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鼓励式教育的作用十篇鼓励式教育的作用十篇

鼓励式教育的作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56:28

鼓励式教育的作用篇1

【关键词】幼儿教育鼓励

幼儿教育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犹如农业在我国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幼儿教育如果出现偏差,则整个教育体系是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的。“以人为本”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我国的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偏差,使得儿童问题或独生子女问题越来越突出。回归幼儿教育的本身,是有利于幼儿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的。

1鼓励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1.1鼓励教育能够激发幼儿的自信心,帮助其克服自卑、怯懦。3~6岁的幼儿期,是培养个人成就感和自信心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对幼儿进行鼓励教育尤为重要,也对幼儿今后的人生有着重要的影响。许多幼儿因为在某些方面有缺陷或不够好,常常遭到教师的批评、讽刺,在心理上或多或少留有阴影,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由此导致没有自信,逆反情绪严重,这些都严重损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影响其身心发展。因此,在今天这个处处讲求以人为本的时代,鼓励教育对于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具有更深刻的意义。

1.2鼓励教育能够让幼儿懂得鼓励和尊重他人。每个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而父母和教师作为幼儿的引导者,要用鼓励的态度对待幼儿,在保证不伤害幼儿自尊心的基础上指出他们的不足,让幼儿感受到来自教师和父母的关爱和尊重,同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同时,教师还要教会幼儿怎样鼓励和尊重他人,让幼儿认识到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这有助于幼儿在与同学的交往中,真诚地对待和关心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学习,这对消除幼儿之间的嫉妒、敌对、冲动等不良的心理情绪有着重要的作用。

1.3鼓励教育能够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能力。鼓励教育是在尊重幼儿个性差异基础上的教育模式,家长和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幼儿在生活中得到磨砺。家长和教师要在失败中鼓励幼儿,对幼儿的顽强、努力等积极向上的行为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无形中就发展了幼儿的独立自主能力和遇事应变能力。这就像教幼儿学说话走路一样,即使说错了、摔倒了,也要鼓励他继续下去,绝不能认为幼儿不行或太笨,一定要积极地鼓励他从失败中站起来,独立地去完成每一件事。

2老师要鼓励孩子参与教学过程,并对孩子进行表扬和鼓励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鼓励孩子参与教学全过程,同老师在教育活动中互动。这种互动式教育目前已经成为幼儿教育普遍采用的方式,在许多幼儿园中得以普及。在幼儿鼓励教育中,老师需要做的就是鼓励孩子的一切正确行为,使学生能够从教学过程中获得乐趣,收获知识。所以,老师要在幼儿的鼓励教育中,建立互动式教学模式,鼓励孩子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此外,老师还要做好对孩子的表扬和鼓励,让孩子能够通过互动式教育,建立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孩子的参与精神,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

3鼓励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幼儿时期是各种习惯养成的关键时刻,在幼儿时期养成良好的习惯,将使孩子受用一生。错过了这一关键时刻,在孩子后期的成长过程中,将很难弥补。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幼儿时期的良好习惯的培养。而说到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就必须要提到鼓励教育,实践表明,鼓励教育对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意义重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鼓励教育能够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对日后学习的促进作用明显。其次,鼓励教育能够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孩子能够主动的开展学习活动,减轻老师的负担。再次,鼓励教育能够增强孩子的信心,使孩子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4培养孩子关心他人的品质,在课堂上创造互相鼓励的氛围

现在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在家里是小皇帝,是爷爷奶奶的掌上明珠,都是唯我独尊的性格,不懂得关心他人。所以,在幼儿教育中,就要着重培养孩子关心他人的品质,使学生懂得分享的美德,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关心身边的所有人。此外,还要在幼儿教育的课堂上创造互相鼓励的氛围,让孩子看到别人的优点,并学会互相鼓励互相激励。这不但有助于孩子学到别人的优点,也有助于孩子改善自身的缺点,所以,幼儿鼓励教育中,在课堂上创造互相鼓励的氛围十分重要。

5鼓励教育与挫折教育相结合策略

鼓励式教育的作用篇2

1.1有利于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

在新时期的教育领域中,体育科目是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会设立的一门基础学科,一般的体育项目都是以竞技形式进行的,具有非常强的竞争性。在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积极鼓励学生的学习行为,学生之间会为了获取教师更多的鼓励而努力去竞争,从而间接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教师要利用赏识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客观指导,鼓励学生不畏惧激烈的竞争,让学生具备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去挑战自己,做好持久竞争的准备,有效培养高职体育生的竞争意识,帮助学生高效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1.2有利于学生协作意识的培养

赏识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也很有帮助。在教师的鼓励与指导下,让学生理解明白团结就是力量,鼓励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指导,使学生在团队协作中逐渐意识团结的重要意义。学生们通过相互协作,能够渐渐明白自身在团队中的价值,为今后的体育学习提供更多的动力。

2赏识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1注重发现学生的优点

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是赏识教育的核心理念,同时还要通过鼓励促使学生进一步发展自身优点。在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取得的进步给予有力的肯定和鼓励。例如在足球体育教学中,教师们要仔细观察学生们的特长优点,为学生安排适合的场上位置,在学生完美发挥技术的同时将其所特有的优点放大。如果教师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注重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将其放大发展下去,不仅能够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言语中获得自信,全身心地投入高职体育教学中去,还能够使学生得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找到自身在体育学习中的价值,最终取得教学的最佳效益。

2.2教师利用行为教育进行激励

优秀体育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一般都是以榜样的形象存在,而且教师的行为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一些体育动作要领要以身传教,用行为教育激励学生更认真地完成每一项课程任务的学习。例如在武术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进行动作示范,详述动作的细节要领,鼓励学生认真学习每个动作,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教师还要以恒久的耐心来激励成绩较差的学生,并用积极向上的语言来鼓励学生,使学生能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2.3利用奖罚激励制度教学

