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现代物流的优势十篇现代物流的优势十篇

现代物流的优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13:22

现代物流的优势篇1

内容摘要:现代物流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产物,它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模式、管理技术和服务方式对社会经济和企业经营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产业布局结构更趋合理。本文通过分析指出湖北省的区位优势是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而现代物流业又能为湖北省区域经济的和谐、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并进一步探讨了湖北省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区位优势现代物流业

物流业的发展对生产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大有好处。从建国起到1978年前,我国一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物资的生产、运输、仓储、销售等都由国家控制,企业在物流过程中没有自主经营的空间,物资不能按市场规律有效流动。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企业产权关系日益明晰,生产、流通等企业开始认识到物流的重要性,国内不同形式的物流企业应运而生。

湖北省区位优势及产业优势分析

湖北省地处我国中部,长江中游,承接东西,贯通南北,东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最高,具有较强的开放和技术优势的地区,西接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的西部大开发地区。位于东部技术产业密集区和西部资源密集区接合部的湖北省,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以武汉为圆心,北到北京、天津,南至广州、深圳,东到上海、杭州,西抵成都、西安,距离都在半径大约1100公里范围内,湖北就处在这样一个中枢地带。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从日本引入物流的概念以来,20多年里,物流业作为一个产业,在我国特别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深圳已把物流业列为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湖北省的物流业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定规模,与物流业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相比还有明显的差距,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因此应加大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步伐。

地理位置及交通运输优势

建国后,湖北省的交通运输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武汉、襄樊已成为重要的铁路枢纽。在全国航空网中武汉具有较高的地位,是重要的航空港之一。长江横贯全省,使湖北与沿江省、市紧密相联,武汉是国家重要的内陆港口,在水陆联运中具有突出的作用。通过省境的八条国道和两条国道主干线使湖北成为国家公路网的重要枢纽结点,国家西部开发大通道的沪蓉、银武高速公路和四通八达公路网使湖北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

公路运输截止2003年底,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8781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74公里,一级公路876里,二级公路12267公里,等级公路占总里程的79.6%。全省100%的乡镇和93.8%的行政村已通公路。全省公路有路面里程84073公里,其中高级、次高级路面29821公里,占总里程的34%,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达到47.24公里。

全省依托逐步建成的高速公路和长江水道,大力调整运输结构,整顿运输市场,开拓新型运输方式,发展高速客运、快速货运、水陆联运,水陆运输总量大幅增长。以武汉为枢纽的高速客运网络基本形成,省内10个地级市之间已实现四小时到达;武汉到上海、南京、重庆、郑州等大城市实现了朝发夕至;农村客运有了很大发展。湖北省在全国交通发展中居中等偏上水平,各项指标在全国均位居前列。

水路运输湖北省水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大小河流1193条,总长3.5万公里,具有发展水路运输的资源优势。截止2003年底,全省共有通航河流194条,通航里程8988公里(含省境内长江里程1038公里),其中一级航道269公里、二级航道769公里。

全省共有港口51个,泊位2280个,码头岸线总长131174m,年综合通过能力货运为16111万吨、客运为4743万人次。有3个主枢纽港:武汉、宜昌、襄樊。港口主要集中在长江、汉江,其中长江港口24个、汉江港口13个。

全省拥有客货运输船舶5904艘,242万吨、3.7万客位,60万千瓦。专业化船舶中有客货滚装船37艘、4.2万吨;油轮105艘、7.6万吨、液化气船4艘、0.2万吨;增势最强的是江海直达货船,已达到102艘、18.1万吨,占专业化船舶总量的近二分之一。2003年全省内河港口实现货物吞吐量8468.4万吨,同比增长近400万吨,增幅为4.9%。

铁路运输京广线是中国铁路运输最繁忙运输线之一,它纵贯省境东部,过境物资运输量远大于省内物资装卸量。货流以煤炭、钢铁及其制品、木材、粮食、矿石、建材等为主。20世纪70年代新建的南北向铁路干线――焦枝线和枝柳线经省境西部,汉丹和襄渝线横贯全省中部和西北部,分别在武汉、襄樊与上述两条南北向铁路干线相交,构成省内外铁路运输的主干线。

航空运输全省民航系统拥有1个行业管理机构、4家航空公司(南航湖北公司、武航、武汉直升机通航和荆门通航)及5个民用机场(天河、三峡、沙市、恩施和襄樊机场),1个军民合用的机场。“九五”期间已开通国内、国际及地区航线72条,可直航全国57个城市。武汉天河机场是华中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航空港,设计为4e级国家一级民用兼国际备降机场,是全国十大机场之一。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湖北省应充分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及交通运输条件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和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通过公路、铁路、水运、航空运输条件的改善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促进经济的发展。一方面,要通过国际航空港、高速公路、城市轻轨、地铁的建设,进一步改善武汉的基础设施条件,加强与我国其他省市的和世界其他国家与地区往来和交流,成为地区性的物流中心;另一方面,通过城市宽带网和“数字化城市”的建设,为企业的电子商务开展和市民的“网络化生存”提供支持系统,使武汉成为国际互联网的信息中枢。努力把大武汉经济圈建设成为华中地区的经济、金融、贸易、交通、信息、科教中心和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成为“中部崛起”的一个支点。

经济产业优势

区域物流的发展是和区域经济、区域贸易的发展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区域贸易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可以促进区域物流的发展,反之区域物流的发展又可以为区域贸易、区域经济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区域物流只有服务于区域经济,才能在全国乃至世界物流经济体系中起到更大的作用。从国外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过程来看,其物流中心往往应该是世界物流经济体发展的中心。一般来说,物流中心是商品集散和加工的中心,而且由于物流设施和基础设施齐全,流通人力资本高,消费集中而且需求量大,交通与信息发达,人才众多,城市与周围地区存在不对称性,在这种非对称结构中使城市扮演着“中心地”与“增长极”的作用,以其为核心能将其所在地域“极化”成一个商品流通整体,所以区域物流的发展必将促进现代物流的发展。

湖北省综合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近年来处于我国中等偏上水平,省会武汉市在切实进行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大力发展以光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环保技术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参与国际贸易的分工和国际产业转移,缩小与世界上物流发达地区之间的“距离”。

与周围一些城市相比,武汉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2001年武汉市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348亿元,比长沙市和南昌市的总和还多(长沙、南昌市2001年分别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28.08亿元和485.62亿元)。如今,武汉市已经逐渐形成比较合理的“三二一”产业布局结构,第三产业、工业以及农业都具有很好的发展势头。

第一产业湖北省是农业大省,主要产粮、棉、油、生猪等农副产品,是我国重要的老农业基地。加入wto后,湖北省农业受到一定的影响,粮食、油菜生产受到一定冲击,但水果、蔬菜、茶叶等农业经济作物在国际市场上仍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同时,由于湖北省农业资源与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畜牧业和水产养殖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因此要强化对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发挥全省劳动力资源相对充足的优势,继续培育和扩大农业比较优势,扩大规模经营。同时,发挥湖北省生物技术的优势,努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提高全省农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第二产业湖北省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综合配套能力强,已经拥有武钢、神龙、二汽等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大型企业。随着“武汉―中国光谷”及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都已经注意到了湖北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地位,相继设置了开发区、分部以及生产基地。如今,以大武汉经济圈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地区已经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具有相当规模的工业体系。

第三产业湖北省的第三产业在全国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第三产业的发展要顺应生产与生活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现代化发展趋势,发展大市场、大贸易、大流通,建立完善市场体系,合理布局商业网点,加快农村商品市场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服务能力,建设以武汉为中心的我国内地最大的商贸中心。同时,要顺应世界物流业发展的潮流,注重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使湖北省物流业逐步发展成为现代物流业,所有这些对于全省物流中心的形成都有极大的推进作用。

武汉被国内经济学家誉之“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是我国已经形成的以东部沿海地区、长江经济带、西部地区H型经济发展格局的战略中心,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格局中处于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地位,是海内外客商抢占华中市场的必争之地。中部地区既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食和棉花的产出和调出区,也是主要的能源和矿产基地。这两个地区的粮食、棉花、原油、煤炭和有色金属分别占全国的64.3%、68.4%,60%和90%以上,支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资源,大部分来自中西部地区。在国家作出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决策后,湖北省在我国新一轮产业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其经济地位和作用都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是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中心环节,因此,建立、发展现代物流中心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制度优势

