下进行方案比较,使比较结果更加合理化和科学化。例如,对高低档次的设备进行经济性比较,由于其价格定位相差悬殊、使用性能差距较大,致使这种比较显然不合理;在不考虑舒适性差别的情况下,对有新风供应和没有新风供应的方案经济经济型比较,也不能做出合理的选择。大型商业建筑的暖通空调在设计方案比较时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投入建设期间费用支出的经济性比较

暖通空调设计方案的一次性投资不仅包括设备、管道、材料的投资,而且还应该包括相关市政部门收费支出(如用电设备增容费、天然气的气源费、热力入网费等)、安装调试费用、工程管理的各种收费、水处理和配电控制的支出、机房建设投资与相应室外管线费用。这些费用支出经常是设计工作中经常会被忽视、遗漏的部分。由于同一种设备的生产厂家较多,并且价格也不尽相同,所以在进行不同方案经济性比较时应该采用各种设备的平均价格。

(二)运行时费用支出的经济性比较

暖通空调在运行时的能源消耗和运行费用是其设计方案技术经济性比较的重要考虑因素。在计算空调运行的能源消耗时,要全面考虑暖通空调主机(锅炉、制冷剂等)和其他辅助设备(水泵、风机等)的能耗。

二、暖通空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比较

可行性比较是指暖通空调的设计方案在必须符合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要求的基础上,满足大型商业建筑暖通空调的基本使用要求,并且还要考虑到暖通空调在长期使用过程的变化情况。例如,采用水源热泵设计方案时要考虑当地地质情况、地下水资源的现状及变化趋势、冬季热负荷和夏季冷负荷不平衡所产生的冷热蓄积效应等问题;商业建筑的可用面积是有限的,所以设备占用面积的设计要极为精简,如在商场的一楼要尽量考虑使用吊顶式的空调器;机房设计也是关系到暖通空调设计方案可行性的重要方面,其设计关键在于冷热源的选择。要根据建筑物所处的地理位置、室外环境、外网管线等诸多因素,选择经济、安全、可靠适合本工程的冷热源;对商场室内的温度的设计也要涉及到其可行性,必须要实地考察和研究商场的客容量,综合考虑经营商品性质、经营规模和面积大小、商场楼层的影响等因素来确定空调室内设计参数,保证室内温度可以给商场职工和顾客同时带来舒适感。

三、暖通空调设计方案的安全性比较

暖通空调系统的安全性主要包括系统设备运行安全、防火安全、易燃易爆环境安全、人员环境安全及重要设备物品环境安全等五个方面。

(一)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设备安全运行主要是指制冷系统的安全保护、北方暖通空调系统冬季防冻、空调系统电加热等方面内容。

(二)人员环境的安全性

人员环境安全主要包括暖通空调在运行时对人体的危害、防止传染性疾病扩散及防止恐怖袭击等方面。由于商场是人员较为密集的公共场所,所以如何保证公共卫生、公众健康及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是暖通空调在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问题。首先,为了防止传染性疾病的扩散和恐怖袭击,必须在空调新风口采取可靠的防范措施,新风口最好设置在人员难以接近并且不易受污染的地方。特别在设计时要考虑到流行病高发期的人员环境安全性,要满足稀释室内有害病毒浓度的要求;其次,保证室内流通空气的品质。这除了与新风口、污染物相关外,也与气流组织的设计有密切关系。气流组织的设计是在保证室内不存在局部死区及短路的情况下,充分考虑送风射流和内部干扰的作用;再次,保证室内空气的清洁度,在大型商业建筑中应该首选装备式空调机的全空气系统为宜,不仅设置新风一级过滤段,还要在新回风汇合后设置二级过滤段来提高商场内的空气清洁度,保证人员环境的安全性。

(三)防火、易燃、易爆环境的安全性

由于大型商场得客流量大、装修标准高、易燃易爆物较多并且较难全面控制,所以一旦发生火灾,人员会较难疏散,所以做好防排烟设计是尤为重要的。例如,在设计时可以考虑选用多台较小性的双速风机,提高使用的灵活性和方便性。另外,还要对表冷器、蒸发器和冷却塔等容易结露积水、病菌易滋生繁殖的地方设计制定相应的措施。

(四)重要设备物品环境的安全性

暖通空调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在非正常运行或出现系统故障时对室内重要物品、设备、设施产生的不利影响。

四、暖通空调设计方案的调节性和可操作性比较

暖通空调设计方案的调节性主要表现在商场空调系统的容量设计。它是根据接近全年最不利的气象条件而确定的,但是由于现在商场建筑保温做的很好,另外大多数建筑都有窗,所以在全年的大多数时间内季节对温度影响不大,现在商场中的散热设备越来越多致使室内温度高,且室外环境对其影响小。所以,在调节方面多不采用。

暖通空调在设计时要考虑到空调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对人工、费用及劳动效率的影响。自动化水平越高,需要的管理人员越少、劳动强度越小,所以人工费用支出也会相对减少。但是这会使空调系统建设初期的投资增加,对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高要求。因此,暖风空调设计的空调系统应该综合考虑大型商业建筑的实际情况和要求、资金投入以及空调运行的效率等因素,来确定是否要采用自动化控制。一般情况下,对于大型空调系统和调节控制比较繁琐的工程,应该采用较高水平的自动化控制,以便提高空调系统的运行效率、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要注意的是,采用的自动控制系统在要考虑其可靠性和经济性,尽量趋于简化。

商业空间设计案例篇3

1.认清商业空间设计的本质

‘商业’指社会分工出现的有组织的贸易行为,大多数的商业行为是通过以成本以上的价格卖出商品或服务来营利。”如tCL、索尼、海尔等企业都是营利性的商业组织的典型。商业空间设计是手段,销售产品才是目的。设计的优劣与否,不能在商品交换中起到主导作用,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学生必须意识到商品交易才是空间设计的根本目的,对项目进行细致的调查,即对商业空间内部所要销售的产品的特性、性能、尺寸、参数、价格、用途等进行收集、调查、研究,进而对商业空间及产品进行归纳组合,得出合理的方案,如商品展示的区域划分、商品的个性化展架、商品的照明方式、特色主打产品的安置区域以及在消费过程中如何形成方便快捷的解决方案。

