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十篇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十篇

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24:34

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篇1

【关键词】增强核心竞争力

我国入世后,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企业要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培育和创造比竞争对手更强的能力即核心能力已成为企业的生存之本。拥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意味着企业在参与依赖核心竞争力的最佳产品市场上拥有了选择权。而如果公司没有取得核心竞争力方面的领先地位,被拒之门外的就不仅仅是一种产品市场,而是会失去一系列市场和商机。

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哈默尔(G.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企业核心竞争力》(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一文,标志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正式提出。他们认为,随着世界的发展变化,竞争加剧,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企业的成功不再归功于短暂的或偶然的产品开发或灵机一动的市场战略,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按照他们给出的定义,核心竞争力是能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殊利益的一种独有技能或技术。在我认为,核心竞争力就是指在某一个时间段内企业能够拥有,而竞争对手却没有的能体现效率的战略、资源、能力、优势等基础上持续学习创新并能比对手更快速赢得顾客的竞争优势。本文将着重讨论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特征,以及企业如何增强核心竞争力。

一、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特征

明确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特征,有利于辨识企业内部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奠定基础。

在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看来,核心竞争力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征。核心竞争力首先应该能为企业提供进入不同市场的潜力;其次,核心能力应当对最终产品中顾客重视的价值做出关键贡献;最后,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难以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和复制的。

我认为除了以上主要特征以外,核心竞争力还具有一些其它特征:核心竞争力的载体是企业整体,而不是企业的某个业务部门、某个行业领域;核心竞争力是从企业过去的成长历程中积累而产生的,而不是通过市场交易可获得的;它是企业各部门人员不断学习、获得知识、共享知识和运用知识而形成的整合知识和技能,这也是为什么一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容易被其竞争对手模仿或复制的原因。可以说,核心竞争力是支持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战略资源。正如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所言:“创新(能力)是海尔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其不易或无法被竞争对手模仿”。核心竞争力不是资产,它不会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上;不是局限于个别产品,而是可以打开多种产品潜在市场大门的能力;不是已经普及的能力而且不是固定不变的,企业在某阶段的核心竞争力到后阶段可能成为一般能力;不容易为某个人或某个小组完全掌握。另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与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企业资源等因素高度融合的,它不仅由技术因素决定,而且与企业组织结构产生的系统效应相配合。企业核心竞争力这种资源的载体通常体现为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同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又超越于员工个人的能力而存在。由于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培育起来的,在它形成的过程中企业主体的内质也在不断变化,因此与企业拥有的实物资产不同,核心竞争能力难以从企业主体中分离出来,一旦形成就较为稳定,与竞争对手之间形成质的差别。

二、企业如何增强核心竞争力

由于核心竞争力是难以触知的、暗含的企业竞争力因素的复杂集合,因此,要真正做到理性的开发与增强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注意到竞争力因素的复杂构造关系。这里本人将讨论一下企业如何增强核心竞争力。

第一,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有资源的独具性

对企业而言,若要生存就必须具有一定的竞争力,竞争力只存在程度的差别,而不存在有无的问题。企业的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得以存续和发展所应具备的一般性功能,是企业的比较优势。企业的资源、知识和技术,例如营销竞争能力、经营管理的竞争能力等,只要具有一定优势都可以形成竞争力。这些是依托企业核心业务和核心产品而形成的、具有代表性的竞争能力,是一个企业存续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核心竞争力则是核心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有资源的独具性,没有独具性就没有区别于他人的优势可言。所以,独具性对一个企业的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仅有独具性也是不够的,或仅有独具性并不一定能保证企业的竞争优势,还要保持你这种独具性的持续优势,如果独具性能够与持续性联系在一起,那么,这种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独具性才是核心竞争力的真谛所在。

第二,必须进行企业资源的有效整合

核心竞争力是以资源为基础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是有效的,如果仅仅是大量的资源堆砌在一起,而不是有效整合起来,那只是对企业资源的一种浪费。没有资源的合理组织与协调,无论企业的先天条件多么好,其优势都难以真正发挥,更难以持续保持,核心竞争力也就是一句空话。竞争优势的基础是更优越的资源和有效组合,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管理资源、技术资源等,当然还包括企业文化资源。

第三,增强企业能力

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篇2

构建企业诚信体系意义重大

建立企业诚信体系,一是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思想等整体综合素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营造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社会环境,提高企业信息传递的真实性和市场快速反应能力,塑造企业良好形象。二是有利于企业进一步提升规范化管理制度,减少经营成本,提高品牌质量,增加无形资产值,增强核心竞争力。三是有利于提高对企业的监管水平,确保企业依法行政和规范经营,给企业创造一个宽松的内外发展环境。

造成企业诚信缺失现状浅析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绝大多数是信守诺言,诚信经营的,但是诚信缺失现象在某些领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笔者认为造成企业诚信缺失现状:一是缺少诚信思想的支撑。企业诚信思想要素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崇高的职业荣誉、精湛的专业技能、完善的品牌质量、优质的服务水平、先进的企业文化和超前的发展目标,其中员工至关重要。目前,企业员工仍缺乏诚信素质所必备的责任危机、市场竞争和平稳发展意识。因此,诚信企业必须依靠诚信员工来支撑。二是缺少规范管理的支撑。从业人员缺乏严格的管理素质,不依法治企,企业在烟草专卖品的计划、价格、结构和质量上管理不规范,容易引发经济道德问题。目前,烟草行业正在加大力度,整治“两烟”体外循环的问题,就是从讲诚信的高度整顿和规范烟草市场秩序,整治企业不诚信经营行为。三是缺少监管机制的支撑。在企业内部还没有完全构建起诚信思想、制度和保障体系的监管机制时,违规经营却能给企业带来高额利润,在利益与诚信的天平失衡的时候,想要保证公平竞争,公正获利,企业诚信必须由监管机制来支撑。

加快构建企业诚信体系步伐

“成也诚信,败也诚信”。诚信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兴衰,加快构建企业诚信体系步伐已刻不容缓。我们可以从企业诚信的思想、制度和保障体系三部分入手来构建企业的诚信体系。

狠抓教育,构建企业诚信的思想体系是基础

一是树立人才为本理念,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加快建立员工人才的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使企业拥有管理、服务和创新人才群,再强化对其管理,使其自觉履行职责、担负责任和发挥潜能。二是注重培植先进的企业文化,增强自律意识,追求团队精神,营造和谐的凝聚力和共同奋斗的向心力。三是员工必须养就守诺守信,抛弃过去超产瞒产,或采取不诚信竞争手段,或用“土政策”侵害客户和消费者利益的做法,必须做到公正执法、100%履约和真诚服务,牢固树立“客户为本”、“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确实树立企业外部的良好形象;客户和消费者必须诚实守信,坚决杜绝售假,或制假,或贩私的违法失信行为。企业对违约失信者给予停止供货、停业整顿、清退出市场等惩诫,使失信者为自己的失信行为付出昂贵的成本;对诚信度好的履约守信者给予登报表彰、信得过奖牌、奖金、满意货源等精神和物质奖励,使守信者为自己守信行为得到一定的实惠。

