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管道运输行业市场分析十篇管道运输行业市场分析十篇

管道运输行业市场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19:21

管道运输行业市场分析篇1

关键词:道路客运市场;市场集中度;实证分析

abstract:inthispaperthebasictheoryofroadpassengertransportationmarketconcentrationonthebasisofknowledge,andcombiningwithChina'sroadpassengertransportation8homebeforetheactualsituationofenterprise,analyzesfromourcountryroadpassengertransportationmarketconcentrationarelow.Finally,accordingtotheproblemsandpresentssomeSuggestions,aimstoimproveourcountryroadpassengertransportationmarketconcentration,soastorealizetheroadpassengertransportationmarketintensivemanagement.

Keywords:roadpassengertransportationmarket;marketconcentration;theempirical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560.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背景

改革开放的30多年以来,我国道路客运市场已经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基本上解决了改革开放前运输难的问题。要想实现道路客运市场的长足发展,就应该转变现行的粗放型运输增长方式,采取集约化的增长方式,从而提高道路客运的效益。道路客运市场集中度恰是考察和衡量道路客运市场集约化经营程度的基本理论依据之一[1]。本文通过对我国道路客运市场集中度的实证分析,旨在促进我国道路客运市场实现集约化经营,同时解决由于粗放式发展所带来的运输效益低下等问题。

2道路运输市场集中度现有理论研究

产业组织理论进入我国以来,市场集中度被广泛用于我国市场结构的研究中。经济学家们经过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普遍认为我国企业规模偏小,市场集中度偏低等。然而,在道路运输领域尚未有人对市场集中度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现有的研究也很分散。大多数学者认为我国道路运输市场集中度偏低,道路运输企业呈现“多、小、散、弱”的特点,并有大量的数据资料辅以佐证。

道路运输市场分为道路客运市场和货运市场。以前的理论研究大都是一概而论,并没有分别对客运市场集中度和货运市场集中度进行分析,毕竟客运市场与

―――――――――――――――――

作者简介:雷小青(1987-),女,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

江家丰(1987-),女,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

货运市场是有所不同的。本文就主要针对我国的道路客运市场的市场集中度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得到我国应该如何针对客运市场提高市场集中度。

3关于市场集中度的基本理论

3.1概念

道路客运市场集中度是反映道路旅客运输资源有效聚集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用来衡量道路客运企业的数目和相对规模的差异,是市场实力的重要量化指标[1]。市场集中度是决定道路客运市场结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集中体现了市场的竞争和垄断程度,经常使用的集中度计量指标有:行业集中率(CRn)。

本文中行业集中率指该道路客运行业的市场内前n家最大的道路客运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的总和。例如,CR4是指四个最大的客运企业占有该客运市场份额。

3.2道路客运行业集中率的计算

①在已知该行业内的客运企业的运输营业收入、客运量、营运客车数、从业人员数等的情况下:

CRn=(n>n)[2](公式1)

其中:CRn表示规模最大的前n家客运企业的行业集中度;

Xi表示第i家客运企业的运输营业收入、客运量、营运客车数等;

n表示客运产业内规模最大的前n家客运企业数;

n表示客运产业内的企业总数。

②在已知该行业内各客运企业占市场份额的情况下:

CRn=(公式2)

其中:Si是第i个客运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n是道路客运市场中总的客运企业数。

4实证分析道路客运市场的市场集中度

本文主要从客运市场前8个客运企业2009年所拥有的营运车辆数计算道路客运市场的市场集中度CR8,且2009年全国拥有的营运客车数为180.79万辆。各个道路客运企业所拥有的营运车辆数如下表1所示:

由此表中可以知道各个客运企业的营运客车数量,所以使用公式1进行行业集中率的计算。故根据公式CRn=(n>n),

可求得:CR8==1.5%

产业组织理论将市场结构划分为四种类型,即完全竞争型、不完全竞争型、寡头垄断型和完全垄断型。但这种分类方法运用到具体的运输产业市场结构来分析时,缺乏可操作性,因此,日本著名产业组织专家植草益根据市场集中度CR8值从大到小的顺序,将市场结构分为高寡占型(CR8≥70%)、一般寡占型(40%≤CR8

由于产业组织理论对市场结构的划分应用到具体的运输产业市场结构时缺乏可操作性,因此,由以上计算的我国道路客运市场的行业集中率CR8=1.5%,根据日本专家植草益的理论可知,我国道路客运市场还处于分散竞争(CR8=1.5%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道路客运市场集中度较低,也缺少类似美国灰狗客运公司那样业务覆盖全国跨省市、跨区域的大规模的客运企业,有些企业仅仅是从表面上看规模比较大,但其业务还是局限在一个区域内,因此对整个道路客运市场影响不是很大,也就是我国现在仍然缺少能够影响道路客运市场发展的主导性企业。

5提高道路客运市场集中度的建议

我国道路客运市场要实现粗放式向集约化发展的转变,而道路客运市场集中度恰是考察和衡量道路客运市场集约化经营程度的基本理论依据之一,因此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改进:

(1)制定能够促进大企业充分发展的方针政策,即“抓大放小”或者打破传统的“地区封锁”现象等。目前,我国道路客运市场正处于竞争极数偏多、市场集中度低的现状,当竞争太激烈时,容易造成运输资源的浪费,因此首先应该从政策上扶持一部分大企业,适度的减少竞争程度,形成适度的寡头垄断竞争,从而形成规模经济,有效利用运输资源。

(2)通过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客运企业的运输效益。客运企业不能简单地从扩大车辆数量规模来提高其运输产出,而更应该通过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科学的管理方法等来提高运输产出,即采取集约化的发展方式,这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经营模式。

(3)优化道路客运组织结构。

优化道路客运组织结构,政府应该首先鼓励或引导道路客运经营主体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并促使道路客运企业向网络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方式转变,从而带动整个道路客运企业组织化水平的提高,从根本上使道路客运企业的发展方式从粗放式向集约化方式转变。

参考文献

[1]陈引社.提高道路运输市场集中度的设想[J],长安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2]郭洁.道路运输市场集中度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郗恩崇.道路运输行政管理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4]陈贻龙,邵振一.运输经济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5]陈引社.道路运输市场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管道运输行业市场分析篇2

关键词:规模经济;运输企业;集约化

我国道路运输企业的规模经济发展处于停滞不前状态,甚至与道路运输市场开放以前相比有所倒退。目前道路运输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经营方式落后;运输生产缺乏有效的组织,效率低下;经营主体之间存在严重的恶性竞争,所提供的道路运输服务质量差。我国现阶段正处于信息技术大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国际经济一体化等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刻,对于运输业特别是道路运输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要求不仅仅体现在位移上,还体现在运送速度、时间和货物安全上,道路运输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道路运输企业规模经济影响因素分析

1.分工与交易费用

当道路运输市场劳动的交易费用系数足够小于中间产品的交易费用系数时,中间企业就会从道路运输市场中出现。如果分工在道路运输企业之间发展,则每个企业就会越来越专业化,道路运输企业的平均活动范围和规模也会缩小,企业的专业化水平越来越高。如果分工和专业化在道路运输企业内部发生,则一个企业中每个工人的专业化水平和一个企业的范围及规模将同时提高,企业的平均规模就会提高。

2.市场容量

规模经济的实现受限于市场容量,道路运输业由于其特殊性,市场容量包含经济发展与运输需求、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程度和道路运输业市场容量三层涵义。

3.管理与技术

从管理看,一类是生产管理,贯穿于企业运输生产的全部过程,与企业的运输设备密不可分,目标是实现生产率与生产能力的配套。包括车辆和员工岗位安排合理化等等。另一类是经营管理,是除生产管理以外的一切管理过程和管理行为,目标是最大限度地组织企业运输生产所需的货源并且控制非生产过程的成本。对于所有的道路运输企业来讲,这是一个可以不断压缩的空间,可以不断挖掘潜力,将管理力的作用发挥到极限。从技术看,一方面,装备技术的发展使道路运输企业规模扩大;另一方面,信息化提高了管理效益,促进企业规模的扩大。

4.产业的发展水平

运输需求作为派生需求,在其发展初期,运输主要作为企业满足企业自身生产的需要,专业化程度较低。随着运输需求的增多,市场的扩大,为专业化提供了需求支撑,促进道路运输行业内部分工链条的延伸,运输市场效率进越来越高,市场上企业之间的协作程度进一步加强。

5.企业关系

企业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竞争与协作,这两种关系对于道路运输企业经营方式有重要影响。

二、运输业形成规模经济的条件分析

1.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和保障

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突飞猛进,四通八达、高密度、高等级的公路网络正在形成,运输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社会性为运输规模经济的实现创造了良好的交通条件,因而运输企业可以集中资金和技术力量,主要从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着眼,积极开发创新先进的运输组织技术,强化运输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拓展与相关企业的合作,不断强化实力和扩大经营规模。

2.运输市场中企业竞争的推动作用

现阶段,我国的运输市场中,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多种行业性质的企业,这些企业为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和市场份额进行着激烈的竞争,在市场竞争中,大企业战胜小企业,最终形成只有少数大企业占主导地位的发展态势,这也会促进运输规模经济的形成。

3.多种运输方式各有所长

各种运输方式都有其自身的技术经济特性,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有利于体现运输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如,道路运输的机动、灵活、方便、门到门等特点,是其他运输方式无法替代的运输优势。所以社会需要更具广泛性,运输需求弹性相对较大,运输企业经营及参与市场竞争的灵活性高。

