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十篇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十篇

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21:21

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篇1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持续增收为重点,按照“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增加效益”的总体要求,创新工作机制,发挥政策效应,搞好服务指导,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进一步挖掘科技兴粮潜力,努力开创我县粮食生产新局面。

(二)目标任务。2012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2.5万亩,平均单产比上年增加7公斤,达到370公斤,总产量达到23.13万吨。稳定粮食增产的主要任务是稳定增加玉米、水稻、马铃薯、豆杂等作物播种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同时在夏粮生产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影响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强秋粮作物管理,争取以秋补夏,确保全年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二、统筹安排,强化措施,确保粮食稳定增产

(三)落实粮食播种面积。要把面积落实责任及任务分解到乡(镇)、村、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做到农田不抛荒,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耕地面积;抓好耕作制度的改革,提高耕地复种指数;采取针对性措施制止耕地撂荒,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中短期和季节性流转;鼓励种粮大户扩大种粮面积,提高补贴标准,利用旱地和边缘地发展红薯、豆杂等旱粮作物。

(四)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抓好农田水利项目建设,改造灌区排灌设施,有效增强农田水利灌溉能力,扩大灌溉面积和提高农田旱涝保丰收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抗灾减灾能力。

(五)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

1、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通过科技入户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等农民培训项目,举办农民种粮培训班,向农民传授生产技术。着力培育粮食产业示范带头人,努力提高农民种粮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技术水平,推动全县粮食稳定发展。

2、大力推广增产节本技术。一是继续扩大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地膜覆盖技术,力争全县地膜覆盖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二是继续推广旱育保姆育秧技术,提高出苗率和秧苗质量;三是实现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推广使用各类作物配方肥万吨以上,粮食作物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80%以上;四是提升土壤有机质,提高地力。积极示范推广秸杆腐熟剂,增加秸杆还田面积,增施农家肥,扩种绿肥,努力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五是示范推广免耕轻简栽培技术,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六)全面推进高产创建增粮行动。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认真抓好水稻、玉米及脱毒马铃薯高产基地建设。重点抓好以中峰镇为中心的万吨“有机贡米”生产和以泉溪镇为中心的两膜玉米全覆盖栽培技术,同时,各乡镇都要办好本区域内主要粮食作物高产示范片建设工作。高产创建示范片按照“统一品种,统一技术方案,统一高产集成技术”的要求,达到示范幅射效应,通过科技示范带动,实现粮食总体增产。

(七)强化科技指导服务。抓住粮食生产的重要环节,以推广主推品种、主推技术为重点,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镇村、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大力推广高产优质抗病品种,指导落实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高产高效技术,提升粮食生产水平。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推行集约化生产,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努力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贡献力。

(八)保障农资供应,狠抓市场监管。加强农资的生产、储备和统筹调度,农业、农机、石油等部门要保障种子、化肥、农药、柴油等农资的有效供应,供电部门要优先保障农业生产用电需求,确保农村抗旱、粮食加工等电力供应。物价和农业部门要加强农资价格监测和供求信息,坚决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不法商贩,对变相加价、追求暴利、扰乱市场的农资经营商予以从严处罚。农业、工商、质监等部门要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坚决查处假冒伪劣农资的生产、经营,进一步净化农资市场,切实维护农民权益。

(九)抓好防灾减灾工作。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制定完善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加强农业灾害监测预警。农业部门要积极组织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在各乡镇组建专业化统防统治队伍,加大扶持力度,全县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覆盖率达到80%,努力降低病虫害损失率,全县粮食作物病虫害损失率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和高产稳产。

(十)切实加大粮食生产投入。县政府将增加财政支农资金预算安排,重点扶持粮食生产;要积极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搞好银企合作,加大对种粮大户和粮食加工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

(十一)强化粮食生产绩效考评。今年县政府将对粮食生产工作进行考核,粮食稳定增产将列入乡镇和县直各单位工作的考核内容,对成绩显著、粮食稳定增产的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放松粮食生产、工作措施不力的乡镇和县直单位给予通报批评。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十二)强化组织领导。为加强对粮食生产的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由分管农业副县长任组长,各乡镇及县财政、水务、农业、农机、科技、粮食、气象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县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全县粮食生产发展规划,项目实施,基地、投入品的监管,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与培训,市场信息服务,验收、考核、评比、综合协调等工作。各乡镇要成立相应机构,抓好本乡镇粮食生产工作。

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篇2

一、关于研究的背景分析

(一)在国民经济中农业经济是基础,其是弱质性产业的代表,受到来自自然风险以及市场风险两者的制约。因而,我国为了保证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就根据国情将农业财政补贴的政策制定了出来。

(二)我国人口基数大,长期稳居在世界第一,因而对粮食生产的需求非常大。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就已经建立了农业补贴政策的基本雏形,并先后经历了两个阶段,一个是价格干预补贴阶段,一个是直接收入补贴阶段。最低收购价的制度是在二零零四年出台的,并在随后将“四补贴”的制度制定出来了(农机购置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以及良种补贴),它们作为核心存在于我国农业补贴的政策当中。

(三)以上政策虽然极大的将农民百姓的粮食种植积极性提高了,促进了国家粮食的安全生产,但是从另一面分析,过高的社会物价、倒挂的粮食价格以及过重的国家财政的包袱等问题都在该政策中被一一暴露出来。因此,对我国粮食补贴的政策进行研究非常重要性。

二、关于我国粮食的补贴政策中目标取向和改革的思路分析

(一)关于我国的粮食补贴的政策目标取向

粮食补贴中的着力导向直接由粮食补贴政策中的目标取向决定,改革发展的方向也直接受到它的影响。但是笔者根据自身的经验以及相关资料的调查得知,对于粮食补贴政策中目标的谈论结果在我国的学术界中并没有将统一、完整的意见达成。有人认为市场稳定、粮食安全以及农民收入应当是粮食补贴政策关注的目标(可见辛翔飞、张照新等著作);有人认为在粮食补贴政策中粮食生产和质量安全应当是主要目标(可见丁生俊、梁世夫等论述);还有人认为应当多元化定位补贴政策的目标(见于程国强)。政策目标中问题的导向是出现意见不一的主要原因,每个人看到了不同的问题侧重点,问题会随着阶段的不同而发生不同的变化,这样的现象便造成了频繁调整政策的情况出现,使得长期稳定的特性在政策中受到影响,较大的粮食生产波动就会产生,自然难以稳定粮食的价格。因而,目标取向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对国家粮食安全的保证。外部性在粮食生产中的表现方式保证了粮食安全。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离不开粮食,其作为国家公共品中的一种,是生活的必需品。同时,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多地少)使得脆弱性在粮食生产中得到了凸显,更加的突出了外部性在粮食生产中的特征表现。因此,为了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有所保障,就需要根据外部性在生产粮食环节中的表现将目标导向在;粮食补贴政策中制定出来。

2.城乡差距缩小。自然风险较高,较低的生产效率是粮食生产的特点之一,因而,弱质性的粮食生产就在较低收益中表现了出来,技术投入、劳动力以及农业资本等的不足都是由其造成的,这就需要将粮食种植的效益提高,保证有充足的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在粮食生产当中,以便农民保持高度的种粮热情得到保证。

3.稳定粮价。市场风险存在于粮食生产当中,如:较长的种植周期、难以调整的生产规模等,使得过大的价格波动存在于粮食市场当中,市场价格的稳定难以保证。因而,应在将稳定市场价格以及价格波动的风险在市场中降低这两部分作为目标取向。

(二)关于改革思路分析

粮食价格影响着粮食安全,粮食安全则决定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1.粮食目标价格的过渡期调整。在一般情况下,粮食的目标价格为近几年(三年)来国内粮食最低收购价总和的平均值,其所具有的补偿功能能够弥补弱质性和自然风险对粮食生产造成的伤害。并且,政府需要科学合理的制定出收购量,不宜多,也不能够少,保证国家口粮的安全,剩余的粮食应当直接在市场上交易,由供需双方的关系来决定交易的最终价格。

2.粮食目标的价格应当由市场机制所决定。当市场交易的价格在过渡期就得到实现以后,政府在制定粮食目标价格时就需要以某一周期内粮食市场交易中的价格均值作为依据,从本质上分析,形成于市场中的长期均衡的价格与目标价格相等同。

