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医药行业的盈利模式十篇医药行业的盈利模式十篇

医药行业的盈利模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25:51

医药行业的盈利模式篇1

关键词:在线医疗信息服务;服务模式;运营模式;盈利模式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7016203

1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健康意识的觉醒,使得人们对健康信息的关注和需求不断增强。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寻求健康医疗信息的方式,网络已成为广大网民了解医疗保健知识的一个重要渠道。事实上,早在互联网商业化的初期,医疗信息服务方面的内容已经出现在网络上,国外最早出现的医疗信息服务类网站包括“健康网景”、“健康门”,国内也有不少老字号如“39健康网”、“伽马医生”、“寻医问药网”等。

随着互联网商业化的深入,在线医疗信息服务平台如雨后春笋快速建立并迅速抢占部分市场,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然而,调查表明:只有2692%的网民认为在医疗卫生服务类网站质询能得到及时答复,而不满意率高达41.03%,同时35.09%的网民认为答复可信度不高。此外,众多的医疗信息服务平台盈利模式模糊,至今未能实现盈利,平台长期健康发展存疑。由此可见,在线医疗信息服务平台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存在较大的质疑。

因此,本文以目前国内典型在线医疗信息服务平台为研究对象,从服务模式、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等方面对“39健康网”、“寻医问药网”和“好大夫在线”等三个在线医疗信息服务平台进行比较分析,期望进一步揭示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和内在机制,对医疗健康服务类网站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2研究方法与信息来源

2.1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对三个典型的在线医疗信息服务平台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揭示医疗健康服务类网站的发展方向和内在机制。案例研究依据研究目的与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探索性案例研究、解释性案例研究与描述性案例研究。探索型案例研究往往是界定一个研究问题前试探性研究;解释性案例研究通常用于因果关系的探索;描述性案例研究是在研究前就形成和明确一个理论导向,并以此作为案例分析的理论框架,它一般要求在研究前明确分析单元。本研究主要采用描述性案例研究法,通过对“39健康网”、“寻医问药网”、“好大夫在线”的服务模式、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分析,发现阻碍医疗信息化发展的壁垒。其中的分析单元是服务模式、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

2.2信息获取方式

本研究采用多元化的资料收集渠道从而获得相互映证的信息,搜集公开出版物与“39健康网”、“寻医问药网”、“好大夫在线”相关的资料;通过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对“39健康网”、“寻医问药网”、“好大夫在线”的相关报道和网站发展历程进行全面的梳理,并做出相对客观的评价;收集用户在相应论坛对“39健康网”、“寻医问药网”、“好大夫在线”的体验评价及建议。

3典型在线医疗信息服务平台的比较分析

39健康网()是广州启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旗下网站,该网站是中国历史悠久、规模巨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网站。该网站开通以来,依托三九集团的品牌效应,凭借强大的医药专业背景支持、坚实的互联网技术研发与经营管理团队,迅速发展壮大,在我国在线医疗行业占有一席之位。

“寻医问药”成立于1999年,致力于百姓健康和医疗专业人士服务平台的构建。“寻医问药”依靠自身多年来对医生、医院资源的沉淀积累,成功搭建了由健康资讯、医药搜索查询以及独具自主特色的“有问必答”社区共同构成的医患交流平台。

“好大夫在线”起步于2006年,创立之初,“好大夫在线”聚焦于为中国患者提供就医参考信息,建立了互联网上第一个实时更新的门诊信息查询系统。在众多医生和患者的支持和参与下,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好大夫在线已经在多个领域取得领先地位。

3.1服务模式的比较分析

“39健康网”、“寻医问药网”、“好大夫在线”均致力于让国人更健康,有着相同或类似的目标客户人群,均在诊疗服务、医疗资讯等方面提供服务,并在服务手段上均开始重视与客户人群的互动。作为国内主流健康类网站,这三家网站在各自的服务模式如下:

医师评分“39健康网”和“寻医问药”提供的在线自助体检服务有效的让用户实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医疗资源。“好大夫在线”主打的海外就诊服务可以让患者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医患交互平台的推出大大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极大程度上方便了用户,拉近了医患的距离。

然而,这三家网站在网站内容方面大致相同,没有独具一格的特色。在服务方面依旧没有走出传统健康网站的老路,缺乏有效服务形式譬如基于个人健康管理的电子病历服务。“39健康网”和“寻医问药”提供的健康知识大多数专业性太强,普通老百姓难以读懂,适应性差。医院及医生的信息的共享有效的引导了患者的就医,信息却不具有权威性。

3.2运营模式的比较分析

运营模式是企业根据企业的经营宗旨,为实现企业所确认的价值定位所采取某一类方式方法的总称。其中包括企业为实现价值定位所规定的业务范围,企业在产业链的位置,以及在这样的定位下实现价值的方式和方法。

图139健康网的运营模式

注:现金流服务流信息流。“39健康网”拥有国内各级医院、医生、药品及个人医疗资料数据库,以网络信息服务为主导,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引导用户的就医、药品选择。通过投放在线广告,提升医院、药店的曝光度和知名度。

图2寻医问药的运营模式

注:现金流服务流信息流。“寻医问药”结合医院优势为医院创建数字化医疗运营服务平台,为合作医院展示医院简介、医院动态、医院设备、特色治疗等基础信息,直接为医院与患者之间搭建桥梁。通过为医生建立个人博客,打造医生独特的个人名片。“寻医问药”为药店提供电子商务平台,通过网上商城直接销售药品及医疗器械。

图3好大夫在线的运营模式

注:现金流服务流信息流。好大夫在线拥有中立客观的就医经验平台,患者可以为自己喜爱的大夫投票、撰写感谢信,分享如何选择医生、交流就医经验,共同对抗疾病。好大夫在线独创“按需分配”的门诊预约系统,允许患者直接向医生提交病情,预约门诊号。在分诊体系的帮助下,保证病情需要的患者优先获得医生的门诊机会,而医生也能把宝贵的时间、精力用于自己擅长的病例上。

3.3盈利模式的比较分析

医药行业的盈利模式篇2

关键词:医药上市企业;股权结构;盈余管理

近年来,中国医药证券市场上会计信息失真状况较为严重,给投资者带来了不便和损失,同时也降低了资源的配置效率。会计信息失真很大部分原因是由于医药企业高层领导者过度盈余管理所造成的。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层为了给企业和个人谋利益,通过使用会计的和非会计的手段,使企业的账面盈余达到所期望的水平的操作性行为。现实中,公司治理结构中股权结构的缺陷更为医药企业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便利。因此国内外学者对股权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机制做了广泛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西方国家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就对上市企业公司治理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如beasley和dechow[1~2]等人。对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涉及到股权集中度、管理层持股等方面,得出的结论主要包括:大股东一旦处于绝对的控股地位,就容易以牺牲小股东利益为基础而具有强烈的掠夺财富的动机[3]。管理层持股可能会产生利益趋同效应,即管理者持股有助于和外部股东利益趋同,加强其余公司价值的一致性,减少管理者剥夺其他股东财富的动机,这样会降低盈余管理的可能性[4];另外,管理层持股也可能会产生管理者防御效应,特别是在中国证券市场还不发达的情况下,管理者为了自身的利益有动机通过操纵盈余来获得股票收益,这样则大股东容易侵占小股东利益[5]。

中国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参差不齐。大多数国内学者研究认为,股权集中度对盈余管理有影响,但影响的具体形式不一样,有学者认为盈余管理程度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呈u形关系[6~7];也有研究表明,盈余管理程度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呈负相关[8~9]。股权性质与盈余管理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关系也没有一致结论,有研究得到肯定的结论[10];也有观点反之[7~11]。流通股方面,大多数学者认为我们国家的流通股比例太小,不足以对管理层形成有效的约束和监督机制,因此其与盈余管理之间基本不相关。

虽然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他们大多数是将所有行业综合在一起进行整体研究,对细分行业的研究几乎没有。针对中国目前医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和公司治理问题屡见不鲜的现状,本文从医药行业角度来研究中国医药上市企业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对于优化医药企业的股权结构,遏制过度的盈余管理现象,使医药行业更健康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1.股权性质及流通性对盈余管理的影响。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股权分置改革使国家股和法人股等非流通股股东通过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等方式,获得了流通权,因此将股权性质分国家股和法人股的研究意义已经不太大了。然而,笔者对医药上市公司报表的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为国家控股的医药企业占了研究样本的47.5%,国家控股比较明显,理论上来讲,国家控股容易产生主体缺位和内部人控制现象,导致企业的管理者容易进行盈余管理,但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不断深化,事实是否如此,仍需进行实证检验。虽然股权分置改革意味着不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的下降,流通股比例的上升,但由于中国的股权分置改革还处于转型期,中小投资者的地位在短时间之内并没有根本地改变,医药企业流通股大多分散于小投资者手中,流通股东无法通过投票机制对管理层形成约束,容易出现用脚投票和“搭便车”的现象。因此,还无法对企业经营管理形成监督和约束。

基于以上理论分析,提出假设1:中国医药上市企业第一大股东股权性质为国有与盈余管理呈正相关;流通股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不相关。

