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盈利模式现状十篇盈利模式现状十篇

盈利模式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26:02

盈利模式现状篇1

abstract:thispaperconcludesthepresentstudiesabouttheprofitpatternofenterpriseandlistedcompanies.itpointsoutthedeficienciesofthedomesticresearch,forexample,theresearchisrelativelyinsufficient,lackofdepthandsystematicandsoon.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利模式;研究现状

Keywords:listedcompany;profitpattern;presentsituationofstudies

中图分类号:F2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8-0026-03

0引言

传统的理论和企业经营实践中的误区,使得我们对企业盈利模式认识不到位。难以有效地指导企业的发展战略,尤其是难以培育出有高盈利能力的企业。而这正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宗旨是相违背的。企业的盈利模式是在与竞争对手的角逐中,设计和实施的可为企业带来显著、持续利润的经营方式,是其特有的赖以盈利的商务结构及其对应的业务结构[1]。成功的盈利模式必须能够突出一个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独特性[2]。

上市公司是企业形态中的特殊群体。上市公司群体不仅对于促进建立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升企业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和重要的作用。这使得我们对上市公司盈利模式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有关盈利模式的研究开始不断涌现。这些研究成果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对企业盈利模式以及上市公司盈利模式的相关研究进行汇总、梳理和分析,指出盈利模式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1我国有关盈利模式研究概述

通过对“CnKi博硕士论文及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以“盈利模式”为检索关键字,在文献标题中进行检索,检索出文献共计733篇,其中期刊论文622篇,博士论文0篇,硕士论文95篇,会议论文16篇。在检索结果里,搜寻有关上市公司的相关研究,只有3篇期刊论文,针对性研究文献非常少。(见表1)。

国内对盈利模式研究的各类文献主要包括如盈利模式定义和特征的研究,具体企业盈利模式的改进和创新研究,另外还有关于企业盈利能力和绩效的大量研究,例如公司治理,资本结构等与企业盈利能力的关系研究等。针对上市公司的盈利模式的研究相对较少。通过CnKi文献检索,可以看到与“盈利模式”相关的文献总量年度变化规律图(如图1)。

国内学者对企业盈利模式开展研究也相对较晚。通过在“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的文献检索来看,国内最早开始对盈利模式进行探讨的文章出现于2000年7月,徐锋在《互联网周刊》上发表《慧聪――低成本盈利模式》一文,文中叙述了某互联网公司的盈利模式。

自2000年以后,有关盈利模式的研究迅速增加。2001年和2002年,互联网在中国开始加快发展和普及,这一时期,对宽带、互联网企业的盈利模式研究迅速增加。2002年,中国入世加快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大量的外资企业涌入,使国内市场竞争变得愈发激烈。研究学者也把目光转向国外企业,通过研究探索跨国公司的盈利模式,为国内企业提供发展借鉴。对宽带、电子商务的盈利模式相关研究仍然较多。2003年的相关研究较2002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说明专家学者对企业盈利模式的研究越来越重视。2004年至2005年,这一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券商盈利模式,数字化背景下电子商务和广播电视行业盈利模式等相关方面。

2006年,国内对企业盈利模式的研究数量又创新高。比2005年的研究数量多一倍,研究关注点也越来越多样化,涉及房地产企业、出版企业、连锁企业以及手机互联网等电信网络行业。2007年至今,有关企业盈利模式的研究逐年递增。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着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些新兴产业和新兴事物的盈利模式也引起学者们的关注。研究涉及到新兴时尚产业盈利模式(如动漫产业等各种文化创意产业),新媒体盈利模式(如手机报、电子杂志、网络视频、数字电视等),还有对08年金融危机背景下,各行业盈利的模式探寻。

2国内外盈利模式理论研究综述

2.1盈利模式内涵目前,理论界关于盈利模式(profitpattern)的定义并没有达成统一观点。有的学者从狭义角度出发,提出盈利模式即企业盈利的方法和途径。其有关盈利模式的研究关注于企业如何获得利润。麦考尔・罗帕(michaelRappa)[3]认为盈利模式是一种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模式。盈利模式决定了公司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并指导其如何赚钱。alexanderosterwalder,Yvespigneur(2002)[4]把盈利模式定义为一个公司提供给一个或几个细分顾客和公司架构体系及合作伙伴网络的价值,公司创造、营销和传递这些价值是为了产生盈利性的可持续收益流。

部分学者的研究并没有区分商业模式跟盈利模式。他们认为盈利模式就是商业模式,是一个由很多因素构成的系统,包含了企业经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流程、客户、供应商、渠道、资源和能力等各个方面。以下相关学者的论述虽是对商业模式的描述,但都明显地从企业盈利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如Hawkins(2001)则将商业模式描述为企业与其向市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之间的商业关系,认为商业模式界定了一种可行的成本――收入结构,使公司可以凭借自身的收入生存。迈克尔・拉帕(2004)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公司赖以生存的模式,一种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模式。

盈利模式是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理解盈利模式必须把握住几个要点。首先,盈利模式是围绕企业如何获得利润展开设计的。其次,盈利模式是模式化的,能够在一定时期内反复使用的。第三,盈利模式是一种方法和途径。第四,盈利模式是贯穿于企业的战略和执行整个生产经营行为始终的。Linder,Cantrell(2001)[5]认为,盈利模式是一个通过一系列业务过程创造价值的商业系统。琼・玛格丽塔和南・斯通(2003)[6]指出盈利模式是一个企业如何通过创造价值,为自己的客户和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所有参与者服务的一系列设想,是探求企业利润来源、生成过程和产出方式的系统方法。

国内学者对于盈利模式的定义,也给出了自己不同的观点。周永亮(2001)[7]在《中国企业前沿问题报告》一书中指出,企业的盈利模式就是企业将人才、技术、品牌、外部资源等要素有机结合,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独有经营模式。栗学思(2003)[8]分析了企业盈利模式的概念,他指出企业盈利模式是企业在竞争中形成的赖以盈利的商务结构和业务结构,归纳总结了企业盈利模式分析和设计的五个要素,认为成功的盈利模式必须能够突出一个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独特性。潘永涛(2004)[9]认为,盈利模式指的是在与竞争对手的角逐中,设计和实施的可为企业带来显著、持续利润的经营方式,是其特有的赖以盈利的商务结构及其对应的业务结构。阎峰(2006)[10]指出盈利模式通常是以发现行业利润区为基础,以高利润区的持久停留为目标,通过对技术、产品、销售渠道、顾客、声誉、资本、品牌等在内的资产系统配置,发展相应的经营模式。

尽管各个行业的盈利模式多种多样,但目标是相同的,即让企业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且这种盈利状态能够保持持久性。盈利体现在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收益,可以用公式表达:企业盈利=产品价值-生产成本。盈利模式是基于战略层面考虑的企业资源运营方式。其设定要尽可能的提升产品价值,降低生产成本,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企业利润和价值的最大化。另外理解盈利模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盈利模式是以顾客需求为前提,并且需要随着顾客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寻找新的盈利点;第二,盈利模式除了关注资源的投入分配的合理性,更关注资源的产出效率;第三,作为资源运营方式,盈利模式建立需要有相应的企业设计制度安排等作为保障。

2.2盈利模式创新和策略研究西方学术界有关盈利模式的研究已经开展了多年,争论的焦点在于何种具体的盈利模式最适用。其中影响力比较大的如亚德里安・J・斯莱沃斯基(adrianJSlywotzky)和大卫・J・莫里森(DavidJmorrison)[11]出版《利润模式》(profitpatterns,1999)一书。书中通过分析众多知名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采取的竞争对策,提出了30多种改变各行各业竞争态势的模式,指导企业改变经营方式形成新的盈利模式。2002年,亚德里安・J・斯莱沃斯基(adrianJSlywotzky,2002)[12]在《赢利艺术》(theartofprofitability)中提出了能够实现高额利润的23种模式。美国学者加里・哈默尔(2002)[13]对盈利模式进行分析并确定了盈利模式的组成元素。他认为,盈利模式应包括核心战略、战略资源、客户界面及价值网络四个组成部分。

我国学者对于处于不同发展时期、不同类型的企业盈利模式进行了众多分析研究。饶红兵(2003)[14]对中国的经销商盈利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大类经销盈利模式是当前阶段经销商赢利模式的最优选择。黄长征(2004)[15]分析了互联网服务市场的网络外部性及零边际成本等特征,认为这些特征既对互联网企业创造价值的方式有一定影响,更对企业实现利益回报的方式有重大影响。提出产业链横向扩张的盈利模式将成为互联网企业和相关传统企业获得持续竞争力的源泉。余伟萍等(2004)[16]通过分析企业在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再生期各个阶段的不同特性,针对企业所处的不同时期,提出各种盈利模式设计。芮明杰(2005)指出创新的盈利模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和终点;②增值服务;③广泛的分销网络和分销能力;④整个供应链网络的协作等,并说明了盈利模式转变的途径。另外,还有众多国内学者有关盈利模式的研究集中于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他们分别从券商的经营模式、企业战略、资源投入和企业竞争行为等来分析券商的盈利来源,盈利结构,探索新的盈利模式。