国家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中部地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湖北省就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进行了专题研究和具体部署。

努力打造湖北的制度优势。首先,全面深入推进制度创新,形成“和谐湖北”的制度框架。要努力做到深、新、全三个方面。“深”,就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增长为目标,对现有制度进行深层次改造;“新”,就是以实现持续、稳定、和谐的经济发展为标准设计新制度;“全”,就是以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环境发展、人的发展协调推进为标准对各个方面的制度进行全面创新。其次,继续推进思想解放,形成制度创新的群众基础。好的制度不仅靠人来设计,也靠人来运作。思想不解放,设计出的制度将只保护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阻碍发展。思想不解放,甚至好的制度也可能被扭曲,在实施中难以执行。因此继续推进思想解放,依然是湖北面临的现实课题。再次,推进制度创新机制的创新,形成湖北可持续的制度创新机制。湖北要形成持续的制度优势,还必须构建可持续的制度创新机制,形成政府为主导的多元的制度创新体系。政府要主导制度创新的分析,拓展非政府主体推进制度创新的空间和积极性,整合全社会推进制度创新的力量。

文化优势

区域文化已经成为一个城市形成区位优势、提高区域竞争能力的关键要素。湖北省是全国高等学校的聚集地之一,有着先进的教育体系,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科研和建设人才,省会武汉市更是集聚了大量的高科技人才,这些都为区域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我们应紧紧围绕着发展经济这一战略目标充分利用其科技优势、人才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把以武汉为中心的武汉经济圈建成创业者的乐园和科技创新的中心,从而带动全省和中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湖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及优势

湖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

湖北省的地理位置、区位经济优势尚未转化为物流业的比较竞争力,物流费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交通效率与流通效率不高;湖北省经济存量中的物流需求被传统产业分割,以“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内部物流形态存在;物流供给方面的资源相对丰富,但物流业的信息化和组织化程度低,普遍存在着“小、散、弱”现象;缺乏有比较规范完善的物流政策法规;缺乏支持现代物流的信息系统;物流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其开发管理与物流基地管理缺乏市场集聚力;物流资本匮乏;缺乏一批成熟高水平的现代物流专业化公司。这些都是湖北省进一步发展现代物流所面临的问题。

另外,湖北农业也要逐步向产业化发展,形成农业产业带。物流业应大力发展公路、水路运输为农业服务,这样可以实现“门到门”运输,有利于公路、水路沿线地区农业带进一步的发展。在第二产业中,湖北拥有汽车工业、机电工业、冶金工业、化工业、轻纺业、建材和建筑业等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中国光谷”在武汉建立以后,将更加促进武汉甚至整个湖北省高新技术业的发展。汽车工业、机电工业等支柱产业,对物流业的需求主要是向成组化和集装箱运输发展,而高新技术产业将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带来货物运输结构的重大变化,传统大宗货物在货运量中所占比重下降,深加工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运输需求快速增长,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将加速对现代物流服务的需求,并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湖北省物流业发展的优势

高速公路、铁路及两江交汇的交通优势使湖北省地理位置、区位经济优势十分突出,对周边地区的区域经济增长有潜在的拉动力;存量资源中可转为物流业的资源丰富,全省商贸、仓储、交通运输、物资系统积极向现代物流业态转型,出现了第三方物流公司;国内外一些著名的制造商、销售商纷纷落户湖北,作为全国的国内综合性消费品市场,蕴藏着巨大的物流需求;湖北省的许多大型制造厂商已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内部物流能力;丰富的教育资源,可使湖北成为华中地区物流人才培育基地,强大的科研能力,可为湖北物流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和装备技术支持。

湖北的货运除了整车运输以外,应大力向集装箱运输,大型货物运输,特种车运输发展,形成各种运输方式互补,连接城乡,沟通省内外的发达的综合运输网络,具备仓储设施和技术装备等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这为湖北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可能。同时,湖北的电信事业和人才优势也为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信息技术、设施和人才保障。

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湖北与西部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西部地区的原材料和东部沿海地区的产品的运输都要经过湖北;同时,湖北的产品也可以更多地销往西部地区,这将极大地刺激社会经济对物流业的需求,为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自我国加入世贸以来,湖北的对外经济交流更加频繁,进出口贸易大大增加,这都对湖北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湖北省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存在的问题

湖北的现代物流业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其发展:还没有把现代物流业作为一个新的发展产业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没有制定出相应的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缺少物流行业管理方面的政策措施;许多物流企业没有意识到向现代物流业转变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还停留在传统的服务方式上。

物流供需问题湖北省的物流需求仍处于传统产业结构的分割之中,物流业的供给资源相对丰富但市场总体需求相对不足,物流需求与供给关系失衡,是发展物流的基本矛盾,优化重组供给资源与拉动物流需求是当前政策的基点。

物流存量与增量的问题湖北省已有较大规模的物流存量分布在大型企业内部,优先启动存量是制定政策的一个有重要支点,引导传统产业的物流需求由内部满足向“外包”满足转化是重点。应从“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的高度,与有关省、市共同规划利用高速公路、水路、经济资源,共同发展区域经济的产业互动联盟,这是拉动物流需求增量的关键。

物流外部资源与内在要素的问题现代物流是货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一体化经济活动。湖北要发展物流业,尚缺乏基本的信息要素支撑和金融要素支撑,其中,信息的支撑需要政府在公共信息网络方面的基础投资和企业电子商务的运用。因此,公共信息系统的建设,服务于全省物流产业;湖北省物流资金的匮乏,可引进外部投资者和专业物流公司,通过外部资金进入和专业物流公司的运作来解决物流资金短缺的问题。

对策建议

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关键是要用积极的物流产业发展政策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有效地引导和促进物流产业的发展。笔者根据对全省发展现代物流的条件和国民经济对物流需求特点的分析,提出如下建议:

政府充分认识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交通运输部门应把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优先考虑发展的产业。在发展物流业的过程中,要制定相应的物流行业规则、政策、法律法规等来规范物流市场的秩序,依法进行行业管理,加强对物流市场的宏观调控,为物流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要借鉴国外物流和我国物流业相对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制定符合湖北实际情况的物流发展模式及具体的实施措施,以保证全省物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坚持把物流业作为战略重点优先发展,认识发展现代物流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是物流基础设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重点应是加大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投资。湖北的交通条件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如公路网络不完善,等级偏低,水运航道条件差等等一系列问题,这一系列问题将严重制约湖北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在对物流基础设施投资时,可以有多种融资渠道,如引进外资、利用社会资金等,政府仍应为投资主体。

在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现代物流企业优惠的政策,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同时,在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规划、指导宏观调控作用,避免物流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与行业间的过度竞争。

组织力量构建物流公共信息网络。现代物流是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手段的产业。没有公共信息网络,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物流企业之间、物流企业之间、以及物流企业和用户之间的信息就难以得到快速有效的传达,不利于政府对物流市场的监管和物流系统作用的发挥。构建公共信息网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仅靠一个物流企业或几个物流企业是难以完成的,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来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进行网络的构建,只有政府能承担起这个责任,充分发挥为市场服务的职能。

而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为其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根据市场的需要和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为用户提供综合的物流服务,满足市场的需要,提高经济效益。要加快自身的结构调整,适应社会经济对运输的新要求,积极扩展服务领域,向第三方物流发展。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升级等原因,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运输的需求有了巨大的变化。市场对物流企业提出的更高更新的要求。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以前在货物运输中,更多的是数量型的运输,而现在质量型的运输所占的比重正在逐步上升,特别由于高新技术的发展,高附加值的产品、特种货物等的货运量在迅速上升,这些变化要求运输企业要加快货运结构的调整,重点发展集装箱运输、冷藏车运输等,以便为货主提供全面的优质物流服务;另一方面,用户越来越希望企业能提供集运输、仓储、包装、加工、配送等一条龙的综合物流服务,如果还仅仅只提供单纯的运输服务,显然和用户的要求不符,自然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最终要被市场所淘汰。因此,交通运输企业要加快自身的调整,适应社会经济对运输的新要求,向第三方物流发展,从只提供单纯运输服务的企业向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现代物流企业转变。