2.股权集中度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在股权高度集中的模式下,大股东可能会使用超过其股权比例的权利,通过内部交易、投票权和对会计行为的控制影响等手段牺牲其他小股东的利益,实现自己的利益目的。而适当分散的股权反而会使大股东在相对控股股东的监督和制衡作用下,积极参加公司治理,监督管理层,减少其为了自身利益进行盈余操纵的机会。从中国医药企业的股权结构现状来看,医药上市企业一股独大很明显,股权的过度集中无疑会增加大股东让管理层进行盈余操纵的机会,使企业财务数据有利于自身的利益。而股权制衡度越大,则说明股权相对而言比较分散,企业各大股东实力相当,有利于其互相之间形成监督机制,同时也可以增加经理人的权竞争机制,因为实力相当的大股东们都可以通过竞争机制选拔自己看中的企业经营者,而不会出现“一股独大”情况下产生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因此本文提出假设2:中国医药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呈正相关;假设3:股权制衡度与盈余管理呈负相关。

二、样本选择及模型构建

(一)样本及统计软件的选择

本文的研究期间为2007—2009年,笔者选择了截至2006年12月31日前在中国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且在2007—2009年间公布了年报的所有a股上市医药公司为研究样本,经过筛选及剔除无效样本后,共得到80家医药上市公司的240个有效样本值。财务数据主要来自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证证券交易所的医药上市公司年报数据,计算过程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完成。

(二)变量的选择

1.自变量的选取。本文分别用医药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股权性质是否为国有、流通股的持股比例来衡量股权构成;而股权集中度则选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以及股权制衡度来描述。具体计算如下所示:

第一大股东性质(nature)若为国有股,则nature=1,否则nature=0

流通股持股比例(lg)=无限售条件流通股股数/总股本股权集中度(c1)=第一大股东持股股数/总股本

股权制衡度(sh2-5/c1)=上市公司第二至第五股东持股和/第一大股东持股股数

2.因变量的衡量。目前对盈余管理衡量运用比较广泛的是总体应计利润分离法,它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将除去经营性净现金流量之外利润,即应收应付项目分为可操纵性应计利润和不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用可操纵性应计利润来衡量盈余管理水平的大小,即可操纵性应计利润越大,则说明盈余管理的程度也越大。结合中国证券市场发展时间较短的现状,本文选用了最常用的非操纵性应计利润估计模型——修正的横截面jones模型,结合上市医药企业的具体情形在其基础上增加了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主营业务成本变动额两个变量,构建了本文的衡量盈余管理的模型:

■=α1■+α2■+α3■+α4■+α5■+α6■

其中,ndat:t年的不可操纵应计利润;at-1:t-1年的总体资产;revt:t年的主营业务收入与t-1年的主营业务收入之差;rect:t年的应收账款净额与t-1年的应收账款净额之差;ppet:t年的固定资产原值;iat:t年的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gostt:t年的主营业务成本变动额;t:事件近期年份。

α1、α2、α3、α4、α5、α6为公司特征参数,由以下模型进行回归得出,即:

■=α1■+α2■+α3■+α4■+α5■+α6■+εt

α1、α2、α3、α4、α5、α6是α1、α2、α3、α4、α5、α6的ols估计值;tat:t年的总体应计利润(等于公司第t年的净利润与经营现金流量的差额);εt:为残差(即以总资产衡量的t年可控应计利润,因为遵循随机游走的特点,所以可把它看做残差)。

我们用dat表示第t年的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用以衡量盈余管理的大小,下式中正差额说明管理层对盈余作了向上的调整,而负的差额表示管理层作了向下的调整,|da|越大,则表示对盈余调整的幅度越大。

■=■—■

由于盈余操纵有调高和调低两种情况,因此本文采用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da|)的大小作为盈余管理的衡量指标。

3.控制变量的选取。考虑到公司规模、资本结构等对企业绩效以及盈余管理均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文本引入以下几个控制变量:(1)公司规模(s):用公司当年主营业务收入(revt)的对数值来衡量,即s=ln(revt);(2)资产负债率(dar):用以衡量企业的资本结构,等于公司债务的账面值除以总资产的账面值;(3)净资产收益率(roe):作为企业绩效的控制变量,roe=当年净利润额/总资产。

(三)模型的构建

模型一:|da|=β0+β1*lg+β2*nature+β3*c1+β4*

c1*nature+b1*s+b2*dar+b3*roe+ε

其中,β0,β1,β2,β3,β4,b1,b2,b3为个变量的特征参数,ε为残差。模型一主要用于检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股权性质及股权流通性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

模型二:|da|=β0+β1*sh2-5/c1+b1*s+b2*dar+b3*roe+ε

其中,β0,β1,b1,b2,b3为个变量的特征参数,ε为残差。模型二主要用于检验股权制衡度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

三、实证分析

用搜集的2007—2009年年度横截面数据对模型一和模型二进行回归统计分析,结果(如下页表1、表2所示):

从表1和表2我们可以看出,2007—2009年各年以及三年综合的总体回归方程的f值都通过了显著性水平在0.01的检验,说明回归方程整体显著,具有统计上的意义;r2值整体来讲都不高,这可能是因为影响盈余管理的因素很多,股权结构并非直接对不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产生影响,同时根据众多学者研究经验,这也是使用横截面琼斯模型的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这并不影响统计结果的准确性;d-w值都在2附近,说明回归模型的误差项不存在一阶自相关性,满足回归模型的线性假设;此外,通过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也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和预测的一样,不管是三年的总体样本还是每年的各自样本,流通股比例和盈余管理的相关性不显著,回归系数均没有通过检验,这和假设1一致;结合国有股是否为国家股对盈余管理的相关性并没有通过检验,可见股权性质对盈余管理并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这可能是因为随着中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不断深化,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股权性质的概念正在不断的淡化,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也可能将越来越小。

2007年和2009年的股权集中度,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也均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10%的检验,2007—2009年三年总体样本的回归也证实了这一点,且其正相关关系达到了5%的显著性水平,这和假设2一致。

从上页表2可以看出,2007—2009年三年的股权制衡度与盈余管理均呈负相关的关系,虽然2008年的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但其余两年均通过了显著性水平在10%的检验,t检验均通过,大样本的回归也说明股权制衡对盈余管理的大小呈负相关,假设3通过检验,说明第二到第五大股东比例越小,第一大股东越可以凭借其垄断地位对盈余管理进行操控。

四、研究结论

本文从股权性质、股权集中度两个方面,研究了2007—2009年中国医药上市企业股权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流通股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之间无显著的关系;第一大股东为国家股对盈余管理没有显著影响,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医药上市企业股权性质与盈余管理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股权集中度,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c1)与盈余管理呈正相关关系,和假设2一致,可见中国医药上市企业的股权过分集中会增加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机会;股权制衡度与盈余管理负相关,与假设2相符合,说明合理的股权制衡度对遏制管理层的盈余管理,优化股权结构有比较明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beasleym.s.anempiricalanalysisoftherelationbetweentheboardofdirectorcompositionandfinancialstatementfraud[j].the

accountingreview,1996,(71):433-465.

[2]dechowp.m.,sloan,r.g.,sweeney,a.p..causesandconsequencesofearningsmanipulation:ananalysisoffirmssubjectto

enforcementbythesec[j].contemporaryaccountingresearch,1996,13(1):1-36.

[3]laportarafael,florenciolopes-de-silanes,andreishleifer,vishnyrobert.corporateownershiparoundtheworld[j].journalof

finance,1999,54,(54):471-517.

[4]warfield,terry.d,john.j.wild,kennethl.wild.managerialownership,accountingchoices,andinformativenessofearnings[j].

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1995.20:61-91.

[5]fama,e.f.,jensenm.c.separationofownershipandcontrol[j].journaloflawandeconomies,1983,(26):301-325.

[6]张国华.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机制关系的实证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6.

[7]李常青,管连云.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4,(19):48-53.

[8]刘立国,杜莹.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3,(2):28-36.

[9]蔡吉甫.会计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j].当代财经,2007,(6):109-113.

