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绿色低碳发展概念十篇绿色低碳发展概念十篇

绿色低碳发展概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57:04

绿色低碳发展概念篇1

关键词:绿色交通运输循环交通运输低碳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性行业,是国家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经济的重点领域之一。目前,我国交通运输发展与资源、与环境的负外部性矛盾十分突出,成为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瓶颈之一。为加快推动交通运输业转型发展,全面落实党的十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建设“两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部2013年5月22日印发了《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之后,交通运输部决定开展“十二五”后期及“十三五”期绿色循环低碳示范项目评选活动。江苏、浙江、广东、河南、上海、南京、无锡等省、市各级政府迅速响应,制定和实施加快推进绿色低碳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和区域性试点实施方案,绿色循环低碳成为当前交通运输业广为接受的发展理念和行动方向。但是,行业内对绿色循环低碳交通概念还缺乏系统、深入解读,乃至存在诸多认识误区。科学界定和理解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概念内涵,对于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十分重要,也是其重要前提。

一、概念背景考察

交通运输属于一种经济形态,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概念内涵实际包含绿色交通运输、循环交通运输、低碳交通运输等的三个概念内涵,它们对应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分别是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和能源经济学。对承载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的反思,引发解决经济发展方式变革问题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主旋律,在上面的经济学领域产生了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新概念,从而也派生出绿色交通运输、循环交通运输、低碳交通运输等概念。这六个概念的实质是一致的,都体现出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对发展理念新的思考最早起源于英国,在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阿瑟・乔治・斯坦利提出生态系统概念。1962年,美国生态学家卡尔逊在他的著作《寂静的春天》揭示出生态系统破坏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风险。1962年,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宇宙飞船经济理论”,该理论明确以循环式经济代替过去单程式线性经济理,因此,鲍尔丁被认为是循环经济的最早提倡者。1989年英国经济学家皮尔斯出版《绿色经济蓝皮书》首次提出绿色经济概念。世界上最早提出低碳经济的国家英国2003年2月24日颁布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化被国际社会广泛共同关注,1992年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1997年UnFCCC的补充条款《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得到84国签署,到2009年月,发展得到183个国家签署(超过全球排放量的61%)。这些理念、思想、理论与方法传入我国后,国内学者出现大量讨论这些议题的研究文献,绿色、循环、低碳经济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在宏观、中观、微观等层面展开。属于中观层面的交通运输亦出台一系列政策,如交通运输部相继出台了《公路、水路交通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公路水路交通节能中长期规划纲要》、《建设节约型交通指导意见》、《公路水路交通节能中长期规划纲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等指导性意见或规划。

二、概念的基本内涵

从整个人类与地球的共同利益出发,用科学的、伦理的、注重生态的方式对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做出可持续的创造,并进行进一步公平合理的分配。这是国际维基大百科全书对绿色经济的定义。借鉴此意,绿色交通运输就是指出于保护环境和减小能耗的目的,通过各种节能减排等环保手段产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交通运输运行经济形态,是有利于人类生存环境改善、资源得以有效保护的严重交通运输发展状态。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三低三高”,即低排放、低消耗、低污染、高循环、高碳汇和高效率。

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对“循环经济”一词作出如下定义:在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进行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由此可推断,循环交通运输是指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和服务消费、废弃物处理的过程中,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交通运输运行经济形态。循环交通运输的基本特征是一低两再一高,即低消耗、再循环、再利用和高效益,其根本内涵是交通运输资源的循环再利用,重要的是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最大的交通运输经济和社会效益。

与传统经济体系相比,在生产和消费方面中一个新的经济、技术和社会体系,更能够满足节能减排的需求,并且还能维持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上升趋势。这一关于低碳经济的界定来源于2009年出版的《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途径》。由此可见,低碳交通运输是交通运输领域的碳生产力和人文水平综合可持续发展并都达到一种高层次经济状态,其本质在于通过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排放量又实现高规模高质量的交通运输发展。低碳交通运输概念突出的是要降低碳排放以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贡献,其本质是提高交通运输能源的利用效率、创新建立交通运输清洁能源结构,关键是观念转变、技术、制度的创新。

绿色低碳发展概念篇2

绿色设计(GreenDesign)也称为生态设计(ecologicalDesign),环境设计(Designforenvironment)等。虽然叫法不同,内涵却是一致的,绿色设计是指在产品及其寿命周期全过程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在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同时,更要优化各种相关因素,使产品及其制造过程中对环境的总体负影响减到最小,使产品的各项指标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其基本思想是:在设计阶段就将环境因素和预防污染的措施纳入产品设计之中,将环境性能作为产品的设计目标和出发点,力求使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为最小。对工业设计而言,绿色设计的核心是“3R”,即“Reduce”,“Recycle”,“Reuse”。不仅要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要使产品及零部件能够方便的分类回收并再生循环或重新利用。而低碳生活(low-carbonlife),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最早兴起于国外,现逐渐槮透到国内。可以说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可以理解为: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

可以看出绿色设计重点在于强调在产品设计阶段进行设计的从新思考和全面考量,而低碳生活强调的在于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将这种“绿色设计”的理念贯彻实现出来,成为一种方式和行为,达到地毯环保的最终效果。

二?低碳在产品设计

“低碳”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大工业国度的英国,而低碳的内涵分为: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文化、低碳哲学、低碳艺术、低碳人生、低碳生活方式等多种类型,英国的低碳概念主要集中在低碳社区的层面,随着低碳概念不断地提出,“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生活方式”、“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低碳的方式是多种多样从经济、社会、家装、建筑以及产品,每个领域都涉及到了低碳的气息。

2.1?低碳在产品中的应用。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同样也成为各个国家在20世纪发展的大方向和不可忽视的话题。作为发展中的中国也参与其中,自2003年开始国家大力《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关于做好建设节能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关于节能工作的决定》等政策性文件,之后又相继推出低碳政策,而在2010年“论低碳之路”座谈会在北京召开,而在5月份开幕的全球瞩目的世博会也将低碳演绎得美轮美奂。

