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跨文化素养的重要性十篇跨文化素养的重要性十篇

跨文化素养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3:52:51

跨文化素养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外语教学;国际性素质;跨文化能力

在我国改革开放、步入全球化进程的大背景下,提高外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探索我国外语教学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成为每一个外语教学工作者的新课题。培养学生的国际性素质与跨文化的能力,使之成为能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跨文化交际的人才,成为新时代外语教学的主要任务。

一、国际性素质与跨文化能力

二、

本文所言及的国际性素质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一定能与在一种文化内获取的素质和能力直接联系在一起,也不仅仅是一种量的扩展,而是涉及到一种必须重新建构的素质模式。这是因为,新的素质将部分地修正或取代原有的、与某一文化相联的素质”[1]147。而这种“新的素质”其实就是对异域文化的驾驭和操控能力。这种能力无论是对跨国企业还是政府机构的职员而言,都是极为重要的,是跨文化交际中消除语言障碍、减少文化误解、可能实现共同交际目的的最重要的前提之一。这种新的国际性素质所涉及的能力其实就是跨文化的能力,是一种交际和文化的互动能力。具备国际性素质的跨文化交际的主体不仅应该谙熟己方文化及表达方式,同时应了解对方文化风俗及惯例,具有及时修正己方不当行为及言辞的能力、适应能力和处理特定环境的自信行为以及多视角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看来,国际性素质中的跨文化能力包含了社会文化能力和交际能力。

三、外语教学中跨文化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四、

外语教学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新时代对外语教学的要求使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外语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语言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表现与承载形式,语言本身是带有一定社会文化特征的,二者的关系是“天然”的,客观存在的。文化是一种具有民族性的社会现象。不同社会环境中的人们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不受到本民族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包括人们生存的方式、表达情感的方式、交流和行为的方式等等。文化决定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深深植根于本民族文化中的语言通常反映本民族的情感、思想和信念,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常常由于“文化差异”而存在沟通和理解的障碍。外语教学过程实质上是教授学生掌握另一种语言文化体系。“无数学习语言的成功经验都说明,语言和文化同步并进的学习是纯正掌握语言的一条便捷途径”[2]141。外语教学不应该只是语言的教授过程,还应该是文化的导入及文化能力培养的多层次的综合过程。因为在语言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不仅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度,还有助于他们真正掌握和准确使用所学的语言,避免出现文化差异所引起的交流障碍。尤其是“我国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落后于他们的语言能力,还不能适应于跨文化交往的需要”[3]114,这就更需要加强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注重文化导入与能力生成。这不仅是当前外语教学的目的和手段,更是一种发展趋势和必需模式。

同时,对学习的主体—学生而言,培养跨文化能力也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J.m.索里和C.w.特尔福德指出,人要求社会交往,并且社会交往能成为学习的动机。当学生学习一门语言时,他们希望能直接使用这门语言,能用这门语言与人交流”[4]94。这种灵活驾驭语言,成功进行交际的能力,对21世纪的大学毕业生而言,似乎更为重要和关键。21世纪是高科技时代、信息产业化时代和经济全球化时代。随着职业生活的日益国际化,对外语的需求越来越广泛。毕业生如果没有一定的跨文化能力将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难以满足职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对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因此,现代大学外语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国际性素质和跨文化能力培养,使学生不仅掌握外语知识,还具备文化贯通和国际对话能力,掌握避免交际误解的策略;要从思维观念、行为方式、文化生活各个方面对其进行国际性素质培养,使他们能够在文化融合的趋势下进行有效交际,成功建立交际模式,形成更完整的行为战略。

三、国际性素质与跨文化能力培养策略构想

首先,外语教学工作者必须实现教学理念的转换。教学理念的正确转变是外语教学改革深化的先导,也是开展和推进外语文化教学的根本。外语教学是一个独特的交际过程,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解码过程,又是两种文化交锋、交流、转换和理解的过程。因此,时代的外语教学必须加强文化导入,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跨文化的能力。同时,全球一体化趋势在21世纪的凸现使外语的交际功能更为突出和重要。随着各领域对外向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外语教学工作者必须看到英语作为国际性语言的作用,转变传统教学理念,融入时展进程,以培养和提高跨文化能力人才为目标,加强文化教学和能力培养,使学生在获取语言知识的同时,提高社会文化能力和交际能力。

第二,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曾经指出:“改进外语教学方法和提高外语教学水平已经不是一般的教学问题,而是影响我国对外开放方针的更好实施和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在多元文化社会概念的引导下,以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为目标的外语教学应以交际教学法为主要实现途径,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加强文化教学的渗透。此处所提到的“交往能力包括三个方面: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行为能力,涉及在相互交往中做什么及怎样做、说什么及怎样说”[5]528。教师可以按话语场即学习者将来经常要参与的重要交往活动和常谈论的话题组织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双向互动。教师负责解释其活动场所蕴涵的文化意义或使用中的文化规约,以此实现社会文化活动和语言教学的有机结合,逐步提高结合社会文化背景来恰当地使用语言的意识和跨文化能力。另外,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的现代外语教学,除了开设基础英语课程之外,在师资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还应该增设加强跨文化能力的课程如语用学、社会语言学、国情学、语言与文化、跨文化交际学等课程,从理论上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第三,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资源,实现外语教学立体化。经常上网的人一定会发现,英语作为国际性语言的显现在网络世界最为明显,英语已成为现代信息技术传播的语言支撑,许多新鲜的国际咨询或是有用的信息都出现在英文的网页上。作为现代英语教学工作者更应该以高度的敏感认识到英语作为一种工具,或是用更为崭新的提法而言,作为一种思想和知识库是如何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巨大的媒介作用和影响力的。当今的世界,真的就如现代高等教育奠基人洪堡特所言:“学会一门外语或许意味着在迄今为止的世界领域中获得一个新的出发点。”因此,教师可以此作为对学生学习外语的激发点,在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同时,设立学习任务,鼓励学生上网查询相关知识和背景资料,感受英语的魅力和冲击力,通过互联网广泛开展真实的思想及语言交流活动,发挥网络化学习环境对言语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那些具有现代气息的课程如英语报刊阅读、跨文化交际、国际贸易等,更应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资源,以保证站在国际前沿,了解国际事务和形势。依赖现代网络技术和资源的计算机辅助和多媒体教学方式,扭转了学生学习的被动状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培养跨文化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了语言的应用能力和综合技能。生动形象的原版片或自制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真实的外语语言环境,身临其境,潜移默化,不仅能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和文化能力,更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教学和文化素质培养。

第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师生的国际性素质。在影响外语学习的诸多因素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就学生而言,这主要包括语言环境和教学环境。模拟的语言环境对学生的外语能力培养固然有一定的功效,但总归不如真正的、地道的语言环境。对于这一点,恐怕只有那些有出国经验的人才会深深理解环境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多么重要,承认习得须依赖语言接触。既然新世纪的英语教学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具备国际性素质和跨文化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那么就必须“走出去”、“请进来”。也就是说,高校必须加强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交流与合作,建立外语骨干教师国外培训基地,提高师资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其国际性素质和跨文化能力,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知识结构。在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进程中,可以进一步开拓和国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办学的新模式,积极引进、全面引入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和优质教学资源,或是以互换学者的形式聘请具有教学经验的外国专家,充分发挥外语教师的作用和优势。另外,高等学校在引进个体智力的同时,要注意引进优秀的群体智力,如定期举办或选派优秀教学骨干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举办中外大学生夏令营、接受国外短期文化和语言交流团组、举办展览会等,这些都是引进群体智力的好方式。总之,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使高校立足国内,面向世界,立足教育国际化视野和教育创新理念,跟上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的步伐,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建立教育国际化和国际教育本土化相互支撑的人才开放式培养体系,为培养新时代的外语人才开拓渠道。