3.粮食目标的价格制定的优点。能够有效的将粮食生产因为受到政策调整的价格波动的频率降低。从政策出来到现在为止,持续增产的情况出现在粮食生产当中,政府部门首先需要做的是农民收益得到保证的前提下稳定粮食市场的价格,并将粮食市场的交易制度制定出来,将直接补贴的标准提高,保证市场中粮食价格的正常,提高种植户的积极性。

将信号传递的功能在市场中发挥出来,需要在对市场信息(如:粮食产量、粮食价格、生产成本以及市场需求)真实反映的情况下才能够制定出合理的粮食目标价格,促进粮食生产的持续化发展。

将对接精准的补贴目标和政策性的粮食补贴的手段实现,反周期补贴中的基础部分是目标价格,其能够降低市场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能够优化粮食补贴政策在主体、目标取向以及实施方式等方面的工作。

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篇3

*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以市场为取向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保护广大农民利益,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粮食生产与流通。随着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农村税费改革的全面实行,当前进一步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务院决定,在总结经验、完善政策的基础上,*4年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积极稳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必须有利于粮食生产、有利于种粮农民增收、有利于粮食市场稳定、有利于国家粮食安全,这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充分认识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切实把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确保改革的顺利实施。

一、改革的总体目标、基本思路和实施步骤

(一)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粮食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和市场主体多元化;建立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机制,保护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利益,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加强粮食市场管理,维护粮食正常流通秩序;加强粮食工作省长负责制,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符合我国国情的粮食流通体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二)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放开购销市场,直接补贴粮农,转换企业机制,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宏观调控。

(三)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步骤和要求是: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别决策,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二、放开粮食收购和价格,健全粮食市场体系

(四)积极稳妥地放开粮食主产区的粮食收购市场和粮食收购价格,继续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主渠道作用,发展和规范多种市场主体从事粮食收购和经营活动。

(五)转换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一般情况下,粮食收购价格由市场供求形成,国家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实行宏观调控。要充分发挥价格的导向作用,当粮食供求发生重大变化时,为保证市场供应、保护农民利益,必要时可由国务院决定对短缺的重点粮食品种,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格。

(六)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继续办好农村集市贸易。加强粮食批发市场建设,提升市场服务功能,引导企业入市交易。稳步发展粮食期货市场,规范粮食期货交易行为。取消粮食运输凭证制度和粮食准运证制度,严禁各种形式的粮食区域性封锁,形成公平竞争、规范有序、全国统一的粮食市场。

三、建立直接补贴机制,保护种粮农民利益

(七)结合农村税费改革,2004年起,全面实行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粮食主产省、自治区实行直接补贴的粮食数量,原则上不低于前三年平均商品量的70%。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也要比照粮食主产省、自治区的做法,对粮食主产县市的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

(八)尽快建立和完善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机制。直接补贴的标准,按照能够补偿粮食生产成本并使种粮农民获得适当收益,有利于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的原则确定。直接补贴的对象是主产区种粮农民包括农垦企业、农场的粮食生产者。直接补贴办法可以按农业计税面积补贴,可以按计税常产补贴,可以按粮食种植面积补贴,可以同种粮农民出售的商品粮数量挂钩。直接补贴资金要真正补到种粮农户,确实起到促进粮食生产和增加种粮农民收入的作用。由财政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粮食局等有关部门制定完善直补办法的指导性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家的指导性意见,结合本地实际确定具体办法。

(九)粮食风险基金优先用于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2004年,粮食主产省、自治区从粮食风险基金中安排100亿元占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规模的40%对种粮农民补贴,以后年度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资金要逐年有所增加,经过三年,将现有粮食风险基金的一半用于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部分粮食主产省、自治区粮食风险基金用于直接补贴农民不足的,经省级人民政府申请,由中央财政根据粮食风险基金的缺口情况给予借款;仍有缺口的,报经国务院批准,向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借款,以确保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资金的落实。其他地方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资金,从现有包干的粮食风险基金中安排,粮食风险基金不足的,由省级人民政府自筹资金解决。

(十)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做好直接补贴的组织和落实工作,保证种粮农民得到实惠。补贴款的兑付可以采取农业税征收和对农民直接发放“征补两条线”,可以直接抵扣农业税,也可以直接补给农民。不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把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计算依据、补贴标准、补贴金额逐级落实到每个农户,并张榜公布,接受农民监督。各地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补贴资金的监管,严禁截留、挪用。

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加快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

(十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总体要求是:实行政企分开,推进兼并重组,消化历史包袱,分流富余人员,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更好地发挥主渠道作用。

(十二)加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因地制宜实行企业重组和组织结构创新。以现有仓储设施为依托,改造和重组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粮食购销企业,作为政府实行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载体。承担中央、地方储备粮经营管理和军粮供应任务的粮食企业,原则上实行国有独资、国有控股为主的产权制度。小型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改组改造和兼并,或租赁、出售、转制。要充分利用和整合企业现有的粮食仓储、加工、运输设施等资源,发展社会化粮食储运体系、粮油精深加工和粮食产业化经营,推进粮食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在全国逐步形成若干个具有竞争力的国有大型粮食企业集团,在粮食经营和宏观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十三)改革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和分配制度。对企业职工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企业与职工通过平等协商签订劳动合同,确定劳动关系。在内部岗位管理上,实行聘任制,公开选聘,竞争上岗,经营管理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坚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建立以岗位为基础,与企业经济效益和个人贡献相联系的激励工资制度;职工工资水平,由企业根据当地社会平均工资和本企业经济效益决定;适当拉开收入差距,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改革企业经营者的收入分配办法,根据业绩考核和贡献确定经营者的劳动报酬,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十四)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将国有粮食企业职工和分流人员统一纳入当地社会保障体系和再就业规划,保护职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积极扶持国有粮食企业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和指导国有粮食企业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采取多种方式增加就业岗位,妥善分流安置企业富余人员。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分流安置职工、依法解除劳动关系等所需资金,由省级人民政府统筹考虑,采取多渠道解决。黑龙江、吉林省可以与其他省同步改革,也可以先结合社会保障改革试点,切实解决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富余人员分流安置问题,为全面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创造条件。

(十五)对现有库存中以往按保护价含定购价收购的粮食,实行“新老划断、分步销售”。首先用于充实地方粮食储备和政策性供应粮源,其余部分按国务院有关部门安排,用三年时间分批销售,以防止集中销售冲击市场粮价。对尚未销售的库存粮食,继续给予利息和必须的保管费用。这部分粮食按计划销售发生的价差亏损,原则上由粮食风险基金弥补;对部分粮食主产省确因库存粮食数量较多、价差亏损较大,难以用粮食风险基金弥补的,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后,价差亏损实行挂账,利息从粮食风险基金中列支,本金逐步归还。粮食、财政、农业发展银行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粮食销售计划执行情况和价差亏损挂账的监管。

对库存的陈化粮食,经国务院批准后按计划统一组织定向销售,严禁倒卖和流入口粮市场。陈化粮价差亏损仍按现行办法解决。

(十六)对1992年3月31日以前经清理认定的粮食财务挂账,按有关规定继续消化。对1992年4月1日至1998年5月31日期间所发生的、经清理认定的粮食财务挂账,财力较好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条件开始消化本金的,可以与财政部单独签订责任书,消化政策按有关规定执行,即由地方消化本金,中央财政全额负担利息。对财力确有困难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过渡期再延长5年(*4年至*8年),5年内新增的粮食财务挂账利息,由中央和地方各负担一半。中央和地方负担的利息仍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预算分别单独安排,不得挤占粮食风险基金。对1998年6月1日到放开收购价格和市场,实行市场化改革之前新发生的亏损,由各省级人民政府组织清理、审计,按照“分清责任、分类处理”的原则解决。经审计的各项政策性亏损,利息从粮食风险基金中列支,本金实行挂账,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筹资金限期消化。企业经营性亏损,由企业自行偿还。

五、改革粮食收购资金供应办法,完善信贷资金管理措施

(十七)农业发展银行要保证国家粮食储备和政府调控粮食的信贷资金需要。对中央储备粮和省级储备粮所需资金,要按计划保证供应。对地方政府为调控当地粮食市场供求所需资金,在落实有关费用利息及价差补贴的前提下,要及时、足额提供贷款。对在农业发展银行开户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包括改制后落实原有贷款债务、具备贷款条件、继续从事粮食经营的企业,要按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确定发放收购资金贷款。同时,对具备粮食收储资格的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其他粮食企业,农业发展银行可以根据企业风险承受能力提供贷款支持。农业发展银行要加快信贷资金管理方式改革,建立以贷款风险控制为核心的信贷资金管理办法。

