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现代物流概况十篇现代物流概况十篇

现代物流概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00:19

现代物流概况篇1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信用环境博弈

第三方物流的博弈模型

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Logistics)是指传统的组织内履行的物流职能现在由外部公司履行,其中第三方这一词来源于物流服务提供者作为发货人和收货人之间的第三方这样一个事实。它实质上是一系列以信用体系为基础、以合同为导向的委托与被委托、与被的关系。为此,我们假定:

只有人的高水平服务才能满足委托人的物流需求,而人的低水平服务则会因配送不及时等给委托人带来物流损失r;人提供低水平服务的成本C3pl(L)小于提供高水平服务的成本C3pl(H);委托人在物流外包合约签订后即支付给人基本报酬w。若其物流需求得到满足,则再支付给人额外奖金S(S<r),反之,则由人向委托人支付惩罚金p;委托人事先无法确知人所提供服务水平的高低、因物流需求未得到满足而提起的诉讼的胜败,以及在其不依约支付奖金的情况下人提起诉讼的可能,而只能对各种情况做出概率估计,并设其主观概率估计分别为p1、p3、p5;人事先无法确知委托人在物流需求未得到满足时是否将提起诉讼、在向委托方提供“高水平服务”后委托方是否会依约支付奖金,以及其因委托人不依约支付奖金而提起的诉讼的胜败,而只能对各种情况做出概率估计,并设其主观概率估计分别为p2、p4、p6。则第三方物流博弈的扩展形如图1所示。

图1中第一个数字表示委托人采用外包的收益,第二个数字表示人提供物流服务的收益,C自营为委托人自营物流时的成本、C1为原告诉讼成本,C2为被告诉讼成本。

我国当前信用环境对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影响

(一)不完善的法律体系对博弈双方是否起诉的选择造成了不良影响

对委托人来说,根据个人理性约束的要求,在其需求未得到满足时,只有当提起诉讼的期望收益大于不起诉时,才会选择“起诉”。所以委托人在博弈的第四阶段选择“起诉”的条件为:p3>C1/p。

同理,人在博弈的第五阶段选择“起诉”的条件为:p6>C1/S。

显然,原告诉讼成本C1和胜诉概率p3(或p6)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委托人(或人)“起诉”条件的成立,特别是在C1≥p(或C1≥S)的极端情况下,不管“胜诉”的概率有多高,其理性选择均是“不起诉”。而目前,由于我国第三方物流的运行缺乏法律系统的支撑,再加上司法裁判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等原因,往往造成通过

司法获得赔偿耗时费力,甚至得不偿失,因此很多企业在对方违约时都不愿对簿公堂。

(二)委托人对人是否起诉的预期将影响其对是否履约的行为选择

对于委托人来说,在得到“高水平服务”以后,只有当其支付奖金S的期望收益不小于不支付时,才有积极性选择“支付”行为。所以委托人选择“支付”的条件为:p5>S/(Sp6+C2),故只有当委托人预期人选择“起诉”的概率超过一定的水平时,委托人才会选择“支付”。

如前所述,在目前委托人对人选择“起诉”的预期概率非常低,因此,其理性选择往往是“不支付”,这正是造成我国企业间逾期应收账款发生额居高不下的根源。

(三)人对委托人诚信与是否起诉的预期影响其对所提供服务水平的选择

对于人来说,只有当其选择“高水平服务”时的期望收益不小于选择“低水平服务”时,才会有积极性选择该行动。所以人选择“高水平服务”的条件为:

可见:人对委托人在物流需求未得到满足时是否将提起诉讼以及在需求得到满足时是否会按约支付奖金的主观估计都将极大地影响其行为选择,p2的值越小、p4的值越大,激励其提供“高水平服务”所需的额外奖金就越高。也即在一定的额外奖金下,人选择“高水平服务”的可能性越小。这也许正是我国目前缺乏优秀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外部动因。

(四)委托人对人诚信的预期将影响其外包物流的积极性

为简要说明,根据前面论述可合理假设委托人对“低水平服务”的对策是“不起诉”,对“高水平服务”的对策是“不支付”。而对“不支付”的对策是“不起诉”。则委托人通过外包物流所能获得的收益为:(1-p1)(C自营-w-r)+p1(C自营-w)=C自营-w-r(1-p1)

因此,委托人预期人提供“高水平服务”的概率p1越小,其选择物流外包的主观期望收益就越小,故其外包物流的动力就越小。这正是我国当前第三方物流需求严重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发展第三方物流对我国信用环境建设的要求

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完善的物流法律法规是现代物流业健康发展的要求。而有了相关的法律和制度,更重要的是还要能够得以实施和执行。

加强政府诚信建设,提高政府行为的可信度。政府的行为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经济行为,政府行为的可信程度将为企业与民众做出表率。因此,只有尽快建立、完善政府工作的信用机制,使政府的行为的可信性得到保证,才有整个社会信用机制的建立和企业与整个社会行为人行为的可信性,一个守信的信用经济社会才能宣告开始形成,从而极大地推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强化信用中介功能,建立物流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增进对第三方信息的了解,是提升需求方对第三方可能提供的物流服务水平的信任程度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因此,我们有必要尽快建立规范、统一、完善的物流企业资质和信用评估体系,并利用相关的评估结果建成一个公共的信息平台,记录并公开物流企业的信用、资产、履约状况。

完善物流协会管理,加强物流业行业建设。目前在国内物流领域已形成了10多个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物流行业协会,国家应充分重视它们的作用,利用它们开展行业自律、制定行规行约、参与物流业的地方标准与行业标准的制订及修订、参与职业技能鉴定并采取多种形式为企业培训各种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从而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的职业服务意识与质量以及诚信素质,促进物流行业服务水平的整体提高,进而提高物流需求方对第三方物流服务水平的预期。

重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品牌建设。由于物流服务常常会深入到被企业的核心层面,因此,选择物流外包的企业都会非常慎重。同时,现代物流业属于新兴行业,第三方物流企业以提供“高水平服务”进行品牌建设的努力不但可以为本企业赢得回头客,而且还能对培育整个物流市场的诚信起到重要的作用。

进行战略重组,增强服务能力。由于我国的物流企业从事现代物流业务的时间不长,在物流服务能力和物流服务市场开拓等方面尚未形成竞争优势,从而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所以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应加快战略重组,组建一批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物流行业服务水平,增强物流需求企业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任。

参考文献:

现代物流概况篇2

关键词:现代企业;物流管理;问题;策略

我们国家很多企业生产的产品都有相似之处,这种情况下他们之间的竞争就会变得非常激烈。通过价格战来提升自己的品牌知名度,从而保证自己企业的产品能够获得一个好的销售量。但是随着我们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很多企业已经无法在对产品的成本进行控制。所以说很多企业就开始建立他们自己的物流管理系统,通过设计一个比较好的物流管理系统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对他们的产品进行全国推送,从而降低自己在产品运输方面的成本。

一、企业物流管理概述

目前我们国家在对企业物流管理的定义方面主要有两个概念。第一个概念就是狭义概念,狭义概念讲的就是企业在对产品进行采购以及运输,从而保证物流管理能够做得更好,帮助企业运输更多的产品和营销更多的品牌产品。第二个概念就是广义概念,在广义概念方面指的就是企业对产品的回收和利用环节。企业通过采用物流管理这一个管理方案可以帮助企业把各种物流理念结合在一起,降低自己的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且还能够帮助这些产品更好的对外输出。所以说我们国家很多企业在物流管理时就应该把这些产品销往离公司总部很近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够降低产品运输的成本,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效益。