五、结论

六、

外语教学的国际性素质与跨文化能力培养是时代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国家都意识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性,并将其定为外语课程的任务和终极目标。外语教学将不再是只关注语法、词汇等语言层面的单一语言体系教学,而是以多元文化观为导向的融入文化教学、重视跨文化实践的多层次立体教学。因为跨文化交际的成功与否,除了受英语应用能力的影响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对异域文化的敏感性和容忍度。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大量了解多元文化的差异及形成差异的因素,为他们参与包含不同种文化的国际事务作准备。培养大学生国际性的素质和处理国际性事务的跨文化能力,这是新时代外语教学改革的明智之举和刻不容缓的任务,也是适应国际形势,与国际教育接轨,培养新世纪所需人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梁镛.跨文化的外语教学与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李润新.论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二文化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3]王振亚.社会文化测试分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跨文化素养的重要性篇2

1)推动文化教学与英语教育的整合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当前跨地区、跨国以及跨民族交流的日益频繁,英语作为通用语言成为了国际交流中重要的工具之一。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不仅涉及到英语语言本身的知识与理论,同时也涉及到了英语文化,因此,重视推动文化教学与英语教育的整合,是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英语教育中来合理的选取英语文化内容并融入教学活动中,不仅可以让英语教学本身具有更加丰富的素材,同时能够在促进学生英语素养提高的基础上为英语教育创设良好的分为。在此方面,教师应当注意,英语文化教学内容的选取应当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认知水平为出发点,并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认知水平来在不同的阶段开展具有不同侧重的教育教学活动。如在高校大一阶段,教师应当侧重于语言教学,从而确保学生具有良好的英语语言基础,而在大二以及之后的阶段,教师则应当有意识的融入英语文化教学内容,从而较好的实现文化教学与英语教育的整合。

2)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在高校英语教育过程中,学生是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参与主体,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设计,都应当以学生的英语基础和知识接收能力为出发点。在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为重要教学任务的英语教育中,虽然教学的内容得到了扩展,但是高校英语的教学课时却没有响应的增加,在此背景下,教师只能够在传授给学生合理科学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技巧的基础上来让学生自主的完成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因此,为了实现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有效提高,教师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有必要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策略、学习风格等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对英语文化作出体验、对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的重要性做出认识,同时推动学生英语知识的自主构建并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英语学习观念。

3)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渠道来挖掘学生潜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价值以及优势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而在高校英语教育中,通过实现英语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不仅能够让英语教学具有更加丰富的教学素材和更加直观、生动的教学内容呈现形式,同时能够为学生学习英语文化创造良好的条件。如通过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搜索一些英语电影和英语歌曲对英语文化进行展现,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对英语文化进行亲身体验,并提升学生开展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兴趣,从而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潜能进行有效的挖掘。

4)体验式教学与说教式教学并重

在英语教育过程中,相对于学生而言,教师在英语专业知识以及英语文化知识方面的素养优势更加明显,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说教式的教学方式将自身对跨文化交际的体会讲授给学生,虽然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出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方面所产生的成效是不容忽视的。另外,体验式教学也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有效路径,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类参观活动或者在课堂中进行角色扮演来促使学生对英语文化进行体验,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知识与经验,从而让学生对英语知识以及英语文化作出更加深刻的认知。

5)引导教师对母语文化和英语文化进行对比

在汉语环境中,学生本身无论是在语言知识方面还是文化认知方面都具有着一定的思维定式,并且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也很少对这种思维定式做出反思,并且也经常出现将汉语语言知识和汉语文化套用到对英语语言知识和英语文化的理解中。因此,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母语文化和英语文化作出比对,并使学生在了解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深化对英语文化的认知并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母语文化与英语文化进行比较,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构建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氛围,并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使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以及文化知识作出更加牢固的记忆。同时通过这种比较,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文化是多元化的,并且文化之间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有在承认每一种文化的合理性基础上,才能够与更好的开展跨文化交际,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开放且包容的文化观。

6)在认识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因材施教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包括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在内的所有教学活动都应当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并对学生差异性做出了解的基础上进行人才视角。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学习历程的不同,所以无论是在文化体验、思维方式还是价值观方面,每个学生都会存在差异,而这些内容恰恰又是文化教学的基础,所以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过程中,教师有必要从学生的文化体验、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出发来对母语与英语文化作出比较,从而促进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强化。

2重视提高教师的跨文化素养

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高校英语教师是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过程中的主要引导者,同时是连接学生与英语文化之间的桥梁,教师本身所具有的跨文化综合素质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产生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作为高校英语教师,要具备强烈的跨文化意识,并重视对自身的英语文化知识结构进行完善,在充分了解母语文化与英语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推动自身跨文化修养的提高。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如果教师与学生不能充分了解英语文化准则与英语文化模式,则将难以对英语语言专业知识作出真正的掌握。虽然当前大部分教师都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是由于自身欠缺跨文化素养或者欠缺跨文化教育经验,针对学生开展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也往往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

所以,在高校英语开展跨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到以下两点内容:一是教师有必要对自身的文化修养进行提高。作为高校英语教师,在不断丰富自身英语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有必要通过阅读英语文学作品、鉴赏优秀的英语原声电影、欣赏高雅的英语歌曲以及结交外国朋友来对英语文化作出全面深刻的了解。另外,教师要在掌握英语文化知识和文化特点的基础上具备较好的汉语文化认知与教学能力,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展示汉语言文化与英语文化的差异来加深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理解与认知,从而促使学生的文化洞察力以及文化敏感性得到提高,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其次,在高校英语教师的跨文化素质提升过程中,高校有必要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内容作出改革,从而让教师提高自身跨文化能力的提高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在教师培训以及继续教学方面,培训内容以及继续教育内容有必要涉及到民俗学、历史、文学以及地理等多种知识,从而让教师深刻的理解英语文化产生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对英语文化作出理解与认知。另外,在教师的培训以及继续教学方面,有必要增加多远文化教育以及跨文化教育内容。从而在使教师树立开放且包容的文化馆基础上,对英语文化进行接纳与吸收。

3解决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的阻碍

在高校英语教育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大部分教师的认可与支持,并且教师也愿意尝试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文化教学,从而推动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然而当前高校英语教育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仍旧面临着众多阻碍,这些阻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当前的高校英语教材中缺乏跨文化教学内容。虽然我国当前的高校英语教材已经在以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为核心的教材基础上做出了一些改革,但是其中所具有的跨文化教学内容依旧缺乏,这种问题主要体现在,教材内容所设计的文化内容层面较窄,并且文化信息也欠缺系统性,虽然这些内容中涉及到了较多的英美文化,但是却没有突出其他英语国家的文化,另外,语言教学内容和文化文化教学内容难以实现紧密结合也是主要的表现之一;二是高校英语教学时间限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有限的高校英语课时中,教师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要确保学生掌握较高的英语理论知识素养和英语应用素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理论知识以及应用技能的巩固成为了主要的教学内容,而用剩下的时间来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培养显然是十分紧张的;三是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评价体系有待完善。虽然高校英语教育已经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当做了重要的教学目标,但是由于当前高校英语教学考核评价中依然围绕考试的方法来开展,所以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评价体系并不完善。因此,即便是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投入了较大的精力,但是却无法了解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到了何种层次,这让教师在下一阶段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中出现了依据确实的情况,从而导致教师无法有针对性的开展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活动。针对高校英语教育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阻碍,高校英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策略进行解决:针对高校英语教材中缺乏跨文化教学内容问题,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师资力量来进行高校英语教材的编撰,在此过程中,高校有必要组织具有较高英语专业水平和跨文化素养的教师来开展这一工作。