物流企业同时要注重服务质量的提高,在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的过程中,应着重提高服务质量,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物流企业的生存。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对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国外更多的物流企业将进入我国的物流市场,凭其雄厚的实力和良好的服务质量,将给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冲击力。因此,物流企业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加大整改的力度,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尽快适应社会对物流企业提出的新要求。另外要学习先进企业的经验,作好规划工作。规划是龙头,是一项事业成功的重要前提。深圳发展现代物流业,一开始就是高投入、高起点、高规格,力求做出最好的方案。通过召开发展现代物流业战略研讨会、开讲座、搞零规划等活动,使现代物流业观念深入人心。我省在发展现代物流产业过程中,必须认真学习先进企业的经验。采用“行政行为+专家”的方式,科学地论证,尽量避免走弯路。还要注意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人才是现代物流企业的根本,没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物流企业就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立足之地。企业可以引进国内外物流专业的专门人才,对在职人员可以进行物流管理等业务知识的培训,从而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

湖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前景

近几年,物流产业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社会产品总量的增长,特别是由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迅速成长起来,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将对传统的商业运作模式、商品流通模式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基于湖北物流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物流企业发展的目标应以大武汉经济圈为中心,以荆州、宜昌、襄樊等为辅助点,分层次发展。尤其应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增强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把现代物流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采取有力政策和措施,引导和促进我省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

武汉大经济圈已经形成了铁路、水运、公路和航空三维一体的综合运输网络。基于这些发展物流业的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武汉物流业发展的长远目标应是建设国际物流中心,这与武汉建设国际大都市的目标相一致。至今武汉还缺乏现代物流园区等一些物流中心必备的最基本的要素。因此,目前要做的工作是以建设国内物流中心为基础,建设国际物流中心为目标,加强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物流业的发展。

湖北的其它重要城市如荆州、宜昌、襄樊等当前的任务是建设成为区域物流中心,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从长远来看可以建成为国内物流中心。而省内其它有条件的中小城市则应根据实际情况重点发展成为区域物流中心,为本地区的经济服务。

参考文献:

现代物流的优势篇2

【关键字】吉林省;现代物流业;竞争优势;分析

引言

据近几年吉林省GDp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到2011年间,吉林省GDp增长总额为8220.29亿元,物流业增加值也在此间得到了极大的增长。由此可得,吉林省的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前景是极为巨大的。

一、吉林省现代物流的发展现状

1.1吉林省现代物流业的总体态势

从近几年吉林省物流业发展的统计数据可以得出,吉林省物流业的发展态势呈良好状态,以社会物流总额来进行分析,2006年到2011年间,吉林省物流总额已由初期的11861.3亿元增长至27378.5亿元,相比增长2.3倍。以物流总额的增长速度来进行分析,2006年吉林省物流总额增长速度为17.9%,并在之后几年间,增长速度还在不规则变动,但总体增长速度的变动态势还是呈现不断增加的态势,到2011年物流总额增长速度以高达21.0%。由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得出,近几年间吉林省物流发展态势是呈现不断增长趋势的,发展前景可观。再从吉林省物流业增加值变化态势来进行分析,2006年到2011年间,吉林省物流业增加值平均增长率为17.2%。2011年吉林省物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6%。在总体服务业增加值中占17.0%。但是吉林省物流业的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有所下降,这表明吉林省物流业对于国民经济的贡献有所减小。从社会物流总费用方面进行分析,2011年吉林省物流总费用同比增长22.5%,高达1881.1亿元,增幅较之2010年提高4.5个百分点。而且,2006年到2011年间,物流费用与GDp的比率呈下降趋势,比率的降低表明吉林省的物流效率在不断地提高。

1.2物流供给充足

2011年吉林省与物流业相关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高达660.9亿元,同比增长15.2%,较之于2006年,是2006年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金额的2.83倍。由此可以得出,吉林省与物流业相关行业的固定资产的投资呈飞速增长趋势。随着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金额的飞速增长,物流的基础设施条件也在不断的改善,再就是吉林省物流园区的建设工作已基本成型,这些条件足以证明吉林省物流供给较为充足。

1.3省内物流需求在不断的增加

物流需求的变化是由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的,工业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与社会消费品总额的变化反映着物流需求的变化。据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到2011年间,工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4.3%,增长速度快。进出口总额的年均增长率也在18.2%,社会消费品总额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9.9%,这三个要素的飞速发展,直接证明着吉林省内物流需求在不断的增加,而且增长速度快,增长明显。另外,货物运输量和货物运输周转量的变化也从侧面反映着吉林省内物流需求的增加。相比于2006年,2011年货物运输量增加了33.7%,年均增长6.2%。货物运输周转量比与2006年增长了119.0%,年均增长16.1%。无论书从侧面还是从正面,这两个方面的增长水映着吉林省内物流需求的变化状况,省内物流需求呈上升趋势。

二、吉林省现代物流业的竞争优势

2.1物流需求空间大

吉林省内物流需求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物流需求空间在不断的加大,企业的发展需要市场,物流需求的增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为吉林省现代物流业带来了极大的竞争优势。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吉林省社会物流总额在不断的增加,而且增长速度很快。吉林省内对于物流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加,吉林省内现代物流业在高需求下迎来了其竞争优势。

2.2吉林省现代物流业供给充足

有需求自然有供给,在大需求的环境下如果没有良好充足的供给能力,那本身存在的竞争优势将没有任何意义,然而从近几年吉林省内物流业增加值我们可以得出,吉林省内物流业的供给是很充足的,并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十二五期间,吉林省物流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率为12.7%,而物流增加值的不断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运输、仓储、邮政等产值的增大,而这些产业产值的增加也保证了物流的活动能够正常进行。在就是物流基础设施的改善,管理水平的提高,也为物流供给和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2.3电子商务运用于现代物流业所带来的竞争优势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子商务的不断完善,电子商务对于现代物流业的助力也在不断的明显,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现代物流业在物流效率与物流信息统计、物流派送安排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帮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现代物流的服务效率与工作效率。吉林省内现代物流业对于电子商务的运用与结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省内现代物流的竞争优势。

2.4物流园区的建设所带了竞争优势

吉林省省内几个大物流园区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方便了物流货物的集中派送,增加了物流服务面积,提高了物流工作效率,物流服务种类也有了相应的提高,这无疑是给吉林省内现代物流业带来了极大的竞争优势。

2.5物流联盟的发展所带来的竞争优势

由于一个物流企业服务能力是有限的,并不能做到全方位的物流服务,然而,吉林省内物流联盟的发展提高了现代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扩宽了省内现代物流业的服务领域,提高了现代物流业的竞争能力,扩大了竞争优势。

总结

本文根据吉林省内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结合近几年来吉林省内与现代物流业相关的统计数据,对吉林省内现代物流业的竞争优势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分析得出,吉林省内现代物流业由于其各种影响因素的不断发展,其竞争优势也是在不断地扩大与提高,特别是在十二五期间,吉林省内现代物流业迎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

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林省物流业赶超战略与发展路径研究》吉教科文[2014]第236号

参考文献:

现代物流的优势篇3

[关键词]现代物流优势产业聚集

现代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动脉。辽宁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但是辽宁省发展现代物流业具有比较优势、交通网络优势、产业集聚优势。加快辽宁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于促进我省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辽宁与环渤海地区的比较优势

环渤海地区主要包括:辽宁、山东、山西、河北、天津、北京。辽宁省在环渤海地区物流发展中有很大的优势。

1.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优势

根据世界现代物流的发展过程、趋势来看,物流业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从环渤海区的GDp总值来看,全区2006年共完成GDp为59970.91亿元,辽宁为9251.15元,辽宁占全区的15.43%,属于中上游水平。区域发展不平衡,最高的山东占到全区的36.81%,最低的天津仅占7.29%。

从辽宁省自身的三次产业类型比例关系上看,在整个环渤海区,辽宁省的三次产业比例较为均衡,第二产业基础雄厚,第三产业有待进一步发展,为物流业创造更有优势的环境。从三次产业对比来看,辽宁省在环渤海区域中,各项比重居于中等地位,具备农业物流,工业物流的综合发展潜力。

2.丰富的资源、能源优势

辽宁沿海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没有整体开发的地域,充分利用海岸线周边废弃的盐田、盐碱地和荒滩,作为开发开放空间,将会极大地吸引国内外的投资者。在环渤海地区,辽宁的沿岸陆域、海域多种矿产资源居于该地区前列,海上能源开采利用前景广阔。海洋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滨海砂矿等,石油资源量约为6亿吨~7.5亿吨,天然气1000亿立方米。从资源、能源方面来看辽宁省在环渤海地区的优势是明显的,这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物资基础。

