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重要性十篇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重要性十篇

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57:14

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小康社会;中学生;道德;德育教育;实践

目前我国中学生德育问题的现状分析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各种意识彼此渗透,诸多思潮相互激荡,对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在中学生德育方面出现诸多问题。

1.1中学生中存在违法犯罪的社会问题

由于不懂法律和法律观念的淡漠,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接二连三发生的学生打仗斗殴和暴力案件,令我们教育工作者心痛更感到责任的重大。

1.2日常行为不符合中学生行为准则

在我们中学校园内,经常听到学生胡侃,什么社会上的“行话”、,脏话脱口而出,网络语言层出不穷,尤其是男同学中更是严重。学生已经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缺乏基本的公德意识。也有一部分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大部分抱有读书无用论,荒废了学业,缺乏责任意识。

1.3道德传统美德观念淡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又由于家庭长辈对独生子女的溺爱,使一些学生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顾他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只乐意享受,不愿意付出,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不懂得感恩的思想意识。这些学生自私自利,缺乏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

1.4缺乏拼搏进取的精神

有的中学生胸无大志,贪求安逸与享乐,不能自我激励,价值观呈现功利性、世俗性、庸俗化的倾向。攀比玩乐感时髦,成为日常生活的主要追求目标。道德素质缺失,无所追求的人,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社会也不会有什么贡献。

1.5缺乏集体观念

我国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的一代,他们缺乏一定的谦让品质,集体观念淡薄,个性化倾向严重,生活中独来独往,自由主义严重,缺乏全局意识,团队精神,集体观念差。不会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在生活中缺乏必要的互助,自我意识很强,爱以己为中心,不能做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关怀。

1.6缺乏正确意识的调节能力。主要表现有①自信心不足,有自卑胆怯心理。②常有焦虑抑郁心理,有的学生总觉得自己没办好,自己笨,效率低,考试时爱紧张,担心考不好,具有这种幼稚与成熟,幻想与现实、依赖与独立等种种心理矛盾,不能够正确地看待自己的成绩和不足,不能发挥正确意识的调节作用。

2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中学生自身生长发育的内因是决定性原因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最活跃的阶段,他们对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价值观念等的反应较之成人要敏感得多。并且,已经萌发了相当强的个性独立意识,他们急于介入社会体现自我。同时,中学生的道德意识、法律意识以及分辨能力比较差,缺乏自控力,并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世界观的时期,他们对物质的需求逐渐增大,加之少保守、好冲动,精力旺盛,说干就干的特点,所有这些都影响着中学生不良的健康成长。

第二、社会因素的外因是重要条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上不少不良思想也随之接踵而来。社会不良的环境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加之网络等多种传媒对学生心灵的不良影响,使学生受到了熏陶。

(1)社会机制的外界因素。目前我们的社会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是低效的,原因是客观的。改革开放时期,社会变革产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鲜事物,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社会对这类的新事物还不能有效地去规范。

(2)社会生活的外因影响。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是大相径庭的,学生出于对社会的好奇而又没有自控及思辨能力,社会就像是一个大染缸,从而污染了学生。

(3)社会文化的外因刺激。首先是某些低级、庸俗的社会文化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是网络环境的不良影响,至使学生迷恋网吧,成天上网聊天、游戏,特别是一些不法网吧经营者为了牟取暴利,不仅让未成年人上网,还传播一些色情、暴力的图片和文字。比如虚拟网络――网络游戏、网上聊天、交友、同居、结婚。使有的学生形成扭曲的思维坐标,从虚拟走向现实。导致道德问题。

第三、学校德育教育的无力

(1)教育制度执行的不利。有些学校在教育教学上呈现单一化和公式化的趋势,思想教育上报告多,大道理讲得多,具体的寓教于乐的活动少。有的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只教书不育人;有的教师不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讽刺挖苦,体罚或变相体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2)教师素质的因素。有的教师教学是能手,但是面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却无所适从,束手无策。甚至极少数教师的师德还有待加强。

第四、家庭教育的缺失

有的家长过分依赖学校,家庭推脱责任。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脱给了学校,只从经济上、生活上满足孩子的需要,而不顾孩子的智育和德育及体育。另外,父母自身素质的影响。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长自身品行修养对孩子起着耳濡目染的作用。此外,一些家长对子女放纵护短,娇生惯养,使之养成了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的个性品质。

3解决以上问题的对策

3.1激发中学生自我建设的意识是重点

解决德育问题的关键是从主体的能动性入手。我们政治教师担负着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及时引导中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想方设法使他们成为人格建设的主人,使其意识到自我的需要,自我存在的价值。要激发其进行人格建设的意向,确立人格建设的目标,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2利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基本国情、民族团结等教育,通过教材内容和时政热点,进行教育,陶冶学生情操,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团结协作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3.3积极开展各类德育教育活动,寓教于乐

我们可以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寓德育于教育活动之中,积极开展有益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政治活动。例如: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影视作品,参观爱国主义、法制教育基地。深入开展“保护环境”、“学雷锋为人民服务周活动”和“青年志愿者行动”等教育活动。根据实际情况,努力开展和组织学生喜闻乐见并积极参与的各种有益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引导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做一个有责任的人。

3.4充分挖掘和利用政治教材的资源

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重要性篇2

(楚雄师范学院思政部,云南楚雄675000)

摘要: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也是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有利于夯实民族平等、团结及反对民族分裂的思想基础;粉碎西方国家分裂我国的阴谋;进一步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以及构建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民族团结;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4—0068—02

基金项目:楚雄师范学院教改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115)阶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3—11—12

作者简介:杨海波(1978—),男,云南弥勒人。楚雄师范学院思政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毛泽东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1]深刻揭示了民族团结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是在党的领导下,56个民族团结统一、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为了深化民族团结思想认识,做好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及法律法规的“三进”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就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有利于夯实民族平等、团结及反对民族分裂的思想基础

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他们正处于思想比较活跃的时期,对其进行民族理论、政策及法律法规的教育,树立正确的民族观,使其成为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践行者。邓小平指出:“帝国主义搞和平演变,把希望寄托在我们以后的几代人身上。”[2]西方敌对势力一直把分化、西化的图谋放在中国下几代年轻人的身上。由于大学生还未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其思想领域极容易被西方国家宣传的各种思想文化所占领所误导,目前大学生中产生的一些不良风气与西方价值观的传播有很大的关联,有个别学生甚至被西方价值观所迷惑,开始崇拜西方国家的政治模式,并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说三道四,这一点值得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高度重视。因而,在高校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和实现民族平等的一项制度设计,它能保证少数民族群众当家作主,这是我国历史上和目前世界上没有哪一国家能够做到的。通过教育使学生深刻地懂得反对民族分裂,加强民族团结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少数民族群众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

二、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有利于粉碎西方国家分裂我国的阴谋

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总量全球排名第二,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在国际舞台开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我国人均GDp由1978年改革开放前的190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568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2年已经达到24565元,是1978年的71倍;农村居民纯收入为7917元,是1978年的58倍,这表明我国已从低收入国家开始跃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并且随着人民群众收入的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呈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局面,这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担心的结果。他们借机鼓吹和散布“中国威胁论”、“中国崛起论”,想方设法拉拢一批“志同道合”者阻止我国进一步发展,破坏我国已取得的成果。目前,西方国家通过互联网、电影、电视等各种大众传媒,将各种社会思潮向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传输,不断对我国进行渗透活动。如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有25个边境县(市)分别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边境线长4061公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民族构成造成了16个民族跨境而居,通婚互市,交流频繁,西方敌对势力打着宗教的旗号,借机进行各种破坏活动。与此同时,他们积极在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和培植民族极端分裂势力,把这些地区变成分裂我国的前沿阵地,企图掩盖西化分化的图谋。面对国外敌对势力的嚣张气焰,要进行坚决的打击;对其分裂破坏的阴谋,采取一切措施将其粉碎。因而,在高校思政理论课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目的是通过一些典型案例的分析,使大学生明白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直没有放松对我国进行分化西化的活动,反而变本加厉,充分揭露其丑恶嘴脸,使其阴谋无法得逞,彻底粉碎其分化活动。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有利于培育大量少数民族干部,更好地维护民族团结

