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交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十篇交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十篇

交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32:51

交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新形势;交通经济;发展策略

前言

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交通经济的稳定进步,对交通经济和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了解有助于中国国民经济的提升和发展。在交通经济中,不但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要加强合理地规划和管理,从而体现交通运输的经济效益,保证公众出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一、交通经济的内涵

在交通经济的定义上存在着很多不同的解释,但是无论如何解释都需要考虑交通和经济两个方面的因素,其研究的最终目的都是更加合理地规划城市交通。在交通规划中,需要对交通建设的成本、利益等进行预测和评价,分析实际情况并且制定实施科学的交通政策,利用经济杠杆对交通的供给和需求进行调节,从而保证两者之间能够得到平衡稳定的发展。人和物资的经济问题是交通经济的核心问题,如何将两者之间进行有效地协调成为了交通经济能否发展的关键内容。为了能够让交通系统满足居民的需要,需要重点关注交通环境和交通状况的基础上,合理做好交通布局。从更深层次上来讲,研究交通经济的过程中需要对资源费用和成本进行明确和清晰地认识,在确定产出投人中可以使用费用成本效率分析的方法将交通经济的发展比进行确定,让交通经济能够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通过细化各个指标,定量化交通经济。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交通经济的管理能够提高稻莸淖既沸浴D壳敖饩龊吞岣呓煌经济问题以及方案建设是中国交通经济问题研究的重点工作,中国希望采取有效的政策和方案将交通经济问题及时解决,确定更加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方案,让交通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为广大国民创造更加安全便捷的交通。

二、交通经济发展面临问题分析

当前中国交通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同程度的问题,从总体上来看当前交通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差,区域交通经济发展不平衡,并且没有取得良好的交通经济融资效果。

(一)交通经济发展可持续性较差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是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但是随着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基础建设投资总量呈现出一定的下滑趋势,所以交通经济能否得到持续性发展开始成为一大难题,同时中国还存在交通经济投资与回报不平衡的现象,这些都是导致交通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因素,所以在未来交通经济发展中,仍然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和困难。

(二)交通经济发展不平衡

中国国土庞大,有着复杂的地形地势,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所以交通建设的技术、资金等影响因素都会对区域交通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在交通运输网建设中,城乡之间同样存在着严重的差别,对区域的协调发展和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交通经济融资效果不理想

在交通经济建设中需要有庞大的资金、人员和时间作为基础,交通建设投资回报周期长,同时中国交通建设还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政府为了减少交通领域的投资,引入了多种投资方式,目前融资方式主要是商业银行贷款,同时在交通经济持续发展中民营资本的介入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降低政府投融资比例之后,交通经济的发展却呈现出减速的趋势,并且存在严重的持续性不强的问题。中国当前东部地区的交通建设有着较高的水平,基本形成了健全的交通网络,但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严重的不足,很多地区存在严重的交通经济融资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三、加强交通经济发展的策略

交通经济对于中国国民经济增长、国民出行的安全和便捷都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所以做好交通经济建设对于社会的持续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保障。加强交通经济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重点进行工作。

(一)从效益入手分析交通经济延续性

正效益和负效益指标是衡量交通经济发展状况的两项重要指标,其中正效益即为盈利,负效益则为非盈利。在对交通经济延续性进行综合评价中,可以以政府效益之间的对比作为基础。此外,除了正负效益方面,通过部分负效益经济性差还能够对公共交通的经济延续性进行衡量,同时如果负效益部分具有很强的社会性那么该部分具有良好的公益性,可见,交通经济的衡量不但要衡量其经济利润,同时还要对其社会性进行评定,应当将传统的单一经济指标衡量交通经济的做法转变,从而引导中国交通经济可以在未来获得更加健康的发展,将国家交通经济竞争力全面提升。

(二)促进协调发展

交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篇2

(新化县文田镇政府,湖南新化417600)

摘要:交通运输业在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上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公路交通是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不同区域间的经济交流,提供生活便利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公路交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探究,旨在充分发挥公路交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公路交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8-0035-01

收稿日期:2015-02-20

作者简介:邹卓文(1984-),女,湖南新化人,研究生,人大副主席。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一、公路交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概述

1.公路交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特点

公路交通是由公路、车辆及相关基础设施组成的一个动、静态结合的复杂网络系统,在国际、城乡、省际间的人口、货运、文化交流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公路交通运输具有快捷、方便、灵活的特点,能够实现区域之间全方位的联系,目前我国连接各省市、城乡之间的公路网已经相当完善,是一种较为便捷的交通运输方式。区域经济是一个复杂的自适应经济体系,其发展状况受人口、交通、企业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而同时它又具有一定的自我调控能力,通过调节区域经济体系内部各要素,优化内部配置,增加系统内部的组织性和发展性,进而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

2.公路交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

如果将区域经济体系比作身体器官,那么交通运输网络则是连接各部交流的血管,没有交通运输网络,就没有区域经济的繁荣,更谈不上国民经济的发展。公路交通是交通运输网络中用途最广泛、与人们生活联系最密切的一类,起着连接各区域经济部门、社会生产环节的作用。公路交通与区域经济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带动的关系,公路交通与区域经济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二、公路交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1.公路交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内容

评价公路交通状况与区域经济是否协调发展,首先要对区域内的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的协调性,公路交通网络的建设与城镇布局、农副产业结构、经济带的发展趋势的适应性进行评价。公路交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还要对区域发展的综合实力与自身的产业结构是否协调进行评价,并据此合理投入公路建设资金,使其能够促进本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公路交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评价要考虑公路网建设是否与区域总体规划相协调,能够满足土地资源高效、合理利用以及城镇体系的整体发展,各公路等级间布局及功用是否能够充分发挥等。此外,公路交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还要考虑与其它运输种类间的配合状况,公路网的建设必须与区域内铁路、水运等其他运输网相衔接、配合,共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评价的基本原则

建立科学、合理、全面的公路交通与区域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系统性原则,区域经济是一个整体、庞大的系统,在评价中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要点原则,在评价过程中要分清主次,必要时可以忽略次要因素的影响;科学原则,在指标确定、评价方法、数据选择等方面都必须具有时效性、科学性、依据性;可行性原则,评价指标信息、数据的获取必须具有可实现性,对于一些具有指示性质但难以获取的信息不可以作为评价指标;代表性和指导性原则,评价过程中的相关指标必须具有实质性的指导意义,使人们能够利用它们作出相应的响应。

3.构建合理的评级指标

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充分发挥公路交通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的作用,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在公路交通建设方面要考虑公路里程、高速段、干线部分、路网密度等指标,使其能够正确反映公路交通的规模;还要构建结构发展水平的指标,使公路交通能够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区域经济系统指标的合理构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也是非常突出的,主要包括反映经济规模、经济结构、经济实际等的指标。其中,经济规模主要通过人均GDp、工业生产总值、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区域投资产额等来衡量,经济结构则是考虑区域内各部分经济所占比重、经济种类、经济发展速度等。合理的评价指标不仅能够反映实际状况,还能够反映未来动态发展情况,对体系协调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三、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横跨东西、纵贯南北、错综复杂的公路交通运输网络,再加上公路交通与高速路网的结合,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公路交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正确评价,寻找最好的契合度,对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世亮.公路运输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23).

