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社保基金风险点十篇社保基金风险点十篇

社保基金风险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3:55:57

社保基金风险点篇1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保险基金的逐年累积,其保值增值的能力成为中国社会保险制度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国社会保险基金进入资本市场也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在进行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时,资产组合结构的选择也同样成为了重要问题。本文将区分不同筹资模式下的基金资产组合结构,并利用现资组合理论来对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的资产组合结构进行定量分析。

关键词:社会保险基金;资产组合结构;定量分析

一、社会保险基金及其资产组合结构简介

1.社会保险基金内涵

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政府根据实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依据现行法律法规筹集的用于社会保障基金事业的一项法定的专门资金。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社会保障基金包括社会保险基金、社会救济基金、社会福利基金和优抚安置基金。其中,社会保险基金又是三者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①我国的《社会保险法》第八章第六十四条规定:社会保险基金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和生育保险基金。

2.社会保险基金资产组合结构

社会保险基金资产组合结构是指包括银行存款和投资组合在内的所有资产的组合,其中投资组合是指社会保险基金在无风险资产以及各种风险资产组合之间的配置,而银行存款是为了满足社会保险基金的流动性需要,即社会保险基金的支出需要而配置的资产。②

二、社会保险基金筹资模式对投资组合的影响

1.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筹资模式分析

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实行的是“个人账户+社会统筹”模式。社会统筹账户是现收现付制的,理论上要遵循“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个人账户是完全基金积累制的,个人账户长期积累并可继承。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虽然和基本养老保险一样采用“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但该制度在具体实践中遵循的是“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其实质更接近于一种现收现付制。③失业保险要建立一定的积累基金以应对不确定的失业周期,但是又不可能如同社会养老保险一样着眼于长期基金平衡。所以,失业保险基金一般是根据长期的历史数据来测算,在保持一定的基金规模上仍保持年度收支平衡,基本上是可以认为属于现收现付制的。工伤保险分散的是被保险人因偶然发生的工伤事故导致伤残或死亡的风险,这种风险的发生概率是可以推算出来的。我国的工伤保险也是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确定费率的,也属于现收现付制。生育保险基金支出与生育率、工资基数和医疗服务费用等因素相关,这些因素的可预期性很强,实际可能发生的费用也是可以比较准确的估算出来的而不需要过多的基金积累来应对意外情况,所以我国的生育保险基金筹资模式采用的也是现收现付制的。④

2.不同筹资模式的资产组合差异

采用现收现付制模式筹集的社会保险基金一般是着眼于短期平衡,为了随时准备应付突发的意外情况,最好是选择那些期限短、流动性较高、风险较小的投资工具进行投资,如银行存款、短期政府债券等。完全积累模式筹集的社会保险基金能够存留的时间较长,一般可达30年以上,对这部分基金可以选择那些期限长、流动性低但收益率高的投资工具。

三、我国现收现付部分社会保险基金的资产组合结构分析

由于具体的数据无从获得,在这里不考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社会统筹部分的结余。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得知,我国现收现付部分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总额达到了17318.9亿元。依据之前的分析,现收现付制维持的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其基金结余过多并不是什么好现象。相反,现收现付制下基金结余得越多,越表明制度运行存在问题。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过多。在目前我国社会保险费率过高的情况下,可考虑降低这两项基金的缴费率或者是扩大支付。我国现收现付部分的基金结余可考虑使用银行储蓄、短期金融债、短期政府债券和货币市场基金这四种低风险、高流动性、收益率稳定的投资工具进行投资。这四种工具都可涉及,另外在选择具体的投资品种时要在衡量风险的基础上比较收益率,以形成最优的投资组合。

四、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的资产组合结构分析

按照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可以将各种投资工具进行组合,力求在风险既定情况下获得最大化的收益。下面,我们将利用马科维茨投资组合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探讨我国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在银行存款、国债、企业债券和股票之间的资产配置问题。

在投资组合理论中,无风险资产一般是指短期政府债券。我国发行的国债多以3~5年的中期国债为主,1年期国债的比例很少,而且有很多年份没有发行1年期国债。所以,在这里我们将我国在一级市场上发行的3年期凭证式国债看作是无风险资产。风险资产则是指收益率不确定的资产,包括股票、企业债、证券投资基金等。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以梳理统计中的期望值e(r)来定义。资产的风险用预期收益率的标准差来衡量,符号为σ。

同时为了后续的计算工作,我们给出2005-2014年来我国3年期凭证式国债、股票以及企业债券收益和风险情况。我国在一年内会发行多期国债而利率可能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取其算术平均值。衡量股票收益率时,根据上证综合指数每年的开盘点数和收盘点数,运用公式:股票年收益率=(收盘点数-开盘点数)/开盘点数。企业债券以二级市场上上市交易的企业债为代表,并且也以上海证券交易所企债指数为计算依据。

1.无风险资产与风险资产的配置问题

假设无风险资产F的无风险利率为rf,风险资产p的预期收益率为e(rp),标准差为σp,由无风险资产F和风险资产p组成的投资组合记为C,它的期望收益率和标准差分别记作e(rc)和σc。设投资组合C中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为w,无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为1-w,则:

联立(1)和(2)式可以得到:

(3)式表明投资组合C的预期收益率e(rc)和风险σc之间有着线性关系,投资学上把这条直线叫做资本配置线(CaL),表明某个投资者可以选择的风险资产与无风险资产的所有组合,有效的投资组合全部在这条直线上。

如果把资本配置线与风险-收益无差异曲线联系起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投资可以达到的最大效用曲线与CaL的切点就代表最优投资组合点。所以,在这里我们需要引入经济学中的“效用”概念来衡量人们对风险-收益的主观判断。借鉴DuttaJ.,KapurS.和orszanJ.m.在《养老基金投资组合优化途径》一文中的研究成果,假设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投资者的效用函数为:U=e(r)-0.005aσ2(4)

其中,U为效用值,e(r)和σ2是投资组合的预期收益率和方差,a为投资者的风险厌恶系数,表示人们对风险的厌恶程度(a处于0-10之间),系数越大表明对风险的厌恶程度越高。在存在无风险资产的情况下,最佳配置比例必定是效用函数与资本配线的切点。

将(1)式、(2)式与(4)式联立得到:

因此,使得效用最大化的最优配置比例为:

2.两种风险资产之间的最优配置问题

在这里仅以股票与企业债券为例进行定量分析。假设风险资产组合p由股票组合S和企业债券组合D构成,其预期收益率分别为e(rp)、、e(rs)和e((rd),标准差分别为σp、σs和σd。股票组合S与企业债券组合D的相关系数为ρ,协方差为cov(rs,rd)。设投资于股票组合S的比例为ws,投资于企业债券组合的比例为wd,ws+wd=1。依据投资组合理论有:

同样借鉴效用函数U=e(r)-0.005aσ2,将(7)和(8)式代入效用函数中得到:

一阶条件为:

由此可得,使得效用最大化的风险资产组合的配置比例为:

3.无风险资产与两种风险资产间的最优配置问题

这里仍用3年期凭证式国债作为无风险资产,企业债券和股票代表两种风险资产。由前面的分析可知,无风险资产与风险资产之间的配置点一定是资本配置线上的点,风险资产组合一定是有效边界上的点,因此资本配置线与有效边界的切点p是最佳的无风险资产与风险资产组合的配置点。

先求解最佳风险资产组合。最佳风险资产组合p出现在CaL与有效边界的切点p处,此时CaL的斜率达到最大。设过p点的CaL斜率为kp,由(3)式得:kp=

把(7)式和(8)式带入(13)式中,求kp对wd的一阶导数并令导数等于0,可以得到CaL斜率最大时的两种风险资产的比例:

根据这一比例,利用(7)式和(8)式可以得出最优风险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率和标准差。将这一最优风险资产组合与无风险资产组合再进行重新组合,即可计算出投资组合中风险资产组合和无风险资产的比例。

4.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在无风险资产和两种风险资产之间的最优配置比例实证分析

根据表1的数据可知:rf=4.46%,e(rs)=23.80%,e(rd)=6.84%、,σs=61.22%,σd=8.51%,ρ=-0.582,将这些数据带入(14)式和(15)式可以计算出最优风险资产组合中股票和企业债券的配置比例分别为wd*=81.82%,ws*=18.18%,将其代入(7)式和(8)式中,可以得到最优风险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率e(rp)=9.92%,σp=9.06%。

把这一最优风险资产组合再与无风险资产进行组合,把数据代入(6)式可以得到投资组合中风险资产组合的比例w*=6.65/a,则无风险资产的配置比例为1-w*=1-6.65/a,风险资产组合中的股票和企业债券的投资比例分别为:

根据这两个比例公式可以求出不同风险厌恶系数下该基金在国债,股票和企业债券三种资产之间的最优配置比例。

5.包括银行存款在内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资产组合结构分析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的资产组合结构应该包括银行存款、无风险资产以及各种风险资产在内。银行存款主要用来满足基金的流动性需要,挤占了基金在其他资产上的配置。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是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主体,所以对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银行存款比例的分析可以参照我国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规定:基金结余额要预留相当于2个月的支付费用。截至2014年底,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31769.1亿元,2014年全年支付基本养老金21752.4亿元,平均月支付1812.7亿元,那么两个月的支付费用则为3625.4亿元,占累计结余额的11.41%,所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额的至少12%左右要存入银行,以满足基金的流动性需要。为了让基金的流动性足够充分,存入银行的比例可以适度提高至15%,其余的85%左右可以通过投资于资本市场实现保值增值的需要。这样一来,根据前面的计算可以得出基金的具体投资组合如表2所示。

五、小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给出了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组合。但在实际投资中,这种分析是远远不够的。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不仅要考虑基金的筹集模式、支付水平,还要考虑人口年龄结构、预期寿命等社会因素,并且经济因素也会对其产生影响,除此之外,还要考虑政府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管制。由于现资组合理论的前提假设都很理想化,所以以上的分析都是在理论上进行的,还存在着局限性。

通过分析,可以对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提出以下建议:

1.不同筹集模式的基金采用不同的投资方式

现收现付部分的基金采用风险低、流动性强、收益稳定的投资工具,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可以投资于期限较长但收益率较高的领域。

2.依据投资组合理论合理配置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的资产比例

根据上文的分析,该部分基金的配置比例大致为:银行存款的投资比例不应该低于15%,国债的投资比例不低于5%,股票的投资比例不超过15%,企业债券的投资比例不超过65%。

3.适时调整基金资产组合的配置比例,条件成熟时可以进行海外投资

资产配置只是一个时点上的决策。一旦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就需要对资产组合中各项资产的配置比例进行调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需要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资产组合做出及时的调整。另外,社会保险基金不应局限于国内投资。当条件成熟时,还可以进行海外投资,以减少社会保险基金面临的系统风险。

4.金融投资与实业投资相结合

本文只分析了银行存款、国债、股票和企业债券四种金融工具,但是这并不排除社会保险基金可以投资于其他金融资产,如金融债、证券投资基金、贷款合同、衍生金融工具等。除此之外,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还可以进行实业投资,如基础设施等等。⑤

引文注释

①殷俊,赵伟.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新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1-3.

