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公司泡沫研究报告十篇公司泡沫研究报告十篇

公司泡沫研究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5:20:25

公司泡沫研究报告篇1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有无风险投资背景对创业板公司ipo泡沫的影响

认证理论认为,风投具有第三方认证功能,可以缓解创业企业ipo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有利于抑制股市泡沫。allen和Faulhaber[2]、Grinbiatt和Huang[3]以及welch[4]将信息不对称理论用于资本市场,认为拟上市公司股东及其内部人员有激励隐藏有关公司的内部消息,因为这样做能抬高发行价格而为公司募集到更多的资金。Booth和Smith[5]提出了第三方认证理论,认为当不知名的企业上市时,如果有非发行方和投资方的第三方对发行进行认证,那么信息不对称问题就能得到缓解。Gartner[6]和Sahlman[7]先后验证了风投具备第三方认证的条件,同时william和Kathleen[8]的研究成果也支持风投具有第三方认证功能的假设。Lerner[9]、Jain和Kini[10][11]等人的研究表明,风投在创业企业ipo过程中具有“认证”功能,能够减轻投资者与发行公司的信息不对称,并为持股公司提供增值服务。也就是说,认证理论认为,风司降低了其持股企业ipo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风投的介入有利于降低企业ipo过程中的成本与费用,对股市泡沫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Gompers[12]提出的逐名理论(Grandstandingtheory)认为,在风投行业中存在逐名动机(或称声誉效应),风投企业融资的难易程度与其声誉高度相关,年轻的风司会急于将旗下的企业上市,以尽快在业内博得声誉,并为旗下的其他基金筹得新资金。Diamond[13]、Sirri和tufano[14]、Chevalier和ellison[15]等学者都曾证明公司声誉和过往表现是资本市场吸引投资者的关键因素。Sahlman(1990)[16]的研究发现,风司股东的回报,主要来自于其持股企业的最终上市,而风司在投资上的专业性保证了其更能发现并投资于具有良好上市潜力的企业。国内学者陈工孟等[17]考察了深交所中小板和香港主板市场的中资企业,实证研究结果同样支持风投具有声誉效应的假设。由此可见,逐名动机会促使风投尽可能选择良好的创业企业ipo项目,而这些业绩优良、富有成长性的创业企业上市后,将有助于降低股市的总体估值水平,减少股市泡沫。综合上述分析提出本文的第一个假设H1:H1:风投背景公司的ipo泡沫显著小于无风投背景公司。

(二)风险投资参与度对创业板公司ipo泡沫的影响

据统计,在深交所创业板首批上市的28家公司中,有45家风投机构参与了其中的23家公司,而风投机构成功获利退出,最短的为127天,超过3年的只有4家。据清科研究中心的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底,我国创业板带给风投机构的平均回报高达7.19倍,大大超越海外各市场。另据《新京报》转述投中集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风投机构在创业板ipo项目上的平均账面回报率为12.13倍。上述三组统计数据传递出一个强烈信号———风投在我国创业板ipo市场上能够快速造富乃至暴富。正是由于现今的创业板ipo具有使人快速暴富的巨大吸引力,近两年国内有大批风投机构诞生,大量资金涌向创业板ipo项目,造成创业板市场上风投机构云集,譬如,进入网宿科技(300017)公司的风投机构多达9家,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先后进入了10家上市公司。而众多风投机构介入创业板ipo项目的主旨是什么?当然是为了获取最大化的投资利润。不难想象,为了获得更大的持股权,以便在创业企业ipo后获得更多的投资利润,那么,不同的风投机构之间,可能会对创业企业的股权展开争夺;然而,对持股权的过度竞争,又可能会抬高风投获得股权的价格和成本,如此的后果,将是直接推高创业企业的ipo发行价,催生创业板公司ipo泡沫。也就是说,虽然风投在总体上可能具有抑制ipo泡沫的作用,但由于过多的风投机构介入到同一个创业企业,出于对股权的争夺和投资利润的过分追求,反而有可能推高创业企业的ipo发行价,进而催生创业板ipo泡沫。综上所述,提出本文的第二个假设H2及其子假设H2a和H2b,H2:风投参与度越大,创业板公司的ipo泡沫越严重。H2a:参与的风投机构越多,创业板公司的ipo泡沫越严重。H2b:参与的风投机构持股比例越大,创业板公司的ipo泡沫越严重。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2010年10月30日前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134家公司为研究样本,主要通过查阅上市公司ipo时所的上市公告书、招股说明书以及上市当年的年度报告,来获取股价、股权、财务等方面的数据,而其余少数补充数据则来源于相关金融证券类网站。另外,为了验证风投的影响,本文首先将样本公司划分为有风险投资背景公司和无风险投资背景公司,并将有风险投资背景公司定义为:ipo时股东中有风险投资机构的公司,反之则为无风险投资背景公司。而风险投资机构的身份,则以各省市风险投资协会公布的风险投资机构名录为标准来进行甄别。