医药行业的盈利模式篇3

【关键词】盈亏平衡分析;医院管理;变动费用;成本动因

本文应用财务盈亏平衡理论和医院管理技术方法,结合医院财务管理的特性财务指标及其200*年实际案例数据(某在京中央三级甲等国有医院200*年度的真实数据),分别对医疗、药品、诊次和床日的盈亏平衡及综合盈亏平衡情况进行了分析,以新的理论实践角度研究医院运行和管理机制中的有关问题和突出矛盾,从而为医院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等提供必要的方法依据。同时,也以实际案例初探医院管理中应用盈亏平衡分析的意义。

一、理论依据和设计应用

(一)盈亏平衡分析理论

盈亏平衡分析,又称“本—量—利”分析,是“成本、服务量、结余”分析的简称,即指成本、业务量、结余三者之间的依存关系,又称cvp分析、保本分析、盈亏临界点分析。

(二)本量利分析对医院运营管理和财务决策的作用

1.能够科学进行运营决策和有效控制经济过程

将本量利分析与医院预测技术相结合,可以对医院医疗服务进行保本预测,确定医院保本服务的收入或服务量水平,有利于医院的运营决策。

医院在持续运营过程中,可以将本量利分析用于医疗服务成本的目标控制;可以确定医院实现有关目标,控制所需目标的服务量、目标收入额和目标成本水平,并有效实施医院运营过程中的目标管理。

2.能够降低医院运营风险及用于医疗收费价格决策

本量利分析与医院运营过程中的风险相联系,可以促使医院重视其运营杠杆作用,从而采取措施努力降低其运营风险。医院在运营过程中,将本量利分析用于医疗服务价格决策和医疗服务成本控制等方面,可以促使医院持续、健康地运转。

3.能够使医院管理者随时掌握本量利的变化数据信息

医院在运营管理活动中,管理人员希望掌握某医疗项目服务量的变动对其经营的影响,或某项结余变动时完成其目标需要掌握达到的目标服务量,而本量利的分析可以科学、动态地提供测算方法和数据信息。

4.对全面预算、责任会计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

(三)本量利分析的前提条件

本量利分析所建立和使用的数学模型和有关图形是建立在一定假设的基础上的。如果离开了如下所述的假定条件或者假定条件不能成立时,就有可能造成本量利分析不准确,据此进行决策就有可能导致决策失误。因此,进行本量利分析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假定条件:

1.成本性态分析的假定

本量利分析必须以完成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即医院的全部成本都必须被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并且建立了成本性态模型。

2.相关范围及一元线性假定

假定医院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服务量范围内成本水平保持不变,即在相关范围内,固定成本总额和单位变动成本保持不变,成本和业务收入在相关范围内均表现为直线关系。

3.医院服务项目构成保持不变的假定

假定医院在多种医疗服务项目的情况下,其总的服务量发生变化时,各个服务项目的收入额在全部医疗服务项目总收入额中所占比重不会发生变化,即医疗服务项目的种类及其收入额的构成一般保持不变。

4.变动成本法的假定

假定医院的各医疗服务项目的成本是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

(四)盈亏平衡分析理论在医疗行业的具体设计和应用基础

本量利分析在医疗行业的设计和应用是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根据医疗服务量、价格、成本、结余之间的内在联系,计算医疗服务保本点和结余额的一套分析方法。主要是研究医院在持续运营活动中有关因素的变动对收支结余的影响、为实现医院目标结余所应采取的措施、不同的服务量安排或生产方法下结余的对比分析以及实现收支结余的最优规划等,正确地运用本量利分析可为医院的运营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本文应用盈亏平衡分析理论,结合医院财务管理的特性财务指标及其200*年实际案例数据,进行盈亏平衡分析。具体是在医院服务过程中,对医疗成本、医疗服务量和收益三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进行分析,旨在寻求医院某项或全部医疗服务项目的盈亏平衡点,以规划目标收益,并进行医疗服务分析,降低医院大额投资的决策风险。

1.医院财务指标

本文以实际国有公立医院主业为案例,分别对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盈亏平衡、诊次和床日盈亏平衡及综合盈亏平衡情况进行了分析。

2.资料来源

(1)该医院200*年《资产负债表》、《业务收入支出表》和相关明细表。

(2)该医院200*年《全院病房门诊急诊医疗工作统计》报表。

3.分析方法

(1)根据盈亏平衡分析的基本公式,收集所需的基础数据。

即:收益(或利润)=医疗收入-(变动费

用+固定费用)=(服务项目单价-服务单位变动费用)×服务量-固定费用。

(2)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合理区分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

(3)运用财务技术手段处理相关报表数据,绘

制盈亏平衡分析图。

(4)通过医院当年财务报表及相关因素分析,获得当年该医院的特定财务指标信息,见表1。 

二、实际应用模型和结果分析

(一)综合盈亏平衡分析等式

每门诊人次收费水平×盈亏点门诊量+每床日收费水平×住院床日=每门诊变动费用×盈亏点门诊量+每床日变动费用×住院床日+固定费用

根据分析等式,采用连环替代法,可以算出一定床日占用率下的保本门诊量,同理也可以算出一定门诊量下的保本床日占用率,结合外部经济环境和医院自身发展趋势等影响因素,将为医院的门诊量、占用床日、费用水平等指标提供保本的计量标准。

(二)诊次和床日的盈亏平衡分析

1.诊次盈亏平衡分析等式

每门诊人次收费水平×盈亏点门诊量=每门诊变动费用×盈亏点门诊量+门诊固定费用

根据基础数据计算得出:

每门诊量贡献毛益=192.91-138.58=54.33(元)

每门诊量贡献毛益率=54.33/192.91=28.16%

盈亏点门诊收入=2371.26/28.16%=8420.67(万元)

盈亏点门诊量=84206700/192.91=436508(人次)

2.床日盈亏平衡分析等式 

每住院床日收费水平×盈亏点住院床日=每住院床日变动费用×盈亏点住院床日+住院固定费用

根据基础数据计算得出:

每床日贡献毛益=464.14-309.57=154.57(元)

每床日贡献毛益率=154.57/464.14=33.3%

盈亏点住院收入=3556.89/33.3%=10681.35(万元)

盈亏点住院床日=106813500/464.14=230132(床日)

根据以上资料和计算结果,绘制诊次和床日盈亏平衡分析图(图1、图2)。

3.有关分析

通过诊次、床日盈亏平衡分析图(图1、图2),可总结出以下几个特点:

(1)实际住院床日低于盈亏平衡点,实际门诊量高于盈亏平衡点。(2)在200*年,医院实际开放床日数远低于保本点的住院床日数。(3)床日的固定成本较高,但床日的贡献毛益率也较高;相反,诊次固定成本较低,其贡献毛益率也较低。(4)因床日贡献毛益率较诊次贡献毛益率高,每床日比每门诊量能够获得更高的收益。

根据上述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目前该公立医院是以门诊养住院;实际开放床日数处于低水平。因此,根据医院的实际发展态势,医院应当扩大住院规模,积极收治病人,以求获得较高的合理收益。

(三)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的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点医疗收入=医疗变动成本率×盈亏点医疗收入+医疗固定费用

盈亏点药品收入=药品变动成本率×盈亏点药品收入+药品固定费用

根据基础数据得出:盈亏点医疗收入=8402.68(万元);盈亏点药品收入=8500.18(万元)。

根据以上资料和计算结果,绘制医疗和药品盈亏平衡分析图(图3、图4)。

由图3和图4可见:

1.该医院医疗收入低于盈亏平衡点,药品收入高于盈亏平衡点。当前,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以药养医”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很严重。2.医疗变动成本较低,固定成本较高;相反,药品变动成本较高,固定成本较低。3.因医疗变动成本率较药品变动成本率低,所以一旦达到盈亏平衡点,同等的收入中增加额医疗收入比药品收入能够获得更高的收益。

三、盈亏平衡定量分析的应用意义和政策效应

从以上盈亏平衡方法和结果可以看出,该公立医院“以药养医”、“以门诊养住院”等现象突出,从定量和指标上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社会性。盈亏平衡分析的用途不仅限于计算盈亏平衡点,在未来相当的大范围内,应用盈亏平衡分析可以预测医院某项诊疗项目、某个科室或整个医院主业的收益、服务量、医疗收入;可以应用于医院新项目、固定资产等的投资风险预测。同时,对医院来说,可以用于中医优势病种、重点专科(专病)的盈亏分析、业务预测和绩效评价评估等方面。

针对当前的医改,盈亏平衡定量的分析理念及研究结果可以成为研究制定相关医改以及中医药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和参考。如:当前应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和建设,定期开展医疗服务成本(如某项医疗服务成本或中医特色项目成本)和盈亏平衡测算,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鼓励探索建立由医疗机构、医疗保险机构等相关方参与的改革,增加医疗服务项目内容,降低药品比重;转变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机制。同时,大力推进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监管机制改革,鼓励公立医院探索创新,引入市场机制,形成多元办医格局等,从机制上根本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美]肯尼思·考夫曼(kennethkaufman),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卫生财会分会审定(程薇、王振宇等).financeinbriefsixkeyconceptsforhealthcareleaders[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

医药行业的盈利模式篇4

随着中国居民医疗需求的继续释放,中国药品市场也将快速扩容。然而,由于医保支付压力渐增及控费趋势明朗,未来行业扩容的速度或将放缓至趋稳。目前来看,在各省区较少会出现超预期大规模低价招标情况下,中期内盈利水平仍将得到较好的支撑。

分化明显

根据德邦证券的报告显示,从Roe(净资产收益率)的角度看,医药行业近5年(2008~2012年)Roe的水平在12%~18%之间波动,这个数值和美国各行业长期平均Roe维持在10%~15%相近。2009年(新医改元年)行业Roe达到最高,销售净利率和资产周转率都达到近5年最高,而后行业Roe出现下滑,资产负债率持续下降,至2011年到低点才拐头回升。

截至2013年6月底,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分别为9493亿元、917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9.6%、16.6%;医药制造业的主营业务成本为6713亿元,同比增长19.8%。然而,在成本上升的推动下,毛利率也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从总的运行趋势看,医疗服务和医疗器械处于涨幅前列,同时在政策扶持下,生物制药的利润总额上升趋势明显,中成药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较快。

“从陆续的中报来看,相对超预期的公司还是比较少的。”日信证券医药行业研究员谢宁宁对本刊记者表示,“整体上延续了‘强者恒强’的趋势,行业内分化比较明显。”