交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公路交通区域经济发展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事业,我国地域辽阔,资源分布不均,内陆地区铁路交通有很多地区无法直达,便捷的公路运输已经占领消费终端的必备条件,成为地区间更直接、更有效的主要运输方式。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对公路交通发展水平的要求不同,如果公路交通应适应经济的发展需求,将有力的促进经济发展水平,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反之则会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瓶颈,势必会对经济的发展起到消极的负面影响。

一、公路交通的定位

公路基本属性是社会公益性的基础设施,是由公路主管部门验收认定的城间、城乡间、乡间能行驶汽车的公共道路,它是实现交通运输的重要物质载体。公路的建设、养护管理是手段,交通运输是目的。因此,公路行业的产业定位为服务业,是决定于交通运输业的定位。在新形势下,国家为拉动国内消费需求、转变增长方式,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优先发展服务业,为公路行业发展赢得新的战略机遇,拓宽了公路行业发展之路。当前,国家把交通运输定位为服务业,并作为产业政策引领公益产业发展,公路需要从统一的模式向个性化模式发展,来满足公众对公路服务更多、更新、更高、更细的要求。因此,以公路系统创设的环境、条件满足公众出行的需求,包括合理的路网、适行的技术状况,提供合格的公路产品和合意的出行服务,是构筑大公路战略的内质。

二、公路交通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之一,在区域范围的竞争具有速度、质量、灵活性、知识和网络等特征,并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是企业速度与网络的基础和平台,关系到企业服务的质量和灵活性。区域交通一体化的实现,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交通运输市场管理政策等软环境建设要素实现对接,二是公路、场站等对外运输硬件基础设施形成统一的网络。区域交通一体化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提和基础。

三、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内涵分析

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包括公路交通与经济两个系统,在构建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时准确把握“适应性”内涵,因为其中任一系统的变化都会导致适应程度的变化,适应性评价指标的选取与“适应性”的内涵紧密相关。目前,较为典型的研究是《山东省公路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和《“十五”末公路交通与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交通部规划研究院从规律性、阶段性与可持续性三方面深化了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适应性”内涵。山东省报告“适应性”内涵分析则从公路网的规模、功能特性要与该区域的规划、资源、发展战略相匹配进行的。任何一个时期或阶段,交通运输自身的发展,脱离不了所处时期经济环境所施加的各种影响。笔者认为,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是指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在发展度、协调度、可持续度三方面的适应能力;其内涵是指公路交通在发展过程中要正确把握发展度、协调度、可持续度三者关系,要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不断满足经济发展需要,达到公路交通与经济、社会、资源等多方面的动态协调,最终实现公路交通效益型、可持续型等多方向的发展。

四、研究公路交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

(一)提高区域竞争力

所谓的区域竞争力是一个区域在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在一定外部环境条件下能够创造价值、财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能力。为吸引投资与发展本辖区经济的政府间竞争,它需要两个以上的行政区域政府竞争性地提供公共产品。因为交通运输的发展对资源的吸引、整合作用,对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力进行认真的研究,有助于合理有效的为区域的发展提供适合的公共产品,便于政府部门科学的规划区域发展,以提高区域竞争力。

(二)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市场经济开放性所要求的

交通状况和经济结构等因素很大程度上会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正是这些相关因素的影响决定着区域经济分布格局的形成及其发展的特征。因此,我们在发展过程中要合理有效配置区域内的生产要素,搞好区域间的协调和合作,就要加强对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才更好地解决国民经济统与区域经济相对独立性的矛盾,实现两者的最优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开放的经济体系,要使区域融入到现代化大生产中,就要加强区域与外部市场的物资与信息沟通,在大市场中发挥区域的比较优势。而建立统一市场需要区域间的分工合作、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以及各个企业之间自由的竞争等因素,而交通运输就是连接这些要素的渠道。

交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公路交通运输;十二五;市场化改革

在改革开放和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公路交通运输经济的重要性显现得更多,但是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少。面临如何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全力推动我国公路交通运输经济改革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笔者拟在阐述公路交通运输经济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基础上,探讨我国公路交通运输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其进一步改革发展与创新提升的对策。

一、公路交通运输经济的重要性与影响因素

公路交通运输经济是一个国家运行的血脉,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发展的影响因素来自各个方面。

(一)发展公路交通运输经济的重要性

一是对经济发展的先导与前提基础性作用。要想富,先修路。一语道破公路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状况和其他交通运输经济一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经济运行和发展,公路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可以带来新的发展商机,比如带来外来的投资、带来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沿路经济发展。二是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出行。人们外出首先要解决就是空间距离转移所需要的交通问题。公路交通运输经济发展好坏直接影响着国民出行旅游和出行参加人际交往和聚会、离家上班等事项。其中,尤其是交通路线的建设非常小重要。三是影响着国家突发事件的快速处理。比如这些年突遇的地震和其他自然灾害需要紧急疏散人群,一再考量我国美每一个地方的公路交通运输经济实力,也凸显了公路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对国家非常时期的特殊意义和价值。四是影响着一个地方和谐社会的发展进步。这是城乡公路交通运输经济发展,对于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意义,更能方便一个区域的人员流动,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发展公路交通运输经济的影响因素

公路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制约因素很多,既有人为的因素比如经济发展政策、人口多少与需求、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人口流动、工业发展状态与布局走向态势等;还有自然因素影响,比如资源的丰富程度、地形状况等等。

一是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状况会直接影响其公路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沿海的交通好于内地,东部的交通发展优于西部,其中一个根本因素就是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高,财力雄厚,能够投入足够的资金发展公路交通运输经济,影响着其发展公路交通运输经济的规模和质量。二是当地政府的意识和重视度也影响着一个地方的公路交通运输经济发展。这是一个人为的因素成分,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往往会直接影响区域的公路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现状和改观和远景规划。三是一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状况对公路交通运输经济发展影响也是巨大的,甚至有可能是决定性的。公路交通运输经济领域的交通线路、交通站点等无一不建设在大自然环境中,地形平坦与否对公路交通运输经济发展影响巨大,有时是致命性的。自然资源的丰厚往往会引来一个地方公路交通运输经济的后起直追,比如很多非常闭塞的地方,因为有了特殊的自然资源比如石油或者举世罕见的旅游奇观,将会直接引发国家的巨额投资力度到位,从而带来公路交通运输经济的土突飞猛进。四是国家工业布局和战略规划的巨大推动作用。很多地方公路交通运输经济发展往往就是因为国家重大经济项目的布局选址落户,获得跨越式发展。五是一个地方人口的多少与需求也是公路交通运输经济发展与否的条件之一。比如大城市的公路交通运输经济比乡村发达,其人口众多对各类公路交通运输发展的诉求多,促使公路交通运输经济不得不尽快跟上。