二、现代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物流管理的基础条件缺乏

如果企业想要建立一个比较好的物流管理系统,那么这些企业就要对内部进行改革,发现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结合企业现实的情况制定出一个比较好的物流管理系统,从事更好的帮助企业进行产品推广,然而我们国家很多企业在物流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国家很多企业在物流场地建设方面做的不是很好,他们没有制定一个比较好的方案来帮助企业进行物流场地的建设,这就会导致企业不能够很好的通过物流工程来进行产品的搬运和运输,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和运营成本大大增加。第二个问题就是目前我们国家很多企业没有太多的物流管理人才。因为现代物流管理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对人才的要求也非常高,而我们国家很多高校没有很强的物流管理专业,这就导致企业的物流管理系统不能得到很好的建立和落实。第三个问题就是很多企业的物流管理系统不够完善,监督机制也不是很好,导致企业不能够对产品的运营和输送进行良好的监督和管理。

(二)目前很多企业物流管理观念相对比较落后,有待提高

目前我们国家很多企业在物流管理观念上面没有紧跟时代的发展,不能够对企业的物流管理系统进行改善。虽然很多企业已经明白物流系统对于企业的影响,但是他们却没有足够的人才和先进的观念进行物流系统的改善。我们国家的一些企业在管理理念上面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落后观念,那个时候的管理观念不能够很好的适应目前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他们不能够很好的利用现代的物流理念和先进的技术进行物流系统的建设,导致很多企业不能够对他们的物资进行合理的调配,这种情况下就会使得企业的内部产品大大增多,造成积压现象。这种现象最终会使得企业的效益大大降低成本大大提高,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和财务风险。

(三)企业物流信息共享程度和信息化水平比较低

目前我们国家的信息行业发展速度非常快,这种情况下企业就要利用这些互联网信息和技术进行物流方面的管理。然而我们国家很多企业还是采用传统的物流管理方法,这样的管理方法不能够很好的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使得企业增加了他们的产品运输成本。但是有一些思想观念比较先进的企业,他们已经开始利用信息化来促进他们物流系统的应用,使得他们的物流信息共享程度大大提高。但是大部分的企业还是不能够很好的进行信息共享;主要原因就是这些企业没有在内部建立一个比较好的物流管理系统,他们也不能够对有效地信息进行收集,使得企业的物流管理系统不能够很好的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导致企业产品的成本大大增加,使得企业的物流效益大大降低。所以说企业在发展的时候应该加强自己的物流信息技术建设,使得信息共享程度增加,而且还要保证他们的信息化水平比较高,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三、现代企业物流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分析

(一)加强信息化的管理

我们国家企业物流管理的发展不能够离开信息技术的支持。我们都知道,通过信息化可以帮助我们国家的物流管理系统变得更加可靠,让物流管理系统更好的去提升企业的发展速度,通过信息化物流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进行产品的生产降低产品的成本,而且还可以使得企业之间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交流平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与企业之间交易的成本。

(二)提高物流管理效率

目前我们国家很多企业在物流管理方面效率比较低,主要原因就是这些企业没有一个很好的物流管理系统,使得他们的产品生产成本大大增加。所以说企业应该提高物流管理效率,更好地促进自身的经济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们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我们国家企业物流管理的支持和投资,让更多的企业树立一个比较好的物流理念,让他们能够采用最科学的方法,最先进的技术进行物流管理的设计。而且国家相关部门和企业内部管理部门还应该加强对企业产品的生产以及物流运输方面的监督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证企业的成本大大降低,使得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与此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们国家物流行业的发展,让我们国家的企业能够利用信息化技术更好地去促进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寿亮.物流业与金融业的协同发展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

现代物流概况篇3

关键词:现代物流;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流通渠道

一、问题的提出

有关今后的研究方向,大致分为一下的几个方面,主要包括企业物流业务委托给物流服务企业,整合专业流媒体服务的第三方物流(3pL)的合同出现,同时也提高水平的物流公司,这是物流的现状调查。这些新的物流服务,在1990年,美国第一个在交通运输部门放松管制在交通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随着物流外包服务市场的不断扩大,上世纪的九十年代,货主和物流公司在日本也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认识。除此以外,全球战略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日益的加快。所有的企业都是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效率,通过海陆空运输方式。实际上是现代物流,主要包括效率合理化,再加上国际经济全球化,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系统,并促进国际一体化的过程中,本集团的整合物流业,加快全球物流业的发展。我们都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出生于美国联邦快递(Fedex),联合包裹运送服务公司,敦豪航空货运公司与国际化接轨提供了一系列的大型综合性物流服务企业。此外,与普洛斯的到来,世界上最大的物流配送设施和服务的投资开发商,以扩大物流市场。以实现生产物流的合理化,为客户提供集成的,一体化供应链管理(SCm)的概念。在日本的供应链管理(SCm),也被称为“供应链”的供应商,批发和零售企业供应链中的信息通过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共享。分解成本控制库存减少整个工作时间的缩短,获得相应的供应链成员的利益,特别是要实现高效的制造,零售物流。物流“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概念,现代物流,市场营销,并建立一个理论体系的概念,为研究目的。

二、克里斯托弗和派克,科特勒和阿姆斯特朗的研究

概念是外国文学出版英国2003年给与界定的,作者就是克里斯托弗和派克。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到本研究的背景,并引进日本,克里斯托弗·派克的研究第三方物流和供应链的概念。

三、营销的全面变革根据

上述可以发现,早在20世纪70年代,营销和现代物流业已经开始使用,“营销”在很多地方使用。事实上,这意味着在本质上是“现代物流”是非常密切的,或几乎相同的。然而在过去“市场营销”,简称为“物流”,还有的重要性和复杂性的不断提高,物流,营销和现代物流,供应链的概念,整合营销的变化和市场的论述。市场营销和现代物流理念,自1970年以来,虽然定义营销领域,但实际上非常接近的市场营销和物流的意思,基本上可以理解的。顾名思义,提出市场营销和现代物流,先进行市场营销的活动,在进行现代物流的活动,所以应该把重点放在后者。主要强调的是,“市场营销向现代物流业和现代物流业”的地方,这是一个通俗易懂的诠释。都是从营销和现代物流功能的考虑。然而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网上购物或邮购活动,通过互联网,电视和其他媒体。也就是说,在商店里面消费者买的东西是不可以自己当时拿回家,然后在网上或者电视购物买商品就是为了客户的方便,消费者购买大型商品都会直接配送到消费手中的。

四、分销渠道和现代物流业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如今的社会人也开始慢慢对消费的价值越来越重视,但重视与消费者是没有关系的,我们可以从买的角度来看,形成了“整合营销”,“4C”的观点。往前的4p竹理论从视图的制造商生产的点建立的基础上,产品导向。然而,随着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逐渐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变化。因此,“4p本身也发生了变化。

五,结论

2l世纪初,世界经济和市场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方面,过去使用相同的想法和认知的营销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相反,一体化的现代物流和市场营销的概念,研究的基础上,现代物流业,现代物流和市场营销的新概念的重要性。(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

[1]贾志芳.王静企业信用在企业市场营销中的重要性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商贸2012(1)

现代物流概况篇4

关键词:心理学;消费方式;概念消费;期待;潜在倾向

中图分类号:B84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4-0094-02

消费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伴随着人类的产生发展而来,有一种观点认为“生活即消费”(Borgmann,2000)。从早期的最基本的食物消费到现代的信息消费,人们已经开始倾向更多地用心理方式来满足消费的渴望(ariely,2009),这就类似国家从生产制造时代过渡到知识经济时代一样(Drucker,1959)。Shirky(2008)统计显示,美国国民一年看电视大概用2000亿小时,浏览类似维基百科大约用1000亿小时。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终环节。它是指利用社会产品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过程。消费又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生产消费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的使用和消耗,个人消费是指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

