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森林资源保护规划十篇森林资源保护规划十篇

森林资源保护规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30:38

森林资源保护规划篇1

为了全面准确的监测和掌握全县森林资源状况,加快推进“森林”建设,实现林地和森林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根据《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开展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工作的通知》(渝办发〔〕338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将我县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开展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以下简称二类调查)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开展二类调查的意义

林地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是森林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是指导我县未来10年林地保护利用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优化林地结构、提高林地利用效益、实现林地科学管理的基础和落实林地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据,是完成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到202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的战略目标,保护国土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要求。

开展二类调查是各地实施林业生态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林业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工作、也是评价我县林业建设成就尤其是森林建设成效的重要依据,在林业和生态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二类调查成果,是建立或更新森林资源档案,制定森林采伐限额,开展林业工程规划设计和森林资源管理的基础,也是制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林业发展规划,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指导和规范森林科学经营的重要依据。切实做好这项工作,对于调整林业发展方针政策,制定林业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编制森林采伐限额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科学指导森林经营,促进林农增收,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开展二类调查的对象和内容

(一)对象

我县所有的林业用地和森林资源(包括散生、四旁资源)。

(二)内容

1.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编制我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是查清我县资源底数,划定林地范围,确定林地的保护等级和质量等级,将林地和依法可用于林业发展的其他土地落实到现地,建档上图。

2.二类调查

调查查清我县森林资源(包括散生、四旁资源)的种类、分布、数量、质量;调查林木单株材积的自然生长量、生长率等;调查森林资源有关的地形、地势、土壤、植被、气象、水文等自然环境因子,并对森林经营与利用提出合理化措施;调查森林工程、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的建设成效,建立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数据库;根据生态区位、立地条件、经营目的,对森林分类经营区划进行修正和完善;建立我县森林资源档案和信息化管理系统。

三、时间安排

1.在年10月30日前完成我县二类调查外业调查工作。

2.在年11月31日前完成我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

3.在2012年5月30日前完成我县二类调查成果汇总。

4.在2012年11月30日前建成我县森林资源档案数据库和信息化管理系统。

四、工作要求

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开展二类调查工作由县林业局牵头,组织有乙级以上资质(含乙级)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单位承担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和二类调查工作。规划编制要具有前瞻性,充分考虑未来10年全县经济社会生态环保发展的趋势;二类调查要真实反映几年来森林建设的积极成果。各乡镇(街道)必须落实熟悉林业工作的专人协助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单位完成本乡镇(街道)的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二类调查工作。

森林资源保护规划篇2

近些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措施,从原先的仅注重对于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转变为以森林资源的生态环境效益为主,因此,现今对于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当以经营为主,来取得对于森林的综合利用,在这一方向上,还需要做好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与恢复,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使其能够在森林经济领域与森林生态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做好森林林权的确权改革原先

对于我国的森林资源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而存在着森林资源分类划分不明、产权不明等缺陷,对于做好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因此,各部门各地区需要积极开展对于森林资源的测绘与划定工作,在政府的牵头下,通过林业勘查设计研究院全体技术人员的积极奋战,做好对于所属县区森林资源的划分界定工作,并结合当地的情况开展对于森林资源的改革试点工作,在积极推进改革试点的同时还需要做好对于广大群众的宣传工作,从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出发,向广大群众讲解如何保护森林资源以及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切实做好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

2做好森林现有资源的管护与培育

通过上步完成了对于森林资源的确权后,需要积极将森林资源的管护与培育工作落到实处,通过与森林主管单位签署相应的《森林资源管护责任书》及《森林资源管护合同》,将对于森林资源的管护与培育工作以书面的形式得以确定,从而使得后续的监督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对于现阶段,个县市区的森林资源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恶化问题,森林主管部门需要对于这一问题积极的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切实做好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积极营造人工林-发展以落叶松和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通过开展定员、定面积、定责任以及定报酬等方式,提高林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并积极做好对于森林资源的检查监督工作,使得砍伐的森林资源得以快速恢复,通过积极开展速丰林的建设工作,使森林资源成为木材生产基地、绿色屏障、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在确保森林林区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同时兼顾其经济效益。保证林场的健康发展。

3做好森林林区林木的管理

工作林木资源需要积极做好“森林分类区划”区划调查工作,通过积极制定林木资源的开采规划,严格的执行相应的限额采伐制度、凭证运输制度,加大对于林业资源的管控力度,对于不遵照法律法规进行乱采乱伐的单位或个人,积极追究其责任,通过开展办理木材运输、林木采伐、林木采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野生动物经营加工等行政许可项目;加大对于林区的经济利用率,提高林区的经济效益,改变原先单一依靠森林资源的砍伐这一林区经济发展模式,同时对于林区内的非法木材加工企业进行相应的清理,实现对于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在保证对于森林系统对全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不断的提高林地的经济产值及附加值,实现林地资源的多元化发展。

二积极开展各项措施实现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在现今,原先的森林资源获取方式基本得以废弃,取而代之的是对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是我国的宝贵财富,在对于森林资源的获取方面,我们需要遵循合理利用的原则,开展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并将这一原则以法律的形式加以体现,通过积极提倡节约、合理的利用森林资源,改变以往的滥采滥伐,取而代之的是合理的、有规划的森林资源开采方式,在积极推进合理开采的同时还可以积极推进森林旅游业的发展,使得森林资源的开采与森林旅游和谐发展,同时对于违规野外用火引发山林火灾、违规放牧导、采石挖沙取土、滥砍盗伐、毁林开垦、擅自改变林地用途等毁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要予以严厉打击,保护森林资源。要人人参与到合理利用的保护措施中。总体来说,就是需要积极开展林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做好对于森林资源整体空间的开发利用率,通过开展“明确管理模式、发挥最大化效益、合理利用资源”等措施,使得对于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得到有序的开发和合理的利用,同时为了更好的提高森林资源的附加值,可以积极展开对于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从而进一步的提高林业副产品质和产量,通过开展森林资源的林下资源的集约化经营管理,通过聘请专业的农业教授与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通过在实验区采取施叶面肥、轻度抚育等对比实验,积极开拓出一条森林资源开发的新路,从而实现对于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障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

