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常用的改良土壤的方法十篇常用的改良土壤的方法十篇

常用的改良土壤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3:55:03

常用的改良土壤的方法篇1

【关键词】:土壤改良措施

中图分类号:S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6-01-01

1.土壤改良的阶段

土壤改良工作一般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逐步实施,以达到有效地改善土壤生产性状和环境条件的目的。土壤改良过程共分两个阶段:

①保土阶段,采取工程或生物措施,使土壤流失量控制在容许流失量范围内。如果土壤流失量得不到控制,土壤改良亦无法进行。对于耕作土壤,首先要进行农田基本建设。

②改土阶段。其目的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改良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改土措施主要是种植豆科绿肥或多施农家肥。当土壤过砂或过黏时,可采用砂黏互掺的办法。。

2.土壤改良的意义

(1)苗木培育周期长,而且是全株利用,土壤养分消耗大,需要通过土壤改良来补充。

(2)育苗活动及土壤天然缺陷产生的土壤养分不足和结构不良,需要通过土壤改良来调节。

(3)树木正常生长所需要的有益生物,苗圃中常缺乏,需要人工添加。

(4)合理施肥可以有效调节土壤肥力,有效促进苗木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3.土壤改良的几点措施

3.1合理使用化肥

根据农作物的目标产量和土壤养分的测定值,确定施肥量、施肥种类、施肥时期等,这样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平衡供应,以避免盲目施肥,减少浪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化肥应与有机肥合理混用,在肥效上达到互补,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土壤结构,防止土壤板结;由于微生物肥料具有无污染、提高作物品质、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等优点,应大力推广和施用,从而减少对化肥的需用量;施用长效氮肥和氮抑制剂。长效氮肥由于供氮比较缓慢,不会造成土壤中无机氮素的快速升高,使施氮周期符合作物需肥规律,尤其在蔬菜作物上可大大降低硝酸盐的累积和施用次数,经济效益显著。氮抑制剂是一种可使有效氮缓慢释放的化学品,如氮吡啉、双氢胺等,可显著减少蔬菜中硝酸盐含量,从而改善其品质。

3.2施用土壤调理剂和新型植物生长素

农药在作物体内残留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减少农药用量,首先选择施用免深耕土壤调理剂。该剂是一种生物化学制剂,对作物无毒、无副作用,可打破土壤板结、疏松土壤、提高土壤透气性、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强土壤肥水渗透力、减少病虫害发生,从而减少农药的用量。在保护地蔬菜生产的中、后期,由于大水漫灌、人工踩踏等原因而发生土壤板结,极不利于根系对水分、营养的吸收。因此,该调理剂尤其适用于保护地蔬菜生产。其次施用一些新型植物生长素来增加作物的抗逆、抗病性能,从而减少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以达到改善作物品质的目的。

3.3推广应用可降解农用地膜

自觉清除农田残膜,把收集到的废膜统一进行合理的回收利用,同时减少有毒农膜的购买使用,可用黑色药膜或黑色可降解膜。

3.4采用微灌工程合理灌溉

目前微灌形式有滴灌、渗灌、微喷和涌泉灌4种。在保护地生产中,应根据不同作物选择与之适应的微灌方式。

3.5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未腐熟或腐熟不够的有机肥,由于碳氮比(C/n)过高,土壤微生物难以分解,作物很难利用,而且新鲜的禽畜粪含盐较高,作物不但不吸收,还容易加剧地下害虫的为害。腐熟的有机肥是一种养分较齐全的肥料,大量施用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具有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作用,有益保护地蔬菜生产。

4.土壤改良的具体方法

4.1酸性土壤改良方法

使用石灰中和酸性,每亩每次施40~50千克石灰,以后每次施用量减少1/2,直至改造为中性或微酸性土壤。施绿肥,增加土中有机质,达到改善土壤酸性的效果。增加灌溉次数(水田可串灌),冲淡酸性对作物的危害。种植耐酸作物,如油菜、水稻、茶、桑、红苕、果树等,边利用边改造。增施碱性肥料,如碳酸氢铵、氨水、石灰氮、钙镁磷肥、磷矿石粉、草木灰等,对提高作物产量有好处。

4.2碱性土壤改良方法

所谓盐碱土也叫盐渍土,是指土壤中含有过量可溶性盐类的土地,包括盐土和碱土两种性质不同的土壤。所谓盐土,主要是指土壤内含有过量水溶性盐分的土壤,多属中性盐,呈碱性反应,pH值在7―8之间。因此,我们应使用酸性肥料,如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硫酸钾等,定向中和碱性。种植耐碱作物,如棉花、豆科作物、麻类、地下结实作物、麦类等,边利用边改造。加深耕层,三沟配套,降低水位,逐年洗碱(盐)。多施农家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增强土壤的亲和性能。

4.3黏性土壤改良方法

掺沙质土,改善土壤耕作性。经常清理三沟,增加土壤通透性,协调水、肥、气、热、菌的矛盾。多施有机肥料,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勤中耕松土,加速肥料的分解释放能力,为作物幼苗及时供给有效养分。

4.4沙质土壤改良方法

砂性重的土壤一般表现为过分疏松,漏水漏肥,有机质缺乏,蒸发量大,保温性能低,肥劲短,后期易脱肥。一是大量施用有机肥料。这是改良砂质土壤的最有效方法即把各种厩肥,堆肥在春耕或秋耕时翻入土中,由于有机质的缓冲作用,可以适当多施可溶性化学肥料,尤其是铵态氮肥和磷肥能够保存在土中不流失。二是大量施用河泥、塘泥,这也是改良砂土的好方法。如果每年能每亩施河泥4~10吨。结合耕作,增施有机肥,使肥土相融:由于在日光温室新建过程中富含有机质的表层土大多被取走,故此新建温室首要的问题是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机质具有提供作物所需要的养分和提高养分的有效性,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强土壤的保肥性能和缓冲性能的作用。几年后土壤肥力必然能大幅度提高,过度疏松漏水,漏肥的情况将有改善。三是在两季作物间隔的空余季节,种植豆类科蔬菜,间作、轮作,以增加土壤中的腐殖质和氮素肥料。四是对砂层较薄的土壤可以深秋压砂,使底层的粘土与砂土掺合,以降低其砂性。

4.5冷凉土壤改良方法

增施农家肥,改善土壤结构。三沟配套,降低水位,排明水、滤暗渍,经常中耕破板(水田则泥脚薅草),提高土温。.多施磷钾肥(因冷浸田多缺有效磷肥)和暖性肥(如牛马骡粪、渣肥、火粪土、稻草及作物茎叶等),促根壮秆夺高产。水旱轮作(3~5年轮换1次),减少病、虫、草害。

4.6瘦土壤改良方法

种植豆科或绿肥作物,提高土壤含氮量,如红花草子、箭舌豌豆、草木樨、黄花苜蓿、柽麻、蚕豆、油菜等。增施氮素含量高的肥料,如尿素、硝酸铵、硫酸铵、氯化铵等,提高土壤肥力。逐年加深耕层,促进土壤熟化,同时施足农家肥料作底肥,则改造力度更大,效果更好。清除土中的砂砾石块,减少“吊气”死苗,确保密度和稳产。

参考文献:

[1]周家成.关于对苗圃土壤改良的思考[J].农业与技术.2013.07.

[2]申鸣,方亮.盐碱地不同措施的改良效果及树木存活率比较[J].中国园艺文摘.2013.06.