(十八)各商业银行也要积极支持粮食生产和经营,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各类粮食企业和经营者,应给予贷款支持。

六、加强粮食市场管理,维护粮食正常流通秩序

(十九)继续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增强政府对粮食市场的调控能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积极做好粮食收购和销售工作,带头执行国家粮食政策,尽可能多地掌握粮源,增加市场供应,绝不允许逆向操作。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粮食购销业务所需的资金,农业发展银行要积极给予贷款支持。

(二十)严格市场准入制度,既要坚持多渠道经营,又要严格资质标准。凡从事粮食收购的企业,须经县级或县级以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入市资格,并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后,方可从事粮食收购和经营活动。省级人民政府要规定粮食收购企业在经营资金、仓储设施、经营规模、检验储存技术等方面应具备的条件,并规定其在遵守法律法规和粮食收购方面应承担的义务。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粮食市场的指导和监督,对取得粮食收购资格的企业要进行定期审核。

(二十一)加强对非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服务和监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依法保障非国有粮食企业的权益,充分发挥其搞活流通、保证市场供应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依法严格规范其经营活动,引导他们合法经营,维护市场正常流通秩序。

(二十二)强化粮食批发、零售市场的管理。从事粮食批发和零售的企业要承担保证市场供应、稳定市场粮价的义务。省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粮食供求状况,规定本行政区域内粮食批发商、成品粮加工企业、连锁超市等粮食经营企业在正常情况下的最高库存或最低库存数量。在市场粮价出现不合理上涨时,各地要采取控制批发企业的进销差率和零售企业的批零差率等措施,稳定粮食市场价格。

(二十三)加大对粮食市场的监管和调控力度。所有粮食经营企业,包括收购、批发、零售企业都要建立粮食经营台账制度,定期如实向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报告粮食收购、销售和库存数量。所有的粮食经营者都必须服从政府对市场的调控,不得囤积居奇、牟取暴利、哄抬物价、扰乱市场,也不得压级压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管理,依法取缔违法经营,严格查处掺杂使假、合同欺诈、囤积居奇、哄抬粮价等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质检、卫生部门要加强对粮食加工和销售的质量、卫生检验监督,保护粮食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七、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二十四)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不得擅自将耕地改为非农业用地,严禁违法违规占用、毁坏农田。土地管理部门和农业部门要依法加强对农用地和农村承包土地的管理。要稳定基本农田面积,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确保基本农田保护区落实到村组、农户和地块。严禁在基本农田种树、挖鱼塘,禁止将基本农田用于非农业种植用途。要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扩大粮食播种面积,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优化粮食区域布局。增强粮食生产科技储备,改善粮食生产和流通条件。

(二十五)按照中央和省级政府粮食事权划分,健全和完善中央和省级粮食储备制度和调控机制。当局部地区出现粮食供给短缺或农民“卖粮难”时,主要通过销售或收购地方储备粮等方式进行调节;当较大范围出现粮食供不应求或农民“卖粮难”时,通过销售或收购中央储备粮等方式进行调控。

继续完善中央储备粮垂直管理体系,健全中央储备粮的调控功能,做到严格制度、严格管理、严格责任,按粮食储藏年限和库存粮食品质状况实行定期轮换,确保库存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进一步加强中央储备粮的财务管理、库存管理等监督检查,切实做到账实相符。各省级人民政府必须按照“产区保持3个月销量、销区保持6个月销量”的要求,建立地方粮食储备,没有达到国家规定规模的,要逐步充实和补充。中央和地方储备粮的收购、销售、轮换原则上通过规范的批发市场公开交易。

(二十六)继续实行*1年中央对地方粮食风险基金包干的政策,中央补助的资金不减少,地方应配套的资金由省级财政确保及时足额到位。对不能按规定及时足额到位的,报经国务院批准,向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借款解决;对不申请借款的,由中央财政继续执行扣款强制到位政策。包干的粮食风险基金由地方按照国家规定的用途统筹安排使用,不得用于国家规定用途之外的其他开支。

(二十七)按照立足国内、进出口适当调剂的原则,灵活运用国际市场调剂国内粮食品种和余缺。

(二十八)建立中长期粮食供求总量平衡机制和市场监测预警机制。要分级制定粮食应急保障预案,确定粮食预警调控指标。要加强对粮食市场供求情况的监测分析,实行粮食生产、消费、库存、价格等信息的定期制度。完善粮食质量标准体系,改进检测技术和手段,加强对粮食产品的检验检测,保证粮食产品的质量安全。建立、健全和实施无公害、绿色、有机等优质粮食产品的认证和转基因粮油产品标识制度。

(二十九)加快有关法律、法规建设,逐步实现依法管粮。严格执行《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完善有关配套规章,认真贯彻《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依法规范粮食市场。

八、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稳步实施

(三十)切实加强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领导。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省级人民政府要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按照粮食省长负责制的要求,对本地区粮食生产、流通和安全全面负责。

(三十一)完善粮食省长负责制。省长主席、市长在粮食工作方面的责任:一是发展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主产区要稳定并逐步增加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主销区要保证粮食播种面积,保证必要的粮食自给率;产销平衡地区要继续稳定粮食产需平衡的局面。二是建立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机制。确保地方应配套的粮食风险基金足额到位,合理确定对农民直接补贴的标准,做好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工作。三是搞好粮食总量平衡。粮食主销区和主产区要按照互利互惠的原则,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形成长期稳定的购销合作机制,主销区要积极支持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使产区调出的粮食有可靠的市场销路,销区调入的粮食有稳定的粮源保障。产区和销区都要做好本区域内粮食供求总量的平衡,保证市场供应。四是管好地方粮食储备。保证地方储备的粮食达到国家要求的规模;保证地方储备粮食适销对路,品质优良;保证地方储备的粮食在需要时调得动,用得上。五是规范粮食市场秩序。禁止地区封锁和地方保护,发挥国有粮食企业的主渠道作用,规范粮食经营者的行为。六是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切实转换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机制,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妥善解决历史包袱,化解各种矛盾,维护社会安定。各省长主席、市长应当切实负起责任,由于工作不力造成本地区粮食供求不平衡,引起市场和社会动荡,要追究领导责任。

(三十二)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抓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劳动保障部门要指导企业做好职工分流安置、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对粮食企业依法出售自有产权公房、建筑物收入,以及处置企业使用的划拨土地的收入,应优先留给企业用于缴纳社会保险费和安置职工。对有困难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生产经营性用房和土地,应减征或免征三年的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历史财务挂账,经审计认定后,政策性挂账全部从企业剥离,由县以上含县级粮食行政部门集中管理。对企业已经剥离政策性挂账相应占用的农业发展银行的贷款,已办理资产抵押的,应当及时解除抵押关系,帮助企业恢复生存和发展能力。要妥善落实银行贷款债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十三)稳定和加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机构和人员,切实履行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监管的职责,做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协调、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继续做好军粮、退耕还牧、还林、还草用粮和贫困地区、水库移民、灾民口粮等的供应工作,确保供应及时,质量合格。

(三十四)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切实落实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整体方案的组织实施。财政部门要做好粮食风险基金的足额到位和使用监管。工商、质检、卫生、商务等部门要按职能分工,加强粮食市场的监督管理。

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篇4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按照中央关于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部署,今天,我们举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座谈会,结合粮食工作实际,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进行总结,分析当前粮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请大家对如何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推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与之相适应,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按照中央关于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方针政策,积极稳妥地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促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30年来,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经历了统购统销、购销价格“双轨制”,“放开销区、保护产区”和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和价格等几个主要阶段,基本建立起了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粮食资源基础性作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符合我国国情,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新的粮食流通体制。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粮食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初步实现了粮食管理体制从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向国家宏观调控下的粮食省长负责制的转变,保证了粮食市场供应,维护了粮价基本稳定。二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初步实现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从过去“计划主渠道”向“市场主渠道”的转变,保护了种粮农民利益,搞活了粮食流通。三是粮油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健全,初步实现了粮食流通管理手段从过去的行政手段直接管理国有粮食企业向依法管理全社会粮食流通的转变,保证了储备等政策性粮食存储安全,维护了正常粮食流通秩序。四是粮食流通体系建设逐步加强,初步实现了粮食流通发展方式从传统的粮食流通业向现代粮食流通产业的转变,提高了粮食宏观调控的能力,夯实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五是粮食流通对生产的引导作用逐步增强,初步建立起了保护和调动地方抓粮、农民种粮的有效机制,促进了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较好地满足了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要。