一、概念消费

事实上,小说、博客、微博等一般信息消费的各种形式仅仅是观念和概念在消费体验中的一些表面的东西,人们生活中大部分消费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研究概念消费,甚至其中的一些心理方式消费比物质消费更重要。除此之外,据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的多年消费行为研究表明,物质消费也不仅仅是满足基本的需要,同时也满足了信仰、态度和社会认同(Holt,1995Fournier,1998Belk,1988)。与人们在日常观念中将消费分成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相比,一些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认为概念消费在绝大部分的基础消费活动中有更好的说明效果,例如,吃东西,喝东西等。Berthoud等(2008)的研究显示,概念消费复杂的属性在潜意识中就像是一个物质消费中的简单决定一样。

二、概念消费的种类

消费行为中包含很多方面的概念消费,下面的几类只是对近年来一些有关概念消费方面消费行为研究的一些分析,从而说明概念消费在物质消费中的一些功能。

(一)消费期待

消费期待是消费行为研究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概念,它是如何影响消费的一直是消费行为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allison(1964)经典关于消费期望的研究表明:消费者喝啤酒的时候,知道啤酒品牌的时候会认为品牌之间会有差异,之后会有自己喜爱的品牌;而在喝的时候不知道啤酒品牌的时候,消费者就感觉啤酒之间没有什么差别。这说明消费期待与品牌和广告联系在一起,有时候可以影响产品及服务消费(Braun,1999Kopalle,2001wansink,2006)。因而人们希望找到确实的理据,很多这方面的研究显示消费期待影响人们的感知,决定消费行为(Fiske,2008)。

实际上关于消费期待对物理消费的影响,在当今的脑成像研究方面也得到证实。mcclure(2004)关于饮品消费行为的磁共振分析表明,被试的偏好与大脑的奖励机制有关,表明这些偏好概念对物质消费有着重要影响。关于相似的价格与质量的相关调查研究,plassmann等(2008)要求被试在不同条件下品尝同一种红酒,发现所谓价格高的酒得到较高的评价。

消费期待不仅影响消费感知和消费感受等内部因素,通过一种无意识的“自我实现预期”对外部因素产生影响(merton,1948Chen,1997)。在教学中,“如果老师认为他的学生将来会成功,学生就会表现得更好(Rosenthal,1968Jussim,2005)。如果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有某种不良的习惯,会导致他们的孩子形成这样的习惯(madon,2003)。

(二)消费流畅性

关于消费流畅性的相关经典研究主要有Zajonc的简单暴露效应,当简单暴露刺激时,无论有意识或无意识都因熟悉的而引发的流畅性而产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实际上,由于熟悉和喜欢的强烈联系人们会有两种误解:一是喜欢必然熟悉;二是增加暴露会导致喜欢(norton,2007)。那么流畅性又是如何影响行为和物质消费的呢?根据纽交所的真实交易数据,alter(2006)发现从时间上来看,股票代码流畅好于股票代码不流畅的收益表现,这说明流畅性对概念消费存在影响。

如果消费流畅性可以促进消费,那么不流畅是否会抑制消费呢?当人们出现选择困难时,倾向延迟选择来避免后悔和决策冲突(anderson,2003)。相比较顺利情况下,决策显得简单(novemsky,2007)。以上研究显示,被试在不流畅的情况下倾向于选择延迟选择,这种消极消费流畅性影响物质消费。

(三)消费目标

心理学和消费行为学近年来对消费目标的本质和机能的研究不断增加,如关于消费目标影响因素的调查以及关于消费目标冲突管理(Fishbach,2005)。通过下面的一些研究分析来研究当消费目标作为概念人们想要消费它时,消费目标取代物质消费。

nunes(2006)一项关于消费目标促进消费的实验研究:在同一家店同样的消费价格,一种十次消费免费洗车一次,但已有两次记录再消费八次即可;另一种八次消费免费洗车一次,之前没有任何消费记录。结果表明参加第一种情况的消费实验的消费比参加第二种的多近一倍,同样的条件不同的目标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可见目标可以促进物质消费。那是什么导致这样的结果呢?Dhar(2007)一项研究告诉我们渴望完成相关目标促进了物质消费。实验说明当消费目标激活后被试会形成某种概念,完成消费目标和消费这种概念导致了他们的消费行为。

但消费目标不都是促进物质消费,有时候也可能抑制物质消费。Lee(2006)的一项消费券反馈调查研究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在一家平均购物花费4美元的便利店,一些顾客收到消费6元以上减1元的优惠券,另一些顾客收到消费2元以上减1元的优惠券。结果表明目标可以从购买决策的经济刺激中分离出来,消费者离开便利店时消费数量和金额要小于接到消费券后想买的东西的金额,说明消费券目标的应用胜过了之前的物质消费。

(四)消费适应性

适应性调节是当人们在消费流畅时,动机和行为相适应(Higgins,2000)。多数重要的消费行为研究说明适应是一种概念消费。Higgins(2003)首先对被试的特质性自我调节取向进行评估,将被试分成促进取向和保护取向,然后向被试提供购买一支笔或一只杯子的机会,并对被试考虑自己会从二择一中获得多少(匹配促进取向)或是失去多少(匹配保护取向)的情况进行操控。被试的特质性自我调节取向与任务情境相匹配时将会以半价得到物品作为奖励,否则无奖励。一般来说,在物质消费恒定的情况下,调节性匹配的体验比匹配缺失或匹配冲突更见功效,说明调节性匹配也是和流畅性一样的概念性消费。

三、从物质消费到概念消费

消费行为学研究显示,人们消费价格高的东西不仅仅是喜欢它的功能,而且还有社会地位等其他有价值的东西(amaldoss,2005Corneo,1997)。当人们可以得到消费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时候他们为此愿意出更高的价格。

在这些方面的概念消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消费中的现象。消费学研究者已经证实矛盾或自我牺牲行为,人们放弃积极的消费经验而选择消极的消费经验很可能是选择某种形式的概念消费,从放弃积极经验和选择消极经验中获得某种功能。从近年研究看来,这种以放弃积极经验或选择消极经验而选择概念消费主要有七个方面:多样化搜寻、功能性疲劳、保护记忆策略、记忆污染、慈善捐赠、消极情感和消极经验。

多样化搜寻的研究显示,它可以引导人们结束不理想的物质消费(Ratner,1999),而人们放弃物质消费的功能可能是由于社会压力(ariely,2000)。tian(2001)认为人们用概念消费代替物质消费,为的是让他人看到其品味性及其独特行。多样化搜寻往往是在这些方面上对物质消费和概念消费权衡的一个结果。

功能性疲劳,人们倾向选购具有更多功能的产品,但是丰富的功能也会带来使用上的困难导致人们对于商品产生不满(thompson,2005)。人们之所以选择了几乎用不到的多功能产品而放弃了简单的产品,是因为他们在向他人展示这些功能的时候,是在用满意度交换社会地位和价值(Berger,2007)。

保护记忆策略的行为是期望过去的快乐记忆不会被将来的经验所影响(Zauberman,2008)。保护记忆策略包含一个象征性的期望,避免未来经验污染过去特别的记忆。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减少对期待产品的物质消费主要是因为他们概念消费了“厌恶感”,从而影响了对物质消费商品功能的感知(argo,2006)。慈善捐助中个人为了他人的物质消费而放弃自己的物质消费,他们成功地将积极的物质消费转变成积极的概念消费,因而他们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如果从金钱来思考的话会抑制这种捐赠行为,人们也就无法从这种方式中获得幸福(Vohs,2006)。

消极情感和消极经验是关于选择消极消费的一些内容,在这方面,近年来研究结果显示人们选择消极的消费体验是因为从这些消费体验可以得到积极的概念消费。

四、概念消费的作用

关于物质消费和概念消费的研究和探讨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一些消费偏好及其相关知识,并且因此拓宽了心理学和经济学之间争论与合作的知识领域。通过研究概念消费,研究人员不仅更好地理解似乎是违背效用最大化规律的现象,而且更好地预测了人们可能选择这些结果并且将它们转化为长期存在的行为模式的环境条件。对概念消费的了解可以帮助消费者在短期和长期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消费行为。同时,关于概念消费的研究也有利于改善制造商和营销商的产品设计与营销策略。

综上所述,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者们还将继续研究,从而帮助消费者们作出更明智的消费决策。

参考文献:

[1]Borgmanna.themoralcomplexionofconsumption[J].JournalofConsumerResearch,2000.26(4):18-22.