规范管理,建立企业诚信的制度体系是关键

一是建立以烟叶生产经营,复烤环节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为契机,在生产、收购、复烤、调拨销售环节上强化烟叶信用机制。比如,郴州烟草商业系统在生产环节中推行“三带三同”的项目负责制,实现人员、责任、措施、效果的四个到位;烟叶收购推行入户预检制度;完善收购封闭式微机公平公正管理制度,不打白条,取信于烟民;复烤环节上推行合作机制,让厂家满意;消除调拨销售环节上的拖欠款项、合同履约率低、质量信誉不好等方面存在的不诚信行为的措施。二是建立卷烟营销诚信体系。服务应对系统要反应快速,实现以客户满意为理念的售前、售中、售后全方位诚信优质服务;结合当前卷烟流通秩序的整顿,开展信用评级工作,对信用较差的企业在计划调节上予以相应处罚;对卷烟营销中心的下属机构实行计分制诚信等级管理,规范卷烟销售部门和零售户守法经营,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严格执行全省卷烟统一价格,提高价格诚信声誉。三是建立专卖管理诚信体系。要以诚信执法、办案、管理与服务为指针,公开、公平和公正地提高办案办事效率,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制。此外,一要建立会计信用标准,按照《会计法》规范财务动作,依法核算、统计、纳税,不做假帐、帐外帐,不设“小金库”,不虚报瞒报,保证会计信息真实;二要全面推行诚信首问(首办)责任制,明确人员责任,落实责任追究,提升企业诚信的社会形象;三要建立企业诚信信息网络,提高信息真实快速性,为诚信经验交流、诚信监督提供一个平台。

强化监管,构建企业诚信的保障体系是保证

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篇3

关键词:企业;管理理念;核心竞争力;财务管理与控制

1.1企业管理工作重点从产品组合管理转向技术组合管理

传统战略管理十分注重产品组合管理,并提出了许多很有影响力的分析模型,然而这些分析遗漏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它忽视了支持这些产品组合后面的企业技术组合状况,而不断创新的技术组合将给企业的产品组合赋予持续性的活力。通过这些技术的整合、充实、完善和创新,培育出自己的核心技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传统管理理论提倡垂直多元化发展战略,垂直一体化虽然属于相关多元化,但也存在一些致命性的制约和弊端,如资产专用性问题(更多资金因专用被锁定而失去弹性)等。最严重的莫过于导致“大而全”的企业病,拖垮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与传统管理理论强调的全方位控制产业价值链不同,它突出强调的是:企业必须成为产业价值链某一环节,这样企业就能把握竞争的主动权,确保自己在行业中的强者地位。

1.3最终竞争优势从追求规模经济效益转向培育持续性竞争优势

传统管理学的规模经济理论即是把企业做大。而建造大规模企业需要大投入,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足够大的市场份额来支持这样大的规模是很难以解决的问题。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企业首先要“做强”,而不应该是“做大”。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来取得独特的竞争优势,保持长期性的竞争主动权,获取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回报,这是一种“核心竞争力经济效益”。

1.4实力与风险的关系从争取分散企业风险转向努力增强企业实力

核心竞争力理论强调应对风险要从消极被动转向积极主动,只有强化企业自身的素质,才能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企业要努力把核心业务做大、做强,加快对核心产品、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的培育,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1.5企业与环境的关系从重视企业对环境的适应性转向强化企业自身素质的提高

传统管理观念强调企业战略对环境的适应性,侧重从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切入,将竞争分析的注意力重点放在企业的外部环境上,因此,市场结构分析成为企业制定竞争战略的主要依据。核心竞争力理论是企业素质管理理论阶段的重要理论之一。它认为对于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说,企业内部条件比其所面对的外部条件更具决定性影响。核心竞争力观念强调将竞争分析的注意力集中到企业自身上来,以培育企业核心性的竞争能力为主方向,以确保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长盛不衰。

1.6企业竞争焦点从争夺最终产品市场占有率转向争夺核心性中间产品市场份额

传统管理观念是,企业应将自己独家生产的最优秀的关键性中间产品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以此来确保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主动权。而核心竞争力的观念是,只要企业生产的关键性中间产品具备有核心竞争力的独具性质,企业就应该鼓励竞争对手采用本企业的关键性中间产品作为他们的生产部件,并使他们逐步形成对本企业所提供的关键性中间产品的依赖性。

1.7企业管理范围重点从注重做好全面管理转向注重集中做好关键环节的管理

传统的企业管理注重管理的全面性,要求企业做好经营管理方方面面的工作。但事实上不可能每一个环节、每一件事情都能做得很好。企业经济学的本质就是研究如何优化配置稀缺战略资源,争取有限的投入得到最大产出。核心竞争力理论提倡集中的原则,它强调企业要把自己的物力、人力、财力投向企业的经营管理关键环节上去,而对非关键的环节仅要求做到合格,达到正常运转状态即可。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集中使用资源、精力和时间,创造关键环节上的绝对优势,形成企业的核心能力。

1.8从横向多元化扩张转向业务归核化发展

横向多元化与上下游一体化发展不同,它是向其他非相关的事业域延伸的另一种发展战略。然而,许多研究与现实证明,企业横向多元化经营战略是风险性最大的一种发展战略。当企业迈进一个自己不熟悉的事业域时,尤其是新事业域要求企业所应具备的关键性能力与企业现有能力不相吻合时,企业就会失去自身优势,变得十分被动,难免遭致失败。核心竞争力观念提倡企业经营业务归核化,因此,企业在考虑选择多元化战略的新事业域时,必须准确判断该领域(行业)所要求的关键性能力是否能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相匹配。

2新形势下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具有重大意义

(1)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是迎接国际挑战的迫切需要。从世界范围看,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管理逐渐出现了财务导向的趋势。而我国当前企业的管理水平,与西方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我国企业管理要与国际接轨,必须尽快以加强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为重点,全面提高自身的理财水平,缩短与发达国家在企业管理上的差距,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

(2)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是落实企业负责人法律责任的必然选择。新的《会计法》中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并明确了单位负责人是单位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这一法律责任的关键是应抓住两点:一靠自己加强学习,掌握必要的财务管理知识;二靠建立起一套完善、严密的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制度和机制,用制度和机制来保证企业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和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完整性。

(3)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内在要求。现代企业制度最显著的特征,是企业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但是,由于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追求的目标不完全一致,部分经营者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利用种种手段损害所有者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4)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是企业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随着企业改革形势的发展,原来以成本控制为中心的传统财务管理制度和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各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集团,需要进行管理制度创新,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以完善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体系取代传统的个人决策模式,实行分级授权、科学决策,提高决策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实力。

3采取有效措施,强化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进一步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1)实现内部财务控制和管理信息化。随着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赋予了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以新的内涵。我们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应当紧紧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借鉴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先进经验,使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全面实现信息化。

(2)增强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经营中的风险无处不在,大批企业的衰退都是缘于财务风险的控制不当。因此,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加强风险预警和识别,及时评估、预防、控制和分散财务风险,在实现经营目标的同时力求化解财务风险或实现损失最小化。

