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新媒体新闻传播的特点十篇新媒体新闻传播的特点十篇

新媒体新闻传播的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3:53:19

新媒体新闻传播的特点篇1

在社会发展中,新闻的传播途径及方式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从早期的纸面媒介。例如,报纸、杂志,到现在的数字化媒体的传播方式,新闻传播的路径及方式的升级与演进,正在新媒体的带动下,掀起一场新的新闻传播的革命。基于此,探究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的特点,对于今后新闻传播的优化及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新媒体的概念

根据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一个完整的传播流程至少需要具备三个要素。信息的发出者,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称之为受众以及传播介质。这个过程当中,所涉及的传播介质就是媒体。从广义上来讲,媒体是信息在传送过程当中,所需要仰仗的介质或载体。[1]例如,广播需要无线电、网络需要通畅的网路。从狭义上来讲,媒体主要是指代各种可以进行信息传递或者显示的物质载体。例如,电视、网络等等。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其在社会生活,尤其是新闻传播等领域中的作用也在不断地凸显。

三、新媒体的特点

(一)受众覆盖范围广

在互联网的助力下,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建设不断完善的今天。新媒体的覆盖范围开始不断地扩大。仅以手机为例,目前,我国已经开通的移动3G及4G网络,只要凭借一款智能手机,就可以经由网络来进行相关信息及资讯的上传与分享。在我国移动手机用户的数量已经突破亿人,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地上升。

(二)信息传播速度快

在网络的快速传递下,很多新闻或者事件可以在瞬间就完成信息的全球。在如此快速的传播条件下,实时的现场直播已经成为可能。同时,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相关的资讯并借助于网络来表达自己的相应与观点。例如,通过微博、微信等资讯媒体就可以实现这一点。

(三)即时互动性强

在过往的媒体中,信息传播的单方向性是其主要的一个特点,同时也是一个不足。在新媒体时代,每一个媒体的参与者,一方面可以接收相关的资讯;另一方面,也可以成为资讯的创作者,将身边的大事小情通过新媒体来进行推广。同时,这个过程当中,媒体的各个参与者可以展开实时的互动。

(四)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在进行新媒体的使用中,很容易由于监管不力或者网络操作的匿名性而导致一些不良的或者虚假的信息进行网络传播。由于新媒体所具有的超大的覆盖范围,其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也是具有很大的破坏性的。

四、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的特点

(一)新闻传播的世界性

这种世界性的互联网络,将这个世界纳入了一个共同的网络空间,在这个空间,虽然参与者有国籍及政治立场的不同,但是网络的资讯互享却是没有国界的。这种世界性的网络的发展,对减少地区之间的新闻传播理念的差异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中,由于国家在地理位置及国土分布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同,在这一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地缘新闻在很大程度,很长一段时间成为地区乃至世界大部分地区的一种新闻发展外显的层面。在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渗透与影响范围不断变大的趋势带动下,将这种带有一定的地域性的新闻,演变为或者说是恶化为一种较大地区,或者较广范围的一种冲突。网络力量让网络新闻传播的发展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态势。

(二)虚拟与现实的统一

网络新闻的者及共享者是有着自己的主观思考与立场判断的个体。他们可以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发出真实的文字、图片与视频的思维的表达载体。这种虚拟与现实相统一的网络新闻空间,在赋予参与者更大的自由与灵活度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网络新闻的稳健发展埋下了隐患。很多带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的资讯及思想内容,在这种虚拟的空间中快速的传播,其对现实中的新闻发展所起到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一个不起眼的新闻事件,在网络空间的作用下,很容易演化为一种群体性的事件,其对社会的发展所起到的影响,将是未来大众生活和谐发展中所要考虑到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子。

(三)传播主体的平等性

在现实的生活世界中,由于个体在教育及发展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在身份的平等性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每一个网络的参与者,可以在网络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立场,也可以经由自己的判断来相关的信息来进行自主的表达。在这种人人平等的环境中,网络的民主化特征将会更加凸显。当然,随着主流网络参与者的介入,网络参与者的平等性会受到一定政治政策的影响,但是其最终的发展本质将会是呈现出很大的稳定性的。

(四)新闻参与的直接性

随着国家政府部门,网络办公及政务信息平台的不断完善,很多网民可以在第一时间对相关的时事问题进行直接的意见的表达。需要指出的是,在网络办公及政府网络平台的不断完善下,网络成为政府与大众互动的重要介质与平台,这一点在今后的发展中,将会得到更大程度的彰显。特别是,随着全球互联网的兴起,世界正在这种虚拟的网络中悄然发生着变化,面对扑面而来的网络资讯狂潮,新闻传播的发展呈现出了新的趋势与动向。

五、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的优化策略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潮流中,每一个历史阶段发展的诉求都不一样。如在工业革命期间,土地和能源是主要的成长资本,人们不加控制的掠夺式的开采致使了一系列的危机的产生。在20世纪的70年代,大众迎来了以信息技术为主要生产力的一次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网络已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介成为许多国家首要培育的目的。在这个进程当中,网络的价值及魅力正在不断彰显,如何借助网络来更好地实现对新闻传播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性的研究课题。首先,加强新媒体的监管。在任何一个新兴事物的发展进程当中,其自身存在的优点是今后发展与改革中所面对的重点。同样,由于其自身的属性等方面的原因,如何从制度和体系中,进行监管与引导使其更好的为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力量,将会是其今后发展的主要问题。随着日益发达的网络科技,网络新闻传播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形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并且其传播的最主要的群体就是年轻人。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年轻人的心智模式并不是完全成熟。因此,在面对网络虚假新闻的判断等问题时,需要科学的引导。由于我国目前对网络监管上的缺失以及没有建立完善的网络传播体系,导致一些肤浅和低俗的网络新闻传播非常迅速。作为新闻的核心人物,新闻从业人员所具备的素质应该是全方位的。只有从源头上对其业务素质与能力进行综合的评估与考核,才会对新闻质量控制在一个合理化的阈值之中。在当前的新媒体的发展环境当中,鱼龙混杂的网络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以国家为代表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基于此,在今后网络不断地在社会生活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地增大,政府也会从态度到重视程度上呈现出更大的扭转态势。在这种不断强化的参与力度的引导下,国家的政治形象及政治举措在民间中的支持力量将会得到更大水平的提升。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如何通过立法的形式,让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等诸多领域在法治的轨道上稳健的发展是立法领域研究的重点方向。国家根据当前我国新媒体的现状,通过立法的方式来不断地完善具体法规以及违反法规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因此,从这一层面讲,相关新媒体监管法律的推出与完善也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其次,做好新媒体安全工作。在当前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使用的人群中,其中占有绝大多数份额的是年轻一族。根据关于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的问卷调查中,有接近85%的用户选择了认可和选择用网络来完成新闻资讯的分享与传播。可是,在关于网上传播过程当中,最大的担忧是什么,有近90%的人群遍及提出的是互联网操作及个人隐私的安全问题。这种安全性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水平的提升。要对于在新媒体下新闻传播出现的影响秩序的行为予以严厉地打击。因此,作为宏观调控的主体,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应该在严格遵循新闻传播基本规律的同时,利用政策与法律规范等方式来不断地在新媒体下为新闻传播规范化发展提供一个相对稳健的市场社会环境。这种秩序的建立包含着对新闻参与主体资质的审核与监管。由于国家政府的介入,包括网络信息安全及国家及尊严的网上维护将会上升到一个宏观发展的重要战略内容与体系。国家应该根据网络个体在新闻传播中的具体表现来进行合理的引导。这种宽严相济的机制其根本的出发点是为新媒体下新闻传播的保护提供更大层面的正面支持。只有充分发挥出法律在教育层面的价值和意义,今后的新媒体网络环境才会更加的净化。在今后的新媒体下的新闻传播的发展中,要引导相关部门,合理把握保护的程度,既要实现保护的应用价值,也要尽量减少对于网络环境的干扰与破坏。最后,加大新媒体的扶持与引导力度。在新媒体的发展中,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新闻传播的观念和政策上,还存在着一定的悬殊。例如,我国进入互联网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在网络监管及网络引导的发展等方面,与欧美等网络发展比较早的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但是,由于中西之间,在政治制度及意识形态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差异,基于网络而进行的渗透依然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所以,保护好我国的网络新闻,也是当前在发展新媒体下的新闻传播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是,从发展的整体走向上来看,新媒体下的新闻传播的发展前景还是很好的。同时,在新媒体的基本载体方面,也通过加大投资及政策扶持等方面,为大众参与网络平台来提供更为扎实的条件和基础。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加大新媒体的扶持与引导力度,在格局和运用工具上都应该得到质的提升。这种在技术层面的提升和发展是当代计算机技术和新闻传播工作交叉补充的结果。例如,可以借助最新的电子技术手段把新闻传播的整个过程,都可以借助一系列配套的监控网络来完成。因此,大力发展信息网络的建设,特别是无线网络的建设对于推动整个新媒体的扶持与引导的管理水平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这个新媒体的发展过程当中,公众需要更多,更好的网络资讯来为其点赞、指引。但是,负面的网络新闻无形之中会误导公众的资讯判断。所以,要重视提高网络新闻创作者的社会责任,使他们能真正地意识到,不良的网络新闻会严重危害公众的发展。新媒体下的新闻传播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包括新闻人在内的每一个成员都是其机体的一部分。每个人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都积极地服务社会,那么社会的发展将会呈现出更加和谐、向上的一面。