少数民族干部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具体表现,同时又是我们党维护民族团结的主力军。在高校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就是要在大学生中开展系统的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及法规的教育,使其成为懂理论、懂政策的民族干部,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目前,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急需一大批懂民族理论、政策以及民族法规的大学生到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帮助其发展经济、文化等。但是,民族干部紧缺在一些民族地区已经成为事实。虽然《民族区域自治法》对少数民族就业有相应的照顾政策规定,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些规定形同虚设,几乎没有得到贯彻落实。就以目前招考公务员为例,从国家到地方,不分民族和地区,一视同仁,忽视了少数民族群众的就业权利。现在一些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很难进入公务员队伍行列,因而个别地方出现了民族干部断层的现象。当前,越来越多的听不懂少数民族语言、不熟悉民族情况的外来干部来到民族地区,民族自治正演变为外族自治,一方面,当地少数民族干部将其视为竞争者,不利于干部之间的团结及合作,另一方面,当地少数民族群众也不喜欢不懂民族语言的外来干部,从而产生了本不应该发生的矛盾,制造了新的人为的隔阂。毛泽东指出:“在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合作中应大量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因为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没有大批少数民族出身的少数民族干部是不可能的。”[3]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处理好各种民族关系的前提条件,解决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内部的矛盾,没有民族干部是不可能的。要维护好民族团结,就必须慎重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及矛盾,要防微杜渐,及时将民族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在这个问题上,少数民族干部能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其他外来干部不可替代的。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民族团结理论教育很有必要,使其成为掌握党的民族团结理论、方针、政策的民族干部,成为民族政策的执行者、践行者,更好地维护民族团结。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有利于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在我国历史上,由于统治阶级不断制造民族矛盾,挑起民族纠纷,各民族之间产生巨大的民族隔阂,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等人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为消除民族隔阂、疏通民汉关系做了许多工作,特别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继承和丰富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团结的思想;以邓小平等人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了我国民族关系的本质是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个离不开”的思想;以江泽民等人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促进民族共同繁荣”作为民族核心问题,进一步继承和丰富邓小平的民族团结思想,并提出“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以胡锦涛等人为代表的第四代领导集体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规律的认识,并为民族关系赋予了新的“和谐”的时代特征,继承、发展以及丰富了民族关系的内涵。因而,在高校思政理论课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使大学生了解我国民族关系形成的历史过程,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和谐局面,使之为维护和巩固和谐的民族关系不断学习及奋斗。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2]邓小平文献(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毛泽东书信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重要性篇3

1.1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本观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者应当明确,管理是服务。“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他们的服务宗旨,其职责就是以优质的服务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供和创造适宜的环境和条件,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关心他们的实际困难、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感情、尊重他们的基本权利、充分发挥其主人翁精神、充分尊重和鼓励师生参与教育教学管理、避免工作方式的简单化、工作态度的强硬化、工作效果的单一化、切实为广大师生办实事,办好事。

1.2树立重视合作团队观念。

现今时代是一个讲求协作的时代,过去那种英雄式的管理已经少有舞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繁杂、任务艰巨,仅靠一个或几个人的力量很难实现其管理走向现代化。因此,必须动员所有管理人员,甚至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万众一心,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从而发挥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的巨大实效。

1.3树立着眼细微的实证观念。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的现代化进程中,总会遇到各种纷繁复杂的问题,有宏观的、微观的;有显性的、隐性的,有直接的、间接的等等。作为一名具有现代责任感的管理主体,必须深入实践搜集资料,分析问题。比如,对于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学生上课不认真,教师上课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管理者不能仅凭主观的想象和判断,而应通过实证调查研究,凭事实和数据说话,才能做出具有说服力的科学合理的管理决策。

1.4树立快速有效的资讯观念。

长期以来,很多人由于受到传统官僚化积习的影响,不太重视时间观、效率观,往往不重视在问题出现的第一时间解决问题,从而导致在问题处理的等待和滞留中引发更多的新问题,造成管理效能的底下。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领域,管理者要特别注重这一问题。要高度重视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课程的繁重、学生的不感兴趣、教师的压力难处等,要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快速有效地解决,避免给教育教学管理带来更多的麻烦和问题。

2、改革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实现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民主化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主要是“以问题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所谓“以问题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就是完全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中心开展管理工作,过分强调管理的“模式化”“一刀切”,强调服从,而忽视广大师生的自主发展,这严重违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以服务广大师生为目的的工作宗旨,也与现代社会强调的“以人为本”格格不入。特别是在当今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多样化、国际化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过程势必面临更多复杂和多变的情况。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必须改变过去的“问题中心”型模式,创建“研究民主”型管理模式。“研究民主”型管理模式包括研究型管理和民主型管理。研究型管理,是指在管理过程中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研究师生的身心特点、思想动机,研究国家相关方针政策、研究其他高校的管理模式方法等,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民主型管理,是指在管理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者民主意识的增强,也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民主管理机制的建立。它强调从直接管理向宏观指导转变,从部门管理向全校参与转变,从被动管理向自我管理转变。从直接管理向宏观指导转变,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主管部门简政放权,从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行政命令、直接管理转变到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规律,充分发挥教学单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宏观指导为主,着力把握方向,制定原则和政策;从部门管理向全校参与转变,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者争取学校其他部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广泛参与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管理过程中,尤其要重视教职工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在实践中采取各种手段、方式,如电子邮件、网上论坛等先进的现代交流方式,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的作用;从被动管理向自我管理转变,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者充分相信和依靠被管理者的能力,采取多种方式,充分调到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变“要管理我”为“我要管理”。

3、改革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手段,实现教育教学管理技术电子化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即通过文件、召开行政会议、制定工作条例和规章制度等手段来进行管理。这些手段不仅具有强制性,而且管理效率低下,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不符合现代社会追求高效、便捷的发展要求。当今,伴随科技的飞速发展,管理技术电子化已成为当代管理技术发展的普遍趋势。特别是在数字模拟技术应用和计算机人工智能提高的情况下,现实的管理逐步向虚拟的管理转变,“人——机——人、事、物”的方式取代了传统的“人——人”、“人——文本——人”和“人、事、物”的管理方式,管理重心集中在信息的搜集与决策上。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发展也带来了各种信息量的急剧增加,这势必使管理人员在对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为了完善管理,就需要借助电子计算机这个主要工具的绝对优势,建立现代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即以现代技术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自动数据处理系统,此外,还要将计算机应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的其他方面,如计算机教学管理、计算机教育行政管理等等。把电子计算机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中,不仅可以节约管理成本,而且能够提高管理的效率和精确度。因此,能大幅度提高管理水平。

4、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实现教育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

“没有一支过硬的教学管理队伍,不可能有一流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4]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现代化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育教学管理队伍。

4.1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

个体是管理队伍的组成细胞。因此,提高管理人员的个体素质是提高整个管理队伍素质的基础。对于新进人员,要求进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培训内容要涉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知识、管理科学、心理学、网络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等;对于在职人员,也要有计划地组织管理人员参加培训研讨班学习,不断提高其管理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求所有管理人员深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第一线,了解课堂教学情况、了解教师、学生的想法,在教学实践中学习。

4.2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的队伍结构。

合理的队伍结构是提高整个管理队伍素质和整体效应的关键。首先,要优化管理队伍的年龄结构。管理队伍的年龄结构也要采取老中青“三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各个年龄层次管理者的优势,实现他们在体力、智力、能力和经验等方面的互补,形成良好的整体效应;其次,要优化管理队伍的学科专业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队伍中,既要有熟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专业人才,也要有熟悉现代技术和管理理念的管理人才;就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而言,要求他们的职称和学历呈现梯队结构,高层次的管理研究、决策由高职称高学历的管理人员担任,任务的分配、管理等工作主要由中层管理人员担任,其他管理人员主要从事事务性的工作,各司其职,形成良好的梯队互补效应。

