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学语文课心得体会十篇大学语文课心得体会十篇

大学语文课心得体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25:33

大学语文课心得体会篇1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现状;快乐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4.27

一、中学语文教学面临的困惑

(一)中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唱"独角戏",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学生成为了"观众",在课堂上昏昏欲睡。当前,很多中学语文教师还停留在向学生进行填鸭式知识灌输的教学方法上,"一言堂"作风仍然存在于中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往往只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教学大纲要求向学生灌输知识,不关心学生需要什么,学生喜欢什么,把完成教学任务当做了"教"得目标,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断,向学生一股脑传输知识,学生却完全游离于教学之外,成了课堂的陪衬。这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性,他们会觉得自己只是教师传输知识的一个客体,因此,把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课作为了主要内容,而不是主动去"学",去理解语文课本知识。这样本末倒置的教学是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效率不高的症结所在。同时,中学语文包含了大量的诗词歌赋、散文教学等,这些知识的学习需要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对课本内容进行交流,需要教学互动,教师唱主角的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这一教学效果。

(二)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落后,"一人一黑板一粉笔"的教学让语文课堂死气沉沉,让语文课丧失了活力和魅力,造成了教师教得"闹心",学生学得"糟心"的困境。语文课本就像一个宝藏,它蕴藏着丰富的知识,需要学生去探寻,去开发,然而当前中学语文教师落后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挫伤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语文课堂慢慢失去了兴趣,导致学生一上语文课就成了霜打得茄子没了精神,教师讲课也是"陈词滥调",没有激情。中学语文教学走的仍是老路子,课前让学生预习生僻字词,课后让学生背诵课文,背诵古诗词,学生对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会产生厌倦心理,语文学习热情也会慢慢削弱。

二、构建中学语文快乐课堂"三步走"策略

(一)教师要摆脱一人一粉笔一黑板的教学"套路",要丰富教学形式,让学生对"多变"的语文课堂产生期待,在"多变"的教学内容中体验快乐。当前,很多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还是"老一套",一本教材、一本教参书、一支粉笔就想"打遍天下",这种教学思想是要不得的。学生处在一个日新月异的环境下,他们对新事物有敏锐的捕捉力,对旧事物会产生抗拒,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要改变教学方式,要利用多变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多样化的课堂。比如中学语文课本中古诗词教学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教师要改变过去的教学方式,不能再依靠简单地诗句词义讲解和让学生背诵诗词为主,要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要借助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让古诗词以图、文、声并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在优美的诗词环境,深情的朗诵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教师也可以从诗人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入手,利用多媒体独特地旁白声音给学生讲讲古诗词"背后的故事"。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会被激发出来,可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在其他课本内容的教学中也要积极地做准备,要重视课前资料的收集,要结合语文课本内容收集整理影音资料,这样可以有效地弥补语文教材中教学信息的匮乏,学生面对的也不再是枯燥的课堂,而是立体的丰富多彩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会感受到快乐。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个互动课堂,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让学生快乐学习。首先,教师要"主动出击",要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给学生营造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师态度要和蔼可亲,要成为学生信得过的"朋友"。很多中学教师觉得不能和学生打成一片,怕丧失教师的威信,这种考虑是片面的。中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叛逆的特殊时期,这一时期他们最需要的是"关心",而不是斥责。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动辄对学生大吃呵斥,不但不会增加威信,反倒会让学生觉得这个老师难以亲近,有了问题也不敢主动发问。因此,教师必须放低身段,必须要融入到学生中,让学生慢慢消除"教师高高在上"的畏惧心理,敢于在课堂上向教师提问,敢于和教师"激烈"讨论语文知识,敢于发表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在课堂上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问,有助于在一片和谐气氛中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其次,教师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让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体会做"主角"的快乐。教师要学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他们自主学习语文课本。比如在老舍的《我的母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来组织这一节语文课,学生对母爱有独特的理解,他们平常生活中观察或聆听过很多关于母爱的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让他们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来组织一节语文课,让学生自己备课,学生的思维是极为活跃的,他们会通过搜集诗歌、真实故事实例、名人母亲故事、关于母亲的歌曲等来"备课"。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充分体验自己主宰语文课的快乐,可以品尝语文学习的喜悦。

(三)中学语文教学要注重课外语文资源的开发,要让学生在缤纷的课外活动中享受快乐。中学语文教学不应该只拘泥于课堂,教师要指导学生建立语文小组,让他们把课堂上的语文学习和课堂外的语文学习结合起来,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兴趣活动,可以成立诗词研究小组,诗词朗诵小组,课外写作小组,课外讨论小组等,让学生课下也能享受语文学习。当前,教师要发挥其在课外活动中的作用,可以适当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竞赛活动,比如演讲比赛、作文竞赛,也可以让学生自选话题,开展形式各样的辩论赛,教师做课外竞赛活动的裁判,要肯定学生的表现,让学生充分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结语:综上所述,中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打造一个"快乐"课堂,教师要积极探索语文学习的新途径,要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快乐的课堂,要让学生学得开心,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李聚京;浅谈快乐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08年第03期

大学语文课心得体会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语音学习属于小学语文进行学习的主要基础,只有语音学习好了,才能够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真正的领悟学习中的内涵和人物,可以说这对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在小学的阶段积极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怎么样合理有效地进行小学的语文教学,已经成为了当前广大一线教师需要重视的一个主要问题。

一、巧用多媒体课件,营造宽松学习氛围

在进行语文教学等相关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小学生经常会对自己比较有兴趣的事物倾注非常多的兴趣,对自己不乐于接受的事物会产生一种浓重的叛逆的心理。我们教师就应该针对于学生本身爱玩的天性,把教学与玩乐之间很好的融合在一起,给学生塑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帮助他们在进行玩乐的时候渗透语文知识。合理的使用多媒体课件,能够营造出一种比较宽松的学习气氛。多媒体课件给学生缔造了图画和音乐以及声音融为一体的新的世界,突破了以往课堂上的局限,可以给他们从当前的课堂里,去理解到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在对新课进行引导的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课件去对有关的视频动画进行播放,学生自身的情绪就能够处在一种亢奋的状态,自然的就会进入到语文课文学习的状态中。比如在对《黄果树瀑布》这一课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我主要是使用多媒体的课件,先对瀑布流水的声音进行播放,然后让学生去猜测这种声音是何种场景,这个时候学生就能够说出是雨滴,而有的学生则说是城市河流,还有的学生提出是瀑布;而我却持续地播放流水的声音,使得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运用当前所拥有的词汇完成描述,学生就会产生壮观和轰鸣以及宏伟等相关的词语;最后在音乐背景的衬托下,我把黄果树瀑布的图画,运用多媒体课件去进行播出,学生当时就能够体会到瀑布自身壮观以及宏伟的感觉,在视觉以及听觉强大的震撼下,对黄果树瀑布自然的就会产生一种非常自豪的心理,且记忆犹新。这样在对课文进行学习的时候,学习效率就会获得很好的提升。

二、巧用多媒体课件,简化难点知识教学

小学生刚刚对语文知识有所接触,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很多阻碍。多媒体课件能够对语文中的知识难点加以化解,使得学生在进行直观体验的过程中,能够顺理成章地对文章的含义加深理解。合理的使用多媒体课件还能够提升学生自身在学习上的欲望,使他们可以主动地对难点知识加以攻克,从而得到语文知识的提高。比如我在对《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进行学习的时候,文章里产生了很多的新接触的生词,我这个时候就能够合理的使用多媒体的课件,运用猜字谜的方式,让学生去对老师提出的字谜中的内容去对这些生字生词的含义和读音进行猜测,这种方式能够使得学生在对生字和生词进行熟练的掌握,阅读课文的时候就不会碰到很多的阻碍,因此其在进行理解的时候也会相对要容易一些。在对《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课进行学习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理解并且真切的认识到与百姓亲得好似一家人的感情,教师就应该在课件上为学生播放以往进行挖井的相关视频,使得学生可以真切的体会到过去打井的场景,从而对由衷的抒发出强烈的敬畏之情。