(二)研究变量

1.被解释变量

本文设置ipo泡沫(peG)为被解释变量,并采用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peG)这个指标来测量。peG指标是彼得?林奇设计的一个股票估值指标。一家上市公司有没有泡沫,泡沫严重不严重,最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反映和衡量:一是市场对该公司的估值,即通常所说的市盈率(pe),二是公司的业绩增长能力,主要是公司的盈利能力。如果一家公司的盈利能力不足以支撑其市场估值,那么该公司就存在泡沫。由此可见,peG指标兼顾了市盈率和业绩增长能力两个指标的优点,以此来衡量上市公司的泡沫,显得更加全面和科学。peG计算公式为:peG=市盈率企业年盈利增长率,其中:市盈率=每股发行价每股盈利其中,每股盈利是按照ipo前一年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的净利润除以本次发行前总股本来计算。对于企业年盈利增长率,本文采用公司上市前三年的净利润复合增长率来衡量。这样做的意义在于,通过对上市前三年公司盈利能力的考核,更能准确地判断一家公司的合理价值区间。

2.解释变量

出于分组检验的需要,本文将134家样本公司划分为“有风投背景”和“无风投背景”两类,同时将有无风投背景(VCno)设置为解释变量;对于有风投背景公司,又分别设置“风投机构家数(VCnumber)”和“风投持股比例合计(VCstake)”两个指标来衡量风投的参与度。3.控制变量由于企业的政治背景(poLitiCaL)、资产规模(SiZe)、资产负债率(LeV)、业绩(Roa)、成长性(GRowtH)、存续时间(YeaR)以及行业(inDUStRY)等因素都有可能对上市公司ipo泡沫产生影响,所以,本文将上述因素设置为控制变量。

(三)实证模型

为了检验本文的假设H1,我们构建如下线性回归模型1,用以分析有无风投背景对创业板公司ipo泡沫的影响:模型1:peG=β0+β1VCno+β2poLitiCaL+β3SiZe+β4LeV+β5Roa+β6GRowtH+β7YeaR+β8inDUStRY+ε。同时,为了检验本文的假设H2,我们在模型1的基础上,把风投参与度细分为持股风投家数和风投持股比例合计两个衡量指标,并由此推演出模型2,用以分析风投参与度对创业板公司ipo泡沫的影响:模型2:peG=β0+β1VCnumber(VCstake)+β2poLitiCaL+β3SiZe+β4LeV+β5Roa+β6GRowtH+β7YeaR+β8inDUStRY+ε。

三、实证检验

(一)有无风险投资背景对创业板公司ipo泡沫的影响

1.分组的单变量检验

在回归分析前,本文以有无风投机构持股(VCno)为标准,将样本公司分为有风投背景组和无风投背景组来进行单变量的分组检验,检验结果列于表1。一般而言,peG值>1时,股票价格就存在泡沫。表1显示,全部样本的peG均值为3.887,远大于临界值1,表明创业板ipo环节的泡沫整体上非常严重。其中,有风投背景组的peG均值为3.026,无风投背景组的peG均值为5.708,显示两组均存在严重泡沫,但是有风投背景组的泡沫明显小于无风投背景组。有无风投背景与peG值的关系。在有无风投背景对ipo泡沫的影响方面,有风投背景组的均值和中位数均小于无风投背景组,其组间检验的t值为-1.627,并在10%水上平显著,表明有风投背景公司的ipo泡沫显著小于无风投背景公司。有无风投背景与控制变量的关系。对有风投背景组来说,其资产规模(SiZe)比无风投背景组大,负债比例(LeV)比无风投背景组小,上市前存续时间(YeaR)比无风投背景组长,但这种差异均不显著。同样,有风投背景组的企业平均业绩(Roa)差于无风投背景组,而企业成长性(GRowtH)则高于无风投背景组,并且差异显著。这表明,有风投背景公司在资产规模、存续时间和成长性方面优于无风投背景公司。

2.多元回归分析

回归结果见表3之(1)。从表3可以看出,peG值与有无风投背景(VCno)回归的t值为-1.729,呈负相关关系,并在10%水平显著,表明有风投背景公司的ipo泡沫显著小于无风投背景公司。综上所述,分组单变量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一致,假设H1得到验证,即有风投背景公司的ipo泡沫显著小于无风投背景公司,这表明,风投对创业板公司ipo泡沫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二)风险投资参与度对创业板公司ipo泡沫的影响

为了更深入探讨风投与创业板公司ipo泡沫的关系,下面按不同的风投参与度,对有风投背景公司的peG情况进行检验。

1.分组的描述性统计

本文以风投机构家数、风投持股比例合计两个指标来衡量风投的参与度,这两个指标所对应peG的均值及中位数分别见表2。风投机构家数与peG的关系。我们以股东中风投机构的家数(VCnumber)为标准,将有风投背景公司划分为a组、B组和C组,然后对peG的中位数及均值做统计比较。结果显示:无论是中位数,还是均值,数值最大的都为C组,数值最小的为B组,但a组和B组的数值相差不大。这意味着,风投机构的家数增多,泡沫有增大的趋势,当风投机构家数达到5家以上时,泡沫更趋严重。风投持股比例合计与peG的关系。我们以风投持股比例合计(VCstake)为标准,将有风投背景公司划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然后对peG的中位数及均值做统计比较。结果显示:无论是中位数,还是均值,数值最大的都为d组;而数值最小的为a组。也就是说,风投持股比例合计增大,泡沫呈增大的趋势,当风投持股比例合计超过30%时,泡沫更趋严重。