2.明确终端客户

终端客户指的是最终使用产品的用户,相对于终端客户而言还有经销商,他们不是终端客户。在商业空间设计中,除了要满足经销商对设计的要求之外,也应该考虑消费者的实际使用情况,商业空间中的所有商品面向的是消费者,不是商家本身,这是商业空间设计有别于其他室内设计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只关注方案能否打动甲方,没有从终端受众的角度考虑使用问题。在设计实践中,要从终端客户的具体需求和具体的购买行为入手,才能设计出合理的商业空间。以餐厅的点单为例,根据餐厅的规模和具体消费人群进行定位,终端客户是在一起排队点单,或是坐在位置上等待服务员前来点单,或者是客户通过平板电脑菜单进行点单,这几种行为都是由设计师和商家共同商议决定的。相应的收银台、客户的用餐区、功能的设计都应该以事先拟定的客户行为为依据。

3.换位思考设计方案

教师要使学生形成以投资者的角度思考投资、经营和设计的思路。在教学中,不少学生提出,如果甲方的要求与自己的方案相去甚远该怎么办。事实上,在真实的项目中也经常听到设计师抱怨无法坚持自己的设计理念,最终呈现出难以把握的设计效果。实际上,客户并不懂设计,只能从经营的角度思考设计,从以往的生活阅历中寻找经验。作为客户,他们需要正确的引导,设计师要引导客户就要学会从客户的角度思考设计。多数被甲方采纳的设计作品,不仅是因为具有设计感和品位,符合美学原理,更是因为设计师从甲方的实际经营需要出发进行了设计。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确一个观念——好的设计就是合理而美观的设计,就是让设计能够更好地为商品销售服务。

4.围绕产品特点进行设计

以威法西门子橱柜为例,威法西门子橱柜为了向客户说明其橱柜门使用的铰链飞机合页的开合耐用度,在展厅的明显位置安装了一个电动的合页开合器,以每分钟10次的开合速率吸引客户,并使用电子计数器把开合的次数记录展示出来;在另一处,一个透明的水缸里浸泡着橱柜使用的板材,文字清晰地介绍了这种板材的耐水性、防潮性。客户通过这两个耐久实验,直观地了解该橱柜产品使用的五金与板材的优秀品质,增强了顾客的购买欲望和对产品质量的信心。每个产品都有其特殊的卖点,设计者在商业空间设计中必须将此类卖点放大,将卖点的信息准确、迅速地通过新颖的手段,规划在合理且醒目的位置,让顾客参与实验和交互体验,这才是商业空间设计的关键。

二、结语

商业空间设计案例篇4

关键词:照明设计;商业空间;空间设计

一、导论

(一)研究背景

现代意义下的商业空间不仅仅是作为办公所用,同时也显示着企业形象,尤其是针对一些设计类型企业,包括本文中所研究的路易威登品牌专卖店商业空间。照明设计在商业空间设计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包括补充与完善空间分为、营造不同的空间环境等,逐渐成为塑造商业空间分为的主要手段。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文的目的在于经由对商业空间设计的分析,总结出,在室内设计的各个环节中,照明设计逐渐成为营造空间分为与塑造商业空间环境的主要途径,并结合路易威登品牌专卖店的特点,分析其商业空间设计中对照明设计的主要应用手段与应用特征。本文的主要意义在于将商业空间设计中照明设计的应用研究过程中所总结出的有利理论作为参考,以此为依据提升商业空间设计过程中对照明设计的合理利用。

(三)研究方法和理论依据

1.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取了文献研究法和个案分析法,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针对国内外有关照明设计在空间设计中应用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搜集和整理,其次采用了个案分析法,对路易威登品牌专卖店的照明设计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2.理论依据

本研究主要依据了室内设计理论作为主要依据,根据建筑物以及其所处环境、使用性质等作为衡量的标准,从而利用现代化的物质手段以及设计原理,以此来创造出更适合人们,且满足人们基本审美心理和精神需求的室内环境。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各商业空间应用者对于阵列这一方面的关注度较低,因此针对商业空间照明设计的应用研究也相对较晚,在近几年内针对商业空间设计尤其是品牌专卖店的空间设计逐渐得到广泛的关注[1]。国内针对商业空间照片设计而言,逐渐向个性化与艺术照明方向发展,但仍属于初级发展阶段,期间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些许问题。

国外针对商业空间照明设计的关注较少,较具有代表性的是2009年飞利浦照明设计公司提出办公与人以及灯光之间的协调关系理论,由此开启了商业空间设计中照明设计的应用[2]。在国外商业空间设计发展过程中提出了人类行为与空间设计概念,同时比较关注在空间设计因素中照明设计应该占据主要地位。

二、路易威登品牌专卖店案例分析与研究

(一)路易威登品牌专卖店照明设计的主要手法和特征

路易威登作为目前国内外知名的品牌,其在各个品牌专卖店内均通过对品牌元素的有效利用,实现了对空间照明的有效设计。在路易威登浦东旗舰店内,其完美的体现出了路易威登的创意理念,使用布满蚀刻浮雕LV大写字母缩写作为设计概念,将其刻在巨型玻璃材质结合LeD屏幕构筑上,LeD幕墙可进行灯管调节,通过对灯光强弱以及色彩的变换和调节,凸显出极佳的视觉效果。在室内空间的展示中,路易威登品牌专卖店并未使用白炽灯,通过聚光和泛光的结合使用,并在布局中凸显出了对照明的有效设计,控制好店内的高光部分。

(二)商业空间照明设计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商业空间照明设计主要可以分为整体照明、局部照明以及装饰照明。主体照明主要是通过对整个商业空间的照明,通常使用泛光进行照明,在此类照明设计中,不宜选择亮度过强的照明方式,且主光源的选择应当根据展示活动的要求进行合理的调节,从而加强其与展品和其他区域之间所形成的视觉性对比,突出商品更具特色的光照效果。局部照明通常应用于重点照明当中,尤其被应用于重点表现区域的照明设计当中,从而引起顾客的高度关注,发挥出其吸引顾客的主要价值。针对局部照明的设计,主要以提高商品的质感以及色彩饱和度为主要目的,比如在路易威登品牌专卖店内,便利用暖色调的光线与同色调的服装进行了搭配,从而凸显出了服装本身的高贵,并增强了其质感。装饰照明主要是利用特殊的灯具,从而发挥出吸引消费者关注,或渲染环境、气氛等作用,通常使用聚光装置以及射灯等,在路易威登品牌专卖店内,还将其应用到了展示架上方的轨道当中,突出了商业空间的层次感、立体感。