三、巧用多媒体课件,增强学生写作能力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学生的写作一直都是教师比较操心的环节,因为小学生自身在语言上还欠缺一定的语言组织力,所以无法准确的对其所看到的有趣的事物加以表达,这在进行习作的过程中就会遇到障碍,长久下去就会产生抗拒习作的心理。因此教师就应该多多的使用教学课件,让学生多多的去感知,使画面与声音能够刺激学生在感官上的体会,真正的令他们的心灵中的情感找到表达的出口,产生写作上的灵感和欲望。比如在对《我的妈妈》这篇作文进行习作的时候,我们可以先选择从多媒体上去进行关于写我的母亲等课文的赏析,然后再放一些例如世上只有妈妈好等音乐作品,使得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妈妈伟大而无私的爱。这种使用课件教学的方式能够使学生的想象力被勾起,使其领悟到在生活里母亲疼爱我们的方方面面,让习作真正的有材料可写。

四、巧用课件强化课堂师生的互动力度

在当前课程改革之后的小学语文课堂中,语文的课件已经成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联系沟通的主要桥梁。教师只有适当的使用教学的课件,才能够使得课件真正的为自己的教学服务。很多教师太过频繁的运用课件,会使得课件变成教学上的主体,学生和教师的角色不能够被明确。合理的使用课件,就是要积极的突破以往进行教学上对课件进行使用的方式,不再单一的去进行课件的播放,而是积极的运用课件去对师生之间的交流进行强化。将课件作为主要的一种辅助工具,来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才能够使得小学的语文课堂更加的活泼,更使得课堂的教学效果获得很好的提升。

例如我在对《揠苗助长》这一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就使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个相关的动画,以此去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动画观看的时候,能够针对其中的相关情节去和小学生完成讨论。在不同的故事环节中,对不同的问题进行探讨,把师生之间的互动贯穿在课堂活动中的多个环节,从而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激烈氛围,令小学的语文教学活动变成师生针对语文知识进行沟通的场地,从而推进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整体的提升和进步。

总之,要想提升小学生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就应该注重多媒体课件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获得更大提升。建设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应该获得信息技术上的支持。当前的教师需要拥有把计算机技术和教学活动相互连接起来的能力,按照小学生自身的需求和成长特点,去对小学的语文课件进行考量。推进小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季海燕.巧妙渗透,激趣拼读,感悟运用:浅谈小学英语语音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1,(09).

[2]陈启春.正确使用课堂教学用语,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益[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3).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实验小学)语音学习属于小学语文进行学习的主要基础,只有语音学习好了,才能够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真正的领悟学习中的内涵和人物,可以说这对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在小学的阶段积极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怎么样合理有效地进行小学的语文教学,已经成为了当前广大一线教师需要重视的一个主要问题。

一、巧用多媒体课件,营造宽松学习氛围

在进行语文教学等相关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小学生经常会对自己比较有兴趣的事物倾注非常多的兴趣,对自己不乐于接受的事物会产生一种浓重的叛逆的心理。我们教师就应该针对于学生本身爱玩的天性,把教学与玩乐之间很好的融合在一起,给学生塑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帮助他们在进行玩乐的时候渗透语文知识。合理的使用多媒体课件,能够营造出一种比较宽松的学习气氛。多媒体课件给学生缔造了图画和音乐以及声音融为一体的新的世界,突破了以往课堂上的局限,可以给他们从当前的课堂里,去理解到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在对新课进行引导的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课件去对有关的视频动画进行播放,学生自身的情绪就能够处在一种亢奋的状态,自然的就会进入到语文课文学习的状态中。比如在对《黄果树瀑布》这一课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我主要是使用多媒体的课件,先对瀑布流水的声音进行播放,然后让学生去猜测这种声音是何种场景,这个时候学生就能够说出是雨滴,而有的学生则说是城市河流,还有的学生提出是瀑布;而我却持续地播放流水的声音,使得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运用当前所拥有的词汇完成描述,学生就会产生壮观和轰鸣以及宏伟等相关的词语;最后在音乐背景的衬托下,我把黄果树瀑布的图画,运用多媒体课件去进行播出,学生当时就能够体会到瀑布自身壮观以及宏伟的感觉,在视觉以及听觉强大的震撼下,对黄果树瀑布自然的就会产生一种非常自豪的心理,且记忆犹新。这样在对课文进行学习的时候,学习效率就会获得很好的提升。

二、巧用多媒体课件,简化难点知识教学

小学生刚刚对语文知识有所接触,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很多阻碍。多媒体课件能够对语文中的知识难点加以化解,使得学生在进行直观体验的过程中,能够顺理成章地对文章的含义加深理解。合理的使用多媒体课件还能够提升学生自身在学习上的欲望,使他们可以主动地对难点知识加以攻克,从而得到语文知识的提高。比如我在对《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进行学习的时候,文章里产生了很多的新接触的生词,我这个时候就能够合理的使用多媒体的课件,运用猜字谜的方式,让学生去对老师提出的字谜中的内容去对这些生字生词的含义和读音进行猜测,这种方式能够使得学生在对生字和生词进行熟练的掌握,阅读课文的时候就不会碰到很多的阻碍,因此其在进行理解的时候也会相对要容易一些。在对《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课进行学习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理解并且真切的认识到与百姓亲得好似一家人的感情,教师就应该在课件上为学生播放以往进行挖井的相关视频,使得学生可以真切的体会到过去打井的场景,从而对由衷的抒发出强烈的敬畏之情。

三、巧用多媒体课件,增强学生写作能力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学生的写作一直都是教师比较操心的环节,因为小学生自身在语言上还欠缺一定的语言组织力,所以无法准确的对其所看到的有趣的事物加以表达,这在进行习作的过程中就会遇到障碍,长久下去就会产生抗拒习作的心理。因此教师就应该多多的使用教学课件,让学生多多的去感知,使画面与声音能够刺激学生在感官上的体会,真正的令他们的心灵中的情感找到表达的出口,产生写作上的灵感和欲望。比如在对《我的妈妈》这篇作文进行习作的时候,我们可以先选择从多媒体上去进行关于写我的母亲等课文的赏析,然后再放一些例如世上只有妈妈好等音乐作品,使得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妈妈伟大而无私的爱。这种使用课件教学的方式能够使学生的想象力被勾起,使其领悟到在生活里母亲疼爱我们的方方面面,让习作真正的有材料可写。

四、巧用课件强化课堂师生的互动力度

在当前课程改革之后的小学语文课堂中,语文的课件已经成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联系沟通的主要桥梁。教师只有适当的使用教学的课件,才能够使得课件真正的为自己的教学服务。很多教师太过频繁的运用课件,会使得课件变成教学上的主体,学生和教师的角色不能够被明确。合理的使用课件,就是要积极的突破以往进行教学上对课件进行使用的方式,不再单一的去进行课件的播放,而是积极的运用课件去对师生之间的交流进行强化。将课件作为主要的一种辅助工具,来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才能够使得小学的语文课堂更加的活泼,更使得课堂的教学效果获得很好的提升。

例如我在对《揠苗助长》这一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就使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个相关的动画,以此去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动画观看的时候,能够针对其中的相关情节去和小学生完成讨论。在不同的故事环节中,对不同的问题进行探讨,把师生之间的互动贯穿在课堂活动中的多个环节,从而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激烈氛围,令小学的语文教学活动变成师生针对语文知识进行沟通的场地,从而推进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整体的提升和进步。

