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产后修复的方法十篇产后修复的方法十篇

产后修复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44:21

产后修复的方法篇1

关键词:机械;联接;修复

中图分类号:tD562文献标识码:a

1机械零件修复的原则

机械零件进行修复,合理选择修复工艺是关系到维修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对于零件存在多种损坏形式或一种损坏形式可用几种修复工艺进行维修时,选择最佳修复工艺显得尤为重要。应遵循工艺合理、经济性好、效率要高、生产可行十六个字。

1.1工艺合理

1.1.1满足机械零件的工况条件。机械零件的工况条件包括承受载荷的性质和大小、工作温度、运动速度、条件、工作面间的介质和环境介质等,选择的修复工艺必须满足机械零件工作条件要求。用所选择的修复工艺进行修复时,温度高,就会使金属机械零件退火,原表面热处理性能被破坏,热变形及热应力增加,材料的力学性能就会下降。因此,进行修复时应根据机械零件的工作条件,初步确定合适的工艺方法。

1.1.2满足零件技术要求和特征。修复工艺要满足待修零件的技术要求和特征,如零件材料成分、尺寸、结构、形状、热处理和金相组织、力学和物理性能、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等等。

1.1.3尽量简单对同一机械零件不同的损伤部位所选用的修复工艺方法应尽可能少,由此简化修复过程,降低维修成本。

1.2经济性好

在保证机械零件修复工艺合理的前提下,应进一步对修复工艺的经济性进行分析和评定。评定单个零部件修复的经济合理性主要是用修复所花的费用与更换新件所花的费用进行比较,选择费用较低的方案。单纯用修复工艺的直接消耗,即修复费用,往往不合理,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修复费用比更换新件费用低,但修复后的零部件寿命比新件短。因此,还需考虑用某工艺修复后机械零件的使用寿命,即必须两方面结合起来考虑、综合评价,同时还应注意尽量组织批量修复,这有利于降低修复成本,提高修复质量。在实际生产中,还必须考虑到会出现因备品配件短缺而停机停产使经济蒙受损失的情况。这时即使所采用的修复工艺使得修复旧件的单位使用寿命费用较大,但从整体的经济效益方面考虑还是可取的,此时可不满足上述不等式要求。有的工艺虽然修复成本很高,但其使用寿命却高出新件很多,也可认为是经济合理的工艺。

1.3效率要高

修复工艺的生产效率可用自始至终各道工序时间的总和表示。总时间愈长,工艺效率就愈低。

1.4生产可行

许多修复工艺需配置相应的工艺设备和一定的技术人员,而且会涉及到整个维修组织管理和维修生产进度。所以选择修复工艺时,还要注意本单位现有的生产条件、修复用的装备状况、修复技术水平、协作环境等,综合考虑修复工艺的可行性。但是应当指出,要注意不断更新现有修复工艺技术,通过学习、开发和引进,结合实际采用较先进的修复工艺。组织专业化机械零件修复并大力推广先进的修复技术是保证修复质量、降低修复成本、提高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

2机械零件修复和修理工艺的方法与步骤

2.1了解和掌握待修机械零件的损伤形式、损伤部位和程度;机械零件的材质、物理力学性能和技术条件;机械零件在机械设备上的功能和工作条件。为此,需查阅机械零件的鉴定单、图册或制造工艺文件、装配图及其工作原理等。

2.2考虑和对照本单位的修复工艺装备状况、技术水平和经验,并估算旧件修复的数量。

2.3按照选择修复工艺的基本原则,对待修机械零件的各个损伤部位选择相应的修复工艺。如待修机械零件只有一个损伤部位,则到此就完成了修复工艺的选择过程。

2.4全面权衡整个机械零件各损伤部位的修复工艺方案。实际上,一个待修机械零件往往同时存在多处损伤,尽管各部位的损伤程度不一,有的部位可能处于未达到极限损伤状态,但仍应当全面加以修复。此时按照(3)确定机械零件各单个损伤的修复工艺之后,就应当加以综合权衡,确定其全面修复的方案。为此,必须按照下述原则合并某些部位的修复王艺:在基本保证修复质量的前提下,力求修复方案中修复工艺种类最少;力求避免各种修复工艺之间的相互不良影响(例如热影响);尽量采用简便而又能保证质量的工艺。

2.5择优确定一个修复工艺方案。当待修机械零件的全面修复工艺方案有多个时,需要再次根据修复工艺选择基本原则,择优选定其中一个方案作为最后采纳的方案。

3常用机械联接的修复

3.1键的修复

3.1.1键磨损和损坏。一般是更换新键。

3.1.2轴与轮上的键槽损坏。可将轴槽和毂槽用锉削或铣削的方法将键槽加宽,再配制新键。

3.1.3大型花键轴磨损。可进行镀铬或振动堆焊,然后再加工到规定尺寸的方法进行修复。振动堆焊需要专门设备计振动堆焊机,堆焊时要缓慢冷却,以防花键轴变形。

3.1.4定心花键轴轴颈的表面粗糙度Ra值不大于6.3μm,间隙配合的公差等级不超过次一级精度,可继续使用。

3.1.5花键轴键侧表面粗糙度Ra值不大于6.3μm,磨损量不大于键厚的2%,可继续使用。

3.1.6花键轴键侧没有压痕及不能消除的擦伤,倒棱未超过侧面高度的30%,可继续使用。

3.2销连接的修复原则

销连接损坏或磨损时,一般是更换销。如果销孔损坏或磨损严重时,可重新钻铰尺寸较大的销孔,更换相适应的新销。

3.3螺纹连接的修复

3.3.1螺纹孔损坏使配合过松。可将螺纹孔钻大,攻制大直径的新螺纹,配换新螺钉。当螺纹孔螺纹只损坏端部几扣时,可将螺纹孔加深,配换稍长的螺栓。

3.3.2螺钉、螺柱的螺纹损坏。一般更换新的螺钉、螺柱。

3.3.3螺栓头部拧断。若螺栓断处在孔外,可在螺栓上锯槽、锉方或焊上一个螺母后再拧出。若断处在孔内,可用比螺纹小径小一点的钻头将螺柱钻出,再用丝锥修整内螺纹。

3.3.4螺钉、螺柱因锈蚀难以拆卸。可采用煤油浸润,使锈蚀处疏松后即较容易拆卸;也可用锤子敲打螺钉或螺母,使铁锈受振动脱落后拧出。

3.3.5丝杠螺纹磨损的修理。梯形螺纹丝杠的磨损不超过齿厚的10%时,通常用车深螺纹的方法来消除。经常加工短工件的机床,由于某一段磨损较大(如卧式车床丝杠靠近车头部位),为了修复其精度,可采用丝杠调头使用的方法,让没有磨损或磨损不多的部分,换到经常工作的部位。但是,丝杠两端的轴颈磨损时还需要做一些机械加工。

对于磨损过大的精密丝杠,常采用更换的方法。如矩形螺纹丝杠。

3.3.6丝杠轴颈磨损后的修理。丝杠轴颈磨损后的修理方法与其它轴颈修复的方法相同,但在车削轴颈时,应与车削螺纹同时进行,以保持这两部分的同轴度。

3.3.7螺母磨损的修理。工作中螺母的磨损较大,因此常需要更换。为了节约青铜,常将壳体做成铸铁的,在壳体孔内压装上铜螺母,以在修理中易于更换。

随着生产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零件修复的好坏,对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成本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产后修复的方法篇2

一、废品损失核算方法及缺陷

目前,在我国会计实际工作中,废品按废损程度和在经济上是否具有修复价值,分为可修复废品和不可修复废品。一般在实际操作中主要有三种核算方法:一是不设任何级别废品损失科目,将与废品损失有关的费用直接计入正品,由正品负担。这种方法适合于小型企业或废品少的企业,该方法简便但不能区分正品与废品的成本;二是设置“生产成本――废品损失”科目核算;该方法适用于经常发生废品损失且损失数额较大的企业;三是单独设置“废品损失”科目,并在此科目下再设置“可修复废品”和“不可修复废品”两个明细科目,分别核算不同类别的废品损失。借方归集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以及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贷方核算废品的残料回收价值和应收责任人赔款,期末废品损失账户余额转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在这种情况下,废品损失也由正品负担。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废损数额较大的企业。

综上所述,在我国现行各种核算方法下,不论是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还是不可修复废品的报废损失,也不论废品损失正常与否,最终均计人产品成本,即由正品负担。这样的处理在实践中便于操作,对于小企业或者废品不经常发生的企业适用,但对于废品经常发生的企业存在一定不足。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九条规定: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以及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不计人存货成本,而应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损益。我国目前三种核算方法都将所有成本计入存货成本,并未区分正常消耗和非正常消耗,且不利于经济管理。

二、西方废品损失核算方法

西方将废品损失分为正常废品和非正常废品。将正常的废品损失作为产品成本处理,而将非正常的废品损失作为期间成本处理,计入当期损益。其中,在出现正常的废品损失情况下,有两种计算产品单位成本的方法。一是正品承担法:产品单位成本=应分担的成本总额÷(开工产量-废品数量)。二是废品分配法:产品单位成本=应分担的成本总额÷(正品数量+废品数量)。另外,在出现非正常废品的情况下,将废品损失记入“产品成本损失”账户,该账户作为本期费用处理,并列入收益表中的费用项目。

由此可见,西方废品损失核算方法可以弥补我国核算方法的不足,并且与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一致。但该方法核算比较繁琐且不便于区分正常损失和非正常损失。