跨文化素养的重要性篇3

一、生态视角下的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框架

(一)生态视角下的跨文化教学观生态语言学和教育生态学是将生态学分别与语言学、教育学相结合的新兴交叉科学,它们的兴起为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尽管二者研究范围各有侧重,但都强调生态学的基本要义:综合、平衡、动态、发展。从生态的视角来看文化与跨文化教学,我们不难理解如下观点:语言是文化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开展高职英语教学就必定要进行跨文化教学;跨文化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向“全人”发展的培养目标;文化是动态的,是随着时间、地点及文化群体成员的年龄、性别、价值取向等变化而变化的,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要通过多方式、多渠道开展。这些观点对于我们理解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要素和培养框架的构建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二)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框架高职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中,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包括不同文化间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合作能力、问题讨论与处理能力、应变能力等。根据上述能力要求,结合生态学综合平衡、动态发展等观点,我们认为,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要素应涵盖跨文化知识、跨文化意识以及跨文化交际技能三个层面的内容,以此为基础,构建出生态的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框架(见图1)。跨文化知识。注重的是认知层面。主要包括显性跨文化知识和隐性跨文化知识两方面。显性知识是可以直接学习到的跨文化知识,如本族语和目的语两种语言在政治政治制度、社会背景、语言交际、风俗礼仪、历史宗教等方面的异同;隐性知识则潜藏于人们的思想意识之中,只有在跨文化交际实践时才显露出来,包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非语言交际等方面的文化差异。跨文化意识。注重的是意识层面。从生态综合平衡的角度来看,文化生态中的任何一种因子都有其存在的理由,文化只有差异之别,没有优劣之分,本族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同等重要。因此通过高职英语教学平台,我们要在意识层面上让学生树立生态的文化观,提高学生对文化多元性的认识及对文化差异的理解与宽容,摒弃文化偏见,从而在交际实践中能自觉进行跨文化思维,并根据文化情境调节自身的交际行为。上述跨文化意识的树立将直接影响学生在交际实践中的表现。跨文化交际技能。注重的是行为层面。旨在增强学生语言与文化的协调能力,包括调适能力和实践能力。调适能力即要提高学生为适应具体的跨文化交际环境而在心理和思维方式上调节自身文化行为的能力,而实践能力是开始、维持和结束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技巧、策略和应变能力,从而克服文化差异导致的交际障碍,成功进行交际。从生态的角度而言,跨文化知识、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技能三方面内容是一个整体、动态、多元、开放的生态系统:树立意识是前提,拓展知识是基础,培养交际技能是关键。跨文化意识的树立根植于丰富的跨文化知识,而熟练的跨文化交际技能又是具有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知识的外在表现。同时,三方面内容又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生态系统,三者综合平衡,并随着外语语言能力的提高螺旋向上发展。因此,三方面内容在生态的高职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要素中缺一不可,其培养要同时进行,不能顾此失彼。根据上述构成要素,我们可以确立生态的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框架:在确立高职跨文化能力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利用外语教学等多种平台,从丰富跨文化知识、树立跨文化意识、培养跨文化技能三方面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方法开展跨文化交际实践,发现问题并反思、调整培养思路与方法,再应用于跨文化培养教学实践。

二、框架践行策略

(一)课堂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平台,借助教材,讲授英汉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的主要内容及差异,让学生养成“入乡随俗”的思维习惯和交际习惯。另外,教师可通过泛读材料,浏览相关视频、网站,阅读英美报刊等,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真实、全面的跨文化知识。教师在选择教学材料时既要包括目的语文化也要包括本族语文化,引导学生树立中西文化兼容并举的生态文化观,尊重和理解文化差异,以客观的心态开展跨文化交际。

(二)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可用多种方法丰富学生的跨文化知识:显性的跨文化文化知识可以通过讲授知识、阅读材料、观看视频等方式获得,而隐性知识的获取可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教师在日常教学及与学生交际中,随时涉及跨文化交际的相关知识;也可通过课前布置跨文化知识任务,课堂上让学生轮流做CultureReport的方式,自主进行文化内涵探究。跨文化意识的树立可通过三个步骤:理解文化差异、客观鉴别和比较文化差异、最终能进行跨文化思维,教师可通过音频、视频

跨文化素养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外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策略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根据海姆斯(Hymes)的观点,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可以想象,如果一个人不具备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和了解该民族的传统和价值观,在交际时就很难说出恰当、得体的话语。即是说,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比语言能力本身更重要。然而,在外语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学生的语用能力明显低于语言能力,在实际交往中总是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障碍,而这些障碍往往又是因为说话双方不了解对方的社会文化背景,或者是违反了其社会文化规约而造成的。大量例证说明,目的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是决定交际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见,为了使英语学习者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同时也是为了使跨文化交流变得和谐而富有成效,交际者就必须具备双方语言和文化差异的知识。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掌握英语语言的同时,逐步培养跨文化意识,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为跨文化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跨文化意识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

英语教师要广采博览,厚积薄发,必须熟悉外语教学所涉及的两种文化,即学生的本民族文化和目的语民族文化,成为两种不同文化间的桥梁,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提供外国文化信息,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在不同场合下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借助所学文化因素去增强理解能力,汲取有效信息,而且还要帮助学生避免用本民族的文化标准来衡量外民族文化,使学生尽快获得一种跨文化意识。因此教师自身文化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文化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前提就是要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至于如何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1.更新教学观念

英语作为~门学科其最终目的是通过教与学的双向的互动,使学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英语综合能力,即通过英语实现交流、学习及其研究。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我们教师过分地重视其基础的问题,许多的教学内容演变成了重复的背诵和默写;而且,由于考试指挥棒的作用,英语也像其他学科一样,陷于题海,其本身最基本的作为交际载体的特性也消失殆尽,英语学习变得枯燥乏味。

随着现代国际交往的不断扩大,对外交流的更加频繁,英语——这一国际通用语言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社会对于英语人才的需求不再是会很多英语单词、能翻译很多英语文章的“翻译机器”,而是能够进行实际谈判、实时交流、传播文化的实用性人才。这一要求同样反映在英语教学中。这就需要英语教师摒弃传统的只注重英语语言知识教学的观念,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充分了解跨文化意识的内涵与价值,以文化教学为基点,跨文化意识培养为桥梁,最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加强文化修养

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教师是实施文化教学的主动者和执行者,教师自身文化素养将直接影响在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成效。因此,增强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意识显得至关重要。要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我们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着手。

其一是重视教师英语文化课程培训。一方面,高师院校要单独开设英语文化课程,如英美概况、英美文化习俗等,使师范学生具备初步的英语文化素养;另一方面,各教育机构要强化在职教师的文化培训,利用寒暑假等时间举办文化培训班或文化讲座,以提高在职教师的文化素养。

跨文化素养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意识;大学英语教学;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5-0156-02