总之,要想提升小学生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就应该注重多媒体课件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获得更大提升。建设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应该获得信息技术上的支持。当前的教师需要拥有把计算机技术和教学活动相互连接起来的能力,按照小学生自身的需求和成长特点,去对小学的语文课件进行考量。推进小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大学语文课心得体会篇3

论文摘要: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应树立以学失为本的教育理念,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想使学生能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得巧妙地运用一些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课堂口语和板书字体能起到先入为主的作用,语文教师应在课堂口语,板书上有让学生佩服的特色、魅力,发挥教师课堂口语、板书字体的作用,使学生在美感的陶养下,逐渐对语文学习发生兴趣,逐渐形成自觉学习、热心地钻研语文知识的习惯,从而达到语文课教学的目的。

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说教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提倡师生互动,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中职语文教师大都有过这样的体验:自己精心设计,饱含激情的讲述课文,学生却不予配合,在下面有窃窃私语的,有堂而皇之睡觉的,有玩手机的,有看课外书的……教师的讲课情绪直线下降,不得不停下课来,或训斥学生,或苦口婆心的讲道理劝学生学习,但经过多次这样的过程,学生中仍然有不少人依然无动于衷。什么原因呢?当前同行们普遍认为主要是学生文化基础太差,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没顾及学生的要求;教学过程中侧重知识的传授,轻视能力的培养;注重结论的灌输,看轻过程的享受等原因。笔者认为,除了上述原因外,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缺乏兴趣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引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教师的课堂口语和板书字体却能起到先入为主的作用:

一、教师的课堂口语和板书字体是学生产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引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寻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心理学研究证明,学习兴趣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兴趣,就是要把课上得有趣味,能吸引学生。如何把语文课上得有趣味,能吸引学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除了要求老师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把课备的有趣味外,教师还应在课堂口语和板书字体上下功夫。即:储备一口流利的标准普通话,一笔漂亮的粉笔字。规范、优美、悦耳的课堂口语,漂亮、潇洒的板书字体可以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即美感。”美感能使人产生对美的感动,产生愉、满意感、赞赏感、幸福感等肯定性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有时非常强烈和突出,以至主体全身心为美感的激情所

浸润、所充盈,感到精神健朗、感悟通灵、思想活跃,想象飞驰,好似顷刻间悟到人生真谛,窥见宇宙胜景,获得精神上的极大满足;在当时和事后,主体都会对这种情感格外珍爱,视之为人间乐事,而不断地加以回味和追求。这样的美感激情,会直接冲击和改变主体原有的情感或情感倾向,往往有出其不意的效果。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差,明辨是非的能力相对也较差,还有相当多的学生有逆反心理,单靠教师的正面说教,引导学生对语文课产生兴趣很难取得效果,有时甚至还适得其反。而”润物细无声”的美感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试想:当学生们发现那的充满感情的、标准的、播音员似的声音,一行行整齐、舒适、潇洒的板书字是出自正在给自己上课的老师处时,会产生什么样的感觉、和联想呢?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小学或中学的老师的课堂口语或板书字体给自己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甚至影响了自己的一生。许多人练字就是由羡慕、模仿老师的字体开始的,许多人对语文、文学的学习兴趣也是从羡慕老师的口语、朗诵、字体开始的。如果一位语文老师上课时只会按部就班地顺着课文的思路讲述,口语不标准,不清楚,或者说错音,字体一般、或难看、难认,学生难免感觉乏味,怎么能对课程产生兴趣呢?而教师美妙的课堂口语和字体却能为学生创设一种愉快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惊奇、兴趣、疑问、新鲜等情绪。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主动地获取知识。因此,教师的课堂口语和板书字体是学生产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引线:

二、教师的课堂口语和板书字体的魅力

(一)语言、字体也能产生魅力

说话、写字是人们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第一工具,几乎伴随人的终生,一个人的说话、写字水平不仅是自己的门面,也对自己的人生道路产生影响,而语文课是学生进行说话、口语交际、写字练习的主阵地。语文教师是学生口语、字体发展趋向的主要启蒙者和引导者,因而教师的课堂口语、板书字体水平的高低对学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不多,许多学生不会正确握笔,写出的字歪歪扭扭,没有字形,更谈不上字体,需要语文教师的指导和矫正。20世纪80至90年代,受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许多学生在课外把听收音机作为感悟和模仿悦耳的语音的一种补充形式,借以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许多学生有较多的机会在生活和社会实践的磨练中体验字体的作用。这些因素在客观上为教师的指导和矫正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教师的说教容易起到作用。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电视、电脑越来越垄断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课余时间里,愿意听收音机的学生越来越少了,重视自己的字体的学生也越来越少了,电视的精彩画面取代了单纯语音的收音机,电子打字取代了手写字,不少学生认为字写得好坏无所谓,只要会打字就可以了。因此,在这种新形势下,教师的说教就显得苍白无力了。说话、写字是学生的个,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进入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呢?中职学生在知识、学习方式、语言能力、思维水平等方面差别较大,能主动学习的不多,相当一部分学生处于想学但又不知从何处下手的朦胧状态,要想使他们能自己思考、感知、领悟,有效地进行个性化学习,需要一种特殊的魅力来引诱。魅力是多种多样的,笔者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实践中观察到,特殊的,让人难忘的语言、字体也能产生魅力。如:相同的一段话语,由播音员、评书演员、相声演员、普通人、语文教师、学生说出,其效果明显不同。播音员、评书演员、相声演员能使话语产生不同的魅力,让人难忘、留下深刻的印象,引起兴趣,甚至时常模仿。著名书法家的字体让人赞叹、羡慕、向往。字写得工整、漂亮的孩子常常得到老师的夸奖,同学的赞扬,使家长自豪。因此,面对那些不愿学习、知识贫乏、辨别是非能力差的中职学生,我们与其和颜悦色或声色俱厉地喋喋不休、苦口婆心劝说他们学习,还不如用自己的课堂口语、板书字体魅力来无声的吸引他们发生兴趣,自觉学习。

(二)怎样使自己的课堂口语、板书字体产生魅力

魅力是一种特别的吸引力,迷惑力,是以人为主要对象的。美国著名女诗人普拉斯说:.魅力有一种能使人开颜、消怒,并且悦人和迷人的神秘品质。它不像水龙头那样随开随关,突然迸发。它像根丝巧妙地编织在性格里,它闪闪发光,光明灿烂,经久不灭。”在日常生活中,有用语、笑的魅力、声音的魅力、眼神的魅力、身体的魄力、性格的魅力、人格的魅力、书法的魅力等等。人的魅力可以无所不在,包括发怒、忧伤、哭泣等负面情绪也会成为魅万的源泉。魅力一旦产生就有了一些神奇色彩,,它能吸引人对它作出更多的感情、时间、物质上的投资。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语文教师,要想使自己的教学效果好,讲课被学生所欢迎,就得有能吸引学生的魅力。古人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业精,师更亲”,教师有了魅力,学生就愿意亲近你,相信你,接受你的说教。语文教师的魅力在于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把课讲得有声有色,还应在课堂口语,板书上有让学生佩服的特色。

