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骨科与中医骨伤科区别十篇骨科与中医骨伤科区别十篇

骨科与中医骨伤科区别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23:59

骨科与中医骨伤科区别篇1

而且从望京医院骨伤科还走出了一大批骨科专家,为我国骨科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师从我国著名骨伤科专家、中西医结合骨折疗法创始人尚天裕教授、望京医院骨伤综合科主任、望京医院医务处处长赵勇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赵勇指出,望京医院的骨伤科在“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医患合作、内外用药”16字方针的指导下,坚持中西医结合,走出了一条骨科疾病“攻坚”的创新之路。与赵勇主任接触中,记者发现他不但医术高超,更是满腹经纶,幽默风趣。

中医药扬名海外

说到望京医院骨伤综合科赵勇主任,骨科界的同仁以及骨病患者都不陌生,他经常在各大电视媒体出现。他深入浅出的病例分析,轻松幽默的病情解说,让人印象深刻。赵勇的患者来自世界各地,人们都是口口相传,慕名而来。

记者在赵勇的门诊就遇到了一位前来求医的外国友人。外宾看上去60多岁的样子,跟他中国妻子一道,专门回中国找赵勇求医。他们在东直门骨伤科研究所那边已经等了好几周,但都没挂上赵勇的号。赵勇仔细询问了病情,患者自述常常脚疼,有时候晚上甚至会疼醒,还曾做过心脏搭桥手术,需要终身服药,感觉身体较差。赵勇通过X光片和中医诊断,确定患者患有骨性关节炎,并且双下肢动脉硬化。赵勇开了一些内服中药,配合中药药膏外用和中药足浴。

由此看来,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不可小觑,连外国人也对“草根”甚是亲睐。事实也确实如此,赵勇告诉记者,中医药在骨病治疗上优势明显。他说,骨伤病讲究“筋”和“骨”,很多骨病的根源在于筋和筋的附着点,而非骨头本身。因此,在治疗时,中医药的整体调理不单是针对骨头,还要治疗周围的筋络、韧带组织等。

望京医院中医骨伤科从老一辈起,就积累了深厚的中医临床理论与经验,同时还吸收了西医思想,中西合璧。“骨伤治疗的原则要坚持16字方针: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赵勇说,这也是对中国接骨大师尚天裕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科疾病学术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动静结合是要求治疗和康复锻炼的结合,以微创理念为宗旨,突出中医传统特色,讲求手术与传统手法结合;筋骨并重正是赵勇所强调的兼顾骨头和筋络,特别是在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膝骨性关节炎等疼痛性疾病的治疗中,将传统的中医经筋理论与现代医学的解剖基础及生物力学相结合,以“缓解痛苦,功能康复,提高生活品质”为目的,总结传承了一套非手术疗法的治疗技术;内外兼治是要求内外用药,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强调中医“整体观念,辨证施治”思想在骨伤科的运用;医患合作即结合医生的“治”与患者的“防”,需要患者配合,听从医嘱。

骨科康复,健康支招

在赵勇的科室看病,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轻松愉快。54岁的陈女士来复查,刚走到对面,赵勇就让她敬个礼,记者一时还搞不清楚状况。赵勇告诉记者,陈女士患的是肩周炎,让她敬礼是看她的手能抬到什么程度,以确定恢复的情况。他跟患者轻声交谈着,仿佛老朋友聊天般温暖。

赵勇叮嘱患者不要受凉,睡觉盖好肩膀,并教给她“蝎子爬墙”、“双手托天”、“体后拉肩”等锻炼动作,叮嘱循序渐进、按步骤锻炼。赵勇说肩周炎通常都是由静、老、伤、寒引起,静即不爱运动;老指上了年岁,抵抗力差,易发肩周炎,因而肩周炎又称“五十肩”;另外,外伤及寒邪入侵也会引发肩周炎。一番浅显易懂的科普,又让患者受益匪浅。

赵勇说,他在门诊时通常都会给患者科普,很多病人因为缺乏相关知识,对疾病治疗不利。作为北京健康科普专家,赵勇时常给患者灌输一些骨科保健知识,也通过一些电视栏目引导大众,他即简单又幽默的表述深受患者喜爱。如他常跟患者所说:为什么站着说话不腰疼?因为腰椎坐着时受力最大,长期保持这个姿势易引发疼痛,而站着时受力小,所以疼痛发生几率小;他还为患者编了一些朗朗上口的锻炼口诀:伸伸懒腰耸耸肩,摇摇脖子看看天。看似简单的细节,却显现出赵勇处处为患者着想的仁心,这也就难怪他会成为患者心目中的偶像。

赵勇给患者科普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有意识而为之。“骨科疾病的诊疗很多都跟康复有关系,需要患者的主动配合,因此科普是非常有必要的。”赵勇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的《健康科普》第四期即将开班,并给他寄来了聘书。不仅如此,科普也是骨科康复的一个要求,赵勇说,他所在的骨伤综合科以后也将会转变为骨伤康复科,要把骨伤后的康复做起来。今年上半年,康复科已经向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申报了重点专科,并得到了批准,这将会是骨病治疗与保健体系的完善,也是万千骨病患者的福音。

“针”来痛去疗效佳

赵勇在骨伤综合科,基本各种骨病都要看,说他是骨科界的全科医生也不为过。而赵勇还有一个“绝活”,那就是铍针疗法,对于各种颈肩腰腿疼、足跟痛症临床疗效显著。

铍针源自《灵枢?九针十二原》:“九针之名,各不同形……五曰铍针,长四寸,广二分半……铍针者,末如剑锋”。现在的铍针由原来的“末如剑锋”,改成了“末扁体圆,末为直刃”,这种结构用来治疗膝骨关节炎“结”、“聚”点的疼痛有着很好的应用。赵勇说,铍针属于中国原创,吸取了中医针刺疗法和西医手术疗法之长,将两种方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具有舒筋活络、松解粘连、通畅气血等功效。

因疗效较好,有很多患者主动要求赵勇多做两次铍针,70岁的张大爷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张大爷一直有轻微的膝关节疼,但他没在意。直到有一次赶公车,在跑的过程中,只听见膝盖处“咔”一声响,腿当时就直不起来了。张大爷立马被送往望京医院急诊,之后打听到铍针在治疗膝关节疼痛的奇效,找到了赵勇。“赵主任给我扎了一针,膝关节立马就轻松了一半,效果确实不一样。”张大爷回去后,恢复良好,走路也正常了很多,所以今天又来找赵勇,希望再给他扎一针。

据赵勇介绍,膝关节劳损及病变,通常会引起经筋组织的损伤,其痛点的位置和经筋在膝关节周围的“结”、“聚”点相近。经筋“结”、“聚”点的疼痛,是由于肌肉韧带附着点筋膜腔内的压力及表面张力增高,压迫或牵拉局部神经所致。所以,临床治疗原则就是对其进行减张减压。铍针可以切刺张力最高点,释放过高的张力,降低受压部位软组织张力,从而解除了神经的机械性牵拉和压迫,另外,也可改变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加快炎症代谢产物的吸收,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引起疼痛的病理基础,使铍针的减压减张具有“针出痛止”的疗效。

赵勇还向记者介绍了铍针的三大特点:第一,针体较细,对于皮肤、皮下组织的损伤较小;第二,快捷、高效、安全,施术时间短,一般几分钟即可;第三,与药物治疗相比,铍针治疗是单纯的外治疗法,避免或减少了药物的毒副作用,因此更为安全。

但赵勇特别提醒患者,要求“一针见效”解决疼痛是不合理的。“因为疼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铍针是有适应症的。且痛感是一种自我感觉,别人不知道你有多痛。因此,要由临床客观评价来判定是否有效。”赵勇打比方说,如果把疼痛分为十级,如果患者觉得自己到了第八级了,铍针治疗后,感觉疼痛减轻到了四级,那就是疗效。

彰显特色,勇挑大梁

作为骨伤综合科科室主任的赵勇,同时还担任望京医院医务处处长。站在管理者的角度,赵勇对骨伤科在治疗特色和发展上也深感自豪。

据赵勇介绍,1977年,中国中医研究院望京医院前身成立,中医骨伤科作为医院的一大特色得到大力发展。他说,医院现开设床位701张,其中近一半床位都属于骨伤科。中医骨伤科专业在脊柱、关节、创伤三个方向设立了8个临床科室,脊柱科中脊柱一科以腰椎病为主,脊柱二科以颈椎病为主;关节科中关节一科以膝关节病为特色,关节二科以骨矫形为特色,关节三科以髋关节(包括SaS后的骨坏死)为主,关节四科则侧重运动医学;创伤方向的创伤一科主治各种骨折外伤,而原有的创伤二科,现改为骨伤综合科,以治疗创伤疾病为主,兼顾脊柱、关节病等疾患。

