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绘本教学方法与策略十篇绘本教学方法与策略十篇

绘本教学方法与策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28:42

绘本教学方法与策略篇1

1.课例研究的提出是教科研回归本原的一个举措。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以往以教授专家的研究作为蓝本的,以探索教育规律为主要价值取向的,以科学主义为主要研究范式的教科研,与教师的日常工作距离甚远,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种种异化。提倡教师的研究回归本原,就是关注实践问题的解决。即教师的研究以行动研究为首选,以课堂教学为研究的主要场所,以实践反思为主要特征,以指导教育实践获取策略知识、促进师幼共同成长为首要目标。

2.朱永新教授曾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绘本是孩子“人生第一本书”。绘本善于通过浅显的故事来阐述幼儿平时难以理解的、较为深邃的内涵。

3.绘本阅读作为一种教学形式走进课堂却还是近几年的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于经验的缺乏和认识的不到位,绘本阅读教学也曾陷入种种困境之中,这也吸引了更过的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关注,借着前人的经验,在绘本阅读的切身体验中,也引发了我们对绘本阅读的教学的一系列思考,激发了我们对绘本阅读教学的研究和学习的热情,关于优化绘本阅读的教学策略的几点思考。我们通过探索优化绘本阅读教学途径、挖掘绘本中与孩子相关的多元价值来优化绘本阅读的指导策略,使幼儿园的绘本阅读渐渐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去。

4.好的绘本犹如一粒幸福的种子,播撒到孩子的心田,开出美丽的花朵。绘本阅读的世界是有趣、快乐、充满魅力和感动的世界,我们将寻找适合幼儿阅读需求和特点的绘本,探索优化的阅读指导策略,以便更好地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为其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研究目标

以课例研究作为一种载体,通过校本教研活动这种方式,在平时的学科教研组活动中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教师教育,寻求理论向实践转移的有效途径,然后通过课堂教学这个载体进行实际操作,让老师们在“学习—实践—认识—再学习—再实践—再认识”过程中使得实践性知识不断丰富,实践智慧不断提升,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从而达到优化绘本阅读教学的目的。

三、研究内容

1.绘本阅读教学内容选择的适宜性。

2.绘本阅读教学目标确定的适宜性。

3.绘本阅读教学环境创设的适宜性。

4.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效指导的策略。

5.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效评价的策略。

四、研究时间2010年9月——2011年7月

五、研究对象语言领域组成员及其所任课班级的幼儿

六、研究方法

1.课例研究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做好课例撰写和分析记录,研究在绘本教学活动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评价阶段中所出现的教学问题和事例,从问题中反思研究,将课例和理论学习结合起来,寻求有效的教学途径和科学的教育教学规律,为探索有效的绘本教学提供实际参考依据。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教育理论文献,广泛收集资料,掌握新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能力水平,提取有价值的教育素材,联系实际,不断为课题的研究提供最新经验和理论依据,保证课题向纵深发展。

3.行动研究法:将教学实践与研究工作相结合。教师在研究中有计划地进行教育实践,并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作自我评价、自我调整、自我总结,提高研究的质量。

七、主要参加者

八、研究措施与步骤

(一)研究措施。

1.以理论学习为先导,明确研究目标。明确课例、优化、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策略等相关理论,了解当前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优化策略的研究现状,学习、借鉴前人的经验,逐步理清思路,探索绘本阅读教学有效策略的运用,对优化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有较正确的认识和定位。

2.语言领域组绘本教学优秀课例的设计、研究、剖析。在课例研究中,基于真实情景进行“问题——设计——实践——反思”,帮助教师将已有的经验上升为先进的教学理念,将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促使教师在行动中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体现“三个阶段、两次反思、行为再跟进”。“三个阶段”是指:教师在备课时根据已有经验进行独立自主教案的原行为阶段;同伴在集体备课时进行探讨研究,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同伴研课成果的新设计阶段;邀请专家进行听课后指点,再次升华教学理念的新行为阶段。连接三个阶段活动的是两轮有引领的合作反思:(l)教师的个人教学反思;教师已有行为与新理念、新经验的差距,完成更新理念的飞跃。(2)专家和同伴的评课反思;反思性的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获得的差距,完成理念向行为的转移。这样的流程多次往复,达到螺旋式的上升。

3.以教学案例(录像)为切入点,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全面的剖析,寻找活动案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进一步达到优化绘本阅读教学策略的目的。

(二)研究步骤。

1.启动准备阶段(2010年10月)。主要任务是拟定课题计划,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搜集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注重研究者自身专业素养的培训与提高,为后续的课题研究顺利开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1)梳理和总结过去开展课题研究的基本经验、了解本园绘本阅读开展现状,以优化课堂策略作为绘本阅读的切入点进行研究。

(2)确定课题研究的方向,成立课题组,并确定以语言领域组为单位的课题研究小组以及子课题研究内容《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优化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讨论制订课题计划。

(3)广泛查阅、收集有关早期阅读、绘本阅读、课例研究、优化绘本阅读策略的文献资料,制作索引目录,把查阅的有关资料提供“菜单式”理论学习目录,供语言领域组的成员互相参考学习。

(4)做好前期的问卷调查。

2.实践研究阶段(2010年11月——2011年5月)。本阶段是课题的具体实施阶段,主要是组织实施课题计划,收集来自实践点的反馈信息,主要通过问卷调查、集体备课、说课、观察反思,开展“跟进式课例研究”、“优质课评选”“绘本阅读教学案例剖析”“中心问题交流会”等一系列的研讨活动,不断探索优化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的策略。

(1)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制定各阶段研究目标,讨论开展研究的形式。

(2)开展“优化幼儿园早期阅读教学策略”的调查活动。

(3)开展绘本阅读相关研究活动。如:课例研讨、中心问题交流会、教学案例研讨、优质课评选、片段教学等活动。

(4)搜集典型材料,整理、撰写优化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的策略课题研究案例及课题论文专辑等。

(5)进行阶段性成果总结和交流。

3.梳理总结阶段(2011年6月~2011年7月)。

(1)整理、总结、展示绘本阅读课题研究成果。

(2)撰写课题总结。

九、预期成果

绘本教学方法与策略篇2

近几年,在很多学校思维导图已被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但由于在使用时还存在诸多误区,如未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或不注重教学策略的选择,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本研究主要是对高中生物教学中思维导图的教学策略进行构建,对思维导图教学策略的使用与否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进行比较和理论分析,以期能归纳、总结出一套能有效提高生物教学效果的方法并定量分析思维导图教学策略的运用对学生的生物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创新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影响程度。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以山东省商河弘德中学高二年级(1)、(2)、(3)、(4)、(7)、(8)六个班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1)、(2)班是相阳班,(3)、(4)班是重点班,(7)、(8)班是普通班,随机选取(1)、(3)、(7)班为实验组(分别为实验组1、实验组2和实验组3),(2)、(4)、(8)班为对照组(分别为对照组1、对照组2和对照组3)。自变量为思维导图教学策略使用与否,即实验组采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常规策略进行教学,因变量为学生的生物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创新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余皆为无关变量。本研究以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以及实验前测试卷统计结果作为实验前测,然后高二上学期一开始即对实验组进行为期四个月、采用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教学策略的教学,同时对对照组采用常规策略进行教学,最后以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以及实验后测试卷统计结果作为实验后测。

