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水产养殖水质如何调理十篇水产养殖水质如何调理十篇

水产养殖水质如何调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58:38

水产养殖水质如何调理篇1

关键词:养殖水环境化学;教学模式;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6-0166-03

在水产养殖中应该充分重视水质的调控,根据养殖对象所在环境及具体的水质情况,采取积极的、科学的水质调控手段,才能建立起最佳的水产品养殖环境,实现优质、高效的水产养殖,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并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1]。《养殖水环境化学》是水产养殖专业主要专业基础课[2],一方面要为学生学习鱼、虾、贝类增养殖学等专业课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又要为学生将来从事水产养殖专业的生产和科研工作做好理论和技术准备。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较系统和较深入掌握水环境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2],然后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养殖方式向集约化养殖发展,水质调控技术也随之变化,也为该课程的授课提出新的挑战。传统的教学内容显得不合理、脱离生产实践,教学方法单一和枯燥,缺乏兴趣,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难于达到该课程的教学目的。为此,本文根据快速发展的水产养殖业对《养殖水环境化学》的需要,以养殖水质调控为导向,进行课程教学的再设计,基于“实际应用理论学习”的教学思路,理论课采用以课堂教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的方式展开教学。实验课内容紧密结合养殖生产水质指标的测定项目,符合实际生产需要。从满足水产养殖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角度出发,探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内容建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完善水产养殖学科体系和提高水产养殖人才素质提供参考。

一、水产养殖专业《养殖水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需要更新。目前,大多数高校开设水产养殖专业《养殖水环境化学》课程授课的主要教材使用雷之主编的《养殖水环境化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版),该教材体现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意识,反映养殖水环境化学的发展动态,并在突出学科实践性、应用性特点的同时,适当增加水环境化学理论知识。但教材出版至今已超10年,教材内容为了避免与专业课内容重复,只根据水环境化学成分的动态规律对水质管理提出一般性意见,而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的水产养殖专业没有开设水处理原理及调控的课程。随着养殖模式逐渐向现代工厂化养殖的转变,水质调控技术也随之改变,水处理原理知识需要补充和更新。因此,授课老师应把握养殖模式发展趋势,关注水环境化学相关的动态,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完善,使学生获得最新的参考资料。

2.学生缺乏对课程的学习主动性。《养殖水环境化学》课程是一门相对难学的课程,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性强,需要很好的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知识背景,同时纷繁的推导和计算使得学生难以提高学习兴趣,此外,学生对如何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水产养殖生产实践中,更是一筹莫展。如果仍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抽象的教学内容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佳,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容易出现“学生上课不听,教师麻木教学”的后果。因此,从明确教学目的、契合水产养殖专业的特点等角度,对综合性强的《养殖水环境化学》课程的教学再设计是有必要的,同时提高教学效果和激发学生积极性。

3.实践教学重视不足。《养殖水环境化学》实践教学对于学生巩固理论知识、训练水质分析操作技能,以及对从事水产养殖专业的生产和科研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各高校水产养殖专业虽然已经充分地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从实践内容设置和教学形式上来看,表现出实践教学重视不足,同时学生对实验操作表现出积极性不高,对实验基本理论掌握不够深刻。常规的养殖水环境化学实验内容主要安排基础和验证的实验内容,虽能起到训练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但与养殖生产实践脱节,无法满足实际生产需要。而且大多数水化学实验已由教师按要求把所用的药品配制好,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听老师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后直接按照实验指导书上进行抓药式的实验操作,往往实验过程中一般不会遇到什么问题,但做完实验不知道每一步操作的目的、所加药品起什么作用。这种实践教学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养殖水环境化学》课程改革措施

1.基于“实际应用理论学习”的教学思路,进行课程教学的再设计。依据“实际应用理论学习”的教学思路,就是本着养殖水质调控中的应用和实例出发,讲解其理论知识的宗旨进行教学改革。首先,查找文献资料,收集不同养殖模式下的水质调控技术,如池塘养殖系统、高位池养殖系统、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絮团技术在海水养殖中的应用等实例,然后再以雷之编著的《养殖水环境化学》和王凯雄编著的《水化学》[4]为依据梳理水质调控的理论知识,包括化学动力学、化学平衡、酸碱化学、配位化学、氧化还原化学和相间作用的原理。例如,先通过图文并茂向学生展示叶轮式增氧机在池塘养殖中广泛应用,具有增氧的功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发讨论,要讲解溶解氧在水中的溶解速率和亨利定律;在讲水质物理调控时,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即沸石粉被用来控制虾池的氨氮浓度的一种普遍的做法,让学生查阅资料讨论其原理,授课教师结合实例讲解离子吸附原理及其影响的因素。再比如通过文献的数据向学生展示1mg/L的明矾能去除0.5mg/L的水体总碱度,产生Co2可使水体pH值降低[5],让学生讨论明矾的作用原理,最后授课教师再讲解絮凝作用。通过这种生产实践中水质调控案例的启发,让学生明确了所学知识有何用,如何用并能够学会用。同时,根据近几年水质调控技术发展充实了一些热门话题以及新的研究成果,例如: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含氮物质的氧化还原转化、气-液界面的吸附与气浮分离作用等。在教学过程中对一系列养殖水质调控的典型实例进行了总结,并结合相应的理论内容开展分析,调动学生的求知欲,积极地去探索养殖水化学中的原理、规律。

2.多元手段提高理论教学效果。目前,笔者在《养殖水环境化学》理论讲授过程中,涉及到基础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如pH调整的有关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采用板书的教学模式,可使学生对计算过程理解透彻。大多数课程内容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方式,具有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特点。近年来,微信为教学活动提供了教师和学生平等交流的平台,在教学活动中起到辅助作用,只要合理应用,能够提高教学效果[6]。为此,笔者也尝试将其应用在《养殖水环境化学》教学当中。通过建立微信教学群,在讲课前1周左右,通过微信教学群向学生们提出设计好的相关问题,多数都是实际应用的水质调控的内容。以讲溶解气体为例,可将一些问题,如溶解氧动态对水质化学成分的影响、改善养殖水体溶解氧的方法、气泡病发生与溶解氧的相关性,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相关专业知识在微信群中进行讨论,或自己思考,或查阅相关资料共享。这样能促进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学会贯通。在课中,教师可根据讨论的共性表达在教学设计上有所侧重,合理分配各授课内容的时间。在课后,教师通过微信群配置小测验题目或课后思考题,进一步理解和消化上课所学知识,反馈授课效果。通过微信教学群,教师更多的是提供资源链接,实施兴趣的激发,进行思维的引领。鼓励学生将所读的优质材料及时共享到群中与教师和其他同学分享,供感兴趣的同学阅读学习,营造集体探究性学习氛围。此外,其他专业教师也可通过加入微信群与学生进行实习讨论和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因此,采用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相结合,微信平台的介入无疑丰富了《养殖水环境化学》课程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地位,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拓展,增加了学习兴趣。

3.生产科研结合加强实践教学。养殖水环境化学实验是通过化学分析和应用实验使学生掌握养殖水化学组成成分的测定方法和有代表性的常用化学分析仪器的使用方法,使学生掌握水环境化学基本原理和渔业水质调控技术,为将来从事水产养殖专业生产和科研工作做好技术准备[7]。根据水质调控技术的发展,在生产中常用的pH值、溶解氧、总硬度、碱度、总氮、氨态氮、亚硝酸盐、化学耗氧量等水质调控指标选入实验内容。教师带几个学生从学校附近的养殖场现场采水样,送到实验室测定相关水质指标,并让学生做好现场采样的基本情况记录,如水色、透明度、养殖对象等。实验过程中,学生自己配置药品按操作步骤进行,教师从旁指导。实验结束后,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讨论实验结果对养殖生产的影响。由于实验内容符合实际生产需要,激发热情,使学生明白学以致用,而不是机械记忆。在课程结束后下一学期,进行为期5周鱼类增养殖的实习,我们安排了实习期间养殖过程水质指标的跟踪测定内容。学生根据测定水质指标如pH值、溶解氧、总硬度、碱度、总氮、氨态氮、亚硝酸盐,按小组自行准备需要用到的实验药品、仪器、耗材等按照操作步骤独立完成,最终以实习报告形式提交。比如跟踪测定了高位池育苗石斑鱼的溶解氧在水层分布及动态变化;氨氮、亚硝酸盐、pH值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石斑鱼的变化。通过实习让课程内容延伸,学生能独立开展水质调控指标的测定,掌握水质因子对养殖生产的影响存在着交互作用,并明白在不同的养殖模式水化学成分表现形式和动态不相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从事养殖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提供平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无缝对接,形成育人联动效应,推动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本科生人才培育工程的顺利实施,激发学生参与学术活动的积极性,学院积极推动本科生进实验室项目,使得科研活动走到学生当中。配合学院开展的活动,笔者开设养殖水环境化学研究设计型实验。选择了适合本科生的现有知识储备,保证研究设计型实验的可操作性的实验内容,包括石斑鱼在不同环境因子条件下耗氧率、窒息点、排氨率的测定;氨氨、亚硝酸盐对不同发育阶段石斑鱼的毒性试验;石斑鱼工厂化养殖系统水环境变化及影响因子研究。为了顺利完成实验,学生除了应用养殖水环境化学课程相关知识还要自主查阅相关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及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实验过程中数据收集、数据统计分析。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不仅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激发参与科研工作的热情,帮助学生加深对科研实践的理解,培养适应未来水产养殖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莫国华.关于水产养殖水质调控技术的探讨[].当代畜牧,2014,(11):95-96.

[2]雷衍之.养殖水环境化学实验[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3]姜宏波,包杰,何剑斌,等.《养殖水环境化学》课程教学的改革实践与探索[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4,35(3):34-36.