四、运输企业发展集约化经营的途径

1.需要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打破地方保护主义,为企业提供一个宽松的联合经营环境。由于历史上的原因,造成我国的运输企业条块分割,各个运输企业分别要到当地上交税费,各企业都受当地的交通主管部门和相关政府部门的保护。因此,要想实现跨地区、网络化经营,必须打破地方保护主义,为企业提供一个宽松的联合经营环境。二是联合形成大型企业,共同提高经济效益。作为企业的高层领导者,不能只顾自己的和眼前的利益,而应胸怀远大,从整体和长远眼光出发,积极与相关的企业联合形成大型企业,共同提高经济效益。三是积极培植大型骨干企业,主动利用资本运营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企业间的兼并、联合,实现跨地区经营。通过资本运营实现资本的整合,使具有同一功能的资本进行组合,统一经营、合理分工和协调。四是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以技术进步推进运输企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2.具体思路

货运的集约化经营:一是大力发展物流业。运输企业通过组织和计划、车辆调动和接取送达、仓库选址和管理、物资配送和分发、信息传递和处理,很好地完成物流的全过程。二是发展快运。企业可以通过实行集约化经营,建设城间网络,接取送达网络,配置良好的货运设施,加强货运站的管理,以满足客户各方面的需求。客运的集约化经营:目前,客运市场秩序较为混乱,客运市场的恶性、无序竞争只能造成企业效益低下。因此,要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实行集约化经营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普通公路客运,可以实行车辆统一滚动发车联营,加强其相互间的自律,实行统一售票、统一排班、统一配载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营模式。而对于近几年来快速发展的高速客运,只有通过集约化经营,提高车辆的运转效率,体现出安全、快速、方便、舒适、服务周到的质量优势,才能实现高回报。

总之,集约化经营是当前各行业发展的趋势,尽管运输企业还存在着诸多困难,但是也应认识到集约化经营的条件和优势,运输企业一定要抓住机遇,利用各自的优势来发展集约化经营,从而提高运输业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陈引社,我国道路运输的规模经济问题,综合运输,2004

管道运输行业市场分析篇3

随着深圳市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道路运输行业保持了多年快速增长。深圳市大部分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均离不开使用各类危险化学品,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行业也稳步发展。由于历史原因,深圳市危运市场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挂靠经营、异地车及非法运输等,增加管理部门的监管难度,加大危运行业系统性风险。为加快深圳市危运行业规模化与集约化进程,使其安全、规范、有序经营,并基本符合市场供需要求,在对深圳市该行业进行市场供需调查、分析及预测,取得相关数据,制定出相应的调控措施,实现科学监管。

2危运企业现状和经营状况分析

2.1危运企业现状及分析

深圳市危运企业中经营性与非经营性分别占55%与45%,经营类别主要集中在第三类、第二类及第八类(腐蚀品),分别为42.1%、28.4%及11.4%,企业规模200人以下的占87.7%,其中50人以下占38.5%,而500人以上的仅占4.6%,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深圳市危运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与行业规模化与集约化经营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由于深圳市经济发展方向与模式(产业政策)决定了其不属于危险品产业链上游生产基地,企业经营多数属于供销方面,即市场中间环节、批发与零售、生产自用及部分半成品加工等,造成规模小、经营分散的局面;其次,由于历史原因和行业宏观调控等因素,危运行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受到制约;再有,深圳市人口密集、地少、用地成本高等原因,危运车辆停车场问题日趋突出,已成为制约危运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015年深圳市行业供需平均增长率为3.434%,处于低水平状态,运力供给主要缺口在第二类(气体――包括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第三类(易燃液体)、第八类(腐蚀物质)及第九类(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等,缺口在1%~10%区间,运力供给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市场需求大于运力供给,造成异地车及非法运输问题相当严重。据统计,异地危运企业(车辆)占据危运市场运输量的百分比平均数为23.77%;非法运营占据危运市场运输量的百分比平均数为20.41%,异地车和非法营运合计为44.18%。由于深圳市处于经济转型期的关键阶段,高耗低产、环境污染行业如某些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普通油漆化工厂、电镀重金属行业等已逐步退出市场,取而代之的是高新技术及第三产业等;尽管由于成品油需求保持增长态势,但普通化工原料需求减少;这些因素综合作用,造成危运市场需求增速放缓;另外,由于使用成本和违法成本低等原因,造成深圳市危运市场异地车和非法运输问题较为突出。

2.2危运企业经营状况及分析

从对深圳市主要危运企业的调查结果来看,供需现状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是第二类工业气体、第六类(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及第八类(腐蚀品)运输市场需求上升,市场存在竞争,但比较有序,企业对运力增加要求的愿望较高;二是垄断经营的类别如第一类(爆炸品)、第六类(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及第七类(放射性物品),几乎不存在竞争,企业盈利能力较强;三是第二类液化石油气运输市场竞争激烈,原因来自多方面的,其中与异地车和非法运输密切相关,资本逐利性导致异地车及非法运输,加剧了市场的动荡程度;四是第三类成品油运输市场供需两旺,市场保持有序竞争状况,但企业盈利模式不一定仅靠运输业务,可能是多种经营。

造成上述危运市场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原因为:一是市场需求导向性,如工业气体需求旺盛,此类运输市场需要注意引导和调控,使其保持竞争有序状态;二是垄断经营的企业,如爆炸品、剧毒品及放射性物品等,受到严格管制与调控;三是经营成品油运输的大多数企业由石油巨头垄断,有固定的产供销渠道。

3危险货物供需现状分析

目前,深圳市生产、生活涉及的危险货物众多,以下只对第一类爆炸品和第六类剧毒品、第二类气体、第三类易燃液体用量较大的危险货物进行分析。

3.1第一类爆炸品(药类和雷管类)和第六类剧毒品

2009―2014年9月第一类爆炸品(药类和雷管类)和第六类剧毒品(氯、tDi、氰化物)历史数据看,爆炸品使用量趋势呈“V”字形[1],2012年达到最低点,与2013、2014年相比,环比速度分别是94.62%、139.13%,波动较大。结合深圳市近年来基础建设规模和资金投入情况,如大运工程、地铁工程、交通工程建设及民用建筑等,预计未来几年第一类爆炸品的使用量呈增长趋势。第六类剧毒品用量较为平稳,几乎成水平直线状态。[2]目前,深圳市第一类爆炸品和第六类剧毒品经营企业只有两家,且由公安部门严格管控。因此,此两类危运市场供需状况相对保持稳定,管理部门维持按现行模式进行有效管理,保障供给。

3.2第二类气体(液化石油气)

自2010年起,深圳市液化石油气使用量呈逐年下降趋势,环比下降速度约6%~8%。逐年减少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新建住宅按规定必须采用管道运输直达用户,旧区也基本改造成管道供应。部分原城中村和宅基地及其他工商贸等部分用户可能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俗称“煤气瓶”),但使用量逐年减少;二是经管道入屋的居民和商业用燃气已由液化石油气改为天然气(LnG),液化石油气使用量逐步减少。此外,由于深圳市燃气生产(进口)、经营及供应用户等一系列过程均由住建局管控,市场供需状况比较平稳。

3.3第三类易燃液体(成品油)

2011―2013年度深圳市成品油批发量逐年减少,环比下降1%~9%,而零售量逐年稳步增长,增幅2%~3%。从深圳市经济、人口及机动车保有量增量情况分析,成品油批发/零售量应逐年相应增加。出现批发量与零售量增速倒挂情况的主要原因是:①深圳市成品油批发市场逐渐萎缩,内地输入深圳的成品油增加;②成品油零售逐年依次略微上升原因为:机动车保有量增加引起燃油需求增加,但增幅不大。其次,成品油批发以往可以跨省经营,现行规定批发业务仅限于省内。另外,原来在炼油厂买到汽油、柴油后可以直接就地批发,而现在不允许了,所以批发量逐年减少。

4市场预测

根据危运市场供需调研数据信息资料采用因素分析预测法、对比类推法方法综合分析,对2016年深圳市危运市场供需状况预测如下:

(1)运力供给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的状况将继续存在。但在管理部门对运力供给做出适当调控后,市场供求关系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2)危运市场竞争有加剧迹象,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龙头企业将逐步主导市场,并向集约化和规模化迈进,但步伐不大。[3]

(3)行业整体运行继续保持谨慎乐观。鉴于企业运营成本增加,如人力、土地、管理等费用上升,加上危运车辆停车场问题可能更加突出,有些企业盈利将在低水平增长或亏损,部分企业因此会退出市场。

(4)异地车及非法运输继续侵占深圳市危运市场,但经管理部门采取相应措施,如适时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加大打击非法运输的执法力度,此局面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会出现一定幅度下降趋势。

5对策建议

针对深圳市危运市场分析结果,提出“疏、堵、管、治”的对策措施,促进危运行业总体运行平稳、安全、有序。具体如下:

“疏”:鉴于深圳市危运市场部分类别运输需求大于运力供给的实际,建议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根据不同经营类别的市场运力需求量,合理配置运力资源,增加危运市场运力供给,以疏解运力供给短缺状态。[4]

“堵”:进一步加大危运市场非法运输行为的打击力度,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对此类违法行为进行整治,堵住漏洞,以减少和消除深圳市危运市场的安全隐患,降低影响公共安全的系统性风险。

管道运输行业市场分析篇4

摘要:我国的交通运输业一直处于不断蓬勃发展的状态中,是我国社会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本文从交通运输业所面临的新形势出发,探析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新形势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