三、结果与分析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高二上学期各班的生物学习成绩都有所提高,1班、3班、7班采用思维导图教学策略后成绩提高的更快,更明显,与1班和2班的差距相比较,3班和4班的差距并不特别显著,7班和8班的差距非常小;实验前测时1班和2班、3班和4班、7班和8班的学习兴趣、创新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差异不显著,实验后测时差异显著,1班明显高于2班,3班明显高于4班,7班明显高于8班。

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教学策略是以学生独立自主绘制思维导图为主,教师指导为辅,所以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展示;且教学时间易于控制,教学任务能顺利完成。但是由于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导致绘制的思维导图差异较大,特别是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质量不高,甚至不能顺利完成。在绘制过程中,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因此不能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最终难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实验改进

由于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教学策略对普通班学生生物成绩的提高并不显著,因此,我们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小组合作共绘思维导图教学策略。

本次实验从高二下学期一开始即对对照组(高二(1)班、(3)班和(7)班)进行为期四个月、采用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教学策略的教学,同时对实验组(高二(2)班、(4)班和(8)班)采用小组合作共绘思维导图教学策略进行教学,最后以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以及第二次实验后测试卷统计结果作为实验后测。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高二下学期各班的生物学习成绩都有所提高,1班、3班采用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教学策略成绩提高的更快,更明显,3班和4班的差距并不特别显著,8班采用小组合作共绘思维导图教学策略后成绩提高的更快,更明显;第一次实验后测时1班和2班、3班和4班、7班和8班的学习兴趣、创新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差异显著,第二次实验后测时差异显著,1班明显高于2班,3班明显高于4班,而8班明显高于7班。通过高二下学期的实践情况来看,小组合作共绘思维导图教学策略更适合于普通班学生。

五、结论

与常规教学策略相比,思维导图教学策略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生物教学效果,对学生的生物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创新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均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教学策略较适合于基础较好的相阳班和重点班学生,而小组合作共绘思维导图教学策略较适合于基础较差的普通班学生,二者各有优缺点,在教学中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正确选择思维导图教学策略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托尼・巴赞.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公司,2004.

绘本教学方法与策略篇3

1实施主题性绘画教学的意义和概念的界定

主题性绘画活动作为一个很好的媒介将幼儿的记忆、经验、初浅的技能融于美术活动中,能将教师从纷杂的临摹教学中解放出来,发挥欣赏、认知、感悟的作用,让幼儿从体验入手,完成创作。

(1)主题性绘画教学的策略研究能帮助教师把握幼儿绘画教学的目的,体验作品创作中的情绪情感,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可以通过策略指导始终明确、把握儿童绘画教学的目的,从儿童自身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要求出发,运用儿童绘画科学的教学理念,不断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审美情趣,发掘出儿童绘画的潜能。

(2)主题性绘画教学的策略研究能帮助教师增强与幼儿对话的能力,把握多元的教育策略。由于此项研究是基于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完成,因此开展课题研究还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和使幼儿的智力思维能力不断提升,潜在能力得到激发,让幼儿获得多元的发展。也能帮助一线教师积累绘画教学的基本方法并运用在其它形式的美术活动中,学会整合教育资源。

(3)主题性绘画教学概念的界定对通过美术活动体现幼儿认知发展心理具有现实意义。主题性绘画是绘画的画面形式,它往往能再现儿童眼中的世界和特定的环境、情境,并表现出作画人的心理,在一幅或多幅作品中表现同一个主题。在本课题研究中着重在于“主题性”框架下的同一主题绘画创作和单元主题(同种类别绘画)的系列教学。

2主题性绘画创作教学指导所遵循的原则

绘画教学的目标是围绕着美术表现的基本要素提出的,它的依据是在遵从幼儿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设置教学目标的阶梯,当我们在开展主题性绘画创作时要充分地关注幼儿的认知水平、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基本的技能水平,尊重他们非成人式的思维和表达,预设适宜的目标以情景性、审美性、创造性和适宜性为原则开展教学指导,从而使幼儿创作出融合美感、技能和个性的美术作品。

3主题性画绘画创作的指导策略

教学策略包含多个方面的含义,包括目标的设立、媒体的选择、方法的确立、活动的组织、反馈的方法、成绩的评定等等。所以,从系统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教学策略是指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制定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适、优化,以使教学效果趋于最佳的系统决策与设计。

3.1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主题内容,在感性认知获取直观形象

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幼儿通过观看获得的关于事物的各种视觉经验,这是他们美术创作中形象的来源。因此我们在开展主题性绘画创作的内容选择时就充分考虑了这个因素,如《刷刷牙》,展现的是生活中的天天出现的场景,幼儿对刷牙印象深刻,上课时我们用多媒体展现盥洗室环境、张大嘴的脸部特点,有大人、孩子、单人、双人、正面、侧面等图片使幼儿很快的就进入特定情景中。

3.2体验丰富的主题绘画情境,在主动学习中进入创作

幼儿园的美术活动并不只是让幼儿不断去重复已有的经验,而且还必须在幼儿原有水平上有所推动,除了在内容上不断地拓展外,还必须不断提高幼儿感受和表现美的能力。情景是导入的环节,学会方法的手段,当幼儿沉浸在情景中的时候,我们视之为“游戏”,着意表现个人对主题的认识和感受,感性体验多于理性思考,因此我们要解决的是老师对同一主题下的美术活动进行筛选,如我们在中班阶段开展的《小鸟和树妈妈》主题,预设了《春天的叶儿发芽了》、《可爱的小鸟宝宝》、《鸟窝》、《我和树妈妈的悄悄话》等,从自然到人到科幻,让幼儿体会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下人与动物的和谐,并遵循从幼儿中来到幼儿中去的选材原则,设计出深受幼儿欢迎的主题性绘画内容。

3.3欣赏大师作品沉淀审美感觉,在尝试创作中感受视觉文化的内涵

幼儿很多时候无法用语言来告诉成人,但可以用绘画语言来表达,孩子们可以在欣赏大师作品的同时用自己的想象和无限的创意逐渐加入自己的理解,表现出高品位的审美境界。虽然幼儿的美感较为表浅,但教师在开展美术活动时可以安排以色彩、构图、风格不尽相同的《向大师致敬》主题作为大班欣赏和创作的内容。我们选择了幼儿偏爱的色彩浓郁、构图鲜明、与日常生活、性格特点接近的作品。如马蒂斯的剪贴画、米罗的抽象画、毕加索的立体画《漂亮女人》、凡高的点彩画《星月夜》、《向日葵》、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天》、中国画家吴冠中的水彩画和塞尚等人的作品,让幼儿在充分欣赏的前提下学习创作,把自己对色彩、构图的感觉融入到创作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油画板、油画布、水粉、炫彩棒,让幼儿自由选择特殊材料,感受这些材料带来的不同的色彩和肌理效果。