2.多元回归分析

风投机构家数、风投持股比例合计两个衡量指标与peG的回归结果见表3之(2)和(3)。由表3可以发现,风投参与度对创业板公司ipo泡沫存在显著的影响。(1)风投机构家数与peG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t值为2.801,并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多元回归结果支持假设H2a,即参与的风投机构越多,创业板公司的ipo泡沫越严重。(2)风投持股比例合计与peG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t值为4.372,并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多元回归结果支持假设H2b,即风投机构持股比例越大,创业板公司的ipo泡沫越严重。相应地,假设H2得到了很好地验证,即风投参与度越大,创业板公司的ipo泡沫越严重。

四、风险投资影响创业板公司ipo泡沫的机理分析

前文实证检验了风投对创业板ipo泡沫的影响,研究发现,风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泡沫的作用,但是,如果风投的参与度过大,泡沫反而趋于严重。下面,从风投影响泡沫的机理上展开分析,以揭开风投如何抑制或助涨创业板泡沫的神秘面纱。从泡沫的测量公式可知,当发行企业的盈利水平确定后,真正影响peG值大小的因素是ipo的每股发行价,而合理确定发行价格的关键,在于对发行企业内在价值的准确定位。也就是说,只有准确定位发行企业的内在价值,才能合理制定发行价格,才能更好地抑制创业板ipo泡沫。因此,我们选择从风投与发行企业内在价值的角度来进行分析。按照创业板ipo发行机制,ipo发行价的关联方主要包括发行人、保荐人、承销商、特定机构投资者等方面,而风投大多处于发行人股东的角色。为了便于分析,本文构建以下理论分析框架图:

(一)风险投资抑制创业板ipo泡沫的机理分析

在逐名动机与第三方认证功能、专业的风险资本运作素质和投资后续管理等因素的综合推动下,以及在创业板ipo发审、询价、承销等制度框架内,风投秉承长期投资理念,倡导价值投资,将对创业板ipo泡沫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1.逐名动机与第三方认证功能的存在,有利于风投降低创业板ipo过程的信息不对称,帮助投资者正确定位ipo公司的内在价值

ipo公司的股东及其内部人员有隐藏公司内部信息的客观激励,因为不对称的信息局面有利于抬高发行价格,为公司募集到更多的资金。而风投具有逐名动机与第三方认证功能的观点已为国内外学者所证实,正是由于风投逐名动机与第三方认证功能的存在,增加了ipo公司的信息透明度,降低了ipo过程的信息不对称,使得投资者能够客观和合理地定位ipo公司的内在价值,从而为投资者合理确定ipo公司的发行价格提供支持。

2.专业的风险资本运营素质,有利于风投准确把握创业板ipo公司的内在价值

风投是一种以创业企业为主要投资对象的专业投资机构,大多拥有一套完整而成熟的、涵盖从投资对象选择、日常管理到资本退出全流程的资本运营方案与策略,其对创业企业的专业投资运营素质,是其它机构投资者所难以比拟的。风投介入创业企业的时机一般比较早,大多在创业企业的初创期或成长期就选择介入,对创业企业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要远优于其它机构投资者,因此,风投在ipo公司内在价值的合理定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有利于其合理确定ipo的发行价格。

3.对创业企业的投资后续管理,有利于风投准确把握创业板ipo公司的内在价值

风投将风险资金投入到创业企业,目的是最终收回投资并取得高回报,但是,由于创业企业大多是小规模成长型企业,管理团队以及商务运作经验薄弱,所缺乏的不仅仅是资金,还有更为重要的管理及运营经验,因而,风投对创业企业的投资往往具有很大的风险。出于对投资风险的控制,风投一般会对创业企业展开投资后续管理,这样做,既有利于风投对创业企业的监督管理,又可以发挥风投在日常管理和资本运营方面的优势,弥补创业企业的不足。风投的投资后续管理主要包括,提供财务、金融、商务运作方面的战略规划与咨询,监督企业运营以及提出管理建议等方面。正是由于风投的投资后续管理,使得风投与创业企业共同成长,也使得风投更加了解和掌握创业企业的现实运营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为风投准确定位创业企业的内在价值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二)风险投资助涨

创业板ipo泡沫的机理分析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风投具有一定的抑制创业板ipo泡沫的能力,但是,在创业板二级市场泡沫泛滥以及创业板制度不完善的背景下,风投极容易迷失本性。一旦风投过于追逐投资利润,奉行短视投资理念,急于暴富,那么,风投就可能选择与发行人、保荐人以及承销商结成利益同盟,罔顾ipo公司的内在价值,拔高发行价格而助涨泡沫。

1.逐利冲动与短视投资理念,促使风投罔顾ipo公司的内在价值

虽然,风投在掌握ipo公司现实经营以及未来发展方面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完全具备合理定位ipo公司内在价值的条件和能力;但是,如果风投奉行短视投资理念,急于追逐更大的投资回报,那么,风投就会放弃对自身声誉的塑造和维护,罔顾ipo公司的内在价值,进而无法有效降低ipo过程的信息不对称,削弱风投作为第三方认证中介的功能,致使风投丧失对ipo泡沫的抑制作用。