三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在进行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其中森林风景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保护、规划与合理利用的原则,确保森林资源与森林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林区内的森林资源的旅游项目,需要制定出相应的开发与管理规划,并上报相关部门进行批准,同时对于制定出的规划需要严格的加以执行,切实加强森林风景资源的林地管理和林木采伐管理。森林风景区内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应纳入特种用途林及林地管理范畴。

四结束语

森林资源保护规划篇3

【关键词】:森林旅游;误区;森林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

【引言】:1982年,我国成立了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从此之后,森林旅游业开始大规模发展起来。无论是雄伟的长白山还是热带的西双版纳,丹霞风貌的武夷山还是林泉辉映的九寨沟,都是世界各国人们所钟爱的旅游地。森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可以带动某一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便可以抓住这一优势条件,使森林旅游业成为经济欠发展地区的支柱和龙头产业。由于我国当前所倡导的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因此大规模的发展生态林业也满足了目前的时展需求,符合经济发展潮流。但是,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历程不长,人们对这一产业也存在很多的误解,这就使森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我们必须处理好人们存在的误解和问题,才能够使当前旅游业健康可持续更好更快的发展下去。

1、人们对森林旅游业开发的误解

随着森林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而且带动了资源地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效益。但是有的地区处理的不合理,起到了反作用,没有达到带动经济发展的效果,还造成了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问题。出现这些状况的源头还是人们对森林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误区。人们认为凡是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都可以发展森林旅游业,为了带动经济大幅度提高,大力开发这一资源,对这一产业投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只要抓住了可利用的自然景观,历史遗迹,人们就极力开发,丝毫不按照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不结合实际发展状况,这样只会造成一发不可收拾的后果。另外,地形和交通也是制约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发展林业的地区大多交通环境恶劣,基础设施不健全,加之旅游人才的稀少等都阻碍了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再者,人们的传统思维方式具有固定性,一味模仿,不会因地制宜的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创新,接受新的发展理念。这样只会使旅游业出现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无法创立自己独立的品牌特色,拉动经济的增长,还使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破坏了生态环境。

2、如何促进森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们在森林旅游业发展问题上的误区加大,随之带来的不良效应也变大,造成了环境的污染、自然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使旅游业的发展也进入低谷,达不到森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进而带动经济发展的效果。所以,在发展旅游业时,我们要摒弃传统的思维方式,创新规划模式,制定一系列促进森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前的关系,使二者相协调,是森林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

2.1认真制定好森林旅游规划,着手于生态环境的建设

森林旅游规划划分为“旅游”“景观”“生态”三个层次。策划是“旅游”环节中的关键。另外还要考虑游客的行为心理,兼管对森林旅游业资源和项目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和预测。“景观”规划主要负责规划好旅游项目,对设施建设进行合理的安排。“生态”规划即结合旅游区自然要素的实际情况进行开发旅游资源,而前提是要规划好保护生态的一系列措施。为了防止出现破坏环境的局面,我们要扭转思想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制定好以生态导向型为主的旅游业发展模式。还要留意规划中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

2.1.1顺应市场的发展需求,面向外界,结合时展要求,与时俱进。把人们的实际心理需求与旅游业发展现状相结合,把关注点从资源开发和接待设施转移到人们的需求上。

2.1.2动态评价旅游资源。把当前资源利用现状和市场需求相结合,动态评价森林旅游资源。

2.1.3协调好旅游文化与旅游经济之间的关系。规划的重心始终放在生态文化保护上,进而可以使森林旅游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下去,在此,还要注重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的可利用性。

2.2加大对森林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

2.2.1明确规定好森林资源的产权问题,规划好旅游资源的动机体制和旅游体制。明确财产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支配处理权以及相应的收益权。其中,财产权由国家掌握,其他权利归为旅游业管理。企业利用这些权利,根据风险与收益进而确定下一步的开发和运作规划,从而达到提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效益的目的,促进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2.2.2改善森林旅游资源管理和监控系统。森林旅游资源开发的核心即是森林,因此我们要采用各种方式明确规定森林资源的保护问题,始终把森林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作为重点也是关键性的问题。另外,在森林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也要合理的投入一些资金和先进设备,例如对森林旅游环境和资源进行检测和监察。

2.3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在森林旅游业的发展中,既有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一面,也有对环境造成不良效应的一面。因此我们要协调好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森林资源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带动经济的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还要从科学、生态、文化等方面采取措施。对森林旅游资源环境进行科学的保护,在其开发时,对于每一项环节都要严格审核,对开发的实际情况进行勘测和评估。确定每一个环节无误后方可具有可实施性。还要结合实际情况,规划出一套旅游资源开发的整体方案。确定其可实施后,方可进行开发建设。另外,做好对森林旅游区客源市场、游客客量、旅游者文化层次、心理需求的了解也是关键性的一步,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方案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结语:

当前森林旅游业发展迅速,但因人们对其发展观念存在误区从而导致了一系列不良效应,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们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工作。本文从森林旅游业管理的制约因素、发展状况和效果出发,制定一套发现旅游业的具体措施,协调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孟华.额济纳胡杨林部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现状及特点[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3,36(1).