随着全球经济化的纵深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往来的融合性日益加深,其快速发展形成了多元文化共生存的社会形态,这种文化的相融与碰撞更加大了来自不同文化人们之间的交流难度,我们只有具备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才能解决当前的问题。这也给当今高校外语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综合性、理工科类型大学的大学英语教学应培养出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才能推进高校各种专业实用性、专业英语的不断发展,以适应当前的形势。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是大学外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它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跨文化意识定义和重要性

1.跨文化意识定义。跨文化交际意识是指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对于与本民族文化有差异或冲突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等有充分正确的认识和深入地了解,并能在此基础上以包容、理解的态度予以接受与适应。

2.跨文化交际意识的重要性。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类社会孤立生存的模式,步入了紧密依存的时代。而突飞猛进科学技术促进了社会快速发展,缩短了世界的距离。地球村的多元文化共生存的社会形态已经成为现实,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异质文化的相融与碰撞,使交流变得异常艰难。跨文化交际研究中文化是核心,而影响跨文化因素则包括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宗教、价值观、风俗习惯、社会制度等。只有具备了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才能对不同文化的内涵有敏锐的洞察力。通过对比意识,去伪存真,保留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扫除双方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的障碍,真正达到交际双方的成功交际。跨文化交际意识已成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发挥了它的重要作用。全面地、清楚地了解跨文化交际内涵是成功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前提和基础,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及能力已成为首要任务和时代要求。它的作用日趋明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跨文化交际意识、交际能力与大学外语教学之间关系

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与不同文化背景人进行沟通、交流、合作和相处不可缺少基本、重要的能力。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思维方式、风土人情以及等,它的文化是通过本民族的语言得到表现、继承与发展。语言与文化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文化靠语言传递,语言通过文化交流而丰富,没有文化内涵的语言是没有生命力的。而培养文化意识是语言学习和跨文化交际的必然要求。敏锐地认识到交际的双方文化的差异性、相互生存关系是参与文化交流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前提。文化意识的培养也会促进语言学习和有效使用。大学英语教学是培养文化意识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付诸实施的有效途径。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代表就拥有了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意识不仅是外在的跨文化知识,更是一种内在跨文化能力。学习英语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跨语言文化的学习过程。所以大学英语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更好更快地、行之有效地提高和培养大学生外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渠道。

三、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有效途径

1.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缺乏较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的文化素质,必然导致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缺失。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靠得就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只有教师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才能全面、系统、深刻地认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科学计划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全面深入地研究培养策略,提出科学可行性的教学计划和建议,探索出大学英语教学的新方式和有效途径。因此,高校要多渠道多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培养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较高教学技能、丰富文化知识、开拓的思想、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教师自身也应注重自我文化意识的提高,充分利用网络、外国电影、电视、录像、学术专著、报刊、现代英语文学作品、杂志等广泛获取文化背景知识。再则,在教学中拥有灵活多变教学技能,如采用渗透法、渐进式的方式,从教材中挖掘文化因素、总结对比中西文化差异,才能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及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推进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实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

2.培养多元文化意识和文化平等观念。当今世界已经成为地球村,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家庭成员都有各自独特的文化。要想使大家庭每个成员和睦相处,互相尊重就必须首先具备正确健康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以开放的胸怀、批判的眼光接纳异域文化,同时还要学会尊重本土文化,最后达成超越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以更宽阔的视野和胸怀欣赏、运用人类的共同文化财产的目标。与此同时,各成员之间对异域文化的差异性如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等应该互相尊重、理解、宽容、接纳,持有一种正确、科学的文化理念和态度,摒弃文化中的民族中心主义。具体做法如下:教师在英语课堂上要利用电影、视屏及多媒体让学生了解世界多元文化。并教育学生懂得不同的民族历史肯定产生不同的文化模式,文化只有自身特色和差异性而无好坏优劣之分,因此,没有绝对的标准去衡量文化的优劣。各民族人民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文化也不例外。让学生积极不断地学习、探索外国文化,反思本族文化和言行;对不同文化行为和思想不妄加评判,永远保持一种宽容、理解和移情的态度。并让学生懂得一个民族只有不拘一格地吸取多元文化,才能造就一代宏伟壮观的文化。洋为中用应成为外语学习者自觉信守的理念。课堂上教师多以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实例为蓝本进行讲解,并把所学异域文化知识运用于语言交际之中。只有超越差异才是培养健康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最高境界。

3.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注重文化知识学习和积累。文化之间的误解与冲突产生于对异己文化知识的匮乏。跨文化交际的核心就是交际的双方成功达到文化的有效沟通和交流,这需要具备正确理解交际双方的语言语境的能力。因此,在高校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合理开设与跨文化交际相关的选修课程要在选择教学内容上注意选择中西文化相关典型实例,即简明易懂又在深度、广度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兴趣爱好、情感特征等因素;还要考虑选材广泛充实,结合社会现实的需求;并注重中西文化对比,以专业的视角、学科发展的态度去审视问题,吸取篇章的精华,了解蕴含在其中的文化内涵。开设“文化概况”类课程,能系统地向学生介绍目的语国家的社会制度、、经济体系、文化习俗、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常识,以丰富学生的目的语文化知识,特别是“交际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等相关选修课程能使学生充分认识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增强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掌握基本的交际技巧,帮助学生跨越常见的跨文化交际障碍,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毕业后能更快地融入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最终达到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学目的。

4.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单位时间的效率。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教师要借助运用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得到显著的提高,同时也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多媒体教学功能把课程资源显现在学生面前,既可以大量节省教师讲课、板书的时间,又能传授更多的知识,并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利用计算机集文字、图像、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等多项功能为一体并对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它运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技术,以其独特的形、声、景扣动学生的心弦,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它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变复杂为简单、变困难为容易,变抽象为形象。媒体课件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信息技术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独立地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它将丰富多彩的课外知识引入课堂,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教学内容,在语言文化的多层面上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5.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是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如:经常开展学术科技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到校做报告,使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了解本专业领域发展动态和趋势。在校园内举行节日的文艺演出或请艺术团,歌舞团,交响音乐团来校演出,使高雅的艺术,美妙动听的音乐陶冶、净化学生的心灵,欣赏享受丰富中国文化艺术,学生自己参与其中。开展多种多样的竞赛:如英语演讲比赛、辩论赛朗读比赛、翻译大赛,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只有竞争才能胜出,逐渐培养竞争意识,了解社会优胜劣汰激烈竞争的现实。举办各种展览:绘画展、手工作品展、书法展、各种模型展和读书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新思维和兴趣爱好的触角。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学习蔚然成风的良好校园学习氛围,对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现代人才,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四、结束语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已成为当今高校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势在必行,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社会人文的高级目标和外语教学的目的与归宿。

参考文献:

[1]庄恩平.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学研究的思考[J].中国外语,2006(1):57-61.

[2]彭世勇.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与困境[J].汕头大学学报,2010(4):14-18.

[3]张静瑶,周莉莉.探析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J].邢台学院学报,2010(3):117-118.

[4]冯东红.在外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J].大学英语,2009(6):190-192.