而且,骨伤科形成了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拇外翻和股骨头坏死等优势专病门诊,以及24小时开放的骨科急诊,已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医优势特色的专科门诊、急诊、病房的骨伤临床专科,在优势病种的中医治疗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赵勇对骨伤科的发展感到非常自豪和欣慰,他说,在一代代“望京人”的不懈努力下,骨伤科治疗从中药、手法、理疗、手术等,不断推陈出新,形成了其特色医疗技术: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拇外翻技术、SaRS后骨坏死的证候及中医药治疗等。各项技术均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正因为骨伤科治疗手段领先,成绩斐然,很多大型的应急救治活动也必定少不了望京医院骨伤科的参与。赵勇告诉记者,望京骨伤科多次赴四川、甘肃、青海等灾区,参加灾后救治工作。特别是参加四川雅安震后救治的经历,给赵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当时还在抗震救灾一线度过了自己的生日。在当时缺医少药的艰苦情况下,望京医院骨伤科冲锋在前,应用小夹板、外固定器等传统手段治疗骨折,中医药在骨伤救治中防治感染、后期促进康复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优势,尽最大努力让灾区群众远离伤痛困扰。

记者采访当天,为响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号召,赵勇又要安排骨伤科医疗团队去郊区义诊,赵勇说:“能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三级医院的医疗服务,让中医药为百姓健康带去福音,这就值了。”

赵勇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伤综合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医务处处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骨伤重点学科后备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首批健康科普专家。早年师从中国著名骨伤科专家、中西医结合骨折疗法创始人尚天裕教授。主持部局级课题8项,参加部级、省部级课题10项。获省部级奖项8项,如“骨折端压应力对骨折愈合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获中国中医研究院科技二等奖,“骨折愈合应力适应性的研究”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华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医学博士信箱》丛书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图书一等奖。主编学术著作10部,参编著作8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骨科与中医骨伤科区别篇2

姚明左脚再现疲劳性骨折!2010年12月18日在美国nBa征战多年的中国的篮球巨人姚明,同一只脚再次被查出疲劳性骨折,这是继2008年2月被查出左脚疲劳性骨折以来,七届nBa全明星中锋姚明职业生涯第二次左脚被查出骨折。不过这次骨折部位与上一次不同。他会退役吗?他会留在nBa吗?一时间,姚明足部受伤的消息牵动了无数球迷的心。消息传开,大家纷纷询问什么是疲劳骨折,为什么姚明会疲劳骨折?下面我们就大家关心的几个问题做一个简单介绍。

什么是疲劳骨折?

人体的任何活动,都会对骨骼系统产生复杂的力。我们平时说的骨折是指骨骼系统遭受严重创伤,超过了其所能承受的负荷,引起严重变形,并发生骨的断裂。疲劳骨折起因于骨每天承受反复负荷,或长时间锻炼,发生显微镜下损伤,或微损伤,如果这种损伤不断积聚,超过机体的修复能力,就会产生疲劳性骨折或称应力骨折。我们的篮球巨人姚明就是因为长期比赛、反复训练导致了左足复发疲劳骨折。

发病的常见部位及易发人群

疲劳性骨折多发生于身体承重部位,如小腿胫腓骨和足部。跑步中,胫骨是最容易发生骨折的部位,其它容易发生疲劳骨折的部位按发生的频率多少排序依次是:脚跖骨、腓骨、股骨、踝骨和耻骨。常见于足部的疲劳骨折是第二跖骨、跟骨、距骨、腓骨、舟状骨。小儿以跟骨为多见,距、腓骨则在成人与小儿中均可产生。

易患人群为足部承重较多的运动员,如篮球、足球、网球运动员,以及田径、体操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行军骨折在足部疲劳骨折中最为常见。好发于第二跖骨干,其次为第三跖骨。第二跖骨的负重值较其余外侧3个跖骨负重区为大,仅次于第一跖骨,但第二跖骨负重区的面积是第一跖骨的一半。这足以说明第二跖干的疲劳骨折最为常见。

疲劳骨折与脆性骨折的区别

脆性骨折是指骨质疏松患者,在没有承受反复负荷,或过度锻炼的情况下,轻微外伤后出现的骨折,长发生于腕部、肋骨、腰椎等部位。通过对骨折患者病史的询问,我们可以很明确的区别两者。

疲劳骨折的临床表现

1.损伤部位出现逐渐加重的疼痛为其主要症状。这种疼痛在训练中或训练结束时尤为明显。

2.体检有局部压痛及轻度骨性隆起,但无反常活动,少数可见局部软组织肿胀。

3.X线摄片,在出现症状的1~2周内常无明显异常,3~4周后可见一横形骨折线,周围有骨痂形成,病程长者,骨折周围骨痂有增多趋向,但骨折线更为清晰,且骨折端有增白,硬化征象,因此,当临床疑有疲劳骨折,而X线检查又是阴性时,其早期诊断方法是进行放射性核素骨显象。

疲劳骨折的预防和治疗

骨科与中医骨伤科区别篇3

作者:杨晓蓉    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骨科,重庆400042

【关键词】 护理;地震伤员;资源管理

四川省汶川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有大批的伤员转运到后方医院进行救治。我院共救治了灾区伤员150人,其中骨科救治伤员69人。面对如此大批量伤员的救治,只有对护理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利用和科学管理,才能及时有效地救治伤员,保证护理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收治的69例伤员中,男28例,女41例;年龄11~89岁,平均51.4岁;受伤至救出时间为伤后即刻至伤后70h不等。其中多发伤33例,四肢骨折23例,脊柱骨折及截瘫5例,髋部损伤及骨盆骨折3例,肋骨骨折2例,皮肤挫裂伤2例,挤压伤1例。大部分伤员于1个月后伤愈出院,最后一位伤员于5个月后出院。

   2 护理人员的配备

   我科新病区腾出40张专用床位接收地震灾区伤员,主要是收治康复期的伤员。我科原有护士14人,护理部从其他科室抽调了护理骨干5人参与我科新病区伤员的临床救护11d。临时组建的骨科病区也都从医院其它临床科室抽调了护士13人,护士长1人,配备好了一个护理团队。我科原有实习护生3人,护理部抽调了在其他科实习的护生2人固定在我科2周,协助完成伤员的基础护理。另外,还有3位志愿者实习护生在我科协助伤员的生活护理,共10d。伤员入院后的前几天,都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惊恐、不安等。针对伤员的这些心理状况,护理部及时组织心理疏导护理小组共10人,及时对伤员进行心理疏导。

   3 护理人员的培训

   针对地震创伤主要以骨折、骨盆及胸部伤、脊柱骨折及截瘫、四肢神经伤、挤压伤及挤压综合征、多发伤等为主[23],伤后感染、截肢以及心理改变等情况,护理部和科室都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了多次相关专业的强化培训。培训方式主要为集中授课、各病区护士小讲课及针对具体病人进行个案查房三种。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骨科常见创伤病人的救护程序、创伤常见的救护技术、骨科常见创伤病人的护理方法、特发性伤口感染的护理及心理干预等。

   4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根据病人入院时的数量、病区工作情况和病人病情的轻重等进行弹性排班。批量伤员入院时安排护士加班,除当天值班的2位护士外,临时按1∶1的护患比例安排护士加班,进行伤情检查、卫生处置、接收治疗或卧床休息,处置完毕后加班的护士才下班。根据病区工作情况调整上班护士,上午和下午的治疗、处置及手术等工作量较大,每天安排10位左右的护士上行政班,另有3位护士值中班,4位护士分别值上夜班和下夜班。根据病情轻重增减值班的护士,伤员病情危重时,增加值班的护士,必要时专人守护伤员。

   5 护理人员的合理使用

   临时设立护士长助理,协助护士长管理病区及对伤员治疗、护理质量把关,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一次锻炼、施展抱负和个人才华的平台。护士长助理需具有较高专业理论和专科理论知识水平,同时技术娴熟,能指导下级护士工作,且有较强的病情观察和判断能力。护理组长由经验比较丰富的高年资护士担当,组长应有能力指导下级护士或护生工作,作为病房管理核心成员、护理骨干,参与病房管理工作和伤员的管理。执行护士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主要力量,需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具备爱岗敬业精神,能够熟练掌握临床护理知识、常见护理操作及抢救技术。助理护士在护理组长或执行护士的指导下,完成伤员的各项基础护理,完成伤员入院、出院的健康教育,负责伤员的卫生处置。负责病区的环境整洁和探视陪护的管理,负责监督指导护理员的工作。

   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在医院建设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是保证和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在这次汶川地震伤员的专区收治中,我们注意科学设置护士岗位,合理配置护士人力资源,有效地控制了陪护比率,为患者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保证了伤员的及时救护和康复。

【参考文献】

 [1]闫怡静.医院护理人员配备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4):295-296.

[2]董钏,赵涛,邓伟,等.汶川大地震伤员的救治[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8,17(4):223-224.