二、目前公路交通运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环视我国目前公路交通运输经济发展,整体上看获得很多进步,但是由于各方面的人为、自然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下,还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

(1)各个领域的公路交通运输环境不理想和不乐观。在生产领域,由于这些产能过剩,向国外出口产品受到极大的限制,导致国内大量的产品需要发展国内公路交通运输经济来实现流通,这给国内公路交通运输经济带来诸多的变数和不确定性。在消费领域,我国公路交通运输经常处于超负荷运转,尤其是假日经济的到来和消费是时代的出项。(2)我国公路交通运输经济的区域发展不合理和不平衡,比如城市公路交通运输经济好于乡村公路交通运输经济,东部优于中西部。(3)国家和地方对公路交通运输经济领域的投资有限,尽管每年都在增加,但是远远不能满足其公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导致很多交通项目上马运行慢。

三、“十二五”公路交通运输经济科学发展的几个建议

面对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国民生活方式和消费水平提高以及国家各行业发展对公路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要求更多更高,务必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交通理论和科学发展观,坚持市场化、人性化、环保生态和协调发展原则,坚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努力推动我国公路交通运输经济持续发展。

(一)在管理上加大改革力度和广度,全力推动公路交通运输经济的管理体制与管理手段本身的改革。

一是加大公路交通运输企业的体制改革,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各地实情的管理体制,制定和出台综合性运输政策与法规,推动公路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机制现代化。二是要改变管理手段,建构集经济、法律、政策和行政等手段于一体的立体化的现代化公路交通运输管理运行体系,建立全面预算和成本管理办法,强化各项目标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建立健全经济化、科学化的管理制度和政策,全力推动我国公路交通运输经济发发展制度化和科学化。

(二)在技术上,积极引用现代科技,提高公路交通运输经济的科技水平。

一是引进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健全智能化的现代公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系统。这要求将公路交通运输经济发展运行与计算机网络技术整合,发展数字化的现代化运输系统,在构建全方位的电子控制系统基础上对整个公路交通运输工具、驾驶人员以及道路等因素进行信息化管理,提高公路交通运输经济安全系数,提升公路交通运输服务质量和水平,实现其人性化发展。二是引进先进新技术,发展环保生态型的交通运势经济。对公路交通运输经济领域的交通工具汽车的能源品进行改造,采用纳米技术,以此提高燃油燃烧的充分程度和降低污染气体排放的数量;将太阳能和原子能等环保能源引入到公路交通运输经济领域,推动现代公路交通运输经济的能源供给生态化。

(三)在战略规划上,全面调整和统筹规划公路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行进。

一是从公路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上,要按照公路交通运输方式的特征与根据经济发展战略和地区特征,努力打破地区封闭保护主义的态势,科学布局,按照区域经济理论和经济区划发展要求制定公路交通运输发展战略,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在全国范围内统筹规划公路交通运输发展战略,构建公路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宏观网络。二是从交通运输经济领域的产业结构来看,努力与其他交通运输经济协调发展,优化配置不同运输方式,形成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保证满足国民经济运行的诉求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张留华,公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实行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3期。

[2]李晓玲,公路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管理的内在意义与关键,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年3期。

[3]刘丽华,公路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区域因素分析,现代商业2013年30期。

[4]侯永慧,我国公路交通运输经济现状及发展战略分析,旅游纵览2012年12月(下半月)。

交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篇5

我国关于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与国外相比时间较短,国外关于公路交通的研究事从19世纪开始的,主要研究为李斯特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目的,提出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交通运输业,并详尽论述了交通运输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之上法国对公路交通运输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并运用到实践,例如,合理设计国土规划、协调法国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其主要的措施是在完善欠发达地区基础服务设施的基础之上,将发达地区产业进行转移,从而实现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其中完善的基础设施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公路交通的完善与规划设计。通过一系列的改善区域公路交通环境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除此之外还有日本的“五全综”、韩国的国土规划重点内容都是对公路交通的规划与设计。总体来说,国外关于公路交通业的研究具有以下结论:

(1)公路交通业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支撑与载体,也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

(2)公路交通运输业的灵活性与成本的廉价性,大大降低了企业生产及人们生活的成本,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会的财富;

(3)公路交通设施的建设是区域基础服务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具有较强调控能力,也是我国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4)公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协调的关系,因此,公路交通业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公路交通的发展超前与滞后都不利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关于公路交通的研究晚于国外,主要原因是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较慢,造成公路交通发展缓慢,导致公路交通的研究也较晚,纵观我国关于公路交通的研究主要有交替推拉、相互作用、外部效果三种理论。“交替推拉理论”指的是随着区域城镇化速度加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渐提高,区域发展需求对公路交通的供给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公路交通在不断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中不断完善自己、发展自己,公路交通的不断发展又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从而催生出一批新的产业与行业。在此阶段,公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作用非常明显,这种促进作用不仅表现在支持经济增长上,还表现在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好的发展机会。“相互作用理论”是指公路交通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同步的,区域公路交通的发展既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首先,公路交通成为区域之间、区域内部经济联系的纽带与桥梁,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区域经济结构的变化会引起生产要素的重新分配。最终会引起区域交通的变化,从而促进了地区公路交通业的发展。“外部效果理论”认为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如,生产活动的工厂对其周边公路交通的要求较高,但公路交通的发展对城市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是外部效益。项目的开发对于一定区域公路交通的完善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使得原来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地区业有机会进行开发,从而促进整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这必将极大地提高公路项目“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的外部效果,也就是提高交通项目的间接经济效益。总体来看,我国学者对于公路交通与经济社会相关性的研究已经有一定的成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研究偏向宏观,而对于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微观角度研究不足,如运用经济地理的增长极理论、涓滴效应、梯度外推理论等方面的研究较少。

2公路交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区域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合理配置资源及减少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异,从而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最佳效益,如果将一个区域看做生态系统,为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首先要分清区域这个系统的结构与配置,只有结构合理、配置科学,才能够更好地促进该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其次是处理好系统内部产业与产业的衔接,只有高效的衔接才能够为产业与产业之间的合作提供保障与基础;最后是协调好区域与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减小区域间的竞争,增强区域间经济合作。因此,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无不贯穿着公路交通的巨大作用。

(1)缩小区域间的经济差距,使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公路交通的建设,对于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公路交通的发展会改善区域的区位条件,一方面促进了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为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佩鲁“增长极”理论认为区域经济初期的增长一定是不均衡的增长,经济发展水平有先有后,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中心地区地租的增高,生产成本的提高,经济后出现扩散现象,而在扩散过程中公路交通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公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发达地区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逐渐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从而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

(2)公路交通改变区域区位条件,改善区域融资能力

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所以一个区域的融资能力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融资的前提条件是要具有良好的融资环境,而公路交通是创造区域良好融资环境的重要保障,主要从两个方面对融资环境起作用,一方面是良好的公路交通为区域提供了良好的区位条件;另一方面是良好的公路交通条件可以促进区域可进入性。一般在进行产业投资之前,一个区域应该具备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方面的积累。因此,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在时间上其实是早于直接生产性投资的,它也是生产力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前提条件。