3.对外开放度的优势

环渤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初步形成了开发区、开放城市、保税区、沿海开放带等多层次、多功能的对外开放格局。2006年全区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了39126060万美元,其中辽宁占12.37%,辽宁与山西、天津等居于同一水平。从辽宁省货物进出口在环渤海地区的比重可以看出,其发展现代物流有很好的对外开放程度,这有利于辽宁进出口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带动辽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二、布局完善的交通网络优势

1.公路设施情况

到2006年末,全省公路里程已达到97191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里程达75255公里。其中:干线公路12614公里;县道11594公里;乡道28759公里;专用公路963公里。辽宁省等级公路建设比较完备,这有利于物流业在公路的运输。

2.水路运输业情况

至2006年末,全省民用运输船舶数达到798艘,其中,机动船771艘,驳船27艘。船舶净载重量达到402.7万吨,水路货物运输量7518万吨。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35666万吨。近年来辽东半岛至山东半岛滚装运输十分活跃,辽宁沿海有16个滚装码头,仅分布在大连老港区至香炉礁及旅顺一带的8个港点,每年就完成70余万辆次,为年完成能力100至110万辆次的70%左右,发展势头良好。

3.地方铁路运输情况

辽宁在“九五”、“十五”以来,先后修建了城庄、海灿、丹大、高天四条地方铁路,总长168.9公里,总投资30370万元。这四条铁路的建成运营,为省内东部山区脱贫致富、经济发展和沿海地区疏港运输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地方铁路设施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截止2006年底,铁路营业里程已经达到9309公里。

从辽宁省公路、水路、铁路三个方面的情况可以看出,辽宁省在发展现代物流业有着布局完善的交通网络优势,如果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将促进辽宁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三、产业聚集优势

目前,相关物流企业已发展到200多家,建立起了100多家规模不等的配送中心,这些企业在不同层次、不同环节上开展了物流配送业务,配送商品总额达160亿元,形成了一批组织化程度高,市场覆盖面较广的新型物流配送企业聚集。大连粮食物流更是以其年期货交易额2万多亿元、仓储能力70万吨、港口吞吐能力200万吨、现货交易40万吨而居亚洲之首。大连双兴果菜物流也成为中国最大的进口水果分拨中心。沈阳储运集团公司是目前东北地区最大的商业储运企业,是国家确定的发展物流配送的重点企业,己成为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统一方便面等10余家知名企业产品的配送商。

现代物流企业是辽宁发展的战略重点。辽宁经济的发展要求物流企业提升自身水平与层次,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辽宁省的物流企业之间相互竞争与合作,很好的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为辽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起到了带动作用。

四、结论

现在正是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关键时期,现代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辽宁是东北地区发展的重点,因此发展辽宁现代物流业具有很大的必要性。通过从辽宁省在环渤海地区的比较优势、以及自身的交通网络优势、产业集聚优势三个方面可以看出,辽宁省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潜力是巨大的。只要政府实施有效的产业政策,企业不断自主创新,那么辽宁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前景会非常好。

参考文献:

[1]张奉礼:现代物流基础[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现代物流的优势篇4

        关键词:铁路运输;现代物流;融合;发展

        一、铁路运输与现代物流的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物流与交通运输都是实现人和物资空间位移的服务活动,但现代物流的服务范围更广,而交通运输提供的服务更狭窄点。新形势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服务呈现出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协调发展并根据市场需求提供具有指导性的部分供应链服务,运输和物流在这个节点上形成了交融。

        二、铁路运输与现代物流的融合

        首先,积极发挥铁路的干线运输优势,走专业化道路。铁路运输本身属于功能性物流,走专业化道路就是不断加强铁路的专业化特点,突出铁路的强大优势,提高铁路在运输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求铁路运输应充分发挥在干线上的运输优势,充分体现其运量大并安全,还有不受气候和自然条件影响的天然优势,以承揽长距离和大运量的运输业务,只有这样充分利用优势,抛开劣势,才能将铁路运输业做成强大的功能型物流企业。

        其次,构建铁路运输发展物流的运行网络体系。建立和完善铁路物流运行网络体系是铁路运输发展现代物流的基础和必备条件。一方面,铁路具有天然的网络优势,已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最大交通网络,另一方面,要不断在现有铁路运输体制条件下形成区域性物流业务网络,还要尽快实现对铁路货运的实时跟踪,努力通过信息平台将企业连接起来,实现电子化现代物流。

        再次,对铁路闲置的货场设施、装卸机械及仓库等进行整合,组建地区性的以仓储、配送和运输为服务特色的铁路物流公司。新形势下可以有选择地对部分地处大、中城市和区域性物资流通中心的铁路货场进行改造整合,以仓储为基础,完善配送、流通加工和协助销售功能,从而实现铁路运输向现代物流质的转变。

        最后,组建专业化的铁路物流公司。可以整合现有的行包运输、行包经营资源,将铁路局的行包车辆、行李房设施及相应的装卸力量与中铁快运进行重组,成立全路性的行包快运公司,另外重新布局全国铁路集装箱营运系统,组建全路性的集装箱运输公司。

        三、铁路运输与现代物流的适应与发展

        首先,加快完善物流服务功能,尽快实施物流企业战略合作。新形势下要进一步发挥铁路大中型货运营业站的仓储优势,鼓励和引导企业创造条件发展仓储及配送等物流服务,利用铁路货运营销系统的便利性,可以为客户提供市场分析预测等信息服务。另外,铁路应加强与海运、内河航运及公路、民航等其他交通行业的合作,充分发挥各自运输优势,全面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其次,通过改革铁路货运管理推动发展现代物流。新形势下,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铁路货运管理部门必须围绕物流企业关心的运输价格、服务质量等问题进行改革。

        最后,改变运输组织方式实行分类运输,将货运站布置成物流中心,以满足不同货物的不同需求。新形势下我国的现代物流需求要求铁路部门必须大量启用专用车辆,并组成各种按货物品类划分的专管特定货物运输的货运中心,大力发展专门运输,同时兼顾普通运输。另外,很长时间以来,铁路货场都只是注重其内部作业功能,而严重忽视了外部社会所需功能,特别是社会所需的物流服务一体化功能。其实铁路货运站场大多分布在大中城市郊区,且有强大的铁路运输支持。新形势下为适应社会化生产以及物流业的发展,铁路货场必须走出固有的内部作业功能服务范畴,而应充分利用其各项资源为社会提供所需各种物流服务,把货运站布置成现代物流中心,使铁路货运站日益发挥集约化物流据点的作用,以发挥铁路在社会物流体系中的应有作用。

