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十篇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十篇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22:00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篇1

摘要:21世纪的经济迅速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随着融入以南京为核心都市圈,南京一些能源型产业向转移,推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环境污染带来很大的影响。由于市政府对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认识不足,他们追求近期的、局部的经济发展需要,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乱铺摊子、重复建设、技术装备水平低、能源资源浪费大、乡镇企业无序发展、劣质煤炭流通失控以及环境管理不到位等状况,给大气质量带来严重的考验。本文通过对1999-空气环境现状的分析,发现市影响空气环境质量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市大气污染防治对策。

关键词:大气污染;原因分析;对策;市

1引言

市是安徽省一座新型的现代化中小城市,近年来,市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工农业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经济的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使市一跃为环境污染城市,而其中以大气污染最为突出。

2市空气环境总体状况

2.1市概况

位于安徽省东部,介江淮之间,处长江三角洲边缘,南与六朝古都南京隔江相望,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属东南沿海与中西部内陆地区的衔接部,京沪铁路纵贯南北,104国道、205国道、312国道、311国道横穿市区,航运直通长江、淮河,便利出海。市总面积13987平方公里,下辖琅琊区、南谯区、天长市、明光市、凤阳县、全椒县、来安县、定远县,人口435万人。市人文荟萃,山水秀美,风光绚丽。农业发达,盛产水稻、小麦、油菜、花生、螃蟹、银鱼等多种农副产品,是全国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和长江北岸重要的畜禽养殖基地。目前,市已融入江苏省《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构架》,建立以南京为核心、辐射周边城市镇江、扬州、马鞍山、芜湖、的都市圈,对市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但一些资源型重工业向市的转移,也给大气环境也带来严重的污染。

2.2空气环境基本状况

表1市1999-主要大气污染物年均实测浓度(mg/m-3)

污染指标

1999

so2

0.03

0.038

0.027

0.03

0.035

0.026

0.032

no

0.04

0.038

0.042

0.041

0.03

0.033

0.036

tsp

0.289

0.337

0.302

0.347

0.255

0.26

0.252

表2各聚类指标各级环境质量分级标准

分级

so2

no

tsp

1级(i)

0.05

0.05

0.15

2级(ii)

0.15

0.1

0.3

3级(iii)

0.25

0.15

0.5

4级(iv)

0.85

0.5

1.7

从表中可以看出1999—,大气环境质量总体情况,大气中氮氧化物浓度,二氧化硫浓度都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总悬浮颗粒物浓度超过大气质量二级标准1。但是和其它城市相比大气中so2,no,co2,有机废气和总悬浮颗粒物浓度还是很高的。这是由于受市经济基础薄弱和生态脆弱等因素的影响,我市面临的大气污染问题仍较为突出,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一是结构型污染。主要以工业,煤炭为主的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排放的废气,污染比较严重。二是环保治理资金投入不足。污染处理设施简单,甚至无放污处理就任意排放,污染物排放超标。三是能源结构单一。以煤为主结构型,居民分散采暖大量低空排放烟尘,造成我市城区冬季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超标。四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市机动车排放的废气。六是环境管理力量薄弱,缺乏现代化的管理监测设施,监管能力落后。

3市环境空气质量存在问题

有关部门和市民在思想上的不重视对大气环境的保护。近年来,工农业的发展及城市居民生活条件的提高使市环境空气质量存在问题日益明显。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工业方面,主要是来自纺织工业、化学工业、水泥厂、化肥厂及煤炭工业排放的废气。这些性质的工矿企业是的重点发展部门,也是污染最为严重的企业。而且这些工矿企业大多数集中在市区,工业废气不达标排放,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及悬浮颗粒物等污染物,再加上大部分是低空排放,使市大气质量下降。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污染。

农村方面,一是,农药喷洒和化肥使用的不合理使一部分农药化肥残留在大气中,大气中到处充满难闻的气味;二是,随着乡镇养殖业的发展集约化养殖场迅速增长,养殖厂推出的动物粪便到处乱放,长期没人处理发出恶臭严重影响环境。致使农村再也不象以前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三是,近几年来,农民朋友不再将植物秸秆作为主要的生活燃料,而将桔杆一烧了之,燃烧秸秆,使得空气中烟尘、颗粒物和其他污染物的浓度急剧增加,空气质量迅速下降,不利于人体健康。

交通运输,市经济发展迅速,交通运输也随之发展。私人轿车的数量急剧增多。汽车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co和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的危害极大,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因素。

居民生活方面,市能源结构还是以煤为主,散煤中含有大量的灰份、硫等污染物,直接燃烧散煤烧饭、取暖,由于温度低,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的颗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污染物,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污染。

市政建设方面,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建设也加快了步伐。建筑工地,拆迁工地以及砂石料场造成的城市扬尘污染严重,始终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从根本加以治理。

4空气质量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4.环境意识薄弱

政府和居民对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认识不足。大气环境资源的破坏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恢复良好的大气环境质量要比采取措施从根本上防治大气污染付出更多的经济代价。但这种观念长期以来并没有被市有关部门充分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只考虑近期的、局部的经济发展需要,在制订一些综合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缺乏对保护大气环境的考虑,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

4.2工业污染

近年来,大量能源型工业向市的转移和政府对环境不重视,致使大气环境不断恶化,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及粉尘等污染物,低空排放,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污染。老的工业“废气”任意排放,致使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污染物浓度不断增加。如:市宏峰化肥厂、市发电厂、东兴真空制盐厂、定远奇岳水泥、定远靠山水泥厂、安徽龙盛化工有限公司、定远泰达水泥、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是so2及粉尘等超标负荷71.2%1。再加上资金和技术不到位,致使空气中充满大量的硫及温室气体,影响着居民的生活,从而促进酸雨的形成。

4.3农业污染

农村污染主要来自于大量的化肥、农药的残留及集约化养殖场粪便污染等,还有一些农村地区把植物秸秆就地焚烧,一是污染大气。燃烧秸秆,使得空气中烟尘、颗粒物和其他污染物的浓度急剧增加,空气质量迅速下降。二是大量的烟尘降低大气能见度,妨碍交通2.

4.4机动车尾气排放

市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也随之发展。汽车尾气污染明显增加,并逐渐上升为城市大气主要污染源。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夹杂着很多可吸入颗粒物及co。一些柴油大货车和冒烟车辆,排放的尾气中夹杂着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及co。据中国科学院王玮博士介绍,一辆柴油车排放的尾气中,夹杂的可吸入颗粒物,几乎是100辆汽油差夹带的总和,是更严重的污染源3。而市却允许柴油车进城,加快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急剧上升。

4.5城市和农村居民生活污染

市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生活中直接低温不充分燃烧,产生大量的颗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污染物,尤其是低空排放,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污染3。同时,市地处温带,四季分明,夏热冬冷,冬季需要供暖,而居民都是实行自给自足的供暖方式,这就增加了煤的燃烧量,使大气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5对策与建议

5.1落实政策加强管理

5.1.1落实政策加强管理

落实政策加强管理,市1998年修改了新的工业废气的排放标准。不论对老厂还是新建或重组企业,都要严格按照这个标准排放废气。凡未经处理或处理仍超标的废气严禁排空,并限期治理达标。同时加强对建筑施工、固体废弃物和环境卫生的管理,避免发生二次扬尘污染。

5.1.2进一步加强环境评价机制

对新办企业,严格执行“三同时”,并加大对老企业的技术改造,使其达标排放。任何一项工程都必须坚持环境质量预评价,以获取质量、环境(iso9000~iso14000)一体化认证,促使企业产品质量和环境治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4。

5.2调整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

5.2.1调整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

依靠科技进步,推行清洁生产,淘汰技术含量低、能耗高、污染重的产业和产品,提升和优化产业产品层次,大力发展低耗能的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5。结合城区改造,逐步调整工业布局。对污染严重的企业搬出城区,如市的化肥厂和水泥厂都搬出市区去。