4.3引进竞争机制和激励奖惩机制,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对于工作认真,成绩突出的管理人员应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并适时提拔重用,而对于工作懒散、不求上进的人员则要进行批评指正处罚,甚至革职解聘,这样才能形积极上进、相互竞争的良好氛围。

5、改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环境,实现教育教学管理环境优良化

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学生的政治思想因受国外各种思潮的影响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政治观念带有模糊性,这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面临更多的困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者必须认识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及学校的重视程度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5]要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现代化必须优化教学环境,实现环境育人。

5.1树立学校领导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的观念。

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公共课,很多学校的领导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都不是很重视,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这是造成某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缺失的重要原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是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学校领导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尊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尊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及时解决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顺利实施。

5.2消除广大师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不良误解。

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公共课性质及学校领导的不够重视,广大师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存在很多误解。对于教师而言,很多教师对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过于悲观,认为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没有发展前途,既没有自己的专业学生,也难以在学术上取得突破,很多学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课题还不给予资金配备。学校领导及相关管理部门应创造条件消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误解,如通过物质奖励、精神激励、加强学术科研等种种办法,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和事业发展平台,营造尊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良好氛围,促使他们以坚定的信心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对于学生而言,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学习方面有较强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认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实际价值,仅仅将其看作是考研和修学分的需要。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者应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广大学生正确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

5.3建设具有浓烈的政治理论学习氛围的校园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重要性篇4

“接受”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接受”不仅是大学生思想层面上的表现状态,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思想政治课程作为高校大学生品德塑造、行为规范的主要途径,其接受效果是考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大学生这一接受主体,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接受程度直接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与否。在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研究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接受效果有重要意义,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接受效果的影响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特指发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的接受活动,它反映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接受主体出自自身的需要,在环境的作用下通过某些中介对接受客体进行反映、选择、整合、内化、外化、行为多环节构成的、连续的、完整的活动过程。”[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一种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其接受过程具有复杂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接受效果必然受到教育主体、接受主体、实施中介和教育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1教育主体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主体即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施者,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接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承担着设计、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全过程的职责,教育主体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接受效果实现的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接受过程中,受教育者不是被动的接受对象,“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时,往往要运用、结合多方知识及手段,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解释、说明、佐证”[2],教育主体自身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教育主体能否充分了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能否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计划、能否运用多种丰富的教育手段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这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接受效果。同时,教育主体的人格魅力和与受教育者的情感关系也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接受效果的重要因素。

2接受主体

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接受主体,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接受程度是影响其接受效果的最根本的影响因素,对思想政治课程的接受标志着接受主体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理解、认可、内化并付诸于行动的过程。在思想观念深刻变革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接受过程中不受其他人的影响,更倾向于自主选择、自主认知,渴望通过自己的解读来做出判断和选择,这直接决定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接受效果。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这一接受主体之间身心特征、自我需求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性,在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接受内容、接受深度和广度等方面都会有不同,这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接受效果的实现程度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3实施中介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施中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载体。首先,教育内容不仅要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同时也要符合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只有具有说服力和吸引力的教育内容才能被大学生所接受,教育内容达到教育与接受相契合能够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接受效率。其次,多样、新颖的教育方法的恰当运用能够充分调动大学生的接受热情,使大学生主动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进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接受效果。最后,教育载体是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实施教育影响的重要手段,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各个要素的连接点,没有教育载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就无法进行;灵活运用教育载体能够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活化”,更加形象、生动的展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使得受教育者更乐于接受,日益丰富的教育载体的灵活运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取得预期接受效果的重要保障。

4教育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一定环境中进行,必然受到教育环境因素的影响。良好的教育环境,能够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各种环境因素的良性互动,有利于提升其接受效果,反之,则会阻碍其接受。在宏观环境层面,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都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经济环境是影响人们思想行为的最敏感环境因素,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诚信意识等不断改变着人们的认知观念;而政治环境更是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文化环境则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受教者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不断扬弃社会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其理论体系。在微观环境层面上,校园环境是最具代表性的教育环境,它一方面受到宏观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形成了自己的文化氛围和精神环境。

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接受效果的对策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接受实质上是一个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理解和处理的过程,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接受效果,消除接受障碍,就必须立足于影响其接受效果的各个因素,找到教育与接受的契合点,最终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终极目标。

1提高教育主体的综合素质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主体,承担着传授知识、思想引导、调动受教育者主动性发挥等重要职能,教育主体要更好地履行自身的职能,就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第一,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政治素质是教育主体所必需的核心素质,教育主体要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增强政治鉴别能力和政治敏锐性,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方向性和科学性;第二,思想道德素质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高校教育主体要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人格魅力,感染和吸引受教育者,使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做出积极的反应,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接受效果;第三,知识能力素质是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素质,教育主体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同时要提高自身表达能力、应用新技术能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生动性、活泼性,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丰富多彩,进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接受兴趣;第四,教育主体要有良好的生理心理素质,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久工作动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主体的各方面素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教育主体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魅力,保障其接受效果。

2满足接受主体的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接受主体能否接受、内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关键取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所传递的信息是否满足其需要,需要是接受主体产生接受行为的重要驱动力,满足接受主体的需要能够激发接受主体的欲求心理,进而激发其接受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接受效果。第一,智力需要。高校大学生这一青年群体,认识能力不断提高,求知欲望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要满足其认知需要才能实现大学生的接受、内化、最终付诸实践的过程。第二,情感需要。高校大学生的情感活动表现为兴趣广泛、情感丰富,“健康、积极的情感能给人的意志行动以力量,不良、消极的情感会变成意志行动的阻力”[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要力求做到以理教人、以情动人,在情理交融中达到更好的接受效果。

3发挥实施中介合力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施中介,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载体,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充分发挥这三者的合力作用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接受效果的有效途径。第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内容要适合所有接受主体,根据不同接受主体确定不同的教育内容,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接受呈现为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方法要能够承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针对大学生的接受特点选择和运用丰富多样的教育方法,融合理论灌输法、榜样示范法、对比鉴别法等教育方法,激发受教者的参与意识,在互动交流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接受效果。第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教育载体上也要更新发展,采用现代化教育载体,声情并茂地展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感染力和渗透性,增强其接受效果。

4优化教育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向人们传导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规范,只有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为各种环境因素所肯定,所强化,才能更好地被人们所接受并逐渐内化为个体意识。”[4]第一,优化宏观教育环境。一般来讲,经济环境公平、公正,更有利于受教育者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规范,要构建良好有序的经济环境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物质基础;文化环境的优化,要倡导先进思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受教育者在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第二,优化微观教育环境。高校大学生最直接的教育环境就是校园环境,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使大学生长期生活在拥有良好学风、教风、校风的校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使其更容易接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接受效果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其影响因素贯穿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深入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接受效果的影响因素,能够更好的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找到有效可行的工作方法。现阶段,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接受效果,要走好“影响因素四部曲”,即提高教育主体素质促进接受效果、满足接受主体需求深化接受效果、发挥实施中介合力增强接受效果、优化教育环境固化接受效果,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焕发出勃勃生机,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王敏.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33.