3.4运用支架式教学理论,让创造性的美术技能得到分层递进

在主题性单元系列绘画创作(同种类别绘画)中由于技能的学习有一个相对的过程,因此我们采取的支架式教学“五步递进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如我们开展的《线的散步》的中大班主题活动是采取了一个单元序列的方法,中班的《动物世界》主题,主要由黑色粗细线描(记号笔、水笔)、水彩笔组成教学内容:有《花和花篮》、《水里的鱼》、《亲亲小动物系列》、大班《猩猩家族》、《花的姿态》、黑白线描《向日葵》、瓦愣纸板画《京剧脸谱》等都是采用了五步递进法:进入情境——搭建支架、难点分散——引导探索、学习技能——协作学习、集体共享——交流评价、撤离支架。

我们利用“支架”在每一次的活动中寻找支点,不断向幼儿提出新的挑战,并积极推进。在这些活动中,范例往往不是完整的,而会出现简单的线条、色块、笔触、一个简单构图等,使幼儿能够在一个系列的绘画类别学习中重复地使用这种方法,从而达到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即把支架学习的方法灵活运用,无论哪一个作品或一个实物都可以寻找“支点”,在欣赏中发现美,在发现中创造美,用基本的技能分解创作中的困难,掌握一种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慰宜,林建华.幼儿园绘画教学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

[2]王悦娟.回归童心的美术教育.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

[3]张念芸.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

绘本教学方法与策略篇4

一、多样化情景创设策略

幼师们在引导幼儿们欣赏绘本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幼儿们不能仅仅是进行观赏行为,还应该将其中的艺术形式熟练了解并且利用创新能力再创造,绘本当中有很多图片形式,是幼儿们无法依靠简单的观赏理解的,想要让幼儿们深入理解这部分内容,就需要幼师们利用情景创设的方式来更好地引导学生们理解。比如创设一些带有问题的情景、游戏性质的情景、或者让学生们扮演绘本当中的角色等方式,都能够给幼儿们在绘本阅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充分发挥幼儿自身带有的主观能动性,发散思维空间,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达到深刻理解绘本阅读作品的效果。

比如,在教学绘本《美丽的梦想》过程中,其中有一副画面是小羊们开始疯狂,并且激情四射地表现自身的才艺,这时候幼师们就可以充分利用这幅画面来创设情景,给学生们准备充足的教学用具,让学生们开始角色扮演,教师播放提前准备好的和画面契合的音乐,让幼儿们充分融入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当中,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充分满足幼儿们的学习兴趣需求,有效提升绘本阅读教学的教学效率。

二、多种形式的表达表现策略

教学过程不可能一直一成不变,所以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也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在绘本教学当中这种情况更为普遍,幼师们在引导幼儿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到这一问题,并且利用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们表现自身,融入到教学当中,让幼儿们在理解绘本当中的内容过程中,不需要拘泥于绘本当中的内容限制,可以任意地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和兴趣方向来展开想象,通过这种方式,往往能够出现喜出望外的教学效果。

比如,我们依然以《美丽的梦想》这个绘本为例子,在这个绘本当中可以充分帮助幼儿们融入到角色当中,表现不同小动物心中美丽的梦想,幼师们在引导阶段,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可以设置一个带有不同梦想的大转盘,让幼儿们自己转动转盘,转到相应的梦想之后,就要扮演这个角色并且去完成它们小小的梦想,模仿这些动物的动作和说话方式,深入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充分发挥绘本阅读教学的教育意义。

三、生活化行为迁移策略

绘本教学当中拥有着非常庞大的教育信息量,幼师应该深入挖掘这些教育信息,给幼儿带来更加丰富的教学效果,想要让幼儿们更好地将自身代入到故事当中的角色和情景当中,就需要幼师们让幼儿感受到故事当中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幼儿们由于年龄问题,在生活经验上还比较浅薄,理解能力也较差,对于自己身边熟悉的事情拥有更强的理解能力,所以让幼儿感受到绘本故事当中与自己实际生活当中的联系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融入到故事当中,并且也可以让幼儿们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对绘本当中所描述的故事打破重建,激发幼儿们的思想感情。

绘本教学方法与策略篇5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绘本教学;方法策略

幼儿园中适合绘本教学的儿童基本是3至6岁的孩子。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教师对绘本教学必须做到合理的取舍,并引导幼儿有层次的阅读,这样才能更加方便幼儿对绘本的理解与学习,才可以充分体现出绘本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幼儿园的绘本教学作用

绘本教学就是教师对幼儿园里面理解能力还不够的孩子们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利用绘本材料传达给这些孩子们。因此,幼儿园实行绘本教学不仅可以给孩子们更直观真实的视觉感受,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接受,提高他们的热情,挖掘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对幼儿的教育非常有益。

幼儿园进行绘本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让幼儿可以积极地参与到书本中,以及通过对书面语言的阅读,让幼儿能够得到初步的文学体验,尝到阅读的乐趣。但是往往在教学实践中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不足,阻碍了幼儿园绘本教学的发展。例如,在《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活动中,在课堂上带领孩子们做一个游戏:分别让10名幼儿拿着道具做大树,当有老师充当的伐木工人开始伐倒第一棵树时,小鸟飞走并落在第二棵树上,根据情景在线让幼儿自由的编题,直到最后一颗树为止。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幼儿的想象力得到了一定的扩展,能更形象、生动的明了当堂课所学的知识,不仅告诉了孩子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也使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得到了提高。

然而,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游戏主题不能选用具有创新性,独特性,很有新意的主题,应选用日常生活中常接触,较熟悉的主题。选用方便幼儿理解,简单的,易沟通的内容与规则。这样才能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尽可能多的增加绘本教学,让幼儿不过分的集中在游戏的场景、情节中去,较多的去激发孩子在游戏中的智力,这些都是对幼儿的成长百利而无一害的。

二、幼儿园绘本教学存在的弊端

1.教学目标模糊

在幼儿园的绘本教学中,由于教师教学目标不明确,用朗读的形式将绘本进行描述,这样的绘本教学就间接地变成了看图说话,看图文讲解故事。使它没有发挥其教学作用,变成故事讲学,使幼儿的思考能力受到了阻碍,儿童的阅读能力也得不到加强,不能促进幼儿的理解能力,让幼儿教学的实质目标变得模糊不清,对幼儿的教育与成长没有起到实质作用。

2.课程导读过多

在幼儿园绘本教学时教师对幼儿进行过多的提问,过多的帮助幼儿理解书本内容和中心思想,这样的导读过多,会阻碍幼儿思维方式的发展,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主动变为被动,从而产生逆反心理,消减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阻碍了绘本教学的发展。

3.绘本教学中课件变成了主导

在我国的绘本教学中,存在着课件完全替代了教师的讲解,在教学过程中连书本都不曾打开,教师逐渐变成了教学中的配角的现象。这样的绘本教学严重地阻碍了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幼儿不能集中精力在课堂阅读中,而是被课件的场景吸引。会使幼儿严重依赖于课件,不能自主地思考,而真正的绘本教学只是为了活跃课堂的氛围,通过故事的学习,增加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因此必须改善绘本教学中课件变成主角的现象。

三、幼儿园绘本教学方法及策略

1.确立正确的绘本教学目标

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绘本教学的同时,教师既要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自己掌控书本的能力,又要培养幼儿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要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自己思考,能够用清晰的言语表达出绘本所描述的故事、场景及人物关系。在绘本教学中,让幼儿明确知道教师传达的不是讲解故事,而是通过故事学会思考的能力,让幼儿自己消化故事所传达的知识,只有教师明确的了解绘本教学目标,才可以避免绘本教学过程中易出现的差错。