5.2.2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

针对近几年市招商引资的弊端,在以后招商引资中,应该注重质量,把招商引资与优化产业结构结合起来,与推进增长方式转变结合起来,拒绝高污染的产业进入,力求在更高的起点上加快发展。因此,市变招商引资为选资,提出围绕主导产业招大项目、招高科技、安全环保、高效低耗,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5.3农业治理

5.3.1合理利用农作物秸秆

合理利用农作物的秸秆,不在就地焚烧。一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食用菌,天长、来安、郊区等县市利用稻草生产双孢菇,每亩可获收益万元以上,搭棚的稻草和生产了双孢菇的废渣是优良的农家肥。这样既可增加农民的收入,废渣又能肥田,一举多得。二是大力推广秸秆拮杆还田,利用农作物秸秆及动物粪便生产沼气,可用于照明或作燃料,残渣和沼液作肥料。这种技术的推广环保,又可生产能源,还能增加有机肥,起到秸秆还田的作用。

5.3.2科学使用农药和改良农作物品种

一方面,严禁使用国家和地方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同时改变农药喷洒方法,要采用高雾低喷的方法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6。另一方面,从改进农作物品种出发,根本上减少农药的用量。研究应用推广基因技术和生物技术,提高作物抗虫能力。如推广栽培抗病虫水稻,抗病虫棉花和轻型栽培技术,恶化病虫生活环境。

5.4能源更新

5.4.1改进燃烧技术

改进燃烧技术,对燃料进行深加工处理(如燃料脱硫、煤的液化和气化),以减少燃烧时产生污染大气的物质;改进燃烧装置和燃烧技术(如改革炉灶、采用沸腾炉燃烧等),以提高燃烧效率和降低有害气体排放量7。

5.4.2改资源结构单一性向多样性发展

市委市政府积极引导改变燃料结构,在农村积极引导发展沼气资源,沼气不仅能烧火照明,废渣还能当无公害的农家肥使用,一举多得。在城市中改善能源结构,引导采用天然气来代替煤的能源结构,合理利用太阳能资源(鼓励居民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尽可能开发利用洁净的水能资源。

5.5改善交通质量

改善市交通质量。政府要加大管理力度,禁止销售未达国家尾气排放标准的汽车,淘汰尾气超标车。加强对机动车定期年检,根据《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对机动车进行安全技术检验时,必须进行排气检测,排气检测不合格的,由环保部门责令限期整改,进行强制维护,对在用机动车实行定期检测,对检测不合格的车辆进行强制维修,减少机动车污染物的排放。

加快机动车燃料的改造,提高车用燃油质量和标号,加速淘汰含铅汽油,积极采用各种低污染汽车,如天然气汽车、液化气汽车、太阳能汽车等。针对现状新增公共汽车要购置以天然气为燃料的清洁型车型。鼓励公交车和出租车采用天然气作为动力燃料,市已建成天然气加油站一座,为市公交车及出租车改清洁型做能源准备。现在市有百分之六十的出租车使用了天然气作为燃料。

5.6改善城市绿化

5.6.1加强城市绿化建设

加强城市绿化,建立城市立体绿化体系。在市大规模植树造林,种草栽花,扩大绿化覆盖面积,进一步发挥植物吸尘、滞尘作用,以净化城市空气。一是,抓好屋顶、阳台垂直绿化工作。积极鼓励倡导居民利用阳台栽植、摆放盆花,美化阳台。抓好绿色通道的建设5,8。二是,以公园、广场为重点,更新草坪,充实花卉和花草灌木,适当栽植大树,完善配套设施。三是,加快道路绿化改造建设步伐,对主次干道绿化要有计划地进行改造。

5.6.2加强林地的建设与管理

市林业局、市政园林绿化局要制定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在市区上风及山区,应营造防护林带,以起到防风、防尘、防止流动污染源对市区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9。进一步对风景林地的管理工作,针对琅琊山风景区,推行风景林地包植树、包绿化、包管理的“三包”工作10。严格控制开山建设,加大对乱砍滥伐、乱占林地事件的查处力度。

5.7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市居民环保意识差,如对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和艰难性认识不足,对政府的环境保护政策不理解,导致他们行为上的不够积极,不够配合。因此,要严格环境执法,增加环境投资,加强环境教育,提高环境意识8。第一,广泛利用宣传、教育等手段提高公民的素质和环保意识。各部门都要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广泛普及和宣传环境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切实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其保护环境的自觉性。第二,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检举和揭发各种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第三,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应当及时报道和表彰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公开揭发和批评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对严重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单位的个人予以曝光,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第四,各级政府可以在居民小区设置宣传栏,宣传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充分调动群众的自觉性11。

6结语

为了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市应采取有利于大气污染防治以及相关的经济、政治政策和措施,将大气环境保护工作重视起来合理规划工业布局,积极改善能源结构,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为了我们的将来,请伸出我们的双手保护和关爱我们的环境,使它不至于满面沧桑,没有生机,愿我们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生活空间。

参考文献:

1市.

2李东一,农业环境污染分析及防治对策.上饶师范学院,,22(1):14-17.

3王jihj.安庆市区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及污染成因分析.学院学报,,24(2):103-108.

4王秋衡,彭伟,张宜文,等.金属冶炼企业大气污染的安全评价.安全环境工程,,11(2):14-16.

5王庆一,能源效率: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的优先选择,研究员,煤炭科技信息研究所.,9(2):16-18

6蔡淑华,陈朝镇.绵阳市农村农药、化肥使用现状评价及对策.绵阳师范学院学报,,17(2):8-11.

7周骏一.乐山大佛基岩酸雨影响评价及防治对策.乐山师范学院学报,,19(2):107-110.

8胡春燕,李春莲.南昌市大气环境污染特征分析.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4(1):111-115.

9罗春,刘益民,杨荣江,等.奎屯市大气环境质量分析评价.兵团教育学院学报,,14(1):9-1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篇2

1.1现状调查和监测布点矿区规划环评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在矿区规划环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反映当地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对矿区规划的实施也起到制约性作用。矿区规划环评的现状监测要以收集资料和现状监测并重为原则。例行监测点和历史监测资料的收集可以反映区域环境的发展趋势,现状监测能够全面反映区域环境现状背景值。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的布设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要反映当地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同时也要满足规划实施后区域环境的叠加影响分析要求。矿区范围跨度比较大,监测点位的布设不能按照单项环评的布设要求布设,也不能单纯按照均匀分布的布点原则。矿区规划内的对环境空气产生较大影响的建设项目成为监测布点考虑的核心。故矿区规划项目监测布点要以对环境空气影响较大的建设项目为中心,采用SCReen模式预测的取pmax和其对应的10%D为半径设置监测点位,同时考虑大型建设项目未辐射到的区域适当加设监测点位。1)矿区内对环境空气影响较大的建设项目的选取。矿区规划以矿井建设为主,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和建材、化工项目配套矿井建设。对于整个矿区,矿井建设在实施了具体的环保措施后,对环境空气影响相对比较小。矿区规划大气制约因素主要落在煤矸石电厂、坑口电厂、建材和化工等建设项目上。2)监测点位合理性分析。矿区范围内主要大气污染源为火电、建材和化工等项目,由于这些项目以消耗矿井选煤厂的矸石和煤炭为主,一般相对均匀的分布在矿区范围内,以矸石电厂为典型。矸石电厂基本上覆盖了整个矿区范围,选择以其为中心点,不仅可以反映当地区域环境现状,并且可以叠加分析,反映大型建设项目对当地环境的影响情况。3)监测点位布置。以大型污染型项目为中心,监测期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0°,至少在约0°,180°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主导风向下风向可加密布点,也可根据局地地形条件、风频分布特征以及环境功能区、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所在方位做适当调整。各个监测点要有代表性,环境监测值应能反映各环境空气敏感区、各环境功能区的环境质量,以及预计受项目影响的高浓度区的环境质量。在此基础上,在大型污染型建设项目未辐射到的区域适当加设监测点位。如果矿区规划内没有大型污染型建设项目,按照矿区范围、当地地形和气象气候条件,结合规划中的单项项目的分布情况,以均匀分布为原则选择不少于6个监测点位。4)历史和例行监测资料的收集。如果评价范围内已有例行监测点,应收集当地近三年的连续监测资料,同时收集近三年矿区范围内的历史监测资料,以说明当地区域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