跨文化素养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高校日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不断加快,中日贸易人员的往来日益频繁,我国对于日语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加大,同时对于日语人才的质量要求也在逐年提高。实现高质量的日语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掌握本国的文化,还需要去深刻地了解日本的文化,从而更加全面掌握日语的学习与应用。高校在日语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只停留在对日语的听、说、读、写层面,却忽略了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培养。以下将针对高校在日语教学过程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1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日语教学

1.1跨文化交际能力

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指实现本民族语言与非本民族之间语言交际的能力。跨文化的差异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差异,也包括文化背景方面的差距。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之间相互交流时,其文化差异的表现得到充分的体现。不同语言文化的人们在日常的交流过程中,在具备很强的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还需要掌握对方民族的行为方式、语言特色、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一些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交流,使得自己的话语充分被理解,保证顺利的沟通与交流。

1.2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内容

在高校日语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理解与把握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的主要内容。其中主要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第一个方面要充分尊重对方,具有积极应对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交往的过程中,要保持平等、公平、公正,将彼此的尊重作为交流与互动的前提。因为中日之间存在地域文化的差异,所以语言也存在很大差异,在交流过程中,就需要集中注意力,深层次的了解与掌握对方的语言特点,在彼此尊重的条件下,达到令人满意的交际效果。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第二个方面就是要具有深入了解对方本质特征的能力。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充分了解对方,才能使我们处于有利的地位。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也是一样的道理。这就需要对对方的民俗风情、自然环境、语言特色等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在交际的过程中,可以很好的融入对方的语言环境中去。要不断地学习对方先进的文化内涵,充分把握交际对象的本质,在进行友好交流的前提行下,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全面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第三个方面是要具有环境的适应能力与洞察别人的移情水平。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正是因为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才会产生文化的本质差异。对此,在交际的过程中,就需要具备环境的应变能力与适应能力。这就要求具有敏捷的思维与活跃的思想,在交际的过程中可以随机应变。移情水平体现在交际的过程中,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处理问题。移情水平的高低与个人的综合素质有很大的关系,移情水平高的人通常更为通情达理,常常从别人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反而,对于移情水平低的人,思维往往会受限制,不考虑他人的感受,以自我为中心,在沟通交际的过程中不会从别人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为此,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要根据别人移情水平的高低,制定出有效合理的应对策略。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第四个方面是在交际的过程中尽可能多使用描述性的语言,切记盲目判断。跨文化交际过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遇到对方语言表达不够完整和意思不够明白的情况,不要盲目地做出肯定性或判断性的回答,避免造成交流过程中误会的产生,给彼此带来不好的印象等一些负面的影响。为此,在交流中要多使用推测、试探性的口吻,采用描述性的方式,保证对方可以充分理解自己的意思。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第五个方面是要做到在交际的过程中能够轮换交际方式。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沟通的各方要做到相互配合。当一方在表达自己的看法的时候,另一方应该保持安静,注意倾听,必要时可以做好记录的工作。采用轮流交换交际方式,可以让双方都有机会去表达个人看法与聆听的机会,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双方关系的稳定发展,有利于交流的顺利进行。轮流的交换的交际方式是实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第六个方面是在交际的过程中具有应对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在交际的过程中,由于文化、地域、民族的差异,出现沟通交流的意外也是在所难免的。一旦发生意外的情况,出现尴尬的场面,这个时刻就需要双方采用一定的方式来缓和情绪,打破这种局面,促使交流的正常进行。通过上述描述,可以充分看出,处理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应急突发问题的能力,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交际双方的交际能力与水平。

2高校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2.1教学理念与模式过于传统

我国普遍高校的采用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停留在应试教育,过级考试等层面,缺乏必要的改革与创新。在当前的日语教学过程中,忽视了语言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不能将日语的教与学从语法的学习中分离出来,还是依据听、说、读、写的机械化的教学模式,仍然以牢记发音、语法、词义等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理念下,高校日语的教学无论从教材的定制上、课程的设置上、教学的模式上都是以对日语的语言能力掌握为重点,从而忽视了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培养。针对课堂的实际教学环节,学生通常都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日语的学习任务,缺乏真正实施跨日语文化交际的基本训练,学生对跨文化交际意识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大程度上阻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2.2师资力量不够完善,教学实践环节少

跨文化交际意识应该也是一种双向的意识,教师不仅仅是语言的教师,还是文化教师。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因素,但是目前我国一些高等院校在日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仍然不足,水平普遍不高。一些高等院校虽然已经设置了日语专业课程,由于经费投入不足等原因,造成方师资力量匮乏、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从而影响了日常的日语教育教学活动。与此同时,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向交际的互动过程,由于一部分日语教师能力的局限性,缺乏出国留学的背景,没有真正体验过日本生活,对日本文化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不能进行地道的口语交流,在授课过程中并非全日语教学,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要求较低,大量的理论教学替代了取代了日语教学的实践环节,涉及的跨文化交际内容过少。这样就造成了在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学成效不显著、不突出的问题,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3高校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针对高校日语教学过程,提高学生日语学习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应做好如下几点:

3.1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深刻掌握日本的文化内涵,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文化因素的灌输,进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校要在师资方面加大资金、人才投入力度,通过引入日语专业型、复合型人才来充实师资力量,充分提升高校对学生的日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水平。

3.2要做好课程的改革,教材的调整

在课程的改革中紧跟时代的发展的需求,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课程的改革应该针对学生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层次的培养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创新实践的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促使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思维模式形成。在日语教材的设计中,应该将日本文化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通过开展相关的日语文化交流活动,进而达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3.3加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在我国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践性教育。采用强化实践化教育的培养模式,提高教学实践环节,从而达到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要求。在学习日语语言文化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鼓励他们去参加跨文化交际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校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一些日语培训项目,如日语演讲比赛、日语作文比赛、日本国情知识竞赛、日语语音模仿比赛、日语书法比赛、日语翻译竞赛等。有意识地参加日语交际活动,加强日语的训练。学校还可以借助第二课堂活动,来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目的。

3.4重视师资培训,组建较强的跨文化教学团队

学校还要重视对师资团队的培训与教育,而培养较强的跨文化教学团队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工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通过对师资队伍的培训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教学,而且还能提高日语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从教师自身出发来不断提高他们的跨文化素养,以便日后能够根据教学大纲来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学校可以定期邀请专家以说教式的方法或者实例体验的方式进行讲座和培训,使教师了解和掌握跨文化外语教学的基本方法,从而组建一个较强的跨文化教学团队。

4结语

我国的日语教育政策应该对高校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引起足够的重视。高校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本文重点分析了跨文化交际能力所涉及的主要内容,针对高校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从而为我国高校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婷.大学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中国冶金教育,2011,3(2):79-81.

跨文化素养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大学英语跨文化意识课堂教学重要性

一、引言

所谓的跨文化意识,是指在学习语言的过程当中对于非母语文化的一种认同,不管是在个人群体层面,还是在国家群体层面都会存在着一些较为特殊的文化,对某一群体或者该群体的语言进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接受这种文化。而不同文化价值的具体指向性就是指对于不同文化的认同。而跨文化怎强调的是在不同的文化之间通过搭建一种桥梁建立起二者之间的关系。在英语学习的过程当中,只有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学生才能加强对英语文化的理解,提高对英语的深层次理解。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当中,必须要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二、在大学英语教学当中进行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分析

通过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可以得到极大的提升,因此,大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充分的认识到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重要意义。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除了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之外,还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其次,在英语教学当中融入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由于文化与语言之间的天然联系,在进行语言教学的过程当中融入文化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才能使得学生不断提高对英语的学习激情,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当中更愿意进行英语的学习。在这种教学与学习模式当中,英语不再是单纯的机械语言,而是一种充满了文化内涵的有机语言。此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跨文化意识的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因为跨文化能力的培养过程就是学生自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拓展。如果学生对于英语学习具有一定的激情,则其本身就会自主的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探索与研究,这样英语学习就从一种被动的监督学习转移到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有效的转变了现阶段英语教学被动教学与被动学习的基本状态。此外,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意识,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当中也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同时也使得大学英语教育需要给予跨文化意识更多的关注。目前阶段我国的国际化不断加速,在这样的背景下,时间与空间在世界范围都不断缩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往往需要跨文化背景进行沟通与交流,而英Z文化是较为重要的一种异国文化,因此,大学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意识才能在工作当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跨文化意识的基本概念