30年来,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不平凡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保障安全,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一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处理好大胆探索与稳步推进的关系,积极稳妥地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二是坚持粮食购销市场化取向,处理好放开市场与加强调控和监管的关系,建立健全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粮食资源基础性作用的体制机制。三是坚持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和粮食市场主体多元化,处理好“主渠道”和“多渠道”的关系,形成主渠道保稳定、多渠道活流通的粮食流通新格局。四是坚持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基本自给,处理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关系,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国内粮食供求总量与品种结构的基本平衡。五是坚持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理念,积极发挥粮食流通对生产和消费的引导作用,始终把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六是坚持国家宏观调控下的粮食省长负责制,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健全和深化各地区分担国家粮食安全责任的体制机制。

在充分肯定成就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改革和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当前比较突出的有,一是国有粮食企业历史包袱还未完全解决,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发挥主渠道作用缺少必要的政策支撑,多渠道作用的发挥也需要统筹兼顾。二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市场形成粮食价格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三是种粮收益和比较效益还有待提高,部分地区地方政府实施粮食调控的手段和动力不足,促进地方抓粮、农民种粮的粮食支持保护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四是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粮食市场主体发育不够,大多数粮食企业规模小,经营方式还比较传统、粗放,企业与农民之间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粮食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与外商投资企业相比,国内粮食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较弱。五是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步伐亟待加快,粮食宏观调控的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粮食市场体系、粮食物流体系、粮食监管体系以及粮食法制建设都还需要继续健全。

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篇5

这次全县粮食工作会议是经县政府同意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总结部署会、经验交流会、先进表彰会。刚才,应真伟局长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回顾总结了20xx年全县粮食工作情况,分析了当前形势,明确了20xx年工作目标和任务,并进行了安排和部署,我都表示赞同。

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形势复杂多变、考验异常严峻的一年。一年来,全县广大粮食干部职工,在省、市粮食局的悉心关怀指导下,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争当中部地区县域经济排头兵”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粮食供求形势,进一步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全面推动粮食购销市场化进程,全力做好了“保粮食安全、保粮食供给、保粮食市场稳定”的“三保”工作,特别是在年初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期间,为保障城乡粮油供应、稳定市场粮价作出了积极贡献。刚才,会上对去年粮食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先进股室、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辛勤奋战在全县粮食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问候!向获得先进称号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今天的会议还得到了市粮食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刘大堂副局长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亲临今天的会议,我提议,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刘局长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刚才刘局长在讲话中,对我县粮食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我县粮食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殷切希望,希望同志们认真学习,认真贯彻落实。

下面,我从政府层面就今年的粮食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粮食工作的信心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冲击急剧加深。特别是农产品价格普遍下跌,农民工返乡现象突出,粮食生产和供求形势、价格走势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可以预计,今年将是我县近几年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最严峻的一年,是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最大的一年,是农业农村工作压力最大的一年,尤其是要在粮食连年丰收的高基数上,实现稳定增产,务必要采取超常的举措和办法。然而,做好粮食工作我们仍有几个有利的方面:

首先,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必须常抓不懈。20xx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稳定发展粮食,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对粮食安全问题,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重视的程度,所采取的措施力度是不多见的。党和政府对粮食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我们做好粮食工作提供了坚强保证。

第二,县委、县政府越来越重视。县委、县政府对粮食改组历来十分重视,而且是越来越重视。去年,我县首次建立了县级粮食储备制度,投入资金上百万元,储备粮食1000万斤,该粮食储备规模由县发改委列入我县国民经济计划。

第三,我县粮食形势也十分有利。从我县这几年粮食生产情况看,总体上说形势喜人,成效显著,20xx年总产达15.96亿斤,20xx年总产达16亿斤,20xx年总产达16.2亿斤,连续五年创历史新高。粮食增产无疑为做好粮食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

第四,我县粮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队伍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全县粮食系统有1200多名职工,可谓“兵强马壮”。以前计划经济时代的辉煌暂且不谈,近年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粮食系统依然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工作作风,做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在全市乃至全省县(区)粮食队伍中依然位居前矛。

总之,今年我县粮食形势从多个角度分析,对粮食工作都是十分有利的,只要大家认清形势,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奋发进取,就一定能够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二、落实政策,进一步保护农民利益

粮食工作与“三农”工作紧密相连、息息相关,贯彻落实好国家粮食购销政策,充分发挥粮食主渠道作用,切实保护农民种粮利益和种粮积极性,是国有粮食企业的重要职责。作为直接与“三农”工作打交道的国有粮食企业来说,更应服从“三农”工作全局,切合粮食行业实际,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第一,要贯彻好。贯彻好就是要把国家粮食购销政策不折不扣贯彻到农户中去,让农民在春耕前就知道国家促进粮食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比如粮食生产各项补贴政策、托市收购及托市粮价调整(早稻由去年77元/百斤调至90元/百斤、中晚稻由79元/百斤调至92元/百斤)等等,要做到家喻户晓,给农民一颗种粮“定心丸”,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

第二,要引导好。要在产前通过粮食订单、信息等途径和渠道,按市场消费和品种价格状况,正确引导农民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和种植品种,要按粮食好看、好吃、好卖市场化需求引导生产,让农民在我们的引导中获得种粮最大化收益。这里要着重强调的是粮食订单问题,粮食订单年年都搞了,但履约率不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终还是利益问题,我想不论履约率如何,粮食部门还是要诚实守信,获得农民的信赖。

第三,要服务好。粮食购销市场化格局已经形成,粮食部门为农服务观念一定要随时转变,说穿了市场经济就是利益经济、效益经济,一定要把过去注重形象服务转变到注重保护农民利益服务上来,不断充实服务内容和服务内涵,不管有无托市收购,都要与个体企业比服务,彻底摒弃官方作为,坚持“三下四不”服务措施,尽量减少农民售粮劳务环节和成本,让农民在我们的优质服务中得到实惠,吸引粮源,努力实现农民利益和企业效益双赢。

三、重视粮食安全,进一步确保粮食市场稳定有序

粮食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粮食安全问题,关系到经济全局,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大意不得!疏忽不得!放松不得!”。中央领导同志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说明了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做好新形势的粮食安全工作,核心是确保三个方面的安全:

第一,要确保粮油供应安全。在粮油供应安全上主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完善和落实地方粮食储备和健全轮换及保管制度。在储备粮的管理、动用和轮换上,要健立健全制度,明确责任,粮食部门和承储企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好储备粮的保管和轮换工作,确保需要时调得动、用得上。二是加强市场监控和监管。粮食市场放开后,粮食部门的主要职责就是粮食市场监控。要建立粮食预警机制。对信息、价格、市场要准确、快速反映,及时提出意见和对策,当好政府参谋。粮食部门这个任务更加艰巨,责任更加重大。

第二,要确保粮油生产、加工、销售安全。粮油生产、加工、销售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方面。食品上涉及面最广的就是粮油,因为粮油是人人都需要的、都消费的。为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粮油生产、加工、销售三个方面的监管,密切关注,切实抓好,确保安全。

第三,要确保粮食仓储安全。当前要求各级各类粮食企业都要继续推行“一符四无”(帐物相符、无虫、无鼠雀、无霉变、无事故)标准。同时,要提倡科学储粮。目前群众家庭存粮也是重要的方面,存粮也是比较多的,群众的存粮也是面向市场的。因此,也存在安全问题。我们不能忽视农户的存粮安全,积极推动新农村科学储粮示范工程,加大科学储粮的宣传力度,使这项工作普及到各个企业、各个仓库、各个农户。

四、加强管理,进一步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第一,要加强管理。粮食企业人员多、资产多、贷款多、库存多,可谓家大业大,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尤为重要。重点要在管好资金、管好库存、规范职工行为上健全制度,改进措施,确保企业资金安全不损失、库存真实不短少、诚实守信不违法。