1.2监测制度及频次矿区规划项目应进行一期监测,最好设置在不利季节进行。监测时间至少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7d有效数据,采样时间应符合监测资料的统计要求。监测时间的安排和采用的监测手段,应能同时满足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污染源资料验证及预测模式的需要。具体参照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监测制度。

1.3监测方法和其他要求具体参照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

1.4监测结果统计分析以列表的方式给出各监测点大气污染物的不同取值时间的浓度变化范围,计算并列表给出各取值时间最大浓度值的百分比和超标率,并评价达标情况。分析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日变化规律以及大气污染物浓度与地面风向、风速等气象因素及污染源排放的关系。分析重污染时间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列图说明例行监测资料的变化趋势。

评价等级与评价内容的确定矿区规划环评评价等级的确定不能严格按照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的大气评价等级的要求来确定,预测内容应该按照矿区规划环评所关注的影响预测内容来确定。

评价范围的确定评价范围以矿区规划边界为准,根据污染型建设项目分布情况适当外扩。外扩边界采用污染型建设项目SCReen估算模式的pmax对应的落地距离调整。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内容与设定预测情景矿区规划关注的规划实施后,环境是否能够承载,区域环境的变化趋势。1)给出各大型污染项目的SCReen模式估算结果,pmax和其对应的10%D;2)全年逐日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日均浓度;3)长期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年均浓度。

预测模型选择根据影响预测内容和要求,矿区规划环评预测选取CaLpUFF模式系统,同时收集近三年内的至少连续1年的逐日、逐次气象地面气象数据及对应高空气象数据。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对环境空气敏感区的环境影响分析,应考虑其预测值和同点位处的现状背景值的最大值的叠加影响,对最大地面浓度点的环境影响分析可考虑预测值和所有现状背景值的平均值叠加影响。叠加现状背景值,分析项目建成后最终的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分析典型日气象条件下,项目对环境空气敏感区和评价范围的最大环境影响,分析是否超标、超标程度、超标位置、分析日均浓度超标概率和最大持续发生时间,并绘制评价范围内出现最大值时随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分析长期气象条件下,项目对环境空气敏感区和评价范围的环境影响,分析是否超标、超标程度、超标范围及位置,并绘制预测范围内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其他编制要求专题1.1~1.7是矿区规划主要区别于建设项目环评的工作内容,其他内容参考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即可。

2环境容量

环境容量是指在保证不超出环境目标值的前提下,区域环境能够容许的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量,特定的环境的容量与该环境的社会功能、环境背景、污染源位置(布局)、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环境自净能力等因素有关。环境容量是确定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的依据,排放量小于环境容量才能确保环境目标的实现。按照区域环境质量目标确定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原则要求,并提出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环境容量专题主要关注的问题为:环境现状情况、矿区规划预计排污量、当地区域环境容量。

2.1区域大气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主要内容

2.1.1选择总量控制指标选择总量控制指标:tSp,So2,no2。

2.1.2污染物总量控制主要内容对所涉及的区域进行环境功能区划分,确定各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目标,根据环境质量现状,分析不同功能区环境质量达标情况,结合当地地形和气象条件,选择适当方法,确定开发区大气环境容量。

2.1.3计算方法修正的a-p值法、模拟法、线性优化法均适用于矿区规划大气环境容量的计算。

2.1.4当地环境容量收集当地环境总量,与计算值进行比对,核实计算内容和实际要求,按环境功能计算。

2.2环境容量和项目建设调整根据以上计算可以得出矿区环境容量,矿区内拟建建设项目通过工程分析类比计算得出环保措施后的排污总量。若矿区环境容量大于拟建规划矿区,则当地区域环境对矿区规划的实施没有制约,如果矿区环境容量小于拟建矿区规划排污总量,规划的实施将受到当地大气环境因素的制约。这时,环保措施、规划项目的调整成为重点。1)环境容量与现状监测的关系。通过对矿区规划范围内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和收集当地历史及例行监测资料,可以了解当地区域环境情况。如果当地环境空气质量出现超标现象,说明当地已经没有环境容量,限批建设项目。矿区内如果规划的建设项目区域正好出现超标现象,建设项目需要调整到不超标的区域,根据当地环境现状值与项目贡献值的实际情况调整,如若没有空间,项目将不能实施。2)环境容量与矿区现状污染源的分布建设。当地区域有无环境容量,与当地建设情况有很大关系。如果当地没有排污企业,当地的环境容量相对较多;如果当地排污企业较多,环保措施没有落实,将通过对现有项目的环保整治,可为区域腾出环境容量;如果当地排污企业较多,当地已经没有空间为规划实施提供容量,那么规划的实施将需要整个区域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矿区内现有的污染源的分布和调查成为矿区规划环评的重点之一,对矿区规划的实施起着制约作用。矿区规划在矿区现有的基础上进行项目调整。3)区域总量置换。矿区规划主要分布在以煤炭资源为主的地方,当地区域一般建设项目多数集中在矿区附近。考虑到当地经济的发展,矿区范围外的总量可为矿区建设匀出部分总量,但不能全部置换给矿区规划建设。局地范围内不能同时建设大型污染型项目,对局地环质量造成的影响比较严重。4)兼顾其他规划建设。矿区规划的容量计算,是在现状的基础上,在计算当地是否有容量时,通常会忽略其他同期规划建设;在计算叠加贡献值消减时,应兼顾其他规划,如电力规划等。

3结论与建议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篇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随之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其中大气污染尤其严重。大气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人民日益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几年雾霾天频频来袭,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人们渴望着蓝天白云,盼望着清洁的空气….。

一、空气质量及其标准

空气是指包围在地球周围的气体,它维护着人类及生物的生存。清洁的空气是由氮78.06%、氧20.95%、氩气0.93%等气体组成的,这三种气体约占空气总量99.94%,其它气体总和不到千分之一。但是,随着工业及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大量的有害物质被排放到空气中,改变了空气的正常组成,使空气质量变坏,人类健康就会受到影响。为了改善环境空气质量,防止生态破坏,创造清洁适宜的环境,保护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制定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这个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标准分级、主要污染物项目和这些污染物在各个级别下的浓度限值等,是评价空气质量好坏的科学依据。它将有关地区按功能划分为三种类型的区域: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林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也分为三级,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二类区执行执行二级标准,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衡量某个区域的空气质量达到几级标准主要就是看这个地方空气中各种污染物如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的浓度达到几级标准。

二、空气污染及污染物

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环境污染的现象。

大气污染物主要分为有害气体(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物、光化学烟雾等)及颗粒物(粉尘、雾、尘等)。它们的主要来源是工厂排放,汽车尾气,农垦烧荒,森林失火,炊烟(包括路边烧烤),尘土(包括建筑工地)等。

三、空气污染指数及与健康的关系

空气污染指数(airpollutionindex,简称api)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指数值形式,并分级表征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适合于表示城市的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是评估空气质量状况的一组数字,它能告诉您今天或明天您呼吸的空气是清洁的还是受到污染的,以及您应当注意的健康问题。空气污染指数关注的是吸入受到污染的空气以后几小时或几天内人体健康可能受到的影响。空气污染指数划分为0-50、51-100、101-150、151-200、201-300和大于300六档,对应于空气质量的六个级别,指数越大,级别越高,说明污染越严重,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越明显。

空气污染指数为0-50,空气质量级别为i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优。此时不存在空气污染问题,对公众的健康没有任何危害。

空气污染指数为51-100,空气质量级别为Ⅱ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良。此时空气质量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除极少数对某种污染物特别敏感的人以外,对公众健康没有危害。