[2]Labrooa,DharR,Schwarzn.offrowningwatchesandfrogwines:semanticprimingandvisualfluency[J].JournalofConsumerResearch,2008,(34):819-831.

[3]FournierS.Consumersandtheirbrands:developingrelationshiptheoryinconsumerresearch[J].JournalofConsumerResearch,1998,(24):343-373.

[4]BerthoudH,morrisonC.thebrain,appetite,andobesity[J].annualReviewpsychology,2008,(59):55-92.

现代物流概况篇5

【关键词】实物期权,二叉树模型,传媒行业

实物期权基本概念

实物期权是金融期权理论对实物资产期权、即非金融资产的延伸。因此,我们可以将标的资产为非金融资产的期权称为实物期权。实物期权的估值理念不仅仅是局限于现金流的预测,更是将企业在日常经营及投资项目中所具有的不确定性考虑在内,将企业未来可能的现金流以概率的方法进行描述,从而得出未来企业现金流的总体概率分布。

二叉树模型基本概念

二叉树模型的精髓在于首先得出风险中立情况下,投资项目未来现金流量的期望值,再以无风险利率对该期望值进行折现,从而得到期权的现值。

在风险中立前提下的二叉树看涨期权的定价公式。

对于二期的二叉树模型,期权的期初价值C0为:

某上市公司基金代销业务估值

某传媒行业上市公司近期获得了基金代销业务的牌照,该业务目前方兴未艾,加之中国的基金行业也正在茁壮成长阶段。因此公司的第三方基金销售业务无疑具有实物期权中成长期权的特征。成长期权如企业在进入一个新市场时的初期投资、进行研发活动和企业文化的建设等等,这些投资本身难以用项目所形成的净现金流进行评价,甚至有可能得到负的净现值。尽管如此,成长期权相当于一个对后续投资机会的买权,如果未来的情况对企业有利,则进一步投资,尽可能获得最大收益;若环境发展对企业不利时,企业可以选择放弃进一步投资,成长期权反映的是投资项目具有的战略价值。

假定公司欲开展基金销售业务,需在2012年6月、2012年12月分别投入500万元,并在2013年6月投入5000万元,未来每年需要在基金代销业务上投入2000万元。公司基金第三方销售业务收入将主要来源于0.6%的网上申购费率,根据推算公司未来三年现金流如下图所示,单位(百万元)。

由市场数据可得该公司的加权资本成本为10.32%,由此可得传统npV方法下基金代销在近三年的净现值为7209万元。而三阶段的投资总额按无风险利率3.98%折现,相当于2012年6月的5883万元,因此该项目的npV现值为1326万元,显然该项目在当前的条件下是有投资价值的。

公司之前在于基金代销方面的研发是为了日后在恰当的时机获取商业化的利益,但是对于公司而言,投资对于未来的项目的投资并非一项义务。换言之,公司的投入研发可以创造出未来有价值的机会,但在当前并不用完全投资,因此此类研发类似于一个期权。

投资于未来潜在的能够商业化的项目就像一个看涨期权,在本例中,到期日为t=2,执行价格是5883万元,标的资产是该基金销售项目未来预期现金流的现值7209万元的索偿权。假设在研发阶段不确定性导致该项目的未来现金流在半年内上升或下降的因子为u=1.5,d=0.67,则该项目的价值V动态时间序列如下左图所示。使用风险中性的二叉树期权定价模型对上图只能怪决策树进行分析,首先对二叉树的末端,即第二期的期权进行定价,然后由此往前推导。在研发阶段的末期,若选择不将其商业化,则商业化阶段的最坏情况既是收益为0。因此,在第二期末,该期权的价值为max(V++-5000,0)。当第二期末市场条件优于预期或与预期相符时,期权的价值即为11220万元(市场条件优于预期),或2209万元(市场条件符合预期),而当市场条件劣于预期时,应该放弃该项目。在风险中性的二叉树期权定价模型中,资产的现值是未来在高状态和低状态下的价值分别以无风险利率折现后,与风险中性概率的乘积之后得出的期望值。本例中风险中性概率p=0.44,从而易得第一期以及初始状态的结果,具体计算结果如下右图所示。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在考虑到成长期权的情况下,公司的基金代销业务的净现值为3261万元,高于传统的净现值方法得出的1326万元,显然实物期权给公司带来的选择权显示出了其隐含价值。

参考文献:

[1]myers,S.C.,DeterminantsofCorporateBorrowing,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1977,5,147-176.

现代物流概况篇6

一、利用学生的前概念引发认知冲突

前概念是指个体在没有接受正式的科学概念教育之前,对现实生活现象所形成的经验性概念。学生由于种种原因,看不到事物的本质特征,往往会形成一些错误的日常概念。学生在学习九年级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中,把电压表看作开路,电流表看作导线。而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对实验数据进行误差分析时却又不能这样做了,它们分别起到分压和分流的作用。于是,产生了新知识和旧知识的矛盾,也就爆发了认知心理上的冲突,从而激发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渴望。

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有的经验反映了事物的本质,是正确的;而有的经验只是事物的表面现象,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可见,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错误的前概念,善于挖掘学生头脑中隐藏的错误经验,引发思维冲突。

二、利用实验引发认知冲突

我国学者钟启泉教授指出“实验是在学习者的面前引起日常生活中不可能经验到的现象。违背学习者常识的实验结果,将造成学习者意识中的认知失衡状态,摆脱这种认知矛盾状态求得解放的需求,就成了学习的动力”。由此可见,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探究性实验情境,预先让学生尝试做出猜想,然后在学生面前呈现日常生活中不可检验到的或意想不到的新现象,促使学生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去同化,解释这些现象,往往感到困惑、迷惘,进而引发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对于“电流”的概念,由于受到“流”的影响,学生会认为灯泡等用电器是让电流“流进”并将电流消耗的终端设备,他们会认为电流在电源正极时较大,通过用电器后逐渐减小,回到电源负极时最小。这时教师只需引导学生用多个一样电功率的小灯泡串联起来接入电源,让学生们看灯泡的亮度是否会离电源正极越远而越暗,通过明显的实验现象来引发他们的认知冲突,这样他们就明白了电流只是“流过”用电器,这不仅理解了电流的概念,也为理解与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提供了感性认识。

三、利用物理原理与物理事实间的矛盾引发认知冲突

物理原理中的公式、定理、定律往往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学生往往认识不够完整与深刻,不了解其内涵与外延或没有掌握其适用条件,在应用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不相符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恰恰可以利用这一矛盾,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四、利用物理与数学之间的矛盾引发认知冲突

近代物理学的书写语言是数学。牛顿的著作《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1678年),把数学化树立为近代科学成功的标志,在物理概念中许多的概念都可以用数学公式来表示。但物理学不同于数学,物理学更重要的是物理事实,物理本质和物理关系。数学方法引起的认知冲突,通常教师只需把问题提出,以讨论的形式开展,其收效会更大。使学生对概念的认知水平在学生讨论及教师对概念的讲解中不断提高,其错误的物理概念也会渐渐变成科学的物理概念。

例如,在建立“密度”概念后,为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可以出示下面的问题:

由ρ=■,关于同一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质量越大,则密度越大。

B.物体的体积越小,则密度越大。

C.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D.密度与质量、体积无关。

现代物流概况篇7

关键词物流成本核算物流管理

发达国家的现代物流业起步较早,有着庞大的市场规模以及先进的技术和组织管理条件支撑,其发展水平较高。我国引入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已有20余年,国家的物流政策从无到有逐步完善和细化,但目前还未出台任何针对现代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的规定或会计核算制度,关于如何核算物流企业成本以满足财务会计需要的理论研究和实务探讨十分缺乏,各个物流企业根据自己对物流成本概念的理解,运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核算企业成本,使企业所核算的物流成本信息缺乏准确性和可比性。因此,分析我国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现状,探索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对策很有必要。