(3)提高地区城镇化水平,加快地区城镇化速度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速度逐渐加快,2014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58%,我国已经步入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而良好的公路交通设施对于城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城镇化是指农村转变为城市,主要的变化表现在三方面,其一人口职业的转变,人口职业主要由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转变为非农业生产活动;其二为经济结构的转变,农村主要是以农业为第一产业,城市主要以二、三产业为主要产业;其三土地利用方式逐渐转变。公路网的建设对于推动农村地区与经济发展来说意义重大,更重要的是能够扩大农业信息交流,有助于农村地区群众更好地接受现代文明,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改变农村生活方式。

3区域经济对公路交通发展的影响

公路交通是由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所以他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两个功能:首先,公路交通系统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这是公路交通存在的根本价值;其次是公路交通的出现或者完善又不断引导或促进一个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公路交通发展的根本不保障,也是公路交通发展的根本原因。

(1)公路交通运输供给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之间相互制约

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依赖于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而公路交通业为这些物质要素流动的载体,可以说公路交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但区域经济差异或不均衡或造就不同水平的公路交通设施,表现于经济发达地区公路交通的道路通达性与道路密度都较大,而欠发达地区常常表现为道路通达性较差,道路密度也较小。所以说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公路交通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而这相辅相成。

(2)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公路交通发展的根本动力

对于区域内公路交通运输系统来说,对其系统发展快慢与规模大小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与经济增长速度快慢以及该区域经济总量的大小,如地区GDp、人均GDp等。由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对公路交通需求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区域交通基础条件发展的快慢,从根本来说,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快慢才是决定这个地区公路交通业发展快慢的直接因素或重要因素。

4结论与对策

(1)科学定位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公路交通结构

要坚持公路交通运输系统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定位,只有全面科学定位区域经济产业结构才是地区建设公路交通的“指南针”,由于区域产业结构的不同,决定其生产要素不同,而生产要素的不同决定着公路交通运输系统结构与层次不同,只有紧紧扣住区域经济发展的脉搏,公路交通系统才能够准确的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2)公路交通建设要有利于区域内及区域间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流动

区域得以发展的直接原因是区域间及区域内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流动,只有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流动区域经济才能健康发展,这些流动的物质要素对于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只有这些要素流动起来,并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区域经济才能够得到发展。

(3)促进城乡资源合理布局,加快区域城镇化进程

交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交通运输;经济增长;新兴古典经济学

1问题的提出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纵观世界主要国家,交通运输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门,其发展具有国家战略意义。交通运输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十分复杂,本文的目的就是概括、总结这一关系中重要的一方面,即交通运输业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的理论,并提出新的思路。

2现有理论和方法的总结

交通运输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问题国内外已经有了不少研究成果,根据不同的研究方法、角度、理论基础、结论,本文将其概括为6大类:

(1)古典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的分析。威廉•配第(williampetty)在《政治算术》中提出“发达的交通运输是一国经济繁荣的重要特征”。马克思在他的著作中对运输经济问题有较多论述,如“运输和货币变成了商品流通的两个车轮”,“商品经济越发展,生产越是以交换价值为基础,因而越是以交换为基础,交换的物质条件——交通运输工具——对生产来说也就越是重要”。亚当•斯密(adamSmith)的经典三段论更是被反复引用,斯密认为“生产力和财富的增长由分工引起,分工的程度受到交换能力大小即市场范围的制约,市场范围大小由运输条件决定”,这体现的是运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2)运输经济地理学。包括工业区位论、城市群理论、点-轴理论、交通经济带理论、运输通道理论等。如韦伯(weber,1929)建立了模型,用运输成本来决定制造业的区位。我国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点—轴理论”,认为“发展轴线由以交通干线为主体的线状基础设施束构成,干线交叉点上的城市、工矿区、港口、农业地区为发展的主体部分,生产力开发以‘点-轴’模式展开”。

(3)经济史、运输发展史分析。国外以李斯特(Liszt)、道格拉斯•诺思(D.C.north)为代表。李斯特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总结出“英国使全世界看到了运输便利对生产力增长可以发生如何有力的影响,从而促进国家财富、人口和政治力量的增长”。诺思通过分析1750—1913年海运费率的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得出了海运生产率的提高和制度变迁降低了海运费率,扩大了市场、促进了对外贸易。国内以荣朝和、韩彪、熊永钧为代表。其中荣朝和提出“运输化理论”,认为运输化是工业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伴随工业化而发生的一种经济过程。韩彪提出交通运输与经济之间具有“交替推拉关系”,认为现代运输业成长过程中可分为“剧变期”和“渐变期”。熊永钧提出了“运输成本阈值”理论,创新性地提出不应将运输简单地理解为阻碍市场活动的常量,而应将其看作变量。他认为现代经济增长过程只是运输成本降低到某一个“阈值”时才出现的。

(4)发展经济学观点。以罗斯托(Rostow)、赫希曼(Hirschman)等人为代表。罗斯托指出“大量的交通建设和其他形式的社会先行资本,毫无例外地出现在起飞阶段之前”。赫希曼区分了社会间接资本和直接生产资本,又进一步认为社会间接资本的概念的核心可以严格限于交通运输及动力。

(5)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这是近期运输经济研究的主流,但已经出现计量方法应用过度的趋势,忽视了对内在规律的探究。较有价值的文献包括D.a.aschauer(1989)应用CD生产函数,对美国1949—1985年度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测算出总产出对公共资本存量的弹性为0.39。汪传续(1999)与张国强(2004)分别用灰色系统协调模型和Dea模型,测算了我国交通运输与经济的协调关系。王家庭(2009)基于我国1978—2007年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协调和Granger因果检验得出经济增长对交通运输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交通运输发展对经济增长并没有显著作用。

(6)投入产出分析和项目评价分析。汪传续(2004)用投入产出法研究了交通运输的前向、后向波及效应和总效应,并根据1997年投入产出资料计算了交通运输业对Gnp和劳动就业的贡献。项目评价主要运用成本—收益法,评价某交通运输项目。

3现有理论和方法的不足

传统的运输与经济增长理论尽管已经取得丰硕成果,但仍然远未完善,对许多现象仍缺乏解释力。斯密论述的“一切改良中,以交通改良为最有实效……水运开拓了比陆运广得多的市场,从来各种产业分工的改良,自然而然地开始于沿河一带”。而中国自古以来,具有发展内河航运的优越自然条件和领先的航运技术,却只能促进农业和小手工业的分工和发展,没有孕育出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没有产生工业革命。这是斯密的命题所不能解释的。