空气污染指数为101-150,空气质量级别为Ⅲ⑴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轻微污染。此时,对污染物比较敏感的人群,例如儿童和老年人、呼吸道疾病或心脏病患者,以及喜爱户外活动的人,他们的健康状况会受到影响,但对健康人群基本没有影响。

空气污染指数为151-200,空气质量级别为Ⅲ⑵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轻度污染。此时,几乎每个人的健康都会受到影响,对敏感人群的不利影响尤为明显。

空气污染指数为201-300,空气质量级别为Ⅳ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中度重污染。此时,每个人的健康都会受到比较严重的影响。

空气污染指数大于300,空气质量级别为V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重度污染。此时,所有人的健康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空气污染指数的预测可以在严重的空气污染情况出现前,提醒市民大众,特别是那些对空气污染敏感的人士,如患有心脏病或呼吸系统毛病者,在必要时采取预防措施。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篇4

[关键词]经济增长环境质量

近年来,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资源的高强度开发,重庆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此,本文从压力(排污量)――状况(环境质量指标)――反应(环境污染治理投入)三个角度评估重庆经济规模的扩张对重庆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

一、排污量角度分析

1.污染物排放量现状和问题分析

从1990年以来重庆污染物的排放量变化中可以看出,重庆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随着经济的增长而持续增加。横向比较而言,重庆的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都位于全国之首,而对应的去除量、排放达标量、综合利用率却落后于其他城市。照此发展,重庆环境和资源状况得不到明显改善,将会出现恶化,甚至会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污染物排放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利用1990年~2006年的数据对其进行相关分析,可以发现重庆污染物排放的变化与经济增长变化相关性很强。当GDp每增加1亿元,废水排放量平均将增加11.10万吨,废气排放量平均增加0.765亿标立方米,固体废弃物平均将上升0.246万吨。烟尘排放呈现正“U”型曲线,而烟尘的排放量已经过了最低点,即烟尘的排放也随着GDp的增长而增长。

表1:重庆经济增长与污染物的排放/产生量的相关分析

(在5%的显著水平上拒绝原假设)

3.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的措施与建议

在环境治理中,单个环节的失调势必影响整体环境的良性发展。在现阶段重庆污染治理中,废气的治理效果最差,对环境的影响最大,因此对废气污染的治理是重点更是难点。本文建议,一是用清洁能源代替煤,二是用低硫煤代替高硫煤。重庆境内具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在局部范围内(例如主城区和第3产业)用天然气替代煤是具有可行性的选择。同时,如果可以用低硫煤取代高硫煤,对重庆也是一次重大的能源结构调整。

二、环境质量指标角度分析

1.空气质量现状和问题分析

重庆环境空气质量属烟煤型污染,首要污染物为pm10和So2。空气质量情况不容乐观。横向比较,重庆大气中So2污染量仅次于长沙、太原,居第三,pm10和no2年日均值,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6年全国省会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结果统计,重庆综合污染指数2.93,属于重污染型城市。

利用1996年~2006年的数据对空气质量指标和GDp进行相关分析,可以发现,当GDp每增加1000亿元,pm10年日均值每立方米平均将减少0.208毫克,So2年日均值每立方米平均将减少0.443毫克,这正是重庆加强环保力度、实施“净空工程”的体现。而no2的情况则呈现出“m”型的波动,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影响重庆经济环境关系的因素的多样性和环境政策的不确定性。

表2重庆经济增长与大气质量指标的相关分析

(在5%的显著水平上拒绝原假设)

2.酸雨现状和问题分析

重庆是我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城市,重庆的酸雨危害,与长期以来的空气污染息息相关。空气中的So2和no2含量高居不下,是造成重庆酸雨危害的直接原因。因此,从环境质量指标角度分析,重庆的废气治理,也是环境污染治理的重中之重。

3.水质量现状和问题分析

2006年,对主要河流断面水质的监测表明,Ⅲ类水质的断面有8个,其中大肠菌群和总磷出现超标。对次级河流断面监测表明,不满足水域功能要求的占47.1%,因此,次级河流的污染仍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环境污染治理投入角度分析

1.环境污染治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2006年,重庆污染治理投入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仍有一定差距。重庆在GDp高速增长且大于全国GDp增长率的同时,用于污染治理的资金比例却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政策建议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形势下,只有通过强化环境管理,加大环保投入,才能改善环境质量。实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并重,切实有效采取措施,才能从根本上遏制重庆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

综合上述三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伴随着重庆近些年来的经济高速发展和资源的高强度开发,重庆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环境质量指标下降,而相应的环境污染治理投入却没有相应到位,使得经济规模扩张与环境极不协调,环境和资源的承载能力下降,环境质量出现恶化的趋势。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切实控制环境污染,改善居民生存环境,是重庆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赵公卿主编:《中国西部概览(重庆篇)》[m].民族出版社,2000,27

[2]洪银兴:《可持续发展经济学》[m].商务印书馆,2002

[3]《重庆年鉴》2005,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4]SurvivingSuccesspolicyReformedtheFutureofindustrialpollutioninChina.SusmitaDsgupta,Huawang,andDavidwheeler;worldBankworkingpaper,1997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篇5

关键词:环境空气;污染特征;资阳市

1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逐年增加,城市空气质量愈发恶化,成都平原地区尤为突出,大气污染成为中国日益突出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1~4]。分析全国75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其中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臭氧、So2和no2是影响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并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显著影响[5,6]。随着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环境空气质量的优劣成为人们重视的焦点,并逐渐被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考核任务中[7]。

关于资阳市区大气污染物的研究较为缺乏。鉴于此,笔者利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数据和资阳市环保局对外公开的监测数据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了2015年资阳市区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以期为资阳市大气环境状况变化和与防控措施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监测网络概况及数据来源

资阳市现有城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5个,其中评价城市点4个,清洁对照点1个。上述城市点位均由国家环保部规范审批建设的国控站点组成,点位代表性良好,基本实现了资阳市城市区域全覆盖。统计数据均来自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数据和资阳市环保局空气质量年报。

3结果分析

3.1空气质量总体概况

2015年资阳市主城区空气质量参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要求o测,监测参数项目为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8h平均值,o3)、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μm,pm10)和细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μm,pm2.5)六参数、年均值如表1所示,六参数中年均值除pm10和pm2.5均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

2015年资阳市主城区空气质量总体状况良好,其中优良天数为288d,优良率为78.9%;轻度污染天数61d,中度污染天数13d,重度污染天数1d,无严重污染天数,轻度污染及以上天数为75d。如图1所示,2015年各首要污染物分布情况,其中pm2.5污染天数72d,pm10污染天数109d,o3污染天数119d,o3为首要污染物天数最多,pm10次之,pm2.5最少。

由于资阳市在2014年前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标准,2014年以后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2010~2014环境空气质量参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标准监测,仅监测So2,no2,pm10三个参数。为了与资阳市历史空气质量数据统一比较,对2015年只统计三参数。如图2所示,So2年均浓度值在2010~2013年逐年下降,2014年略有上升,2015年大幅下降,整体趋势呈下降趋势;no2年均浓度值在2010~2011年逐年下降,2011~2013年逐年上升,2014~2015年大幅下降,整体呈下降趋势;pm10年均浓度值在2010~2013年逐年上升,2014年略有下降,2015年大幅上升,整体呈上升趋势。综上所述,资阳市环境空气质量整体情况不容乐观,尤其颗粒物pm10整体呈上升趋势,空气质量改善压力较大。

3.2气候环境总体概况

由于资阳市地处成都平原,四季变化对大气质量影响很大,从气象特征看,资阳市冬季少雨多雾,静风和逆温天气频繁,而且光照较弱,日照时间短,该季节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和稀释,这是造成冬季污染较重的主要原因。夏季逆温天气较弱,太阳辐射强,温度高,大气对流活动旺盛,而且降水充足,对空气的污染物起到清除和冲刷作用,故而夏季污染较轻。如图3,汇总了资阳市近20年月平均降水量和月平均风速,资阳市月平均降水量较多的时间,集中于4~10月份,风速较大的时间集中在4~10月。