[2]邓永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

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4-0234-02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高职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进入到高职院校进行学习和生活。鉴于高职学生文化课相对薄弱的现实情况,在开展高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教师总结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还需要高职院校能够从更高的层次上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顶层设计,也就是结合自己学校的专业特色以及地域优势,从而提升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的导向性,为不断提升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同志2005年1月7日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正确认识和切实解决好这个问题,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21世纪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大批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当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分析

从当前我国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来看,可以看到由于高职院校对于人才培养的专业性以及技术性的要求,当前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原有的两课教学的基础上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上面,还有就是当前我国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针对性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从目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现状来看,可以看到我国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往大班教学方向发展的趋势。大班教学尽管在节约师资力量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时间上面发挥着一定的有效作用,但是这样势必会影响到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重视程度,让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一门副课,这样的话也就容易导致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不重视。另外,当前我国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的一个问题就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还有待于提升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鉴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的理论性相对较强,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不断来提升课程内容的针对性,运用现实社会中的例子来解读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引导人、指引人、教育人的真正目的和作用。

另外还应该看到,当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现实社会相互结合的一个方法,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过度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关联的实际生活内容的相互联系。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到,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更多重视对于知识的传授,而没有能够将这种知识的传授转化为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方法和技能的传授,从而导致了目前我国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

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措施

首先,针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从教育主管部门到从事一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都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重要性。要让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成为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有效课程,同时还需要让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渠道的重要作用。可以说,让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和学生都能够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要性,才是开展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其次,就是要改变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在推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做的就是要彻底改变以往的那种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主体,让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成为课堂的指引者。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指导性作用,让更多的学生能够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并不是空洞的理论课堂,而是和他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课程,让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成为他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效指导性工具。另外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充分利用好当前的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让教师在进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更多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给高职学生能够带来相对直观的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提高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的效果的产生。

最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不仅仅需要针对教师进行改革教学措施,而且也需要对于高职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一定的改革,让高职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过程中使用实践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走入社会生活当中,走入社区、到工厂、到农村来感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带来的重要成果。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这就是今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方向所在,让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能够更加融入社会生活的因素在其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真实效果。这种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变不仅仅能够有效提升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实际内容,而且还可以将这些内容更好地应用到学生的现实生活当中。从目前我国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只有不断改善之前的教学手段,才能够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从这个角度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身心素质的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三、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方向

从目前我国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发展的现状来看,可以清楚地看到,只有不断提升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顶层设计,也就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才能够让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发挥其积极作用,促进我国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来说,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这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让学生能够对我国的政策、方针、路线有相对清晰和明了的认识,让学生能够感受社会主义事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巨大变化,从这些社会的变化过程中,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树立起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充分发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另外,在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上,高职院校应该进一步深化对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服务于专业课程教学的认识上面,让高职院校在培养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的同时,让这些专业技术人才能够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从而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现实效果。另外,还需要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建立需要高职院校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到学生都能够清楚地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改革的方向,这样才能够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真正价值。

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方向上应该看到,只有不断推进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力度,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和促进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从目前我国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现状来看,我国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在改革的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强化与现实世界结合的力度,这样才能够有效促进我国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可以说,在未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上,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更进一步加强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力度,从而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更好地服务于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当前我国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来看,需要教育主管部门以及从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发挥其积极的主导作用,需要高职学生能够积极配合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步伐,促进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未来发展的方向,不仅仅需要我国教育主管部门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还需要我国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者发挥其积极的主导作用,这将有助于加速改革的步伐和拓宽改革的手段、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让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主管部门掌握第一手资料,从而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奠定坚实的调研资料。最后,还需要在日常的教育和教学过程中,不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成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主体,使学生能够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有话可说,能够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建斌,李雁舒.论高校“两课”教学模式的现状及改革必要性[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2).

[2]韩裕庆.构建富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色的案例教学模式[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2).

[3]钱静.高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探究式互动教学初探[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6(3).

[4]刘小流,黄志敏.论高职教育中的“两课”实践教学[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5]曹琳.高职学院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改革思路[J].经济师,2006(8).

[6]薛凤阁.高职院校“两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4(9).

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力资源管理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人力资源管理一直是教育学界、管理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管理制度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和管理制度理论、以实践管理为主的研究制度的实践三个阶段。但是,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美国印地安纳大学的教授罗伯特·欧文斯等人的推动下,人力资源管理才真正被运用到教育领域,针对教师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和研究也逐渐得到了发展。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人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一种高层次的人力资源,属于学有所长的专门性人力资源。

1.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的需要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渠道”[1],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要完成这一课题,归根到底取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力资源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核心资源。如列宁所指出的:“在任何学校,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这个方向由什么来决定呢?完全而且只能由教学人员来决定。”[2]只有合理地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和科研等活动,不断地协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之间以及与学校其他人员之间的关系,才能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力资源最优的配置;只有承认和尊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合理需要,采用综合配套的激励措施,才能充分调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积极性,从而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和科研等活动有条不紊地、高效率地进行。

1.2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是05方案实施的需要

“05方案”确定了新的课程设置,围绕课程设置提出了学科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并提出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等问题。其中,关于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提出:提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要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05方案”对教师的思想观念、教学内容、自身素质、知识结构提出了更全面、更高的要求,“05方案”实施后,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就成了摆在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而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内容就是提高人的素质,使人具备有效的、参与社会运行所必备的体力、智力、技能及正确的行为模式、机制体系和劳动态度。所以,必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05方案”是建国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最完整、课程门数较少、课程内容最多、课程知识涵盖面最宽、课程内涵增加得最多的一个方案。针对这些特点,要求“98方案”实施中的教师的能与时俱进,高度重视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能够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提高素质,更好更快地适应新课程方案的改革和实施。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可以整合原来7门课程教师的优势互补力量,吸取“98方案”实施中的有益经验,克服“98方案”实施中的不足,使用科学、规范、统一的教材,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真正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质量。

1.3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

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促进组织成员的发展,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内涵。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力资源管理,不仅可以提高管理效益,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而且可以有力地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的发展。在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指导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管理一方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规划,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力资源配置,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和谐有序地发展,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求和能力的分析,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生涯的规划与指导,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科研的服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心理和生活的关心,“管理者要注意研究和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搭建施展个人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积极创造条件,满足教师不断追求新知识、谋求自身发展与提高的需要。”[3]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

2.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资源的规划

所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资源,就是专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的人力资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资源规划是指使每个国家稳定地拥有一定质量和必要数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实现包括个人利益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而拟订的一套措施,从而求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求量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拥有量之间在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的未来发展过程中相互匹配。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的目标与任务出发,要求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资源的质量、数量和结构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要求。二是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同时,也要满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个人利益。三是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资源与未来学校整个发展阶段的动态适应。

2.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录用、评聘和调配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一个开放有效而健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力资源需要系统地扩大和补充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管部门必须建立起某种聘任制度,按人力资源需求经常性地进行增加、维持和调整劳动力的活动,保持人力资源需求的动态平衡,维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生存和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录用、遴选和调配工作是一个复杂完整而又连续的程序化操作过程。一个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录用、评聘和调配系统可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不断补充新生力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减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流失,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2.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育培训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育培训,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管部门和相关教育机构通过运用学习、训导等手段来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知识水平提高和潜能发挥,最大限度地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个人素质与教育工作的需求相匹配,进而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现在和将来的教学绩效的提高。严格地讲,教育培训是一个系统化的行为改变过程,这个行为改变过程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工作能力、知识水平的提高以及个人潜能的发挥,明显地表现出工作上的绩效特征。

2.4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考核和激励

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评价和比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管部门或学校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绩效考核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过程,它并非只是年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出一个总体的评价。根据高等学校办学体制的不断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绩效考核也应借鉴世界知名企业通用的360度考核,又称全视角绩效考核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是多方面的,工作业绩也是多维度的,因此,通过主管领导、同事、教师本人和学生(评教)来考核,更能全方位、多角度、准确地考核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业绩。确保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激励就是通过满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需要而使其努力工作,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目标的过程。但激励并不是无条件地简单满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任何需要,而是要以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绩效的方式来满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管部门的管理就是要对需要满足的方式和程度予以控制。美国学者赫兹伯格认为,影响员工工作有两类因素:一类称为保健因素;一类称为激励因素。这种激励因素既包括酬金激励,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挖掘精神激励,包括良好的工作氛围、自主的创作精神、参与管理的民主意识以及由此所激发的“主人翁”意识等。这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发展壮大的原因,而这些都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渴望受到尊重、渴望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心理是相符合的。