从已的半年报公告看来,增长原因不尽相同。恒瑞医药公告表示,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29.7亿元,增长13.7%,净利润6.4亿元,增长15.2%。由于应收账款与存货周转天数缩短,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增长62.8%,说明增长质量很高。泰格医药公告称,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633.01万元,同比增长36.29%;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25.82万元,同比增长?3.64%;扣非净利润4,585.79万元,同比增长64.35%。在宏源证券看来,泰格医药是国内临床试验CRo领军企业,收入占比过半的临床试验服务项目毛利率同比下降了4.69%,主要是受“营改增”影响,报告期营收不含增值税,而上年同期营收含营业税金额。

“整体而言,增长最快的还是医疗器械和诊断的一些公司,比如新华医疗。”据谢宁宁介绍,新华医疗在制药装备、医疗器械、医疗服务三业务上不仅齐头并进,一直在做收购,使得近几年的增长水平几乎都在50%左右,“这种外延式扩张为其带来的盈利效应比较明显。”

谢宁宁表示,近一两年是医药行业并购的一个高峰,“下半年的收购还会比较多”。根据ChinaVenture投中集团的统计显示,今年7月中国并购市场无较大规模并购交易拉动,整体活跃度有所降低。从交易规模分布来看,医疗健康首次领衔并购市场,交易规模为5.65亿美元,占比为?8%。对于受行业负面政策影响相对较小的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企业来说,具有市场优势的企业会加速整合进行外延式扩张,实现业绩持续增长。

不过,申银万国提醒到,对于大型流通商而言,现有产品毛利率会缓慢下行,而深度介入医院的增值服务会带动毛利率提升。随着行业的变化,回款周期会逐步加快,从而财务费用有望降低。综合而言,盈利能力有提升20%~50%的空间,但盈利能力提升速度取决于医院改革速度。

?政策面趋紧

未来即将出台的各项政策成为医药行业未来发展走势的主要扰动因素。多家分析机构皆认为,下半年医药行业将面临反商业贿赂、药品降价、医保控费、药品招标日趋严厉等政策压力,行业政策面偏紧。

随着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GSK)事件的持续发酵,卷入外企已经从欧资企业向美资药企蔓延,一方面预示着外资企业在国内的超国民待遇正在被打破,外资药企增速放缓,国内药企有望因此而提高市场份额。另一方面,随着部分地区加强对医院和药企的调查,国内大部分药品的营销模式将因此而逐步转型,“医药代表都放假了,有些医院明确写着‘药代请移步’。”某药业控股公司内部人士对记者透露,制药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变得较为谨慎,部分企业已经减少了走访医院的次数,有的甚至取消走访。

行业的发展在未来3~6个月中可能呈放缓趋势,不过,与2006年有别,大概率上不会发展为大幅波及全行业的行为,“销售生态是在中国医疗体制的大背景下形成的,短期的局部动刀仅是行业发展中短暂的搅动,不会对整个行业的成长轨迹造成大的改变。”上述药业公司人士表示。

此外,近期的政策,除了发改委调研60家医药企业成本,强化了降价预期外,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亦显露出降价趋势,对企业的盈利空间形成一定挑战。据了解,此次医改工作安排基本上延续了之前的进程,然而和以往政策相比,在基药招标方面没有过多强调,但对药品流通差价方面却有较多提及。多家机构认为,未来在公立医院改革中有可能对药价特别是原研药的价格有进一步压制。“2013年是药品招标大年,招标政策动向引人关注。”谢宁宁强调。

事实上,在基药招标过程中,降价仍会是“主旋律”,“在商务标环节中最低价中标仍是主流。”上述药业公司人士表示。在她看来,中央和地方的博弈结果将决定各省增补情况。地方基药增补的冲动一方面源于地方保护、各地临床需要,另一方面也为制药企业施展公关能力开了口子,而国家遏制地方增补的目的在于维护基层医保的支付能力和国家目录的权威性。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处于控费和政绩压力出台过激政策,脱离当前实际情况。其可行性偏差,纠偏是大势所趋。“比如相对比较激进的广东的招标政策,应该还会修改的,包括对外资药企的过期专利进行的定价也是不合理的。”谢宁宁表示,“不可能再按照原来的状况去执行的。”

不过,“医保控费”仍是众多机构分析师担心的主要不确定因素。中信建投认为,“医保控费”已经和正在下拉行业增速,预计2013年医药行业后收入增长20%左右,由于药品价格同比下降,全年净利润增速预测在18%左右。

因为政府投入仍然严重不足,随着“医保控费”的力度和范围的扩大,未来3年实际的“以药养医”会加强,一些价格高、独家或生产厂商少的辅助治疗用药企业的增长前景依然乐观。

医药行业的盈利模式篇5

关键词:医药批发集团;ipo;财务准备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日益健全,证券监管部门对于企业ipo财务造假案例打击力度日趋严厉,医药批发集团若想ipo上市融资,应首先解决过财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之后,再着手前期的财务准备工作。

一、医药批发集团ipo前容易遇到且亟待的财务问题

《公司法》及《证券法》对于公司ipo融资有一些较为严格的硬性规定,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包含盈利问题、股本规模问题等方面。

(一)企业盈利方面的问题

我国对于企业申请ipo公开发行股票条件有着严格的限定,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规定中明确,企业须连续三个会计保持盈利,且盈利数额需要达到3000万元以上,同时还不可以产生亏损。而这对于医药批发公司来说有着不小的难度。我们知道,盈利的先决条件是扩大收入、压缩成本费用来实现,然而由医药行业经营的特殊性所决定了,其盈利水平已有较大幅度的降低。这是因为,目前国内患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仍然严重,政府为了改变此种百姓看病难的问题,积极推进医疗领域改革,尤其是对药品使用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如,2012年1月,时任卫生部部长的陈竺表示,要在“十二五”期间全面取消以药补医。2015年6月1日,国家发改委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其中除了对麻醉、第一类仍暂时保留最高出厂价格和最高零售价格管理。医疗领域改革的重点已转向“提高诊疗价格、降低药品费用”为主要目标(发改委价格【2016】1431号文)。药品价格降低以后,医药批发集团面对此窘境,为了通过证券监管部门的审核,并最终ipo融资成功,有可能会采取一些违规甚至是不惜利用财务造假的手段来增加销售收入。比如,通过虚开增值税发票来增加营业收入进而达到虚增利润的方式,以求达到符合上市公司盈利水平的要求。“万福生科”公司为例。其在ipo过程中,通过虚增2008―2010年收入手段,增加盈利1个多亿的最终于2013年被证监会以“发行人不符合发行条件,以欺骗手段骗取发行核准”为理由,对其开出史上最重罚单。另外,如果企业发票,还会受到主管税务机关对其进行一定的行政处罚,直至被追究刑责。

(二)股本规模方面的问题

股本规模的大小,决定着医药批发公司融资数量的多少,进而影响着其日后的资金使用及下一步的股票增发。股本规模主要是与公司的账面净资产有关,即资产减除负债后的所有者权益。医药批发公司在其日常核算中,要客观、真实的核算相关资产、负债项目。同时,医药批发公司在ipo以前,还应该做好资产评估工作,对于相关资产诸如: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进行有效的评估,从而保证医药批发公司的融资规模。

(三)会计管理模式落后,不能满足上市公司管理的需要

我国的经济所有制是以国有经济为主体,但是改革开放后,民营、私营经济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从而造成了,在部分企业中,董事长或是总经理大权独揽,缺乏足够的会计监督及内部控制。在这种情形下,不利于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化。另外,企业的主要领导者对于ipo运作过程中的一些会计问题不很在意,使得获取的会计信息缺乏应有客观性、真实性,这是会计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

二、医药批发集团ipo前的财务准备工作

(一)保证公司上市前相关信息的准确度

企业在ipo之前在做好预先的调研、考察工作。比如,上市的地点、主板还是创业板、上市后的前景怎样各方面都要详细的调查,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拟上市公司来说,应该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为财务工作服务。要知道财务工作对于企业上市至关重要,如果财务准备工作处理的不好,一旦出现虚假财务信息陈述或是披露问题,将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二)规范公司内部管理,增强企业对外披露财务信息真实性

首先,医药批发集团公司在ipo之前应按照上市公司的有关要求,规范公司的内部管理。公司应该按公司法要求成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聘用总经理。公司应该严格内部法人治理结构的治理力度,使得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实现有效的“三权分立”,从而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其次,加强公司内部审计管理力度。内部审计在加强公司管理,提高公司财务信息质量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是强化内部控制、防范风险的现实需要,是促进经济决策科学化、经营管理规范化的重要环节。公司应该在维护内审部门独立性原则的基础上,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水平。

最后,事务所要提高ipo审计工作的质量。纵观国内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案例,如新大地、欣泰电气、万福生科等公司案例,无疑不是与会计师事务所参与造假有关。因而,医药批发集团若想ipo成功,还应从提高自身经营水平、加强市场竞争力进而扩大销售、营业利润做起。切不可采取一些投机取巧的方式,来蒙蔽ipo审计工作。如果一旦此类问题被证券监管部门发觉,有可能会遭遇到严厉的处罚,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三、总结