3.3空气质量时间变化规律

一个城市的空气质量主要由两方面决定:一是本地污染源的排放及分布状况;二是当地大气及环境对污染物的扩散能力。本地污染源的状况在一定的季节和时间范围之内,由于地理环境下相对稳定而变化不大,而当地大气环境气候变化对各种污染物扩散能力影响很大。探讨不同时段各种污染物的变化特征,对于了解当地大气污染的变化趋势、制定污染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3.3.1空气主要污染物逐日变化情况

如图4所示,显示了2015年资阳市空气主要污染物So2、pm2.5、pm10、no2、o3、Co日均浓度逐日变化趋势。

So2日均浓度集中在7~119μg/m3之间,远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So2日均浓度150μg/m3,且大部浓度值低于该值,没有高于该值的数据,So2污染特征呈现“U”型变化,两头大中间小的状态,前半年So2浓度逐渐降低,后半年浓度又逐渐上升。但从历史数据,如图2所示,资阳市So2浓度的变化趋势为下降趋势。Co日均浓度集中在0.3~1.9mg/m3之间,数据均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Co日均浓度4mg/m3,Co污染特征呈现“U”型变化,两头大中间小的状态。So2和Co全年高值大部分存在于上半年1~3月份和12月份。

pm2.5日均浓度集中在7~164μg/m3之间,部分数据高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pm2.5日均浓度75μg/m3,但大部浓度值低于该值,高于该值的监测数据有51d,pm2.5污染特征呈现“U”型变化,两头大中间小的状态,前半年pm2.5日均浓度逐渐降低,后半年日均浓度又逐渐上升。pm10日均浓度集中在25~239μg/m3之间,部分数据高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pm2.5日均浓度150μg/m3,但大部浓度值低于该值,高于该值的监测数据有31d,pm10污染特征呈现“U”型变化,两头大中间小的状态,前半年pm10日均浓度逐渐降低,后半年日均浓度又逐渐上升。pm2.5和pm10,全年高值存在于上半年1~4月份和12月份之间。但从图2历史数据分析,颗粒物pm10整体呈上升趋势。从气候原因分析,1~4月份和12月份是资阳市全年平均降水量和平均风速较小的时间段,气候条件不利于pm10和pm2.5的扩散和稀释[8~10]。

no2日均浓度集中在7~49μg/m3之间,数据均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no2日均浓度80μg/m3,no2污染特征呈现“U”型变化,两头大中间小的状态,全年高值大部分存在于上半年1~4月份。但是从图2历史数据分析,no2整体呈下降趋势。o3日均浓度集中在18~212μg/m3之间,部分数据高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o3日均浓度160μg/m3,高于该值的监测数据有31d。o3污染特征呈现倒“U”型变化,两头小中间大的状态,全年高值大部分存在于3~10月份。由于o3浓度和日照以及气温关系很大,而3~10月份是资阳市日照时间变长和气温升高的时间段[11,12]。

3.3.2空气主要污染物逐月变化情况

如图5所示,显示了2015年资阳市空气主要污染物So2、pm2.5、pm10、no2、o3月均浓度逐月变化趋势,由于Co月均浓度变化在0.8~1.6mg/m3之间,变化幅度不大,没有列入Ρ取

由图5可以看出,2015年So2最小月均值在10月和11月,最大月均值2月份;1~4月份全年较高,5~11月变化幅度不大,12月份小幅升高,从全年整体看So2月均浓度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2015年no2最小月均值在6月,最大月均值1月份;1~4月份全年较高,5-9月变化幅度不大,10~12月份小幅升高,从全年整体看no2月均浓度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2015年o3最小月均值在11月,最大月均值4月份;4~8月份全年较高,从全年整体看o3月均浓度呈现“倒U型”趋势,即先升高后降低。2015年pm2.5最小月均值在9月,最大月均值1月份;4~9月份全年较低,从全年整体看pm2.5月均浓度呈现U型趋势,即先降低后升高。2015年pm10最小月均值在9月,最大月均值1月份;6~9月份全年较低,从全年整体看pm10月均浓度呈现“U型”趋势,即先降低后升高。

如图6所示,显示了2015年资阳市空气主要污染物pm2.5/pm10月均比值逐月变化趋势。pm2.5/pm10月均比值整体呈现“U型”趋势,全年最低值在6月份,最高值在1月份,基本趋势为先降低后升高。其中1~3月pm2.5/pm10月均比值大于0.5,说明pm2.5占比较大;3月以后pm2.5/pm10月均比值小于0.5,说明pm10占比较大,全年整体pm10占比较大,颗粒物pm10污染较重。

3.3.3空气主要污染物季节变化情况

如图7所示,显示了2015年资阳市空气主要污染物So2、pm2.5、pm10、no2、o3月均浓度逐季变化趋势,以通用天文季节与气候季节相结合来划分四季。即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各污染物季节变化趋势明显,除o3外呈现春冬季节高,夏秋季节低,除no2外四季浓度变化波动较大。

So2春冬季节浓度远高于夏秋浓度,全年趋势明显,全年冬季浓度最高,夏季浓度最低,冬季浓度值约为夏季的2倍。这主要是由于So2大部分来源于化石燃料燃烧,冬季的燃煤取暖、露天烧烤、工业用煤会导致So2等污染物的大量排放,而夏季燃烧源较少且降水较多,使得So2浓度降低。

o3春夏季节高于秋冬季节,全年春季浓度最高,波动幅度较大,春季浓度值约为冬季的1.6倍.这是因为秋冬季节在太阳光强减弱的影响下,生成臭氧的光化学反应能力降低,使得秋冬季节臭氧浓度明显下降,远低于光照较强的春夏季节。

no2春冬季节高于夏秋季节,与臭氧的变化特征相反,夏季资阳市市区的no2浓度最低,秋冬季节逐渐升高.这种变化趋势与秋冬季节臭氧浓度降低导致消耗的氮氧化物减少有关,另外,夏季大气对流较强且降水多,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消除,而秋季秸秆等生物质焚烧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加污染物的排放。

资阳市空气中pm2.5和pm10整体污染水平不高。pm2.5春冬季节浓度远高于夏秋浓度,全年冬季浓度度最高,变化幅度较大;pm10春冬季节浓度远高于夏秋浓度,全年冬季浓度最高,变化幅度较大,这是由于春冬季沙尘天气较为频发,且天气相对干燥,风速大于夏秋季节,导致地面扬尘增加,pm10浓度较高。

虽然影响污染物浓度的因素多且复杂,污染物浓度随时间不断波动变化,但除臭氧外,其余五项污染物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都呈现出“U”型分布,即春、冬季的污染程度要重于夏、秋季。由于影响因素不同,臭氧与其余五项污染物的变化趋势正好相反,但也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结合各项污染物全年变化情况,8月和9月是一年中资阳市市区空气质量最好的月份,这与资阳市历年气象条件影响基本一致。

4结论与对策

(1)2015年Y阳市主城区空气质量总体状况良好,其中优良天数为288d,优良率为78.9%;轻度污染及以上天数为75d。全年各首要污染物o3为首要污染物天数最多,pm10次之,pm2.5最少。So2、Co和no2年均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其余三项污染物浓度超标。

(2)根据各项污染物的逐日变化可以发现,除o3外,其余五项污染物浓度全年呈“U”型分布。3~10月份臭氧浓度较高,So2和no2在1~4月和12月浓度较高,pm10和pm2.5浓度在1~4月份和12月份较高,超标现象集中在上述时间段,其中pm10超标31d,pm2.5超标51d。

(3)各种污染物均表现出了季节变化的特征,总体呈“U”型分布。臭氧浓度春、夏季要明显高于秋、冬季,春季浓度约为冬季浓度的1.6倍。no2季节变化幅度较小,夏季浓度值最低。So2浓度季节变化较大,冬季的浓度最高,秋季浓度最低。pm2.5浓度最高的为冬季,春季浓度高于秋季,夏季浓度最低。而pm10浓度冬季最高,较为明显的高于其它3个季节,春季浓度次之,夏季最低。

(4)针对三大首要污染物pm2.5、pm10和臭氧,pm2.5和pm10作为主要影响因子,需要尽快完成源解析工作,提高污染防治针对性,此外,pm2.5/pm10大部分比值低于0.6,说明大颗粒物pm10比重占比很大,污染较重,须坚持道路扬尘和工地污染源等治理。对o3要加快建立规范可靠的臭氧量值溯源体系,掌握臭氧来源及分布规律是下一步臭氧污染治理的基础。

参考文献:

[1]CHanCK,YaoXH.airpollutioninmegacitiesinChina[J].atmosphericenvironment,2008,42(1):1~4.