第二,要深化改革。到目前为止,全县粮食系统尚有近1200名职工在编,除工资外,按现行社保缴交基数算,光社保一项,每年企业缴纳社保资金不下400万元,企业的确负担很重,可以说当前粮食企业已到了新的困难时期,企业改制已到了非改不可、不改不行的地步。对于改制,我想提示三个字:第一个是“稳”字。要确保到稳字当先、稳定为前提,改制当中职工的利益要按政策予以保障,政策规定该有的都要给足,绝不能伤害职工利益,绝不能因职工改制利益处置问题引发不稳定因素。第二个是“实”字。要切合企业实际、实情,做到因企制宜、一企一策、分步实施、整体推进、成熟一个、改制一个,要做到以人为本,符合大多数职工意原,多数职工赞成才能实施,多数职工不同意应当暂缓,甚至不如不改,这一步必须要召开企业职工大会表决,切忌做出违背大多数职工意愿的事。第三个是“情”字。要求做到无情改制,有情安置,“4050”人员先行改制,获得“两证”(医保、社保)后进社保“笼子”,全员置换后要尽量多创造就业岗位,给予返聘机会,真情善待职工,倾情为其排忧解难,力争全县粮食企业改制职工乐意、企业满意、政府放心。

同志们,粮食问题不仅是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同时,粮食部门又是政府的商贸部门,更是政府重要的涉农部门,在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粮食部门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希望全县粮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扎实工作,狠抓落实,努力开创我县粮食工作的新局面!

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篇6

最近,国务院召开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会议,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省和(上级市)市也相继召开会议,出台文件,就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和人员分流工作进行了部署。为贯彻落实好上级指示精神和文件要求,市粮食局拟定了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宣传提纲,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学习领会。

一、上级有关指示精神,

(一)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以市场为取向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保护广大农民利益,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粮食生产与流通,随着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农村税费改革的全面实行,当前进一步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务院决定,在总结经验、完善政策的基础上,××年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积极稳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必须有利于粮食生产、有利于种粮农民增收、有利于粮食市场稳定、有利于国家粮食安全,这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充分认识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切实把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确保改革的顺利实施。

——摘自国发〔〕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

(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为了建立健全粮食市场体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恢复和增加粮食生产,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粮食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

——摘自《××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传达提纲》

(三)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粮食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和市场主体多元化;建立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机制,保护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利益,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加强粮食市场管理,维护粮食正常流通秩序;加强粮食工作省长负责制,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符合我国国情的粮食流通体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摘自国发〔〕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

(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放开购销市场,直接补贴粮农,转换企业机制,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宏观调控。

——摘自国发〔〕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

(五)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三放开,四建立,二调整,一锁定,一加快”。“三放开”,就是全面放开粮食收购,放开粮食价格,放开粮食市场;“四建立”,就是建立粮食储备体系,建立粮食市场预警和应急机制,建立和完善粮食市场流通体系,建立粮食企业信用体系;“二调整”,就是调整粮食风险基金使用方向和规模,调整粮食补贴方式;“一锁定”,就是锁定政策性库存和政策性挂帐;“一加快”,就是加快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步伐。

——摘自《××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传达提纲》

(六)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步骤和要求是: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别决策,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摘自国发〔〕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

(七)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总体要求是:实行政企分开,推进兼并重组,消化历史包袱,分流富余人员,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更好地发挥主渠道作用。

——摘自国发〔〕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

(八)加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因地制宜实行企业重组和组织结构创新。以现有仓储设施为依托,改造和重组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粮食购销企业,作为政府实行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载体。承担中央、地方储备粮经营管理和军粮供应任务的粮食企业,原则上实行国有独资、国有控股为主的产权制度。小型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改组改造和兼并,或租赁、出售、转制。要充分利用和整合企业现有的粮食仓储、加工、运输设施等资源,发展社会化粮食储运体系、粮油精深加工和粮食产业化经营,推进粮食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在全国逐步形成若干个具有竞争力的国有大型粮食企业集团,在粮食经营和宏观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摘自国发〔〕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

(九)改革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和分配制度。对企业职工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企业与职工通过平等协商签订劳动合同,确定劳动关系。在内部岗位管理上,实行聘任制,公开选聘,竞争上岗,经营管理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坚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建立以岗位为基础,与企业经济效益和个人贡献相联系的激励工资制度;职工工资水平,由企业根据当地社会平均工资和本企业经济效益决定;适当拉开收入差距,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改革企业经营者的收入分配办法,根据业绩考核和贡献确定经营者的劳动报酬,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摘自国发〔〕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

(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将国有粮食企业职工和分流人员统一纳入当地社会保障体系和再就业规划,保护职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积极扶持国有粮食企业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和指导国有粮食企业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采取多种方式增加就业岗位,妥善分流安置企业富余人员。

——摘自国发〔〕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

(十一)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抓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劳动保障部门要指导企业做好职工分流安置、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对粮食企业依法出售自有产权公房、建筑物收入,以及处置企业使用的划拨土地的收入,应优先留给企业用于缴纳社会保险费和安置职工。对有困难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生产经营性用房和土地,应减征或免征三年的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摘自国发〔〕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

二、改革的有关政策规定

(一)我市这次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指导思想、把握原则、工作重点和基本步骤

这次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以企业完全市场化为目标,按照放开粮食市场、放开粮食收购、放开粮食价格的总要求,进一步转换经营机制,安置分流富余人员,盘活重组现有资产,激发企业内在活力。

把握的原则:总的以稳定为前提,以发展为目标,以稳定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整个过程体现稳定这根主线,体现发展这个主题,做到稳定、改革、发展三推进。

工作重点:人员的分流安置与资产的盘活重组。

基本步骤:大体分两步走:一步为人员的分流安置;二步为资产的盘活重组。两大步骤各有侧重,不截然分开。

(二)人员的分流安置

分流安置企业人员,既是这次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根据本地实际,参照外地做法,我市人员分流的基本思路是:“人员解聘、适当补偿、按需竞岗、平稳过渡”。

⒈人员解聘。就是凡从事政策性粮油购销业务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即处粮管所),××年月日前的在册职工,除三类人员外,其他人员在自愿的基础上解除劳动关系。三类人员包括:一年已办理内部退岗的。()对男满周岁、女满周岁或男满工龄年、女满工龄年,以及干部,可办理内部退岗。如本人愿意,也可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三对因公致残被劳动部门认定为—级和因病医疗期未满及妇女产孕期、哺育期内的人员,按有关法规办理。如本人愿意,也可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凡解除劳动关系的人员,企业协助将其档案转到市劳动保障事务代管中心托管,并按劳动部门有关规定办理培训、再就业或办理失业保险和享受失业保险金。办理解聘和内部退岗手续截止时间为××年月日根椐各粮所工作进度确定。逾期不办理的,视为自动放弃,按自动离职处理,不享受经济补偿待遇。

⒉适当补偿。对于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每满一年工龄给予元的经济补偿金,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工龄以劳动部门认定的为准(工龄计算时间截止到××年月日)。对内部退岗的职工,由原单位负责缴纳应由企业承担的社会保险金,待达到退休年龄时再办理退休手续。

⒊按需竞岗。根据定购任务取消和企业走向市场化的实际,原有体制下的工作岗位已自动消失,企业应通过开展商业购销和发展多种经营开辟新的工作岗位。在岗位设置上应本着因事设岗、因需建岗的原则,合理确定工作岗位及任职资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优先从本单位解除劳动关系人员中择优录用。原企业人员要凭才应聘,竞争上岗。

⒋平稳过渡。为保证人员分流的顺利进行,在实施过程中注意做好个方面的工作。()坚持个原则。就是职工自愿原则,在向职工充分讲清形势、说明改革目的的基础上,由职工个人写出申请,粮管所研究同意。()分步走。现任所长、党支部书记及会计,作为本单位人员分流的组织者和具体实施者,暂时保留其原来的岗位、职务、工资待遇等,待其他人员分流完毕后,再行解除劳动关系。()开辟条渠道筹资。鉴于市财政困难,拿不出钱来补偿企业的实际,职工补偿金应采取条渠道筹集。即企业盈余,清收外欠款,处置闲置资产和土地收入。()落实好项费用。原离休人员的医药费、退职人员的生活费、职工遗属的补助费,内退人员的劳保费,由原企业承担,列支渠道为经营性收入和资产租赁费。()对职工做到个不欠。即不欠工资、不欠风险抵押金、不欠应交的劳保,不欠借的款物,不欠代扣的住房公积金。()搞好个方面的衔接。职工原住的公房,由职工买断或继续租住,与所、站插花的,原则上搬出;职工欠企业款物要限期归还,逾期不归还的,企业可从补偿金中扣留,扣留后仍欠部分,另行偿还;职工在本方案实施前已承包、租赁的粮站、仓库、场地、项目、设施,原则上原合同继续有效,如有争议的,应予废止公开竞标。