②刘敬伟.养老保险基金在资本市场的投资模式与投资组合分析[D].重庆:重庆大学,2006.

③邓大松.社会保险[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377-388.

④刘丹.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研究[D].厦门:集美大学,2009.

社保基金风险点篇2

关键词: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风险

1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社保基金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了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依法筹集和使用基金,确保各项基金应收尽收和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二是合理编制基金预算,强化收支预算执行,严格编制基金决算,真实准确反映基金预算执行情况;三是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基金核算分析,积极稳妥开展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实现基金保值增值;四是加强基金财务监督和内部控制,确保基金运行安全、完整、可持续。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对基金预算、基金筹集、基金支付、基金结余、财政专户管理、资产与负债、基金决算以及监督与检查等8个方面。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的任务,就是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依法筹集和使用基金;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努力做好基金的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工作,并如实反映基金收支状况;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加强监督和检查,确保基金的安全。社会保险基金纳入单独的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挤占、挪用,也不得用于平衡财政预算。社会保险基金根据国家要求统一管理,按险种分别建帐,分帐核算,专款专用,自求平衡,不得相互挤占和调剂。

2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的风险

社会保险基金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的重要举措,也是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在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过程中,社会保险基金的财务管理成为核心环节,规范严格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能够提升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水平和质量,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风险方面主要存在着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的制度缺失,在宏观层面虽然出台了相应的管理法律法规和相关的制度,但是在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的实践中缺乏本地化、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和规范性的财务管理制度,导致财务管理制度在微观层面的缺失,直接影响到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安全,从这一角度看,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的缺失是其风险点之一。二是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的管理缺失,转变工作作风,强化管理实效是实现财务规范运行的核心和关键。在目前情况看,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的制度、岗位职责、流程、审批权限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健全不完善的情况,特别是在新政府会计准则已经实施的情况下,将政府会计准则与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工作的实践结合的还不够,这些都导致了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的风险点存在。三是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的流程缺失,程序的规范保障内容的合法合规,财务管理流程始于业务开展需要,经过权限审批、财务复核,终于业务办理。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流程规范能够确保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的合法合规。在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对于财务管理流程的粗线条与不规范成为了又一风险点。四是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的监督缺失,监督是有效防范风险点的措施,通过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的监督体系能够有效的将风险降低到最低。但是,在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的实践看,由于制度缺失、管理缺失和流程缺失,必然导致监督的缺失,不单缺少有效的动态监督也缺乏公正客观的外部监督,这使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存在极大的风险。

社保基金风险点篇3

关键词:社保基金;投资风险;衡量

一、研究背景

社保基金是从事社会保障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保障制度赖以生存、发展和发挥功能的重要保证。因此,社保基金投资的安全性原则永远是第一位的,必须控制社保基金投资的风险水平,在安全性较高的前提下追求投资收益的最大化。自从我国的社保基金入市以来,每年的投资收益率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知,从2001年到2005年的社保基金收益率扣除当年的物价上涨率后收益率相当低,有的年份(如2004年)保值的目标都没能实现。2006年的收益率陡增到29%,其盈利能力大大提高。但是,从资产结构配置情况看,2006年以市值计算的固定收益类资产占45.86%,股票类资产占34.24%。股权类资产占10.45%,现金及等价物占9.45%。以调整前的资产配置比例来看,四类资产中,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低于资产配置比例低限近10个百分点,股票类资产占比高于配置比例4.24个百分点,而现金及等价物则高于理想水平(全国社保基金会认为现金及等价物占比的理想水平为0~5%之间)。从2006年的收益情况来看,620亿元的经营收益中,400多亿元的股票浮盈贡献最大,这也直接导致了股票资产投资超过了年初计划的比例上限。因此。2006年到2007年社保基金的高收益率,其投资股票市场的贡献率功不可没。这两年社保基金的高收益率固然可喜,但也潜藏了较大风险。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的蔓延和股市表现不佳,社保基金的收益率从2007年43.19%暴跌到-6.79%。

将社保基金投资于证券市场这类风险较高的领域,对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和提高其社会保障能力是必要的,实践证明也是完全可行的。但由于社保基金的性质所决定,对其进行证券投资时,在追求收益的同时应更加注意控制风险。

二、风险度量模型

本文将应用国际上通用的估计风险的var方法,对我国社保基金在证券市场的风险水平进行测量。var是风险估值模型(valueatrisk)的简称,也是近年来国外兴起的一种金融风险管理的工具,旨在估计给定金融产品或在未来资产价格波动下可能的或潜在的损失。目前,该方法已经日益得到国际金融界的重视和应用,部分国家已明文规定银行、上市公司、证券公司等机构必须定期公布自己的var值。围绕var的测算,国外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jeremyberkowitz(1999)提出新的评价var的方法,在此基础上jean-philippebauhausandmarcpotters(1999)提出如何利用金融资产波动的非正态分布特性去计算非线性组合的var;同时dowd,kevin(1999),提出了var计算的极值方法。在国内,叶青(2000)用garch-m模型和半参数方法度量了我国股票市场的风险;马超群、李红权(2000)介绍了var方法的实质和优缺点及在金融市场的应用;王美今、王华(2002)比较了正态分布和t分布下garch模型的上海股市险值,结果表明正态分布可能低估风险,t分布可较好地拟合股市险值。以上方法虽然为估计资本市场的风险提供了有力工具,但用于对社保基金的风险衡量却不多见。

基于大量实证表明,误差的正态分布假设可能低估风险值,本文是用假定误差服从t分布的garch模型估计社保基金的风险值。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假设误差为正态分布风险值的低估,从而可以更加准确地刻画出我国社保基金的风险程度。

三、统计检验及险值分析

为了更客观、全面地反映社保基金的风险情况,本文采用大智慧公司编制的社保重仓股指数(993405)作为分析对象,对我国社保基金的证券市场风险进行测量。社保重仓股指数是以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的全部上市股票为计算范围,选择社保重仓的上市公司作为成分股,采用派氏加权进行编制的指数。它能够客观地反应社保基金在证券市场上的收益和风险情况。样本选取的范围是2006年8月30日到2010年3月1日,交易数据为850。数据来源于国泰君安的

经过比较滞后期的不同的赤池信息准则,本文选定garch(1,1)作为计算var值的模型。

(二)garch(1,1)模型的参数估计和各个置信水平下的vail值

由garch(1,1)得到的参数估计(见表5)和在1%、5%、10%置信水平下的var值如表6所示。

从表6可以看出,随着置信度的增加,在险值var在减小,在险值的波动性也在减弱。

为了更好地刻画社保基金的风险变化情况,本文将分析在5%的置信水平下,各个年度的风险值和其统计特征。其统计结果如表7。

从表7可以看出,在险值var呈现倒v字的形态,从2006-年的56.12增加到2008年的-98.18,而2009年社保基金的在-险值则下降到71.60。可以看出,全国社保基金收益率和股市有很大的相关性,同时也能够看到社保基金的管理能力逐渐提高。社保基金风险规避的特征,要求对风险的控制更加严格,一定要谨慎地对待老百姓的“养命钱”,力图实现在安全性要求下的保值、增值目的。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全国社保基金2006年以来的整体趋势和年度风险的测量,得到以下结论:

1.社保基金收益率与证券市场的风险程度相关,更加与社保基金的投资结构相关。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社保基金在证券市场投资比例的增加是风险增加的重要来源。从年度数据分析可知,2004年和2005年社保基金在险值及其波动性都很低,到了2006年和2007年其风险值和波动性却成倍增长。这与社保基金在证券市场的投资结构比例和证券市场这两年的“牛市”行情是分不开的。而2008年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和股市的剧烈下降,使社保基金亏损和风险增加。

2.从2006年到2008年社保基金的风险逐渐增加,2009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仍高于2006年的在险值。

社保基金风险点篇4

关键词: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保值增值

作者简介:商丽景(1979-),河北金融学院经济贸易系讲师,研究方向:金融投融资;

贾瑞峰(1973-),河北金融学院经济贸易系讲师,研究方向:金融计量。

中图分类号:F84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6.18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6-38-03

我国社保基金数额庞大,截止2011年底,我国五项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总额2.87万亿元,其中养老保险累计结余1.92万亿元。由于我国当前的社保基金投资运营存在着投资结构单一、运作方式不健全等问题,导致了社保基金收益低,甚至有些地方若考虑通货膨胀后出现了负收益,这也是我国社保基金难以实现保值、增值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对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路径进行新的探讨和尝试。

一、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特点

社保基金与一般资金的投资相比具有自身的特点:

