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中著名辅导书十篇高中著名辅导书十篇

高中著名辅导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5:13:59

高中著名辅导书篇1

本文选取部分近年来已生效的有关“教材教辅侵权纠纷”的典型案例,意图对有关争议点进行梳理。然而,由于时间有限,本文所收录的案件并不能完全涵盖所有问题,我们将在以后持续关注。

“教科书”的定义及法定许可适用情形的理解

案例一:

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南通美术乡土教材(小学高年级版)》中使用了丁晓春发表在《南通日报》上的“街上红灯闹”照片,并将照片更名为“大红灯笼”。丁晓春认为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未征得他的同意,即在其编辑、出版发行的图书中使用本人享有著作权的作品,且未支付报酬,已构成对其著作权的侵犯。

法院审理:

判定江苏美术出版社将该作品使用于《乡土教材》的行为是否属于《著作权法》第23条规定的法定许可使用的情形,关键在于判断《乡土教材》是否属于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的教科书。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义务教育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教科书审定,应当由国务院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国家教委制定的《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章程》规定,教科书的编写必须经过中央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经学科审查委员会通过,并报送审定委员会批准后,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列入全国普通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因此《著作权法》第23条中规定的教科书并非泛指中小学使用的所有教材。江苏美术出版社在其出版的《乡土教材》中使用原告丁晓春拍摄的“街上红灯闹”摄影作品,不属于《著作权法》第23条规定的法定许可使用的情形。

教师用书选用作品是否适用法定许可

案例二:

陈果为《拐弯处的回头》一文的作者,该文约400字,发表于1996年,后被多次转载。2005年6月,人民教育出版社未经许可,亦未署名,将该文改名为《父爱,在拐弯处》使用于语文五年级上册的教师用书中。陈果认为,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行为侵犯了其修改权、署名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和获得报酬权。

法院审理:

涉案《教师用书》不属于《著作权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教科书”,理由如下:1、2001年的《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第二条规定:“本办法所称中小学教材(以下简称教材)是指中小学用于课堂教学的教科书(含电子音像教材、图册),及必要的教学辅助资料。”这表明,教学辅助资料并不当然属于教科书;2、人教社称,2002年起《教师用书》不再需要经过立项审批和审定,由各出版社依据教学课程标准自行组织编写,《教师用书》的编写和出版已经基本市场化,《教师用书》不符合《著作权法》第23条规定的“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这一条件;3、《教学用书》虽然与教科书同样用于教学,但二者的作用和地位并不相同,《教师用书》在使用作品时不享受《著作权法》规定的教科书使用作品的特殊待遇。

诉讼时效及赔偿金额该如何计算

案例三:

1986年11月,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简谱)第六册教材选用了张庆祥创作的歌曲《小牧笛》,并于1986年12月20日向张庆祥支付20元稿酬,之后再未向支付过稿酬。张庆祥认为,人民音乐出版社二十几年来一直使用其作品却不支付稿酬,侵犯了其获得报酬的权利。

法院审理:

根据修正后的《著作权法》的规定,法定许可情形下,作品使用人无须获得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支付报酬。《著作权法》第46条第7项规定,使用他人作品,应当支付报酬而未支付的,构成侵犯著作权的行为。人民音乐出版社在2001年10月27日《著作权法》修正后,在不同年度和版次的教材中一直使用《小牧笛》至今,而未支付报酬,侵犯了张庆祥的著作权,但由于张庆祥应当知道该使用行为,其超过2年,依照《最高人民法院》第28条规定,其仅能主张前2年内人民音乐出版社使用《小牧笛》的费用。

由于法定许可系出于对公共利益的适度倾斜而对著作权作出的权利限制,因此法定许可的使用费也应与其他使用行为的使用费有所区分。在这相关部门规章中也有所体现。如《国家版权局出版文字作品报酬规定》中规定,通过行政手段大量印刷发行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不适用版税付酬方式。原创作品和演绎作品的印数稿酬按基本稿酬的1%支付,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年累计印数超过10万册的,对超过部分按基本稿酬的0.2%支付。

按照教材体例、内容编写的教辅是否构成侵权

2006年前后,北京市各大法院得到判决和仍在审理中的关于教材教辅的案件中,影响最大诉讼范围最广的当属北京市仁爱教育研究所对诸多教育类出版社、学习机生产企业的“批量爆破”。审理案件都是在著作权法所规定的大原则之下进行的,但每一个案件又无不具有它的特殊性、复杂性,需要根据事件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判断。

案例四:

北京仁爱教育研究所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等《中学教材全解.化学.九年级(上)》侵犯其教材《化学.九年级(上)》著作权一案中,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在一审判决中认为:教辅用书主要是配合教材来使用的,故在整体编排上必然要参照教材的编排顺序。因此,两书在专题和单元设置、专题题目和单元名称方面的相同仍属在合理的限度内对已有作品的使用,并未侵犯仁爱所作为汇编作品著作权人对《化学》一书所享有的著作权。法院最终因仁爱所不能证明对《化学》一书中作品的具体内容享有著作权,而驳回了其对《教材全解》中未经许可使用了与《化学》一书中相同的图片、图表及文字内容的诉讼请求。

案例五:

北京仁爱教育研究所诉中国青年出版社《教材完全解读.英语.七年级(上)》侵犯其教材《英语.七年级(上)》著作权一案时,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在一审判决中则认为:《英语》属于教科书,在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具有独创性,应受著作权法的保护。由于《教材完全解读》在每个主题下分别安排了“知识能力聚焦”等栏目,在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体现出了编写者的独立构思。因此,尽管两书在整体框架结构方面存在一致性,但《教材完全解读》不构成对《英语》编排方式的侵害。而《教材完全解读》一书的“知识能力聚焦”等栏目中直接再现了《英语》中相应主题中的句子,构成了对相应内容的复制,侵犯了仁爱所对涉案作品享有的复制权。“教材课后习题解答”栏目直接翻译《英语》中相应主题中的全部习题题目,构成对仁爱所翻译权的侵犯。而《教材完全解读》对《英语》中习题所作的解答并不是一种解释和说明,不构成对《英语》相应内容的注释权的侵犯。故法院判决中国青年出版社立即停止出版发行《教材完全解读》一书;并在《中国教育报》上刊登赔礼道歉的声明。

专家点评:

教材出版社若想维护自己的著作权,就必须拿出明确的法律依据,在判例一中虽然《教材全解》再现了教材内容,但由于仁爱所未对教材具体内容的著作权归属进行举证,法院判定其无权主张此权利。而在判例二中,由于仁爱所提供了对主张权利的教材所享有的著作权证据,因此,只要教辅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再现,就被认定侵权,并且得到了比较严厉判决。对于那些按照教材体例编写的练习册、同步辅导等的教辅,虽与教材章节目录相同,法院则并未判决侵权,而是界定为合理使用。

同一教辅不同修订版是否构成侵权

案例六:

1995年末,刘国材组织编写《三点一测丛书》。1996年6月5日,成建卓、雷军与刘国材签订《委托合同》,约定由成建卓、雷军作为执笔人负责按刘国材的要求编著该丛书的初二数学分册部分,后与科学出版社签订了4年的专有出版合同,并分别于1997年、1998年、1999年出版了该书的第1-3次修订版。但此后,科学出版社却未经三原告同意,擅自对该书内容进行修改后,分别于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出版了该书的第4-7次修订版不仅不给原告署名,而且拒不支付报酬。因此,认为科学出版社侵犯了原告成建卓、雷军就该书享有的署名权、修改权及原告刘国材就该书享有的复制权和发行权的侵犯。

法院审理:

由于出版合同约定的有效期为4年,因此除非征得刘国材同意,科学出版社在1999年7月以后即不得再版原告成建卓、雷军编写的《三点一测丛书初二数学》一书。科学出版社于2000年至2003年再次出版了《三点一测丛书初二数学》一书第4-7次修订版,虽然科学出版社称该书第4-7次修订版系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独立、重新创作,但该第4-7次修订版不仅延用了原告成建卓、雷军编著的该书以前版本的书名,而且体例及相当部分的内容与原告成建卓、雷军编著的以前版本的该书也相同。不仅如此,在该书第4-7次修订版的前言中也明确说明系在以前版本的基础上重新修订而来。因此,本院认定被告此行为已构成对原告成建卓、雷军就其编著的《三点一测丛书初二数学》一书所享有的修改权的侵害。同时,由于被告在出版该书第4-7次修订版时不仅未征得原告刘国材的许可及支付报酬,且未给原告成建卓、雷军署名,因此被告的此行为已构成对原告成建卓、雷军就该书享有的署名权及原告刘国材就该书所享有的复制权、发行权、获酬权的侵犯。

如何降低侵权风险

本文呈现的案例仅是众多案例中非常小的一部分,但通过对教材、教辅相关著作权案件的分析和整理,可以发现以下一些具体行为被法院普遍且明确判定为构成对教材的“侵权”:大量完全引用教材原句;在引用教材原句的过程中,省略个别词语或是简单地进行个别词语的替换;大量引用课本中的图片,且使用位置相同;课本的录音相同(针对某些教辅的配套光盘);教辅封面设计基本相同或有明显“××教材配套参考书”标志。

而法院认为如果教辅书的封面在整体色彩、图案设计上与原教材封面设计的整体色彩、图案设计基本相同,属于相近似的版式设计,则被判为侵犯了教材版式设计权。而在封面、前言、封底等显著位置,大量标注诸如“本书是××版的配套参考书”等足以使读者产生两书的质量标准、来源有某种联系的词语,构成在商品上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的“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

高中著名辅导书篇2

[关键词]浅阅读 高校图书馆 大学生

[分类号]G252

1 引言

2007北京国际出版论坛上,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李冰指出:面对信息的海量膨胀,生活节奏的加快,要更多更快地获得信息,人们的阅读呈现出浅显化特点。名著通俗本、普及本、精简本、口袋本的盛行,财经、励志类图书以股市语言行文替代学术说理以及各地书店中通俗读物多居排行榜前列的现象,都证明人们“浏览式浅阅读”的特征。

浅阅读就是阅读不需要思考而采取跳跃式的阅读方法,所谓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它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和心理的愉悦。