(三)转换机制与资产重组

企业人员分流后,必须及时将改革成果体现在制度创新与资产增值上。

⒈清产核资。对人员分流后的资产,企业要进行一次彻底的摸底,所有店、库、房、土地、项目、设施等都要核查核实,按照“已出售的”、“已出租的”、“现留用的”分类,逐项逐件落实明白。对流动资产,要逐笔清理清查,每笔款的来源、去向、用途、状态等都要查对清楚,使企业的盈余、外欠、欠外等债权债务一目了然。要在核查核实的基础上,对所有资产登记造册,并立账建档,账实相符。清产核资过程中,市局要成立资产监管小组,负责对各企业资产的审计、核查、认定、落实。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原资产进行管理监督,其出售、租赁、经营、使用均由市局审核批准。

⒉转换机制。按照“立足实际、分类指导、力求搞活”的精神,企业的机制转换可分三种类型实施。()对有多种经营项目的粮所,象木器加工、纸品加工、机器配件加工、铁丝焊丝加工、面粉花生加工、织布、饭店等,实行体制转换,由国有企业性质转成民营有限公司。资产可先租赁后买断,人员择优竞争上岗。()对无多种经营项目、仅有场地库房的粮所,由所主任牵头,组织三、五名职工专门从事粮油购销,实行合伙经营。所需库房场地,可先租后买,人员自愿组合。()对一些边远粮站和库点,因其规模小、交通差,可由职工或租或买,实行个体经营。

⒊理顺关系。企业改制后,对“三老”问题,必须做到“三个承接”:即承接“老粮”(代储粮)的兑付。将因种种原因未能兑完的代储粮“尾巴”割净,不使农户利益受损;承担“老人”费用,对离休、退职、遗属、内退人员的费用,企业要承担起来,不能没个着落;承认“老帐”挂帐,对已挂在财政、农发行的“老帐”,企业要承认,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政策性处理。今后,企业与粮食局的关系,应是业务上接受指导,行为上接受监督,资产上租赁与被租赁,管理者选聘与被选聘。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

三、改革的有关纪律要求

(一)加强思想教育。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和人员分流,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涉及面广,任务繁重。因此,必须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认真组织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规定,大力宣传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企业改革和人员分流的意义和要求,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纪律观念,自觉做遵守和维护纪律的模范。做到不利于工作的话不说,不利于工作的事不做。

(二)落实领导干部责任。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是企业改革和分流人员的主导力量尤其企业主要负责人,是这次企业改革和人员分流的第一责任人。要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全面负责本企业改革和分流人员实施方案的制定及组织实施,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扎实工作,务求实效。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妥善处理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做到既保证改革和分流人员平稳进行,又保持生产、经营持续发展。要严格强调“四不准”,即:不准对工作撒手不管;不准对人员放任自流;不准对资产随意处置;不准对帐务弄虚作假。对因不负责任工作出现重大问题或造成严重损失的,要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三)严格执行八项要求。在企业改革和人员分流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领导干部要遵守以下要求:()同党中央及各级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不准阳奉阴违,说做不一。要带头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指示精神,起表率和带头作用。()遵守民主集中制原则,不准独断专行,自行其是。()依法依纪行使权力,不,不。()廉洁奉公,不接受任何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利益,排除妨碍秉公办事的各种干扰。()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不允许他们利用本人的影响谋取私利、捞取好处。()公道正派用人,按德、能、勤、绩竞岗,不搞任人唯亲和营私舞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奢侈浪费,不突击花钱。()务实为民,不弄虚作假,不脱离群众。,(四)企业领导干部要廉洁经营。企业领导干部要认真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不准在经营活动中直接或变相为自己谋取私利,收取好处费和接收回扣;不准收受有损公平经营的贵重物品或纪念品。在人员分流期间,企业停止购买小轿车,停止装修办公室,吃喝招待一律从简,非生产经营开支要压缩为零。

(五)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目前企业的商品、物品和固定资产都属国有资产,要加强对这些资产的有效管理和合理使用,并使其保值增值。对这些资产要建帐立档,定期核对和盘点,确保帐实相符,并及时搞好维护管理,防止盗窃和人为损坏。对大宗物品和固定资产的出租、出售、出让、承包等,必须报经市局批准后方可实施,严禁擅自处理。对闲置物品和低值易耗品的处置,要参照现行市场行情合理定价,严禁人为低价处理。对已经核销且正在使用的固定资产,要物有帐存,不准藏匿。在改革和分流人员之前已经租赁、承包的经营项目和仓储设施等取得的收入,要单独设立账户,作为人员分流所需成本,实行专项管理,不准挪作他用。

(六)强化资金管理。企业的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应付款项,要严格执行资金管理制度。现金和银行存款要实行专人管理,出纳和会计不能混兼。企业经营活动所需资金,要做到出有凭,收有据。所有费用开支必须手续完备,不得虚报冒领。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准借改革和人员分流之机贪污、私分、截留企业资金,不准挪用、外借、体外循环,损公肥私。要加大外欠款的回收力度。对非生产经营性欠款必须限期归还。对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外欠款,应根据所发生的时间、对象、数额及回收的难易程度制定相应的回收计划,落实责任,实行专人、专案清收。对于回收难度较大,数额较多的外欠款项,可采取法律手段进行追要。企业负责人及领导班子成员,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做到不赖公家一分帐,不欠公家一分钱。对老帐问题,企业要责成专职会计认真搞好承接和妥善保管。

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篇7

为了促进我县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决定》(*政发〔20*〕7号)、《中共*化市委*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若干意见》(*发〔20*〕6号)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文件的规定,结合芷江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粮食生产的重要性。近年来,在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推动下,通过各级各有关部门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全县粮食生产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为改革发展稳定全局作出了重要贡献。各乡镇及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是保证市场供给、抑制通货膨胀、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迫切要求,是应对国际农产品市场变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省、市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调动和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二、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一是提高农资综合直补标准。20*年国家提高了农资综合直补标准,按照上级要求,要及时足额发放到位。二是完善水稻良种补贴政策。水稻的良种补贴范围由农业税计税面积扩大到水稻实际种植面积,补贴对象由过去的田土承包者转变到直接从事种田的农户,早、中稻补贴标准分别为10元/亩和15元/亩,晚稻补贴标准由过去7元/亩提高到15元/亩。三是继续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补贴标准为13.5元/亩。四是进一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每100斤早籼稻、中晚稻分别提高到77元、79元。五是加大农机具购置补贴力度。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按不超过农民购买农机具价格30%的比例给予补贴;在20*年对购置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耕种机械等给予补贴的基础上,20*年补贴机具种类增加排灌机具、奶业机械、水产养殖机械、茶叶机械和农用小型工程机械。同时,适当提高对插秧机、全喂合收割机、耕整机、小型拖拉机、旋耕机和铧式犁等部分机具的补贴标准。

三、采取强硬措施制止耕地抛荒。一是依法保护耕地。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坚决杜绝乱占、滥用、荒芜耕地现象,确保稻田抛荒率在千分之五以下,无连片抛荒5亩以上。二是搞好耕地流转经营。鼓励和引导农户在不改变耕地农业用途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转包、出租、入股等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各乡镇、农村土地发包方要积极做好土地流转服务工作。因弃农经商、长期外出务工或家中缺少劳动力等无力耕种但又不愿意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在其自愿的前提下,可以采取委托代耕等方式进行流转。但土地交由他人代耕超过一年的须签订书面合同。承包方转为非农业户口的,发包方要依法收回承包方的耕地,对收回的耕地,发包方要重新发包,不得荒芜或改作非农用地。三是预防和制止耕地抛荒。加强对抛荒耕地的监控,以乡镇为单位,出现连片5亩稻田以上,总量超过1.2%的乡镇要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对已连续两年抛荒的稻田由原发包方无条件收回并重新发包;如原发包方对已连续两年抛荒的稻田不收回并重新发包,除对抛荒的稻田不予发放各项补贴外,还将追究原发包方主要领导责任;对承包稻田不种粮的农户一律不予发放各项种粮补贴。县里设立抛荒举报电话(县经管局办公室:*)。