森林资源保护规划篇4

1森林资源得到经营管理现状

1.1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通过实施各项林业重点工程,坚持依法治林,不断强化执法保护、监控保护、封禁保护和重点保护,使全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一是启动完成了森林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建成4个森林防火监控点,覆盖全县林地4000hm2,森林资源监控手段由传统人工方式转为现代信息化管理,加强了对全县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监测。二是有效控制了牛羊上山放牧现象,保护了森林资源安全。三是全县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为零,无公害防治率达到95%,监测预报准确率达到98%,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四是森林防火工作全面加强,组建起100人的森林消防大队,实行军事化管理,坚持巡逻看护,及时处置突发事件。近几年全县未发生一起森林火灾事故。

1.2造林绿化成效显著全县启动了荒山造林、干果经济林建设、通道绿化、交通沿线荒山绿化、环城绿化、县城绿化、园林村绿化等十大重点工程建设,使全县有林面积不断增加,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表现为:①工程造林步伐明显加快,“十二五”期间全县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3333hm2,重点区域内基本实现了山体绿化,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②通道绿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县完成绿化里程200km,国道、省道、高速公路、县乡公路、村村通道路两侧建成了绿色经济林带。③城乡绿化彰显特色,建成了城郊森林公园2处,面积达到333hm2,绿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④村镇绿化全面铺开,结合新农村建设,完成村庄绿化77个,达标村居住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

1.3林业产业不断壮大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在大搞造林绿化的同时,积极培育和快速发展林业产业,为振兴全县经济发挥了支撑作用。表现为:①干果经济林发展稳步推进,到2013年底全县干果经济林面积达到了12000hm2,干果产量达到了5000t,为促进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②种苗发展规范有序。全县有国有苗圃1个,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18个,建立高标准育苗基地5处,年育苗面积在300hm2以上。③林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条不断拉长,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建成核桃深加工企业2个,核桃储藏加工企业2个,将产品制成核桃油、核桃粉、核桃酥等,打入国内市场,年产值5亿元。

1.4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已经全面完成,确权面积60973.30hm2。同时,各项配套改革措施及时跟进,县政府出台了《集体林木采伐管理办法》、《林地林木流转管理办法》、《林地林木登记发证管理办法》及《林地林木抵押贷款管理办法》等配套改革文件。林业支撑保护机制正在形成,进一步调动起全社会爱林、护林、管林的积极性,促进林业健康发展。

2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和管理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2.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新时期林业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方针,以构建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增强生态系统功能、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为宗旨,以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优化森林资源结构为主线,以将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实施落实到山头地块为载体,深化采伐管理改革,转变经营方式,全面提升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水平。

森林资源保护规划篇5

【关键词】木材;生产技术;管理

近年来,我国的森林资源日益严峻,先进的木材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对于保护森林资源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科学有效的木材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管理合理利用、培养和保护森林资源,不断满足人们的需求,推动我国森林产业不断发展。

1森林限额采伐制度

森林限额采伐制度是推动我国森林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推动我国林业管理规范化、法治化的重要基础,是合理利用、发展、保护、恢复森林资源的基本保证,是促进木材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的动力[1]。

我国林业实施森林限额采伐制度,通过降低森林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控制森林资源的过度采伐,正在逐步实现依法治林,对于保护我国森林资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森林限额采伐制度可以不断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扩大森林面积,积极发挥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不断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森林限额采伐制度是保障我国森林资源科学发展的基础,是我国森林保护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保护工程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遏制森林资源的恶化,保护森林资源多样性,通过调整木材生产经营方向,以发展、培育和保护林业资源为重要措施,不断改善和维护生态环境。因此,森林限额采伐制度是森林保护工程的基础,如果没有森林限额采伐制度,我国的森林保护工程不能很好地顺利实施。

2木材生产技术设计

2.1增加原木生产比重

对森林资源的木材生产技术,要根据伐区内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生产方式,不断增加原木生产比重。原木生产技术具有工程量较少、生产成本低、技术操作方便等优势,另外原木生产技术可以有效地保持水土,减轻对保留木的损坏,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2.2综合利用木材生产方式

伐区木材的集材要充分利用畜、机、人等综合方法,采伐过程综合利用木材生产方式,这样可以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方便生产,提高木材生产效率,提升木材生产技术管理水平,在高效完成木材采伐生产的基础上,又可以合理地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

2.3合理选择采伐方式

科学合理的采伐方式对于我国森林资源的采伐、生产和管理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我国的森林伐区要全面调查森林资源状况,根据林木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采伐方式,根据林地条件和木材分布,合理规划林木低强度大面积的采伐生产设计,在扩大择伐森林面积的基础上,不断降低采伐难度,不断提高木材生产技术,降低采伐资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做好木材采伐生产的充分准备,降低木材采伐生产事故,提高木材生产技术管理能力。

3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对木材生产技术管理的重要影响

3.1提高科学采伐意识

在我国林业实施森林限额采伐制度,可以提高科学采伐意识,杜绝滥砍乱伐的现象。森林限额采伐制度明确规定森林采伐许可证只有当年有效,严谨超过使用年限和跨年度发放森林采伐许可证,森林采伐许可证按照我国林业统一的样式印制。通过实施森林采伐限额制度规范了木材生产技术管理,杜绝了乱采、越界采伐、无证采伐等现象。