高职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建立公平合理的奖罚激励制度,对成绩优异或者认真听话的学生实行奖励政策,而对于一些成绩不好或者顽皮的学生实行惩罚制度,但是不论是奖励政策还是惩罚政策都不应该太过,否则会使学生产生自负或者自卑的心理。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后布置好相关的体育动作熟练任务,在课上进行检查,根据动作熟练任务完成的好坏程度调整学生的自由娱乐时间,完成效果优异的学生会获得更多娱乐时间,反之,则会将娱乐时间变成训练时间。因此,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实施奖罚并存的激励制度非常重要,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度,提高学生的任务完成效率。

3结束语

鼓励式教育的作用篇3

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祖超

   教育激励,就是教育工作者激发学生的动机,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前进的过程。教育激励的主体是教育工作者,主要是教育者,有时是学生家长,有时是教育组织机构。教育激励的客体(对象)是受教育者,即学生。教育激励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积极上进;有时是为了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使其按激励者所期望的轨道和方向前进。本文拟对教育激励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进行初步探索。

   一、教育激励的模式

   教育激励是激发学生的动机,调动其积极性,使其为实现某一目标而正确行动的教育过程。

   教育激励的模式是灵括多样的,在实际运用中也并非只用某一种模式,有时是交互使用的。这里为了叙述方便,概括介绍几种基本的常用的模式。

   目标激励模式。目标激励就是用吸引人去努力实现某目标对学生进行激励的模式。激励者确立的目标要因人而异,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这样才能对学生有吸引力。对幼儿设置的目标尤其不能太高,也不能太远,只能是近期的,有时甚至就是当时能实现的。对中学生就可以定远一点的目标了。对于青少年和幼儿来说,激励目标的高远一般与其年龄成正比例关系。因此,目标有远近之分、高低之分、个体的与集体的之分(比如争创先进班集体、文明寝室等就是集体争取实现的目标)。目标激励模式又可分为若干种。一是信仰目标激励。信仰涉及到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也包括政治信仰、宗教信仰等。信仰目标激励似乎比较抽象,对少儿来说要使其具体化。二是道德目标激励。道德目标是分层次的,从幼儿到大学生,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内涵,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学段等提出不同的道德目标,激励学生为之而努力。要鼓励学生增强成就感,对学生取得每一点细小的成绩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激励其不断追求新的成就,特别是对幼儿和小学生,要多鼓励。比如对很少回答问题的小孩,即使答错了,也给予鼓励,培养其自信心,帮助他们树立成就意识。成就目标很多,大的比如考上名校、竞赛获奖、争当三好学生,小的如争取习作发表、小制作参展、在晚会上演出、书画作品展出、回答问题得到表扬等。

   典型激励模式。典型激励就是用突出的、典型的人或事对学生进行激励的模式。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谓榜样就是典型,榜样不一定都是先进的,有好榜样,也有坏榜样和落后的榜样。因此,在主要用先进的典型激励学生的同时,有时也可以用落后的典型对学生进行反面教育,告诉学生引以为戒。用典型激励学生时,既要注重以老一辈革命家、著名科学家、爱国人士的事迹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楷模,也要通过讲雷锋、赖宁等的先进事迹来激励学生。尤其还要多用学生身边活生生的先进典型来现身说法教育学生,这样效果会更好。各种类型的典型很多,有爱国将士、革命英烈、战斗英雄、劳动模范等英模式典型,也有科学精英、发明大王、文学巨匠、艺术大师、企业大腕、技术能手、体育明星等各行各业的杰出典型,还有刻苦学习、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勤俭节约、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救死扶伤等各方面的先进典型。用典型来激励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各类典型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教育激励学生。教师要善于在学生中发现、培养、树立各种先进典型,这样既是对各种先进学生的激励,同时也可以此激励全体学生,使他们向标竿式的同学看齐,学习有榜样,努力有方向,奋斗有目标。

   信任激励摸式。信任激励就是激励主体用自己的信任、鼓励、尊重、支持、关怀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激励的模式。信任激励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模式。教师信任学生,对学生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有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信任激励可分为多种:工作信任----教育者把某项工作委托给学生去负责或办理,以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如让学生负责班组工作、团队工作、文体工作、科代表工作等,学生会很负责任地去完成老师和同学交给的任务。有的学校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和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实行学生干部轮流制,这种方法很好,符合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可以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在锻炼中得到全面发展。人格信任----体现师生的平等,废除师道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人的尊严,讲求民主,崇尚平等,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正义感和主人翁意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把各项工作和学习搞好。成就信任----信任学生能够积极上进,不断追求,取得成就。对他们取得的成绩,教师、家长要细心观察,及时鼓励,充分肯定,不能视而不见,不能无动于衷,这样会挫伤小孩子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成就感。尤其是对一般学生和较落后的学生,要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鼓励,不能用老眼光看人,总是盯住其不足之处。要多对学生给予表扬、肯定、支持、关心、鼓励、理解、宽慰等,使小孩子在赞扬声中健康成长,在鼓励之中不断前进。友谊信任----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是朋友关系,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上级与下级的关系。要让学生感到亲切、和蔼、温暖、可信、可敬,彼此间相互信任,建立友谊,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加倍努力,激励才能真正见效。

   二、教育激励的原则

   目的性原则。教育激励有很强的目的性,无论教师还是家长等,激励学生都要有明确的目标,总是围绕实现某个总目标和几个长远目标进行一系列激励活动。当然,更多的是为实现某一近期的具体的目标而激励学生。无论正激励,还是负激励,都是有目的的,都是想实现某一愿望,无目的的激励是盲目的,也是无意义的。

   针对性原则。教育激励有很强的针对性,不会是笼统的、模糊的。激励的对象应该十分明确,对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的激励不会完全一样。即使是对同类学生进行激励,也要因人而异。有的激励是针对思想品德教育的,有的激励是针对某一学科学习的,有的则是为培养学生的某种能力的,有的负激励则是矫正某位学生的某一不良行为的。针对性强的激励往往比较容易见效,激励的方式方法要运用恰当。