三、结论

综上所述,商业空间内的照明设计应当重点突出企业的品牌文化和价值,并确保其与室内整体风格的和谐统一。通过本文的研究,将为照明设计在商业空间设计中的合理应用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对笔者所设计的项目提供了基础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商业空间设计案例篇5

本案按自然街坊规划为三个居住小区,把三个小区之间的规划路一和江国路地段规划为地区商业中心(主中心)和小区商业中心(副中心),在东西地块之间规划了一条波浪形景观绿地,此景观绿地将上述三个小区和两个商业中心串联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同时在中心商业街的延长线上,还规划了横跨长江路的步道景观平台。

住宅采用塔板组合+错开布局,沿长江以超高层塔式住宅为主,这祥既增加了临江住宅面积比例,又可减少对其东侧住宅的观江视线遮挡,提高了沿江住宅容积率及地块整体可观江住宅的比例;而在塔式高层东侧则以板式高层为主,所有板、塔住宅不但南北锚开布置,东西山墙面也尽量错开布局,使尽可能多的住宅享受到长江江景和园区绿地景观。该规划方案除原规划4栋回迁房外,所有住宅楼100%都可观到江景,江景房比例占到所有住宅总户数的约70%,同时又避免了住宅近距离直接相对,单元错开率达到住宅总单元数量的82%。

根据建设用地的形状和与长江河道的角度关系,此规划方案将大部分离层住宅南偏东10°布置,使绝大部分住宅既可拥有南向,其西北向又可观赏长江景观,因此,该规划方案的南向住宅比例占到住宅总建筑面积的约93%,只有三栋南偏东或西大于60°的住宅,但也全为江景房。

本规划方案以建立公交导向社区为目标,在武金堤路与规划路一和江国路交叉口处设置公交车站,在车站周边设置商业和服务设施,形成社区中心,通过社区步行主路――支路系统,将公交车站、社区中心与住宅楼联系起来,在步行主路上还可设置区内电瓶车系统,方便居民步行――公交出行方式,逐步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在重视江景资源利用的同时,营建社区内高品质的绿化景观和公共空间,对理想人居环境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在东区和西区之间规划了一条波浪形中心景观绿带,串联起社区这三个自然街坊,使社区在空间上成为一个有机整体,集江景与园景于一体。三个景观绿地从2.5ha-4.5ha不等,规模适度,空间收放舒展,有利于良好景观的形成。在两个社区中心还规划了大小两个商业景观轴,在社区中心商业街的延长线上,设置了横跨长江路的步道平台,以实现社区在空间上与长江沿岸公园直接联通,同时提高社区步道系统的洄游性、趣味性和景观品质。

商业空间设计案例篇6

关键词:综合体;立体交通;街区空间;灰空间;

中图分类号:tU9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7-00-02

项目地处西安高新区科技三路和唐延路交叉口,所处地段是高新区乃至西安的办公商务区,写字楼有很好的市场。项目内容为租赁写字楼结合公寓,酒店和商业辅助的商务综合体。

一、设计难点

基地虽然处于办公核心区,但只有一面临街且为一交通次要干道,道路红线仅15米宽,距主干道唐延路越200米。基地仅一面临街的现状对于城市综合体来说是相当不利的设计因素,主要产生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没有完整的商业界面,而且基地呈“L”形,如果采用大片商业模式延伸到基地内部,内侧商业将不能临街,这就必然导致商业成活率降低,无法实现商业价值;二是综合体功能种类较多,需要在一侧临街界面上合理解决办公、酒店及公寓入口位置以及各独立功能区入口与商业界面的矛盾;三是需要解决办公酒店及公寓的门厅视觉导向问题;另外,由于周边已有成熟商圈外加道路条件限制,不适合采用大商业模式。建筑设计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将前期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设计过程中合理解决,设计才能成立。

二、解决方案

(一)商业空间布局

迫于场地规模限制及周边大商圈的竞争,决定采用小型商业的模式,这也符合市场调研的现状:小型商业铺面较大型商业铺面更易出售。小商铺对可达性要求高,布置在沿街界面吸引人流是最好的选择,方案中充分利用沿街空间,将商业布置成L字和U字形的组合,回应场地形状,这样做既可以最大程度延展了商业界面,也能产生内广场,引导人流进入(图1)。提高商业价值,形成围合感强的内向型商业空间,有利于攒聚人气(图2)。

图1商业空间

图2商业空间

(二)立体交通

国外著名建筑师霍尔在成都来福士广场项目中突破了传统内庭院的垂直交通组织方式,采用上广场的形式,为各层商业空间设计单独出入口和入口广场,同时形成的联通的室内外空间,成为设计的核心亮点。北京建外SoHo中商业位于高层裙房中,并在高层底部有廊桥直接连通到商业裙房,采用垂直交通的方式加强高层和商业的可达性。可以发现场地内各功能区入口与商业界面的矛盾,以及门厅导向性问题可以通过上广场的形式解决,将办公和酒店的入口抬高到二层,公寓的入口抬高到三层,这样在立体上解决了流线矛盾,而且大楼梯的设计手法具有很强的视觉导向性(图3、图4)。

图3立体交通

图4抬升广场

(三)街区空间

当下的建筑设计焦点早已从功能技术转移到对空间意义的关注,建筑设计是空间的游戏,空间是人们活动的容器。在类似于商业空间这样的公共性很强的空间中,人们不仅希望感受到舒适的建筑环境,更希望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在“人看人”的空间中享受乐趣。立体交通会为人们提供多层次的交流,烘托出商业气氛,产生有活力的社区情趣(图5)。