3.2规范木材生产时间

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明确规定了我国的木材生产时间,规范了森林采伐时间,按照我国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统一规定,使木材生产计划的执行期,森林采伐总量、森林限额采伐指标和森林采伐的年度计划相一致[2]。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强制的将森林资源的季节性采伐生产管理均匀地分摊到各个月,严谨不同年度之间的森林采伐量串用,推动我国木材生产技术管理的规范化。

3.3提高木材生产技术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实施,推动了我国林业配置了相关的公安机构、林政机构监督机构,我国森林管理的专业队伍不断扩大,推动木材生产技术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林区的采伐管理逐渐规范化,木材生产技术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森林资源监控工作不断科学化,推动我国林业大力发展。

4贯彻森林采伐限额制度规范木材生产技术管理

4.1加强森林采伐生产安全教育

近年来,我国的森林资源严重枯竭,森林产业和生态环境体系形势严峻,林业质量降低,人们对于森林资源采伐生产的正确认识关系着我国现代化林业的发展,因此要不断加强森林采伐生产安全教育,不断提高人们的森林采伐生产思想认识,号召人们积极地参与到林业发展建设中,科学利用和合理经营森林资源,认真贯彻森林限额采伐制度,提高森林资源采伐生产技术,降低森林资源的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逐渐改善林业结构,提高木材生产管理水平。

4.2确保林业工作人员持证上岗

结合森林采伐限额制度,通过举办讲座、开展培训班等方式,鼓励木材生产检验人员、支杆工、集材工、油锯工、采运人员、现场员、工队长等伐区工作人员积极参与职业培训[3],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通过举办国家林业专业管理培训班,推动更多的林业工作人员获得国家林业资格证,不断提高木材生产技术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做到技术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持证上岗,推动我国林业规范化、安全化、科学化发展。

4.3充分做好木材生产调查工作

根据我国森林资源伐区的实际情况,积极做好木材生产调查工作,积极规划设计森林伐区场地,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实地研究,反复探查采伐现场,确定木材采伐生产方案后上报主管部门。每年秋冬季的木材采伐生产管理计划要尽量在当年的7月份之前完成,在保障顺利完成春、夏采伐生产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做好秋、东季节的木材采伐生产工作准备,确保秋冬季节的林业工作顺利进行。

4.4控制森林采伐生产力度

在我国的森林资源采伐生产工作中,要严格遵循均匀生产,严谨局部林区超强度采伐生产,有效控制森林采伐生产力度。在采伐森林资源之前,要全面掌握森林伐区的实际情况,做好伐区的检查工作,组织相关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森林采伐方案,控制森林采伐生产力度,严格均匀采伐,纵向采伐到底,横向采伐到边,规划好采伐区的集材道路,禁止在采伐生产条件好和木材质量好的地方过度采伐,要严格执行森林采伐生产计划。

5结束语

森林限额采伐制度对于我国的林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贯彻执行森林限额采伐制度,推动木材生产技术管理规范化、安全化、科学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梁云林.我国伐区木材生产技术与管理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1).

森林资源保护规划篇6

森林是同土地一样,是人类发展的基础,它能够提供给人类衣食住行的条件,滋养整个环境的协调,有森林的地方,空气质量一定是很高的,它能够涵养水源,是林木、伴生植物、动物及其与环境的综合体。森林是可再生自然资源。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森林是“地球的肺”,森林是煤炭鼻祖、天然监测仪、自然防疫员、报警绿色哨兵、兵家的天然屏障、大自然的美容师等。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又赋予了人类灵感、智慧、启迪。林业发展可以有效的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国民经济,丰富人们的生活需求。但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毁林开荒,辟林放牧,兴建城镇,砍伐木材,再加战争破坏,火灾虫害,世界森林面积缩小的过程大大加快。每年大约有2000万公顷的森林从地球上消失。目前我国林业面临着各种有碍林业发展的问题,值得人们关注。

1.1森林大火

火灾对于林场的破坏巨大,由于森林内部树木量巨大,并且由于树木成长覆盖量巨大,因此一旦发生森林火灾是属于范围式的火灾,极易造成连锁反应,并且由于区域限制一般的扑救方法无法针对森林火灾进行救援。并且许多森林火灾的发生都是人民防火意识不足,随手乱扔烟头引起的,可是后果却是十分严重的。

1.2滥砍乱伐

森林的过度砍伐导致我国森林资源急速下降,由于树木资源属于短时间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在我国林业保护工作的注意事项上就一定要这对于滥砍乱伐的制止,以及对相关违法行为的处理。防止由于森林无规划开采而导致林场退化甚至消失。

2、加强林业保护措施

2.1加强森林防护的宣传,增强人们的护林意识

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为工业、国防、民用提供大量的木材、林产品来源,同时还包括珍惜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等自然资源。森林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产业,加大护林宣传力度,调动全民关注并积极参与,才能有效的保护森林资源,人们护林安全意识增强,不会随手乱扔烟头,将极大的控制森林火险的发生,减少森林大火引发的森林重大损失。

2.2强化森林管理,运用法律手段进行调控

制定并完善森林林木资源开采、保护方面的法律,按照法律规定实施有效的管理,将林业整顿工作做好;开展普法教育,严格执行林业法律法规,对违规进行乱砍滥伐、乱捕乱猎、毁林开荒、非法侵占林地、无证运输经营加工木材、走私倒卖珍惜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要进行严厉的清理惩处。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加强对执法人员的监管,以防出现依法谋私现象。