骨科与中医骨伤科区别篇4

XXX,男,XX县XX镇农业行政村卫生所乡村医生,1953年出生,是位土生土长的壮家人。在长期的探索中,XXX还拜副主任药师、广西草药王张超良为师,得到了张超良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为了识别壮族草药,掌握壮药的药性药理及资源分布,XXX随张超良老师多次到广西大瑶山、大苗山、猫儿山、大明山、十万大山等地识别、采集壮族草药。经过不断深入地实践、挖掘、总结,XXX已成功掌握1000多种壮族草药治疗骨科疾病及常见病。

1981年村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合作医疗解散。为了生存,更为了让自己一技之长为民造福,XXX带头坚持创建卫生所,然而,面对XX本地几十家个体医疗诊室机构的激烈竞争要立足就必须迎难而上。事业的发展源于民众的信任,民众的信任离不开自身精湛的医技,为此,他从不放弃学习提高的机会,时刻注意提高充实自己。

首先抓住各种进修函授的机会,参加各地院校举办的各种医疗培训学习。他带着临床中的各种疑问、难点、虚心向导师求教,对把学到的技艺付诸实践,更好地解除患者病痛,服务于病人,而形成了一个不断进步的良性循环。

XXX,从未进过正规的医学院校,启蒙于师传口授,在多年的“赤脚医生”临床中,带着临床实践中的疑问参加短期医学培训,在临床中自学,自费购买了几万元上千册的医学书籍,订购二十余种医学杂志,一有空余时间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摘抄各种医学知识图卡。为了系统学习中医学,1985年参加了光明中医大学骨伤科系统函授学习,坚持一年中抽四个月时间到南宁听面授课,经四年系统的函授学习后,取得了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中医诊断学、骨伤科急救学、骨伤科基础理论等14门单科合格证书,终于1989年毕业,成为一名具有专科学历的医务工作者和管理人员。

毕业后,把学到的中医骨科理论用到临床实践,通过临床实践总结,认真地辩证诊断,严格按国家诊断标准和疗效标准观察制订临床资料,再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总结。1989年,XXX的《脚踏整复法治疗陈旧性肘关节脱位》论文首次获国际中日骨科优秀论文奖,从而取得了一个个喜人的突破。近几年,卫生所负责XX镇解放社区、永安东路一段的计划免疫工作,在镇保健所的指导下,积极做好预防接种工作,按时填好各种表册。并且按传染病报告制度,承担管辖范围内的病情管理及报告工作。几年来,计划免疫工作都走在各社区、村委的前列。

为积极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为了落实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吴医生积极动员群众参加新农合,做好参合群众的费用收缴,全村委2007年至2008年共收上参合金64370.40元,参合率达88.30%。

为了更好地解除骨伤患者病痛,提高发掘壮族骨科医药遗产,1993年10月5月经上级卫生部门批准筹建了XX农业骨科医院(与农业行政村卫生所同时并存),XXX担任骨科医院院长兼卫生所所长。业务发展后,XXX更热情地为风湿、类风湿、颈肩腰腿痛及各种骨折、骨病患者解除病痛,同时根据“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原则,发挥自身壮药治伤接骨医技,同时引进先进现代医技,开展了手术整复内固定,颈肩腰腿痛等专科业务,大大提高了大家的专业水平。

XXX所师承的壮医药疗效确切,为他在临床实践中研究壮医药提供了可靠的客观现实和现实基础。但由于是口授师传,没文字记载,得不到系统的发掘整理和文字总结。为了对壮医药深入的研究,以唯物辩证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XXX虚心对师传的壮医药实践经验进行科学验证。依靠现代自然科学发展整理壮医药。

首先是整理壮族草药治疗骨伤。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除重视骨折的整复,固定和功能锻炼外,同时重视从整体出发,通过四诊八纲,综合全身及局部症状,辩证论治,内外用药,以促进肿胀消退,气血流通,代谢增强,加快软组织的修复,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骨折早、中、晚期的内外用药是传统中药。而壮药在治疗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应用中更优于中药。

在探讨治疗颈肩腰腿痛范畴中,XXX医生先后拜北京光明中医骨伤医院院长,世界中医骨科联合会秘书长韦以宗教授,原广西中医学院院长、广西中医骨伤科研究所所长韦贵康教授,中国针刀医学创始人朱汉章教授等各名家流派为师。前往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骨伤科研究所等地多次进修手法推拿及小针刀疗法,吸取各家之长。

通过从师学习进修,认识到软组织损伤,特别是脊柱软组织损伤与其出现的脊柱相关疾病已由颈肩腰腿痛范畴,发展成为70多种临床常见病,疑难病的病因治疗理论,涉及到多个临床学科。脊柱相关疾病的病因是脊柱力不平衡而导致肌张力失衡,骨关节轻度移位压迫、刺激周围的血管神经,从而引起相应的组织脏器病变,仅颈椎病就有眩晕、头痛、耳鸣、视力异常、肩痛手麻、血压异常、心律不整等。由于它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在大学课程中尚未开设,许多医院亦没设立此科室,再加上媒体对这门新学科宣传甚少,故使其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在对软组织损伤与脊柱相关疚病的临床实践中,XXX医生着重以现论为指导,则重运用手法推拿,小针刀疗法治疗,辅以壮族草药内服外用,取得良好的疗效,为大批颈肩腰腿痛患者解除病痛。

如壮医药在治疗风湿类疾病(简称风湿病)中,XXX制定了壮医治疗风湿类疾病措施,自拟壮药内外治疗类风湿疾病方剂,形成了自己一整套壮医学治疗风湿类疾病理论。即:一是采用1988年昆明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二是辩证论治;三是壮族草药的应用。故在临床上XXX采用西壮医结合办法探讨治疗风湿类疾病取得了一定经验,在参加全国风湿类疾病学术交流会上,多篇论文获奖,卫生所被中国中西医结合防治风湿类疾病协作组接收为协作组成员。世界中医骨伤科联合会及杂志社联合行文给XXX医生,建议向当地政府申办“风湿、类风湿病研究所”,在运用壮医壮药医疗风湿、类风湿病经验基础上开展科学研究,从血液流变学、免疫学和生物学方面进一步研究,以提高传统疗法的科学性,以利向国内外推广。

XXX的三篇论文《壮药吹风藤汤、吹风藤酒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568例临床报告》、《壮药治疗骨关节炎》、《壮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荣获世界中医骨科最高成就奖的尚天裕国际科学二等奖。

骨科与中医骨伤科区别篇5

中图分类号:R246.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307-02

中医骨伤科作为临床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临床教学的一个重点。同时由于骨科疾病种类繁多,治疗方法复杂,疾病的诊断、发展演变涉及许多相关学科;而且目前本学科发展迅速,专业高度分化,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更新,学生对新知识的需求仅靠教材难以满足。这就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也是一个教学的难点[1-4]。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结合骨科的实际情况,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进行了教学的改革和探讨。

1充分利用专科网站和专业书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我国现行的中医药高等院校培养模式基本上还是沿用课堂教学的被动学习模式,临床医师的培养模式还在探讨中。教学过程仍然是从课本到课本,中医骨伤科教学培养的目标,主要是提高其临床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如骨折和脱位的复位手法等[5-9]。而现在的中医骨伤科学教材无论在知识结构还是在内容上,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和对新知识的渴望。学习的知识、技术不规范,不完整,很难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因此在开始授课之前,结合临床工作经验,我们选定了与本课程有关的中西医骨伤科书籍,建议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强大功能,借阅或购买专业书籍,如《骨与关节损伤》、《实用骨科学》、《临床解剖学》、《骨科常见疾病影像诊断学》、《伤科汇纂》、《医宗金鉴》等,并对如何结合课堂教学独立学习进行了讲述。同时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推荐优秀网站,搜索相关知识,进行辅助学习,使学生打开了学习思路,拓展了知识面,提高自学能力和自我完善知识结构技能,使临床教学进入一个良性互动阶段,达到了中医骨伤科的临床教学目的。

2建立素材库,提高临床带教质量

中医骨伤科教学和临床解剖学、影像学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随时注意收集典型病例影像学资料,如X线片、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mRi)等,并分门别类整理,建立素材库;同时建立解剖知识图片素材库,在制作多媒体课程时加以充分利用[10-12]。

在临床带教中,我们提取素材库中的相关影像资料,对其相关特点,进行讲解示范,如X线片能发现骨密度、骨形态的改变,从而可以显示骨折或脱位的形状、骨质破坏的部位及程度;Ct有较高的骨组织及软组织分辨力,可以鉴别疾病的性质,当其应用于骨组织尤其是脊柱的显示时,可以准确的显示骨与软组织的关系;三维重建Ct则使图像立体感强,有利于病灶的定位及显示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特别是在显示关节附近的病变、破坏时,可以准确的显示病变的部位及程度,有着其他影像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点。mRi则有更高的软组织分辨力,可以显示神经组织结构,有多个成像参数,能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13-16]。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强调的是“骨伤”,其中又以四肢损伤最为常见,躯干、颅外次之,所以,根据专业的特点使学生学习四肢损伤区域骨的形态结构、肌肉配布、神经支配、血液供应等情况,则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不同部位的解剖毗邻关系,使学生对疾病认识和治疗方法如复位、理伤手法等内容有直观形象认识,加深对疾病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对骨伤科常见病的感性认识[17-18]。例如:学习尺桡骨骨折内容时,通过素材库X线图片和局部解剖的讲解,可以让学生不仅复习以前学过相关内容,同时对骨骼与肌肉韧带的解剖关系、骨折复位时的具体手法要求与肌肉附着和骨折位置的关系等这些平时难以理解的难点问题迎刃而解,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从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说,正是影像学、解剖学等相关学科的进步,推动了骨伤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也正是由于骨伤科学的发展的要求,推动了它们的进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跨学科知识讲授骨伤科知识,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3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提高学生兴趣和主动性