首先,在课堂口语上要努力做到发音准确,不读错音,不念错字,不使用方言,说普通话。汉字,在中国使用了数千年,其数量、字义在变化中,难记、难认,有些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又有不同的发音,不同的字义;在日常生活中常有人们念错字,发错音的现象,即使是汉语专业工作者,有时也难免出现误差。但中职学生文字根底较浅,不理解这点,在他们的眼里,老师是不允许念错字,读错音的;倘若教师在课堂上出现一次这样的错误,他们就会认为这位教师没水平,在心中形成长时间的不良印象,直接影响其学习情绪和兴趣,教师形象和课堂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语文教师在每次上课前千万不可大意,一定要认真仔细地将课文中的每一个字的发音、字义研究清楚,力求做到准确无误。方言,是不同地域的人日常使用的语言,有着很强的习惯性,固定性,但普通话既是我国的国语,又是我国的通用语,作为一名国语语文教师,更应该在课堂上说普通话,为学生做榜样,起示范作用,指导学生说好普通话。要想做到这点,语文教师就要在说普通话上下功夫,努力做到发音准确、规范,克服方言的影响。如:”事情,shiqing”不能说成”siqing",,生活,shenghuo”不能说成”senghuo"”你,ni不能说成nen"”学习,xuexi不能说成xiaoxi”等等。另外还要有声音的抑扬顿挫、激情起伏的配合等。语文教师的普通话说得标准、漂亮、动听,课堂口语就显得生动,有特色,就会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其魅力就会在学生的欣赏中显示出来了。

其次,语文教师一定要能写出一笔好字,且有一定的书法知识。板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体现教学思路,显示课文的重点和观点,对学生起引路作用。为了充分发挥板书的形体效能,使板书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语文教师要讲究粉笔书法美。其审美要求是清楚、美观,书体以行楷为主,字的大小适中(以后排学生看清楚为度)。教学实践证明,写得一手漂亮粉笔字的语文老师,往往比较受学生敬慕。上课时,大多数学生会被教师优美的板书字体所吸引,并努力模仿。风流、潇洒的粉笔书法美,有一种电脑所无法替代的魅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领会文章的思路,而且还能陶冶学生爱美的情操。相反,如果教师板书字体潦草,字迹不清,板书就会失去它应有的作用。因此好的字体,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要想写好字,就必须对书法有所了解,有所研究。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创造并使用了不同的书体,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等。同时也随之产生了许多杰出的书法家.他们的风格各不相同,产生了不同的流派,前后相望,佳作如林,他们的形象一直是种楷模,是一种激励人前进的力量。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书法可产生方圆藏露、逆顺向背的韵味,轻重肥瘦、浓淡湿涩的情趣,抑扬顿挫、聚散疏密的笔调。断连承接、刚柔雄秀的气势;再辅以专门制作的纸墨,使书法艺术更趋变幻莫测。韵味无穷。语文教师了解和研究书法,不仅对自己写好字大有帮助,而且还能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执笔姿势,向学生介绍各种书体的特点,展示各种书体中刚、柔、平、激烈的美,并把这种美渲染得深入学生的心灵,使他们为之着迷,从而自觉参与这种运动中。此外,语文又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给学生讲授课本知识,还要将知识的范围拓宽到社会人生的”大课堂”,把语文课变成学生自主探究的”动态”课堂,变成乐学、尚学、陶冶情操的”美”课堂;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思想素质、健全人格素养等贯穿到教学中。教师可在介绍书法字体的同时给学生介绍著名的书法家,以及他们的成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等,让学生在向往中把他们当成追求的目标,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生生不息。

大学语文课心得体会篇4

摘要:纵观语文课堂教学,不难发现,语文的学习几乎被枯燥乏味的条理梳理和技巧训练充斥,语文的人文性几乎得不到体现。因此,让温暖的阳光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心中,从而来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念,是语文的课堂充满温馨的阳光,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不呆板,本文以“让阳光走进语文课堂”为题,从“大语文”;课前五分钟,“明星效应”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大语文自主性明星效应

语文课呼唤感性,语文课堂需要生命力,需要温暖的阳光,要把语言文字训练与课文语言文字的感悟结合,让学生在对课文的感悟中把语文的学习当作一种生命的需要。

大语文

要想真正叫学生把对语文的学习当成是一种生命的需要,那么语文教学就应该有“大语文”的概念,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是机械地将看到的语言转向说出的语言,而是通过内部言语的加工编码,用自己的话来理解或改造原文的词句、段落和文章结构,从而将原文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保存在显意识甚至潜意识领域之中。所以这也是学生不爱学习语文教材上的课文的原因。阅读具有体验性、内隐性的特点,阅读的内隐属性,常表现为读者与文本的“共鸣”,也就是指作者与读者心灵突发性的“碰撞”,是达到双方情感融合境界。学生阅读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不能越俎代庖,不应该用自己对课文的深加工来替代学生阅读的艰苦求索。学生阅读是从自己喜欢的书本中寻找,从模糊情态中获得独特认识和体验的过程,教师应将做的就是提示学生读那些书,来共同读书,共同学习。要引导学生按照“披之――感物――体情”或“寻言――明象――悟道”的顺序展开阅读,培养学生的内省体察能力和语感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感知和审美情思。

移情体验,走入人物内心学生在阅读感悟课文时,往往会因为没有过切身的体会而无法感受人物的心情,感受,为了让学生能与课文中人物产生共鸣。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移情体验;唤起其生活中类似的经历,从而达到“将心比心”的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移情体验;唤起其生活中类似的经历,从而达到“将心比心”的效果。比如,在教学《为了六十一阶级兄弟》一课时,对于对抢救工人的感悟,我就采用了“移情体验法”,我放了一个矿难抢救伤员的紧急场面,并以导语引导学生回忆当时的场面,唤起学生亲身感受后,再来感悟课文中的抢救场面,学生读着读着,仿佛自己成了抢救场面的一员,情真意切,感悟很深,学习效果非常好。要运用好“移情体验”的方法,教师自己要做有心人,多关住学生的生活。

自主性

以课前五分钟突破封闭的教学机制

我的改革就是开设自讲课。每节课前五分钟,我便与学生一起端坐在教室里,津津有味地听学生在讲台上讲自己读过的书或者杂志,在这别开生面的课堂上,各位同学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导师,而我则成了地地道道的助教;每天我会收到近一百篇的读后感,在批阅的过程中看到学生的真实感受和内心的表白。同时我和学生还经常交流相互推荐好的书刊。同时我每一周要用一节课把我读的书和学生推荐给我的书的读后感和学生交流。例如我看了刘亮程的散文,感受很深,叫学生们课后阅读收到的效果很好,特别是我在跟他们交流《城市牛哞》的时候,“一头壮牛是受主人欢迎,邻居羡慕的,但牛只是主人的附丽,在许多的赞美声中,牛要干的比以前更卖力气,它才能长久的保持这种殊荣,不然就有被改嫁他家的可能,老年的牛就可怜拉,只有把自己全部都奉献出去,才完成来世一生的使命”,使学生感受颇深。尽管到现在开课仅仅一个学期,但我已真切地感觉到他们的思想、情操、文化等诸多素质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明星效应

以文化讲座突破狭窄的应试课程

大学语文课心得体会篇5

一、加强情感教育,诱导兴趣

英语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还是一种情感活动过程。学生的学习情感调控得好,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首先要让学生在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亲身感受英语知识的广泛应用,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其产生肯定的学习情感,使他们认识到如果想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且能更好地胜任以后的工作,必须学习英语并且一定要学好英语。其次,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感情投入。对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外语的重要性。同时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耐心帮助他们补习功课。对于一些有可能掉队的学生,及早指出,说明掉队的严重后果,做到防患于未然。产生的成因,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对策。通过日常教学中许多细微之处对学生科学引导并热情帮助,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和对自己的关怀,时时刻刻感觉老师在关注自己,使之“亲其师,信其道”,这样师生之间就会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对英语课就会产生强烈的兴趣,由厌学转化为好学、爱学、乐学。最后,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教师要注意批评的艺术和技巧,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