六、结语

新媒体新闻传播的特点篇2

关键词:手机移动媒体;新闻传播;影响

在当今信息技术时代,手机移动媒体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手机媒体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而且还极大地拓宽了信息传播的途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移动媒体的功能不断增多,手机移动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传统的新闻传播已进入手机移动媒体传播时代。同时,由于手机移动媒体具有便携性和易操作性,手机移动媒体新闻传播的标准越来越低,新闻受众在很大程度上也变成了新闻的传播者。手机移动媒体打破了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在新闻传播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研究手机移动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不仅能够加强我们对手机移动媒体的了解,而且对新闻传播的发展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1.手机移动媒体的新闻传播特征

1.1用户数量多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机在人们生活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几乎人人都有手机。并且,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手机4G网络已普遍运用。手机网络为手机移动媒体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在手机移动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手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很多人都是通过手机看新闻,查天气预报,刷微博,与朋友交流等。随着手机使用人数的增多,人们对信息和新闻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大,手机移动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发挥作用越来越明显。同时,人们通过手机移动媒体来获取新闻具有随意性和便利性的特点,符合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1.2信息推送的高效性

首先,手机移动媒体新闻传播时效性较强。在当今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并且人们的信息需求量不断增加,对信息流动的速度更高。由于快节奏、大压力的生活,人们缺乏集中的时间去关注社会新闻,只能在上班坐地铁等闲暇时间通过手机去了解社会新闻,以达到打发时间,满足娱乐需求的目的;其次,手机移动媒体新闻传播具有针对性强的特点,很多手机新闻网站都会将新闻分为娱乐、体育、经济、政治等各个板块。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来筛选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手机移动媒体新闻传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1.3新闻传受双方相互传播

手机移动媒体的重要优势是双向交流、及时反馈。手机新闻媒体具有互动性传播的特点,很多手机新闻网站的编辑能够与新闻受众进行沟通,实现快速、广泛的互动。同时,手机新闻受众也可以扮演新闻传播者的角色,当发现爆炸性新闻时,人们往往会通过手机互联网将手机信息传播给自己的朋友和亲人,并对新闻加以讨论。新闻传受双方相互传播,拓宽了新闻传播的渠道,促进了新闻传播的发展。

2.手机移动媒体的优势

2.1效率高

目前,我国手机移动媒体的使用率较高,而且使用范围特别广。据调查,我国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手机当,涵盖了不同职业、不同人群和不同年龄的人。由此可见,我国手机的使用率比较高,这也就以为这手机新闻有着广阔的受众范围。通过手机移动媒体来进行信息传播能够充分利用广阔的受众人群,并采取针对性信息传播的方式,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

2.2功能全

功能齐全是手机的重要特征,也是手机受到人们青睐的重要原因。强大的手机功能能够方便人们的生活,节省人们的时间,实现自我价值。例如,很多人通过手机来购物、拍照、查阅资料、观看新闻等,手机的这些功能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节省了人们的时间。同时,手机上的摄像、录音等功能还可以成为获取新闻资料的手段,为新闻传播提供重要的材料,提高新闻的真实性。

2.3网络化

网络化是现代手机移动媒体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手机移动媒体得到社会认可的重要原因。手机联网能够实现一对一甚至一对多的信息传播,提高传播速度,扩大信息的受众范围,进而实现信息的高效传播。同时,手机联网能够实现手机网络交流、手机网络信息查询、手机购物等,并且,在手机新闻传播的过程中,由于手机具有便携性的特点,人们可以利用上下班时间来观看新闻,达到休闲娱乐的目的。手机移动媒体网络化打破了穿帮新闻传播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极大地提高的新闻传播的效率。

2.4便利性

便利性指手机移动媒体的小巧、便捷及地费用等特点。在当今信息时代,手机成为了人们的生活必须品,很多人离开手机会觉得生活缺少了什么。由此可见,现代生活中,人们对手机有着很大的依赖性。手机拥有一条龙的支付宝服务,能够极大地节省人们的购物时间。同时,人们出门在外带上手机可以查地图、查公交、查路线等,手机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安全。另外,使用手机浏览新闻只需要耗费流量,在无线覆盖地区,手机新闻浏览几乎不需要费用。因此手机移动媒体新闻传播具有费用小的特点。手机移动媒体的便利性极大地促进了新闻传播的发展。

3.手机移动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3.1对新闻传播内容的影响

手机移动媒体具有个性化、及时性、互动性等特点,这些特点极大地促进了手机新闻传播的发展。但是,手机移动媒体新闻发展的关键在于新闻的内容和新闻的质量。新闻内容是新闻传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传统新闻传播下的报纸、电视媒体还是当今新兴媒体下下的手机和互联网新闻传播都取决于新闻的内容。手机移动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内容产生了巨大影响。首先,4G网络视频内容逐渐兴起。随着互联网的发展,4G网络逐渐兴起,网络中不再存在带宽限制,视频成为网络中的主要内容。尤其在当今信息时代,视频新闻成为手机移动媒体新闻传播中的主流;其次,新闻内容简短易懂。由于手机移动媒体具有小巧便携等特点,人们在浏览新闻时所用是时间较短,因此,手机移动媒体新闻大多简短易懂,既能够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又不耽误人们的时间。

3.2对新闻传播方及受众方的影响

首先,手机移动媒体为新闻的传播者提供了便利条件,补充了新闻来源。在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下,新闻的传播者具大多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拥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专业技能,并且由着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他们在新闻传播中积极按照国家方针政策的要求,充分发挥自身的“精神导向”作用,向社会传递正能量。但是,在手机移动媒体新闻传播背景下,很多新闻的传播者都是新闻的发现者或者是新闻的目击者,他们通过自身经历向人们传播新闻,但是缺乏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新闻质量有待提升;其次,新闻受众在手机移动媒体新闻传播背景下,不仅积极了解社会新闻,而且会发表自己的意见,甚至在手机网络上对手机新闻进行讨论,参与到手机新闻传播之中。

3.3对新闻传播渠道的影响

首先,随着手机移动媒体的发展,信息传播的渠道大大拓宽,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受到了巨大冲击,手机移动媒体新闻传播有待着整合。在手机移动媒体北京下,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市场主体地位受到了影响,并且传统媒体的新闻来源及新闻传播的格局受到了较大影响;其次,随着手机移动媒体的发展,网络媒体与手机媒体相嫁接,两者互相补充,促进了手机移动媒体新闻传播的发展。网络媒体嫁接手机媒体充分体现了手机移动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优势,拓宽了新闻传播的渠道,增加了新闻传播的受众数量,促进了新闻传播的发展。

3.4对社会舆论的影响

手机移动媒体具有便携性的特点,人们能够使用手机及时了解新闻。在这种情况下,手机媒体对社会舆论产生了巨大影响。手机移动媒体为人们的舆论提供了条件,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话语权,激发和人们参加新闻讨论的积极性。但是,手机移动媒体也会对社会舆论产生不利影响。例如,虚假留言的滋生、信息引导难度加大、新闻内容失真等现象。

3.5对新闻传播理论的影响

手机移动媒体新闻传播对新闻传播的理论产生了一定影响。首先,议程设置理论中,受众个人的影响力明显增强,受众个人极大提高了人们对新闻的关注度;其次,受众的新闻使用动机更加复杂。在手机移动媒体北京下,新闻受众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新闻受众使用动机复杂多样。

4.手机移动媒体新闻传播的策略

4.1避免对手机移动媒体的过度依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机的功能不断完善。由最初的通话工具转变为信息终端,实现了人与媒介的连接。人们可以利用手机读书看报、浏览新闻、联络朋友等。但是,随着手机移动媒体的发展,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完善,人们对手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甚至出现了过度依赖的现象。为避免人们对手机移动媒体的过度依赖,我们应正确使用手机移动媒体,避免沉迷与手机移动媒体而无法自拔的现象,正确运用手机浏览新闻。

4.2加强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

随着手机移动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发展,民间舆论逐渐发展并兴盛起来,网络媒体和手机移动媒体为民间舆论提供了宽松的环境,手机用户可以通过新闻评论、新闻留言、论坛、贴吧等网络平台对新闻加以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积极参与新闻传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积极加强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积极引导民众的新闻舆论,提高民众的新闻判断能力。另外,在民间舆论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新闻传播需要主流舆论来对民间舆论进行引导,实现民间舆论和主流舆论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

4.3整合新闻资源,细分新闻受众

在手机移动媒体新闻传播下,要对新闻资源进行整合并对新闻媒体进行细分。为此,新闻传播应针对受众的年龄、性别、个性及受教育程度进行调查分析,将新闻资源进行分类整理,提高新闻的针对性。同时,在细分新闻受众的同时,应加强了解新闻受众的兴趣爱好和新闻需求,细化新闻,满足受众的新闻需求。