2.风投与发行人、保荐人或承销商等利益关联方进行利益合谋,隐藏ipo公司的真实信息,拔高发行价格

由于我国创业板ipo发行价格采取向特定机构投资者询价的方式来确定,ipo的成功实施,可以为发行人募集到所需的项目资金,同时也可以为保荐人和承销商带来一大笔可观的佣金收入,而且,发行价格越高,募集到的资金越多,佣金收入就越高。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发行人、保荐人和承销商属于利益一致的关联方,共同有着拔高发行价格的欲望。而风投作为发行人的股东之一,拔高发行价格既可以使风投享受由于超募所带来相关收益,同时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高风投将来退出时的售价,使风投获得更大的投资收益。一旦风投确立了尽可能赚取更多超额利润的理念,那么,风投就会选择与发行人、保荐人或承销商进行利益合谋,隐藏ipo的真实信息,拔高发行价格,助涨ipo泡沫。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研究发现:(1)全部样本公司的peG均值为3.887,远大于临界值1,表明创业板ipo泡沫整体上非常严重;(2)风投深度参与了我国创业板ipo的投资,在ipo环节,有风投背景公司的泡沫显著小于无风投背景公司,表明风投对创业板公司ipo泡沫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也表明风投能够缓解ipo过程的信息不对称,从而为认证理论和逐名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证支持;(3)在对有风投背景公司做深入分析后发现,风投参与度与创业板公司ipo泡沫显著正相关,参与的风投机构越多,风投持股比例越大,则创业板公司的ipo泡沫越严重。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启示:

1.风投具有一定的抑制创业板公司ipo泡沫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创业板市场的健康发展

深圳交易所创业板自推出以来,一直备受泡沫问题的困扰。由于风投作为重要的投资主体,深度参与了创业板公司的ipo,以致舆论界纷纷把矛头对准风投,将其当作推动创业板ipo泡沫的始作俑者和主要力量来予以声讨。一时间,我国风投的总体形象堕入谷底,甚至被妖魔化,使得人们对管理层推动和发展风险投资业的政策方向亦颇有非议。然而,本文的实证显示,风投对创业板公司ipo泡沫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风投的参与有利于促进创业板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的研究结论与舆论界概括式的推断形成了较大的反差,一定程度上修正了舆论界对我国风投的片面认识。同时,从风投影响ipo泡沫的机理分析可知,虽然风投具有一定的抑制创业板公司ipo泡沫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的发挥有赖于风投树立价值投资理念,如果风投奉行短视投资理念,过度追逐超额投资回报,那么,其对泡沫的抑制作用就会丧失。因此,管理层应当加强对风险投资行业的引导和管理,同时改进和完善创业板相关制度,促使风投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进一步巩固风投在抑制泡沫、维护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方面的作用。

2.创业企业对风投的引入应当适度

本文的研究表明,虽然风投在整体上具有抑制创业板ipo泡沫的作用,但当风投的参与度超越一定数值之后,创业板公司的ipo泡沫却变得严重。因此,出于抑制公司泡沫的需要,创业企业对风投的引入应当适度。本文的实证数据显示,对一家创业企业来说,引入风投机构的家数在3—4家,风投持股比例合计小于10%时,泡沫最小。

公司泡沫研究报告篇2

关键词:新经济;泡沫经济;金融;产业结构

一、前言

1980年代之前的日本经济堪称完美,它取得了令全世界羡慕的经济增长率,并且发展速度之快更是令人顺舌。但是自从1988年开始,日本的泡沫经济越演越烈,最后不得控制只能崩溃,从此日本经济就进入了冬季,直到现在可以说都没有恢复过来(杜艺中,2010)。我国目前经济的状况与当时的日本有些相似,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但与此相对应,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矛盾也开始凸显出来。如出口顺差过大、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以及金融改革等等,这些都是当时的日本所发生过的。因此,研究泡沫经济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对于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泡沫经济的定义

经济学中泡沫这个概念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四种含义:一是生成泡沫必然有载体,泡沫的载体通常是一种或一系列资产,可能是流通性强、易于交易的虚拟资本,也可能性是具有稀缺性的某种资源如土地、房地产和可收藏,可保值的东西。但这些资产都具有交易成本低和供求关系不易达到平衡的特点;二是形成泡沫时,必然伴随着资产价格偏离其基础价值的现象发生;三是泡沫形成的主要原因可能产生于投机性,也可能产生于对基础价值的偏离;四是泡沫经常表现了形成、膨胀或者逐渐收缩的运行状态。

和“泡沫”(bubble)有关的经济学概念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经济泡沫,另一个则是泡沫经济。本文认为二者是两个具有紧密联系的不同的概念。经济泡沫指的是由于局部的投机需求使资产的市场价格脱离资产内在价值的部分。经济泡沫的产生主要与投机需求的存在有关,泡沫经济指的是由虚假需求形成的局部经济泡沫通过一定的传导机制使社会有效需求得到过度刺激而形成的虚假繁荣形象,两者是不同的概念(孙少波,2011)。