为了更好地适应交通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加速区域通枢纽建设的步伐,交通行业管理部门应在指导思想上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加强运输法规建设,积极探索利用经济杠杆进行宏观调控的途径,逐步实现行业管理工作由行政手段为主向通过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管理的转变;二是注重政策导向,发挥协会的引导和行业自律作用,逐步实现运输管理工作以“统”为主向以“导”为主的转变;三是要不断拓展行业管理职能,从只对营业性运力管理逐步向包含营业性驾驶员和从业人员,以及非营业性运力在内的交通运输全行业管理的转变。

一、机构设置效能化

运输管理体制比较顺畅,机构设置比较科学、合理,通过实行一城一交的管理体制和运输行业管理部门四块牌子一套班子的机构设置模式,既精减了机构和人员,减少了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矛盾和内耗,增强了管理的合力,又极大地方便了运输经营者,取得了显着的成效。随着“费改税”的实施,运输管理体制必将发生根本性的变更,在管理机构方面,要根据“费改税”的形势和机构改革的要求,按照统一、精简、效能的原则,对交通运输行业管理的机构进行设置和人员配置,并进一步理顺行业管理部门与交通专业运输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行业管理部门与社会客运服务中心、出租客运服务中心等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确保运输行业管理的政令畅通。

二、规划决策科学化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在规划决策方面主要存在三个薄弱环节:一是忙于事务,对市场调查研究不够。例如,出租客运行业是行业管理的重点,也是矛盾的焦点和前几年发展的热点。但是,因缺乏市场调查,对出租客运行业的乘客构成情况、各种出行目的所占比重、平均运距、平均实载率、日均营收、主要路段的出租车流量变化等情况缺乏比较准确的数据资料,给领导决策和宏观调控带来难度;二是对定量分析研究不够,对运输市场运行规律的研究和分析大多停留在比较浮浅的定性分析阶段;三是科学的决策方法运用较少,大多由领导凭经验拍板决定。因此,要想提高规划决策的层次和水平,必须在认真开展市场调查,掌握大量详实、可靠的数据资料的基础上,认真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并通过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进行评估、比较和决策,才能提高规划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才能有效地避免决策失误,保障交通运输业健康、有序地快速发展。

三、行业管理法制化

由于交通运输业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和公共性,涉及面广,影响力大,随着“费改税”的实施,利用行政手段对运输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的力度会明显削弱,要实现由行政管理为主向依法管理为主的转变,真正做到行业管理法制化,一是必须有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为基础。充分利用城市的优势,加速地方通运输法规建设的步伐;二是必须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切实做到依法行政。

四、管理手段现代化

要加速以微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化管理手段的开发和应用,加强运输行业管理部门的装备建设,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提高办事效率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五、经营主体多元化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精神,抓大放小,扩大对外开放,实行运输经营主体多元化,是运输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对交通专业运输单位而言,我认为主要有五大不足:一是观念陈旧,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超前意识不够,对行政保护的依赖性太强;二是企业包袱沉重;三是高层次的人才比较缺乏;四是规模经济未形成;五是交通运输行业的科技含量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必须依靠人才、科技和资金这三大基础,交通专业运输企业要牢牢抓住市场全面对外开放前的宝贵时间,调整结构,加速发展,不断巩固和扩大交通专业运输企业的网络优势、管理优势和人才优势,走专业化规模经营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交通运输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也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继续在经营主体多元化的运输市场格局中居于主导地位。

六、运输市场有形化

在客运方面,根据客运线路走向和运行方式,对市区各客运站的进站车辆、营运班线等进行调整和优化,对同一方向的客运班车相对集中在同一站点发车,既方便乘客,又可避免同一线路因站点分设而导致客源和效益明显差异所产生的矛盾。同时,随着客运服务中心等专业客运站点的对外开放,公路客运站点已基本满足客运车辆进站经营的需要,有必要对规模小、位置偏的一部分过渡型小型客运站点进行撤并,彻底消灭客运马路市场,全面实现“车进站、人归点”,并通过完善客运站点的服务功能,为乘客和经营者提供优良的乘车和经营环境;在货运方面,要在充分考虑市场地理环境和货源条件的情况下,统一规划,因市设场,在国道、省道和高速公路附近,以及主要港口、枢纽站周围新建或利用现有停车场改建一部分货运交易市场,并注重大型货运交易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七、运力结构合理化

要大力发展特色运输,鼓励和扶持技术含量高、适应运输需求和运输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快速化、集装化、特种化等运输工具的发展。

八、运输组织网络化

在客运方面,要在各客运站点实行微机售票的基础上进行微机联网,组建公路客运业微机售票网络系统;在货运方面,要在完善各货运交易市场组货、配载与服务功能的基础上,以货运配载中心为枢纽,以各货运交易市场为节点,采取会员制的形式,通过微机联网,利用广播、电视、传呼、互联网等媒介,初步形成覆盖全市、沟通全国的货源和车源信息网络。

九、运输信息产业化

可以通过组建货运车源和货源信息中心、客运信息中心、物流信息中心、汽车修配信息中心,使运输信息产业化,既增加运输信息收入,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又可以提高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水平,同时,还可增强交通专业运输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十、经营行为规范化

管道运输行业市场分析篇5

关键词:市场经济;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策略

交通运输水平的高低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前景,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近年来,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之下,我国对交通运输事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广泛重视,并且通过财政支持、政策扶持等方式对交通运输产业进行引导性发展,进一步颁布了与交通运输有关的法律法规,使得其逐步朝着规范化、市场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之下,交通运输经济管理中仍旧存在某些问题影响和制约交通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笔者立足于市场经济条件之下,对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策略进行简要分析与着重探讨。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一)促进市场经济稳定发展

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稳定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新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发展程度的日渐深入,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前进发展的同时,也在无形之中加快了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的完善化构建。在看到发展机遇的同时,交通运输经济管理也面临一定的挑战。交通运输经济管理与市场经济发展存在必然联系,前者的规范性发展可以进一步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对我国国民经济的长足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能够更好的提高经济效益。

(二)精准配置资源,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有利于精准配置市场资源,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经济发展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农耕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明显看到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进程。从更深层次的层面进行探究可以发现,交通运输条件的优劣将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经济运行方式的转变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用。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之下,需要从交通运输生产力的提升这一环节入手对交通运输经济进行科学管理,通过这样的方式加强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高效联动,能够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进程。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一)社会生产力强化的必然要求

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强化的必然要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存在必然联系,前者决定后者,后者反作用于前者,而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前进需要生产力与生关系的协同发展方可实现。同时,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方式也要与社会生产力提升相承接,并对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方式进行创新变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框架之下,无论生产资料属于何种性质都需要在此种环境之下开展一系列的经济运行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对于交通运输企业来说,要根据生产力提升的客观要求对自身的管理方式进行变革,以此来更好的满足市场经济运行的客观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二)企业变革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需要

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是企业变革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需要。从概念上来说,交通运输经济主要是与交通运输行业息息相关的经济产品的总和。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方式是交通运输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管理方式的创新变革能够进一步增加交通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通过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制度框架的科学指导可以为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奠定良好的制度保障,对经济管理方案的深入落实和具体践行具有积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因此,相关人员只有加强交通运输经济管理优化能够增强企业竞争实力,进而实现企业整体水平的有效提升。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策略

(一)合同管理方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从合同管理方面对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以此来更好的提高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众所周知,在法律框架之下双方根据法律法规要求所签订的合同具有极强的法律效应。换言之,交通运输经济管理要在法律法规合理的框架之下进行规范进行,做到有法可依。交通运输双方根据合作意向签订相应的运输合同,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极大程度上提高运输方的社会责任心,保证其在限定的时间内安全送达。同时,加强合同管理可以提高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效率。根据大量实践证明,合同管理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可以进一步降低交通运输企业的投入成本。

(二)内部管理方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从内部管理方面对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结构进行优化调整,通过自身管理方式的创新变革来促使企业在同行业竞争浪潮中处于不败地位。对此,交通运输企业要对自身各环节的管理内容进行精心设置,对方式进行细化调整,同时深入到市场实际之中进行调研,保证产品销售与市场需求相契合,进而制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经营管理目标,对交通运输企业的经济管理方案进行科学制定和顺利落实。同时,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对传统人工管理方式进行改良,扭转传统人工方式中效率低下的负面局面。使得岗位标准朝着精准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此外,要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化管理,保证每个部门、岗位人员配置的科学化,从而实现系统管理效果的最大化。

(三)运输收入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从运输收入管理方面对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利用稽查的方式来缩短资金流动效率,实现交通运输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交通运输行业具有周期性强、规模扩大化的发展特征,因此,相关人员要对自身的管理方式进行有效管理,对其中的隐性因素、不可控制因素进行科学管理,避免出现财政赤字的问题。从这一角度来说,交通运输企业需要加强对运输收入的有效管理,借助稽查的方式来对收入进行合理化调整与整合,减少不合格收入管理行为的出现。同时,要强化运输收入管理和稽查的执行力度,保证相关制度能够更好的落实和具体践行在实际工作之中,切勿出现“走流水”的形式。最后,要构建一支高素质、强能力的收入稽查管理队伍,通过人员专业素养的提升、责任意识的强化来更好的提高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效率。

(四)车辆综合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从车辆综合管理方面对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保证相关道路管理工作可以充分践行到实际工作之中,其所取得的实际效果能够与预期效果相承接。值得说明的是,如果仅仅通过完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制度,而不对道路车辆进行管理则无法创建出与之相对应的运输市场。因此,在实际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过程中,要通过道路管理、车辆管理的方式来促进交通运输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制定道路车辆综合化管理模式,对其中的管理方案、运行流程等内容进行精准化设置,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有效联动,实现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市场化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各级运输管理,对不同地区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管理,进而从而根本上提高道路车辆运输管理效率。

(五)全面预算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从全面预算管理方面入手对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切实有效的提高交通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对此,相关人员需要对交通运输企业自身管理的情况进行客观精准分析,完善与之相关的预算管理制度。当前,我国绝大多数交通运输企业的预算管理相对完善,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更好的保证各项资金运用在实际之中,满通运输企业转型升级的客观需要。同时,对于我国交通运输企业来说,管理者要对预算管理制度给予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辅之一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落实来保证预算成本管理效果的最优化,更好的完成交通运输企业的发展目标。

四、总结

交通运输作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改革的攻坚阶段,市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发展,同时也对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应该从合同管理、内部管理、运输收入、车辆综合管理、全面预算管理五方面入手,不断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的长足发展。

作者:曹文雯单位:昆明公路局

参考文献:

[1]章雁.内蒙古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现状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16,(10):304-305.