(3)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并在科学合理的效绩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全面的奖惩机制。为保证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制度的贯彻实施,要设立专门机构或指定专门人员具体负责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动态监控机制,将业绩考核评价情况及时反馈给奖惩决策的执行部门,作为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

(4)理顺财务组织结构。企业对各项经济活动控制的好坏,关键取决于其组织是否有效。企业组织结构既是发展变化的,又是相对稳定的,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规模、内部条件和财务战略,决定其适宜的组织体制,从而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减少内部摩擦和降低组织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企业价值最大化。

(5)强化全面预算的硬约束机制。好的企业预算制度,是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机制产生的管理效益,是检验现代企业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标志之一。鉴于全面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执行的强制约束性和奖惩激励机制,实施后可以大大提升企业的管理层次,增强竞争优势,促进企业发展和效益的提高。

(6)关于建立核心竞争力会计。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核心竞争力会计就是企业从管理经济学的角度,运用会计的独特方法,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对其进行评价和控制的活动。核心竞争力会计有利于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未来做出正确的预期决策和企业管理者重视和强化对核心竞争力的管理。鉴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建立核心竞争力会计体系并对核心竞争力进行识别、确认、计量和报告已经势在必行。我国企业应尽快建立核心竞争力会计,确立核心竞争力会计的认识和观念。在实践中探索和完善对核心竞争力的会计核算。

综上所述,加强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促进管理素质和层次的全面提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迎接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竞争的挑战,已经成为新形势下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prahalad,Hamel.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J].HarvardBusinessReview.1990,(5).

[2]王毅,陈劲,许庆瑞.企业核心能力测度方法述评[J].科技管理研究,2000,(1).

[3]夏萍.企业核心竞争力内涵的再诠释[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5).

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篇4

[关键词]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改革“三年两个目标”基本实现后,如何进一步加强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促进管理素质和层次的全面提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迎接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竞争的挑战,已经成为新形势下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新形势下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具有重大意义

一是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是企业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五届四中全会以来,企业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从我省的目前情况看,各级政府普遍对国有企业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大部分国有企业实行了公司制改革,部分优势企业相继组建了跨地区、跨行业、跨国界的大型企业集团。随着企业改革形势的发展,原来与单一工厂制相适应的、以成本控制为中心的传统财务管理制度和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原有的单纯依靠经营者个人素质为主的管理控制体系,也已无法适应庞大的集团管理要求。还有部分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工作始终摆不上重要位置,外部环境宽松时,就忽视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外部环境严峻时,抓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又起不了多大作用。加强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大量的事实反复证明,每一个成功的企业背后,都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机制;反之,经营失败的企业,它的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工作往往也是滞后的,甚至是混乱的。因此,各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集团,需要进行管理制度创新,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以完善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体系取代传统的个人决策模式,实行分级授权、科学决策,提高决策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实力。

二是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是迎接国际挑战的迫切需要。我国已经加入wto,企业面临空前激烈和残酷的市场竞争,从世界范围看,当今各工业国之间的竞争,已经从技术竞争、资本竞争逐渐转向管理竞争。重视和强化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是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尤其是近几年来,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管理逐渐出现了财务导向的趋势。而我国当前企业的管理水平,与西方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加入wto后,我国企业管理要与国际接轨,必须尽快实现从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转变,要以加强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为重点,全面提高自身的理财水平,缩短与发达国家在企业管理上的差距,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

三是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内在要求。现代企业制度最显著的特征,是企业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但是,由于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追求的目标不完全一致,部分经营者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利用种种手段损害所有者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比如,有的企业经营者和主要管理人员携巨额公款外逃,到国外办理“投资移民”;有的挪用公款,将巨额资金调到境外进行豪赌;有的用公款炒股,动用巨额资金在资本市场上买卖股票,谋取个人私利;有的利用改组、改制、拍卖、租赁等产权变动的机会中饱私囊;还有的在办理采购、销售、投资、工程项目等业务中损公肥私,捞取巨额回扣,等等。这些现象几乎无一不是内部控制薄弱、财务管理松弛的结果。为了堵塞漏洞,消除隐患,在新的形势下,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机制的建立健全,运用内部牵制、授权管理、不相容职务分离、岗位轮换、回避等有效措施,强化制约和监督。

四是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是落实企业负责人法律责任的必然选择。当前,由于种种原因,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的问题还比较严重。8月底,财政部了会计信息质量抽查第6号公告,据对159家企业和为其出具审计报告的117家会计师事务所的检查,查出不实资产4323亿元,不实负债3415亿元,主要是许多企业的会计信息不实,甚至虚报利润、虚减负债或伪造会计报表,16户企业的42名责任人员和13家会计师事务所及21位注册会计师受到了财政部和司法机关的严肃处理。为了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加强企业负责人的法律意识,新的《会计法》中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并明确了单位负责人是单位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这一法律责任是十分重大的,企业负责人靠什么担当得起这样的法律责任?关键应抓住两点:一靠自己加强学习,掌握必要的财务管理知识;二靠建立起一套完善、严密的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制度和机制,用制度和机制来保证企业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和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完整性。

二、采取有效措施,强化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

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各企业应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采取措施,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形成以法人治理结构为依托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与控制网络,搞好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的控制和管理,防范和减少财务风险,促进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提高经济效益。企业的情况各不相同,具体的措施需要从实际出发,因企制宜,但基本要求和一般规律却是共同的,我们认为,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要理顺财务组织结构。企业对各项经济活动控制得好坏,关键取决于其组织是否有效。企业组织结构既是发展变化的,又是相对稳定的,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规模、内部条件和财务战略,决定其适宜的组织体制,从而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减少内部摩擦和降低组织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要结合自身的法人治理结构、生产经营特点和区域分布状况,确定统一集中控制还是适度分散管理?建立立体化的组织结构还是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按管理控制成本与效率相适应的原则确定合理的组织结构,进行科学的职务分工、严格的职位设置和严密的授权管理,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度,做到“集权有道、分权有序、授权有章、用权有度”,确保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的有效运行。

二要强化全面预算的硬约束机制。好的企业预算制度,是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机制产生的管理效益,是检验现代企业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标志之一。预算管理不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而是企业综合的、全面的管理。从国际惯例看,预算指标在现代企业中被视为强有力的硬约束指标。西方先进企业衡量分析各项财务指标的完成程度时,不是与“去年同期”相比,而是与“预算指标”相比增加或减少了多少幅度,因为预算指标经过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测算、论证、汇集,是企业制定的战略目标,是实施管理和控制、考评和奖惩的科学的依据。鉴于全面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执行的强制约束性和奖惩激励机制,实施后可以大大提升企业的管理层次,增强竞争优势,促进企业发展和效益的提高。

三要增强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经营中的风险无处不在,大批企业的衰退都是缘于财务风险的控制不当。因此,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通过对资金筹措、重大投资、营运资金、债务清偿、资产损失和税收支出等关键环节的控制制度,加强风险预警和识别,及时评估、预防、控制和分散财务风险,在实现经营目标的同时力求化解财务风险或实现损失最小化。