现代物流的优势篇5

论文摘要:新形势下,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物流正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成长。现代物流日益成为企业利润的重要依靠手段和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成为国民经济高效运行的重要支撑体系。然而现代物流的迅猛发展对铁路运输业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从新形势下我国铁路运输与现代物流的关系入手,详细探讨铁路运输与现代物流的融合与发展。论文关键词:铁路运输;现代物流;融合;发展一、铁路运输与现代物流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物流与交通运输都是实现人和物资空间位移的服务活动,但现代物流的服务范围更广,而交通运输提供的服务更狭窄点。新形势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服务呈现出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协调发展并根据市场需求提供具有指导性的部分供应链服务,运输和物流在这个节点上形成了交融。二、铁路运输与现代物流的融合首先,积极发挥铁路的干线运输优势,走专业化道路。铁路运输本身属于功能性物流,走专业化道路就是不断加强铁路的专业化特点,突出铁路的强大优势,提高铁路在运输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求铁路运输应充分发挥在干线上的运输优势,充分体现其运量大并安全,还有不受气候和自然条件影响的天然优势,以承揽长距离和大运量的运输业务,只有这样充分利用优势,抛开劣势,才能将铁路运输业做成强大的功能型物流企业。其次,构建铁路运输发展物流的运行网络体系。建立和完善铁路物流运行网络体系是铁路运输发展现代物流的基础和必备条件。一方面,铁路具有天然的网络优势,已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最大交通网络,另一方面,要不断在现有铁路运输体制条件下形成区域性物流业务网络,还要尽快实现对铁路货运的实时跟踪,努力通过信息平台将企业连接起来,实现电子化现代物流。再次,对铁路闲置的货场设施、装卸机械及仓库等进行整合,组建地区性的以仓储、配送和运输为服务特色的铁路物流公司。新形势下可以有选择地对部分地处大、中城市和区域性物资流通中心的铁路货场进行改造整合,以仓储为基础,完善配送、流通加工和协助销售功能,从而实现铁路运输向现代物流质的转变。最后,组建专业化的铁路物流公司。可以整合现有的行包运输、行包经营资源,将铁路局的行包车辆、行李房设施及相应的装卸力量与中铁快运进行重组,成立全路性的行包快运公司,另外重新布局全国铁路集装箱营运系统,组建全路性的集装箱运输公司。三、铁路运输与现代物流的适应与发展首先,加快完善物流服务功能,尽快实施物流企业战略合作。新形势下要进一步发挥铁路大中型货运营业站的仓储优势,鼓励和引导企业创造条件发展仓储及配送等物流服务,利用铁路货运营销系统的便利性,可以为客户提供市场分析预测等信息服务。另外,铁路应加强与海运、内河航运及公路、民航等其他交通行业的合作,充分发挥各自运输优势,全面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其次,通过改革铁路货运管理推动发展现代物流。新形势下,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铁路货运管理部门必须围绕物流企业关心的运输价格、服务质量等问题进行改革。最后,改变运输组织方式实行分类运输,将货运站布置成物流中心,以满足不同货物的不同需求。新形势下我国的现代物流需求要求铁路部门必须大量启用专用车辆,并组成各种按货物品类划分的专管特定货物运输的货运中心,大力发展专门运输,同时兼顾普通运输。另外,很长时间以来,铁路货场都只是注重其内部作业功能,而严重忽视了外部社会所需功能,特别是社会所需的物流服务一体化功能。其实铁路货运站场大多分布在大中城市郊区,且有强大的铁路运输支持。新形势下为适应社会化生产以及物流业的发展,铁路货场必须走出固有的内部作业功能服务范畴,而应充分利用其各项资源为社会提供所需各种物流服务,把货运站布置成现

现代物流的优势篇6

关键词:河北;现代物流;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7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890(2008)04-0049-03

一、河北省现代物流业的Swot分析

(一)主要优势

高速发展的交通运输基础建设为河北区域物流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目前,河北铁路货运周转量居全国第1位,公路货物周转量居全国第2位,海运条件也十分便利。全省已初步形成以国有铁路和公路主干线为骨干,兼有地方铁路、水运、管道和航空运输方式,与京津交通全面对接,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化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为现代物流业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十五”以来,河北省经济总量达到10116.6亿元,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与物流相关的运输、仓储、配送、信息和批发零售等各个行业快速增长,物流产业呈现加快发展态势。

信息网络的应用普及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全省公用通信网的通信能力和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基础地理、市场信息、科技信息、政务信息和公共信息等五大基础数据库基本建成,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体系,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全面的信息支持和技术保障。

(二)外部机遇

经济全球化与科技创新促进现代物流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促进了经济资源的全球性流动,为标准化物流服务创造了巨大市场需求。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技术广泛应用,供应链管理技术迅速普及,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装备进一步完善,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带来良机。适应消费多样化、流通高效化的发展趋势,物流服务加速向优质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现代物流业在促进工商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壮大,社会化、专业化进程加快。

京津冀经济圈的构建促使河北现代物流也成为主导产业。河北省较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日趋活跃的消费需求,尤其是钢铁、医药等产业的快速发展,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地位的逐步巩固,为物流业成为河北省的主导产业创造了条件。同时,河北独特的区位条件及同京津深厚的地缘、人缘和业缘关系,使河北与京津在物资交换、人才交流、产业合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联系与合作日益增多,容易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这非常有利于河北省现代物流业在立足内需的基础上加速与京津巨大的消费市场和物流需求实现有效对接,也成为承接京津经济辐射的第一梯度地区。

(三)主要劣势

发展现代物流的观念滞后。一些作为需求方的制造和商贸企业,认识不到现代物流和供应连管理对降低流通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致使大量潜在的物流需求不能转化为有效的市场需求。作为供给方的物流企业经营模式、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难以满足社会化物流的需要。许多生产企业仍比较关注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和价格策略,很少关注物流方式的合理性和调整物流组织方式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物流业的组织化和规模化程度低。河北省虽然各种运输方式比较齐全,但总量不足,相互之间的配套性、兼容性较差,系统功能不强,综合性货运枢纽发展缓慢,多式联运网络尚未形成。多数物流企业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开发、使用等尚处于手工操作阶段,自动识别、条形码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刚刚起步。专业化物流服务的比重还比较低,物流服务企业规模较小,多数仍停留在货物、仓储、库存管理、搬运和干线运输等方面,效率低,速度慢,损耗大,采购及销售成本居高不下。

(四)外部威胁

体制和机制制约。物流的组织和布局不尽合理,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极大地影响了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一体化运作,阻碍着物流产业的社会化进程,导致物流产业的集约化经营优势难以发挥,规模效益难以实现。物流发展缺乏统一协调的产业政策体系支持,很多政策措施尚未落实到实处。

有效物流需求不足。许多企业不重视供应链管理,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的自我服务来完成,自营物流方式基本为仓库加车队,物流效率处于低水平、高消耗状态,限制和延缓了对高效率的专业化物流的需求。

来自跨国物流企业的冲击。一些跨国物流企业以设立办事处、分公司、合资公司等形式进入河北省物流市场。相对于跨国物流企业拥有的强大资金、技术、人才优势,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及遍布全球的网络优势,河北省物流业起步较晚,现代物流的效益、快速反应能力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二、积极推进河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利用内部优势,抓住机会

完善交通运输网络建设,有效整合运输资源。以建立智能型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目标,协调发展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运输,逐步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多式联运的现代运输网络。

加快“数字河北”成果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与推广。加快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项目,统一信息采集标准,建立物流信息共享机制,推动企业物流信息化。引导和支持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理念优化业务流程,开发和应用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管理等管理系统,实现物流管理的集成化和智能化,加快资金周转、降低库存、提高企业竞争力。立足于物流信息平台,引导物流企业大力发展网络系统,实现网络与用户、制造商、供应商、物流企业及相关的银行、财税、商检、海关等单位联结,对物流各环节进行适时跟踪、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全面提高物流服务信息化水平。

加快京津冀物流一体化发展。发展区域经济要以各自的资源和各自的竞争优势为依托,在区域范围内形成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之间的区域合作。物流在这个区域要做的就是通过合理的物流设施布局,打破权限的物流企业组织,形成一个统一的物流市场来为这个地区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服务。首都北京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天津有很好的港口条件,在发展出口加工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所以在发展临港工业、面向国际以及区域消费产品的生产方面都有明显优势。河北唐山有很好的深水港条件,布局一些大规模的临港工业,比如冶金、化工都有优势。处在京津之间的河北廊坊具有土地便宜的优势,具备作为提供区域性物流组织服务据点的条件。可见,发展京津冀物流协作能使京津冀经济圈产业布局更合理可进一步降低区域经济运作成本。

(二)利用外部机会,改进内部弱点

加强河北物流服务体系的规划与建设。物流服务体系是指将物流经营管理、物流业务、物流资源和物流信息等要素的组织按照网络方式在一定市场区域内进行规划、设计、实施,以实现物流快速反应和最优总成本等要求的过程。对于区域物流服务体系的标准,应从服务网络的通达性、物流运动的一体化、网络运行的高效化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无论是专门从事物流经营的物流企业还是生产企业,都要在完成物流任务的前提下,希望投入越少越好。也就是说,在区域物流网络的规划与建设时,必须把提升物流服务质量,缩短物资流通时间,减少在途仓储积压量,提高物流经济效益的目标放在首位。区域物流服务体系的构建是为现代物流发展服务的,从物流设施、设备的标准化和现代化来看,完善的区域物流网络应有利于物流各个环节的衔接,尤其是专业从事物流经营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组建和健康发展。

当前,河北省物流服务体系的规划与建设,包括基础设施网络、企业服务网络、信息网络等均相对滞后,与沿海发达省市如上海、江苏等地相比还有一定距离,致使区域内物流网络服务条件缺乏,信息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对称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河北经济与京津的对接。因此,必须加快河北省物流服务网络的调查与分析,以进一步加强河北省的物流网络的规划与建设的科学性。