传统阅读的内容主要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字所直接表述的是概念,而不是具体的情景和形象,读者无法直接通过感官来感受其中的文化内涵,必须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思考。因此传统阅读是结合对一定语词的理解、组织、选择而进行的,即先由概念的领悟再转而联想到具体的情景意义,因而具有抽象性和隐含性。传统教科书式的阅读分为三个环节:了解、熟悉、掌握,与此对应的是阅读、做索引、做读书笔记,古人的皓首穷经描述的就是这种读书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这种深阅读方式正在快速崩解之中。

文明的传承与文化的传播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阅读?如果停留在浅阅读的层面,保持只动眼球不动脑筋的阅读状态,长此以往,我们这个民族就难以吸收最有深度、最有价值的信息,难以在此基础上孕育出最有深度、最有价值的思想。“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如果想通过阅读更深刻地领悟知识、陶冶情操,就只能深读、精读。但是,不能简单地把浅阅读与传统阅读对立起来,一味排斥浅阅读,使人对阅读产生畏惧心理。

2 高校学生阅读状况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4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76份,涉及本科各年级、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涉及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个学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学生的阅读状况。

在阅读内容选择上(复选),首选是各种与考试考证有关的书;其次是时尚类报刊杂志和网络小说,阅读经典名著原著的学生较少,对于大部头的原著,学生更愿意选择名著缩写本、名著简评等。有58.8%的学生首选泛读,只有8.8%的学生首选精读,在阅读时有做笔记和反复阅读重点段落的习惯。

关于选择图书的标准(复选),76%的学生选择热门的考试辅导书,62%的学生选择畅销书,还有一部分学生根据题目或他人推荐选书。只有13.6%的学生认为在课余时间应该读经典名著,认为应该读有实用价值图书的学生占40.7%。

关于阅读目的(复选),64.9%的学生是为了学习、就业的需要,61.2%的学生是为了休闲娱乐,22.9%的学生是为了兴趣爱好。有近一成的学生会制定计划阅读不同类型的图书。

在阅读方式选择上(复选),图书阅读率只略高于网络阅读率,网络阅读成为学生第二大阅读方式。各种方式所占比例从多到少依次是纸质阅读(61.7%)、网络阅读(49.2%)、手机等移动设备阅读(20.2%)。优先选择哪种阅读方式,与学生自身的经济条件有关,选择纸质阅读的学生大多没有电脑,所读书籍主要来自学校图书馆。有联网电脑的学生主要在网上阅读,有17.8%的学生会从网上或书店购书。

造成目前阅读状况的原因主要有:没有时间;读大部头的经典著作吃力乏味,需要较多时问,读通俗读物轻松有趣,随时可读;学习、就业压力大,课余读书是为了充电和放松;对读书缺乏兴趣,不知道该读什么。

对于是否需要对“读什么、怎么读”进行指导,78.5%的学生给予了肯定的答案,并认为学校更注重学生的学业,忽略学生素质的培养,图书馆给予的引导不够、服务不好。

3 高校学生的浅阅读倾向

在校学生是高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这个群体所展现的浅阅读倾向值得高校图书馆工作者的关注和思考。

3.1高校学生浅阅读特点

高校学生的浅阅读具有如下几个特点:①阅读目的功利化。笔者调查高校周围考试书店的销售情况,考试辅导书、财经炒股类书籍,职场、官场厚黑学等书籍最受欢迎。②阅读过程随意化,简单化。对文本的解读浅显化、表面化,浏览泛读代替了精读,缺乏对作品内容的细致体味和思想的深刻领悟。③阅读兴趣单一,偏好时尚娱乐等通俗读物。笔者对本馆借阅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图书类除专业及公共课程类书籍,通俗小说的借阅量远远居前,图书馆网站上借阅量排行榜的前10名均为网络小说。期刊杂志剔除专业及公共课程类期刊的阅览量,时尚消费、文化娱乐的阅览量最高。具体统计情况如图1、图2所示:

3.2高校学生浅阅读的危害

“开卷有益”,但浅阅读却有它的负面影响,尤其对于思想尚不成熟、价值观、人生观正处在形成阶段的大学生来说,其危害是多方面的。

浅阅读往往没有思索和感悟的过程,长期习惯于浅阅读会养成一些不良品质,导致心态浮躁,做事无法专注。浅阅读随意性、跳跃性的阅读方式,使得读者难以在阅读中形成独立深入的思考,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作者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而浅阅读等同于放弃学习语言的机会。浅阅读停留在消遣、娱乐层面,难以深刻领悟语言的魅力,导致文化修养与文化底蕴缺失,长此以往,对民族文化素质的提升以及综合国力的竞争是非常不利的。

3.3高校学生浅阅读的原因

3.3.1对阅读重要性认识不足 高校学生阅读状况调查中反映出部分学生不愿深读的原因。被学生强调最多的原因是没有时间。真是课业繁重到没时间阅读吗?在调查中学生反映他们的课余时间主要用于自习、社团活动、体育运动等。由此可见学生是没有合理安排时间,要提高他们对阅读重要性的认识,促使其进行一些认真深入的阅读。

3.3.2就业竞争压力大 面对无时不在的竞争,学校和家长对学生施加读书和就业压力,学生猛啃实用性强的书本、快速充电自然而然成为一种本能选择。基于这样的目的,学生的阅读泛读重于精读、实用书籍重于理论书籍,很大程度上带有功利色彩,对学业以外的书籍缺乏有目的的主动选择,无法通过阅读拓宽知识、提高修养。

3.3.3社会风气影响 社会上“浅阅读”之风盛行,经典阅读风气衰微,影响和渗透着学生的“课外阅读”。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具有流行化、从众化倾向,喜欢趋新求异,对图书的选择多限于同辈互动,对课外阅读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计划,缺乏必要的指导和监控。

3.3.4网络阅读更加开放自由 网络提供了高度个性化思想和多元文化内容。尤其是web2.0时代的到来,网络的“零壁垒”、“去中心化”等特性给予个体更

大自由,使之参与到网络读写体系中,具有比传统阅读更大的吸引力。

3.3.5缺乏良好的阅读环境 就业压力导致大学生的精力和时间都非常有限,而轻松的环境、浅显的阅读是释放压力和情绪的一个很好的途径。调查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示,学校提供的场所只适合学习,过于压抑,缺乏轻松、幽静的阅读环境,他们更喜欢用电脑看小说,或睡前躺在床上看书放松。

3.3.6图书馆服务理念偏差 图书馆秉承“读者永远是对的”服务理念,根据借阅情况购置图书,大量购置畅销书,而很多经典名著因为借阅人次少,长期未更新,导致版本过旧,残破不全。

4 高校图书馆应对浅阅读危机的对策

高校图书馆在以“读者第一”为宗旨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应承担起教育的职能,提高学生对阅读重要性的认识,通过正确引导充分发挥读书的正面影响。

4.1制定合理的购书计划

图书馆采购新书,必须有合理、整体的规划,要为培养学生能力,陶冶情操等目的服务,不能只针对学生兴趣和流行购置畅销书。毕竟高校图书馆对学生负有教育的责任,而不是以赢利为目的的机构。

对于专业书籍,主要依靠学科馆员定期与学院教师联系,制定出专业采购书目。对于普通图书,可以参考各种权威机构或专家推荐的书目制定采购书目。对于那些购置已久、公众认同度高的传统经典名著,要经常维护和更新。对于各种畅销书,要进行甄别,不能良莠不分,一味追求数量。

4.2开展阅读辅导

我国学者徐引篪认为,阅读辅导是图书馆员对读者在阅读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给予直接指导和帮助的活动,它是图书馆服务的基本内容之一,其作用是提高读者的阅读能力,即选择文献、利用文献、理解读物和消化知识的能力。阅读辅导不应局限于信息服务部,馆员只要具备满足图书馆读者阅读需求方面的特长和责任心,就可以胜任这一工作。进行阅读辅导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借助网上参考咨询平台,通过电子邮件、网络表单、实时聊天、常见问题库等形式对读者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辅导。读者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习惯选择辅导馆员和辅导形式,提出阅读方面的问题。

・建立读者信息库,可让读者登录时选择录入个人信息,如专业、在读学位、兴趣爱好等,根据读者需求主动推送阅读服务、推荐书目。推荐书目要遵循一定原则,符合阅读者的目的,并且是积极、有意义的图书,如能够代表某一地区、某一时期、某一领域学术或艺术水平较高的书籍;有新观点、新发现或取得新成就的书籍;对名人或取得某方面突出成绩产生深刻影响的书籍。通过书目推荐,逐步培养读者的分析、鉴别能力,尤其是对一些内容有争议的书籍正确判断的能力。

・开阅读辅导博客。从馆长到普通的馆员,只要具有阅读辅导的能力,都要鼓励其撰写Blog,提供阅读方面的信息、技巧,引导读者参与其中交流读书心得。在Blog中既要与读者充分互动,又要把握正确的方向,达到引导读者阅读倾向的目的。馆员可以在Blog中展现人格魅力,增加图书馆对学生的吸引力。

4.3开设导读课程

读书与导读在美国的图书馆传统和教育传统中有着重要地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从20世纪初就开设了经典导读课程。我国图书馆也有导读的传统,但在高度发展的信息社会中,图书馆更强调技术而忽视了人的教育职能。高校图书馆有责任养成并强化学生的阅读习惯,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高校图书馆应该对学生的阅读倾向、阅读方式和阅读能力等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并据此开展导读工作。有条件的图书馆可以在学校开设导读类公共课,或者在图书馆承担的信息检索课中加入导读课程,邀请学院教师讲授有针对性的专业书目等。

4.4改进opaC系统

随着中国互联网由web1.0时代进入到2.0时代,图书馆opaC2.0的实践也在不断加快。传统的opaC系统检索界面过于复杂,仅限于检索馆藏记录,相比Goo出、Baidu等搜索引擎没有优势可言。图书馆在修改完善opaC系统的时候,应该在界面设计、检索策略以及信息量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增强其导读的功能,增加其对用户的吸引力。系统应该充分利用用户的智慧,吸引用户参与到资源建设中。利用web2.0技术(如Blog、tag、RSS、wiKi等)使编目员可以给书目记录加标签,用户可以评论书目记录,馆员通过wiKi与用户互动讨论等。这样的0paC系统将不只具有检索功能,还能帮助用户筛选最适合的,质量最好的记录。馆员可以推荐资源,用户可以信息需求、写文摘、上传阅读笔记。系统可以采取一定的鼓励措施,如给积极发表评论的用户更大的系统权限。一个互动的、共享共建的系统便可以逐步形成。