产后修复的方法篇3

1.1对农作物生长过程及产量的影响

洪水会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不良的影响,当洪水侵入农田后,会带来大量的石块和杂物,对于一些根系不发达的农作物来说,有被洪水冲走的可能性,这种情况一旦发生,会给农田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对于根系发达的农作物来说,农作物的根部会出现腐烂的情况,这需要及时使用农业的科技手段进行恢复,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作物生产成本。同时,洪水也会带来各种各样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十分不利,使农作物减产甚至使土地无法再种植农作物。此外,污染物会侵入土壤中,继而进入到农作物中,这使得农作物会产生一定的毒性,使得无法再为人类食用。

1.2对农田土壤土质的影响

洪水一旦侵入农田会对农田的土壤产生恶性的影响,洪水会侵蚀农田表面的土壤,农田表面的土壤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农田表面的土壤有着大量的腐殖质和营养物质,这些物质能够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洪水强大的侵蚀力会冲蚀掉土壤的营养部分,这使得农田不能够发挥自身的作用,使得农田不再具有耕作的条件和意义,同时会造成农作物的绝产或绝收,使农民损失大量的经济利益。

2水毁农田水利工程的修复技术

2.1对水毁农田进行受损状况调查

在对水毁农田水利工程进行修复时,应当对水毁农田的受损状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主要调查农田的实际受损状况,这主要是根据实际的受损状况开展修复工作,确定施工的具体方案和实际的施工时间。同时还要对水毁农田周围农民的实际受损情况和经济、生活的受损状况进行调查,这主要为了在制定相关修复方案时,考虑到修复方案对于农民生活的影响。调查工作主要是为实际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防止在实际的修复过程中造成对于水毁农田的再次伤害,更好地安排修复人员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也能够防止修复工作对周边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2.2对农田表面杂物进行清理

在对农田进行相关调查后,制定修复方案时,首先应该进行的是对农田表面杂物的清理和整理,因为这些杂物往往含有一些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会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不良的影响,生长出来的农作物会含有有毒物质,不能够通过相应的农作物生产质量检查,人们食用了这种土地生产出的农作物后会产生食物中毒,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有毒物质一旦侵入土地,会对土地整体的营养结构造成破坏,使得农田不再适应农业生产,最终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3对农田表层土壤进行修复

在对农田表面杂物进行处理后,就要对农田表层的土壤进行修复,洪水会冲蚀掉农田表层大量的营养元素,还会在土地表面沉降一些有毒和有害物质,因此对于表层土壤的修复就显得十分重要。主要方法是根据实际的调查情况了解表层土壤被侵蚀的深度,对受侵蚀和污染的土壤进行清理,同时要在原有的土层上补充新鲜且有一定腐殖质的土壤。要对新土壤和旧土壤进行充分融合,保证表层土壤具有肥力,能够适应农作物的耕作。整理过的表层土壤要进行一定时间的休耕之后才能够再进行相关的耕作作业,否则会导致农作物生长不良的现象,损害农民的经济利益。

2.4对农田地埂进行修复

在发生洪水时,洪水强大的冲蚀力会对农田地埂造成损害,会出现无法辨认土地,无法进行机械化和正常工作的情况。因此,要对农田地埂进行有效的修复,才能够保证农业工作的正常进行。进行农田地埂修复工作主要是使用石块对地埂进行修复或者重建,保证地埂的整洁性,方便耕作,减少水土和土壤营养成分的流失。要根据土地的范围、受损程度、受损情况和土地当时的环境,根据这些预测工程方案,必要时进行彻底重修。

3减轻农田遭受损害的长效机制和手段

我国的洪涝灾害频发,这对于我国的农业生产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只有加强对于恶劣天气的预报,让农民及时了解洪涝灾害的动向,及时对农田进行加固和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因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同时,应当加强对于我国农田的建设,主要是加固农田地埂,对农田进行定期的治理等手段,采用这些手段才能够真正增强农田的抗灾害能力。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只有加快对于水毁农田水利工程的修复,并制定出相应的防护和防治政策,才能够真正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4结语

产后修复的方法篇4

关键词:裂缝;自愈合;混凝土

中图分类号:tV543+.6文献标识码:a

1裂缝的危害以及形成的原因

土木工程结构中,钢筋和混凝土是最常使用的两种材料。但是,由于受到自身材料性能的限制,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总是存在着程度不同的裂缝,裂缝对结构的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一方面,在外荷载的作用下,结构的破坏都是由混凝土中裂缝的逐渐发展所导致;另一方面,裂缝的存在会导致裂缝处钢筋发生锈蚀,从而影响整个建筑物的安全性及耐久性能。

裂缝产生的原因可描述如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物在使用过程中承受两大类荷载:第一类荷载包括静、动荷载和其他荷载;第二类荷载即变形荷载。结构的裂缝就是由这两大类荷载引起的,概括起来裂缝的主要成因如下:1)由于外荷载(动、静荷载)的直接作用引起的裂缝;2)由外荷载作用引起的结构次内力,由此产生裂缝;3)由变形引起的裂缝,即结构由温度变化引起自身的收缩膨胀从而引起变形,当变形得不到满足,则在结构内部引起应力,应力超过某一限值后产生裂缝。根据大量的调查资料,工程实际中的裂缝产生的原因,属于变形变化(温度、收缩、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约占:)80%以上;属于由荷载引起的约占20%左右。

2混凝土本身的愈合能力

在混凝土裂缝自愈合研究的初期阶段,主要是基于混凝土本身潜在的愈合能力的研究,实际体现在对于其机理和愈合效果的研究。J.Stefan(1995)将混凝土试件冻融破坏后,放置水中2~3个月后混凝土几乎能全部恢复损失的共振频率,并且裂缝中有钙矾石晶体和氢氧化钙晶体。此实验是在有水环境中且产生了水泥水化产物,这说明混凝土自愈合可能的形成原因是混凝土中未水化完全的水泥再次水化。国内也有学者做了这方面的实验和研究,并更进一步得到确切结论。

程东辉、潘洪涛对混凝土的这种自愈合现象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其愈合的四方面原因,其中水泥浆体水化就是主要原因。且对于3mm左右的裂缝,当其暴露于水环境大于600小时,裂缝可以完全愈合。但是可愈合的裂缝宽度在不同的情况下是否会改变该研究并未进行探索。于是又有学者在这方面展开了研究。姚武、钟慧的研究发现混凝土的自愈合能力存在一个损伤阈值,损伤小于损伤阈值时随损伤的增大,自愈合率也增大;损伤大于损伤阈值则随损伤的增大,自愈合率减小。李厚祥、唐春安等通过试验分析得到了在一定水压梯度下,一周后可能自愈合的混凝土裂缝宽度。结果表明,水压梯度越大,裂缝自愈合所容许的宽度越小。刘小艳等对混凝土自愈合的性能做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低等级水泥比高等级水泥同条件下的自愈合能力强,掺入粉煤灰和碳纤维对混凝土的愈合能力都有提高。这表明混凝土的成分会影响其愈合能力。

通过他们的研究可以看出,混凝土本身的愈合能力非常有限,不仅需要合适的湿度等条件,而且愈合较缓慢,即使改变混凝土的成分,对其愈合能力的提高也满足不了预期修复水平。通过激发混凝土本身的愈合能力来修复结构可行性不大。

3仿生学引起的方法

生物有机体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具有再生机能,受到破坏以后机体能自行修补创伤.骨是具有自修复和自适应特性的一个范例,图1所示为骨的自修复过程。骨折后断裂处的血管破裂,血液由血管的撕裂处流出,形成以裂口为中心的血肿,继而成为血凝块,称为破裂凝块,并初步将裂口连接(图1(a)).接着形成由新生骨组织组成的骨痂,位于裂口区内和周围(图1(b)).与此同时,裂口内的纤维骨痂变成软骨,进一步增生而形成中间骨痂,然后中间骨痂和内外骨痂合并,在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共同作用下将原始骨痂改造成正常骨(图l(c))。在修复过程中新骨在变形处凹面形成,而老骨从变形处凸面去除。自修复是生物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自我恢复的方式,是对外界损伤的敏感响应。

人们从生物体系统中得到启示,希望在混凝土结构中得到与生物体中相类似的修复系统,当混凝土中出现裂缝或损伤时,能够触发一种自动的修复反应,自动愈合。现已经发展好几种裂缝仿生自复技术,图2为混凝土自修复技术流程图及相关的问题,其一为封闭裂缝自修复,其二为填充裂缝自修复。

3.1封闭裂缝自修复混凝土

封闭裂缝自修复混凝土形状记忆合金性能稳定,电阻率大,对应变敏感,可恢复应变大;当恢复受到约束时能产生较大的恢复力。利用形状记忆合金的这些特性,将形状记忆合金或聚合物预埋

在混凝土结构中易产生裂缝的部位或构件,可制成裂缝白监测、自修复机敏混凝土.在外力作用下混凝土产生变形,形状记忆合金将随之产生应变.当混凝土结构构件出现裂缝时,裂缝处的形状记忆合金丝的应变增大,从而导致其内部电阻值发生变化。根据事先测定的形状记忆合金丝应变与电阻值的关系,由测定电阻变化值的单片机就可自动确定实际裂缝的宽度,由形状记忆合金丝的埋置位置,单片机就可确定是那根结构件或何处发生裂缝,从而可实现混凝土结构裂缝的自诊断、自监测.一旦裂缝的宽度超过允许的限值时,单片机启动接通电流的装置,通电激励形状记忆合金使之产生形状恢复效应。形状记忆合金恢复时对裂缝面施加压应力,抑制裂缝的开展,并且迫使裂缝合拢、闭合,使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挠度和变形恢复。形状记忆合金使两裂缝面重新结合到一起,减少了裂缝末端的应力集中,没有应力集中裂缝将不再扩展,因此混凝土裂缝实际上被修复。