医药企业上市融资,对于其扩大经营规模,提高企业知名度,都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公司在上市之前的财务准备工作中,应该找出以前财务核算工作不规范之处,并且给予应有的纠正,不断规范企业的财务核算和信息披露工作。

参考文献:

[1]赵梅,李明.投资者保护、寻租与ipo市场资源配置效率[a].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

医药行业的盈利模式篇6

医疗服务行业有四大发展方向,社会资本介入医疗服务行业有四大模式:1.新建私立医院:投资额较大,培育期长,风险较高但产权清晰;2.收购私立医院:无需经历培育期,通过医院管理运营优化提升盈利能力,不足在于优质医院标的较少,收购竞争激烈;3.公立医院转制并收购:是中国医疗服务改革的深水区,涉及多方利益与非转营等政策障碍,国资背景的收购方具有先天优势,未来政策方向至关重要;4.公立医院托管:不涉及公立医院产权,仅通过委托经营方式获取医院管理费和供应链管理利润。

三大结构失衡

2010年,中国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5%,远低于美国的17.6%、日本的9.2%的水平;中国人均卫生费用支出219美元,近美国的1/40、日本的1/18;人均政府卫生支出119美元,是美国的1/33、日本的1/27;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较低,未来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从供需的角度分析,中国医疗行业需求快速增长而供给结构性不足。中国医疗服务行业的需求快速增长,2012年全国总诊疗69亿人次,同比增长10%;医院诊疗25亿人次,同比增长12%。需求的增长主要来源于三方面的动力:人口老龄化、患病率的上升以及医保覆盖的提升。

从供给角度看,中国医疗服务行业结构性供给不足。医师和护士是医疗服务行业最核心的资产,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和执行者,空有医疗设备和床位的医院是不能运行的。而中国每万人口医师数为14,远低于德国36、美国24、新加坡18的水平;每万人口护士数14,远低于德国111、美国24、新加坡18的水平,因此中国医师人才缺乏严重。

从每万人口病床数来看,中国位于世界前列,甚至高于澳大利亚、美国等发达国家,但是中国各级医院的病床利用率严重不均,一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病床利用率仅为50%左右,病床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导致资源浪费,供给结构性失衡。

中国医疗服务行业的关键症结在于“三大结构失衡”:医疗机构分布失衡、产权结构失衡及收入结构失衡。

医疗机构分布失衡。中国整个医疗体系中,大型三级医院以有限的资源承载着绝大多数的医疗任务;而中型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缺乏完善的初诊和转诊制度,没有承担起应有的医疗任务,导致医疗机构忙闲不均,医疗资源与患者需求没有有效匹配。三级医院以0.15%的机构数承担了14.35%的诊疗任务,而基层医疗机构以96%的机构数仅承担了61%的诊疗人次。

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资源和病人向大型医院不断集中,大型医院不断扩张,却不堪重负;而大部分的中小型医院及基层卫生机构资源(技术、人才)匮乏,不能发挥应有作用,不能很好服务当地患者;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倒金字塔结构的医疗体系压力大。

产权结构失衡。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最好的医院不少都是民营医院,民营医院在现当代中国卫生事业发展中功不可没。而20世纪后半叶,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民营医院在后来的几十年中曾在中国完全消失,中国建立了单一结构的公立医疗服务体系,并延续至今。

中国现今医疗体系中,公立医院占据主导地位;2011年,中国公立医院机构数、门诊人次、病床数量、收入占比分别在62%、91%、88%与94%。与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公立医院占比偏高,私立(民营)医院未得到充分发展。

收入结构失衡。第三大问题是收入结构失衡,即服务价格低,以药养医问题严重。最早中国政府采取公立医院统一收支的模式,但后来减少政府补贴,目前政府补贴仅占医院收入的9%。政府投入的减少使医院不得不转向依靠自身服务和药品收入维持运营,但是政府对服务价格和项目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最终导致医院不得不从药品收入上入手增加收入。

中国药品收入占比为40%,远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10%左右,以药养医的畸形收入结构进一步诱导了药品回扣贿赂的发生,过度开药诱导消费等现象泛滥。

未来,中国医疗服务行业改革的核心在“三大结构调整”:调整产业结构、改善收入结构及调整产权结构。

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完善的初诊和转诊制度。调整产业结构是指通过建立完善的初诊和转诊制度,充分利用和发挥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提高利用率,使大部分基础医疗需求在区县级医院和基层医院解决。从而使中国医疗服务行业结构重心下移,改变以前的倒金字塔式结构,改变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状态。

改善收入结构:服务提价,改变以药养医。通过服务提价,提升服务收入在医药总收入中比重,降低药品收入比重及医院对药品收入的依赖,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模式。

调整产权结构:引入社会资本,发展多元化产权结构。中国民营医院过去长期以来受到较大限制,一直未得到充分发展。限制民营医院发展的重要因素包括税收、医院评级、医保、自主定价、科研学术、医生职称、医生退休待遇。这些门槛严重制约着中国社会资本介入医疗服务行业,限制着民营医院的发展。

在内在需求的驱动和政策的鼓励下,中国民营医院发展迅速。中国民营医院床位数从2005年的14万张,发展到2012年的58万张,年均复合增速33%;诊疗人次从2005年的0.7亿人次发展到2012年的2.5亿人次,年均复合增速29%。我们预计,未来民营医院将继续高速发展。

四大发展方向

专科连锁、综合医院改制、产业链延伸和集团化是中国医疗服务行业未来发展的四大方向。

专科医院中高壁垒专科如肿瘤、儿科等单体规模较大,而低壁垒专科如口腔、美容、体检等单体规模较小。对于低壁垒专科医院,由于单体规模小,必须要依靠连锁形成规模,打造品牌,增大总体体量;而连锁的关键在于复制能力。从收入和诊疗人次维度,2011年收入和诊疗人次规模较大的前五大专科分别是:肿瘤、儿科、妇产、口腔和眼科。

综合医院在中国医疗服务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大部分综合医院为公立医院。综合医院发展的四大类核心要素包括:软件要素、硬件要素、管理要素和资质要素。其中,软件要素包括医护人才、科室设置、服务效率质量、品牌口碑和政府关系;硬件要素包括诊疗设备、土地与建筑、医院规模;管理要素包括组织管理与运营流程;资质要素包括产权性质、医院等级和医保资质。从收入和利润构成来看,财政补助对利润贡献最大;医院以药养医问题严重,药品对收入及利润贡献占比较高;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近50%,但是由于服务定价低,其利润贡献为负。

随着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具备实力的医药企业已进行全产业链布局,通过进军医疗服务行业,实现产业链的延伸与战略布局,如制药企业和流通企业向医院消费端延伸,加强终端控制能力,降低成本,获得更高利润,充分发挥产业链上下打通的协同效应。

集团化运作模式在医疗服务行业中具有突出的竞争优势。在欧美及亚洲一些发达国家及地区医疗服务行业的发展进程中,成长出了许多大型医疗集团,如美国的HCa医疗集团、台湾地区的长庚医院集团、德国的费森尤斯医疗和Rhk医疗集团、印度的富通保健和阿波罗医疗集团,以及新加坡的来福士医疗集团等。大型医疗集团通过收购、新建及托管等模式,迅速扩张,扩大市场份额,并凭借规模优势降低医院经营成本,提高与支付方和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提升服务运营效率。

中国医疗服务行业发展尚属早期,一些领军企业如凤凰医疗集团、复星医药(600196.SH)等初现医疗集团的雏形,但中国大多数医疗集团尚处在“集而不团”阶段,即仅有少数松散连接与有限合作,未形成清晰有效的战略布局与规模效应。未来中国医疗服务公司的集团化进程将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政策环境,即国家是否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政策激励,鼓励大型医疗集团的成长;二是企业自身的能力,是否具备获取及整合医院资源的能力,并具有医院精益管理和运营的经验能力。

药事服务物流供应链改革是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新医改的推进,药事服务改革逐渐升温。卫计委《2014年卫生计生工作要点》中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公立医院药房作为处方药销售的终端渠道,产业链地位日益凸显,一些医药流通和医药生产上市公司已经开始布局药房托管。南京医药(600713.SH)、国药股份(600511.SH)、嘉事堂(002462.SZ)和白云山等上市公司均已介入药房托管,康美药业(600518.SH)近日更是接连托管广东、吉林、辽宁等地近80多家公立医院药房。

药事服务是医疗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药房托管等药事服务改革的公司将抢得先机,分享医疗服务行业改革红利。从外部因素上看,基药政策的推进和药品加成的逐步取消给予医院改革压力;从内部因素上看,医院自身要降低成本、提升盈利也成为药房托管的内在动力。

随着基药政策的推进和药品加成的逐步取消,医院有药房托管的内在动力,药房托管推进进度取决于地方政府的决心和政策以及产业内的探索和努力。

引入社会资本的四大模式

根据介入的医院性质(私立或公立)和介入的方式(新建、收购、托管)划分,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社会资本介入医疗服务行业大体可分为四种模式:私立医院新建、私立医院收购、公立医院转制并收购、公立医院托管。

私立医院新建分为综合医院新建和专科医院新建。综合医院中,开元投资(开元集团)投资建西安高新医院和圣安医院属于典型的私立医院新建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所需投资额较大,达到盈亏平衡所需的培育期比较长,因此有着较高的风险,投资回报期也较长。