4.5广泛宣传教育,开展读书活动

图书馆要主动开展宣传和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其读书的兴趣。

图书馆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进行宣传导读。如导读书目、新书报道、读书评论等栏目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站、宣传栏等不同的媒介形式进行宣传,也可在馆内安装电子公告板或电视循环播出;设导读书架向学生推荐经典阅读、社会热点图书;设漂流书架让读者互相推荐、赠阅好书;创办读书类的馆刊,进行宣传导读。

定期举办读书活动,如专家讲坛、读书沙龙、专题报告会等,可与其他高校图书馆联合举办,讨论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以“读书月”、“服务宣传周”等形式倡导学生走入图书馆,多读书、读好书。

笔者所在图书馆不定期举办“书评比赛”,要求参赛学生推荐好书,撰写书评,对参赛者推荐的书目和撰写的书评进行评比。这项活动受到了学生读者的欢迎和积极参与。本馆还鼓励学生到图书馆做义务馆员,引导他们熟悉馆藏和图书馆提供的各项服务。

4.6改善阅览环境

高中著名辅导书篇3

古代著名诗人杜甫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当代著名文学家鲁迅也说过:“我没有什么写作经验,无非就是多看了几页书。”从这些文人墨客的只字片语中我们可以看出阅读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而在小学阶段,阅读对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学生通过阅读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感受到了文学作品的美感。新课改的深入给小学阅读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学校开始重视图书馆老师在阅读指导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生阅读的现状

1.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多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就非常重,课下作业给小学生很大的压力。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并不多,导致他们的阅读视野不是特别开阔,特别是在经典文学名著的阅读方面,更是呈现出“不强迫不读”的现象。

2.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无计划性

小学生的计划观念不强,没有制定很好的阅读计划,也很少有学生进行读书笔记。众所周知,阅读要泛读的同时也需要进行有挑选的精读。但是,很多学生为了应付进行囫囵吞枣时的阅读,没有精读的意识,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小学生坚持阅读的意志力薄弱

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坚持每天阅读,甚至有的学生基本不看课外图书。事实上,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延伸,对每个学科的学习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由于部分小学生坚持阅读的意志力薄弱,导致小学阅读课堂实践成效并不明显。

二、图书馆老师开设阅读课的重要性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于《中小学图书馆宣言》中提出,图书馆是保障学生阅读量的一项重要的事业,也是学校教学成效提高的保障。图书馆教师是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者与实践者,要明确图书馆老师开设阅读课的重要性。

1.促进小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

素质教育的深入,很多小学都开设的阅读课,甚至有的小学把阅读课当作必修课对待,图书馆老师也开始进入阅读课堂。图书馆老师开设阅读课能够训练小学生阅读的技巧,通过有计划的阅读,让学生养成读书笔记的习惯,提高了小学生阅读能力。当新的知识点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他们会具备更快接触、认知的能力。学生把阅读中积累的词汇运用到写作中去,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其语言能力。

2.拓宽小学生的知识获取渠道

传统阅读教学的开展是以语文教师作为主导,基本是在语文课堂中实施的,这样的阅读教学导致小学生的知识获取渠道有限。而新时期,图书馆老师开设阅读课堂能够为学生推荐适合小学生实际的阅读书目,除了一些基本的读物,还会为学生推荐经典的著作,因为图书馆老师最接近图书的采编与流通,能够为学生的阅读开展有效的指导,通过阅读拓宽了小学生的知识获取渠道。

3.营造健康和谐的小学文化氛围

通过开展小学阅读课堂实践活动,对学生的课外图书阅读进行指导,为小学生提供健康的精神文化食量。图书的种类有很多,像爱国主义教育书籍、科普课的文学读物、儿童文学作品等,这些阅读活动的开展有效的提高了小学生的阅读量。为学生灌输“书籍是成长的阶梯”以及“知识就是力量”等观念,为学生宣传读书的意义所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小学生,激发了小学生的读书兴趣,营造健康和谐的小学文化氛围,让小学生在和谐的文化环境中健康成长。

三、小学阅读课堂的实践途径

1.注重阅读辅导课,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

小学生处在学知识的重要阶段,具备很强的求知欲,但是因为其年龄不同,我作为图书馆老师,在进行小学阅读课堂实践的时候,结合了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实际,选择不同的阅读内容,也运用不同的阅读辅导方法,以下是我的心得与体会。

1.1阅读内容的辅导

著名文学家别林斯基曾经说过:“选择不适合自己的书,还不如不读书。我们都要有选择读物的本领,找出适合自己的书”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指导学生选择正确的阅读内容是多么的重要。不同年龄段、不同年级的学生选择的读书内容也不同。我在上阅读课的时候,针对低年级的小学生,其特点是?读兴趣难以持久,必须要在我们的监督下才会去看书。这个时候我为他们推荐了一些图书绘本、童话书、儿歌以及绕口令等等类型的书籍,这是为了帮助小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能够有好的阅读行为与习惯,通过这样的阅读内容选择还能扩大小学生的识字量。而到了小学中年级阶段,由于增加了自然类课程,而且语文作文也开始出现,小学生的识字量也开始有所增加,能够自主进行查阅字典词典,基本的阅读能力已经具备。我就给学生推荐了一些诸如名人故事书、寓言故事书以及科学启蒙书等。到了小学高年级阶段,随着知识面的扩展,学生的理解力也在增长,阅读兴趣也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我就给他们推荐了一些诸如神话传说、科幻小说以及民间故事、儿童文学等等。

1.2阅读方法的辅导

不同的文学类型的作品有不同的阅读方式,我在给小学生上阅读课的时候,会进行阅读方法的分类辅导。在儿童图画书方面的阅读指导中,我先让学生去了解图画书的封面、目录以及封底等,让学生在进行阅读的时候一遍看图画,一遍读文字,也可以先把图画看完再回过头看文字,我还指导那些感兴趣的同学进行故事情节的扩展,故事的扩编,角色的表演等,增加了他们对图画书的理解。在文学作品的指导中,让学生进行初步阅读,对作者有个大致的了解,明白书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你喜欢哪个文学人物,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阅读。之后再对整本书进行一个详细的梳理。此外,我还指导学生撰写读书笔记,这是提高阅读成效的重要方式。可以摘录书中精彩的文字,也可以写阅读观感,也能写内容总结等,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开设多样化的阅读活动,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2.1与少先队活动结合开展阅读活动

在每个学习,我们学校的少先队都跟组织一些读书活动,比如,“阅读之星”的评比活动、“书香满校园”活动、“图书漂流”活动以及“读书征文”活动等,我们作为图书馆老师,会积极参与其中,强化对活动的辅导作用,同时也配合了学校开展的少先队活动,在活动开展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2与德育教育结合开展阅读活动

学校的德育教育也渗透在学校各项教学中,我在开展小学阅读课堂教学的时候,积极结合德育教育活动,开展了读书教育工作,像每年三月份给学生推荐《雷锋日记》等读物,四月份推荐革命先烈的传记,五月份推荐一些劳模事迹图书,六月份推荐《做新中国小主人》等图书,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的时候,强化他们的阅读心得交流。

2.3与科普教育结合开展阅读活动

学校每年也会举行一些科普教育活动,我会借着这个机会为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如向高年级学生推荐《哥白尼》、《恐龙世界》等,像中低年级推荐《十万个为什么》等,通过跟科普教育活动的结合,提高了小学阅读课堂实践成效。

高中著名辅导书篇4

关键词:阅读疗法;心理辅导;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8-0064-03

阅读是大学生主要的生活方式,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经验和提升个人素养的重要途径。同时,作为一种精神活动,阅读不仅仅是一个简单语言符号的理解认知过程,它更是一个语言符号与精神世界同构共生的心理过程。在美英等西方国家中,阅读已经作为一种心理疗法广泛应用于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的预防、辅导和治疗之中。而在我国,对阅读疗法的研究和探索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阅读疗法是一个涉及医学、图书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的交叉课题,但从目前我国阅读疗法研究发展情况来看,对阅读疗法的研究探讨主要仍集中在图书馆学领域,专门从高校心理辅导工作的层面开展的研究还非常缺乏。为此,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的出发,深入开展阅读疗法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尝试,对于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阅读疗法的基本内涵

所谓阅读疗法,就是通过指导人们有选择地默读或朗读书面文本或电子文本的形式,来促进人们心理素质发展的心理治疗方法[1]。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阅读疗法具有以下特点:(1)阅读疗法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求助者(在本文中主要指求助学生)缓解或消除心理疾患,促进身心健康,提升生活和生命质量;(2)阅读疗法的实施是借助各种形式的阅读材料为媒介的,阅读的对象不仅包括纸质图书,还包括声光电磁等各种载体记录的信息;(3)阅读治疗是一个求助者与阅读材料交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指导者(在本文中指主要指辅导老师)和求助者、求助者和求助者之间的交流、讨论和互动情况对阅读治疗的实际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4)与日常普通的自助阅读不同,阅读疗法有很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其实施需要在专业人员的具体指导下按一定的操作程序进行。

二、阅读疗法的辅导功能

(一)认知改变功能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许多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和心理困扰都源自他们头脑中存在的一些非理性认知观念和不良认知倾向。诚如古希腊哲学家埃皮克拉图所说:“人们之所以烦恼,并不是因为事物本身,而是因为他们对事物的看法。”[2]为此,在高校的心理辅导工作中,如何引导那些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积极自觉进行认知调整和认知重建,是有效地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扰和缓解心理痛苦的关键所在。而阅读就是一种帮助大学生改变认知观念和调整认知结构的重要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开展各种有针对性的阅读活动,大学生能从各种经典文献资料中学习和领悟到各种做人处事的道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自然、社会、人生和自我的理性思维和辨证观念,从而减少由“追求完美、以偏概全、自我中心、非黑即白、否定一切”等极端思维和不合理信念导致的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困扰。

(二)情绪调节功能

情绪障碍是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许多大学生由于学习困难、人际冲突、恋爱挫折、经济贫困、就业压力等原因,常常容易产生焦虑、抑郁、自卑、冷漠、愤怒、恐惧等负性情绪。如果这些负性情绪不能及时有效地调节和控制,就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阅读作为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它不但能改变个体的认知观念和认知方式,同时也能影响和改变个体的各种情绪活动。清代著名学者李渔曾在他的《闲情偶寄》一书中写道:“予生无他癖,唯有好读书,忧借以消,怒借以释,牢骚不平之气借以除。”李渔在这里阐述的“忧借以消,怒借以释,牢骚不平之气借以除”所强调的就是阅读在调节疏导个体负性情绪方面的积极作用。国内外的相关临床和实践研究也证明:阅读在疏导和化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方面具有显著的功效。例如,英格兰南部布里斯托尔大学的医学家研究发现,阅读诗歌比吞服药丸能更有效地治疗焦虑和抑郁情绪[3]。我国学者宫梅玲等人在运用阅读疗法进行抑郁症治疗的实践研究中,先后帮助十几个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走出抑郁[4]。