二、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兴趣

学习语言最怕缺乏语言环境,课上没有英语气氛,会使具有好动、情感易变特性的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运用多媒体,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把抽象的语言、单调的词汇、语段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就会深刻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习情趣,迅速培养其学习兴趣,提高其学英语的能动力。例如,在教学生认识学校功能室的对话时,用录像机先拍下学生在功能室活动的情景再出现英语标志牌,这样,学生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样的情景中学习并操练,学生感到生动有趣且记忆深刻。又如把词汇放到句子里,再运用投影把抽象的文字符号以各种绚丽多彩的画面呈现,动词以动作表现,名词以实物或静物画面表现,其它难以单独表示的就配以恰当的语言环境,或老师用手势、表情来辅助表现,这样就会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

三、利用竞争比赛,培养兴趣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制造一种积极的氛围,对学生的行为会起到强化定向作用,有利于充分发挥参与者的创造力和竞争力。如一朵优胜小红花、一句“excellent”等都会使学生感到愉悦和满足。在学会话时,我就告诉学生,在一段时间后,我们将采用竞赛的方式进行会话比赛,选出优胜小组进行奖励。这样就激励了学生每一课的对话都应学好,方能取胜。在学字母时,又事先告诉学生,当字母学完后,将举行书写比赛。学生们在学写的过程中,非常认真,以至历次比赛中,我都比较发愁,简直不分高低,基本上个个都做到了书写规范、清楚认真,为今后的书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平时的作业中,我采用符号方式进行激励,但如果有些学生因某种原因没能在本子上被老师写上“good”,允许学生回去再重写,这次可以不算数,到最后还有一个看谁的“good”多的比赛,这样谁都不甘落后。同时,组与组、班与班之间也有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其学习兴趣。

四、创设表现空间,拓展兴趣

愿意表现自己并希望得到认可,这是每个学生的心声。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和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课堂上的双边和多边活动,能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那些知识运用灵活、反应比较快、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会觉得特别“露脸”。课文的改编表演、课外活动中的短剧小品,让那些学习成绩虽不出类拔萃、但具有表演才能的学生获得了“最佳演员”的桂冠。那些有绘画才能的学生在把课文改编成连环画的作业中大显身手,在帮助老师把课文变成投影片中,也淋漓尽致地表演了一番,在大大小小的各类竞赛中,那些表现出众者体验到了站到领奖台上的激动。而“再表现”的欲望,会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会使他们在英语课上满怀兴趣,集中精力,课下又根据自己的爱好,翻阅英语课外书,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从而使学生各得其所,达到健康发展个性的目的。

五、利用课外活动,延伸兴趣

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课,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主能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例如:举办英语文娱晚会、故事会、知识竞赛、手抄报、演讲等课外活动,从报幕到解说,从评比到颁奖,一般不准使用汉语,尽可能让学生全部使用英语,这类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说英语的真实场所,学生们表现出了高度的热情。另外,自编视听小品,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每学期我都组织学生自编自导几个视听小品和对话录像。如:一个学生请同学们参加birthdayparty的对话、小品,几个同学购物的对话小品等,当学生们看到自己同学的表演之后,极大地调动了他们说英语的欲望,都积极参与,重播时,我采取消声让学生们配音的办法,使他们在乐中学、做中学、动中学。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得到了提高,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也逐渐养成。

总之,英语本来就是一门有趣的学科。我们对于每种类型的课,也需要仔细去体悟,只有方法得当,才可能有较大的突破。比如阅读课,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能一味地讲解句子和知识点,而是学会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快速阅读,真正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的阅读能力,这种课型处理好了,我想学生对于其他阅读篇的能力也一定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对于课堂评价,不能仅限于完成教学目标了,而应该力争做到每次都要自我评价一下,看看哪些方面做到了,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经过认真细致的反思之后,课堂面貌会改观的。如果我们能注意挖掘潜藏在英语中的宝藏,注意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学习兴趣,自始至终都能生动地、饶有兴趣地让学生去学,我们就可以战胜学习的顽敌——厌烦情绪,使英语学习持久下去,并发挥学生潜在的能动力。相信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一定会有突出的表现。

这些就是我在这次远程培训中总结出的心得体会,通过不断的学习与交流,我感觉到了思想和认识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拓展培训心得体会总结

家长《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培训心得体会

幼儿园安全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2019年关于消防安全培训心得体会

2019年3月消防安全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校车安全管理培训学习心得

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心得:坚定信念  为做合格党员奠基

党员干部培训心得体会

省委党校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心得体会

2019年3月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2

教师培训体会:点燃职业心情

2019年3月英语骨干教师培训活动心得体会范文

大学语文课心得体会篇6

关键词:体验 生活 活动 充实 成长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几段文字:“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地接触语文材料……”这些基本理念清晰地告诉我们:语文具有很强的“体验性。”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

一、立足课堂,尊重体验主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课堂上,学生可以质疑问难,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做感兴趣的实验等。在学习化的社会中,以人为本的教学活动的中心在于“学习”,而不是传统意义的“接受”。学生不再是纯粹的教育客体,而是教育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因而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营造出足够宽广的空间让学生“自由”地翱翔,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多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去探索;多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在教学《咏华山》一文的“诗”时,我启发学生:“这首诗是什么意思?赶快读读诗,读读刚才学的课文,还可以看看插图,静静地想一想,相信凭着你们的智慧,能把诗读懂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在自读、自看、自想的过程中,学生享受着自主体验的快乐,个个跃跃欲试。“老师,我读懂了‘举头红日近’,是说太阳离我们很近很近,一抬头就好像能摸到了!”“老师,‘只有天在上’的意思是华山只比天矮了一点点。”“老师,‘回首白云低’的意思我读懂了,是说白云很低很低,只能在山腰间飘,怎么也飘不到华山顶上!”……享受着自己发现的乐趣,感受着自主探究带来的快乐。学生内心的渴望得到了最大的满足,课堂充满着活力。

二、植根生活,拓展体验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受“应试”的束缚,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课堂没有融进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造成教学内容乏味,学生也由此失去了体验的情景与乐趣。

其实,“大语文”教育观念下,“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延伸,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也就是说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根”,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沃土。平时我们要做到:语文生活化(课堂中联系生活,创造情境感悟)。生活语文化(看电视、看书、看报时用语文等)。向生活学习,在生活中学习,从而体验到生活的乐趣。

三、携手活动,创设体验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地位,尽力能让学生自己去设计活动和组织活动。比如在我们一年一度的读书节中,剪贴报、诗配画、读书演讲、童话剧表演,亲子朗诵中,学生乐于参与,信心百倍。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团结协助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角色体验,促进其感悟。学生学完课文后,往往觉得意犹未尽,我常常抓住机会,指导学生把听、说、读、写联系起来。如教学《狼和小羊》,文章结尾“狼说完就往小羊身上扑去”,正当大家为小羊的悲惨命运感到悲伤时,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根据自己的意愿为文章编个满意的结局,并试着把它写下来。这样一来,学生的写话热情迸发出来,不可遏止,答案千奇百怪,你不得不为学生的想象里所折服。

四、促进成长,充实体验生活

我们的新课程是从生活出发,让学生过好教育生活、课程生活,在健康、安全、积极、愉快、有创意的生活中充实与锻炼,从中得到身体的、精神的满足,在创造中发展、完善。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儿童在这种生活、这种学习方式下获得了一定的快乐和喜悦,体现在几个方面:

1、从感性生活中得到快乐和喜悦,感性活动包括游戏,扮演各种竞赛等,在这种感性活动中,儿童的身体、各种感官,各种心理因素,都处在积极的状态中,满足了儿童好动的灵性。

2、从主动作业中获得快乐和喜悦。儿童自己去发现、去思考、去辨析,并由他们主动完成好作业。这一切使儿童感到某种程度上的自我实现,得到成就感。

大学语文课心得体会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活动课改革意义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196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模式下,采取的是授受方式,以老师的讲为主体,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听和记笔记。在这种方式下,学生的兴趣没有被激发出来的,他们大都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在学习,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加之枯燥无味的课堂,学生的成绩肯定是不理想的,教师的教学成效也不会理想。新课程改革后,各个课程都有了不一样的要求,新课程课堂中要求以w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很重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到知识,让他们不反感语文教学,是现在课堂的要求。语文活动课的开展,正好可以满足新课改的要求,使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中去,改变了传统单一的讲课模式,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高,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知识,所以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将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也将会得到学生的支持。那么,开展语文活动课的意义在哪里呢?