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经营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如资产规模小,业务单一、创新能力不足,且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等(王开国,2003)[17]。吴晓求(2004)[18]认为我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存在很多弊端,券商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缺乏财富积累机制。他提出中国券商盈利模式应该向服务盈利模式转变,从而带动证券公司的经营理念、产品、利润结构、收益风险匹配机制不断完善优化。何诚颖、陈东胜(2004)[19]在分析券商的经营业务时发现,亏损企业通常存在业务开拓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不够,而且过于依赖经纪业务等问题。目前经济社会已经进入创新的新时期,传统的旧盈利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因此券商必须积极发展以服务为核心的新盈利模式。因此,针对证券公司经营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学者们纷纷提出不同建议策略,力求构建新的利润模式。一般认为要创新券商的盈利模式,应包括盈利方式的转变、盈利结构的优化、开拓新的利润来源以及加强成本控制等方面(王如富2003[20],林娜2004[21],王滨2005[22])。李连三(2002)[23]运用大量的数据对比分析了中美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和业务收入结构的特点,提出国内券商应大力发展并购业务。郭良勤(2002)[24]运用历史数据分别对股票发行和证券交易业务的集中度进行测定,总结了我国券商经营发展的一般趋势,提出我国券商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壮大资本实力,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发挥比较优势。吴志峰(2004)[25]认为业务品种的多元化和业务的个性化、专业化,有助于券商提高抗风险和盈利能力,提出要加强资金能力,强化业务创新能力,完善资产管理业务等。黄建(2005)[26]提出改善盈利模式应包括资金实力、人才优势、销售能力、投资能力、企业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以及产品设计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傅佳琳(2005)[27]分析了我国券商的发展模式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同时从业务收入角度与美国投行进行比较,提出新的盈利模式如优化通道模式、投行业务创新模式、技术优势模式、集团化战略模式、人力资源精英化模式和国际化战略模式。徐丽梅(2005)[28]认为券商的盈利模式创新的核心是业务创新。同时要有良好的制度环境作为保障,比如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和产品创新机制等。黎水龙、丙学飞(2005)[29]认为券商业务由单一经营向多元化经营转变是我国券商盈利模式转变的关键。

2.3针对上市公司盈利模式相关研究通过对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检索可以看到,针对上市公司盈利模式的学术研究只有3篇。2003年,丁秀斌,王占武在山西财经大学学报上发表文章《上市公司mBo:一种新的盈利模式》[30],文章认为在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上,mBo有渐成盈利模式的趋势。有关管理部门应认真研究目前暴露出来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措施,使我国股市能够健康发展。范军环(2009)[31]以阿里巴巴、慧聪、生意宝等上市公司为例,结合B2B电子商务公司的年报数据对B2B电子商务盈利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对其它B2B电子商务企业及相关电子商务模式提高盈利能力具有一定指导意义。胡南山(2010)[32]以案例形式分析了本土潮商上市公司盈利模式,包括了以奥飞动漫为代表的产业互动盈利模式,以皮宝制药为代表的产品创新盈利模式,以潮宏基为代表的品牌创新盈利模式等。通过研究潮商上市公司的盈利模式,为更多潮商企业获得商业的成功提供经验借鉴。

3现有研究成果不足之处

3.1研究文献总量相对较少通过中国知网进行文献检索,从1979年-2010年07月国内以“盈利模式”为标题进行研究的各类文献共计只有733篇,包括了期刊论文、硕博论文以及会议论文。研究数量在总体上偏少。从各年度研究总量来看,2000年初是经济型酒店研究的初始阶段,每年的研究数量也只有个位数。2009年达到最多,也不过153篇。而针对上市公司盈利模式的文章更是凤毛麟角,只有3篇期刊文献资料。

3.2深层次研究文献少各类文献中以期刊论文为主。733篇有关盈利模式的文献研究,其中期刊论文622篇。而博士论文为0篇;硕士论文95篇。可见目前国内关于企业盈利模式的相关研究缺乏深层次研究成果。

3.3系统性研究文献少目前,国内外对盈利模式研究的各类文献主要包括如盈利模式定义和特征的研究,也有一些研究涉及到盈利模式的改进和创新研究等。通过对盈利模式相关文献进行搜索,发现目前盈利模式的研究多是针对具体行业或具体部门,其中分析较多的如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电子商务盈利模式以及互联网盈利模式等。对上市公司的盈利模式研究目前仅限于案例研究和基本的理论探讨。真正全面、系统阐述盈利模式的研究较少,对上市公司这类特殊企业形式的相关研究还不具有代表性,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

3.4缺少定量实证研究目前国内有关企业盈利模式的研究多数处于定性研究阶段,实证性的研究和跨学科的研究较少,研究方法也比较单一。缺少量化分析。这也将是我国企业盈利模式在未来研究中的一个研究重点和难点。

参考文献:

[1]潘永涛.我国大型旅行社赢利模式选择研究[D].青岛大学,2004.

[2]栗学思.如何规划企业的赢利模式[J].通信企业管理,2003,06.

[3]Rappa,m.managingthedigitalenterprise-Bussinessmodelsontheweb.Http:///t/page/105888.

[4]osterwalder,alexanderandpigneur,Yves.aneBusinessmodelontologyformodelingeBusiness(2002).BLeD2002,proceedings:paper2.

[5]Linder,J.C.Cantrell.S.ChangingBusinessmedels:SurveyingtheLandscape.instituteforstrategicaccenture,2001.

[6]琼・玛格丽塔,南・斯通.什么是管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50-53.

[7]周永亮.中国企业前沿问题报告[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8]栗学思.如何规划企业的赢利模式[J].通信企业管理,2003,06.

[9]潘永涛.我国大型旅行社赢利模式选择研究[D].青岛大学,2004.

[10]阎峰.传媒赢利模式:概念、特点与战略层次[J].新闻界,2006,3.

[11]adrianJSlywotzky,DavidJmorrison.profitpatterns[m].warnerBookspress,1999.

[12]adrianJSlywotzky.theartofprofitability[m].timesBookspress,2002.

[13]加里・哈默尔(美),卫新等译.领导企业变革[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163-166.

[14]饶红兵.建立新型赢利模式[J].销售与市场,2003(07):36-96.

[15]黄长征.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市场特征与赢利模式创新[J].商业研究,2004,15.

[16]余伟萍,段桂敏.企业发展与盈利模式设计[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4,12(26):20-23.

[17]王开国等.中国证券市场前沿问题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8]吴晓求.中国证券业:发展与未来之路[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1:p27.

[19]何诚颖,陈东胜.开放条件下中国券商盈利模式研究[R].深圳证券交易所,第六届会员单位、基金公司研究成果评选获奖成果,2004,(2).

[20]王如富.构建券商新盈利模式战略取向[n].国际金融报,2003.10.21.

[21]林娜.中国券商盈利模式分析[J].中国经贸,2004,5.

[22]王滨.我国券商盈利模式的现状及改善对策[J].当代经济,2005,05.

[23]李连三.中美证券业券商业务收入对比[J].资本市场杂志,2002,12.

[24]郭良勤.证券业务集中度分析[J].资本市场,2002,7.

[25]吴志峰.中国券商盈利模式的转型:内涵拓展与创新[J].上海金融,2004,4.

[26]黄建.着力产品服务创新重构券商盈利模式[J].证券时报,2005-4-2.

[27]傅佳琳.我国券商盈利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

[28]徐丽梅.我国券商盈利模式构建[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1.

[29]黎水龙,丙学飞.多元化业务构建券商新盈利模式[J].国际金融报,2005-3-30.

[30]丁秀斌,王占武.上市公司mBo:一种新的盈利模式[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02.