中医骨伤科是一门临床学科,其特点是感性认识和临床查体、操作性较强,而学生长期在课堂接受理论教育,对于骨伤科知识相对陌生,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加强感性认识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且将感性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骨科基本知识是教学的难点。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正好可以弥补这些不足。随着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多媒体课件功能日益强大,在丰富内容、活跃气氛、诱导思维、使内容直观生动等方面对现代医学教学起到巨大作用[19-22]。

多媒体技术可以达到人机互动的效果,使学生有直观形象的感觉,可以将那些不易表述的知识生动直观地表现出来,利于学生准确、全面、深刻地接收知识。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教学效果有了显著的提高。多媒体教学课件所包含的信息量大,能及时、充分地反映骨科学的最新成果,把多学科的知识交叉、渗透反映到教学内容中来,将大量的信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呈现给学生[23-24]。学生通过课后拷贝课件复习所学内容。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和精力,还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例如,骨性关节炎是骨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对于一名学生来说,缺乏直观认识和系统了解,单纯凭文字教学,难以达到应有的学习效果,因此多媒体教学方法尤为重要。讲解该疾病时,可先将其分为概况、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中医药认识及对策等内容进行讲述。首先利用图表和图片让学生明白该病的概况和流行学特点,特别是讲述世界卫生组织开展的“骨与关节十年”活动的意义,以及人口老龄化与该病的关系,以及中医药在治疗中优势。使学生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来认识疾病。同时利用解剖图片让学生了解关节的解剖结构,关节和周围软组织解剖的关系,在讲述治疗方法时利用相关影音材料特别是手术治疗等内容。直观和形象地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简明扼要的图文概括了知识要点,以生动丰富的图像替代了枯燥乏味的文字描述,使教学内容表现得丰富多彩、形象生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改革,我们认为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相信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和学的共同发展,相互推动,对摸索出一套既能适应于当代医学教育的发展,又具鲜明的时代特征的全新的中医骨伤教育模式将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刘献祥,林燕萍《中医骨伤科学基础》课程教学调查研究[J].中医正骨,2004,15(10):25-26

[2]夏建龙.中医骨伤临床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11):206-207

[3]陈波,邹华.中医骨伤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中医药导报,2005,11(9):89

[4]卢建华,王维佳,陈华,朱胜良,杨米雄.《中医骨伤科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3):433-434

[5]蔡桦,李钊.提高《中医骨伤科学》教学效果的体会[J].中医药导报,2008,14(11):97-98

[6]李桂文,韦贵康,叶军.改革中医骨伤科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J].高等中医教育研究,1989,(2):42-44

[7]杨小欣.《中医骨伤科学》教学模式新构想[J].中医正骨,1994,6(4):41

[8]罗小鹏,李沛.《中医骨伤学》三步教学法探讨[J].河南中医药学刊,1998,(4):32-33

[9]赵波,李晟.关于改进中医骨伤专业教学的一些思考[J].实用医技杂志,2007,13(4):56-57

[10]宗少晖.多学科相联系提高骨科教学水平[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24(9):71.

[11]赵晨光.中医骨伤专业中实施电化教学探析[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1999,1(1):67

[12]王秀华.《中医骨伤基础》教学方法研究[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3,5(4):395

[13]罗小鹏,李沛.《中医骨伤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规律探讨[J].中医正骨,1999,11(4):56

[14]王平,赵雪圆.探究式教学法在中医骨伤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6(3):154-155

[15]陶源,徐祖健.中医骨伤科学临床实习教学实践探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314-315

[16]江勋源.《骨伤科影像诊断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2):204-205

[17]宋波,梁玲,武煜明,杨恩彬,陈普.局部解剖学课程在中医骨伤教学中的作用[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30(6):54-55

[18]许本柯,舒先涛.中医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尝试[J].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学报,1996,6(2):45-46

[19]曹慧.计算机动画技术在中医骨伤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0(2):85-86

[20]谷福顺,王爱国.中医骨伤临床教学法初探[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7(1):39-40

[21]彭义香,郑军,付燕,等.加强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教育,2003,2(2):42-43

[22]俸志斌,廖小波.多媒体在中医骨伤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8(2):141-142

骨科与中医骨伤科区别篇6

[关键词]脂肪栓塞综合征;创伤;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3)08(b)-0150-03

脂肪栓塞综合征(fatembolismsyndrome,FeS)是骨科临床上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长管骨骨折、多发骨折、骨盆骨折及骨折大手术后,多于伤后24~72h发生。1862年Zenker首次于尸检后描述了FeS[1]。1873年VonBergmann[2]首次在临床上诊断了FeS。由于FeS起病急骤,发展迅速,且早期症状和体征多不典型,漏诊或误诊率较高[3],若不及时救治,病死率为0.1~60.0%。在创伤尸检病例中,其发生率更高[4]。因此,及时发现病情,早期干预尤为重要。台州恩泽医疗中心下属三院区(包括台州医院、台州中心医院和路桥医院)从2003年11月~2012年10月共成功救治创伤骨折及术后引起FeS患者48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台州恩泽医疗中心下属三院区48例FeS患者资料,其中,男37例,女11例;年龄16~50岁,平均35.7岁;胫腓骨折11例,股骨干骨折14例,骨盆骨折9例,髋关节置换术后8例,多发骨折6例;致伤原因:车祸伤36例,坠落伤7例,钝器击伤5例;47例受伤或术后症状出现时间为6~72h,1例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1周左右出现症状。

1.2诊断标准[5]

目前尚无诊断FeS的特异性指标,FeS的诊断大都基于病史、临床表现和一些常用辅助检查。指标包括:①主要标准:呼吸系统症状、无颅脑损伤的神经症状及皮肤黏膜出血点。②次要标准:血氧分压(pao2)

1.3治疗

治疗方面,迄今未发现可以直接溶解脂肪滴、消除脂栓的特效药。目前以呼吸支持、维持有效循环、抗感染、营养支持、保护肺、脑等重要器官的治疗为主。

2结果

48例患者随访1~2年,仅1例后遗轻度脑瘫外,其他47例均无明显后遗症,预后良好,骨折如期愈合,功能恢复满意。

3讨论

3.1发病机制

目前FeS发病机制尚不确定[6],血液中的脂肪栓子来源有几种观点:

3.1.1机械损伤原理

认为长骨骨折造成骨髓静脉壁撕裂,脂肪细胞受损而释放出脂肪滴进入静脉循环,在毛细血管内造成脂肪栓塞。

3.1.2生物化学理论

认为当机体受到严重创伤应激时,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加,活化脂肪酶,活化的脂肪酶把三酰甘油分解为甘油和游离脂肪酸(FFa),诱发“生物化学性”炎症反应,使肺泡结构破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导致肺出血,严重者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3.1.3血液凝结理论

创伤早期由于组织和内皮细胞损伤,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暴露,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引发血液的高凝状态,导致血流缓慢,出现红细胞、乳糜微粒,主要阻塞于肺部血管;另有微小的脂肪颗粒(直径<7~10μm)可以通过肺毛细血管或开放的心脏卵圆孔进入体循环,阻塞脑、皮肤等处毛细血管。有学者尝试以炎性反应理论[7]和细胞凋亡理论[8]解释FeS。

3.2临床表现

根据FeS不同的临床表现,将其分为暴发型、完全型(典型型)和不完全型(部分性)3型。

3.2.1暴发型

创伤性骨折伤后12~24h内突发死亡,临床症状类似急性右心衰或肺栓塞,临床很难诊断,通常由尸检证实。

3.2.2完全型

症状典型,临床容易诊断。临床表现为骨折创伤后48h内出现典型的脑功能障碍症状,呼吸困难,通常有心动过速和发热,前胸、颈部或睑结膜等皮肤黏膜出现瘀斑点状出血点。

3.2.3不完全型

一般在伤后1~6d出现,症状非特异性,主要表现为轻度发热、心动过速、呼吸增快等,或仅有轻度至中度低氧血症,大多数在数日内可自愈,只有少数发展为FeS。不完全型因症状不典型,早期症状往往被忽视,医生缺乏足够重视,容易漏诊或误诊。

3.3早期干预及护理

3.3.1警惕高危FeS患者

熟悉FeS的临床表现及征兆,在创伤骨折或术后72h内加强巡视观察。护士应具备FeS预见性护理分析思维,尤其对FeS高危患者,严密监测,高度警惕,包括四肢长管状骨骨折,尤其是多处骨折患者;骨盆骨折患者;骨折固定不妥者;髓内钉内固定术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肥胖、骨折合并休克患者。休克可使伤处脂肪吸收增加,血液黏滞度增加。入院后72h内加强生命体征和动脉血氧饱和度监测,对无其他原因出现的与疾病本身不相符的意识状态改变、呼吸系统改变、发热、皮肤出血点、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等症状,应充分考虑FeS的可能,及时汇报医生。