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途径:教育培训

“人力资源开发的内涵相当广泛,作为这种开发借以进行的社会组织体系和制度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教育培训”。[4]教育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环节和重要手段,它在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注重教育与培训也是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区别于以往人事管理的显著特点之一。教育培训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知识水平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根本保证,是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不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3.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培训的目的

教育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应该具有非常明确的目的,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教育培训的方向和效果。

(1)衔接学校教育与工作需要及未来发展。这是对于刚刚毕业的应届毕业生而言,学校教育所完成的是基础教育和基本专业技术教育,刚毕业的学生进入高校后一般都不能马上适应或满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工作要求。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角度看,学校毕业生还只是一个“半成品”,在进入组织时或进入组织以后,都需要有一个不断接受相应的教育培训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殊需求,不断发挥出自身最大的精力,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做出贡献,并为自己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2)不断更新和增加知识与技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主要是针对工作一段时间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当今时代经济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对每个人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教育培训,通过教育培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整体竞争力;对工作一段时间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教育培训,不断更新他们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变化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获得持续不断的发展。

(3)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工作绩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是高素质的人员队伍。教育培训的根本目的,就是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掌握更新符合所从事工作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并增强其学习和创新的能力,逐步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发展需要的队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个人的工作绩效不断提高,最终促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绩效的不断提升。

3.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培训的要求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管部门,一方面要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培训的力度,另一方面要提高教育培训效果及水平,确保教育培训有实效。具体而言,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培训效果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培训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需求进行分析。教育培训效益的高低和教育培训项目的产生来自于教育培训需求分析。开展教育培训需求分析过程,一是要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全面情况,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哪些问题是确实可以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育培训加以解决的;二是要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状况,哪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工作过程中确实要教育培训,需要什么类型和内容的教育培训等。一般通过对“谁需要教育培训,需要哪种类型的教育培训,哪些需要教育培训,如何教育培训才能取得预期效果”等四项内容进行分析,并据此做出教育培训规划。教育培训需求分析是教育培训成败的关键和前提。因此必须将其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管部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化轨道。

(2)以制度保障教育培训。教育培训与工资、晋升和重用联系起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培训提供一种预期,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培训积极性和教育培训效果。将教育培训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个人职业发展、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发展联系起来。教育培训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应该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发展,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战略发展规划紧密相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培训的核心目标就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个人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2]《列宁全集》第4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49页.

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重要性篇7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思想性

论文摘要:“思想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乃至思想政治教育学各个环节的个性化特征,但由于各种原因而并未充分彰显,明确并落实思想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深化和实效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之“思想性”界定及表现

“思想”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其含义有所不同。如,哲学论域中的“思想”是指相对于感觉、印象的一种认识成果,属于理性认识,有时也可指一种理论体系。而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思想”则指的是思想意识,涵盖了意识中全部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但侧重理性形式[1],是指支配人的行为、态度的主观观念、主观意识、主观精神,是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特点的范畴[2]。“思想性”是指以思想、观念为涵载,强调思辨而非经验,价值主导而非价值中立,承载着价值判断、伦理追求、道德呼吁的特征和属性。思想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有着充分的表现。

1.提升受教育者的思想认识水平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目标

在学科特性上,思想政治教育学明显不同,其目标是直接而明确的培育某种观念、思想取向,意在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人格及行为实践等方面达到预想结果。而其他学科的取向是知识性或称做学术性的,不直接涉及与知识相关的观念和思想的培育。思想政治教育学尽管作为一个学科也有自己的学术性特征,但其最终取向却不是传承和增进知识形态的思想政治理论体系,而是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观念水平。

2.思想、观念性教育主导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和形式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但无一例外都是观念教育,观念教育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也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素和结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观念教育为内容取向,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这当然不等于说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进行观念上的说教,但却明确了一点,即要围绕观念教育选择有效的载体和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观念培育的目标。而知识性的内容则必须突出其思想性,而不作简单的知识和学术传承。另外,与课程紧密相关的多种灵活多样的载体和形式,如社会实践活动,都是有效的教育形式,但必须注意,这些载体和形式的运用必须以思想观念的培养为主导,做到为思想教育所用。

3.受教育者的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的评价标准

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的评价标准是思想性的,强调课程对受教育者主观思想观念的改进和提升,具体来说就是在促进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和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主导方面所达到的效果。这迥异于常见的学术性标准,后者注重对某学科领域的知识的掌握以及增进和积累。政治学和伦理学传承和发展政治和伦理道德的知识体系,可能培养出政治学和伦理学学者,却未必能培养出政治家和道德高尚的人。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根本上说不是在传播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培养系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的学者,而是要受教育者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心理素质有所提升。

二、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性实现的认识误区

1.泛政治性使思政课无法触动并提升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

所谓泛政治性,是指在教学中过度强调课程的政治性,把教学简化为政治说教的倾向。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即通常所说的阶级性、意识形态性,其含义是说没有超越阶级和非阶级的思想体系,其目标是要完成统治阶级的“思想的生产和分配”[3]。政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但思想政治教育却不可以简单地在本质层面展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政治性”的误读反倒会制约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的实现。表现之一是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即通常所说的“上纲上线”,并且为了做到这一点,不惜牵强附会,甚至肆意歪曲。表现之二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政治教育,在教学内容的构建中过度突出政治教育方面的内容,对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等内容轻描淡写。表现之三是在教学手段上进行舆论宣传和政治说教,以宣传口号代替理论的逻辑展开,把思想和理论教育演变成政治蛊惑和行动动员。这种“泛政治性”倾向最致命的缺点是没能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思想层面上,无法通过理论的透彻解读来触动并提升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使受教育者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相反,过度的政治渲染还会拉大思想和理论与受教育者的距离,阻滞甚至降低受教育者的思想理论水平。

2.学术依附性使思政课囿于知识积累而非思想水平的提升

所谓学术依附性,主要是指弱化思想观念培育而强化知识性、学术性积累的倾向。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术性还相当孱弱,学术地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但学术性的追求必须是在对本学科的学术特性充分认识和把握的条件下来展开,且不可简单套用其他学科的学术轨道。有的教师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当做专业课进行教学,认为这样的教学才有深度和力度,但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来看,这种所谓学术化风格恰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上的一个误区。从理论上说,追求教学的

学术性恰好用知识性掩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特有的思想性特征;从实践上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对象大都是非该专业甚至都不是人文社会科学类的学生,从课程的数量和学生的学习时间和能力等方面考虑,学生不可能完成对课程知识体系的充分把握和学术积累,遑论基于这一知识性积累而提升思想和观念水平。

3.重理论环节而轻实践环节使思想教育与现实脱节而缺乏实效

社会实践和课堂教学一样,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西方的教育理论都明确了社会实践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地位。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相对成熟,自我意识强,情绪、情感丰富,并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乐于独立思考,具备了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通过社会实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时期。由于在社会实践中接触到的都是活生生的社会现实,而非书本上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学生们无法通过简单的背诵、记忆完成任务,必须迫使自己作出认识和思考,这无疑是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性的一种再好不过的途径。但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环节或者被忽视乃至名存实亡,或者虽有严格的社会实践安排但却缺失思想性的主导,甚至沦为变相的旅游。

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性的对策

1.贯彻针对性、形象性、层递性原则,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上的思想性

针对性是指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每个人即便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也都会形成对某些问题的观点和看法,都会有自己的“原初思想”。当然,由于理论素养的缺乏,这种“原初思想”和我们所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还有或大或小的差距。从这种差距出发,遴选并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体系,就很容易与学生的思想产生呼应,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致。形象性是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体系不可以太抽象和理论化,而要尽可能地形象生动,有感染力。这不只是要求运用视听资料,更重要的是应尽可能地从现实生活中寻找、选取那些学生日常经历的,有深刻寓意的鲜活素材,结合这些素材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想境界。思想教育会因为与现实生活的结合而不再产生距离感,在润物细无声中达成目标。层递性是指在课程内容的构建中遵循思想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使教学内容呈现出不同的层次并在时间上依次递进,例如要把课程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在内容上作出调整和整合,以符合学生思想发生发展的实际,有利于学生思想上的接受和提升。