盈利模式现状篇2

1.为医生提供手机临床信息

移动医疗已经影响到医院的医疗管理方式、医患沟通模式、医生从业生态等。全球第一家上市的移动健康公司epocrates,专为医生提供手机上的临床信息参考,2012年收入约为1.2亿美元。

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教授刘清君说,医疗服务信息化是国际发展趋势。国内越来越多的医院正加速实施基于信息化平台的整体建设,以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与竞争力。信息化能够提升医生的工作效率,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服务,也可以实现一定的盈利。

然而,目前医院和服务商都面临着难题。首先是经费问题,一些医院难以承担上千万元的启动费用以及昂贵的后期维护成本,只在部分科室应用移动护理服务,导致系统应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其次是技术障碍。目前移动设备面临无线网络信号不均匀、条码识别率不高、待机时间短等问题,严重影响使用体验和工作效率。另外,医院内部基于新型业务的流程和模式尚未完全建立,导致应用效益还无法准确评估。

2.为企业提供远程医疗服务

据美国《商业周刊》报道,美国数百家企业现已通过保险公司或直接与远程医疗提供商建立合作,以此减少开销,并为员工提供全天候医疗服务。美国维朋健康险公司评估发现,参与远程医疗服务的用户,平均每次问诊能节省71美元,大部分人还节约了2~3小时时间。

在刘清君看来,广义上的远程医疗至少应该包括两大方面,即偏重诊病的远程医疗系统,以及偏重健康管理的平台。前者解决的是看病难问题,比如国内很多医院开始形成规模的远程会诊系统,后者解决的是防病问题。在盈利方式上,远程医疗大大缩短了空间距离,减少了时间上的浪费,还能对有限的医疗资源进行优化分配。

中国科学院慢病监控与预防控制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海英表示,目前远程医疗还缺乏一套完善的标准规范,需要克服保证传输信息的完整性、可靠性,维护网络安全等难题。另外,不管是哪种远程医疗,都需要专业医师的参与以及设备支持,配套硬件能否跟上,以及医务人员的软件支持能否保证也需要考虑。

3.导医服务提供健康咨询

客户关系服务是指根据医生和患者的需求进行一系列的相关商业联系。美国ZocDoc公司根据地理位置、保险状态及医生专业为患者推荐医生,并可在平台上直接完成预约,目前公司的融资总额已接近1亿美元。刘清君认为,目前国内由商业机构提供的医疗咨询服务与之类似,如丁香园、好大夫网站等开通的专家推荐及预约服务。有些app也已开始转变商业模式,如“春雨医生”已宣布实行会员制,即购买8元/月的会员后,可享受不限次数的免费咨询,非会员用户的提问次数则被限制为每10天一次。目前“春雨医生”已拥有1500万注册用户,汇集了超过5000名经过认证的三甲医院医生;“快速问医生”已赢得超过220万用户,提问量突破3万。

专家认为,美国在移动医疗中发现的隐私及信息安全问题,在中国也需要解决。另外,在政策和监管尚未完善阶段,确定医生和机构是否具有资质是个大问题,网站、app是否有行医资格,需要相关部门证实。最后,对于虚拟世界中的医疗责任如何鉴定,更是难题。

4.医院联网,网上诊病、开药

在美国,多家诊所联网运营,病人可以从网上预约并索取处方药,获得检查结果的电子版,并通过网络查看个人健康结论。医生则可以通过网络访问电子病历。不过,因为医疗模式的不同,目前还未能在我国发展。刘清君认为,这种商业模式可以借鉴到我国的医院当中。

目前,国内多家医院已经基本构成完整的移动医疗系统。比如,通过“移动医生应用”,医生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患者病情,并同步做出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即使医生不在医院,也可以根据系统信息申请诊断报告、下医嘱。然而,刘清君表示,当前医院之间的信息化建设还都不够完善,彼此之间患者的电子病历、诊疗信息基本没有通过信息交互技术实现共享,患者自然也就体会不到移动医疗带来的便利。即使有些公司提供了健康管理、诊疗辅助服务,也会因缺乏医院这一重要环节,使效果与盈利大打折扣。

5.利用手机客户端管理慢病

移动医疗拥有经济高效、方便医患间沟通等特性,这也使得它能够和慢病管理成为一对好搭档。日前,美国个人健康管理移动医疗公司wellDoc研发的糖尿病管理平台,成为首个获FDa批准的可帮助医生优化开具处方的手机应用。在国内,卫计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推出“中国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全面管理工程”,计划实现患者通过手机app与医生的直接联系。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办公室主任陈伟伟教授说,在社区开展移动医疗服务,对心血管病防治意义重大。中国的慢性病人超过三亿,移动医疗的产品可以让用户自己管理疾病。当用户规模上升后,社会和商业价值就将体现出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翁建平也认为,移动技术一定会改变慢性病的管理。不过他指出,移动医疗app将可能遇到患者隐私保护、医嘱合法性等问题,如不解决这些问题则很难全面推广。专家还表示,移动医疗app还不能“垄断”慢性病管理领域,毕竟还有相当一部分老年患者不习惯用移动医疗。

6.可穿戴医疗,实现监测和数据采集

可穿戴设备是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它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专家表示,目前市场上的可穿戴医疗设备有两大类:一是体外数据采集,比如血糖监测系统。二是通过体征数据(如心率、脉率、呼吸频率、体温、热消耗量等)监测来帮助用户管理重要的生理活动。刘清君认为,可穿戴医疗设备为个性化医疗时代的到来提供了商业机遇。在理想情况下,它能收集一套患者的长期数据,通过与人群的基准数据对比,来发现用户中长期的慢病风险。医生也能获得患者疾病变化、康复进展等重要信息,并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医疗方案。

不过,专家认为,可穿戴医疗应解决数据的可靠性问题。另外,技术支撑及普及健康管理概念也是当务之急。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明说,可穿戴医疗设备真正有价值的是收集的数据,但目前缺乏系统管理和专业指导。

7.健康大数据价值无限

随着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发展,也积累了大量与消费者健康相关的数据,大量信息通过深度挖掘可以产生无限的商业价值。刘清君认为,通过医疗数据库可以搜索病人信息,通过移动技术,患者可与医生随时联系,以数据为内容的移动医疗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疗行业的信息化程度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在整体投资上,也有明显差距。专家表示,大数据服务市场的关键,在于分析与数据匹配的社会互动关系,研究人们之间的信任建立、互动形成。

盈利模式现状篇3

关键词:会计信息;盈余管理;方式及方法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会计信息,企业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的会计信息是企业进行财务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于企业进行科学的决策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企业的会计信息不能真实的反映企业发展的状况,那么企业的财务决策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是使企业受到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企业需要重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控制好影响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因素。一方面,要严格杜绝企业的会计造假行为,避免企业造成法律问题。另一方面,企业要控制盈余管理,通常情况下,企业的盈余越高,表明企业的经营状况处在好的状态,企业具有持续发展的条件,因此,要通过控制企业的盈余管理,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实现会计信息真实反映企业发展的状况。

一、企业盈余管理的产生原因

企业的盈余管理是一种操作会计收益的方法,是在符合会计准则规定的基础上进行的盈余报表的操作行为,这种行为会影响到外部财务报告的会计信息,符合企业管理者的利益。企业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

企业的盈余管理是建立在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基础上的。企业盈余管理可以实现会计收益的可操作性,企业大多数是采取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方式,企业的委托者委托经营者管理企业,因此,产生了两个不同的利益主体,即企业的所有者和企业的经营者,二者的目的都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企业的经营者会通过盈余管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会,影响了企业所有者的利益。

2.企业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

企业实行的新的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产生。但是企业的会计准则也为企业的盈余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可操性,会计准则的制定是平衡了各个利益主体,因此为了实现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最大利益会对一些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留一定的操作空间,企业可以有选择性的进行合法操作,这就形成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条件。

3.企业会计准则的的制定模式

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为企业盈余管理提供了一定的操作空间,虽然会计准则的制定依据是具有明确规定的,但是企业在选择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时是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选择的。目前,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则导向式的制定模式,这种模式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主要是通过企业会计工作者自身的主观判断,对一些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应用上进行把控,因此,会通过主管的判断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便利的条件。另一种是规则导向式的制定模式,这种模式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因为制定模式的依据主要是一些具有明确规定的准则和规范,但是,由于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可以操作构造交易,这样企业会计准则仍然是符合相关规定的,这也变相为企业操作盈余管理提供了有力条件。

二、盈余管理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企业盈余管理的问题主要发生在会计信息的系统内部中,主要是在财务会计信息的形成的过程中发生的。企业的盈余管理主要会影响到企业的会计收益信息,影响企业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使企业会计信息的价值降低。

1.企业盈余管理的内涵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企业盈余管理主要是在会计准则的可操作范围内,通过有目的的行为对会计信息进行的更改行为。这种行为是利用了会计准则的漏洞,通过对会计政策和制定模式的选择,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企业盈余管理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在金融市场、资本市场运作时无法发挥指挥的作用,严重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

2.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首先,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是为了降低违约的风险。企业的负债权益比例越高,那么企业的安全系数越低,企业的资金预留额的限制也就越高,因此企业会进行盈余管理,通过盈余管理使盈利信息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这样可以降低企业违约的风险。

其次,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是为了股东的利益。企业盈余管理的主要受益者是董事会人员和经理人,因此,二者为了自身的利益会操作会计信息,使其对外显示的会计信息数据有利于企业的董事会和经理人。通常情况下,企业的盈余管理主要是针对于企业的净利润进行操作的,企业的净利润是企业对外会计信息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有效的反映企业经营管理的状况,是企业经营者和企业债权人决策的标准。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企业的股票价值就代表着股东的利益,因此企业的股东会为企业的股票进行盈余管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种行为很难通过法律法规来约束,因为盈余管理是属于在法律和规定范围进行的行为,是在灰色地带进行的操作,严重影响着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盈利模式现状篇4