世博会上,许多低耗环保的新型材料也逐个亮相,例如会“呼吸”的墙壁、地板随处可见。在世博会上很多场馆使用的都是可回收利用的绿色材料,除了住、行,衣也可以低碳。

2.2低碳对于设计的影响。设计的影响是广泛的,具有一定的引导性,但是低碳却对设计有着不大不小的影响。可以说“低碳”是设计中必要的考虑因素和不可忽视的一点。

一款设计除了再考虑了设计原料、产品周期、产品性能等因素意外,低碳更为设计带来了新的思考方向,由原先的设计一款产品,转变为设计一种行为方式,低碳设计是对设计的一种引导,能为使用者去设计一种低碳环保的行为方式,从而更好地实现低碳生活的标准,这种低碳的行为,从设计的角度去看,是一种设计方式的引导和改变,对于设计的要求更具考良性,当然对于设计的参与者的设计师来说也是从新审视的标准,设计师的低碳理念和职业道德直接影响着产品的属性,可以看出,低碳的概念对于设计来说是一把双向标,即对设计有一些约束性的要求,同样也对设计有一定的引导和开辟新方向的指示;相反,设计对于低碳来说,起到了推动的催化剂作用,好的设计能带动和激励低碳环保的概念持久下去,而不好的设计会有迟缓和错误的引导,使得大众误解低碳的含义。

三?低碳——未来生活的趋势

低碳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向往,在现代带资源紧张的今天,它不得不被大众重视并且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和主流。

绿色低碳发展概念篇3

关键词:低碳绿色饭店运营

一、饭店业的低碳概念

饭店业的低碳概念指:(1)降低饭店日常运营中的消耗,减少成本;(2)降低对资源的依赖程度;(3)坚持可持续发展。饭店是资源消耗量大且污染环境的企业,多数饭店仍在使用破坏臭氧层的制冷剂,在用水方面也严重超标排放,给环境带来了很不利的影响。

说起低碳饭店,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绿色饭店”。“绿色饭店”是指以可持续发展角度为切入点,建立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基础上,节约资源、降低污染,而又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一种饭店运营模式。

二、目前国外的绿色饭店举例

美国的Gaia饭店坐落在加利福尼亚纳帕山谷中,在能源和环保方面的设计达到了世界上先进的水平,有“世上最环保饭店”的美誉。或许你会疑惑饭店整夜灯火通明,其实这些光是由精心设计的天花板反射而成的,这些天花板可以集中地吸取阳光,从而使得饭店非常明亮。在白天时,饭店大厅从不需要开灯,这样就大大地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此外,三菱公司还研制出了节能冷热空调系统,可以有效地调节饭店里的温度。

日本轻井泽的虹夕诺雅温泉饭店,虽然夏天最高的温度只有25度,但是饭店使用一种不用空调就可以降温的方法,即在小屋顶上建设半封闭的窗口,从而自动地排出白天温热的空气,释放夜晚的自然凉风,让人们享受大自然中的清新空气。

三、我国绿色饭店的发展现状

如今在我国已有700多家绿色饭店,他们不断借鉴国外发展低碳饭店成功的经验,同时引进先进技术,加强管理,促进了绿色饭店的不断发展。一项资料表明,建设绿色饭店可使每个饭店减少15%的用电量和10%的用水量。从而可以看出发展绿色饭店会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但是另外一方面我国绿色饭店的增加速度并不快,大量的酒店并没有向绿色概念靠拢,主要是由于资金筹备和技术发展速度的问题限制了绿色化饭店的拓展。此外,饭店的环境资源保护意识人需要进一步提高,有些绿色饭店虽然名义上拥有各种相关节能降耗的设备,但是并不一定处于经济运行状态,甚至有些是打着“绿色”的幌子做名不副实的生意。

四、饭店低碳理念的运营和实施

(一)新建饭店的低碳化设计

一般而言,已建成的饭店会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实施成本控制非常困难,因此在规划前我们就应该详细地设计出低碳方案,认真核算出能源消耗的成本和低碳投入的比值。比如说,饭店的空间布局和房间布局,如果采用自然光,不但节约资源,还创造出了一种温馨惬意的氛围。且建筑材料的选择对饭店的能耗也会产生很大影响。通常具有保温、防水、隔声功能的材料为饭店建设的最佳材料。尤其是寒冷的北方地区,花费采暖的费用很高,在规划时如果安装特殊的设备在人流量较大的地方,隔绝内外界空气的交换,就可以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此外,供水系统也应是规划的重点,比如说在公共场所地区使用感应式自控温度的水龙头、引进中水处理设备等。

(二)低碳制度化,并对员工普及低碳知识

不断完善降耗节能的管理系统,并使之发展成为一项制度。对员工普及低碳知识,适当开展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并且把低碳概念融入到服务中。在管理方面要落实节能降耗的制度,鼓励员工在技术、方法、思路方面不断创新。

(三)不断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

从饭店节电方面来看,绿色照明是一个技术上的飞跃,它不但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还增加了客户对服务的满意度。一位专家曾说过:“如果一个饭店的照明具有品质的层次感和家庭的舒适感,就可以让客人快乐地工作和生活。”采用先进的照明设备,在露天公共场所使用光电控制开关,客房内使用插卡方式来获取电。而且多使用那些寿命长、安全性高的照明产品,比如说低碳节能的荧光灯、钠灯等,不但可以降低能耗,还会给客人带来新鲜感。除此之外,饭店在建设的时要多利用风能、太阳能发电,或建立自己小发电站。据统计,我国开发使用太阳能资源约占全球75%。通常情况下,太阳能电池的寿命是25年,虽然当前太阳能发电的成本较高,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相信太阳能一定会成为能源利用的主要形式。

(四)低碳饭店的运营

1.尽量少换床单。曾有专家统计过,饭店的床单少换洗一次就可以节约13升水和0.03度电,从而就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样道理,假如我国全部的星级饭店都是3天换洗一次床单,那么一年就可以节约1.6万吨煤。自20世纪90年代起,欧洲的饭店开始实行72小时换洗一次床单;日本的很多饭店都会采取折扣房价、赠送甜点等方式鼓励消费者节约能耗。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在客房床头放一片绿色树叶叶,上有说明文字,住店期间不需要换床单,可以领取礼物或折扣房价,或者提醒客人无特殊情况下,可以实行一客一换的方式。

2.减少使用一次性日用品。如今的饭店都会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日用品更是应有尽有。据统计,我国的星级饭店每天能消耗120万套日用品,价值约22亿元。而且这些产品不能回收利用,严重地浪费了资源。因此,减少使用一次性日用品,提倡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以及发泡餐盒等一次性餐具,并且应该减少鲜花的摆放,节约包装材料的耗费。

3.回收垃圾。有针对性地处理饭店运营中产生的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例如对废旧电池建立单独的回收箱,对于可回收的废纸例如宣传手册等实行单独回收。