四、努力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一是切实保证粮食生产面积。努力确保今年全县粮食生产面积稳中有增、粮食总产量稳中有增、质量效益稳中有增。全县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50万亩以上,总产稳定在20万吨以上。大力发展双季稻生产,坚决遏制“双改单”现象,双季稻播面达2万亩以上。二是进一步优化粮食生产结构。突出抓好优质稻开发,提高水稻生产的优质率比重。按照“连片种植,一片一种”的原则,抓好优质稻生产规划布局,确定重点发展区域,加快粮食标准化生产步伐,抓好万亩优质稻的示范片,确保全县优质稻面积达到25万亩(其中超级稻3万亩)。加快龙头企业的改造升级,重点扶持一批上规模的粮食加工龙头企业,提高粮深加工的水平和能力,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增值增效。三是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结合我县温光充足的小气候条件,全力组织推广优质稻和超级稻,引导和鼓励农民实施地力提升、测土配方施肥、“沃土工程”等项目,使各项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农业生产力,努力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四是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大力推广农业新器械,减轻农民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田效益,确保全县农业机械保有量3.5万台,机耕水平达到13.8万亩,水稻机收水平达到13.3万亩。

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篇8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当前粮食流通工作的意见》精神,切实做好当前粮食工作,保障全市粮食安全,结合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强化粮食工作重要性认识,进一步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

加强粮食流通工作,不仅是经济需要,更是战略需要和社会稳定的需要。实行粮食市、县区长责任制是确保粮食安全、做好粮食工作的一条行之有效的制度。要进一步强化对粮食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牢固树立大粮食观念,加强完善各级政府粮食安全分级责任制,强化粮食安全的责任意识,对本地区的粮食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坚持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切实抓好粮食生产,维护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保障粮食供需的基本平衡和价格的基本稳定,保证粮食市场的有效供给。将粮食流通工作纳入对县区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建立有效的粮食安全监督检查和考核机制。

二、稳定县级粮食行政管理机构,进一步健全三级联动的粮食行政管理体系

在粮食流通工作中,县一级管理是重要的基础和关键。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具体承担着指导粮食购销经营、实施粮食流通调控、开展粮食行政执法、组织粮食统计调查、监管社会粮食流通、发展粮食流通产业、推进粮食流通设施建设、落实粮食仓储管理、指导农民科学储粮、推进粮食企业改革、保障当地军需民食和应急供应等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要把粮食行政管理机构作为政府行政机构独立运行,使其切实肩负起粮食流通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责。要加强县区粮食行政管理机构建设,为实现省、市、县三级分工配合、紧密合作的粮食行政管理新体系奠定坚实基础。各有关部门要统筹考虑全市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市场体系、监管体系和加工体系等方面的建设,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重点扶持、分步实施,通过不懈努力,切实提升县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三、认真做好粮食收购工作,进一步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粮食收购工作是粮食流通工作的基础。各级粮食部门和农业发展银行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做好粮食收购作为粮食流通工作的中心任务来抓,加强粮食政策和市场形势的研判,及早安排部署粮食收购工作,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动员和组织各类粮食经营和加工企业积极入市收购,保证粮食收购资金供应,确保粮食收购政策落到实处。加强粮食收购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指导和督促粮食企业进一步强化为农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发挥流通对粮食生产的促进作用,切实保护售粮农民的合理收益。

四、加强粮食储备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粮食宏观调控能力

粮食储备是确保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市上核定下达了全市地方粮食储备规模,地方粮食储备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为保障全市粮食安全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目前仍有个别县的储备粮油规模仍未落实到位,大部分县还未建立应急成品粮油储备。各县区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工作责任,确定1个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没有组建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的县区确定1个具备储备条件的民营粮食企业承担储备任务,确保市上下达的县级粮食储备规模在2011年底前全部落实到位。各县区政府要按实际需求逐年增加粮油储备管理经费和利息补贴,切实加强粮食储备体系建设,落实应急成品粮油储备等保障措施,增强粮食宏观调控和应急保障能力,确保全市粮食安全。各级粮食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地方储备粮油的行政管理和轮换工作的指导,积极探索和完善粮食轮换新机制,根据市场情况,把握轮换时机,提升轮换效率,发挥轮换机制对稳定粮食市场价格的作用。

五、切实做好粮食市场供应工作,进一步保持全市粮食市场价格稳定

各县区、各部门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部署,采取切实有效的宏观调控措施,防止因供应不畅引起粮食价格异常波动。各级粮食、工商、物价、质监等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粮食市场的监督检查和价格监测预警分析,密切关注市场粮食动态,综合运用各种宏观调控手段,确保全市粮食市场供应和价格的基本稳定。要积极做好政策宣传,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稳定群众心理预期,为促进粮油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六、加快粮食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粮食工作条件

按照《省粮油仓储设施建设规划(2010—2020)》的总体要求,结合“十二五”规划的实施,积极争取政策性资金的支持,坚持“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统筹规划”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我市粮油仓储设施体系。县区政府要切实落实地方配套资金,确保粮油仓储设施建设规划的顺利实施,要继续加大对粮食质量检验监测和批发市场建设的资金支持,进一步完善粮食质检体系和粮食批发市场体系。要加快粮食物流园区、区域性粮食批发市场和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工程建设,引导粮食企业积极参与粮食期货市场交易,建立和完善适应我市实际的粮食流通基础设施体系。

七、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进一步转变粮食产业发展方式

进一步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战略性重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切实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妥善解决国有粮食企业历史遗留问题,采取多种形式做好国有粮食企业财务挂账的消化处理工作,财政部门要继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农发行要继续加大配合力度。加强粮食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理顺粮食基础设施的产权关系,加快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设,促进企业经营与管理。加强对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指导。进一步建立健全扭亏增盈考核制度,强化扭亏增盈信息通报制度和重点企业经营情况分析制度建设。

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篇9

这次全市粮食工作会议是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刚才书面传达学习了全省粮食工作会议精神;表彰了年粮食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市粮食局与相关部门、企业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同志全面总结了年的工作,安排部署了今年的工作,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

年,全市粮食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国家粮食政策,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强化粮食市场监管,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全市粮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宏观调控能力得到加强。全市收购粮食5182.7万公斤,同比增长2.7%;销售粮食6788.9万公斤,同比增长12.4%。到年底,全市库存粮食3884.6万公斤。二是清仓查库工作圆满完成。共检查粮食1.46亿公斤,账实差率万分之二十七,质量合格率和宜存率100%,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三是国有粮食企业实现了减亏目标。全市国有粮食企业销售收入1.36亿元,经营利润同比减亏310万元,减幅达36.9%,在去年全省粮食系统经济目标考核中获得二等奖。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市粮食工作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受气候不确定性因素和农资价格上涨、人工费用增加等因素的影响,粮食成本呈逐步上升趋势,而粮食价格涨幅低于成本增幅,种粮比较效益长期偏低,不利于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二是随着我市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啤酒大麦、蔬菜、饲料等作物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主食品种小麦的种植面积逐年缩小,主食品种总体上仍然属于产不济需、供不应求(据统计部门2008年公布的数据和2008年全社会粮食供需平衡调查,全市粮食总产3.33亿公斤,其中小麦7860万公斤、大麦1.7亿公斤、玉米6700万公斤。年消费粮食1.93亿公斤左右,其中大米1400万公斤,主食品种缺口1亿公斤,小麦缺口8600万公斤)。三是粮食的产业化程度低,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链条短,产品加工深度不够,增加值不高;国有粮食企业生产能力弱,经营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缺少能够支撑调控和稳定市场作用的龙头企业,保障粮食市场供应存在隐患。四是粮食流通基础设施还难以适应现代物流要求,粮库布局分散、库容规模小、设施简陋的状况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各级、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切实提高做好粮食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按照中央“稳粮保供给”的要求,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确保我市粮食供给安全和市场稳定。

下面,我就做好今年全市粮食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要加强粮食宏观调控,确保粮食市场基本稳定