(三)人格塑造功能

阅读不但能帮助个体改变不良认知,调节负性情绪,同时还可以帮助个体改善个性,健全人格。对于阅读在人格塑造方面的影响和作用,英国著名学者弗・培根曾作过精辟的论述。弗・培根指出:“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养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根据弗・培根的观点,不同学科领域的阅读材料对个体的人格特征有着不同的熏陶和感染作用,通过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将有利于塑造个体丰富健全的个性品质。我国学者陈音在其有关阅读疗法的研究中也发现[5],阅读对个体人格的乐群性、稳定性、恃强性、有恒性、敏感性、忧虑性、自律性、焦虑性等基本人格特征的形成与改变有着重要的影响,具有健康阅读爱好和良好阅读习惯的人更容易形成各种积极健康的人格品质。例如,喜爱阅读的人在人格特征上会表现出更高的有恒性与自律性,而在忧虑性与焦虑性方面则较低。喜欢阅读名人传记的人在人格上更加成熟稳定;喜欢阅读散文和诗歌的人会有更敏锐的情感感受力;喜爱阅读杂文的人其人格忧虑性明显低于常人,环境适应能力与心理健康水平也明显高于一般人。

三、阅读疗法的作用机理

阅读为什么能成为心理治疗的手段?为什么阅读治疗能在性格、心理、行为等方面起到预防、发展,甚至是重建的作用?在心理学中主要用共鸣、净化、领悟等心理机制来解释阅读疗法的作用机理。

(一)共鸣

共鸣就是人们在观察外部世界包括欣赏精神作品时,总是事先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期待视野,有意无意地将作品中人物的特征、经验、情感等和自己相对照,如能找到吻合之处则发生强烈的认同和共振,从而获得感情等方面的支持,因而从焦虑中解脱出来[6]。例如,我们许多大学生都特别喜欢看各种爱情小说,当小说中描写的人物在年龄身份、性格特点、生活理想、恋爱经历、感情挫折等方面与自己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相同相似之处时,就会对小说特别地投入和着迷,并伴随书中的人物情节产生各种丰富的情绪体验和思想共鸣。共鸣通常有两种情形:一是指个体与读物中人物的情感和命运及作者灌注于其中的情感及意义等形成强烈的共鸣;二是指不同个体面对同一读物而产生出大体相同或相近的共鸣。

(二)净化

净化主要是指个体在欣赏精神作品时,与作品中的人物发生了心灵契合和沟通,情绪得以调节和慰藉,进入了有所排遣、有所纠正和有所升华的情感状态[7]。净化的心理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精神调节,指在阅读过程中个体的精神状态得到自我调整和有效改善,原本萎靡、颓废、消极的精神状态因为受到作品的鼓舞和激励而变得振奋、积极和进取;二是情绪排遣,指在阅读过程中个体的内心郁结得以由内向外地宣泄从而趋于健康平和、松弛愉悦;三是杂念去除,指在阅读过程中个体的实际利害之心被涤除干净而进入平淡或超脱境界;四是人格提升,指在阅读过程中个体的人格或个性获得升华,上升到更为高尚或崇高的层次。

(三)领悟

领悟是个体在经过共鸣、净化之后,对欣赏对象深层意蕴的追问和思索[8]。作为个体阅读和欣赏精神作品的最高境界,领悟具体包括潜思默想、洞悉宇宙奥妙、体悟人生真谛、提升精神境界等状况与过程。领悟有两个特征:一是必须以个体对作品的主动或自觉思索和深刻理解为前提,从而具有明显的理性沉思特征;二是能借助主动的理性沉思而有效地丰富和扩充人生指向或开拓新的人生境界。

不同的读物所能带给个体的领悟不尽相同,只有那些含有丰富思想意义和深刻哲学意味的读物才能引起读者深层的领悟。同时,对读物的领悟程度也取决于个体的积极思维和积极心态,只有那些能积极思考、用心体验的个体才能达到更高的领悟层次。

四、阅读疗法的实施机制

作为一种专业的心理治疗方法,阅读疗法与其他心理治疗方法一样,其实施过程都要遵循一定操作规范,以确保其治疗与辅导过程的规范性和严谨性,其实施要领具体如下。

(一)确定治疗对象

任何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都有其特定的适应对象和适应症状,阅读疗法也不例外。从治疗对象上看,具备一定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领悟能力的大学生都是阅读疗法的适应对象。而在适应症状方面,并不是大学生所有的心理问题都适合使用阅读疗法。相关研究表明,阅读疗法在解决大学生心烦焦虑、人生目标不明确、孤独、忧郁悲伤、厌学、交际困难、自卑等常见的心理问题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9],但对那些较为严重的障碍性和疾病性的心理问题,阅读疗法显然是不合适的。为此,高校的心理辅导老师在运用阅读疗法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时,首先要通过会谈、观察、问卷调查、心理测验等方法对来访学生的阅读喜好、阅读习惯、心理困扰的症状与性质等问题进行全面了解与评估,以进一步判断求助学生是否适合使用阅读疗法。例如,辅导老师可以通过《大学生阅读情况调查表》,从阅读兴趣、阅读目的、阅读时间、阅读方式、阅读习惯等方面详细了解求助学生的阅读情况。还可以运用SCL90、16pF等心理测量量表对求助学生的心理症状与人格特征进行一次诊断评估,从而确定该求助学生是否适合进行阅读治疗。

(二)选择合适读物

阅读疗法的实施是以“读物”为媒介的,推荐和提供合适的读物是有效实施阅读疗法的关键环节,也是影响阅读治疗实际效果的重要因素。为此,心理辅导老师要根据求助学生的阅读喜好、阅读习惯、心理症状、成长经历等因素为其选择适合的读物,以增强阅读治疗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对那些由于存在性格缺陷而产生心理困扰的学生,可以向其推荐《性格解析》([美]妮蒂雅著,江雅岭等译,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10月版)、《你的性格之树》([美]妮蒂雅著,江雅岭译,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年1月版)、《九型人格》([美]海伦・帕尔默著,徐扬译,华夏出版社,2006年10月版)等读物;对那些因为学习压力引发心理问题的学生,可以向其介绍《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覃彪喜著,南方日报出版社,2008年3月版)、《学习的革命》([美]珍妮特・沃斯、[新西兰]戈登・德莱顿著,顾瑞荣,陈标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12月版)、《大学生成才素质与学习方法》(熊笃著,重庆出版社,2005年1月版)等读物;对那些为情所困、为爱所扰的学生,可以向其推介《爱的艺术》([美]弗洛姆著,李建鸣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4月版)、《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奥]茨威格著,高中甫译,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年5月版)、《失恋33天》(鲍鲸鲸著,中信出版社,2010年1月版)等读物;而对那些情绪调控能力较差,经常被紧张、失落、愤怒、敌意、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所困扰的学生,则可以向其推介《理智胜过情感――改变思维模式,排除情绪障碍》([美]格林伯格著,张忆家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1月版)、《感觉良好》([美]戴维・伯恩斯著,吴颂先等译,学苑出版社,1988年7月版)、《不要恐惧抑郁症》([德]乌尔苏拉・努贝尔著,王泰智,沈惠珠译,三联书店,2003年1月版)以及《克服焦虑》([瑞士]维雷娜・卡斯特著,陈瑛译,三联书店,2003年1月版)等读物。

(三)指导阅读活动

如前所述,阅读疗法对求助者的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功能主要是通过共鸣、净化和领悟等心理机制来实现的,求助者对相关文本材料的阅读质量和领悟水平在根本上影响和决定阅读治疗的效果。为此,在向求助学生推荐与其生活经历和情感结构具有一定相似性和对应性的治疗读物之后,辅导老师还要通过设问导读、叙事表达、复述情节、指导性对话、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和读书日记、进行读书讨论交流、举办读书沙龙等方式等对求助者的阅读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以促进和加深求助者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领悟。例如,辅导老师可以结合推荐读物为求助者设计提出系列问题进行阅读导读:书中的故事主角是谁?他(她)遭遇了什么问题?他(她)问题是如何形成的?这些问题与其他角色之间的关系如何?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故事主角的感受、情绪、意志、想法和行为方式如何?这个故事使您想起了什么事和人?故事中什么事和人印象最深?假如您是故事中的主角,你将会怎样想和怎样做?……等等。通过设问导读,既可以帮助求助者明确阅读目标和思维方向,还可以提高求助者对读物内容的理解和领悟深度。除此之外,辅导老师还可以指导求助者进行阅读后的叙事表达,并通过叙事表达把求助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的感受、经验进行澄清和梳理,使原本处于潜意识中的观念和行为变得清晰化和条理化,从而帮助求助者获得对自我、对人生和对社会的新认识和新领悟。

(四)评估阅读效果

在指导求助学生完成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阅读活动后,辅导老师要通过回访谈话、日常观察、心理测量等评估手段对求助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状况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以判断阅读治疗对促进求助学生的认知改变、情绪调节和行为改善等方面发生的效用。例如,通过回访谈话,辅导老师可以根据求助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主观感受来判断其情绪是否得到缓解、观念是否得到转变;借助求助学生的班主任、同学、舍友等相关人员的日常观察和反馈,可以如实掌握求助学生在接受阅读治疗后学习、交往等社会行为的改善情况;通过运用SCL90、16pF等心理测量量表对求助学生的心理症状和人格特征等进行测量,可以鉴别求助学生在接受阅读治疗后在症状缓解和人格成熟方面发生的改变。无论是采用哪一种评估方法,都要遵循规范合理的评估指标,评估的维度具体可以包括认知改变、情绪改变、行为改变、人际关系改变、人格改变等方面,辅导老师可以根据上述几个评估维度编订规范的《阅读治疗效果评估反馈表》,以确保效果评估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参考文献:

[1]刘胜江,张大钧.阅读疗法:概念、机理及运用中应把握的几个问题[J].医学与哲学,2005,(3).

[2][美]GeraldCorey;石林等译.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185.