   及时性原则。运用教育激励一定要及时,越及时效果越好。及时的程度与学生的年龄成反比例关系,即年龄越小激励越要及时。当然,对中学生、大学生的激励也要及时。学生课堂回答得好,老师应随口赞扬,不要等到明天再表扬;当天某同学做了好事当天就表扬;某同学某科学习成绩一直不好,这次考试进步了,应马上表扬鼓励他;家长承诺小孩子某件事情完成得好就给奖励,也应及时兑现。若言而无信,或迟迟不兑现,以后的激励就不灵了。

   有效性原则。实施激励者应注意收集反馈的信息,某种激励实施后,到底效果如何,一定要关心实际效果,要关注、重视激励的有效性,不该表扬的表扬了,不该批评的批评了,都会适得其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负激励,一定要慎用。从我们问卷调查和收集到的大量案例来看,不少负激励不仅无效,而且还有负作用,有的甚至使学生丧失自信心、自尊心,加速向教师和家长所期望的相反的方向发展。教育激励的有效性原则很重要,这一点应引起教师和家长的足够重视。

   整体性原则。教育学生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教育激励活动也是一个很复杂的整体。建立教育激励机制时,要遵循整体性原则,从全局出发,不能头疼医头,脚痛医脚,不能光治标,要治本,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整个激励活动要协调一致,认识要统一,措施要得力,方法要得当,尤其不能相互矛盾。比如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张老师主张要创新,鼓励创新,而李老师反对学生创新,认为这是跟风赶时髦,结果弄得学生无所适从。又如对学生搞小发明小创造,不能王老师大力提倡,积极支持,而刘老师又说这是“小儿科”,搞小发明会因小失大,会耽误主考课程。两者激励的方向、目标不一致,会使学生茫然不知所措。

   三、教育激励的方法

   教育激励的方法多种多样,从教育激励的实践、课题问卷调查和收集的案例等来综合分析,不同的教师、家长对不同的对象,往往采用许多不同的方法。归纳起来,常用的教育激励方法大致有如下10种:

   表扬法。指教师、家长针对学生某项事情做得好而加以赞扬。表扬又分口头表扬、书面表扬、当众表扬、个别表扬、一次表扬、多次表扬等。表扬法激励效果很明显,尤其是对幼儿、中小学生等很见效。小孩子喜欢听好听的话,喜欢听夸奖的话。得的表扬越多,学生的心情就越好,干劲就越大,就越努力学习和工作。表扬一般不发奖品,成本很低,不必吝啬赞美之词,当然也可发小红花、奖小红帽、出喜报、上板报、培报等。

   奖励法。奖励一般是指比表扬更正规的正面激励。通常会对获奖者给一点物质性的奖励,有时甚至还给点奖金,有时也只发奖状、奖证、奖章、奖品等。奖励法运用很广,如评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少先队员、十佳少年、各种积极分子、各种竞赛奖等。

   鼓励法。鼓励的方式很多,这里指表扬、奖励等以外的非正式奖赏。比如老师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上赞扬鼓励的语言,找学生亲切地谈话,交任务让学生去完成,对学生的表现满意时以目光、微笑、点头、竖大拇指等方式鼓励,考试前家长摸摸小孩的头、拍拍孩子的肩等也是一种鼓励。

   评比法。通过检查评定和比较学生思想行为等来评出优胜者以激励学生。比如操行评定、德育积分、评比先进班集体、先进(文明)寝室、评选优秀学生、积极分子等,也有某些专项评比,如评流动红旗、班组,评红花少年等。评比可以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增强集体荣誉感,可以比团结、比贡献、比风格、比干劲。

   示范法。示范主要是通过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来激励学生,有时则就在学生中发现和培养先进,树立榜样,然后号召同学们学习。

   引导法。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帮助其树立奋斗目标,提高思想认识,制定具体措施,为之努力奋斗。当发现有某方面的不良倾向时,及时引导其认识到危害,迅速改正,防患于未然,并指明正确方向,共同制定新的方案,争取新的进步。

鼓励式教育的作用篇4

关键词:鼓励和赞美;教育教学;后进生

一、学生需要夸奖

人人都喜欢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都渴望得到鼓励,特别对于那些心理还不成熟的中学生来说,更需要鼓励。有了鼓励,他们可以克服前进中的艰难险阻;有了鼓励,他们就有信心把事情做得更好。如果老师利用夸奖代替训斥,利用夸奖代替高压,那么,学生就会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学习,这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有错可以进行批评教育,但并不等于有错必批,在批评之余,不要忘记夸奖鼓励。耐心说理,用夸奖的语言去鼓励他。教师用鼓励的方法,可以使学生认识本身的不足,决心痛改前非。要教育一个学生,信任是最重要的,只有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才能教好学生。对于那些已经犯了错的学生,最需要的不是批评,而是鼓励。

二、夸奖,能催人上进

要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发现他们独一无二的闪光点,作为教师,无论何时何地要想点燃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就必须学会用放大镜看清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学生更喜欢得到别人赞赏,特别是老师的赞美之声,更是给了他们动力,使他们更有热情的去学习。所以,作为一名老师,要学会赞美,乐于赞美。用花一样的语言来表达最真挚的感受,用花一样的语言来赞美学生。夸奖式教学是能鼓励学生努力上进的一种好方法。对于尖子生来说,他们在学习中攻克一道难题,解决一个个疑难问题,当他的劳动成果得到老师夸奖肯定时,这种喜悦心情难以形容,这种优越感特别强烈。在老师的鼓励下,他们会努力追求,奋力拼搏以达到自己的最终目标。对于学困生来说,当他们得到老师的夸奖,听到“你很聪明”、“你进步很快”或“你做得很好”的夸奖时,才真正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帮助。