第一,在当前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密切,语文课堂大多枯燥而无味,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在语文课堂上也是无精打采的,初中语文教学任务重,所以每节课教师的教学计划都是安排好的,在一个课时内,只有少部分的学生能够全神贯注地坚持下来,而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就遗落了一部分知识,久而久之他们的语文成绩就会下降了。另外一方面,在现代教学中,学校的班级人数比较多,教师的精力有限,在教学过程不能照顾到所有的学生,所以一段时间后,学生成绩的差异就会出现,这时候教师不可能为了少部分的学生而耽搁所有的课程,而要照顾大部分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也较重,每天的学习生活都安排得很紧凑,学生的精神压力大,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好,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肯定不好的,最后的结果就是学生的成绩不好。所以这要求教师把住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在教学过程中要活跃自己的课堂气氛,使自己的课堂轻松起来,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语文课堂上,这样教师的教学质量才好。

第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上,教师花费的精力多但成效却很低,这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大关系。当前语文教学大多采用的是教师讲课的方式,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课桌前奋笔疾书,这种课堂中教师是主体而不是学生,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做笔记,记课文,在这种学习方式下他们更多的会认为学习语文知识只是一种任务,而不是自身的一种提高。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多,所以在课堂中往往是无味的,加之一些教师的教学方式很死板,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低,最后甚至放弃语文的学习。即使如此,教师用在备课的时间并不少,往往是教师花费了大量时间在备课上课上,但因为教学方式的一层不变导致学生不喜欢听,教学效果不好,这样也会让教师感到很失落,有时甚至会把脾气发在学生身上,时间久了也会让某些教师觉得自己的学生学不好语文,也会让教师放弃自己的学生,也没有心思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认为自己花费了那么多精力学生却还学不好,所以就得过且过,不管学生成绩好坏。

语文活动课注重学生的参与,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在活动课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擅长的板块。在活动课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导地位,通过自身实践得出结论,通过亲身体验得出知识,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心情是快乐的,学习兴趣也是浓厚的,那么学习效果自然而然就好些了。有些课文适合采用活动课的方式进行,确定课文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准备上课要用的材料了。让学生自身参与到备课的环节中来,让他们切身体会到语文教学的复杂性,从而体会到教师的辛苦,让他们学会珍惜教师的劳动成果。在开展活动课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主持,管理班级秩序,所花的精力不同,也能让教师自己放松一下。把课堂的主体给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各方面都将会得到锻炼,学生的长处也会得以表现,比如有的学生擅长演讲,有些学生擅长做笔记,有些学生擅长搜集资料,有些学生……通过活动课的方式,让学生发现他们的特长,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优点。

大学语文课心得体会篇8

语文课在哪里有真假?大概只是在中学有真假吧,特别是高中语文。小学语文课如何定位,人们历来鲜有争论,可以说基本上有共识。在大学里,除了针对理工科学生的公共课“大学语文”有个“语文”的名称外,中文系里也没有一门叫“语文”的课程。然而,人们对中学语文的“观念”却一直聚讼纷纭,甚至“真假”难辨。想到中学里的“真语文”,笔者脑子里直接蹦出来那么两个词:真假美猴王、画皮。

一、中学语文教师的头衔

大凡学术成就大的人往往只用a教授或B老师这样简洁的称呼,而混混们却不止一个头衔,他们更喜欢自己是C专家D成员e获得者。中学语文教师其实用诸如F特级教师这么一个简洁称谓就行了,何必堆砌那么长长一大串的头衔呢。

在中学,原也有一个职称体系,有中学正高级、高级、一级、二级等,但中学语文教师一般自己也不愿使用那样的头衔,大概就算是个“正高级”前面还有个“中学”的限定吧。这实在是不正常的社会思想在作祟,“中学”怎么啦,“中”学就不能“高”吗,“高”学在哪里?就这样,很多中学语文教师更希望用自己的一些其他头衔,比如说,某某小组某某团成员、全球亚非拉某某教学艺术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某某能手、某某骨干,等等。有时候那些“头衔”太“老套”了他们还不太喜欢,他们更乐意用一些更“新颖”的头衔。

为什么呢?大概是因为心虚,中学语文教师心里虚!不然的话,何来由需要那么多头衔去“支撑”呢?难不成没有了那些支撑,真的就显示不出水平来吗?也许,即使有真水平也难很“实”地体现出来,只能靠那些头衔支撑着。如果考虑到这个层面,不单单是中学语文教师的问题了,“教育”这种存在本身不就是一种很“虚”的东西吗?

二、高考不再是问题

长期以来,语文课在中学备受诟病,但由于高考存在,语文课也就未曾告过病假。

说到高考,拿学生的分数来评价老师确实让老师很无辜。一方面,有些学生并不愿意认真上语文课却常常考高分,这些学生让老师虚火,这些学生无疑就是老师的“贼父贼母”。另一方面,来自社会的关切、家长的热望。语文老师还真的得说自己能有效地指导高考才行。

说到高考,中学语文教师确实找到了“假语文”的罪魁祸首。一方面,认为有高考的语文不真,是假语文。另一方面,说语文如果不高考了,恐怕很多学校会把语文课从课表上拿掉,假语文也假不起来了。两相顾,心惴惴。

随着国内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笔者想,用不了多久再拿高考来说事已经不合适了。现在,发达地区的高中生出国读大学已不新鲜,他们并不关心国内的高考。

没有高考之后,高校自主招生可能将更多地形式化、过场化,不然的话高等教育何以能够普及?这样一来,语文课的性质似乎可以回到古代的“塾师”阶段,塾师只需要进行一个范围非常宽泛的“语言规范化”[1]示例就可以了,至于课本用哪本、课文是哪篇,可以一个塾师一个样,没有必要存在一个“全国性”的“真语文”。近年来提的“校本课程”其实太洋化了,不必一个学校一个样,干脆一个老师一个样得了。崇洋不如“复”古。不同教师之间也不要搞太多的教学评比,难道要比一比看谁更“真”不成?当然,可以有一批“督学”经常到语文课上随堂听课,主要是指双向“交流”,不做过多的“评比”。这看上去似乎又回到了“小国寡民”的蛮荒时代,语文越“土”越真实,甚至于“不开课的语文”(可以理解为“开放性的语文课”,它不一定需要刻板、正规、严肃的“课堂”)也许比“课表满满的语文”更真实,此方为真语文。

三、核心:读与写、思与辨、美与真

即使有高考,有真假,语文也还是有语文自身的“真”东西在的。这就是全国语文课程设置大一统之外的另外一种“大一统”,即作为一个学科总还是存在着一个大致“统一”的学科内在规律。