1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困惑

目前,物流企业成本核算在理论上尚没有统一的方法,在实务中也没有可参考的模式,因此呈现出多样化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传统运输业转型的物流企业,其成本核算均沿用交通运输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如拥有公路运输资产的转型企业,其成本计算对象主要有三种类型:①以业务划分,如货运业务、装卸业务;②以营运工具划分,如货柜车、散货车、空调车、冷冻车;③以运输路线来划分,并把成本费用构成细分为:运输营运成本、仓储成本、管理费用。通常该类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是由运输营运成本与仓储成本的简单累加构成,其缺陷是没有从企业整体业务考虑来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无法提供不同业务或者不同客户的成本,也无法计算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成本,影响了成本核算的准确程度。

二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资产型、多功能、大规模的特点,通过提供物流服务实现资产的增值。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把物流服务看成是一种无形产品,把相关物流功能整合成的合同服务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比照制造企业细分成本项目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间接费用,而营业费用(包括销售人员的工资和佣金、广告费用、售后服务费)、管理费用(主要是与研究、开发和总体管理有关的费用,如新的物流服务开发,运输路线、运输方式的优化,仓库储存的优化,针对不同的客户开发不同的增值服务等)作为期间费用。物流企业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很小,而间接费用比重却很大,因此间接费用能否合理分配到成本计算对象至关重要。可此类比照制造企业细分成本项目的方法,缺乏合理有效的间接费用分配,只是采用按月分摊间接费用,削弱了间接费用与各个合同服务之间的关联度,歪曲了各个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信息。

三是为生产企业从事物料配送、为大型连锁超市从事商品配送的配送中心,采用以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三项总费用计算企业的成本费用。为了便于客户谈判,通常采用的办法是以上年的实际营运情况,制定一个参照基准费率(上年成本费用总额/上年配送总金额),再根据配送物品具体特征、客户重要性程度、客户的需要等具体情况在基准费率基础上制定

四是浮动费率。业务部门与客户定价基础就是浮动费率加目标利润率。这种成本计算方法只是按月归集实际费用,谈不上成本核算,因为没有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五是邮政企业因其业务繁杂,求得单项业务成本的计算一直是通过“倒扣法”得到的,即从收入中扣除一定百分比的利润,剩余部分被作为成本,在每个会计期间与收入配比。各项业务“倒扣”得到的成本总额与实际发生的费用总额差异很大,不得不采取人为调节的方式,在报表中的成本费用无法得到真实的反映,无法真正体现出收入与费用的配比。

上述情况可看出,我国物流企业根据自己对物流成本概念的理解,运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核算企业成本,造成物流成本核算的随意性,加上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局限性,使物流企业所核算的成本信息缺乏准确性和可比性。此外,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没有真正计算过物流成本,并不知道物流成本占总成本多大比重;即使个别企业曾经计算过,也会因为采用计算标准不统一,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各自内涵的确认不统一,区分依据的不统一等,造成核算结果千差万别,导致计算结果间缺乏可比性,这就是我国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困惑。

2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对策

鉴于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困惑,应该完整理解物流成本的概念,分析物流成本的本质;解决物流成本管理的现实要求和现行会计制度之间的技术性冲突;寻求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以下从这三个方面作初步的探讨:

2.1完整理解物流成本的概念,分析物流成本的本质

目前,我国企业基本上是根据会计报表的分类方法,将成本分为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将物流成本与销售成本混在一起,这是对物流成本理解的不完整。从物流实际运作的过程来看,由于所处的阶段不同物流有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每个阶段都有相对应的物流成本。而销售物流只是物流的一个阶段,其物流成本充其量仅是整个物流成本的一个部分。因此,要以企业的客户服务目标为前提,将物流看成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全面考虑客户服务成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定单处理/信息系统成本、批量成本、库存持有成本和包装成本等,将覆盖物流全过程的费用全部计入物流成本。

物流企业的成本就是消耗在物流业务方面的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之和。物流显性成本包括:仓库租金、运输费用、包装费用、装卸费用、加工费用、定单清关费用、人员工资、管理费用、办公费用、应交税金、设备折旧费用、设施折旧费用、物流软件费用等。物流隐性成本包括:库存资金占用成本、库存积压降价处理、库存呆滞产品成本、启返程空载成本、产品损坏成本、退货损失费用、缺货损失费用、异地调货费用、设备设施闲置成本等。

我国现有的会计核算体系,是利用现有的财务报表进行物流成本核算。而企业的两个主要会计报表是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分别反映的是一个企业在特定时点上的财务状况和一定时期内与企业经营相关的收入及费用成本。在此情况下,体现在会计报表中的物流成本有运输费用、包装费用、装卸费用、仓储租赁费用、流通加工费用等,属于可视成本开支,即显性成本。另一类隐性成本,如库存积压降价处理、库存呆滞产品、回程空载、产品损耗、退货、缺货损失等,也应该计入企业物流成本的范畴。但由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这两张会计报表在确认、分类、报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现行会计准则的要求,导致了物流成本分析的“剥离”缺陷和“不完全”缺陷缺陷。以库存成本为例,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在库存成本中不要求确认及分配有关库存维持的费用,如保险、积压物降价处理、呆滞产品成本等,这部分就是未在会计报表中体现的隐性库存成本部分。另外,对于企业总的人工费、办公费在多大程度上用于物流活动,归入物流成本,仍然存在着一个如何剥离的问题,这是另一类隐性成本。

2.2解决物流成本管理的现实要求和现行会计制度之间的技术性冲突

现有的会计核算制度是按照劳动力和产品来分摊企业成本的,所以在企业的“损益表”中并无物流成本的直接记录,没有单独考虑到物流成本的问题,物流成本的各个项目分散在企业成本核算的不同会计帐户中,如物料回运成本常常包含在货物的购入成本或产品销售成本之中;厂内运输成本常常是计入生产成本的;订单处理成本可能包含在销售费用之中;部分存货持有成本又可能包含在财务费用之中等等,从现行的会计系统中无法直接得到各个物流成本项目的金额,物流管理无法获得准确的物流成本数据。

日本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从美国引入现代物流,至1977年,日本运输省流通对策部根据流通理论和经济活动制订了计算物流成本的基本方法,公布了《物流成本计算统一标准》;1992年日本通产省政策局流通产业课又编写了《物流成本计算实用手册》,使得日本企业能清楚地了解公司在物流业务方面的费用开支,从此为日本现代物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00年国际物流博览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日本主要制造业的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已由1975年的10.16%下降到1999年的8.09%,宏观物流成本占日本gdp的比例由1991年的10.6%下降到1997年的9.6%,这一成本水平低于美国1997年的10.02%。

可见,明确各个物流子系统中物流成本的可能构成,建立科学的物流管理会计制度,解决物流成本管理的现实要求和现行会计制度之间的技术性冲突,使物流成本管理与财务会计在系统上联结起来是解决物流企业成本核算困惑的对策之一。

2.3采用模糊统计方法分析隐性物流成本

在物流活动中,隐性物流成本往往占有较大比重。上述“剥离”缺陷形成的隐性成本,导致了物流成本的模糊和低估,可用模糊聚类分析法,从相关成本、费用中将物流成本分离出来。聚类分析(也称群分析、点群分析)是一种新兴的多元模糊统计方法。在古老的分类学中,人们主要依靠经验和专业知识,很少利用数学。随着生产技术和科学的发展,分类越来越细,以至有时光凭经验和专业知识还不能进行确切分类,于是统计这个有用的工具逐渐被引进到分类学中,形成了数值分类学。近些年来,数理统计的多元分析方法有了迅速的发展,多元分析的技术自然被引用到分类学中,于是从数值分类学中逐渐地分离出聚类分析这个新的分支。