2.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有学术取向

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术支撑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的深厚基础,但必须凸显自身的特色。首先,“合思想教育性”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学术研究的独有视角,是学术个性所在,它所展示的是以思想教育为目的的研究而非单纯的理论研究。“合思想教育性”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学术研究的一个基本方向和独特研究领域,能否在这一领域有所作为,关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价值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学术地位。其次,赋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以学术地位并加强其学术性研究。长期以来,教学方法的研究不被视为学术研究,在论文的分类上就有学术论文和教学论文之别,后者显然没有得到学术承认。这种观念的形成与各专业学术研究在整个学术领域的强势地位有关,它所强调的是学术积累而不是思想和观念的教化。以观念和思想教化为宗旨的思想政治教育应比任何其他学术领域都更重视教学方法研究,否定方法研究的学术性是十分荒唐的。再次,建立具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自身特色的,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为核心的学术评价标准。这对于本学科确立独特的学术领域,凝聚和培育学术人才,提升在整个学术界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3.突出思想性在整个社会实践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在社会实践的准备阶段,要使选题富有思想意义,与课堂理论教学有衔接,作出详细、可行的实践计划并作必要的技术准备,以保证社会实践的深度;在行动阶段,要进行全时段的导引和监督,保证社会实践的方向和力度;在最关键的总结阶段,除了严格要求,更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新社会实践成果的形式,使学生的思想和观念以最便捷的途径、最大的容量表现出来,同时还要挖掘学生最深刻的内心感受。总之,思想性主导的社会实践既要有“量”——使学生广泛思考,又要有“度”——使学生的思想观念获得深度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1-102.

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满意度思路与对策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那么,这种教育是否真正发挥了作用,收到了实效呢?大学生是不是“真心喜爱”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呢?究竟是哪些因素影响和制约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满意度、美誉度呢?如何改进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满意度呢?对于上述问题,本文在相关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作一初步分析探讨,旨在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一、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满意度的具体测定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效果如何,一直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从事这项具体工作的实际工作者非常关注的问题,因为它涉及我国高等学校教育目的的实现和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培养的大问题。但过去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主要集中于“三进”工作,集中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设置的问题上。如今,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强调“三贴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满意度问题。

那么,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满意度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如何测定和获得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满意度?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技术问题。简单地说,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满意度是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过程中实际的感受和收获与其希望收获和感受的比值,也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满足大学生心理预期的程度。它是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过程中的一种感觉状态,是大学生对实际的教育效果与自己原来的期望进行对比的结果。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满意度是思想政治课教育活动对自身目的性的关照及确立在整个社会系统中旁者无法取代的基于特定价值关系的价值属性。制约和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满意度的因素很多,除了课程和教学因素外,还有非教学因素,如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政治清明、职业稳定、个性、未来预期等。也就是说,课程内容的设置和课堂教学水平并不是决定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满意度的唯一因素,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满意度是许多因素的函数。如果将各种因素定义为:课程设置a、课堂教学B、教师风格C、考试方式D、教材e、社会环境F、经济发展G、政治状况H、个性i、未来预期J,等等,那么,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满意度m的函数表达式就为:

m=f(a、B、C、D、e、F、G、H、i、J……)

我们可以把a、B、C、D、e、F、G、H、i、J或者更多的变量,运用等价的概念转换成相同的福利水平,用希望的收获来表达,这样就可以给出一个衡量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满意度程度的公式。即,

思想政治理论课满意度=实际收获/希望预期

在一般情况下,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实际得到的收获总是其希望得到收获的一部分(大喜过望的情况也会有,但极少)。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满意度的系数一般大于零,小于1。思想政治理论课满意度系数越是接近1,表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越是满意;思想政治理论课满意度系数越是接近0,表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越是不满意。显然,满意度是一个能够比较科学、全面、深入地反映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际效果的科学指标体系。

为了能更全面、科学地反映大学生群体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满意程度,我们选取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接受程度、欢迎程度、满意程度、美誉程度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认可程度五个指标来分析获得群体满意度的结果。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满意度公式所涉及的因素,2008年12月,我们对杭州下沙高教园区14所高校作了一次随机抽样调查,具体了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满意程度。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30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2213份,回收率为96%,调查人数占园区学生总数的2%。计算结果为: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接受程度=83%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欢迎程度=85%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满意程度=52%(良好率)91%(满意率)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美誉程度=51%(良好率)86%(满意率)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认可程度=68%(优秀率)

如果套用学生考试标准,即60―69分及格,70―79分中等,80―89分良好,90―100分优秀,那么,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总体满意度应该处于良好水平。

二、制约和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满意度的因素分析

应该说,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否满意,主要取决于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所提供的“全部产品”和服务满足大学生期望的程度。当然,制约和影响这些产品、服务及大学生期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教学性因素,也有非教学性因素;有学校性因素,也有社会性因素。由于非教学的社会性因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应该专文进行论述,这里我们将主要对其中的教学性因素进行分析。故此,我们认为,制约和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满意度的教学性因素主要有:

(一)课程体系边界不清挫伤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与高中阶段雷同重复,学生已失去了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新鲜感和求知欲。心理学上有一条非常重要的原理,就是需求度决定行为的态度。由于相关的内容在中学阶段已经接触和学习过,所以,很多学生认为,课程内容重复是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的不适应影响大学生的满意度。

多数学生普遍反映,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本身缺乏严密的结构和规范,几门课程之间或内容重复,或课程体系庞杂。给学生的感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什么内容都讲到了,但什么内容都没有讲透彻深入。所以,有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现在正在失去自己的特色,变得越来越像专业课了。下表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意见和看法。

表1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方面的意见(多项选择)(单位:%)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空洞呆板,语言枯燥,大道理太多,对大学生缺乏亲和力。

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策性强,所以,现有的教材都比较严肃。教材的理论性太强,教训人的语气多,引导人的话语少,读起来不可亲可近,拿起来一看就犯困,直接影响学生的兴趣和动力。下面的两个调查数据可以真实地反映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具体意见。

表2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的意见和满意度(单位:%)

表3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的满意程度?摇(单位:%)

(四)教学安排有违教育规律。

现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由于受制于师资和场地等多方面因素,基本上是混班编排的大班上课,并且还多数安排在下午和晚间上课。少则70―80人,多则150多人,这样的大班型教学,师生互动、辩论演讲、答疑提问都很难进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有的学生戏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在最不应该上课的时段安排学生最不情愿上的课程。这样,难免陷入恶性循环,教学效果很难得到保证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五)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手段单一,气氛沉闷,理论教学离社会实际生活太远,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是制约和影响大学生满意度的最主要原因。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也越来越激烈。社会的上述变化必然会反映到青年人集中的高校中来,也会反映到高校政治理论课上来。这些变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新挑战,学生要求吸收各种新鲜知识的愿望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缺乏变化就成为一对现实矛盾。再加上部分老师讲课片面求“稳”,课堂内容缺乏新意。于是,讲台上老师捧着教材照本宣科,学生在下面懒洋洋地打瞌睡或者看课外书的课堂生态,让一些学生“忍不住想逃”,怎能期望大学生会满意这样的课堂教学?下表调查结果很说明问题的所在。

表4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主要行为(单位:%)

表5学生不愿意听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原因(单位:%)

表6学生对不同类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接受程度(单位:%)