而在新古典经济学中,运输费用甚至被简化掉了。在阿罗-德布鲁的一般均衡中,为便于分析的数学化,抽象掉了时间和空间概念。正如迪肯所作的比喻(Dicken,1990),“所有人类的经济活动——专业化分工、生产、交换、消费,都只发生在一个针尖上”。此后,运输费用被引入,作为生产中的纯消耗添加到生产函数中,但仍然是外生变量。并且这种处理使得在古典经济学中交通运输对经济增长的正面作用变为了负面作用,发展交通运输似乎只是为了克服经济中的阻碍,交通运输因此也就成了一个技术问题,不再受到经济学家的重视。

在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发展经济学中,交通运输作为基础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作用受到关注。发展经济学家试图用欧美国家发展经验指导第三世界国家。然而无论是大推进理论还是非平衡增长理论,都将发展交通运输看作是资本积累过程,认为大规模的交通投资将像在发达国家经济起飞阶段发挥的作用一样,使发展中国家走向快速增长的道路。但是无论是没发展起来的苏联、非洲、拉美一些国家,还是实现了长时间高速增长的中国、“亚洲四小龙”等都没有经历一个显著的交通大发展时期,这就使得交通运输的作用受到质疑。

20世纪80年代后,大量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交通运输与经济增长的成果,使之前对这一问题历史描述性的、定性的分析实现了定量的测算。但是,这种方法也有一些缺陷。如最常见的用铁路、公路线路里程或投资额、客货运量作解释变量,用GDp或人均GDp作被解释变量的线性回归分析,只能得出二者的相关性,并不能解释其因果关系,而在投资额的估计参数中,无法区分是投资行为还是运输能力形成后导致的经济增长,而如果投资行为的作用更大,则不能说明为什么要投资于交通运输而不是投资其他基础设施。又如用投入产出法,由于统计方法的设计,交通运输总产值增加必然导致生产总值的增加,不能解释其作用机制。再如,无论是用灰色系统模型还是Dea模型分析交通运输与经济的有效性和协调性问题,都是一种事后检验,并且也是各种运输方式或各地区、各时期的相对协调性,不能解释交通运输总体对经济增长的事前作用。

4新兴古典经济学简介及其研究运输与经济增长问题的好处

新兴古典经济学(newclassicaleconomics)是自20世纪80年代起,在继承和发展古典经济学中分工与专业化理论,指出新古典经济学不足的基础上,应用超边际分析(inframarginalanalysis)方法发展起来的。它关于分工的基本思想是,经济中的每个决策者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每个人作为消费者喜好多样化的消费,作为生产者在生产中有专业化经济,所有人的专业化经济合起来就是分工经济。分工和专业化会带来生产力的提高,同时增加交易次数,这就会产生分工好处与分工产生的交易费用之间的两难冲突,因此分工水平取决于交易效率的高低。随着交易条件的改进,折中这种两难冲突的空间就越大,分工水平就越高。同时,分工及其各种经济后果可以在没有交易条件的外生改进的情况下随着时间推移自发演进。

基于以上对传统理论和方法不足的分析,在新兴古典经济学框架下研究交通运输与经济增长问题,可能是一个好的选择。主要原因有以下6点:

(1)斯密将运输费用视为决定市场规模和分工水平的最重要因素,新兴古典经济学的交易费用则既包括以运输费用为主的外生交易费用,又引入了信息成本、契约成本、道德风险等内生交易费用。

(2)新古典经济学主要关注资源配置,新兴古典经济学则是研究交易效率、分工演进、交易行为和经济增长的,显然更加适合。它也可以解释交易费用和制度对分工和生产力演进的意义,不需要再借助新增长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3)新古典经济学中的一般均衡分析对空间、时间等交易过程中的摩擦是忽略的,而交通运输的作用正是克服经济中的时间、空间障碍。在新兴古典经济学中包括运输效率在内的交易效率恰恰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其理论框架天然地把二者联系在了一起。

(4)新古典经济学着重研究经济的非拓扑性质(消费、生产的数量、最优资源配置等),而对连通度、一体化等网络效应予以忽略,而交通运输却是典型的网络型产业,这就使得交通运输理论研究者在用新古典经济学分析问题时感到困难重重。而新兴古典经济学同时包括了经济的拓扑性质与非拓扑性质,为分析网络型产业提供了便利。

(5)在新兴古典经济学框架下,可以解释交通运输发展作用于经济增长的原理,而并非只是得出数据上的统计关系。而且通过分析这一作用路径,可以解释我国交通运输发展为何长期滞后于经济增长,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6)借助新兴古典经济学中关于分工自发演进的理论,可以解释交通运输与经济增长到底是“推动”、“拉动”、“交替推拉”还是其他关系这一长期争论的问题。

5主要结论和展望

在新兴古典经济学框架下研究交通运输与经济增长问题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交通运输是交易性产业而非生产性产业,对经济增长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2)交通运输发展通过改善运输条件,进而降低外生交易成本和总交易成本,从而实现促进分工,扩大市场范围,提高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的效果。

(3)分工经济和由于分工而导致的交易成本之间存在两难冲突,分工的自发演进过程将使折中这个两难冲突的余地增大,因而随着经济的增长,总交易成本和市场范围的扩大将带动交通运输的发展。

对这一问题的展望:

交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公路交通;通达性;经济发展;重庆市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1.018

1研究领域

本文研究区范围涉及了重庆市38个区县为研究单元,从重庆市位于西南腹地,总的面积大约为8.2万平方千米,重庆市是有名的“山城”,其境内北部地区,东部地区分布多为山地丘陵地带,坡度面积比较大,中部及西南部地势相对较低且多平坝。不仅如此,重庆位于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东部地区与资源富集的西部地区结合,是中国西南地区及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水陆空立体交通枢纽,自1997年重庆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建设发展迅速,公路总里程长达120728千米,其中高速公路达1909千米,部级道路长达3157千米,省级道路达8153千米,直至目前,研究建成并且顺利通车的公路有绕城高速、渝昆、成渝等环线高速,国道210、212、318、319,现在已经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的公路交通网络。

2数据来源及其数据分析

2.1数控来源

本文的数据来源主要从1997年重庆市直辖时的公路交通网络通达性和2013年重庆市公路交通的网络通达性的相关数据,其中涉及了38个区县,包括行政中心与经济中心渝中区和江北区等,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地理矢量化数据,另一方面是经济社会统计数据,收集了2013年重庆市38个区县的经济社会统计数据。再对上述数据进行整合,建立相应的地理分析数据库。

2.2数据分析

表1中,通达性系数1是用来衡量节点城市相对通达性水平的高低的平衡点:当通达性系数大于1时,则表示节点城市的通达性水平低于所有节点城市的平均水平;当通达性系数小于1时,则表示节点城市的通达性水平高于所有节点城市的平均水平,由此可见,重庆市区一半以上的区县通达性水平高于所有区县的平均水平。在重庆市所有区县中,公路交通的通达性呈现出“圆心放射状”的形态,即通达性由中心地区最高,随着距离的增加向四周逐渐递减的趋势。