3.2填充裂缝自修复混凝土

填充裂缝自修复混凝土是在混凝土中布置许多细小纤维(或多孔的形状记忆合金)管道,管中装有修复剂(交联聚合物或溶剂),或在混凝土中掺入内含修复剂的空心胶囊,在外界环境作用下,一旦混凝土开裂或出现损伤,内装的修复剂流出渗入损伤处,填充裂缝,并在两裂缝面之间形成黏结,使其愈合.其中的修复反应是通过裂缝末端压力场来引发的,增加的压力将使空心胶囊和纤维破裂或使多孔的形状记忆合金变形,修复剂由裂缝所创造的通道表面的毛细作用从胶囊和纤维中传送到裂缝面,或由形状记忆合金的收缩产生的压力传送到裂缝区;然后通过射线、附加化学物质(对于多成分的修复剂),或温度的改变来触发修复剂发生聚合反应,修复裂缝及损伤。在传统的人工修复混凝土结构裂缝方法中,修复剂贮存在结构的外部容器中,修复时将修复剂的各组份混合在一起并调匀,通过压力使其传送到损伤区,形成黏结、修复裂缝.因此,要使混凝土具有白行修复性且相当地快速,必须解决好3个关键的问题:a、修复剂的贮存;b、修复剂至损伤处的传送;c、修复功能的触发。

混凝土及其结构能够自动适应环境,在受到损伤后自行修复,是解决结构中的混凝土材料损伤的最佳途径。但是如何适时地快速地修复混凝土材料的损伤,以及对混凝土的自修复机理的研究,直到近年来,随着机敏混凝土和仿生混凝土研究热的兴起,才引起人们的重视.所有的研究大致集中在3个方面:内置纤维管自修复混凝土、内置胶囊自修复混凝土、形状记忆合金智能自修复混凝土。

3.2.1内置纤维管自修复混凝土

在仿生自愈合混凝土的初期研究中,一般的思路是模仿动物受伤后流出血液进行愈合,于是主要的模型是在纤维管中注入高强度的胶粘剂。美国CarolynDry旧在1990年发表的文章中提出了一种混凝土裂缝自愈合的方法,即通过预埋含有胶粘剂的纤维,用加热的方式启动修复。可以说这是仿生自愈合混凝土研究的开始。DryCarolyn还尝试了其他方法。他将多孔的纤维网预埋在磷酸钙水泥(含单聚物)中,多孔纤维会释放出引发剂,引发水泥中的单聚物反应形成高聚物,反应生成的水又进一步与水泥中未水化的粒子发生水化反应。另外,他试验了一种由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过氧化氢和钻组成的修复系统,将mma与后两种试剂中的一种混合注入纤维管,与注入了余下的另一试剂的纤维管同时预埋到混凝土中,纤维管随混凝土开裂而破裂后三种试剂混合会形成强度极大的物质从而修复裂缝。

3.2.2内置胶囊自修复混凝土

胶囊对胶粘剂容器进行改革,产生了一种新的仿生自愈合方法,即以胶囊包裹胶粘剂,分散在混凝土中。这种方法比用纤维管更能将修复剂分布均匀,能使修复液覆盖区域更广,从而更迅速地到达破损位置。日本三桥博三等将注有胶粘剂(分别是水玻璃,环氧树脂等)的空心胶囊掺入混凝土中,当混凝土开裂,胶囊随之破裂,胶粘剂流出对裂缝进行修复。

3.2.3形状记忆合金

形状记忆合金(简称Sma)具有形状记忆效应和超弹性性能。根据需要,Sma元件可以在100℃以下的某个设定温度产生动作,实现对设备或装置的自动控制或保护:也可以按作用力的大小设计Sma驱动元件,驱动元件的动作反应时间可以根据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因为Sma的这种性能,它被应用到了自愈合混凝土的研究中,以期通过温度或者应力控制来达到混凝土感知,并进行反应的目的。

4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裂缝仿生自修复混凝土是一种智能材料,埋入在混凝土材料中的功能元件,使其变得有“感觉”和“知觉”,能够对外界环境变化自动做出恰当的响应,并具有自我修复功能,研究难度较大。虽然国内外研究人员已对混凝土裂缝仿生自修复开展了许多重要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修复效果,但是如何适时地快速地修复混凝土材料的损伤,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和应用方法。

要加快自修复混凝土的实用化进程,应继续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研究:(1)修复纤维和修复胶囊的选择.在掺入含有修复剂的空心纤维或空心胶囊的修复方法中,存在玻璃纤维或胶囊的制备工艺复杂,与混凝土原材料共同搅拌破裂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进一步研制和开发一种强度较低、性能与混凝土材料性能相匹配的智能材料来取代现有的玻璃修复胶囊和玻璃修复纤维是必须解决的问题.(2)修复材料的数量.修复胶囊(或纤维)太少不能形成完全修复,多了对混凝土材料的宏观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应进一步研究由于修复胶囊(或纤维)的掺入给混凝土性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结合修复后混凝土的强度回复率、裂缝封闭率、混凝土的耐久性以及断裂能等,确定其数量的最佳取值范围.(3)修复材料的时效.所有的修复方法都牵涉到时间落后的问题,形状记忆合金或聚合物都需要时间来转化,修复剂在裂缝面上的扩散以及修复剂固化等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应对形状记忆合金和修复胶黏剂的性能进行深一步的研究,提高形状记忆合金的响应速度,研制和开发低黏度、快速硬化的修复胶黏剂.(4)修复剂的补给.在裂缝修复时,当一条裂缝愈合,必然在修复纤维中出现一个“空位”,尽管此时新缺陷的危险性小于原裂缝,但显然会影响材料性能.因此,对修复过程中的修复剂的补给应进一步的研究,建立快速的补给体系,以保证损伤处有足够多的修复剂.对于多次修复的可行性也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和讨论.(5)修复剂的传输.生物体内的物质传输是通过体内纵横交错的网络来实现.比如动物体内血液传输是由许多动、静脉血管及无数毛细血管完成.同时,心脏的跳动为血液的流动提供了必要的能量.在自修复过程中修复剂的传输仅靠其自身的渗透是一个很缓慢甚至较难进行的过程,因此应向修复管道内施加适当的压力,以促进修复剂的流动.管内压力与修复质量关系,管内压力与修复范围的关系,以及修复剂的释放速度等这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6)裂缝宽度的控制.裂缝宽度必须控制,否则的话,将需要大量的修复管,这将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就是不考虑修复剂的量,最大的裂缝允许宽度也受驱动机理有效性的限制,驱动修复剂到基体裂缝中是依靠裂缝所创造的狭窄通道表面的毛细管作用,而修复管内的毛细管作用力抑制修复剂流出,因此裂缝宽度应该被限制在小于修复管的内直径范围内.此外,裂缝过宽,修复剂将顺着裂缝面在重力作用往下流,而不会在裂缝面上渗透,修复效果差,而且纤维管上方的裂缝也无法修复.因此,要想达到理想的修复效果,实现裂缝的快速地在线修复,对控制裂缝宽度的方法进行深一层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7)主动和被动修复.在主动加热熔化纤维表面的石蜡,从纤维管壁的孔隙中释放修复剂修复混凝土裂缝的技术中,修复剂的释放时间可由人工控制,但需要主动传感器和外界能源,加热对混凝土的性能有一定的影响.而在从纤维管(或胶囊)的破裂释放修复剂的被动修复中,纤维管(或胶囊)的破裂就是驱动修复剂释放的传感器,释放位置是预定的,但胶黏剂的释放时间不易控制。因此,应结合两种修复技术的优点,进一步研究既能控制修复时间又能控制修复位置,且能够根据混凝土损伤程度、裂缝的宽度大小自动调整修复剂的流出量,而且比较经济的智能修复技术.

结语

本文主要介绍了混凝土裂缝仿生自修复技术和国内外混凝土裂缝仿生自修复的研究现状.虽然自修复混凝土的理论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它在结构中的应用仍处于尝试阶段,但是随着人们对自修复混凝土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利用其自行修复性,为混凝土材料的安全使用和维护保障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是现实可行的,裂缝自修复混凝土在结构中的应用前景是十分广阔的。在这方面继续深入研究,对实现以较低成本获得材料可靠性提高的目标非常有意义,同时对进一步开发结构一智能一体化的混凝土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石淑英混凝土裂缝自动愈合机理试验研究科技信息

[2]张雄,习志臻.王胜先.姚武仿生自愈合混凝土的研究进展混凝土(2001)3

[3]吴翠莲,柯国军裂缝自修复混凝土材料研究进展山西建筑

[4]孙凌,葛琪自修复混凝土中玻璃纤维管最佳掺量的确定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10(24)

产后修复的方法篇5

产品质量检测损耗eRp系统处理原则

principlesandapplicationof

productQualityinspectionLossprocessing

LiUwei,panGHui,YUanYa-juan,LiHui,JiaoYu

(ChinamobileGroupHebeiCo.,Ltd.,Shijiazhuang050021,China)

CombinedwiththerelatedsystemsofChinamobileCorporation,aflowofthelossproducedinqualityinspectionprocessisdesignedandanimprovedeRpsystemisproposedinthispaper.ineRpsystem,lossdetectionisincluded.materialrestorationisfurtherpresentedandtherestorationprocessingflowofthelossproductisestablishedtodecreasethedamageofthecorporationtothemaximumextent.thus,relatedrulesandregulationsarerefinedtoprovideareferencetoqualityinspection.

productqualityinspectionlosseRpsystemprocessingprinciples

1引言

日本管理界有一句著名的谚语:质量是通往世界的通行证。产品质量的好坏通过规范的质量检测最容易体现出来,同时也最能使人信服,因此做好产品质量检测工作对供应链的相关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地促进供应链的健康发展。