图5街区空间

(四)入口灰空间

当代美学的研究中心已从传统美学中对建筑本体及其构图原则的讨论转移到审美主体―人和人的生活体验。这就不难解释将心理学难入建筑设计理论中的必要性。最直接接受外界刺激的是视觉,然后引起心理反应。从心理感受上讲,人们希望进入某一场所的感觉不是突兀的而是顺其自然的,即室内外空间的过渡。综合体中高层的围合和广场底面的抬升创造了进入的灰空间,上台阶的过程也是心理准备的过程,空间过渡较自然。另外,空间的可识别性有利于建立使用者的“归属感”和“领域感”。入口的大楼梯运用了图形与背景的关系,造成可识别的图形,能够清晰的被感知(图6)。

图6入口灰空间

三、结语

建筑设计一般分为前期调研、概念生成及方案设计三个阶段,前期需了解项目背景、相关实例以及相关规范。这是一个需要大量搜集资料、费时费力的过程,并决定了之后的方案设计走向,因为一般都是在对场地现状分析之后才能发现设计的主要矛盾。设计矛盾需要通过设计手法来解决,通过收集大量相关实例寻找设计矛盾的解决方法,这一解决问题的设计手法往往会成为设计的中心思想,即概念。概念本身对于建筑来说一定是反应在空间上的,并能引导人的行为及心理感受。本次设计通过前期的调研与分析,方案合理解决了地块存在的仅一面临街、面积小、地块较封闭等不利条件,营造了轻松宜人的小尺度街区空间,回答了做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3]《商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DGJ32/J67―2008

商业空间设计案例篇7

关键词:机场,规划设计,航站楼,商业设施

1概述

机场建设项目是一项异常复杂和艰巨的系统工程项目,由于其航空枢纽的高端定位,涉及的利益主体多,协调难度大,工程技术要求高,任务多,责任重,工期紧,增加了建设管理的难度,也面临许多独特的问题,例如不停航施工。要保证机场项目最大化的发挥综合效益,就必须充分考虑社会、经济、技术和环境等各方面发展因素;必须做好统筹规划、界面协调管理、系统的前期准备和目标的全过程控制。在规划设计方面,上海机场建设指挥部坚持将服务航空枢纽建设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坚持功能为主、流程合理的原则,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处处考虑用户的需要和方便。上海机场的建设从规划设计伊始,就展开了一系列的深度研究和调查,进行机场建设工程用户功能需求的再分析。期间,吸收运营部门参与项目前期规划,让未来机场运营主体参与到机场建设的决策中来。项目设计中,邀请运营部门参与设计,充分听取和考虑运营部门的需要。在设计阶段的中后期,还通过“设计回头看”等创新管理方法和活动,让运行单位参与审查设计成果,反映用户对规划设计的意见和要求。

2运营单位的建设全过程参与

上海机场建设指挥部始终将满足用户需求作为工程建设的宗旨,以“建设面向运营”思想为指导,全面展开航空枢纽的建设工作。机场建设指挥部在项目策划前期就明确提出“面向运营”的建设理念,并贯穿于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及移交的全过程。在建设前期,机场建设指挥部坚持“功能为主”的原则,在组织结构中配备具有丰富机场运营经验的人员,建立与运营单位之间的信息沟通平台,深入分析用户的需求功能,邀请运营单位参与规划设计。工程竣工阶段,运营预案的研究、移交计划的编制与实施,对运营人员的全过程培训等,都是面向运营的建设理念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与实践。

2.1机场运营公司参与工程建设

在机场建设工程中,机场运营公司通过设立工程办公室,组织专业团队与机场建设指挥部进行协调沟通,配合工程的顺利完成与交接。

1)与指挥部联合进行机场运营模式研究。在机场运行指挥平台的建设过程中,上海机场集团采取了规划建设和模式研究同步开展的形式,坚持模式确立先行,建设配套跟进的原则,使建设方向能够满足逐渐清晰的管理模式的需求。以浦东国际机场扩建工程为例,在建设前期,机场建设指挥部与机场股份公司、集团战略发展部、安全运行监控中心有关人员分别设立课题组,并组成领导小组和联合课题组,开展机场未来运营模式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日后管理做好了组织框架,同时在机场建设期间,对具体的设备选型、设计与采购,设施布局等提供了指导,避免了后期的大规模调整,真正实现了建设为运营服务的理念。

2)参与航站楼分配方案等课题研究。上海机场定位为门户复合枢纽,意味着运营期间众多航空公司的入住,各航空公司及联检单位工作区域的分配直接关系到各个航站楼的规划及系统设置等一系列相关工作。工程伊始,为适应航空公司及其联盟的代码共享航班的枢纽运作,最大程度地方便旅客出行,合理有效利用机场资源,机场建设指挥部多次走访、听取和协调航空公司、联检单位等用户的意见。在综合考虑机场客流数据及各航空公司的发展及联盟要求,借鉴国外机场多航站楼的分配经验,结合浦东国际机场、虹桥国际机场航班生产及运行情况,考虑机场长期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形成了各航站楼分工方案。航站楼分配方案为初步设计提供了依据,使机场能够根据各航空公司要求进行规划布局,确保航空公司的运作便利,为旅客流程分析提供依据,同时为运营方案的研究做好准备,是确定各运行中心的基础。

3)全方位配合工程建设的推进。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机场运营单位组建的工程办公室全部参与由机场建设指挥部领导主持的大中型例会。工程办公室既了解建设状况,又反馈运营问题,并在其高效的组织模式下,及时解决建设单位向运营单位提出的合理要求。机场运营公司打破了原来“先建设,后检查,再整改”的工作思路,从方案设计、招标采购到工程实施、竣工验收的各环节,不断提出意见和建议,既保证了建设为运营服务,又使机场运营公司能更深入了解机场建设的各环节,为日后运营打下基础,更节约了时间、成本,推进了工程建设节点的顺利进行。

4)适时发挥运营部门的主导作用。对于一些特殊环节的管理工作,机场运营单位具有一定的决策权。例如标识系统,对于航站楼这样的大型建筑,小小的标识、标志对旅客正确办理手续并登机、下机以及获得其他信息等起到关键作用。机场股份公司通过广泛地调研,根据各航空公司提出的各种标识布置方案,包括对标识的大小、颜色及内容的要求等,确定了具体标识方案。