(三)利用内部优势,规避外在威胁

实施基于政府规划引导、行业协会指导和市场驱动相结合的发展战略。河北毗邻京津,东部沿海,但在服务领域与国内发达地区和国外发达国家、地区的差距还比较大。所以从政府来看,对国内外发达国家、地区的物流服务业的市场准入要给予相对宽松的政策,吸引国际知名物流企业落户河北省,鼓励省外物流企业采用多种形式与省内大型物流企业展开合作。加大资金的扶持力度,支持重点示范企业、重大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人才培训、物流基础理论研究、物流科技研发和物流标准体系建设等项目。同时,为了避免物流市场的不良发展,充分有效地发挥物流资源的效用,避免浪费,加强综合组织协调,建立河北省现代物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负责提出现代物流发展政策,协调各地物流发展规划,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发挥中介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成立河北省现代物流协会,引导物流协会履行服务、自律和协调职能。

(四)识别弱点,迎接挑战

积极转变观念。随着加入wto后分销服务和物流市场的逐步开放,国外大型物流企业开始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促使国内企业加快引进先进技术和理念,整合有效资源,积极应对挑战。各级政府要充分重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认识到现代物流业将作为获取第三利润、增强区域竞争力、抢占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手段,抓紧制定发展规划,出台相应政策。同时积极宣传现代物流知识,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了解发达国家现代物流的发展水平,更新观念,避免低水平重复。

深化物流管理体制的改革。一是改革交通等部门管理体制,打破行业分割,减少进入运输、货运业务的限制,推进运输市场化进程。二是改革商业、外贸、粮食、棉花、供销等行业管理体制和仓储经营体制,鼓励仓储功能从企业中分离出来,促进仓储设施和业务的物流社会化。三是改革现代物流企业登记注册的管理方式,除法律、行政法规有明确规定外,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取消各种前置性审批,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提高办事效率。现代物流作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通过其对相关产业的支持、带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优化物流产业组织结构。在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下,河北省物流产业组织结构存在着许多问题: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经济效益低、流通秩序乱、管理手段落后、资金不足、政府政策调控不到位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河北物流市场处在一种过渡的分散竞争状态,给其物流经济的运行效率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影响。为此,必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以优化物流产业的组织结构。

参考文献:

[1]迈克尔.伯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2]文峰等.怎样认识区域物流[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10).

现代物流的优势篇7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区域产业结构

区域市场

现代物流

从世界范围看,物流对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已被许多国家的实践所证实,特别是近年来,物流的系统、集约作用,又展现了它降低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价值,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1997年开始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新加坡、香港为代表的将物流作为支柱产业的国家和地区表现了很强的抗御危机能力,这使人们对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又有了进一步深刻的认识和重视。

我国区域物流的弱点,概括起来就是经营分散,产业社会化、组织化程度低;物流布局不合理;物流技术含量不高,现代化程度低等。目前,沿海一些城市开始建立物流中心,在发展中向规模化、社会化过渡,这些实践行为都是基于一个共同的认识,即物流对促进区域乃至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区域乃至国家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

一、社会经济发展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第一,经济全球化促进现代物流的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着不同内容的经济结构调整。企业间全球范围的重新组合,使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和流通企业间的融合与联盟日趋频繁,产生许多新的管理制度的创新。供应链管理就是通过对相关企业间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管理,在相关企业间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提高整个链条上相关企业的竞争力,这直接导致专门为供应链中相关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组织的出现,从而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同时,各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重新组合与配置,使得现代物流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工业化进程中最为经济合理的综合服务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

第二,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现代物流的发展。

一般来说,区域中心城市是商品集散和加工的中心,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优势明显,而且物流设施和基础设施齐全,流通人力资本高,消费集中而且需求量大,交通与信息发达,人才众多,城市与周围地区存在不对称性,在这种非对称结构中城市扮演着“中心地”与“增长极”的作用,以其为核心枢纽将其他地域“极化”成一个商品流通整体,所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现代物流的发展。

根据区域经济理论,一个区域只要具备某种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这个区域与其他区域的差异就会形成一种优势,产生一种引力,有可能把相关企业和生产力要素吸纳过来,在利益原则的驱动下形成产业布局上的相对集中和聚集,从而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根据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协调理论,在整个产业结构中,产业结构的基本演进方向是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由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以城市为中心的物流中心正是适应区域经济理论和产业结构协调理论的要求的。

第三,企业追求利润和核心竞争能力促进了现代物流发展。

随着企业对战略管理的重视,企业通过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取得市场竞争的优势已为管理者所认同。由于企业更多的是注重发挥其核心业务,即他们擅长的、具有差别化优势的业务,其他业务通过从企业外部采购,即“资源外购”获得,作为生产型企业非核心竞争能力的物流部门开始与企业本身相脱离,成为独立发展的现代物流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已经形成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采购,在本土进行研制和生产,然后再到全球范围销售这样一种运作模式,这一“购—销”模式都离不开现代物流业。

改革开放以来,

二、现代物流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现代物流的优势篇8

关键词:发展现代物流促进区域经济构想

现代物流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把制造、运输、销售等市场情况统一起来考虑的一种战略措施。发展现代物流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河北省冀东南板块欠发达区域的衡水市要走出发展困境,必须依托便捷的交通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加快现代物流中心的建设。以物流园区为纽带,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的格局。

一、衡水市物流业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衡水市的现代物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且发展势头迅猛。正处于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的关键时期,衡水市的物流系统有其自身的特点。但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对现代物流业的基础性产业地位认识不足

缺乏抢先建设冀东南现代物流中心的紧迫感,发展现代物流的观念滞后。现代物流理念尚未普及,对现代物流的概念、地位及作用认识不够,仍存在“重生产,轻流通”思想。

衡水市现代物流观念普遍落后,物流意识淡薄。物流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低。一些作为需求方的制造和商贸企业,受“大而全”、“小而全”和“肥水不外流”思想束缚,认识不到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对降低流通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致使大量潜在的物流需求不能转化为有效的市场需求。

(二)衡水的交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但交通优势尚未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

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配套性、兼容性较差,系统功能不强,综合性货运枢纽发展缓慢,多式联运网络尚未形成。使得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没有完全转化为经济优势。

产业集聚度不够,经济总量不够大。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不明显,大型加工企业、大型交易市场数量少、规模小,中小企业配套加工能力较弱,还未形成大进大出的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

(三)衡水市物流企业的现状为“多而杂,小而全”

物流企业规模偏小、专业化程度较低、信息化水平较落后,有效物流需求不足。许多企业不重视供应链管理,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的自我服务来完成,自营物流方式基本为仓库加车队,物流效率处于低水平、高消耗状态,限制和延缓了对高效率的专业化、社会化物流的需求。物流的专业化、规模化、社会化程度低,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由于信息不对称、不通畅,物流的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对接困难。

二、衡水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形势分析及需求分析

(一)衡水交通区位优势为发展现代物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河北省“东出西联”的经济发展战略,未来衡水市将被各种交通设施交汇成枢纽城市。首先,枢纽就体现出区位优势。其次,衡水市地处华北行政板块和京津冀经济圈的边缘地带,可以说又是华北与华东地区经济往来与合作的前沿和门户。其三衡水市枢纽城市的交通战略地位也为进出港物资和华北与华东,华北与华南及中原地区物资流通转移的内陆港打下较好的基础,转化为现代物流优势将逐步实现。

(二)现代物流业是河北省与衡水市的城市功能定位中重点发展的行业

发展现代物流业需要“软条件”和“硬条件”,衡水市特殊的交通和区位优势理应成为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硬条件”。根据国家关于振兴物流规划和河北省城镇发展规划对衡水市的定位是“要建成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无论在河北省还是衡水市的相关规划中,都要把衡水市建成一个物流中心城市。

(三)衡水市物流需求分析

根据弹性系数法预测值、回归模型预测值,与灰色预测模型预测的结果,得到衡水市未来特征年最终公路货运量的预测值。2015年衡水市货运量可达到6258万吨,比2007年增长68.8%,所以未来在物流方面有着很大的需求空间,这为衡水市物流业的发展和物流园区的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三、发展现代物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构想