4.4引导和提高新闻受众的媒介素养

在网络媒介和手机移动媒介新闻传播的背景下,受众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很多新闻受众也扮演着新闻传播者的角色。因此,手机移动媒介新闻传播应引导和提高新闻受众的媒介素养,使新闻受众能够做到不传播虚假信息、不刻意制造虚假新闻,不发表反动言论,正确传播新闻,提高新闻传播的质量。为此,相关部门应积极加强新闻受众媒介素养的宣传积极利用学校教育的作用和新闻传播的作用,不断提高新闻受众的媒介素养。

小结: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手机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巨大影响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成为新闻界的重要研究课题。手机移动媒体新闻传播具有用户数量多、信息推送高效、信息传播途径较多、新闻传受双方相互传播等特点,并且,手机移动媒体具有效率高、功能全、网络化、便利性等特点。手机移动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内容、传播方800及受众方、传播渠道、传播理论及社会舆论都有着重大影响。为充分发挥手机移动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促近新闻传播的发展,我们应避免新闻媒体对手机移动媒体的过度依赖、加强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整合新闻资源,细分新闻受众、引导和提高新闻受众的媒介素养。研究手机移动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不仅有利于加强手机移动媒体在新闻传播中应用,而且对新闻传播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崔凯,刘德寰.移动媒体时代青少年的媒体选择――基于电视与手机媒体的对比分析[J].北京青年研究.2016(03

[2]霍炎.手机媒体在体育赛事传播中的发展问题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3)

新媒体新闻传播的特点篇3

关键词:新闻传播;微媒体;传统媒体;重构

新闻是指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播。新闻定义中的传播主要指“大众传播”,即职业传播者通过某种现代化的传播媒体向大众人群传递信息的活动。随着“全球在地化”的深入和互联网文化的进驻,中国的传媒发展已与世界接轨,新闻传播已经发展到从最初的整体、宏大、秩序进入到个体、碎片、张扬的微媒体后福特主义阶段,个体意义上的事件性和参与性已经成为微时代的显著特质。当微媒体在新闻传播方面展现出积极生长的同时,却也带来了亚文化趣味的征引和消极的时代症候,这些都给传媒工作者和研究者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笔者在本研究中试图通过微媒体和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特质及关联性,探讨微时代下新闻传播的交互立体化发展规律以及重构机制。

1.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影响及显性特质

在人类信息传播的发展历程中,新闻传播以权威性、时效性、真实性以及社会舆论的引导性始终占据着传媒的高地。新闻传播的载体和途径从广义上分有两种方式,传统媒体和微媒体传播。传统媒体是相对于近几年兴起的互联网媒体而言的,即通过某种机械装置定期向社会公众信息或提供教育娱乐的文艺样式(包括报刊、报纸、广播、电视等)。即使在微时代得以正式具名的维度下,传统媒体新闻传播仍然在信息内容生产、深度专业化报道、资源配置、机构规模、行业主导权及权威性等方面表现出极强的竞争力和鲜明的特点。

1.1强大的新闻信息内容生产能力以及高质量、标准化的专业制作团队

国外一项名为《在线读者行为报告》的研究表明,选取数百万博客和社会微媒体网站的信息内容进行分析,80%以上的链接都以传统媒体机构为信息源。实则是说当今炙手可热的微媒体传播平台内容的生产能力还是有限。由于中国的媒体机制形态(微媒体在新闻上的采编权相应受限),这种现象在中国体现得更为明显。中国的传统新闻媒体机构有着庞大的规模、优秀业务能力的记者和采编人员、一定区域内最专业顶级的制作设备,这些配置都决定了传统媒体在新闻制作领域的高质量、高标准以及无法撼动的资源优势。

1.2高水准新闻信息内容的深度挖掘和提升能力

相对于时下微媒体为受众提供的“信息快餐”,传统媒体固有的资源厚度在全面调查、深度挖掘、后续跟进等方面具有其后发优势的显著特点。

1.3悠久历史下积累的新闻品牌知名度以及资源优势带来的权威性

传统新闻媒体机构大多经历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历程,期间人类社会经历过战争、经济低迷和衰退、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技术革命等多次各领域的剧变,传承至今的新闻媒体在公众心中有着很高的知名度,这一特点造就了传统新闻传播的权威性以及真实性。

2.微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角色扮演

什么是微媒体,从字面上看似乎只是我们用的微博、微信,其实不然。“微”是相对于“宏大”而言的,而微媒体所代表的个体、差异、多元是相对于福特主义阶段传统新闻媒体的整体、秩序、统一而言的。表面上微媒体来自于对“微小、平凡、时效、自由”为表征的新媒体文艺式样和社交传播方式(博客、微博、论坛、微信、微小说、微电影等)的点题,但实则是对网络文化日渐渗入到人类的日常生活细节,且促使人们用互联网的思维表达去看待世界的总结。微媒体的时代是一个后福特主义文化态势在城市社会中得以广泛深度发展的时代。而微媒体新闻的正式具名,更可以看作是互联网文化更大范围地进驻人类社会生活核心场域的标志。这使得我们开始重新思考新闻传播与世界、国家、社会、个人之间的多元关系。这种多元关系使得微媒体新闻传播的特征更加凸显。

2.1传播内容的个性化、碎片化,传播行为的去中心化

方兴未艾的微媒体时代赋予了现代普通人进行传媒艺术创作和传播的条件,新闻传播的概念被扩大化,而“微”所指向的是一种个体的兴起,是以个人为单元、个体为终端的新文化思维与文化态势。用户可以针对任一新闻事件选择不同的视角和出发点进行和评论,并且这些信息具有很强的自由性、去中心性、碎片性。在微媒体传播的维度下,新闻传播的媒介议程设置及新闻价值的判断更趋向于多元性、灵活性、差异性和不确定性为代表的后福特主义艺术话语。

2.2传播架构的超级链接化带来的迅速时效性

借助无线网络和移动终端,个体有条件全天候、全时段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及评论新闻事件。这种时效性有时甚至达到了新闻事件发生过程中,传播就已经同时实现的程度。这都是人类进入微媒体后福特主义阶段以来一以贯之且积极增长的文化生态之一[1]。

2.3传播频率的几何级数化带来的高覆盖性

微媒体新闻传播从首位者开始就以指数级方式扩散,这种原子裂变的传播方式可以使新闻信息在极短时间内覆盖全网。正是微媒体平台新闻传播的这一特质,赋予了新时期新闻传播彰显人类文化传播范式重要变革的价值。

2.4平等交互带来的及时纠错性

在当下以交互为核心精神的web2.0时代,各阶层民众在互联网平台上享有平等的信息权。这种交互平台可以接收来自不同群体阶层的观点及声音,有利于还原新闻事件真相和综合客观评价,对于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能够起到纠错效果,体现新闻的真实原则[2]。

3.微媒体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交互发展的异同及优劣势

在新闻事件发生和过程中,微媒体和传统媒体都以新闻事件播报的真实性、时效性作为主要追求目标;都需要对新闻事件本身及其发展过程进行跟踪、评论和深度挖掘;都受当下传播营销学影响体现出明显的亲民化倾向。微媒体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新闻固有的媒介议程,其时效性、广泛性、互动性、参与性等积极因素客观存在,但这种“我既媒体”弱化媒体把关人的“公民新闻时代”有其固有的亚文化征引和消极价值观等时代症候,如新闻信息量大但良莠不齐(虚假新闻、炒作新闻、无效评论);公信力不足可信度低;新闻选题规范化、专业化偏低等。而与之相对的传统媒体新闻在时效性及广度上略显逊色,但其优秀的品牌知名度、丰厚的资源配置以及强大的信息内容生产力造就了传统媒体在新闻制作上的高标准专业化、深度挖掘剖析的持续化、真实权威的引领化、舆论导向核心价值的建构化等优势。

4.微媒体与传统媒体交互立体化发展下的新闻传播重构机制

新闻传播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微媒体与传统媒体是这个时代新闻传播的共同载体,微媒体思维模式的大范围进驻虽然对传统媒体构成了不小的冲击和挑战,但微媒体的发展速度及现状并未跨越人类生物学的一个代际尺度,中国新闻传播场域中依旧是微媒体和传统媒体并存的格局,二者融合实现全媒体新闻传播战略是历史的必然,这体现了全球格局、在地路径的整合传播意识。

4.1传统媒体和微媒体在新闻传播上实现交互借鉴

为增强媒体竞争力,各大传统媒体均开设了网络版、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抢占新闻先机。但微媒体平台不是摆设,要积极开展平台互动,在这一过程中个体不再被动接受信息,而是真实地参与到新闻本身,此时个体所体验到的代入感和认同感都有利于新闻本身的关注度提升。另一方面微媒体要尽可能地规范新闻选题和内容的范式,加强与权威媒体的合作,引用主流媒体的视频、声音、图片等资料提高自身公信力。