(一)投资的限定性

国家关于社保基金的投资方向、投资规模、投资结构、投资区域等都有一定的政策或法律限制。如有的国家规定社保基金只能存入银行和购买政府债券,不能用于投资股票、不动产等,有些国家还对社保基金的投资数额或比例作出了明确的限制。

(二)投资的长期性

社保基金的收支是相分离的:职工在职期间由职工本人和单位按规定缴纳一定的社会保障费,等到若干年后符合条件时才能享受社会保障待遇,因此,导致了社保基金收支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时间差。尤其是在养老保险实行部分积累制或完全积累制的情况下,其基金储存积累期最多可长达近40年。社保基金的长期沉淀决定了社保基金需要通过长期的投资来获得较高的收益,以达到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目的,从而确保参保人的收益不受损害。

(三)税收优惠性

社保基金通过投资运营产生的收益并不直接用于分配,而是累加到社保基金中去,以增加基金的总体数量,一方面使其不断的通过投资实现更多的收益,另一方面也可减轻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负担。与一般基金投资收益不同,国家对社保基金投资收益是免征所得税的。

二、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原则

根据对社保基金在投资运营中的特点分析可知,社保基金投资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四个:

(一)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是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时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由于社保基金的特殊性,要求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的本金必须要及时、足额的能收回,如果投资导致社保基金投资的本金无法收回,就会影响到社会保险基金正常的支付需要,从而影响投保者的正常生活。因此对社会保险基金来说,安全性是投资时考虑的首要问题。

(二)收益性原则

通过对社保基金进行投资获得一定的收益,在达到保值的前提下实现社保基金的增值。由于存在通货膨胀因素,只有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率大于通货膨胀率才真正实现了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因此社保基金的投资在注重投资安全的前提下还要注重投资的收益率,应注重投资于收益率较高的项目。

(三)流动性原则

社保基金的流通性是指为了满足随时可以支付参保人对社保基金的需要,社保基金在投资中不发生价值损失的前提下可以随时变现。如果社保基金投资时间过长,投资项目无法变现,那么将严重的影响社保基金随时支付的需要。因此要求社保基金在投资中要对投资项目安全性、收益率和变现能力等进行综合考虑,选择适合的投资项目。

以上是社保基金投资运营中需遵循的三项基本原则。而在实际运营中很难三项原则同时兼顾。比如投资收益和风险往往是呈正相关的,过度的追求高收益必会面临着较大的风险,而过度的注重安全又会影响收益。因此,在实际对社保基金进行投资运营时,在考虑社保基金投资原则的同时还要结合实际情况需要,灵活选择投资方式和项目。

三、社保基金投资运营路径选择分析

社会保险基金实现保值增值的途径主要包括两个:一是进行金融活动投资,包括银行储蓄、购买国债和金融债券等;二是进行经济活动投资,如投资国有大型项目建设等。根据社保基金投资的特点及所需遵循的原则,社保基金投资的路径主要有:银行存款、购买国库券和其他各种债券、参与股票经营、投资基金、抵押贷款和投资不动产。

(一)银行存款

银行存款也被看做为一种投资,而且这种投资是投资风险最小的投资方式,同时这种投资的变现能力也最强,尤其是活期存款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支取。银行存款的收益率稳定但是较低,尤其是存在较高的通货膨胀下,存款收益率往往低于通货膨胀率,社保基金不但不能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还在不断的贬值,严重了损害了参保人的利益。

社保基金在投资运营的初级阶段,由于没有经验,各种制度、法律建设还有待完善,在投资上还是要更多的考虑投资的安全性。而尽管银行存款的收益率低,但其是各种投资路径中安全性最高、变现能力最强的投资方式。因此,我们可根据银行存款的存款利率选择存款的种类。如果银行长期存款利率能抵消通货膨胀造成的贬值影响,可以对一定比例的社保基金用于该种投资,以保证社保基金随时支付的需要。

(二)国债

1、国库券。国库券是由国家发行的债券,以国家财政作担保,投资收益率高于同期银行存款,由于发行者是政府,几乎不存在信用违约风险,所以国债被认为是一种风险小但收益高的投资工具。我国国库券的期限最短的为一年,投资收益和投资时间呈正相关。同时由于国库券采用的不记名形式,可以迅速的流通转让,满足社保基金投资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的原则。在实际投资中,可选择不同期限的国库债进行购买投资。

2、其他国债。当前我国国债除了国库券外还有六种其他债券:专业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券、专业银行发行的国家建设债券、地方企业发行的地方企业债券、国家重点企业发行的重点企业债券、基本建设债券、财政债券。由于六种债券存在着特殊性,现阶段还不太适合社保基金进行投资。比如基本建设债券只对专业银行发行,其他机构或个人不能购买;财政债券只对金融机构发行,只有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部门成立了相关的金融投资机构才能购买。

(三)抵押贷款

抵押贷款是借款者凭借一定的抵押品作为物品保证而取得贷款的一种融资方式。因为借款者有抵押品作为保证,抵押品一般有房地产、国债券、有价证券、各种股票或货物的提单等等,如果贷款到期,借款者不能如数归还贷款,则贷款者有权处理抵押品作为补偿,所以从事抵押贷款的风险小。同时抵押贷款的收益相对较高,满足社保基金投资的收益要求。

由于当前我国金融市场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现象,一方面众多企业很难从银行机构获得资金支持,另一方面随着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国有企业投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这些无疑为社保基金进入金融市场进行贷款业务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四)不动产

不动产投资是为了取得一定的收益而将现金转为不动产的行为。其中不动产是指土地或土地上的定着物,具体包括:各种建筑物,比如房屋、桥梁、铁路、公路、地下排水设施等等;生长在土地上的各类植物,如树木、花草、农作物等等。

不动产投资存在投资数额大、投资期限长、投资风险大、收益率高的特点。因此,社保基金在进行不动产投资时需要对投资项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比如建筑物投资和植物投资相比,植物的投资风险大于建筑物,不适合进行投资,所以社保基金的投资重点应放在各种建筑物不动产上,比如房屋、桥梁、铁路、公路等;在不动产投资中,可根据我国目前买房难、买房贵的特点,社保基金可以投资建设职工住宅,在获得适当收益的前提下将住宅出租或出售给投保人。

(五)基金

基金投资是一种间接、社会化的证券投资方式,投资效益高、流通性强,同时基金也是境外的投资者向异地证券市场进行间接投资的理想渠道。但是基金投资也存在较大的风险:投资人和信托公司存在的委托——关系致使道德风险的发生,委托机构在各业务环节的操作过程中,可能由于某种原因进行违法或违规操作而引发风险,致使投资人的利益受损;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加大了投资风险,比如投资者在购买基金后,如果市场出现加大的波动,使投资者对价格难以进行预测,投资者将会面临被套牢的风险;投资债券收益还会受到利率的影响,导致投资收益的不稳定性。

根据基金投资的特点,结合社保基金投资的特点和原则,社保基金可以进行适量的基金投资,但由于风险较大,投资应该控制在一定比率内,不适合大规模、高比率的投入。

(六)股票

股票投资是一种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资。股票的投资收益不像债券利息是预先就确定的,(下转第35页)而是随着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变化的,随着企业经营的不断壮大,股票的价值就越高。同时由于企业未来的经营是不可确定和预知的,无疑加大了股票投资的风险。因此在进行股票投资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可行的投资方案。出于安全考虑,社保基金不应投资股票,但由于股票的收益率高,不但能实现社保基金的保值还能实现增值的目的。因此,建议社保基金在兼顾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股票投资。在股票投资中应掌握好分散风险的原则:“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投资时进行投资组合、购买经营状况好的企业股票来达到降低风险、获取收益的目的。

上述六种投资途径中,各种投资途径都有自身的优缺点。社保基金在投资运营中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通过合理、科学的选择投资路径,尽可能地回避风险和实现收益最大化,实现保值、增值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吕超、段洪成、刘海燕.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组合绩效评价理论综述[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0,(01).

[2]赵晶晶、邓尧.我国社保基金可持续发展研究[J],现代商业,2011,(06).

社保基金风险点篇5

关键词:社会保障基金;投资风险;策略

引言

社会保障基金在过去一百多年中,在从现收现付到基金积累制的转变中,由小到大、不断完善。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会保障基金的支付危机越来越明显,各国政府都在强化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力度,寻求更有效的风险投资策略,但在不确定的国际环境下,社会保障基金投资面临着潜在的风险[1]。

中国现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并将在2030年达到老龄化高峰,社会保障基金是我国政府集中的社会保障储备资金,主要用于弥补人口老龄化高峰时的社会保障需要[2],所以实现社保金的投资收益与风险防范至关重要。

一、社会保障基金投资面临的主要风险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投资于银行存款、在二级市场上购买股票和债券,同时参与一级市场的新股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申购,本文按照社保金投资工具类型进行风险分析。

1.社保金投资于银行存款的风险。社保金投资于银行存款可谓是安全性最高的投资方式,但并不意味着银行存款不存在风险。社保金投资于银行将有可能面临的主要风险有:通货膨胀风险、利率风险。其中通货膨胀风险又称购买力风险,是指由于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可能使经济主体的实际收益降低或者筹资成本提高的风险。利率风险指由于市场利率的变动给经济主体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因为只要其资产和负债的类型、数量及期限不一致,利率的变动就会对其资产、负债产生影响,使其成本发生变动[3]。

2.社保金投资于债券的风险。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于企业债券面临的风险主要是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债务人不愿或者不能按照约定偿还债务义务,从而给债权人造成损失的可能性[4],如果社保金投资于信用评级较高的公司或者企业,其信用风险则会降低。

3.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于股票的风险。社会保障基金在二级市场上购买股票主要面临的风险有:流动性风险、政策风险以及利率风险。所谓流动性风险是由于流动性不足给经济主体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政策风险指因政府政策发生变化,给金融活动参与者带来的风险[5]。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有可能给金融活动的参与者带来影响,但是政策变动的影响需要辩证理解。由于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发育不成熟,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公共监督体制尚不健全,投资股票潜在的巨大风险不容小觑。虽然这些风险不能消除,但可以通过有效的投资组合策略加以分散。