聚类分析主要用于辨认具有相似性的事物,并根据彼此不同的特性加以“聚类”,使同一类的事物具有高度的相同性。简言之这是一种把事物按其相似程度进行分类,并寻找不同类别事物特征的分析工具。

聚类分析应用在物流成本分析时,涉及到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各个层面。在微观层,企业可以通过聚类分析掌握物流成本细分的原则,了解不同物流环节的成本特征,也可以借此确定主要控制策略;而在宏观层,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等相结合,可以统一隐性物流成本的概念,进而统一核算标准。

对于“不完全”缺陷形成的隐性成本用模糊集合来描述。根据模糊数学理论,集合依其是否具备明确的内涵和清晰的外延边界,又可分为普通集合和模糊集合。前者对应的是一个明确的概念,概念具有明确的内涵和清晰的外延;后者则是对应一个模糊概念,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是不确定的。如未记入会计账户,但属于物流成本的隐性成本和费用,其内涵和外延一般都难以确定,因此对于这类模糊概念,只能用模糊集合来描述。模糊集合是用隶属度的大小程度来说明的。隶属度是用来度量“亦此亦彼”模糊程度的指标。它的取值介与(0,1)之间。如果等于零,说明完全不属于物流成本;等于1,说明完全属于物流成本,也就是显性成本的概念。元素和集合的关系摒弃了“非此即彼”的确定性,而表现出“亦此亦彼”的模糊性。因此在核算物流成本时,就能对这些模糊的模棱两可的隐性费用准确地说出它们属于“物流成本”的程度应该是多少。

3结语

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工作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没有建立专门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缺乏规范的核算,但是有不少企业已在探讨和摸索,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理论界也在积极探讨关于建立统一的物流成本计算标准的问题。通过对物流成本的管理来改善物流流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已经成为我国物流业的核心问题。

参考文献

1李伊松,易华.物流成本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张梅林.物流成本核算方法探讨[j].商业与经济管理,2002(12)

现代物流概况篇8

错因列举

一是不能全面地把握整个语段的主要信息,往往以偏概全,或遗漏要点。

二是遣词造句的能力差,不能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为了避免上述失误,必须了解考查方式,弄清题型规律,掌握一定解题方法。

题型解读

一、定向概括

1.概念解读

定向概括,也叫动态压缩,它一般不要求对整个语段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而是根据指定要求提取相应的信息,即“定向筛选,分点概括”。

2.例题分析

下面一段文字中,介绍了“古代史分期”的主要学说及其代表人物,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不超过50个字)

中国何时进入封建社会,争论了几十年。中国历史博物馆落成时,“中国通史陈列”按照从战国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观点布展。在这个问题上,范文澜、翦伯赞表现出豁达的态度,对扩大这一学说的知名度起了很大的作用。翦伯赞在撰写《中国史纲要》教材时,曾有过犹豫和为难,甚至准备采用郭沫若的学说,以使教材表述与“中国通史陈列”体系相一致。后来,上级部门鼓励翦伯赞按照他们素所主张的观点来写,于是中国从西周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学说写进了教材。但尚钺的学说一直不受重视,曾遭重点批判。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位权威学者仍将“魏晋封建论”与其他两论并列,实属难能可贵。

解析要求用一句话概括“古代史分期”的主要学说及其代表人物,属于定向概括题。此文段的内容理解有一定难度,即对“甚至准备采用郭沫若的学说,以使教材表述与‘中国通史陈列’体系相一致”一句不理解,很多同学遗漏了郭沫若的观点。另外因为没注意“魏晋封建论”的暗示而导致语言表述不够简洁。对“一句话”的理解,可能会产生歧义。

这是一段议论性的文字,第一句就交代了争论的话题,然后分别介绍了“古代史分期”的主要学说及其代表人物。解题时如能对应题目要求,找出涉及的所有代表人物: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尚钺。再抓住语段中分散着的关键句(如“甚至准备采用郭沫若的学说,以使教材表述与‘中国通史陈列’体系相一致”“按照他们素所主张的观点来写,于是中国从西周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学说写进了教材”等),将学说内容与代表人物对应着筛选出来,然后依据“魏晋封建论”说法的提示概括出“西周封建论”“战国封建论”等学说名称就不会遗漏要点且语言也简洁了。最后再将人物与学说准确配对,则可完整答出该题。

答案古代史分期,范文澜、翦伯赞持“西周封建论”,郭沫若持“战国封建论”,尚钺持“魏晋封建论”。

3.方法指津

①审清题意:压缩内容(对象)、字数限制、其他限制性信息。

②整体感知:标出句子,分清层次,舍去次要信息,明确“定向”内容。

③厘清内容:分析“定向”语段内容,抓住关键词,合并分类,把握每层中心。

④组织语言:选择句式,组合要点,控制字数(尽量使用原语段中的关键词)。

⑤对照检查:回顾题目要求、检查答案是否完整、详实、准确,确保万无一失。

二、提取关键词

1.概念解读

关键词原是指科技论文的文献检索标识,是表达文献主题概念的自然语言词汇,常出现在文献篇名或文献正文中。在压缩语段中所说的关键词是指能反映文章(段)主题概念的词或短语。提取关键词就是要善于提取“核心信息”,摘取恰当的词语来表达中心内容,这是一种压缩语段类题型。

2.例题分析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

科学家在喀斯特地貌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复杂的碳链式反应。当水流从空气中“大口吮吸”二氧化碳并侵蚀石灰岩时,持续不断的吸碳过程就开始了。接着,在岩石表面自由流淌的酸性水流携带着大量碳酸氢根,随着自然界的水循环辗转奔向江河湖海。此时,浮游植物体内的“食物加工厂”在急切地“找米下锅”,它们惊喜地发现,只要分泌一种叫做“碳酸酐酶”的催化剂,对水中的碳酸氢根“略施魔法”,等待加工的“米”――二氧化碳,就唾手可得。最终,光合作用将大量随波逐流的碳转化成有机碳,封存于水生生物体内。

解析本题是提取关键词式压缩,提取一段文字中能展现文段主体内容的“词眼”。题中要求“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接着”、“最终”提示这一过程可分三层次,三个层次的核心动词便是“吸碳”、“施魔法”、“光合作用”。选定后,可将几个词语稍稍连缀,如能大体表达出文段的主要内容,即可敲定。

答案吸碳,略施魔法(催化),光合作用。

3.方法指津

提取关键词,就是要善于提取有效信息,运用恰当的词语表达。关键词一般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是语段中出现的原词。既可以是双音节词,也可以是四字短语或多音节短语。

提取关键词的题型多选取议论性语段材料,但记叙性语段中也有可能设题。议论性语段提取关键词要抓住论题和观点,提取出的关键词或是组成一个观点性的句子,或是体现论题不同侧面的相对独立的词或短语。记叙性语段提取关键词要抓住基本要素,提取出的关键词一般可以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类似于拟写一句话新闻)。一般操作方法和步骤是:

①从表达方式上分清语段类型:区分是记叙性语段,或是议论性语段,或是说明性语段。明确陈述的对象或主要事件或议论的中心观点,文段的主要表述对象。

②根据语段类型进行分析:明确与主概念相对应的谓语动词或总结性的词语。记叙性语段,围绕对象叙述了什么事,结果怎样,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取关键词语;议论性语段,分析围绕观点使用了哪些论据,然后提取关键词语;说明性语段,分析对象特征,再提取关键词语。

③连缀选定后的词句。如能大体表达出文段的主要内容,即可敲定。

基本程序为:压缩内容――提取主干――筛选比较――整合表达。一般可以表述为:“谁或什么怎么样了”这样一种主谓结构。

三、下定义

1.概念解读

下定义,就是用简短明确的语句揭示概念的内涵,即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点或本质的一种逻辑方法。