常用的改良土壤的方法篇2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土壤改良;方法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一、城市园林绿化土壤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土壤存在区域性差异

土壤是一个既开放又相对独立的自然体,也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土壤的形成和演变深受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土壤与外界环境条件各个因素并非独立存在,而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和互相制约。因此,环境条件和土壤母质本身的区域性变化(如气候、地貌、地质历史等),使得土壤的分布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变异。

(二)城市园林绿化土壤存在破坏性和污染性

城市园林绿化要在其他市政建设完成后进行,绿化地土壤基本都遭受到开挖、碾压、堆放建筑施工材料和建筑垃圾等各种破坏行为,土壤混入妨碍植物生长的杂质较多,有的土壤甚至遭到严重影响植物生长的各种化合物、重金属、放射性物质和病原微生物污染等。有的土壤仅遭受单一的破坏或污染,有的土壤可能同时遭受几种破坏和污染。土壤的改良和修复应针对土壤受破坏和污染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

二、城市园林绿化土壤改良措施和方法

(一)不良性状结构的土壤改良方法

不良性状结构土壤指受机械碾压而板结,土层开挖后混入石砾、砖块、混凝土块、竹木块和塑料等建筑垃圾,土层深挖后将下层贫瘠瘦劣质土移至表层,及上述情况综合的土壤,这些土壤物理性状差,紧实板结,容重高,孔隙度较低,通气孔隙小,土中建筑渣土多,有机质含量少,生物酶活性低,植物根系很难在土壤中生长,须进行必要的改良。

通常可以施用土壤改良介质。土壤改良剂的作用因其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良土壤物理性状。通过施用有机或无机土壤改良剂,可以增加土壤总孔隙度,减小土壤容重,增加田间持水量,提高水分入渗速率,增加饱和导水率;二是改良土壤化学性状。施用改良剂后,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均会有所增加,土壤酸碱性得以调节,土壤缓冲能力得以增加;三是增加土壤抗水蚀能力。施用高分子聚合物土壤改良剂后,会增加土壤抗水蚀能力,改善土壤结构,减少水土流失;四是提高土壤中离子交换率,改良盐碱地,缓冲pH值,吸附重金属。改良剂如沸石、膨润土、蛭石、斑脱土施入土壤后,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中的阳离子,土壤中原有的重金属有些被交换吸附,有些被固定,土壤中的氢离子也由于交换吸附降低了浓度;五是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提高酶活性。土壤中微生物对植物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而微生物靠有机碳才能生长,所以有机碳土壤改良剂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活性,提高酶活性;同时抑制真菌类、细菌、放线菌活动,使土壤疾病传播大大减少;六是提高土壤温度。用沥青乳剂作土壤改良剂可明显提高地温;七是提高土壤肥力和植物生物量(作物产量)。无论是有机土壤改良剂还是无机土壤改良剂,由于它们本身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和有机物质,对植物生长十分有利,同时能够降低有毒元素富集,改善绿化植物品质。

(二)盐碱性土壤改良方法

(1)化学改良。在盐碱土中,由于土壤胶粒上的交换性钠离子、土壤溶液中酸钠和重碳酸钠对植物的危害最大,可引起土壤碱化(pH值可达到9以上),使土壤产生不良物理性状。因此,在园林绿化工程之前就必须把它们从土壤中除掉。其改良方法有以下方面。①增施化学酸性废料过磷酸钙,可降低pH值,并提高树木的抗性。施入适当的矿物性化肥,补充土壤中氮、磷、钾、铁等元素的含量,有明显的改土效果。②施用大量有机质。如腐叶土、松针、木屑、树皮、泥炭及有机垃圾等,可增加土壤有机物质,达到土壤改良的目的。③改碱肥的应用,利用离子吸附、酸碱中和、转化盐类三大改良盐碱土壤原理,降低pH值及含盐量,以提高园林植物成活率。

(2)生物改良。将根系较多、较深的耐盐植物和绿肥直接种植,通过常规灌溉,不需要任何附加条件和设施,将土壤盐分控制在植物根系土层以下的土体中,降低绿化成本,并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永久性建设。但生物改良碱土的措施虽然投资最小,但见效慢,绿化初期美化效果较差。

(三)酸性土壤改良方法

增施有机肥,培养土壤肥力。在树灌花草栽种前施足底肥,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能够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与矿物质颗粒结合,增加和改良了土壤中微团聚体,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大,通透性变好,有利于升温。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增加,促进植物根际微生物活动,提高酶活性,有机质有较强的吸附力和逐渐的矿质化,敦促土壤中难溶性矿质元素变为可给态的养料,促进根系发育和植物生长,增强植物的抗逆性,达到有利于植物生长的目的。有机肥中可适量混加碱性肥料,如碳铵、磷矿石粉、氨水等。

(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即为土壤污染。土壤污染源十分复杂,可分为人为污染和自然污染,按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源、物理污染源和生物污染源。土壤污染物种类繁多,总体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无机污染物,如镉、汞、铅、铜、砷等重金属;硝酸盐、硫酸盐、氟化物、可溶性碳酸盐等化合物;过量施用氮肥、磷肥造成土壤污染。二是有机污染物,包括化学农药、除草剂、石油类、洗涤剂及酚类等。三是放射性物质,如铯、锶等。四是病原微生物,如肠道细菌、炭疽杆菌、结核杆菌等。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化学成分复杂且难以清除,一旦处置不当就很可能贻害无穷。土壤受到污染后,不仅会影响植物生长,同时会影响土壤内部生物群的变化与物质的转化,即产生不良的生态效应。土壤污染治理难度大、成本高、周期长,因此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统筹规划、重点突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在城市园林中常用的治理和修复土壤污染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增施有机肥。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胶体对重金属和农药的吸附能力。有机肥中含有的大量微生物抑制土壤中有害微生物的生长,提高酶的活性,并降解土壤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树木根系发育,增强抗逆性。增加和改良了土壤中的微团聚体,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大,通透性变好,有利于升温,加快土壤改良进程。

(2)施用改良剂。向土壤中施用石灰、碱性磷酸盐、氧化铁、碳酸盐和硫化物等化学改良剂,加速有机物的分解,使重金属固定在土壤中,降低重金属在土壤及土壤植物体的迁移能力,使其转化为难溶的化合物,减少植物吸收,减轻土壤中重金属对植物的危害。针对有机物污染,用植物、细菌、真菌,联合加速有机物降解。针对无机物污染,利用植物修复可以把一部分重金属从土壤中带走。

(3)工程治理。工程治理是指用物理或物理化学原理来治理土壤污染。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客土,在污染的土壤上加入未污染的新土;二是换土,将已污染的土壤移去,换上未污染的新土;三是翻土,将污染的表土翻至下层;四是去表土,将污染的表土移去;五是淋洗法,用淋洗液来淋洗污染的土壤;六是热处理法,将污染土壤加热,使土壤中挥发性污染物(Hg)挥发并收集起来进行回收或处理;七是电解法,使土壤中重金属在电解、电迁移、电渗和电泳等的作用下,在阳极或阴极被移走。

结语

城市绿地土壤是绿化植物的直接载体,土壤质量是城市绿地质量的关键%进行土壤技术改良,改变绿化土壤贫瘠,提高土壤养分含量,降低盐碱土、灌溉劣质水带来的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对促进城市园林绿化的持续发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美化城市景观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文哲,任振江,赵建,王永松,张健.土壤改良剂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1,03:61-63.

常用的改良土壤的方法篇3

盐渍化土壤由于盐分多.碱性大,使土壤腐殖质遭到淋失,土壤结构受到破坏,表现为湿时黏,干时硬,土表常有白色盐分积淀,通气和透水不良,严重的会造成植物萎蔫、中毒和烂根死亡,所以必须对盐碱地进行土壤改良。

1盐碱地的形成原因

土壤盐渍化分为原生盐渍化和次生盐渍化两类。其中不受人为影响,自然发生的土壤盐渍化为原生盐渍化;而由于人类活动引发的土壤盐渍化为次生盐渍化。其形成的实质是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地面作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重新分配,从而使盐分在集盐地区的土壤表层逐渐积聚起来。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底层土和地下水中所含的盐分,由于地面蒸发作用,随着土壤毛细管作用使所含盐分的水上升到地表层,水分蒸发后,使盐分停留在土壤表层.聚积而形成盐碱地;合理的灌溉等人为措施也能使地下水位上升,使易溶盐类在地表层积聚,从而形成次生盐渍化,人为的形成盐碱地;在海滨地区,由于常驻海水侵渍.形成盐碱地含盐的地表径流。也能形成盐碱地。

2盐碱地对植物的危害

2.1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

盐土中含有过多的可溶性盐类,可提高土壤溶液的渗透压,从而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使植物根系及种子发芽时不能从土壤中吸收足够的水分,甚至还导致水分从根细胞外渗,使植物萎蔫甚至死亡。

2.2伤害植物组织

土壤含盐量过高,尤其是在干旱的季节,盐类集聚表土常伤胚轴,其伤害能力以碳酸钠和碳酸钾为最大。在高pH值下,还会导致氢氧根离子对植物的直接伤害。有的植物体内集聚过多的盐,而使原生质受害,蛋白质的合成受到严重的阻碍,从而导致含氮的中间代谢物的积聚,造成细胞受害。