3.3.2FeS征兆的临床鉴别

3.3.2.1与术后吸收热、感冒症状的鉴别FeS患者体温、脉搏改变常常是首发症状[9],部分患者体温一般在38℃左右,术后3d内易与吸收热混淆。对无感染迹象的患者,发热达38℃以上,脉率120~200次/min,首先应考虑FeS可能。本组中24例患者早期均不同程度出现体温上升,体温介于37.8~39.4℃;所有患者均有心率加快,达100~160次/min;血压均正常,其中,1例患者,术后次晨出现高热、心率加快达112次/min,鼻塞、干咳、懒语,症状与感冒非常相似,误认为感冒行抗病毒治疗,巡房中发现溺床现象及呼唤无反应才疑似FeS,予以抢救治疗。通过回顾性分析,笔者认为应加强有声操作,查房时注意互动性,对非危重骨折患者不可忽视观察;对高热、脉速患者应注意观察皮肤、意识、呼吸及氧饱和度检测以及早鉴别有无FeS。

3.3.2.2与脑外伤的鉴别脑功能障碍常出现于呼吸功能不全之后,可有意识状态改变、惊厥及局部脑损害表现。据国外资料统计,脑脂肪栓塞的发生率在单纯长骨骨折中为0.25%~1.25%,多发性骨折或合并骨盆骨折的发生率为10%[10]。临床上对无颅脑外伤史骨折患者、创伤性休克意识恢复患者,如突发烦躁、昏迷、呼之不应,并伴有呕吐、尿失禁、抽搐时突然出现昏迷,首先考虑FeS并及时救治。颅脑损伤为逐渐昏迷,多有头痛、呕吐、躁动,心率、呼吸减慢、血压升高症状。而FeS患者血压一般不下降,因此,不能因血压正常而忽视病情观察,尤其对入院1~3d的患者,应加强巡视、寒暄,经常向患者提问,评估意识状态[11]。本组48例患者中,6例术后(伤后)3~24h出现FeS,早期均无胸闷主诉,血氧饱和度92%以上,仅仅出现行为异常,偶有胡言乱语,均伴有大小便失禁,其中,2例输液患者自行拔除输液针头,安静时均对答切题;6例早期意识改变患者头颅Ct检查均未见异常,胸部X线均未发现典型的“暴风雪”样改变,其中,4例仅表现为肺纹理增多。

3.3.2.3与呼吸系统外伤的鉴别呼吸功能不全常在早期出现,症状轻重不等。肺部X线有助于FeS的诊断,表现为双侧肺部密度增高,呈广泛的粟粒状、绒毛状、斑点状或“暴风雪”状阴影。对无胸、脑外伤的患者如发现呼吸困难,呼吸频率>25次/min,并伴有胸痛、胸闷、咳嗽者,应高度怀疑FeS,立即给予高流量面罩吸氧同时报告医生。本组中13例均出现明显的进行性呼吸困难,无合并胸外伤,呼吸频率加快>30次/min,心率加快>120次/min,主诉胸闷,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血氧饱和度进行性下降至70%~80%,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绀;其中,10例行高流量面罩吸氧后血氧饱和度上升至90%以上,3例经吸氧后症状无明显改善,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胸部X线示,早期无明显改变,后期7例肺部出现双肺对称性“暴风雪样”阴影,6例可见斑片状阴影。

3.3.2.4与蚊虫叮咬、性格执拗等表象的鉴别皮肤黏膜出血点也是FeS的典型症状,典型的瘀斑常出现于头颈部、前胸部及腋窝,出血点一般以前胸部、双肩、颈前部、双腋下为主,压之不褪,眼睑结膜下出现散在出血点易被忽视,如伴有高热和无法解释的血红蛋白含量下降即是FeS的先兆症状。本组胸前区皮肤出血点5例,均在伤后24~48h出现,1例因发生在夏季,出现颈、前胸、肩部出血点,家属误以为蚊虫叮咬。临床上脑型FeS患者表现为昏迷或嗜睡时,诊断较为困难,而以兴奋、幻觉为首发症状患者,更易造成误诊,延误治疗。本组中1例平时性格较执拗患者,家属诉患者胡言乱语,刚与家人发生口角,家属离开片刻后自行拔除输液针头,以为是患者赌气,护士前去安慰时发现患者应答异常,即查血氧饱和度为89%,疑似FeS,通知医生,后诊断结果与分析一致。本组1例性格较内向患者,住院期间不善言谈,单纯胫腓骨骨折术后1周,切口愈合良好,拟次日出院,下床时突发意识丧失,后实验室检查证实为FeS。FeS症状中颈、前胸、腋、下眼睑等软组织疏松部位皮肤点状出血有时一过性出现,易被忽视,应注意观察,一般出现迟,发病后2~3d出现,可验证FeS诊断。实验室检查中,FeS表现为血红蛋白下降至≤100g/L,动脉血氧分压降低≤60mmHg,二氧化碳结合力升高,血小板减少,血沉快,血清脂酶增高,血中发现游离脂肪滴。

3.3.3FeS的护理

3.3.3.1骨折肢体有效制动骨折后骨髓腔中脂肪滴进入血循环会造成栓塞。早期的骨折固定可有效地减少髓腔脂肪的溢出。不完全型FeS患者,如骨折处理不当,可突然发展成暴发型或成为典型症状。固定不稳时过多搬动、肢体肿胀等易导致骨折附近压力骤升,脂肪滴挤入血液循环[12]。故伤后患肢应尽早用夹板、石膏固定或牵引,抬高患肢减轻肿胀,改善肢体组织缺血、缺氧;制动,减少搬运,注意观察患肢末稍血运及感觉,及时处理过紧的外固定及绷带,减轻伤肢各压力点受压;在搬运、协助翻身中动作宜轻柔,尽量避免骨折端活动及组织再损伤[13]。对估计出血量较多的患者,及时补充血容量,防止外周血管痉挛,保持微循环通畅,维持正常的酸碱平衡和血凝状态。预防和治疗休克,是预防FeS的最重要措施之一。本组中1例开放性胫骨骨折合并闭合性股骨骨折、头部外伤患者,胫骨骨折术后回病房,行皮牵引治疗时,突发FeS,出现意识丧失、口吐白沫,检查瞳孔正常,头部Ct无殊。对严重的骨折创伤,入院当天应常规动态监测血氧饱和度,对脉搏氧饱和度

3.3.3.2心理护理FeS几乎发生在所有长骨骨折患者中,而出现临床症状的仅少数,但一旦发生,病情凶险。由于医患信息不对称,多数患者及家属认为肢体骨折不会伤及性命,不能理解骨折潜在并发脂肪栓塞的凶险性,对突发FeS,患者及其家属存在恐惧、紧张不安及疑虑心理。本组中2例FeS患者家属误认为液体输入错误。此时,护士应耐心及时解释安慰,消除患者及家属疑虑心理,以利于更好地配合治疗及护理,必要时按输液异议流程做封存处理[14]。疾病宣教中,因FeS发生率低,一旦告知患者,易加重其焦虑恐惧心理,故对生命体征稳定的非高危患者,临床宣教很少涉及FeS,但一旦出现,易导致医疗纠纷。建议病区在病室内的健康教育本中,列入FeS等并发症内容,饮食、肢置、活动宣教中可以穿插如何预防骨折不常见并发症知识。做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减少不必要纠纷,减轻患者并发FeS后恐惧心理。

3.3.3.3对症支持护理①呼吸支持:保持呼吸道通畅,面罩吸氧,6~8L/min,以确保有效供氧,有条件的采用高压氧舱治疗。②抗休克、护脑治疗:冰帽降温、镇静,并早期大量使用激素以减少游离脂肪酸的作用,应用激素冲击疗法时警惕应激性溃疡发生。③营养支持: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素饮食,鼓励多饮水,降低血浆乳糜含量,减少脂肪酸的形成。④加强基础护理及安全护理。

3.4小结

骨科手术并发FeS的早期防治中,临床表现是重点指征,对FeS的防治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FeS患者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有的来势凶猛,发病急骤,甚至在典型症状出现之前很快死亡,多数FeS早期临床表现并不典型,有的甚至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只是在死后尸检发现,所以极易漏诊或误诊,延误病情。在临床护理中,不仅要求熟悉FeS临床表现,还应注意FeS与脑外伤、胸外伤、术后吸收热、感冒、蚊虫叮咬、人格特征等先兆症状鉴别,早期发现FeS不典型症状,特别是创伤骨折后1~6d,严重骨折休克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已基本稳定后,突然出现非胸部创伤的呼吸系统症状,或是非颅脑损伤的神经系统症状,伴有皮肤散在点状出血,贫血不能纠正,血小板减少,同时伴有动脉氧分压降低、发热、脉搏增快或血沉增快等非特异症状体征时应警惕FeS。笔者通过护理观察亲身体会到,对管状骨骨折创伤应早期连续动态监测血氧饱和度,测定血红蛋白值,有利于早期发现低氧症状。

虽然骨折合并FeS的病势凶险,但只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治疗,一般均可痊愈康复;及时发现FeS的早期症状是诊断与治疗的关键[15];优质护理是早期发现FeS、降低误诊率、提高FeS抢救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nissarS.emergencymanagementoffatembolismsyndrome[J].emergtraumaShock,2009,2(1):29-33.