2.3森林修养计划

森林是自然对人们的馈赠,其自身可以增加区域降水、降低空气污染、释放氧气提供噪声吸收等用途,并且对于风沙有阻碍作用,对土壤有固定作用,防止土壤荒漠化,并且对于地区性的河流湖泊也能起到水土保持作用,因此森林修养计划就是要森林在自然的环境下进行自我恢复和自我繁殖,这一计划一般采取的是封山、移栽、养护三种形式。

3、开发利用与保护协调发展的方法

经济要发展,资源要利用,生态要保护,所以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要做到经济、环境、资源的和谐发展。

3.1坚持“双向”适度原则

开发利用的过度对资源的破坏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林业资源得到合理保护是林业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但是保护过度也会阻碍经济的发展,造成资源的堆积与浪费,不利于资源再生。因此要做到“双向”适时适度,促进长久化、合理化、规范化发展。

3.2坚持结构匹配发展原则

森林资源保护规划篇7

【关键词】森林资源;管理现状;解决

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是每一个生活着这个地球大家庭中的人类应该具有的责任,环境与当代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保护好现在的居住环境,是人们在生活中的重要任务之一。生态文明的建设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需要与人类的协调中共同进步。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主题及自然资源,对保护生态平衡及社会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

森林资源是林地和其成长的森林统一称呼,包含树木资源、林中以及林下动植物和森林环境等。森林资源管理是针对森林资源保护、培育、更新以及运用等工作所进行的一整套具有决定性以及组织性的考察、组织、策划、管理、调整、检测、监管等行为,如对森林资源进行详细考察以及统筹策划,统计森林资源资料、创建森林资源档案、拟定森林经营方法,确定林地产权,对于森林采伐进行限制、重新种植、检测、检验,还有和森林经济有关的事项。当今社会中,森林在发展过程中因为人为经营行为以及自然要素作用的程度显著增强,森林资源一直处在增减动态改变的过程中。森林资源实质上归属于自然资源,不过其又具备一定的经济价值,因此其不仅是森林生产的物质根本,同时也是衡量森林工作成果的关键标示。在国民经济以及社会快速发展的现在,重视以及增强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和监管、创建更加合理有用的管理系统非常重要。

2.森林资源管理的现状

在林业能源管制上,国内林业能源管制机构不但拟定了一套林业能源管制系统,还拟定了相关的机制和标准,下了很大的功夫,完善了林业能源监控管理系统,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木材市场供应了大批的木材。目前我国的国土资源中,林业覆盖从1949年的8.6%增到了现在16.55%,增长了一倍,由此可见,我国的林业资源从整体上来看,还保持着持续增长的状态,林业增长的形势代表着国内林业能源美好的发展前景,并和全球林业整体下滑的总趋势相反。但是目前林业资源管制作业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管制不到位,力度不强,并且部分地区存在着损坏林业资源的情况。如过度开发,乱砍乱伐以及占用林业土地进行耕地等,使林业资源受到了严重的危害。

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制度和法律法规等方面,国家森林资源管制还不够完善。森林资源管理法规不配套,基本上还处于“人治”的状况中,给不法分子制造了钻漏洞的机会,从而经常发生有法不依的现象。另外,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利益不但存在着分配不均的情况,还存在着流失严重的情况,没有理清责、权、利之间的关系;二是我国很多林业主要是以经济效益为宗旨,缺乏永续前进的思想,只侧重于眼前的利益,生态环境认识并不到位,对保护林业和生态的意识薄弱,致使森林资源并没有真正的发挥出它的经济效益。另外,缺乏开采砍伐的硬性标准,导致区域内具有严重的水土流失情况,从而降低了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保护森林成了形式主义,成了口号;三是目前,林业资源管制中,还没有找到切合实际的林业资源管制制度,管制措施不合理,手段也不高,如:考察、策划、管制、开采砍伐等制度。因此,为了使管制资料能够整体的分享,林业资源管制必须要创建完善的林业资源管制手段,完成精确地考察和计算,同时在整体上还要完成计划和策划,实施高效率强力的管制和监察,从而合理的开采砍伐;四是目前国内很多森林地区,并没有合理的森林运行计划,每年预测采伐量的时候数量不准确,没有制定可实施的林业运行计划。

3.加强和改进森林资源管理的策略

3.1杜绝林地逆转

以往在培育发展森林资源时,忽视对现有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一些乡镇为了局部利益,或对林业法律法规落实不够,造成超限额采伐问题,使有林地变成疏林地,疏林地变成无林地,使林地逆转。针对上述问题,必须制定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严格实行林地用途管制。首先进行林权证发证工作;二是明确落实责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凡是出现超限额采伐,毁林造成林地逆转的一经发现追究责任人的行政责任;三是加强征占用林地的审核审批,杜绝非法占用林地、毁林开垦的事件发生;四是对一些低产林、疏林地由林业局下去调查,合理确定更新;五是加大执法力度。

3.2强化森林资源管理意识

“思想意识是行动的先导”。要在森林资源管理部门、员工以及林区地方政府和群众中培养和树立“靠山育林”的新观念;要积极宣传,并通过拓展宣传渠道、丰富宣传形式提高宣传效果,使森林资源管理生态化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观念深入民心,并体现在具体的森林资源管护行为之中来。

3.3完善配套政策法规

要建立和完善森林资源管理政策法规体系。首先,要针对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执行策略,扫清法律法规的死角,使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其次,要根据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具体实际,加大对森林资源法规政策的执行力度,明确权利和责任,争取做到层层有人负责、事事有人把关,严厉打击和惩治乱砍滥伐、超额采伐、非法占用林地、毁林开垦等破坏森林资源管理的行为。