2.在绘本教学中注重幼儿的感受与表达

在绘本教学中,孩子们也会有自己的独特思维,教师一定要给幼儿充分的阅读空间,让他们自己去观察、推理,发展幼儿的想象空间,不一定要与自身意见相同。教师要与孩子们多多沟通,充分地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了解他们对课堂知识的消化程度与认知水平。这样的绘本教学,可以使幼儿轻松地上完每一堂课,而且成绩效果会更明显。

3.有针对性且灵活地实施教学

在幼儿园的绘本教学中,课件不一定是呆板乏味的陈述,可以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灵活的措施。例如,课前的导读,教师可以以疑问或者提问的方式有奖竞猜,让幼儿积极地参与其中,从而提高他们的表达、思考、阅读能力,也会提高幼儿的阅读质量,在绘本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变换多媒体的场景与教学内容的结合,与幼儿展开互动,不仅活跃课堂的气氛,还可以使幼儿更好地吸收课堂知识,使幼儿的学习环境得以提升。

幼儿园的绘本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幼儿的阅读技巧,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幼儿的思考与协调能力,更应该尊重幼儿的想象力,与幼儿尽可能多地进行交流,充分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激发幼儿学习的热情,教师在传授给幼儿知识的同时,也要寓教于乐。

四、结论

在绘本教学中,教师不单单是只在课件的多媒体上花费很多的心思,而应是注重在教学的过程中,试着让孩子们学会自己思考,有自己对事物的认知。可以通过幼儿自己的思维、理解、推断来进行描述,通过教师设定的故事情节,让幼儿自己揣摩故事所讲述的道理,在绘本教学中,不仅是对幼儿的发展,也是对教师的检测,只有幼儿和教师都得到了全方面的发展,才可以避免在以后的教学中出现差错,这样,绘本教学才可以得到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儿娜.浅谈绘本教学中幼儿低效自主阅读现象及应对策略[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34(8):120-123

[2]王卓君.幼儿园课堂绘画教学中创造力的追寻[J].科技资讯,2012,34(18):26-29

[3]高敬.早期教育机构质量的重要性内涵与评价[J].学前教育研究,2011,(7):46-47

绘本教学方法与策略篇6

【摘要】文章结合具体案例,从三方面系统阐述了幼儿园运用绘本开展合作主题教育活动的基本模式:教师对合作行为的理解、绘本的选择及绘本内容的分析是开展活动前的准备;绘本阅读、实践体验、随机教育、家园合作及环境创设是开展活动中的实施途径;对活动开展及幼儿合作水平的评价是开展活动后的反馈依据。

关键词绘本;合作;亲社会行为;社会领域;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4-0114-02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师范大学“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之“社会主题绘本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实验研究”(项目编号:201210027133)的研究成果之一。

合作是指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共同的目标,相互协调、共同完成某一任务的行为,是一种典型的亲社会行为。幼儿合作品质的培养、合作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其将来很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依托绘本开展合作主题系列教育活动能很好地培养幼儿的合作品质,发展其合作行为。首先,绘本中有承载着大量信息丰富的图像,符合幼儿具体、形象的思维特征,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其次,合作主题绘本将合作品质以具体的故事情节来表现,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活动载体,教师可以依托绘本实施一系列丰富的合作主题教育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阅读绘本,与故事内容产生共鸣,进而情景化地理解合作的内涵、体验合作的益处以及学习丰富的合作策略。幼儿可以通过模仿、学习故事主人公的行为方式、处理办法,将绘本中所蕴含的合作品质内化到自身行为中。此外,已有研究证明,一系列活动,包括故事讨论、教育游戏、生活实践等都能有效提高幼儿的合作水平和合作能力。因此,依托绘本开展合作主题系列教育活动是加深幼儿合作认知理解,丰富幼儿合作情感体验,促进幼儿合作行为表现的有效策略。本文尝试从教学准备、实施及评价等三方面构建依托绘本培养幼儿合作品质的教学模式,以期提升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的质量。

一、教学准备

1.对“合作”的理解。对于“合作”的理解,教师可以直接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其解释是“相互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也可以查阅相应的学术文献资料,如心理学家朱智贤指出,“合作是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由两个以上的个体共同完成某一行为,是个体间协调作用的最高水平的行为”。教师要能理解四点:①是什么——合作是指互相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②为什么——合作是为了共同完成某项任务或者实现目标,如果不合作就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乃至无法完成;③合作情境——在多人共同面临某项难以独立完成的任务时需要合作;④怎么办——要同他人相互配合、协商、分工才能有效完成任务或实现目标。教师依托绘本开展合作教育的主要目标也是使幼儿在一日生活之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体验并理解合作的这四个关键要素。

2.绘本选择。依托绘本开展合作主题系列教育活动所涉及的绘本有两种:一是作为活动开展载体的核心绘本,二是作为投放在图书区用于经验扩展的泛读绘本。选择绘本有三个要点,即合作主题是否体现得明显、是否有趣味性、是否符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生活经验。经过简单收集,体现了合作主题的绘本有:《月亮的味道》、《想吃苹果的鼠小弟》、《南瓜汤》、《石头汤》和《蚂蚁和西瓜》等。其中,《月亮的味道》讲述了一群想要吃到月亮的小动物们,它们一起合作搭人梯,最终品尝到美味的月亮。

3.绘本内容解析。选择好绘本后,教师要仔细阅读绘本,并对绘本内容进行解析。第一种解析旨在把握基本故事情节,即教师按照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等要素对绘本故事内容进行梳理,将故事分为几个部分,思考如何利用图片信息抓住幼儿兴趣、引导幼儿较快理解故事内容;第二种解析,教师要在绘本中寻找体现合作四个关键要素的故事情节,思考如何设计关键提问,引发幼儿讨论,使他们在讨论中理解合作行为。

以《月亮的味道》为例,教师对绘本进行第一次解析:时间是在一个明亮的夜晚,地点是在原野上,人物是许多望着月亮的小动物,起因是它们想尝一尝月亮的味道,经过是小动物们一个踩在另一个背上搭成了人梯去够月亮,结果大家尝到了月亮的味道很开心。该绘本中有两个特色的地方:第一处,有一页画面中,在一片黑漆漆的环境中露出许多只小眼睛,此处很有童趣,能吸引幼儿的好奇心,教师可引导幼儿猜一猜都是谁的小眼睛;第二处,故事中的小乌龟、大象、长颈鹿、斑马、狮子、狐狸、猴子、小老鼠依次出现,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吸引幼儿兴趣的问题,如让幼儿猜一猜下一个是谁、小动物们出现的顺序等,有助于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对绘本进行第二次解析,教师需要设计有助于幼儿理解合作行为的关键提问:小动物们想干什么呀?它们遇到什么困难了?它们想出什么好办法了?它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呀?