2.例题分析

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意思,拟写一条“魔术”的定义。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不超过50个字。

魔术这种杂技节目以不易被观众察觉的敏捷手法和手段,使物体在观众眼前出现奇妙的变化,或出现或消失,真可谓变幻莫测。这种表演常常借助物理、化学的原理或某种特殊装置表演各种物体、动物或水火等迅速增减隐现的变化,令观众目不暇接,产生奇幻莫测的神秘感觉。魔术广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解析本题很明确指出是给“魔术”下定义。首先,从材料中找到邻近的属概念是“杂技”。然后,从第一句中提取出要点“以不易被观众察觉的敏捷手法”和“出现奇妙的变化”,第二句中提取要点“借助物理、化学的原理或特殊装置”。这里的“种差”是由多个属性组成的复杂的属性,这些属性在提取时一个也不能少,否则就会造成定义不严密。“以不易被观众察觉的敏捷手法”是魔术的手法,“出现奇妙的变化”是魔术的结果,“借助物理、化学的原理或特殊装置”是魔术的借助装置。按照事理,应该以“装置――手法――结果”为序,这样,“魔术”这个概念便可以定义了。

答案魔术是借助物理、化学原理或特殊装置,以不易察觉的敏捷手法,使物体产生奇妙变化的一种杂技。

3.方法指津

①记住“一个公式”: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属概念。

“种差”是指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所独有的属性(即和其他属概念的本质的差别),“邻近属概念”是指包含被定义者的最小的属概念。

②把握“三个步骤”。

第一步:提取“邻近属概念”。下定义时,首先在提供的材料中找一个比种概念大一级的概念,即邻近属概念。邻近属概念的出现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隐含在所给材料中,要考生自己去提取或者归纳;一种是提取的属概念中没有现成的属概念,需要考生根据材料的内容自己确定属概念。

第二步:寻找种差。就是寻找那些属于邻近属概念的信息点。要注意有些种差是由多个属性组成复杂的属性,这些属性提取时一个也不能少,否则会造成定义不严密。

第三步:整合成单句。整合成单句就是将被定义者、种差、属概念,用“是”、“叫”等一类连接词连结起来,使之符合公式。要注意多项定语的排列规律,确定陈述语序,合理排序。

③淘汰“六种信息”:分析所给语段,删除无用信息,确定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本质特征。针对下定义性压缩,重复信息、比较信息、背景信息、描写信息、作用信息、举例信息需要淘汰。

④用好“四条规则”:定义必须相称,定义不能循环,定义不能否定,定义不能比喻。

现场练兵

1.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要点回答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缺少“什么”。不超过25个字。

4月23日,“2011大学校长全球峰会”在清华大学举行。其中,“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成为热议的话题。多位大学校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顶尖大学在吸纳拥有国际学术背景人才、借鉴发达国家的教学制度和成功经验等方面缺乏全球化视野;许多人安于现状,在科研方面全方位地紧盯世界一流水平的意识不够,仅满足于在国内获奖或在国内刊物上。他们建议,政府主管部门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为学校营造出宽松的发展环境;全社会对于大学发展应抱有平和的心态,少一些急功近利。

缺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英国学者里基•特里维尔关于“战略环境评价”的经典性定义,请提取反映其主要信息的三个重要词语。(不超过15个字)

战略环境评价是指对政策、计划、规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规范的、系统的、综合的评价过程,包括根据评价结果提交的书面报告和把评价结果应用于决策之中。

战略环境评价:

3.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洼池效应”(不超过30个字)。

区域竞争的焦点更多地集中在综合环境的竞争上。这里的“环境”既包括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等“软环境”,也包括绿化覆盖率、空气质量、居住条件、基础设施水平等“硬环境”。谁的环境好,“洼池效应”就明显,吸收力就强,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聚集就快,发展就快。

“洼池效应”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全球化的视野,追求卓越的意识,宽松的环境,平和的心态。

解析本题考查提取关键词的能力,指向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必备条件,其他信息忽略。分析材料,发现信息采取在第三行冒号后面,然后抓住分号,通过抓关键词明确两“缺”:一缺乏全球化视野,二是紧盯世界一流水平的意识不够。大学校长们的建议实际上也是针对目前的所“缺”,通过抓关键词可以发现其核心内容是:缺乏宽松的发展环境,社会缺乏平和心态。

2.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应用于决策。

解析本题属于抽取型提取,是指关键词可以直接从原语段找出的提取方式。提取时,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全面分析,弄清语段的主要内容,将文中次要的、修饰性的、解释性文字删除,而保留主要的、关键的、实质的词语。

3.环境优势加速生产要素向该区域集聚从而促进发展的现象。

现代物流概况篇9

关键词:外部性;绿色物流;可持续发展

一、外部性理论—绿色物流的理论基础

1.外部性的内涵

所谓外部性(externalities)是指某个人(生产者或消费者)的一项经济活动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了好处,而他并没有因此得到补偿;或者说这项经济活动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了危害,而他并没有为此付出代价。前一种情况就是所说的外部经济,此时,私人收益小于了社会收益,或者说私人成本大于了社会成本;后一种情况就是所说的外部不经济,此时,私人收益大于了社会收益,或者说私人成本小于了社会成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上游居民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下游居民得到质量和数量有保障的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这就是外部经济;反之,如果上游居民往河里倾倒废弃物,污染了水源,从而影响了下游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就是产生了外部不经济。

2.物流的外部性

当外部性问题具体表现在物流问题上面时,就产生了物流的外部性的概念。所谓物流的外部性是指当经济发展与物流处于单向作用的关系时,传统的直线型物流会对环境造成损害。物流的外部性主要表现在环境问题上,因此,我们首先探讨环境外部性及其特点。

外部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在环境问题上。近些年来,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以及生态失衡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环境外部性在现代生活中已经不是一种偶然的市场失灵,而是一种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经济现象。

环境外部性与一般的外部性相比,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环境问题的外部性是人类经济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一个经济现象,它在环境问题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大量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事实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第二,环境外部性的作用时间比一般的外部性要长远的多,具有向未来延伸的特性。即现在经济活动的副作用由未来人口承担,当代人品尝着前人遗留下来的环境恶化后果;同样,我们也在不断地将这类后果传递给子孙。环境外部性的第三个特点是其更多地表现为外部不经济,特别是工业化以来,人们在聚集物质财富的同时,所造成的外部不经济可以说是普遍存在的,如大气污染、废弃物排放、噪音污染等。人类对环境造成了破坏,但在很多情况下,破坏者并没有为其行为付出代价,从而造成了环境的外部不经济。

二、物流外部性的表现形式

如同其他的环境外部性一样,物流的外部性也表现外部不经济上。在物流的各个环节,如储存、运输、装卸、包装、配送等环节都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危害,主要表现在:

(1)公路汽车运输对环境的影响。运输是物流的核心,公路运输以其机动灵活,容易接近货主、实现“门到门”运输而广受物流经营者的欢迎。但汽车运输却存在许多影响环境的因素。其一,公路运输排放的尾气严重地污染了环境;其二,公路运输能耗大,导致运输成本高。

(2)配送对环境的影响。配送指小批量多频次的市内运输,它完善了广义运输,是现代物流的必要环节。为了方便商品流通,许多企业纷纷购置货车自行配送,刚开始给企业提供了方便,久而久之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交错运输,使本身拥挤的市内运输雪上加霜,企业也不能高效、快速、准确地组织配送。

(3)装卸对环境的影响。装卸活动贯穿物流的始终,但许多企业在装卸时野蛮操作,易发生货损,造成资源浪费和废弃,而废弃物如化学液体商品又造成了水源污染和土壤污染。

(4)储存对环境的影响。储存和运输一样是物流的“核心”,它解决了商品流通在时间上的矛盾。但由于保管方法不当,货物腐败变质,特别是化学危险品仓库,要求针对不同的危险品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而且要有充足的水源和远离居民区,否则会对人、物和环境造成影响。