[2]戴树贵.环境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邹军,杨柳.四川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及变化趋势[J].四川环境,2010,29(4):50~53.

[4]周雯,陈建文,王斌,等.成都大气污染物在焚烧秸秆时的溯源初步探究[J].中国环境监测,2014,30(3):47~54.

[5]谢鹏,刘晓云,刘兆荣,等.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10,30(7):997~1003.

[6]taoYB,ZHonGLJ,HUanGXL,etal.acutemortalityeffectsofCarbonmonoxideinthepearlRiverDeltaofChina[J].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2011(12):34~40.

[7]于群,杨华.广州市近年空气质量现状及趋势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11,26(4):74~77.

[8]陈阳,曾钰,张琴,等.气象因素对长沙市pm2.5周期性变化规律的影响分析[J].四川环境,2014,33(6):81~87.

[9]潘本锋,赵熠琳,李健军,等.气象因素对大气中pm2.5的去除效应分析[J].环境科技,2012,25(6):4144.

[10]李芳,张承中.西安市大气颗粒物pm2.5与降水关系的探讨[J].中国环境监测,2013,29(6):22~28.

[11]杨志,陈静,李军,等.武昌区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及治理对策[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3):34~37,45.

[12]傅鹏,许雄飞,朱奕,等.长沙市灰霾天气与气象因子相关性研究[J].四川环境,2014,33(6):66~71.

analysisontheairQualityandpollutionCharacteristics

inmainUrbanareainZiyangCity

BuXingbing1,panDun2,wangHuizhen3

(1.SichuanprovincialenvironmentalmonitoringStation,Chengdu,Sichuan610041,China;

2.Chengduthirdpeople’sHospital,Chengdu,Sichuan610031,China;

3.UniversityofXihua,Chengdu,Sichuan610039,China)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篇6

河北省高度重视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工作,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12年提出继续在全省开展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并于同年5月在保定市组织开展了全省的培训工作。“十二五”期间,河北省“创模”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方面,廊坊市作为河北第一个国家环保模范城,于2011年通过国家复审验收,继续保持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石家庄、承德、秦皇岛等市正在积极筹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创建工作。在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方面,迁安市、三河市、霸州市均于2012年通过河北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复审验收;平泉县、涉县、磁县、藁城市、鹿泉市、新乐市、临城县、辛集市、晋州市和鸡泽县等15个县级城市均完成“创模”规划文本的编制工作,其中平泉县和涉县均已于2014年初获得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称号;“十三五”期间,魏县等城市正在积极筹备“创模”工作。从总体来看,目前河北省1/10的城市已经接近或达到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标准。

2“创模”工作压力分析

根据《河北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创建河北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共有26项考核指标,其中涉及环保内容的指标项为24项。因此,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十分注重环境保护。河北省“环保模范城市”和正在申请“创模”的城市均面临着严峻的压力,部分指标不能满足河北省“创模”工作的考核指标要求。本文对“十二五”期间河北省涉县、磁县、临城县、辛集市、晋州市和鸡泽县6个县及县级市的“创模”规划及“创模”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了调研,得出县级城市“创模”工作的压力重点集中在两个指标。2.1环境空气质量河北省“创模”的考核指标要求城区空气主要污染物年平均浓度值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且主要污染物24小时平均浓度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占全年总天数的85%以上。近几年,河北省冬季大气污染物颗粒物超标现象明显,主要表现为雾霾天气,大部分市、县出现雾霾天气的天数达100天以上,环境空气质量较差。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16年的空气质量状况报告,1-10月中河北省有5个城市入围全国十大污染城市排行榜。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1-10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61.2%,同比提高6.9个百分点,比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达标天数少74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大部分县市环境空气质量二级天数难以达到河北省环保模范城市考核指标要求,超标天数中首要污染物是pm2.5。河北省的主要能源是煤,燃煤是pm2.5的重要贡献源之一[2]。从6个城市的“创模”规划工作的调研结果来看,属于山区、丘陵区的涉县空气质量的达标率较高,全年平均风速较大,空气质量较好,而大部分平原山区在此指标完成上面临较大的难度。2.2环境监测能力结合6个城市“创模”规划的指标分析可知,县级城市普遍存在环境监测能力偏弱的问题。大部分县城大气环境监测点位不足,目前只有一个大气环境监测点位,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干线噪声的监测点位尚未通过河北省监测站的认证,且大部分县城不具备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全部监控项目的监测能力。环保投资不足导致环境监测设备比较落后,监测能力较弱,环境质量监测指标不全,监测数据匮乏,不能直观有效地反映城市的环境质量。

3“创模”工作压力解析及建议

3.1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创模”城市应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整治燃煤锅炉,加强扬尘及机动车污染防控,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率等方式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确保细颗粒物年均浓度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重污染天数应逐渐减少;确保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落实情况考核的年度考核结果为良好等级及以上水平,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逐年下降,环境空气质量逐步改善,在“创模”工作考核验收时满足城市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达到或优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二级标准浓度限值,且主要污染物24小时平均浓度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应占全年天数的85%或以上的考核要求。3.2根据《重点区域大气防治“十二五”规划》要求,重点城市应开展全指标监测,但是目前河北省大部分县城环境监测体系不够健全,监测设备仍比较落后,不能满足开展全指标监测的条件,“创模”及“复模”城市应加大环保投入,配备先进的监测设备,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完善对pm2.5因子的监测能力,尽快实现全指标监测,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在河北省乃至全国环境监测能力上起到带头作用。

4结语及展望

本文根据河北省“创模”工作现状,对“十二五”期间6个县级城市的“创模”规划及“创模”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了归纳总结,得出县级城市“创模”工作的压力,并对工作压力进行了解析,提出对“创模”城市的建议。各城市在以后的环保工作中应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城市发展的最终目标,将“创模”作为重要抓手,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城市品位。

作者:程芳芳单位:河北晶淼环境咨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篇7

来自我国的监测数据也表明,近年来我国室内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污染都在增加。来自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表明:中国目前每年由于室内空气污染造成的损失,如果按支付意愿价值估计约为106亿美元;据有关国际组织调查统计,室内空气中可检测出300多种污染物,全世界每年有280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室内污染,在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白血病患儿中,有80%的家庭近期进行过装修。专家分析:过去是“生物型”和“煤烟型”因素污染室内空气,而现在以化学型为特征的第三代室内空气污染因素已逐渐影响到现代家庭。室内空气污染已被列为对公众危害最大的五种环境因素之一,因此,加强室内空气质量的管理,谋求减轻室内空气污染的新途径已势在必行。