二、教学实施

依托绘本开展的合作主题系列教育活动主要有:绘本阅读活动、实践体验活动、随机教育、家园合作和环境创设。

1.绘本阅读活动。幼儿的参与兴趣和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是依托绘本开展合作教育的重要前提。绘本阅读活动包括集体阅读及讨论两个环节:前者主要是初步理解绘本故事内容;后者则是在绘本故事内容的情境下,师幼共同讨论合作行为的四个关键要素。

集体阅读时,教师第一遍引导幼儿猜读,在猜读中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鼓励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力,为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奠定基础。例如,在《月亮的味道》中,教师可以这样提问:“这些在黑暗中像精灵一般的小眼睛都是谁的呀?”“你猜一猜下一个谁会来?”教师第二遍带领幼儿回顾故事情节,可按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全面把握故事内容,例如,教师提问:“小朋友还记不记得刚刚故事里都出现了哪些小动物?”“它们遇到了什么事情?”“谁第一个来的呀?接着是谁呢?”

集体讨论时,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故事内容中与合作有关的四个关键问题,这也是依托绘本进行合作教育的核心环节。在《月亮的味道》中,需要讨论的主要是以上准备的四个关键问题,幼儿通过对关键问题的讨论,体验合作的关键要素,为有效参与实践体验活动做好准备。

2.实践体验活动。实践体验活动包括三种类型:

(1)基于绘本内容的模仿表演,这种活动能帮助幼儿换位思考,以故事内容中的人物来体验合作。例如,在绘本《月亮的味道》阅读结束后,教师可开展卡片小人戏剧表演,教师将绘本中的小动物做成卡片,组织幼儿进行卡片小人戏剧的集体表演,也可以投放材料到表演区,鼓励幼儿自行表演。

(2)情境性的问题解决活动,这种活动以游戏的形式鼓励幼儿积极合作。教师在这种活动中要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引导幼儿自主发现并解决问题。例如,教师设计一种游戏情节,要求两个或多个幼儿共同穿一双大鞋行走,鼓励幼儿探索成功的方法。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讨论与分析问题,“你们刚刚一起穿着大鞋走路成功了吗?遇到什么困难了?想一想怎样做才不会摔跤?”待幼儿提出策略后进行第二次尝试,引导幼儿验证能否有效解决问题,如果能,成功的经验是什么?如果不能,失败的原因又是什么?有进一步解决的办法吗?待幼儿再提出策略,则进行第三次或更多次的尝试。

(3)日常生活实践活动,活动内容要与幼儿的兴趣经验相联系,使幼儿能在日常生活实践中获得合作体验。例如,在户外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合作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怎样才能尽快收拾完活动材料?在活动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合作策略,给策略困难的儿童予以指导,如提醒幼儿:“可不可以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合作完成呢?”

以上三种实践体验活动都重在幼儿的参与和体验。实践体验活动开展后,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围绕合作行为的四个关键特征进行总结,加深幼儿对合作的理解。注意总结部分要短小精简,且不能空于说教,应该由幼儿自主发言总结。

3.随机教育。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皆教育,幼儿合作行为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巩固和应用。“随机”的含义针对的是教育幼儿的时机,对于教师来讲,随机教育要有准备和计划。教师首先要思考幼儿合作行为出现的情景可能会有哪些,例如,在建筑区,幼儿可能会一起合作搭积木;在美工区,幼儿可能会合作完成一幅大型水彩画;在户外活动结束时,幼儿可能会一起合作收拾玩具等,将这些可能出现的情景列入观察计划中,且留有时间在这些情景中去观察幼儿的合作表现。在随机教育中,教师要对于表现出合作行为的幼儿给予表扬,正面强化其合作行为。例如,看到两个幼儿合作将玩具箱搬到教室,教师可以说:“老师要表扬某某小朋友,他们在独自搬不动玩具筐的情况下,想出一起合作搬的好方法,既不会很累,还可以很快完成任务”;对未表现出合作行为的幼儿不可粗暴或冷漠对待,要耐心引导。例如,对于一个拒绝和他人合作的幼儿,教师应该询问他的想法:“洋洋,你是怎么想的呢?你一个人能搬得动吗?有没有别的好办法?和丁丁一起合作会不会很快就完成了呢?”对于合作策略困难型幼儿给予支持:“丁丁,可不可以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合作完成呢?”

4.家园合作。幼儿在家庭中有很多进行合作随机教育的机会,教师应该与家长充分沟通、交流:教师可向家长介绍合作主题,帮助家长准确把握合作行为的四个关键要素;提醒家长为幼儿创造较多可以合作的机会;注意观察和记录幼儿在家的表现;鼓励家长对于幼儿的合作行为给予积极反馈,即对于表现出合作行为的幼儿表扬,对于合作策略困难的幼儿给予支持,对于不愿意合作的幼儿进行针对性引导。另外,家长还应该积极配合教师开展合作教育活动,如带领幼儿去参加班级集体组织的亲子合作采摘活动;配合幼儿准备活动材料。例如,与幼儿一起合作完成火箭的制作,并将过程记录成册,由幼儿带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家长把幼儿在家合作行为的表现情况反馈给教师,这样可以帮助教师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幼儿的合作发展情况,为幼儿提供针对性的教育指导,同时,家长提供的合作案例记录也可以成为幼儿集体交流与环境创设的素材。

5.环境创设。依托绘本进行的环境创设重在记录与幼儿生活相联系的合作行为及事件,承担为幼儿提供“在什么情境下合作?”“怎么样合作”的案例收集。环境创设的素材来源可以是绘本故事中的合作行为,可以是教师随机教育中记录或家长分享的合作案例,还可以是幼儿参与创作的合作心情记录。具体方法,如开设“每周播报”节目,教师用一个较大的纸箱装扮一间主播室,自制话筒、灯光设施、播报背景等,每周请一个小朋友讲述一个关于合作主题的故事或者生活案例,可以以任何方式展示如画画、拍照、口头讲述故事或者手工制作等。再如,教师可以在班级墙壁上创设一棵合作树,展示收集到的所有合作案例。教师要引导幼儿关注所创设的环境区域,在零散时间如过渡环节、等待离园等引导幼儿对合作案例进行集体讨论与分享。

三、教学评价

依托绘本培养幼儿合作品质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方面:对合作主题教育活动的评价和对幼儿合作品质发展的评价。

1.对合作主题教育活动的评价,目的在于反思整个教育过程的有效性,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改进。教师可将每部分提出的教育要点做成评价表格,依据教育要点对已实施的活动逐项进行评价,如果有存在问题与困惑的教育要点,教师要附以教育实例,随后通过积极学习、讨论与思考来提出改进策略,成为下一次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参考。

2.对幼儿合作品质发展的评价,目的是为幼儿提供有针对性的、个别化的教育指导。教师基于日常教育活动中所观察与收集到的信息,包括与幼儿家长的交流情况以及家长的观察记录,依据合作行为的四个关键要素对幼儿的合作品质、发展水平进行评价,诊断其存在的问题,例如,有的幼儿对合作认知不准确,不能判断在何种情境下进行合作,而有的幼儿则是因缺少合作策略未能表现出合作行为。教师依据幼儿不同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

参考文献:

[1]赵章留,寇彧.儿童四种典型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22(1):117-121.

[2]陈琴.4~6岁儿童对合作本质的认知特点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4,(5):36-39.