[2]李娟.浅析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措施[J].现代商业,2016,(23):194.

管道运输行业市场分析篇6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我国的交通运输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交通运输方面的经济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也相应地发生了一些的变化,要适应改革开放的发展和新的管理模式,公路运输的经济管理必须跟上大的发展趋势深化改革。本文主要探讨在市场经济理念下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有关问题。

关键词公路运输市场经济经济管理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具有先导性和基础性产业之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交通运输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国家还相继颁布了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运输条例等法规,为运政管理部门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武器。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中心来组织经济运行的一种生产形式,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来配置社会资源,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输市场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运输市场经济管理模式也在发生变化。下面就市场经济条件下谈谈公路运输经济管理问题。

一、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实行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

1.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

公路运输经济作为商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商品经济的社会化程度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无论经济制度实现的是生产资料的公有还是私有,都必然会出现市场经济。而反过来,社会经济发展到市场经济的模式下,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都要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相适应,所以,公路运输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实行市场化改革以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是运输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客观要求

公路运输市场是进行道路运输商品交换的场所以及交换双方经济关系的总和。而运输企业则是运输要素市场的一部分,要落实企业的经营自,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必须要有健全的运输市场做后盾,只要有了健康的运输市场机制,才有可能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促进经营机制的转换,从而推动整个运输行业的发展。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公路运输管理部门如何适应市场的需求,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运输市场,是公路运输部门真正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并逐步走向系统化、规范化、法律化的轨道,这是当前及今后一项较为突出的任务,那么市场化改革是其重要的一条出路。

二、公路运输经济市场化管理的基本思路

1.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公路运输企业要加强自身的经济管理,首先就是要实现全面的预算管理。全面的预算管理是以实现企业的目标利润为目的,以销售预测为起点,进而对生产、成本及现金收支等进行预测,并编制预计损益表、预计现金流量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未来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种全面预算的管理方式,不但可以实现有效的监控和考核,还可以解决企业的内部管理上所存在的问题。

全面预算管理是发达国家多年积累的先进管理经验,它是建立在责、权、利相结合基础上的各责任单位的预算体系,通过其监督、激励及分配功能,解决企业的内部管理问题。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①要与实行现金收支两条线管理相结合,预算控制以成本控制为基础。现金流控制为核心。

②要同深化目标成本管理相结合。必须进一步深化目标成本管理,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准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问题,瞄准国内外先进水平,制定降低成本、扭亏增效的规划、目标和措施,积极依靠全员降成本和科技降成本,加强成本、费用指标的控制。

2.运用现代技术实行信息整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也逐步向科学化、制度化、现代化发展,许多新的现代经济管理方法都会相继问世。企业要尽快的掌握市场动态、对经济信息进行快速模拟分析,就必须重视广泛不断运用先进的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采用现代化市场的一些数字模式和理论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现在可以通过有线、无线网络传递图像、语音、视频等数字信息,不仅为行车中的驾驶员提供实时的交通信息,而且还有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多种信息。

3.加强路车综合管理

负责这些市场的规划建设、基础设施的管理和服务等;省级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机构负责所辖范围内一级和二级市场的规划、建设、基础设施的管理和服务等;市级(地级)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机构负责所辖范围内二级三级市场的规划,建设、基础设施的管理和服务等:县及县以下重要乡镇可以设立市(地)级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机构的派出机构,担负市(地)级管理机构所赋予的职责等。

4.加强外延合作扩宽营销渠道

随着市场化程度提高,旅客和货主更需要一站式服务,从某点到某点之间的接续运输要求无缝式对接。目前各交通运输企业在销售和营销渠道方面较单一,仅以自身企业产品销售为主,提供旅客和货主选择余地较窄,无法满足旅客和货主对市场服务的需求。如何尽快满足旅客和货主的这种需求,只有通过加强外延合作扩宽营销渠道来实现。一是加强交通运输业之间的合作,借助网络平台将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的票源和车源实施共享,由旅客和货主自由选择,自由组合。二是加强与外部企业合作,借助外企业的销售网络来扩大运输企业产品的销售规模;货运企业可以和物流企业联合,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主干运输由货运企业负责,短途接续运输由物流企业负责,这样旅客和货主对运输的一站式服务才能真正意义实现。运输企业效益才能得到提高。

5.建立运输企业适应市场的内部机制

交通运输企业的管理跟其他企业的发展模式其实没有太大的差别,实现企业发展的完善和改革的一个手段,就是要建立适应市场的内部机制。这里的内部机制主要是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就是要建立运输企业中的市场反映机制。设立企业市场发展部,主要职责是市场调研、市场预测、市场开发。市场发展部可以开展定期或不定期、指定或随机抽样的客流及货源调查,掌握运输市场变化情况,预测市场发展前景,结合市场需求制定企业经营措施,拓展企业市场份额。第二点就是建立运输企业人才机制,如果企业的管理者处于一种最优化的状态,才能不断的实现自身的管理价值,促进的加强企业管理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要敢于将有创新能力、有开拓能力、有责任心的年轻人员充实到企业的管理队伍,从而保持企业人才队伍的良性循环。最后,就是加强企业管理的自身规范。必须要制定科学的可操作性岗位工作标准,工效挂钩。奖罚分明,责权分明,完善企业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内容,控制运行机制,以规范企业的内部管理行为和经营行为,作到依法经营。依法管理。

6.强化企业运输收入的稽查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企业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相应的对于稽查职能作用的发挥也会透出更高的要求。运输企业需要采取会计核算、内部审核和实地稽查等方式,对运输进款和运输收入的资金运作实现全方位的检查和监督,这是运输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在新颁布的《运输进款及运输收入管理规定》中,也增加了各级收入管理部门对客运售票、货运制票和行包制票的部分系统本身的原始信息进行稽查,以确保运输业中客票、货票和行包等信息在网络传输中的准确和安全。收入稽查工作重在防范和纠正运输收入核算中发生的差错,查处运输收入领域违法犯纪和贪污舞弊行为,维护运输收入的正确与完整。新形势的工作要求我们的收入稽查人员既要帮促基层收入部门提高运输进款的核收业务,防止多少收款或漏收款,减少收费上的差错。又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良好的工作作风与职业道德,强化稽查力度,准确分辨违纪行为的隐蔽化、多样化,严肃运输收入纪律,尽可能挽回国家运输收入经济损失。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运输经济也在不断的自身改革探索和发展。运输企业的自身发展,体现了我国运输经济的发展水平,因此,只有不断的完善运输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不断的增加运输经济的利润收益,勇于创新和挑战,才能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建立起一个既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同时又可以实现运输业效益最大化的运输经济管理模式,实现运输经济的健康和谐发展。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运输市场将不断深入发展,运管部门当致力于探索研究,同时运输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提高经济管理水平是各级收入部门都要积极面对并探索的问题。我们既要培育、完善和发展运输市场,又要采用科学的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运输市场。

参考文献:

[1]荣朝和.重视基于交通运输资源的运输经济分析.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9.4.