[2]VonBergmanne.einfalltodlicherfettenbolic[J].BerlKlinwochenscher,1873,10:385.

[3]凌磊,谭雯,贾长青.创伤骨折后FeS18例诊治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3(26):283-284.

[4]种秀清,李应坤.骨折并发重度脂肪栓塞的临床综合诊治[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19):127.

[5]刘显良.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1):51.

[6]BorwnerBD.创伤骨科学[m].王学谦,译.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7:430.

[7]HsvYH.acutepulmonaryoedema[J].ClinSciLond,2003,104:259-264.

[8]李大刚.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诊治进展[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4,24(5):309-311.

[9]任蔚虹,王惠琴.临床骨科护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452.

[10]papageiopoulospJ,apostolouCD,KarachalioustS,etal.pulmonaryfatembolismaftertotalhipandtotalkneearthroplasty[J].orthoperdics,2003,26(5):523-529.

[11]李晓菊.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措施[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3):114-115.

[12].早期防治严重创伤及骨科手术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探讨[J].中国医疗前沿,2011,6(10):36.

[13]陈晖.严重骨折中脂肪栓塞综合征早期诊断与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09,15(10):1526-1528.

[14]周芹.人性化护理在骨科病房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7):120-121.

骨科与中医骨伤科区别篇7

1骨科康复学的内涵阐述

1.1骨科康复的定义骨科康复学,从内容上来说,指的是主要对开展综合性康复治疗的骨科伤病患者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其不仅属于骨科学的分支,同时还是康复医学的一个分科。现代骨科康复学,其基本干预手段主要由手术、功能训练、假肢与矫形器辅助三者构成,以康复为目标,构成内容主要为手术性治疗与非手术性治疗两个内容。因此,在综合性骨科康复治疗时,手术主要指的是康复性手术或者预防继发残疾手术,并且手术治疗离不开功能训练以及假肢或矫形器辅助两者提供的帮助,只有三者相互配合,才可保证康复效果。因此,骨科康复的三大治疗手段关系密切,不可分割。从广义方面来说,骨科康复非手术治疗内容涉及范围较广,但可以简单的概括为既指心理治疗、药物、物理因子治疗、康复咨询及护理等内容。同时还指功能训练与假肢矫形器辅助治疗。

1.2骨科康复学的分类根据治疗对象存在的差异对骨科康复学进行分类,可分为7大类,分别为:儿科骨科康复学、老年骨科康复学、成年修复重建外科康复学、脊柱脊髓损伤康复学、运动创伤康复学、工伤康复学以及手创伤外科康复学。

2骨科康复学的发展趋势

本文通过对“骨关节十年”中各大国际医学团体及wHo获取的共识行动纲领所设置的任务进行详细分析,同时还参考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骨科康复学中研究的成果,得出新世纪初骨科康复学的发展趋势主要如下:(1)工伤康复得到快速的发展。当前我国在工伤康复方面已经成功构建了一个新模式,也就是与社会劳动保障相互结合构建一个工伤康复中心。比如最近几年在我国东南部广州市构建的广州工伤康复医院就是新模式的首次尝试。因此可以预计,在该基础上,未来我国可成功且全面的有机结合工伤的后期康复及早期康复,进而能够供给工伤康复一套系统性与完美性更高的服务,与此同时,还能推动我国工伤康复技术的现代化发展速度。(2)骨科康复治疗与服务组织形式均实现后,多门学科相互合作的机制与工作方法需要深入的研究及完善。站在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多学科性团队是不可缺乏的,并且效果明显。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该团队的工作方式并没有一一明确,所以其工作方式是不是主要为会诊、联合查房、病例讨论方式,还有待研究;同时,该团队的工作方式也可能是临时性的团队会议方式,并且没有结合实际病例的临时合作与长期且系统的合作应该如何与研究讨论相互结合,均需进一步的研究及摸索,从而可以有效地将手术、功能训练和假肢或矫形器辅助治疗有机集合。(3)骨关节病病因的临床生物学研究更加细化与深入,专家们通过深入的研究,将骨关节的力学环境改变与组织适应、破坏、修复三者的关系一一被说明,进而在确定运动疗法,保证治疗效果方面提供了确切的帮助。(4)研究与开发出更多新型的康复治疗技术与方法,尤其是为发展中国家研究出既有效、又可节约费用的低廉、方便功能训练方法。(5)研究与开发适合骨科康复患者的评估工具。未开骨科康复学中所开发的评估工具具有极高的针对性、敏感性,尽管骨科康复学更加注重功能评估的作用,Fim、SF-36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并且儿童骨科康复内容中也设计了新内容,但是依然无法将残疾患者参与社会功能充分反映出来。因此,新型评估工具以残疾为取向,将残疾障碍与康复指标如实反映,还能够预测社会康复,并且新型的评估工作还以患者为取向,结受各种干预手段患者在评估项目需要存在差异,举例来说,就是进行植入手术、组织修复等患者与实施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患者的评估项目是存在差异的[2]。(6)研究与开发出更多新型辅助器具。未来的骨科康复理念会大力提倡倡导医工相互结合,从另外一个意思来说,也就是指骨科、康复以及康复三个方面的医生相互结合,达到一方面不断扩大新型高科技假肢与矫形器应用在临床康复中的领域,另一方面还以适用技术为原则,给患者提供更多又实用、又有效,并且非常简单及价格低的假肢与矫形器,减轻残疾人的经济负担。(7)骨科康复从医院转变为社区与家庭。当前世界各国中,骨科康复学均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发展趋势,就是越来越注重家庭给骨科患者提供的有效护理集康复。由于大部分骨科患者康复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因此想要在康复医疗机构内长期住院完成存在极大的难度。大多数专家们通过以部分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住院康复患者与家庭康复患者为例进行研究,并且将两组的功能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对比,结果发现两者存在的差异并不明显,由此他们认为,通过类似的研究说明,当指导与监测两者被适当扩大后,家庭康复与社区康复对骨科康复产生的作用是大致相同的,并且存在的差异并不明显。

3结束语

骨科与中医骨伤科区别篇8

阻止伤残――骨的重建

对于骨损伤,过去人们一向认为,普通骨折,等它愈合就好,但如果伤得很重,比如粉碎性骨折,甚至缺了一段骨头,往往难免手脚短掉一截,更严重的可能需要截肢,遭遇终身伤残的命运。

但这些严重伤残者的命运,在现代医学科技的面前得到了很大的改写。柴益民教授就是这样一位改写患者命运的医者。

柴益民教授介绍说,对于严重的骨损伤,可以进行骨重建,而现今对于骨重建主要有两种方法。

一是骨移植,即从患者身上别的地方取一段健康的骨移植到缺损部位。比如小腿有胫骨、腓骨这两根长骨,起主要支持作用的是胫骨,腓骨的缺损很多时候并不影响人的行走,医生常常会从腓骨取一段下来修补其他地方的骨缺损。这是一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治疗方式,也是过去骨重建的唯一办法。

另一种方法是骨再生,是上世纪50年代前苏联专家发明的一项技术,其原理是利用骨组织强大的自我再生能力,将长骨打断,再缓慢拉伸,可以达到令患者长骨延长的目的。该技术经过几十年的改进和发展,现已有多种配合骨再生的药物和理疗技术,可刺激和促进骨质生长,缩短患者恢复的时间。

不论是骨移植还是骨再生,都从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患者的截肢、伤残。但问题还在,严重的损伤,缺失的往往不仅仅是骨,骨外的筋、肉、皮,大多受到了严重损伤,而没有这些的软组织,骨是无法单独生存的。

“敲断骨头连着筋”的烦恼

现在车祸损伤越来越多,车祸损伤属于高能量爆破性损伤,可以瞬间使坚硬的骨头发生粉碎性骨折,同时皮、肉受到严重损伤也在所难免。柴教授打比方道:“就好比有句话叫‘敲断骨头连着筋’,这个‘筋’就是我们的软组织,人体内除了骨头,诸如皮肤、神经、肌肉、肌腱等,都属于软组织。”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覆盖全身,对全身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没有皮肤的保护,外界有害物质可以轻而易举地侵害肌肉、骨骼等组织,势必造成软组织和骨骼的感染、发炎甚至坏死;同时,肌肉、神经、肌腱的损伤和缺损一样会严重影响人体的正常机能,这些软组织可以说和骨骼一样重要,缺一不可。所以在骨重建的同时,若有软组织的损伤,必须对其做相应的修复工作,否则骨的重建犹如空中楼阁,无法落到实处。