1.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及危害

1.1甲醛等有机污染物。甲醛―主要来自用作室内装修的胶合板、细工木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等人造板材;含有甲醛成分并有可能向外界散发的其它装修材料,比如贴墙布、化纤地毯、泡沫塑料、油漆、涂料等。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甲醛对人体健康有负面影响,当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浓度达到0.1mg/m3时就有异味和不适感;达到0.5mg/m3可刺激眼睛引起流泪,0.6mg/m3时可引起咽喉不适或疼痛;浓度再高可引起恶心、呕吐、胸闷、气喘甚至肺气肿。长期生活在低浓度的含甲醛的环境中,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女性妊娠综合症、新生儿体质降低等。苯―主要来自装修材料饰品的胶、油漆、涂料和粘合剂,是强烈的致癌物。长期生活在苯超标的环境中,轻者易导致头痛、恶心、乏力、意识模糊等症状,重者可导致昏迷、甚至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苯还可以抑制人体造血功能,使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1.2氨和氡。氨―主要来自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外加剂,特别是冬季施工过程中,在混凝土墙体中加入尿素和氨水为主要原料的防冻剂,这些含有大量氨类物质的墙体随着温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而还原成氨气从墙体中释放出来,家庭装修材料,比如家具涂饰时所用的添加剂和增白剂大部分都用氨水,这些都会造成室内空气中氨的浓度增加。氨是一种碱性物质,它对接触的皮肤组织有腐蚀和刺激作用,氨被吸入肺后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运氧功能。吸入大量的氨气,可导致流泪、咽痛、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同时可能引发呼吸道刺激症状等。

1.3家用电器。长期空调环境中的人们容易出现呼吸道干燥、鼻塞、关节酸痛等症状,同时还伴有胸闷、憋气,思想不集中,容易疲劳,这种现象通常称之为“空调综合症”。引起“空调综合症”的原因主要是室内空气中负离子减少和室内外环境条件相差悬殊。由于空调器等电器设备产生正离子,室内空气经反复过滤后,空气中的离子成份发生了改变,负离子数目明显减少而正离子数量过多。人们长时间在低负离子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易造成人体内分泌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头晕、失眠、记忆力下降、食欲减退、四肢无力等症状。

1.4人体本身。这是一个极易为大家所忽视的事实,人体本身就是室内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人通过呼吸不断地向外界呼出二氧化碳、水蒸气,释放出多种细菌和多种气味。研究表明,人类肺部可排出25种有毒物质,呼出的气体中含有16种挥发性有毒物质。关于这一点,人们有过切身体验,当走进拥挤、密闭的房间或乘上几站几乎无立足之地的公车时,常会感到头晕、目眩,长时间,甚至会感到胸闷、恶心、出虚汗。这种不适感,国外医学界称之为“闷屋综合症”,其实就是人多时呼出的有害气体污染了空气。人们若长期吸入这种污染的空气,便会出现相关症状,导致“闷屋综合症”。

2.当前我国室内污染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有关室内空气质量控制的法规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健全。我国至今还没有一个关于室内空气质量的完整的评价体系,致使厂商与消费者之间的纠纷时有发生,有关部门处理投诉时也感到十分棘手,虽然我国近年来也颁布了一些与空气质量相关的标准,如1996年实施的《住房内氡浓度标准》和1998年实施了《居室空气中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卫生标准》,但我国室内污染标准尚不完整。如我国还没有关于写字楼和家庭室内空气中氨的明确标准。

2.2缺乏对室内空气污染源的有效控制措施;目前,建材市场管理比较混乱,一些不具有生产能力的厂家生产的不合格的材料充斥市场,房地产开发商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往往选用不合格甚至严重超标的劣质建材,从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

2.3室内空气质量控制指标偏低,重要控制指标不明确,与国际通行标准有较大差距。另外也存在监管机制缺乏,管理重点不突出。没有明确的管理部门和监督机制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管理和监测等。

3.减少和控制室内空气污染的基本对策

3.1加大宣传力度,引导人们认识、了解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危害,按绿色建材的概念去装修室内,不搞过度装修,不急于入住新购买或新装修的新居。在住房装修设计、施工工艺和选材上想办法,设计不仅要把房间设计漂亮、使用方便,而且应充分考虑通风,良好的通风应该是改变室内空气质量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

3.2健全监管机制,突出管理重点。政府职能部门及行业协会应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加强环保、质检、卫生等部门的协作,形成合力,联合执法,规范业主的从业行为,确保严重超标的建材不上市交易,从源头杜绝污染源的产生。环保部门应发挥专业职能部门的作用,建立政府监测与业主自测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建立室内环境空气监测网络,突出重点,尽快找到室内空气质量管理的新路子。

3.3在室内吊花植草,通过植物的净化作用,降低室内有害气体的浓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减少或禁止在室内吸烟,经常打开窗户通风,保持室内空气通畅。

参考文献

[1]裴军.室内环境空气污染及防治对策探讨,江苏环境科技。8-10,2008.6

[2]郑秋军.莫把新房装修成“毒气室”,环境保护。20-21,2010.2。

[3]范成建.室内空气污染及防治对策,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J]。45-46,2011.19卷3期。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篇8

关键词:公共场所;卫生监测;调查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和疾病预防控制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国首次颁布《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并且首次《公共场所卫生标准》。但是因为检验标准制定不及时,导致公共场所卫生监测一直缺乏有效的管理。公共场所作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其存在大量的不良物理因素和生物污染因素,对人群健康造成直接的影响。为了更为全面的了解新乡市公共场所卫生的状况,更好地实施卫生监督与管理,本文通过对新乡市60家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进行调查,探讨当地公共场所卫生监测状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数据来源于我国卫生监督信息系统数据,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新乡市公共场所进行调查,一共60家,其中室内环境的公共场所(以旅馆为例)45家,室外环境的公共场所(以游泳场为例)15家。

1.2研究方法

严格按照GB/t17220和GB/t18204对所选择的公共场所进行卫生检测,检测内容包括空气质量和用品用具。对室内环境公共场所(以旅馆为例)的检测项目主要包括公共用品的细菌数量、温度、湿度、甲醛、空气细菌数量、噪声等等。对室外环境公共场所(以游泳场为例)的检测项目主要包括浑浊度、尿素、pH值、细菌数量等等。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t检验,对非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采用平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数据的分布趋势,p

2结果

2.1比较不同类别的公共场所的卫生监测状况

根据表1,旅馆和游泳馆的卫生监测合格率比较差异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

2.2旅馆卫生监测情况

根据表2,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合格情况如下:温度(90%)和湿度(87%)的合格率较高,甲醛(78%)和空气细菌数量(77%)的合格率较低。

根据表3,室内环境的公共用品卫生情况如下:杯具的合格率最高,达到90%,但是毛巾类和床上用品类的合格率较低,仅达到80%和82%。

2.3游泳馆卫生监测情况

根据表4,室外环境卫生监测情况:合格率最高的监测项目为pH(100%),其次是浑浊度(95%)和尿素(92.5%),合格率较低的项目包括游离性余氯(84%)、细菌数量(80%)和大肠杆菌(75%)。

3讨论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可见,室内环境卫生状况监测合格率和室外环境卫生状况监测合格率无明显差异,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卫生状况监测合格率低的项目各有特点,其中在室内环境中,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合格情况如下:温度(90%)和湿度(87%)的合格率较高,甲醛(78%)和空气细菌数量(77%)的合格率较低;室内环境的公共用品卫生情况如下:杯具的合格率最高,达到90%,但是毛巾类和床上用品类的合格率较低,仅达到80%和82%。在室外环境中,合格率最高的监测项目为pH(100%),其次是浑浊度(95%)和尿素(92.5%),合格率较低的项目包括游离性余氯(84%)、细菌数量(80%)和大肠杆菌(75%)。由此可见,室内环境合格率较低的监测项目在于甲醛、空气细菌数量、毛巾类公共用品和床上用品类;室外环境合格率较低的监测项目在于游离性余氯、细菌数量和大肠杆菌。

3.1室内环境卫生监测评价

首先,细菌数量合格率较低的原因在于室内环境的空气流通性欠佳,导致微生物快速繁殖蔓延,同时旅馆卫生措施不足,工作人员卫生意识低下,对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卫生不予以重视。其次,与杯具类用品对比,毛巾和床上用品类的合格率明显更高,其原因在于其用杯具类清洁卫生比较容易,而毛巾和床上用品类虽然也经过一定的消毒处理,但是清洁人员不注意分类使用,甚至使用房客使用的毛巾或者床上用品进行卫生清洁,导致毛巾和床上用品更容易感染病菌。其三,旅馆甲醛的合格率较低,该指标和人体患癌风险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其提示着旅馆室内环境空气卫生质量欠佳,虽然有的指标符合要求,但是依然需要对室内环境的公共场所的卫生加大监管力度,从而确保室内环境的公共场所空气质量和公共用品的卫生质量符合相关要求,确保使用者的健康。

3.2室外环境卫生监测评价

其一,游离性余氯和游泳池水的消毒效果密切相关,在疾病的传播预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指标过低会直接引起微生物指标超过正常范围,过高则会对人体的器官产生刺激,具有一定的危害性。由此可见,必须对该指标进行严格的监管和控制。细菌数量和大肠杆菌合格率较低的原因和游离性余氯相关。

综上,基于本次调查报告可见,新乡市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公共场所卫生状况虽然某些指标符合规定,但是其空气质量和公共用品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卫生问题,必须加强其卫生质量监管的力度,确保相关消毒工作得以落实,同时重视卫生法规、知识的宣传,提高工作人员的卫生意识。

参考文献

[1]胡晓玲,康德英.成都市部分公共场所公用物品卫生消毒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4,31(6):920-921.