随着集采规模的逐步扩大,供应商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供应商通过降低产品质量以降低产品成本的内在冲动也越来越大,而规范的质量检测可以提高供应商降低产品质量的机会成本,从而有效地保证产品质量。移动公司内部集采产品的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得到公司的重视,集团及省公司先后相关文件对集采产品的质量检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了产品的检测力度,确保检测结果真实反映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检测由于检测本身及方法的限制决定了检测过程中不可能不发生产品损耗,甚至会导致产品报废。检测本身就会对产品造成损坏,如有些产品需进行电流过激测试导致产品内部元器件的损伤;而有些检测本身虽然不损伤产品但检测方法会导致产品损失,如线缆类产品检测需截取一小段线缆进行检测,而截取下来的线缆由于长度太短很难在生产经营中正常使用,造成事实上的损毁。产品质量检测产生损毁在所难免,目前相关规章制度中没有明确产品质量检测产生损耗后的处理原则,给后期的账务管理、实物管理乃至产品项目使用带来很多问题。在eRp系统中未对产品质量检测产生的损耗进行明确规定,eRp系统中无相关科目对产生的损耗进行处理,而eRp系统对产品管理非常严格,尤其是资产类产品一旦发生损耗,在后期eRp出库、转资操作中很难实施,要么形成呆滞库存的报废物资,要么将损耗物资出库至实际项目中,而损耗物资又无法满足实际项目使用的需求,呆滞在实际项目中造成账实不符。因此从完善公司管理制度角度出发应当明确产品质量检测损耗的处置原则。

另一方面,一旦产生损耗,各类产品质量检测产生的损耗程度也不一样,有的损耗为轻微的表皮损耗,稍加处理甚至不用处理也不影响产品的正常使用,有的损耗则直接将产品损毁,无法再投入使用成为报废物资,而更大多数的检测损耗介于两者之间,不进行修复无法使用,进行修复处理后仍可正常使用。对于这类损耗从减少公司检测损失、维护公司利益的角度出发就有必要对是否需要进行修复进行评估。基于以上原因,目前迫切需要对产品质量检测的处理原则进行明确,对相关的处理流程进行约定。

2产品质量检测损耗的实物处理原则

对抽检的产品进行标识,对损耗的程度进行评估、鉴定,测算有无对损坏的物资进行修复的价值,对不影响使用的轻微损耗按正常物资进行管理,对彻底损坏或修复成本过高的产品按报废物资处理,对有修复价值的损耗产品进行修复。

(1)标识

对于完成质量检测的抽样产品,应做明显的识别标志,并单独存放在指定区域,防止在做出合理处理前被使用。

(2)评估、鉴定

产品检测人员及产品需求部门应对完成质量检测的抽样产品进行损耗程度的评估、鉴定,明确是否需要修复、是否值得修复。不影响使用的轻微损耗或彻底损坏的无需修复,对可修复的损耗应当评估修复成本,修复成本高于产品本身价值的也不用修复,修复成本低于产品价值的值得修复。

(3)处置

1)按正常物资处置:如只对产品产生轻微的损耗,不影响产品的性能(如表皮损耗),检测完成后按正常物资流程进行处置;

2)修复:对于值得修复的损耗(修复成本低于产品价值),应按采购流程选取修复单位后委托其进行产品修复,同时应做好修复后产品的验收工作,确保修复效果;

3)报废:对于产生毁坏性损耗、产品性能严重损坏且无法正常使用或修复成本高于产品价值的产品,应进行报废处置。

3产品质量检测损耗的账务处理原则

产品抽样检测后,最难处理的便是eRp系统的账务处理,按现有的系统设置,根本无法解决抽样产品及检测后损耗的物资。只能通过完善系统设置来完成账务处理。

(1)通过在eRp系统中设置“产品检测抽样项目”,等同于原物资出库操作。产品进行抽样后,即将相关物资调拨至该项目中以便在eRp系统中真实反应物资的状态,做到账实相符。

(2)完成质量检测工作,抽样产品发生损耗后,若发生的损耗为轻微损耗无需修复的,则直接将检测完成后的物质调拨至eRp具体的项目中;若发生的损耗为值得修复的,则在损耗修复完成后将修复好的物质调拨至eRp具体的项目中。

(3)完成质量检测工作后,若抽样产品发生的损耗不值得修复,则应等同于报废物资,按报废流程进行处置。

(4)原物资处理流程与改造、优化后的流程进行比较:

1)原物资处理流程:损耗物资实际项目(带病上岗),实际项目呆滞物资(退回库存);

2)改造、优化后物资处理流程:抽样产品产品检测抽样项目实际项目(轻微损耗或损耗修复),抽样产品产品检测抽样项目报废物资(彻底损毁或不值得修复)。

4相关流程的优化

产品质量检测是承接前期采购流程及后期产品入网使用的环节,是入网产品质量、性能有效保证的关键。因此产品质量检测损耗的处理,不仅与质量检测流程有关,其相关流程的合理优化,也是有效完成产品质量检测损耗处理的有力依托。

(1)采购流程

应在采购流程中增加判定是否需要进行产品质量检测及是否产生损耗的节点,对检测产生的损耗情况进行预估,初步确定检测产品的数量。

1)应明确采购产品是否需要进行质量检测及相关检测内容、检测标准、检测样本量;

2)对于需进行质量检测的产品,根据检测内容预估产生的损耗情况;

3)对于预估产生损耗的产品应确定进行修复的相关单位;

4)根据预估的损耗,以保证项目进度为原则,合理增加产品检测样本的采购。

(2)入库流程

由于产品到货面临时间上的不确定性,产品到货与开展质量检测工作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在产品到货后先进行验收入库,并对该批次产品进行未进行质量检测的区分。入库完成后,应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开展质量检测工作。入库过程中须确保不发生产品损毁,否则不予入库。

(3)检测流程

入库完成后,质量检测人员依据物资系统中的到货情况结合相关规范要求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质量检测,如需进行质量检测则协调横向相关部门(使用部门、监督部门、产品厂家等)共同完成产品的现场抽样及质量检测(自检或封样送检)。

(4)损耗物资处理流程

对于完成质量检测的抽样产品,应检测产品损耗程度进行评估、鉴定。一旦发生损耗,应明确发生损耗的产品是否需要进行修复及其数量、价值,在eRp系统中对损耗产品及时进行相关操作,完成损耗产品的eRp账务处理。

5成果的实践应用

明确产品质量检测损耗处理的原则,为后期顺利开展产品质量检测工作提供了操作依据,完善了相关系统的衔接,提高了采购工作的规范性,经优化后的相关流程如下:

(1)采购流程

需求部门提交采购申请时,应明确是否需要进行质量检测、检测是否产生损耗及抽检规模,并将检测损耗预估数量签进合同中,作为今后质量检测工作的操作依据。采购流程如图1所示。

(2)入库流程

到货前,供应商发出送货通知,仓库人员将采购清单与eRp订单信息进行对应;信息审核无误后,通知供应商发货;仓库人员对到货产品进行到货验收并对验收合格的产品进行入库操作,登记台账及在eRp系统中进行入库操作。入库流程如图2所示。

(3)检测流程

产品入库验收合格,完成入库操作后,由仓库人员通知质量管理员;质量管理员核对到货数量是否达到检测规模;对达到检测规模的产品,协调相关人员进行质量检测工作,完成产品抽样及自检、送检流程。检测流程如图3所示。

(4)损耗处理及样本修复流程

1)损耗处理流程。为完成质量检测而抽取的样本,在eRp系统中应出库至“产品检测抽样”项目中,完成质量检测后,若该样本未发生损耗或不影响使用,则从“产品检测抽样”项目中退回至库存,按正常库存物资处理;若发生损耗或影响使用,按损耗物资处理流程,核定损耗数量及价值,完成该样本的修复或报废流程。损耗处理及样本修复流程如图4所示。

2)样本修复流程。对于发生损耗的样本物资,首先鉴定是否值得修复,若无修复价值,则直接按报废产品处理;若值得修复,则在完成产品损耗修复后,在eRp系统中从“产品检测抽样”项目中退回至库存,按正常库存物资处理。样本修复流程如图5所示。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要脱离以“量”为主要目的生产,注重“质”的提高,“以人为本”,即从最终的产品使用人(部门)角度来管控产品质量,从而赢得发展的后盾。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产品质量检测工作中,要加强各部门的横向交流,建立系统管理体制,以事实为依据,合理确定质量检测相关环节的处理原则。

本文对集采产品质量检测耗损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创新性地解决了困扰河北移动的一项难题,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采购供应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三标一体标准化管理体系文件采购控制程序(第9版)[Z].2013.

[2]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采购供应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物资仓储业务流程控制规范[Z].2012.

[3]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采购供应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公司一级集中采购15个产品到货质量检测实施细则[Z].2011.

[4]余力.浅论通信运营商集中采购产品的质量监控体系建设[J].移动通信,2014(11).