语文学科特别关注读写能力,这是语文的本分。读写能力还涉及哲理性、审美性等因素,所以,中学语文教学还常常陷入如何阅读哲学书籍、文学作品到底需要读多少的困境。对于语文课程来说,大部头、太艰深的哲学专著大概都不适用,中学生也不可能去认真阅读《大逻辑》和《小逻辑》。对于文学作品,古典文学读多少,现代文学读多少,外国文学读多少,这都不是该不该读的问题,而是时间精力如何分配的问题。学界曾探讨过中学开不开独立的逻辑学课程的问题,还讨论作文时如何贯彻逻辑性的问题。笔者不建议中学阶段开设“统一”的独立的逻辑学课程,中学生大多数只是喜欢一些“小哲理”而已。中学语文关注文学作品,大多数教育者的论调是为了审美教学。这也有问题,文学作品就是美?音乐课上不是也可以有诗歌这一类的内容吗?浅陋之见里的“超短裙”“露大腿”又是不是美呢?问题还是多,只是这些问题能够大体上统一起来罢了。

这里的读与写,其实还包括听与说。这些问题进一步深化、具体的话,语文课需要确定读要读哪些文本,经典是哪些经典?写侧重练习写一些什么东西,练习写作是为了培养作家还是用于日常生活?听,怎么听;说,怎么练习说?所有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真语文”。

统一起来,那就是:填鸭也好,探究也罢,从“满堂灌”到“满堂问”,语文课的核心还是读与写的问题。如果偏离了这个核心,一切都是瞎扯。瞎扯的语文越“真”则这种语文就越“假”,甚至已经不再是语文课了。至于读写能力的培养是不是一定需要某一种科学规律、某一个课程理念、某一个套套、某一种模式,甚至是读写能力的培养需不需要专门的语文课,这却又都不太好说了。在读写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适当注意一下思与辨、美与真的问题,这些基本要求达到了也就基本上可以说那个语文已经就是成功了。

四、类同“老国音”以及机械表演系

“真语文”是什么?真在“理念”,这实在是一个有“体”无“用”的东西,只有“理想”没有“样板”。所谓理念,就是“新课改”理念。

说到“新课改”,可以举两事为例来说明。一是,某师范大学文学院领导要求老师在上课时贯彻新课改理念,于是有老师就说:请领导示范。领导说,你们自己学习,自己去领悟吧。至于大学文学院本科生的课堂上是不是天天放“奥斯卡”来代替外国文学[2]还是真的在贯彻新课改理念,那没有人管,在现行体制下,大学和中学完全不同性质、没有可比性。二是,某资深中学语文教师自己坦承:我教了二三十年的中学语文,一直在一线上课,但是我感觉我自己离新课改的要求还很远!

那么,新课改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理念”呢?这有点类似语言学史上的“老国音”。“老国音”也主要的是一种理念,在实践上也不是一点儿都行不通,只是没有规定出明确的“基础方言”。当时,社会上甚至误传老国音,全国只有赵元任一个人会讲,赵元任可以利用灌制唱片来在全国推行老国音。老国音后来被新国音替代,新中国成立之后普通话得到了很好的推广。

通过上面两个事例,我们可以把语文新课改类比成“老国音”。只是老国音还有赵元任一个人会讲,而新课改在全国都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样板戏。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体”无“用”会是什么样的结局?表演!

一段时间以来,语文课无法在“内在精神实质”上有所突破,只能重视表象,语文课搞得近似于电影学院的表演系。煽情、唯美、奇思淫巧、浮华溢彩,语文课的竞争就是这些要素的竞争,语文的课艺比赛主要也就是在比这些方面。这样的表演,其模仿者却也人才辈出,模仿的不太像时就如同机器人跳舞,真的模仿不来时也一定要去刻意地机械模仿。

五、“画皮”纯情与真假美猴王相遇

表演是“艺术”,中学语文教学法似乎也不是“科学研究”。在大学里,其他专业的老师都私底下说中学语文教学法专业很不“专业”,很没“学问”。中学语文教学法专业的教授们可以在中学语文教师面前权威,中学语文教师为了捞取各种“头衔”有时也不得不附身于教授,在这样的“关系”之中,语文还能有自己的“体”吗?

对于中学语文,既有的各种批评已经够多了,我们实在不愿再去批评它。当然,我们也不得不直面一个问题,那就是文化传承问题。究竟是什么样的文化才需要传承?怎么传承?有些非主流的学者曾坦言,教育就是一种传销,只是这种传销不至于让人立刻饮弹跳楼。这种“大”的文化的传销,我们暂时可以不管。语文的传销却真实存在着,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学生毕业去中学教语文,中学生高考读大学中文系,既得利益者并不是一、两个人,要传销就得去发展下线。据近期北京市教委的高考改革征求意见稿,2016年开始,语文由150分升至180分,英语由150分降到100分。于是,师范大学中文系的老师“唱大戏”、英语系的老师直叹气,这说明了教育也“传销”绝非奇谈怪论。存在于这样上下线的体系中,还有没有语文的纯洁感情?所有的语文感情都类似“画皮”,“真语文”啊,我们“爱着你像心跳难触摸,画着你画不出你的骨骼”。

文化、教育大背景我们可以不用讳言,关于修辞的每一句话也可以同样说得裸。社会改革、国际化进程是比“语文”更为宏观的一些存在,全世界的大势也许已经基本明了。其实,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正确的想法:剧变肯定会很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究竟想要成为什么”他们心里是大体有谱的,没有人能接受自己突然之间变得连自己都不认识了。在这样的前提下,语文还是有着十足的存在的理由。因为我们都知道,“语言与文字的稳定性守住一个文明”[3],如果我们是英语国家,我们也许不必需要谁去鼓吹什么“民主化进程”,在涉及“语言政治”时我们自然会非常严格地恪守我们国家的政治原则。正是因为这样,《危机下的中文》[4]这样的著作也只能徒有其表,汉语的“守护者”们一直强烈排斥字母词进入词典、经典,他们从未主动地在汉语中“掺沙兑水”,最后汉语真的就能“国际化”了?汉语也许是世界上最为保守的语言之一,中华民族也许是世界上最有“贞节”的民族之一。《危机下的中文》告诉我们语文课在国内可能也会意乱情迷,但是,我们却可以把她“远嫁”到国外的孔子学院。如是种种,“远嫁”也是明智的选择之一,因为我们知道没有中文的世界必然不是多元文化的世界,一元化的缺憾因为有中文而必不会真的存在。

《西游记》中有个真假美猴王的故事,对此人们可以有多种的解读,我们这里却愿意接受“一猴二心”说。中学语文教师之所以热衷于各种头衔,大概因为普通老百姓还有些迷信如来佛祖的裁判,如果再来两位真假如来佛,那故事也许就讲不下去了。“高考”本身也并非语文所必须要取的“经”。在狭义的学科的范畴中,读写能力培养是语文课存在的唯一理由。语文课再怎么表演也不能演成了“画皮”。在宏大的文化的背景下,所谓“真语文大讨论”不过是真假美猴王在那里相遇。一个猴子都尚且如此这般,一群会说中国话的人有谁能说谁有“二心”呢?大家都在忠心耿耿地迎取“语文真经”哪!

参考文献:

[1]薄守生,赖慧玲.当代中国语言规划研究——侧重于区域学的视角[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2]赖慧玲,薄守生.从学科发展史的视角看高中语文新课改[J].文教资料,2011,(10).

[3]薄守生.人类最后的家园[n].光明日报,2006-8-5.