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既有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经济泡沫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只要有市场经济,经济泡沫总会时不时的产生,只要把它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对活跃市场经济是有利的。可是当政府对经济泡沫的控制不利,泡沫过多的时候,才会演变成为泡沫经济。所以,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之间又是有联系的,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经济泡沫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有其积极作用的,比如经济泡沫的存在有利于进行资本集中扩大生产规模,促进市场竞争繁荣经济。同时,我们也应该理性的认识到,经济泡沫中存在着消极因素存在着投机的成分。既要承认经济泡沫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又要防止经济泡沫过度膨胀演变成泡沫经济。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经济泡沫之所以会长期存在,是有它的客观原因的,主要是由其对经济发展有利的一方面所决定的。经济泡沫的存在对于加快资本集中,促进市场竞争,活跃市场,繁荣经济是有很大好处的,所以它的出现也是常态。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就能够做出对于经济泡沫的理性判断的指标体系,以判定经济泡沫是否有可能会演变为泡沫经济,以尽早对其进行防范。

三、日本泡沫经济的产生成因

日本产生泡沫经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按照不同的角度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分析。以汇率变革为主线,系统研究日元贬值对泡沫经济形成的影响以及对整个日本经济的影响以投机泡沫为主线,系统地研究了投机泡沫产生、发展和破灭的过程以及对经济的影响,并从投资者心理和行为的角度对其进行解释,从经济周期的角度来研究这一时期的日本经济,寻找在日本前期的经济辉煌中是否隐藏着产生泡沫经济的因素。

(一)扩张的财政政策。日本政府在“广场协定”后,放松了对财政的控制,以期通过扩大内需来推动经济增长,并以此来阻止日元升值带来的经济衰退。为了缓和对美贸易关系,减少日美贸易摩擦,中曾根首相于1985年设立了一个由前日本银行行长前川春雄为座长,著名经济学家大来佐武次郎等为委员的研究会,作为中曾根首相的私人咨询机构。这个研究会的全称“以实现国际协调为目标的经济结构调整研究会”,其提供的报告被称为“前川报告”。“前川报告”于1986年和1987年相继公开发展。

日本政府接受了“前川报告”中关于通过扩大内需,实现日本经济增长模式由“外需主导型”向“内需主导型”转变的战略。扩大内需战略包括:增加政府公共投资,兴建公共工程;调整产业结构,扩大企业设备投资,扩大对外直接,投资;转变居民消费结构,扩大内需战略的基本思路;通过增加国内投资,减少储蓄,缩小经济项目顺差,改善国际经贸关系。长期超低和过快增长的货币供应推动了银行贷款快速扩张,使得本来资金已经十分富裕的日本经济体系内到处充斥着廉价的资金,推动资产价格膨胀,形成泡沫经济。

(二)日本金融监管制度不完善。日本金融政策的制度缺陷主要表现在金融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大大增加了资本市场的投资风险和信用体系风险,这就为资本市场上产生泡沫提供了资金的来源和宽松的环境。在日本实行金融自由化之前,日本的金融体系中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政府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占有主导作用。一直以来日本政府在经济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金融方面,政府的作用同样存在。首先,它表现在政府对金融活动进行各种管制。像在利率方面,政府严格实行对利率的调整,并且利率也一直是日本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有力工具。再次,日本政府的“金融保护行政”。在日本金融业方面,不管是银行还是其分支机构,都在政府的监督管理之下。金融机构的成立、破产都必须得到政府同意。如果有些银行经营不善,政府会采取相应的手段对其进行保护。这一方面有利于对金融系统的监管,但另一方面又会使得人们觉得银行永远不会破产,在泡沫形成过程中会加大人们的投机心理。

第二、实行专业化分工体制。日本金融业包括银行、证券公司以及信托公司等不同机构。在日本金融行政保护思想的指导下,各个不同机构都有明确分工。政府不允许某一业态的金融机构来从事其他方面的金融业务。银行业务与证券业务、银行业务与信托业务、证券业务与信托业务都相互分离。这种业务之间的分离可以防止金融机构之间的无序竞争,是金融业健康发展,但到了日本金融制度改革之后,这种分工便逐步取消了。

这些特征对于处于资金短缺时期的日本来说能很好的解决问题。它对于战后很长一段时间日本经济的发展是起过很大作用的。并且日本金融制度的这些特征对于金融风险的发生也能起到很好抵制作用,是很好的制度选择。但是日本经过长期发展,到了80年代日本经济出现资金充裕流动性过剩的问题(郑秀君,2011),在这种情况下,单纯的依赖大企业对银行的贷款是很难实现银行发展的,这使得银行不得不扩大贷款企业的范围,向中小企业放贷,再加上国内外其他一些因素,使得日本不得不对其金融制度进行改革,实行金融自由化,这也加大了日本金融风险的产生,使得经济泡沫的膨胀成为可能

(三)忽视金融创新。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日本企业界压缩成本的需求更加强烈,而一直由银行业掌控的财务费用则成为首当其冲的削减对象,但日本银行业不愿放弃自身利益,双方在各种讨价还价上一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日本银行业更没有以此为契机,通过客户的诉求,探究业务增长的新方面及培养相应的业务能力,最终导致业务能力落后于欧美银行以及本国客户的大量流失,不得不开始把握中小企业,并在融资方面追求“高风险,高回报”,对风险较高的“泡沫产业”的融资大量增加(邢天添,2015)。

此外,因为日本是以间接金融为主体的金融体系。据统计,1975至1984年期间,间接融资占社会总融资的比重高达89.7%。而为了确保间接金融体系的顺利进行了,日本金融当局实行的是“护送舰队式”的管理体制,使银行业的安全得到了保证,但同时也使得银行业缺乏竞争,导致缺乏效率,而在资金投向方面考核与监督力度也不够,这也使得泡沫膨胀时期,资金大量从银行流入“泡沫产业”。