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篇5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和谐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01

一、以和谐人才观引领企业

客观上讲,观念的改变是保证企业成为较为优异的人力资源管理建设的基础。随意在制定相关层面的管理工作的时候,要求相关管理层面的人员一定要改变固有的将员工看作是“实现生产要素”或者是仅仅当作“管理以及控制的对象”的落后观念,而是要从根本上意识到:企业员工也同样是具有平等权利和义务的人群。因为一个企业在对待相关人才的态度方面直接影响到整个公司是否可能网罗到相关方面的专业人才,所以如果想要从基础上改变就有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的束缚,必须要确立相对正确的人才观,因为这才是改善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突破口”。

二、以心理契约实现双赢

从人力资源的本质上讲,人才是企业实现最终发展并提升其竞争力的重要资源,所以构建企业同员工之间关系发展的新型模式,逐渐地在企业和员工之间逐渐地确立起一种以心理契约为纽带的合作关系,同时注意竭力营造一种相对和谐的心态,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起到激励员工进步的目的,同时也才能使得企业在用人方面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最终实现企业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一)设计公平合理的薪酬机制

据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研究表明:多数人在实际工作当中的工作态度以及进行生产的积极性,在相当大程度上不仅会受到其所最终获得的报酬的绝对值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同时更可能要受到来自报酬的相对值变化的影响,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报酬对于工作者来讲,不仅仅是其参加工作的目的,同样也是成就感和自我满足的收获过程。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讲,报酬的数目多少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相关行为者在其所属领导心中的地位和价值。另外,亚当斯还认为:一旦企业的内部有员工对于相关的薪酬制度产生了不平衡感,那么他们就很有可能就会采取一定的措施,或者是采取调整自己的主观认识来改善不平衡的感受,或者是采取其他方式来寻求内心的平衡感,直至最后内心平衡感的建立。

(二)开展科学的职业生涯管理

根据相关组织的研究结果表明:发展性契约的签订是所有员工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同时更是影响员工在组织中相关表现的重要组成因素。因为多数的员工参与工作的初衷除了是要满足低层次的物质需求之外,更高层次上是要实现更加良好的职业发展。出于公平的角度考虑,如果企业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充分地考虑到了员工参与工作的职业理想,那么员工在一定程度上也就会增加其对于企业的承诺和工作的努力程度。据统计:全球500强中的大所属企业都针对员工的职业生涯方面进行了科学的规划和界定,以便于员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和能力。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仅使得员工在逐步地实现企业自身发展目标的过程当中,也可以充分地体会到自身相应的责任和义务,感觉到自己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是“有用的人”,起到了添砖加瓦的作用,同时更对企业的未来远景发展产生真实感,自觉地为企业实现发展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推进公正合理的绩效考核

从概念的内涵上讲,绩效考核指的是在相关的企业战略管理当中有效地将人力资源的管理转化成为相关的实际行动的过程,从重要性上讲,它是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构成因素而存在的,而其更深层意义上的目标,则重点是从企业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的。其执行方法主要指的是通过加强员工同主管之间的有效沟通,以便于明确员工的具体工作任务和绩效目标,同时并最终确定针对员工管理工作的考核结果。

三、以资本投资促企业及人才的共同和谐发展

一般的状况下,货币资本是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的,而人力方面的资本则属于主动性的资本,以货币为代表的原始资本一旦缺乏人力资本的推动是无法实现良好运转的。所以,企业应当充分地意识到人力资本投资在实现企业发展方面的重要性,同时还要注意适时、适当地加大企业在人力资本方面的投资力度和范围,逐步地引导员工最终养成终身进行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首先应当在企业内部逐渐地形成一种终身进行学习的环境和氛围,积极地创造一些有利于职工进行学习的客观条件,同时还要鼓励并支持企业职工进行主动性的学习,充分地使得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设得到相当大程度上的保值和增值。其次是要针对开展培训的方式和方法进行科学的选择,尽可能地为员工提供形式丰富、内容多样的参与教育培训的机会。同时为了保证员工在参与到受训的过程中可以实现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相关的学习中去,还要保证培训的内容、方式方面的针对性和专业的实现。最后,企业还应当从实现自身发展需要的角度出发,逐步地建立起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全方位的培训模式,全面加强针对企业员工培训开展的内容和课时的把握,最终实现企业员工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也实现企业员工可以更好地为企业服务的目的。

总体来讲,企业实现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发展,而不是对于物质的占有。同时人才方面的进步和发展也可以支持企业在生产力方面的发展,而企业如果想要实现发展,那么又必须要依赖于人才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企业的发展同样也会为人才的发展提供相应的保证,所以企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才的发展是企业实现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只有处理好了生产力和人力资源的全面发展,才能取得“双赢”。

参考文献:

[1]李新玲.国企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探究[J].企业导报,2011(12).

[2]陈进勇.现代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和谐管理的创新探索[J].广西烟草,2007(07).

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篇6

【关键词】黑龙江垦区绿色食品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国民生产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的提高。在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背景下,人们的文化生活也逐渐的丰富,随之而来的就是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并且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要去也在逐渐的提高。所以,绿色食品作为近年来刚刚兴起的一个概念,正在逐渐的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消费习惯。黑龙江垦区作为我国绿开发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地区,在黑龙江地区以及全国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如何增强黑龙江垦区的绿色食品企业核心竞争力,使得绿色食品产业做大做强,成为了当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

一、黑龙江垦区绿色食品发展的优势

对于黑龙江垦区来讲,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最大优势就是地理和气候方面的优势。黑龙江垦区位处我国的东北地区,在我国著名的黑土带上,这一片黑土地区土质优良,肥力突出,是发展农业的一个最好的地区。黑龙江的垦区作为我国农业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地区,开发的时间相对比较晚。这样的话就使得垦区内部无论是在水资源还是在土地资源以及生物资源等方面,与其他发展农业的地区相比有很大的优势,生态环境保存比较完整,地理位置优越,就使得黑龙江的垦区成为了当前我国发展绿色农业最为理想的地区之一。

同时,黑龙江垦区内部土地广阔,地处在广袤的东北平原上,有多大200多万公顷的土地供使用,同时在山林以及草原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天然优势,地区内部的自然资源丰富,不仅仅有享誉全国的东北人参、貂皮、鹿茸等产物,在垦区内部的动物资源和植物资源储备也是很大的。有很多种珍贵的动植物资源。同时,东北垦区的其后条件比较优越,地处在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域内,光照时间比较长,季节分化分明,这样的其后极其适合豆类作物以及谷物等作物的生长。