[3]沈固朝.西方对图书治疗的作用及其机制的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6).

[4]宫梅玲,丛中.大学生抑郁症阅读治疗典型案例及对症文献配伍[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1,(2).

[5]陈音.阅读爱好对人格影响的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

高中著名辅导书篇5

关键词积极团体辅导大学生抑郁

中图分类号:B84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s.2015.05.080

positiveGroupCounselinginterventionon

CollegeStudents'Depression

wanGLiping,XUwei,ZHanGtingting

(BinzhoumedicalUniversity,Yantai,Shandong264003)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effectofpositivegroupcounselingoncollegestudents'depression;methods:36voluntarycollegestudents,dividedintoexperimentalgroupandcontrolgroup,theexperimentalgroupimplementpositivegroupcounseling,controlgroupdonotintervene,usingscl90andSDSscaletestbeforeandafterinterventiontocollectdata;Results:throughpositivegroupcounseling,themembersofthegroupinforcingfactor,factorofdepressionandanxietyfactorhasasignificantimprovement,SDSshowsthelevelofdepressionsignificantlydecreased.Conclusion:positivegroupcounselinghavegoodeffectoncollegestudents'depression.

Keywordspositivegroupcounseling;collegestudents;depression

0前言

抑郁是一种常见的消极情绪,常表现为情绪的低落、意志力低下,行动力降低等。在大学生群体中,抑郁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消极情绪体验,对生活、学习和交往等产生了很多不利影响,严重者会采取自杀行为,成为学校的不安定因素的重要方面。《沈阳晚报》记者康科峰从沈阳精神卫生中心获悉,名牌大学患抑郁症的大学生达到学校总人数的35%;通拉嘎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轻度抑郁的占30%,中度抑郁的占10%,重度抑郁的2%。对重度抑郁倾向的个体,需要及时的进行个体心理咨询干预,不然就很容易转成抑郁症。对占比例较高的轻度抑郁和中度抑郁的学生,可以采取团体咨询的干预方式,可以提高效率,节省资源,更多的帮助抑郁学生走出情绪低谷。

近几年,塞利格曼提出的积极心理学颇受欢迎,其积极思想、积极心态和积极行动的理念也逐渐被团体咨询吸收过来,发展出积极心理取向的团体咨询技术。实践证明积极心理取向的团体咨询能够很好的缓解个体的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满意度,增进其社会适应的能力。本研究即是应用积极心理取向的团体咨询活动,探讨其对大学生的抑郁情绪干预效果,以期发展出对大学生抑郁的预防和干预的积极团体干预模式。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研究对象均为在校有抑郁症状的大学生。通过全校招募的方式招募志愿者,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选择自愿参加实验的抑郁症状大学生36名,其中男生16名,女生20名;年龄最大的22岁,最小的18岁,平均年龄19.15?1.46。年龄和性别在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其次,随机确定一半(18人)抑郁症状大学生为实验组,参加我们的干预研究,另外一半抑郁症状大学生为对照组,和参与之前的生活、学习等没有任何变化,不涉及本次研究的内容。所有学生均为自愿参加,签订书面协议书,保证在实验过程中不无故退出,以保证研究能持续有效进行。

1.2评定工具

干预前及干预后对两组成员进行SDS、scl-90进行评定。SDS是1965年仲氏制定的,不仅可以测查出抑郁心情的程度,是轻还是重,还可以帮助一部分以身体各种不舒适体验为主的病人,判断出有无抑郁症状,有助于隐匿性抑郁症的诊断。

scl-90是症状自评量表,该量表共有90个项目,包含有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均有涉及,并采用10个因子分别反映10个方面的心理症状情况。

1.3实验程序

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实验组实施积极团体治疗干预,由接受过系统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培训的专职心理治疗师担任团体的领导者。团体治疗形式为同质性封闭式团体,每组9人,分两组,在不同时间由同样的领导者组织团体运行,每组每周2次,每次90分钟,共8次。具体内容如表1。

表1

2结果

2.1积极团体辅导前后成员scl-90各因子的变化

由表2可以看出,在团体辅导前后,实验组在强迫因子、抑郁因子和焦虑因子方面都出现了显著性差异,说明积极团体辅导对降低成员的强迫、焦虑和抑郁有良好的作用。

表2实验组在积极团体辅导前后的scl各因子变化

注:**p

2.2积极团体辅导前后成员抑郁情绪的变化

由表3可以看出,治疗前后,实验组的抑郁水平有明显的下降,出现显著性差异,而控制组没有明显的变化。说明积极团体辅导的开展对降低成员的抑郁水平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表3两组治疗前后SDS评分比较(XSD)

注:**p

3讨论

通过研究发现,积极团体治疗在抑郁的治疗干预中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与王健、崔丽霞等人的研究一致。在积极团体治疗中,除了一般团体治疗的优势如希望灌注、普遍性、人际学习、修正体验、情感宣泄等,还有其独特的优点。大学生抑郁的成因多是因为社会心理因素,比如学校适应困难、人际关系紧张、学习压力大、情绪调剂能力差,承受挫折的能力差等。抑郁症患者对日常生活看得更现实,更消极。通过积极团体辅导活动,让成员能够不断增强其积极思维,能发现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以更有信心的应对未来生活。

对于抑郁个体,积极行动的缺少会导致他们积极情感的贫乏,让这些抑郁者更加沉浸在消极事件或消极情感中。行动和情感是相互作用的,积极的行动可以促进积极情感的产生,反过来,积极情感也可以很好的促进积极行动的进行。抑郁也被称为情绪情感障碍,是以情绪上的持续低落、意志力的减弱和行动力的减少为主要特征的。所以,情绪的高低对行动的产生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在积极团体辅导中,注重采用积极的行动让成员动起来,利用积极行动来促进积极情感的产生,让两者相得益彰。

综上所述,积极团体辅导作为一种新的团体辅导取向,更注重发挥成员的积极力量,发掘优势和特长,增强自信心,从积极认知、积极情绪和积极行动三个方面,让成员的生活变得积极阳光起来,所以,本取向的团体辅导方法有很好的推广作用。

课题编号:山东省高校科研计划“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青少年抑郁的干预和预防研究”(编号J14wH02)

参考文献

[1]通拉嘎.大学生抑郁症的成因调查及预防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32(3):15-18.

[2]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12.

[3]irvinYalom.团体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务[m].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1.

[4]王卫.青少年抑郁的预防:青少年应变力辅导计划简介[J].心理科学,2000.23(4):506-507,498.

[5]Seligman,m.e.p.positivehealth[J].appliedpsychology:aninternationalReview,2008.57:3-18.

[6]Seligman,m.e.p.,Rashid,t.,&parks,a.C.positivepsychotherapy[J].americanpsychologist,2006.61(8):772-78.

[7]Lyubomirsky,S.,Sheldon,K.m.,&Schkade,D.pursuinghappiness:thearchitecturesofsustainablechange[J].ReviewofGeneralpsychology,2005.9(2):111-131.

[8]王健,吴海艳.基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思想的抑郁干预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14(3):80-84.

[9]崔丽霞.积极心理学与青少年抑郁的预防干预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42-146.

高中著名辅导书篇6

【关键词】大语文教学观;课外阅读;现状;对策

一、课外阅读的意义及实施建议

关于课外阅读的意义及价值,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阅读的价值曾作过这样的论断:“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教学目标与内容”中对课外阅读总量作了明确的规定: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引起广大教师的足够重视。

二、课外阅读现状调查分析

1.当前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的现状

为充分了解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笔者从我镇几所小学校中、高年级选取3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我镇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状况是:①阅读内容单一。大多数学生的书包里除了教科书,就是教辅类书籍和作文选,也有个别学生书包里装有一些漫画书。②阅读效果不佳。82%的学生的课外阅读只是处于娱乐性阅读、快餐式阅读、浅表性阅读的层面。69.4%的学生仅读过《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的少数篇目,没有人读过整册书籍;而对于长篇文学名著《西游记》、《水浒传》等仅通过影视途径有所了解,对于少儿版的《西游记》、《水浒传》,84.4%学生从未读过;对于《稻草人》、《宝葫芦的秘密》、《格列佛游记》、《童年》,92%的学生根本没有读过。这些数据表明,学生的课外阅读距《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差甚远、不尽人意。

2.关于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现状的反思

笔者通过与部分教师及学生家长座谈,认为导致当前阅读现状的原因有:①教育思想功利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一度未能走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众多老师的观念滞后,片面追求考试分数,不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其目光只局限在课本上,为考试而教,反复讲,反复练,布置机械重复的作业,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原本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丧失了生机。另外,家长功利思想亦根深蒂固,他们认为孩子读书就是为了考试、升学,阅读故事、小说等“闲书”肯定会耽误孩子时间,影响孩子成绩。他们全然不懂得丰富的阅读对扩大孩子视野、塑造孩子心灵会起到多么重要的作用。②阅读引导不得力。家长只知道给孩子买作文选,学生也只认得教辅类书籍。对于古今中外的名著、当今流行的风靡校园的一些名家小说,学生根本不去买或不去想法借阅。知道郑渊洁、杨红缨、曹文轩这些当今作家姓名的同学更是寥若晨星,屈指可数。这是因为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在阅读指导方面做得不够到位。通过调查,发现日常教学中对课外阅读充满热情,能鼓励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并定期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教师仅占18%左右;多数教师很少指导或根本不指导,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采取听之任之、放任自流的态度。③阅读氛围未形成。由于受整体社会文化环境及家长文化程度的影响,农村成年人对读书不感兴趣,许多家长在闲暇之余,其休闲方式往往沉迷于看电视、打扑克、玩麻将上,这种行为给正处于童年时代的孩子带来了负面影响,学生的吸引力渐渐地也被电视节目或电脑游戏紧紧牵引,课外读物无缘得到学生的青睐。④课外读物太匮乏。当前课外读物价格较贵,许多家长舍不得买。农村小经济条件的相对薄弱,图书室藏书较少而且陈旧,很少对学生开放,甚至从未开放过。这样也就不能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良好的环境,使得学生缺乏课外阅读资源。