2.3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由于钠离子的竞争,使植物对钾、磷和其它营养元素的吸收减少,磷的转移也会受到抑制,从而影响植物的营养状况。

2.4影响植物的气孔关闭

在高浓度盐类的作用下,气孔保卫细胞的淀粉形成受到阻碍,致使细胞不能关闭,因此,植物大面积推广。“禾康”土壤改良剂是一种棕红色略带酸味且无毒无害的有机液体肥料,可以直接作用于土壤,因此,它广泛适用于巾、低产田改造、盐碱地的治理及荒漠绿化等。容易干旱枯萎。

3盐碱地改良的国内外情况

早在150多年前,俄国就开始营造农田防护林,其主要目的是防止风蚀,抵御干旱,保持水土,其中一部分农田防护林就营造在盐碱土上,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前苏联对盐碱地造林的植物选择、造林技术、选育耐盐植物、地下水位与盐碱地的关系,以及树木对盐碱土壤的改良作用和土壤滋生盐渍化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匈牙利也进行了相关研究。美国科学家在盐害和植物盐机理方面提出了原初盐害和次生盐害的理论,并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了植物耐盐机制。巴基斯坦、印度、埃及、以色列以及澳大利亚等国的科学家在作物耐盐性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我国的耐盐改良研究起步较晚,总的来说,我国的盐碱地改良经历了生物改良.生物与工程改良、综合改良三个过程。1949年以前,金陵大学的科研人员在苏北盐碱地的治理、改良和利用方面做了一些工作,而大规模的改良利用则是从1949年开始的。20世纪50-60年代,在盐碱地治理中侧重水利措施,以排为主。重视浇灌冲洗。由此,陈恩风教授提出了以排水为基础,以培肥为根本的观点,水利工程、农业耕作和生物培肥措施相互结合.综合治理。在这种改造盐碱地的思想指导下,盐碱地的改良利用跨上新的台阶。目前,我国学者对盐碱地的研究已经全面展开。邹长明等研究认为:盐分主要聚集在0—150m土层,尤其是0-5cm土层。马献发等认为0—10cm土层的盐分积累远远高于其它各土层。总之,表层耕作土是主要的改良对象.对不同盐碱化程度的盐碱土应该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进行改良。从广义上来讲,改良盐碱地的技术可分为水利改良、农业耕作改良和化学以及生物改良。此外,还应考虑人为因素,如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耕作制度。范佑民认为旱水轮作可以有效改良盐碱地。此外,旱作物的灌溉采用膜下灌溉.可有效地减少水分蒸发,节约灌溉用水,从而减少盐分的积累。周和平等研究了在淡水和微咸水交替灌溉条件下,灌溉制度的优化设计、合理的模型及管理方法,实施节水控盐可显著提高经济和环境效益。

4盐碱地土壤改良措施

4.1物理改良措施

物理改良主要是对土层的修改。有平整地面、深耕晒垡、客土抬高地面、微区改土及大穴整地等方法。对于平整地面应当注意留一定的坡度,挖排水沟,以便灌水洗盐。凡质地粘重,透水性差的土地,特别是盐碱荒地,在雨季到来之前要进行翻耕,疏松表土,增强透水性,阻止水盐上升。四周不具备排水条件的小型绿地,采用客土抬高地面下设隔离层,利用高差排水滞#,丛到_改土的目的。土壤临界深度减去地下水位深度即为抬高高度。还有就是事先将塑料薄膜隔离袋置人树穴中添以客土。有时在树穴内铺隔盐层,强过铺粗沙、炉灰沙及植物秸秆等,然后添以客土,有效控制土壤次生盐渍化,并通过采取适地适树、小苗密植、适时栽植、合理灌溉、及时松土及多施有机肥等一系列栽培措施,改良土壤结构,减少盐碱和大风对树木的危害,有效的抑制客土发生次生盐渍化,从而保证栽培植物正常生长和发育。

4.2化学改良模式及土壤改良剂的应用

化学改良盐碱土是使用化学改良剂,利用酸碱中和原理来改良土壤化学性质的方法。化学改良剂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改良土壤结构,加速洗盐排盐的过程;二是改变可溶性盐基成分,增加盐基代换容量。调节土壤酸碱度。化学改良包括施用石膏、磷石膏、过磷酸钙、腐植酸、泥炭及醋渣等。例如:通过增施化学酸性肥料过磷酸钙,可降低pH值,提高树木的抗性。施人适当的矿物化肥,补充土壤中氮、磷、钾及铁元素含量,有明显的改土效果。施用大量的有机质,如腐叶土凇针、木屑、树皮、马粪、泥炭、醋渣及有机垃圾等,可增加土壤有机物质,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常见的土壤改良剂有以下几种类型。

4.2.1营养型酸性土壤改良(npK增效剂)

该改良剂根据酸性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营养特点,采用蒙脱石、橄榄石及硫矿等多种天然矿物为原料,在改良酸性土壤、平衡作物养分及提高化肥利用率等方面有显著功效。

4.2.2“禾康”盐碱良剂

目前已在山东、内蒙、新疆、东北及天津等地。

4.2.3康地宝

利用盐土植物(盐蒿、海莲子等)及作物el身通过根系分泌物改良根际微环境,来适应逆境的机制,通过生物络合、置换巨应及清除土壤团粒上多余的n旷,活化盐碱地土壤中难利用的p5+、Fe2+、Ca2+等离子及微量元素,使其转变为可利用状态被植物吸收.改变植物生理缺索症状。同时通过降低na+,活化Ca2+和m2+等离子之后。可以使土壤水传导能增高,使土壤水分更容易流动,从而改善作物的根系环境,促进根系生长。

4.2.4钠离子吸附剂

该吸附剂具有很强的交换能力,对盐土中的na+和CL-等有吸附能力,改良后的土壤可以降低pH值和碱化度,吸附铵离子和钾离子并提高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从而达到改土和脱盐的目的,使土壤向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方向发展。另外,钠离子吸附剂交换性能好,可用来提高阳离子交换能力,调整pH值,交换土壤中有害金属离子,降低土壤含盐量,脱盐率可达18.6%-29.3%。

4.3盐碱地改良的生物措施

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生物措施是改良、开放和利用盐碱地的有效途径。通过生物改良的盐碱地具有脱盐持久、稳定且有利于水土保持以及生态平衡的效果。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原苏联、日本、以色列及澳大利亚的学者就开始关注土壤盐碱化及植物的耐盐性研究,而我国则在盐生植物筛选和培育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生物改良土壤利用的主要方法:一是选用耐盐树种,树木可以防风降温,调节地表径流,树冠可蒸发大量水分,使地下水位降低,减轻表面积盐;二是种植抗盐性较强的绿肥和牧草,如田及紫花苜蓿等,对盐土有积极的改良作用,且有投资小和无污染等特点;三是利用高抗盐植物;四是提高植物的抗盐能力。

在微生物方面,土壤中存在的固氮微生物能通过固定空气中的氮素来提高根际矿质元素的有效性,也能通过有效抑制土壤病原菌繁殖等作用来改善土壤条件和促进植物生长。

5小结

经过改良的盐碱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5.1复杂性

盐碱地的发生受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水文及水文地质方面的影响。也受人为活动,如土地利用方式、农业耕作技术及水利工程设施等因素的影响。在同一类型盐碱地上,危害程度往往不同。改良利用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5.2不稳定性

经过改良的盐碱地,由于土体仍保豁部分可溶性盐类,如果灌溉和排水措施不当,遇内涝积水,又会造成次生盐碱化。

5.3地域性

各地自然条件,土壤含盐量与盐分组成也有差异,改良利用必须因地制宜。

5.4综合性

因为盐碱地的发生与发展是各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所以对其改良利用也必须采取综合措施。

常用的改良土壤的方法篇4

[关键词] 水稻“金蚯蚓”土壤改良增效剂效果

[中图分类号] S156.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3-1650(2014)04-0135-01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地点概况

试验于2013年在黑龙江八五四分公司水稻试验地进行。试验地肥力中等、地势平坦、土壤为白浆土,田间排灌方便,前茬为水稻。

2.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垦鉴稻6。

供试肥料:尿素(浩良河产,含n46%),磷酸二铵(北大荒牌,18-46-0),氯化钾(俄罗斯产,含K2o60%),“金蚯蚓”土壤改良增效剂Ⅰ号、Ⅱ号(北京大学化学院提供)。