产后修复的方法篇6

随着污染物种类的增加,土壤污染表现出机理上的复杂性、形式的多样性和范围上的扩大化,土壤通过与大气、水的交换以及通过农作物等与人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国内外环境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逐渐认识到土壤中的污染物之间具有伴生性和综合性,即不同污染物之间产生联合作用,如:协同、相加、拮抗等,形成了复合污染。目前,无机-有机复合污染是我国污染土壤的基本特征之一,且土壤中重金属污染一般浓度相对较高,而有机污染物的浓度则比较低。

土壤复合污染研究已成为环境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随着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进步,以前研究中探讨不深的污染治理和修复研究也有了较大的进展。近年来,美国、德国、英国、荷兰等国家先后投入巨大的人力和财力,深入开展研究污染土壤修复,在物理、化学、化学和联合修复等方面均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果。

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为冶炼业、电镀业,主要重金属污染物为:pb、Cd、Cu、Cr、Zn,ni和as。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具有几个特点:①大多数金属的课移动性较差或迁移距离短;②重金属在土壤及生物体内蓄积;③重金属对植物造成的伤害具有潜伏性特征。从污染物的种类出发,土壤中重金属复合污染发生的主要类型有两种,分别是重金属元素之间构成的复合污染和重金属与有机污染物所构成的复合污染。

污染土壤修复是指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手段,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危险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标准,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毒无害的物质。通过现有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资料表明,对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有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联合修复以及农业生态修复等。

物理修复方法主要有溶液淋洗法、物理工程措施、冻融法、固化稳定法和电动力法。溶液淋洗法是把土壤固相的重金属转移到土壤溶液中,在运用当中,常配合使用表面活性剂以提高淋洗效果。物理工程措施可以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地区,一些发达国家试行了固化技术和挖土深埋包装技术,但这种方法工程量大,并伴有污土的处理问题。电动力法主要是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在欧美一些国家发展很快,已经进入商业化阶段。其基本方法是将电极插入受污染的土壤场地或地下水区域,通过施加微弱电流,从而形成电场,利用电场产生的各种电动力学效应(包括电渗析、电迁移和电泳等)驱动土壤污染物沿电场方向定向迁移,从而将污染物富集到电极区,然后再进行集中处理或分离。作为一种新兴的原位修复技术,在污染土壤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中,电动力学已经显示了其高效性,尤其在传统方法难以治理的细粒致密的低渗性异质土壤以及不能改变地上环境的区域(如受污染区域上部有重要建筑物)修复中有独特的优势,且成本低于传统方法,适和无机/有机污染的饱和或非饱和土壤。

化学修复的原理与物理修复相比,利用了污染物的化学性质达到去除的目的。化学方法主要包括氧化法、还原法、溶剂萃取法和土壤改良剂投加技术等。表面活性剂增效修复(SeR)是利用其的增溶-洗脱作用,提高土壤中污染物的溶液浓度,改善其生物可利用性,以达到修复的目的,在修复土壤有机物方面已经有所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表面活性剂的二次污染和生态安全问题限制了它的广泛使用。

生物修复是指利用土壤中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植物与微生物的综合体,吸收、富集或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质,从而最终达到清除土壤中污染物的一类技术总称。生物修复是污染土壤修复方法的主体,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微生物和植物修复。同物理、化学方法相比,生物修复具有土壤理化特性破坏小、污染物降解高、二次污染小、处理成本低、应用广泛等特点,随着土壤修复要求的逐步提高,生物修复技术的推广得到了迅猛发展。

生物修复技术分为植物修复、动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目前,用于修复的生物主要是植物和微生物,另外还有少量的原生动物。植物修复方法主要是利用了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降解、转化和挥发等。微生物修复机理包括生物吸附、细胞代谢、表面生物大分子吸收转运、生物吞饮、沉淀和氧化还原等。现在在实际应用中,最常见的是根际修复。根际修复是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植物、菌根真菌及其相互作用的根际和菌(丝)际环境,有效地降解土壤中的污染物。它克服了微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污染土壤的不足,是污染物植物修复的纵深研究,是一种复合的生物修复技术。根际修复具有经济、有效、实用、美观、原位非破坏型、无二次污染、可大面积应用等独特优点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是目前最具潜力的土壤生物修复技术之一。

菌根修复是根际修复中的一种,与其它生物修复方法相比,菌根修复的优点有,通过外延菌丝显著增加了菌根与土体的接触面积。据报道外延菌丝与土体的接触面积可超过300m2;菌根和菌丝周围特殊的土体条件,为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提供了良好环境,树木每克外生菌根可分别支持106个好氧细菌和102个酵母;在生物数量方面,菌根际微比周围土体高1000倍。菌根条件下,菌根与土体接触面积的扩大和微生物数量的增多为其修复污染土壤提供了良好基础。丛枝菌根(am)是丛枝菌根真菌(amF)与植物根系相互作用的互惠共生体,在自然界中分布最广的一类菌根,am真菌能与陆地上绝大多数的高等植物共生。

联合修复就是共用多种修复技术或以一种修复技术为主,辅以其他方法将土壤中的污染物去除。目前土壤污染大多属于复合污染,单一修复方法难以解决复合污染土壤修复问题,所以通过不同修复方法的组合可以满足污染土壤修复的实际需求。物理和化学联合修复弥补了某些修复方法存在的不足,提高了污染物降解速率,降低了修复费用;生物修复与物理化学修复联合的方法主要是以一种修复技术为主,其他的为辅来完善修复技术,如微生物进一步降解物理修复中的污染物使其去除效率更高;化学和生物联合修复也是为克服其不足而创造的,它常常利用某些化学物质加快生物降解过程或强化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降解能力等。

产后修复的方法篇7

关键词:矿区重金属污染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

theresearchprogressofremediationmethodsonheavymetalcontaminatedmininglands

ZHanGZhi-ming,HUanGZhan-Bin,SHanRui-Juan,SUnpeng-Cheng

SchoolofChemicalandenvironmentalengineering,ChinaUniversityofminingandtechnology,Beijing,100083,China

abstract:theproblemofheavymetalpollutioninprocessingofmineralresourcedevelopmentbecomesserious,andtheremediationmethodisaveryimportanttopic.thispaperanalyzedthemethodsofphysicalremediation,chemicalremediationandbiologicalemediationforheavymetalremediationinmininglands,andpointsoutthecharacteristicsofeachmethod.Byanalyzing,thearticleproposedthatjointremediation,phytoremediation,andchemicalmodifiedmaterialsremediationareimportantdirectionsofheavymetalcontaminatedsoilremediation.

Keywords:miningland;heavymetalpollution;physicalremediation;chemicalremediation;biologicalremediation

1.引言

我国矿产资源丰富,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促进了社会进步,但在矿产开采和冶炼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

首先,矿产开采会占用大片土地,并可能造成地质灾害。在采矿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矿渣,包括选矿渣、尾矿渣及生活垃圾等。据统计,中国铁矿石开采经选矿后68%以上为尾矿,黄金矿开采选矿后几乎100%为尾矿[1]。超过90%的矿区废弃物采取堆放处理,占用了大片的土地。我国矿山多为地下开采,常常导致地表裂缝与塌陷,严重危及到地表的人类活动。

其次,矿山开采过程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污染。矿区大片植被遭到破坏,表土剥离,加剧了水土流失,引起了土壤退化,导致生态失衡。矿产开采中产生的废弃物成分复杂,含有大量的酸性、碱性或有毒的物质,这些物质能对周边地区造成严重的影响。

许多矿物有重金属伴生,矿物开采过程中常产生重金属污染。重金属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和隐蔽性的特征,同时重金属元素会在植物体内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动物和人体中,诱发癌变或其他疾病[2],危害人类健康。如铅中毒会影响人的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和消化系统等,镉中毒则会引起骨痛病。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已不容忽视,到了亟待解决的地步。

矿区固体废弃物和矿山酸性废水是矿区土壤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尤其是在pb/Zn矿、Fe/S矿的开采过程中,尾矿废石中的pb、Cd、Zn、Cr、Cu、as等在地表水的冲洗和雨水的淋滤下进入土壤并累积起来。而酸性废水则使矿区中的重金属元素活化,以离子形态迁移到矿区周边的农田土壤或河流中,导致土壤和河流中重金属含量远远超过背景值[3],影响农产品品质和饮水健康。另外,在矿石采矿、运输及排土过程中,尘埃污染也是矿区周边土壤中重金属的一个来源。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矿区废弃地治理已达50%以上[4],而我国还不到10%。近年来,我国开始重视矿区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如中国污染场地修复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论坛中来自全国各地的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专家一起商议湖南重金属污染矿区的治理措施,并对各方法的实用性做了分析。土壤重金属的各个修复方法可以降低重金属的浓度或生物可利用度,降低对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危害。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中,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本文在阐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基本修复原理后,着重分析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物理修复法、化学修复法和生物修复法,为土壤中重金属的去除、固化及钝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2.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

国内外用来修复土壤污染的方法较多,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多为交叉使用,一般分为三大类,即物理修复方法、化学修复方法和生物修复方法[5]。其修复原理如下:

(1)加入化学改良剂转化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化学价态和存在形态,使其固化或钝化。或者采用物理修复等方法,使重金属在土壤中稳定化,降低其对植物和人体的毒性;

(2)利用重金属累积植物、动物、微生物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然后处理该生物或者回收重金属;

(3)将重金属变为可溶态、游离态,然后进行淋洗并收集淋洗液中的重金属,达到降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目的[5]。

3.物理修复法

物理修复法是基于机械物理的工程方法,它主要包括客土、换土和翻土法、电动修复法和热处理法三种。

3.1客土、换土和翻土

客土法是指向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加入大量干净土壤,覆盖在土壤表层或混匀,使重金属浓度降低至低于临界危害浓度,从而达到减轻污染的目的[6]。对移动性较差的重金属污染物(如铅)采用客土法时,相对较少的客土量也能满足要求,可减少工程量。

换土法是指把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取走,代之以干净的土壤。该方法适用于小面积严重污染的地区,以迅速地解决问题,并防止污染扩大化。此方法要求对换出的受污染土壤进行妥善处理,以防止二次污染[7]。