管道运输行业市场分析篇7

关键词:道路运输;综合运输体系;比较优势;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F29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3-0131-02

由单一运输方式各自发展逐步向综合运输发展转变是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的普遍规律,就道路运输而言,如何发挥比较优势,主动有效衔接其他运输方式,促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是现代道路运输业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对综合运输体系含义的认识

综合运输体系是指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前提下,各种运输方式在社会化的运输过程中,按照各自的技术经济特征和比较优势共同构建形成的布局完善、功能协调、衔接顺畅、技术先进、安全高效的交通运输有机整体。综合运输体系应该包括3个层次:一是集约的基础设施系统,主要包括通道、枢纽、网络的建设,达到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优化和协调;二是高效的运输服务系统,主要包括客、货运服务体系,达到市场协调、组织高效、信息共享;三是有力的支撑保障系统,主要包括制度、政策、技术,通过不断完善、改进和创新去实现运输的合理化。

二、各种运输方式服务对象市场分析

各种运输方式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区间主要是从平均运距和货物种类两个因素决定,由于公路和铁路在运输市场上占了较大的份额,具体分析两者之间的竞争关系,具有代表意义。在平均运距上,引用平均里程系数这个指标;在货物种类上,引用交通运输部规划司在公路运输主通道上做的运输量调研报告。

1.平均里程系数

平均里程系数wi可用来判断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内部分工的合理与否。

wi=■

wi就是第i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平均里程与各种运输方式总的平均里程的比重。平均里程系数有两种现实意义。一是它可以作为确定第i种交通运输方式在各种交通运输中的比较优势的标准,从而为政府制定本地区未来交通发展规划提供理论基础。当wi>1时,说明第i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平均里程大于各种运输方式的总的平均里程,它在总平均里程以上的运输上有比较优势,反之,亦然。二是通过判断在各种运输方式中,第i种交通运输方式与其他几种运输方式相比,是竞争性强还是互补性较强,进而还可以用它判断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内部分工是否合理。

由此,根据全国统计数据,计算出公、铁、水和空4种运输方式的平均里程系数。

客运方面:公路平均里程系数=0.70;铁路平均里程系数=10.07;水运平均里程系数=0.21。

货运方面:公路平均里程系数=0.41;铁路平均里程系数=1.77;水运平均里程系数=4.12。

由此可见,各种运输方式间的平均里程系数差异较大,合作需求远大于竞争需求。但需注意的是,随着高铁的建设,高速公路和高铁在城际客运上的里程系数逐步接近,差异有弱化趋势。

2.货物种类分析

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普通公路主要一是独立承担短距离的货物运输,二是为铁路、港口集散。此时,公路和铁路、港口的货物种类一致,但他们是互补关系,没有竞争区间。

高速公路而言,承担大容量长距离的运输,发挥着大骨架的作用,在平均运距上与铁路比较相近,存在竞争的可能。这里主要通过分析货物种类来判别其各自的服务对象。

根据交通运输部规划司在京沪高速公路上做的调查。(1)京沪高速公路的上行,货物种类排名前三的为:第一位是金属制品,25.95%(铁路为7.26%);第二位是机械运输设备及其他工业产品,21.66%(铁路为0.38%);第三位是水泥、陶瓷、玻璃、石材,14.97%(铁路为7.20%)。(2)京沪铁路江苏段上行,货物种类排名前三的为:第一位是煤炭,32.50%(公路为0);第二位是化工产品,9.75%(公路为12.3%);第三位是农产品,8.0%(公路为4.40%)。由此可见,高速公路和铁路在货物种类上有着较大的差异,仍然表现出较强的互补关系。

由此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从平均里程系数和货物种类分析,各种运输方式表现出来更多的差异性,说明他们之间的合作大于竞争,相对而言,公路和铁路间的差异性较小,是各种运输方式中竞争较激烈的两种运输方式;二是随着铁路能力的提升和高铁的快速建设,公铁之间的差异性有逐步弱化趋势,这在城际客运上表现得尤为突出,需要重新审视。

三、道路运输促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思路和途径

道路运输作为综合运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加快自身发展和统筹综合发展双重任务,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和工业农业的布局特点中去全面认识道路运输的比较优势,要在“合作大于竞争”的大框架下,优化运输规划布局,推进服务一体化,搭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提高综合运输公共管理水平,着力提升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

1.枢纽站场集散工程

加强不同层次站场联系和分工,注重不同运输方式站场的换乘和衔接。要按照“夯基础、提效率、优网络”的思路做好客运站场的建设工作。夯基础是指要建设保证人民群众基本出行和社会经济正常运转的站场设施,保证道路运输的普遍功能正常发挥,政府要通过土地、规划和资金等政策发挥主导性作用;提效率是指根据经济社会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市场化的发展形势以及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积极转变站场建设的模式,强化“零换乘”和“无缝化”功能,鼓励建设综合运输站场,提升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政府要在其中发挥示范性作用;优网络是指根据客流需求,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逐步优化站场设施网络,提升站场服务功能,政府要在其中发挥引导性作用。

2.城际客运提升工程

正确认识综合运输体系下的分工合作,找准市场定位,调整企业发展思路。加快资源整合,实现集约化发展,增强企业合作,减少内耗。加快推进公车公营改造,转变发展方式,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依托我国较完善的高速公路网,选择高等级车辆,做好城际快速直达客运,重点在快速、舒适、直达上下工夫。根据需求,适当发展城际地面线,重点在低票价、大容量上下工夫。根据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在客运站场逐步外迁的背景下,依托合适的车辆,积极发展城际公交,重点在城际公交站台设置、准时准点上下工夫。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参照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营模式、服务标准、扶持政策,对条件成熟的城市郊区和农村客运实行公交化改造,理顺城乡客运票制票价,积极推进城乡客运协调发展。有条件的地区,可试验城际班线的公交化运营改造。

3.快速货运示范工程

以试点推动快速货运示范工程,以示范工程带动货运业整体发展。按照先大城市后小城市,先省内后省外,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逐步发展道路货物快运网络。先期可在经济总量大、工业基础较好的城市选择2~3家规模化企业开展省内快速货运试点工作。

抓紧制定快速货运工程的服务标准,明确安全(货损、货差)、快捷、时效、流程等方面的内容。参照国内相关研究,500公里以内,24h内到达,每累次增加600公里,增加不超过24h;公开货损货差等商业事故的处理承诺,依托商业保险,强调保价运输;规范流程业务,细化服务每一步骤,确保标准化服务。

针对快速运输“两头慢中间快”的现状,加快货物快运工程的收发及配送速度,增强市场竞争力。对快速货运工程配送车辆实施统一标识,并给予城区通行路权和停靠权,解决物流进城难、成本等问题。在货运站场开辟专用快速货运区域,储藏、装卸及搬运货物,加快周转速度及质量。细分快速运输市场,重点做好零担运输,兼顾整车及小件运输,重点做好高价值、时限类的货物,兼顾普通货物。加强快运货物受理点建设,引导运输企业加强与便利店、超市等合作,完善服务网点。

4.运输企业培育工程

从综合角度上分析,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不仅需要大部门的管理体制及综合的基础设施,也需要一批综合运输的市场主体。

运管机构要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加强政策引导,引导运输企业以资产为纽带,通过并购、联合、参股等多种方式,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经营和特许连锁经营。扶持集约化程度高、网络覆盖面大、组织方式优的道路运输企业发展。鼓励道路运输企业通过机制创新,创立品牌,提高竞争力。一是积极探索道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的合作和交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分工协作,达到双赢局面。不断引导道路运输企业强化自身素质,实现主体规模化、经营集约化、服务网络化。二是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鼓励其他运输方式经营企业向道路运输行业延伸。

5.运输服务智能工程

道路运输业的信息化发展进程相对滞后于其他运输方式,这不仅表现在硬件设施上,也表现在技术标准、数据采集和资源整合上,不仅影响了道路运输的透明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也影响了道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配合。

与公路建设项目可划分为路网建设和运输管理一样,信息化的建设也可人为的划分为通道建设和资源整合。现阶段,通道建设即为建设一个安全可靠、资源丰富、管理规范、服务专业的通信网络平台,具体为建设完善省—市—县运管机构之间通信承载专网平台。资源整合的主要任务是完善道路运输的综合业务处理平台和建设iC卡道路运输电子证件系统。推行业务办公的信息化,实行道路运输证、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的电子化,切实把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打造成“诚信证”和“身份证”。可先行在部分区域进行出租车从业人员iC卡试用,逐步拓展到长途客车、城际公交等领域。

参考文献:

管道运输行业市场分析篇8

关键词:道路运输机构性质管理体制

道路运输管理部门是各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管理道路运输的专门机构,对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促进道路运输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我国的道路运输行政管理体制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全国除个别地区外,绝大多数道路运输管理部门都是事业单位建制,运输行政管理人员采用事业编制进行管理。正是由于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这种不科学的性质定位,导致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机构人员超编、机构膨胀,从而形成“养人罚款、罚款养人”的恶性循环。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分析我国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机构性质定位的不科学性,提出我国道路运输机构性质定位和人员管理的理想模式。

1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定性不科学

各级道路运输管理部门作为事业单位的定性在全国具有普遍性,但从理论上说这种性质定位是不科学的。

1.1事业单位的概念和特点

事业单位是接受国家行政机关领导、没有生产收入、所需经费由国库支出、不实行经济核算、提供非物质生产和劳务服务的社会组织。一般具备以下特征:①向社会提供非物质生产和劳务;②向社会提供非物质生产和劳务的过程中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力量或必要设备;③向社会提供非物质生产和劳务时由政府支付成本。

1.2行政组织的概念和特征

“行政组织是国家为实现行政目标而建立的组织,它承担对社会实施公共管理的职责,即通常人们所说的政府组织,包括一级政府及其所属的政府机构”。行政组织具有以下特性:从行政法的角度看,行政组织的特征主要表现在:①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管理国家行政事务;②在组织体系上实行领导从属制;③在决策体制上一般实行首长负责制;④行使职能通常是主动的、经常的和不间断的;⑤最经常、最直接、最广泛地与组织、个人打女道。从行政管理的角度看,行政组织具有:①完整性。行政组织}`完整性由国家权力的不可分割性决定。②政治性。行政组织是g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执行国家公务的组织,因而必然具有政泥性。③法制性。行政组织的设置、人员编制、职能的确定、权利}`划分都必须符合宪法和相关法律规定。④权威性。行政组织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权,它的一切合法规定、命令每个公民都必须遭守。⑤执法性。行政的最大特点是执法性。行政组织作为国家为实现对社会的公共管理而建立的组织,是国家的执法组织。⑥社会性。在现代社会国家设置行政组织干预和管理经济、科技、文教、卫生、交通、邮电、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公共事务,这是其社会性的表现。⑦服务性。这是行政组织的根本属性,行政组织产生于社会,高于社会,又要服务于社会。