4.2传统媒体应通过价值观导向引导微媒体建构良性新闻传播环境

微媒体新闻传播的特质决定了其传播中的负面信息及虚假新闻会以几何级数化扩展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给公众生活和核心价值观造成严重的影响。传统媒体此时应发挥自身权威性、舆论价值强的资源优势,引导、协助微媒体完成新闻的筛选,建构和谐的新闻氛围。

4.3.传统媒体和微媒体建构交互立体化的多维新闻传播空间模式

在新闻报道过程中传统媒体和微媒体应有效地结合,微媒体由于时效性强的特点可以担任新闻事件第一时间的报道,抢占新闻先机。传统媒体因为其专业性和权威性强而随后以更充分的策划、采编、制作,更全面、更有深度、更有连续性的报道,并在报道中纠正负面虚假新闻,引导健康的价值观取向。整个过程中力争做到新闻传播的多场域、多类型、多层面的交互立体化播报模式,建构多平台融合的全媒体战略。今年的“两会”报道期间很多主流媒体开通了网络上流行的直播间,题为“直播两会”;前段时间央视《新闻联播》推出的系列专栏“点赞中国”,这些都为传统媒体与微媒体相融合借鉴提供了颇有裨益的案例参照。赛博空间下的新闻传播已由单向线性传播转变为交互立体化的多维网状传播,怎样更好地体现当代新闻传播的文艺修辞能力,是“全球在地化”语境下中国传媒发展的核心场域。应充分利用各媒体平台的优势进行交互融合与重构,共同营造全媒体新闻传播的新世态。

参考文献

[1]黄洁沁.刍议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影响[J].新闻传播,2015(10):36-38.

新媒体新闻传播的特点篇4

论文摘要:与电视和纸媒相较,广播在某些方面是弱势媒体,但随着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各种媒体都在迎来机遇的同时面临一定的挑战,只有找到适合时代的自身发展方向,广播媒体才能取得相应的发展。因此,探讨现阶段如何增强广播的公信力、及时性,使广播新闻焕发出勃勃生机值得探讨。

信息时代对广播新闻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播新闻以各级新闻广播频率为主要载体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和评论。其听众收听时间相对较长,听众规模也很大,可以说新闻广播的收听量与收听比重在所有广播频率中占比最高。在当前发展阶段,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新闻广播的播出效果,增加广播体的受众、增加原有受众的忠诚度值得深入探讨。

1广播新闻的特点

可以说,对任何媒介来说,新闻都是最受关注的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要想把新闻环节做到优秀,各种媒介又常会感到难度相对较大。无论是电视、广播、报刊,还是网络,新闻都是吸引受众的核心内容所在,更是吸引广告商向媒体投放广告的主要赢利点。

要提升新闻质量,应追求和加强以下内容工作:一是新闻信息量追求最大化;二是信息与新闻必须追求及时性;三是播报的新闻要具备一定的广度与深度。然而,受不同媒体传播模式自身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同媒体的表达方式与新闻特点也不尽相同。杂志通常以半月为单位进行发刊周期,来实现新闻信息的传播;报纸则多以天为单位对新闻信息进行传播;广播、电视则通常以半小时或整点为单位对新闻信息的具体内容进行传播;网络媒体更是以分、秒为单位对新闻信息进行传递和播发。由于传播特点的不同,不同媒体新闻传播形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报刊通常以通讯和深度报道见长;电视则以可视性、生动性更强的视频效果取胜;网络媒体则以新闻信息的快速传递为显著特点。与其它媒体相较,广播新闻具有如下的特点与优势:1)广播新闻能以相对较低的制作成本,满足受众低成本消费的需求;2)广播新闻能适应各层次文化要求,用声音、语言魅力实现新闻的信息传播和价值体现;3)广播新闻可以实现动态收听,具有更强的易听性,可随时随地收听;4)广播新闻更具时空穿透力,其不受新闻内容的地域限制,也不受时间的影响,可对新闻信息进行快速的报道、解读,实现对新闻受众的快速服务。

当然,与其它媒体相比,广播新闻的弱点同样也较为明显。新闻信息的速度比不上网络媒体;新闻信息报导的深度,以及报道篇幅、资料的广泛性难比报刊杂志媒体;新闻报道的视听效果也难与电视媒介相比。所以,要在激烈的媒体市场竞争中立足,广播新闻就必须直面挑战,吸引并保持住更多的受众。关键是切实加强和提升广播新闻传播的效果,避免内容同质化困扰和单一传播形式的限制,实现广播新闻严肃、活泼的报道。

2提升广播新闻传播效果的措施探讨

2.1以“大新闻”意识的树立为前提,打造主流新闻传播的有效途径

广播新闻栏目的内容常常集中在以下方面:1)当地党政领导的重要活动、会议等信息;2)当地出台的相关政策、上级领导的决策及执行效果;3)社会难点、热点问题的深入报道。可以说,以上新闻信息虽然信息量较大,具时效性和权威性均较强,但由于这些新闻信息取向常过于宏观而忽视微观。受众虽能及时地对当地各类新闻进行了解,但更突出的往往是新闻的喉舌功能,大量新闻内容属于“灌输式”传播。在广播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报道的主流作用和价值观取向,坚持以正确舆论引导受众,用新闻传播唱响社会主旋律。对于一些具备引导社会舆论的新闻内容,应当掌握合理的传播方式,突显出具难以估量的社会效益。

例如:可从广播新闻采访形式上对新闻报道加以改进,适当增加记者对新闻当事人的采访,让处于新闻中心的当地党政官员有直面媒体,让其畅谈思想,实现通过广播媒体与民众深入沟通。这既能体现广播媒体的调查和报道能力,也能更加立体地展现当地官员的形象与性格特征,增加新闻中的人情味,使新闻得到受众的认可。当然,要实现这些,必须突破传统新闻报道模式,运用更加富于感染力、变化更强的语言,增加报道的亲近感和吸引力,从而实现主流新闻的充分报道。

2.2广播新闻要着力打造更为亲民的风格,提升新闻报道的效果

作为广播的传播途径,声音在新闻节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新闻广播节目的不断发展,突出平民化传播理念的呼声日益高涨。广播新闻只有营造出良好“亲民”风格,才能更加适合地区性广播新闻节目的整体定位。如利用谈话形式对新闻进行报道;在某一具体新闻板块中不设专业主持人,由采写记者来播读稿件,并在新闻事件阐述中适当加入点评与采访感言;在采访稿件的创作中,也应适当使用部分流行语言,注意口语化,以用更加贴近受众生活的语言和更加到位的新闻点评提升报道效果。

此外,要做好广播新闻报道,就必须了解受众在各个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从新闻价值出发进行新闻选择,选择热点、难点,听众欲知而未知的话题。在充分反映他们意见的同时,把人民群众想说而不敢说、不能说、说不出来的话说出来,从而实现新闻报道的有效性。

2.3实现与其它媒体的合作共赢,也是增强广播新闻有效性的措施

在泛媒体时代背景下,媒体融合己经成为一种大势所趋。广播的媒介融合既表现为广播媒介之间的融合,也表现为跨媒体即广播与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之间的合作,不同媒介的融合以及通过传播形态与信息内容的重组和整合,使广播受众的接受方式和媒介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都推进了广播节目形态的全新变革。

1)广播媒体间的合作。由于广播受众的新闻视野逐步扩大,广播联盟应运而生,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形成一张巨大的联系网资源共享,这种共享模式使广播新闻运作更加低成本和集约化;2)不同媒体间的合作。伴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媒体间竞争日趋激烈,促使原有各种媒体间的竞争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媒体自发的结成了“竞争的盟友”关系。如,不同媒体进行战略性联合,共同开展某一大型采访活动;3)记者共享。就是说当某一事件发生时仅有一名记者进行采访,他同时给不同媒体供稿,从理论上来讲,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节约采访成本。

参考文献

新媒体新闻传播的特点篇5

引言:“没有视觉的局限,就没有心灵的形象;没有某种的盲目,就不会有可以持守的表象”。新媒体精确制导式的传播世界不但将基于不确定传播的实在世界划分为了精确的信息格子,而且借助有线或无线的传输网络为人们构筑起了一道道屏障和围墙。无论社会制度,还是就企业管理,因应新生秩序进行规范与调整,打破“蜗居人生”和民主神话趋势盲目流行的状态,都是新媒体发展过程中必须直面相对的问题。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意识到数年来传统媒体独霸世界的局面将一去不返,认识和研究进而吸纳、融合并与新媒体协调发展是企业新闻工作的必由之路。与此同时,企业新闻工作要大力提倡、鼓励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既要不断挖掘、培育和延展已有的内容信息,又要敢于尝试新的媒体形式,借助新技术,传播新内容。