[4]王凯雄.水化学[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5]申屠青春,董双林.池塘养殖生态系水质调控技术研究综述[J].水利渔业,1999,19(6):39-42.

水产养殖水质如何调理篇2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调整农村的经济结构,即一、二、三产业结构。第二层次就是调整农业内部的产业结构,主要指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等。第三层次就是调整农产品的品种结构,主要是指良种的培育、引进、推广等等。XX县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上作了很大的努力,并取得一定成效。[文秘站网文章-找范文,到文秘站网]

一、XX县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生产结构现状

我县从县情出发,在调整结构上做了许多努力。第一,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提高二、三产业比重。目前已发展乡镇企业1.4万家,总产值达30多亿元,使我县工商企业得到一定发展。第二,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生态农业为发展方向,引进高优项目,推广新成果。政府提出“县有区域,乡有特色,村有专业”的发展要求,使高优项目得以快速发展。第三,实施海水养殖“内转外”战略,调整海水养殖结构。海水养殖结构,不单是养殖品种的数量多少问题,更重要的是涉及海洋养殖生态平衡问题。于是,政府采取措施,在调整养殖结构上做了许多工作。大力扶持发展紫菜、大黄鱼养殖,大力扶持名特优水产养殖。禁止无序的海洋养殖。尤其是在东吾洋养殖超负荷的情况下,采取“内转外”的养殖发展战略,使海水养殖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第四,引进示范,推广高优品种。积极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我县在沙江龙湾设立了“农业引进示范基地”,对高优品种进行试验,然后推广。自87年成立至今,已引进粮食、经作、蔬菜、瓜果等600多个品种,能适应的有300多个,大面积推广的达20多个,并向社会提供良种。十多年来,供种累计面积达20多万亩,为我县引进良种,尤其是台湾良种作出了重大贡献。

XX县经济结构仍存在许多问题:

1、第二、三产业落后。霞浦县20__年农村三产结构比例为46.3:43.3:10.4,第一产业比重仍然偏高,工业发展缓慢,尤其是加工业落后,导致三产落后。同时,使得产业链断裂,农业仍然处于卖原料的“低价值”阶段,农业的反哺能力弱,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农业产业结构不够优化。霞浦是“海洋县”,渔业产值占整个大农业的63%,就海洋渔业中,产业结构也不够合理。种植业无法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难以形成规模生产,没有规模生产,产业化局面很难形成,最终依旧拖着小农经济的步伐。

海水养殖业是霞浦的主导产业。但因产业链的中断,使得发展极不稳定,反反复复。海带的发展,似乎到了极限。相关的问题齐发,海区布局、虫害、销售,多种收费,致使海带养殖户难以承受。对虾养殖、淡水鳗养殖以及大黄鱼,似乎在走着重复的老路:开发快速发展衰败。

优势产业是什么?最有发展前景的产业是什么?最能稳定发展的产业是什么?比较盲然。

3、优质农产品不上规模。优质、名牌农产品是农业发展的“命根子”。我县农产品无法打开市场,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产品品质问题。就目前已发展至9万箱,投入数个亿的大黄鱼养殖而言,人工繁育的大黄鱼品质开始退化。天然大黄鱼每斤在100多元以上,而养殖大黄鱼每斤只在10元左右。

就大米而言,本县居民也要买外地产的“珍珠米”之类,不愿买本地大米,就因为品质比不上外地大米。我县全国最晚熟优质水果涵江荔枝,也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而打开市场。

总之,由于许多因素,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还不尽人意。

二、结构调整的制约因素和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XX结构调整面临的制约因素有以下几点:

1、调整空间有限。霞浦土地面积为27万亩,粮耕面积要保证在37万亩以上。因此,在种植业的调整上受到空间的制约,政府不敢引导农民放弃粮食而去种植经济作物和水果之类。况且,由于劳力外流严重,导致抛荒现象严重存在。

2、结构调整宏观调控乏力。政府无法直接管理农业生产,种什么不种什么,全凭农民自主。对主导产业和主要品种的扶植,政府只能采取间接的调控方法。目前主要手段是税费优惠和投资倾斜扶持,等等。

税费优惠难以到位。政府所作的承诺,条条(部门)根据自身利益不作退让,他们照章行事,无法“灵活”处理,更谈不上放水养鱼。

投资倾斜也只是空头支票。县政府没有自己的银行和财政实力,有限的农业周转金多沉淀于下。国家农业投入相当有限。就全县而言,96至98年,农业综合开发投入为1810万元,其中中央为338万,省为78万,市为81万,其余为县乡投入和集资,而后面的投入多为“虚拟”。农业的投入少得可怜。银行贷款更是无法落到农户户头,因此,政府的投资倾斜大多是空头支票。

3、社会服务滞后。社会服务滞后主要指市场信息服务“缺位”,生产技术服务跟不上,农产品销售服务无法满足农户的需要。

农户该种什么,不种什么,十分盲目,只得随大流,或是主观臆断。这是造成农民增收不增效的原因之一。市场信息服务几乎是“空白”,县供销信息中心也搞农产品信息,是“零星”的,没有多少指导价值,社会这种服务空缺,而政府这方面的工作,也没有到位。

其次是生产技术服务无法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农户渴望高新技术,高新技术在哪?大黄鱼养殖生产急剧扩大,有的养殖户用总产值10%以上的高新聘用技术员,不管生产利润如何,这些“技术员”都要抽成10%以上。反季节西瓜的技术指导也是一样,农业的利润是相当有限,而技术这一关都把许多农户掐死。农业技术站、水产养殖技术人员都成“过眼云烟”。

农产品的销售,更是农村的突出问题,农户们面对生产出来的产品,苦苦寻求“出路”。大宗水产品海带的销售是最典型不过了。海带销售“税费”率高达产值的30%以上,而相关的问题,政府只有研究研究再研究,许多问题十分棘手。这里还没有论及那些“菜霸”之类的霸道了。

(二)农业结构调整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要处理好结构调整与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的关系。粮食是特殊商品,战略物资,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从许多发达地区的经验表明,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集约化水平,从而既保持粮食总产稳定,又腾出耕地,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提供更大空间。因此,不能将粮田盲目减少,改作经济作物,更不能轻易抛荒,而去经商,这就提出

了一个如何解决矛盾的问题。

2、正确处理好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系。农业产业化是推动农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效途径。推广产业化经营,关键是培育好龙头企业。市场发生波动,龙头企业将损害农民的利益,产业化也就无法得以健康发展,如何形成利益共同体,建立稳定的长久的合作关系,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之一。既保证农民增产增收,又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正确处理结构调整与发展外向型农业的关系。结构调整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高起点、高层次、多领域、全方位地扩大农业对外开放,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然而,国际经济一体化又将给我们农业带来极大压力。我们与台湾一水之隔,要加快闽台农业合作步伐,发挥两岸实验区的示范与辐射作用,加快外向型农业的发展。从而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以降低农业风险。

三、XX农业结构调整思考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结构优化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必须要有新思路,采取新措施。XX农村经济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是:为保持农业的发展活力和后劲,增加农民收入,牢牢把握提高质量和效益这个中心。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在优化品种、优化品质、优化布局和提高加工转化水平上下功夫。政府要根据市场规律,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户的生产经营自,强化市场信息、技术和销售服务。具体对策如下:

1、开拓市场,发展订单农业。以市场为导向,发展订单农业已成为共识。如果没有订单,农业是不是待岗了?农民是不是休闲了?无论如何,农民还得种地。这就面临一个市场开拓问题。立足资源优势而生产,本身不是坏事,问题是如何善于开拓市场。

最近,有许多乡镇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地设立“办事处”,想借此开拓市场。思路很好,收获甚微。如果全县形成一种合力,情况就可能不一样。如果利用网络,有一个信息专门机构,情况可能得以改善。

2、成立农业协会,加强农业经营与管理。农业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组织的支持,这是大家所共同意识到的。居于此,我县也成立了许多“农业协会”,比如榨菜协会、海带协会、大黄鱼协会等等。然而,这些协会并没有在产业扶持、技术指导、产品推销等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与国外的农业协会相比,功能相差甚远。从发达地区协会创建发展经验看,必须做到如下两点:

①扶持引导,逐步建设。专业性协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能人牵头、技术服务、技术协作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自办科技服务组织;中级阶段——以科技为先导,产供销一体化的群众科技经济组织;高级阶段——科技为先导,市场经济的新机制为载体,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一体化群众组织。

②建章立制,加强管理。加强科学管理是专业协会健康发展的关键。首先,要做到决策的民主化。要坚持自愿的原则。其次,做到管理上的科学化、制度化。在权益上将产业化的经营中介、服务组织与利益主体捆绑在一起,而不是有利才服务,无利就撒手。要制订“农业协会组织章程”。其三,处理好分配与积累的关系。要保证全体会员不断取得经济利益,逐步增强协会自我发展能力。

各级党政也要由过去的抓行业变为抓产业,由抓管理变为抓服务——这是政府功能的再次改良。

3、加强宏观调控。宏观调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规划指导;二是税费优惠;三是投入倾科。①强化结构性布局规划指导,避免农业结构雷同,保证特色农业发展。另一方面,要引导规模生产,推广农业产业化。②实施税费改革,保证优惠政策到位。农村税费改革,不仅减轻农民负担,同时,还体现了政府对农村农业的扶助。在税费改革的基础上,保证政府对扶助产业优惠政策的实施到位,以真正达到扶持之目的。③开拓多元化融资渠道,保证结构性调整投入到位。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资金是关键。因此要突破体制等束缚,尤其要推进民营企业的发展。

4、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发挥霞浦农业的比较优势。我国农产品市场将逐步开放,这是大势所趋,如果没有“品质”,就很难打开市场,很难应对市场。我们的优质晚熟荔枝,要打出牌子。海洋养殖是我们的主导产业,大黄鱼养殖是我们的强项,要改善其品质,首先得解决人工养殖品种退化问题,另外要加强经营职业道德教育,把好质量关。