三、夸奖、能挖掘人的潜能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有缺点和优点。所以我们要找出学生身上的优点,并让他发挥出来,然后不断地肯定他。那么,他就更容易向着好的那一面发展起来。再差的学生,我们也不应该放弃他们,想办法让他们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看到进步的可能。老师能善于运用夸奖式教学去鼓励学生,让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和坚定的信心,学生的潜能就可以发挥出来。中学是人成长的重要时期,发挥个性优势,挖掘自身的潜能是非常重要的,老师要善于利用夸奖去鼓励学生,培养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这样学生成才就有希望了。

四、夸奖,可以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

鼓励和赞美,教师最美的语言。自古有师道尊严,师生之间始终隔着一层障碍。这种师道,使学生对教师畏而避之,师生间缺少朋友般的信任,亲人般的坦诚。若老师能用夸奖式教学,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师生平等对话,这对缩小师生间的距离,形成新型师生关系,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当一个学生得到老师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句夸奖的话时,就会产生一种亲切感,师生间增强了信任,那么学生很乐于亲近老师,尊重老师,爱自己的老师,当然乐于听老师的教诲。这时,学生对老师的爱,自然转化成学习的动力。而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就会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

总之,夸奖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运用,在其它活动也可以运用。只要我们善于运用夸奖式教学法,教育教学工作被动局面就可以打破,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就可以实现。当然,夸奖也有技巧。如我们要夸孩子勤奋,不夸他聪明;要夸他自信,不夸他自负。作为老师,对于孩子的每一点细微的进步,每一个小小的闪光点,我们都要加以关注,尤其是那些饱受挫折的学困生,让他们也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甜蜜。多夸夸孩子吧,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激励中进步,在期望中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中后进生的转化策略[J].教学研究,2009

[2]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教育对策.江西教育科研,1999

[3]《现代教育学》《心理学》云南教育出版

[4]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鼓励式教育的作用篇5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鼓励性语言;教学实施;教学新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4-0120-02

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老师的一言一语,一神一行,对学生都是莫大的影响。在此,我想谈谈我们高中数学课堂的有关问题及想法,浅议非正式性评价在我们高中数学课堂上的应用,尤其是教师的鼓励性语言及鼓励性的评价对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鼓励性评价的含义及特点优势

随着教学新理念的普及,教学中的评价体系也在不断地改革创新。对于数学教学的评价方法,鼓励性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所谓鼓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的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

鼓励性评价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有着与其它评价体系不同的优势和特点。首先,鼓励性评价顺应了教学新理念的要求,我们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力在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鼓励性评价肯定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能够使学生在自信中不断成长,全面发展;其次,鼓励性评价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课堂上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提高了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体现了学生作为社会的主体地位,有助于社会人才的培养;再次,鼓励性评价遵循了新课程教学教学理念的教师与学生平等的原则,这更有助于学生发挥创造性,感觉认知自己的重要性,教学中不是被强迫的学,而是主动自主地学习,这种评价体系同样有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最后,鼓励性评价的渗透性特别强,它全面地渗透了整个教育评价体系,形成了一种积极、阳光、向上、主动、创新的氛围,新体系新气象,教育评价新体系改革创新,应势而生。

二、鼓励性评价在高中数学课堂的应用

鼓励性评价顺应教学新理念改革,应用到数学教学中优势更显突出。它关注到了学生在数学教学课堂上的全面地发展。学生自信、客观的看待自己以及周边同学,并不时地给予周边人以鼓励和肯定,这样的现象大变先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局面,给整个教育界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景象。

1.对学生自身来说,鼓励性评价使学生突发猛进。鼓励性评价在数学教学课堂的实施与应用,数学教学课堂一改过去的死气沉沉、毫无生气变得活跃起来,学生们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自己得到肯定和赞赏,自己的学习是学有所获,学生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于是便很是自信,对数学学习也充满了乐趣,对数学的探讨及数学奥秘的认知上了一个新层次,从而学生主动自主积极的学习和探索数学原理及奥妙成为了一种习惯。这将有助于学生数学人生的探索创新,也会带动学生对生活的乐趣,对生命的维护和热爱。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周边事物、善于发现美,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挑战困难的勇气。

2.对教师来说,鼓励性评价使教师信心倍增。传统的数学教课课堂上,学生积极性差,对数学课程表现出厌倦的心理,思维能力差,基本功水平低,对数学没有信心,且对数学学习态度不认真,对整个数学教学呈现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学生们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以致养成了数学考试不会做题、东张西望,甚至作弊的习惯。很是伤透了数学教师的脑筋,教师用心教学,学生却一无所获。然而值得一提的是,鼓励性评价在数学教学课堂的应用,改变传统的数学教课课堂现场,学生信心增加,富有成就感,对数学原理及应用题产生探索的兴趣,加上教师在一旁的引导和指引,学生们热情高涨起来,对数学的认知是一件比玩游戏更值得去探索的事情。学生们的态度的改观,带动了整个数学教学课堂氛围的改善。在鼓励性评价的带动下,数学教学的效率提高了,教师教学的成就和信心增加。

3.对整个数学教学体系来说,数学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带动了教育学校的进一步发展。鼓励性评价对于数学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使整个数学教学良好的循环发展,并会带动学校更好的发展。鼓励性评价使学生自信、积极、阳光、向上、创新,不仅仅是对数学学习的贡献,更培养了学生积极乐观主动的人生观;鼓励性评价使教师拥有数学教学的成就感,教师更愿意教学,把数学教好,把最新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就是义不容辞、津津乐道的事情;学生对数学的热爱,教师对数学教育事业的全力奉献,带动了学校的良性发展,它会增加学校对教育对教师对学生的责任心,改善学校与社会的脱轨现象。

学校是向社会提供人才的重要场所,高中生的教育问题更是需要加大重视力度。高中时是学生各方面塑造的好时机,一个好的教育机制会促进高中生健康健全的发展。高中数学体现了人性化,它包含了广大的信息,它的思维性,它的逻辑性,它的创新性,它的社会性等等,高中数学教学课堂鼓励性评价的推广和普及,不仅完善了高中整个数学教育机制,还促进了学校和社会的与时俱进。