2.2航空公司和联检单位参与扩建工程建设

机场经营单位的参与使得机场建设面向运营的理念进一步落到实处。各航空公司与联检单位是机场运营的主体,是展示机场形象的窗口,直接为旅客提供各种服务,更了解用户需求。建设过程中,经营部门的参与不仅宏观上为机场定位及功能构架提供技术支持,而且微观上直接关注旅客需求及服务便利。

1)参与用户功能需求分析。上海机场建设中,坚持将服务航空枢纽港作为建设总体目标,重视功能流程设计,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建立环境友好型机场系统的理念。例如,浦东国际机场一期工程建设项目在建设时对中转功能考虑不足,在客流量逐渐增加时显露出来。机场建设指挥部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与研究,主动邀请功能需求的主体———各航空公司及联检单位参与t2航站楼旅客流程的研究,从国际惯例出发,分析浦东国际机场的航线及其结构,了解联检单位的查验程序和设施要求,最大程度地使扩建工程的旅客流程合理、规范,方便旅客换乘。以航显系统为例,调研对象涉及建设、设计、其他系统集成商、运营等多家单位,其中包括机场股份公司的机电通信分公司航站楼管理分公司、航空服务分公司、安检护卫分公司以及东方航空公司、上海航空公司、星空联盟、国际航空电讯协会(Sita)、傲创电子机场系统(Ultra)等数十家机场运营单位,运营部门在调研对象中所占的比例达到65%,其中航空公司占44%.通过采访信息持有对象、召开需求调研工作讨论会、原形模拟、场景模拟等多种方法,机场建设指挥部确定了扩建工程航显系统的功能需求,为机场运营提供了合理的显示规则设计和航班业务处理流程和信息,保证了系统间相关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可靠性,从而保证了系统开通后的用户满意度。

2)参与规划设计与论证。机场建设指挥部在前期规划时,就充分考虑到运营单位的需求,邀请他们参与到规划方案讨论小组中来,就如何强化上海机场枢纽地位以及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机场中转能力和国际通航能力,能否提供畅通、可靠的航班连接,能否应对大量的转机人流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论证。

3)参与土建装饰施工。施工阶段,航空公司及联检单位对工程建设的建议除了直接向工程部门反映外,多数是通过航空业务部和机场建设指挥部进行沟通和协调.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机场建设指挥部多次组织用户检视施工现场。用户将其对工程建设的意见向航空业务部反映,航空业务部收集、汇总后协调规设部、工程部及设计院对用户的意见进行论证,若三方认为用户意见可行,能方便机场的运行,或节约投资,则由设计院出优化方案交于规设部,由工程部门实施。这样不仅避免了机场建设指挥部与用户的多头接触,方便用户反映意见及提出建议,也使指挥部各部门的职责明确、行事顺畅。

3以“设计回头看”完善和改进设计

“设计回头看”是在结构工程已初步完成,施工图纸已基本结束,在安装与装修工程全面展开前,以满足旅客和客户需求为中心,以利于运行和管理,满足规范标准为基本原则,对工程设计的各个细节进行校核和再确认的活动,以检查设计成果的质量是否与设计目标相符,从中发现工程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同时,以事实数据作为评价依据,对各个设计单位的设计管理情况进行考核,是完善和改进设计的重要举措。

3.1“设计回头看”的内容与组织

机场建设指挥部以建设国际一流枢纽航空港为目标,成立了“设计回头看”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整个工作的开展实施。“设计回头看”将设计成果与设计目标、标准规范进行对照比较,最终设计成果得到了机场股份公司、航空公司及咨询专家的认可和肯定。“设计回头看”主要是以专业咨询公司的咨询报告和设计单位施工图设计为基础,将设计成果与工程建设的原始目标对比,其内容包括设计总体目标、旅客及货物流程、功能性设施的布局(包括机电信息、航站楼设施、安检、商业、标志标识及广告)、使用单位(联检单位、航空公司)的特殊需求等,立足于具体细节,对设计进行再确认,注重可操作性。

3.2“设计回头看”的工作成果评价

设计成果是评价设计目标实现与否的重要依据。以浦东国际机场t2航站楼为例,在“设计回头看”活动中机场建设指挥部及机场股份公司和各航空公司主要从四个方面的设计成果进行了评价。

1)旅客处理能力“设计回头看”。旅客处理能力的高低是机场工程建设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体现。为此,机场建设指挥部在旅客处理能力回头看中,充分体现服务旅客的宗旨。针对年旅客流量逐渐递增的趋势,“设计回头看”着重检查服务于旅客手续办理的设施设备,从办票柜台、安检、行李提取、卫生检疫、边防、入境海关等多个方面,衡量航站楼的旅客处理能力。机场建设指挥部通过“设计回头看”分析出航站楼旅客处理能力存在的一些功能不足问题,如卫生检疫通道空间不足,X-光检验机的数量不够等。再会同设计单位、使用单位、咨询专家等相关单位或部门,最终将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妥善解决。

2)商业设施“设计回头看”。机场建设指挥部在商业设施“设计回头看”中,首先将航站楼设计的商业设施面积与标准的需求量进行比较。无论是陆侧商业面积,还是空侧商业面积,其提供数量都满足了iata所推荐的最低限度的目标。机场建设指挥部又将不同航站楼商业种类的面积分配情况进行了比较论证。经过比较,新建航站楼在商业种类、商业总面积、旅客服务设施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进,能为旅客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服务,满足其建成后运营的需求。

3)航站楼功能流程的“设计回头看”。为不断完善航站楼的功能,较好的满足机场灵活运营的需求,机场建设指挥部对航站楼功能流程进行“设计回头看”。以浦东国际机场t2航站楼为例,通过设计回头看发现t2航站楼总体实现了旅客流程简洁、明晰的目的,克服了t1航站楼中转流线不完善的问题。如针对国内转国际、国际转国内的旅客以及国际航线国内段的旅客,t2航站楼设置了中转中心,国际转国际、国内转国内的旅客则就近中转。各种中转均能满足衔接时间的要求,而且考虑了设施相互兼用,方便管理,增加了设施使用的灵活性。因此,t2航站楼的功能流程较一期更加合理,很好地满足了今后机场灵活运营的需求。