3.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采用大区对比试验,不设重复,大区面积各10亩。

处理1:常规施肥处理(尿素12公斤/亩+磷酸二铵7公斤/亩+氯化钾6公斤/亩)

处理2:“金蚯蚓”土壤改良增效剂Ⅰ号(常规施肥+分蘖肥“金蚯蚓”土壤改良增效剂Ⅰ号3.0公斤/亩)。

处理3:“金蚯蚓”土壤改良增效剂Ⅱ号(常规施肥+穗肥“金蚯蚓”土壤改良增效剂Ⅱ号0.3公斤/亩)。

处理4:“金蚯蚓”土壤改良增效剂Ⅰ号+ⅠⅡ号(常规施肥+分蘖肥“金蚯蚓”土壤改良增效剂Ⅰ号3.0公斤/亩+穗肥“金蚯蚓”土壤改良增效剂Ⅱ号0.3公斤/亩)。

4.主要栽培管理措施

2012年4月中旬播种,5月中旬插秧,规格9寸×3寸,密度25穴/米2,每穴4-5株,病虫草防治及其它管理同常规措施。

5.调查与收获测产

植物生育调查取样、收获测产与室内考种,项目有种子千粒重、结实率、株(穗)粒数等。

二、结果与分析

1.水稻收获期考种调查

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施肥处理表现出了差异。“金蚯蚓”土壤改良增效剂在株高、穗长,穗粒数等方面都表现出优与常规施肥处理。表明,“金蚯蚓”土壤改良增效剂Ⅰ号+Ⅱ号同时使用能明显提高水稻穗粒数。

表1水稻收获期调查

2.水稻收获期测产

通过对试验点水稻进行收获实收测产,“金蚯蚓”土壤改良增效剂达到了增产的效果。与常规施肥相比,“金蚯蚓”土壤改良增效剂Ⅰ号、“金蚯蚓”土壤改良增效剂Ⅱ号、“金蚯蚓”土壤改良增效剂Ⅰ号+Ⅱ号分别比常规施肥亩增加产量42.4公斤、96.0公斤、106.2公斤,分别增产7.86%、17.80%、19.70%(表2)。

表2水稻产量效益

三、结果与讨论

1.“金蚯蚓”土壤改良增效剂在株高、穗长,穗粒数等方面都表现出优于常规施肥处理。

常用的改良土壤的方法篇5

关键词土壤酸化;改良;施肥;安徽肥西;柿树岗乡

肥西县柿树岗乡土壤酸化程度较为严重,pH值大约在5.5~6.0,土壤板结渗透性差,由于受暴风大雨冲刷,造成有机质、营养元素淋失。同时,板结后由于毛细管未切断,在烈日下严重失水,作物抗旱能力差,加速土壤沙漠化。酸性土壤是造成肥料利用率低、生产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制约着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

1传统改良方法

对于酸性土壤的改良,我国使用的办法是撒施石灰,石灰是强碱,与土壤的酸性物质进行中和,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改良作用。但是石灰同施入的营养物质易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难溶的磷酸盐、挥发性氨,加速有机质分解,造成土壤中速效磷、钾无法能吸收,从而造成土壤活力不断退化。

2土壤改良剂的应用

土壤改良剂是专治酸性土壤的高科技产品,是在土壤学、植物营养学、作物根系土壤生态学原理等农业综合科学的基础上,针对土壤连年耕作和大量使用化学及物理结构变异情况而研制的具有环保意义的产品[1],它不仅能迅速调节酸性土壤的中性机能、活化土壤结构,同时也能调节磷和钾,大幅度提高土壤中速效磷、钾的含量;抑制病虫害,分解残留农药,为农作物的生长营造一个最佳的土壤环境,从而提高肥料使用效率,达到增产、增效、提高品质的目的。

生物土壤改良剂呈中性,无毒,无公害,不含造成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的物质,适应于任何作物、季节,酸性土壤都能取得良好的改良效果,对其他土壤也能取得良好的改良效果,特别是强酸性土壤施用后,效果十分显著,农作物产量成倍增加[2]。生物土壤改良剂可土施、叶面喷施、浸种,既可在作物种植前施用,也可在生长期间施用;施用方法简单,药物用量少,土施900~1200mL/hm2,叶面喷施用量更少。

3施肥与酸性土壤的关系

根据供试土壤营养元素吸附特性进行的幼苗试验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满足氮、钾、钙、镁、硫等营养元素的基础上,高梁生物幼苗产量均最高,用幼苗试验和盆栽试验的结果指导田间试验时,施磷后使供试土壤磷达到15~25mg/kg水平,油菜产量最高。在强酸性(pH值5)土壤中铁离子的数量很高,常使作物受害。可见,土壤pH值不同,其中某些养分的形态就会发生变化,养分的有效性也就会产生差异,最终会反映在作物对养分的吸收上。因此,了解土壤酸碱性与养分有效性的关系,对指导施肥很有帮助。

此外,也可以通过调节土壤酸碱性来控制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在改良强酸性土时,通常需施用石灰[3]。石灰需要量根据潜在酸的含量进行换算,一般强酸性土壤大约施用石灰几百克到几千克,每隔几年施用1次。

4小结

针对柿树岗乡土壤酸化情况,改良土壤最有效的方法是及时调节和合理施肥,以确保土壤增产提质,促进作物生长,其施肥方法分根部施肥和叶面施肥2种。根部施肥有基肥和追肥之分,叶面施肥主要用于追肥。

根据蔬菜作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施肥应掌握“五重”原则:重有机肥,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重基肥,基肥与追肥相结合;重春肥,春肥与夏、秋肥相结合;重氮肥,氮肥与磷、钾肥相结合;重根肥,根肥与叶面肥相结合。

施肥要做到四看:“看天、看物、看土、看肥”。“看天”即根据天气变化情况施肥。早春优生产期间,天气多变,如追施尿素后下雨,尿素会被大量淋失,须补追,而追施硫酸铵、碳酸氢铵,施后即使下雨也不会大量淋失,施肥效果反而会好。“看树”即根据树的品种和长势来施肥。早种早追,迟种晚追。“看土”即根据土壤特性施肥,酸性土菜园,最好不用酸性或生理酸性肥料,而中性土菜园最好用酸性或生理酸性肥料。砂性重的菜园应多施湖泥、塘泥、猪圈粪等;土质粘重的菜园则多施草灰、羊圈粪、兔粪等。“看肥”即根据肥料特性施肥,碳酸氢铵易挥发,应该深施盖严,边施边盖,也可与过磷酸钙混合施用。尿素、复合肥都要早施,深施盖严。最好不施含氯的化肥,如必须施用则应少量多次。

另外,施肥时还应该注意以下方面:有机肥必须充分腐熟,最好用专业发酵剂(如金宝贝发酵剂)进行处理,不但可以减少养分流失,还可以彻底清除有机肥中的病菌、虫卵等外源有害物。微生物菌肥的施用时因其不仅含有大量固氮、解磷、解钾活性菌,还含有有机质、腐殖酸和微量元素等,在茶树的任何需肥期均可与其他肥料配合施用[4]。高质量的菌肥如金宝贝菌肥不但可以节约肥量,而且可以减少土壤板结,增加土壤微生物含量。叶面喷施海藻菌肥时将金宝贝海藻粉剂型微生物菌剂7.5kg/hm2对水,取上清液在阴天或傍晚喷施在叶子背面,残渣施入根部。

5参考文献

[1]沈学成.常州郊区土壤酸化的状况及其改良[J].土壤,1992(9):97.

[2]王建堂.重视土壤酸化消除土壤板结[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0(1):14.