(四)产业结构调整不力。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主导产业的支撑,主导产业是一些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在国际市场上主要依靠它出口创汇。但当时日本主导产业的发展都已接近成熟,但新的主导产业却尚在形成中。这就使得企业难以融资,产品也缺乏竞争力,外来投资特别是长期投资减少,经济项目出现逆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向银行的贷款难以偿还,银行的呆帐和坏帐增加,资本就会向非生产性领域集中,以求得赚取风险和利润,从而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火爆,引发泡沫经济。同时,国内科研水平方面大大落后于欧美,使得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十分缓慢、艰难和被动。经济增长动力匮乏就使得日本的产业结构无法从旧有的框架中解脱出来。

四、结论

泡沫经济会引起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攀升。同时对于本土的金融业具有巨大的打击。不良贷款的增加,企业资产缩水,金融信用下降,股票价格暴跌。无论是从银行的角度还是企业或投资者的角度看,泡沫经济都为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可估计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杜艺中.日本泡沫经济的再回顾与启示[J].金融与经济,2010,04:66-70.

[2]孙少波.日本泡沫经济的成因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河北师范大学,2011.

公司泡沫研究报告篇3

为什么有些企业能够取得成功?为什么有些企业可以伟大而持久?

长久以来,人们始终在探询成功企业的制胜之道。伟大的企业是否真的具有致使其走向成功的Dna呢?我们经历了太多的讨论、研究,执拗于发现企业成功的“统一”模式,以便后人去复制同样的成功。然而,你认真考虑过吗?让山姆•沃尔顿在1970年研究并模仿西尔斯公司的商业模式不可能创建沃尔玛,让迈克尔•戴尔去套用iBm的运作方式也不可能创立戴尔电脑公司。

看看加里•胡佛的结论:

经过30多年的潜心研究,胡佛发现了企业家开启成功大门的真正“密码”――那就是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将洞察力与策略相结合,描绘出企业独一无二的愿景。愿景概括了企业的未来目标、使命及核心价值,是企业哲学中最核心的内容,是企业最终希望实现的图景。他为成功点亮了一座灯塔――愿景,让我们看清楚,通向成功的道路不是追随,而往往是与众不同。

《能源战争――非洲石油资源与生存状态大揭秘》

本书富有见地的揭示了一个要点:一个意图提升社会底层被漠视的十亿人口的深谋远略的战略,一定会和国际石油巨头们的生意相抵牾……这里还包括十亿各国高端富人和四十亿中等收入的人群。他们的消费习惯是这些跨国公司的支持者。

――纽约时报thenewYorktimes

伽思维尼恩用无畏的报道让人们认识了非洲石油遭遇的挫折、孕育的希望和郁积的愤怒。读之心绪难平。本书主题与我们的时代息息相关,意义重大。

――《原油:关于石油的故事》作者索尼亚•沙阿(SoniaShah)

当今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依赖非洲石油来满足自身对能源的巨大需求,但很少有人费心去思考这种依赖性对非洲本身带来的可怕影响。本书首次近距离考察了无节制的石油开发对脆弱非洲社会的冲击,生动翔实地描绘了重重包围下的非洲大陆。

――《红与油》作者迈克尔•克莱尔(michaelKlare)

《即将来临的经济崩溃》

在《即将来临的经济崩溃》一书中,李柏博士证明了美国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危机意味着严峻的经济困难;而对于投资者来说,这个危机则意味着千载难逢的发财机遇。本书通过细致入微的研究和分析,揭示了在政府、华尔街、石油工业以及学术界领导者们身上所存在的集体性盲目。正是这种集体性盲目使他们对于近在咫尺的危机视而不见――以至于我们几乎要错过了解决这场危机的大好时机。

《大泡沫》

从荷兰的郁金香狂热到法国的密西西比泡沫,从英国的南海泡沫和英格兰铁路狂热,从美国的大萧条到纳斯达克泡沫。究竟应当如何看待这种泡沫现象?

在本书中,丹尼尔•格罗斯从大量事实中得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观点:泡沫也有积极作用。从19世纪的电报狂潮到当今美国对于可替代能源的狂热,从铁路到房地产,格罗斯带我们回顾了这些大胆投资者和先锋所带来的旋风,分析了它们所留下的宝贵财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通常被认为是灾难的泡沫实际上曾经帮助人们建立了商业基础设施,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增长。可以说,泡沫其实也是重大的科技和商业创新时代中迅速扭转经济的一种方式。身处泡沫边缘,只有以积极的心态直面泡沫,掌握它的动作的规律,才可能从中获利。

《决断》

领导的成败,就系于决断的好坏。蒂奇与本尼斯为我们上了一堂关于决断的速览课,给了我们在对的时间做出正确决断的工具。

本书将为我们做出艰难的重大决断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效的框架。他们将告诉我们该怎样察觉决断前的关键时刻、该在什么时候果断地采取行动以及做出决断后该怎样去执行。

《决断》一书在美国上市即获得《华尔街日报》、《商业周刊》等重要财经媒体的重视,也广受如星巴克创办人、前美国国务卿等具有重大决策经验人士的赞赏。本尼斯和蒂奇也认为本书议题是他们研究生涯的最重要部分;这里要谈的不是陈腔滥调的:领导者如何修身、如何行事,而是直指领导这件事的问题核心:领导的成败,就系于决断的好坏。

《中国牛市》

亚马逊网站投资类图书排行榜第一名,著名投资大师、量子基金创始人、畅销书《热门商品投资》作者,吉姆•罗杰斯看好中国未来投资前景,断言中国世纪到来!