5、建议施行农业保险制度。农业在我县相当脆弱,主要是受市场干扰太大;另方面是受技术服务的制约。种植业优良品种的“变异”,养殖业病害的发作,都可能致使农业“覆没”,谁来调剂这种风险?没有。必须实施农业保险制度。农业保险是赔本的生意,政府必须贴补。

另外,要实施粮食保护价制度,这也是一种“农业保险”。农民苦苦经营,如果没有利润,再加赔本,第二年如何生产。

水产养殖水质如何调理篇3

关键词:补钙;水产养殖;作用

中图分类号:S966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ki.jlny.2017.07.027

水产养殖池塘,如果长时间养殖一个品种的水产品,那么就容易出现钙磷等营养元素缺乏,进而对水产品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所以为了在养殖过程中水产品能健康快速生长,就要及时关注池塘水质颜色以及水产品的生存情况,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实施补钙措施,促进水产品健康生长。

1淡水养殖水产品补钙的原因

很多品种水产品的食物都是水中的浮游植物,而钙质是水中浮游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钙是浮游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果缺乏钙质的情况下,浮游植物中的海藻等生长速度会变慢,导致肥水困难,一些水草容易腐烂,水的颜色容易变混;对于淡水养殖来说,水的质量是有严格要求的,需要合适的硬度和酸碱度才能保护水质。钙除了可以稳定水底和水质的pH值外,还能缓解水体的冲击力,同时降低水里重金属的毒性,促进水中有益生物快速繁殖生长,加速水中营养物质的再生。经常施用含钙丰富的营养类产品,可以解决肥水困难,调理和改善各种危险水色;钙是组成淡水养殖的水产品的骨骼、鳞片等的重要成分,如果缺钙,养殖的水产品会出现硬壳速度慢及蜕壳死亡的情况。

2淡水养殖水产品补钙的益处

2.1钙的综合益处

淡水养殖过程中补钙就是给产品补充各种营养。在各种营养中蛋白质的含量是最重要的,其是组织器官不能缺少的物质构成部分,也是生物活性质激素、抗体的重要部分。脂肪不足会导致蛋白质利用率和吸收率下降,水产品的代谢不规律。维生素C是促进水产品健康生长的关键因素,如果缺乏维生素,会导致水产品的存活率降低。矿物质对水产品的生长也是必不可少的,集约化淡水养殖过程中,矿物质不能满足水产品的需要,所以需要从钙中来补充矿物质的量,但是矿物质的量又不能过多,过多会引起水产品中毒。免疫力增加剂是淡水养殖过程中水产品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适当使用免疫力增加剂可以提高水产品的存活率,同时促进水产品健康成长。

2.2葡萄糖酸钙的益处

补充葡萄糖酸钙后,可促进水产品对钙质的吸收,且推动虾蟹、蚌等水产品进行蜕壳和硬壳,增加水产品的体质。钙含有高质能量,能帮助水产品快速恢复体能和体质,增强自身抵抗力。葡萄糖酸钙可与日常饮食一起食用,阴雨天及台风后也可以使用,同时能减少浮头的几率。葡萄糖酸钙含有丰富的碳源络合剂,能促进藻类繁殖,肥水的效果也特别明显,可以改善恶劣天气及用过杀虫剂之后水产品产生的厌食现象。

3钙在淡水养殖中的作用

淡水养殖虾蟹的器官发育和断肢再生等都要通过蜕皮和蜕壳来完成,然而蜕皮、蜕壳的速度及成功率是由虾蟹体内的钙的含量决定的。只有钙量充足,蜕皮、蜕壳成功后的虾蟹个头才能有所增大,同时能提高虾蟹的抵抗能力,提高成活率和养殖的经济效益。向淡水中投入足够的钙,可以增加水中钙的含量,促进藻类生物的繁殖,使水质肥沃,为水产品提供天然的氧气和抵抗激素。

4适时补钙

4.1何时补钙

一般看水产品的生活状态。当虾蟹出现蜕壳不成功或软壳虾蟹死亡的时候,就要及时补钙。当水变暖,气温不稳定、昼夜温差大时,虾和蟹的幼苗比较容易产生反应,此时的虾蟹身体钙含量不足,就特别容易发生脱壳死亡现象。对于水产品,例如虾,当出现蜕壳前进食少时就可以补钙,可使用超级活力钙1包于1亩水体喷洒;对于海藻枯死,水体环境变化大时,马上喷洒刺激性大的药物,以防止引起的水产品反应,此时主要是将活力钙1包2亩进行喷洒,同时添加复合维生素1亩1包。

4.2如何补钙

在淡水池塘中,肥水补钙的情况下,可以每亩水深添加2.5公斤的磷酸二氢钙,这样的比例既能补充水体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又能帮助水藻快速繁殖。放苗前进行补钙肥水可以既肥水又补钙,为水产品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条件。在调水时补钙,就可以利用水浮生物的光合作用,增加水里氧气的容量,使菌类和水藻达到平衡状态。

5结语

淡水养殖受水质条件影响,必须要及时观察,在发现缺钙苗头时及时补钙,以促进水藻类生物快速生长,同时促进水产品自身钙质的含量及其他营养元素的含量,提高淡水水产养殖的收益。

参考文献

[1]周金华.补钙在池塘养殖和河蟹养殖过程中的作用[J].水产养殖,2011,(06)

水产养殖水质如何调理篇4

关键词水产养殖;水体处理;水质净化;方法

中图分类号S9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4)03-0234-02

随着规模化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养殖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来自水产养殖的环境负荷是水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因此,挖掘集约化水产养殖业内部的节水环保潜力意义重大。现对常用的水体处理方法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分析当前生物净化技术,对生态农业健康渔业提出一些展望。

1水产养殖水体自然生物处理方法

使用自然生物处理池塘养殖水体的方法一般有稳定塘、自然湿地及利用土地处理等方法,其优势是对于处理含tn和tp的养殖水体,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非规模化水产养殖的自然水体本身类似于典型的自然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在充分合理地利用其自净能力的情况下,能够较好地净化池塘养殖水体,并且经济合理。池塘的水生生态系统本身就有较强的自净能力,对渔业养殖水体的处理中,可以充分合理利用池塘的水生生态系统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来处理渔业养殖污水。

2水产养殖水体物理处理方法

2.1机械过滤法

由于渔业养殖废水中的生物排泄物和剩余饵料等主要以悬浮物形式存在,因此采用机械过滤去除是最为便捷、高效的处理方法。常用的过滤设施有砂滤器、压力过滤器、机械过滤器等[2]。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工程实践中,机械过滤器使用较多,分离效果较好,其工作原理是将通过喷淋管喷洒到过滤箱,过滤箱内的过滤器和小粒径沸石颗粒过滤后的水返回到水池。

2.2光照处理法

光照处理作用机理是通过将微生物的Dna链断裂,造成微生物永久失活,从而达到灭菌的目的。光照处理系统对渔业养殖废水具有明显的处理效果,对渔业养殖废水中的no3--n、no2--n、nH4+-n、tp、CoD的处理效率分别为52.5%~61.73%、48.9%~57.86%、68.91%~80.07%、41.56%~49.87%、13.86%~25.68%[3]。光照处理法利用光照对池塘养殖废水进行处理,具有成本低、操作易、处理后出水水质稳定的特点。

2.3泡沫分离法

泡沫分离法是利用气泡的气液界面可吸附、浓缩污浊物质的性质,从而分离去除水中污浊物质之浮选分离法的一种方法[4]。泡沫分离和臭氧消毒设备对渔业养殖水体中异养微生物、nH4+-n、no2--n处理效率分别为86.72%~94.66%、36.56%~40.21%、37.59%~39.12%,能明显提高水体溶解氧,对CoD的处理效果较低;连续工作24h后,能有效降低渔业养殖水体中的no2--n的含量和异养微生物数量。泡沫分离法处理效果一般,在泡沫分离设备处理后位置比处理前位置的nH4+-n、no2--n和CoD浓度能降低38.92%~43.45%、23.65%~28.71%、10.52%~13.85%,但能明显提高出水溶解氧含量。

3水产养殖水体化学处理方法

养殖水化学处理法指通过在养殖水体洒入一定量的无机或有机化学制剂,与水中污染物或悬浮物发生反应以改善养殖水质,这种方法在传统渔业养殖中使比较普遍。根据化学反应类型可分为中和法、沉淀法、络合法、氧化还原法[5]。其中臭氧处理法已较广泛应用于渔业养殖用水的处理,效果比较明显,但臭氧处理法大幅度增加养殖的成本,同时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也不能降低养殖水体营养物质tn、tp等的含量,因此在渔业养殖废水的深度处理中应用较少。

4水产养殖水体生物处理方法

4.1生物制剂法

微生态制剂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加入到渔业养殖水体后能够快速增殖而变为优势种。利用有益微生物改善渔业养殖水体环境、维持渔业养殖水体生态平衡,是保持渔业养殖健康和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6]。光合细菌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一种水质微生态调控剂,光合细菌可利用水中的nH4+-n、H2S等污染物质,使水中的有毒有害成分降低,溶解氧增加,遏制水体的富营养化,增强水体的透明度,使水质得到改善。在pH值合适的情况下,芽孢杆菌为主的复合菌对养殖水体有很好的生态调控作用,特别对水体中nH4+-n、no2--n、no3--n和CoD的处理效率很好。随着投放时间不同,去除效果也不同,投入微生态制剂9d后,上述主要污染物含量显著降低,渔业养殖水体可以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Ⅱ类水域的水环境质量标准[7]。反硝化细菌对水体中的no3--n、no2--n处理效率也较好,研究表明,no3--n、no2--n为1mg/L的水体中,3d内no3--n、no22-n处理效率可以分别达到95.8%和90.2%[8]。