二、增强黑龙江垦区绿色食品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1)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垦区内部新型的绿色食品企业有很多,并且近年来随着垦区内部的绿色食品产业不断的深化,垦区的绿色食品产业也在逐渐的发展,并且企业大量的出现。但是,作为一个现代企业来讲,其核心的竞争力就是企业本身的创新能力。企业只有在市场的发展中不断的创新生产技术和发展思路,企业才能够构建起更好地核心竞争力,这样的话才能够有效的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应对变化多端的市场竞争。所以,对于垦区内部的绿色食品龙头企业来讲,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才是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增强的核心所在。而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加大企业的技术创新力度,提高企业的技术能力,才是关键所在。比如,完达山集团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方面,紧紧地抓住了企业的技术创新作为突破点,在与国内外多个著名高校合作的基础上,完善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使得企业本身不断的推出新的产品,这样就有效的促进了企业本身的发展,占有了大量的市场份额,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不断的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

(2)注重企业品牌化发展。企业的品牌本身就是企业经过长时间的经营所积累下来的企业宝贵财富。我们对很多国际知名的企业品牌有有所了解,不管是可口可乐还是微软,不管是路易斯威登还是联想,这些企业经过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时间所积累下来的企业品牌效应,真正的使得企业本身成为了行业内部的巨无霸。而垦区内部的绿色食品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尤其是针对那些龙头企业来讲,积累企业文化,积淀企业成长历史,将企业的品牌建设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是企业保证其核心竞争力,保证市场竞争中优势地位的重要因素。只有建立了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才能够使得企业保持比较高的企业顾客忠诚度,有了顾客的忠实度,才能够使得企业本身在竞争中获得更好的市场份额。而这就是企业在长期发展中所积累的企业品牌优势。同时,通过企业品牌优势的维持和进一步强化,企业才能够不断的保持其核心的竞争力。当前垦区最大的品牌就是北大荒,这不仅仅是垦区的品牌所在,也是我们中国的骄傲所在,但是要想发展好垦区内部的企业品牌,就需要我们通过良好的企业运作和完美的企业形象来实现。

(3)创新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企业优秀的管理体系和经营价值观,这是企业的核心所在,也是能够有效的凝聚企业本身的员工,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关键所在。企业的文化发应在企业的管理中,就是企业本身管理体系的科学化和现代化,而反映在企业的员工层面上,就是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企业的员工所反映出来的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在垦区内部,以完达山集团作为例子,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企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企业文化内涵,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的确立了“把生命作为第一股本投入到完达山的事业中去”的企业文化,从而在跟本身促进了企业本身的核心竞争力发展。

三、结语

本文只是对垦区内部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简单的总结和概括,总体来讲除了上述的几点发展策略之外,笔者认为垦区内部的绿色食品龙头企业还需要在企业的规模方面以及企业的信息化经营管理方面做出一定的努力,同时,要通过比较完善的资本运作,构建起现代化的管理体系以及人力资源绩效评价体系等完善企业的内在核心竞争力。只有在以上的诸多方面上做好,才能够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过程中保持比较好的前进动力,也能够在市场中占有比较大的市场份额,从而推荐企业能够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谷强平,李玉凤,赵海燕,增强黑龙江垦区绿色食品企业竞争力的策略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6.

[2]綦颖,吕杰,董凤丽,关于我国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思考[J].农业经济,2006.

[3]齐秀辉,侯颖,杨耀鹏,徐国志,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营销规划[J].经营与管理,2008.

[4]王陟,崔斌伟,2009年广东绿色食品产业产值力争增长30%[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09.

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篇7

企业规模比较小,员工在企业管理者的视野监视之内,所以企业管理靠人才就能够实现。所以在经验管理阶段,对员工的管理前提是经济人假设,认为人性本恶,天生懒惰,不喜欢承担责任,被动,所以有这种看法的管理者采用的激励方式是以外激为主,激励方式是胡萝卜加大棒,对员工的控制也是外部控制,主要是控制人的行为。

企业规模比较大,靠人治则鞭长莫及,所以要把人治变为法治,但是对人性的认识还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靠规章制度来管理企业。其对员工的激励和控制还是外部的,通过惩罚与奖励来使员工工作,员工因为期望得到奖赏或害怕惩罚而工作,员工按企业的规章制度去行事,在管理者的指挥下行动,管理的内容是管理员工的行为。

企业的边界模糊,管理的前提是社会人假设,认为人性本善,人是有感情的,喜欢接受挑战,愿意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向上。这时企业要建立效应的以人为本的文化,通过人本管理来实现企业的目标。

有些企业过分强调扩大生产规模,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时,片面追求高自动化和高生产效率,而不考虑整个生产过程和需求的均衡性,企业重技术轻管理现象也比较普遍。革新观念.树立精益意识,企业才能有救地遏制浪费,提高资金运用效率,增强竞争能力。

(来源:文章屋网)

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篇8

[关键词]战略联盟核心竞争力维护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核心竞争力日益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战略联盟作为企业培育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使用。但是,在建立战略联盟的过程中,联盟企业还必须注意做好自身核心竞争力的维护,防止核心技能流失。

一、战略联盟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或特定事业和职能部门)出于对整个市场的预期目标和企业自身总体经营目标的意愿,以股权或契约为纽带结成的介于市场与企业之间的一种优势相长、风险共担、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的松散型组织。在当今世界,战略联盟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它已成为企业培育和发展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大体看来,战略联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战略联盟抑制联盟企业间的过度竞争行为,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传统的企业竞争方式是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击败竞争对手,企业的成功建立在竞争对手失败和消失的基础之上,结果不仅会加大经营成本,造成两败俱伤,而且还可能因为过度竞争而使已有的核心竞争力效用得不到正常发挥,进而失去现有的市场。相反,通过建立战略联盟,联盟企业可以共同维护有效的竞争秩序,规范市场环境,减少应付激烈竞争的高昂费用,避免企业资源的无效浪费,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2.战略联盟促进联盟企业间的资源共享和互补融合,增强其核心竞争力。通过建立战略联盟,企业可以沿着构建和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方向,更有效地获取本企业原先不具备、难以获得的关键战略资源,加快对有形资源,以及技术、技巧、信息、经验等各种要素的组合,从而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而且通过联盟合作,联盟企业间的资源得以充分共享和互补融合,更能发挥互补和协同优势,并使企业的单项核心竞争力得到新的组合和延伸,形成比原有核心竞争力更强的复合核心竞争力。

3.战略联盟促使联盟企业强化自身价值链优势环节,增强和扩展其核心竞争力。战略联盟可以很好地将同类产品的生产经营企业结合成一个整体,提高专业化生产和分工程度,进而使得企业可以集中自身资源专注优势领域,做精做强,不断强化和发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彼此之间的联盟合作又可以使各自在专业技术特长、零部件生产、质量控制、成品组装、市场销售、售后服务等各环节中的相对优势得以整合和叠加,使其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从而在整个价值链上实现一体化经济,取得1+12的协同效应。因而通过联盟合作,联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以变得既“专”又“宽”,这样不仅提高了其核心竞争力的使用价值,还使其在不断的合作过程中得到了改进和精炼。