4.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于实业的风险。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于实业、进行跨国投资面临的投资风险都比较高。其风险主要有流动性风险、委托风险、汇率风险以及政治风险等。投资实业一般以追求长期利益为主要目标,投资额较大且回收期较长,因此面临较高的流动性风险。委托风险是指投资人独立进行投资经营管理,委托人无法掌握人的管理过程和行为,人容易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可能出现错误判断决策的风险。我国社会保障基金采取直接投资和委托投资管理人投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社会保障基金作为委托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无法对人行为进行监督从而产生委托风险。汇率风险是汇率的波动给经济主体可能带来的损失。社会保障基金在进行海外投资时,汇率的波动很可能造成投资成本的提高,进而降低投资收益甚至出现亏损。政治风险是一国由于政权更迭、战争等政治问题给经济主体带来可能的损失。社会保障基金跨境投资中,可能会面临投资国政治问题,从而影响到投资收益[6]。

二、社会保障基金投资风险防范与控制

1.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相关法律体系。社保基金,完善外部法律体系,对预防投资风险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和《社会保障基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规定》,虽然比较宽泛地规定了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和内部控制,但是力度仍然有待提高。目前,社会保障基金监管应切实从行政法规、法律法规,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管制度的起草工作,构成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立法,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奖励,提高监管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经理人主动承担起管理的责任,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降到最低。从法律层面改变过去控制和监管松懈的状况。在法律的保护和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的监督下,扩大范围,充实社保基金的投资工具,提高盈利能力,分散风险[7]。

2.建立社保基金的投资风险预警系统。社保基金当中的投资风险预警,是通过对投资风险度量与识别,充分运用风险投资的评估相关指标以及预警模型,进而实现了对社保基金的投资风险的有效监控,从而就降低损失,完成风控。有效的组建社保基金投资的风险预警系统,能够使社保基金投资主体更好地对投资存在的风险做出准确的度量、评价和识别,并且可以提高社保基金投资安全性,从而达到保证收益性的目的。总体来说,有四个方面可以着手进行:第一,全方位关注社保基金投资,进而对社保基金存在的投资风险进行更加系统的、完整的识别;第二,投资风险计量模型的运用,准确度量投资风险;第三,准确选择社保基金投资风险的系统评估指标,这个指标的选取方法以及手段必须是合理和有意义的,没有大量的数据是无法支撑的;第四,预警模型的运用,实现对社保基金投资风险事先的控制[8]。

3.强化社会保险基金运行机构内部控制。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各运营商为主体经营性资金收支管理中,要加强基金的规章制度,完善内部财务制度,进行内部自我约束机制,重点是建立科学基金投资决策的风险控制系统。由于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者多元化决策、投资渠道多层次的体系格局逐渐形成,虽然投资主体多元化有助于分散风险,但也使风险控制的投资决策更加复杂。因此,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决策的风险控制系统是非常重要的[9]。

4.强化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社会监督。要实现社会监督,首要任务是要建立一个公平、透明的信息平台。中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信息透明程度较差,公众并不了解投资的基本信息渠道,基金经理不能确保决策的科学性,是否符合公众利益。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平台,将使政府和社会保障的基金经理分享信息,以敦促各方能够履行自己的职责,缴纳社会保障资金,投资者充分了解基金的运作状态,社保基金的投资管理进入公众视线下。实现社会监督,还权于民,给予公众一定的决策权力。不阻止市民投诉,畅通举报机制,简化手续,以及处理人民群众的意见加大力度。各级监督机构人员的选举以及投资工具相关内容的决策上,应给予一定程度的公共决策权。每一个决定进行投票之前,确保决策是公众的意愿。投票不应该由投资经理人操作,而应该留给专业公司或组织的,客观公正评判[10]。

5.建立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研究的数据库。对社保基金进行投资分析时,需要使用大量的经济数据,但社保基金的年度报告中的内容提供相对简单,数据不够全面,这给精算投资分析造成了一定影响。社保基金投资风险实证分析时,现代风险计量工具对所呈现的样本数据有很高的要求,因此,需要依靠大量的历史数据为基础,所使用的历史数据如果不完整,估计的风险会不准确。因此,建立社保基金投资分析的数据库是至关重要的。建立社保基金投资研究的数据库,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进行全面的搜集和整理所用的经济数据指标,并做到时时更新数据,对于错误数据即使改正。其次,将管理数据库的任务外包给相关部门或者金融机构。最后,逐步将数据库系统与国际接轨,实现数据资源共享,以进行国际间比较和研究[11]。

参考文献:

[1]梁忠.关于完善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政策的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1997,(4):41-43.

[2]王运柏,李静思.浅析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投资风险及防范对策[J].时代金融,2007,(10):13-14.

[3]张志聪.全国社保基金投资及其风险控制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4]孙亚琴.社保基金投资风险预警系统研究[D].福州: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5]赵娜.社会保障基金投资风险预警系统研究[D].武汉: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6]荔锐.我国社保基金投资选择和风险管理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7]万幸.我国社保基金投资资本市场的风险及其管理――基于全球金融动荡背景下的思考[J].南方金融,2012,(2):60-63.

[8]李浩.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风险管理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9]付红利.我国社保基金投资资本市场的风险与管理分析[J].中国市场,2014,(37):22-23.

社保基金风险点篇6

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关系到成千上万退休人员的晚年生活,责任十分重大。资本市场的高收益毋庸置疑,但风险也相对较大。从1998年到2003年我国证券市场的年平均收益是6.80,而标准差却高达21.20。尤其我国的资本市场是一个新兴市场,仍处在不断规范的过程中,上市公司尤其是公司治理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股权分置、信息披露不透明、法规不健全、金融工具匮乏等等制度性的缺陷都使得大家对社保基金的投资风险问题尤为关注。

那么,社保基金如何才能有效控制投资运作中的风险呢?本文试图站在投资治理人的角度对此进行简要分析。事实上,在笔者看来,只要社保基金的治理人坚持从受益人的利益出发、以法规为准绳、建立起科学的风险治理机制,投资风险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首先,社保基金必须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

投资理念(investmentphilosophy)其英文本义是投资哲学,哲学是人们的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投资理念本质上指的是投资人对投资目的和投资方法的熟悉。投资理念包含两个层面,

一是为什么要投资,

二是怎样投资。

社保基金的性质要求其投资在保证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基金资产的增值。因此,社保基金进入资本市场首先必须确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在我们看来,其核心可以归结为十二个字——“安全至上、谨慎投资、长期增值”。

众所周知,收益和风险是一对孪生兄弟。社保基金作为长期性的战略投资者,不可能去“追涨杀跌”,而必须遵循谨慎、分散风险的原则,理性投资,耐得住寂寞,着眼于长远。不能片面地追求高收益,也不能一味地拒绝承受适度风险,社保基金的治理者(受托人)必须根据资金的性质和受益人的偏好确定适度的风险收益目标,在此基础上努力实现收益稳定下的风险最小化或者是风险预算下的收益最大化。

其次,社保基金需要合适的投资方针和产品。

无论是哪一类社保基金,受托人需要根据委托人的要求制定投资方针,投资治理人需要根据投资方针设计产品。在投资方针中,受托人必须为社保基金确立适度的风险收益目标,找到合适的业绩基准和跟踪误差的目标范围。

这里必须注重,以往那种只重视绝对收益率的观念需要改变。社保基金作为资金庞大的机构投资者,必须建立起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通过与基准比较、与同风格类基金比较、考察风险水平和过往业绩的一贯性等方法发掘优秀的投资治理人,避免误入那种只根据历史回报选择治理人的“业绩陷阱”。

资产配置比例限制也是投资方针中的重要内容。资产配置解决的是资金在股票、债券、现金等不同金融工具上的配置比例问题,国外对收益来源的研究表明,资产配置能够解释90以上的投资收益,全国社保基金投资治理暂行办法、企业年金基金治理试行办法等法规都对社保基金的投资比例进行了严格限制,前者确定的股票投资上限是40,后者是20,事实上,社保基金治理人严格遵守法定的配置比例能够有效规避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投资方针明确后,就需要投资治理人为社保基金“量身定做”投资产品。我们认为,产品设计的前提是社保基金的需求,设计社保产品需要充分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内部因素,如资金性质、法规合同限制、运行模式、基金收支猜测等;另一方面是外部因素,如投资对象特性、市场情况、投资策略等;在风格特点上,社保产品应该能满足中长期投资需要,风险介于存款(国债)和股票之间;预期收益高于存款(国债)。

最后,风险控制必须贯穿于社保基金投资运作的全过程。

社保基金风险点篇7

国际上通常将监管方式分为两类:

(一)审慎型监管—

即根据审慎原则对基金进行监管。监督机构不对基金资产的具体安排做任何数量化的规定,但要求投资管理人的任何一个投资行为都要像一个“谨慎人”对待自己资产一样考虑各种风险因素。有如下四个主要特点:一是强调基金管理者对基金持有人的诚信义务以及基金管理的透明度,打击欺诈行为,保护基金持有人的利益;二是要求对基金资产进行多样化的组合,避免风险过于集中;三是限制基金管理者进行自营业务;四是鼓励竞争。在这种监督模式下监督机构较少干预基金的日常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审计师、精算师等市场中介组织对基金运营进行监管,只是在当事人提出要求或基金运营出现问题时才介入;这种监督模式给基金管理者依靠专业背景进行投资以很大的发挥空间。

(二)严格限量监管

即预先配置好各种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例,然后按照既定的比例投入资金。其主要特点:监督机构独立性强,权力较大,除了要求基金达到最低的审慎性监管要求外,还对基金的结构,运作和绩效等具体方面进行限制性的规定。监督机构根据这些规定,通过现场的和非现场的监管方式密切监控基金的日常运营。