4.2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是渔业养殖水体生物处理的关键技术,其是以好氧微生物及其黏附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所组成,具有吸附分解有机污染物,有效降低有机污染物浓度的能力。在经典的活性污泥处理法上发展而来成的aB法和SBR等处理工艺,具有更好的处理效果。Umbletal在渔业养殖污水排放沟中使用类似SBR法的操作方法进行好氧和厌氧处理,效果良好。meskeetetal对经典的活性污泥法处理渔业养殖循环水进行研究,其结果表明nH4+-n浓度较高达不到回用水质的要求。nugualetal使用SBR法工艺处理海水养殖废水的有机污染物并研究盐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发现在处理盐度不是太高的海水养殖废水时,tn去除效果明显[9]。

4.3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由于具有产生活性污泥量少、运行维护便利、处理费用低廉的特点,在渔业养殖废水处理方面也有相对优势。生物膜法主要有生物转盘法工艺、生物接触氧化法工艺、生物流化床法工艺和生物滤池法工艺等,这些技术方法可根据微生物的多样化特征,选用于渔业养殖废水的封闭循环使用。由于生物膜上固定化的微生物密度较高、活性较强、反应速度更快,同经典的挂膜微生物处理工艺相比,对nH4+-n和难以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具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在连续曝气的作用下,生物膜法对渔业养殖池塘中有毒有害的no2--n和nH4+-n等有很高的处理效率,尤其对nH4+-n的去除效果比不曝气的好。连续曝气对水体中可溶性p的去除无明显效果,不曝气时明显降低水中可溶性p浓度[10]。

4.4生物滤池法

曝气生物滤池是具有集生物氧化、过滤和生物吸附等多种处理工艺于一体的水处理工艺,其通过维持较高的水力负荷和保留较高的微生物浓度以减少环境冲击,能促进好氧微生物生长,同时污泥产生量较少。曝气生物滤池主要应用于受污染渔业水源的预处理、难降解污染物处理和回用水的深度处理,且应用前景很好。在规模化养鱼池塘中使用的生物滤池设备主要有平流式、降流式和升流式[11]。生物滤池的运行最关键的部分在于挂膜,滤料表面如果不能形成有效的好氧生物膜,则无法对渔业养殖废水进行处理。挂膜从环境微生物学的来讲,即菌体接种,使微生物吸附在滤料表面上。微生物的载体为生物滤池中的填料,在不更换滤料的情况下,生物滤池可以连续使用。

4.5渔业养殖水体人工湿地法

人工湿地按水流方式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表面流、潜流和垂直流3个类型。陈家长等[12]对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混养区渔业养殖废水的处理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对渔业养殖废水中的CoD、nH4+-n、no2--n、no3--n、po43--p、tn和tp的处理效率分别变化在32.07%~50.00%、57.25%~91.67%、38.46%~79.59%、43.75%~81.82%、47.50%~78.67%、31.37%~80.00%和39.53%~71.43%,平均处理效率分别为41.69%、76.91%、53.06%、60.88%、61.33%、54.22%和59.15%。

5水产养殖水体处理发展方向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的日趋严重,未来世界各国将采用封闭式循环养殖方法,渔业养殖废水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排放技术研究具有巨大的实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13]。我国渔业养殖废水主要来自的渔业养殖结束后的排水及渔业养殖过程中的季节性换水和补水,排换水时间相对比较集中,发达国家广泛采用的渔业循环养殖技术,运行费用非常昂贵,不适合我国的国情,在我国难以推广。我国池塘养殖具有规模小、分散,且种养混合区域面积广,主要养殖品种的经济效益相对较低等特点,采用人工湿地和自然湿地水质净化系统处理渔业养殖废水[14],符合现代和未来生态农业的要求,通过调整渔业养殖生态系统的结构,减少和避免养殖废弃物在水体中的积累,在使渔业养殖水质得到净化处理的同时使这些渔业养殖废弃物再循环利用。进一步研究高效可行的规模化渔业养殖废水集中处理系统和工艺,改善渔业养殖水体生态环境质量,保护水资源和减轻渔业养殖排水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我国渔业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6参考文献

[1]王君英.水产养殖对生态环境污染的控制措施[J].北京水产,2004(4):4-6.

[2]tiLLeYDR,BaDRinaRaYananH,RoSatiR,etal.Constructedwetlandsasrecirculationfiltersinlarge-scaleshrimpaquaculture[J].aquaculturalengineering,2002(26):81-109.

[3]晏小霞,唐文浩.光照处理系统对养殖废水净化效果的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25):201-205.

[4]谭洪新,周琪.泡沫分离―臭氧消毒装置的水处理效果研究析[J].渔业现代化,2008(1):15-19

[5]郭立新.循环水培高等陆生植物系统对水产养殖废水的净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4.

[6]邹健,方建光.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环境生物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畜牧杂志,2007,10(43):60-61.

[7]孟睿,何连生,席北斗.芽孢杆菌与硝化细菌净化水产养殖废水的试验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11):28-31.

[8]尹艳娥,沈新强,晁敏,等.反硝化技术对模拟养殖池塘修复的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28(8):1727-1732.

[9]方圣琼,胡雪峰,巫和昕.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技术及应用[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4,5(9):51-55.

[10]张寒冰,黄凤莲,周艳红,等.生物膜法处理养殖废水的研究[J].生态环境,2005,14(1):26-29.

[11]RoUSSeaUDpL,VanRoLLeGHempa,paUwnD.ConstructedwetlandsinFlanders:aperformanceanalysis[J].ecoleng,2004,23(3):151-163.

[12]陈家长,何尧平,孟顺龙,等.表面流人工湿地在池塘养殖循环经济模式中的净化效能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26(5):198-190.

水产养殖水质如何调理篇5

关键词: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渔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4-0044-02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深入,我国各行各业都出现了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喜人态势,特别是水产品养殖业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水产品养殖总产量已经跃居世界首位,当前的水产品供求矛盾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很多地方由于养殖场所和养殖种类相近,导致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水产品的养殖品种也在不断走向多元化,新兴化。很多的外来品种也受到了群众的喜爱,还有部分高档品种也在逐渐的走进千家万户。市场需求催生了养殖业的兴盛,渔业的发展脚步不断加快。一些原始的粗放遭到了淘汰,由更加科学、健康的新兴养殖方式取而代之。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我们国家对于无公害水产品的定义是指产品生产基地的环境质量,如水质、土壤等需要达到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生产流程及运送过程都要符合相关的规定,特别是要将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控制在无公害的标准之内。经过权威部门审查批准,才能授权使用无公害食品的标志。

1无公害水产品的特点

1.1种苗培育引进

用于繁殖的种苗要保障其质量,使其符合无公害的标准。在培育过程中要向种苗投喂营养均衡的优质饲料,并对不同种类的种苗进行详细的分类,以便更好地管理,同时也有利于后期的繁殖和销售。对于催产药物的使用一定要坚持适度原则,把握好投放药物的时间和药量,同时积极做好防治病虫害的准备。

1.2生态环境要求

无公害水产品的养殖对生产地的生态环境要求比较严格。一般来说,主要的要求集中在水质、空气质量和土壤这三个方面。其他的细节可以参照国家颁布的相关规定进行优化选择,保证主体环境的要求符合无公害标准即可。

1.3生产技术规范

生产技术规范是指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对各个环节,包括渔药、饲料、农药、肥料等进行控制,使其质量的得到保证。特别是渔药、农药和饲料的使用,是水产品实现无公害的重要环节,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以降低水产品中的药物残留量,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2如何发展无公害水产品的养殖

2.1从生产管理入手

想要发展无公害的水产品,首先就要从生产管理环节开始,做到真正的“无公害”。对于环境的质量要求不能放松,特别是水质,一定要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在进行养殖的时候,要保证所有产品的生产过程都符合相关的操作规程,保证产品的质量。还要对生产基地周围的环境进行24小时的监测,并不定期的进行抽样检查以便随时了解环境的变化,包括土壤、水质和大气这三个主要方面。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保证水产品的质量达到无公害的标准。同时加强相关的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和熟悉无公害水产品,帮助建立和完善更多的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从而提高水产品市场的整体水平。

2.2严格控制投入品

水产品的养殖主要依靠投入品的有效控制。控制得当,既可以促进种苗生长繁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常见的投入品包括渔用药物和饲料,部分特殊的种苗还需要一些添加剂。无公害水产品与普通水产品之间的最大区别,就是在于对投入品的严格控制上。普通的水产品养殖者,没有科学理论作为依据,仅凭借经验进行投放,容易导致种苗的喂食没有规律,影响生长。在种苗出现问题的时候,更是一筹莫展,无法做到对症下药,及时处理病情。而无公害水产品养殖,通过加强和规范管理环节,帮助养殖者进行相关的培训,很好地解决了养殖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同时还有效地提高了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2.3做好病虫害防治

任何一种养殖性的工作都会遇到病虫害问题。如何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摆在所有养殖者面前的一道难题。鱼类发生疾病主要是由病原体、养殖环境和自身条件这三方面组成的。因此首先要了解常见的种苗疾病的原理,做到从源头防范疾病的爆发。其次要了解自己养殖的种苗的特性,从环境做好防范病情的传播和扩大。最后要严格选择药物,由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药物配比,并控制投放的时间和数量,从而在最大范围内消除疾病的危害。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病虫害的威胁。养殖者也要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既有利于种苗的恢复和生长,提高其自身的免疫力;又能减轻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将有害物质尽力控制在无公害标准以内,真正做到名副其实的无公害。