跨文化意识是指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当中,交际者对于不同文化之间差异的认识,即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当中,参与者是否能够根据异种文化的实际内涵对需要表达的母语文化进行必要的再加工,一般情况下,跨文化意识的概念分为以下几个不同的层次:第一,对于与母语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同时也缺乏必要的理性依据的文化特征的基本认知;第二,从异种文化的角度对异种文化进行必要的感知;第三,对于那些从表面上看起来较为怪异的异种文化的认知;第四,通过理性的方式对异种文化的内涵进行总结与分析。

上述的四个层次是跨文化意识最核心的内容,也是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最高境界,要求参与者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当中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融入”与“移情”的基本技巧。所谓的“文化融入”就是指在实际的交际过程当中,需要站在异种文化的角度进行思考与分析,并通过这种方式感知异种文化的真正内涵;而所谓的“移情”则是指参与者需要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别人的喜怒哀乐,并在情感上发生必要的共鸣。综上所述,所谓的跨文化意识本质上就是对不同文化差异的认识,加强学生对于不同文化之间差异敏感性的培养是实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前提。对于大部分的英语学习者来说,在接触异种文化的过程当中,应当具有结合异种文化对自身文化进行有效调动的敏感性。即学生需要对异种文化的内涵具有充分的了解,并利用母语文化将异种文化有效的表述出来,并通过语言进行有效输出。

四、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现状分析

虽然在大学英语教学当中,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极为重要,但是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在学生的跨文化培养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首先,在最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当中,对大学英语教材进行了大量的改进,也突出了英语教育需要与国际接轨走向世界的基本理念,也采取了多种措施,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但是目前阶段教材对于“英语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跨文化意识培养”与“英语教学需要以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为核心”两个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此外,还有许多教师甚至提出“英语课就应该进行英语基础知识的教学,文化教学应该放在专业的英语文化课当中进行教学”的理论,对于英语教学的文化教学与英语基础知识的教学完全剥离开来,并没有充分的认识到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天然联系。

在现阶段我国搞笑的大学英语教学当中,重视语言教学,轻视文化教学的现象较为严重,在大学英语课堂当中,许多教师都倾向于灌输大量的理论知识,注重学生英语基础能力的培养,而对于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并不是非常的重视。此外,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许多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已经成为四六级考试的教学基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会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词汇与语法的教学,忽略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考试成绩也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指标。从总体上来看,目前阶段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在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欠缺。

五、大学英语教学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策略总结

在上文当中笔者对跨文化意识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并对当前阶段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现状进行了简略的分析。在下文当中笔者将以此为基础,对现阶段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基本策略进行必要的研究,具体来说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

1.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在教师的职业素质当中,文化素养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师精神的最核心内容。教师的职业素养不仅有效体现出了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其教学的价值取向。在现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当中,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在课堂当中教师已经不再占据主导地位,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安排者,同时也不需要一味的向学生进行知识的传输。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更加的简单,相反,这种教育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当中,教师在上课之前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计划与设计,在课堂教学当中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计划与安排完成相关的教学内容就可以,而在现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当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就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自发的对跨文化意识进行研究,这是一项较为困难的任务,要求教师本身就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2.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设计出具有一定特色的课堂文化活动,并将英语文化的内涵融入到活动当中,从而使得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当中可以有效的感知英语文化的内涵。同时在一些特定的情景当中进行的文化活动可以使得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得到有效的增强,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英语的学习当中,让学生提供了解英语文化的活动对于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在进行关于圣诞节的相关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依据自愿原则,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都需要对西方国家圣诞节的庆祝方式进行调查与研究,同时教师还需要将主要的庆祝方式提供给学生,并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相关内容的调查与分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不仅对于英语初学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大学生来说也具有积极意义。在大学英语当中,重点强调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内容更容易接受。

3.引导学生积极的进行课外阅读。对于现阶段的大学生来说,文化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因此,大学生应该充分的利用课余时间尽量多读一些文化书籍,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_拓自己的视野,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内容,从而意识到不同文化之间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平时的课外阅读当中,学生应该尤其注意多读一些英语文学作品,大部分的文学作品都是来源于实际的社会生活,因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英语文化的内涵,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学生很容易沉寂在作者所描述的文化世界当中,并受到英语文化的感染,在潜意识当中就将英语文化的内容进行了有效的吸收。此外,在英语文化当中,文学作品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在进行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向学生讲述英语文学作品阅读的重要性,提倡学生有计划的进行英语文学作品的阅读,从而有效的吸收英语文化知识。此外,在完成阅读之后,还需要针对阅读的内容将自己在阅读过程当中的感悟写出来,通过文化输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化感知效果,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六、结语

语言与文化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就显得尤为必要,也只有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才能促进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跨文化交流。但是从总体上来看,目前阶段在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当中,对于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也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基于此种情况,在本文当中,笔者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对现阶段我国大学英语教育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夏代英,胡慧.多元文化背景下探析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J].海外英语,2014,(19):69-70.

[2]杨红霞.如何通过大学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以“RichmeetingHisFuturemother-in-Law”为例[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08):99-100.

[3]张广翠.行动研究视角下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以大学英语教学为例[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4):33-37.

[4]吕丹.大学英语3+1拓展课程探索――构建英语影视课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2,(11):135-137.

跨文化素养的重要性篇8

外语教学跨文化文化引入众所周知,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紧密,密不可分。很多的学者都给文化下过定义,alfredKroeber和ClydeKluckhohn在1952年在其著作中就列举了160种对文化的不同定义(JohnHBodley:1994)。文化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东西,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可以被包括其中。总之,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被打上了文化的烙印。语言是文化的众多载体中的一种,当然是最重要的。文化的各种因素都在语言里得到表达和体现。在这点上语言中词汇层面最能反映文化的发展和演变。因为语言中的词汇是语言构成的四个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其他的还包括语音、句法、语篇),因而更能充分的承载文化信息,最能反映人类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变化。在外语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相关的文化信息,培养学生的对异域文化的敏感性,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的交际能力,最终实现与目的语国家的人进行成功有效的跨文化交流,这才是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纵观我国的外语教学,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那就是此前几十年的外语教学中,过分注重外语语言知识的传授,不太注重语言技能的培养,外语教学中对异域文化的引入较少,对学生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敏感性以及外语教学的终极目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远远不够。束定芳,庄智象(1996)曾指出,“我们的外语教学,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理论认识上的局限,在语言课上对文化因素的导入缺少自觉性、计划性和系统性。”在这样的一种外语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外语学习者的外语的语言知识能力强,具体来说就是表现在外语的卷面考试上能够得到较高的分数,但是在应用该外语语言知识与外国人进行跨文化的交流与沟通的时候,他们对异域文化的敏感性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则显得很不相称,难以进行成功有效的交流和沟通。这里还有许多事情是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比如,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课教学中有怎样的进行文化信息的引入,等等。