翻土法是指深翻土壤,使表层的重金属污染物分散到更深的土层,达到减少表层土壤污染物的目的。

在矿区重金属治理的过程中,换土法治理较为彻底,而客土法和翻土法并未根除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相反把重金属继续留在土壤中,因此这两种方法只适用于移动性差的重金属污染物,以免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3.2电动修复

电动修复法是由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研究出的一种治理土壤污染的原位修复方法,该方法近年来在一些欧美发达国家发展很快。它适合修复低渗透粘土和淤泥土,可以控制污染物流向[8]。

在电动修复过程中,利用天然导电性土壤加载电流形成的电场梯度使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如铅、镉、锌、镍、钼、铜、铀等)以电迁移和电透渗的方式向电极移动,然后在电极部位进行集中处理。郑喜坤等[9]在沙土上的实验表明,土壤中pb2+、Cr3+等重金属离子的除去率可达90%以上。该方法不搅动土层,且修复时间较短[10],是一种可行的修复技术。

3.3热处理

热处理法是利用高频电压释放电磁波产生的热能对土壤进行加热,使一些易挥发性有毒重金属从土壤颗粒内解吸并分离,从而达到修复的目的[11]。该技术可以修复被Hg和as等重金属污染的土壤。

虽然物理修复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其还存在局限性。客土、换土和翻土法操作起来花费具大,破坏土壤结构,使土壤肥力下降,同时还依然需要对换土进行堆放或处理;电动修复法在实际运用中受其他多种因素影响,可控性差;热处理法对气体汞不易回收。

4.化学修复法

4.1化学改良剂

该方法是指向重金属污染土壤中添加化学改良剂,通过对重金属的吸附、氧化还原、拮抗或沉淀作用,改变其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使其钝化后减少向土壤深层和地下水迁移,从而降低其生物有效性。

常用的化学改良剂有石灰、碳酸钙、沸石、硅酸盐、磷酸盐等,不同改良剂对重金属的作用机理不同。

如施用石灰或碳酸钙主要是提高土壤pH值,促使土壤中镉、铜、汞、锌等元素形成氢氧化物或碳酸盐等结合态盐类沉淀。

如当土壤pH>6.5时,Hg就能形成氢氧化物或碳酸盐沉淀[12]。沸石是一种碱土金属矿物,通过吸附、离子交换等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生物有效性。黄占斌等指出对于铅、镉复合污染土壤,环境材料腐殖酸对铅有显著固定作用,而高分子材料Sap及材料组合(腐殖酸、高分子材料Sap和沸石)对镉起到明显固定作用。a.Chlopecka等发现沸石、磷石灰等能降低重金属pb、Cd的移动性,且能够减少玉米和大麦对重金属pb、Cd的吸收量。

4.2化学淋洗

化学淋洗修复法是指在重力或外压下向污染土壤中加入化学溶剂,使重金属溶解在溶剂中,从固相转移至液相,然后再把溶解有重金属的溶液从土层中抽提出来,进行溶液中重金属的处理过程[15]。利用此方法开展修复工作时,既可以在原位进行,也可采用异位修复[16]。

原位化学淋洗修复法要在污染地进行全部过程,包括清洗液投加、土壤淋出液收集和淋出液处理等。

由于原位化学淋洗过程形成了可迁移态污染物,因此要把处理区域封闭起来避免污染扩大化;异位化学淋洗修复法则要把重金属污染土壤挖掘出来,用化学试剂清洗,以去除重金属,再处理含有重金属的废液,最后清洁后的土壤可以回填或作其他用途。

化学淋洗法的关键在于试剂的选择,可用来淋洗土壤重金属的试剂主要有盐酸、硝酸、磷酸、硫酸、草酸、氢氧化钠、eDta等。现已证明eDta是针对重金属污染最有效的提取剂,但其价格昂贵,且对eDta的回收还存在技术问题[17]。

5.生物修复法

生物修复法是通过植物、微生物或者动物的代谢活动,降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方法。它主要包括植物修复法、微生物修复法、动物修复法和菌根修复法四种。

5.1植物修复

植物修复是将对重金属有超累积能力的植物种植在污染土壤上,待植物成熟后收获并进行妥善处理(如灰分回收)。

通过该种植物可将重金属移出土壤,达到治理污染的目的。对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法主要有植物钝化、植物提取和植物挥发三种。

植物钝化是指利用植物根系分泌物降低重金属的活性,从而减少重金属的生物毒性和有效性,并防止其进入地下水和食物链,减少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如植物分泌的磷酸盐与土壤中的铅结合成难溶的磷酸铅,使铅得到固化。除直接与重金属发生作用外,根系分泌物导致的根际环境pH值和eh值的变化也可转变重金属的化学形态,使重金属固化在土壤中。

但是这种方法并未将重金属去除,因此环境条件的改变仍有可能活化重金属。

植物提取是指利用重金属超累积植物从污染土壤中吸收重金属,并将其转移、储存在植物地上部分(茎或叶),随后收割地上部分并集中处理其中的重金属,从而达到降低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目的。蒋先军等发现,印度芥菜对铜、锌、铅污染的土壤有良好修复效果。夏星辉[22]指出蕨类植物对镉的富集能力很强,杨柳科能大量富集镉,十字花科的芸苔能富集铅,芥子草能富集铅、锡、锌、铜等。在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一些对重金属有高耐受性的植物的培育已经商业化。

植物挥发是指植物将其吸收的重金属转化为可挥发态,并挥发出植物的过程。如植物可以吸收土壤中的Hg2+,然后使之转化成气态Hgo后,通过蒸腾作用从叶片蒸发出来。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具有挥发性的重金属污染物,应用范围较小。同时,该方法将污染物转移到大气中,对大气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5.2微生物修复

微生物修复法是利用微生物对重金属的亲和吸附作用将其转化为低毒产物,从而降低污染程度。

虽然微生物不能直接降解重金属,但其可改变重金属的物理或化学特性,进而影响重金属的迁移与转化。微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机理包括生物吸附、生物转化、胞外沉淀、生物累积等。通过这些过程,微生物便可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毒性[23]。

由于细胞表面带有电荷,土壤中的微生物可吸附重金属离子或通过摄取将重金属离子富集在细胞内部。微生物与重金属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也可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毒性,如在好气或厌气的条件下,异养微生物可将Cr6+还原为Cr3+,降低其毒性。杜立栋等[24]从铅污染矿区土壤中筛选出一株青霉菌,对人工培养基中有效铅的去除率达96.54%,且富集效果比较稳定,可应用于铅污染矿区土壤的生物修复。

5.3动物修复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动物修复是指利用土壤动物在自然条件或人工控制下,在污染土壤中生长、繁殖等活动过程中对污染物进行富集和钝化等作用,从而使污染物降低或消除的一种修复技术。

在评价污染物的生态学危害研究中,科研工作者对土壤动物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所以与微生物修复相比,国内外的相关报道还不多。而在众多土壤动物中,普遍认为蚯蚓是改良土壤的能手,并且对土壤污染具有指示作用,具有巨大的修复污染土壤潜力。

朱永恒等[25]研究得出蚯蚓对重金属的富集量随着污染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蚯蚓体内的pb、Cd和as的含量和土壤中这三项元素的含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且蚯蚓体内的金属硫蛋白和溶酶体机制可以解毒重金属。除蚯蚓外,腐生波豆虫及梅氏扁豆虫等动物对重金属也有明显的富集作用[27]。土壤动物不仅直接富集重金属,还和微生物、植物协同富集重金属,改变重金属的形态,使重金属钝化而失去毒性。

5.4菌根修复

菌根是指土壤中真菌菌丝与植物根系形成的联合体。成熟的菌根是一个复杂的群体,包括真菌、固氮菌和放线菌,这些菌类有一定的修复重金属污染的能力。

菌根真菌可通过分泌特殊的分泌物改变植物根际环境,从而使重金属转变为无毒或低毒的形态,降低其毒性,起到促进重金属的植物钝化作用。申鸿等[28]通过对菌根的研究发现,菌根玉米地上部铜浓度降低24.3%,根系铜浓度降低24.1%,表明菌根植物对铜污染土壤具有一定的生物修复作用。黄艺等[29]采用根垫法和连续形态分析技术,分析了生长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有菌根小麦和无菌根小麦根际铜、锌、铅、镉的形态分布和变化趋势,发现菌根可调节根际中土壤重金属形态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此外,菌根还能使菌根植物体中重金属积累量增加,强化植物提取的效果。

6.结论与展望

国外关于土壤污染物重金属的研究,澳大利亚、美国、德国等国家比较深入,尤其是澳大利亚。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沸石等物质降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性或者利用超富集植物对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进行吸收以降低重金属的浓度。

国内关于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治理也具有此趋势,但对于动物修复的机理还不是很明确。

由于矿区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种类多样且浓度较高,单一修复手段难以取得满意的修复效果。因此在实际修复过程中应根据污染物性质、污染程度、土壤条件等因素,综合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修复方法,因地制宜地开展重金属污染土壤联合修复。在矿区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中,化学与生物联合修复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方法将化学修复法与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等生物修复法联合,在添加钝化剂、表面活性剂等之后植物对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有显著的效果。该方法相对于其他修复方法(如物理法中的电动修复法),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便和效果显著的优点,适合大规模的污染土壤修复。

虽然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局限性仍然存在,如用于植物修复的超积累植物大部分植株矮小、生长缓慢且生长周期长,因而修复时间较长,且植物挥发作用使可挥发性重金属易对大气和人类造成伤害,故需要进一步加强机理研究以避免二次污染。澳大利亚等国家虽已经筛选出有效吸收重金属的植物,并部分商业化,但大面积普及难度较高。植物的钝化作用与投加化学改良剂法并没有将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去除,只是暂时的固定,当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重金属有可能再度活化而危害地下水及植物。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利用基因工程等手段开展重金属积累植物或菌根的筛选,以提高重金属的积累量,达到去除或简化重金属污染的目的。

同时,一种单一的化学改良剂很难有效地处理多种重金属污染土壤,故针对矿区土壤中重金属的多样性及各种重金属间的相互作用,应将各种改良剂配施并开发复合稳定剂,并利用工程手段或技术避免已钝化重金属的再度活化,降低重金属对人类威胁程度。此外,还可以通过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组合,结合应用中的配套措施(如作物的轮作和间作),与土壤化学固化和植物修复搭配,使一定时期内重金属污染土壤得到改良和修复,取得生产安全和环境安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蔡嗣经,杨鹏.金属矿山尾矿问题及其综合利用与治理[J].中国工程科学,2000,2(4):89-92.