2.4加强宏观调控

政府也要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特别是对于药物的控制一定要严格。避免部分不法分子使用具有危害性的药物,例如催熟催肥试剂等,侵害了水产品行业的利益,更危及到了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可以通过宣传无公害水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办法,帮助更多的人了解什么是无公害水产品,使不法分子无所遁形,再也不能滥竽充数。还要及时建立起监察机构,对养殖过程中出现的药物投放现象进行检测,以便更有效地控制水产品中的药物残留。很多的养殖者并不是蓄意投放过量的药物,而是缺乏相关的知识,导致投放过量。相关部门应当考虑到这种情况,从轻处罚,并及时向养殖者讲解相关的药物知识和投放标准,从而更好地规范无公害水产品的养殖市场。

3结语

实施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有效地推进渔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是当前市场繁荣进步的主要表现。只有百姓满意,群众放心,才能更好地发展社会其他行业。做好监督检查工作,也是政府必须肩负的责任。建立起有效的监察机制,帮助更多的人参与到无公害水产品的养殖行列当中,为渔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水产养殖水质如何调理篇6

关键词:淡水养鱼效益提高

21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海洋捕捞渔业资源锐减,国内外市场对淡水养殖的需求越来越大,淡水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的渔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其中淡水鱼养殖出口获利丰厚。随着我国淡水鱼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淡水鱼养殖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为了使淡水鱼保持优势,健康发展,提高养殖效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优化和改进:

1.养殖科学技术

第一,推广现代化的养殖模式。要在现有淡水鱼养殖经营的基础上,通过政策鼓励和引导,实行股份制或合作制,大力引进外资和先进的技术,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集约化程度和整体经济效益。推动技术推广和普及,发展更优化的淡水鱼养殖经济。比如网箱养殖的推广。由于网箱养鱼具有投资少、易捕捞、操作简单、管理方便等特点,在水田较大、水位较深的池塘,均可推广网箱养鱼以提高经济效益。

第二,加强应用技术的研究。为适应渔业经济的发展,提高养殖效益,必须要重视科技研究,拓展科研领域,加强淡水养殖、水产品加工等方面的应用技术研究。比如大力发展现代生物技术在鱼苗培育和优化的应用。同时,要积极与有关科研机构和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加快产学研协作发展,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

第三,加快科技的推广。要建立健全地方各级的科技推广网络,给予充足的资金投入和改善基础设施,加快各级水产技术推广机构的建设步伐。

2.产品结构

目前我国淡水鱼的养殖结构还是比较单一,主要产品还是局限在鲤,不能满足人民越来越多样化的需求,养殖效益越来越差。而名特优新水产品具有营养价值高、产量高、效益高、市场前景广阔等特点,既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要,又能为养殖户带来可观的收益。因此要调整产品结构,推广名特品种。

一是实施特种水产工程。制定和完善淡水鱼养殖规划,推动名特品种养殖业较快发展。以市场需求为中心,改善产品结构,增加鱼类的花色和品种,树立良好的品牌效应,不仅能提高经济效益,还会促进整体渔业结构的调整。

二是因地制宜调整进行合理的布局。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养殖业,实现养殖资源优化配置。在养殖中重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推广健康养殖、无公害养殖,生产安全优质的产品。

3.成本收益管理

首先,要改变传统的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在共同致富的目标下,扩大渔业生产经营规模,以规模经济和产业集群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还要进行科学管理,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对养殖的设施设备和技术,进行不间断的控制和管理,以降低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做好科学放养,科学投喂的工作,投喂要注重饲料的质量,节约开支。

其次,发展淡水养殖保险。淡水养殖保险是由保险机构为水产养殖者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经济保障的一种保险。保险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的功能,这三大功能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参考文献

[1]徐富华.如何提高淡水养殖效益.渔业致富指南,2004(24).

水产养殖水质如何调理篇7

一、开展水产养殖业保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水产养殖业是我国渔业生产的支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国情出发,确立并实行“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方针,使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2009年我国水产养殖面积接近1.1亿亩,从业人员超过1000万人,水产养殖产量3622万吨,占全国水产品总产量的71%,占世界水产养殖产量的70%,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改变了我国传统渔业依赖天然渔业资源的经济结构,提供了稳定、充足、优质的水产品供应,促进了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并带动了休闲观赏渔业、水产品加工、储运、销售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水产养殖业也是农业中的“三高”产业,即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据统计,2009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造成水产品损失116万吨,受灾养殖面积1296万亩,直接经济损失152亿元。2010年5月~8月,我国大部分地区遭受特大暴雨和洪涝灾害袭击,水产养殖生产损失极为严重。据不完全统计,15个省(区、市)渔业直接经济损失共计100.2亿元(其中水产养殖业经济损失96亿元);养殖池塘受灾393.3万亩,湖泊、稻田等其他养殖水面受灾164万亩,毁坏网箱98.3万个,损失水产品83.7万吨。进入十月,海南省遭遇连续强降雨袭击,损毁养殖池塘18.7万亩、网箱近1.6万口,水产品损失7.3万吨,养殖经济损失达16.6亿元。虽然水产养殖业风险巨大,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与美国、加拿大、挪威、日韩等水产养殖保障体系完善的国家相比,我国水产养殖业的配套保险服务体系非常滞后,养殖户基本上没有保险保障。养殖渔民“三年奔小康,一年赔精光”,因灾返贫、因灾致贫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发生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悲剧。在今年暴雨灾害中,湖北省孝感市闵集三合宫渔民专业合作社损失十分严重,其11户社员2300亩精养池塘因堤坝溃口全部被淹,养殖产品大多逃逸或死亡,导致鱼种、饲料等物资累计投入资金160多万元血本无归。无论是基层干部的呼吁,还是调研中广大水产养殖户的直接反映,水产养殖小区、养殖户普遍要求开展养殖保险。为保障广大水产养殖渔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其抵御灾害风险的能力,促进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以及渔区和谐稳定,应尽快开展水产养殖业保险,建立全国性水产养殖业风险防范体系。

二、水产养殖业的风险特点及开展保险的难点

通过近些年水产养殖灾害统计以及各地的反映,水产养殖风险主要来自自然灾害。淡水养殖面临的主要风险为洪涝灾害、冰冻灾害、干旱、病害、污染及人为破坏等;海水养殖面临的主要风险为台风、风暴潮、热带风暴等风灾,以及赤潮、病害等。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09》的统计,2009年全国水产养殖因台风、洪涝损失61.6亿元,因病害损失34.5亿元,因干旱损失17.7亿元,合计占全部直接经济损失(152亿元)的75%。农业保险是保险业务中的老大难问题,而养殖保险则是农业保险中的老大难问题,水产养殖业尤甚。一是水产养殖保险标的的多样性和养殖方式的多样性;二是水产养殖风险高、损失大,赔付率居高不下;三是水产养殖保险标的生活在水中,看不见、摸不着,在发生部分死亡或流失的情况下,很难直观准确地核定损失程度,定损比较困难;四是部分投保人的思想素质不高和保险人的技术防范手段不足,道德风险高。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在1982年到1995年间,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水产养殖保险的保费收入是112万美元,同期赔付220万美元,损失率高达197%。同时,困扰水产养殖业保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渔民群众的保费支付能力低。调研中了解到,渔民群众普遍参考政策性水稻保险,能承受的费率水平为1%左右。与之相矛盾的是,保证水产养殖保险正常运行的费率则高出很多。参考韩国《养殖水产品灾害保险法实施令》,对风险最低的工厂化养殖牙鲆,在承保台风、海啸和因此发生的次生疾病等指定风险时,根据不同的风险区划,费率在3%~5%之间。从国内来看,开展水产养殖保险规模最大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上海安信保险公司淡水养鱼保险,仅承保台风、暴雨、雷电等自然灾害所致泛塘、溃塘和漫塘损失,费率为2%,附加恶劣气候泛塘、水质污染中毒、他人投毒损失责任的费率为10%。

三、水产养殖业保险具有可保性

正因为对开展水产养殖业保险的一些顾虑,如保险标的不好确定、勘查定损比较困难以及赔付率高等,导致商业性保险公司很少介入水产养殖保险业务。但是通过调查分析发现,这些所谓的“难题”不全是水产养殖独有的,在种植业、畜牧业保险中也都不同程度存在。因此,只要确立合理的原则和路径,水产养殖业具有可保性。一方面,养殖场地的租金投入、海域使用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苗种成本、饵料投入、人工费、水电费等成本投入客观存在。在调研中了解到,一个9m2的海水养殖网箱成本为2700元,加上固定网箱的锚要3000元左右;滩涂养殖修建围堰、水闸,内陆养殖池塘修建护坡、道路、进排水设施,每亩要投资5000多元。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养殖池塘流转租金1600元/亩,苗种投入为2000元/亩~3000元/亩。湖北省石首市池塘养殖早期清塘、投苗、饲料投入在3000元/亩左右。两省石斑鱼、龟鳖等特种养殖苗种投入都在10000元/亩左右。这些都是实实在在、明明白白的投入,是要靠生产挣回来的,可以作为水产养殖保险的对象。另一方面,目前各类水产养殖合作社、行业协会等专业化组织发展迅速,在组织开展标准化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组织养殖户建立了生产台账、养殖日志,一旦发生灾害事故,在定损时有据可查,为发展水产养殖业保险提供了基础资料。而比较规范的专业合作社、养殖企业和规模养殖户养殖规模大,投入多风险大,投保意愿也比较强,可先组织他们参加养殖保险,以此带动其他分散养殖户参加保险。