(5)包装对环境的影响。在物流活动中,包装主要起着保护和方便的作用。但由于包装的选材不当导致商品破损变形,或由于结构不合理而不利于装卸搬运。

可见,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已严重威胁到我们的日常生活。21世纪,人类面临人口膨胀、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的三大危机,可持续发展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绿色物流也呼之欲出。

三、物流的可持续发展—绿色物流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是在人类要求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过程中提出的,是国际社会经过大量分析与研究工作后得出的重要结论。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关系的共同发展战略,是人类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唯一途径。

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人们从不同的侧面对其加以了界定,分别出现了从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和科技属性定义的可持续发展。其中,最有代表性,也是影响较大的可持续发展定义,是由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提出来的。

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等人主持由21个国家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著名专家组成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在其里程碑式的长篇专题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系统地阐述了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概念。这一概念在最一般的意义上得到了广泛的承认和认可,并在1992年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得到共识。

布伦特兰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定义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1987)。它包括两个关键性的概念:一是人类需求,特别是世界上穷人的需求,这些需求应被置于压倒一切的优先地位;二是环境限制,如果它被突破,必将影响自然界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生存的能力。关于环境能力的有限性的思想、技术的状况以及社会组织的状况,决定了环境满足现代的和未来的各种需求的能力是有限的。衡量可持续发展有三个方面的主要指标,即经济的、环境的和社会的,三者缺一不可。

2.绿色物流的含义及其构成

将可持续发展思想应用于物流,就产生了绿色物流的概念。所谓绿色物流指的是连接绿色供给主体和绿色需求主体,克服空间和时间阻碍的有效、快速的绿色商品和服务流动的绿色经济管理活动过程。绿色物流从环境的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形成了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这种物流管理系统是建立在维护地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的。

绿色物流是与经济物流相对而言的。经济物流指的是经济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之间是单向的作用关系,是以单纯的经济效益为导向的,物流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直线型的。经济物流会对环境造成损害。而绿色物流是一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物流体系,它采取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态度和全新理念,目的是设计和建立一个环型的循环的物流系统,从而抑制传统直线型的物流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绿色物流主要由绿色运输、绿色包装以及绿色流通加工三个子范畴组成。运输是物流过程中最为主要、最基本的活动。货运车辆燃气排放是商品流通作业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途径。因此,以节约能源、减少废气排放为特征的绿色运输便构成绿色物流的一项重要内容。绿色包装是指采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包装。流通加工具有较强的生产性,也是流通部门对环境保护可以有较大作为的领域。绿色流通加工的途径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变消费者分散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污染。

绿色物流是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因为如此,绿色物流的实施不仅是企业的事情,而且还必须从政府规制的角度,对现有的物流体制强化管理,并构筑绿色物流建立与发展的框架。

作者单位: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车卉淳.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中国经济发展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6.89-95.

现代物流概况篇10

长期以来“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一直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这种教学模式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主体地位。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不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较差。今年来,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倡导,在教学中强调要更大程度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应结合实际创设自主探究、师生互动、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这就要求老师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而“主导―主体”教学模式就在这种新的教学形势下诞生了。“主导―主体”教学模式强调在教学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相关的研究实践表明,它是一种较为适合我国教育现实状况的教学模式。本文是在“主导―主体”教学模式指导下与高中生物教学实践相结合归纳出来的关于高中生物史学课的有效教学模式――问题教学模式。

【具体模式】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认真阅读、自主探究――提出问题、深入思考――合作交流、讨论答辩――引导总结、得出结论――巩固练习,知识迁移。

【详细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3分钟)

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如: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播放视频、动画,或呈现生物的标本、模型,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从听觉、视觉等多种角度调入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快速、积极进入所设情境中,去寻求探究的话题、概念、主题。

二、认真阅读、自主探究(7分钟)

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认真阅读科学发现史,结合科学发现史中的经典实验进行自主探究。通过探究,使学生明确每一个科学结论得出的大体经过。期望学生不仅能从科学结论的发现过程中深化对概念的理解,而且能受到科学家崇高的精神境界熏陶。

三、提出问题、深入思考(3分钟)

利用多媒体课件逐步展示科学发现史中的经典实验,针对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提出问题。问题的设计应紧扣主题,具有悬念性、针对性、趣味性,足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老师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提出个性化、多样化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合作交流、讨论答辩(17分钟)

老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小组间的讨论。讨论围绕老师针对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提出的问题及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应不断进行巡回检查、督促、指导各小组的讨论情况。及时进行小组或全班性的引导、指导或提示,以促使交流活动的深入开展。

讨论交流后各小组代表围绕问题进行答辩,老师应注意引导,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竞争性。

五、引导总结、得出结论(3分钟)

对于在问题讨论活动中各小组得出的结论,老师适当引导,帮助学生将概念归纳完整。

六、巩固练习、知识迁移(7分钟)

利用课件或学案组织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在理解相关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将概念知识迁移的问题。将学生新接受的信息与原有信息紧密联系,构建出新的、完整的知识体系,促进知识的吸收、理解及消化。

课后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实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让学生参加到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设计实验加深对概念理解的同时,老师还应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概念联系实际,分析、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将概念深化到实践中。

【案例】

问题式教学模式案例――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3分钟)

老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绿色植物由种子萌发成幼苗再到长成参天大树的视频,并同时提问:动物的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由摄食所获得的食物提供,我们知道绿色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来获得能量维持生长发育。那么光合作用这一生命活动又是由谁发现的呢?老师从视觉角度引导学生进入所设情景中,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认真阅读、自主探究(7分钟)

老师提示学生以时间为主线,认真阅读教材上关于光合作用的研究史料,再通过自主探究使学生明确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以及他们的经典实验。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同时也让他们体验科学探索的一般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提出问题、深入思考(3分钟)

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逐步展示光合作用发现过程中的经典实验。在播放课件的同时针对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实验一:柳树实验

1.植物增加的重量和土壤减少的重量是怎样的关系?

2.海尔蒙特的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实验二:植物――蜡烛――小白鼠实验

1.是谁提出了植物的生长与空气有关呢?

2.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实验三:光条件实验

英格豪斯的实验进一步证实了只有在光的照射下,普里斯特利的实验才能成功,说明了什么问题?

实验四:淀粉实验

1.萨克斯的实验结果说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什么?

2.为什么在实验中要将一片叶子半边曝光半边遮光处理?这种处理方式采用了哪种科学研究方法?

实验五:水绵光照实验

1.恩格尔曼选用水绵的巧妙之处有哪些?

2.这个实验可以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哪里?需要什么条件?有什么产物?

四、合作交流、讨论答辩(17分钟)

针对每一个实验,老师提问并播放完课件后,引导全班同学临时组成学习小组,小组成员相互交流讨论,并派小组代表发言,老师针对讨论的情况及代表的发言及时点评,并将关于每个实验的讨论结果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

原料:H2o、Co2

产物:o2、淀粉(糖类)

场所:叶绿体

条件:光照

五、引导总结、得出结论(3分钟)

利用黑板上的关键词作为提示,引导学生从原料、产物、场所及条件四个方面构建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并用反应式进行概括,教师帮助学生将概念归纳完整。由学生代表表述概念及完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1.概念: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反应方程式:H2o+Co2(CH2o)+o2(条件:光;场所:叶绿体)

六、巩固练习、知识迁移(7分钟)

利用课件或学案组织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在理解光合作用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考虑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如温度、光照强度、Co2浓度等。将学生新接受的信息与原有信息紧密联系,构建出新的完整的知识体系,促进知识的吸收、理解消化。

课后老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1.通过实验验证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温度、光照强度、Co2浓度等。

2.设计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