[3]刘云艳,刘婷,周涛.运用情绪主题绘本开展幼儿情绪教育的理论基础与教学模式[J].学前教育研究,2011,(8):49-53.

[4]鲁忠义,霍习霞.合作训练对幼儿合作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J].教育研究,2004,(11):52-56.

绘本教学方法与策略篇7

一、天正小学的做法与经验

(一)天正小学的做法

南京天正小学是一所新建小学,学校的老师为每一位孩子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倾心教育。课余之时,孩子们到校内的各个文化社团参加自己喜欢的学习活动。兴趣的氛围、艺术的熏陶、校园文化的滋养,诞生了校本课程《学做纸浆画》和《纸浆画创意教程》。天正小学的纸浆画,顺应了孩子们的天真童趣,在无拘无束的游戏和玩耍的过程中,他们用灵巧的小手,信笔涂鸦。天正小学的纸浆画,展现了孩子们爱美的纯净童心,大胆率真的画面,或粗犷简洁,或细致绚丽,流淌着孩子们对美的追求与表达,散发着中国民间艺术的意韵,传递着传统与现代的气息。美术老师在探索的过程中,创造条件,形成经验,设计出轻盈美丽、取材容易、制作简便的纸浆画。尤其是创造性地设计出干纸浆画的制作技术,从而使低年级的推广工作更为方便。纸浆画不仅仅是一种新材料绘画的创作体验,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在感受美,创造美的活动中,快乐学习,丰润心灵,健全人格。天正小学将“创意纸浆画”作为校本美术课程开发的主题是经过深刻的思考、系统的设计和科学的论证的。

学生的发展需要是课程的主要内容。2010年,天正小学的胡金涛老师独自开始了纸浆画的开发与研究,在探索过程中,胡老师与部分孩子一起经历了无数次的尝试,终于让纸浆干湿比例合适,并使之可以永久附着在木板上不脱落。给专业学生讲设计的要求和基础知识、技法等,学期开始时就布置这种作业,学生从生活中注意观察、收集,最后进行创作,从学生方面来看,当发现自己的建议或作品被老师采用,自己的作品被老师收集成册,他们对美术就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美术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时,一定要科学地利用人力和物力资源。

(二)天正小学的经验

1.内容的实用和创新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各个学校在选择校本课程内容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既体现本校的特点,又体现学校所在行业的特点;同时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与具体性,从而促进每个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学校之所以要研究开发校本课,就是因为现行材对本校实际情况来说不够实用,只有开发的校本课程切合实际,同时注意创新的内容和方式方法才会让学生感兴趣,也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创新中又是要重在它的实效,和实用上而教师要研究个体意义上的创新。在学校和依据班级不同的情况进行创新,在现行的教材上的创新。也只有即实用又有创新的东西才能得到学校及上级领导的支持和肯定,才会有发展的潜力。天正小学的校本课程纸浆画的开发与研究为每个孩子多元智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舞台。

2.主体参与的广泛性

学校美术课程要有持久性,这样开发出来的校本课程才会注有源源不断的活力与生命力。而做到这一点就是要有广泛性和参与性。显然,天正小学做到了。天正小学的纸浆画创作不仅吸引了孩子们,学校的老师、孩子的家长、后勤员工的创作热情和潜能也被激发了,他们也纷纷加入纸浆画的创作中来,天正小学俨然变成了一个飞扬着快乐与激情的乐园。现在,纸浆画的课程已经成熟。学校每学期都有一个月的“纸浆画月”,利用美术课的时间教授纸浆画,此外,对纸浆画兴趣浓厚的学生还可以自愿报名参加学校的纸浆画社团。学生和老师们的纸浆画作品更成为了学校对外交流的官方礼品。

二、工作改进计划

(一)现实与理论的依据

对比天正小学的成功经验,笔者对所在学校实际情况做出如下的分析。

1.学校实际情况

学校2009年起有4项天河区级课题曾对儿童诗歌创作的教学进行研究,分别是《儿童诗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儿童诗歌教学中评写结合策略的研究--以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小学古诗词赏析中儿童诗创作教学策略的研究》和《给合“童诗绘本”开展儿童诗“赏写绘”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组成员有多篇儿童诗歌创作和学生美术创作策略的在《师道》《广州教研》和《天河教育科研》等期刊上。在儿童诗歌创作研究中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有一定的基础。

2.文献研究与理论支撑

笔者从大量的文献研究发现,大部分的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都喜欢绘本,而且接触绘本的程度较深,也接受过绘本教学的相关培训和对绘本教学的开展。但是,现阶段幼儿、小学阶段的绘本教学却过于强调绘本的文学性、生活性、教育性、情趣性,注重文字信息和教育意义的传递,注重绘本的欣赏和对绘本的表演,却忽略了“绘本”作为一种阅读性文本媒材所蕴含的绘画、设计、装帧等创造性美术内容的开发。

在小学阶段的绘本教学,大部分绘本教学则学成为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重要补充,绘本阅读成了朗读、识字的第二课堂。让绘本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失去了绘本阅读的意义――激发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而在一些有关绘本的学生比赛中,也更多的是以学生讲故事或者以舞台剧的效果来体现绘本的文学价值。

从研究发现,相比于绘本在文学功能的开发,绘本的美术价值和功能却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和开发。在现在小学阶段中,绘本的美术价值和功能开发主要体现在美术课教学中对于绘本的引入和应用,特别是在低年段的美术教学中,绘本故事进入美术课堂,使得美术课趣味性更强了。但是,除此之外,现在小学阶段中绘本教学很少涉及到绘本制作的一些创造性知识:绘本的编绘、绘本的设计、绘本排版装帧。

绘本教学方法与策略篇8

(一)注重视觉素养的提升,做到以“看”补“听”

据相关研究显示,人类所接受的来自外界的信息中,“80%都是通过眼睛获取的。那么对于听力障碍人群来说,比重会增加近20%”①,由此可见,视觉素养的提升对一个抱有听觉残疾的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笔者认为,在高三复习阶段,教师要进一步提升美术专业听障生的视觉素养,这不仅是为了让视觉素养的强化来弥补听觉方面的缺陷,更是针对当前美术教学中过分重“技”而忽“视”的现实回应与应然选择。因为如果我们对听障学生擅长的视觉学习没有达到最基本的需求的话,其视觉素养过低就会造成其创作的艺术品的品格较低,难以在高考中获得高分。那么怎样提高听障生的视觉素养呢?有学者提出了以下路径:“看”美术史(以看代读来理解美术史);“临摹”美术史(视觉素养的动态方式);“参与”当代视觉史(以读图的方式融入社会)。②这些都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正如不少美术教育家认为的那样:美术教育必须重视视觉文化对学生的熏染作用,必须重视视觉素养提升对学生由“技”到“法”转变的作用,引导学生更多地接触各种不同的视觉图像。唯有此,才能为美术专业听障生应对高考打下坚实的素质基础。