把损伤控制到最小

骨的重建、软组织的修补,是医学工作者们早已掌握的技术,然而,即使是一项已成熟的技术,在柴益民教授眼中仍然有上升和改进的空间。

柴益民教授介绍说,对于组织移植,过去通常的做法是从别处移植一段带大血管的骨、皮肤、肌腱等复合组织,移植同时带大血管是为了保证移植物的存活率。但这么做有一个明显的缺点,比如从小腿移植一段带大血管的腓骨到别处去,而小腿的大血管原本就只有两条,取走一条就只剩一条,这剩余的一条大血管使被移植部位几乎丧失了弹性应变能力,一旦意外或疾病伤害到这条大血管,原来的好肢极可能遭遇坏死的打击。

针对这种情况,柴益民教授做了大量研究,在断指(肢)再植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显微外科技术,开创了穿支组织瓣移植术。

所谓穿支组织瓣,即是从大血管发出到骨及周围组织的小血管,这些小血管与被移植组织“亲密接触”,是提供血液养分的“第一线”,但这些小血管实在太细小,过去的技术无法对接如此之小的血管。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微小血管在手术中的对接成为可能。利用穿支组织瓣进行移植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保留了被移植处的大血管,对好肢的血供没有影响。而它的难点在于手术的难度大大提高了,穿支组织瓣血管的直径通常只有0.5~1毫米,长度只有1厘米左右,医生需要有高超的显微外科技术,在显微镜下把细小的血管对接起来,有时移植血管直径甚至小至0.2毫米以下,这就需要超显微外科技术。

要救活伤肢,更要保证好肢的远期健康和安全,把损伤降到最小,这正是柴益民教授一直在追求的技术。

想患者所想

对柴益民教授来说,一台普通的手术通常需要七八个小时,严重外伤的复杂手术甚至可能需要十几个小时,不可谓不辛苦。但让他自豪的是,现在他和六院骨科整个团队在显微外科方面的技术处于国内顶尖、国际领先的位置,而他们精湛的技术,让无数患者避免了原本可能遭遇的终身残疾,又为无数患者降低了伤残的程度。

有位患者遭遇严重车祸,面临整个腿部截肢的命运。柴益民教授及其团队在讨论方案后,发现该患者还有保肢的希望,于是他们仔细分拣患者腿部剩余活组织,以六院强大的显微外科技术为后盾,将血管接通,神经、肌腱、骨组织接好,清理坏死组织,经过多次手术,患者的腿被保住了!

还有一位12岁的小女孩,脚踝被车压烂了,在传统治疗理念中,这个小女孩脚部的神经都被压断,已经没有保足的意义。但柴益民教授运用最新的显微外科技术,将小女孩脚部神经一一成功对接,为小女孩成功保住了脚部,避免终身残疾的悲剧。

有的人大腿受了严重损伤,原本需要大腿截肢,但考虑到安装大腿假肢意味着牺牲膝关节,而人工膝关节技术现阶段还很不理想。柴益民教授从患者角度出发,只要患者膝关节还能用,就尽量为患者从小腿移植骨和软组织到大腿,保住大腿和膝关节,使患者仅需做小腿截肢,而小腿假肢甚至都能跑步,患者生命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像上面这样的例子对柴益民教授来说俯拾皆是。柴益民教授说:“我们能把患者的腿和手保长一点,就尽量保长一点,要把患者的功能尽可能地保下来。而且用现在的技术,我们可以把手术做得更漂亮,更精致,对患者的损害也要更小。这正是我们致力追求的。”

骨科与中医骨伤科区别篇9

【摘要】目的研究四川汶川地震所致伤员的伤情特点和规律。方法对我院收治患者进行登记,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方法(iCD-10)统计、分析其损伤的外部因素、疾病分类及构成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主要损伤外部原因为被物体击中和被物体挤压。疾病构成前5位为:胫腓骨骨折158例(13.37%),骨盆骨折122例(10.32%),脊柱骨折120例(10.15%),股骨骨折109例(9.22%),前臂骨折/脱位106例(8.97%)。结论深入研究地震所致伤员的伤情特点,对合理使用、调配医疗资源,更好地为灾民提供医疗服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地震;伤情特点;创伤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clinicalfeaturesandlawofinjuriesinSichuanearthquake-strickenarea.methodsRegisterdetailsofthepatients,countandanalysestheexternalfactorsandclinicalfeaturesofinjurieswiththe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Diseases-10(iCD-10).Resultsthemainexternalfactorsofinjurieswere“hitbyobject”and“Squeezedbyobject”.thefirst5categoriesoftheinjuriesweretibiofibulafracture(158cases,13.37%),pelvisfracture(122cases,10.32%),vertebralcolumnfracture(120cases,9.98%),femoralfracture(109cases,9.22%),andforearmfracture/disjointure(106cases,8.97%).Conclusionit’simportanttostudytheclinicalfeaturesandinjuriesinearthquake-strickenarea,forunseeinganddistributingmedicalresourcerationally.

Keywords:earthquake;clinicalfeaturesofinjuries;injury

地震是一种突发性很强的自然灾害,一次强烈地震往往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摧毁大批建筑物。深入研究地震所致伤员的伤情特点,对合理使用、调配医疗资源,更好地为灾民提供医疗服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08年5月12日14:28分,四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造成数万人死亡,30余万人受伤。我院作为前线医院,在地震发生后短期集中收治了大量地震伤员,现统计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按照我院设计的《绵阳市中心医院地震伤情统计表》对震后送入我院的伤员进行详细登记并记录其诊治过程,剔除登记不全、诊断不准确病例后,2008年5月12日至2008年5月29日共获得有效登记病例1182例,多为此次地震灾情严重的北川县、平武县、安县及江油市伤员。本组患者1182例,其中男性637例(53.89%),女性545例(46.11%);年龄1.4~96岁,平均42.17岁。

1.2伤情统计分类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方法(iCD-10)[1]对统计表中的损伤外部原因、疾病种类进行分类,并计算分析其构成比,对高发损伤分析其内部构成比。

2结

2.1损伤的外部原因本组患者主要损伤外部原因为被物体击中(落石及建筑物倒塌)及被物体挤压(建筑物倒塌掩埋等),其中被物体击中565例(47.8%),被物体挤压321例(27.2%),跌倒/高处坠落187例(15.8%),其他外部原因109例(9.2%)。

2.2损伤疾病构成情况本组1182名患者损伤疾病构成前几位为:胫腓骨骨折158例(13.37%),其中开放骨折67例(5.67%),闭合骨折91例(7.70%);骨盆骨折122例(10.32%);脊柱骨折120例(10.15%),其中无神经症状患者79例(6.68%),不全瘫患者29例(2.45%),全瘫患者12例(1.02%);股骨骨折109例(9.22%),其中开放骨折13例(1.10%),闭合骨折96例(8.12%);前臂骨折/脱位106例(8.97%),软组织损伤221例(18.70%)。需说明复合损伤(同时伴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损伤)按损伤类型分别计入上述损伤类别中,复合损伤患者332例(28.09%)。所有骨折损伤945例中,开放骨折218例(23.07%),闭合骨折727例(76.93%)(见表1)。表1地震伤员损伤疾病种类构成

3讨

在本组患者中,年龄分布特点为:18岁以下患者(儿童及中小学生等)及60岁以上患者居多(769例,65.06%),说明地震发生时,死伤多为学校等人口密集区域,老年人面对突发情况躲避反应欠灵敏,也说明四川地区青壮年外出务工较多,死伤多为留守的青少年及老年人[2]。

根据疾病构成顺序说明在地震灾害伤员中,骨科疾患占很大比重。提示在现场急救的救援物资、人员配备中,需针对此种情况有所准备。比如现场救援时,需多准备夹板、支具等临时固定材料,以对骨折患者伤肢进行临时固定,以免在转运至医院过程中造成二次损伤。脊柱损伤患者占很大比重,在现场救援时对可疑脊柱损伤伤员均使用硬板或硬担架转运[3,4]。开放损伤患者较多,所有骨折损伤945例中,开放骨折218例(23.07%),且据我院收治患者的情况,几乎所有开放伤口均污染严重。所以现场救援时应携带大量双氧水、生理盐水等药品,可以现场初步清洗伤口,并携带大量绷带、纱布、止血带等器具予以止血,以防转运途中失血过多或伤口污染时间较长而致严重后果。

四川强烈地震造成巨大伤亡,在遭遇如此重大灾害时,当地医疗资源往往是杯水车薪,需要调集各地外援医疗力量,包括医务人员、药品、医疗器械、医疗设备等。根据本组病例分析,骨科疾患占很大比重,在救治过程中需要大量骨科医务人员、骨科器械(如内固定器械、外固定架、临时牵引器械等)和针对骨科疾病特点的治疗药物、医疗设备等[5]。在外援医务人员、医疗器械、药品、设备的调配中必须以此为原则。

总之,地震是突发性及破坏性很强的自然灾害,往往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深入研究地震所致伤员的伤情特点,对合理使用、调配医疗资源、避免医疗资源浪费、更好地为灾民提供医疗服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骨科与中医骨伤科区别篇10