摘要:基于移动电子商务盈利模式要素分析,结合具体业务形式,对移动电子商务盈利模式的利润点的进行有机整合,从不同侧面探讨盈利模式。

关键词:移动电子商务;盈利模式;i-mode;FmS

0引言

当前,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产业发展依然有危机存在。由于移动电子商务具有较强特性,相比于传统电子商务,需要更多的产业服务作为支撑,其产业链条更长,产业链状况更加复杂。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商务发展环境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产业链各主体还未形成明确的分工,市场发展面临着诸多瓶颈和挑战,产业前景和趋势还未明朗,移动电子商务尚未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移动电子商务企业要获得持久利润,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一定优势,成熟的盈利模式是其成功的关键。

笔者基于移动电子商务盈利模式要素分析,结合具体移动电子商务实践常见组合形式,对移动电子商务盈利模式的利润点的进行有机整合,从不同侧面探讨盈利模式,为以后研究创新盈利模式奠定基础。

1基于单因素整合的“i-mode”盈利模式

i-mode是日本nttDoComo于1999年推出的基于pDCp(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提供无线数据传输服务的手机增值行动上网服务,由产业链中各主体协作为用户提供服务。截至目前已经有超过3200万的用户使用,是全世界最成功的行动上网模式。最大的改变在于计费模式,将原本以时间为主的计费方式,改变成为以封包(下载量)为单位,大幅降低了使用者的上网费用,加速普及的速度。i-mode推出时仅67个网站,目前已经超过四万五千个网站,针对i-mode的用户提供内容服务。成长快速的原因是i-mode采用C-HtmL的网站编写语言,兼容于现有因特网通用的HtmL语言,从业者可以快速转移现有的内容服务,减少开发的时间。其中电信运营商提供通信网络,按流量收取相应使用费,内容提供商提供信息服务,并由电信运营商代收信息服务费,电信运营商向内容提供商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

2基于软件/服务、服务和通信整合的“FmS”盈利模式

FmS(银信通)是“银行信息通知系统(instantFinancialmessagingSystem)”,该系统是基于中国移动通信短信平台和银行金融数据库开发的金融数据通信平台,并充分利用互联网和GSm网络资源,以经济快捷的方式,让银行及银行的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可以随时随地享受金融服务。FmS是银行业在基于移动电子商务环境创造的新型中间服务。银行在移动通信网络基础上,借助于短信服务方式,定时(或及时)反馈用户账户变动情况,并向用户收取一定功能使用费,形成了盈利点,金融服务提供商、系统提供商、电信运营商以及用户为其主要参与者。银行提供与推广服务并获取部分功能使用费;系统提供商提供和维护软硬件环境并获取部分功能使用费;电信运营商提供移动通信网络通道服务并获取金融服务提供商和系统提供商的基本通信费。

3基于服务、通信和信息的整合的“直告”盈利模式

直告,是手机直投广告的简称,基于固有的移动用户数据库,依照属性将用户分类,在手机用户许可的前提下,企业将移动直接精准投放至用户手机的广告投放模式。直告是基于移动通信网络和移动用户数据库的新型精准广告盈利模式。其参与者包括企业、服务提供商、电信运营商和用户。服务提供商提供软硬件环境系统,向企业推广宣传并收取费用,获取部分直告费用;电信运营商提供移动通信服务和用户数据库,获取基本数据通信费和部分服务增值费用;企业向服务商缴纳直告费用获取服务;用户获取直告服务信息并取得相应直投补偿。

4基于技术、服务和信息整合的“卖三次”盈利模式

亿美软通开发出对应于不同运营商的开放架构的通信系统平台,有三种使用方式:其一以软件套件形式销售,其二以开发组件形式嵌入企业应用软件,其三允许用户为获取需求信息于对应网站短信点播。该通信系统让亿美软通集合技术多种身份于一体,实现了软件、短信资费、商务服务的“卖三次”的盈利模式。

5小结

移动电子商务的盈利模式基于不同的盈利分类模式,整合方式不同,产生的盈利模式就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些都是企业建立盈利模式的有效渠道,为后续基于产业链的移动电子商务盈利模式的创新研究,提供了方向和依据。

参考文献

[1]董月红.浅析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问题[J].商业现代化,2012,8(475):108-110.

[2]吴叔平.电子商务的价值链与赢利模式[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

[3]孙艳斌.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盈利模式研究[J].现代商眨2014,(9):155-156.

[4]官士燕.移动电子商务的价值链及盈利模式分析[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8.

[5]张灏.移动电子商务的盈利模式研究[D].保定:华北电力大学,2009.

[6]F.Robins,themarketingof3G.marketingintelligence21,2003(6):370-378.

盈利模式现状篇5

证券市场是社会经济的晴雨表,经济繁荣时证券市场的走势常常平稳而乐观。2006年我国证券市场结束了4年的熊市迎来了波澜壮阔的上涨行情。上证综合指数从2005年底的1161点,上升到2007年10月的6124点,这是一个毫无疑问的大牛市。但是证券市场常常有牛熊市的交替变换,经济繁荣与经济萧条也是在周而复始的发生,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股票指数从2007年10月16日的历史最高6124点至1800点,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就跌了70%,至2009年12月仍在3000点徘徊,大多市场投资者亏损过半,有的甚至达到三分之二,不管是散户还是机构都无法幸免,这给依靠传统经纪业务获取主要收入的我国证券行业以沉重打击,不少证券企业面临倒闭风险。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中国a股的暴跌与国际金融危机是有很大联系的。当漫长的经济萧条时期到来时,如何在全行业低迷危机的时刻实现平稳过度,为下一轮的经济高涨作好准备是我们此刻所要研究的重点。

二、盈利模式稳定性的分析

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我们明确,在现代金融环境和经济危机不断发生的大背景下,对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的稳定性应作如下理解:

(一)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的稳定性是一种相对的稳定

相对稳定是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在盈利能力受到外来因素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最初稳定状态或跃迁到一个新的稳定的有序状态,即使出现大的偏离,所产生的损失也会限定在预先设定的可容忍幅度内。

(二)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的稳定性是着眼于动态的过程,包含着积极进取的内容

金融市场的经营环境是不断变化的,稳定的盈利模式强调的是盈利模式要适应市场环境和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不断地调整其经营策略,改善服务方式和技术,改善业务流程,提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而不是一成不变。如果证券公司消极保守,不能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不敢于创新,就会导致市场份额不断收缩,竞争能力不断削弱,甚至破产倒闭,盈利的稳定性就得不到保证。

(三)盈利模式的稳定性强调安全与效率兼顾

安全与效率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协调可以增强盈利的稳定性;如果不能使二者统一,那么盈利的稳定就无法真正实现。

盈利模式现状篇6

引言

证券市场作为现代金融市场的核心,证券公司则是重要的参与主体,这对我国的证券行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在新的发展阶段,证券公司面临着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为了能够对证券公司的发展得以健康规范的进行,就需要采取新的盈利模式。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在受到内外环境变化的基础上,需要理清影响因素,构建新的盈利模式,从而使之能够适应当前的市场发展,所以加强这一层面的理论研究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一、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及其发展现状分析

1.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内涵分析

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主要是经济体在投入经济要素后获取的现金流方式及获得其他经济利益手段的混合,主要的核心就是对现金流入途径组合的获取。现阶段对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的理论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基于此,本次的研究主要从几个层面来说明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从盈利的途径层面来看主要就是能为证券公司带来盈利来源的业务,途径愈多就说明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就愈强。而在方式上就是通过途径获得收入过程中借助的一些媒介[1]。将证券公司盈利模式中业务结构合理化的呈现就能够让其收入结构更加的均衡,在资源的配置上要能得到优化,对盈利模式的不断完善更新能使其更好的顺应资本市场发展。

2.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发展经过了几个重要的阶段,并逐步得到了完善,从发展初期的资本规模小以及资金实力有限,内部组织结构不完善等,随着时代的变迁,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现今我国的证券公司在经纪业务以及证券自营和资产管理等方面占据了大部分总收入,其中在经纪业务层面证券经纪业务收入占有比例较大,我国的证券公司开展证券经纪业务最为主要的形式就是营业部制,并已经从坐商向着行商进行了转变,而微型营业部的逐步设立也从成本上远低于传统营业部,而法律上的逐步完善也对证券经纪人队伍的发展提供了保障[2]。

另外,目前投资银行的业务层面在业务范围上主要是局限在ipo和证券发行与承销上,而像股权质押融资、约定式购回等业务的收入也有着一些不稳定特征。再者就是自营业务,这是指我国证监会批准经营证券自营业务的证券公司采用筹集资金,并在自己名义账户下实施的有价证券交易并获利的行为。券商收入来源中自营业务和市场的关系较为紧密,所以就有着不稳定性。最后就是在资产管理业务层面,通过专业信息优势来对客户委托对客户资产的管理运作。