与国内的外语教学相比较,国外的外语教学较早的就很强调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例如陈琳等论述了英国在2000年颁布的新国家课程标准的时候,强调说外语学习“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发展、品格的发展、交往能力的发展和文化意识的发展。”“外语学习应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发展语言技能、发展语言学习策略和开展语言知识的学习,同时重视文化意识的形成”(2002)。同样的,无论是澳大利亚的《澳大利亚语言水平指南》还是美国1999年颁布的《21世纪外语教育标准》都强调外语教学中文化信息的引入和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前者提出语言教学的五个目标包括:Communication交际、Socio-cultural社会文化、LearningHowtoLearn学会学习、LanguageandCulturalawareness语言和文化意识和GeneralKnowledge普通知识。而后者则提出众所周知的“5C”标准,即是:Communication(语言交际),Cultures(多元文化),Connections(连贯其他学科知识),Comparisons(比较语言文化特性)和Communities(应用于国内外多元社区或者社团)。由此可以看出该《标准》对于文化的引入及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的培养的重视的程度是是、非常的高的。这一标准的颁布不仅推动了美国国内的外语教育的改革,而且对我国现阶段的外语教育改革,对于制定我国的外语教学大纲有着巨大的借鉴和启示作用。而且对于我们实实在在的英语课堂教学也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针对当前外语教学的状况,2000年5月出版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21世纪的外语人才应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好的素质。”新大纲尤其注重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新《大纲》提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除了强调学生运用语言的准确性之外,还要培养他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以适应日益广泛的国际交流的需要。”

同时,2007年12月修订并出版发行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于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对异域文化的敏感性及跨文化交际能力也非常重视。它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运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只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同时也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当然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在外语课教学中就必须最大量地引入目的语的文化信息,这样做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还提高了语言知识而且也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对目的语文化的感知和敏感性,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因此,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无论是英语专业的教学大纲还是非英语专业的课程要求都强调了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经过新时代的外语教育教学改革,有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这两个外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对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对异域文化的敏感性的强调和重视,相信所有的外语教育工作者都会有这样的一个共识:在外语教学中,我们应该尽其可能地引入丰富的目的语的文化知识,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神话、宗教、民俗、文学,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增强其对目的语文化的感知和敏感性,从而提高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实现与目的语国家的人的成功的交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

[2]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0,5

[3]陈琳,王蔷,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李丽生.英语新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跨文化素养的重要性篇9

关键词:航海英语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不断推进,以经济为基础的文化领域发展一体化也成为当前国际社会活动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航海业作为国际交流、国际社会活动开展的重要途径和平台,在文化活动、经济活动以及社会活动交流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航海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既是新时期航海英语教学活动的重要要求,也是提升航海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内容。

一、航海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航海英语教学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专业性,是英语教学体系中十分特殊的一个教学组成部分,航海英语教学的目的除了要对学生的英语日常交流能力进行培养以外,还要提升学生利用英语进行专业化信息、业务交流的能力和水平,这首先是由航海英语教学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航海英语教学的对象针对的主要是未来从事航海事业或者是已经是船员的人员,船员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航海英语教学的特殊性,船员有可能会跑遍世界的各个角落,也会在职业生涯中遇到各色各样的人,这些都决定了航海英语教学要强调实用性和交际性,换句话说,航海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船员的语言交流、交际能力。其次,航海英语教学中强调化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具有必然性,船员必须与来自不同国家之间的人进行沟通交流,不同国家的船员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生活习惯、习俗,为了更好地促进船员之间的合作交流,做到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就必须在航海英语教学中加入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另外,我国船员的总体素质能力并不高,尤其是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障碍,无法与其他国家的船员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因此从这个方面来说,需要在航海英语教学中强化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航海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

根据航海职业的特殊性以及与其他国家文化交流中的冲突点分析,本文认为航海英语教学中对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培养的主要内容集中在以下几个层面上。

(一)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

世界观就是人对世界万物的看法和想法,在这些方面东西方之间就存在着巨大的差别,例如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东方文化主张人应当适应自然,自然可以为人类的发展提供条件和空间,人与自然之间是互相协作、协调共处的关系,但是西方文化则主张人要通过科技手段创新改变自然,征服自然。这种世界观的差别会对人的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另外,价值观作为人们评判是非的标准和依据,更是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很多冲突都是由于价值观不同发生的,因此这是航海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点。

(二)语言行为的文化特点

文化是决定人行为和语言活动的主要思维方式,受到各种文化背景的影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会在语言行为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要注重语言行为的文化特征培养,对学生的语言使用和社会文化关系协调之间的能力进行培养。

(三)非语言交际能力

非语言交际能力也是航海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非语言交际能力在人们交往过程中占据了大约65%,非语言交际能力应用得好能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人的特征,衣服的穿着以及佩戴的饰品和不自觉的行为等都是交际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航海英语教学中要对学生的非语言交际能力进行培养。

(四)社交准则教育

不同国家的人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在社交准则方面也存在不同,例如打招呼、致谢、道歉等基本社交礼仪方式,以及送礼、受礼等礼俗文化都存在差别,而这些社交准则在人际交往中经常发生,因此要在航海英语跨文化教育中注重社交准则教育,以此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航海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对策和手段

(一)转变航海英语教学理念

在航海英语教学中开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首先要积极转变航海英语教学理念,在教学理念中加入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意识,在航海英语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相关文化知识的传授。

首先,要对航海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文化色彩进行强化,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文化敏感性进行培养,有意识地开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并且采取措施提升学生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学生自身也要积极主动地转变观念,在航海英语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开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活动,有意识地参与到相关教学活动中,自觉主动地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学习。

(二)创新航海英语教学的方法和模式

教学方法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航海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在航海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

首先,要注重情景创设教学方法的应用,通过模拟真实的职业情境,让学生在情景中体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往过程中的语言使用、行为习惯等,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在教学情景中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际应用,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其次,在航海英语教学中要开展角色扮演教学方式,让学生扮演不同国家的人,开展交际活动,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国的交际文化,而且还能够对外国的交际文化进行了解和掌握,更好地了解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航海英语跨文化能力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跨文化教学要与知识文化教学并重。航海英语教学中同样注重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这既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的重要前提。在教学过程中交际文化与知识文化教学要并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知识文化是指学生个体知识水平、文化修养等因素,这些知识因素会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协调好两者之间的教学活动,不断提高航海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的效果。

其次,要做到本国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相互协调,在航海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跨文化能力教学不是要一味地追求未来文化,而是要认识到跨文化教学是双向的,要同时强调本国文化与未来文化之间的关系。航海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不仅要熟悉和吸收外来文化,而且还要掌握能够将本国文化准确传递出去的能力,让对方更好的认识、体验本国文化。也就是说,在跨文化教学过程中,要做好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协调,找出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共通性和区别,为更好地开展跨文化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注重主流文化的导入

航海专业的学生除了要完成相关的专业知识学习以外,还要通过全国性评估考试取得上船的资格,具有很重的学习任务,在航海英语教学方面存在着时间紧、任务重的问题。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高效。基于这一点就要在跨文化教学中导入各地主流文化,即全球最广泛、最普遍的文化现象,以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掌握更多的跨文化学习信息。

四、结束语

世界经济社会和文化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使得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在航海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既是新时期航海英语教学的重要要求,也是学生未来获得更好发展的重要措施。在航海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认识到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群.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47-50.

[2]刘慧.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2):125-126.

[3]商金芳,李清晨.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育探索,2013(3):43-44.

[4]张敬品,谢峤,葛爽.航海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调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24):126-127.