一、新媒体介绍

百度百科的定义: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企业新闻工作、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较之于传统媒体,新媒体自然有它自己的特点。相对于旧媒体,新媒体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传统媒体(电视、广播、企业新闻工作、通信)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等等。新媒体可以与受众真正建立联系,同时,它还具有交互性和跨时空的特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传播状态的改变:由一点对多点变为多点对多点。有研究者从另一个角度提出:“新媒体近乎于零费用信息,对受众多为免费,这对传统媒体的新闻产品制作成本造成挑战。”另外,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信息传播表现出以下特点:1.传播速度的实时性。2.传播内容的丰富性。3.传播形式的多样性。4.传播模式的开放性。5.信息沟通的互动性。6.传播覆盖面的广泛性。

二、新媒体环境下企业新闻工作的变化

(一)企业新闻工作传播主体的变化

在以传统媒体主导企业传播的时代,政府机构、社会团体和企业组织是主要的信源,新闻工作者和通讯员承担着采集、制作新闻信息的职能,虽然不少企业新闻传媒开设了热线电话,公布了记者的联系方式,但来自基层的信息在数量上远不能与前者相比,采用率也较低。新媒体的出现使普通公民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参与新闻传播的能力,他们借助手机、博客、播客、BBS等新闻、表达观点,开创了一种全然不同于传统专业记者的传播形态,传播主体由职业新闻工作者独家垄断正逐渐转变为职业人员与社会公众共同分享。虽然专业的传媒在传播环境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是新媒体的发展促使信源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博客越来越多地由个人化媒体走入大众传媒,来自普通民众的新闻和言论在新闻传播中占据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二)企业新闻工作组织结构的变化

尽管受制于体制与行政管理等因素,但一些企业新闻传媒依然进行了结构改革并取得了不少成果。《上海证券报》提出,要充分利用新技术推进报网融合,推进形式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等项工作。在新媒体时代的危机管理过程中,企业新闻传媒应该充分认识新媒体的传播特点,防止其对危机管理的消极破坏作用,利用其对危机处理的积极功能,全面调整危机管理策略。基于新媒体鲜明的信息传播特点,它一方面对企业新闻传媒危机的发生推波助澜,给危机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另一方面又给企业新闻传媒的危机管理以新的视野和观念,在企业危机管理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成为企业成功化解危机的重要因素。企业新闻传媒组织结构的调整与工作流程的变化是新媒体冲击下企业新闻工作的必由之路,既能使资源得到充分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又能为受众提供更多的选择,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信息与服务的需求。

(三)企业新闻工作传播方式的变化

何鑫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公关战略》一文中说:专业媒体不断的发展,越来越个性化,很多品牌在这种环境下都会碰到一些问题。所有的企业家想了解,什么人关注媒体,我们怎么跟他们接触。企业新闻工作的新闻内容越来越少,媒体商业化。这为公关从业人员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发挥好互联网新媒体,我们要好好发动有影响的人,影响与我们沟通好、交流好的对象群体。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新闻传媒的融合功能不断增强,接受与新闻的手段和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更多的企业新闻传媒开始采用多媒体方式在多种终端介质上实现听、读、写、说等手段的选择和组合,使新闻传播方式表现出更加人性化、更加便捷的特点。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滚动新闻不仅参与第一线的采访、收集现场动态、实现滚动发稿,而且整合相关新闻,形成全方位的立体化新闻报道,企业新闻传媒新闻信息的滚动使得新闻素材的采集和制作能够对应不同介质的媒体,每种媒体都能从中获得适合自己的那一部分产品。整体上看,展示在不同媒介上的新闻产品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其联系在于企业新闻传媒主题的一致与新闻内容的互补,差异则在于的时间、报道的角度、表现的形态等方面,这些联系与差异,契合了媒体分众定位的策略,促进了企业新闻传媒产品链的形成。

三、新媒体环境下企业新闻工作的走势与策略

当前新媒体环境下,企业新闻工作在传播活动中的发展趋势是怎么样的,为了适应新环境又采取了哪些创新手段呢?

(一)整合传播渠道,扩大受众范围。

新媒体新闻传播的特点篇6

中国新媒体现在呈现出加速移动化、融合化以及社会化的发展态势,现在机遇新媒体基础的微传播已经被视为新动力来加速中国社会发展。为什么新媒体能够在短时间吸取大众的关注和青睐,给传统电视新闻传播造成冲击?带着这些疑问,通过以下的新媒体的特点得到答案。其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受众的主动性。与传统的电视新闻有严格的播出时间相比较,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具有很大的不同。受众具有很大的主动权,可以随时随地的选择观看或者阅读,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观看一些感兴趣的新闻或者话题。对于接受新闻信息的内容和形式,以及接受时间,受众自己可以自由来安排和选择。而且受众可以享有互动的权利,人人可以参与到新闻话题当中。例如在央视新闻的微博下面,粉丝可以就自己关注的话题来抒发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受众之间可也以通过此来进行互动和交流,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大众的参与度。新媒体第二个特点是海量化的信息。这个特点也是传统电视新闻不能够比拟的。传统的电视新闻传播是在一定的审核下在规定的有限的时间内将信息传播给大众,这些特点也是它的限制条件,决定了它不可能给大众提供海量化的信息。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可以借助非常多的途径和渠道进行传播,而且网络上面的信息资源非常多,流通起来非常快,这些特点让新媒体可以实现短时间内完成大量信息的传播,也促进了全世界信息的流通。特点之三是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微博,微信以及各种新的新闻传播网站和app,使得新闻信息从制作、编辑到传播和被接收的时间大大缩短,具有非常大的时效性。而且只要有网络存在,人们每时每刻都可以刷新页面,接收到最新的新闻信息,并且还可以帮助他们实现即刻的分享时间,世界各地的新闻他们都可以足不出户的尽收眼底。

2传统电视新闻传播的困局

众所周知,电视是传统电视新闻传播的媒介。在一定的时期内,电视媒介能够给大众提供非常便利的获取信息的条件。然而现在的新媒体时代当中,传统的电视新闻传播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使其陷入困局。困局一是传统电视新闻传播是以主体的形式出现,是一个单向的输出模式,这种模式无法实现受众的共同参与。单单是单向的被接收,受众没有参与交流的主动权,对于现在习惯于在新媒体当中互动交流的他们来说,这一点无疑是传统电视新闻传播的一个很大的不足。当然,同时这也是新媒体给其造成的最大的挑战。困局二是传统电视新闻传播的途径非常少,且受到时间空间各方面的制约。传统的电视新闻传播离不开传播的媒介,即电视机。电视机是我们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的家电,其体积大,携带不方便,而且其传播信息是需要接受卫星或者有线信号。这两点就限定了它不能够突破时空的局限性,信息的传播时效性和覆盖性都有限制。困局三是传统的电视新闻传播内容单一乏味,不能够满足当前大众的需求。电视新闻风格一致,远远不能满足受众多元化的需求。由于这个不足之处,现在电视新闻的受众群体主要是上了年纪的人,而80后、90后甚至是部分的70后,都趋向于新媒体的方式。通过新媒体来获取近在身边的或者远在国外的丰富多彩的新闻消息。

3传统电视新闻应对新媒体冲击的对策

传统电视新闻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不能够坐以待毙,而是应该认真考虑自身的不足和吸取新媒体的优势,来促进自身改革,让更多的人改变对传统电视新闻传播古板、无趣等的固有认识。当然,最近几年电视新闻相较之前有了不少的改善,一方面是从以前惯有的严肃庄严到现在的灵活质朴。而且也有新面孔的主持人呈现,让电视的整个画面都新鲜和充满了活力。而且很多接近生活的调查带给人民大众很真实和贴近生活的感受。另一方面,省级卫视的发展让我国电视新闻变得更加多样化。例如电视新闻传播开始以新闻评论以及新闻专题的方式呈现。对策一:发挥其自身权威性和公信力的优势。新媒体时代中,海量的信息是其特点,亦是其缺点,因为海量的信息会导致严重的碎片化现象和失真的现象,而且由于缺乏一定的监督机构或者监督不及时,就会导致很多错误新闻信息的实现。而与此相比传统的电视新闻传播则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但是为了能够传播更多的真实的信息,电视新闻需要继续加强和加快新闻信息的处理和加工速度与效率,而且监督工作也必须同步到位。并且电视新闻传播应该改变传统的播放形式和固定内容,而且每个新闻都是主持人声调一致的读出来,风格几十年如一日,观众对这样单调的新闻传播形式感到厌倦也是必然的。所以创新报道的思维,打破惯有思维现在十分的迫切。而且,报道内容应该更加的贴近老百姓的生活,而非停留在高大上的层面,适当的加大对民生类新闻传播的重视,让观众切实感觉身边的事情得到了关注和改善,获得大众的进一步的支持。对策二:进一步的加深报道深度,推进直播常态化。新媒体与传统的电视新闻传播模式相比较有很多的有优势,但是在直播报道这方面,却远远的不如电视新闻传播丰富多彩。对实时的正在发生的新闻进行连续不间断的报道,虽然很大程度上不如后期整理以后的新闻画面、措辞等等让人无可挑剔,但是这种方式却让电视新闻传播有了它不可代替的阵地。当前我国传统新闻直播存在很多不足,而且重播率非常高。直播的常态化也会让新闻报道更具深度,这一点也是新媒体不可比拟的。所以,提高直播率,使直播逐渐实现常态化势在必行。对策三:新旧媒介融合,实现共赢。面临挑战的同时也是面临新的机遇,这对于传统的电视新闻传播来讲也十分的贴切,因为新媒体对于其的冲击,同时也给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传统电视新闻可以借助互联网,通过移动设备的便捷使用,增加传播渠道的同时加快信息的流通速度和流通范围,这便可以完美的解决传统电视新闻传播当中不够及时和缺乏互动的不足。整合传播的形式能够实现两者优点的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传统电视新闻传播的信息可以通过电台来进行传播之外还可以通过QQ、微信、微博等等大众比较青睐的网络平台同时甚至是提前,然后用电视新闻的方式对其进行补充和修正,增加观众对新闻的信赖。而且,传统的电视新闻可以获得相较之前范围更广的新闻素材,这会增加新闻报道的全面性和生动性,例如观众自己手机或DV拍摄的画面或者网络上流传的画面,更贴近民众的日常生活。而且电视新闻栏目可以通过新媒体例如微博来对受众进行调查,更加正确的定位栏目,从而成功使栏目品牌化。