此外,国内对于交通通达性的研究较少并且时间也较晚,而国外则研究开始较早,通过对交通通达性格局与人口变化关系的研究,据相关数据统计,2013年年重庆市全境总人口大约为3235.32万,相比1997年重庆市直辖以来增加了176.10万人,年均增长0.6%,其中农村人口占了全境总人口的61.7%,表中重庆市的人口分布总体趋势是从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其中,西南面的人口分布趋势大致是从中心向四周逐渐较少,这都是随着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和发展能力有着必然的联系。

3研究方法

3.1通达性系数

通达性系数是指各节点通达值与公路网络内各节点平均通达性值的比值,反映了整个交通网络中各节点城市相对通达性水平的高低。

3.2GiS空间分析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显示与应用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是分析和处理海量地理数据的通用技术,广泛应用于测绘、地图制图、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社会调查、国土规划管理等领域,在公路交通研究方面也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如:建立公路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并管理公路数据库,公路事故分析救援等。周焱等以沪宁杭高速公路经济带为例,通过分析高速公路经济带的特点,拟定高速公路经济带划分原则和依据,划分沪宁杭高速公路经济带边界。

4重庆市经济发展的现状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发展,我国西部城市在我国的发展备受关注,其中重庆市的发展最具有代表性,在重庆市1997年直辖以前,由于自然环境的限制和束缚,政府无法积极展开有效地工作,重庆市的经济一度没有得到更好的提高,直到1997年,重庆市重庆成为我国继北京、上海、天津之后的第四个中央直辖市,直到2007年,这十年间重庆市GDp和地方财政收入出现高速增长,并且在整个西部城市的发展中,由于其强大的经济优势成为西部城市发展的“领头羊”,到2013年,随着国家在经济结构上的调整,重庆市放缓了投资拉动经济的脚步,越加重视以增加消费的需求带动经济的发展模式,同时,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推动下,重庆市在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其GDp在近年中出现了新的高度。

近年来,由于重庆市所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重庆市经济的发展越加重视交通方面的发展,不仅如此,重庆市是一个典型的投资拉动增长型地区,虽然投资的超高速增长构成了重庆经济快速扩张的动力,但是投资驱动的结果也面临着高负债的隐患,随着重庆市人口的不断增加,重庆市政府加大对房地产建设的投资,对基础交通设施建设相对减少,不仅如此,伴随着多种交通费是的出现,重庆市政府加大对铁路、水路等的投资建设力度,对公路交通的重视度减小,但是广大群众的出行大部分是以公路为载体,这就导致了公路交通的通达性在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加,这大大不利于重庆市经济的发展。

5研究结果及建议

5.1研究结果

(1)在重庆市直辖以来至2013年这十多年间,重庆市公路交通通达性整体性显著提高随着公路区域网的发展也明显有了较大改善,重庆市主城区公路交通通达性水平较高,公路交通优势也最为突出,形成了以渝中区,江北区为主要的经济发展的核心领域,由此可见,重庆市主城区公路交通通达性的提高促进了该区域的经济发展,不仅如此,同时也辐射到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

(2)重庆市公路交通通达性发展在各区县领域有着明显的差异。由于路网的拓扑连接水平较低,路并且网等级体系不够完善,网络的辐射效率不高,于是公路网连接的边缘区域无论是在等级上还是在通达性上都与核心区域有着较大的差异,同时,在各个区县之间,公路之间的高连接交通轴线也较少,区县间高连接通轴线较少,分布密集部分主要分布在主城区内,这就导致各个区县间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很大的阻碍,同时也制约着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表现出公路路网发展极不平衡的现象。

(3)重庆市公路交通通达性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的关系。从表1中的相关数据及信息我们不难发现,重庆市公路交通的通达性是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的关系,公路交通的通达性越高,则相应的经济就越好,并且两者关系逐渐增强。而且公路交通对城市经济的变化也十分显著,各个区县区域的经济发展都更加趋向于公路交通通达性较好的区域聚集。

5.2建议

针对于重庆市的发展状况来看,突破自然环境的限制,解决直辖区内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从而对公路交通的需求和通达性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而带来的问题是一个重大而且十分艰巨的任务,像重庆这样一个典型的以投资带动生产消费的这样的一个城市,对公路交通有着十分强的依赖性,对公路交通通达性更是有着较高的要求,经济发展与交通的改善有着必然的趋势,因此重庆市首要做的就是加快完善公路交通的建设,加强与四川、贵州、湖北等周边省市的公路交通连接,并且不断加强对公路交通的管理,逐步增强公路交通对外的通达性;其次要完善重庆市各区县的公路交通网络体系,从而增加各区县领域之间的经济往来;最后要加强通县公路和各大农村公路的建设,从而扩大公路的路网面积,优化路网结构,加强城区与农村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交流,从而更好地发展以主城区为经济核心,从而辐射和拉动边远地区的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增强重庆市在经济发展中的整体优势。

参考文献

[1]BowenJ.airlinehubsinsoutheastasia:nationaleconomicdevelopmentandnodalaccessibility[J].JournaloftransportGeography,2000,(8):2541.

[2]ChiGQ.theimpactsoftransportaccessibilityonpopulationchangeacrossrural.suburbanandurbanareas.acasestudyofwisconsinatsub-countryleaves[J].Urbanofstudies,2012,49(3):112.

[3]李涛,曹小曙,黄晓燕.珠江三角洲交通通达性空间格局与人口变化关系[J].地理研究,2013,31(9):16611672.

交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市场经济;公路运输;经济管理

一、引言

 公路交通运输是连接各个城市的中介,也是各个城市的发展的基础,其具有灵活、便捷和通达性好的特点,是现代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经济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都有赖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交通的通达性展现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公路运输的市场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给公路运输的经济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下面就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必要性,提出在新时期如何实现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改进,促进其持续发展。

二、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路交通运输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不同地区的交通运输情况不同,但是其共同作用便是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公路运输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纵观全国各地的发展,经济落后的地区大多数是一些较为偏远,交通不便的地区,而对于一些沿海地带或者国家的中心城市来讲,其公路四通八达,为当地带来众多的效益。国家对任何一个地方的开发,都要先保证其交通便利,由此可见,交通运输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公路运输作为各种运输方法中的一种,是最为普遍,而又常用的一种交通方法,具有灵活、便利等特点。随着高速公路的建设与发展,我国的公路运输网得到了完善,其地位越来越重要,是全国各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二)公路运输的发展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很多城乡、偏远地区,“要想富、先修路”的标语随处可见,这是发达国家和我国国内各个发达城市的历史所验证的。公路交通运输是否便利、完善直接影响着本地区与外交流的程度,影响着本地区的开发与发展。很多时候,公路的建设只是为了目的地的资源开发,但是我们却发现公路的建设带动着各个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公路运输的超前建设,将会加强沿线地区对外联系,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一个封闭的地区,就算有着丰富的资源,但是没有便利的交通,依然继续落后,即落后的公路建设,将会严重的阻碍本地的经济发展。同时一个地区的公路运输状况良好,就会吸引跟多的外来投资者,从而带动本地区周边地区的发展,加强各个地区的之间的联系,促进相关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公路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基础作用的公共交通基础建设,也应该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社会主义公路运输体系的建立,其宗旨就是满足人民群众对公路交通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以促进建立一个和谐的公路交通体系。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公路运输作为各个地区发展的基础,必然要进行一些改革,才能够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发挥最大的作用为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服务。