常用的改良土壤的方法篇6

关键词:恩施山区;酸化土壤;改良效果

中图分类号:S15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2)04-0693-03

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主要在土壤上进行,人类所需要的农产品均直接或间接从土壤中产生,土壤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农业生产措施的效果,所以土壤是农业的基础,是人类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1]。土壤酸化加速土壤中养分离子的淋失,土壤日趋贫瘠,导致土壤结构退化,同时释放出致害铝离子和重金属等污染物,降低土壤酶活性,使森林退化死亡、农作物减产及品质下降,并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危害水生生物等[2,3]。

我国土壤酸化面积达耕地面积的40%以上,土壤酸化主要由酸雨、大量使用化肥对土壤环境产生的酸化污染和大豆的重茬使得大豆根系分泌的17种有机酸的积累所造成[4]。通常土壤酸化的原因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施肥的影响渐成主要因素。近年来开发出的各种复合肥主要由过磷酸钙、氯化钾、硫酸铵等生理酸性肥料配制而成,当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被作物吸收后,在土壤中残留下酸根离子,促进了土壤的酸化作用[5]。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而导致的酸雨以及人工固氮而导致的化肥的大量使用,对氮的自然循环产生了严重干扰,进入生态系统的氮素超过了植物所需,使H+的循环严重脱节而使土壤酸化[6]。从20世纪80年代早期开始,各地土壤的pH下降了0.13~0.80,过度使用某些氮肥是中国土壤酸化的罪魁祸首[7]。人类活动能直接或间接导致生态系统退化、受损、变形,甚至完全毁坏,因而要对其进行修复[8]。

恩施山区是土家族、苗族聚居的低山和二高山少数民族地区。恩施山区的自然条件复杂,生产水平差异很大。地势有高有低,耕地有坡地有平地,坡地又分阴坡、阳坡;气候有冷暖、干湿之异;劳动力负担有轻有重;科学种田水平有高有低[9]。恩施山区自然资源的特点是耕地质量差,垂直气候变化明显,动植物资源丰富,自然灾害比较频繁。该地区种植业以旱作为主,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马铃薯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茶叶、柑橘、蔬菜、中药材等,而饲料作物占的比例很小。因为受垂直气候影响较大,恩施山区可分为河谷丘陵柑橘、粮油、蔬菜区,低山茶叶、粮油、魔芋、果树、药材区,中山药、茶、菌、菜、旱粮区,高山蔬菜、药材、旱粮区[10]。

恩施山区植被良好,素有鄂西林海之称。该地区豆科绿肥较少种植,且酸雨较少,两者不是土壤酸化的主要因素。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恩施农村长期大量施用无机肥,少施甚至不施农家肥,是造成该地区部分土壤严重酸化的重要因素。酸化土壤通常土质疏松反常,农户俗称气泡泥。因土壤与作物根系接触差,作物栽培后根系较难下伸,下雨后常出现上湿下干,故而作物不能正常生长,有的植株越长越小,伴有坐蔸等现象,严重影响产量。农村对土壤酸化并未引起重视,受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影响,一些地方对收成不好的酸化土壤直接抛荒。实践中也有农户以石灰进行土壤改良,但具体用量上没有专门探索。为此,2010年在低山粮油果茶区的来凤县进行了酸化土壤改良试验,以期探索酸化土壤的治理措施,从而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地生产力,保证粮食安全。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选择在较典型的酸化土壤发生区域、农户至少有1个基本劳力、能够满足试验条件的来凤县绿水乡四合村进行,在酸化土壤上随机选择10块田块,其土壤pH4.5~5.0,海拔在500m左右,试验田块总面积为0.98hm2。

1.2试验设计

试验以恩施山区玉米当家品种鄂玉13为材料,石灰用量试验小区面积16m2,长5.0m,宽3.2m;另设8个大田对比试验,处理面积和对照面积视大田情况而定。

1.2.1石灰用量试验试验田底肥施用复合肥3000kg/hm2,追肥尿素150kg/hm2、碳铵600kg/hm2。试验设CK(不施石灰),石灰用量750、1500、2250和3000kg/hm25个处理,土壤pH4.8。中耕除草2次。

1.2.2大田对比试验大田底肥施用复合肥2250kg/hm2,追施尿素375~450kg/hm2。石灰用量750、1500、2250和3000kg/hm2。田块面积为0.067~0.113hm2,土壤pH为4.5~5.0。中耕除草2次。

2结果与分析

2.1石灰用量小区试验结果分析

试验采取测产法确定结果。由于试验材料常以一穗结实,虽有少数两穗,但以一穗计产。试验结果表明,石灰用量750、1500、2250、3000kg/hm24个处理的pH分别增加0.4、0.5、1.0和0.8,其中石灰用量2250kg/hm2的处理改良效果较为明显(表1)。从产量验收情况看,石灰对改良酸化土壤有一定效果,产量比对照增加174.9~413.9kg/hm2,增幅达3.78%~8.96%(表2)。

2.2石灰用量大田对比试验结果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石灰用量750、1500、2250、3000kg/hm24个处理pH分别增加0.3、0.5、0.9和0.7,其中改良效果以石灰用量2250kg/hm2的处理较好(表1)。根据结果,石灰对改良酸化土壤效果明显,最好的是石灰用量2250kg/hm2的处理,比对照增产713.1~1314.8kg/hm2,增幅达15.83%~25.85%;其次是石灰用量3000kg/hm2的处理,比对照增产765.1~860.0kg/hm2,增幅达13.14%~16.78%;第三是石灰用量1500kg/hm2的处理,比对照增产368.1~539.3kg/hm2,增幅达7.71%~11.88%;最低是石灰用量750kg/hm2的处理,比对照增产338.6~498.4kg/hm2,增幅达7.35%~10.54%(表3)。

3结论与讨论

以石灰作为酸化土壤调节剂,对改善酸化土壤的理化性状见效快,在农事生产中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对于pH4.8的酸化土壤,经施用石灰后pH都可调至5.0以上,其中石灰用量2250kg/hm2的处理pH可以调至5.5以上,效果较为明显;酸化土壤经改良后都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对大田生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恩施山区作为民族地区,随着市场经济范式的变化,农业生产在20多年化肥、农药等现代农业理念影响下,土壤酸化有扩大化趋势,给原本生物循环、自给自足、田园牧歌式的传统生产方式带来很大冲击。加之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打工,以前积施农家肥料、合理间套作防治病虫的生产方式已不再采用。试验只是在酸化土壤改良上进行初步探索,土壤本身理化性状还需采取测土配方施肥、免耕、休耕等综合措施进行改良。

参考文献:

[1]黄鸿翔.我国土壤资源现状、问题及对策[J].土壤肥料,2005(1):3-6.

[2]唐鸿寿.土壤酸化对油松生长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1,7(1):21-24.

[3]肖辉林.大气氮沉降对森林土壤酸化的影响[J].林业科学,2001,37(4):111-114.

[4]王建堂.重视土壤酸化消除土壤板结[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0(1):16.

[5]李忠国.柑桔地土壤酸化及其治理[J].柑桔与亚热带果树信息,2001(3):27

[6]许中坚,刘广深,俞佳栋.氮循环的人为干扰与土壤酸化[J].地质地球化学,2002(2):75-79.

[7]高凌云.化肥正在使中国土壤酸化[J].现代物理知识,2010(2):23.

[8]任海,刘庆,李凌浩.恢复生态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常用的改良土壤的方法篇7

关键词:盐碱环境,盐碱土,改良措施

 

1.土壤简介

我国土壤酸碱度可分为五级,即强酸性为pH<5.0,酸性为pH5.0-6.5,中性为6.5-7.5,碱性为pH7.5-8.5,强碱性为pH>8.5。在地球表面,盐碱环境是一个具有宏观主导意义的地理因子。所谓盐碱环境是指在水体、土壤、地层、大气、各种宏观或微观环境中含有较高的盐分。盐碱环境不能适合园林绿化植物的生长需要,从而使园林绿化建设难以满足当代城市经济和生态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盐碱土的改良和利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城市经济的发展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盐碱土地区由于土壤含盐量较高,大多为不毛之地,迫切需要改善绿化环境面貌。因此,在排盐的基础上,用乔、灌木和草本植物组建群落,形成新的生态系统。有效的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抑制盐碱的上移和积累。同时乔、灌、草所形成的强大根系,吸收水分进行蒸腾,起到了降低地下水位作用,有效的防止土壤盐渍化,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

植物和环境是统一的整体,它既受环境的制约,又反过来对环境以重大的影响。在土壤粘重、含盐量高、地下水位高的盐碱地上,应选择耐水湿,抗盐碱的树木花草。如绒毛白蜡、柳树、国槐、柽柳,草坪草如白三叶等。这些树种在生命活动中,需要大量的水分,在管理中也可大量浇水,这些水除部分被植物吸收消耗外,绝大部分将成为重力水,携盐碱渗入土壤或通过渗管排出土体以外,使土壤脱盐淡化。同时植物在其生命活动中,借助它发达的根系,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有机酸,从而降低土壤中的pH值,置换土壤表面所吸附的钠离子,随水排出土体以外,使土壤的化学、物理性质都得到改良。