(五)鼓励消费者低碳消费

发展低碳经济的前提是人们有着低碳的生活方式,若要发展低碳饭店就要对消费者普及低碳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低碳饭店的发展。比如说对消费者采取“低碳积分”方法,奖励那些低碳行为的消费者,从而引导其他消费者都积极参与其中。

总而言之,低碳饭店是饭店发展的趋势,涉及到了饭店规划、管理、运营等方面。饭店要树立低碳经营的理念,引进新技术,同时需要政府大力扶持,从而实现饭店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课题组,揭益寿,王凤,王福尧,邱宝冲,张景芳,曹丹丹.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和创新[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7,(07)

绿色低碳发展概念篇4

关键字:节能低碳绿色建筑发展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1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于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西方国家,又称之为生态建筑,是可持续发展建筑中的形式之一。由于不同国家在自然环境以及地理位置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区别,对于绿色建筑概念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但是,总体来说,绿色建筑可以归纳为以节约资源为准则,以确保人良好的居住环境为理念,致力于保护地球环境,共创美好地球家园。在节能低碳的大环境下,构建绿色建筑可以有效缓解环境污染问题,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居住空间。从设计的角度来看,绿色建筑集绿色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维护结构于一体,加强了中水的利用效率,节省了建筑空间,大大减少了废气的排放量。

2我国绿色建筑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2.1我国绿色建筑面临的挑战

我国在节能低碳环境下,全面推进绿色建筑的进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主要包括技术落后以及减排压力大等方面。此外,巨大的传统建筑规模也成为制约绿色建筑发展的一大重要瓶颈。受到根本哈根地区的影响,我国承担了较大份额的减排任务,在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形势下,绿色建筑的发展并非易事。高耗能以及高污染的大前提进一步增加了绿色建筑的难度。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建筑面积将达到积将达到800亿平方米~l000亿平方米,若不采取相关的措施,那么每年因为建筑将消耗电力1.2万亿度电,煤4.1亿吨。就目前我国的建筑而言超过80%的建筑物都属于高能耗。加上技术上的制约,我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绿色建筑进程较慢,要想改变高能耗的趋势,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面对当今供不应求的房地产市场,发展绿色建筑,降低能源消耗成为当下的首要任务之一。

2.2我国绿色建筑所面临的机遇

虽然我国在绿色建筑方面任重而道远,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国在绿色建筑的发展进程中也不例外。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个国家之间都看到了能源和环境的重要性,节能低碳成为整个社会的共同意识,绿色建筑的发展是社会的必然趋势。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推动下,绿色建筑的相关法律法规也进一步趋向完善,对于节能减排以及绿色建筑的概念日渐清晰,并且共同致力于维护我国共同的生活环境。此外,我国传承了五千年的古国文明,在历史上有着独特的风貌和地理位置,这对构建绿色建筑无疑是提供了先天的良好条件,具有很强的因地制宜性质。

3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策略

3.1加强绿色意识,加快绿色建筑研究

绿色环保意识的宣传是加快绿色建筑进程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宣传,加强人们的绿色建筑意识,倡导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让意识拉动市场,逐渐增加绿色建筑的需求量。如可以在小区中播放绿色建筑的相关知识,对比传统建筑和绿色建筑的不同之处,尤其是在对自身健康的危害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通过这种公益的方式,让绿色建筑的观念走进千家万户。在此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绿色建筑的管理理念以及运营机制,包括售后服务以及营销方式等。此外,我国不妨借鉴国外的绿色建筑概念,弃其糟粕,将绿色概念的精华植入我国人民的意识中,进一步达到意识宣传的效果。国外的技术相对成熟,在吸取经验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我国绿色建筑的成本,节约资源,从根本上说,这也是绿色建筑进程中的一大进步。

3.2完善相关法规,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我国早已出台了关于绿色建筑的法规措施,但是绝大部分地区的规范都流于形式,没有将规定落实到实际的规划建设中。由此可见,我国的节能建筑法规执行力度远远不够。相关数据表明,约有12%的大中型城市在建筑规划的过程中考虑到节能低碳的问题,其中还不包括占据较大份额的小城市。由此可见,我国应该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措施,加大监管力度,提高执法效率。在此过程中,政府不妨运用杠杆原理,奖惩合一,对构建节能绿色建筑的工程加以经济补贴,或者是相关政策上的优惠,鼓励广大施工队伍从事到绿色建筑的建设中来,对于高能耗的建筑加收相关的管理费用,通过这样的平衡方式来达到绿色建筑的普及范围,积极引导市场,发挥导向作用,吸引更多的绿色建筑的投资,加快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进程。

3.3完善绿色评估体系,推动急需人才培养

绿色建筑的评估体系关系到绿色建筑的执行,它综合了环境参数、人员技能、法律规定以及地域条件等多项因素,是衡量绿色建筑的标准之一,关系到绿色建筑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覆盖率。因此,我国应该加快绿色评估体系,推进产学研建设,在科学立项的基础上,一方面为绿色建筑的节能低碳输送更多的人才、另一方面,产学研机制还可以有效缓解当今的就业压力,解决社会保障性问题。作为学校,可以增设绿色建筑的相关专业课程,致力于打造特色化、专业化的绿色建筑综合型人才,在新青年的推动下,为国家的建设积累更多的人才。此外,还可以定期组织不同层次的人员参加绿色建筑相关知识的培训,进行现场考核,真正从源头上提升绿色素养。

小结

在能源和环境的两大压力下,绿色建筑为我国的建筑行业提供了机遇。近年来,绿色建筑业成为各国之间互相讨论的大题。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在绿色建筑方面的建邺较小,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为了更好地利用和保护环境,我国必须学习并借鉴国外先进的绿色建筑的发展理念,掌握其核心的技术措施,因地制宜,真正将绿色融入到我国建筑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在此期间,还需进一步巩固低碳城市的概念,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的绿色建筑走向新的台阶,从而为我们的下一代谋取更多的福音。

参考文献:

[1]刘志林,戴亦欣,董长贵,齐晔.低碳城市理念在我国的发展历程[J].城市建设维护与发展,2011.04

[2]袁晓萍.低碳环境下的绿色建筑概念内涵[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2.09

绿色低碳发展概念篇5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营销;营销创新

一、问题的提出

全球气候变暖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化石能源的经济发展方式以及石化能源的稀缺性,导致各国对其能源安全的担忧。低碳经济是指以最少的温室气体和二氧化碳排放为限,实现整个经济社会投入产出的最大化和最优化。我国学者鲍健强认为:“表面上低碳经济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所做努力的结果,但实质上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