四、发展水产养殖业保险的初步设想

(一)水产养殖保险以保成本为主水产养殖保险以保成本为主(包括标准化精养海水滩涂、淡水池塘设施投入、育苗投入等)。一是以成本为保险标的额,在发生损失后,通过保险理赔可以为养殖户提供基本的灾害补偿,让受灾户及时恢复再生产。二是可规避道德风险,并且简单易于操作,能够为拓展水产养殖保险长期发展空间积累基础。如果以养殖业产值为标的额,养殖户需要交纳较高的保险费,多数养殖户不愿承担;且在价格下跌的过程中,容易引发部分投保人恶意造成损失后向承保人索赔,存在较大的道德风险。

(二)政府要为水产养殖户参加保险提供保费补贴从水产养殖业风险特点和渔民保费承受能力看,开展水产养殖保险必须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保费补贴。国内外实践经验也表明,凡是涉及到农业保险的,除极少数完全商业化经营外,其他的都有政府的介入,只不过介入形式和程度不同而已,有的以保费补贴,有的以颁布行政指令和行业规则,有的靠政府的权威处于中间协调等。我国从2007年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对参加种植业、畜牧业保险的农户给予保费补贴。目前,政策性保险的险种不断增加,农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国家对保费补贴的比例不断提高。2007年~2009年中央财政支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141.7亿元。2010年财政部为实施农作物保险、能繁母猪保险、奶牛保险等保费补贴,安排预算资金103.2亿元。水产业是农业的重要产业,水产养殖业风险也大于种植业和畜牧业,但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不包含水产养殖业,制约了水产养殖保险的开展,地方干部认为养殖户没有享受到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对养殖户是不公平的。水产养殖业保险不仅应该享受财政保费补贴,而且补贴水平应高于种植业、畜牧业。

水产养殖水质如何调理篇8

第一条为了加强渔业养殖与增殖管理,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促进现代渔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管辖范围内从事渔业养殖与增殖及其他相关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渔业养殖与增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护水域环境和生态安全,促进渔业养殖与增殖的发展。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协调本辖区内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负总责。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渔业养殖与增殖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协助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渔业养殖与增殖的相关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财政、卫生、水利、畜牧、环境保护、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和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密切配合,做好渔业养殖与增殖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康养殖和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制度。引导、推广水产品标准化生产,鼓励和支持生产绿色、有机水产品。

鼓励单位和个人开展渔业养殖与增殖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推广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鼓励、支持、引导养殖单位和个人依法组建或者加入渔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渔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当加强自律管理,为成员及时提供生产技术服务,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

第二章养殖管理

第七条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水域滩涂养殖规划和渔业苗种生产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根据全省水域滩涂养殖规划,编制本行政区水域滩涂养殖规划,按规定报经批准后实施。

第八条渔业苗种生产实行许可证制度。从事经营性渔业苗种生产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取得渔业苗种生产许可证。未取得渔业苗种生产许可证的,不得从事经营性渔业苗种生产活动。渔业苗种生产许可证的具体管理办法,由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九条渔业苗种应当采用人工培育方式获得,不得使用天然苗种进行养殖;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渔业养殖调查评估制度,科学划分渔业养殖区域,合理确定养殖容量,适时调整渔业养殖区域布局,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一条单位和个人使用全民所有的水域、滩涂从事渔业养殖的,应当依法取得养殖证。

第十二条渔业养殖用水应当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养殖场所的进排水系统应当分开,养殖废水排放应当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从事渔业养殖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加强养殖用水水质监测,养殖用水水源受到污染时,应当立即停止使用,经净化处理达到渔业水质标准后方可使用;污染严重的,应当及时报告当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鼓励单位和个人采用节水、节能、环保的方式从事养殖活动。

第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完善水产品质量检测机制和水产品药物残留监控制度,定期组织对水产品药物残留进行检测,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

第十四条从事渔用兽药和渔用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取得许可证后,方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第十五条在渔业养殖中禁止使用或者限制使用的药品、生物制剂、防腐剂、保鲜剂,渔业养殖单位和个人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要求执行。

禁止使用假、劣渔用兽药。禁止将原料药直接用于渔业养殖或者向养殖水域直接泼洒抗生素类药物。禁止销售含有违禁药物或者药物残留量超过标准的水产品。

第十六条渔业养殖单位应当建立水产品生产记录,对渔业养殖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使用和停用日期,疫病发生和防治情况以及收获、捕捞日期等进行如实记载。水产品生产记录应当保存2年。

鼓励从事渔业养殖的个人建立水产品生产记录。

第十七条因工程建设占用水域、滩涂,给养殖单位和个人造成损失的,由建设单位依法给予补偿。具体补偿标准和办法由省财政部门、价格主管部门会同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三章增殖管理

第十八条渔业增殖应当坚持统一规划、因地制宜、保护生态、分级实施的原则,通过放流、底播、移植、投放人工鱼礁以及划定渔业增殖保护区等方式,涵养渔业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

第十九条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渔业资源状况和水域特点,编制全省渔业增殖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全省渔业增殖规划,编制本辖区的增殖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条渔业增殖实行项目管理制度。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渔业增殖项目的实施和监督,具体工作由其所属的渔业增殖管理机构承担。

渔业增殖项目管理的具体办法,由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财政部门制定。

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立渔业增殖专项资金,并列入同级财政年度预算。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对渔业增殖工作所需经费给予保障。

渔业增殖受益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缴纳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应当专项用于渔业资源的增殖和保护。

第二十二条渔业增殖应当使用本地原种亲本及其子一代,不得使用外来物种、杂交种、转基因种和经检验检疫不合格的亲本或者苗种。

用于养殖的渔业亲本、苗种和成体,不得擅自投放到自然水域。

第二十三条建设人工鱼礁应当按照渔业增殖规划要求,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本底调查和可行性论证,并向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建设。

禁止使用有毒、有害和其他可能污染水域环境的材料建设人工鱼礁。

第二十四条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全省渔业增殖规划,在渔业增殖水域设立保护区,报省人民政府批准。未经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进入渔业增殖保护区从事捕捞生产。

第二十五条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有关专家,对渔业增殖生态安全进行评估,并采取措施,确保水域生态安全,防止对水域生态环境、生物资源种质等造成不良影响。

因开发利用水域、滩涂造成渔业生态损害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进行生态补偿。

第四章防疫管理

第二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制,加强水生动物疫病的监测、检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等监督管理工作。

水生动物防疫执法人员应当依法取得行政执法证件。

第二十七条从事水生动物的苗种培育、养殖、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具备国家规定的水生动物防疫条件。

水生动物及其产品应当依法进行检疫;应当检疫而未检疫的,必须强制补检。

经检疫不合格的水生动物及其产品,应当进行无害化处理;无法作无害化处理的,应当予以销毁。

第二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水生动物疫情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必要的渔用兽药、医疗器械等应急物资储备制度,为预防、控制和扑灭突发性重大水生动物疫病提供保障。

第二十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水生动物疫病或者疑似疫病的,应当立即向当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接到疫情报告,应当根据疫情,按规定程序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启动水生动物疫情应急预案。

第三十条因预防、控制重大水生动物疫情,采取捕杀、消毒、隔离或者销毁措施,给当事人造成经济损失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责成有关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给予补偿。

第五章监督检查

第三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渔业环境监测体系,加强渔业水域环境监测,保障渔业养殖与增殖水域生态安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入海和入湖河流水质的检测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和提高入海和入湖河口的水环境质量。

第三十二条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组织有关专家,对可能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潜在危害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及时通报有关部门,并定期向社会公布水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渔业水域生态状况以及水产品病害、养殖容量等信息。

第三十三条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会同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全省渔业生产发展需要,制定有关渔业养殖与增殖的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

销售的水产品必须符合水产品质量安全强制性标准;运输、销售水产品过程中,不得使用违禁药物。

有毒赤潮发生区域内的水产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采捕和销售。

第三十四条水产品生产单位以及从事水产品收购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对单体或者批次的水产品进行包装标识,标明品名、产地、生产者、生产日期、保质期和产品质量等级等内容。

禁止伪造或者冒用无公害水产品、绿色食品、有机水产品标识;严禁销售不合格水产品。

第三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检查工作。在监督检查中,可以对生产、销售的水产品进行现场检查,调查了解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关情况,查阅、复制与水产品质量安全有关的记录和其他资料;对经检测不符合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水产品,有权查封、扣押,并可以责令生产者或者销售者召回其水产品。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生产经营者违法行为记录制度,对违法行为的情况予以记录并公布。

第三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渔用兽药使用和渔用兽药残留检测的监督检查工作,及时查处渔业养殖过程中的违法用药行为。

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在监督检查工作中发现违法生产、销售渔用兽药或者违法生产、销售、使用渔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应当及时通知同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由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处理。

第三十七条鼓励单位和个人对水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社会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渔业养殖与增殖活动中的违法行为进行检举、揭发和控告。有关部门收到检举、揭发和控告后,应当及时调查处理。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使用天然苗种进行养殖生产的,由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没收渔业苗种和水产品,并处以1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无兽药生产许可证、兽药经营许可证生产、经营渔用兽药的,或者虽有兽药生产许可证、兽药经营许可证,生产、经营假、劣渔用兽药的,由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停止生产、经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的原料、辅料、包装材料及生产、经营的渔用兽药和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生产、经营的渔用兽药(包括已出售的和未出售的渔用兽药)货值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货值金额无法查证核实的,处以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无兽药生产许可证生产渔用兽药,情节严重的,没收其生产设备。

生产、经营假、劣渔用兽药,情节严重的,由原许可机关吊销其兽药生产许可证、兽药经营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生产、经营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终身不得从事渔用兽药的生产、经营活动。

第四十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单位或者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没收渔业苗种和水产品,并按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使用外来物种、杂交种、转基因种和经检验检疫不合格的亲本或者苗种用于渔业增殖的,处以2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擅自将用于养殖的渔业亲本、苗种或者成体投放到自然水域的,处以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擅自采捕或者销售有毒赤潮发生区域内水产品的,处以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水产养殖水质如何调理篇9