2.盐碱地的危害

由于土壤内大量盐分的积累,引起一系列土壤物理性状的恶化:结构粘滞,通气性差,容重高,土温上升慢,土壤中好气性微生物活动性差,养分释放慢,渗透系数低,毛细作用强,更导致表层土壤盐渍化的加剧。盐碱对植物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盐土中含有过多的可溶性盐类,可提高土壤溶液的渗透压,从而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使植物根系及种子发芽时不能从土壤吸收足够的水分,甚至还导致水分从根细胞外渗,使植物萎蔫甚至死亡。。

(2)伤害植物组织土壤含盐量过高,尤其在干旱季节,盐类集聚表土常伤胚轴,其伤害能力以碳酸钠、碳酸钾为最大。有的植物体内集聚过多的盐,而使原生质受害,蛋白质的合成受到严重阻碍,从而导致含氮的中间代谢物的积聚,造成细胞中害。

(3)影响植物正常营养由于钠离子的竞争,使植物对钾、磷和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减少,磷的转移也会受到抑制,从而影响植物的营养状况。

(4)影响植物的气孔关闭在高浓度盐类作用下,气孔保卫细胞内的淀粉形成受到阻碍,致使细胞不能关闭,因此植物容易干旱枯萎。。

3.盐碱地的改良

3.1盐碱地传统的改良方法

盐碱土中可溶盐类对植物的危害以碳酸钠为最厉害,其次有氯化钾、硫酸镁、氯化镁、氯化钾,碳酸氢钠,硫酸钠毒害较轻。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之前必须把它们从土壤中除掉。

3.1.1物理改良

(1)平整地面。留一定坡度,挖排水沟,以便灌水洗盐。。(2)深耕晒垡。凡质地粘重,透水性差,结构不良的土地,特别是盐碱荒地,在雨季到来之前进行翻耕,能疏松表土增强透水性,阻止水盐上升。(3)及时松土,松土能保持良好墒情,控制土壤盐分上升。(4)客土抬高地面。(5)微区改土,大穴整地。在树穴内铺隔盐层,通过铺粗砂、炉灰渣、锯屑、碎树皮、马粪或麦糠等然后填以客土。

3.1.2水利改良

(1)蓄淡压盐。在盐土周围筑存淡水,促使土壤脱盐。(2)灌水洗盐。降水条件较好的地区,在田内灌水洗盐,可加快土壤脱盐速度。(3)大穴客土,下部设隔离层和渗管排盐,回填客土。

3.1.3化学改良

(1)对盐碱土增施化学酸性废料过磷酸钙,可使pH值降低,同时磷素能提高树木的抗性。施入适当的矿物性化肥,补充土壤中氮、磷、钾、铁等元素的含量,有明显的改土效果。(2)施用大量有机质,如:腐叶土、马粪、泥炭、醋渣及有机垃圾等。

3.1.4生物改良

种植耐盐的绿肥和牧草,如田菁、草木樨、紫花苜蓿等,对盐土改良有积极作用。降低绿化成本,加快绿化速度,提高美化效果,是评价盐碱地区绿化工程效果的主要指标。在这其中生物改碱投资最小,但见效慢,美化效果差;抬高地面和地上花盆式客土抬高地面措施,虽然见效快、绿化美化效果好,但投资太高;挖大穴整地、淡水洗盐工程措施,成本低,见效较快、绿化美化效果好,是街道绿化和住宅区绿化的好办法,大穴客土,下部设隔离层和渗管排盐,见效快,客土持续时间长,绿化美化效果好,成本相对较低,值得推广。

一切改良土壤的措施都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在改良盐土时不能只用单一方法,应本着综合开发;另一方面,不是所有的改土措施都等量齐观,而要因地制宜,有主有辅。而在众多的改土措施中,关键的是遵循水盐运动的规律,培肥地力,保持客土的长效,合理灌溉,有效排水,减少径流,增加重力水,切断毛细管水。

3.2园林工程中具体施工方法

(1)渗管排盐:在一些大型在绿地中渗水管排盐是绿地改土的常用方法之一,它是根据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水盐运动规律。铺设渗水管把土壤中的盐分随水排走,并将地下水位控制在临界深度以下,达到土壤脱盐和防止产生盐渍化的目的。

(2)客土抬高地面:四周不具备排水条件的小型街头绿地,采用客土抬高地面下设隔离层,利用高差进行排水淋盐,达到改土的目的。抬高高度以土壤临界深度减去地下水位深度即为抬高度。

实践证明,通过大穴换土能给栽培植物的成活和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地条件,而通过渗管排盐又能有效地抑制客土发生次生盐渍化,从而保证栽培植物正常生长和发育。挖大穴换土可以较好的栽培植物成活,在穴底铺设厚10cm-20cm的隔离层,能保证在灌溉和降雨后,重力水在土壤的非毛孔孔隙中,顺利向下移动,并通过水分的横向运动,使树穴周围和树穴下的高含盐水分得到淡化,而且由于底部隔离层的作用,使下层高含盐水分难以上升,保证栽培植物在短时间内不受盐害。随着树木的生长,耐盐能力逐渐提高,并通过不断灌溉和降雨的作用,树穴内土壤的淡化不断扩大,从而确保了树木的稳定而旺盛地生长。而且由于客土抬高地面后相对降低了地下水位,一方面使下部水盐难以借助毛细管作用上升到地表,另一方面有利于土壤水向下移动,土壤不易发生次生盐渍化现象,而且下部的盐碱土也会逐渐淡化。

参考文献

[1]赵鸣骥.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财政对策[J].财政研究,2000,(10).

[2]夏自谦,滕秀玲.世界森林资源现状及前景展望[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

[3]李庆,宋志辉,孙业堂,杜文峰,张鹏.威海市封山育林及其发展措施的探讨[J].防护林科技,2003,(03).

常用的改良土壤的方法篇8

【关键词】盐碱地;盐良;施工方法;栽种要求

园林绿化是对环境进行有效改造的一种重要的手段,是构建生态型园林的必然选择。如果土壤的盐碱化程度严重,就会破坏了树木根系对水分、营养的正常吸收,从而导致水木的枯萎、甚至死亡。

盐良是盐碱地改良的难点。盐土绿化应采取综合技术措施,可采取施用园艺盐碱良肥、选择耐盐树种及其他辅助措施,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盐土园林绿化得以持续发展。

1概述

盐碱地是盐类集积的一个种类,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盐碱地的面积为9.5438亿hm2,其中我国为9913万hm2。如何做好盐碱地的园林绿化工程改造,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是制约园林事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就盐碱地的园林绿化工程改造与大家进行探讨。

2盐碱地园林绿化工程改造的主要内容:

2.1改良土壤

2.1.1土壤改良的重要性在盐碱地的园林绿化改造中,加强对土壤的改良是其首要任务。对要实现对盐碱土有效的改良治理,达到可以持续的目的,就必须坚持将水肥作为土壤改良的中心。盐碱土最大的特点就是土壤结构非常差,通常为结板状。对这样的土壤进行灌溉之后,其土粒非常容易出现自动性分散问题,并生成结皮,影响了水分的正常渗透,使土壤蓄水能力大大降低。因此,加强对盐碱地土壤的改良,是绿化改良的第一要务。

2.1.2土壤改良常用的方法简介首要的就是在进行园林绿化时,先进行土壤改良。土壤改良可以分为物理改良、水利改良、化学改良。

物理改良主要是对土层的整改。有平整地面、深耕晒垡、客土抬高地面、微区改土,大穴整地等方法。对与平整地面应当注意留一定坡度,挖排水够,以便灌水洗盐。凡质地粘重,透水性差、结构不良的土地,特别是盐碱荒地,在雨季到来之前要进行翻耕,能疏松表土,增强透水性,阻止水盐上升。四周不具备排水条件的小型绿地,采用客土抬高地面下设隔离层,利用高差进行排水淋盐,达到改土的目的。抬高高度以土壤临界深涧减去地下水位深度即为抬高度。还有就是植物事先将塑料薄膜隔离袋置树穴中添以客土。可以有效地控制土壤次生盐渍化,从而保证栽培植物正常生长和发育。