二、证券公司盈利模式主要问题及问题成因分析

1.证券公司盈利模式主要问题分析

从我国的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发展情况来看,在诸多层面还存在着问题有待解决,主要就是收入的结构层面有着不合理的状况,其主要是依靠着经纪业务来盈利,来自投资银行及自营业务收入对总收入贡献相对比较小,所以在收入的结构上就取决于业务结构;加上资本市场的不发达,那么在证券公司拓展新业务能力以及空间上就会受到重要的影响。由于在业务的结构层面受到诸多限制就会使得收入的结构只能够向着低端二级市场经纪业务集中,最终就造成了证券公司在收入上不能够稳定[3]。

再者,我国的证券公司间的业务分工相对比较混乱,竞争激烈,存在着显著的行业周期性特征,证券公司的利润和市场大盘的交易有着重要关系,所以就会受到经济环境和国内外政局动荡影响。除此之外就是在监管的手段以及政策层面相对比较严格,所以这也会对证券公司起到制约作用,对监管的重视而对业务的轻视就会造成证券公司的自主活动空间范围变得狭窄,对一些新的业务的拓展就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此外就是盈利的方式较为单一化,以及盈利的理念层面相对比较落后,对实际成本的控制相对乏力,这样就造成了证券公司的固定成本相对较多。再有就是盈利的状况不是很稳定,对传统的几种业务的依赖性相对比较大。在风险管理的能力上也相对较弱,主要就是券商风险意识不强以及内部风险组织制度不合理,风险技术水平低等等。这些层面的盈利模式问题要能够及时的进行解决,为创新模式打下基础。

2.证券公司盈利模式问题成因分析

造成证券公司盈利模式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宏观层面来说,主要是由于证券市场化制度层面存有缺陷,证券行业发展初期采取的准入制度较为严格,所以在垄断利润上就有着重要显现,在固定佣金制度的逐步取消下,准入制度也逐渐地放开,而从我国的政策市场来看,系统性的风险层面相对比较高,再有就是创新业务的开展在政策层面的规范也没有得到完全建立,所以证券公司就不能顺利的开展新的业务来获取利润点。这在证券公司的业务结构趋同性上就有着体现,造成缺少差异化的经营格局[4]。

另外从政策层面以及市场层面来说,由于政策环境的不完善以及市场机制的缺乏合理性等,比较容易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在内部治理结构的不完善以及缺乏创新精神和风险意识薄弱等也是造成问题的重要成因。

三、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创新策略探究

第一,对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的创新要能够从多方面进行考虑,首先在盈利模式的创新原则上要能遵循。主要就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及创新性原则,还有要对国外发达市场的成功经验进行借鉴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将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的创新效果得以有效呈现。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层面来看,证券行业建设发展不能够只是注重眼前的利益而对长期的发展得不到重视,这也是券商重构盈利模式的重要基础。

第二,从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的具体创新上就要能将经纪业务的发展观念进行转变,将业务能力得以提升并抓住发展的重点,将业务的转型得以顺利实现。所谓观念转变,主要就是将依法经营和规范经营的观念得到有效落实,并要把实际的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将发展能力得到有效增强并树立增值服务为核心的理念。同时也要注意,要把服务质量得以提升,就需要加强业务能力的实践,为客户的资金安全提供保障,以及深化和拓展通道业务等,将产品的多样化以及客户机构化和交易非现场化得以实现。

第三,要把核心业务作为基础,将业务结构得到有效优化,从我国的证券行业中能够发现,各个券商并没有实现业务上的差异化,同质化现象相对比较严重。所以我国的证券公司就要能够和自身的资本规模以及服务特色、人力资源等诸多层面的因素相结合,打造核心业务,构建有着层次性和多元化的业务结构,将业务间协同效应得到充分发挥[5]。同时,证券公司还可以采用增资扩股的方式以及兼并重组的途径对业务的规模加以扩大。

第四,从业务的创新上要进一步加强,这是对证券公司盈利模式改变的重要渠道,在这一过程中要能将证券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随着业务转型的速度得到进一步深化,在信用交易类的业务层面就将会成为证券公司盈利模式优化的重要因素。在新三板和个股期权在内的做市商业务发展就代表了创新发展的方向,证券公司也要能够从个股期权做市商业务中获取丰厚利润,并逐渐成为稳定利润收入来源。

第五,对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的创新还要能在监管层面进行加强,从而推动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的改变,主要就是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创新以及差异化的服务目的及实质就是监督层迫切希望拓宽证券公司业务领域作为手段,对实际的问题加以解决。不仅如此,在风险管理的体系完善层面也要能够加强,首先就是要能够树立科学化的风险管理的理念,证券公司的全部业务要能够在风险可控范围内加以运作[6]。再者就是要构建风险管理组织的模式并使之健全的呈现,还有就是对风险评估以及计量体系要合理化的构建,以及在风险的规避机制层面得到完善化。

盈利模式现状篇7

关键词:旅行社,盈利模式,创新

一、旅行社盈利模式相关知识概述

(一)旅行社盈利模式的含义

所谓旅行社盈利模式是旅行社实现长久生存发展、获取经济利益的渠道,是旅行社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旅行社开展业务的主要任务。旅行社盈利模式一般涵盖资本要素构成、业务体系管理、盈利管理方式、旅游产品开发与创新等。

(二)旅行社盈利模式的特点

旅行社盈利模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旅行社在盈利模式上容易被其他旅行社复制,核心竞争力欠缺;二是旅行社在盈利竞争模式上存在恶性竞争行为,加剧了旅行社的盈利难度;三是旅行社在盈利利润方面存在容易被其他旅游企业瓜分的情况。

二、旅行社盈利模式的创新探讨

(一)逐步探索与周边旅游产业相结合的盈利模式

采取与周边旅游产业联合的盈利模式是指,旅行社在经营的旅游产品上主要采取观光、度假相结合,与周边其他旅游产业相联合,通过提升自身企业优势和渠道优势,将传统模式下的资源与周边旅游产业进行优化整合,以此来丰富旅行社向消费者提供产品的功能和类型。

(二)构建与创新旅行社内部营销体系

对于旅行社来讲,实行内部营销体系,可以将旅行社的营销手段和营销方法与旅行社所开发的产品进行有效融合,最大限度将自己的产品推销给消费者,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

实施内部营销的盈利模式,首先可以有效调动旅行社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消费者对旅行社的满意程度。实施内部营销,通过视旅行社员工为企业消费者的模式,来实现激励员工的目的,从而带动服务满意度的整体上升,为旅行社赢取更多的新顾客群体。其次,还可以提升旅行社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一定程度上讲,旅行社实施内部营销迎合了旅游业的需求,是实施提升服务质量、增强旅游市场份额、提升企业形象的重要手段。实施内部营销,使旅行社员工之间以消费者的身份彼此之间相互尊敬,让消费者能够充分认识到该旅行社在管理、员工素质上的独特之处,对于该旅行社的品牌产生良好的提升效用。

最后,实施内部营销的盈利模式,可以有效降低旅行社的成本、提升旅行社的经济效益。由于内部营销采取的是将外部市场的营销方法运用到企业内部,可以使得诸多消费者感受到公司良好的服务水平和企业文化,扩大宣传该旅行社的品牌,为旅行社赢得更多的顾客群体,从而带动履行社经济效益的逐步提高,实现盈利最大化。

(三)旅行社要不断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创新能力

履行社在盈利模式创新上,要不断加强自身品牌建设力度,不断提高产品的创新能力建设。对于旅游市场上旅游资源的特点,旅行社通过创新产品,可以形成具有自身企业特点的产品特征,减少其他旅行社产品的威胁,从而大幅度提升在行业内的竞争力。对于旅行社来讲,实施品牌战略,可以有效实现市场放大效应,通过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不断提升企业服务质量,来获取更多的市场青睐,进而实现盈利的最大化。

(四)提升旅行社员工素质,增强旅行社行业竞争力

旅行社在创新盈利模式的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因为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旅行社员工素质在实现企业盈利最大化的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使旅行社开发的产品再具有特色、旅行社的市场口碑再好,如果没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旅行社的经济效益也就无从谈起,最终会影响到生存发展。旅行社盈利模式创新,必须要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来保证。毕竟消费者对旅行社的满意度、对企业公司文化的感受是通过旅行社员工的言行直接体现出来的。旅行社在盈利模式创新中,一定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不断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在招聘、晋升的环节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热情;根据企业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方案,营造一种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工作氛围。

(五)通过整合供应链两头信息资源,实现旅行社规模话经营

旅行社要充分运用消费者与景点、酒店之间的中介角色,采取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实现旅行社的规模化经营。旅行社充分利用供应链两头的信息资源形成规模经济,可以有效增强竞争力,减少进入威胁力。例如,旅行社可以通过以消费者为核心,将旅游指南、预订服务、价格优惠等措施,依托网络交流平台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旅行社通过整合供应链两头的信息资源,可以实现在与航空订票、酒店住宿餐饮、景区景点导游服务中获取更多的折扣盈利。

三、后记

旅行社盈利模式的创新,是每一个旅行社必须要面对的。要想在激烈的旅游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为旅行社带来更多的利润增长点、获取更多的经济收入,必须着重从逐步探索与周边旅游产业相结合的盈利模式、构建与创新旅行社内部营销体系、不断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创新能力、提升旅行社员工素质,增强旅行社行业竞争力、整合供应链两头信息资源,实现旅行社规模化经营等方面入手不断创新盈利模式,提升在行业中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国强,汤英汉.旅游网站及旅游电子商务盈利模式研究[J].特区经济,2005,(11):153-154.