三、改变当前阅读现状的对策

针对当前课外阅读不容乐观的现状,笔者认为当前语文教师应大力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走“大阅读教学”之路,引导小学生以书为友,努力使阅读成为小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1.加强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①借课文搭桥,向学生推介课外读物。如学习上《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课文,可鼓励学生去读一些民间故事;学习《伊索寓言》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伊索寓言集》、《克雷洛夫寓言集》等。关键是教师要抓住课文这个引子,打开相关链接,从而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②以故事会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都喜欢听故事,教师可定期在班级里举行故事会,一人讲,大家听,轮流讲,因势利导地把讲故事的热情转移到读书上来;对于未讲完的故事,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笔者利用这种心理,每每给学生讲故事讲到精彩处便戛然而止,用“且听下回分解”式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③开展名著知识竞赛,引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小学生好胜心强,读书竞赛活动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如学习完《林冲棒打洪教头》后,可在班里开展《水浒传》知识竞赛活动,设必答题、抢答题,分小组进行。学生为了小组的荣誉,必然要会乐此不疲地去阅读名著,查阅资料。

2.注重课外阅读方法的传授。学生不仅要爱读课外书,而且要会读课外书——这有赖于教师的精心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针对不同的文章或书籍,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筛选等方法进行课外阅读。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初读感知,然后精读鉴赏,最后评议摘录。还要辅导学生坚持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做好课外读物的推介工作。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选择读物:①有益于巩固课堂学习的读物。如学习《装满昆虫的衣袋》,可以让学生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学习《我和祖父的园子》,可以向学生推荐《呼兰河传》。这样可以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拓展与补充。②有益于身心发展的读物。可向低年级学生推荐童话类读物,中年级可增加科幻类读物,高年级学生可推荐名人传记、中外名著等。③与生活紧密相关的读物。主要包括风土人情、风景名胜、地理环境、文史人物等方面的读物,并辅以适当的实践活动。

高中著名辅导书篇7

〔关键词〕情绪智力;绘本;读书治疗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3)09-0012-04

一、引言

1995年,高尔曼(DanielGoleman)的畅销书《情绪智力》向社会大众普及了情商(eQ)的概念及其重要性。他将情绪智力分为五个方面:认识自我情绪、管理自我情绪、自我激励、理解他人情绪和人际关系管理能力。他认为个体成就的80%取决于情商的各方面,并指出情商并无明显的先天差别,是可以通过经验和训练提高的。目前在我国,情商越来越被大众所熟知,调查也发现小学生对情绪辅导的需要排在所有辅导需要的首位(江光荣,张春燕,2007)。鉴于此,普及情商教育理念,开发方便家长、教师操作的系列情商课程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书籍是伴随孩子成长的重要媒介,好书不仅能传播知识,更能启发心灵,是进行情商训练的理想载体。其中,绘本(又称图画书,由picturebook翻译而来)以多元的主题和丰富的内涵,图文结合的生动表现形式,受到广大儿童和家长的喜爱。近十年来依托绘本进行的教学实践活动也随之蓬勃发展起来。而读书治疗正是联结绘本和情商教育的纽带。读书治疗(bibliotherapy)是一种以文学作品为媒介的心理治疗与辅导方式(王万清,2003)。儿童读书治疗中先引发儿童阅读兴趣,促进阅读投入与故事理解,借此帮助儿童将故事人物、内容与自身生活经验联系起来,继而引发反思,产生新的领悟,最后将故事中学到的内容更好地迁移到日常生活中。本研究对儿童实施情绪相关绘本读书治疗,帮助儿童处理发展过程中的情绪问题,探索绘本的情商教育价值。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eQ绘本课程被试采取方便取样,由合作方抽选13名课程时段吻合的学生,其中男生7人,女生6人,年级分布包括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以四、五年级为主。鉴于本次课程是尝试性和推广性的,年级差异大的被试群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课程适用性的年龄特点。

(二)研究方法

本次eQ成长绘本活动由一名活动带领者和一名观察员合作带领,连续进行6次课程,每次1.5小时,历时1周。在第一次课开始前用情绪智力量表进行前测,第六次课结束后进行后测和课程反馈测验。六次课程后对11名学生进行半结构式单独访谈,每位学生约20分钟,对访谈内容进行录音。

(三)测量工具

1.情绪智力测量问卷

本研究中情绪智力测量问卷选取台湾学者罗品欣修订的《小学儿童情绪智力量表》,该问卷是基于Goleman的理论设计而成,经过大陆研究者(诸佳男,2010)修订,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全量表分为两个层面:自我情绪智力和人际情绪智力;包含七项内涵:认识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情绪、自我激励、认识他人的情绪、回应他人的情绪、人际关系的处理。计分采用Likert5点式,得分越高,表示此项能力越好。

2.活动评价反馈单

活动评价反馈单用于在活动最后以不记名的形式统计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其中包括自我情绪收获评估、自我活动满意度评估、其他成员活动表现满意度评估、教师带领方式评估、活动气氛评估、未来参加意愿。以5点式计分,得分越高,自我评价收获越大,满意度越高。另外还包含两项开放式问题,收集学生参加活动后自我知觉的改变以及对活动的期望和建议。

(四)eQ成长绘本阅读辅导理念及方案

1.绘本选取原则

本课程选取适合小学生发展阶段和活动主题的情绪绘本,筛选标准如下:其一,情绪性原则,能较突出地体现高兴、生气、伤心、害怕、内疚、妒忌、厌恶、爱等情绪(之一),能够透过故事体验和挖掘丰富的情绪相关内容。其二,故事乐读性原则,具有良好的故事性、文学艺术性,不一定以情绪为主题。目前市面上有不少情绪主题系列绘本并不在选择之列(如新西兰作家特蕾西·莫洛尼的《我不要》系列),因为此类绘本虽然情商培养模块清晰,系统性较强,但故事性较差,教化倾向较明显,相比一般的以故事为主的图画书较难引起儿童的兴趣。本研究结合每堂课的主题和设计理念选取学生们喜欢的优秀绘本,使绘本的文学艺术鉴赏和教育应用标准相结合。

2.情商辅导理念

本课程以Goleman情商构念为基础,针对前人情商培养课程中情绪调节效果不突出作了相应改进。在传统课程典型负性情绪调节、情绪理解和表达的设计基础上,加入了提高自我认同的单元,重点以认知调节理论为基础,设计了情绪aBC专题课程两节。活动采取绘本读书治疗的形式,选择内容契合、生动的绘本故事,主要通过热身游戏、绘本阅读、讨论分享三个环节将情商教育理念融入其中。具体课程安排见表1。

表1课程安排

单元目的热身游戏绘本

第一单元:

我的名字有故事成员间相互认识;熟悉绘本故事形式;促进自我认同直呼其名《我的名字克里桑丝美美》

第二单元:

不同的我促进自我认同,增强自信;培养观察力,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大风吹《凯能行》

第三单元:

情绪对对碰认识情绪产生的原因、表现;认识到情绪可以影响自己和他人;不把负性情绪传出去喜怒哀乐《是蜗牛开始的》

第四单元:

火山大喷发认识情绪表达的适度原则;学习生气情绪的调节方法;推广调节方法至其他负性情绪托气球《生气汤》

第五单元:

想法倒倒看1整理总结一般情绪调教方法;介绍aBC理论:想法决定情绪情绪处

理机《小蝙蝠德林》

第六单元:

想法倒到看2巩固、应用aBC方法;

课程总结心有千

千结《没关系没关系》

(五)数据的处理

运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描述分析和配对t检验。

三、结果分析

(一)情商问卷结果

表2前后测t检验结果

前测

均值后测

均值ntp

总分129.5134.083312-1.629.132

认识自己情绪a120.166721.333312-1.797.100

表达自己情绪a219.583319.666712-.127.901

管理自己情绪a318.2518.333312-.097.924

自我激励a419.916720.083312-.158.878

认识他人情绪b115.916718.750012-2.976.013**

回应他人情绪b218.250017.666712.688.506

人际关系处理b317.416718.250012-1.483.166

自己a1+a2+a3+a477.916779.416712-.711.492

他人b1+b2+b3+b451.583354.666712-2.463.032**

由表2可看出,后测总分均值较前测总分均值有一定提高,但二者差异并未达到显著(t=-1.629,df=11,p=0.132)。前后测相关度达到0.721,相关显著。七项分测验中只有认识他人情绪一项有显著提高(t=-2.976,p=0.013),其余各分项均未达到显著。对于自我和他人情绪方面,他人相关情绪技能有显著提高(t=-2.463,p=0.042),而情绪的自我方面提高不显著。

(二)活动反馈问卷结果

问卷显示学生对活动整体满意度均值在3.9~5之间,表明学生们对活动整体比较满意。儿童自我报告情绪课程收获显示,在自我情绪表达、觉察、调节,他人情绪觉察、自我认同、情绪理解和应用方面自评良好(m>4.36),调节他人情绪方面得分相对较低(m=3.91)。课堂表现评估中,学生对自己的满意度要高于对其他学生的满意度,对带领教师上课方式也较满意,活动气氛良好,活动中感觉非常轻松自在,对本次活动整体喜爱程度较高。

表3活动评价反馈

极小值极大值均值标准差

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是否满意?3.005.004.5000.84984

对其他成员在活动中表现的满意度3.005.004.0000.89443

你觉得教师的带领方式

如何?3.005.004.5455.82020

整体而言,你觉得活动的气氛如何?3.005.004.5455.82020

如果有类似的活动,我愿意参加1.005.003.90911.86840

1.活动内容喜好差异

本次活动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游戏、读书、讨论。首先就活动内容而言,游戏和讨论环节相较讲故事本身更受学生们欢迎。其次,绘本喜好性别、年龄差异明显。例如绘本《我的名字克丽桑丝美美》女生表示更喜欢一些。这可能跟读者对故事中主人公的性别认同有关。中低年级的学生喜欢情节比较生动活泼的绘本,像《生气汤》;六年级的学生则表示更喜欢“现实”的书,比如《三国演义》,而活动中的书比较“虚构”。最后,活动主题与绘本喜好无对应关系,即对课程的喜欢取决于游戏、绘本、讨论三项综合因素。

另外,活动开放式访问表明学生们比较认同本次情绪绘本阅读辅导。大部分学生希望课堂时间可以再长一点,课程次数可以再增加些。游戏加绘本加讨论的课程形式不仅能够激发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反思,增进体悟。

2.情绪智力辅导效果

课程对情商的辅导效果归纳为以下三方面:情绪理解、调节意识和能力提高;自信和自我效能感增强;同理心和团队意识增强。

首先,儿童在情绪理解、表达、调节方面收获较大,不仅能意识到情绪在生活中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影响,还能在生活中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调节及帮助他人调节。例如:

小容:知道在不开心的时候怎么样让自己高兴起来……用在生活中,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会跟自己说话。