 一是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改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必然要求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而公路运输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一部分,必然存在着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是公路运输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客观要求。公路运输市场是进行道路运输商品交换的场所及交换双方经济关系的总和。只有建立健全的运输市场机制,才能够促进市场中的经营机制的转换。

三是现代社会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必须要进行不断地改革与创新,才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几点改革措施

 (一)加强和改善公路运输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良好的管理体制是保证公路运输业经营管理的科学性的保证,当前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路运输业的发展变化对以往的公路运输业管理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应当尽快的制定综合性运输政策与体制,以保证公路运输业地协调发展,推进公路和地区经济的双重发展。

 (二)加强公路运输成本管理,实行全面预算

要实现公路运输成本的管理,就必须做好工程的全面预算,将施工成本降至最低,提高公路运输经济的持续发展。全面预算管理的理念是发达国家在多年的经济管理中形成的成功经验,其作为一个预算体系,是综合考虑了各个责任单位的责任、利益和职能,通过监督、激励和分配等手段,解决企业的内部管理问题,工程的预算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路施工企业的成本水平。因此,做好公路运输成本的管理,就是要充分的做好项目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对比选择较好的材料供应商,制定好项目的成本计划,为工程的顺利完成奠定全面基础。

 (三)经济管理手段和行政手段相结合的管理方法

公路是涉及到社会中的一切经济活动,是所有经济活动进行的基础,不是任何一个经济地区独有的,其具有公共性、规模性和非营利性等特点,同时其又具有周期长、投资回收慢等特点。作为一项公共事业,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作为政府应当为公路经济管理提供政治保障,提供良好的交通的服务,在尊重公路运营规律的基础上,赋予特定企业的垄断经营权,这样利用行政和经济手段的结合,促进公路运输经济的有效管理,促进公路运输业的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事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一些偏僻的交通不便的地区的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了沿线地区与外部的联系,吸引了外来的投资,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路运输的经济管理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全国各个地区的经济的平稳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另外,进行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改革和发展,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秦忠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研究[J].中国外资.2011(06)

交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篇9

[关键词]交通经济;融资问题;交通债券

[Doi]10.13939/ki.zgsc.2016.32.08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长足发展,逐步跃居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基础建设领域的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交通经济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长期以来,交通经济发展中融资都是一大核心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交通经济融资逐渐呈现出多重问题,这些问题值得各方的关注与重视,对其中存在的融资难等突出问题加以解决,才能提升交通经济发展水平。

1交通经济融资的重要性

交通经济融资是推动交通建设工作开展的关键之举。融资能够确保交通领域有源源不断的资金作为后续支持。交通经济融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优化交通经济领域投融资环境,采取新的措施推动融资工作开展,需要引起政府等各方重视,进而提升交通经济投资的实效性。

1.1有助于交通经济持续发展

融资渠道的有效优化和融资措施的不断丰富,有助于进一步增强交通经济发展能力。不论是基础交通设施建设,还是公共交通网络规划构建,都有助于提升我国整体交通通行能力,融资能够提升交通经济发展的持续性,通过有效融资,交通领域得到快速发展,交通经济整体竞争力不断强化和提升。

1.2有利于资金的高效利用

交通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保障,同时资金投入到交通领域,其投资价值高,投资回报相对有保障。总体来看,交通经济融资有利于资金的高效利用,便于资金合理配置。现阶段,我国国内有大量的民间资本可以配置和利用,但缺乏足够的规范渠道,导致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依然面临阻碍。交通经济融资需求给民间资本提供了投资方向,使民间资本投资效能得到提升。

2我国交通经济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交通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公众基本生活的必要保障。交通经济问题受到各方的普遍关注,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核心所在。近年来,随着政府经济发展策略的调整,政府在交通领域的直接投资逐渐减少,而市场融资难问题则长期存在,直接导致交通经济发展遇阻。

现有的交通经济融资方式相对单一,固有融资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城市交通经济的发展要求。缺乏有效资金的配置,导致部分城市交通建设停滞不前,交通运载能力得不到相应提升。目前来看,交通经济领域融资难问题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政府投资减少,相应替代方式不到位,交通经济发展压力激增。基础投资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方式,地方政府非常重视,但限于财政资金压力和政策机制限制,有限的财政补贴和直接投资难以满通经济发展的全部需要,过往以政府投资为主的交通领域建设模式已经难以维系,交通经济发展需要来自于其他渠道的新投资融入,进而才能满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

二是银行融资不畅,在交通经济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银行融资这一传统渠道,为交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但政策性贷款与商业银行贷款相比较,商业银行贷款成本高、融资速度慢的问题较为突出。随着政策性贷款总量的减少,地方政府更多需要采用商业贷款拉动交通经济增长,同时地方通建设投资所产生的贷款利息,有可能挤占其他领域投资资金,继而导致城市发展失衡,对于城市或区域的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三是民间资本失效,民间资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到交通经济领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现阶段民间资本在交通经济融资中占比较低,民间资本作用没有得到根本发挥,限于政策和制度要求,民间资本参与交通经济投资的程序过程长,投资回报率相对低,大量民间资本缺乏有效利用,民间资本作用不明显。

3解决交通经济融资问题的基本策略

融资问题近年来成为困扰部分交通领域项目的重要问题,融资难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进而才能采取更为积极和有效的优化措施,促进交通经济融资问题得到科学化和有效解决。城市交通体系的构建与城市交通公共服务体系的运行都离不开交通经济融资的支持。采取相应的措施能够提升交通经济融资水平和质量,确保交通融资取得实效。

3.1推行交通债券等模式解决交通经济融资难问题

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深化,更多金融衍生品出现,通过对现有债券模式和基金模式的优化调整,可以使交通债券等融资模式更加科学高效,解决交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融资压力和难题。交通债券或基金应采取分级措施,推出专项债券或地方债券,使交通债券的应用性得到提升。同时也应成立地方通领域基金,实现资本对接,解决交通经济面临的难题,在基金建立和运行过程中要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使民间资本加入到此类基金当中,使民间资本得到合理配置,提升资金利用率。

3.2加大银行信贷对交通经济发展的支持

银行信贷是交通经济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改革,银行信贷所产生的还款压力,成为阻碍交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有效控制信贷风险的基础上,银行要加大对交通领域的信贷保障,加快商业银行与具体投资项目的对接,缩短贷款审核周期,同时合理确定贷款利息,使交通建设项目能够获取到理想的资金支持,保障项目平稳推进。