1池塘养殖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服务

1.1池塘养殖生态系统的结构

mcLusky等认为,生态系统结构由3类特征决定和体现,第1类为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分类学特征,第2类为有机体及环境因子的尺度和生物量特征,第3类为具有相同生态属性的功能组特征¨“。因此,国外研究人员在分析生态系统结构时往往是通过各个生态指标来研究的,如非生物属性的温度、盐度、颗粒类型、溶氧量,生物属性的物种多样性,生物量,物种丰度,叶绿素含量和功能组特征等¨“”1。

1.1.1池塘养殖生态系统的非生物属性池塘养殖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环境结构指的是该系统中光、热、水、泥土、气体、及无生命的有机与无机物质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这些非生物环境要素构成池塘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池塘养殖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几项:光强和光照时间‘“1、水温㈣、悬浮颗粒‘1“、溶氧㈣、池塘底泥‘”1。

1.1.2池塘养殖生态系统的生物属性池塘养殖生态系统的生物系统结构是该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作为一种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其生物学特征与天然河流、湖泊、湿地自然生态系统相比有更明显的区别,尤其在物种多样性n“、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啪1、种群繁殖及寿命、功能组(functionalgmup)旧¨等属性上有较大差异。

1.2池塘养殖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系统功能被描述为生态系统组分随时间变化和因此发生在系统内所有过程的总和。特别是能量、物质的转移和循环¨“,大致可以分为3种类型:环境一生物(environment—biol093r)过程描述物理化学系统(盐度、温度、地质状况)等为生物创建生境的过程,如河流水流减小有助于底栖生物生存。生物一生物(biology-bi0109y)过程描述目前的生物群落是如何因生物过程和种内、种间关系(如捕食、竞争、寄生)而改变的。生物一环境(biology—environment)则描述生物学可以影响物理化学系统并使物质在物理化学系统中输入和输出的过程。由于池塘养殖生态系统的目的非常明确,在人工控制和管理下,其系统结构相对简单,池塘养殖生态系统的功能也相对比较清楚。最基本的功能有水域环境提供的生境H纠以及水体流动、蒸发引起的小气候变化¨“,光合作用和初级生产呤…,养殖池塘发生的捕食、竞争、寄生关系ⅢJ,有机物降解和氮磷循环”。

1.3池塘养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成

根据Daily的解释…,生态系统服务即为能充实、维持、满足人们生活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某种状态和过程。池塘养殖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也能提供相应的生态系统服务,具体服务类型及产生的价值量均由生态系统的结构属性和功能属性决定,具体服务包括气温调节、提供生物栖息地、食物供给、碳的固定、空气质量调节、生物调控、氮磷循环、美学与文化、休息娱乐Ⅲ“1。而这些服务类型均是由水产养殖生态系统特有的结构和功能决定的(图1)。由图1可知,从生态系统功能决定服务的原理来看,文化、美学以及娱乐服务与其他服务有较大不同,原因在于其他服务都可归于一种或某种生态系统固有的生态功能,但文化、美学娱乐服务虽然由池塘景观和渔业文化这种生态功能决定,但这种功能更多依赖于人的选择和主观评价,很难确定与生态系统结构要素的对应关系。

2池塘养殖管理措施对养殖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服务的影响

池塘养殖系统是一个半人工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常用的水产养殖管理措施如清塘、放养养殖品种、施肥、投饵、用药、换水、充氧、起捕等影响水产养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影响其生态服务的供给(图2)。

2.1清塘

清塘是池塘养殖过程中的第一步,清干池塘水,在底泥中添加生石灰,用在阳光下曝晒的方式消灭可能危害养殖对象的病菌和有害生物。从生态系统结构上看,添加生石灰影响池塘底泥的成分,使池塘底泥中的有机成分矿化并分解为无机营养物;杀灭底泥中的厌氧分解者,添加生石灰改变分解者功能组的结构;降低池塘底泥中的生物多样性。从功能上说,添加生石灰改变池塘水环境,提供生境特点和水体流动蒸发现状,促进有机物降解和氮磷循环,改变养殖池塘中捕食、寄生和竞争关系,降低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生物调控能力。

2.2放养养殖品种

养殖者自主选择养殖品种和放养量、仔鱼的来源,从结构上说,决定池塘生态系统主要生物种群的繁殖特征和年龄结构,决定捕食功能组的组成,如鲢鱼以浮游植物为食,鳙鱼以浮游动物为食,草鱼、团头鲂以水草和幼嫩陆草为食,鲤、鲫则除摄食螺蛳、摇蚊幼虫等底栖生物外,还摄食水草、藻类和腐屑等。养殖品种的人为选择以及仔鱼种群,往往通过几条亲鱼繁殖的状况大大降低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从功能上说,它主要改变养殖池塘中捕食、竞争和寄生关系。

2.3施肥

由于池塘生态系统初级生物量不足,须要添加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增加池塘养殖系统中氮、磷、钙等物质含量。从结构上说,向池塘养殖生态系统补充大量鱼类生长所需的物质,扩大捕食生物链和腐屑生物链,扩大养殖生态系统可能的生物量限度;同时,改变水环境的化学构成。从功能上说,施肥增加初级生产和光合作用,影响有机物降解和氮磷循环。

2.4投饵

投饵也是一种向水体补充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方式,其作用基本与施肥类似。不同的是,投饵直接从食物链的中间部分加入参与物质和能量循环,而施肥从食物链起始部分开始。

2.5用药

对于富营养化、物种结构简单的池塘养殖生态系统中,较易发生鱼病,而这些鱼病主要以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和寄生虫病为主。因此,从结构上说,用药就是通过药物杀灭造成病害的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降低它们的生物量,降低生物多样性,改变水体中的化学构成;从功能上说,用药改变养殖池塘的捕食、寄生和竞争关系,同时在食物链运行的过程中化学物质进入食物链并向顶端累积。

2.6换水

在常规鱼类池塘养殖过程中,一般采取加注新水来补充因蒸发丧失的水体,但在虾蟹类养殖中,须要经常性大量换水。从生态系统结构上说,换水使养殖水体增加溶氧,增加池水中的透明度,降低藻类分泌的抗生素浓度;在功能上改变池塘水环境提供生境的特点和水体流动蒸发现状,促进初级生产和光合作用。但换水实际上也是一个养殖生态系统与外界环境系统交换的过程,往往是一个将超过自身自净能力的废物向外释放的过程。

2.7充氧

通过增氧机充氧是池塘养殖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管理措施之一。充氧从结构上提高水体中的溶氧量,改变水体溶氧的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从功能上加快池塘有机物降解和氮磷循环,提高初级生产力,增加食物供给能力,加强水体的自净能力。

2.8起捕

在养殖品种达到商品鱼阶段,将养殖群体捕捞,这一过程是池塘养殖生态系统最主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一食物供给一实现的过程,这一过程在生态系统结构上确定养殖群体的生长寿命、年龄结构,改变养殖池塘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大小,在功能上改变水体流动、蒸发现状,以及养殖池塘捕食、竞争和寄生关系,人为地使池塘生态系统走向终结。综合考虑池塘养殖各项管理措施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对生态系统服务供给的影响,以及池塘养殖各项管理政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其结果如表1所示。

3结论与讨论

3.1生态系统服务决定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生态系统结构决定功能,而功能决定服务供给,对于一个特定的生态系统服务研究,须要了解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属性和功能属性,以及结构属性与功能属性与其相对应的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尽管由于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及其与服务的关系很难透彻了解,但粗略描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准确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基础。Dail扩1、constallzaBo、mea等Ⅲ1已构建了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框架的一般模型,但具体到某一个生态系统或某一类生态系统就须要基于生态系统的特性具体化构建该系统的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框架,即必须基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分析,构建某一系统的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框架,以求更准确地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3.2养殖管理措施影响水产养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影响生态服务的供给

池塘养殖各项管理措施在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上或改变生态系统初级生产者组成,或提高生物地化循环的物质量,或降低生物地化循环的物质量,或改变生物地化循环的速率,由此大大提高水产养殖生态系统的食物供给能力;但同时,其他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气候调节、气温调节、栖息地、生物控制、文化与娱乐等)均受养殖管理措施的影响,不仅是增加或降低某一类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甚至由于不合理的管理措施使某些服务完全消失,或者产生负服务(环境损害)m1。

水产养殖水质如何调理篇10

关键词:中华鳖;病害;生态防控

中图分类号S9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7)09-0133-03

abstract:inordertoanalysisonecologicalpreventionandcontrolofdiseaseofChinesesoftshelledturtle(pelodiscussinensis)culturedinpondoutside,4adjacentpondsoutsidewiththesameconditionwerechosedtotestecologicalcontrolandconventionalcontrolexperimentsofsoftshelledturtlefor193d.theresultsshowedthattheeffectofecologicalpreventionandcontrolofdiseaseofChinesesoftshelledturtlewasobvious,includingincidenceofinfectiousandnoninfectiousdiseaseratesignificantlydecreased,thesurvivalrateincreasedby3%~6%,netweightincreasedby10.4%~19.3%,thefeedcoefficientdecreasedby0.21~0.30.