4)机电设备“设计回头看”。机场建设指挥部在“设计回头看”中,着重将不同航站楼的机电设备设计进行了比较。以浦东国际机场t2航站楼为例,机电设备的设计在许多方面有了较大的改进,主要集中在暖通空调及动力系统、给排水工程、强电和弱电设计四个方面。从经济运营的角度,t2航站楼的机电设备更加运行高效、经济合理,如主楼夹层采用1台50Rt的风冷冷水机组,有效改进了机场t1航站楼空调冷负荷量小,夏季从能源中心供冷的不经济方法;从旅客服务的角度,机电设备提高了旅客的适宜度,给人以舒适、温馨的感觉,如卫生间和吸烟室排风量的加大;从环境可持续的角度,机电设备更加绿色环保、节能清洁,如在不同的季节,弱电机房采用不同的三套系统,分别为中央空调、分体空调与通风系统,既满足航站楼空调使用需求,又达到了节能的效果。

4结语

上海机场要打造成世界级的机场,就要以世界的眼光规划建设浦东、虹桥国际机场,规划设计必须把握枢纽机场发展的脉搏,符合世界级机场规划要求。获得了一个好的规划方案,就能为机场的项目定位、战略布局和后续建设等奠定坚实基础。实践表明,项目的规划设计不仅关系到整个项目建设是否站在世界前沿、实际施工能否实现,而且对建成后的项目能否满足正常运营,满足功能需求具有重要影响。为了保证机场运营的有条不紊,在前期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到运营单位的需求,让他们参与到规划方案讨论小组中来,进行充分的交流。在设计阶段,要从施工图的设计管理、交底、审核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业主、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多方共同参与,提出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一同制定解决方案,并对设计图纸的审核规定严格的程序,确保设计图纸的质量,也为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可行性报告[R].2008.

商业空间设计案例篇8

关键词:研究生学习;商业建筑;环境心理学;用后评价;生活参与者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建筑师与大众在建筑批评上互不认同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有些人反对建筑师一味配合大众口味设计建筑,但认为设计过程中有两点是必须坚持的:第一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上的要求);第二当作品建成后,设计者应对该建筑的使用状况进行调查(用后评价),尽量获得第一手的反馈信息,并将其作为今后设计中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如今社会在众多的建筑类型中,商业建筑恐怕要算是最媚俗的建筑。惟其媚俗,设计中才更需考虑贴近大众。现从分析研究生设计过程中较典型的案例入手,找出设计者与使用者缺乏沟通所造成的具体问题,然后,以环境心理学的调查结果为指导,提出商业建筑设计中几条切实可行的改进手法。

1学生课程设计病例分析

课程设计概况

设计任务为总建筑面积50000㎡的综合商业体,内容包括主力店、次主力店、中型超市、专卖店、餐饮娱乐、电影院等。基地是山西运城的地块,基地内有一条双车道在五年后要拆除,但五年内继续使用。基地周边有新建成的小区,也有破败的棚户区,没有成熟的商业与之相邻。

学生设计常见病例

形式决定论——先有形式,再将功能、空间勉强与之配合。

在这样一个功能复杂的综合商业建筑中,设计者将所有功能塞入两个相互缠绕的环形空间里,其结果是为了创造一个具有形式美的城市雕塑,牺牲了很多功能性空间的舒适性与经济性。另外,商业建筑的内部空间必须具有良好的迴游性,单一的环状流线必将导致建筑内部流线过长,可选择性较差,易使购物者出现错过了就懒得再回头的心理,经营者也将因此失去一部分商机

定位不清,嫌贫爱富,盲目追求高档

绝大多数的学生将设计对象定位于华润万象城等一类顶级商业建筑上,而完全不顾建筑所处的地段及环境。设计者认为,先到基地调查,找准该地块建筑的价值定位,然后进行设计,这才是正确的态度。如果人们需要的不是万达广场,而是家乐福超市,那我们就设计好的家乐福给他们真正为居民提供方便,这才是设计者应该做的。设计中无视消费者的心理因素

以主力店、次主力店沿街的开门情况为例,大多数学生在决定开门宽度、分布方式时非常随意,有些单单将立面造型作为唯一的决定因素,而没有研究过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商业建筑因其位于不同地段而拥有不同初始心理的消费者,对于高知名度繁华商业街的商业建筑来说,其购物对象一般是在有了明确的购物目的后才到达商业建筑的,其进入建筑内的目的性很强,一般不会改变;而其它商业建筑的消费对象则有相当一部分开始仅仅是路过的行人,后来偶然被橱窗里的商品吸引才进入建筑,即消费者并无事先计划。这种无计划与目标明确就需要不同的入口形式与之相适应。

尺度感较差,好大喜功

该病例的典型症状之一就是在建筑主入口前留出的广场尺度过大,60~70m边长甚至更大,而这些广场空间又往往空旷无物,缺少使人产生亲切感的绿化小品,更谈不上成为有活力的活动空间。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距离的远近对建筑的可达性0影响很大,除非特别原因,否则人们不愿意穿越空旷的广场空间到达对面的建筑空间。

总的来说,问题的根源都离不开缺少观察、缺少体验。将自己封闭在象牙塔内作设计,必将导致完成的建筑仅仅成为建筑师手中表现自我的手段,而失去了实用、经济、美观的基本要素,因此,也就随之失去了建筑感。

2从环境心理学出发寻找商业建筑设计新思路

环境心理学调查发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惯常的行为模式是比较普遍的,设计者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行为模式去指设计,从而塑造合理的商业空间,达到增加营业额等目的。

沿商业门市步行

行人只在理想状态(毫无交通事故危险、道路环境理想、气候宜人、无紧急目的、体力状况良好及路旁毫无吸引性目标等各条件都具备)时才会呈曲线形不规则路线徜徉前进,而在国内大城市的现实状况下,尤其在商业街这种路边有吸引人们注意的橱窗的环境里,人们的行进路线则呈现出沿路的一边前进的状态。观察发现,当人流量较大时,即使无人组织,人们也会自觉分成两股方向靠边行走(其情形类似快车道上的汽车行驶)。事实上,即使像北京长安街这样的全步行商业街,人们也极少走在马路中心部分,而是沿边行走。这一现象说明,在商业街的设计中,沿边道路的环境状况是设计中的重中之重。