小婧:对生气有帮助,前两天跟妈妈逛商场时我劝妈妈不要因售货员的态度而生气……实际生活中有用。

小瑾: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把不开心的“炸弹”传出去,我们的心情会影响其他人。

姚姚:可以帮助我们克服一些心理上的困难,比如难过时我可以让自己开心些。之后会用到这些方法。

其次,课程对增强自信和自我效能感有一定作用。这集中表现在第二单元《凯能行》的专题设计,以及贯穿整个课程的对同学的正向积极肯定。例如:

润中:最大的收获……自信提升了。

奇奇:要相信自己,像《凯能行》《我的名字克丽桑丝美美》中那样。

小容:……回答问题,因为以前都不敢回答问题。

第三,同理心和合作意识有所增强。不少学生还表示通过本次活动更能站在他人角度,考虑团体利益。

高中著名辅导书篇8

关键词:幼儿师范;美术;第二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6-0244-01

第二课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被广泛使用,但学术界对其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我国著名教育家朱九思等在《高等学校管理》一书中最先提出了“第二课堂”的概念,认为:第二课堂是在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健康的课外活动。这个课堂的活动包括:政治性的、学术性的、知识性的、健身性的、娱乐性的、公益性的(或叫服务性的)、有酬性的活动等等。

幼师美术第二课堂,旨在于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美术第二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是美术课程的延伸,在内容和形式上是对美术课堂教学的深化和创新,以丰富的资源和空间为载体展开系列开放性的活动。根据学生实际,实施分流教学。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和双休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意愿适时选择分出美术特长班、普通美术班和对口专业美术高考班,由学校组织美术教师对学生实施分流教学。普通美术班旨在补缺,培养兴趣,每周进行一次辅导;而美术特长班一周进行两次辅导,主要加强绘画基础训练和手工制作、幼儿园美术课设计等。目的是提升兴趣,发展专长,为以后适应幼儿教学。对口专业美术高考班,开设对口高考考试科目,一周多次辅导。目的是帮助学生对口高考美术专业过关,争取考取大学。实施分流教学的目的是因材施教,帮助生命正常的成长,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学有专长。活动内容和时间安排见下表:

注:1.第二课堂活动主要利用双休日和周一至周五的课外活动时间开展。

2.美术特长班的学生主要来源于二、三年级,学生自愿报名参加。

3.美术普通班主要针对在美术必修课考试中没有过关的学生,在第二学期刚开始2个月开设。

4.高考辅导班的学生自愿报名,利用夜自习、双休日时间

走出教室,体验生活中的美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活书是活的知识之宝库。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微生物是活书。山川湖海,风云雨雾,天体运行都是活书。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武功、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的宝库,便是活的书。”生活就是一本活的书。这活的书里面,就蕴藏着无穷无尽的读不完、看不厌的知识和美。教师要用自己的一双慧眼,引导学生采撷生活中美的花絮,呼吸浓浓的花香,让美术点缀并诗化我们的生活。因此,美术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即一是教师把生活引入第一课堂,让学生联系生活实践,体味生活中的美术,表现生活中的美术,如,教师运用语言、实物、挂图、幻灯、投影仪、电视录像、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把自然之美、生活场景搬到教室;我们还可以借助美术特征,根据幼师生特点,融合时代精神布置教室环境等。二是带领学生到教室外面,走入生活,进入第二课堂,如校园、景点、生活小区等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学习,到生活实践中学习,感受、体验、欣赏大自然和生活中的美,从而去创造和表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

参考文献:

高中著名辅导书篇9

[关键词]教材;教辅资料;内文;缺失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09-0171-03

在钱春元的《新进图书印装质量问题的调查及对策探析》一文中,提到在该校2006年新进的10万多册图书中,“发现存在印装质量的占新进图书总量的3.8%,涉及出版社107家,占323家供书出版社的33%,在出现质量问题的图书中。装订质量有问题的占60%以上。钱春元反映的这些问题都是新进图书的外在质量问题,这反映了一些出版社对印刷装订工作管理不善的状况。但既然新进图书的外在质量都存在这样严重的问题,那么其内在质量,即图书内文的撰写、校对、编辑会不会也存在相应的质量问题?

我们知道,图书内文的质量首先取决于作者的写作水平及校对情况,即作者的文字表达水平是否达到出版水平,文字和资料校对是否认真细致。现在,高校教师由于面临以学术著作来评职称、计算工作量等巨大压力;而一些高职称的专家则需要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教辅读物以满足自己所带研究生学习的需要;一些行政官员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干。也把出版书籍作为一个选项;至于企图通过出版“畅销书”来谋利的也大有人在。这种种原因,造成了我国学术界出现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很少再有前辈学者“板凳要坐十年冷”的认真研究精神,不管自己的研究水平或写作(其中包括对自己的文稿的校对)能力是否达到发表水平,就急匆匆地写,然后想方设法找门路发表。有些专家是真正有学术水平的,也有一定的学术地位,当出版社约稿或因需要出书时,以为只要署上自己的名字,任何著作都不愁没有市场,而自己写的东西质量如何,并未多加考虑;那些当官的出书,往往是追求政绩和附庸风雅的行为,由一帮手下为他操刀,自己只管署名,而不过问写作的质量如何。反正出版后是通过行政命令发行下去。买书的下级因是公款购书,也不心疼,买回后,也不会认真去看,即使看出问题,也如看到了“皇帝的新衣”一样,敢怒而不敢言;那些想通过出书牟取利益的人,更是在取得一定的经费后,急忙炮制“作品”交差,更不管质量如何。这种种情况,就造成图书写作的质量下降,内文错漏严重的现象。至于出版社方面,除了责任编辑的不负责任外,还可能是由于存在着卖书号或变相卖书号或是请专业编辑以外的人编辑,或是根本就省略了编辑这一步骤等情况,往往出现编辑粗枝大叶、粗制滥造,没有认真编辑校对,甚至根本就没有做编辑校对工作,而任由作者胡乱操作,结果导致出版了许多不合格的书籍。

广东海洋大学对教师使用的教材,都希望是采用名校名教师出版的名教材,强调必须优先选用近三年来获得部级、省部级奖励的优秀教材,若无获奖教材可选用,则需选用部级规划教材或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为了让教师对教材能够进行充分的比较和选择,广东海洋大学图书馆都配合学校的工作,购进相应的教材或教辅资料以供教师参考。但是,我们也知道,现在教育界、学术界存在许多问题,获奖教材和部级规划教材或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名声虽然好听,但并不一定就质量过硬。往往一些由国家、教育部或省教育厅组织编写教材的编写组,一些名校名教师有了一定的学术地位后,就容易争取到编写教材的任务。但是,任务到手后,他们是不是认真编写,或是交由自己的助手、研究生或是随便什么乱七八糟的人编写,就不得而知了。所以,我们判断一本教材或学术书籍质量是否过硬,根据的不是作者的名声或地位,是否获得各种级别优秀教材的称号,及是什么级别的出版社出版,而是看他们的作品有没有常见的硬伤及更严重的问题。所以,我们经常和一些学术水平较高,使用教材较认真的教师联系,了解他们在使用某本教材和教辅资料时发现的问题。现在据有关教师反馈回来的意见看,这方面的情况并不乐观。

例如党和国家领导都很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曾在政治局会议上讨论这些问题,并拨巨额经费招标组织编写这类教材,但结果如何呢?广东海洋大学使用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由国内著名专家学者组成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编写课题组编写的,定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但在广东海洋大学使用这套教材的2007年2月第一版时,却发现有许多史实错误。在第26页谈甲午战争期间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时称:“从1885年6月至10月,台湾军民浴血奋战,抗击了日本两个近代化师团和一支海军舰队,日军死伤32000人。”在这里,“日本两个近代化师团”的“近代化”三字不知何解?据可靠史料介绍,日本攻时,动用了近卫师团和第二师团等两个师团的兵力,因此,教材上的“近代化师团”不知是否“近卫师团”的笔误?

关于日军在侵台战争中的死伤数字,史料指出侵台日军“因伤亡和疾病而遣送回国者达三万二千人,其中死者四千六百人”。就是说,侵台日军战死的只是“四千六百人”,加上受伤和生病者总数才是“三万二千人”。当时台湾开发未久,自然环境比较恶劣,日本士兵乍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加上又处在战争的环境,自然会有相当多的人因水土不服和精神紧张而患上各种疾病,以致不能作战。显然,教材的撰述者在使用这条史料时作了篡改,隐瞒了有关“疾病者”的内容,变成似乎日军的死伤都是由于遭受台湾人民武装抵抗的原因,从而人为拔高了台湾人民武装抵抗的成果,这就严重不符合历史事实了。

广东海洋大学教师发表《创新之时还要精益求精一评武树臣教授所著“中国法律思想史”》一文,就批评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武树臣教授于2004年在法律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法律思想史》一书,存在着引用书名、人名、史事、时代错误、引文错漏、脱字、少字、衍文、病句、引文前后不一致、引文出处不一致、引文错漏、错字、小标题序号错、标点错等十多种错误,出错地方多达数百处。

教育部政治学全国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现调同济大学法政学院任主持工作的副院长周敏凯教授所著《国际政治学新论》一书,自1998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以来,一直是政治学本科的必修课教材、研究生的参考教材,并于2004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再版。但广东海洋大学教师在使用此书时,却发现此书除了存在着错别字、病句、漏内容、前后论述不统一、常识错误,如将“14国干涉苏俄”称为“苏俄粉碎了14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其实根本没有那么多帝国主义国家)”等一般硬伤外,还杜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列宁、的资料,将一些并非是列宁、的思想和说法强加在他们身上。第143页和第145页两次谈

到,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可以和平共处的思想是列宁在发表于1915年的《论欧洲联邦的口号》一文中首先提出来的。但他关于“列宁指出:资本主义国家用武力消灭不了社会主义俄国”的说法就十分令人怀疑。因为1915年离发生十月革命的1917年还有两年多的时间,列宁这时候侈谈什么“社会主义俄国”是不是太早一点了吧!我们查阅原文,发现列宁在《论欧洲联邦的口号》一文中主要谈的是“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的思想,而丝毫不触及“社会主义俄国”和“和平共处”的问题。第143~144页称:“在新中国成立的前夕,于1945年6月15日召开的全国政协筹备会上讲话,将列宁的思想运用到中国对外政策中去,倡导不同制度国家和平共处。”在“1945年6月15日”,中国的抗日战争还未结束,何来“在新中国成立的前夕的讲话”?在《选集》第四卷中,倒是有“1949年6月15日”的《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的讲话》,显然,周敏凯教授是将日期搞错了。但在这篇文章中,只不过表示愿意和对新中国友好的外国政府“谈判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而丝毫没有谈到“列宁”和“和平共处”问题。不知周敏凯教授有何根据说“将列宁的思想运用到中国对外政策中去,倡导不同制度国家和平共处”?