4结束语

新媒体新闻传播的特点篇7

关键词:融媒体背景;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创新与实践

一、引言

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创新是电视新闻领域中的重点研究问题,近年来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重点关注。在融媒体背景下媒介方式快速发生转变,必然对电视新闻传播途径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使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变。对以往电视新闻传播途径相关的研究进行深入研究表明,电视新闻传播途径的转变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在长时间的积累与推动下不断融合、演进[1]。融媒体是指充分利用多种媒介载体,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形成资源融通的融媒体。根据融媒体背景下信息传播的各种特点,必然会对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带来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创新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本文提出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创新研究,致力于在融媒体背景下,创新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并通过实践的方式证明该创新路径的有效性,为促进电视新闻传播途径更好地发展提供借鉴。

二、融媒体背景

融媒体指的就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又能够结合不同媒体,由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共同构成具有资源互通性的新型媒体。在融媒体时代主要针对宣传、人力以及内容进行整合,能够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媒体整合到一起,实现资源融合的最大化。融媒体时代的主要特征为:具备成熟的媒体市场、大众传播途径广泛、媒体与利益不存在直接关系以及信息传播具有明显针对性,由此可见,相比传统媒体时代,融媒体时代具有信息多样化、受众范围广的优势,基于此,本文进行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创新与实践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文所示。

三、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创新

本文从三方面入手,创新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途径,一方面是媒介方法引导下电视新闻传播途径的创新,另一方面是媒体形态引导下电视新闻传播途径的创新,第三方面是传媒人群扩大化下电视新闻传播途径的创新。针对这三方面的具体研究内容,实现对传统电视新闻的创新。

(一)电视新闻传播途径从独立媒介到综合平台

在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实现了从单一到综合的演变。在以往的电视新闻传播途径中,传统电视新闻传播途径主要依靠独立媒介实现,导致其在媒介传播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而结合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已经完全能够实现构建信息传输方与接收方之间的信息互通,逐渐演变为综合平台[2]。结合谭天教授在谈论电视新闻传播途径的演变过程中指出:“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已经实现从传统媒体向多媒体融合平台中的重大转折”。由此可见,电视新闻传播途径从独立媒介到综合平台与融媒体背景下大数据技术的高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结合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的主要途径不再是线下传播,更多的是通过线上传输的方式,打造个性化的电视新闻传播综合平台。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已经从独立媒介到综合平台的演变,能够提高电视新闻传播的速率[3]。总之,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在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了对海量数据的同步传输以及有效性数据的传输,并且在当下社会时代社会背景下,支持多个终端媒介对相同新闻进行传递,此种方式更是激发了大众对新闻的热爱,并做到了对电视新闻用户的拓展。

(二)电视新闻传播途径从静态到动态可视化演进

在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途径不再局限于电视或报纸期刊,而是将电视新闻采用一种动态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此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新闻信息的可视化处理[4]。在融媒体背景下以UGC为核心,针对电视新闻传播途径从静态到动态整合内容。通过融媒体背景新媒体资源的充分利用,以UGC为核心整合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并利用融媒体背景下的多种媒介,为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创新提供资源数据。例如,使用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对交互信息的三维建模等手段,将记者多渠道获取的信息数据进行融合,构建一个完整的电视新闻传播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仿真技术的应用,使人们在获取信息时,即便无法对事件重演,但同样也可使人们在虚拟场景中获得更多的新闻信息[5]。例如,周杰伦与邓丽君的同台演唱,这一事件的原理便是动态可视化技术的应用,通过此种方式使人们感知事件,做到电视新闻传播途径从静态到动态可视化演进。

(三)电视新闻传播途径从专业采编到大众参与

在融媒体背景下,传播媒介和传播形态的颠覆性变化,伴随新闻采编手段与编辑技巧的广泛普及,造就了群众广泛参与的新闻传播途径。不同于传统的专业采编组,融媒体背景下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人人也可以成为一个热点新闻的助推节点。大众生活中的任何一点新鲜事,不再需要专业记者的猎寻,事件的亲历者、围观的热心群众都会用随身携带的智能手机当作简易摄录设备记录下新闻发生的全过程。大众参与的新闻传播具有及时性与真实性两大特点。及时性体现在,新闻发生的同时,大众充当的“采编组”就已经就位,实时的记录下了事件的全过程,并且是从多个视角同时记录,再通过近于同步的方式到各个新闻传播平台,用实况转播的方式记录着身边事,能够让受众第一时间了解新闻,互动参与新闻评论,甚至能够左右新闻事件的发展方向。这一点是传统新闻产业难以做到的。真实性体现在,新闻报道员不再是第三者视角的专业记录人员,而是变成了新闻事件的亲历者或者参与者,报道新闻时的措辞组句都带有了事件相关人的情感因素。由于是事件相关人,对事件的了解和理解就更为深刻,传达给受众的新闻信息就会更深、更远,同时,新闻受众得到的是第一手的资讯,感受的是讲述者真实的情感倾诉,这样的意境更为容易形成共鸣,将新闻受众带入到新闻事件中,仿佛亲历者一般读取新闻事件。这个真实性特点也是融媒体背景下广泛传播特质带给电视新闻传播途径的深刻创新。融媒体的广泛参与普及了新闻采编的专业技巧,拉低了新闻传播行业的技术门槛,新闻稿件的编制得以大众化参与,拓宽了新闻传播的途径。融媒体的到来,拓展了新闻传播的平台,丰富了新闻传播形式,拉近了新闻传播机构和受众的距离,颠覆了传统的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实现了从理念、展示方法甚至观众参与方式三个维度的创新。

四、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实践

根据上述在融媒体背景下,提出的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创新,将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应用在实践中。例如,在早期人们仅依靠电视获取新闻信息,但在现今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可直接使用终端手机设备实时接收或发动信息。并且在融媒体背景下,人们也可以在终端媒介上利用了解新闻事件,在此基础上发表自己对新闻事件的看法,此种现象便表明了新闻主体已经发生了转变。除此之外,在融媒体背景下,每一人都可以称自己为“记者”,社会群体将其自身看到的信息上传到网络媒介中。信息在网络中传播后,从而在社会中产生热烈讨论,此种舆论现象也称之为新闻效应,也正因新闻传播主体对象的增多,当下时期也称之为“自媒体时代”。在这种时代下,社会群体、媒介平台、新闻产业三者之间的信息能够充分实现在网络中交互。针对某个发表的新闻,多主体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因此,这也使得在融媒体背景下新闻的面向主体更加丰富。为了确保在多元主导社会背景下新闻的积极效益,应尽量降低在新闻前的“审核人”,降低新闻的议程,并重构新闻在市场传播的主体格局,接收大众对新闻的点评,从而使得新闻传播覆盖面更广。但是作为职业媒体人,还需要有足够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发现融媒体蓬勃发展造就的新闻广播事业繁荣背景下同样存在着短板甚至风险点,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才是职业媒体人的职责所在。问题表现为融媒体的广泛参与性导致新闻稿件的质量良莠不齐,一些观点不正甚至道德水准低下的稿件充斥其间,污染了观众的视听,也容易形成新闻误导。在新闻传播途径创新的实践中,需要对所有融媒体平台中播送的新闻进行审核把关,建立稿件审核发表的标准化规范,明确分类以及审核要点,用严格的条框筛选掉质量低下的新闻稿件,推送积极向上、质量优良的新闻稿件,才能为观众奉上有品质、有内涵、有意义的佳作。由此可见,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在实践中的优势已经逐渐显现出来,受众能够通过文字、图片、视频以及音频等多种媒介获取信息,同样新闻工作者也可以通过上述媒介传播新闻信息。

五、结束语

通过上述研究,明确融媒体背景为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创新所赋予的价值,能够明确融媒体对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创新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电视新闻传播途径的创新与媒体背景的变化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本文研究结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尽管已经尽可能地对本文研究进行了完善,但本文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在于没有针对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主体方面进行详细研究,这一点在日后的研究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希望通过上述研究,能够为促进电视新闻传播途径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专业性建议。

参考文献:

[1]韩舒宜.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的创新路径[J].西部广播电视,2020(03):43-44.