直接通过近路穿行

人们有喜欢抄近道的倾向,尤其当其目的地明确时。我的一个同学利用这一环境心理学结论,在他的商业建筑中专门设计了几条近道供人们穿越,相信这一思路定会引导许多本身并不准备进入商场的人穿越商场,从而为购物的发生创造可能性。

识途性

距离相差不多的前提下,人们多数情况下习惯沿他们熟悉的道路行走,只有极少时会尝试陌生的走法。本设计基地内有一条道路,五年后会被废除。一位学生提出即使今后该道路已经不再通机动车辆,但附近居民将仍会乐于从该路行走,所以他保留了这条路,并对它作了适当的改造,增加了很多吸引路过的人进入商业建筑的机会,从而为商场增加了人气。

可达性

围合程度及与外界高差大小影响空间可达性

环境心理学调查发现,空间的围合程度与其相邻空间的高差大小直接影响到该空间的可达性。以广场为例,广场空间的围合边长小于广场总边长的50%,广场与周围的高差小于112m时,广场的可达性处于理想状态。据此,我们想要自己设计的商业空间具有良好的可达性,则可以用模糊边界的手法来处理。

比如通过降低商业建筑室内外高差,使商业建筑的开口尽量放大,增加灰空间等手法,可以使经过者不知不觉进入商业建筑内部。

上与下

众所周知,商业建筑的黄金地带是一层平面的沿街区域,因为这些地方的可达性最好。要想使商场有人气,还有一个思路就是扩大商业的黄金边沿。前面提到的利用人们抄近道的特点设计的商业空间就是很好的增加黄金边沿的方法,这两种方式是在平面上解决问题。

总结

商业空间设计案例篇9

关键词:商业空间;照明设计;绿色设计;低碳

1前言

随着经济快速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显,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加重,人们开始倡导更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商业空间环境已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休闲、放松、享受生活的场所,商业空间的照明工程也由以前的单纯照明演变成为一种灯光系统工程,上世纪90年代初,出现了绿色照明的概念,当今的商业空间中,低碳设计、绿色照明成为必然趋势。

2绿色低碳照明设计的概念

低碳设计概念指的是设计过程中,使用绿色的环保节能材料,合理设计节能方案,减少排放,提高效率,为人类营造健康的生活空间[1]。绿色照明的概念由美国环保局率先提出,并实施相应的工程。绿色照明指的是通过科学照明规划,利用高效长寿命、安全及性能可靠的照明产品(光源、照明电器附件、灯具、线材及调光控制器件和控光器件),科学改善人在室内工作、学习、生活的环境和条件[2],以达到一个舒适、高效、经济、安全、环境友好并尊崇现代照明科学的室内光环境。在商业空间设计中,照明设计的目的是展示核心商品,设计师通过合理运用科学技术及艺术手段改变室内消费者的心理和生理反应,选择合理的灯具和展示手法。

3商业空间照明设计

3.1商业空间概述

商业空间的类型与定位决定了该空间的照明设计的方向。通过四个变量可以判断商业空间的定位以及所需照明的风格和档次。一般包括价格定位、店面装饰设计、商品种类和营销方式(如图1)。照明设计中可将商业空间大致分为低端、中端、高端三类。低端商业空间指的是高人流量的商业空间,此类空间多数为自助消费模式。照明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达到基础照明需求,提供足够的亮度给消费者识读商品信息,营造整洁干净的氛围即可。在这样的空间中我们多选用荧光灯,它具有足够的显色性、竞技性和较长的使用寿命。中端商业空间拥有适量的客流量,例如服装店、面包店等。这类空间的照明设计除了基础照明用来识读商品信息外还需要重点照明营造重要商品或橱窗等。在灯具选用上多用嵌入式筒灯、格栅灯来营造柔和有方向性的灯光。重点照明则会安排在主打商品展柜周围,使用射灯或其他聚光灯具营造整体空间层次。高端商业空间客流量比较小,有专业的引导服务。例如奢侈品店,古董店等。高端商店的照明不在满足于基础使用功能,而是需要打造品牌形象,突出商品特色,提升商品及品牌价值。因此设计出舒适温馨的光环境能够吸引顾客长时间的停留。这类空间中的基础照明与重点照明要使用高显色性的光源,重点突出空间层次,吸引顾客入店。

3.2商业照明的类型

不同光源根据色温可分为低色温或高色温,根据照度可分为强光或弱光。不同照度和色温的光线可以让商场色彩产生变化,以适应不同时期的商业氛围。根据照明使用目的又可分为:基础照明、重点照明和装饰照明[3]。①基础照明:目的是让室内空间达到基本使用亮度。光源分布特点是均匀布置。例如大型超市的照明不需要过多装饰和色彩,最重要的是达到照度要求,方便顾客选购;②重点照明:用集中强烈的光线照射某一商品,使它产生和周围环境产生强烈对比,从而突出该商品。这样的方式可以凸显商品让顾客注意力被商品吸引;③装饰照明:使用灯带、洗墙灯等相对照度低的光源营造空间氛围,渲染气氛,或者修饰空间中的某些缺陷,加强专卖店的感染力。

3.3商业空间对光源的要求

①吸引注意:合理的照明设计应使商店能从视觉环境中突现出来。与周围空间相比,橱窗和店内的照明一定要展示商店自身的特征;②引起兴趣:巧妙的照明设计能引起顾客对商品的兴趣,从而进店选购;③烘托氛围:照明要正确表现商品的形状、色彩、光泽、品质。良好光环境能给消费者积极的消费刺激;④整体性和可变性:室内光环境作为商业空间的重要组成,必须和品牌文化、营销策略一致。随着时间和销售手段的变化,灵活适应[4-5]。

4商业空间绿色照明的实现

4.1用自然光代替人工照明

在商业空间设计中,如何引入自然光是设计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法兰克福myZeil购物中心设计灵感源于峡谷意向——将建筑与建筑之间设计成峡谷的造型。“峡谷”由3200块曲面三角玻璃组成建筑幕墙,自然光通过幕墙投进建筑内部。这一方案可以使建筑全天候利用自然采光。该设计的奇特之处在于,它建立了一个资源循环系统,6000多平方米的屋顶可以收集雨水加以处理,用于购物中心内部清洁用水等,可谓是低碳设计的代表(如图2)。