三、结束语

鼓励性评价增强了学校和教师的社会责任心,培养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乐趣、积极主动敢于创新的精神,更是培养学生对自己人生、对国家对社会的积极态度。它给我们带来很多的益处,能够使学生、教师、学校这三个主体良性的发展,对社会也会产生难以估量的作用,所以说鼓励性评价不仅仅是数学教学课堂的一种教学策略,更是利国利民的育人策略,在数学界,它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应该争取鼓励性评价教学策略更加完善,更加全面地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课堂,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鼓励式教育的作用篇6

关键词:大学生;家庭教育方式;公正敏感性

公正,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人们时刻都在关注自己是否得到公正的对待,并且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公正对待。大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公正敏感性?父母教育方式对大学生的公正敏感性影响有多大?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公正敏感性状况,对今后如何对学生进行公正教育有很好的启发作用。有了公正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公正个性的未来接班人,以维护社会的稳定。

一、公正敏感性

Schmitt和arbach(2010)对公正敏感性作出了如下描述:“不同个体在以下方面是不同的,个体对公正有多敏感,能够多容易地知觉到不公正,以及对知觉到的不公正所作出的反应有多强烈。”Schmitt和arbach(2010)把公正敏感性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受害者敏感性:因不公正事件而受到损失的人的敏感性;二是观察者敏感性:仅目睹了不公正事件而并没有卷入其中的人的敏感性;三是犯过者敏感性:主动促成不公正事件并从中取得利益的人的敏感性;四是得意者敏感性:被动地从不公正事件中取得利益的人的敏感性。目前对于公正敏感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Schmitt等人在2005年和2010年的研究中发现,人格特质和公正敏感性有相关关系,并且与人口学变量,如年龄、就业情况、性别、教育水平、婚姻状况等也都有一定的相关性;Gollwitzer等人在2007年的研究中发现自我构念方式对公正敏感性有预测作用。本文就想从大学生的家庭教育方式出发,研究家庭教育方式对其公正敏感性有何影响。

二、家庭教育方式

本文采用的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相对稳定的行为风格,是对父母所有形式的养育行为的特征概括。parker于1979年根据依恋理论编制了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arentalBondinginstrument,pBiparental),以便测量父母使用的不同教育方式。其中,采用的变量――父母关爱与父母控制根据依恋理论得出。关爱即喜爱、温和、亲近和低控制;而控制则指干涉、要求服从、过度保护和低关爱。本研究将采用修订后的pBi量表(蒋奖,2009),从修订后的各项心理测量学指标来看,它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大学生被试。

三、研究方法

1.被试的选择

本研究总共选取四川地区某高校大学生302名,男女各一半,所选对象确定没有参与过类似的研究经历。

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pBi)和公正敏感性量表,其中pBi分为母亲版和父亲版,各有23个条目,分为关爱、鼓励自主和控制3个因子。采用4点计分方式,分别代表“从不、偶尔、经常、总是”4种情况。

公正敏感性量表使用6点计分,有4个分量表,共40个题,每10个题为一个分量表,依次是受害者敏感性、观察者敏感性、得意者敏感性、犯过者敏感性。

将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公正敏感性量表订在一起,答题纸另发。调查前先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的目的。采用统一的指导语,要求被调查者实事求是完成问卷调查。回收问卷后,发现有效数据有288组,14组无效,对无效数据进行剔除。最后,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四、数据结果和分析

本实验的数据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与分析。

1.公正敏感性与家庭教育方式结果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母亲的关爱和鼓励因子在男生被试中显著高于女生被试(男生=24.96±3.51,女=23.89±3.31,F=6.673**,p<0.01),即母亲对男生温和、理解、支持明显高于女生;父亲的鼓励因子在男生被试中也显著高于女生被试(男生=12.57±3.74,女生=11.62±3.84,F=4.941*,p<0.05),即父亲鼓励男生独立和自主明显高于女生;受害者敏感性中女生明显高于男生(男生=29.53±8.12,女生=31.78±6.89,F=6.190*,p<0.05),即女生在面对因不公正事件而受到损失的人时比男生更加容易表现出公正性;观察者敏感性中也是女生明显高于男生(男生=28.40±9.39,女生=30.71±8.02,F=4.913*,p<0.05),即女生在目睹了不公正事件而并没有卷入其中时比男生更容易表现出公正性。

综上所述,大学生在家庭教育方式和公正敏感性上都表现出了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生在母亲关爱、母亲鼓励以及父亲鼓励上的得分更高。女生在受害者敏感性与观察者敏感性上的得分更高。

2.公正敏感性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表1父母教养方式与公正敏感性的相关分析

受害者

敏感性观察者

敏感性得意者

敏感性犯过者

敏感性

母鼓励-.112-.192**-.068-.012

母鼓励.232**.088**.077-.045

母鼓励.096.189**.020-.045

母鼓励-.107-.132*.000.074

由上表可以看出,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各个因子与大学生工作敏感性量表的很多因子存在相关关系:母亲控制因子与受害者敏感性与观察者敏感性存在相关关系;父亲控制因子与观察者敏感性有相关关系;母亲与父亲的鼓励因子与观察者敏感性存在负相关。由此可见,家庭教育方式对大学生公正敏感性的培养有重要影响。

3.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公正敏感性的回归分析

为了考察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公正敏感性的预测作用,分别以公正敏感性各维度为因变量,以父母教养方式为预测变量作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的控制与鼓励能够有效地预测其受害者敏感性,解释其7%的变异,在有效预测观察者敏感性时能解释其6%的变异。

五、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发现,父母亲对于男生的关爱、鼓励得分是显著高于女生的,而女生的公正敏感性得分普遍高于男生,尤其在受害者敏感性与观察者敏感性维度上。换言之,女生在看到别人受到不公正待遇时,无论此人与自己有无关系,都更容易产生同情心,而产生不公正感。同时,关爱因子与公正敏感性没有相关关系。