(二)注重趣化教学方式的运用,增强学生应考的自信心

近几年趣化教学方式受到不少教育理论家和教育一线老师的热捧,而在特殊教育中,趣化教学方式不仅能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听障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不无裨益,而且辅之以多媒体技术的趣化教学更是有利于消解高考复习阶段的枯燥性,提升听障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增强其应考的自信心。而有学者更是指出,“趣化”教学“使有能力的听障学生在掌握正常的课堂绘画技法之上更加注意艺术上的问题,使水平较低的同学能够认清自己的差距以便于迎头赶上,而绝大多数中间成绩的同学会在一定的时间内增强自信心,与水平较高的同学看齐,这便是趣化教学上的最基本意义。”③那么如何在特殊教育美术教学中实施“趣化”教学呢?比如,美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边讲解某艺术家作品的基本特征边让学生自己动手临摹,这样既能在遵循一些普遍审美原则和创作技巧的前提下开始创作,也能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按自己理解的方式去创作。同时再融合以默写的方法来进行理解性的补充,然后让班级里的一些听障学生来对自己作品来进行评价,最后美术老师再适时性地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比教师直接给学生们打分更有价值,因为它不仅能以互相交流的方式来揭露绘画中容易忽视的各种问题,而且有利于激发听障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缓解他们疲于应对高考的紧张情绪和压抑的心境,对他们能够以更轻松、平和、快乐、自信的心态来备战高考意义重大。故我们美术老师在高考复习阶段要尽量使用趣化教学方式,来为即将赶赴考场的艺术生加油打气。

(三)注重参与社会实践,整合相关美术知识

众所周知,学生在参加各种社会实践的同时,必然会收获更多他们在课堂上和书本中所学不到的知识。美术教师引导听障生深入社会实践(诸如野外写生、参观美术作品展览等),能帮助听障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学院传统教学方式和新的绘画形式之间的落差,从艺术层面和社会生活两层面更加立体地理解艺术形式的深刻内涵,品位艺术“生活亲缘性”的真谛。这不仅对听障生整合、内化课堂上的所学有所帮助,更是有利于他们将自己的绘画技能上升为美术思想和美术方法。目前,不少特殊学校高三年级的课程安排中社会实践课偏少,尤其到了临考阶段更是少之又少,这样的课程设置并不利于他们亲身感受艺术的发展和变化是随时展变化相一致,不利于他们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吸收与内化,更不利于他们在高考中更好地融入生活元素提升其绘画作品的品位与档次。

(四)注重复习的“计划性”和“系统性”,做到分步实施

高考复习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其知识面涵盖之广,任务之艰巨,让不少从事特殊教育的美术教师和处在高三阶段的听障生焦头烂额。美术教师作为学生求学路上的“导航人”,不仅在自己的教学中应做到计划有序、系统实施,而且要引导听障生科学合理的制订自己的复习计划,要让学生的“小计划”和教师的“大计划”密切配合,齐头并进,让教师可以灵活地根据学生复习的大致情况制订和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而每个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师课堂上的复习进度来适当调整自己的复习计划。

就复习的“计划性”而言,就是要求美术老师和听障生不能“东扯萝卜西扯叶”、“眉毛胡子一把抓”,从“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甚至日计划都应该详细部署和分步实施,这样才能保证复习的连贯性和全面性。就复习的“系统性”来说,主要是指复习内容方面,无论是中国美术欣赏中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欣赏、中国古代雕塑欣赏、中国绘画欣赏、中国建筑艺术欣赏、中国民间美术欣赏,还是外国美术欣赏中的外国工艺美术和设计欣赏、外国雕塑欣赏、外国绘画欣赏、外国建筑艺术欣赏等这些基本理论都应该全面系统的复习,而且不仅要加强理论知识方面的总结和复习,其绘画实践如色彩、素描、速写方面的练习也是不能忽视的重心。总之,针对高考复习这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必须坚持复习的系统性和计划性,才能促使复习稳步推进,才能使复习不留死角。

绘本教学方法与策略篇9

【关键词】当前形势少儿美术教育质量策略

从当前形势来看,我国的少儿美术教育都以艺术教育为核心,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少儿的美术能力。那么,美术教育在少儿教育进程中应如何定位,这已成为美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少儿美术教育存在的弊端

1.美术理念过于片面。“画心合一”是美术的最高境界,但凡任何名家作画都是将自己的感情深深融入绘画之中,展现出美好的意境,从而深深感染欣赏者。可见,真正意义上的美术是绘画技巧与精神理念的完美融合,是现实生活中人类思维互相结合的艺术性表达。然而,很多少儿的家长完全曲解了美术的概念,他们认为学习美术就是学习绘画。甚至很多少儿美术教师也认为只要在美术教育中教会学生如何画即可,其他意识形态的东西都可忽略不计。之所以形成这种认识既与社会发展的程度有关,又与一些人的文化层次以及某些功利化的思想有关。从专业角度而言,十分完美的绘画倘若没有一定的精神理念蕴含其中,也只能将其归为绘画技术娴熟的废纸行列,画得有如临其境之感还不如拍一张照片更为逼真。真正意义上的美术教育既需要教师用心灵去浇灌,又需要家长与社会的鼎力支持。只有广大少儿美术教师、家长以及身边的环境真正理解了美术内涵,让孩子们放开思维的空间,将绘画与心灵完美融合,然后配以教师技巧上的指导,才能令孩子真正领悟美术的真谛。

2.评价模式单一。很多美术教师在点评少儿的美术作品时,一般都是采用现场评估的方式,并惯于让少儿之间的绘画进行对比,然后指出其优劣。更为重要的是评价的内容都是针对所学习的美术知识以及绘画技能,对于少儿在绘画中表现的情感、人生观、价值观、学习的进程、学习的具体方法却较为忽视,与此同时还缺少对美术教师教学的艺术性以及实践性的有效评价。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少儿美术教育的质量。

3.教学方法呆滞。当前形势下,少儿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过于呆滞。一些美术教师总是根据成人化的美术教育理念开展教学,从而让教学方法显得过于死板。譬如目前的少儿美术教育,皆是由教师示范性地画,然后让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画,最后就是教师对孩子们所作的画进行评价,谁画得最像示范画,谁的画色彩最为协调恰当,谁的画最为漂亮。然而这种模式化的美术教育已经完全超出了少儿美术教育的范围,这应是属于以成人为对象的专业基础绘画教育的范畴。长期运用这种成人化的方式教学,会严重钳制少儿美术教育的质量。因为这种美术教学方式仅是单纯地传授了绘画技巧与绘画技能,而没有注重开发少儿的美术思维,扼杀了少儿在美术方面的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更为严重的是还会影响少儿对美术的审美能力。因此,上述呆滞的美术教学方法是少儿美术教育中应该禁止的。