[2]刘凯,杨文海,于伏龙等.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共场所卫生状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24):4436-4438.

[3]包国华,高俊迁.锡林浩特市公共场所卫生监测调查[J].医学信息,2014,(14):144-144,145.

[4]张凤兰,李翠友,徐文燕等.2008-2011年新会区洗浴场所公共用具卫生监测结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3,(7):364-365.

[5]唐立吉.来宾市2013年城区公共场所卫生状况监测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11):169-171.

[6]周颖.2014年南平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状况调查[J].中国校医,2015,29(8):572,574.

[7]姚淑华,谭忠萍,白艳红等.承德市双桥区公共场所公共用品卫生监测情况调查[J].河北医学,2015,(12):2086-2087.

[8]路福和.梅河口市公共场所卫生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1):6895-6896.

作者简介: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篇9

中图分类号:F470.22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为改善沈阳大气空气质量,完成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沈阳市政府决定对沈阳市7个区28家单位52台燃煤锅炉(总容量为248.7蒸吨)进行锅炉房“煤改气”。“气化沈阳”工程的实施,为锅炉“煤改气”工程提供了有力的气源保证。预计2015年,沈阳市中心城区供热面积将达到2.95亿平方米,城市集中供热率达到92%以上。其余分散供热的锅炉房(主要为医院、工业生产需要蒸汽的企业等无法实施集中供热的单位),全部实现燃用燃气的清洁能源改造工程。

分散供热燃煤小锅炉供热对于沈阳大气环境的影响

供热燃煤锅炉对沈阳大气环境的影响十分显著,城市采暖期环境空气污染明显重于非采暖期,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浓度分别是非采暖期的1.3倍、3.4倍和1.4倍。,冬季沈阳市城市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浓度均值分别为0.141毫克/立方米、0.115毫克/立方米和0.048毫克/立方米,前两项分别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0.4倍和0.9倍。

图一“十一五”期间沈阳市城市采暖期与非采暖期环境空气中三项主要污染物浓度比较图

采暖期的5个月均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二氧化氮全年各月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图二“十一五”期间沈阳市城市环境空气中三项主要污染物浓度月变化曲线图

采暖期空气质量日变化呈典型的双峰双谷型,与非采暖期相比差异较大,采暖期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日小时峰值分别是非采暖期的1.4倍、3.6倍。2010年沈阳市城市采暖期与非采暖期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日小时均值变化曲线见下图。

图三“十一五”期间沈阳市城市采暖期与非采暖期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日小时均值变化曲线图

图四“十一五”期间沈阳市城市采暖期与非采暖期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日小时均值变化曲线图

城市主要污染区均集中在人口密集,供热设施密集的中心城区,其中燃煤锅炉所排放的烟尘、So2、nox,是城市空气最大的污染源

图五“十一五”末期沈阳市城市可吸入污染物等值图图六“十一五”末期沈阳市城市环境空气So2等值图图七“十一五”末期沈阳市城市环境空气nox等值图

二、“煤改气”工程对沈阳大气环境的影响

沈阳市煤改气工程第一批改造的锅炉房现状运行方式及能源替代方式如下:

2013年沈阳市拟改造锅炉房表

上述锅炉房采用的煤来源较为广泛,有辽宁省抚顺、鞍山等煤矿的煤,也有黑龙江鸡西、鹤岗、双鸭山的煤,还有少数山西、内蒙的煤。同一锅炉房不同批次的煤,煤质也有较大的区别。根据各锅炉房2013年12月份的煤质分析报告,得出本工程用煤的平均年成分分析如下:

煤质元素分析表

低发热值22.38mJ/kg(燃烧后nox中的x约为1.8)

工程改造后都采用沈阳燃气公司的管道燃气做为气源,沈阳燃气公司的燃气热值较稳定,各区气源厂提供的分析样本略有差异,其平均组份如下:

而本工程采用的锅炉均是沈阳市环保局备案的锅炉,各锅炉生产厂家提供的锅炉在实验工况下的平均效率为0.85,拟改造锅炉的锅炉平均热效率为0.6,则换算相同发热量时,每吨位锅炉(发热量为2520mJ/h),煤炭耗量为112.60kg,燃气耗量为74.12nm3,则污染物排放平均减少量为:

计算改造前、改造后,锅炉房“煤改气”工程对于沈阳市大气环境的影响如下:

拟改造锅炉房现状污染物排放状况表

“煤改气”工程实施后各区锅炉房污染物排放状况

三、结论

“煤改气”工程的实施,可以使沈阳市环境空气质量比“十一五”期间有明显的改善,而且随着工程的逐步进行,大气环境呈现逐年改善趋势。通过锅炉房“煤改气”工程的实施,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浓度、降尘量下降趋势明显,空气综合污染指数逐年降低。工程的实施,可以为沈阳市减少锅炉烟尘排放量9730.82t/a,减少So2排放量2t/a,减少nox排放量1951.55t/a。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规定燃气锅炉允许最高烟尘排放浓度为100mg/nm3,允许最高So2排放浓度为100mg/nm3,允许最高nox排放浓度为400mg/nm3,改造后的锅炉排放的烟气污染物含量都达到规范的要求。随着第二批“煤改气”锅炉房改造工程的进行,沈阳市的大气环境将进一步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供热方式的技术与经济性》刘梦觉煤气与热力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篇10

关键词:

徐州市;pm2.5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2006401

pm2.5即细颗粒物,是对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pm2.5主要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伤害,包括呼吸道受刺激、咳嗽、呼吸困难、降低肺功能、加重哮喘、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心律失常、非致命性的心脏病、心肺病患者的过早死。

2012年4月2日,CCtV12公布了北京市pm2.5的来源及其所占比重,其六大主要来源为:机动车尾气、扬尘、秸秆、喷涂、煤炭及周边地区影响。徐州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其重工业发达,工业及居民用煤多,城市机动车辆较多,再加之其现在不断的开发新城区、改造老城区,道路及建筑施工的扬尘较多,徐州每到五六月份,周边农村会焚烧大量麦秸,加上内陆城市空气扩散条件较差等,徐州的环境空气质量不太理想,因此,大家对其pm2.5的现状及其对居民健康影响极为关注。

2011年1月1日环保部的《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才首次对pm2.5测定进行了规范,2012年2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pm2.5终于写入“国标”,纳入各省市强制监测范畴。江苏省率先在主要地区建立了pm2.5的试运行监测网点,公布的是全省17个已配备pm2.5等监测仪器国控子站的监测结果。这17个监测点中,南京、苏州各3个,其他每个省辖市1个,这些测点属于空气质量功能区的二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公布的内容包括新标准规定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一氧化碳和臭氧的1小时浓度以及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等7个指标,数据每隔1小时更新一次。我们通过省环保厅网站对徐州黄河新村监测点数据进行查询。图1、图2为我们随机抽取的6月13日早晨6:00到8:00,省环保厅网站公布的徐州pm2.5连续数据。

由此可见,徐州市pm2.5远远超过了标准值,其空气环境质量现状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