相对于传统经济而言,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选择低碳经济就意味着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意味着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能源利用技术的创新,同时也是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改变(陈兴中、孙丽丽,2009)。低碳经济在内涵上包括了低碳生产、低碳流通、低碳分配和低碳消费四个环节,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政策创新及制度设计,提高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建立低碳的能源系统和产业结构,实现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低碳化(李晓春,2009)。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庄贵阳,2009)。

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微观经济主体企业做出积极的响应与配合。从企业营销行为上看,绿色营销也是追求营销效果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和生态,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因此,推进低碳经济下绿色营销的发展与创新,就是低碳经济微观基础优化的过程。

二、低碳经济与绿色营销的研究回顾

(一)关于低碳经济研究

英国学者在emissionScenarios中描述了未来的经济增长和能源使用相对于气候变化的长期后果(ipCC,2000)。Galeottim.,Lanzea,Richer(1999)在Feemworkingpaper中使用了110个国家的数据预测二氧化碳排放量同GDp的关系并对排放进行预测,认为气候变化的争论已经引起了人们普遍对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关注。nicolasStern(2006)指出了二氧化碳导致的经济问题。JohnstonD.等(2006)探索了21世纪中期在英国的房屋股票中减少超出6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技术可行性,指出了通过技术减排的可行性和困难。trefferst.等(2005)在能源政策中探索了建立长期可持续的能源系统的可能性。他们在分析节能减排、能源政策和经济发展的长期关系中认识到了企业和政府的责任,企业绿色营销有助于政府政策目标的实现。

清华大学低碳能源实验室主任、低碳经济研究院院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健坤认为,发展低碳经济主要的是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效;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是实现低碳发展的主要途径。杨昌荣(2009)对我国低碳经济中的外贸体系转型提出了建议。学者们普遍认为,对新技术、新能源的投资,积极利用财税制度,制定相应法律法规,推广教化低碳消费模式,建立客观的减排标准,转变我国产业结构,扩大碳汇等有助于我国推进低碳经济。蔡林海(2009)从世界竞争格局角度,分析了低碳经济带来的绿色革命对国家以及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二)关于绿色营销研究

绿色营销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在国际社会越来越关心地球环保活动的大潮中,各国先后制定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法规、政策和措施,营销管理界最终形成了体现可持续发展观点的营销理论——绿色营销。万后芬(1994)最早发表了《企业必须重视绿色营销》一文,随后罗国民等从环境与市场可持续发展战略角度研究了绿色营销的规律性,自此掀起了国内系统研究绿色营销的热潮。王向阳(1998)从消费者心理方面分析了绿色消费对绿色营销沟通的互动。何志毅、于泳(2004)按照消费者对绿色产品需求的程度,将消费者划分为深度绿色、轻度绿色和漠视型。叶方同(1998)研究了国际绿色营销以及绿色壁垒对国内企业的影响。魏明侠与司林胜(2004)著书研究绿色营销的绩效管理,阐述了绿色营销的外在作用机制和内部实现机理,并构建了相应的绿色营销绩效评价体系。王明星(2005)认为,鉴于宏观市场营销与微观市场营销的区别,将绿色营销局限于微观市场是有缺陷的。对于绿色营销的主导者,学者们观点不一。传统观点认为,只有绿色消费者才是绿色营销的主导者,绿色消费的需求直接诱发了企业的绿色消费行为(李华,2000);何志毅、于泳(2004)的观点是非政府环保组织向上可以向政府施压请愿,向下可以教化消费者及社会公众产生绿色需求,是促进社会、企业形成绿色观点的主要力量。结合我国的实践,田奋飞(2002)认为,政府是绿色营销的第一主导力量。

三、中国绿色营销发展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目前,虽然中国绿色营销理论研究有了很大进展,但绿色营销实践进展甚微,绝大多数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积极性不高。除食品、化妆品行业外,其他行业难觅绿色营销踪影。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四点。

(一)没有政策、法规的支持

传统的绿色营销,单方面要求企业自觉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甚至以牺牲企业利益为代价换取外部效益。受到逐利动机驱使,大多数企业不愿意采用绿色营销策略。我国相应法律、法规不健全,加之违法成本低,有些企业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得利益。

(二)绿色需求不足

仓廪实而知礼节,大多数普通消费者在满足低层次需求之前,不能产生更高的绿色需求,不能刺激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此外,绿色价格过高近一步抑制了绿色消费。

(三)回报低、成本大

受客观条件制约,绿色营销不能产生规模效益,导致少数希望承担环境责任的企业负担过大,而所得回报不足以支撑起绿色营销战略。从价值链角度考虑,企业实际上是处于上游生产厂家和下游生产厂家、经销商或消费者的中间环节,如果它要实施绿色营销战略,势必要上下游全行业产业链全部实现绿色营销才能顺利生产绿色产品。单个企业推行绿色营销,在缺乏上下游企业支持的情况下,顺利生产绿色产品的可能性被降低;即使通过经营实现企业目标,代价和成本也很大,造成绿色价格偏高,在满足消费者绿色需求的同时降低了绿色消费者的顾客让渡价值。(四)评价指标不完善,可操作性差

绿色营销具有外部性,其绩效的形成受外部和内部博弈的影响,很难界定。忽略外部性,单纯考量绿色营销的企业绩效,是一种狭义的绩效观,它必然会影响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积极性。

四、低碳经济与绿色营销的区别和联系

(一)低碳经济与绿色营销的区别

从实践效果上看,绿色营销与低碳经济都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的优化。但是从本质上讲,二者存在不少差别。

1 涉及的对象范围不同。经过不断的发展,绿色营销观念包括了生态、环保、健康等许多概念。单是其中的环境保护就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包括物种保护、水资源保护、气候、土壤等很多领域。而低碳经济仅集中关注与大气碳含量相关的问题,虽然碳汇减排涉及绿色植被保护、低碳农业涉及食品安全,但仍不超越降低碳排放的目的。

转贴于

2 评价标准不同。对企业绿色营销的评价多采用企业绩效评价方法,有基于灰色系统的绿色营销绩效评价,也有基于pip的绩效评价。低碳经济的评价使用碳指标,将碳排放量作为经济发展指标的依据。