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粮食工作的中心任务。一要统筹考虑粮食生产、加工、消费、市场供应以及国际国内、现货期货等多种因素,全面分析调控形势,对粮食供求总量、品种结构做到心中有数。要进一步优化调控方式,既要加强总量调控,又要注意结构平衡,既要搞好即时调控,又要注重预期防范。二要全力做好粮食收购工作。今年,国家要落实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扩大销区粮食储备规模,适时采取油菜籽等临时收储政策,支持企业参与收储。这既是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市场稳定的重要举措,也是粮食部门难得的发展机遇。对实行最低收购价和临时存储政策的粮食品种,粮食部门要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严格执行国家粮食购销政策,积极入市收购,稳定市场粮价,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要加强与农发行的沟通衔接,协调农发行扩大信贷规模,提高办贷效率,保证政策性粮食收购资金需求,确保企业及时入市收购。要加强与市外产粮县市的合作,建立稳固的粮油购销关系,拓宽收购渠道,搞好余缺调剂,努力保持粮食供求平衡,三要继续增加市县级粮食储备,进一步完善储备粮轮换机制,使轮换与宏观调控要求相适应,发挥好储备粮在保持供求基本平衡和维护市场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今年省粮食局下达给我市的储备粮任务是2500万公斤,我市现有储备粮350万公斤,加上正在落实的200万公斤,也只有550万公斤,离省粮食局下达的任务还有很大差距,粮食部门要及早制定计划,细化指标要求,分步实施,抓紧充实,力争完成任务,确保储得进、管得好、调得动、用得上。

二、要发展壮大粮食产业,提高综合竞争能力

加快粮食产业化发展,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粮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抓好这项工作。要从资金、政策等方面大力支持粮食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延伸产业链条,转变增长方式,不断做大做强。要按照“安全、优质、营养、方便”的要求,提升传统粮食加工业的水平和档次,推动粮油产品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增值效益。要鼓励粮食企业争创名优品牌,努力打造几个在全国叫得响的粮油品牌,提高产品影响力和粮食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要以资产为纽带,逐步培育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大型粮食企业,发展产、加、销一体的粮食企业集团,加快以粮食购销、加工企业为龙头的粮食产业化体系建设。要抢抓国家扩大投资的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加快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切实改善仓储物流条件,夯实长远发展基础,为我市粮食流通的转型升级,实现市场的大吞大吐创造条件。要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加强协调配合,加快实施“放心粮油”工程,推动“放心粮油”进社区、进农村、进军营,保障居民粮油消费安全。

三、要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经营状况有所好转。但是,目前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依然滞后,具有竞争实力的企业不多,尤其是基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机制不活,经营方式粗放,自主经营困难,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的基础还不牢固。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发展要立足于促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服务粮食宏观调控,构建新型粮食购销服务网络体系,重点推进基层粮食购销企业战略性兼并重组,优化产权结构,促进企业做大做优做强;积极推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改进经营方式,加强经营管理,增强发展活力,提高生产经营效益。要进一步完善国有粮食企业扭亏增盈目标考核机制,认真研究处理经营性挂账的办法和措施,采取贷款重组、呆账核销、企业创收等方式,促进企业消化经营性挂账,保持国有企业良好的发展势头。同时,市、县区粮食局要认真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的职责,把“管人、管事、管资产”有机统一起来,规范行政部门与企业的关系,做到政企分开,依法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四、要切实履行职能,加强粮食工作的监管

放开市场和加强监管,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要依法加强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的监督检查,完善粮食市场准入制度,做好粮食收购资格审核工作,凡是入市的市场主体,必须经粮食部门进行资格审查。要根据管理全社会粮食流通、开展粮食行政执法和粮食流通统计工作的需要,市、县区粮食部门要认真落实行政执法、监督检查、统计、质检等职能的具体措施,切实加强粮食市场监管,确保粮食收购市场放而不乱、管而不死、活而有序。要抓好粮食市场体系的规划和建设,完善必备的流通交易设施,为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和搞活粮食流通提供有效载体。要认真执行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健全完善粮油仓库管理、粮食仓储设施管理、粮食质量监管等配套制度,积极推广应用粮油储藏先进技术,提高粮食库存管理水平,确保粮食库存真实可靠,让政府清楚、群众放心。要建立粮食信息采集制度,搞好粮食市场调查,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决策依据。要加大涉粮案件查处力度,切实维护公开公平、竞争有序的粮食流通秩序,保障粮食流通健康发展。

五、要强化组织领导,落实职责分工

要认真落实粮食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粮食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尤其是国有粮食企业还处于改制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较多、压力较大。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粮食工作的领导,全面落实好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各级政府分管领导要切实关心粮食工作,加强对粮食工作的调研,主动帮助粮食部门解决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要进一步强化保障居民生活必需品供给和稳定物价的责任,对本地区粮食总量平衡要心中有数,做到库中有粮食、调控有手段、应急有机制、供应不脱销不断档,努力实现价格不大涨、不大落。要坚持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建立部门分工负责、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有效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一方面,要逐步形成由粮食部门牵头,工商、质监、卫生、物价等部门配合的联合监管体系。另一方面,各级粮食部门要加强沟通协同,建立快速高效的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网络,共搭工作“平台”,共享工作资源。农业部门要从增加粮农收入、发展产业化出发,积极培育引进粮食优良品种,推广先进节约的种植技术,发展专用、优质粮食和订单农业。发改委、财政、农发行等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粮食部门工作,特别是在一些涉及粮食安全的重大问题上,加强与粮食部门的沟通,为粮食部门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篇10

在我们看来,当前中国粮食供求基本平衡,过度焦虑、恐慌是不必要的。但是,着眼长远,中国对粮食仍需忧患意识长存。把价格搞对,把激励搞对,既是治本之策,也是当务之急。

此轮粮价上涨发端于2006年9月,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陡然增速。在过去一年半内,全球主要粮食品种的名义价格上涨了一倍多甚至数倍,如今处于历史高位。对于其原因也多有共识,如全球流动性泛滥、生物能源产业推高粮食需求、气候异常、国际金融市场投机及美元贬值。国内粮价则相当稳定。目前,除玉米、大豆,国内面粉、大米价格与两年前相比,只是略有上涨;在有些地方,大米价格甚至同比略有下降。

中国迄今没有陷入这场国际粮食危机,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中国粮食连续四年增产,今年亦长势喜人,因而供给充足。二是粮食需求并无急剧增加。三是整个社会粮食库存充足。说“中国人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有着较雄厚的物质基础。此外,得益于中国历届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政府采取了取消农业税、大幅增加农民种粮补贴政策。前不久,国务院又通过十项支农惠农新措施。

但也应当看到,要真正稳定粮价,根本出路在于保证粮食供求的良性循环。未来国际粮食市场短缺局面走势如何,当前价格是否已经见顶,专家们仍是仁智互见。世行行长佐立克日前称,食品价格上涨不是一个临时现象,直到2015年都很可能保持在2004年的水平之上。

应当承认,纵使本轮近50年来少有的粮食危机可以较快地撬动供给,粮价涨势趋缓、危机消除也会有个过程,长期挑战更是阴霾难除。将困难想足想透,方能在未来赢得主动。在此局势下,中国粮食供应主要立足国内,还是离不开市场的“无形之手”。

因此,当前通过抛售储备粮等平抑粮价虽有必要亦应适度,可根据市场供求对粮价适当提升,调整农民预期,使农民愿意种粮也愿意卖粮。这才是保证供给的根本之道。

当前,粮食安全问题与严峻的通货膨胀形势纠缠在一起,使问题愈发复杂。担心粮价上升可能助推通货膨胀,成为重要顾虑之一。其实,通胀本源在于巨额外汇储备导致的货币过剩,经年累月,大量的购买力集中在食品领域,导致相应价格上扬。既然粮价上涨并非通胀之源,而为通胀之果,过度顾虑粮价上涨推高通胀实无必要。

粮价上涨可能对城市低收入群体形成影响,也是一种担忧。不过,决策必须数害相权。依靠管制实现的“低价格”终难持久,而打乱供求之后若再出现价格反弹,对低收入者只会冲击更甚;在提升粮价的同时直补低收入者,当属可行的政策选择,但过多补贴可能增加货币供给,以此引致的通胀加剧亦当在政策权衡之列。

从根本上说,稳定价格、抑制通胀、促进发展、保障生活,以治标赢得时间后仍需治本之策。以大局论,适时改革汇率机制,消除巨额外汇储备导致的过剩流动性,才是战胜通胀的治本措施;而尽可能让粮食价格准确反映供需状况,为粮食生产、加工、流通提供准确、可靠的价格信号,亦是形成粮食供求良性循环的长远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