[2]郭强,张琼瑛.基于五力模型的海南旅行社盈利能力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6(1):26-31.

[3]杨静怡.海南旅行社盈利模式研究[J].科技信息,2011,(16):i0110.

[4]刘春玲,白翠玲,高瞻.石家庄市区旅行社区位选择与收益状况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367.

盈利模式现状篇8

(一)实证模型与研究变量根据研究内容需要,本文设定如下回归模型:(1)式中,α为需要检验研究假设的待估系数,C为常数项,ε为残差项,其余相关变量具体解释为:被解释变量:盈余管理(Da)指利用Jones修正模型(Dechow,1995)估计创业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具体为:Da=ta/a-nDa=(ni-CFo)/a-nDa(2)(2)式中,ta为当年度的应计利润值,由当年度净利润(ni)与当年度经营活动现金净值(CFo)的差值求得,并由上年度资产总额(a)进行平滑调整,nDa为本年度非操纵性应计利润值,需通过下式计算求得:nDa=β1(ReV-ReC)/a+β2ppe/a+β3/a(3)(3)式中,ReV为本年度与上年度营业收入变动值,ReC为本年度与上年度应收账款变动值,ppe为本年度固定资产净值,而β为变量待估系数,为求得β具体数值,需要构建以下回归估计模型:ta/a=γ1(ReV-ReC)/a+γ2ppe/a+γ3/a+ε(4)通过(4)式求得的γ估计值即为(3)式中的β具体数值。解释变量:社会责任(CSR)参考肖作平与杨娇(2011)构建的社会责任指数衡量:CSR=a1政府贡献率(X1)+a2员工贡献率(X2)+a3股东贡献率(X3)+a4债权人贡献率(X4)+a5供应商贡献率(X5)+a6客户贡献率(X6)(5)在(5)式中,X1=(支付的各项税费-受到的税费返还)/经营现金流入值,X2=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营业收入,X3=应付股利/营业收入,X4=财务费用/营业收入,X5=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经营现金流出值,X6=营业成本/营业收入。而a为各利益相关者指标的权重,借鉴沈洪涛(2005)的研究结果,a1=0.0053,a2=0.0117,a3=0.4637,a4=0.2516,a5=0.1138,a6=0.1539。控制变量:总资产(Size)以创业板上市公司当年度总资产衡量,并对其取自然对数;盈余操纵(Roe)指以创业板上市公司当年度净资产收益率衡量的虚拟变量,若净资产收益率为负值,或位于6%-7%之间,则Roe=1,否则Roe=0;资产负债率(Debt)以创业板上市公司当年度总负债与总资产比值衡量。

(二)数据选择创业板上市公司于2009年正式上市,同时考虑到变量指标需要利用上年度数据,因此本文样本年度选择为2010-2012年,并剔除样本期间缺失数据的样本,最终得到2010-2012年间创业板上市公司462个样本。

二、实证检验结果

(一)统计分析表1列出样本年度内创业板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状况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2010-2012年间创业板上市公司平均社会责任程度为0.184,而且各年度履行社会责任状况较为平均,3年的CSR均值分别为0.179、0.189以及0.183,并未出现较大幅度波动,但2012年较2011年却出现了降低。同时也发现,不同公司社会责任履行程度的差距是存在的,而且这种差距逐年扩大,这说明创业板不同的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投入不同,这与不同创业板上市公司经营业务、企业发展理念及企业实际经营能力存在差异是相关的。表2列出样本年度内创业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2010-2012年间创业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基本状况与履行社会责任状况存在不同,盈余管理行为表现出较大的波动状况。总体来看,创业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表现出正向的盈余操弄状况,平均盈余管理程度为0.008,这与主板上市公司相比并不算高,说明创业板上市公司并不存在相对较高的盈余管理行为,但2010年与2012年盈余管理程度均为负值,仅2011年盈余管理行为为正值,这说明不同年度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存在较大的波动程度。另外,不同年度创业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最大最小值间差异较大,盈余管理程度最大值达到0.368,而最小值为0.210,这说明不同的创业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差异较大,不仅盈余管理方向存在差异,而且操弄盈余管理的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异。表3列出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被解释变量Da均值为0.008,样本年度内创业板公司呈现正的盈余管理趋势,但不同的创业板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与方向均有较大差异。解释变量CSR均值为0.184,样本年度内创业板公司社会责任履行状况较好,但同样不同公司的社会责任履行状况存在较大差异。而在控制变量中,变量ln(Size)均值为20.817,表明创业板公司资产规模均值约为10.983亿元,创业板公司规模相对主板公司要小;变量Roe均值为0.104,表明样本内约有一成左右的创业板公司的Roe为负值或在6%-7%之间,更多的创业板公司并没有主动操弄盈余管理的动向;变量Debt均值为0.194,表明创业板公司的负债总额约占资产总额的不到两成,创业板公司资产负债率并不高。

(二)相关性检验结果表4列出了主要变量的相关性检验结果。检验结果表明,解释变量与控制变量尤其是控制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值均较小,基本都在0.30以下,这就说明在本文实证模型中的变量间共线性问题较小,并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可以认为后文实证结果是可信的。

(三)回归结果利用(1)式及样本数据,得到实证检验结果为(6)式,本文实证检验软件为eViews7.0。从(6)式的实证结果来看,首先整个回归结果的调整R2值为0.071,虽然该值并不高,但是在公司金融的研究中,通常调整R2值需要结合F统计量共同检验,并不能单纯地看调整R2值大小,而F统计量是可以通过常规置信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这就说明整个实证模型拟合程度较好,实证结果可信。具体到解释变量的回归结果,解释变量CSR与被解释变量Da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而且这种负相关关系是可以通过显著性检验的,这就意味着创业板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越高,盈余管理程度就越低,说明创业板上市公司会在短期的盈余管理行为与长期的履行社会责任行为之间,选择更加适合长期发展的履行社会责任行为,会更加重视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履行社会责任行为,而较低程度的进行盈余管理操弄。也可以认为,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行为可以抑制盈余管理行为,履行社会责任好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具有更好的责任心,会为股东、为证券市场、为市场普通投资者负责,并不会高程度地操弄盈余管理。而在控制变量的检验结果中,控制变量ln(Size)与被解释变量Da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创业板上市公司资产规模越大,盈余管理程度就越大。这说明资产规模越大,创业板上市公司更有可能操纵盈余管理;控制变量Roe与被解释变量Da间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为负值,或处于6%-7%之间时,也就是说具有盈余管理迹象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操弄盈余管理的可能性会增加;控制变量Debt与被解释变量Da间同样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越高,负债压力越大,操弄盈余的可能性就相应越大。

(四)稳健性检验为证明研究结论并非是因特殊样本而得到的,本文进行稳健性检验。首先,考虑到样本中极端值对回归结果的影响,本文对极端值进行剔除后进行回归检验;其次,考虑到被解释变量,即盈余管理变量的测度方法有很多,本文采用Jones原始模型计算被解释变量Da后进行回归检验;最后,考虑到影响被解释变量盈余管理的因素很多,即可加入的控制变量很多,本文继续加入如每股净资产、每股收益、大股东持股数量等控制变量后进行回归检验。稳健性检验的回归结果与前文实证结果并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可以认为本文研究结论并非是由特殊样本而得到的,即研究结论是稳健可信的。

三、研究结论

盈利模式现状篇9

abstract:inordertoenhancetheinitiativeandself-consciousnessproductionandbusinessoperationwork,realizethescientificdecision-making,rationalorganizeandcontrolenterprises'productionandbusinessoperationrhythm,evademarketrisk,improvetheeffectofenterprises'management,thepaperhassetupan"independentcokingenterprisesdecision-makingmodel",providestheoreticalbasisfortheenterpriseproductionandmanagementdecision-making,andactivlycontroltheproductionandoperationrhythmofanenterprise,soastoachievethepurposeofimprovingtheeffectofenterprisemanagement.