一般情况下,新建综合医院达到盈亏平衡需要5-10年的培育期,投资额也较高,如圣安医院预计投资额为10亿-15亿元。

专科医院中,爱尔眼科多数医院采取新建的模式,其二级医院投资额3000万-4000万元,培育期为2.5-3.5年;如重庆爱尔2006年成立,2008年实现盈利,培育期为3年。慈铭体检新建店面投资额约为1000万-1500万元,培育期1-2年时间。

私立医院收购是现在上市公司介入医疗服务行业比较常用的一种方式。被收购标的医院为民营医院,有些医院初建时即为民营营利性医院,有些医院起初为公立非营利性医院,后经股份制改革成为民营医院。比较理想的收购标的为民营营利性医院,具备较好的医院资质、医师资源及患者群。收购方无需经历培育期,通过医院管理和运营的优化实现盈利能力的提升,获取医院利润。

这种介入模式的优点在于收购方无需经历培育期,风险较小,股权清晰,并购执行时间相对较短,无需通过公立医院转制收购模式的重重困难。缺点在于已转制的优质医院标的较少,收购竞争比较激烈,对收购方获取标的资源的能力要求较高。同时,收购价格相对较高,一般交易价格为10-15倍pe。

公立医院转制并收购涉及中国医疗服务改革的深水区。从医院的公益性和效率的平衡角度来看:一方面医疗服务具有国家公益属性,公立医院转为民营医院涉及公益性的平衡;另一方面民营医院可以采取更为有效的管理模式和激励机制,可以对公立医院形成倒逼效应,提升医院行业整体运营效率,增加中国医疗服务供给,解决供需结构性不足的状态。

从地方政府和卫生部门的利益角度来看:一方面一些地方财政收入紧张的地区,具有较强的改革意愿,使公立医院转制,自力更生,减轻财政拨款的压力;另一方面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财政压力较小,若医院资质好,政府和卫生部门又不愿放弃这块医院优质资源。并且公立医院转为民营医院涉及国有资产流失风险,地方政府在此问题上比较谨慎。

医药行业的盈利模式篇7

渤海证券

投资要点:1、wLan建设利好中小型企业。2、广电设备提供商受益省网的整合。

2012年1-4月,全国移动电话用户累计净增4379.9万户,达到103005.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中,3G用户净增3054.7万户,达到15897.1万户。在基本面方面,通信行业仍未发生根本性变化,我们依然维持其整体的“中性”评级。

下半年通信行业的投资策略方面,我们围绕两条逻辑思路,一是在自身业务发展稳定、同时有希望受益于运营商wLan建设的中小型企业;二是从行业基本面角度受益于行业信息化的广电设备提供商、专网提供商。

wLan集采是下半年重要看点。从运营商角度看,wLan作为网络的一部分,三大运营商均已经将wiFi提至战略层面的重要位置。由于wLan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因此对于wLan设备商的投资逻辑,我们认为优先选择主营业务发展迅速、同时wLan建设能够带来超预期回报的中小型企业,如邦讯技术(300312)、富春通信(300299)等。

继续看好广电设备提供商。目前各省已经加速推进了省网的整合,基本形成了一省一网的格局。我们认为随着股权整合问题的解决,下半年网络整合将成为必然,从而真正形成可运营的一省一网。从受益领域看,我们认为前端设备、接入网、传输网改造是主要的受益领域,而相关的设备提供商和集成商将受益。

广电市场销售模式和传统电信领域有一定差异,因此个股选择方面,我们推荐核心竞争优势突出的数码视讯(300079)、具备核心团队并能够提供端到端方案的集成商佳创视讯(300264)、地域客户优势突出并具备海外渠道的金亚科技(300028),以及具备综合解决方案能力的同洲电子(002052)。

电力:中报行情有盼头

银河证券

投资要点:1、煤炭价格下跌,火电企业受益。2、机构提前埋伏电力股。

近期a股市场再次出现连续的调整,上证指数跌破了3月份的低点2242点,直逼2200点整数关口。受大市影响,市场人气也再度陷入低迷,盘面上看不到太多的亮点,除电力板块外其他前期活跃的热点都纷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调。在市场环境如此低迷的情况下,为何唯独电力板块会逆市走强呢?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国家今年对GDp增速的调低,工业企业电力需求减少,但家电下乡几年来,居民用电明显增加。1至4月煤炭产量增加6.5%,电煤库存加大,同时,国际煤炭价格大幅下跌,进口煤炭数量增加近一倍,导致国内煤炭价格大幅下跌,火力发电企业成本降低,毛利率得到有效提升,发电企业业绩明显好转。

第二:降息对资产负债率较高的电力行业构成实质性利好,如果今年再降息1到2次,电力企业的利息支出会大大减少。

第三:电力股这几年整体跌幅较大,期间部分机构从重仓一直割肉减仓,而在去年第四季度,机构对部分电力股大幅加仓。如长江电力(600900),去年机构第四季度持股是第三季度的4倍。机构在低位增仓后股价上涨就不难解释了。

可以说正是在以上几大因素的推动下,电力板块才能在近期弱势的环境下走强。部分电力企业的业绩在第一季度已经显现,粤电力、穗恒运、皖能电力第一季度业绩分别增长362%、361%和132%.中报序幕即将拉开,估计电力股的中报业绩会普遍增长,因此预计这种趋势还会延续,投资者不妨对电力板块继续予以关注。投资参考:华电国际(600027)、华能国际(600011)、皖能电力(000543)、粤电力a(000539)、深圳能源(000027)、申能股份(600642)。

化工:低点已过静待复苏

民族证券

投资要点:1、油价下跌减轻企业的成本压力。2、民爆产品需求持续增加。

化工行业盈利低点已过,但仍在底部运行。自2011年三季度起,受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影响,行业整体的盈利水平增速进入下行通道。近期国家出台了经济刺激政策,宏观经济下行速度有所放缓。基于此判断,我们认为化工行业盈利低点在2011年四季度,但由于2011年上半年化工行业高景气度导致盈利基数较高,因此二、三季度同比降幅比较明显,行业仍然在底部运行。

高库存抑制价格回升。自二季度开始,化工企业开工率普遍下调,但由于销售疲软,库存水平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我们认为在目前弱需求的状态下,产成品库存被动积累的过程将在较长时间持续,直至销售在政策刺激下回升。但油价的大幅下跌,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成本压力,保证行业的盈利水平缓慢回升。

铁路建设投资的加快带动民爆产品需求持续增加,硝酸铵价格大幅下跌缓解了企业成本压力,行业持续的整合也将为相关生产企业带来做强做大的机会。

原油价格下跌使得mDi-苯胺价差持续扩大,节能环保政策5万亿投资推动未来mDi需求将会继续上升,mDi新增产能释放压力缓解,企业盈利能力有所增强。

化工行业盈利低点已过,未来行业盈利能力将缓慢恢复,因此我们看好化工类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持续增长,重点推荐南岭民爆(002096)、雅化集团(002497)、中国化学(601117)、东华科技(002140)、烟台万华(600309)。

医药:和中药长期看多

东方证券

投资要点:1、政策转向,药品招标兼顾企业成本。2、和中药行业长期看多。

医改进入深水区,政策纠偏。09年开始至今,新医改逐渐进入深水区。公立医院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真正签约有效多点执业的医生并未增加,毒胶囊问题被曝光,医药行业出现信任危机,一季度甚至二季度医药行业数据可能都会继续受到负面影响。此外由于村医的身份和待遇在新医改中发生变化,村医工作积极性受到较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医改在深入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纠偏,广东省基药招标转变了“唯低价”的招标模式在基药招标史上是一次进步。其次北京5家医院在医药分开、医保付费机制等方面进行试点,设立医事服务费。此外商业健康保险有望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发挥作用。

政策8月前真空,抗生素和辅助用药需谨慎。09版医药目录307个品种有望扩容,时间和具体品种数量都无法预估,目前各省正在执行的非基药项目大都过了执行周期,在基药扩容后可能陆续进行新项目,由于毒胶囊等事件,药品质量问题日趋严峻,我们认为12年非基药招标将有望进一步兼顾企业不断上升的制造成本。8月之前政策真空,可以提前寻找行业和个股机会,对于抗生素和辅用药需相对谨慎。

医药行业的盈利模式篇8

上海医药(600849)周一以涨停开盘,随后随大势有所下跌,但全天仍维持较高涨幅,最后收升6.56%,换手率10.60%。公司作为医药流通企业龙头,在新医改和重组整合的双驱动下,开始卸下包袱轻装上阵,09年公司有望获得快速的发展。今日投资《在线分析师》显示:公司2009-2010年综合每股盈利预测分别为0.25元和0.31元,对应动态市盈率为52和42倍;当前共有13位分析师跟踪,3位分析师建议“买入”,10位分析师给出“观望”评级,综合评级系数2.77。

08年公司业绩平稳增长。净利润同比增长23.7%,每股收益0.14元,每股经营净现金流0.5元。2008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0.45元(含税)。