其风险较小,但保值风险一般高于审慎性监管模式。

(三)两种模式的比较与分析

两种模式各有特点;对待不同的风险抵御能力不同。从资金投资权力上来讲,审慎性监管是较宽松的,因为管理人享有充分的资产配置权。但从另外一方面看,它又是非常苛刻的,因为在发生投资失败时,资金管理人必须能够举证自己当时的决策是符合谨慎性原则的。与审慎性监管相比较,严格限量对投资管理人在承担投资失败责任时比较有利;只要不违反预先规定的资产数量比例规定就可以免除承担投资损失的责任。

在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是严格限制监督模式,而只有英国、美国、爱尔兰是采用的谨慎人投资监督模式。这些国家采用谨慎人投资监督模式,其资产组合中不动产投资均在50%以上,股票投资尤其居多。

从收益率上看,这种模式的特征是不动产和股票投资收益率大于其他的投资组合的收益率,其倾向于风险较高,灵活性强的投资模式。采用审慎型监管方式的国家的基金收益率一般高于采用严格限量监管的。但这类投资组合的风险较大,需要成熟的资本市场和有效的制衡机制作为充分条件,否则基金的安全难以保证。

二、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监管方式及其实际效果

(一)当前社保基金运营的监管模式

我国目前采用的是严格限量监管模式。2000年我国成立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并于2001年出台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对基金的投资渠道和内容进行了规定。社保基金投资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券等有价证券。理事会直接运作的社保基金的投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在一级市场购买国债,其他投资需委托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管理和运作并委托社保基金托管人托管。它的优势是资产承担的风险有底线,但最大的缺陷是容易产生人风险,而人风险在公共产权资产管理框架尚没有形成合理制约或激励的投资。土壤上是最容易滋生的,也是最难根治的,这类风险常常表现为“道德风险”。

(二)基金运营现状

根据《暂行办法》,目前主要投资于国内资本市场,投资品种包括银行存款、国债和股票等。银行存款、国债等风险较小的投资,由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内部专业人员直接运作。股票等风险较大的投资,社保基金委托给专业投资机构投资运作。2003和2004年,共有10家专业投资机构人围,成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管理人。2000年我国建立起了全国保障基金理事会,对全国社保基金的积累部分进行统一投资运营。通过各种投资渠道,社保基金取得了一定成绩如表2所示。全国社保基金累计收益率为11.48%,比同期累计通货膨胀率5.04%高出6个百分点,说明理事会较好地实现了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目标。

(三)投资创新与探索

这几年,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针对社保基金的运作展开了一系列多元化投资的探索和创新。2003年,开展了债券回购业务;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申购了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新股。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进行了股权投资,并且开通了上证50etF直接投资渠道。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些投资工具和投资方式的创新,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在进入新的资本市场方面,2004年2月,国务院已经原则同意全国社保基金进行海外投资。这对社会保险基金来说又是一个全新的机遇与挑战。

三、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实行审慎型监管方式的必要性

我国当前面对的老龄化问题严峻;其一是我国的养老保险起步晚,层次低,覆盖面窄;其二是人口老龄化速度迅猛。据测算,目前我国退休人员占在职职工的比例为20%左右,2010年达到30%,2032年达到50%,2045年将达到55%。从目前的投资收益来看,我国社保基金自我保值增值能力难以应对未来20年后的老龄和购买力风险。故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监督机构有必要从制度供给方面考虑,转变现行的监管方式。

(一)资金增值是监管方式转变的内生要求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需要通过投资运营实现其保值增值,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目前社保基金来源有限,多半来自于财政拨款。如表3。假设财政支持可这样继续,对于要承担的2万多亿的转制成本,凹这无疑是杯水车薪。如果情况不能得到改善,这些历史成本很难甩掉,还会使财政陷入泥潭不能自拔。这就需要为资金创造一个合理的投资环境,让其实现自我保值增值。

(二)监管模式要与投资方式相适应

投资方式改变,要求其监管方式也应该随之改变,两者相辅相成。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的成立之初,按照《暂行办法》的要求,主要将资金在银行存款、国债等风险较小的投资。在这种投资方式下,选择严格限量监管是比较适宜的,其优点在于投资风险、委托风险及成本比较小。不过,随着基金积累规模扩大,应对未来老龄化危机的要求,选择更能保值增值的投资渠道,基金入市成为大势所趋。2003和2004年,共有10家专业投资机构入围,成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管理人。这一投资方式的调整,要求监管方式也需要随之改变,使监督方式向适合于社保基金发展的方向渐进。此外,国家对投资的范围有所扩大,开展了债券回购,股权投资,并原则上同意海外投资等一系列政策变化。这也就为我们的投资管理人提供了提高收益,降低风险制度前提。但这个前提还不完全,需要适合的监管方式与之配合,才可能达到基金保值增值预期的目标。

(三)化解“资产——负债”风险

社保基金在运营过程中,会遇到经营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信用风险,在限量型的监管模式下,它们都得到了较有效的控制,但是“资产——负债”风险就成为了一种很难规避的风险。这种风险就变成了一种系统风险。也就是说,当未来的现金流量是已知的,那么就能够购买合适的债券来抵消负债的影响,然而,假如未来的现金流量是不确定的,特别是由于工资、物价变化,资产价格上涨或人口因素等,那么固定收益工具或政府债券是一种拙劣的保值工具,不能化解社保基金的资产—负债风险。风险管理学中有一句言简意赅的结论,那就是“不能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告诉人们要用分散的办法去规避风险。这种规避方式正与审慎型监管方式相匹配。因此,转变监管方式成为一种大的趋势。

(四)理清产权

社保基金属于公共产权资产,划清产权界限,良好的制度供给才能充分发挥对投资管理人进行激励的作用。依据《暂行办法》的规定,商业银行是基金的“托管人”。银行存款、国债等风险较小的投资,由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内部专业人员直接运作。股票等风险较大的投资,我们委托给专业投资机构投资运作。从这里可以看出,基金理事会兼有基金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的双重身份。两者的目标也不尽相同,基金托管人的目标是社保基金的安全性好、流动性高;而投资管理人的目标是社保基金投资的收益最大化。这样看来,“双重角色”必然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冲突,所以这个机构应该进一步“专业化”。审慎型监管有利于这种产权的清晰划分,使得基金理事会真正成为基金托管人,专业的投资机构成为投资管理人。从而权责匹配,使它们最大限度的发挥各自的优势,增大社保基金保值增值能力。

(五)提高竞争层次

从制度的角度来看,没有—个适合的制度,市场经济只能是低效的,审慎型的监管方式实质是政府的一种新的制度供给。这种监管方式的转变,会引入与市场经济相一致的竞争,符合市场经济及全球化的要求。在严格限量监管条件下,基金投资管理人自由较小,没有资产—负债风险压力,也没有积极寻找基金增值的内在需求。他们只要按照比例投资就高枕无忧,盈亏对这些机构影响不大,缺乏逐利动力。而审慎型监管模式会打破这种“大锅饭”的情况,采用一种机制设计的方式将表现优秀的和低劣的基金投资者区分开来。使得它们有动力和压力尽可能的为基金保值增值。这样的话,保值增值能力强的投资管理人会有获得更多的资源;反之,可供投资的资源越来越少,甚至取消其投资管理人资格。

综述所述,社保基金所面对的风险呈多样化,不能完全靠政策法规,行政命令,更不能依仗投资人或称为内部人的那部分人的自我约束来控制和化解。需要政府从制度上来考虑,从制度上来约束,为社保基金投资营运提供制度环境。通过上述分析,审慎型监管应该是比较适合今后社保基金保值与增值的一种制度。

参考文献:

[1]林义.社会保障基金管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2]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2000-2004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年度报告[eB/oL]http:///web/newsinfo.asp?newsld=243,2006-04-10.

[3]赵曼,刘恒庆.社会保障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4]项怀诚.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运营的几个问题[eB/oL]http:///web/index.asp,2006-04-08.、

社保基金风险点篇8

【关键词】社保基金;风险防范;制度保障

随着沪深股市在2013年01月的持续反弹,社保基金在半年多之后又重新进入证券市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入市是指在保值的基础上达到增值的目的而由聘请的基金公司将社保基金投资于证券市场。2013年1月,我国社保基金新开账户达到30个,刷新了自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单个月份新开账户记录。随着社保基金重现股市,社保基金入市的话题又开始得到关注,下面笔者将从社保基金为什么入市、社保基金入市的意义、社保基金入市面临的风险及社保基金入市有哪些制度保障等进行多方位的思考。

一、社保基金入市的重大意义

社会保障基金加快进入资本市场将对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和资本市场制度建设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具体的看有:

增加我国居民储蓄和扩大居民投资渠道,为资本市场提供资金来源。基金制养老保险的建立,使社会保险性储蓄迅速增加,带动总储蓄的增长。储蓄的增长为资本市场提供大量资金来源,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

促进金融市场竞争,推动金融深化。社会保障基金的崛起,对商业银行的主导地位构成巨大挑战,有助于增加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其流动性和效率,推动金融深化。

加快金融创新步伐。通过社会保障金可以衍生新的金融产品和品种,为投资人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

二、社保基金入市的风险

我国社保基金面临的风险主要有:委托投资风险;资产独立性风险。

(一)社保基金委托投资资产配置风险

社保基金入市后,风险控制是学者们研究得最多的问题,但是,大多数研究仅针对社保基金对单个投资管理人操作风险的控制,忽视了作为整体的投资受托人群体在资产配置和投资组合方面所面临的风险。而2006年社保基金股票投资占总资产的比例已经提高到了巧%,随着股票投资比例的增大,社保基金还将选择新的基金管理公司,继续扩大管理人的范围。在这种情况下,对投资管理人整体风险的控制显得更为重要。资产配置是所有基金运作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amott(1985)曾以问卷调查方式针对美国前五十大社保基金管理单位进行管理决策研究,发现大部分的退休金管理位都认为资产配置决策是最重要的管理决策。Brinsno分别就美国173各大型社保基金在1974一1987年间的资料分析,指出社保基金的经营绩效有九成以上取决于基金管理单位制定的资产配置计划,其余的选股和选时策略对基金的贡献程度则不到一成。以上研究表明,社保基金操作绩效好坏取决于资产配置是否适当,因此,社保基金面临着委托投资资产配置风险。