4.战略联盟增进联盟企业间的相互学习,扩充和更新其核心竞争力。战略联盟是多个在不同领域拥有不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间的联盟,它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创造了一个便于知识分享和移动的宽松环境。通过建立战略联盟,企业可以学习伙伴的知识,尤其是经验性知识。经验性知识深植于企业文化和企业程序中,不易系统地编辑和交流,转移困难,但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立基础。而通过相互的合作与沟通交流,不易转移的经验性知识能有效地植入,从而既可以形成和增强战略联盟整体的核心竞争力,又使得单个企业的知识体系大大扩展,核心竞争力不断扩充和更新。尤其是以学习为中心建立的战略联盟,还能够促进不同价值观、知识和文化的融合,使之成为组织革新的重要推动力,并推出新的核心竞争力。

5.战略联盟加速联盟企业的研究开发,巩固和更新其核心竞争力。企业要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需要不断进行研究开发,然而研究开发费用通常很高,回收期长,成功率低,而且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使得研究开发的成本与难度日益加大,单个企业由于自身资金,以及能力的制约往往难以进行。而与相关研究机构或企业结盟共同开发,则可以充分集合各自的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共同攻克高新技术难关,并有效地分担开发费用,降低开发风险,缩短开发时间,从而使企业始终保持技术领先地位,核心竞争力不断巩固和更新。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战略联盟能有效的培育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它已成为企业在竞争中取胜并不断发展壮大的一剂良药,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

二、联盟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维护

尽管战略联盟能有效的增强联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战略联盟是一柄“双刃剑”,也会给联盟企业带来很大风险。inkpen和Beamish(1997)认为,联盟常被用来作为占有对方知识资源的伪装。由于知识资源的“外溢”效应和防范保护措施不力等各种原因,联盟企业自身的积累性学识和无形资产可能会在联盟合作过程中发生流失,从而导致自身核心竞争力下降。因此,联盟企业在彼此友好合作的同时,还要提高警惕,防止自身核心竞争力流失。具体说来,联盟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明确合作边界,防止技术转移

联盟企业在合作过程中不能无原则的迁就对方,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所有资源都向对方展示,过于草率地把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独特技能贡献出去。而应在结盟之初和结盟过程中明确合作边界,在合作协议中明确相互提供的关键技术,以及合作方式,防止自身不应转移的有关技术发生泄漏。例如,通用电气公司与斯耐可玛公司联盟共同制造民用客机的引擎时,通用电气公司为避免发生意外的技术转移,协议中规定仅允许斯耐可玛公司参与最后的成品组装工作。

2.增大时间跨度,增加仿制成本

prahalad和Hamel(1990)将核心竞争力定义为“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这表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是单一技术、技能和知识的转化,而是多种技术、技能和知识的交融,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这些技能和知识的积累往往需要花费较长时间,积累的效率也取决于前期积累水平以及经验、技术的储备情况,由此形成的核心竞争力会因为时间跨度的大小而变强或被弱化。同时,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不断的投资和学习行为一点一滴累积和发展起来的,与企业特定历史和文化遗产相联系,是企业特殊历史进程的产物,有着时间的积淀,因而呈现出较强的路径依赖性。核心竞争力的路径依赖性,决定了想复制结果就必须全盘复制取得成果的路径。因而联盟企业若增大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时间跨度,自然会增加竞争对手仿制的成本,从而有效维护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3.加大“因果模糊性”,增大模仿难度

“因果模糊”(casualambiguity)使得潜在的复制者既不能了解真正有价值的核心技能是什么,也无法识别想复制的核心技能的精确构成,是限制其他企业模仿的巨大障碍。李普曼和鲁梅特(LippmanandRumelt,1982)明确指出,资源和能力不可模仿的主要原因在于它们与竞争力之间的关系是“因果模糊”的,即竞争者无法彻底明白竞争对手的资源和能力与其所取得的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里德和德斐利佩(ReedandDefillippi,1990)也认为,持续的竞争优势来自对竞争者维持相当的模仿障碍,而模仿障碍的难易及退化的速度则由竞争的状况及因果模糊的程度来决定。因此,联盟企业可以通过加大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因果模糊性”,增大模仿难度,降低被模仿的程度。

4.维护重要信息,减少信息遗失

联盟企业在合作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与自身核心竞争力有关的重要信息的维护,合理控制信息流动,力争使这些关键信息只为少数人所控制和掌握,减少或避免重要信息的遗失。由于企业的内部员工尤其是高层次技术人员往往掌握本企业较多的信息,知道企业拥有哪些核心技能,以及构成这些核心技能的重要信息,所以联盟企业还要尽量控制人才的流动,尤其是避免掌握核心技能重要信息的高层次人员流失。

总之,在联盟过程中,联盟企业应保持适度的弹性和张力,避免僵化,既要努力维持联盟的正常运行,又要做好自身核心竞争力的维护。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通过战略联盟之路,使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andrewC.inkpen,paulw.Beamish,“Knowledge,BargainingpowerandtheinstabilityofinternationalJointVentures”,academymanagementReview,1997,22(1),pp.177-202

[2]C.K.prahalad,G.Hamel,“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HarvardBusinessReview,1990,(may-June),pp.79-91.

[3]孙晓绯李纯华:竞合理论与企业战略联盟核心竞争力[J].经济管理,2005(3):40-42

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篇9

关键词: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有效措施

一、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作用

1.企业文化的内涵及作用

(1)内涵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通过实践而逐渐形成的具有核心凝聚力的企业管理方式。其体现了企业的文化理念、产品理念、服务理念、行为理念等方面,是企业价值观、营销观、服务观的综合体现,目前,企业文化已成为衡量一个企业是否优秀的重要考评内容之一。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物质文化要素、企业制度文化要素、企业精神文化要素。

(2)作用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长远的影响,首先,企业文化对企业职工具有一定的号召力,鼓励员工将个人目标与企业长远目标紧密结合,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让员工有归属感;其次,企业的文化有助于企业内部的沟通和协调,形成良好的企业工作氛围,使工作更加积极向上;再次,企业文化对于员工有很好的激励作用,企业文化将员工紧密团结在一起,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使员工对企业的认可度和自豪感增加,从而让员工更加努力的工作。最后,企业文化还有一定的约束作用,良好的企业文化奖惩分明,对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有自己的一套要求,对员工有一定的约束作用,有利于企业更好更健康的发展。

2.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作用

(1)内涵

所谓核心竞争力不是单一的某种能力,而是企业综合了企业全部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竞争力。其本身可以是企业自主研发的一个产品、企业自主形成的独特技术或者是具有鲜明特色的营销手段等。现代经济发展迅速,企业若想在竞争中立于有利位置,就需要有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能力是一种企业宝贵的战略资源。

(2)作用

核心竞争力也叫核心竞争能力,其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核心竞争力富有战略价值。对于顾客而言,满足了其使用的价值,对于企业而言,形成了长期的利润,对于竞争对手而言,没有掌握核心竞争力就无法占领市场。

二是核心竞争力可以满足多层次的需求,是一种通用的技术,其面对的顾客可以是当前的也可以是潜在的,通常情况下,鼓励核心竞争力在新领域中运用,以便发现更多的利润点,核心竞争力是一项整体知识和技能的体现。

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很好的稳固特质,是结合了企业发展历史、文化、技能而形成的独特特质,这种特质相对稳固,对企业在统一基本信念下更好的将企业发展壮大提供有力保障。