3 推动力不同。低碳经济是政府主导和企业参与相结合(孟德凯,2007)。绿色营销的推动力是消费者的绿色需求与政府、企业的多方博弈(武永春,2009)。虽然有学者接受主导力观点,认为在当今中国,绿色营销的主导力是政府。但是即便这样,满足消费者的绿色需求,仍是企业绿色营销活动的主要目的。

4 最终产品不同。绿色营销的核心是绿色产品。绿色产品价值有:一是内部价值,即绿色技术开发者或绿色产品生产者获得的价值,如绿色技术转让费,清洁生产设备、环保设备和绿色消费品在市场获得的高占有率等;二是直接外部价值,即绿色技术使用者和绿色产品消费者获得的效益,如用高炉余热回收装置降低能源消耗,用油污水分离装置清除水污染,食用绿色食品降低了人们的发病率等;三是间接外部价值,指未使用绿色技术(产品)者获得的效益,这是所有社会成员均能获得的效益(如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也是绿色技术负载的最高经济价值。低碳经济催生的是社会、经济机制。遵循低碳经济机制产生的物质产品,不一定是绿色产品。

(二)低碳经济与绿色营销的区别

低碳经济与绿色营销作为政府和企业管理实践的两大基本课题,也具有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1 产生背景相似。绿色营销是环保观念与营销管理结合的产物。而低碳经济的催生原因同样是同际对气候变暖、不可再生资源枯竭的担忧。气候变暖及资源枯竭会给人类乃至地球生物的生存环境带来巨大的危害。倡导低碳经济就是倡导环保。

2 概念本质相融。例如,提倡保护树木,既是增加碳汇又是保护自然野生环境,低碳模式就是绿色模式,绿色模式也是低碳经济。又例如,低碳农业反对滥用化肥、农药,既可以减少生产所需的石化能源,又可以保护水源、保证食品安全。

3 响应主体一致。环保团体、环保人士和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政府是传统绿色营销的拥趸群,即绿色消费者。在低碳经济时代,倡导低碳消费生活理念并积极行动的群体也是这样的人群。

五、低碳经济对中国企业绿色营销的影响

(一)企业绿色营销的外部环境进一步优化

首先,随着宏观环境向低碳经济转变,实施绿色营销的企业将得到更多的政府支持。完善的低碳经济制度需要政府制定完备的法律法规和财税政策。届时,实施绿色营销的企业得到政府的支持会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激励更多的企业采用绿色营销手段,制定绿色营销战略,实施绿色营销策略。其次,低碳经济催生相应的低碳法律、法规,强制企业实现低碳目标,从而达到绿色的目的。企业履行低碳经济的法律、法规,把实施绿色营销从实现社会责任降低到实现社会响应,也降低了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道德要求。再次,低碳经济发展也有助于增加实施绿色营销的企业数量,完善整个供应链,减少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成本和阻力。最后,全社会的舆论倾向可刺激更多的消费者产生绿色需求,企业将采用绿色营销手段回应绿色需求。受舆论导向形成的低碳需求,刺激企业研究,并推广绿色消费。

(二)绿色营销理论的观点分歧进一步缩小

首先,低碳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着各种绿色营销宏观政策的诞生,从而促进绿色营销的普及,使更多的企业和政府接受绿色营销理念。其次,绿色营销是宏观环境范畴还是微观市场营销范畴的争论将逐步消失。目前大多数学者将绿色营销囿于微观市场营销范围,研究绿色营销的理论成果大多聚焦在绿色观念、绿色产品开发、绿色包装、绿色价格制定等。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将绿色市场营销局限在微观企业在现实中是很难执行的(王明星,2005)。通过在低碳经济下绿色营销的健康发展,可以使更多的人认识到:绿色营销在微观市场范畴得以实施不能脱离宏观环境的支持。脱离了宏观环境,绿色营销就只能是少数以环保为卖点公司的独门武器,不能成为一种广泛的营销哲学。

(三)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将更有操作性

首先,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发展模式,适用于任何行业,因此在任何一个追求低碳的行业都可以通过“碳管理”具体操作绿色营销。其次,将碳交易概念引入绿色价格定价机制,可以使低碳产品更具有竞争力,让高碳产品负担碳汇值部分,从而更利于保护环境,而且让绿色价格更具市场适应性。再次,绿色营销体系评价将引入碳排放量作为评价指标,这将使绿色营销产品和企业的认证更加科学。此外,低碳经济环境下,清洁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埋碳技术将是国家大力扶持的项目,同时也将是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导向。最后,绿色营销的传播价值导向更加多元化。2010年5月26日联想在网易网站上的thinkpad广告,倡导如果每只客用纸杯少3.5克,飞机每年减排20吨碳,而带着轻达1.12千克的笔记本登机会让“生态因你而改变”。而2009年的春天,谷歌租用羊清理草地成为了各大报纸的新闻。淘宝调查显示,低碳已经成为淘宝卖家的新卖点。上述例子表明,低碳经济下绿色营销的新传播卖点就是低碳。

注释:

①鲍健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载于《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第4期153至155页。

[参考文献]

[1]蔡林海低碳经济绿色革命与全球创新竞争大格局[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8):2-56

[2]陈晓春,李胜,低碳经济:内涵体系与政策创新[J]科技管理研究,2009,(10):41-43

[3]陈兴中,孙丽而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之路探析[J]商城现代化,2009,(30):28

绿色低碳发展概念篇6

   近年来,会展业已经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会展业发展到今天,国内外会展有识之士都在探索新的会展发展模式,绿色会展无疑是会展未来发展之潮流。在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会展业本着遵循维护地球、永续经营的理念不断向前迈进。会展产业的未来趋势将是更加重视环保,避免不必要的污染与浪费,还给地球纯净的空间。绿色会展的概念涵盖广泛,涉及采用大众运输、减少纸张印刷、减用纸杯、展览摊位的设施材质可否回收等,这些都是当前备受关注的环保焦点。

   在第六届会展文化节上,来自国内外50多个城市会展行业的600余位专业人呼吁中国的会展活动需与“低碳、环保、绿色”的潮流相匹配,应将中国的会展业发展成为环境友好型的绿色产业。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吴建民也认为,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中国会展业向低碳环保发展是必然的趋势。他指出,“现代会展业必须顺应低碳环保的潮流才能健康发展,而那些浪费的、大量消耗资源的、不可持续的产业都会走向灭亡。”中国会展理事会理事长刘海莹说,“绿色会展在发达国家都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资金支持,但国内的部分会展项目仍然存在着粗放式经营的弊端,场馆建设一浪接着一浪,造成极大浪费。新型会展对传统办展的冲击迫使我们改变目前的思维发展。被动、主动也好,我们必须改变,只有这样中国会展业才能更快的向前驱动。”