(六)学生的成绩考核方法陈旧,难辨良莠,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和动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最重要的是进头脑。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考核不是目的,重要的是通过考核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理解和体会。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但考试能对一门课程的系统学习起到激励、约束和检验的作用。完善的考试形式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这样,考试的方式方法就应该有助于这一目的的实现,其方式方法也就应该灵活多样。但现有的考试操作比较整齐划一,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年龄情况。其结果必然造成课上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试考笔记,考试结束“丢”笔记,学生的真正收获不大。由于考试的方法单一,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很难反映出来,结果是好的不香、坏的不臭,学生成绩的高低关键是临时突击的效果怎么样。长此下去,学生怎么会有更大的积极性来学习这门课程。

表7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方式的接受程度(单位:%)

(七)教学内容同大学生的求职就业关联度不大,很难引起学生的重视和关注。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学生要交费上学,自然对自己的投入回报比较关心。特别是在就业压力很大的情况下,部分大学生更是比较实际。对那些在未来的就业中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课程往往兴趣不大。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这样的课程。学得好,专业技能不见得就高;学得不好,专业技能业不见得就低。很多学生更是直截了当地说,从来还没有听说哪个同学是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的好而在就业市场上找到比较好的工作的。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未来的就业中“不实用”,“没有分量”,自然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和兴趣,也直接影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满意度。

(八)学科建设滞后,难以聚集最优秀的人才和队伍,这也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名师才会有好的课堂教学,才会对学生有吸引力和感召力。一直以来,很多教师都不愿意从事公共课教学,而愿意从事专业课教学。这样,就使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留不住人才,更难聚集人才,总是处在失血的状态。这种状态反映到师资队伍和课堂教学上,就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队伍中缺少大师和名师,课堂教学缺少更多的精彩课堂。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自然会下降。

三、提升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满意度的对策选择

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满意度是一项意义重大但又十分艰巨的任务。说它意义重大,是因为,只有不断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满意度,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真正走进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学”、“真懂”、“真信”、“真实践”,才能接受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成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任务,体现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完成高等学校的教育职责,使大学生最终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真正的接班人。说它任务艰巨,是因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满意度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这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协调配合,尤其需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担当者付出更多的辛劳和努力。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改革以来的成熟经验和有效做法,我们认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满意度着重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不断满足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体验。

为什么科学的政治理论和革命的政治内容,难以留住有些学生的心?原因是多方面的。毫无疑问,这和我们的教学方法过于单调枯燥,一成不变有关。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相关调查显示,高校领导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针对性强的仅占6.2%,而认为一般的则占到43.1%,不强的占到20%。大学生并非排斥思想政治理论课,他们所排斥的是那种死气沉沉的理论灌输。应该说,在特定的条件下,一定的灌输是必要的,但必须讲究方式方法。灌输本不应该是一厢情愿地把知识照本宣科,而应善用说理、启发、引导的方法,要注意学生的主观感受,满足他们的参与欲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是靠理论压人,而是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教学方法必须多样化,要把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与课题讨论、专题辩论、参观调查等多种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增加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和直观性。

教育家加里宁说:“教育是一种艰苦的事业,优秀的教育家们认为教育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艺术事业。”在改进教学方法方面,应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增强其主体性的参与意识。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教师要为学生设计科学探索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思考问题,并力求做出自己的见解。要采取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各种形式,如专题研讨、案例教学、课堂辩论、互教互学等,尽可能创造师生双向交流的和谐氛围,使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时,化被动为主动,并通过这种双向互动,充分发挥理论教育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育人功能。

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重要环节。从相关的问卷调查也证明了这一点。为此,学校要把拓展社会实践资源、建立实践基地、丰富实践内容、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作为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和措施。主要做法应包括以系、教研室为单位设计学期社会实践教学内容;依托我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各种社会教育资源,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基地;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和课堂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报告纳入课程成绩并将优秀报告汇编成册等。

此外,还要延伸课堂教学的范围,加大教师教育的长度。随着网络在高校学生生活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要加强对网络的利用,建设网上课堂和网络教育体系,让它们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补充,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传导和先进思想教育渗透功能得以在更为广阔的空间延伸。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

师资队伍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满意度。应该说,同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期望相比,我们的师资力量在学历、年龄、知识结构和教学水平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相关调查显示,只有15所院校认为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很好,占11.5%。从调查的整体情况来看,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在一般和一般以下的占到74.7%,未回答的占到14.6%。学校要制定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期规划,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到大学建制、学校人才引进的整体规划当中;要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现在,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对原有的教学内容变动很大,教师应尽快掌握新课程的基本要求,熟悉教材,了解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课程形象的代言人。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的形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要加强自己的政治理论修养。只有教师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才能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其次要强化敬业精神。如果一个人缺乏对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和对工作尽职尽责的境界,也就不会下功夫花气力去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钻研,丰富自己的理论素养和知识结构。一个知识和理论贫乏的教师,是难以说服教育学生,更谈不上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再次要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一个优秀教师的能力体现主要反映在课堂教学水平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以渊博的知识、认真的态度、优秀的口才、适度的自我表现令学生叹服,才能激发学生的听课热情和对教学内容的认同感,才能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满意度,减少抱怨率;最后要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保持教师本人鲜明的人格魅力。一个具有较强人格魅力的教师往往可以提高学生对其所授课程的兴趣,增强课程的感染力。“爱屋及乌”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学生通过对教师的欣赏,不断强化对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认同。作为一名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有较为宽厚的知识基础,善于旁征博引,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有耐心的教学态度,有饱满的讲课热情,有自然大方的教态,善于运用形体语言,把理论讲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从而增强课程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三)搞好宏观指导,加大领导力度,遵循教育规律,不断创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工作机制。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意义重大,任重而道远。中央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16号文件,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针对性和操作性,是新形势下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落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措施,重点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努力营造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目前确实存在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够重视的现象,往往是“口头上重视,行动上忽视”。突出表现是:课程定位低,资金经费不落实;师资编制不足,课时往往受到削减,等等。处于这样一种不良好的舆论氛围中,无疑加大了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形象的难度。

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重要性篇9

论文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宗旨是培育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主体性。为了搞好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必须重视学生思想政治道德能力的培养。

教学原则是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的准则及基本要求,是教学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根据教育方针、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而制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以及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而开设的,它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是保证高校培养出社会主义合格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课程,是高校素质教育的灵魂。本文仅对主体性原则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谈点肤浅看法。

一、主体性的主要特性

要弄清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体性原则,首先必须弄清什么是主体性。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体、主体性这些富有内涵而具魅力的概念,在哲学和一系列人文科学中流行起来。它强调人在社会历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培育与提高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强调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学实践中的能动性,强调发挥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能动作用。

人的主体性是人类在长期劳动、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和认识自我与改造自我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最有价值的最能体现人类本质力量的特性。人的主体性一般包括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三个方面。

(一)能动性。这是主体性最基本的特性。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人能意识到自我的存在,自我与环境的对立,把环境当作自己认识和改造的客体,这就是自觉的能动性。人的自觉能动性主要包括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也包括更广泛的意识的能动性,如理想、信念、情感、意志等能动性。正是人的自觉能动性,不断地把自在之物变成自己的客体,从而确立和确证自身的主体地位,不断地解决主体和客体的矛盾,达到主体与客体的具体的历史统一,把环境的改造和人自身的改造在实践上统一起来。

(二)自主性。自主就是自立、自动、自觉、自律,对环境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思想上独立思考,行为上自我控制。自主性的发展程度,亦即人的自由发展程序,表现出人驾驭自然,社会和自我的能力和程度。自主性是人的自我存在在自我意识中的反映。自主性是主体发挥其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条件,又是主体发挥能动性、创造性的结果。

(三)创造性。创造意味着突破革新,意味着对现实的某种否定与超越,因而是通过人的有目的的活动而实现的新陈代谢,除旧布新的过程。人的劳动、实践的本质在于创造,要改变自然物的形态,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满足人吃、穿、住、用、行需要的生活资料,同时在这种创造活动中创造和再创造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创造人自身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思想方式等。