关键词:独立焦化企业;经营决策模型;建立;应用

Keywords:independentcokemakingenterprises;managementdecision-makingmodel;establishment;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F2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2-0137-03

0引言

根据独立焦化生产企业的实际产能、生产技术组织、成本费用支出水平、库存定额等要素,紧密结合焦化市场周期性变化,基于盈亏测算分析、定额管理,建立了一个适合独立焦化企业的“经营决策模型”。

1建立经营决策模型的基础

1.1产能规模各独立焦化企业受焦炉炉型特征、炉况现状、产品质量要求等因素影响,各企业焦炭的实际生产能力与设计能力有一定差距。同时,受制于焦炉炉体安全、焦炉工艺控制底线及焦化相关系统工艺匹配等强制性要求,焦炉允许实际产量存在下限。以某独立焦化公司为例其设计产能规模为200万吨/年,但通过2003-2012年经营数据显示,其实际产量区间为90-200万吨。

1.2焦炭和原料煤库存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独立焦化生产企业必须保持一个正常合理的焦炭和原料煤库存水平。焦炭库存过高会导致企业流动资金积压,经营风险增加,运营成本上升,如果焦炭库存持续高位运行,最终会导致企业走向困境。随着焦煤市场的渐进渐高方式发展,原料煤价格在焦化企业产品成本构成中所占比重也越来越高,原料煤采购已经成为独立焦化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原料煤库存量短缺及库存结构不合理将导致企业被动地减产限产及影响产品质量的稳定。各独立焦化公司应根据生产企业库存容量、资金占用水平和焦炭产能,核定各自企业焦炭和原料煤库存定额。“经营决策模型”使用的前提是焦炭和原料煤库存量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不能超过核定的最高库存定额和预警水平,实现生产经营资金的良性循环。

1.3各变量指标与利润的敏感性关系产品销售价格、成本、业务量与利润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依存关系和变动规律,通过敏感性分析可以说明,产品销售价格对于利润的敏感性最高,变动成本的敏感性指数次之,产销量、煤焦差和边际贡献的敏感性指数排列第三,固定成本的敏感性指数最差。炼焦原料煤成本是变动成本的主要构成要素,占变动成本的97%左右,敏感性指标仅次于产品销售价格;边际贡献和投入产出差由产品销售价格、原料煤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其他因素决定,所以在盈亏平衡点产量以上时,各独立焦化生产企业生产经营决策要着重把控销售价格、变动成本(主要是原料煤成本)和产销量三个关键因素。

2经营决策模型建立

为提高独立焦化企业综合管控能力和决策分析水平,根据独立焦化生产企业中炼焦原料煤成本占企业总成本90%以上的特殊性,在成本习性分析的基础上,首先要构建以“投入产出差”为核心内容的《盈亏分析表》,形成一项重要的生产经营决策制度并且长期高效地执行,但是《盈亏分析表》的功能相对比较单一,只能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和预测,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没有相应的控制手段,可能会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分析决策与过程控制相脱节。为了进一步完善生产经营决策体系,解决《盈亏分析表》存在的设计缺陷,提高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水平,在《盈亏分析表》的基础上,增加定额管理分析,从而建立“经营决策模型”。“经营决策模型”分为投入产出差盈亏测算图表和数学公式两种方式,其中投入产出差盈亏测算图表法按计量基础和使用目的分为动态“投入产出差盈亏测算图表”和静态《投入产出差盈亏分析表》两种形式,而动态“投入产出差盈亏测算图表”是“经营决策模型”的核心内容。“经营决策模型”建立在盈亏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方法确定经营措施,最终传导至生产组织系统进行产品产量的调整安排。

2.1投入产出差盈亏测算图表根据生产经营决策的需要,按管理会计原则对利润表的要素进行重新分类组合设计的“投入产出差盈亏测算图表”应区分时点数和时期数二种形式,以反映经济运行的动态变化和静态状况。根据当前市场焦化产品及原料煤价格变化测算的实时投入产出差盈亏分析是动态图表,根据历史数据计算的投入产出差盈亏分析是静态图表。动态图表用于分析、控制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静态图表反映企业历史经营轨迹和成果。

动态“投入产出差盈亏测算图表”的数据信息包括了焦炭产能、产品售价、配煤成本和配煤技术方案、制造费用等,一般由财务部门汇总分析,企业经营管理部门根据分析结果确定相关控制措施意见;企业经营决策机构据此综合考虑企业焦炭和原料煤库存情况、焦炭运输方式等因素,决定本时期的生产经营调整措施。要保证动态“投入产出差盈亏测算图表”决策系统的数据及时准确,企业应建立以投入产出差盈亏分析为核心的内部控制机制。

2.1.1动态“投入产出差盈亏测算图表”

2.1.1.1设计原则与功能动态“投入产出差盈亏测算图表”的工作原理是根据盈亏测算分析结果,确定最佳的生产组织方案,通过主动调节焦炉结焦时间,控制焦炭产量,实现企业的效益最大化。动态“投入产出差盈亏测算图表”应设计固定的数学运算公式,使用eXCeL的图表计算功能自动运算表内和表间的数学公式,实现存在逻辑关系的报表自动运算和核对数据,使之相互对应和衔接。如果相关因素发生变化,对报表中的指标数据进行调整后,主表和附表的结果会相应地发生变动。动态“煤焦差盈亏测算图表”应以财务计量为基础。它不仅反映了市场给予独立焦化企业的经营空间,也反映了不同独立焦化企业对市场变化的把握能力和对企业内部运营的管控能力。

2.1.1.2主要指标解释投入产出差:也称“原料煤投入产出差”,是指一定时期或一定时点上,产出的吨全焦焦炭及化产品综合收入价值与所耗用的原料煤成本价值之间的差额。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销售毛利:收入总额减去耗煤成本、变动和固定制造费用后的余额。经营现金净流量:指在全产全销情况下,企业当期生产经营所实现的净现金流入或流出。盈亏平衡点产量:指保本点产量,固定成本总额除以单位边际贡献。利润总额:企业实现或预计实现的经营成果。

2.1.1.3《生产经营应对措施表》选择通过《投入产出差盈亏分析表》和相关附表自动计算的利润总额、经营现金流量、销售毛利、边际贡献、保本点、煤焦差六项经济指标和焦炭库存定额执行情况作为参数来分析判定企业当前的经济运行状况,直接为《生产经营应对措施表》提供分析决策依据,并初步确定下一步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生产经营应对措施表》根据《投入产出差盈亏分析表》计算结果和利润总额、经营现金流量、销售毛利、边际贡献、保本点、煤焦差和焦炭库存等指标分析填列。依据各要素之间变化对利润总额产生影响程度强弱进行排列,结合市场供需变化、焦炭原料煤价格走势和运输结构综合分析,提供相应生产经营决策。本模型根据各因素的正负值变化,制定了八种控制措施。八种控制措施基本涵盖了独立焦化生产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情况,企业可根据各指标变量变化情况,参照《生产经营应对措施表》的应对措施,针对性地依据企业实际情况采取具体的控制措施。

2.1.2静态《投入产出差盈亏分析表》静态《投入产出差盈亏分析表》与动态《投入产出差盈亏分析表》的区别在于计算基础的不同,静态《投入产出差盈亏分析表》计算基础全部为历史数据,它引入管理会计概念,是利润表的变型方式,反映一定期间内企业经营效益的结果。静态《投入产出差盈亏分析表》剔除了客观因素的影响,数据更真实、准确、具有可比性。静态《投入产出差盈亏分析表》用于成本费用分析、不同时期的对比分析、与计划预算指标的比较分析、企业之间的对比分析和企业负责人绩效评价等。企业可以运用静态《投入产出差盈亏分析表》的对比分析,查找和挖掘企业自身经营环节存在的差距,通过主动采取措施,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2.2公式法公式法主要用于对一定期间的经营指标的测算,通过分析销售收入与当期成本费用平衡关系,用于预测利润,控制成本,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

2.2.1公式法下的基本方式利润总额=销售量×(吨焦综合售价-吨焦耗煤成本-吨焦变动制造费用-吨焦其它变动费用)-固定制造成本-其他固定支出。

基本方式是企业根据当前市场状况和经营水平,测算利润指标的基本方法,销售焦炭产品的综合收入在弥补所有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后还有剩余,形成企业的利润,企业根据原料煤供应、库存、销售情况,选择扩大生产,释放产能,增加利润,创造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2.2.2公式法下的变型方式变型方式是指在利润确定后,用于计算产销量、产品销售价格、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等指标。

①预测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

销售量=(目标利润+固定制造成本+其他固定支出)÷(吨焦综合售价-吨焦耗煤成本-吨焦变动制造费用-吨焦其它变动费用)。

②预测实现目标利润的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销售量×(吨焦综合售价-吨焦耗煤成本-吨焦变动制造费用-吨焦其它变动费用)-目标利润。

③预测实现目标利润的产品销售价格

吨焦综合售价=(目标利润+固定制造成本+其他固定支出)÷销售量+吨焦耗煤成本+吨焦变动制造费用+吨焦其它变动费用。

④预测实现目标利润的吨焦耗煤成本

吨焦耗煤成本=吨焦综合售价-吨焦变动制造费用-吨焦其它变动费用-(目标利润+固定制造成本+其他固定支出)÷销售量。

⑤预测实现目标利润的吨焦变动制造成本

吨焦变动成本=吨焦综合售价-吨焦耗煤成本-(目标利润+固定制造成本+其他固定支出)÷销售量。

2.3不同运输方式对企业经营效果的影响独立焦化企业焦炭产品作为大宗散货物资,目前主要有火车运输、汽车运输、客户自提等主要销售运输方式。运输方式的不同,对企业的经营成果影响较大,一般来说运距在100公里范围内汽车运输经济效果好于火车运输,反之火车运输好于汽车运输。

3结束语

独立焦化生产企业应根据《投入产出差盈亏分析表》、《生产经营应对措施表》综合分析企业的经济运行状况及获利能力,并参考市场供需关系和原料煤、焦炭产品库存和运输结构,平衡预期的经营效果,慎重、细致的分析、研究,做出调整生产经营计划的决策。“经营决策模型”作为经营管理与生产组织决策体系相结合的一个系统,应具有规范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独立焦化企业可以根据“经营决策模型”原理和编制方法,在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这一体系,使之更加适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控制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蒋红芸,康玲.财务管理[m].中国邮电出版社,2013.