跨文化素养的重要性篇10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培养策略

胡文仲教授将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定义为:“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它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可以是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个人之间的交际活动,内容可以涉及政策、政治观点、价值观、风俗习惯、礼貌、称谓等方面。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跨文化交际越来越频繁,我们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交际日益增多。胡文仲指出:跨文化交际中“文化错误比语言错误更加严重,更容易造成交流者之间感情上的不快。”在与外族人交谈时,本族人对于他们在语音和语法方面的错误比较宽容,而违反说话规则导致的语用错误被认为是不可接受的。语言知识只能帮助人们表达出形式上正确的句子,而语用能力则指导人们表达得体。如果我们将汉语的使用习惯带入英语,就容易产生一些交流障碍,从而导致交际的失败。因此在此交际过程中,我们除了要会使用交际他方语言,还应该了解该国文化,具备相应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获得成功。

同时,对英语教学的研究表明:牢固的语言知识和出色的语言技能固然是跨文化交际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对于目的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规范以及语言使用规范的了解也是跨文化交际中不可或缺的另一重要因素。因为跨文化交际是双向互动的行为,所以在交往的过程中,双方在保持自己文化身份的同时也应该了解他方文化,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当然这种理解和尊重是必须建立在对对方文化了解和认知的基础上的。因此,具备一定的跨文化知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无论是在生活或者是工作中都显得尤其重要。

《中职英语教学大纲》规定的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英语课程教学目标也提到“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中职英语教师要将培养中职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中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重要目标。

中职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1.明确目标,更新观念,强化教师的跨文化素养。英语教师要明确英语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英语语言技能,还要传授学生跨文化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要从重视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转为语言和文化能力并重的培养模式。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决定教学效果,教师拥有良好的跨文化素养,才能有效地培B学生。因此教师要拓展视野,加强跨文化知识的积累,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以达到跨文化教学的要求。在平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观看一些英文原声影视作品,阅读英文名著以及有关西方风俗习惯、人文地理、传统文化等方面的专著;可以开展以跨文化教学为主题的教研活动;也可以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探讨跨文化教学模式,集思广益,以加强自身的跨文化教学能力。

2.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将跨文化知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课堂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阵地,教师在课堂上传授英语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同时要将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融入其中,发展学生语言和文化双能力,从而实现学生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跨文化知识,并进行必要的补充,遵循适用和适度性原则,精心设计课堂,使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增加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1)导入文化背景知识,增加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现行的中职英语教材中增加了一些英语国家文化知识,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并做一些适当的补充,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上适时呈现。现以高教版中职英语《基础模块》第一册Unit4welcometoourparty为例,讲解西方国家party的相关知识:party是西方常见的社交活动。派对可以让人放松身心,同时给人提供许多社会交往的机会。人们在派对上可以结交不同的朋友,了解来自不同地区的人的文化和生活习俗。派对可以在家中举行举办,也可以在一些特殊的场合进行。最常见的party有:Christmasparty圣诞聚会,birthdayparty生日庆祝会,dinnerparty宴会,gardenparty游园会,welcomeparty欢迎会,housewarmingparty乔迁宴会,graduationparty毕业晚会,cocktailparty鸡尾酒会,costumeparty化妆舞会,甚至还有henparty女性聚会和stagparty男性聚会等。因party的流行,现在还出现了一个专门的职业叫partyplanner派对策划师。文化知识在课堂的导入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可以提问,可以讨论,可以讲故事,可以用视频等等。

(2)比较文化异同,加深理解。教学中教师可将中西方文化进行对比,引导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加深学生对西方国家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例如:高教版中职英语《基础模块》第一册Unit1nicetomeetyou!中涉及到姓名,称呼和地址的表示法,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使用对比的方法显示中英表达习惯的差异。中文人名是姓在前,名在后;而英语中的表达顺序刚好相反。在称呼方面,汉语的习惯是姓或姓名或名字在前,称谓在后;而英语正好相反,先说称谓再说姓或姓名,而且名字不能直接与称谓连用。再如地址的写法,中文地址是按地点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而英文地址的表达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活化文化。现代信息技术大大丰富了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使用文本、图片、音乐、视频、电影等媒介呈现文化知识,让学生多维感受具体形象的西方文化,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高教版中职英语《基础模块》第二册Unit7Somuchtodobeforewetravel!之Readingandwriting部分是关于悉尼两日游的,教师在语言教学之前,可以先进行文化铺垫,利用视频简单介绍澳大利亚的基本情况: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典型动物等,以及悉尼的特点和著名景点,进而引出课文内容:悉尼两日游。如此,语言的学习有了文化背景,文化c语言相结合,充实了课堂内容,丰富了学生知识,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4)模拟情境,体验文化。情景模拟是指模拟事件发生的真实环境和过程,创设情境,学习者参与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英语文化教学中使用情境模拟教学法,让学生作为主体体验情境,感受文化魅力,能加深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发展实际操作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水平。例如:在学习高教版中职英语《基础模块》第一册Unit6wouldyouliketoorder?的Listeningandspeaking之后,教师可将所学语言知识与西方用餐礼仪结合起来,采用情境模拟法进行教学。首先,教师播放一段西餐就餐的视频,并对西餐的用餐礼仪进行介绍和示范;然后,模拟西餐场景,让学生分饰顾客和服务员进行表演,其他学生充当观察员和评论员。表演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并对表演小组给出评价。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语言和文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可以在一种比较投入的状态下亲身体验西方文化,并在此过程中发展自身的多种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

3.课后拓展,用心打造,构建跨文化知识传播第二课堂。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局限于英语课堂教学之内,因为课堂教学受教学进度和时间的限制,无法充分传授跨文化知识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充分利用课外时空,组织形式多样的英语活动,给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打造跨文化知识传播的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有效延伸,是切实可行的培养途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教师可以给学生开书单,推荐学生阅读一些有关西方文化书籍;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外国影片,学唱英文歌曲;可以鼓励学生创作宣传西方文化的英语板报、手抄报;可以举办英语晚会、英语角;可以开展有关西方文化的专题讲座;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竞赛如:辩论赛,英语故事大赛,英语短剧赛,跨文化知识大赛等。这些课外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知识,又丰富了学习形式,拓展了文化的渗透空间。学生在此过程中既广泛吸纳西方文化,又传播了西方文化,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增强了文化底蕴,提升了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

4.正确引导,及时反馈,将跨文化交际能力纳入评价机制。现行的英语教学评价机制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甚少涉及学生跨文化能力。推行英语语言和文化并重的教学模式,就必须有相应的评价手段,就必须改进原有的评价体制,将对学生文化能力的评价纳入其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甄选西方文化中积极健康的主流文化,将文化教学落到实处,力求学以致用,并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出恰当的评价。一般来说,中职英语教学现行的评价方式通常是由学生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及作业完成情况)、期中测试成绩、期末测试成绩三部分组成,主要评价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改进现有评价模式,教师可以在考试中增加跨文化知识内容,可以改变英语考试常用的出题模式,增加不同的题型,例如:可以让学生根据所给的中文材料,制作英文名片。教师也可以根据所受内容,给学生布置相关任务,让学生设计方案或组织活动,要求学生汇报成果,将考评结果作为学生成绩的一部分。另外,教师也可组织相应的文化知识竞赛等等。将文化教学纳入英语教学评价机制,可以丰富评价内容和形式,可以促进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双增长,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稳步提升。

在当今交际国际化和国内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势下,培养中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非常必要、非常重要。中职英语教师要将培养中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更新教学理念,探索培养策略,改进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学生进入社会做一个成功的交际者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向宏艳.高中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3]宋正芳.中职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探析[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2(07).

[4]范丽菊.中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4(08).

[5]曾建蓉.中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宁德师专学报,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