[2]霍学全.融媒体背景下新闻传播创新途径[J].中国报业,2020(16):32-33.

[3]张威.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的创新理论[J].西部广播电视,2019(04):76-77.

[4]阳.融媒体背景下电视传媒的创新发展研究[J].中国有线电视,2019(08):87-89.

新媒体新闻传播的特点篇8

关键词:自媒体新闻传播;传统新闻传播;解构;重塑

现如今,我国新闻传播行业发展效果显著,尤其是自媒体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新闻传播方式,优化了新闻内容质量和传播效果,这对新闻传播业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本文分析这一论题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希望能够为同行业提供参考借鉴。

1自媒体基本内容介绍

1.1基本定义

所谓自媒体,指的是依据网络信息技术,以此为平台进行信息传递和新闻内容传播,并且所传播的新闻信息具有时效性特点,同时,还会丰富新闻信息传播方式,促进新闻信息快速,广大人民群众也能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及时关注并评论新闻内容,新闻工作者在分析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新闻决策,以此扩大新闻传播空间,提高新闻收视率。此外,自媒体还具有开放性特点,应用自媒体的用户观看新闻信息时并不受任何权限制约,所接收的信息属于最新信息,从中能够看出自媒体新闻传播具有及时性、便捷化特点,除了这一基本特点外,自媒体新闻还具有多功能性,即信息内容相对丰富、信息形式相对多样、新闻传播效果相对优化[1]。

1.2表现形式

自媒体的表现形式不仅仅局限于微博,除微博这一形式外,还有微信、视频网站、社交网站以及博客,在多种表现形式中,应用率最高、应用效果最好的当数微博。主要是因为微博具备内容丰富、使用方便、消息及时、应用范围广等基本特点,与此同时,微博用户能够主动搜索、关注其他用户,并且还能文字消息、图片、分享连接,此外,还能转发、针对性的评论,我国相关部门也会利用这一平台形式进行信息,并参考群众给出的意见做出合理决策。其中,使用博客的用户基本上属于高水平知识分子,并且还需具备一定的技术操作能力。

2自媒体新闻传播相关分析

2.1主要特点

特点一,它主要通过用户主动、自行传播,因此,所传播的新闻具有及时性,由于新闻传播主体在知识文化方面存在差异性,不同传播主体面对同一新闻内容会发表不同看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新闻信息具有碎片化倾向。特点二,受网络传播载体影响,新闻信息传播的速度较快,进而所传播的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被接收,新闻信息不会延时传递。特点三,网络平台作为新闻信息的主要载体,一条新闻信息一旦被,信息接受者将会是多人,进而新闻信息转播率和消息传播范围会相应提高和扩大。特点四,自媒体操作主体针对新闻信息时,会具有自主化倾向,即针对自我喜欢的信息内容进行随时、随地,并且新闻信息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特点五,新闻信息形式多样,既能单一配文、配图,又能图文并茂,从而能够实现新闻信息内容的全面、有效性表达。

2.2优点和不足

优点:自媒体新闻传播具有内容广泛、短时性、多样性、共享性、讨论性等优势,这不仅能够增进群众间的交流,而且还会提升群众对新闻信息的辨别能力,有利于优化新闻决策,促进决策活动顺利开展。不足:受用户多样性影响,信息传播主体的文化水平、新闻素养存在差异性,无论在新闻信息传播方面,还是在新闻评论方面,具有零散化、多元化等不足;在匿名评价功能的影响下,所新闻信息真实性会相应降低,部分虚假信息会对群众舆论产生不利影响;受信息传播快速影响,一旦虚假信息被,虚假信息短时内收回的可能性较低,进而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2]。

3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解构与重塑

3.1解构解构,指的是传统新闻传播被自媒体新闻传播

与时俱进的解构,即针对不合理的新闻秩序进行分解、组建。同时,应用新型、适用的新闻秩序,以此促进新闻行业进步,创新新闻传播理念。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第一方面为传播者;第二方面为信息;第三方面为传播路径;最后一方面为议程设置。解构表现如下。传播者:传统新闻媒体的传播者仅是新闻人,不包括人民群众,自媒体新闻传播能够提高群众参与度,传播者主要由群众和新闻人组成。从中能够看出,传播主体的转变,即是传统新闻传播受自媒体传播冲击的基本表现,自媒体新闻传播传播者的范围相对较大。信息:在新闻信息传播方面,传统新闻传播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全面核实信息,信息核对无误后发送,即应用过滤——的信息形式,其真实性显著。后来随着信息技术进步,自媒体新闻传播注重群众评论,信息传播应用播报——审核这一方式,提升群众参与度的同时,促进信息有效性传播。传播路径:传统新闻传播主要通过广播载体、电视载体等单线活动完成信息传播活动,传播路径具有制约性,这与自媒体新闻传播存在差异性,自媒体传播路径具有多元化特点,主要通过个人关系网络进行信息传播,网络平台所搜集的资讯信息没有国界限制,并且新闻信息还能及时交流、有效性传播,有利于新闻信息扩大传播范围,丰富传播形式。议程设置:传统新闻传播主要通过信息有序分类、合理安排的形式来进行议程设置,以此实现舆论引导的目标,但舆论影响力较弱。自媒体新闻传播针对社会热点新闻进行群众调动,以此实现议程设置,社会舆论的影响力和监督力较强。

3.2重塑社会发展速度逐渐加快,自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率也越来越高

由于网络信息数量众多、形式多样,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闻信息的真实性,为虚假信息提供了发展空间,一旦虚假信息未经严格把关传播于受众,那么社会发展会受到不利影响,同时,群众的新闻能力和新闻素养也会相应降低,重塑传统新闻信息和自媒体网络信息,有利于实现信息融合的良好目标。自媒体预见虚假信息时,应及时制止谣言,避免虚假信息,在此期间,应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优势,使其借助官方平台进行谣言消除,以免谣言肆意传播。重塑需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自媒体新闻信息需经历——筛选——舆论形成等过程,其中,国内抢盐热则是最好的例子,国内民众接收到日本核泄漏这一新闻信息后,国内民众在短时间内加入了购买食盐的热潮中来。第二阶段即传统新闻传播起着重要作用于舆论引导,仍以哄抢食盐为例,当购盐热兴起后,辟谣活动以及劝说活动渐渐兴起,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辟谣分子被相应查处、制裁。对于产生的网络谣言,传统媒介和自媒体媒介均具有信息调整、修正功能,传统媒介会在第一时间借助电视、报纸等载体进行多角度辟谣,有针对性地解说信息和可信度高的信息,以此实现虚假信息的有效抵制。自媒体不会像传统媒介那样短时间内辟谣,更多的是让时间证明一切,以此攻破谣言,让事实真相在时间的沉淀下漫漫呈现。由于自媒体属于相对自由的发表平台,即不同用户能够在这一平台中随时、随地言论和评论,用户在网络平台中发表内容抑或评论无需事先筛选,一般并无专人对其管理和约束,因此,把关工作不到位,这与传统新闻传播存在较大不同。除此之外,意见领袖会渐渐削弱把关人在新闻传播中的地位,即不同领域中具有权威性作用的意见领导者,一旦意见领袖明确了观点,那么群众或者相关用户就会积极响应,从中能够看出,这也是引导舆论的表现。无论哪一种新闻传播方式均存在优势和劣势,要想提高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应客观认识上述两种传播方式,实施两种传播方式的有效融合,有利于新闻信息及时、高效传播,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新闻环境,同时,还会促进新闻传播事业持续发展[3]。

新媒体新闻传播的特点篇9

关键词 地方;媒体网站;新闻宣传;优势;作用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03-0041-02 

我国传统新闻宣传的媒体,其主要职责是传播国家的政策、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发展的责任等。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新闻宣传的载体发生了改变。网络的悄然兴起,成为了最新的,也是使用量最大的新闻宣传的媒介。地方媒体网站就是把传统的媒体责任和形式,进行继承和创新。地方媒体网站是新闻宣传的重要媒介和载体,在新闻宣传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为我国的新闻事业传播提供了助力,网络新闻事业也在崛起。 

1 地方媒体网站在新闻传播中的优势 

1)地方媒体网站具有品牌信誉的延展性。地方媒体网站是信息技术和传统媒体相结合产生的新事物,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地方媒体网站离不开地方媒体的支持,是地方媒体进行新闻宣传的最新的手段。在地方新媒体已有的知名度和名誉,以及信誉的保证下,地方媒体网站在开展新闻宣传活动的时候,就可以更快速确立自己的地位和角色,发挥自己的作用。所以,地方媒体网站可以延续地方媒体的品牌名誉。 