1.3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性质分析

从事业单位的概念和特征看,道路运输管理部门不属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最大的特点是向社会提供非物质生产和劳务,而且这种劳务的成本由政府支付,不实行经济核算。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代表国家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是交通主管部门所属的专门行业管理部门,不具有事业单位的三个特征:①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不向社会提供非物质生产和劳务。尽管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有为客户服务的义务,但这种服务的目的是为了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与非物质生产和劳务是有本质区别的。②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机关没有为提供非物质生产和劳务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设备。尽管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也拥有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和一定的检验检测设备,但这是为管理道路运输市场服务的,而不是为提供非物质生产和劳务服务的。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机关开展管理活动的工具是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规范性文件。③既然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机关不向社会提供非物质生产和劳务,也就不存在政府支付成本的问题。但这里的成本与政府支付国家工作人员的工资以及日常的行政管理经费开支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从国家设立道路运输管理部门的目的和各地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开展活动的过程看,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应当属行政组织。国家设立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的目的是为了管理并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从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开展管理活动的过程,可以概括出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具有以下特性:①道路运输管理部门是依法设立的国家专门管理机构。②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行使国家行政职权。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各级交通行政主管机关的专门行政部门,行使国家行政法规所赋予的行政职权,代表国家对道路运输市场进行管理。③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实施的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活动是经常的、主动的、不间断的,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要主动并随时对道路运输市场进行监控,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地打击非法经营,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和道路运输参与者的合法权益。④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有上下级机构、有完整的组织体和系统的运作程序。⑤道路运输行政部门的管理活动具有政治性,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维护广大人民参与道路运输的合法权益,打击非法经营。⑥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运用国家的法律、法规对道路运输市场进行管理,特别是对道路运输经济活动的管理具有唯一性和国家权威性,所以,其依法实施的正确管理活动具有强制性。⑦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活动几乎涉及社会中的每个成员,最广泛、最经常、最直接地与组织和个人打交道。总之,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具有行政组织的一般特点和属性。

从以上对事业组织和行政组织的一般特点和属性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把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定性为事业单位是不科学的。

2道路运输管理部门不科学的定性带来的问题

从管理实践看,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被定性为事业单位,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这种不科学的定性给道路运输行政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矛盾和问题。

建国前,中国经济相当落后,政府兴办的事业极其有限,即使有一些学校和医院,一般也由外国教会、商人和私人基金会投资运营。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采取公有化措施,建立起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在这种计划体制下,政府控制相应的人权、物权和财权,也必然承担相应的事权和职责。政府直接进行社会资源配置,承接

组织生产活动,控制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运行。另外,建国后百废待兴,如何组织和管理社会经济和各项事业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在既不能保留原体制,也不能模仿西方国家管理模式的情况下,全盘引进了苏联的计划经济事业管理模式。我国的事业单位是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大力兴办社会的产物,是“大政府,小社会”管理方式的现实体现,安徽省公路运输管理局就是这一模式的产物。

这种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造成的对道路运输管理部门的不科学定性,给道路运输行业管理带来了很多的矛盾和问题。

2.1各级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机构人员超编、机构膨胀

科学的人事行政要求人员编制、考核、工资福利等职权应由专门部门统一行使、系统运作,这样才能保持人事行政(或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完整性和严肃性,才能使人事行政真正发挥有效的激励和监督作用,做到人尽其才,各得其所。各级道路运输行政管理人员的编制在地方,经费和工资却脱离地方财政,来源于自身收取的交通规费,破坏了人事行政的统一性和完整性,是人员过度膨胀的根源所在。尽管地方人事行政管理具有一定的严肃性,但由于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的增加不会给地方财政造成压力,因而地方政府对这部分编制的控制自然不会像全额财政拨款事业单位那样严格,基本处于半松半控的状态。再加上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工资福利相对较好,大量具有社会背景的人以及交通系统内部的子女被安排到道路运输执法岗位上来,造成运输行政管理人员严重超编。以某省为例,从人员编制执行情况来看,某县的道路运输执法人员达800余人,严重超编,一个县几乎占满了该市所有编制名额。从人员的学历层次看,在该省10176名执法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4141人,占40.1%,高中(中专)4645人,占45.6%,初中以下1390人,占13.7%。这离现代行政执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从执法人员的来源渠道看,大部分是通过社会关系或内部招工安排到执法岗位上的,某县的78名道路运输执法人员中有11名毕业于大(中)专院校,1名转业军人,其余66人则是通过内部招工、部队退伍或通过社会关系安排到道路运输行政执法岗位上,约占84.6%:另外,ii名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全部是在国家实行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下进入执法岗位的,亦即在高校实行毕业生双向选择后,未采取公开招聘的办法吸收高校毕业生进入执法队伍的。作为掌握国家行政权的部门,这样的人员进入渠道是值得深思的。

2.2经费开支制度导致绩效评估编额

<1)人员和办公经费的来源渠道导致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重罚款轻管理。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机构人员工资福利和办公经费全部来自自身收取的交通规费,省交通厅则根据各市上缴规费的比例返还办公经费。这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了各地征费的积极性,同时也从体制上促进了重罚款轻管理思想的形成,具体表现在:①各地由于机构膨胀,人员增多,人员经费开支压力增大。为了保证正常支出,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机构不断加大征费力度,因为征费数额增多,返还数额越大,越能改变和提高职工福利,而好的福利待遇则越来越吸引更多的人涌向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机构,从而形成“罚款养人,养人罚款’,的恶性循环。②道路运输市场管理的考核定性指标多,定量指标少,没有责任追究机制,而且一般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进行考核,在现有的用人体制下,考核方与被考核方博弈的结果是皆大欢喜,马虎了事。基于以上两个因素,各级交通主管部门重罚款、轻管理的思想在所难免。

(2)重罚款轻管理的思想导致人员激励货币化。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的主要职责是道路运输市场管理,因此,道路运输市场管理的好坏应当是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绩效评估的主要参考依据,交通规费征收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的内容。但在目前的这种体制下,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的职能基本异化成规费征收,权力与利益挂钩,而不是与责任相连。各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为了提高规费征收数额,采取各种各样的超任务奖励办法促进规费征收,如前文所说的某县采取目标责任制的办法进行考核。县交通局给所属各交通运输管理站下达任务目标,目标完成领取全额工资,完不成则按比例扣除工资,超额部分按30%进行奖励。阜阳市的某县甚至采取包干制,即按任务完成的40%返还各交通运输管站,作为工资福利和奖励资金。这种人员激励的货币化,完全偏离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

(3)人员激励的货币化造成市场的失控,公路“三乱”久治不愈。人员激励的货币化对掌握公共权利的公共管理人来说,具有更大的破坏性。因为道路运输行政管理人员具有“经济人”的基本属性,即使没有激励措施,在没有严格的制度约束下,他们也会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种人员货币化的激励机制,使得这些‘经济人”堂而皇之地去谋求自身的利益,表现在工作中就是以罚款代替市场管理,根本没有人去进行市场调研和运力调控,想尽一切办法避开“三乱”。

3改革对策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对道路运输管理部门的定性都是不科学的。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己经真正地担负起了代表政府管理道路运输市场的职责,己由原来政府办社会、为社会提供运输劳务的职能,转变成了代表政府管理道路运输市场的行政管理职能,具有行政组织的本质属性。因此,应将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列入行政序列进行管理,相应的道路运输行政执法人员应列为公务员,人员工资和福利保障应列入同级财政或垂直到省级进行管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道路运输管理的不良现状,保持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的同一性、科学性和完整性。

3.1机构性质和建制

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是专业行政管理机构,应纳入行政序列管理,独立对外实施行政管理职权。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以副厅级建制为宜,市级以副处级为宜,而县级以副科级建制为宜。

3.2人员和经费管理

领导成员管理。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党政一把手应由省交通厅和省委组织部门共同管理,其它成员应根据管理权限分别由省交通厅党组和省人事厅管理:市、县一级依此类推。

普通人员和经费管理。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人员应全部纳入公务员的序列进行管理,人员编制由省交通厅配合人事主管部门按照精简、实际需要的原则进行统一管理,人员经费在费改税前可由省交通厅统一划入省级财政部门,再由各级财政部门逐步核发。费改税以后按国家政策规定执行。

3.3绩效考核

针对不同的岗位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行政服务岗位要制定规范的行政服务标准进行考核,执法岗位要对执法程序和执法行为准则进行考核。对执法部门业绩的考核,在制定切实可行的市场管理标准基础上进行。