结合衡水市交通发展总体战略调整思路,以及衡水市产业布局发展与调整思路,建议未来衡水市衡水物流发展的总体布局形成“一主、两副、七中心”的格局。

――“一主”,即邓庄国际综合物流园区

即在由邯黄铁路、京九铁路、石德铁路形成的铁路三角区域内,建设衡水综合物流园区。通过招商引资用于联动开发建设,打造园区与产业区一体化的建设模式。物流园区除具有一般的货物运输、仓储、品种分拨、流通加工、物流组织等多种功能外,其突出的核心功能应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区域综合物流基地功能。

二是铁路物流战略装车点功能。

三是衡水内陆无水港功能。

四是商贸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功能。

五是发挥工业园区一体化开发的引擎功能。

――“两副”,即桃城综合物流园区和衡德综合物流园区

该物流园区主要功能应定为是:一是为德州市的部分工商企业提供仓储、品种分拨、流通加工、物流组织等多种物流服务功能,二是为本市汽车零部件、农产品加工等提供物流服务。

――“七中心”,即依托衡水市产业布局,在产业集中地布局七个地区级物流中心,为促进产业集聚、特色发展和区域联动。

“七中心”主要以专业化和特色物流为特征,以仓储、货物运输为主要服务内容,与“一主、两副”形成上下层级关系,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四、结束语

依托衡水交通区位优势,努力构建多式联运和公铁联运的综合运输体系。通过现代物流业,促进衡水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现代物流的优势篇9

关键词:物流战略内涵分析竞争优势

所谓竞争优势,简单地说就是企业在竞争中所获得并保持的较为有利的市场地位,即“企业通过某种形式的资源部署而获得较其竞争对手独特的地位”。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顾客消费需求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市场竞争的加剧对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企业需要不断地探索降低费用、增加利润的有效途径,才能使企业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开始关注物流费用在销售过程中占5%到35%的比例,物流时间占全部生产过程95%,所以,有效的物流战略实施可以大大节约时间和财力,更大程度上满足顾客的需要,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从而使企业能够保持持续竞争优势。

企业物流战略内涵分析

(一)企业物流战略概念界定

詹姆士和道格拉斯将物流战略定义为:“一个通过提高价值和客户服务而实现竞争优势的统一、综合和集成的计划过程。该计划过程通过对物流服务的未来需求进行预测和对整个供应链的资源进行管理,导致优异的客户满意度。这种计划过程是在企业总体目标和计划的背景下进行的”。物流战略是将物流看作一个过程,通过识别物流过程的相互依赖性从而将整个物流过程的功能进行优化,并对各个物流功能进行分配。本文所指的企业物流战略是指微观层面的战略,是在企业对外部物流环境和内部物流资源分析的基础上而制定的较长期的全局性重大物流发展决策,是企业针对内部物流的目标、任务和方向而制定的相对具体的部门政策和措施。

选择好的企业物流战略与制定好的企业战略一样,需要创造性过程,创新思想才能带来更有力的竞争优势。可见,企业物流战略具有以下特征:目的性,现代企业物流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服务于一个明确的目的,那就是引导现代企业在变化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长期性,企业物流战略的长期性就是在环境分析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展望未来,为现代企业谋求长期发展的目标与对策;系统性,现代企业物流过程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作为企业运作过程的一部分。因此,物流活动的统一化或过程化运作,都与整个企业的运作密切联系,物流战略不具有独立性。

(二)企业物流战略地位

现代物流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物流战略的选择和实施反映了该企业对供应和销售进行服务的组织化和系统化的程度。企业的经营者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物流与生产、销售紧密相连,如图1所示,它已成为支撑企业竞争优势的三大支柱之一。企业物流战略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首先,企业物流活动的执行主体需要战略决定。有些企业的物流活动如果自己完成还没有专业的物流企业有效,这时候就要考虑业务外包。物流是否外包,到底外包给谁,这需要企业从战略高度进行系统的认证和规划。其次,物流活动涉及面广,过程存在“悖反”现象,需要有战略的协调。物流活动涉及企业的生产、供应、销售及服务各个方面,涵盖了包括库存、运输等几乎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过程和要素,是一个庞大而且复杂的管理活动。物流过程各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的矛盾,即某一物流功能要素的优化和利益发生的同时,必然会存在另一个或几个功能要素利益的损失,这是一种此涨彼消、此盈彼亏的“悖反”现象,往往会导致整个物流系统效率低下,最终将会损害各物流功能要素的利益。这就必须有一个更高层次的、全面的、综合的物流战略,围绕企业战略进行通盘考虑,才能够把企业的物流管理纳入到有序的轨道。最后,要跨越低水平的发展阶段,实现企业物流跨越式的发展,需要有战略的指导。

我国企业的现代物流建设刚刚起步,已经与国外大型跨国公司有了几十年的差距,要迅速追赶,需要跨越发达国家曾经用几十年时间经历的低水平发展阶段。就现有的物流技术而言,实现这一跨越是完全有可能的。当然,这需要对企业的物流管理进行系统规划,在商务电子化的新形势下,从战略高度把握现代物流发展的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实现企业物流跨越式的发展。

(三)企业物流战略目标

企业物流战略的目标与企业战略的目标是一致的,即在保证物流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实现物流成本的最低化。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目标的实现来达到:维持企业长期物流供应的稳定性、低成本、高效率;以企业的整体战略为目标追求与生产、销售系统良好的协调;对环境的变化为企业整体战略提供预警和功能范围内的应变力,最终为企业产品赢得良好的竞争优势。

物流战略与企业竞争优势

(一)竞争优势的基本战略方向

关于竞争优势理论的研究,大多都是探讨如何通过人为的选择定位企业战略,通过良好的决策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保持企业在市场上长期的稳定地位。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管理思想出现了许多变化,最有意义的莫过于以顾客的眼光,着重寻求能为顾客提供更多价值的战略。特别是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了颇有影响的“价值链”概念,把企业看成设计、生产、营销、交货和辅助其产品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分离活动的集合。这些活动中的各部分都对企业的相关成本处境有所贡献,并且奠定了差别化的基础。

为了认识成本行为与现有的和潜在的差别化的资源,价值链将一个企业分解成战略性相关的许多活动。企业正是通过比其竞争对手更有效或更出色地进行这些重要的战略活动赢得竞争优势。价值链将企业的所有活动分为两大类——基本活动(内部物流、生产作业、外部物流、经销与服务)和辅助活动(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与采购)。辅助活动的功能是把贯穿于企业内部各种基本活动结合起来。要想超越对手赢得竞争优势,企业必须通过进行比竞争对手更有效的活动或者用创造更大的买方价值的独特方式进行活动,来向顾客推销价值。由于物流领域存在大量的手段提高企业的生产率,所以通过物流战略帮助企业获取成本优势上的更大潜力。卓越的物流战略可以通过独特的顾客服务在市场上赢得竞争优势。如图2所示。

(二)物流战略可增加成本优势

企业获取成本优势有两种主要方法:一种是控制成本驱动因素。企业可以在总成本中占有重大比例的价值活动的成本驱动因素方面获得优势,可以采用有所不同、效率更高的方式来设计、生产、营销或采购。随着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时代的到来,通过传统的大规模生产使得包括生产成本在内的所有固定成本在更大的产量上分摊,并以此获取成本优势(生产率优势)将越来越不现实。在许多企业中,物流成本占整个产品成本的很大部分,企业可以通过物流战略对这一重要的成本驱动因素进行控制来获得成本优势。另一种是重构价值链。通过对物流战略各实施要素资源的重组,不断优化企业的物流管理,缩减物流提前期,将有望使企业走上大规模定制的道路而获得更好的生产效率,并降低包括库存持有成本在内的企业物流成本。