当父母实施控制教育,即严格要求孩子,过分干涉孩子的成长,限制孩子自由,孩子能更容易产生公正思想。而当父母还给孩子自由和独立时,反而让孩子得不到很好的公正思想。

以上结论的原因有:第一,为何关爱因子与公正敏感性没有关系?因为关爱与公正是道德判断的两级维度,因此两者是没有关系的。第二,为何父母对男生的关爱高于女生?因为中国深受男尊女卑的思想影响,因此更容易对男生使用疼爱放松的教育。第三,为何女生具有更高的公正敏感性?因为从社会性别角色出发,女性更关注于人际关系,因此对于看到别人受到不公正待遇更容易引发同情心。第四,为何控制式的教育更能引发公正思想?因为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国家,“棍棒出孝子”“百善孝为先”的思想根深蒂固,因此,所谓传统式的中国家庭,实质就是听父母话,做父母赞同的事,错了就罚。父母的严格教育、过分干涉实质就是在用实践告诉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因此让孩子从小就掌握关于这个世界的是非观,从而形成公正思想。

六、研究不足与展望

鼓励式教育的作用篇7

【关键词】体育教学;激励法;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竞争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237-01

激励,是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宏观目标下,体育教学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深入进行教学改革,教学科研实践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激励方法的运用,激发学生学练的积极性,逐步形成自己学练的学风,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使体育课更加生动活泼。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激励是一种强化,通过对学生的体育行为进行鼓励,从而满足学生的需要。

一、激励概念的研究

激励有激发和鼓励的意思,是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和活动。有效的激励可以成为组织发展的动力保证,实现组织目标。它有自己的特性,它以组织成员的需要为基点,以需求理论为指导;激励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等不同类型。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激励式教学法是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激励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挖掘人的内在潜能,促使受教育者按照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

二、激励法的作用

无论是学生在运动技能掌握初期还是在掌握以后,激励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实践证明,激励作用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积极的一种肯定,是促进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发展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激励具有确定学习目标的作用,有利于学生选择正确体育行为

激励是一种诱因和手段,可把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主观目标和客观目标,个人目标和集体目标有机的联系起来,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进而得到良好的学习的动力。

(二)激励能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

学生具有求新求趣的心理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对练习认真,动作掌握好的学生,运动技术和能力较强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激励和肯定,推动学生去探求只是,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激励能激发学习动机,有利于形成积极的体育态度

当学生在体育实践中获得成功,又进步时,能及时的得到教师的激励和肯定,受教者求成的需要得到满足,愉快心情也就随之产生。激励将化作巨大的推动力量,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从中获得更大的成绩,进一步的学习动机也随之产生。

三、教学中的几种激励方式

(一)沟通式激励

师生双方都是有感情需要的,从上第一堂体育课开始,就要建立一种尊重、友爱、温暖、情谊的良好关系。当学生的这种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体育课。这种情感建立在师生情感沟通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多谈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以增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感和了解的程度。

(二)鼓励式激励

这是体育教师经常运用的教育教学手段之一。以鼓励的口气布置任务,可以充分利用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生硬的命令,一开始就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降低了他们的上课热情。

(三)参与式激励

行为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参与管理、参与决策,是人的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是精神方面的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是精神方面的一种高层次的需求。从这一原理出发,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有什么要求;吸取学生的建议,让学生献计献策。这样备出来的课,肯定是从实际出发,集思广益,教师教得自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也极大提高。

(四)期望式激励

在体育教学中,表现特别好的学生,非常希望能得到教师恰如其分地评价和表扬;表现不太好的学生,则害怕受到教师的批评和冷遇。遇到这样情况,正确的做法应是:该表扬的,就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有过失的,不要过多批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鼓励并激发其补缺改过。

(五)宽容式激励

课堂上,师生之间产生矛盾是常有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首先,教师要克制自己的情绪并容人之短,不怀成见。教师的宽容是育人的前提,是妥善解决矛盾、融洽师生关系的基础。其次,教师对学生要热情教诲,以情感人。若教师顾及自己的所谓"师道尊严",采取"以牙还牙"的办法,必然激化矛盾,破坏师生关系,严重影响教学。

四、激励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激励要以爱护学生为出发点

所为爱护就是热爱和保护。热爱是教师在激励过程中要一视同仁,对学生不持偏见,实事求是,做到公正合理符合实际,激励的次数和范围要恰当。不存在厌恶的情绪,或对学生的激励夸大其词,不符合实际。要注意保护学生心灵最敏感的地方,即“自尊心”。因此不管是对好学生,还是差学生,教师都要以同样的态度去体验他们的感情,设身处地的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在他们稍有进步时,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样才能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竞争中运用激励应适当

有激励就会产生竞争,竞争效果需要教师把握适度,需要教师高水平的指导能力。因此,教师要做到对竞争的性质有足够的认识“兴利除弊”。鼓励学生去参加竞争,提高参与竞争意识,提倡学生自我纵向竞争,争取一次比一次进步。

五、结论

激励法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教师如果对其作用认识清楚,使用正确,将有助于学生掌握体育技术、技能和理论知识,有助于学生选择正确的体育行为,为学生提供成败信息,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激励教学不但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更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人格的自我完善,顺应时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昌国.激励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少年体育训练,2004(04).