公司08年业绩低于市场的普遍预期,主要原因是公司在年底计提了大额的资产减值损失。由于历史原因使得公司部分长期应收账款的回收难度很大,每年对其计提坏账准备已成为影响公司业绩的重要因素。2009年一季度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68%。天相投顾表示公司在08年大幅计提了资产减值损失,以便09年可以轻装上阵,预计09年公司良好的期间费用控制能力将帮助公司业绩实现较快增长。

我国医药商业行业集中度的提升是大势所趋,而新医改无疑是医药商业集中度提升的最佳催化剂。公司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医药商业之一,在新医改促进医药商业集中度提升的历史性机遇中必将面临更多的机会。东海证券称这是他们长期看好公司以及医药商业龙头企业的核心理由,同时由于期间费用控制水平的持续上升,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将获得长期改善。因此,从中长期看,他们们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医药流通行业竞争激烈,未来公司毛利率可能低于预期;公司国际贸易业务在全球经济前景不明朗情况下存在一定下滑风险;医改政策不确定性风险。

证通电子(002197):电话业务带动业绩增长

证通电子(002197)周二逆势涨停,换手率6.34%。电话e-poS的快速增长是08年增长的主要动力。目前公司产品已进入中、农、建、邮储、招商等20多家国内银行。今日投资《在线分析师》显示:公司2009-2010年综合每股盈利预测分别为0.97元和1.22元,对应动态市盈率为29和23倍;当前共有3位分析师跟踪,2位分析师建议“买入”,1位分析师给出“观望”评级,综合评级系数2.33。

电话e-poS的快速增长推动业绩增长。2008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5亿元,同比增长67.76%;实现营业利润6838.49万元,同比增长35.65%;实现净利润6586.13万元,同比增长51.84%。对应epS为0.75元。电话e-poS的快速增长是推动08年增长的主要原因。e-poS实现营收2.32亿元,同比增长370.94%,营收占比大幅提升36个百分点至55.8%;实现净利3823.85万,占公司净利比重高达58%。另外,报告期内,公司加密键盘实现营收5710万元,同比增长11.9%;自助服务终端实现营收8084万元,同比增长2.5%,市场占有率约20%,位列国内前三。

国泰君安预期,电话e-poS业务将是决定公司业务扩张速度的重要因素。在08年基数基础上能否取得进一步增长将取决于公司客户的拓展情况。预期公司2009-2011年销售收入分别为5.79亿、7.55亿、9.37亿;净利润分别为8188万、9730万、1.12亿,给予谨慎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经济不景气对公司加密键盘销售影响不容忽视;国内银行业it开支有可能受到宏观经济不佳的影响而增长放缓甚至缩减,将对公司自助服务终端销售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东信和平(002017):未来将较快发展

东信和平(002017)周三强势涨停,换手率5.35%。公司近几年业务收入保持稳定增长,2009年和2010年总业务收入或将呈快速发展态势。今日投资《在线分析师》显示:公司2009-2010年综合每股盈利预测分别为0.34元和0.73元,对应动态市盈率为37和17倍;当前共有5位分析师跟踪,2位分析师建议“强力买入”,2位分析师建议“买入”,1位分析师给出“观望”评级,综合评级系数1.80。

公司近几年业务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公司不断开拓新的业务收入增长点,银行卡、社保卡等业务取得规模性收入,2008年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增长较快,国内通信手机卡业务增长稳定。公司08年收入达到8.39亿,同比增长8.7%,08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欧元升值快产生的汇兑损益致本期财务费用大幅增长,同时计提相应存货跌价准备致营业利润同比下降28.3%,营业利润为0.3亿元,受益于增值税退税及政府技术补贴,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2.2%,净利润为0.42亿元。

大通证券指出,公司2009年业绩或将有较快发展:(1)随着三大运营商资产重组的逐步完成,手机卡需求将会有较大幅度上升,尤其是利润相对丰厚的3GUSim卡,而公司在通信数据卡领域在国内居于三甲地位,今年智能卡业务收入和盈利或将有较快发展。(2)公司在孟加拉国的智能卡生产线有望在09年中期开始量产,届时将绕开南亚各国进口通信智能卡的高关税(60%左右),进而提高公司利润。

东方证券认为公司长期发展前景良好,未来三年将有较快增长。2009年,由于Sim卡出货滞后于3G网络建设,与3G用户发展同步,预计公司业绩表现将主要体现在3、4季度。09、10、11年每股收益预计为0.34,0.65,0.82元。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国内手机智能卡市场竞争激烈,产品价格存在下行超预期风险;(2)海外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

利尔化学(002258):一季报超预期

利尔化学(002258)周一逆势收升2.21%,换手率高达14.64%。由于农药行业受宏观经济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利尔化学公司现有农药品种尽管行业规模不大,但是针对性较强,相对于草甘膦等大品种来看,可能受到的下游需求影响相对更小。1Q09净利润增长略超预期。今日投资《在线分析师》显示:公司2009-2010年综合每股盈利预测值分别为0.元和1.04元,对应动态市盈率为32和26倍;当前共有6位分析师跟踪,1位分析师建议“强力买入”,4位分析师建议“买入”,1位分析师给予“观望”评级,综合评级系数2.00。

公司从去年二季度地震以来连续3个季度收入环比增长、毛利率环比提升,2009年1季度实现收入1.4亿元,净利润3675万元,分别同比提高19.95%和36.03%,epS为0.27元。毛利率38.46%,同比略低1.49个百分点。

09年一季度公司收入、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主要原因在于公司农药品种出口退税率上调4%形成实质性利好、人民币汇率维持稳定以及1Q08雪灾不利影响不复存在,略超预期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司多重努力:在出口农药原药的基础上,也在逐渐开拓制剂品种;公司开拓国内农药市场也在逐渐取得一定成效。

国泰君安维持对该类出口公司的推荐,由于国际农药巨头将原药产能转移至中国的趋势已经形成,他们认为利尔作为该类产业明显的受益者,其领先优势明显,而未来公司新建项目的陆续投产必然会使公司在未来3年内保持旺盛的竞争优势,对公司2009年-2011年的盈利预测做小幅修正,epS分别为0.94元,1.11元和1.29元,提高评级至增持。

风险因素:公司由原药向原药、制剂并重的发展路径清晰,但是一方面制剂的销售与原药有较大差异,另一方面国内农药市场也依然处于培育之中,当前出现爆发性增长的可能性不大。公司未来制剂新品种开拓方面可能会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国内市场开拓步伐可能放慢。

开元控股(000516):期待两大新项目

开元控股(000516)近一个月一路上扬,周四强势上涨8.23%,换手率5.88%。公司贡献最大的主力门店开元商场钟楼店已是成熟门店,经营状况比较稳定;在建项目西稍门商城和宝鸡国际万象商业广场2010年后可能对公司业绩产生影响。今日投资《在线分析师》显示:公司2009-2010年综合每股盈利预测分别为0.49元和0.55元,对应动态市盈率为28和25倍;当前共有5位分析师跟踪,1位分析师建议“强力买入”,2位分析师建议“买入”,2位分析师给出“观望”评级,综合评级系数2.20。

200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41亿元,同比增长15.1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917万元,同比减少25.33%,全面摊薄每股收益为0.399元。09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72亿元,同比增长16.0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2094万元,同比下降4.96%,实现每股收益0.141元。

公司08年四季度和09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均呈两位数增长,主要得益于钟楼店的内生增长和安康店、咸阳店的外延增长;公司08年净利润增长出现负值主要是由于其07年出售股权所带来的一次性收益所致。

转让西安商业银行股权将增厚2009年业绩,配股成功实施可缓解财务压力。转让西安商业银行股权所带来的投资收益,将增厚epS0.16元。除此之外,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中还有一些有价值的股权,陆续出售可缓解公司的财务压力。配股一事仍然在等待证监会正式批复,方正证券认为,2009年有望实施。

风险因素:经济进一步恶化带来的百货市场不景气,可比门店增速大幅放缓;新开设门店的亏损增大,培育期延长。

达安基因(002030):试剂业务将加速增长

达安基因(002030)周二放量涨停,换手率高达13.69%。公司是诊断试剂的龙头企业,09年试剂业务的增长将会加速,看好独立实验室模式的长期发展。今日投资《在线分析师》显示:公司2009-2010年综合每股盈利预测值分别为0.27和0.36元,对应动态市盈率为28和35倍;当前共有8位分析师跟踪,1位分析师建议“强力买入”,5位分析师建议“买入”,2位分析师建议“观望”,综合评级系数2.13。

09年1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154万元,同比增长21.6%;实现利润总额867万元,同比下降6.87%;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804万元,同比增长23.7%。epS0.04元/股,经营性现金流-68万元。毛利率65.97%,同比小幅提升0.17个百分点。公司同时预告09年上半年业绩增长幅度小于30%。

09年是公司发展的关键年,公司将加速独立实验室的网络建设:2008年,高新达安在天津注册成功,至此,公司以广州、上海、天津为三个中心的核心独立试验室网络系统基本形成。公司二级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营业已开展起来,2008年8月,启动南宁医学检测中心的筹建;2009年2月,合肥达安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成立。公司第一个三级快速试验室――六安达安在安徽省六安市建成。自此,公司独立试验室的网络建设得到结构性的完形。天相投顾认为独立实验室是一种比较可行的发展模式,未来有望成为公司最大盈利点。