(二)社保基金运营中的资产独立性风险

独立性要求首席风险官到风险总监,再到基层行的风险主管乃至部门内的风险经理,按照各自岗位的风险管理职责、相关的规章制度等,在不受任何外在因素干扰或左右的情况下独立地开展工作。这种独立开展工作之所以成为风险管理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就是因为只有摆脱了外在因素的干扰,离开了权利因素的控制或左右,风险管理人员才能大胆地独立思考、独立按照风险管理政策和制度主导工作、独立地在新的风险管理体系内对每一项具体业务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与决策。而一切受外在因素干扰、左右甚至控制的风险管理工作都不可能真正独立、有效地实施,风险管理体制改革也就不可能取得成功。社保基金面临着独立性风险。

三、社保基金入市的制度保障

1.关于解决委托风险的制度保障

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看,我国证券投资基金采取契约基金形式,基金组织的基础法是合同法,基金本身是一个独立的资产帐户,是通过基金发起人、基金持有人、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之间的基金契约建立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这种契约基金形式,提供了解决了委托风险的制度保障。

2.关于解决委托投资资产配置风险的制度保障

(1)设立了风险值风险控制机制

首先,确立了一个适合社保基金的风险值,并计算出社保基金所能承担的风险值的上限额,再把总的上限额度划分为若干小的份额,根据各个基金管理公司的受托额度分配份额,作为其单独的风险值即可能发生的损失的上限额,各基金管理公司还可以将额度再划分,分配给基金经理。各基金管理公司以及基金经理应控制投资的损失不能超过其个别损失的上限额,而在此上限之下自行投资。这样,既可以明确衡量所有投资的风险,有利于社保基金在整体上控制其所入市资金的风险;也可以明确每家受托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经理的风险,以便于层层监控和管理;最重要的是可以充分反映投资组合风险分散的效果,使收益性与安全性得以兼顾。

(2)建立了风险预警机制

根据所确定的风险值上限还建立了风险预警机制,即在基金管理公司受托资金的市值和风险值上限之间,设一个适当的损失预警点,由基金管理部门定时监督,若实际的损失超过预警的损失风险额,基金管理部门或基金管理公司需及时调整投资组合,以防止未来市场持续业绩不佳时,实际损失金额超过其被授权的风险值上限额度。这实际上也是为风险值的风险控制机制加了一道双保险。

(3)设立了异常风险处理机制

风险管理的主要目的还包括防范社保基金遭受重大意外损失而破产,因此,社保基金除利用风险值机制进行正常情况下的风险配置与绩效评估外,还建立了一个异常处理机制,当市场发生极端情况时,能随时依据市场变化,调整投资组合。具体程序为:如果市场波动增大到一定幅度,为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应依据风险值进行测算,并不断调整,将原有投资组合替换为新的投资组合。

参考文献:

[1]乔庆梅.社保基金中的委托关系.经济论坛,2004(2)

[2]范吁阳.基于风险值的社保基金风险管理.浙江金融,2005.1

[3]张志超,但芳芳.社保基金投资组合选择与风险防范.开放导报,2004.8

社保基金风险点篇9

安全高效的社保基金投资运作为建立逐步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了资金供给的增量来源,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减轻企业、个人、政府负担的作用。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全国社保基金成立9年多以来的权益累计投资收益2448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9.75%,超过同期年均通货膨胀率7.74个百分点。其中,2009年全国社保基金投资收益849亿元,投资收益率16.1%。虽然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增加明显,但由于其投资结构中逐步降低了固定收益产品的投资比例,提高权益类产品的投资比例,使投资的风险程度也随之相应提高。

另外,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到2050年,我国6o岁和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将达到4.5亿和3.36亿,分别占总人口的32.79%,和24.49%,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银发危机”将使社保基金面临巨大的支付压力。因此,如何在实现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同时,防控社保基金的投资风险,使基金以较强的流动性、较高的收益性追随经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是目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本文拟对此进行初步的探讨。

二、社保基金所面临的投资难题

合理的投资模式是寻求一组收益率高且稳定性好的投资组合。社保基金投资原则主要是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而这“三性”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投资难题。借助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p·Krugman)在分析国际金融政策目标上的“三角形”假说来分析“三性”之间的矛盾。

可见,社保基金投资若要保持安全性、流动性,就必须放弃收益性,即只能投资在银行存款、政府债券等高安全性、低收益性领域,如2003年年我国社保基金刚入市时的选择。如果要实现收益性、流动性,就必须放弃安全性,即倾向投资于股票、公司债券等高收益率、高风险性领域。若要坚持安全性、收益性,就只能放弃流动性,即只能投资于国债等高信用领域。

三、不同投资渠道的风险程度分析

我国社保基金采取在社保基金理事会直接动作和社保基金会委托投资管理人运作相结合的投资方式,其主要投资渠道按风险程度不同可分为安全型投资和风险型投资两种,安全型投资包括投资于国债、银行存款,风险型投资主要投资购买股票、企业债券、实业投资等方式。图2是不同投资渠道收益率与风险性的相互关系:

从图上可以看出:社保基金所投资的产品中,其风险性与收益率呈正相关的关系。风险性越大,收益率越高。

(1)银行存款。在物价稳定的前提下,投资于银行存款可以获得相对稳定的利息收入,是实现保值增值的最安全途径。但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根据费雪方程式,名义利率i、实际利率r与通货膨胀率j之间的关系为r=(i-j)/(r+j)。即在实际利率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呈同步上升或同步下降趋势。图3是我国2007-2009年年存款利率与通货膨胀率的比较。

由上图可知,在2007年、2008年,通货膨胀率均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此时,投资于银行存款的社保基金无法实现保值增值。为了冲抵物价上涨的影响,确保基金的实际购买力超过同期物价的增长速度,需要通过合理的投资运营,以获取高于通货膨胀谐振收益率,进而增强社会保障的给付能力。

(2)政府债券与企业债券。政府债券主要由国库券及地主政府债券构成,是以国家信用作为担保的“金边债券”,但其收益性低于以企业信用为担保的公司债券。企业债券与政府债券最重要的区别在于风险程度不同,社保基金购买企业债券需要考虑违约风险。另外,企业债券属约定投资回报型基金,其利率一般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虽然企业债券的安全性与流动性比国债差,但就长期而言,待证券市场相对发达的情况下,更理性的作法是选择一些高盈利能力和高信用的企业进行投资。

(3)抵押贷款与信托基金。抵押贷款收益率相对较高,并且由于有抵押财产作为保障,其投资风险性相对较小。信托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由专门的投资机构进行分化散投资,投资者按出资比例分享收益并承担相应风险。

(4)实业投资。目前,我国实业投资领域主要为中央直管企业改制或改革试点项目。实业投资的风险程度主要是取决于流动变现能力及到期能否及时偿付。投资于基础设施、能源工业、交通运输等的社保基金都具有金额大、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流动变现能力。另外,一旦实业投资项目不能顺利运营,无法达到预期收益水平,甚至出现到期无力偿付的风险。

(5)股票。股票是收益率最高、风险性最大的投资途径,股票投资收益权的不确定性主要受到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资本市场的完善与否以及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2009年,我国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的22.7%来自股票收入,年末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余额为4,131.74亿元,占资产总额的53%。

四、社保基金的投资风险分析

我国社保基金自2003年进入二级市场以来,在成为金融市场重要资金来源的同时,也面临很高的投资风险。作为资金量庞大的机构投资者,全国社保基金对我国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产生联动效应。并且,由于我国社会基金的营运管理体系不够健全,这种投资风险有被进一步放大的可能性。根据风险的可分散程度,主要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

(一)系统性风险

系统性风险主要是指资本市场固有的投资风险,其是所有投资者所面临的共同性风险,是无法通过投资组合进行规避的,其传导路径是通过社会政治、经济等大环境的变动引发整个证券市场的价格波动,进而影响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绩效。

主要包括:一是经济周期风险。经济周期是无规律且难以预测的,其变动过重主要分为衰退、萧条、复苏和繁荣四个阶段。资本市场是反映宏观经济周期的晴雨表。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经济增长的联动效果。资本市场会跟随经济周期的各个阶段而出现不同幅度的波动,社保基金不管是直接投资还是间接投资,其投资回报率都与经济环境紧密相联,特别是个人账户型养老基金的收益同步于宏观经济变动。

二是利率波动风险。利率主要受货币供需状况、物价水平、宏观调控等因素影响,当给定证券收益率时,证券价格与市场利率成反比例的关系。当利率上升使经济主体的预期收益率下降时,会导致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率面临低于最低投资收益率要求的风险。市场利率的变化必然会造成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的不稳定性。

三是通货膨胀风险。资本市场中投入的资本和收益都是以货币进行衡量的,单位货币的贬值必然会使入市的本金和收益变相缩水。社保基金的积累与投资都具有长期性,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其实际购买力便会产生下降的可能性。如存入银行的社保基金,当物价上涨而银行存款利率无法同比增长时,就会消弱其原有的购买力。

四是汇率风险。汇率受各国外汇管制及财政、货币等因素影响。投资于海外市场的社保基金,在承担资本市场固有风险的同时,也要承担货币汇兑过程中的损失风险。

(二)非系统性风险

非系统性风险是指引起单只股票价格变动,且可以通过分散或组合投资进行规避的风险。当社保基金所投资的上市公司发生经营财务风险时就会产生投资收益下降的可能性。上市公司由于管理不善或决策失误或财务诈骗等事件的披露,便会直观地反映在其公允价格的变动上,引发股价大幅下跌的风险。