总之,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构成了人的主体性不可或缺的特性。它既表现为主体的能动性,又体现出社会性实质,是人的历史发展的成果,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应当追求的目标。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性原则的概念及其意义

所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体性原则,就是指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培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象满足思想政治道德主体性的普遍要求。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体性;二是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象的主体性;三是要把培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象的思想政治道德主体性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核心。

1、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体性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前提和条件,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发挥师生双方的主体性。我们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体性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前提和条件,是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和检查者,是规定和引导学生的思想、塑造完美人格的主导因素。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体性,才能深刻认识和领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标、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要求,教学的方法,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自觉地发掘和培育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体性,才能正确评价、引导和影响学生,才能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的人格力量,从而去激励、感染学生0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体性。

2、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象即大学生的主体性,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在教学中,学生既是客体,也是主体。作为客体,学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对象,他们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必须通过教育才能形成和完善。但是学生绝不是被动、消极、机械地承受教师影响的客体,而是一个积极能动的主体,是有意识、有目的地活动着的人,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作用常常会给予有选择的反应,他们接受什么或不接受什么以及多大程度上接受什么,往往取决于他们内在的自我因素。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是为了“学”,“学”是“教”的出发点和归宿。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作用,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引进门”,教给学生方法,引导他们思考和探索,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转化为自我教育过程,这样才能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的。

3、要把培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象思想政治道德主体性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核心。现代教育不同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于它是发展人,完善人的教育,是培养和完善人的独立人格的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不仅要强调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去教育、塑造和规范人,更要强调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象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体,把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象思想政治道德主体性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核心,着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象思想政治道德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使其成为时代思想政治道德要求的能动的倡导者、创造者和自觉遵从者。在以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往往只是强调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对人的影响、制约和改造,甚至把人的心灵描绘成一张白纸,外在的力量可以随意对个人进行思想政治道德上的塑造,把个人置于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的地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似乎仅仅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塑造和灌输的对象。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许多高校都不同地程度采用了“大课堂”教学,老师在讲台上作大报告,“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状态。

事实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成功与否不仅仅是看教师讲得如何,更应看学生学得是否主动,积极性是否被调动起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的就在于造就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主体意识和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不仅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而且要把培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象思想政治道德的主体性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核心,这是时代的呼唤,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对象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客观需要。

三、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坚持主体性原则的几点思考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如何坚持主体性原则呢?

1、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体性。其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转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观念,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武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们的头脑。彻底改变长期存在的注人式教学思想,正确对待教育对象,切忌把教育对象仅仅当作消极被动的受动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创造性,坚持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贯穿始终,重视启发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培养学生主动求教的精神。

其二,要树立信心,炼气质,加强教学主体的感召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首先应传递一种信心,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自信能带领学生去探寻知识的真谛。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登上讲台就应抛开一切杂念,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既做到仪表整齐,举止端庄,又为人师表,处处做学生的表率,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这是极富感染力的气质美,能吸引住学生,引导、影响和带动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来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

其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着力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较高的业务水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教师队伍。当前,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素养,就是要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在思想上、政治上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以邓小平理论为依据,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作为新时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摆脱旧的教育观念束缚,进一步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一方面要加强知识的储蓄与更新,时刻牢记“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的道理,坚持不懈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所教学科相关的业务知识,透彻地懂得并能轻松驾驭所教学科。另一方面要着力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组织能力、指导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与技巧,研究主体性教育的教学理论和方法,要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师德修养。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树立正确的思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己就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要培养学生正确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自己就要有学而不厌,海人不倦的精神和对事业的责任感;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交际能力,教师自己就要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关系,具有团结、同情、理解、帮助他人的良好品行;要求学生养成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的良好习惯,教师就要处处以身作则,讲究仪表美,衣着整洁,语言文明礼貌,态度温和亲切;要求学生守时、守信,教师就要更严格自己的行为,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违纪,言而有信。

其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的主体性,以“引导”为主,突出“引导”,重在“引导”,通过各种形式的“引导”,把教育对象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引发和调动起来.并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和强化。

2、要把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作为教学的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判断社会多元信息,不能仅局限在教给学生现成的结论、观点。即使教师说的都是对的,没有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辨别,也很容易受到学生从其它渠道获得信息的干扰和冲击,而不能真正见实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体性着重表现在: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自觉性,能动地认识、体验、实践教师的教育要求,这就要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进行角色转换,变被动为主动。在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中,教师把教学的内容、方式、方法等做统一安排,学生言听计从,亦步亦趋。久而久之,养成了学生依赖等待的思维定势,而通过角色转换,学生成为“教师”,由听众、观众成了教学活动的主持者和主角。

这样就把学生由被动地位转化为主动地位,把学生推向了前台,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角。教师只起引导作用,因而教学活动更贴近学生,教学效果也自然得到提高。还因为学生成了“教学”的主体,其责任感以及自我表现欲等促使学生尽心尽力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更加具有吸引力。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如设疑问,巧比喻等,但无论采取的哪一种方法,教师都要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思想指导下,以调动学生主动、活泼、积极学习为首要目标他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开动脑筋认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帮助他们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民主意识,贯彻平等交流的原则。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大学生的独立性、自我意识和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活动的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使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成为集思广益、互相探讨、共同提高的学习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自然科学等学科的教学相比,是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思想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贯彻平等交流的原则,必须坚持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不抓辫子,对学生的某些片面乃至错误认识,不应耻笑和责难,而应反复商讨,循循善诱,逐步帮助他们提高认识。

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重要性篇10

关键词:专业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2

立德树人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学校、家庭、教师、学生、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等方方面面,承担这项任务的主体不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专业教师也应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如何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R到淌π同育人机制,明确专业教师在育人机制中的责任和义务,做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效联通,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有效地统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的意义

1.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这就要求在构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新格局中,要探索多层面的协同配合,形成教育合力,除了校内相关部门单位的协同育人是必须考虑的首要因素外,必须发挥好专业课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作用。专业课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二者间的协同、融合有利于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2.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高校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成效也较明显。但是仍然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还不够强的问题。当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专业学习、职业生涯、思想困惑、心理健康等各方面的问题时,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则可以把学生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和思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协作融合,把教育工作做细做实,可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3.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尤其重要。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协调、配合,使专业知识讲授、专业技能训练、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科技文化活动、主题教育实践等实现有机结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形合力,从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4.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是适应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势的必然选择。专业教师既是大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大学生优良品格形成的引导者,将专业教师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言传身教,不仅减少主观性教育的痕迹,同时学生也更加容易接受,增强教育效果。

二、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认识存在误区导致专业教师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缺乏沟通交流。专业课教师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及相应的技能训练,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工作者的事。还有些专业课教师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可有可无,部分辅导员老师会在专业学习、生涯规划上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但也觉得自己不需要和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交流。这些认识上的误区都给协同育人工作带来了障碍。

2.专业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探索不够,协同育人方法不新。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工作实践不多,方法也较为陈旧,探索不够。协同育人的方法大多仅限于一些信息的交流传递,较难研讨出协同育人的有效办法。在专业课教师参与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中,专业课教师一般承担科技活动的指导,辅导员负责组织发动,各做各的事,协同育人的效果不好。

3.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当前高校开展宣传思想工作要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做好“三进”工作,最重要的是“进头脑”。一些大学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缺乏认同,在课堂上向学生传递社会的负面影响,或者把自己生活中的不良和负面情绪传达给学生。这些问题都反映了有的专业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偏离了方向,必须引起教育界的重视。在实现两个一百年中国梦的进程中,高校教师应该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思想素质,以一种积极、向上、阳光心态传递给学生,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

三、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的组织保障

1.建立专业课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共享和交流平台

创建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协同配合的网络平台、第二课堂成绩单系统,让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轻松获取学生专业学习情况、思想状况、课外活动情况等资源信息,并能适时进行互动。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邮件、短信、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进行沟通,突破时间空间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