【关键词】神经外科;环钻术

环钻术(trepanation)就是在颅骨上打孔、暴露颅内结构的外科手术[1],现有考古学证据表明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神经外科手术,这一手术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0年[1,2]。随着人类历史的进步,环钻术也得到了发展和完善,以至于今天现代神经外科开颅术中仍然能够看到它的影子。

1环钻术的概念[1~3]

环钻术这一术语起源于希腊文“τρυπαυου”,意思是钻孔、钻头或环钻。它的确切定义是:为了医学和神学的目的,在颅骨上钻孔、暴露颅内结构的过程。它含有4项技术内容:(1)环形钻孔去除颅骨(图1a);(2)钻孔后刮除或挖除颅骨(图1b);(3)在颅骨上做4个垂直的直线切割,去除一块方形的颅骨(图1c);(4)在要切除的颅骨周围钻若干小孔,然后将这些小孔通连以去除中间的颅骨(图1d)。在世界各大洲的考古活动中,如中美洲、南美洲、非洲、亚洲、欧洲和太平洋岛国均发现有实施环钻术的证据,表明当时环钻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几乎遍布世界各地。

2环钻术的发展

2.1新石器时代中、早期的环钻术[1~6]新石器时代中、早期人们使用尖锐的石头进行环钻术,手术的目的是治疗小儿癫痫和头外伤造成的颅骨骨折、癫痫和头痛。那时候人们认为癫痫的原因是颅内存在邪恶的幽灵,通过环钻术将头颅中邪恶的幽灵释放出来就能缓解癫痫发作。另外,考古学家发现环图1环钻术的方法

钻术的部位多见于左颞及前额,因而推测手术的目的是用来治疗头外伤,因为古代战场上右利手敌人易造成被攻击者左颞受伤,攻击也多来自前方造成前额受伤。考古学家还发现有的环钻术部位有骨折线,这是环钻术用于治疗头外伤更为可靠的证据。这个时代人们使用环钻术除了用于医疗目的外,也用于宗教活动、驱除妖魔。早在10000多年前人类就能进行这种开颅手术实在是一个奇迹!但更让人惊奇的是手术后居然有很多受术者能够存活。考古发现很多实施环钻术的颅骨钻孔边缘有新生骨形成(图2),这表明受术者术后存活了相当长的时间。Julio对400个秘鲁出土的实施过环钻术的颅骨研究发现,250个颅骨钻孔边缘有新生骨生成的证据,也就是说超过50%的受术者术后存活了相当长的时间。考虑到有些环钻术是在伤者死后进行的,所以有人推测术后存活率为70%左右。在美国和加拿大的考古发现环钻术后存活率高达90%。图2秘鲁出土的公元前约2000年的颅骨,显示钻孔周边有新生骨形成

2.2新石器时代末期的环钻术[1,2,7,8]新石器时代末期古希腊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医学家、科学家和思想家--Hippocrates。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7,图3)生活在古希腊文明最辉煌的时期,对包括环钻术在内的人类医学起到了革命性的推动作用。Hippocrates是第一个将医学和神学、巫术区分开的人,他反对以前人们认为疾病是由于邪恶的幽灵造成的观点,认为疾病的形成是有客观原因的,医学是一门不同于神学的科学。他在治疗病人时强调详细了解病史、仔细观察和检查、对外伤要进行触诊,然后确定治疗方法和判断预后。这些与现代医学诊疗病人的过程基本一致,因而后人将Hippocrates称作医学之父。Hippocrates不仅善于治疗疾病,还注重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一生中写下了大量的医学文稿。他这些文稿被后人于古罗马时代(主要于117-138年)收集整理成为一部医学巨着--《Hippocrates文集》(图4)。这部文集收录了Hippocrates70篇各种题材的文章,包括教材、讲稿、研究记录、哲学散文和各种治疗经验。这些文章不仅包含有医学方面的内容,也涉及伦理学并阐述了医学与哲学的关系以及医学不同于神学的观点,其中《希波克拉底誓言》(Hippocraticoath)仍是今天医学生的必修课。Hippocrates所处的年代战争频发,当时包括Hippocrates在内的医师有很多接触和处理头外伤病人的机会,这促进了人们对头外伤治疗的进步。Hippocrates对人类神经外科的贡献是他于公元前400年前后写成了《头外伤》(oninjuriesoftheHead)。书中对头外伤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分类并提出了不同类型头外伤的治疗方法。Hippocrates将头外伤分为6类:(1)线形骨折;(2)颅骨挫伤;(3)凹陷性骨折;(4)凹痕骨折,即兵器打击颅骨造成外板凹陷,但内板完整;(5)远处骨折,既伤口远处的骨折;(6)颅缝处损伤。

对线形骨折、颅骨挫伤、凹痕骨折和远处骨折Hippocrates提倡用环钻术进行治疗,但奇怪的是他反对用环钻术治疗凹陷性骨折。Hippocrates认为同样外力造成的颅缝处损伤较其他部位的损伤更为严重,预后较差。在用环钻术处理颅缝处骨折时要避开颅缝,不能在颅缝上钻孔,这与现代神经外科学的观点一致,但Hippocrates没有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在处理头外伤时Hippocrates也提倡使用切开技术,既将伤口延长扩大,目的是便于检查骨折情况,选择治疗方法。也有学者认为切开技术有利于引流,减少感染的发生。在那个时代Hippocrates就观察到颞部血供丰富,因而不提倡在颞部使用切开技术,同样道理Hippocrates也禁忌在颞部实施环钻术。Hippocrates不仅提倡用外科手术处理头外伤,也重视外科干预的时机。他主张对头外伤应尽早实施环钻术,对伤情较重或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头外伤应将伤口切开扩大,然后用煮熟的面粉和醋做成的糊剂充填伤口,24h后重新检查伤口,对有指征的骨折实施环钻术,手术一般应在伤后3天内完成。Hippocrates除了用环钻术治疗头外伤外,还治疗颅高压造成的视力障碍。Hippocrates在他的着作中写道“没有明显眼部疾患出现视力障碍时,应在顶部切开头皮实施环钻术,释放下面的液体--这是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治疗后病人能够好转。”新石器时代末期用于环钻术的手术器械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由原来的石器演变成了青铜器,由原来单一的钻演变为多种器械并用。Hippocrates描述的环钻术手术器械主要有4种--普通钻、带锯齿的钻、探条和骨刮匙。普通钻用于钻孔,带锯齿的钻可锯除颅骨,探条用来探察钻孔的深度和钻孔底部骨质的活动度,防止损伤硬膜;骨刮匙用于探察伤口和刮除挫伤的颅骨。在那个时代环钻术手术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Hippocrates强调:钻孔需要耐心和时间,钻孔过程中要不时地停下来观察和用探条探察钻孔的深度和剩余骨的活动度,防止损伤硬膜。那时环钻的性能已大大优于以往的石器钻,钻孔速度加快,钻孔过程中会产热,因而Hippocrates提倡钻孔时要不时地用水降温。Hippocrates所处的年代不允许解剖人体,人们只能通过对人体的观察和外部触诊来了解人体解剖学知识,有时也通过动物解剖来推断人体结构。因而那时候人们对人体的解剖结构了解不多,在Hippocrates遗留下来的着作中仅有对颅缝的描述。他认为人的颅骨上有3条颅缝,分别呈希腊字母的“χ”、“τ”和“ι”形。图3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7)雕像图4《Hippocrates文集》封面照片2.3Hippocrates之后的环钻术[1,2,9,10]Hippocrates之后环钻术不断地得到传播和发展,但不论是手术适应证还是手术技术、手术器械以及相关的解剖研究都进步不大。直到公元2世纪人类医学史上出现了另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Galen,环钻术的发展才得到了又一次的飞跃。Galen(公元129-200,图5)出生于土耳其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是位建筑师,但对医学也很感兴趣。在家庭的熏陶下,Galen进入医学院校学习,先后学医8年,28岁时被指派做专门为角斗士治病的医师,从而积累了大量治疗外伤,特别是头外伤的经验。6年后Galen来到了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罗马帝国,由于他出类拔萃的医术,很快就成为了皇家私人医师。在皇权的保护和支持下Galen进行了大量的医学研究和教学,并写下了大量医学着作。Galen的着作包括讲稿、论文和书籍,总计超过400万字。Galen十分推崇医学实验,包括解剖学、生理学和治疗学的实验,由此将过去的经验医学转变成为经验加实验的医学。图5Galen(公元129-200)画像

Galen十分强调解剖的重要性,在他的着作中有这样的描述,“一个人(可能指外科医生)如果不了解重要神经、肌肉、血管的位置,他很可能造成病人的残疾甚至死亡。”他解剖了大量类似于人的动物,如猿、猴等,并派他的学生到战场上解剖战死的敌人的尸体,从而获得了大量解剖学知识。在神经解剖方面Galen首次描述了胼胝体、脑室、中脑导水管、穹隆、顶盖、松果体、垂体和颅神经。通过实验Galen还发现了周围神经与脊髓的关系、神经和肌肉活动的关系以及部分颅神经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