非系统性风险主要体现在社保基金管理公司的运营风险。截至2009年,全国共有南方基金、博时基金等10家基金管理公司成为全国社保基金的境内投资管理人。其运营风险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几种:

一是管理水平风险。即由于投资管理者的业务水平或心理素质、经验等因素而引起的投资风险。一旦管理者在市场时机、仓位控制、行业分布和个股(券)选择方面出现失误,其投资决策无法跟随大盘走势进行量力操作,就会使基金存在潜在的资产风险。虽然,基金管理公司的管理水平一般高于个人投资者或机构投资者,2009年,基金投资收益率最高的银华基金,其加权收益率为93%,比市场平均水平高出23个百分点。然而,将社保基金交于基金管理公司管理仍然存在减值风险。2009年,华夏银行精选基金等号称“基金中的基金”占据了“到期部分负收益产品”亏损榜前8位,其中华夏银行的创盈7号平安基金信件理财计划产品亏损率高达43.72%。

二是委托风险。我国社保基金的投资方式是直接投资相接合的管理方式。其中,间接投资采取委托———的运营模式。作为委托人的社保基金理事会与受托人的社保基金管理公司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难以形成的一个共同的信用约束链条,进而无法避免各委托方或方发生违约风险。受托人可能利用在投资动态方面的信息优势,来为已谋利,如采取暗箱操作的‘老鼠仓’行为,从而使社保基金发生损失。

三是信用环境风险。市场经济是以信用为基础的,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能为社保基金投资提供信用保障,进而减少其信托成本,提高收益。资本市场是社保基金的重要投资场所,我国资本市场的信用环境风险主要体现在:①政府失信风险,如政府职能部门在执法过程中,运用审批或者指标控制等方式允许一些资信不良的公司上市,对操纵股份机构、损害股民利益的机构投资者没能进行合理的制裁等。②上市公司的失信风险,上市公司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采用在财务报表中披露一些不实信息或故意隐瞒影响利润的投资行为,以及因为经济担保的债务纠纷而导致清算的风险。③中介机构失信风险,券商、资产评估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对上市公司所披露信息的真伪并没有严格审核;财经频道、股市专栏等新闻媒体与恶意操纵股价的庄家勾结,有意发表虚假信息。

五、社保基金投资风险的防控对策

我国正处在社会保障体制的转轨时期,在资本市场处在不断规范与完善的背景下,要实现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关键是要合理防控投资风险,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

(一)发达国家社保基金风险防控的先进经验

发达国家已先行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其对社保基金投资风险的控制经验较为丰富。目前,世界各国的社保基金营运方式主要有财政性社会保障基金、市场信托管理基金以及公积金基金。以美国、新加坡智利为例,我国社保投资风险的防控可以借鉴两者的成功经验。

1、美国社保信托基金模式(oaSDi)。美国社保基金主要组成部分为社会保险信托基金(oaSDi),oaSDi资金来源主要是雇主、雇员和独立劳动者依法缴纳的工薪税。采取个人账户式运营模式,强调科学化投资、民主化管理。信托管理委员会掌管所有社保基金,通过制定相关投资准则、定期对基金收支进行长短期测算来提供投资依据。联邦政府尤其注重养老保险金的投资,政府与一些信誉良好的基金管理机构签约,委托这些机构为个人管理养老保险金,但个人账户所有者台根据自身对风险的偏好程度而选择投资策略。美国政府坚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不进入证券市场,其中老年养老型基金结余只能购买政府特别债券,住院保险基金则可购买少量公共债券。政府对社保基金的投资监管完备,信托基金管理委员会每年都要向国会报告基金的收支状况,投资操作过程透明,能有效防止资金贪污挪用现象。另外,美国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为社保基金提供了良好的运营环境。资本总额不断增加的社保基金成为资本市场内重要的机构投资者,稳定、规范化的市场环境为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提供了重要保障。美国政府还启动了个人储蓄养老金计划,政府对此提供税收优惠并引导资金投向。

2、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新加坡的社保基金实行的是强制储蓄的中央公积金制度。政府成立公积金管理局统一管理劳动者个人账户。当个人账户的资金余额超过规定数量,可将多余资金投入资本市场以获得更高的收益。其投资渠道主要政府债券和政府批准的公司债券、股票等,此种投资模式能较好地规避资本市场的风险。

3、智利“政企公管社保基金”模式。智利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进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通过私人公司来管理个人账户所累积的基金。政府严格限制基金投资,如禁止购买人寿保险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自身的股票。资金投资强调安全性,主要投资于政府批准的股票、由金融机构担保或发行的证券和企业债券。

(二)化解社保基金投资风险的具体措施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我国社保基金投资风险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防控:

(1)优化投资结构

根据20世纪50年代马科维茨(markowitz)分散理论:在保证收益率的前提下,要最大限度地分散投资风险,即注重资产组合内部各资产间的相关性和多元化。相关程度越低,越多元化,刚风险就越分散。可见,社保基金可以实现在同等收益水平下承担更小的风险,或在同样风险下获取更高收益。

投资组合的分散化措施,可使非系统性风险趋于零。投资结构的优化主要是从时间结构、资产结构、地域结构和固定收益投资到期日的合理组合。去年社保基金调整了资产配置结构,截至去年底,固定收益产品投资占全部基金的比例,从年初的56.28%下降到40.67%;对境内外股票投资占比从年初21.98%上升到32.45%;对实业投资占比从年初的14.57%上升到20.54%;对现金等投资占比从年初的7.17%下降到6.34%,但根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办法》,社保基金投资应在遵循“三性”投资原则下,逐步优化投资结构,这不仅有利于分散资本市场过分逐利性而带来的风险,而且可以相对提高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率。主要应注重的可行性投资渠道有:

①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间的资金拆借。金融机构间的资金拆借是一种期限短、收益稳定的资金融通业务。再加上国家对现代经济基石———金融系统的保护,若社保基金投资于此,不但是一种零风险、稳收益的投资,而且可拓宽金融机构融资渠道。为刺激金融机构向社保基金管理人拆入资金,可规定社保基金拆出利率略低于市面现行利率。由于拆借的短期性,在一定期间内,社保基金拆出和收回资金能够维持在相对均衡的水平。

②通过制度设计,寻求无风险投资场所。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控制着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垄断行业,如电力、石油、电信、烟草等。虽然,目前实业投资主要为交通银行、中国银行、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等。但可以通过制度设计提高垄断行业进入的门槛,如通过政府许可证、特许经营权等形式,使实业投资领域成为社保基金投资的无风险场所。但建立社保基金无风险投资体制的前提是要求实业投资必须采取现代企业的管理形式,即垄断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必须完全分离,以解决垄断企业内部的低效率问题。两权分离后,取得经营权的管理者获得的是管理收入,而社保基金理事会则可以成为不干预经营权却可以后定期分割平均利润的所有者。

③积极寻求海外投资的合理方法。海外投资与国内投资的相关系数较小,投资于海外,不但可以使投资品种实现国际多元化,而且可以有效规避国内证券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各个国家和市场之间的关联程度不同,国家多元化的海外投资有利于于分散社保基金在国内投资所遇到的系统性风险。虽然世界各国的社保基金投资都表现出国内投资的偏好,但在国际投资方面有丰富经验的智利、秘鲁等国的投资迹象表明国际投资越来越发展为一种选择。

2009年,社保基金积极稳妥开展境外股票投资,新增境外股票投资取得了53.26%的投资收益。目前,社保基金境外委托投资主要包括股票、债券类产品,主要有积极型的全球股票(除美国)、香港股票、全球债券及指数增强型的美国股票等。海外投资应在现有的基础上,首选不同国家不同行业中稳健增长型的龙头股作为投资重点,并且应对个股持有数量、各基金的资产配置比例等设定投资限制。另外,注重指数化投资,即该组合的涨跌幅度同步其所选择的特定指数,如同步于美国标准普尔500或纳斯达克变动。投资于纷繁复杂的国际资本市场,应同样注重遴选优秀的委托人。

④在总体风险收益水平达到合理状态下,可以适当提高对高风险、高收益的短期资产配置。如创业投资、衍生金融工具。二者都具有高收益性与高风险性并存的特性。

(2)强化投资监管

强化社保基金的投资监管是克服市场失灵、实现资源配置帕累托最优的必然要求。目前,发达国家的社保基金投资监管模式主要有审慎型和严格限量型两种。如美国运用的是审慎监管方式,主要依靠审计、精算等中介机构来实现对基金运营的监管,而智利、匈牙利等国采取的是严格限量监管方式,是在审慎型的基础之上,还具体限制了基金的资产结构、运营形式等,且密切监控基金的日常活动。

首先要加强外部监管。对于社保基金投资的系统性风险,需要政府监管职能部门的介入,其监管的核心原则是坚持分权制衡。具体要做到:①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监管分权。在保障中央权力的前提下,为充分调动地方参与的积极性,应坚持中央政府主管全国性社保基金监管政策的制定并监督各省级政府的执行情况,而地方各级政府应在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组建各类社保基金投资管理委员会,作为基金受托人进行相关事务管理。②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监管分权。在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下,除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外,还应保证其他几个职能部门参与实际监管。一是财政部门。参与社保基金投资监管有利于财政部全面掌控社保基金的收支状况,明确财政拨付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等,以便使财政资金更好的用于社会保障事业。二是国家审计部门。审计部门是财经法纪的维护者,审计监督的性质决定了其权力实施必须具有独立性。由于具备专业经验和人才优势,国家审计部门可以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审计基金管理公司的财务报告及投资策略、派代表实际参与各类社保基金投资运作等方式加强。③政府机构与民间组织间的分权。通过社保基金的主要利益相关方建立各类基金监管委员会,如成立社保基金同业协会,以其作为民间主体参与社保基金日常投资和风险规避进行实际监管,以促进社保投资信息透明化,投资收益公开化,投资操作市场化。同时,也要注重在制度设计上促使各类投资机构间下相互监督。如作为基金保管人的银行在监督投资人具体投资行为,对其监督不力的违规行为要承担连带责任等。