   由此可以看出,绿色会展的概念范围广泛,首先,它要还给地球纯净的空间。其次,它要引领人类可持续发展,从会展整个产业链上倡导低碳生活,注重物品循环节能功效,让人类在大自然中不断追求绿色和蓝色的回归。

   二、绿色会展的特点

   从绿色会展的广泛概念上我们可以看出,绿色会展既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特点,也符合低碳环保的理念。它将不断引领人们探寻生活的新理念和世界发展的新潮流。

   2.1  符合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的概念最早是在一九七二年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提出的。这次研讨会云集了全球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共同界定人类在缔造一个健康和富有生机的环境上所享有的权利。自此以后,各国致力于界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现时拟出的定义已达几百个之多,涵盖范围包括国际、区域、地方及特定界别的层面,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可持续发展有五大要点,分别是:能源开发、环境保护、清洁水源、绿色贸易、发展援助。绿色会展既是绿色贸易的交易平台,也是新能源的展示基地,同时也是节能环保应用的前沿阵地。可见,绿色会展的实质就是展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探索平台和应用基地。绿色会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特点,是科学发展观的实际应用。在我国广泛提倡绿色会展就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全国会展管理机构可以将绿色会展列入新型会展的发展方向,增加立法和监督,为中国会展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2.2  符合低碳环保生活理念

绿色低碳发展概念篇7

关键词:低碳供应链;供应链管理;碳排放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对低碳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研究,国内外文献不计其数,但对这些研究成果的概括总结还很少。因此,本文将对低碳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研究进行初步总结,通过分析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2低碳供应链管理的由来

供应链管理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学术界迄今为止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我国《物流术语》把供应链定义为:生产与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的上游和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络结构。

有关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何对供应链的整体进行优化并开发其潜能,却忽视了在供应链实施中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随着资源供应日趋紧张、资源利用率日益下降以及环境问题的突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随之应运而生。这一概念是由mRC在1996年首次提出的,他认为绿色供应链是环境意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交叉融合,即在供应链管理中加入环境的因素。

虽然绿色供应链考虑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损害,但它并未涉及对环境、经济、社会这三方面的协调。因而,越来越多的学者在绿色供应链的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供应链管理这一概念。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是由Drumwright首先提出的,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学者们普遍认为,可持续供应链是环境、经济和社会三者共同达到平衡的一种现代化管理模式,其评价指标和研究内容更为全面且复杂。

2010年“哥本哈根会议”后,碳排放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低碳供应链便是在供应链管理中加入低碳的要求,这相比于过去的“绿色供应链”、“可持续供应链”而言,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和更多的挑战。毋庸置疑,低碳供应链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因为碳排放贯穿于任一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包括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分销以及终端消费等各个环节。因此,对碳排放准确地测量和有效的控制,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

3低碳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研究概述

3.1基于低碳供应链绩效指标的研究

杨红娟,郭彬彬对低碳供应链绩效进行评价时,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认为对低碳供应链的绩效考评可设定五个一级指标,分别是财务和成本、业务运作、顾客服务、研发创新和减排环保,每个一级指标下又可分设不同的二级指标。李健等人在对集群式低碳供应链优化路径的研究中,分析了集群式供应链主体实施低碳行为的13个影响因素,分别是:供应商、制造商、物流商、零售商、消费者、低碳领域专业人才、上下游企业间合作、跨链竞合现象、投入资金巨大、向标杆企业学习的机会、建立核心企业的低碳形象、法规政策不健全以及产业集群发展阶段,通过模型的测算给出消除影响因素的最优路径。生艳梅等人在低碳视角下对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时构建了五个一级指标:财务价值、内部流程、客户服务、创新与学习以及低碳绿色。由此,低碳供应链相比于传统供应链,增加了低碳、减排和绿色等相关指标,实现了对环境的保护。

3.2基于低碳供应链绩效模型的研究

杨红娟,郭彬彬利用传统Dea方法对低碳供应链及其绩效评价做出了初步探讨,通过检验各决策单元是否为Dea有效来判断低碳供应链运作效果。对于Dea无效的供应链,通过计算投影进而得到投入指标的调整值。谢鑫鹏,赵道致从易逝产品的碳排放量和政府的碳排放规制入手,通过建立经济主体的主从博弈模型,得到两个产品制造商和上游碳配额供应商之间互为反应函数的纳什均衡解。赵道致,原白云,徐春明探讨了由单个供应商与单个制造商组成的低碳供应链中纵向合作减排的优化问题构建了制造商占主导、供应商跟随的Stackelberg微分博弈模型,分析了制造商和供应商的长期合作减排策略对产品碳排放量的影响。李健等人在研究消除集群式供应链主体实施低碳行为影响因素的最优路径中,通过iSm模型找出了阻碍集群式供应链主体实施低碳行为最深层次的原因,通过nK模型得出,消除影响因素的路径并非是从最深层到表层,而是按另一种顺序进行消除。

3.3基于低碳供应链的方法研究

到目前为止,在低碳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博弈模型方法和Dea方法。比如,杨红娟,郭彬彬认为对低碳供应链运作状况的评价需要有一套相应的评价标准,并提出了五个一级指标和一级指标下属的二级指标,虚拟了八条供应链,基于传统Dea方法对各供应链的绩效做出了评价,最后通过投影计算出产出不变的情况下,为使供应链达到Dea有效,投入要素的减少量。赵道致,原白云,徐春明基于微分博弈,研究单个供应商与单个制造商组成的低碳供应链中纵向合作减排的动态优化问题,通过假设需求是碳排放量的线性减函数,构建了制造商占主导、供应商跟随的Stackelberg微分博弈模型,得到了双方合作减排的最优反馈均衡策略及利润最优值函数,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长期开展减排合作提供了理论依据。4低碳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趋势

随着环境污染、资源紧缺问题的日益突出,各国政府和学者越来越关注企业在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1996年,绿色供应链这一概念首次被提出,在供应链的管理中融入环境保护的目标,对企业的采购、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保护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但在实际的应用中绿色供应链管理理论仍有其不足之处,比如传统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理论认为产品的租赁再回收比直接出售更环保,因为前者可以更好地实现回收再制造,但agrawal等人发现消费者在使用租赁产品时存在过度使用的情况,由此对环境造成的消极影响比直接出售所造成的影响更大。