3.4提高森林资源管理员工的素质

首先,要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通过短期培训、长期培训和待岗培训等多种形式强化员工的业务技能、信息技能和职业素质,提高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质量;其次,要加大投入,改善森林资源管理基层单位的办公和住房条件,建立并完善相应的人才激励机制,形成“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用人环境,使员工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得到较好的体现。

4.结束语

森林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可是森林资源的再生速度却远远赶不上人类对森林资源的使用和破坏速度,因此,重视森林资源的保护及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保护、管理森林资源是一项非常艰巨、非常巨大的任务,这需要大家一起共同努力,通过这种措施来完成这项任务。

【参考文献】

森林资源保护规划篇8

第一条为了规范森林公园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风景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森林旅游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森林公园,是指依法设立,以森林资源为依托,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森林风景资源与环境条件,可供人们游览、休闲和进行科学研究、文化教育等活动的区域。

第三条森林公园建设和管理应当坚持统筹规划、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促进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保护和发展森林公园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增加对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和森林资源保护的投入,组织协调、解决森林公园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森林公园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做好森林公园有关管理工作。

森林公园的管理机构负责森林公园的日常管理活动。

第六条在森林公园内从事建设、经营、游览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森林风景资源的义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破坏、侵占森林风景资源的行为提出控告或者检举。

第七条在森林公园管理、保护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二章设立与建设

第八条省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省森林公园发展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九条设立森林公园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森林风景资源质量标准。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设立森林公园。

第十条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或者使用者,可以申请设立森林公园。

利用集体所有或者个人承包的林地设立森林公园的,应征得其所有者或者使用者的同意。

第十一条申请设立部级森林公园,按照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执行。

第十二条申请设立省级森林公园,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本省森林公园发展规划;

(二)面积在100公顷以上,森林覆盖率70%以上;

(三)森林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达到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二级以上标准;

(四)森林、林木、林地权属清楚,林地界线明确;

(五)管理和经营机构健全,职责和制度明确,并具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人员;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三条申请设立省级森林公园,申请人应当向省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申请、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相关材料,省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报省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省级森林公园的批准机关应当在自接到申请材料之日起20日内,作出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

第十四条设立省级森林公园的行政许可决定书,应当明确省级森林公园的名称、位置、面积和四至界线,并向社会公告。

第十五条经批准设立的省级森林公园,需要撤销、合并、改变经营范围或者变更隶属关系的,应当报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十六条县级森林公园的设立由省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第十七条在已经批准设立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内的实验区、地质公园内申请设立森林公园的,应当报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批准机关备案。

在已经批准设立的森林公园内申请设立风景名胜区或者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的,应当报森林公园批准机关备案。

森林公园与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内的实验区、地质公园地域范围基本一致的,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精简、效能和有利于保护利用的原则,确定一个机构负责实施统一管理。

第十八条经批准设立的森林公园,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并按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报批准。

经批准的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是森林公园保护、开发和建设的依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因保护、开发和建设森林公园确需对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进行调整的,应当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十九条在森林公园内建设各项设施,应当符合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并与周围景观相协调。建设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履行审批手续。

第二十条在森林公园内进行建设活动,建设单位应当在施工中采取措施,保护施工现场周围的景观植被、山体和水体。

第二十一条森林公园内的居民新建住宅应当在统一规划的居民点内建设,并依法办理审批手续。其建设规模、用地面积实行严格控制。

第三章资源保护

第二十二条森林公园管理机构负责森林风景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森林公园管理机构保护森林风景资源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三条森林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风景林木,保持当地森林景观优势特征,提高森林风景资源的观赏价值。

鼓励森林公园管理机构引进与当地生态环境相适应的新的生物物种。对非本土生物物种的引进,应当进行科学论证,依法办理检疫手续,防止有害生物的入侵。

第二十四条森林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定期组织对森林公园内森林资源的清查,建立档案。

森林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对森林公园内古树名木以及珍稀、濒危和具有独特观赏、科研价值的野生动植物进行登记,在其主要生长地或者栖息地设置保护设施及保护标识。

禁止采伐、损毁和擅自移植森林公园内古树名木。

禁止在森林公园内采集或者猎捕、伤害国家和省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因特殊情况确需采集或者猎捕的,应当依法办理采集证或者猎捕证,并按照采集证或者猎捕证规定的种类、数量、地点和期限进行采集或者猎捕。

第二十五条森林公园的树种调整和林相改造,应当符合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游览区内的林木,除抚育性或者更新性采伐外,禁止采伐。

禁止在森林公园内的林木、公共设施上涂写、刻划以及擅自采挖森林公园内的花草、林木、种籽和药材。

第二十六条森林公园管理机构应当配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森林公园内的文物、寺庙等进行登记,建立档案,设置保护设施。

第二十七条森林公园内的地形地貌应当严格保护,禁止在森林公园内采石、采矿、挖砂、取土。因维护森林公园内的道路、设施,确需在森林公园内挖砂、取土的,应当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在森林公园管理机构指定地点采挖。

森林公园内的居民因特殊需要,必须在森林公园内挖砂、取土自用的,由森林公园管理机构指定地点采挖。

因挖砂、取土造成植被破坏的,应当负责恢复。

第二十八条森林公园内的沼泽、河床、湖泊、溪流、瀑布等,除按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要求进行整修、利用外,应当保持原貌,不得截流、改向、填堵或者进行其他改变。