(三)物流战略增强价值优势

首先,质量是物流战略最重要的一环,产品的运输缺陷、仓储缺陷等都是物流运作中存在质量问题的症状。优秀的企业物流管理能够卓有成效的对原材料、半成品和产品的流动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并最终确保顾客能够得到质量优异的产品。其次,物流战略能够提升速度优势。客户到客户的物流总前置时间是指从顾客下订单的那一刻到顾客收到所订购产品为止所需的时间。它可以用来衡量顾客得到一个给定产品和服务必须等待多久,也是体现速度优势的最重要的指标。卓越的物流战略实施可以大大改善这一指标,使企业获得速度优势。另外,物流战略能够创造可靠性优势。企业如果不能提供瞬时可得的产品,就必须告诉客户运送产品或者提供服务的时间,交货的可靠性程度体现着企业兑现这些承诺的能力。对于物流战略而言,可靠性的意义在于能够使顾客相信企业的流程是稳健的、可预测的。最后,物流战略能够带来灵活性优势。物流战略的灵活性表现有四种形式:产品灵活性衡量新产品投放到市场上的速度;组合灵活性衡量在某个产品系列的不同产品中实施一定程度的转换所需的时间;货物量灵活性衡量响应总需求上升和下降所需的时间;运送灵活性衡量有意识把交货时间提前或者是推后的能力。

构建有效的企业物流战略

(一)实施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战略

所谓供应链是指包括原材料采购、运输、加工制造直到送达顾客手中的一系列增值活动构成的复杂网链结构,是通过计划、获得、存储、分销、服务等活动而在顾客和供应商之间形成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一种衔接,从而使企业能满足内外部顾客的需求。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战略是促使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的所有环节的企业所构成的上、下游产业形成一体化体系,强调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零售商沿着供应链传递下去的各纵向节点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是对整个供应链系统中发生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综合、计划、协调、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战略部署活动。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战略是为了降低供应链的总成本、降低企业的库存水平、增强信息共享、改善相互之间的交流,以实现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财务状况、质量、产量、交货期、用户满意度和业绩的显著改善和提高,从而产生更大的竞争优势。因此,实施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战略合作企业只要很好地解决协同和利益的分配问题,就可以共同享有这种纵向战略合作产生的协同益处。比如即时采购的进一步发展就是供应商与生产企业的纵向协同,生产企业直接介入供应商的生产过程,保证供应商所提供商品的质量,从而省去收货时的产品质量检查工作,减少企业物流运作环节,实现物流成本的节约;供应商与生产企业实现信息的完全公开,使供应商及时了解企业对物料的需求,减少企业采购活动中的不必要环节。这些都可以产生整个供应链体系的成本节约,供应链各阶段的纵向企业通过协商的方式可以制定出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比率,各方均可以获得利润。虽然,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战略是所有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提高经营效率的关键,但每个企业也要根据市场及顾客需求来确定各自的供求关系,以不同的方法来实施各自的内部供应链管理。

(二)寻求优质物流资源整合战略

所谓优质物流资源整合战略是指同产业或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就物流管理达成协调,由几家企业联合起来共同完成物流活动、统一运营的战略部署。我国企业的规模通常都比较小,资金有限,具有物流配送的物资数量少、批量多的特点,物流管理的规模效应很难在一个企业中得以实现,而优质物流资源整合战略增加了企业获得物流管理规模效应的可能性。不同企业之间可以在运输、仓储和搬运等方面进行协调、统一管理,获得降低成本、提高运作效率,提高总体竞争优势的益处。同行业的企业实现横向协同存在的主要障碍是企业机密容易泄漏。企业机密的外泄将很可能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丧失,从而令竞争者利用此机会抢夺该企业所拥有的市场份额,最终导致该企业无法正常运行,退出该市场的竞争。而不同行业的企业之间不存在着直接的利害关系,产品之间不存在替代性,这样的企业之间通常为了获得物流管理上的规模效应更容易形成优质物流资源整合战略。当然,各企业在寻找优质物流资源整合战略伙伴时,效益的享有与成本的分担有时会难以公平,所以企业应谨慎地选择合作整合的伙伴。

(三)依托第三方物流服务战略

依托第三方物流服务战略是指将企业的部分或者全部物流活动委托给这种专业物流企业进行管理,即物流业务外包战略。对专业物流企业而言,这种大规模的外包可以通过为不同的企业提供物流服务而实现物流作业的集成化和规模化,提高了运输工具的利用率,节省了运力,增加了经营效率。对工商企业而言,企业物流活动外包出去可以使企业集中精力进行核心竞争业务的管理,可以免却物流后顾之忧,可以潜心生产和销售,更重要的是节约了大量的成本。

总之,构建有效的企业物流战略对于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至关重要,由于物流管理本身强调的重点就是系统的概念,整个社会就是一个系统,企业在做到内部物流系统运作最优的同时,可以兼顾到社会物流系统运作的最优,从而产生帕雷托最优,为企业获得持续竞争力提供更好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唐富藏.运输经济学[m].华泰书局印行,1989

2.朱伟生,张洪革主编.物流成本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现代物流的优势篇10

【关键词】铁路多元经营;现代物流

一、国内铁路多元经营的发展状况

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全路积极响应国务院“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号召,创办了众多以运输延伸服务为主的铁路多种经营企业。铁路多元经营是运输延伸服务企业、运输企业、商贸流通企业以及多元经营新格局范围内的铁路原有物资供销企业,向货主提供有关运输、运输咨询、代办保价、包装加固、仓储、装卸搬运、配送等多种服务。目前已经形成了由运输辅助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住宿与餐饮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广告业、制造业、采矿业、建筑业等多行业组成的经营体系,对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随着铁路多元经营的日益壮大,铁道部党组也提出了铁路多元经营与运输主业“长期共存、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发展战略,要求铁路多元经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尽快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实现铁路的价值最大化做更多贡献。

随着铁路多元经营规模的扩大,其经营范围也涉及到了众多行业,虽然这提高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由于未经充分论证考核就“遍地开花”,必然造成资源分散,精力分散,使本来有优势的重点产业因得到不积极培育,而错失发展良机,形不成自己的优势产业和拳头产业,在铁路多元经营企业社会化程度日益加深、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如果不能迅速提高企业竞争力,必然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铁路多元经营在经营体制上是以路局、分局为块,以行业为条的条块分割格局,铁路多元经营中的货运业、运输延伸服务业均属于类物流行业,全路也有众多企业与物流服务相关,可是它们由于分属于不同的部门和单位,难以统筹规划、管理和协同运作,影响整体优势的发挥,以致目前尚无法在全路或一个路局、分局内形成有力的综合物流服务网络。我国目前的铁路多元经营企业,还明显存在着“小、散、弱”现象,企业规模小、资金短缺,由此引发了技术、管理、运作方式落后等诸多弊端。多元经营企业补充运输主业工资、奖金、福利缺口的做法仍普遍存在,这也直接削弱了多元经营发展的动力,影响其物流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二、铁路多元经营发展现代物流的优势

1.路网及设施优势。我国铁路以占世界铁路6%的营业里程,覆盖14个铁路局1800个站点的数据网,覆盖18个铁路局及所属分局的卫星通讯网、电视电话会议网和机关计算机局域网。拥有近9万公里营业线路,连接各主要水、陆口岸,形成了点多、线长、面广、基本覆盖全国的铁路运输网络。经过过年的发展,铁路多元经营已经拥有线路(包括专用线)、机车、车辆、集装箱、装卸搬运机具、场库设备、信息网络等物流资源。从对全路各路局多经系统所拥有的与发展物流服务有关的企业资产、经营状况、仓储设施设备及装卸运载设备的不完全统计来看,铁路现有与从事物流服务有关的企业、总资产、职工总数都达到了可观的数量,这些物流资源为铁路多元经营向现代物流领域发展提供了相当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2.业务及信息网络优势。由于铁路多元经营是运输延伸服务企业、运输企业、商贸流通企业以及多元经营新格局范围内的铁路原有物资供销企业,向货主提供有关运输、运输咨询、代办保价、包装加固、仓储、装卸搬运、配送等多种服务。可以看出其从事的多种服务均属于类物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众多有业务往来的客户和公司,这也为它们向现代物流业进行成功转型奠定了基础。近几年,铁路信息网络的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现代化水平都得到了巨大提高,tmiS系统、DmiS系统正在逐步推广,铁路拥有的互联网已建设到每一个分局,通信系统建有4万Km的光缆线路,都为铁路更好的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政府及相关机关政策优势。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到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26.1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43.4%。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全社会商品、信息和服务的流通,为物流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为我国现代物流业供给总量的快速增长提供了经济物质基础。铁道部党组提出在“十一五”时期完成“在服从服务于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实现多元经营自身的跨越式发展”的主要任务。这些政策都极大地推动了铁路多元经营发展现代物流。

参考文献

[1]冯利朋,周国华,彭越.铁路多元经营物流企业发展探讨[J].商业时代.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