为全面度量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学者提出低碳供应链的概念,这一概念要求企业在原材料采购、产品设计、生产加工方式、分销方式以及终端消费情况等各个环节都最大限度的减少碳排放量,这就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绿色供应链的不足之处。相较于传统供应链而言,低碳供应链形成了一个闭合式供应链,要求废弃物得到最大限度的循环利用,以期实现最大限度的环境保护。

从最早供应链概念的出现到绿色供应链、可持续供应链、低碳供应链的提出,每一步都是对供应链体系内涵的补充,使之更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在供应链绩效的评价方法上,从一开始定性的研究方法,如调查问卷法、案例研究、专家会议法等,发展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比如在研究中加入经济模型或Dea方法,使得到的结果更客观准确。

5低碳供应链管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低碳供应链管理理论的研究刚刚起步不久,加之低碳供应链管理在实际运营中涉及的问题较多且较复杂,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

首先,目前的研究主要从外生机制入手,研究政府政策或企业供销各环节以及上下游企业之间纵向合作减排。但若能激发出供应链企业自身主动减排的需求,将实现整个供应链更加低碳的运营。

其次,碳排放涉及多个层面,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对供应链中的“碳足迹”进行精确的估计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商品从设计、生产加工到最终销售可能发生在不同的地区甚至国家,碳足迹来源于各种投入和产出,发生在许多不同的环节,这些都给碳排放的测量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最后,国家对于碳交易、碳税收相关的制度还比较少且并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企业虽然意识到低碳生产的必要性,但国家政策中对低碳运营的扶持、补贴政策还比较少,对损害环境的惩罚力度还不够大,这就使得低碳供应链的实施缺乏制度保障。

绿色低碳发展概念篇8

关键词:低碳概念;室内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和周围环境的日益关注,环保的低碳概念将会得到普遍的推广。在室内设计中融入低碳概念,居室更加舒适,还能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践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口号。低碳不只是一句口号那么简单,它应该在未来的室内设计中被实实在在的落实,不只是室内设计,应该在我们生活的每个小环节中贯彻低碳的理念。在本文中,笔者通过从低碳概念在室内设计中的理论和实际中的应用向读者展示了未来室内设计的一个发展趋势。

1低碳概念在室内设计中理论应用

要在室内设计中贯穿低碳概念,首先设计师在设计时,就应该对相应的低碳概念有所了解。对于设计师来说应该做到低碳概念的5R原则:减少污染(Reduce)、环保选购(Reevaluate)、重复使用(Reuse)、分类回收再利用(Recycle)和保证自然与万物共存(Rescue)。将这种理念在方案设计、方案施工、方案投入使用以及使用寿命终结的整个周期中都有所体现。

2低碳概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2.1树立低碳概念,合理布局房屋空间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逐渐摒弃那种奢华的装修风格,逐渐走向清新典雅的装修风格,这一转变对于低碳概念应用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简约的路线不但降低了装修的成本,而且也使得室内环境有所变化。除了风格上的简约之外,对于空间的布局也是非常重要的。低碳概念的室内设计的空间布局方面要更加趋向人性化,给居住其中的人带来便利。在空间组织布局方面,将接待室布置在建筑中间,其它房间分布在周围的方式,可以使让空间布局达到最大合理化与舒适化。比另外,可以对门和窗进行相应改造,保证屋内的温度和隔音效果,若有可能的话,可以将门和窗改成塑钢门窗或者调整门窗,采用内外遮阳的手段可减少建筑物的整体能源消耗,是一种既美观、投入少、效果好又便于实施推广的一项措施。其次,对于厨房、餐厅、卫生间可以进行管道集中改造,从而保证卧室、客厅的舒适度。总之,对于空间的布局一定要合理,防止出现后期施工时造成的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2.2合理的自然通风和采光

人类每天工作、生活的基本动力就是空气,呼吸新鲜空气、享受阳光是保障人类身体健康、生活舒适的前提。自然通风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室内能够做到自然通风,这是室内设计合理性的一个重要标志。另外这里说的采光是指自然的太阳光,自然采光是室内空间中低碳概念的重要体现。通过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舍弃了很多高耗能的材料,是低碳概念的一种应用。在室内设计中,可对墙体分割进行适当改变与调整空间布局,以确保空气流通,室内各空间获得足够自然光照,便能够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节约能源。尽可能做到自然采光与自然通风是合理设计与组织空间的基本要求,也是实践低碳概念的主要任务。对于室内空气流通时,要尽可能减少自然风的流动阻力,将占据在通风口的比较大型的储物柜或者其他家具材料尽量摆放在通风质量较差的区域。对于卧室和客厅应该尽量选择通风和采光比较好的区域,而对于这两者条件不太好的区域则可以设置为书房或者卫生间。另外对于采光,可以再采光条件比较好的地方设置折射无,将阳光充分利用起来,达到低碳环保的要求。

2.3坚持选择绿色、低能、环保型的装饰材料

使用绿色建材,也是低碳概念在室内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应用。目前这种建材非常受欢迎,一方面是因为一些化工材料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伤害,有的甚至会对人的生命造成威胁,另外,这也符合现代人绿色环保的理念。设计师在选择装饰建材时,不但要对装饰材料本身造成的污染加以注意,而且要注意避免材料使用过程中的浪费,对不必要的稀缺材料及贵重材料的大量使用,将会给自然资源造成极大的破坏。低碳概念下的装饰,不只是说建材上的绿色、低能、环保,还应该响应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坚持一些基本建材的再利用、再循环和可再生。在对建材进行选择时,不但要重视其形式,还要注意其适用性,比如,现在有的家庭在吊顶时,不再采用原始的铝材或者木材,而是选择使用竹材,这不但节能环保,而且还个性新颖,这是非常值得提倡的。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对材料的选择上应尽量使用当地的建材,因为建材行业是一个会产生大量能源消耗的行业,它在采集原材料、加工过程、运输过程中很少能够坚持低碳概念,所以尽量选择当地自有成形建材,避免一次或者多次加工,这样售后服务也能够能到保证。