其次是注重内部监管。社保基金投资机构的内部控制是强化风险监管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构内部可自行建立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来衡量投资决策的风险水平,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形成国家审计监督的子系统。以在促进赢利水平提升的同时加强风险监控。有效的内部控制可弥补外部监管的不足,通过对投资环节的自我监控,制定严格的岗位责任制,稽核制度,以便及时防控险,确保基金投资的安全有效性。

(3)完善风险补偿机制

风险补偿机制是资本市场上退出机制的一种辅助体系。当出现社保基金运营机构出现破产或无法持续经营而使利益相关者遭受资产损失时,应及时给予补偿。首先是基金的投资盈利能力与基金管理公司本身的收益相挂钩。目前,我国实行对入市的社保基金提供最低收益保证制度。社保基金托管公司理财有两个重要指标:一是委托资产的年收益率不低于通货膨胀率加3个百分点;二是委托资产的年收益率要超过同期银行一年期的存款利率20%以上。这个指标是实行绝对收益保证制度的具体体现。然而当出现基金管理公司达不到3%的最低收益要求,并且按照《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所提取的20%社保基金投资管理风险准备金以及按社保基金净收益的20%提取一般风险准备金都无弥补社保基金投资发生的重大亏损时,社保基金投资将面临巨额亏空风险。因此,应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当出现上述情况时,作为基金的管理人必须用自有储备基金或营业收入的一定比例(如75%)进行亏损额补足,以使基金管理公司责权利想统一的。这有助于提高基金管理公司全方位运作的积极性,也有利于社保基金在确保投资安全的情况下,获取更高的投资收益。

其次是对社保基金的投资风险进行再保险或资产证券化的形式。对于投资于实业或房地产的社保基金,可以采取资产证券化方式,来提高流动性,以建立起应对流动性较差的风险补偿机制。对社保基金投资风险进行再保险,可以对过保险机构分流部分风险,并且随着保险公司的介入,能够逐步形成一种有效的信用提升机制,对社保基金投资风险进行再保险,可使社保基金理事会放心地把资金交由管理公司进行运营。

再次是建立风险预警体系。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对投资风险的分析与评价,一旦出现市场传导机制失效,就要立即发出预警信号,力争从源头上规避潜在的投资风险。首先,注重发挥政府审计部门自身预警机制作用的发挥。因为政府职能部门能够凭借权力优势取得系统完整的统计资料,而这正是预警机制运行的前提。另外,在委托———的运营模式下,建立一套刺激投资效益的激励机制,以促使受托管理公司在利益分配相对合理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去追求并实现委托人利益最大化。

(4)健全投资法律环境

现行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是2001年颁布的。该《暂行管理办法》在颁布初期对规范我国社保基金投资运作起到了指导性作用。但随着社保基金数额的扩增以及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其投资渠道过窄、风险防控缺失等弊端逐渐暴露,加剧了社保基金风险的形成和集中。因此,国家应尽快健全社保基金投资管理法律体系,制定较高层级的法律和行政法规,明确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管理的法律依据等重大问题,以促使社保基金投资走上规范化、良性化发展道路。

社保基金风险点篇10

关键词:社会保险基金;风险;管理对策

社会保险基金在当前社会保险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保证。当前社会保险基金虽然得到一定程度发展,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仍不够完善,仍有一些风险存在,不利于社会保险基金的有效利用。因此,作为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人员,应当对当前社会保险基金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并且通过有效对策减少社会保险基金风险发生,使社会保险基金能够更好发挥其作用。

一、社会保险基金风险分析

(一)社会保险基金内部运营风险分析

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在参保人数以及缴费基数方面我国仍存在十分普遍的瞒报及漏报现象,这种情况的存在导致职工平均工资增长水平和缴费基数之间出现背离,在有些地区缴费基数甚至出现负增长情况,这些对基金收入增长产生十分严重的影响,导致在基金增长过程中基数增长作用大大减小,造成基金支付无法得到保障,并且也导致稽查工作量大大增加。在社会保险征缴体制方面,在有些地区内由社保经办机构对社会保险费进行征收,而有些地区内的征收单位为地税部门,这样一来所造成结果就是征缴主体缺乏一致性。另外,在当前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以及事务管理方面,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属于主体,其自身隶属于当地劳动行政事业单位以及社会保障局。大体而言,各个中心均为上级主管部门的附属单位,并且与上级单位并未明确分离,因此由政策制定开始,一直到具体管理、征收以及营运与使用等相关环节,从实际情况来看其实施执行部门都是同一个。这样一来,各个中心不但是执行部门,同时也是监督部门,导致行政管理机构逐渐降低其约束力,其所产生结果就是各级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对于基金资产能够绝对支配,并且在经济利益以及法人资产方面缺乏独立约束,在内部也就很难使有效监督管理机制得以形成,未能够建立公开透明且规范信息纰漏机制,也缺乏有效会计审计体系,从而导致社会保险基金存在风险。

(二)社会保险基金外部环境风险

对于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而言,其在整个社会保险工作中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实际工作过程中应当以强效力法律作为保障,以推动其有效进行。虽然我国当前已经制定了相关法律条例,但是在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工作方面仍缺乏全面且权威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导致管理措施有滞后、失灵以及扭曲与遗漏等现象出现,造成在监管基金组织结构、基金运行以及基金信用担保等相关环节均缺乏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范管理。另外,在资本市场完善方面,社会保险基金具有增值保值作用。在社会保险基金实际运用过程中,之所以设计充账制度,其目的就是将个人账户所积累基金能够在资本市场中积极投入,从而使基金能够实现保值增值。但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社会保险基金中并无资金能够在资本市场中投入。国家相关法律规定,社会保险基金中所预留资金应当控制在两个月支付范围之内,对于剩余基金均应当存在银行账户中或者用于国债购买,实施基金空账运行,对于在经营性事业以及其它金融中基金投资行为严厉禁止。此外,就我国当前实际情况而言,在结构以及规模方面,资本市场均有很大问题存在,资本主义市场明显缺乏应有广度及深度,这种情况的存在导致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存在一定风险,对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十分不利。

二、社会保险基金风险管理有效策略

(一)通过对财政加强管理切实防范风险

首先,对社会保险预算合理编制。在编制社会保险预算时应当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在社会保险预算方面应当实行“板块式”模式,也就是说除政府公共预算以外,对于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单独编制,在政府公共预算中应当继续编入社会保障性支出,并且应当真正反映出来;其次,对于社会保险基金应当保证其保值增值,在政策上财政部门应当对社会保险基金进一步加大扶植力度,以资金安全保障为前提,对于社会保障资金应当适当拓展其投资渠道,从而使社会保险基金可以进一步增强其保值增值能力;第三,对于社会保险基金应当加强财务监督管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社会保险基金运行整个过程均应当加强监督检查,主要包括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投资运营及拨付使用等内容,应当将相关财政风险预警机制建立起来;第四,对于财政支出结构,应当进一步进行调整,对支出存量结构应进行优化,对财政支出增量应进行较好处理,使财力集中倾斜于社会保障,从而使在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障所占比例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对社会保险基金制度加强立法以及监管

对于社会保险基金制度而言,其与人们切身利益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且其经营管理期限时间比较长,所以,对于当前已出现的一些问题,应当在两个层次分别完善立法,对于筹资方式应当进一步进行规范,对于管理结构以及经办机构应当进一步明确,对资金运用以及投资进一步进行规范,对于所出现违规行为应当加大处理力度,对于监管标准应当积极统一,使资金能够保障安全,从而使社会保险制度体系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另外,对于社会保险应加强监管,对法制环境的完善以及市场秩序的规范对社会保险发展具有很好促进作用,同时也是社会保险基金能够得以发展的前提。

(三)积极发展商业社会保险

在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商业保险属于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保障不同阶层中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基础型社会保障层面而言,商业保险作用的体现主要就是在社会保险日常管理中积极参与,在社会保险方面能够提供一定技术支持以及管理支持,可使社会保险资金能够实现保值增值;从成长型社会保障层面而言,商业保险作用的体现主要为通过企业年金以及团体福利计划等相关业务的开展,从而能够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管理、独立运作以及适度保证整个过程服务;从享受型社会保障层面而言,商业保险可使其主导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不但能够提供更多保障产品,同时也能够提供的保障程度更高。当前我国社会经济虽然得到较好发展,但人口老龄化程度也越来越严重,社会上对人们日常生活保障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在当前保险行业发展过程中,使商业社会保险能够在当前社会保障体系中更好发挥其作用,使其更好服务于和谐社会主义构建,已经成为当前需要深入进行研究以及积极进行实践的重要内容。

(四)社会保险基金应加深与资本市场之间联系

对于社会保险基金而言,其与资本市场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而在社会保险基金方面实行资本投资应当对两项根本原则积极坚持,即投资安全性与投资高回报率。所以,在保证投资安全前提下得到较高回报率,这在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方面属于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正处于转型时期,仍有很多数量较大的投资活动以及不可靠资金存在,目前金融制度以及资本市场仍不够完善,所以存在的风险仍然比较大。然而社会保险基金和资本市场两者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两者之间具有相互依赖及相互受益特点,这种特点的存在使运作成功可能性得到很大程度增加。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通过对资本市场进行有效培育,并且对风险有效规范,对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结构适当进行优化,对投资期限进行合理搭配,使投资领域适当分散,通过这些方式的应用,可使社会保险基金风险有效降低,使社会保险基金能够得到更好发展。

三、结语

社会保险基金是当前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保障,在社会保险基金实际应用过程中,对其加强管理,降低保险基金风险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作用。相关工作人员应对当前社会保险基金风险现场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有效措施加强社会保险基金风险管理,从而使社会保险能够更好为人们服务。

参考文献:

[1]武萍.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行政管理,2012(03).

[2]杨燕绥,王巍,张曼.社会保险基金风险管理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4).

[3]谢仁杰.浅析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