[2]黄铭洪,骆永明.矿区土地修复与生态恢复[J].土壤学报,2003,40(2):161-167.

[3]张溪,周爱国,甘义群等.金属矿山土壤重金属污染生物修复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3(3):106-112.

[4]张东为,崔建国.金属矿山尾矿废弃地植物修复措施探讨[J].中国水土保持,2006(3):40-41.

[5]邱廷省,王俊峰,罗仙平.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技术应用现状与展望[J].四川有色金属,2003,(2):48-52.

[6]李永涛,吴启堂.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措施综述[J].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1997,6(2):134-139.

产后修复的方法篇8

【关键词】二氧化锆;修复体;金属烤瓷

临床上常采用烤瓷冠修复技术对出现牙体缺失、牙体畸形变色等牙病的患者进行牙体修复。随着人们对于牙体美观的要求,对于牙体色泽的保持以及美观的修复成为目前牙病方面研究的主要问题[1-2]。多项研究发现采用国产二氧化锆修复体应用于口腔修复,效果良好,可显著提高牙齿的边缘闭合性,降低牙齿畸形的发生率,改善修复体的状况[3-4]。本站采用国产二氧化锆修复体对45例患者进行口腔修复,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2月-2013年3月本站接诊的90例行口腔修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试验组45例患者中,45颗患牙,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23~49岁,平均(31.2±2.1)岁;对照组45例患者中,45颗患牙,其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22~50岁,平均(31.9±1.9)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情状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试验组采用国产二氧化锆全瓷修复体进行口腔牙齿修复和固定。牙体预备:(1)舌面预备:先用倒锥形车针沿龈缘磨出深约1.0mm的沟,作为参照。再以适当的车针消除舌隆突至龈缘处的倒凹,并按照舌面解剖外形均匀磨除1.2~1.5mm的间隙。(2)后面预备:以倒锥车针沿唇测龈缘磨出深1.0mm的沟,作为参照。再选用适当的车针按唇面外形均匀磨除1.2~1.5mm的牙作组织。(3)邻面预备:用细金刚砂车针靠紧患牙邻面沿切龈方向切割,使患牙与邻牙接触完全分离,并消除邻面倒凹,应避免切割邻牙的接触点。预备体两邻面轴壁向切端会聚2°~5°。上前牙邻面消除倒凹并加约1.0mm肩台的宽度,磨除1.9~2.3mm,下前牙邻面磨除1.7~1.9mm。(4)切端及颌面预备:前牙切端应磨除1.5mm,并形成向舌侧倾斜45°的圆滑斜面,而下颌牙应预备成向唇侧倾斜的斜面。磨牙颌面功能尖应磨除1.5~2.0mm,非功能尖为1.2~1.5mm。(5)肩台预备:用柱状车针将牙颈部的唇、邻、舌面磨成90°的肩台,其肩台宽度为1.0mm,各部连续一致,其高度一般平齐龈缘或龈缘稍下(

1.3观察指标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并在治疗1年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跟踪随访,调查记录两组患者牙龈色泽变化情况。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患者的修复体的边缘密合性好的比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4.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5904,p=0.0059),试验组患者的修复体折断、修复体崩瓷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牙龈色泽发生变化的情况比较试验组患者的牙龈色泽发生改变的发生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3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20.9589,p=0.0000),见表2。

3讨论

金属烤瓷牙根据内冠使用材料和制作工艺不同,区分为普通烤瓷、肩台烤瓷、钛合金烤瓷、镀金烤瓷、贵金属烤瓷[5-6]。每种都有独特的特点。然而,金属烤瓷牙存在着许多缺点:首先,工艺落后、容易积累污垢、牙龈发黑是烤瓷牙的危害之一;传统金属烤瓷牙制作工艺落后,制作粗糙,牙齿缝隙较大,容易积累污垢,而且金属离子沉积于颈缘牙龈,牙龈变黑,烤瓷牙颈缘发黑,影响牙齿美观[7]。其次,烤瓷牙的危害还有部分金属烤瓷牙的具有危害人体健康的金属镍:现代医学证明部分金属烤瓷牙含有镍,镍对人体有致敏性和致癌性,会引起部分人牙龈轻微发炎,有害牙龈健康,影响美观[8-9]。目前国内使用的最好的二氧化锆全瓷修复术。二氧化锆全瓷修复术是一种采用很优秀的高科技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好,优于各种金属合金,包括黄金。而且对牙龈无刺激、无过敏反应,很适合应用于口腔,避免了金属在口腔内产生的过敏、刺激、腐蚀等不良反应[10]。牙齿颜色的自然感觉和不明显的牙冠边缘也是采用二氧化锆全瓷修复所带来的好处。尤其是对美观要求高的患者更加重视其色泽自然这个优点,因为这样就使修复体同健康牙齿浑然一体。多项临床研究均显示采用国产二氧化锆修复体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良好[11-12]。

本研究选择本站接诊的90例需进行口腔牙齿修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后,发现试验组患者的修复体的边缘密合性好的比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4.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5904,p=0.0059),试验组患者的修复体折断、修复体崩瓷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发现试验组患者的牙龈色泽发生改变的发生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3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20.9589,p=0.0000)。表明采用国产二氧化锆修复体对患者进行口腔修复,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牙齿状况,降低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国产二氧化锆修复体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禹立强,李金源.二氧化锆全瓷冠与传统冠修复体对牙周健康的影响[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14(4):485-486.

[2]崔广,王茵,唐伟华,等.国产二氧化锆修复体应用于口腔修复3年回顾性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5):2033-2035.

[3]张素丽.二氧化锆瓷冠修复的临床随访[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275-277.

[4]赵梅,刘瑶.二氧化锆全瓷冠、桥用于修复前牙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8):1300-1302.

[5]邓泽栋,张康,吴淑玲,等.前牙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9):3103-3104.

[6]安义,张怡.二氧化锆烤瓷冠桥修复体修复前牙缺失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1):96.

[7]孙荣.CaD/Cam二氧化锆全瓷与常规金属烤瓷的应用比较[J].吉林医学,2011,32(30):6411.

[8]毕鹏,刘宝娟,张红,等.前牙二氧化锆全瓷冠美容修复疗效的临床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7):1215-1217.

[9]孙荣.Cao/Cam二氧化锆全瓷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1,8(3):108.

[10]孙一飞,王丽娟,董长安,等.现阶段烤瓷牙对比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0,2(24):35.

[11]李春生.二氧化锆全瓷冠与金属烤瓷冠在前牙修复中的应用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3):396-398.

产后修复的方法篇9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08~2011年完成Cercon全瓷修复的66例患者80颗全瓷冠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2例,女44例;年龄20~50岁,前牙单冠20例,后牙单冠15例,15例3牙单位固定桥。患牙选择标准:牙体缺损、牙变色、咬合关系基本正常牙周组织健康、牙齿无松动、X线片检查牙槽骨无吸收或吸收少于1/3,根尖无阴影。

材料和器械:Cercon(泽康)CaD/Cam系统、Cercon锆体、硅橡胶印模材,树脂黏结剂。

方法:比色:采用Vita3D-master比色板自然光线下比色,避免长时间备牙后出现视觉疲劳而影响比色效果。用排龈线排开牙龈及龈缘以便进行牙周保护。牙体预备:基本与普通烤瓷牙体预备要求相同,有所不同的是要求全肩台。各牙面磨削量:咬合面1.5~2.0mm、非咬合面1.0~1.5mm。要求,直角全肩台,宽度0.7~1.0mm,龈下肩台深度0.5~1.0mm,咬合向聚合度5°~6°,牙体预备时要避免产生倒凹,各轴角应圆钝,肩台连续光滑。牙体预备避免损伤邻牙、牙龈组织,尤其是结合上皮。硅橡胶取模,灌制超硬石膏模型。通过CaD/Cam技术制作氧化锆全瓷基底冠。基底冠烤瓷上釉后试戴氧化锆全瓷冠,检查形态、边缘密合度、接触点位置、邻接松紧度,调整咬合间隙。精细调磨至医患双方满意后,隔湿、树脂黏结剂粘结、去除多余黏结剂,再次检查咬合或进行调整。嘱患者避免咬过硬食物,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复诊。

结果

经过3年的临床观察,除1颗全瓷单冠脱落3颗后牙全瓷冠崩瓷外,余76颗修复体,美观、自然、未发生任何崩瓷,瓷折裂、变色和明显色素沉着、修复体龈缘也未出现继发龋、龈炎和牙龈着色现象,修复效果满意率95%。