考核主体根据不同的考核对象,由不同的人员组成,一般由行政主管部门、第三部门和其服务对象代表

管道运输行业市场分析篇9

关键词: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思考

一、交通运输业所面临的新形势

(一)“费改税”对运输市场的冲击。随着“费改税”的实施,将养路费、运管费、客票附加费、货物附加费等收费项目均改为在燃油中征税,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税收和竞争机制,但是,也会对运输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一是使营业性与非营业性车辆的营运成本和经济负担相同,势必造成非营业性运输车辆对运输市场的冲击;二是随着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工作的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分流出来的公务车、企业过剩的自备车和迅速发展的私家车都将对运输市场产生强大冲击;三是加大出租车等小型车辆的负担,影响着运输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二)机构改革对运输市场的影响。从今年开始,省、市、县级交通主管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都将陆续面临机构改革,交通管理的机构设置、管理职能、人员编制等都将按照上级部门的有关要求进行调整。交通管理机构的改革无疑会对运输市场的稳定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企业转制对运输市场的影响。为巩固交通专业运输企业的主导地位,保障骨干主渠道作用的发挥,长期以来,对交通专业运输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倾斜和扶持措施,对长途定线客运、高速客运等一直未实行对外开放,至今尚无一辆个体或私营的营运大客车,长途客运线路80%以上均由交通专业客运单位经营。然而,根据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要抓大放小,对交通运输企业实行战略性的调整、改组,因此,进一步加大运输市场的开放程度势在必行。

(四)区域通枢纽建设对运输市场的影响。随着路网建设、场站建设、运力工具结构调整、行业管理等都将紧紧围绕建设区域通枢纽这一总体目标而展开。

总之,经受来自国内的“费改税”冲击和加入wto来自国外的外资冲击,适应机构改革、企业转制和区域通枢纽的要求是交通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

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方向

为了更好地适应交通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加速区域通枢纽建设的步伐,交通行业管理部门应在指导思想上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加强运输法规建设,积极探索利用经济杠杆进行宏观调控的途径,逐步实现行业管理工作由行政手段为主向通过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管理的转变;二是注重政策导向,发挥协会的引导和行业自律作用,逐步实现运输管理工作以“统”为主向以“导”为主的转变;三是要不断拓展行业管理职能,从只对营业性运力管理逐步向包含营业性驾驶员和从业人员,以及非营业性运力在内的交通运输全行业管理的转变。在管理目标上,要实现“十化”:

(一)机构设置效能化。目前,运输管理体制比较顺畅,机构设置比较科学、合理,通过实行一城一交的管理体制和运输行业管理部门四块牌子一套班子的机构设置模式,既精减了机构和人员,减少了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矛盾和内耗,增强了管理的合力,又极大地方便了运输经营者,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随着“费改税”的实施,运输管理体制必将发生根本性的变更,在管理机构方面,要根据“费改税”的形势和机构改革的要求,按照统一、精简、效能的原则,对交通运输行业管理的机构进行设置和人员配置,并进一步理顺行业管理部门与交通专业运输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行业管理部门与社会客运服务中心、出租客运服务中心等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确保运输行业管理的政令畅通。

(二)规划决策科学化。目前,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在规划决策方面主要存在三个薄弱环节:

一是忙于事务,对市场调查研究不够。例如,出租客运行业是行业管理的重点,也是矛盾的焦点和前几年发展的热点。但是,因缺乏市场调查,对出租客运行业的乘客构成情况、各种出行目的所占比重、平均运距、平均实载率、日均营收、主要路段的出租车流量变化等情况缺乏比较准确的数据资料,给领导决策和宏观调控带来难度;二是对定量分析研究不够,对运输市场运行规律的研究和分析大多停留在比较浮浅的定性分析阶段;三是科学的决策方法运用较少,大多由领导凭经验拍板决定。因此,要想提高规划决策的层次和水平,必须在认真开展市场调查,掌握大量详实、可靠的数据资料的基础上,认真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并通过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进行评估、比较和决策,才能提高规划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才能有效地避免决策失误,保障交通运输业健康、有序地快速发展。

(三)行业管理法制化。由于交通运输业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和公共性,涉及面广,影响力大,随着“费改税”的实施,利用行政手段对运输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的力度会明显削弱,要实现由行政管理为主向依法管理为主的转变,真正做到行业管理法制化,一是必须有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为基础。充分利用城市的优势,加速地方通运输法规建设的步伐;二是必须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切实做到依法行政。

(四)管理手段现代化。要加速以微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化管理手段的开发和应用,加强运输行业管理部门的装备建设,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提高办事效率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五)经营主体多元化。根据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抓大放小,扩大对外开放,实行运输经营主体多元化,是运输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对交通专业运输单位而言,我认为主要有五大不足:一是观念陈旧,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超前意识不够,对行政保护的依赖性太强;二是企业包袱沉重;三是高层次的人才比较缺乏;四是规模经济未形成;五是交通运输行业的科技含量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必须依靠人才、科技和资金这三大基础,交通专业运输企业要牢牢抓住市场全面对外开放前的宝贵时间,调整结构,加速发展,不断巩固和扩大交通专业运输企业的网络优势、管理优势和人才优势,走专业化规模经营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交通运输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也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继续在经营主体多元化的运输市场格局中居于主导地位。

(六)运输市场有形化。在客运方面,根据客运线路走向和运行方式,对市区各客运站的进站车辆、营运班线等进行调整和优化,对同一方向的客运班车相对集中在同一站点发车,既方便乘客,又可避免同一线路因站点分设而导致客源和效益明显差异所产生的矛盾。同时,随着客运服务中心等专业客运站点的对外开放,公路客运站点已基本满足客运车辆进站经营的需要,有必要对规模小、位置偏的一部分过渡型小型客运站点进行撤并,彻底消灭客运马路市场,全面实现“车进站、人归点”,并通过完善客运站点的服务功能,为乘客和经营者提供优良的乘车和经营环境;在货运方面,要在充分考虑市场地理环境和货源条件的情况下,统一规划,因市设场,在国道、省道和高速公路附近,以及主要港口、枢纽站周围新建或利用现有停车场改建一部分货运交易市场,并注重大型货运交易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七)运力结构合理化。要大力发展特色运输,鼓励和扶持技术含量高、适应运输需求和运输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快速化、集装化、特种化等运输工具的发展。

(八)运输组织网络化。在客运方面,要在各客运站点实行微机售票的基础上进行微机联网,组建公路客运业微机售票网络系统;在货运方面,要在完善各货运交易市场组货、配载与服务功能的基础上,以货运配载中心为枢纽,以各货运交易市场为节点,采取会员制的形式,通过微机联网,利用广播、电视、传呼、互联网等媒介,初步形成覆盖全市、沟通全国的货源和车源信息网络。

管道运输行业市场分析篇10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2012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9.4万亿元,其中运输费用4.9万亿元,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52.5%,由此造成巨大的物流费用损耗。目前全国范围内公路货运协调、调度及综合控制能力大大滞后于公路与车辆的发展速度,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有44%处于空驶状态,由此造成的无效消耗每年高达100亿元人民币以上。相反,美国的公路货运货车空载率仅大约为10%;英国货运车辆的空载率从1980年的33%下降到2004年的27%,目前仍在不断下降;德国道路货运空载率从20%减少到了17.9%[2]。

高空载率使我国的运输成本乃至物流总成本很难降低。尽管如此,我国的物流业仍保持快速发展,各企业将物流服务作为“第三利润源”,力图寻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而运输作为物流系统中重要的功能环节,其发展的前提是必须克服货车空载这一瓶颈,所以有必要对空载问题进行专门研究,提出公路货运空载问题的系统化解决方案。

1文献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公路货车空载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角度包括货运车辆空载率的形成原因、不良后果以及空载率的具体解决对策等几个方面。

吴爱东(2002)[3]从21世纪中国物流业的经济环境与市场前景进行分析,指出高空载率是影响和制约中国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桑茹(2006)[4]在研究中指出,空驶现象是导致许多物流企业的收益较低的影响因素之一;王恒(2007)[5]对传统道路交通运输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做出优化改进;王彩霞[6](2010)分析了空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中小物流运输企业应对运输空驶的措施;

alexanderSchone(2000)[8]等在文章中提到为了降低空驶率,日本最早实行了共同配送模式;alanmcKinnon(2005)[9]针对英国公路货运中的空驶现象做过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对策和评估指标。

从上述文献来看,学者大多从公路货运空载的某一原因进行分析,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这种研究能够对某一原因开展较为深入的分析探讨,但对空载率问题的系统化解决方案目前尚未有深入的研究。因此,本文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利用鱼骨图方法分析了导致公路货运空驶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政府、企业、个体三个维度进行系统分析,提出解决空驶问题的系统化解决方案。

2公路货运空载问题产生的原因

系统工程理论认为,一个系统的最终绩效受系统内部要素和系统外部环境的影响。对于公路货运系统而言,内部要素包括公路货运企业和从事公路货运的个体司机,而系统的外部环境主要跟政府政策有关。因此,我们认为导致我国公路货运空载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本质,可以归结为政府、企业、个体三个维度。只有进行全面分析,才能从长远角度有效解决空载问题。

鱼骨图分析法(FishboneDiagramanalysis)是由日本管理大师石川馨先生发明,又名石川图,是一种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方法,也可称之为“因果图”。为了系统地探求公路货运空载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利用鱼骨图的分析方法列出,如图1所示。具体原因阐述如下。

2.1政府层面原因

①物流管理体制不健全。目前我国物流社会化程度较低,物流管理体制混乱,社会化大生产、专业化流通的集约化经营优势难以发挥,规模经营效益难以实现。分散、低效、高耗的物流组织形式和低水平、条块分割的物流运作方式,使物流过程中的物资消耗十分惊人。

②政府对物流市场的监管力度不够。部分经济管理部门、行政执法单位对经济主体的准入、登记、备案、年审以及经济活动管理不规范、不系统。物流管理企业制度化的法律法规尚未出台,且物流业涉及多个监管部门,在管理方面存在重复交叉,难以划分各部门的职能,存在监管空白。