医药行业的盈利模式篇9

我认为这样的规划从长远来说是正确的,无论是新医改推动、产业发展、还是用药安全、以及有利于政府规范和监管方面,都是对的。

另外我国的所有药店,原来都是各级医药公司和药材公司的下属门市部,但是药品零售是最早市场化的零售行业,发展到今天,起码还设有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连锁药店都是医药公司的分子公司或者医药公司持有连锁药店股份的公司。因此在合起来也未尝不可,只是零售板块的运作体制不僵化就行。

新医改其有资本介入推动医疗机构药房社会化,但其它资本介入医药零售都没有医药公司方便,医药公司本来就是卖百家货的,本来就是药品集成供应商,医药工业收购连锁,你大部分产品还得从其他医药商业公司进货,才能保证产品的齐全度。

目前各地所有的药店采购联盟,本质上就是一家医药商业公司,也就是相对一体化的运作的,只是采取相对封闭的运作。采购联盟基本上独家高毛利产品的供应商,就是说,联盟只是医药商业盈利模式的一种,且目前发展比较迅猛;此外,一些商业公司也已联盟方式运作,比如安徽广济医药公司、四川大蓉和医药公司等都是相对批零一体化的,只是下游零售企业不是医药工商业自己的产权而已。

托管医疗体系的诊所,更需要批零一体化,医药公司得天独厚,具有上游产品来源,在能保证足够的网点,就能满足基层医疗机构就近配药的方便性需求。

批发企业批零一体化必须解决一下问题:

首先是提供差异化的高毛利产品群,提供给自己一体化的门店销售,如桐君阁医药的集采部门就是如此;

其次是封闭运作,如果给自己一体化终端提供的产品,也可以自由销售到所有社会终端,就没有了差异化,就无法规避竞争;

第三是设计好自己下属终端门店的业态模式和盈利模式,以此作为构建品类的前提,否则收购下来都是负担是不行的。

医药行业的盈利模式篇10

关键词:医药连锁;商业模式;创新;一站式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2003102

1商业模式概述

“商业模式”近年来出现频率较高,但理论界和实践界都没有给出准确的定义。根据埃森哲的王波、彭亚丽研究,商业模式有两种理解,一种是经营性商业模式,指的是企业内部运营机制;一种是战略性商业模式,强调一个处在动态环境中的企业如何实时调整以实现持续、稳定盈利的目的。

从两个角度分析企业的商业模式,一是从企业内部运营机制的角度,是一个企业通过创新性地搭建内部组织架构、高效的组织管理部门,实现企业人力、物资、资金的高效利用;二是从战略性角度,是一个企业在动态的经营环境中,通过价值整合与实现,不断深化与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关系,同时满足消费者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并实现企业的长期盈利,即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医药连锁业发展现状

据中康资讯研究机构CmH和mDC零售监测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药店零售市场规模约2038亿元,市场规模保持多年10%的增长。2011年我国百强医药零售企业销售规模达到750亿元,占整体规模的30%左右,行业集中度呈不断上升态势。近年来不断出现医药企业并购案例,并购是医药连锁行业集中度提升的重要力量。2011年医药连锁行业全年完成4000万元以上规模的并购企业就有8家,其中超过2亿元人民币的有4家。

据研究,药品比日杂用品和服装更适合网上销售,2011年美国药品邮购金额已占药品零售销售的24%。中国网上药店业务规模虽是成倍增长,但是药品零售规模占比较低,因为存在医保报销、处方审核、药师配备等许多政策上的阻碍。医药零售关系民众健康,是大众极为关注的领域,其零售模式将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零售模式的升级,医药零售模式需突破医药传统零售的种种限制,创新出新的零售模式。

3医药连锁企业商业模式归纳总结

通过现有文献研究,将国内医药连锁业态分为十类:标准药店、社区便利药店、药诊店、药妆店、平价健康大卖场、医保定点店、超市店中店、炒作型产品药店、专科药店、网上药店等。

从各业态商业模式来看,可将国内医药连锁商业模式归纳为两大类:专业连锁模式、综合连锁模式。专业连锁模式包括标准药店、社区便利药店、药诊店、药妆店、炒作型产品药店、超市店中店、专科药店等;综合连锁模式包括平价健康大卖场、网上药店等;医保定点店一部分属于专业连锁模式,一部分属于综合连锁模式。

专业连锁模式是实施专业化和聚焦化战略的医药连锁店,是从医药连锁店经营品类的专业性、药店功能的专业性等方面认定的,是目前医药连锁企业的主要运营模式。例如标准药店、社区便利药店、炒作型产品药店、超市店中店、专科店等医药连锁店主要经营医药、医疗器材等专业的医用平类,实施的是品类专业化战略;药诊店、药妆店等连锁店在实施品类专业化的同时,进行了功能的专业化,在提供为顾客提供医药的同时,还为顾客提供专业的医疗诊断建议。

综合连锁模式是选择多品类经营的医药连锁店,是在医药、医疗器材主营产品的基础上,选择相关多元化的经营产品,如保健品、化妆品、礼品、生活用品等。综合连锁模式的医药连锁店其经营的品类虽然多元化,但其核心经营商品是医药、医疗器材,保健品、化妆品、礼品、生活用品等是其用于吸引顾客、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手段。我国医药连锁店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综合连锁模式是专业医药连锁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但综合连锁模式的商业模式还不够成熟,还需进一步进行试运营。

4医药连锁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分析医药连锁企业商业模式关键要素可以发现,拥有核心的产品是吸引顾客、保留顾客、塑造品牌的制胜法宝,多品类经营是提升连锁店抗风险能力、满足“一站式”购物需求等必然选择,具备雄厚的资本平台是连锁店这一重资产模式做大、最强的有力保障。因此,医药连锁企业在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中应充分围绕核心产品、经营品类、资本平台三个角度进行。

基于以上分析,根据医药连锁企业的基本属性和商业模式成功三要素,本文为医药连锁企业提出“基于核心产品、多元品类经营,对接资本平台”的商业模式创新思路。

基于核心产品。核心产品不仅包括狭义上的药品、医疗器材等产品,还包括专业的医药服务。医药连锁企业要取得成功,应持续引入区别于竞争对手、有一定垄断地位的医用商品,如北京同仁堂的核心商品是现代中药。同时,医药连锁企业应不断提升顾客服务水平,提高咨询师、营业员、收营员的专业化水平,使顾客享受到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服务,如专业的医疗咨询、温馨的购物体验等。

多元品类经营。多品类经营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实体连锁药店的经营商品的多元化,二是连锁企业经营业务的多元化。首先,经营商品的多元化是为传统医药连锁企业转型的方向,是满足消费者“一站式”购物需求的保障。在实施多元化商品经营战略的时候,应注意商品的选择应紧紧围绕大众健康生活,否则容易与传统超市、大卖场形成竞争态势,影响整体盈利水平、影响品牌形象。然后,连锁企业经营业务的多元化,是出于抗风险的考虑,连锁业利润率较低,但现金流较大。连锁企业在国家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有效利用医药连锁业务充足的现金流,投入资本回报率较高的行业,然后再将利润反馈给医药连锁业,保证医药连锁业务的规模化经营。例如,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实施全产业链战略扩张。

对接资本平台。医药连锁属于企业的重资产业务,要实现规模扩张,雄厚的资本是必然保障。医药连锁企业在发展初期、发展期、成熟期应充分利用好天使投资者、pe、VC、pre-ipo、ipo等融资渠道。企业所有者往往担心股权分散、丧失对企业的控制力,在谈到引入外部投资者时,往往敬而远之。其实不然,外部投资者投资经验丰富、对行业认识深刻,比企业所有者了解更多行业,带给企业的不仅仅是资金,还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优秀的管理人才。因此,医药连锁企业要快速做大做强,引入外部投资者是有力保障。

“基于核心产品、多元品类经营,对接资本平台”商业模式的搭建,是在总结现代商业形态的经营理念基础上形成的。核心产品解决的是医药零售业态里面主题产品的问题,也即是核心吸引物;多元品类经营是为迎合消费者“一站式”购物需求,医药零售店首先应做到药品种类丰富,同时可搭配与药店相匹配的生活用品;对接资本平台是使医药连锁企业做大的必要条件,一旦模式形成并实现成功运营,有资本助推后,将快速实现规模扩张,抢占市场先机。

5结束语

商业模式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核心是要为企业创造持续、稳定的现金流和较高的盈利水平,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可持续性。“基于核心产品、多元品类经营,对接资本平台”的商业模式创新思路不但满足了医药连锁单店经营的可持续性,还保证了企业整体业务的可持续性和企业的规模化扩张。同时,医药连锁企业还应注意到健康、高效的内部经营管理环境是实践商业模式和创新商业模式的必要保障,企业在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同时,还应关注内部运营管理水平不断完善和提升。如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明确企业战略规划,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投融资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罗氓,曾涛,周思伟.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基于租金理论的解释[J].中国工业经济,2005,(7):7380.

[2]魏际刚.促进我国医药物流发展的政策建议[J].中国流通经济,2007,(03).

[3]琚志燕,陈玉文.从药店服务理念看药品零售市场价格竞争[J].中国药房,20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