四是核心竞争力是其他行业或企业所没有的,为了保证利益最大化,要降低其可模仿性,使其成为企业独特的优势和能力,是企业价值核心的良好表现。

五是核心竞争力要能够适合于不同的市场,以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并实质产生消费利益为确定,其本身难以被行业竞争者效仿,有利于维护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1.核心竞争力根植于企业文化之中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源存在于企业文化之中,企业文化影响着员工、品牌和信誉等各个方面,企业文化是影响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另外,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营销策划能力都有很直接的影响,而这些有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见核心竞争力根植于企业文化之中。

2.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基础

(1)有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企业的长远发展需要员工的积极参与,这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而是一个长期积累得到的结果。企业经济的稳步发展离不开员工的积极参与,企业文化有助于整合人力资源,提升员工工作热情,说到底,企业文化的最终实施者是员工,企业员工积极向上,就是企业的核心凝聚力,是企业文化所为之赋予的。所以,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在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成长和企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2)提高企业管理能力

“企业管理根植于文化,企业文化应用于管理。”一方面企业文化理论丰富了企业管理理论的内涵,而另一方面企业文化的产生受到管理理论发展的催化。

(3)打造优质团队

企业人才积累是一个长期过程,如何打造一支综合老中青、传带帮的优质人才队伍,是企业文化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每个员工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要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调整的适合企业稳定发展的关键就是增强他们对企业的认同感,对职业的自豪感。在此基础上,增强团队合作和群体意识,鼓励共同为企业谋发展、想办法做好各自岗位的工作。上级部门要积极采纳相关意见,并尽快给予反馈,强化企业文化凝聚力,打造优质人才队伍。

(4)提升企业创新力

现代经济发展中,传统意义的模仿、复制已经不能保证一个企业的长久发展,创新力才是企业未来的发展努力方向。企业文化在关注企业软实力建设的同时,也对企业创新力有一定积极的影响,如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企业文化与创新机制结合方面、企业创新意识方面等,打造企业核心凝聚力,对增强企业竞争力有一定积极的意义。

3.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文化建设途径

(1)以人为本,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理念,更新观念,努力构建现代企业文化

鼓励“以人为本”的企业核心文化理念,并将此贯穿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坚持人性化管理,尊重个性发展,关注员工的精神需求,关心员工的情感,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企业决策,尊重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科学理念来实现企业文化的发展,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完成了新型企业文化建设,可见,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在人力资源方面的体现较为明显。

(2)建立机制,将现代企业文化具体化为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

优秀企业的规范制度必定对企业文化有所影响,其最终导向还是企业文化的建设,科学、规范、合理的企业制度有利于完善企业文化的内容,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

企业制度有助于规范企业运行秩序,有利于企业进一步高效管理的实施,有利于对企业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建设的推进,有利于为企业发展提供稳定的生存保障,有利于保证企业整体文化生机勃勃,有利于完善企业文化内容。企业文化的建设,不单是人力资源的建设,还需要制度文化的建设,要让每一位员工都有一个可以一起遵守的制度,而从制度文化本身分析,不能单一为某种技术性或物质性的条件看,应该结合员工的精神需求和社会需求多方考量。

(3)深化改革,创新管理,构建企业文化,必须加强现代企业管理创新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是要抛开制度管理。没有科学的管理,企业文化内容的落实就会困难重重。首先,企业从领导到各部门负责人要对企业文化认同,并给予支持,在日常的管理中要渗透企业文化理念,对企业的规章制度要认真履行,将企业文化从抽象的字面意义落实到实在的物质奖励或精神鼓励;其次,科学的企业管理方式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企业核心凝聚力建设,增强企业自身在市场的占有率,对企业文化是有力的鼓舞。可见,改革管理方式、创新管理手段,使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对企业文化内容的落实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我国目前在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建设上的一些误区

1.将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分开考虑

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都是无形理念,但是二者又有很多相辅相成的因素。单纯将二者分开考虑或者混合考虑都是不科学的,企业文化更偏向于员工的认可度方面,而核心竞争力更多体现在产品、管理方式、创新性方面。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积极参与,离不开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同样,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科学的管理方式、优良的产品、积极的创新意识。将两者分开考虑,容易忽视两者之间的互相影响因素,长久必将影响企业的稳定发展。

2.企业物质文化建设多与企业精神文化建设

过多注重企业物质文化建设,忽视企业精神文化建设,将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单纯理解为物质上的满足,没能上升到员工精神诉求方面,使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建设只有表面,缺少实质内涵。

3.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创新性

企业文化建设普遍缺乏创新性,不能很好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热情,企业文化建设多停留在表面,难以落实到实处。

四、提升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1.完善企业文化建设理念

(1)完善培育学习型的企业文化理念建设,使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关键在于培养集体学习能力,创建学习型的企业文化。鼓励企业员工将学习优势转换为创新能力,优化岗位职责。将企业文化建设与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相结合,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企业决策,献计献策,培育学习型的企业文化理念。

(2)企业文化坚持“人本管理”,培养员工的良好个性和心理素质

营造舒适、自由、宽容的员工工作环境,塑造健康、积极、乐观的员工工作形象,鼓励员工良好个性的发展,关心员工的生活需求,关注员工的心理困难,工作上给予员工广阔的发展前景,生活上给予员工无微不至的亲切关怀。熏陶员工的整体文化素养,做正确的价值观引导,综合以上种种,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同时,也成就了企业的和核心凝聚力,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多举办企业精神文化交流活动

企业要多举办企业精神文化交流活动,培养员工正确的价值取向。企业文化不是唱歌作赋,不是几句口号,不是名言名句。企业在建构企业文化中,一定超越形式主义,抓住经营灵魂塑造这个重点,以企业经营灵魂为中枢。培育适应市场经济的集体价值观,培育反映企业集体个性的团队行为。

3.创新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形式

建立以诚信、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曾经有人论证的主题:“诚信作为企业生存发展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之基是不能动摇的。”对于各类企业,无论其规模大小,都要建立以诚信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诚信不仅能够树立企业的品牌,而且能够降低企业的内外交易费用、减少企业内部的转换成本,从而创造价值并在市场上实现其价值。

参考文献:

[1]魏中龙,张慧.企业文化建设、教化与功能实现[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

[2]周忠英.企业文化--未来企业的第一竞争力[J].商业研究,2014(03).

[3]何载福.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与绩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05).

[4]孙庆凯.浅谈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J].企业导报,2015(04).