第二十九条在主要景点和核心景区内,不得建设宾馆、招待所、疗养院等设施。

禁止在森林公园内建设工矿企业及其他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建设项目和设施。

第三十条禁止在森林公园内排放超标的污染物和倾倒固体废物、危险废物。

森林公园内的生活垃圾必须集中堆放,及时处理。

第三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森林公园内的林地。

因建设需要征收、征用森林公园内林地的,用地单位应当提出申请,经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依法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第三十二条禁止在森林公园内新建坟墓。已建的公墓不得扩大范围。除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受国家保护的坟墓以及依法批准建造的公墓外,原有的坟墓应当限期迁移或者深埋,不留坟头。

第三十三条森林公园管理机构应当组织专业人员对森林公园内有害生物进行调查和监测;发现有害生物危害严重的,应当采取应急措施,并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和林业行政主管部门。

第三十四条森林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建立护林防火组织,落实防火责任制,配备必要的防火设施、设备,划定禁火区和防火责任区,定期开展防火检查,消除火灾隐患。

禁止在森林公园内野外用火。因特殊情况需要用火的,应当按照森林防火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经营与管理

第三十五条鼓励国内外单位和个人投资开发、建设、经营森林公园。

森林公园内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者、使用者可以以使用权入股、联营、租赁等形式参与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和经营。

第三十六条森林公园经营者应当在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依法做好其经营区域内的环境保护、动植物保护、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第三十七条森林公园经营者应当根据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向公众提供文明、健康、有益的生态旅游服务。

森林公园经营者应当在游览区域内设置游览线路、卫生环保设施和防火警示标识,配备必要的管理人员,维护游览和经营秩序,改善游览服务条件。

第三十八条森林公园经营者应当在危险地段和游客可能遭受伤害的区域设置安全保护设施和警示标识,对危害安全、影响卫生和环境保护的燃料、包装材料等物品应当在明显位置设置禁用标识。

森林公园经营者应当对森林公园内经营设施等进行定期检查维修,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第三十九条经有关部门批准,森林公园经营者可以出售门票和收取有关费用。

鼓励森林公园经营者利用资源和技术,培育苗木花卉,兴办特色植物园林,开展科普教育等活动,做好森林风景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工作。

第四十条森林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安全管理,根据生态承载力确定游览接待容量,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和旅游旺季疏导游客的方案。

第四十一条森林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引导森林公园内的居民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无污染的种植、养殖和林副产品加工业,从事与森林公园保护、开发利用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

第四十二条森林公园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可以根据需要在森林公园设置公安派出机构,维护森林公园内的治安秩序。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违反本条例第九条规定,未经批准,使用森林公园名称从事经营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规定,未按照批准的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进行建设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恢复原状;造成森林资源破坏的,赔偿损失,并处以被毁坏森林资源价值1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

第四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在施工中未采取保护措施,造成景观植被、山体和水体破坏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可处以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下列规定给予处罚:

(一)采伐、损毁和擅自移植森林公园内古树名木的,责令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没收古树名木,并处以古树名木价值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二)在森林公园内的林木、公共设施上涂写、刻划的,责令采取补救措施,可处以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

(三)擅自采挖森林公园内花草、林木、种籽和药材的,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处以所采挖花草、林木、种籽和药材价值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森林公园经营者未在危险地段和游客可能遭受伤害的区域设置安全保护设施或者警示标识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八条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森林公园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依照本条例规定实施行政许可的;

(二)发现违法行为不查处的;

森林资源保护规划篇9

1合理规划,分级保护,加强林地管理的基础工作

规划是根据林地生态的敏感性、林地区位的重要性、经济社会对森林的影响性和其他相关因子,将全区现有1.36万hm2公益林分为二、三、四级3个级别的林地规划保护区。林地分级保护是林地分类经营和管理的基础,重点区域保护为主,一般区域保护与利用并举。

(1)二级林地保护区域0.91万hm2,主要是东吴国家森林公园、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东山森林公园和天平灵岩景区的风景林和自然保护区等国家生态公益林,实行严格保护,普遍封管,严格控制生产性森林经营活动。

(2)三级保护区面积0.45万hm2,实行较为严格的保护。主要是越溪、横泾、胥口、光福等乡镇的省级公益林,以及东山和金庭镇的经济林,经过批准允许进行一些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或改善生态功能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抚育、更新采伐等生产性森林经营活动。

(3)对四级林地保护区域实行国家、省级及当地的一般性林地保护措施,严禁非法征占用和毁林开垦等破坏行为。

2分区管理,构建公益林管理体系

根据保护规划,采用公益林属地镇管理,吴中区林业站按镇(街道)划定生态公益林管护责任区,签订镇(街道)生态林管理责任状。各镇各村护林员同样落实公益林管护考核制度,形成一级管一级的生态公益林管理体系。

(1)落实管护责任。根据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区政府每年与11个镇(场、街道)签订管护合同,逐级分解落实管护任务,各镇(场、街道)与42个村级管护单位及护林员签订管护合同,明确管护四至界限、管护面积、管护时间以及管护要求。

(2)加强护林员管理。每年开展护林员上岗培训,明确护林员职责,在护林员配备上平时按1000hm2山林配备15名护林员,防火期间增派人员按1000hm2山林配备30名护林员的要求全面落实,目前全区有248名常用护林员,护林员工资由区、镇两级财政共同承担。

(3)加强监督检查。区、镇两级定期不定期对公益林管护单位开展监督和检查,落实管护责任、管护设施建设、管护报酬和奖惩措施等,努力确保各项管护措施落到实处。

3总量控制,完善征占用管理制度

为确保吴中区林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必须对林地资源消耗和利用进行总量控制。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是导致林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根据林地保护总目标,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完善征占用补偿制度,强化征占用管理,杜绝乱占乱伐现象。