[2]企业作业成本管理与价值链分析的相互借鉴[J].现代企业,2008/10,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财务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J].华东科技,2008/10,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盈利模式现状篇10

【关键词】现金流折现模型;市盈率估值模型;结合点

一、引言

中国资本市场经过20年的发展,尤其是在经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洗礼后,价值投资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价值投资的内涵在于使用合理的估值模型计算股票的内在价值,并通过比较发掘那些市场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的投资机会。因此,价值投资的前提、基础和核心是估值。

估值的方法很多,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很多种类。第一类为资产基础法,也就是通过对目标企业的所有资产、负债进行逐项估值的方法,包括重置成本法和清算价值法。第二类为相对价值法,主要采用乘数方法,较为简单,如p/e(市盈率法)、p/B、p/S、peG。第三类为收益折现法,包括DCF(现金流折现模型)、FCFF和eVa折现等。这些估值方法中,在当前股票市场中运用最广的方法就是p/e市盈率法和FCF现金流折现法。

二、现金流折现模型

1938年,美国著名投资理论家约翰・B・威廉斯在《投资价值理论》一书中,提出了现金流量折现(discountedcashflow,DCF)估值模型。该模型在后来的几十年里一直被人们奉为股票估值的经典模型。约翰・B・威廉斯认为,投资者投资股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对未来股利的索取权,对于投资者来说未来现金流就是自己未来获得的股利,企业的内在价值应该是投资者所能获得的所有股利的现值。由此,约翰・B・威廉斯推出了以股利折现来确认股票内在价值的最一般的表达式:V=∑Dt1+k^t

其中,Dt:在未来时期以现金形式表示的每股股票的股利,k:在一定风险程度下现金流合适的折现率,V:股票的内在价值,t:从购买股票开始计算的年数。

净现值等于内在价值与成本之差,即npV=V-p,其中p表示t=0时购买股票的成本。如果npV>0,意味着所有预期的现金流入的净现值之和大于投资成本,即这种股票价格被低估;如果npV<0,意味着所有预期的现金流入的净现值之和小于投资成本,即这种股票价格被高估;当npV=0即净现值等于零时,此时的折现率即为内部收益率,采用折现现金流法,股票价值主要取决于现金流量和折现率两个因素;折现率则取决于所预测现金流量的风险程度,股票的风险越高,折现率就越高,反之亦然。折现率的确定是本估值模型中的难点与关键。DCF方法除了适用于现金流量相对确定的资产(如公用事业)之外,尤其适用于当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并无明显盈利或现金流量,但具有可观增长前景的公司,通过一定期限的现金流量的折现,可确保日后的增长机会被体现出来。DCF模型的局限性是估价结果取决于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以及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特性相匹配的折现率的估计,当实际情况与假设的前提条件有差距时,就会影响结果的可信度。

由于与美国等发达市场相比,中国股市的分红率相对较低。在实际的估值中,常用每股收益代替每股股利,长期来看,这样的替代不会影响估值的结论。

三、市盈率估值模型

市盈率(pricetoearningRatio,简称pe或p/eRatio),也称本益比“股价收益比率”或“市价盈利比率(简称市盈率)”。市盈率是最常用来评估股价水平是否合理的指标之一,由股价除以年度每股盈余(epS)得出。计算时,股价通常取最新收盘价,而epS方面,若按已公布的上年度epS计算,称为历史市盈率(Historicalp/e),若是按市场对今年及明年epS的预估值计算,则称为未来市盈率或预估市盈率(prospective/forward/forecastp/e)。

利用市盈率法对企业估值最重要的就是确定这个企业的股票合理的市盈率,并与当前市盈率做比较,如果当前市盈率低于合理市盈率说明这个股票在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低估的程度决定于当前市盈率与合理市盈率的差值。这么来说,确定合理市盈率的值应是利用市盈率模型为股票估值最关键的步骤。

国外的证券投资界在利用市盈率法对企业估值的时候通常使用一个名为“20倍法则”的原则,对于一般企业而言,合理市盈率应为20减去当前通货膨胀率,比如通胀率为3%时,合理市盈率应为17左右。当然,这样的算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企业。实际上,在利用市盈率模型为企业估值时,应结合企业未来的发展情况,不同的增长率的企业对应的合理市盈率是不同的,比如一家未来增长率为50%的高科技企业与一家未来增长率5%的高速公路企业的合理市盈率肯定不应该是一样的。基于这一点,美国著名基金经理彼得林奇提出peG指标,peG=pe/G,G代表企业未来3-5年的平均增长率,peG=1时说明企业的估值是合理的,当peG低于1的时候说明企业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另一种确定合理市盈率的方法是将市盈率进行倒数,如果是20倍的市盈率,其倒数为5%,将其定义为收益率,然后将其与无风险债券进行比较,一般来讲股票的收益率应高于无风险债券的收益率,因为投资者投资股票的时候承担了风险,理应得到高于债券的投资收益率。

由于世界经济环境的低迷,中国市场经济也正处在结构调整的阶段,各行业的不同企业的盈利水平以及增长率都不能稳定保持在一个相对确定的值。所以在利用市盈率模型时,首先应结合企业未来发展的状况预测企业未来3-5年的盈利状况,然后再使用预估市盈率模型估计企业合理的市盈率水平。

四、两种模型的结合点

现金流折现估值模型通常用于成熟的行业以及收益较稳定的行业,由于这样的行业的盈利模式简单,风险较小,通常有较稳定的现金流,比如高速公路、机场、传统消费行业等。而市盈率估值模型的适用面更为广泛,无论是成熟的企业或是处在高速发展的新兴产业都可以使用市盈率法对企业进行估值。

从现金流折现模型和市盈率模型的公式中可以看出,对企业估值最重要的就是确定企业未来的盈利情况,这与价值投资的核心思想――价值回归也不谋而合,一个公司的价值体现于它的盈利能力。虽然这两种估值模型在形式上看起来有较大的区别,但是它们其实在理论上是存在结合点的。

假设存在上市公司a,股本为1亿股,本年度净利润为1亿元,故每股净利润为1元,假设公司将所有净利润以股利形式发放,且忽略税收影响,同时预计未来10年企业盈利按15%的速度增长,10年后盈利按5%的速度增长。

首先通过现金流折现模型对这个上市公司进行估值,由于公司发展较为稳定,折现率取7%-10%,得出每股价值V=12.88-15.19元,对应的合理市盈率为12.88-15.19倍。

接下来以市盈率估值模型对此上市公司进行估值,由于公司未来盈利速度约为15%,故按peG法得出公司合理市盈率为15倍,每股合理价值V约为15元。

通过上述假设分析,现金流贴现模型与市盈率估值模型的结果基本一致,可以看出这两种估值模型在对公司估值的结论上是相近的,说明其在理论上是存在结合点的,可以看出影响企业价值最关键的因素是企业净利润的增长率。

五、结语

对上市公司股票进行估值的目的是为了判断当前市价是否合理,并为投资决策提供参考。虽然在投资领域中存在各种各样的估值模型和方法,但是其核心几乎都离不开对企业当前以及未来的盈利状况的判断。现金流折现模型是估计企业未来存续期现金流折现的总和,市盈率估值模型是通过企业未来盈利增长率来估计当前合理是市盈率倍数。投资大师巴菲特喜欢引用凯恩斯的一句话“宁要模糊的正确,不要精确的错误”,世界上并不存在一种绝对精确的估值方法,也没有任何人能够准确判断一个企业合理的价值到底是多少,估值的意义在于估计企业价值合理的区间,而不是精确的某个数值,只有当股票价格偏离这个区间较大的时候,我们才能做出高估或低估的判断。价值投资理论中,对企业估值虽然是不可或缺的,但判断企业未来的盈利状况以及分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是投资者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

参考文献

[1]戴璐,余明震.企业估值方法的比较与应用[J].财务与会计,2011,1.

[2]廖永平.对利用市盈率估值的思考寻找一个适合普通投资者的估值方法[J].新西部,2010.5.

[3]邓凯成.股权估值方法探讨和实证分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0,3.

[4]齐燕.证券估值方法的分析与评价基于几种经典股票估值模型的研究[J].思想战线,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