大学语文课心得体会篇9

[论文关键词]有效组织 课堂教学

[论文摘要]本文作者认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能够有效组织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文中作者谈到了自己教学中的五点体会,即:和谐师生关系和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有效组织大学英语课堂的基础;平等地关注学生是有效组织大学英语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前认真备课是有效组织大学英语课堂的前提条件;教师用英语授课是有效组织大学英语课堂的必要条件;课堂活动是有效组织大学英语课堂的必要的手段。

随着高校的扩招,现行的英语课堂已不可能进行小班授课,每个班级的人数大约在60~100之间,一些学校班级的人数甚至更多。如此大的班级,如此多的学生,导致师生间的交流机会减少,情感联系减弱,老师难以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这会使得部分学生感觉被老师和集体冷落,产生消极情绪,同时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明显,心理需求不同,课堂教学难以有效进行。同时,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基本上仍沿袭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主角,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实践机会很少,其结果是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能够有效组织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练习机会。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要注意教法新颖有创意。同时,教师可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以保证课堂教学交际化。

一、和谐师生关系和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有效组织大学英语课堂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除了知识信息的传递以外,还有情感的交流。只有做到师生情感相通,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上课关注的对象,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如果学生喜欢教师,自然就喜欢上这门课,所谓“爱屋及乌”就是这样的道理。同时教师要在课堂上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同时还应随时注意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状况去调整教学和组织课堂。要关心每一位同学,特别是那些紧张、不活跃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发言,耐心回答他们的问题,让他们在无意识、无忧虑、无压力的环境中,通过语言交流实践,真正地掌握所学知识。另外,教师还可以给每节课、每单元的学习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阶梯式目标,学生就能明显地感到自己的进步。这种成就感会强化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反映在课堂上就是更愿意与教师配合,课堂气氛就会更加活跃。

二、平等地关注学生是有效组织大学英语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教师首先要关注每一个接受者的注意力。在课堂上,要不时地用目光的交流来表示在意学生。学究型地只埋头教案是讲课的大忌。这种授课方式会让学生感觉到自己被忽视了,从而丧失了听课的兴趣。老师的关注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来源,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予以肯定,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多鼓励、少批评,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自信心对于语言学习者犹如催化剂,它会激发学生发挥更大的学习潜能,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

三、课前认真备课是有效组织大学英语课堂的前提条件

1.要精心备好课堂上要教授的内容。要熟知每一课中的课文、词汇、注释、练习等几个部分。还要考虑在课堂上怎样合理安排这几个部分,才有助于学生及时掌握该节课中所学的基本语言知识,才能培养学生交际语言的运用能力。

2.备课时,我们老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基础,确定每堂课的讲解进度和难度。课堂上我们的老师不仅要照顾到不同班级上大多数的学生,而且还要照顾到班上较差的学生和较优的学生。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在备课前要掌握好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并且做到潜心研究,诸如,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每天花费在英语上的时间、学英语当中遇到的困难等等。

3.备课时,多收集一些课外知识,以此来弥补课文中的不足。我们可以通过报刊收集一些新闻资料,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描述,以此来激励学生对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我们可以通过动画片、电影来锻炼学生的听力,弥补课堂上听力训练不足的问题;我们还可以通过广告、说明书等英语注释来补充教参中的缺陷,充实自己对各方面知识的了解。

四、教师用英语授课是有效组织大学英语课堂的必要条件

教师应尽量用英语授课,但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语音语调,语速及语言的抑扬顿挫等,要让学生感受到正确的发音。课文讲解时,应尽量用简单的英语表达授课的中心内容,这样,除了英语听力课之外,学生还有更多的机会听英语。不过,遇到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及复杂的语法现象时,教师可以适当加入汉语,但要避免说一句英语马上翻译成汉语的做法,这样会助长学生的惰性,使部分学生不用心听英语而分散精力去听教师讲的汉语,不利于学生的听力,而确实遇到学生听不懂的地方,则以反复用简单的英语解释为宜,不必用汉语。这样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听的能力。

五、课堂活动是有效组织大学英语课堂的必要的手段

要想很好的组织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课中运用多种教学技巧,组织丰富的课堂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提问。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提问对于进行各种课堂教学活动是很必要的。通过提问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参与交流,还可以促使学生调整自己的语言,使其更具有可理解性。教师在讲课时,可根据文章内容、情节、结构等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从而给学生创造了语言输出的机会,使学生能够自然地进入使用语言的过程。这样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与教师的对话或讨论,还可以把课文与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引起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和欲望。通过一问一答,学生既掌握了所学内容,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2.组织课堂讨论。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组织讨论时常常会遇到:在下达一个讨论任务时,学生感到茫然失措,不知从哪儿下手进行讨论,学生积极性不高,同时也浪费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因此,在新课文教学之前,教师可提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课下去准备。在讲授课文时,学生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教师再充分利用课文提供的话题,组织学生围绕话题展开讨论。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展开讨论,然后每组找一位同学发表自己小组的意见,并把他们小组的意见与课文中的观点加以比较,最后得出结论,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但锻炼了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又有利于调动学英语的积极性,教师也可参与其中,共同营造出一个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需要注意的是一般讨论的时间应控制在15分钟左右。教师还需要注意尽管课堂讨论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解决问题,但仍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3.课堂会话。可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份3~5分钟的简短会话,题目可以围绕所学课文的话题。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后做大量的资料查找工作,而后组织、筛选,再加工、记忆,最后再在课堂上有感情地、大胆地表达出来。会话活动也可以是师生即兴对话。如谈论天气、所见所闻、名人轶事等。这一活动的开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英语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与思维方式。

4.短片表演。短片表演是通过确立角色和选择一定的话题,让学生处于一定的社会情景之中,使他们体会到在不同的场合跟不同的对象打交道时,应该如何得体地使用语言。在英语教学课堂上,有很多的章节可以演变成短片,而我们的学生就可以成为其中的角色扮演者。扮演角色的实践,可以让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人物情感与教学要求,同时也让一个“死气沉沉”的课堂变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舞台。教师如同导演,在小组的编排上应考虑到各个层面的学生,指导学生以好带差。教师尤其要关注英语较弱、而有其他特长的学生,给他们安排好适当的角色,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

综上所述,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促进教师与学生进行更好的交流;教师平等地关注每一位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从而可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教师用英语授课,可以培养学生的听的能力;教师课前认真备课,课上组织丰富的课堂活动,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有效组织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以上所谈到的五点体会,只是作者平时教学过程中对问题的发现和总结,还有待于今后不断地完善和充实,愿与同行共同商榷。

参考文献:

[1]郑秀芬.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j].中国高教研究,2004,(02).

[2]翟佳.浅谈如何有效组织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j].江苏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2009,(26).

[3]李裕娴.谈大学英语课堂讨论[j].内江科技,2006(07).

[4]彭灿.大学英语有效教学研究[j].湖南大学,2010,(04).

大学语文课心得体会篇10

小学英语属于英语启蒙教育,学生通过听、说、读、演、唱、玩等方式获得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进而获得初步的听说能力和一定的语感。由于小学生天性爱玩的特点,课堂教学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感到英语很好学,也很乐学,帮助他们建立起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二、课堂教学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新教材的教学必须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创建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力求采用听、说、读、演、玩等多种方式,将英语知识先输入学生的大脑,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大胆表达,将英语知识输出大脑。课堂内容也应该丰富多彩,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习得知识。

三、课堂教学应以创新为特色。

教学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框架供我们套用,只有教师潜心学习,精心钻研,不断探索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才能创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精彩的课来。

通过学习新课标,我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认识到今后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要大胆运用新理念、新方法,用自己的教学热情去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初中英语国培心得体会

英语教师远程研修培训心得体会

英语教师远程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2019年3月英语骨干教师培训活动心得体会范文

2016英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打造小学英语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英语教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小学英语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心得

怎么学好英语心得

暑期英语口语及教学法培训心得

英语教师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中西部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