③区域观念严重。很多地区运输管理部门区域观念较严重,对外地车辆层层设卡,限制为外地车辆配载,致使外地车辆只能空车返回。

2.2企业层面原因

①物流信息系统不健全,合作机制不完善。目前,我国只有少数的物流企业采用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由部分企业建立的物流信息系统规模小、信息量少、服务范围窄,货源信息与车辆信息不能及时沟通,导致有货无车,有车无货的现象普遍存在。

②多因素制约下难以对运输业务整体考虑。受资金短缺、技术落后和人员素质偏低等因素的影响,企业难以对运输线路,车辆运行和配载进行合理规划,导致车辆利用率低下,运输市场基本处于自由运行状态。

③客户对运输服务要求苛刻。目前我国物流市场中有些客户,片面追求缩短物流周期,没有给运输车辆留出足够的回程配载时间,致使车辆来不及组织回程配载而放空返回;有的要求运输车辆只能为本企业服务,不允许回程配载其他货物,而通过适当调整运费的方式补偿车辆回程空驶的消耗。但这只是站在企业的局部利益考虑,忽视了因车辆空驶造成社总消耗的增加。

④特殊运输企业回程配载难度大。一些公司专门从事特种货物运输,如商品汽车、危险品、冷冻及保鲜食品等,这类车辆回程配载相应货物的难度大,有些汽车因受结构限制不能配载其它货物,只能放空返回。

2.3个体层面原因由于我国公路呈现低固定成本、高可变成本的特点,公路货运的进入相对容易,越来越多的个体商户从事公路货运行业。个体户以其灵活、机动的特点成为公路货运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但由个体户小、散、杂、乱等特点所引起的公路货运问题也日趋严重。

目前,我国公路货运诚信体系尚未健全,个体户缺乏信誉保障。部分物流业主只重利益,不顾安全,不重视人、车的来源,防范意识淡薄,导致货物损坏丢失现象严重。

另外,个体户从事的运输多为货物配送,但是大多数分销商进行货物配送时,对车辆的利用率不高,去程满载货物,完成配送后往往空车返回,缺乏回程搭载意识。

3国外经验借鉴

方便、快捷的公路货运已经成为欧美国家交通运输的主力军,随着长期的货运发展,它们在降低货运空驶率方面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维持较低的空驶率水平。

美国是典型的“车轮子”国家,具有全球最发达、最高效的卡车货运系统。为了降低公路货运空驶率,美国首创甩挂运输[10]方式,是目前世界上甩挂运输发展规模最大、管理体系最完备的国家。美国的甩挂运输有高度发达的信息化作为支撑,另外美国政府还为甩挂运输提供了宽松的挂车管理环境,在多年实践中逐步建立起一套以牵引车为主体、“挂车有别于卡车(包括牵引车)”的法规体系。大量研究和实践表明,采用甩挂运输对于提高运输效率、发展多式联运、节约物流成本、促进节能减排乃至减少主干线公路交通流量等,具有显着的成效。

为了减少空载现象、提高运输效率和降低配送成本,日本积极发展共同配送,企业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横向联合、集约协调,实现效益共享。日本政府整合中小型卡车运输企业,把货运企业按照区域和货物种类的不同,组成了不同的联合合作社[11]。中小型卡车运输企业以联合合作社成员身份加入运输系统,实现车辆的合理调配。

德国重载货车卫星收费系统的[12]实施,提高了货运市场的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空载率。货运企业与业务需求方(货主)实现联网,以便实时获取运输业务信息,及时安排运输车辆。使用车辆调度系统与所有车辆保持实时联系、对其进行监控,并优化运输线路,信息高度发达的优势使寻找货源变得方便、快速。

4公路货运空驶问题的系统化解决方案

政府、企业和公路货运个体是造成公路货运空载率高的核心主体,本文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政府、企业和个体户三个层次提出解决公路货运空驶问题的系统化解决方案。具体如下图2所示。

4.1政府层面的解决方案作为市场调控有形的手,政府应当积极推动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运输结构调整,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加强运输行业制度管理,促进市场有序竞争。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物流运输业的宏观调控,完善运输市场准入制度,加强货运企业资质管理;适度限制个体运输车辆的发展,对现有个体运输车辆加强集约化管理;扶持和促进国有大型运输企业通过联合、重组、兼并、入股等方式整合社会运力资源,形成规模化经营。从而提高市场控制能力,遏制市场无序竞争,逐步建立统一、高效的货源管理和车辆调配体系。

②加强各省市运输行业的协调与合作。交通部门应加强与各省市交通运输部门的协作,努力实现各省(区、市)道路运输管理网站的链接,及时向社会公布道路运输行业情况,逐步建立GpS共用信息平台,对尚未开发的信息子平台,要进行联合开发,实现区域统一。另外各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收费制度,取消不合理收费站点,弱化地方保护主义,禁止为外地车辆设置关卡,实现公路货运行业自由竞争,从整体上降低空载率。

③加强物流机构的协调和监管力度。以物流机构为依托,建立完善的货源管理体系和配载体系。各地物流机构之间建立稳固的横向联系和合作伙伴关系,对过往车辆进行配载。对于长期稳定的货源,可实行双向定班定线运输方式,合理安排运力,开展稳定的双向物流,避免无序竞争。同时发挥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的作用,在全行业内联合生产加工企业、经销商和物流企业,建立产业集群或联盟,站在供应链共赢的高度,整合运输资源,建立货源与运力资源共享的物流体系,最大限度的提高车辆利用效率。

④大力发展甩挂运输。发达国家实践经验表明,甩挂运输是一种先进的运输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实载率,降低平均运输成本,我国已经在多个省份开展了甩挂运输试点工作,实践证明,甩挂运输模式较传统运输模式平均单位运输成本下降了10%至20%,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了15%至20%。

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在推动甩挂运输发展还需要做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支持甩挂运输企业发展。要通过税收、财政补贴等方式支持甩挂运输企业,还要给予甩挂运输通行费用优惠。二是各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甩挂运输模式,如“专线型”甩挂模式、“一线两点”的甩挂运营模式、“长短途结合”的网络型甩挂运输模式等。三是加强站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形成以国家公路货运枢纽为核心,集疏便捷、辐射城乡的综合货运网络。四是强化甩挂运输技术支撑,全力构建覆盖全国的现代物流信息网络。五是鼓励企业成立甩挂运输联盟。政府部门要帮助企业完善网络式运输,解决联盟的工作制度、政策统一、陆路运输衔接以及相互给予对方优惠政策等问题,把合作机制常态化[13]。

4.2企业层面的解决方案随着物流成本的持续上升以及物流利润的不断压缩,物流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就必须提高自身车辆的利用率,对空载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同时借鉴国内外同行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输管理办法。

①建立货运信息平台。建立基于物流基地的电子信息平台,大企业主导信息平台,引导中小企业合理有序进入并协调发展,通过诚信评级制度,确保各参与主体的诚信资质,使信息真实性得到保障。以强大的网络系统为支持对平台信息进行收集、评估,为货主、物流公司、货运公司和司机等交易主体提供信息联动服务,为政府部门提供数据信息,使信息得到快速响应、对称流通,提高市场透明度,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②合理调整运力结构,有效整合运输资源。一是要合理控制、管理企业自备运输车辆。一般生产制造企业和商业企业的自备运输车辆利用效率都较低,经营自备车队不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5]

二是大力发展重型车辆,努力扩展运输的线路跨度。汽车运输企业要积极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经济型的重型车辆,开展长距离运输,扩展运输线路跨度;有些路段可以与铁路和水路运输相结合,实行滚装运输,提高运输效益。

三是要以轻小型货运车辆为主体,积极发展城市物流配送运输。各级城市要积极发展多种类型的物流配送中心,科学规划运输路线,配置轻小型货运车辆,对市内客户的货物采购与供应,采用灵活方便的物流配送方式进行运输。

4.3个体户运输模式的解决方案个体户的分散,使对其运输的管理相对较难。由其承包的货物丢失事件频发,飞货风险过高,导致货主不愿将货物承包给一般回程的空车,而宁愿花高价买平安,这势必导致空载现象更加严重。为解决这一问题,公路货运个体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积极了解现代物流理念。公路货运个体应积极掌握现代物流理念和知识,了解以新型流通方式为代表的连锁经营、共同配送、电子商务等关键理论。通过学习现代物流理念,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经营中,不断探索、创新模式,在服务效率、成本、质量、安全等方面达到更高的水平。

②加强诚信经营、规范合作意识。为减少公路货运的飞货现象,使货主能安心将货物交给个体户,从而避免空车返还,个体户应该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制定的管理和监督条例,主动到管理机构登记信息,诚信经营,共同建立起个体户的诚信运输市场机制,使公路货运更加安全和规范,大大降低回程空载。

③科学规划车辆运输,提高自身组织效率。公路货运个体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以挂靠经营方式与大型生产企业或货运公司合作,以取得较为稳定的货运来源。充分利用各种货物交易平台,如公路货运港、大型配货站等现实货运平台以及八卦来网、中国配货网等网络货运交易平台,以期最大限度提高车辆满载率。

④熟悉物流运输法律法规,多种形式规避运输风险。在道路运输各经营环节和流程中存在许多经营风险(如订单风险、押金风险、价格风险、套现风险),熟悉法律法规有助于个体运输户了解运输市场规则,帮助个体运输克服“不熟不做”的心理,还可以减少在汽车运输途中由于合同签署不完善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5结论及研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