鼓励式教育的作用篇8

关键词:幼儿教育;赏识教育法;应用方法

幼儿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阶段,同时是其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教育,做好幼儿教育工作是每个幼儿教师的责任。幼儿学习的兴趣永远在于教师发自内心的鼓励,教师对幼儿充满艺术性的表扬将是幼儿学习的巨大动力。

一、鼓励教育能够激发幼儿的自信心,帮助其克服自卑、怯懦。

3~6岁的幼儿期,是培养个人成就感和自信心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对幼儿进行鼓励教育尤为重要,也对幼儿今后的人生有重要影响。许多幼儿因为在某些方面有缺陷或不够好,常常遭到教师的批评、讽刺,在心理上或多或少留有阴影,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由此导致没有自信,逆反情绪严重,这些都严重损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影响了其身心发展。因此,在今天这个处处讲求以人为本的时代,鼓励教育对于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具有更深刻的意义。

二、鼓励教育能够让幼儿懂得鼓励和尊重他人。

每个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父母和教师作为幼儿引导者,要用鼓励的态度对待幼儿,在保证不伤害幼儿自尊心的基础上指出他们的不足,让幼儿感受到来自教师和父母的关爱和尊重,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同时,教师要教会幼儿怎样鼓励和尊重他人,让幼儿认识到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有助于幼儿在与同学的交往中,真诚地对待和关心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学习,对消除幼儿之间的嫉妒、敌对、冲动等不良心理情绪有重要作用。

三、鼓励教育能够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能力。

鼓励教育是在尊重幼儿个性差异基础上的教育模式,家长和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幼儿在生活中得到磨砺。家长和教师要在失败中鼓励幼儿,对幼儿的顽强、努力等积极向上的行为给予肯定和表扬,无形中就发展了幼儿的独立自主能力和遇事应变能力。这就像教幼儿学说话走路一样,即使说错了、摔倒了,也要鼓励他继续下去,绝不能认为幼儿不行或太笨,一定要积极地鼓励他从失败中站起来,独立地完成每一件事。

四、积极评价,增强自信。

在整个赏识教育在幼儿教育的实施过程当中,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评价阶段。处在幼儿学习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心智不成熟,认知能力弱,所以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往往来自于教师或家长的评价。教师赞扬他,他就知道这件事做得对;教师批评他,他就知道这件事做得不对。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必须给予他们积极的评价,鼓励他们、认可他们,让他们在鼓励和认可当中学会成长。说到底,对幼儿进行评价是一个非常具有难度的工作,也可以称之为一项需要具有一定语言水平的工作。恰当的评价能够给予学生鼓励,在他们心中树立起自信心,进而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五、鼓励教育与挫折教育相结合策略。

对幼儿的鼓励教育与挫折教育可以结合在一起进行,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对幼儿进行鼓励教育,有利于幼儿增强其自信心,激发其主动战胜困难、克服挫折的勇气和力量,从而提高其抗挫折能力与水平。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则可以提高其心理素质水平,特别是当幼儿在其心理的可承受范围之内,成功提高了自己的抗挫折能力之后,其自我认同、自我鼓励、自我纳悦的心理层次也会随之提高。因此,在具体的教育措施中,教师要力争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例如:老师在布置活动作业时,其难度水平要有一定的梯度性,幼儿不能立刻完成活动任务,使其产生一定的挫折感,然后老师可以引导幼儿重新思考练习,重构自己的认知策略。当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反复练习,最终成功完成了活动任务后,幼儿的抗挫折能力实际上就得到了一次锻炼。在此基础上,老师对幼儿经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任务这件事进行赞扬和鼓励,进行鼓励教育,反过来又会进一步提高其信心,进一步增强其抵抗更高一级的挫折的能力。

六、大胆尝试,鼓励探索。

对事情充满好奇却又有些恐惧,是幼儿所共有的特点。在他们的世界当中,任何事情都是充满神秘色彩的,他们在对未知事物充满向往的同时夹杂恐惧,这是幼儿成长的必经阶段。幼儿教育工作就是要将他们对事物的好奇心激发出来,鼓励他们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将他们心中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感消除,鼓励他们进行尝试,建立起他们的自信心。

鼓励式教育的作用篇9

【关键词】小学教育;创新思维;学生

一、前言

创新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对问题的一种解决办法。小学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中位于始端,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加强小学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励他们的创新想法。但是目前受制于传统教育模式的缺陷及农村教育的滞后性,当前农村小学教育中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比较欠缺。

二、当前农村小学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存在的问题

中国农村的传统教育是以“升学率”为第一要义,以考试为生命力,对素质教育理解较少,因此对小学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存在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

1.课堂教学环节缺乏创新思维训练

教师本身不具有创新思维,加之传统的教育以“填鸭式”方式进行,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许多教师为了自己教的班级学生获得高分,在课堂上不是去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而是以填鸭的方式机械地传授知识,不顾学生的承受能力而对学生的学习横加干涉,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行为简单和粗暴地进行否定。

2.学生缺乏自主探索能力和想象力

受制于父母、家庭条件的影响,农村学生基本缺乏自主探索能力,同时受制于见识与知识面的狭小,学生的想象力也相对有限。

3.学生缺乏动手实践平台

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指标的教学管理模式使得中小学学生过早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泥潭中,小小年纪的小学学生背负死记硬背大量客观性知识的重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并不是升学考试的必考科目,因此不少学生基本没有动手实践平台,不少农村学校基本没有开设手工制作课,小学生更没有机会参加科技创新活动。

三、小学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与提高措施

1.重视课堂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课堂是小学教育的第一阵地,也是开展各类教育活动的最重要阵地,因此要重视课堂教学中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小学课堂教育的质量。农村学校及教师应充分发挥小学课堂的作用,使小学课堂成为学生学习和吸收知识的主要场所、成为创新思维培养的主要场所。老师应认真做好备课工作,丰富教学知识,同时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认真回答问题,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另外应训练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对创新思维的同学及时鼓励和表扬。同时老师要利用课堂时间回答学生的疑问,让学生在课堂把问题弄清楚。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与想象力

除了发挥课堂教学的第一阵地作用外,学校及老师还应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的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是课堂教学之外的有力补充,也是培养和训练创新思维重要途径。在教学中首先要为学生的自主探索提供可行性,教师要创造真正意识上的让学生参与尝试的机会,创设自主探索的情境,建立自主探索动机的最佳心理。比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问题的思考能力,鼓励他们在课外进行自学,同时换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先决条件和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因此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联想和想象,鼓励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在大胆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同时,要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给他们提供自由想象、独立思考的情境条件,鼓励他们大胆幻想。更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去开展自主探索学习,去编织属于自己的梦想,去探索自己未知的世界。