水利改良有这样几点:蓄淡压盐、灌水洗盐、下部设隔离层和渗管排盐。在盐土周围筑存降水,促使土壤脱盐。降水条件较好的地区,在田内灌水洗盐,可加快土壤脱盐速度。在一些大型在绿地中渗管排盐是绿地改土的常用方法之一,它是根据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水盐运动规律。铺设暗管把土壤中的盐分随水排走,并将地下水位控制在临界深度以下,达到土壤脱盐和防止生盐渍化的目的。

对盐碱土增施化学酸性废料过磷酸钙,可使pH值降低,同时磷素能提高树木的抗性。施入适当的矿物性化肥,补充土壤中氮、磷、钾、铁等元素的含量,有明显的改土效果。施用大量有机质,如:腐叶土、松针、木屑、树皮、马粪、泥炭、醋渣及有机垃圾等。

2.2选择树种对园林绿化工程改造中,选择好树种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树种的选择对绿化工程的质量、效益等具有直接的影响,应该坚持“适地适树”树种的选择原则,科学有效地选择树种。

2.3选择合适的植树时间要确保植树的成活率,就必须选择合适的植树时间。不同的树种,其最佳栽种时期亦不同。这样栽种的树木,往往发叶的时间非常短,其成活也非常快,能够有效地避免过干热风的危害。

2.4种植的主要环节

2.4.1做好树穴准备工作树穴的规格大小一般是按照树种的大小来决定的。在江浙沿海地区,常绿乔木树穴约为树径的6~8倍,落叶乔木为树径的4~6倍,花灌木树穴的大小以树基部的周长为半径。

2.4.2苗木栽植1)挖好树坑。然后,在进行园林绿化植物栽植的过程中,应该根据需要对树坑进行回填处理。如果条件允许,应该在栽种的时候将施有机肥如绿肥、枯叶。这对土壤改良具有非常大的影响,有利于形成团粒结构,使其肥力增大。2)先对树坑进行基坑回填,在垂直放入苗木必须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垂直度。在进行填土施工时,应该一边进行踩实扶正,一般最少也应该踩踏2遍,作为水堰的设置工作。对于较大的常绿树及或在进行大乔木的栽植时,应该用木棍进行捣实。3)在确定苗术种植的深度时,必须确保与原深度的一致性,其深度的控制极限为5cm。当栽种完毕之后,应该由专业人员实现树枝修剪。4)当剪口超过3cm时,应该进行涂漆处理,待其栽完成后,应该及时用水浇透。第2天应该再浇1次水,等到3~5d,再浇第3次水,再进行封坑处理,然后,再进行踩实与扶正,做好树木的支撑工作。5)对于常绿树的栽种,或是进行反季节植树,必须切实做好防水分蒸发工作,每天喷2次水,尽可能地使苗木的水分的蒸发降到最低,从而大大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2.5特殊抚育管理在盐碱地区,对于新栽种的幼苗需要进行一般的抚育工作以外,还要进行松土工作。因为土壤中含盐碱质比较较多,非常容易形成不利于树木生长的反盐,出现表面板结,特别是在雨季出现严重的积水,对透气具有明显的阻碍作用。所以,应该确保松土的及时性.

3绿化工程技术措施

3.1提升地面,确保地形改造的实效性对于盐碱化较为严重的园林绿化改造工程,特别是一些地势比较低洼的土壤,应该通过提升地面的方式对地形进行有效地改造。提升地面的方式很多,如修建一定高度的花坛、树池等,在花坛或树池内填上优良的客土,以达到提升地面的目的。其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将一定量的盐碱土从花坛或树池内取出来,再进行回填处理,一般都是回填一定量的粗砂和煤渣,将花坛或树池用客土填满之后。再种植一些花卉苗木。当绿化面积相对比较小的时候,如在绿化要求非常严格的街道或对重要景点中的局部进行绿化时,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如果需要绿化的面积比较大,应该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尽量地创设出微地形发生的变化,将客土添加到地形凸起部位。在这些地势相对较高部位,种植的植物所需要的耐碱性不高,在地势低洼处,则应该种植耐盐碱性比较强的植物。这种方式不仅有效地降低了地下水位的高度,同时,使园林景观的层次更加丰富。

3.2加设树穴隔离层,防止盐碱入侵在绿化规模较小,但景观地位较为重要的绿化区域,如花坛、树池、花台、花镜等处,可设隔离层方法来减轻盐分对植物的损害,具体做法是:先将绿化区域挖深100cm,底部和周围用塑料膜封闭,底部铺设20cm厚的碎石或煤渣,然后填加locm以上的有机肥,最后填满优质客土。此种方法可有效地阻隔盐碱的侵蚀且造价较低。

3.3科学进行养护管理

3.3.1增施有机肥1)供给植物多种养分。有机肥是完全肥料,不仅能供给植物氮、磷、钾等各种大量营养元素,而且能供给钙、镁、铁、锌等多种微量元素,是理想的天然复合肥料。2)提高土壤保肥能力。因为有机肥中含有大量有机质,在土壤中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产生一种有机胶体,其表面带有大量负电荷,能吸附土壤中带有正电荷的铵、钾、钙、镁、锌等各种养分离子,使它们难以淋溶失掉,增加土壤的保肥能力。

4结语

总而言之,盐碱地的园林绿化工程改造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系统工作。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盐碱地的绿化工程改造,在对盐碱土节进行改良绿化时,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强树种的选择,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就能确保盐碱地园林绿化工程改造的质量,同时,加强对园林绿化的探索,构建出美丽和谐的人文自然景观。

参考文献:

[1]沧州市水利科学研究所・黑龙港地区盐碱地改良南皮试区试验报告[R].1984.

[2]沧州市水利科学研究所・大浪淀水库周边地区环境地质监测报告[R].

常用的改良土壤的方法篇9

【关键词】林业苗圃;育苗耕作土壤;研究改良

就目前林业而言,一般在苗圃培育苗木过程中,均会在育苗苗圃内落实连作,当然,在这一流程中,若是忽视了对耕作层土壤的改良及养护,就会直接导致土壤质量存在问题,而且很多苗木管控未能落实科学管控原则,这也导致很多林业苗木成长出现良莠不齐的问题,这也直接导致生长质量下降。因而,探寻苗木培养流程出现的问题以及科学的土壤改良及防护方法,将有利于保护土壤现有营养结构,提升土壤营养含量。而就此,笔者结合本人工作实践,就晋中市国营苗圃育苗地耕作层土壤的改良及养护方面入手,将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

1.晋中市国营苗圃育苗土地基本情况

1.1地理气候条件

晋中市位于山西省中部偏东,东依太行山,西傍汾河水,地势东高西低,大多为山地丘陵;气候属北温带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全市林地总面积567万余亩,林木覆盖率23.43%。市城区处于晋中盆地,海拔750米,年江水流540苗木,极端最高温39.1℃,最低温-23℃,年平均气温9℃。

1.2土壤条件

晋中市榆次区境内地带性土壤以褐土为主,全区范围内均有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山地淋溶褐土、山地褐土、褐土性土、淡褐土。晋中市国营苗圃育苗面积中共有壤土400亩、沙壤土160亩,土壤较为贫瘠。

2.目前林业苗圃育苗育苗耕作土壤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耕作土壤本身缺乏营养物质

少部分育苗壤土呈现退化、沙化现象,比如北田育苗基地,多年连作,因生产经费缺乏,施肥很少,耕作层土壤无法为苗木正常的发育提供营养基础,表现为苗木生长非常缓慢,形成“小老树”。这也是耕作土壤本身体现出的营养物质匮乏的问题。

2.2耕作土壤营养结构不合理

耕作土壤原本营养结构被破坏,这也是导致土壤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而产生这类问题的因素有很多,最主要的因素在于苗木养护过程中忽视土壤养护过程,特别是在管理过程中为了提升苗木生长速度,进而选择一些破坏耕作土壤结构的措施,比如过量施加化肥或者过度运用农药以防止病害等等[1]。此外,连作、长期定植单一品种苗木,导致育苗土壤营养结构出现偏失,如北田基地定植10多年国槐,由于缺乏氮肥,树叶普遍偏黄;同时微量元素缺乏。