2.4采用节能技术,合理的运用清洁的自然能源

在室内设计中可以安置一些节能的设备,比如太阳能、节水器、节能灯这些都是低碳概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应用节能型灯具,有效控制照明方式。新型的很多灯具,小巧精致,价格上相比普通灯具昂贵,但是从长远的利益上来讲,非常适合室内设计时应用,比如LeD节能灯在照明上要比普通的做照明灯更加节电,并且照明的效果更好,而且这种灯的使用寿命很长,一般在四五年内都不用更换,也省去了很多人工的成本。若能够大范围推广,还能够为整个社会节约电能,是一种非常时尚环保的选择。另外,在门廊上可以设置红外线感应灯光系统来节约电能,做到人走灯熄的节能效果。合理的使用节水产品。水是一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现在的很多家电都倡导节能环保,比如,节能洗衣机,节能淋浴器、节能水龙头等,适当的在室内设计时选择一些这样的产品,在经济、环保、社会价值上都是非常有益的,对于节约水资源有可以起到一个良好的效果。减少高耗能设备的使用,减少碳的排放量。为了减少室内碳的排放量,应尽量减少使用空调这样的高耗能产品,或在使用时,夏季不用将温度调的太低,适宜即可。另外,还可以在室内添置一些绿色植物,不仅能够降低装修污染,还能够达到净化室内空气的效果,对你和家人的身体健康当然是大有裨益的。

结束语

21世纪是一个新时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开始重视低碳环保。在全球开始倡导低碳生活的背景下,作为与民生相关的室内设计行业,也逐渐刮起一股“低碳”风。通过考察和研究出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并成功将“低碳”理念融入住宅室内设计中将具有非常巨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彭近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南发展中国特色低碳经济―人类从应对气候变化走向低碳经济[J].环境保护,2009,17(09):947-948.

绿色低碳发展概念篇9

有人总结过去的40年,从1970年到2010年是褐色经济为主导,未来的40年从褐色经济转向绿色经济。绿色经济就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经济,实际上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相对应的概念有绿色技术,绿色设计,绿色消费,绿色营销以及绿色金融等“绿色”概念。

当前,发达国家在绿色低碳问题上面,都在积极采取相应政策,比如:美国提出了以新能源产业为核心,欧盟要把低碳经济转型作为经济复苏的重要举措,日本提出了着眼未来的低碳革命,前不久在里约热内卢举办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会议上,绿色经济成为会议上非常重要的讨论议题。

有人打过一个比方,传统的经济是从摇篮到坟墓的经济,循环经济是从摇篮到摇篮的经济。

把循环经济和传统经济做一个比较,我们会看到传统经济是三高一低: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和低利用,循环经济是低开采、低消耗、低排放和高利用,两种发展模式完全是相反的。

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有三点: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我国西部,特别是像青海、内蒙古、新疆这些省份,它们有丰富的资源,却在发展上面临着很严重的困难。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亚自然资源稀缺的经济体,像新加坡、韩国以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都是自然资源稀缺的地方,但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却超过了发达国家的水平。

历史上也不乏可以借鉴的前例,比如荷兰,在20世纪50年代,荷兰主要靠天然气资源维持国家经济发展,结果资源部门的过度扩张导致了制造业的萎缩,这就是自然资源的丰富,反而拖累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

著名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经也讲过,如果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自然资源,甚至有过度依靠的现象,那么这样模式下的经济发展是缺乏稳定性的,这种经济发展是不可行的。所以我们要摆脱过多依赖自然资源的经济发展模式,就必须要调整结构,靠技术创新来发展循环经济。

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进行了立法,并强调,绿色经济的实现要有三个技术的支撑:一个是循环技术,一个是低碳的技术,一个是生态技术。

我国循环经济的产值总规模在2010年已经超过了10000亿元,满足了2000多万人的就业需求。在“十二五”期间,循环经济的发展还会提速,产业规模还会不断壮大。

具体来讲,对节能减排而言,首先要建立技术引领的机制。美国创造单位美元的经济产出所消耗的能源比30年前减少了47%。这种进步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技术的进步,还有完善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的机制。

比如说,以北京和上海作比较,在绿色指数方面,北京高于上海,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北京的产业结构中,服务业超过了70%,而上海的结构比例在这一方面落后于北京。可见经济结构和绿色经济的发展是高度相关的。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绩,我们经济高速发展的秘诀是靠低成本、低技术、低价格、低利润的发展模式,但是所付出的代价是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和高污染。

绿色低碳发展概念篇10

这概念就是新能源,是节能减排,是碳交易。但凡股票与新能源发电、新型动力汽车、建筑节能、工业节能、循环经济、清洁技术、环保设备沾上点边,就有说头。用经济学术语来概括,这些都属于“低碳经济”。

最早提出“低碳经济”概念的是英国。这个开启了近代工业社会的国度,就像当初发明蒸汽机那样发明了这个新词。2003年,英国在其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极力强调世界需要改弦更张,要放弃使用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经济发展模式,走低碳基能源、低二氧化碳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就像所有的新观念、新事物一样,“低碳经济”提出之初,也只是高级客厅的气派摆设、谈判桌上的光鲜筹码。大危机促成大变局。2008年华尔街金融风暴让“低碳经济”迅速变成拯救世界的明星。

“奥巴马新政”的支点之一就是大手笔发展新能源,以及对内推动其传统产业的改造。奥巴马政府在气候问题上转向,导致国际经济与政治主导权的争夺,开始从传统的“高碳经济”向新兴的“低碳经济”领域切换。

一个更醒目的界标或许是今年年底展开的哥本哈根会议。也许从此之后,全球所有的经济活动或将会被低碳经济重新定义,“低碳”或将成为评价全球所有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基本尺度。

人类历史的许多重大改变,都是这么顺理成章。在这一波世界经济大变局中,中国不能缺席。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是当代国际经济规则的重要参与者,我们没有理由在新一轮低碳经济的绿色创新浪潮中错失良机。我们再也不能走“追赶”、“补课”的老路,不能新规则体系面前受制于人,被钉牢在低碳经济体系的末端无法动弹。

6月10日,中国科学院面向2050年的科技发展路线图,明确提出未来10年到20年,很可能发生一场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国将建设包括可持续能源体系、先进材料和智能绿色制造体系在内的战略体系。

低碳,必将影响我国产业经济的发展与转型。可以预计,“碳指标”将成为宏观调控的基本工具,“碳政策”将成为产业政策的常规诉求,“碳税收”将成为产业发展的刚性成本,“碳金融”也将随着国内碳交易市场拓展而逐渐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