4.2人工照明的合理使用

4.2.1用节能光源替换传统白炽灯白炽灯发明时间最早因此目前使用最为广泛,它的优点是价格低廉,显色性较好,但缺点也十分突出:低寿命、高能耗、低效率、高发热量等。随着时间推移白炽灯在逐渐淘汰。发光二极管(LeD)作为一种节能灯具正在被我们广泛接受,它具有光效高、寿命长、更环保等优点,随着大量使用它的价格也越来越亲民,LeD照明技术发展迅速。以LeD为代表的新兴光源将成为绿色照明的主力。4.2.2选择合理的光照强度室内照度并不是越亮越好,《G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对商业空间的照明提供了标准值,有力地推进了绿色照明的实施。在标准中推荐在保证正常使用的前提下,照度越低,能耗越少,也更加环保[6]。4.2.3使用正确的显色指数不同使用功能,选择不同显色指数的光源也体现了低碳的宗旨。显色性指的是光源对物体颜色呈现的能力,用显色指数(Ra)表示。显色指数越高的光源对物体颜色的再现能力越好,所看到的颜色越接近自然原色,反之对颜色的再现能力越差,所看到的颜差也越大。4.2.4对眩光的控制人工照明中由于照射角度灯具造型等原因往往会产生眩光现象,这一现象指眼睛受到不合理的亮度刺激,或是受到了极端的亮度对比(例如从黑暗隧道突然回到室外)导致的视觉可见度降低或不适的生理感受。视线中接受到眼睛不能适应的强光刺激,将导致反感、不适甚至损害视力。在照明设计中我们使用统一眩光值(UGR)度量室内视觉环境中光对人眼造成不舒适感主观反应的心理参数。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手段控制眩光的产生。①可以改变现场的亮度,根据具体设备增加贴膜来降低光源亮度;②增加周边环境的亮度;③采用低反射率的装饰材料;④改变光的照射方向。4.2.5学会使用光域网光域网是光源的一种物理性质,它可以让我们直观了解灯具中发出的光线在空气中发散的状态。不同灯具光线的发散方式各不相同,例如手电筒会发一个光束,壁灯会发出上下扩散的光线。这些光线不同发散形状,是由于灯具本身使用功能不同来决定的,他们表现出的不同形状图案就是光域网造成的。在室内空间中我们要针对不同使用位置灵活选用不同光域网的灯具,例如射灯、筒灯、洗墙灯、泛光灯等,搭配使用以满足基础照明、重点照明和装饰照明的需求。

5结语

低碳设计和绿色照明大势所趋,因此作为设计师首先要树立低碳环保的概念,在建筑照明设计的初始阶段就把低碳的要求归入设计要求中来。其次设计师在光源的选用上,应该首先利用自然光源,在自然光不充足时合理使用人工照明加以补充,减少不必要的照明能源浪费。再次在人工光源的选择上多选用新型节能光源,在保证照度和使用需求的前提下,设计出最优化的商业空间照明方案。

参考文献:

[1]许平,潘琳.绿色设计[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2]国家经贸委,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中国绿色照明工程促进项目办公室.绿色照明科普宣传资料系列[eB].中国照明网资料频道,2002.

[3]北京照明学会照明设计专业委员会.照明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4]聂瑛.会展设计意识形态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5,(12):14-15.

[5]熊玮,肖德荣.公共导向系统的绿色设计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5,(1):56-57.

商业空间设计案例篇10

——“__新城__商务商业核心区”地下空间规划建设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有深刻清醒的认识。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__商务商业核心区地下空间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科学创新,节能环保,以人为本。

__商务商业核心区是__新城的核心区,依据《__新城总体建设规划》,__新城位于__的科技商务中轴线——__大道两侧,包括__区南部园区的站南组团和__组团,其中__商务商业核心区占地一平方公里,位于外环生态圈南侧、__大道西侧,地理位置优越。

根据市规委会审定的城市设计方案,__商务商业核心区将整合共享集约化城市公共资源、配置组合复合型城市功能、综合开发城市地下空间。__商务商业核心区将建成精明、高效、很现代、很__的新城中心。

我局委托华南理工大学城市可持续建设研究中心及广州市城市勘测设计研究院对__商务商业核心区地下空间进行了可行性研究,通过对项目建设背景、定位和资源条件的深入研究和深刻了解,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和经验,以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先进的城市建设理念为指导,通过探索与创新,通过对大量先进的城市基础公用设施技术的系统优化和集成,规划建设具有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的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综合功能系统和城市基础设施公用系统。使__商务商业核心区成为资源集约节约、功能优化配套、设施系统完善、环境生态宜人、技术理念先进的复合型城市功能配套区。__商务商业核心区将成为城市建设节能环保高效的示范、新城市形态探索和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示范。

__商务商业核心区地下空间充分的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科技创新、节能环保、以人为本,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典范。

1、科学创新: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科学的手段,用科学的方式将核心区打造成为一座智慧之城、绿色之城、效率之城。

资源的有限性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制约日益明显,如何突破这样的刚性约束,成为今天我们无可回避的难题。__新城特别是其核心区的发展必须以精明增长的方式,探索在有限资源的前提下,对各种资源、技术进行整合,发挥整体效益,以富有智慧的新模式破解这一难题。也通过资源、技术的整合使得核心区成为智慧之城;贯彻绿色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努力将核心区打造成为绿色之城,通过对空间、技术、能源、智能化等各类资源的高效利用,将核心区打造成为效率之城。

2、节能环保:为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__商务商业核心区地下空间市政保障系统均是建立在集约、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我局充分运用市政工程新技术,统筹协调城市地下管网、集约化利用城市空间,实现资源、能源综合利用,建立安全、节能、环保的,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市政基础设施保障系统。

__商务商业核心区地下空间市政系统主要包括五大系统与一项实用新技术:综合管沟系统、分布式能源系统、区域供冷系统、无化粪池污水收集系统、数字城市及光导照明系统。以上系统能极大的节约土地、能源、减少污染及提高效率,达到集约化利用城市空间,实现资源、能源综合利用,节能环保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