2.3生产方式不够科学

对于部分育苗地而言,苗木生产轮作方法没有坚持,往往是沿用连作育苗方法,进而导致耕作土壤营养结构的不合理,整体苗木培养难以达到预期的标准[2]。

3.苗圃育苗地土壤的改良及养护方法

3.1土壤管理技术措施

土壤管理技术措施落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整地:这一流程的关键价值可以包含以下如调整土壤理化特征,带动微生物运作、增强肥力等等。育苗之前完成翻整,强化深耕与平整,从而保证土壤足够细碎、不存在多余草根,不存在碎石。一般在秋天完成翻整,翻整程度需按照地方天气情况、土壤厚薄进行调整,深度保持在20~25cm范围内,对于土壤覆盖较厚的地面,需要遵循深入浅出原则;相对于土壤覆盖较薄的地面,同时选择调整土壤表面,翻松底面、渐渐深入的方式落实。若是土壤包含插条、换床等作用,则应当要适当深耕,从而保证幼苗的根部得以生长;2.消毒:消毒的关键价值在于消除病害。一般选择硫酸亚铁等作为消毒试剂,此外,这些试剂除了包含杀灭病害的作用,同时还包含碱性土地改造、肥效提升等等;3.轮作:轮作的主要目标是完全采取与调整土壤养料、调整土壤构造、增强土壤肥效。一般轮作次序遵循播种—迁移—扦插—休息。树种轮作次序遵循:樟子松、落叶松、红松交替轮作。豆科作物轮作遵循:作物与阔叶村交替轮作;4.施肥:施肥满足“主用有机肥,配合无机肥;注重基肥,辅以追肥”的一般标准。施肥数量及类别需根据具体地形、树木、特征、定量等原理完成测土施肥。用量保持在每公顷8~10千克。以追肥为例,要按照各类树种特点差异确定追肥频率,比如针叶类,年追肥不得超过4次;阔叶类,年追肥不得超过3次,苗追肥不得超过2次。在成长初期加施氮肥、尾期加施磷钾肥。追肥流程可依照直接播撒或沟渠对方。对于前者,则需要严格把控制肥料浓度。尿素肥液浓度在0.5%以下,过磷酸钙肥液浓度在1%以下,完成以上操作应当保证清水清洁剩余肥液,减少烧苗问题产生。

3.2土壤改良技术措施

土壤改良技术落实需要根据不同土壤的特征展开,诸如1、沙性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透气性强、要混拌草炭和有机肥;2、偏粘的土壤,透气透水性差,完成混沙和炉渣改造。3、偏酸的土壤要混拌石灰、偏碱的土壤要拌沙压碱、增施磷肥、拌腐熟的草炭土。4.采取有效的轮作等田间管理方法。而具体的改良流程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深翻。深翻主要目的是减少土壤可溶盐数量,最大程度翻新苗床底部土壤。特别是在针对盐碱土壤进行翻新,有效应当去除表面盐层,再通过锹翻至35厘米,并且将硝酸氨作为底,用量大约为每千克80平方米左右;2.盖上地膜。地膜的主要作用在于增加土壤温度,又能保证其内部足够湿润,进而最大程度发挥其中微生物活性,以此增强整体养分扩散,增强速效养分含量,以带动苗木发育;3.施肥。以施肥方法调和速效养分的数量,而且在追加低位草炭过程中,需要增加细砂与马粪,最大程度减少土壤的整体构造,加大其肥效,采取此类方法,土地在进行初步播种替换苗床过程中需及时浇水。

4.结语

总体来说,根据本文研究及各项措施运用分析,可以总结出相应的几个方面的改进成果,即其一、苗木生长速度加快,生产周期缩短;其二、苗木抗逆性增强,病虫害减少,越冬小苗死亡率减少,其三、区域的土壤退化沙化情况得到遏制,保障了生产、产量和品质。

作者:邢玉娥单位:晋中市国营苗圃

参考文献

[1]秦国利,赵少玲,李菲,赵鹏旭.林业苗圃育苗地耕作层土壤的改良及养护方法的探讨[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刊),2016,03(03):109-110.

常用的改良土壤的方法篇10

关键词:盐碱地;苗木种植;管理方法

1盐碱地的危害

盐碱土被称作盐渍土,它包括2种性质不同的土壤,盐土和碱土。盐碱地指的是土壤中含有很高的可溶性盐类,因为土壤和地下水的含盐量过高,经过强烈的地表蒸发,土壤中的盐分通过毛细管的作用上升,并且积聚在土壤的表面,这就是形成土地盐碱化形成的原因。盐碱地因为大量积累土壤中的盐分,因此,会引发一系列的土壤物理性恶化,比如,通气性差、土温上升慢、毛细作用强、养分释放慢、结构粘结、好气性微生物活动性差、渗透系数低等,还会导致加剧表层土壤的盐渍化,抑制植物的生长发育甚至死亡。

2盐碱地苗木种植技术和管理

2.1苗木栽植技术

2.1.1裸根苗栽植。裸根苗栽植指的是苗木不带土团的栽植,这种栽植方法适合杨柳、丁香等生命力强的树种,多采用穴植法。栽植技术分为:(1)三埋、两踩、一提苗。栽植前挖穴要符合根系舒展,一般穴径0.6~1.2m,深度0.5~0.6m。挖穴时将表土和心土放置在穴旁,栽植时将苗木放在穴中,让其根部自然舒展,将表土填置近半的时候把苗木略上提,根系舒展之后再踩实,然后填心土满穴,踩实后覆上松土,最后浇足定根水。(2)深浅要适当。栽植的深度要比苗木根茎深2~3cm,如果在干旱疏松的土壤或湿润粘重的土壤上栽植可以加深或浅一些。(3)栽植时不能伤害根皮,如果伤害根皮会导致根部感染病害。(4)根系土壤密接。栽植后根系土壤密接才能够吸收水分,有利于生长。覆土时要将土块打碎,捡净石块和草根,填土要踩实。

2.1.2带土苗栽植。带土苗栽植适合生根较困难的树苗,比如杜松、云杉等能够应用于城市绿化和造林的多年生大苗。因为带土苗根系有原有的分布状态,种植后能够快速恢复吸收水和肥料等功能,其优点是成活率较高、成林快和见效快。带土苗要带土团一起种植,种植的深度要适当,要特别注意压实带土苗、土壤间的间隙,还要注意保护土团避免损伤和及时浇水。

2.2树种的选择和配置

(1)聚盐植物:又称吸盐植物,它的渗透压通常在40个大气压上,可以在盐角等盐分高的土壤中生长,聚盐植物有改良盐碱地土壤的作用。(2)泌盐植物:泌盐植物能够通过茎叶表面的分泌腺将盐分排出,比如海边红叶和怪柳。(3)不透盐性植物:此类植物通常生活在盐渍化轻的土壤中,其根细胞对盐的透过性很小,几乎不吸收盐。

2.3施用园艺盐碱良肥

园艺盐碱良肥的pH值是5.5,所以,能够有效降低土壤的含盐量和改良微咸水。改良盐碱地面临着改良碱土简单和改良碱土难的问题,可采用离子交流的办法,遵循转化盐类改良盐土的原理,将改盐和培肥相结合,能够有效改良盐碱地。将园艺盐碱良肥撒在地面上,然后深翻30cm,有利于有机肥的施用效果更好。

2.4盐土栽培的园林植物要施用生根粉和抗蒸腾剂

生根粉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和生根剂,能够促进植物生根,有利于促进园林植物在盐碱地的生长。2008年,浙江沿海地区栽培树莓有其独特性,能够在食品生产领域广泛使用。树莓的适用性强,能够在山地、平原、沙地进行栽植。生根粉可以喷根,也可以浇灌。碱地绿化的时候,要施用抗蒸腾剂,能够有效地将叶子气孔封闭,提高植株的成活率。

3养护管理

盐碱地苗木种植3年内,为了保证其良好生长,在春季返盐时进行灌水压碱。春旱、降雨和灌水的情况下进行除草和松土,尽量减少水分的蒸发,有效抑制盐分的上升。加强苗木的树冠整形修剪,防治病虫害。(1)科学浇灌。苗木种植后浇一次透水,然后每隔7~10小时再浇2次透水,浇水后注意及时松土,树穴浇3次水后进行树池封堰,有利于保水和防止返盐返碱。(2)增施有机肥。有机肥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供给苗木植物所需的养分,还能够产生酸性物质中和盐碱,有效改善植物的立地条件。(3)盐碱地改良剂。盐碱地施加酸性物质能够有效降低pH值,但是长期使用土壤会板结。进行小面积改土,可以使用有机酸,能够改碱而且不会造成板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