3.积极培养学生创新实践动手能力

创新需要通过实践来实现,再好的创新如果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并不能体现它的价值与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对创新思维的有力支撑,也是对创新想法的检验。世界上所有的伟大发明家,都是小时候酷爱动手制作的,无论牛顿还是爱因斯坦,都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学校应该开设更多的手工制作课,鼓励小学生更多地参与手工制作,更多的参与团体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创新实践方面,老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鼓励学生开动脑筋,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作品,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应激励同学们有计划地开展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

4.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

科技竞赛是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有效载体,它是一种可行的教育、教学行为,有着常规教学不可及的特殊的创新教育功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学校除了在主要教学环节中渗透创新教育思想,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之外,还应积极鼓励指导小学生参加多层面、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科技创新竞赛活动,不断繁荣科学内涵与培养创新精神相融合的校园文化。在此过程,应发挥学校搭台、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多方位融合的作用,为学生的创新创造提供更多机会与途径。比如积极组织小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等,可有效展示学生科技创新成果,进一步丰富和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结束语

创新思维是小学生最难能可贵的财富,农村的小学生同样对未知的世界充满着好奇。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应发挥能动性,鼓励小学生更多的参与创新,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重视课堂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加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能力的培养,进一步丰富小学生的想象力,同时鼓励他们更多地参与动手实践,并积极参加科技创新竞赛,把创新转化为创造。只要教育工作者一起努力,学生们心中的那朵创新种子,一定可以开出绚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董淑珍.简述小学教育如何实现创新和提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0).

[2]洪美慧.小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才智,2012(12).

[3]耿占林.浅谈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J].新课程研究,2014(10).

[4]隋娟.论小学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培养[J].改革与开放,2010(10).

鼓励式教育的作用篇10

关键词:音乐教育;心理教育;身心健康

一、良好的音乐教育就有效作用于学生的心理,能怡情、励志、解忧

音乐能怡情,亦能励志,又能解忧。良好的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身心的健康洗礼,对学生的身心都有裨益。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励学生的心智,化解学生的烦忧。音乐是和谐优美的正能量。美妙的音符、甜美的乐曲,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如《春江花月夜》气韵优雅,于悠扬秀美中见气势,聆听中放松了学生的心情;《义勇军进行曲》热情奔放的音调鼓舞着学生的斗志。健康、积极向上的音乐,是胜过语言和文字的美好且深刻的体验,是美妙且有效的心理治疗。音乐治疗,特别是音乐催眠治疗,已经成为心理健康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有效手段,正广泛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

二、以赏识、鼓励为主的心理教育是成功音乐教育的法宝

美妙的音乐教育能够使学生心里获取深刻而愉悦的体验。而美好的心理体验又是成功音乐教育的法宝。心理教育实践表明,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自卑元素的存在,每个学生都渴望来自教师的赏识、鼓励和肯定。赏识的本质是看得起,鼓励的效能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每个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在音乐的天资和基础方面是有差异性的。对于音乐天资相对弱一些,音乐基础相对差一些的学生,教师要做的主要是赏识和鼓励,而不应歧视、打击。心理学研究表明,所有学生的所有问题,从源头和本质上来说,都不是学生自身的问题,只是受先天遗传和后天成长经历的影响,在学生身上的表现而已。教师要理解并善待每一名学生,无条件地接纳每一名学生。要懂得学生悦其人才能信其道的道理。作为音乐教师,如果得不到学生的尊重和悦纳,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师首先要赏识和鼓励每一个学生,使学生获取愉悦的心理体验。喜好、勇气和激情是自信之基,音乐教师应该常去赞赏每一名学生的表演和歌唱,常去发现和捕捉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并不失时机地嘉许和鼓励。学生因在教师那里获得了对自己的赏识和肯定而信心大增,进而会坚定学习音乐的勇气和信心。赏识和鼓励要把握好度,赏识不是不讲原则和方式一味地夸赞。对待学习态度上不好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合理适当的批评。在批评学生的时候,注意力不能主要集中在情绪上,而要更多地集中在学生做错的事情上。教师合理适当的批评也是对学生的赏识。放弃和不闻不问才是教师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上,鼓励学生要具体化,要结合音乐教学的具体问题进行。给学生自信,及时表扬学生的长处,然后指出学生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和加强。这样得法适当的赏识和鼓励,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便于帮助学生愉悦地改正不足。音乐教师不仅要懂心理学,更要不失时机地把心理教育应用于音乐教学的实践中。

三、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是成功音乐教育的保障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学生在先天遗传和后天成长经历方面都是不同的。因此,每个学生都是有差异性的独立个体。在不同学科领域及同一学科领域的不同方面,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爱好都是有差异的。音乐教育作为特长教育学科,更应该结合每个学生在心理发育和成长方面的差异,因材施教,开展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成功的音乐教育,要求音乐教师不仅要做锦上添花的使者,更要做雪中送炭的智者,优秀的音乐教师不仅要把一群天资聪颖、勤奋刻苦的学生送上音乐的殿堂,更要帮助一些天资普通、勤勉不足却有兴趣的学生重建自信、勤能补拙、坚持不懈,开辟属于自己的音乐圣地。音乐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在音乐天资、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设计、开展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音乐教学的个性化教育,既要帮助部分学生解决“消化快、吃不饱”的问题,更要帮助部分学生解决“消化慢、吃不消”的问题。

四、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式、开放式教学,是音乐教育的创新之源

心理学研究的实践表明:作用于学生大脑皮层的“灌输式”“说教式”的教学在学生的记忆里留下的印记肤浅,也容易被大脑遗忘。作用于学生大脑深层中枢的“开放式”“体验式”教学在学生的记忆里留下的印记深刻,也最不易被大脑遗忘。音乐教育作为艺术类、情感型的教育,学生的体验和参与对于教学的效果尤为重要。教师要解放教育教学的“运动员”角色,做好音乐教学的引导员、服务员角色。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误,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不拘一格。特别是对于部分学生在音乐学术等领域的批判思维和行为应给予保护和鼓励。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头脑风暴、思维导图、角色扮演、交流讨论等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在音乐领域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