诸如此类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该书所阐述的理论的科学性,在向学生讲授时容易误导学生。

曾任南京师范大学校长、书记,现任江苏省高等法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公丕祥,于2004年11月在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厚约680页79万字的力作《中国的法制现代化》一书,这是作者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的最终研究成果。但广东海洋大学教师在慕名参考该书时,却发现该书除了存在病句、标点错、搞错专业术语(约近50余页约60余处)、错别字(约近20页约30处),如152页、153页两次将日本的“江户时代”错为“12户时代”等一般硬伤外,在引用古文资料时,居然有近100多页约150处的错误,其中如第93页引孔子文,将“宽则得众”错为“宽得则众”,注(3)将“于从政乎何有”错为“于从政乎保有”,注(4)将“威而不猛”错为“威而不美”;以致这个老师感叹:公丕祥这样一个有着崇高的政治地位和学术地位的人,怎么能让这样错漏百出的书通过国家项目课题的专家验收?又怎能让这样错漏百出的书出版?

广东海洋大学所处的地区有一个历史名城雷州市,出过一位在清康熙朝当过福建巡抚的名臣陈殡。一本由邓碧泉编选、校注的《陈诗文集》,2004年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印数一万册。可是由于编著者的古文知识欠缺,历史知识不足,撰写和校对不认真,因而在对并不十分深奥难懂的陈殡诗文集做标点和简单注解时,出现许多错漏,令人不忍卒读,更无法引用。书中的错误大概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错字。如第11页将“夤缘武弁,藉名官庄,”错为“寅缘武弃,籍名官庄”。第29页将“寒士”,错为“塞士”,将“沿岸”错为“治岸”。第394页将“都察院”错为“督察院”。第397页将“难以名状”错为“难以明状”。共约50多字。

二是句读点错,伤害了词意部分,以致原文意思全变。如第40页将“立言复正”错为“立言,复ie"。第42页将“其俗尤健讼,不循礼让。”错为“其俗尤健,讼不循礼让。”第43页将“万分一当”错为“万分一,当”。共约30余处。再加上注释错、漏字等错漏,几项合计,不下百余处。

高中著名辅导书篇10

一、内容质量意识

图书特别是占整个出版码洋很大比例的教辅图书,内容质量是否过关,给图书造成的影响很大,而其实际影响已不止是图书本身。

(一)对于内容审查的责任意识

图书特有的意识形态属性和文化属性,决定其不能等同于一般商品,编辑必须要有责任意识,而责任意识强弱的体现首要就在于对内容审查的把握是否到位。责任编辑对内容的审查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学术、思想、社会价值等。

教辅书虽面对青少年学生,内容是围绕着学生学习及提高素质等进行组织的,并以升学考试为主要方向,但由于各科涉及的学科面较广,不可避免地触及某些政治、宗教、民族、历史等出版中的敏感问题。如思想政治这门科目就是研究政治的学科。而地理科则是当前最易使相关教辅“出问题”的科目,它需要大量的地图,以此来设题、辅助讲解、考查识图理解等,地图的认识和使用、理解是这门科目的特征之一。由此,就难以避免地使地理科、地图和复杂的地缘政治、时事政治产生交叉。地理教辅中出现的地图如不能切合变化后的实际,标示的语言、符号不当,造成的后果可能相当严重。事实上,、南海诸岛地图等的绘制和公布已上升到宣示国家的层面,作为相关教辅的责任编辑,怎能不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认真处理这样的地图问题?此时,责任编辑的责任意识尤显重要,强烈的责任意识能驱使责任编辑认真审查,查找和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对策,避开大的出版风险。

(二)对教辅内容组织安排、内容策划的责任意识

编辑不是书稿的写作者,但往往是书稿乃至整套丛书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作者写作之前,编辑已在全盘构思,安排架构,做好基本框架了。特别对于丛书而言,策划编辑是先于主编的指挥者和组织者、策划者,作者则是一本本书具体的直接写作者、执行者,编辑和作者共同对书稿的内容作出贡献,也应共同承担书稿的责任。有些辅导书因有了强力的渠道,而把经济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和唯一的考量因素,不顾书的内容是否切合学生使用的实际状况,大干快上,粗制滥造,使内容平庸,无重点,无梯度,无层次性,不能针对学生在学习和考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甚至于编写时对新课标形势下的课程改革也缺少了解,内容脱离目标学生最基本的使用教材,这些书浪费了学生的宝贵学习和复习时间,令人厌恶。这样的书虽博取了一时的利益,造成的恶劣影响却是长远的,对于费了大量心血而打造的渠道也是一个大的伤害,以后这类书再次进入同样的校园,自然会遇到阻力;对出版社的声誉也有破坏作用。

二、对于读者(学生)学习的责任意识

(一)对学生学习提供帮助的意识

教辅对于学生的学习必须要有帮助作用,对学生无用或用处不大的教辅不应当出现,它们只会白白消耗学生的精力、时间和有限的金钱。各种教辅基于自身的特点,对学生的帮助作用可以说是各不相同的,或富于针对性,或创新性强,或突出能力的训练提高,或有利于考试复习等。从另一方面看,这为教辅的编写和进入提供了多方面的角度和切入点,也为出版社提供了相当宽阔的出版空间。

(二)打造强实用型教辅意识

需认识到,教辅不是或不仅仅是为学生修身养性准备的,它有着天然的实用价值,即有利于学生学习和考试。因此,编辑须树立为学生学习、考试负责的意识,应以提高学生学习水平,丰富学生知识,增强学生能力等为己任,与作者一起,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打造出对学生有益、有利的精品教辅。

三、文字质量意识

对学生负责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把好文字关,不能以“无错不成书”来为自己开脱。对于处在成长期、文化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还不够高的青少年学生而言,教辅图书就是除了教材以外的标准,教辅上的错字、病句、错解乃至知识性谬误等,都很有可能被学生全盘接受。因此,书稿上的一字一句都应当细致认真地审校,不但责任编辑要认真审稿,“三校一读”也必须坚持,对于问题较多的稿件,需要进行四校、五校甚至六校、七校,以最大限度地消灭差错。

四、对教师教育、教学的助手和补充意识

首先要认识到,教师的教学是对学生学习最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的主渠道,它不可取代;再好的教辅都达不到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前提下的因材施教效果。其次,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前提下,需要正确发挥教辅的辅助功能,使其能有力地配合课堂教学。教辅对教学应有正面帮助作用,一本成功的教辅,既能有利于学生自学、自查、自审、自我提高,又对老师的教育、教学起到良好的助手作用,从而受到学生和老师两方面的欢迎。作为此类书的责任编辑,理应具备为教师教育、教学做助手,为教学提供补充的意识,只有这样,所编辑的教辅才有可能具备上述期望中的良好品质。

五、对作者的责任意识

编辑要对作者负责,这是一切图书编辑需共同遵守的,它表现在多个方面:物色和组织有能力和有责任心的作者,培养作者,为作者做好服务,及时为作者排除写作之外的干扰,与作者签订出版合同,及时地依据合同足额核发稿酬。值得一提的是,及时给作者稿酬相当重要,这不仅是给予作者应得的物质利益,更表现出对作者劳动的尊重。一些出版社“店大欺客”,或稿酬一拖再拖,或借故克扣,极大地挫伤了作者积极性,无形中为日后的作者队伍流失埋下伏笔,从而削弱了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

另外,现在的教辅图书编写过程中,常出现作者为图省事,随意在网上复制内容用于自己所编图书的现象,这使得图书的法律风险增加。对此,编辑应时刻保持警醒,注意为作者纠偏,帮助作者树立版权意识,使作者和出版单位免于陷入可能的法律困境;而从另一种角度看,这也是一种为作者负责的表现。

六、对于著作权、版权的责任意识

(一)对于内容应有责任意识,出版的教辅不能盗用别人的智力成果

对他人署名权等版权法规所规定权益的要求和维护是题中应有之义。进入21世纪以来,有关著作权、版权纠纷而进入诉讼程序的官司巨量增加,名人非名人的此类事件层出不穷,而作为出版方的出版社、作为该教辅图书的责任编辑,常需与民营等机构合作研发和出版教辅,对合作方版权、作者著作权的监督检查和确认是责编乃至出版社需要做的重要工作。实践上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来做,以作者授权委托书方式确认就是其中之一。

(二)对于其他出版社版权的处理也要有责任意识

近年来,出版社自身的版权意识也有新的提高,本版的教材已被视为该社的重要智力成果、优秀的出版资源,其他出版社使用和引用出版相关配套教辅通常须取得授权,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等拥有较强教材资源的出版社等两三年来就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的维权行动。因此,教辅责任编辑须改变过去配套教辅出版不用取得相关教材出版社同意的做法,关注新的形势,以著作权法和相关出版法规为准则,富有责任意识地处理与其他出版社的版权问题。

(一)熟悉教材、以教材为基础和出发点的意识

教辅的特点之一就是要以教材为依据,不同版本的教材决定了教辅的不同特质,而当前各地的教材版本累计有十五种以上,不同版本的教材课程设置不同,对同一知识点的要求常常不同,连一些常用词的写法也不一样,作为以编辑出版教辅为专业的编辑,要有以教材为基础的意识,熟悉教材,使教辅尽量与教材一致,不使学生在使用中造成混乱。

(二)提升职业素养、具备职业资质的意识

出版作为一种特殊的、与意识形态紧密相关的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当的职业素养。国家近几年也不断严格对出版人职业资质的要求,2012年正式规定,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在总署系统有备案的,才能担任初审和责任编辑,这意味着没有中级资质,连审稿意见表上都不能署名,更不能在出版物上署责任编辑名,这在一定程度上取消了不合条件者做责任编辑的资格。另外,评定一二三级出版单位、能否获得教辅全资质出版资格等也与此挂钩。因此,编辑要积极学习,补充不足,提高职业水平,遵守规则,努力取得中高级职业资质,这也是对自身、对出版社和对所负责的图书责任意识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