讨论

金属烤瓷熔附冠桥是临床上常用的牙缺损的修复方法之一,但是由于金属和人体的差异性,金属烤瓷冠戴入后,其内冠边缘伸入龈沟内,例如镍铬合金与唾液、龈沟液及饮料食物长期接触,唾液和龈沟液及饮食中富含电解质成分,会对镍铬合金产生腐蚀作用,导致金属离子析出,这些腐蚀产物又会对机体,特别是牙周组织产生各种伤害[1]。并且金属烤瓷冠修复存在着金属底冠的不透光性以及金瓷结合等问题,以及口腔金属材料导致头颈部mRi影像模糊等现象,使它在美学和耐用性上存在无法克服的缺点。因此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开始意识到应该逐渐减少金属在固定修复中的使用。而二氧化锆全瓷冠的强度、硬度、美学性能、抗腐蚀、抗疲劳性能以及生物相容性均比较优越,且质量更轻,因此被认为是金属烤瓷冠很好的替代品,所有全瓷修复材料中以二氧化锆全瓷修复强度最高,它是对缺损或缺失牙达到与真牙的颜色和功能相仿的修复方法。是目前为止最为理想的修复体。

操作过程中注意事项:①严格选择适应证,排除标准:乳牙和发育未完成的青少年活髓牙;牙冠过短、过小,或缺损严重,无法取得足够的固位和抗力者;上下牙咬合过紧无法制备出充足空间的牙;对刃合未矫正或夜磨牙患者;牙缺失后,基牙数目不足或条件不好,或牙周疾病不宜固定修复。②严格掌握牙体预备空间,要保证修复体有足够厚度,尤其是后牙基牙预备要有足够空间来确保后牙全瓷冠强度和理想厚度。孙强等对全瓷冠应力分布的影响研究提示[2],咬合面是全瓷材料破碎的危险区。因此,在制作中要保证至少1.2mm的操作间隙,控制底层基本厚度的同时对颌牙功能尖也不能忽视。基牙肩台宽度要足够;肩台的制备对全瓷冠的成功修复非常重要,使完成后冠的形态大小与邻牙及整体面容协调一致,这个厚度不仅可以确保冠的强度,减少崩瓷发生,还可以分层堆瓷获得理想颜色。③严格掌握临时冠的制作,其的制作对瓷全冠临床效果存在边缘适合性、表面光滑度的影响。当临时冠的边缘位于牙龈下时更为重要,因为多数的临时冠是树脂材料,边缘很难抛光,粗糙的边缘会使菌斑滞留,所以必然损害牙周组织健康。④严格掌握烤瓷冠的黏结,选用合理的粘结材料对提高烤瓷修复的远期效果极为重要[3]。有研究表明羧酸锌水门汀、玻璃子水门汀、复合树脂粘接钴铬合金烤瓷冠,复合树脂的微渗漏较小,羧酸锌水门汀和玻璃子水门汀的微渗漏较大。由于复合树脂材料溶于唾液较其他材料小,所以可以获得较好的边缘封闭,从而提高了修复体的临床使用寿命全瓷冠的粘结是全瓷修复成功的重要环节,粘固全瓷修复体时用氢氟酸酸蚀,用硅烷耦联剂处理后再用树脂粘结剂粘结可明显提高黏结力。

总之,以全瓷冠修复技术进行牙修复,其耐久性好,边缘适合性佳,具有透光性,术后敏感性少,无牙龈着色,牙龈组织无刺激,具有良好的美学和生物学特性,机械性能也与牙本质相似,这使得其成为牙体组织缺损修复发展的新方向。是牙美容修复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朱聘倬.不同烤瓷牙内冠材料对产生龈缘黑线影响的分析[J].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004,25(4):38-39.

产后修复的方法篇10

【关键词】油水井大修技术研究探讨

由于油水井生产作业是一项复杂、技术要求高的工作,在实际生产作业中,难免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导致油水井出现故障或事故,从而造成油水井生产作业困难,减少了油井产量,严重的甚至出现停产或是报废情况。因此,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油井维修企业必须对影响油井生产作业的因素进行认真分析,进而采用合理的油水井大修技术,有效解决问题,以便为油水井生产作业的正常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1影响油水井套管破损的因素

1.1地质地层因素

油水井处的地质地层因素是影响油水井套管破损的主要因素之一。油水井处地质地层的断层活动、地层腐蚀、非均质性、油层倾角、地震活动等恶劣条件都将极大增加油水井套管施工作业难度,这些恶劣条件一旦真正出现就将直接对油水井套管质量产生影响,造成套管损坏,对油井的开发带来极大的阻力,对油水井生产作业的正常运行带来威胁[1]。

1.2油水井工程因素

1.2.1选用套管材质不合格

进行油水井套管工程施工中,选用的套管材质不合格,主要表现在套管上出现微缝、细孔,螺纹达不到要求,抗剪、抗拉强度低等质量问题。套管施工完成后,因为油水井生产作业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受采油过程中生产压差的影响,就导致管外气体、流体从不密封处进入井内,进而容易出现以下两种情况:第一,进入井内的流体在流动时对套管造成损伤;第二,流体进入井内后在岩壁环空上部聚集,形成硫化氢气体,这是一种腐蚀性极强的气体,会对套管产生严重的腐蚀。

1.2.2固井质量问题

油水井的固井工作非常重要,其质量优劣直接影响油井的使用寿命与注采关系。对固井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固井井眼不规则,钻井施工不合理造成井斜,固井时选用的水泥不合格,水泥浆密度过低或过高,采用的套管拉伸载荷过小或过大等,这些均是对固井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2]。

2油水井大修技术

2.1打捞技术

油水井生产作业时,经常由于这样或是那样的原因出现各种物体落入井中和井下工具遇卡情况。由于落入井中物体大小具有不确定性,其对油水井生产作业影响的大小也难以确定,但是不论落入井中物体大小均会给油水井正常生产造成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停产情况。因而,就必须根据落井物体类型及大小,选择针对性的打捞工具,有效开展打捞作业,以此恢复油水井生产作业的正常运行。若是落入井内的是管道类、绳类等,在没有出现遇卡情况下,通常油井维修作业队的设备与技术足以很好解决这类问题。在油井内落入修井工具、管类、绳类、封隔器等物体,若是出现卡断情况,应采用震击解卡、简单提拉的方法有效解决问题。以上这些打捞都是简单打捞。若是落入井内或卡断在井内的物体作业队的设备与技术不能进行处理,就必须采用倒扣转盘、套铣、洗铣、钻磨等措施进行处理,从而有效恢复油水井的正常生产作业。

2.2套管加固技术

对于井内落物而导致套管出现变形、错断情况应在捞出井内落物后对套管进行整形扩径的加固修复方式。对套管进行加固修复具有有效防止套管变形,保持套管井眼通畅,防止套管破损段进水进而成为套损源。但是套管加固修复后也会存在一定的不足,会造成井眼内通径减少。当前套管加固方法主要有液压密封加固和不密封丢手加固两种。一般情况是采取利用液压传递原理把地面设备提供的泵压,通过动力工具作用于其活塞上,使活塞进行向上运动,而缸体对向下运动,形成大小相等、方法相反的两个作用力,以此推动上下胀头工作,从而促使加固管与套管完好结合,做到密封加固。不密封丢手加固主要就是,上提管柱拉断连接套,而后完成丢手工作[3]。

2.3套管取换技术

套管取换技术在早期主要用于对浅层处套管的变形、外漏、破裂情况进行修复,当前也用于对深层处套管的变形、破裂、错断及外漏情况进行修复,应按照新油水井的指标修复完成旧井,以便符合分采、分注措施要求,该方法是最彻底的套损井修复方法之一。套管取换技术的原理就是利用专用套铣工具,对套管四周水泥和岩石进行钻铣,增加其空间范围,使其更自由,而后下入套管内进行割刀,在用打捞工具、磨铣工具将割下的套损部位套管取至地面,然后选择新套管,并利用专用工具进行新旧套管补接。

2.4侧钻技术

油水井侧钻技术就是指在油水井内一特定深度设置一个斜向器,并将其固定,而后利用斜向器造斜与导斜作用,使用铣锥在套管侧面进行开口,并从开口处钻出新井眼,最后进行下尾管固井作业。侧钻技术的应用受两个方面限制:第一,固井质量不能得到肯定保证;第二,完井套管尺寸小,分层开采技术实施困难。因此,侧斜修井技术应运而生。侧斜修井技术即指采取浅层取套的方法将原井破损套管取出,并根据预定方位在裸眼段使用侧斜工具进行侧钻、中靶,而后下入套管修井的技术。

2.5解卡技术

2.5.1憋压恢复循环法解卡

若是遇上砂卡情况,必须抓紧时间进行开泵循环。如果不能顺利循环,则采用憋压的方法,若能憋开,砂卡情况就立即解除。与此同时,还应将管柱进行上下活动,充分注意憋压过程中的安全,管线必须紧密连接,操作人员必须根据安全规范要求退离于安全地带,避免出现管柱断脱,出现伤人事故[4]。

2.5.2长期悬吊解卡

当明确判断井下卡钻原因时,例如胶皮膨胀、胶皮块卡钻情况,则应充分利用皮受力后的蠕变性能,在井口处对管柱施加适当的拉力,以此让胶皮卡点位置受拉,从而在长时间内发生蠕变,逐步解卡。利用该方法施工时,应注意观察指重表上悬重变化情况,若是悬重下降较为缓慢,就说明胶皮正在蠕变,则应继续补充拉力,促使继续蠕变,直到完成解卡。

3结语

综上所述,对油水井大修技术进行详尽的分析与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能源危机问题的日益突出,油水井的正常生产作业就愈发显得重要,尤其是在人们对能源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这就对油井维修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为了确保油水井生产作业的正常运行,油井维修企业必须在修井时制定科学合理的修井措施,并不断提升自身维修技术水平,更换先进维修工具,从而促进我国油田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卓家.油水井大修工艺技术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15: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