2)地方媒体网站具有生存、发展的政策保障与资源优势。我国法律规定,只有传统的新闻媒体具有新闻采访权,也就是说,网站不具备新闻采访权。但是地方新闻网站往往会在页面安插很多的最新的重要的新闻事件,也在新闻宣传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由于地方新闻网站是以地方媒体为依靠,可以分享传统媒体采访得到的新闻。所以地方媒体网站间接地就获取了采访权,也就有了生存的资本和空间。同时由于地方媒体网站的主流思想是符合国家的政策和国家精神的,所以在国家政策上,对地方媒体网站也有一定的保护性。 

3)地方媒体网站拥有广泛而稳定的观众群体。地方媒体网站,新闻量大,新闻内容丰富,新闻有关的时事评价十分的犀利或是幽默,随时可阅读,随时更新内容。地方媒体网站的这种特色,很受大众的喜欢。而且地方媒体网站可以根据自己的特色,添加一些非主流的新闻宣传,让主流新闻宣传和非主流新闻宣传互相映照。这样就会吸引并拥有稳定的观众群体,并且范围十分广泛,对于新闻宣传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所以,地方媒体网站要比传统的新闻传播拥有更多的新闻观看者和追随者。 

4)地方媒体网站拥有高素质人才队伍。新闻媒体采访需要专业的人才,尤其是在地方媒体网站上进行新闻宣传时,更需要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专业人才。高素质的媒体网站工作人员,可以为地方媒体网站的内容和新闻宣传形式带来改变,让观众更容易接受。由于国家重点事情的采访权在地方新闻媒体的手中,新闻媒体和网站的紧密联系,让网站在拥有高素质人才的同时,成为了国家重点新闻宣传的主力军。高素质专业人才对于地方媒体网站的发展具有推进作用,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地促进地方媒体网站对新闻宣传的力度和起到的作用。 

5)地方媒体网站的技术领先。地方媒体网站对于新闻传播起到的作用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地方媒体网站对于新闻的传播,主要特点是传播形式多、手段多、样式新,更容易让观众接受新闻传播的内容。尤其是网站传播新闻的样式多,比如,对于某种类型的新闻宣传,可以配以动漫、动画,还可以通过文字和音频、视频的结合,把新闻传播单用文字传播的方式变得多样化。地方媒体网站的技术是先进的,才能改变传统的新闻宣传方式,互联网与电视的结合也是新兴起的新闻宣传的方式。 

6)地方媒体网站成本低。地方媒体网站虽然内容量巨大,内容形式丰富,但是投资成本很低,这样就有足够的资金来维持网站的稳定运行,也就有足够的人手和时间去整理和完善网站上的新闻内容与新闻宣传的方式。自媒体除了有经济收入以外,政府还会予以一定的经济支持,所以才没有太多经济压力,才能把新闻宣传做得更好、更用心。 

2 地方媒体网站是新闻宣传的重要载体 

媒体的诞生是承载着国家的主流思想,是承载着社会舆论导向引导的作用的,是国家政府和百姓的“舌头”,是为国家的政策实施进行讲解说话,是为百姓的生活进行关注和帮助的。尤其是地方媒体网站的出现,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也是新闻宣传的重要载体。地方媒体网站可以引导百姓的思想,使其走上正确的道路,避免不良的舆论影响到百姓的正常生活。所以,地方媒体对新闻宣传十分的重要,也是重要的载体。 

3 地方媒体网站具有自己的独特特点,要发挥优势,宣传新闻 

传统的新闻媒体,在新闻宣传上具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一个省的新闻内容就只能在一个省内传播,不会传播到其他的省市地区,或是传播的速度很慢,某些新闻宣传根本就起不到预期的作用。但是地方媒体网站的兴起,打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新闻宣传可以随时更新,新闻内容只要在网页上公布,全国各地的群众都可以观看。网站的快捷方便,新闻的时效性强,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通过地方媒体网站查看新闻宣传,而且在网站上查找内容也更加方便。 

4 结束语 

地方媒体网站的崛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让现在的社会处于信息大爆炸的时期。因此,各大媒体在新闻宣传中占据的重要位置以及发挥的作用就立即可以分辨。尤其是地方媒体网站在新闻宣传中占据了重要的作用。地方媒体网站以其独有的特点,吸引着更多观众了解新闻内容。同时,地方媒体网站所承载的传统媒体的思想以及主流思想,也在不断地渗入到新闻宣传中,对社会的舆论导向具有积极引导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鲁海曦.地方媒体网站在新闻宣传中的优势和作用[J].攀登,2010(6):123-126. 

新媒体新闻传播的特点篇10

关键词:新媒体;地方电视台;体育新闻;传播策略

自进入新媒体时代以来,体育新闻信息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而地方电视台以往传播体育新闻的垄断地位不复存在,网络媒体分流了大量的观众,使得传统电视台体育新闻传播工作面临着全新的挑战[1]。

1新媒体背景下体育新闻传播的基本特征

1.1受众群体持续增加

就传统新闻媒体而言,其主要依赖于广播与电视这两种媒体形式,相应的是听众或观众需要在特定的时间里收听或观看新闻节目,这使得体育赛事只能够吸引那些喜欢体育赛事的人群,因此无法有效地增加相关受众的数量。而进入到新媒体时代之后,伴随着新媒体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收看电视节目信息的路径越来越多,相应的体育新闻传播载体也不断增加,如贴吧、微信或微博等网络平台都能对体育新闻进行传播,从而可以使社会大众更加便捷地获取相关体育新闻信息,这显然更容易吸引受众,对扩大电视台受众群体大有帮助。

1.2传播方式日益丰富

自进入新媒体时代以来,体育新闻传播的路径与形式越来越多,尤其是可以有机融合文字类、音频类、图片类和视频类等不同的体育新闻信息,显著拓展了体育新闻传播的内容与范围[2]。在新媒体的带动下,体育新闻传播不仅只要依靠电视台或纸媒等传统传播方式,也可以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许多终端设备更加便捷地收看体育新闻节目,也不会受到空间的束缚,使社会大众随时随地获取体育新闻信息,有效地利用了他们的零碎时间,这种便利的体育新闻传播方式势必会吸引更多社会大众获取体育新闻方面的相关体育动态信息。

1.3传播的个性化更强

就电视台等传统传播方式而言,主要依据大众传播来为社会大众提供必要的体育新闻服务,这种体育新闻传播方式使得新闻记者和编辑等处于体育新闻传播金字塔的顶尖位置处,具体表现为“一对多”的传播形式对体育新闻信息进行传播。但是这种单一的传统体育新闻传播方式具有较强的局限性,如无法使社会大众在最短时间内实时了解和掌握体育领域的相关体育新闻动态。而在进入到新媒体时代之后,体育新闻传播路径更多、效率更高,不会受到新闻记者与新闻编辑等人员限制,还可以结合不同群体的差异化获取体育信息的需求来个性化传递体育新闻信息,也能忽略掉那些大众不感兴趣的体育新闻信息。

2新媒体背景下体育新闻传播的创新发展策略

2.1树立以大众为中心的传播理念

对地方电视台等传统新闻媒体传播工作者来讲,要加快转变传统以媒体人为中心的体育新闻传播理念,主动服务社会大众,而现如今让社会大众主动适应媒体传播渠道与方式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3]。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下,地方电视台面临着激烈的媒体竞争工作环境,这对体育新闻传播工作人员的工作理念和方式提出了越来越高要求,更加需要加快树立以大众为中心的传播理念,其具体就要时刻注意考虑观众自身的真实想法与感受,确保新闻传播工作可以更好地符合社会大众的实际需求。比如,在地方电视台播放体育新闻时,可以让观众在微信公众号的后台回复自己的话题或者想要同主持人互动的一些话题,借助这种方式来强化体育新闻传播和受众群体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这样一来,更容易获得受众的青睐和认可,对提升整体新闻传播效果具有积极意义,尤其是有利于增强群众对节目的“粘性”。此外,要注重切实增强全体体育新闻传播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感,使他们树立以大众为中心的新闻传播工作理念,如地方电视台的体育新闻工作人员要善于抓住大型体育赛事来制作能够引发社会大众的新闻热点,这样更有利于增强体育新闻内容的创新性和充实感,是打造独特体育品牌形象的一个有效手段。

2.2利用信息化体育新闻传播技术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地方电视台采取的新闻传播手段与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传统单一化的体育新闻传播方式与模式无法获得理想的体育新闻传播效果。而先进的媒体技术和科学技术是提高地方电视台体育新闻传播效果的重要基石,合理运用并提升体育新闻报道的深度与效度。此外,基于信息化体育新闻传播技术的灵活运用,也有利于拓宽体育新闻传播的渠道,使更多社会大众可以获取体育新闻传播的内容,尤其是可以拉近受众与体育新闻事件之间的距离。比如,在地方电视台播放体育新闻后,可能许多受众由于多重原因没有及时进行收看或收听,这时候就可以利用新媒体端口将这些体育新闻以公众号推送或微博推送的方式上传到公众平台上,并构成专门的体育信息分类,这样就可以使那些没有实时观看或收听体育新闻的受众在闲暇时间可以便捷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新闻进行浏览观看,这也能够提升了新闻传播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