在本书中,著名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对中国的农业、工业、商业、能源、交通、旅游、健康、科教、房地产等重要行业,二十多年来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走势进行了深入而透彻的分析,对这些领域中具有投资潜力的上市公司也进行了独具慧眼的点评和推荐。该书堪称投资者把握中国未来投资市场、获得长期受益的经典必读书!

吉姆•罗杰斯的投资箴言:

公司泡沫研究报告篇4

一、泡沫表现:tmt公司估值变化

1.中国tmt公司与美国tmt公司估值对比

2.最近ipo中国tmt公司估值状况

3.中国tmt公司私募融资估值状况

二、泡沫成因:同时发生的四大革命

1.电子商务:流量变现!

2.社交网络:争夺互联网主要入口

3.移动互联网:终端革命

4.新媒体:视频行业的想像空间

三、泡沫分析:如何理解tmt板块泡沫

1.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的股票表现

2.泡沫破灭后死掉的公司及活着的公司

3.泡沫后中国概念股同样出现两极分化

4.如何认识此次中概tmt板块泡沫

以下为研究报告正文部分:

近期多只中国tmt(科技、媒体、通讯)概念股股价连续飙涨,中概tmt板块是否存在泡沫成为热门话题。i美股就此问题进行三大方面研究:中国概念股tmt板块是否存在泡沫?tmt板块泡沫是怎样产生的?在泡沫形成及破裂过程中,投资者应如何应对?希望有助于投资者做出更好决策,以下为报告全文:

一、中国概念股tmt板块泡沫表现

我们分了三个类别统计中国tmt公司的估值状况,包括已经在美上市tmt公司、近期赴美ipo的中国tmt公司、未上市中国tmt公司。

1.中国在美上市科技股与美国科技明星股对比

i美股统计发现,在近一年时间中内,从股价表现来看,中国在美上市科技股一年平均涨幅高达48.71%,远高于美国本土科技明星股20.49%的平均涨幅,同期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的累计涨幅为15.22%;从市盈率状况来看,美国本土科技明星股的市盈率为39.49倍,而中国在美上市科技股的市盈率为66.80倍,后者是前者的1.69倍,入选样本的20家美国公司均为盈利,而20家中国公司有3家为亏损,算上这个影响,市盈率反映出估值差异要更大;从市销率(总市值除以总营收)来看,可发现20家美国本土科技明星股的平均市销率为4.39倍,而中国在美科技股的平均市销率为17.87倍,后者为前者的4.07倍。具体如下图:

(注:统计周期为2010年4月27日-2011年4月26日;中国在美上市科技股的考察样本为截至2011年4月26日市值在中概排前20的tmt公司;美国本土科技巨头为在美国市值排名前20的tmt公司。样本详细情况请见本报告附图1、附图2)

中国在美上市科技股中,新浪一年累计涨幅高达272.26%。华尔街给新浪一款产品微博的估值由10亿美元上涨到20亿、30亿,有的甚至给出100亿美元预估值。截止目前,新浪市销率已经超过20倍。再将其与微博鼻祖twitter进行一下对比,媒体报道称twitter最新估值为77亿美元,而其2010年营收仅0.45亿美元,经计算可见,twitter市销率将高达171倍。

另一只龙头股百度近12个月涨幅高达145.71%,同期谷歌涨幅仅0.71%。百度市值530亿美元,最近一财年营收11.99亿美元,盈利5.31亿美元,目前市销率为44.2倍,市盈率99.3倍;而谷歌市值1769亿美元,最近一财年营收293.20亿美元,盈利85.05亿美元,市销率为5.84倍,市盈率20.14倍。具体如下图:

当当网在ipo后受到美国资本市场的追捧,目前市值19.01亿美元,最近一个财年营收为3.457亿美元,盈利为0.047亿美元,市销率为3.45倍,市盈率为404倍;而美国电子商务巨头亚马逊,目前市值822.2亿美元,最近一财年营收342.04亿美元,盈利11.52亿美元,市销率为2.4倍,市盈率为71.4倍。具体如下图:

优酷,中国最大的视频网站,市值已经高达68.23亿美元,超过诸多老牌中国互联网公司,如盛大、搜狐、网易。优酷最近一个财年营收仅0.59亿美元,亏损0.31亿美元,市销率为116.2倍。优酷Ceo古永锵在ipo期间曾以netflix做类比对象,对比两者来看,netflix市值124亿美元,最近一个财年营收21.62亿美元,盈利1.6亿美元,市销率仅5.73倍,市盈率77.5倍。

2.中国tmt公司赴美ipo再起高潮

如上图所示,自2010年4月到2011年4月,中国赴美ipo的tmt公司数量为18家,总计融资21.639亿美元,这18家公司ipo首日平均涨幅为35.76%;ipo后至2011年4月26日,18家公司的累计平均涨幅为59.19%,据美国专门研究在美ipo公司的网站ipoSCoop统计,最近在美国上市的100家公司,截至2011年4月26日的累计平均涨幅为26.27%。