结合“十一五”期间吴中区各项工程建设征占用林地面积情况,依据吴中区确定的“十二五”森林覆盖率奋斗目标,对吴中区规划的近期和中远期间林地需求与供给进行预测,在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征占用林地控制目标:

(1)2008~2010年的近期规划。征占用林地总控制面积为54hm2,年平均控制面积18hm2。

(2)2011~2020年的中远期规划。征占用林地总控制面积为150hm2,年平均控制面积15hm2。

4分类经营,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林地

规划将吴中区的林地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实行分类经营,合理利用。

(1)生态公益林。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区划界定后,落实到地籍小班,实行小班经营管理,以确保林地面积的稳定,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或改变其性质、用途的,必须依法办理征占用手续。同时,坚持等量置换的原则,保证生态公益林地面积的占补平衡。但是对有利于发展林业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增加林农收益的合理开发利用要予以支持,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2)商品林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从快速推进林业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要求出发,搞好产业发展规划,培育壮大具有区域特点和竞争优势的林业主导产业。突出发展碧螺春茶、枇杷、杨梅、水蜜桃等名特优经济林、苗木花卉,目前林产品收入已成为山区农民的增收亮点。大力培育林业龙头企业,创建名牌产品,拓展国内外市场,充分发挥森林景观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以森林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

森林资源保护规划篇10

【关键词】森林;质量;建议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林业工作,努力使我国林业有一个大的发展。在贯彻可持续发展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在2009年召开的建国以来首次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上,国家又赋予了林业的第四个地位,即:林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基于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林业的“四个地位”,国家林业局提出了森林资源管理的“三个地位”。即:在林业和生态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在林业产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在林业行政执法中的主体地位。由此可见,无论是林业工作,还是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在具体工作中,理顺森工林区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提高森林资源管理地位。有利于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有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有利于增加森林资源数量,有利于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只有强化森林资源管理队伍的执法能力,才能及时发现和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震慑不法分子,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1.森林管护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体制滞后,制约管护工作发展

在国家对国有林木材生产实行禁伐、限伐政策后,国家对国有林业企业全面实行民“断奶”;林业企业必须要自我完善,自负盈亏,一方面要承担国家生态建设的社会公益性任务,实现社会效益;另一方面还要面向市场,参与竞争,提高经济效益加之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国家投资方式和企业内部的用工机制,使目前这种“非企业事”的管理体制,已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也同样制约着森林管护工作的发展步伐。

1.2森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与森林资源合理利用脱节

对天然林林下资源开发,林副产品的深加工和森林旅游业的开发缺乏统一的规划,在保护和发展的基础上,如何发展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思路不清,且工作做得不够扎实,林业产业体系建设没有真正形成。

1.3森林管护工程建设与配套工程建没脱节

工程建设的工作重点是培育森林资源和保护森林资源。但是,在天然林经营管理过程中,实际存在着天然林中幼林的抚育,低质低效林分的改造,次生林的经营,森林生态效益的补偿等一系列森林经营措施,这些森林经营措施没有配套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的最佳效益就不能得到充分体现。林业建设的基础设施薄弱,科技人员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科研工作难以开展。

2.提高森林质量的措施

2.1充分发挥森林各种功能的需要

我们曾对不同的林分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林分其生态效益发挥的差异较大。影响其森林生态效益发挥的主要因子为森林类型、森林结构、森林公顷蓄积量等森林的质量指标,而通过森林抚育和改造措施,正是进行了森林结构和类型的调整,改善了林木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条件,促进了林分质量的提高,增加了森林的整体效能,使森林的多种效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2.2巩固造林绿化成果的需要

多年来,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大抓造林绿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但是存在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保存率太低,影响了造林绿化成果。我们曾对全省1991-1997年国有林场7年间的更新造林进行了普查,结果是保存率仅为65.2%,其中,因抚育不及时导致苗木死亡的占造林失败的75%以上。为此,目前在加强更新造林的基础上,必须加速进行森林的抚育和改造,提高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成林率。同时,森林抚育、低产林改造是劳动密集型营林生产活动,有助于消化吸收林区剩余劳动力,促进林区脱贫致富。

2.3强化森林经营管理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们林业对森林经营这一关键环节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虽然也有相应的森林经管部门,但这种管理仅仅局限于技术指导和行政监督方面,在财政上缺乏相应的政策及资金的支持,在个别地方虽然有一定的资金投入,但也不过是杯水车薪。由于没有投资,加上管理工作滞后,致使抚育、改造工作欠账十分严重。为了扭转这种状况,必须加强森林经营工作,抓紧进行中幼龄林抚育和改造工程的建设。各森林经营单位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育珍贵树种中长期发展规划,对采种、育苗、更新造林和抚育管护要按年度进行规划设计,要将营林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统一纳入发展规划,在制定规划时优先保证发展红松等珍贵树种的必要资金和林木采伐限额指标。

2.4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

实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确定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控制森林资源过量消耗的核心措施和加强森林科学经营的关键手段。森林资源是生态建设的物质基础,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我国生态建设进入“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的重要时期,大力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依法实行采伐限额制度,严格控制森林资源过量消耗,对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国家一期天保工程扶持政策不到位,国务院批复的“十一五”采伐限额无法落实,超量采伐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大量采伐中幼龄林问题十分严重,森林质量不断恶化,因此,严格执行“十二五”采伐限额是提高森林质量的主要出路。

在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过程中,要加强对伐区调查设计质量和伐区作业质量的管理,确保森林经营措施落实到位。要避免出现抚育伐单纯取材问题,杜绝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人为的超强度采伐等破坏森林资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