二、提升策略

1.转变教育理念。在少儿美术教育的进程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必须改变既有的教育观念。在上文中很多家长与美术教师都认为少儿美术教育只要注重绘画知识与绘画技能的培训即可,这是一种世俗态美术教育观念,是片面的,倘若教师按照这一理念教学,家长按照这一理念督促孩子学习美术,会严重钳制孩子在美术上的发展。对此,笔者认为美术教师与家长必须彻底摒弃这一教育理念,树立以“启蒙”为根本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是指在少儿美术教育中必须注重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思维能力、认知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即在少儿美术教育中不但要教授绘画知识与绘画技能,还应注重培养孩子对美的感悟能力以及对美术所形成的特有灵感,以此调动孩子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美术教师与家长只有形成了启蒙的教育理念,才能有效提升少儿美术教育的质量,才能让每个孩子在现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2.从少儿角度实施多维度的教育方式。少儿美术教育应从少儿的角度进行全方位的考虑,彻底放弃单一化的传统教学,实施多维度的教育方式。虽然少儿从宏观范畴来说,年龄属于同一个阶段,可是他们在美术方面的兴趣截然不同。因此,在少儿美术教育中必须着眼于少儿的具体情况,实施不同的教育策略,才能有效促使他们在美术领域获得持续发展。对少儿美术作品的评价绝对不能像评价成年人一样如实指出,而应根据少儿的心理特征实施以鼓励为主导的评价模式,以此调动广大少儿对美术的兴趣。少儿在美术领域的创作往往不是很成熟,倘若经常运用鼓励、表扬的方式肯定他们的绘画作品,会让他们对绘画更感兴趣,从而画出更多的画,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明白自己的缺陷所在,绘画质量也会得到大幅提升。

综上所述,少儿美术教育不但要教授孩子绘画知识与绘画技能,还应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这就需要广大美术教师与家长必须改变陈旧的教育理念,根据少儿的心理特征实施与时俱进的教学策略,构筑具有激励性的评估体系,方能促进少儿美术教育质量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绘本教学方法与策略篇10

关键词:幼儿绘本;阅读指导;问题;有效策略

在人的成长阶段,幼儿在理解能力以及思维认知能力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足,因为这一时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初期阶段,这就需要借助外部工具对幼儿的认知能力进行必要的指导。幼儿绘本的阅读是培养幼儿发散思维以及扩大知识面的有效途径,图书馆中专门设立了幼儿阅读区,为幼儿的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是在对绘本的选择以及指导等方面却带来了一定的问题,这样会影响指导的有效实施,因此本文重点对这方面的内容展开了论述,探究幼儿绘本在阅读指导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1当前幼儿绘本阅读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图书馆现有的幼儿绘本阅读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当前幼儿绘本在进行阅读指导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首先,在选择绘本教材的过程中并不是十分正规,只有选择合适的绘本教材才能保证实现更加高效的阅读,一般情况下,幼儿绘本读物都是从知名度的角度进行选择的,因此外国的绘本就成为了幼儿阅读中的首选。这些读物在画面以及语言上都十分精彩,但是这些读物未必适合我们的幼儿阅读。这是因为在中西文化的差异影响下,这些绘本读物的内容并不能完全适应当下的幼儿阅读。并且在不同的年龄段中,幼儿应该根据阅读兴趣的不同阅读不同的读物,有些绘本更加适合单独阅读,有些绘本适合集体阅读,这些都是在幼儿绘本阅读指导过程中应该注意的。

其次是从阅读的主体地位出发,对于幼儿阅读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重视,所以在进行阅读指导的过程中,大多都是按照一边提问一边阅读的方式进行的,从而进一步理解绘本中的内容,对幼儿的认知产生影响。幼儿就是在这样的模式下了解绘本中的知识的,但是这种方式的一个很严重的缺陷就是不能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的发挥出来,他们原本具有的想象力,也就因此受到了限制。

当下,科学化的手段能够促进幼儿绘本的阅读指导,但是手段的运用在当前的实际阅读指导中却很少应用得到,反而是传统的模式依然盛行,实际上,采用现代化的方式,如多媒体,可以让幼儿得到更加生动的理解,将幼儿的阅读兴趣激发出来,让幼儿更加喜爱绘本阅读,这是当前幼儿绘本阅读在指导过程中存在的又一个主要问题。

2分析幼儿绘本阅读出现问题的原因

针对上述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发现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传统的思想阅读观念始终占据着人们头脑中,时代在发展,科学技术手段在进步,幼儿在进行绘本阅读指导的过程中也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不能再采用原有的方式,这样是无法将幼儿绘本阅读的真正价值发挥出来的,同时也不能充分的体现出幼儿绘本阅读的意义。另外,造成上述问题的另一点原因是长期的追逐功利化的实物价值,但是却忽视了幼儿在成长阶段的健康生长,幼儿绘本阅读的目的在于为幼儿提供更加的全面的认知教育,让幼儿在现有的阶段能够不断提高其自身的认知能力,所以在现有的实际情况中,无法对幼儿绘本阅读提供必要的指导,最终就会造成幼儿绘本阅读的价值无法发挥出来,幼儿自身能力的提高也就因此受到了限制。

因此f,只有彻底地将幼儿的绘本阅读教育与传统

3提高幼儿绘本阅读指导实效的策略

通过前文的对当前幼儿绘本阅读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的分析,笔者提出了几点有效的建议,从而为图书馆的幼儿绘本阅读指导活动提供必要的依据,实现幼儿阅读能力的提高。

3.1提高教师选择绘本的能力

从幼儿心理以及兴趣的角度出发,在幼儿阶段应该选择合适的绘本,在这一时期的阅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要进行绘本选择的过程中,应该从高质量的角度进行分析,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在生理以及心理上的需求,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阅读水平的提高。然后,在海量的幼儿绘本教材中仔细甄选,通过反复对比最终确定最适合各个年龄段幼儿的绘本教材,为绘本阅读的高效做好准备。可以邀请专家到图书馆培训绘本阅读教育专业知识、宣传幼儿绘本阅读的价值、举办幼儿心理特点及绘本阅读指导技巧研讨会等,通过多种形式提高筛选及指导绘本阅读的能力。在选择绘本教材时,也应重视绘本内容的丰富性,比如绘本的类型有很多种:科学类、礼仪类、卫生类、习惯类、品德类、环保类等,尽可能确保所选的绘本教材涵盖幼儿成长与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依照幼儿的发展需要,有计划、有秩序地实施指导活动,以促进幼儿在情感经验及知识能力方面的共同发展。

3.2充分尊重幼儿的阅读主体地位

在绘本阅读教学中,幼儿才是阅读主体。我们可以发现幼儿面对精彩的绘本故事,都表现得异常活跃,他们的想象力及思维力出乎我们的意料。因此,在指导时应始终坚持“凡是幼儿可自己完成、自己想、自己探究的事情都应该让幼儿自己完成”的原则,只有这样幼儿在阅读中才能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与技能,才能逐渐提升自主阅读的能力,进而提升阅读兴趣。假如对幼儿的阅读活动干涉过多的话,有很多幼儿可独立完成的事情就被一手包办了,久而久之就培养了幼儿的惰性,什么问题都依靠他人帮助解决。这种情况对幼儿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能力的提升等都有百害而无一利。

3.3借助多媒体提升指导效果

多媒体不仅可展示文字与图画,而且还能播放视频、声音等,其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极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另一方面,由于幼儿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尚且不够成熟,要想使他们更加准确地理解绘本内容,就需要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帮助幼儿掌握绘本知识,尤其对小班的幼儿来说,他们刚接触绘本,没有任何阅读经验,更需要借助一定措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经验。因此,在绘本阅读指导中,针对幼儿不易理解的阅读难点、重点,可借助生动的多媒体教学法帮助幼儿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展示出来,使其更容易领会绘本内容。

4结语

总之,绘本阅读对幼儿的知识水平与思维能力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这就需要全面了解当前绘本阅读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予以解决,进而提升指导效果,最终促进幼儿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