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篇10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会计报告;信息披露

中图分类号:[F235.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2

一、绪论

自核心竞争力理论诞生以来,就一直成为管理学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与其相关的研究精彩纷呈,至今仍然热度不减,是企业管理学的研究热点。而反观与管理学一脉相承的会计学,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的研究,表面上看似繁荣,在21世纪初就曾有学者开始关注核心竞争力理论对会计的影响,之后又有很多学者进行后续研究。但从总体上看,会计学领域对核心竞争力问题的研究还局限在表层,尚未深入下去,有的学者在提出相关问题后也未进行后续研究,所以,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的很多问题仍然没有得到统一。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力日益激烈,企业之间竞争力强弱最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综合力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仅对企业内部组织和经营管理产生着重大的影响,而且还密切关系着企业是否得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现阶段,国际上尚未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给予统一的定位,因此,如何不断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企业会计的内部职能,建立起对核心竞争力的会计计量核算体系已成为诸多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报告

企业会计报告是指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向会计信息使用者解释和传递某种有效的信息,以确保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准确的做出决策。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报告是指企业管理者将有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各种信息传递给下级部门的相关管理者,帮助管理者更好的管理企业、更好的做出决策。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信息披露的动因

对于整体企业而言,企业投资者与企业管理者之间往往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信息不对称现象极易导致真实、相关、有用的信息难以在企业投资者与企业经营者之间有效的传递。对于企业投资者来说,该投资者需要的是企业未来的成长信息以及相关的经营效益信息;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该管理者除需要的企业未来的成长信息与相关的经营效益信息之外,还需要相关管理的诸多信息。其二者所需要的信息均围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企业核心竞争力能够充分的反映出企业发展的前景和创造价值的能力,因此,企业若是能够充分的披露出核心竞争力信息,将能够掌握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而,针对于可能或者将要发生的种种问题做出及时的处理或者预防,不仅仅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而且还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投资者决策时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保障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信息披露的原则

企业核心竞争力信息披露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行企业在进行相关会计信息的披露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即充分披露原则、成本效益原则、重视未来价值原则以及不侵犯商业机密原则。

1.充分披露原则。会计具有为各部门之间提供各种会计信息,实现会计的充分披露原则要求披露的信息要完整、可理解的报告与特定经济主体相关的信息。因此,企业应不断完善核心竞争力信息披露的形式,保障尽可能的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

2.成本效益原则。对于企业竞争力披露而言,企业在实行信息披露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费用,即劳动力成本、不利因素的成本以及提供披露信息的成本;另一方面,实行企业披露核心竞争力信息能够不断降低资本成本,有助于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价值最大化。

3.重视未来价值原则。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信息之所以重要最大程度上源于该信息能够充分发映出企业在未来发展中的可能状况,并体现企业未来的竞争优势和企业价值。因此,企业应在重视未来价值的原则基础之上,有效的进行企业核心竞争力信息的披露,使其企业公允价值的概念在企业中得以充分体现。

4.不侵犯商业机密原则。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其企业自身具有自身的机密,其机密在商业中堪称商业机密。为此,企业在进行核心竞争力信息披露过程中应在保障不侵犯商业机密的原则下进行有效的进行,切实最大程度上发挥企业核心竞争力信息披露应有的作用。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信息披露的方式

现行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依附在企业整体中存在的,尚未形成具体的实体和形态,以至于不能够适用现行以经济交易为基础来进行核算与报告的方式。总结来说,现行企业核心竞争力信息披露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自愿披露与强制披露相结合。强制性信息披露是指企业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形式以及时间提出严格的要求,且强制性信息披露具有规范性和定期性;资源性信息披露是指在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之内,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对外报告的事项或信息。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核心竞争力信息,若是企业信息都按照统一的格式和要求进行披露,将导致企业丧失可比性,且执行起来较困难,因此,企业在进行核心竞争力信息披露时应以自愿性信息披露为主,强制性披露起辅助作用,以此,将能够建立起有效的信息传递。

2.对内报告与对外报告相结合。现行企业信息报告可分为两种,即对外报告和对内报告,近年来,伴随着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研究的日趋完善,企业核心竞争力信息披露越来越成为企业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门。因此,应实现企业的对内报告与对外报告相结合,不仅仅能够为企业更好的进行管理提供有效信息,而且还能够为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提供诸多有效的信息,确保企业各项活动得以顺利高效开展。

3.披露形式多样化。在企业进行核心竞争力信息披露时,应采取多样化的披露形式,首先是以文字说明为主的财务报告披露;其次是以媒体、网络、信息沟通会等为主的非财务报告披露;最后是编制企业核心竞争力专项报告。实现披露形式的多样化有助于企业信息使用者更好的掌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变动趋势,进而,制定出可行性的预防或者应对措施。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会计处理

对财务信息进行识别和分类,这是会计确认的过程;以特定的单位对信息做出数量表示,这是会计计量的过程,计量是以确认为基础的。本文第三章谈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会计要素这一问题时,已经阐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资产属性,应当将其确认为资产,而对于计量问题,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研究的难点。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账户设定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拥有的一项特殊的资产,它是由多种因素所形成的一个资产合集,而在目前的会计体系中并没有这样的先例,因此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会计记录需要设立新的账户。如本文第三章所述,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项资产,其来源应属于所有者权益。

1.“核心竞争力资产”账户。核心竞争力资产这个会计科目反映企业所拥有的核心竞争力的价值。企业核心竞争力初始确认价值记入该账户的借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价值注销计入该账户的贷方,资产类账户余额为借方,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初始确认价值。

2.“核心竞争力变动”账户。核心竞争力变动这个会计科目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价值在正常幅度内的变化情况,设置增值和贬损两个二级科目。企业核心竞争力发生的价值增值计入该科目的借方(增值),企业核心竞争力发生的价值贬损计入该科目的贷方(贬损),作为资产辅助核算账户,与核心竞争力资产余额共同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价值。

3.“核心竞争力减值准备”账户。核心竞争力减值准备这个会计科目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价值发生的不可逆转的大幅降低,计入该科目的贷方,是核心竞争力资产的备抵账户。

4.“竞争力资本”账户。竞争力资本这个科目作为核心竞争力资产、核心竞争力变动、核心竞争力减值的对应科目,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资产的来源,会计要素属于所有者权益。企业核心竞争力初始确认价值、增加的价值记入该账户的贷方,企业核心竞争力价值的贬损、减值、注销计入该账户的借方,所有者权益类账户,余额为贷方,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存量价值。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业务处理

经过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价值评估,应当确认其初始价值;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价值进行重新评估,若发生了价值增值、价值贬损、资产减值,应当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在账面上如实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状况;当企业失去行业内的竞争优势和超额利润的时候,应当将相应的核心竞争力资产予以注销。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相关的业务及相应的会计分录主要有下面几项:

1.企业核心竞争力资产价值的初始确认

借:核心竞争力资产

贷:竞争力资本

2.企业核心竞争力价值的增加

借:核心竞争力变动-增值

贷:竞争力资本

3.企业核心竞争力价值的减少

借:竞争力资本

贷:核心竞争力变动-贬损

4.企业核心竞争力资产发生减值

借:竞争力资本

贷:核心竞争力资产减值准备

5.企业核心竞争力资产的注销

借:竞争力资本

核心竞争力变动-贬损

核心竞争力资产减值准备

贷:核心竞争力资产

核心竞争力变动-增值

参考文献:

[1]王胜杰,王翠华,赵萌,王立虎.企业财务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J].河北企业,2011(02).

[2]安静,刘福民.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反木桶原理”――论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财务能力、执行力的关系[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04).

[3]王志星,安静.企业财务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探讨[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