3.3推动民间资本更多地进入交通经济领域

民间资本的科学有效应用能够缓解交通经济发展面临的融资难问题,释放融资压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迅猛,民间的大量资本成为各领域经济发展的资本保证。通过积极引导和规范利用,可以使民间资本在交通经济领域发挥更大作用,一方面解决了交通经济面临的资本缺口压力,另一方面则能够使民间资本得到科学配置,解决资金投资方向性问题。

3.4加强交通建设项目管理,提升资金利用率

随着政府在基础建设方面直接投资的减少,部分交通建设项目面临短期的资金缺口,交通建设项目管理部门要强化资金利用率,在融资难的环境下,提升资金利用率,确保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能,有利于交通项目的按期高效建设,使交通经济整体竞争力得到彰显,使交通公共服务的价值作用得到发挥。

4结论

交通经济融资问题已经成为限制交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交通项目建设、交通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等领域都需要大量持续的资金投入,缺乏稳定的融资渠道、融资成本过高直接影响着交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当前交通经济发展面临的复杂环境下,采取优化融资渠道等具体方式能够切实提升交通经济发展的持续性。本次研究从交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融资角度入手,对尚存于融资过程中的问题展开分析,研究的针对性较强,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具有一定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贺大志,曹丽荣.交通投资项目效益分析对策及实施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4).

[2]曾斌.基层交通经济融资困难的分析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6).

[3]郝宇平.乡镇交通经济融资困难的状况分析[J].中国外资,2014(2).

[4]李鑫.交通经济融资中的问题与困境分析[J].才智,2013(34).

交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篇10

关键词:市场经济;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策略

交通运输水平的高低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前景,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近年来,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之下,我国对交通运输事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广泛重视,并且通过财政支持、政策扶持等方式对交通运输产业进行引导性发展,进一步颁布了与交通运输有关的法律法规,使得其逐步朝着规范化、市场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之下,交通运输经济管理中仍旧存在某些问题影响和制约交通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笔者立足于市场经济条件之下,对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策略进行简要分析与着重探讨。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一)促进市场经济稳定发展

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稳定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新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发展程度的日渐深入,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前进发展的同时,也在无形之中加快了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的完善化构建。在看到发展机遇的同时,交通运输经济管理也面临一定的挑战。交通运输经济管理与市场经济发展存在必然联系,前者的规范性发展可以进一步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对我国国民经济的长足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能够更好的提高经济效益。

(二)精准配置资源,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有利于精准配置市场资源,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经济发展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农耕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明显看到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进程。从更深层次的层面进行探究可以发现,交通运输条件的优劣将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经济运行方式的转变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用。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之下,需要从交通运输生产力的提升这一环节入手对交通运输经济进行科学管理,通过这样的方式加强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高效联动,能够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进程。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一)社会生产力强化的必然要求

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强化的必然要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存在必然联系,前者决定后者,后者反作用于前者,而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前进需要生产力与生关系的协同发展方可实现。同时,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方式也要与社会生产力提升相承接,并对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方式进行创新变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框架之下,无论生产资料属于何种性质都需要在此种环境之下开展一系列的经济运行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对于交通运输企业来说,要根据生产力提升的客观要求对自身的管理方式进行变革,以此来更好的满足市场经济运行的客观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二)企业变革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需要

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是企业变革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需要。从概念上来说,交通运输经济主要是与交通运输行业息息相关的经济产品的总和。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方式是交通运输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管理方式的创新变革能够进一步增加交通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通过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制度框架的科学指导可以为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奠定良好的制度保障,对经济管理方案的深入落实和具体践行具有积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因此,相关人员只有加强交通运输经济管理优化能够增强企业竞争实力,进而实现企业整体水平的有效提升。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策略

(一)合同管理方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从合同管理方面对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以此来更好的提高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众所周知,在法律框架之下双方根据法律法规要求所签订的合同具有极强的法律效应。换言之,交通运输经济管理要在法律法规合理的框架之下进行规范进行,做到有法可依。交通运输双方根据合作意向签订相应的运输合同,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极大程度上提高运输方的社会责任心,保证其在限定的时间内安全送达。同时,加强合同管理可以提高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效率。根据大量实践证明,合同管理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可以进一步降低交通运输企业的投入成本。

(二)内部管理方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从内部管理方面对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结构进行优化调整,通过自身管理方式的创新变革来促使企业在同行业竞争浪潮中处于不败地位。对此,交通运输企业要对自身各环节的管理内容进行精心设置,对方式进行细化调整,同时深入到市场实际之中进行调研,保证产品销售与市场需求相契合,进而制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经营管理目标,对交通运输企业的经济管理方案进行科学制定和顺利落实。同时,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对传统人工管理方式进行改良,扭转传统人工方式中效率低下的负面局面。使得岗位标准朝着精准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此外,要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化管理,保证每个部门、岗位人员配置的科学化,从而实现系统管理效果的最大化。

(三)运输收入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从运输收入管理方面对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利用稽查的方式来缩短资金流动效率,实现交通运输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交通运输行业具有周期性强、规模扩大化的发展特征,因此,相关人员要对自身的管理方式进行有效管理,对其中的隐性因素、不可控制因素进行科学管理,避免出现财政赤字的问题。从这一角度来说,交通运输企业需要加强对运输收入的有效管理,借助稽查的方式来对收入进行合理化调整与整合,减少不合格收入管理行为的出现。同时,要强化运输收入管理和稽查的执行力度,保证相关制度能够更好的落实和具体践行在实际工作之中,切勿出现“走流水”的形式。最后,要构建一支高素质、强能力的收入稽查管理队伍,通过人员专业素养的提升、责任意识的强化来更好的提高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效率。

(四)车辆综合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从车辆综合管理方面对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保证相关道路管理工作可以充分践行到实际工作之中,其所取得的实际效果能够与预期效果相承接。值得说明的是,如果仅仅通过完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制度,而不对道路车辆进行管理则无法创建出与之相对应的运输市场。因此,在实际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过程中,要通过道路管理、车辆管理的方式来促进交通运输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制定道路车辆综合化管理模式,对其中的管理方案、运行流程等内容进行精准化设置,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有效联动,实现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市场化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各级运输管理,对不同地区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管理,进而从而根本上提高道路车辆运输管理效率。

(五)全面预算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从全面预算管理方面入手对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切实有效的提高交通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对此,相关人员需要对交通运输企业自身管理的情况进行客观精准分析,完善与之相关的预算管理制度。当前,我国绝大多数交通运输企业的预算管理相对完善,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更好的保证各项资金运用在实际之中,满通运输企业转型升级的客观需要。同时,对于我国交通运输企业来说,管理者要对预算管理制度给予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辅之一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落实来保证预算成本管理效果的最优化,更好的完成交通运输企业的发展目标。

四、总结

交通运输作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改革的攻坚阶段,市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发展,同时也对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应该从合同管理、内部管理、运输收入、车辆综合管理、全面预算管理五方面入手,不断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的长足发展。

作者:曹文雯单位:昆明公路局

参考文献:

[1]章雁.内蒙古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现状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16,(10):304-305.

[2]李娟.浅析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措施[J].现代商业,2016,(2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