Keywords:Chinesesoftshelledturtle(pelodiscussinensis);Disease;ecologicalpreventionandcontrol

中a鳖(pelodiscussinensis)在我国的常规养殖模式主要有:全程控温养殖、温室+外塘式养殖、外塘大池常温饲养等几种形式[1]。由于集约化高密度的养殖方式,使得养殖水环境急剧恶化,加之不配套的饲养管理,种质的下降,以及不健全的病害防控措施,导致养殖过程中鳖类疾病频发[2]。近年来,各地为构建“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中华鳖养殖产业体系,积极推进“中华鳖池塘养殖技术规范”的实施[3],又创新发展了鱼、虾、鳖多品种混养、稻田(莲田、茭白田和葡萄园)养殖等模式[4],促进了中华鳖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外塘中华鳖生态养殖和病害生态防控技术是中华鳖提质、增效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国内现有很多关于外塘生态或仿生态甲鱼养殖试验报道[5-6],而有关甲鱼疾病生态防控技术效果对比分析的报告尚少见。为此,本研究采用中华鳖病害生态防控技术与常规疾病防控技术进行对照试验,旨为验证2种防控技术应用效果的优劣,为甲鱼养殖企业从事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1试验条件与方法

1.1试验设计选取安徽省喜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内相邻4个外塘,面积均为1000m2,进行中华鳖养殖。其中:采用常规养殖与管理方式池塘为对照池,其他3个池均设计为生态养殖与病害生态防控试验池。除下列特别指出不同布置和操作外,4个外塘其他条件与方法均一致,试验饲养周期为2016年5月30日至12月10日。

1.2外塘条件土底,淤泥约25cm厚,池深1.5m,平均水位1.2m;每池防逃设施为水泥护坡和防逃墙;水源为地下水,进水是水泵通过pvc管道进入池塘,污水经下水道先排入沉淀池,再流入专用污水处理沟,通过水生植物净化后再循环;设4个晒背台,每个10m2,13块网状食台,每个4m2。

1.3清塘和培水

1.3.1清塘清理池中垃圾,进水10cm深,用生石灰

2250kg/hm2均匀泼洒。

1.3.2培水清塘7d后进满水,水温>25℃时,水体自然肥;若仍不肥的池子,则追施豆粕450kg/hm2均匀抛洒1次(或施用速效氨基酸30kg/hm2)。

1.4放养甲鱼品种来源于喜佳公司多年选育、抗病力强、自繁的中华鳖,放养情况见表1。

1.5投饲管理全程使用幼甲鱼料(喜佳公司专用料)。试验1~3池每隔10d后,连续3d投喂人工配制料(鱼肉+蔬菜、瓜果),对照池则无。饲料投喂主要根据水温确定。5月份早期,气温>20℃时,上午10:00左右喂1餐。气温>25℃以上时,早上06:00,下午05:00点各喂1餐。到了9月份,气温

1.6病害防控方法

1.6.1生态防控措施试验池1~3号水面均种植水生植物(凤眼莲等),占水面1/3;微生物制剂的定期使用,采用调水宝(南昌市亿隆达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产品)15kg/hm2+速效生物底改先锋(公司同上)30kg/hm2全池泼洒;水质较差时,先使用速效生物底改先锋30kg/hm2,第二天再使用调水宝60kg/hm2;水质破坏严重时,适当换水,再使用生物制剂万士芽孢原粉(安徽万士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产品)全池泼洒,用量为7.5~15kg/hm2。生物制剂在消毒剂使用大于3d后方使用。每天用拌料王(南昌市亿隆达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产品)按日粮量的1%~1.5%拌料内服,护理肠道,排除外界毒素、解除应激及代谢障碍类疾病,提高其免疫力。根据气温的高低,水质的好坏控制外塘水位。

1.6.2常规防控措施每天巡塘,及时发现病情;甲鱼吃食异常和水质突变时,及时采取措施处理;每月换水1~2次;小剂量定期使用消毒剂漂白粉2.0g/m2等进行水体消毒,一般每15d使用1次,但高温季节,每7d全池泼洒1次,二类药物者交替使用;每10d后连续3d内服抗生素类药物防控疾病。

1.6.3疾病治疗方法有病死鳖的池塘,采取减食或停食;查明具体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生态防控措施的池塘,尽可能选择中草药制剂进行治疗,或中草药配合温和型消毒剂使用,待甲鱼病情好转3d之后,池塘将进行补菌培水。

2结果与分析

2.1各池成品产出情况由表2可知:试验1~3池比对照池中华鳖成活率分别提高了3、4、6个百分点,说明采用甲鱼病害生态防控措施的试验池比常规防控技术的对照池,其池内甲鱼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普遍有所降低,而甲鱼净增重量却分别提高了19.4%、15.6%、10.3%,饵料系数分别下降了0.30、0.25、0.21。表1、表2结合分析可知:试验1池放养规格较小(0.80±0.03kg/只),试验3池放养规格较大(1.20±0.04kg/只),二者甲鱼放养重量相同,放养总重量也相同,但试验1池的中华鳖放养密度大于试验3池,在相同的生态防控措施条件下,最终成品鱼产出中,前者比后者多产出中华鳖216kg,其他鱼少产出8kg,表明:同一池内的中华鳖与其他鱼之间的生长是互受影响的,同时,随甲鱼放养密度的增大,发病率不断增加,成活率略呈现下降趋势。

2.2不同防控技术的外塘甲鱼发病情况由表3可知:试验1~3池塘中华鳖吃食的稳定性均较好,鲜有肠胃炎类或营养代谢障碍类疾病发生,而红底板病、白底板病、红脖子病等传染性病害也并不常见。原因可能与试验1~3号池塘中常用拌料王类生态制剂内服相关,它促进了食物在甲鱼体内的充分分解和消化吸收,同时提升了甲鱼自身的免疫力;另一方面,池塘水面设置放养部分水生植物,具有一定水质自净功能,且常用微生态制剂调水和尽可能使用中草药剂治病等生态防控措施,有助于池塘水体内浮游生物的稳定,使外塘微生态环境的稳定性获得保障,从而减少了因水质恶化或甲鱼消化障碍所引起的病害几率。

3讨论与结论

3.1甲鱼养殖模式与发病率甲鱼发病的原因是甲鱼机体、环境和病原体3个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温室大棚养殖中华鳖时由于养殖池塘处于相对封闭状态,集约化程度高,养殖密度大,很容易滋生病菌,引起疾病发生[7];本试验中,外塘中华鳖疾病采用了生态防控技术,从水质微生物调控、营养均衡投喂、疾病定期绿色给药等技术环节上与常规防控方式比较,更利于水体生态环境的稳定,因而池塘中甲鱼疾病发病率下降是必然。无论甲鱼养殖何种模式,减少各类病害的发病率,重在保证甲鱼养殖系统生态平衡,强化人工调节,而人工调节内容主要体现在优化系统生态环境和科学饲喂上[8]。本试验中如增加配置增氧设备,保证水体中充足溶氧,有效降解有毒物质,控制适宜的放养密度,减少应激反应,则甲鱼疾病发病率可能会进一步降低,而池塘养殖经济效益还能获得进一步的提升。

3.2生态防控水质处理技术生态防控应遵循“抗激为主、抗感染为辅”的指导原则[9],因此,环境友好的病害生态防控技术尤为关键。首先,应大力推广微生态制剂、免疫增强剂、水产疫苗、中草药、生物渔药等无公害绿色渔药的合理使用;其次,将铜离子发生装置、过氧化氢、臭氧等新型水体消毒方法在水产动物病害防治中进行应用[10]。当前甲鱼生产实际中,利用常用水质改良剂,单一方法难以达到养殖废水无害化[11],本研究中采用生态的多种方法综合处理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疾病防控效果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可推荐为今后甲鱼养殖水质处理的有效途径或方式。

3.3生态甲鱼品质有研究指出:仿生态鳖的营养价值明显高于温室鳖,另外不同性别的鳖营养成分价值也不同,雌鳖的水分、蛋白、氨基酸部分种类较雄鳖含量高[12]。仿生态鳖由于采用的是非控温式的大面积养殖池,低密度的绿色养殖模式,鳖是在模拟自然环境中,从而可以获得最大限度地生长和生理需求;而温室恒温养殖,缩短了饲养周期,养殖密度高,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常采用多种药物防治疾病,养殖出的甲鱼,其营养价值、口感显然不如仿生态鳖,尚且还有药物残留的可能。当前,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治的主要技术包括药物、免疫、生态与综合防控等[13],只有免疫、生态防控技术,才能真正解决长期困扰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3.4结论外塘中华鳖病害生态防控技术比常规防控技术具有显著的技术、生态及效益方面的优势。将此项技术进一步完善并加以推广,将能快速推动我国中华鳖产业朝节能减排、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健康轨道上前行。

致谢:感谢安徽省喜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徐宁场长,安徽省鳖类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员王芬、张静二位同志在本研究过程中的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赵春光.浙江甲鱼产业发展现状和前景[J].科学养鱼,2015,1:1-2.

[2]桂琳,王晓清.甲鱼疾病现状及研究进展[J].湖南饲料,2014,1:19-21.

[3]GB/t26876-2011中华鳖池塘养殖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4]张建人,杨芳.甲鱼产业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水产,2014,7:22-25.

[5]李进村,刘其芝,童厚广,等.甲鱼生态养殖技术推广效果研究[J].科学养鱼,2011,7:30-31.

[6]夏建海,范武江,王晓清,等.中华鳖原生态养殖技术研究[J].水产科技情报,2013,40(2):110-112.

[7]何义进,金武,张铁辉,等.温室大棚养殖中华鳖几种主要疾病的控制技术[J].科学养鱼,2015,1:58-60.

[8]张廷军,杨振才.甲鱼养殖系统的特点与甲鱼疾病[J].福建水产,1999,3(1):81-85.

[9]成南,唐玉华.水产养殖病害生态防控技术[J].江西饲料,2014,4:24-26.

[10]王维新,张弼.水产动物疾病无公害防治技术应用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533-5538,5560.

[11]周冬仁,罗毅志,叶雪平,等.几种常用水质改良剂处理中华鳖养殖废水效果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6,2:268,270.

[12]何蓉,谢晶,黄硕琳,等.中华鳖在温室养殖、仿生态养殖条件下的营养成分比较研究[J].食品科学,2013,34(13):234-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