细致观察会发现,在赴美上市的中国概念股中,与互联网沾边的,基本均受到投资者热捧。在2010年全美ipo表现最好的5只个股中,中国公司占据4席,分别是优酷(涨161.25%,第一,同时为2005年以来最佳表现),蓝汛(涨95.32%,第二),当当(涨86.94%,第四),搜房(涨72.94%,第五)。2011年3月底上市的奇虎360,上市当日涨幅134.48%,为截至目前2011年全美ipo涨幅最大的股票,奇虎360市值也达到37.5亿美元,市销率65.04倍,市盈率441.70倍。此外顶着“中国移动互联第一股”光环的斯凯,虽然在ipo当日暴跌超过20%,但是此后股价一路高歌,截至2010年4月26日,斯凯报价17.35美元,2011年涨幅已经超过300%,市值近6亿美元。

除已经上市的上述公司,目前仍有一批中国互联网公司正在积极筹备赴美ipo,其中人人、世纪佳缘、土豆、凤凰新媒体、网秦等均递交SeC上市申请,而盛大文学、开心网、去哪儿网、淘米网、pplive、迅雷、Ucweb、和讯网等已传出要赴美ipo。

3.中国互联网私募融资急速增长

中国tmt(尤其是互联网)行业受到资本市场的热捧,进一步刺激了相关公司上市前融资的估值。以中国电子商务企业为例,据监测数据,2010年电子商务领域已披露的投融资共有42起,其中风险投资35起,总额逾5.5亿美元;ipo两起,募资总额3.89亿美元;网站并购5起。其中B2B、B2C领域融资盘点如下:

团购融资方面。由于中国团购网站模仿对象均为美国Groupon,当Groupon拒绝谷歌60亿美元收购后,国内团购网站估值开始升高。拉手网在2011年4月初宣布完成1.11亿美元的C轮融资,使得其估值达到11亿美元,一年前这家公司刚上线时估值为100万美元。2010年主要团购网站融资如下:

进入2011年,风险投资进一步涌入风头正劲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仍以电子商务为例。电子商务行业在2011年前四个月的9起私募融资中,就募集18.9亿美元的资金,其中包括京东在2011年4月的C轮融资中,获得了DSt、老虎基金等6家基金一次性15亿美元的投资,使得京东商城在公开上市前估值就超过了100亿美元。

互联网其他行业,比如视频行业的pplive也获得了巨额融资,2011年3月,pplive宣布获得软银2.5亿美元的注资,这笔融资超过了优酷ipo时募集的资金,也是的pplive的估值在ipo前超过了7亿美元。

综合上面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到,不管二级市场还是一级市场,中国tmt行业公司都受到了资金的追捧。

二、中国tmt板块泡沫成因

从资本市场发展历史来看,泡沫多来自人们短期内的对新技术、新应用前景的过度乐观。1840年代的铁路,1920年代的汽车和收音机,1950年代的晶体管,1980年代早期的家用电脑和生物技术都曾带来这样的乐观。新技术让人们看到未来世界新图景,乐观情绪蔓延,投资都都预期自己可以从中受益,于是投资过度,泡沫产生。

此轮中国tmt板块泡沫产生于同样的乐观,具体来自于互联网在四个领域的应用前景: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新媒体(主要是视频)。

1.电子商务:流量变现!

1.1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增速迅猛

从中国整体经济状况来看,网络经济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实体经济,网络经济中的电子商务增速远高于品牌广告等行业增速。据艾瑞咨询公布数据显示,2007年到2009年,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54%,高于移动互联网的35.8%、品牌网络广告33.8%,以及网络游戏的40.8%。艾瑞预测2010年到2013年,电子商务行业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74.3%,低于移动互联网的91.8%,但高于品牌网络广告41.7%、网络游戏的20.1%,电子商务将继续担当网络经济增长主力。

从网络经济各部分构成来看,2007年电子商务在网络经济市场中占比为22%,到2009年已提升至25.7%,预期这一比例在2013年将上涨至40.8%。与此同时,网络游戏、品牌网络广告所占份额逐渐下滑,占比越来越小。具体如下图所示:

电子商务行业快速增长背后是中国网购人群的增加。艾瑞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网购用户约5500万人,2009年这一数据已增长到1.09亿人,预期2013年将达2.45亿人。具体如下图所示:

网购用户数量的持续增长,便捷支付通道的打通,物流仓储快递发展,客观环境的改善成为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新动力。DCCi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462.6亿元,占网络消费比例为11.6%,2010年占比上升至37.6%,预期2013年这一比例将上升至78.1%。具体如下图所示:

1.2中国电子商务第三波热潮

在中国电商发展历史上,总共经历三波热潮:第一波始于1999年,主要代表电商为易趣网、8848、卓越网、当当网等,随互联网泡沫破裂进入低谷;第二波始于2007年,在阿里巴巴上市示范效应下,众多风险资本进入电商领域,服装、3C、母婴等门类均出现垂直B2C,此波在2008经济危机期间进入调整期;第三波始于2010年,以京东等电商巨额融资为标志,B2C、团购两大领域新公司不断涌现。

a.B2C模式。在传统品牌商对电子商务比较陌生年代,电商需要用户自身去贡献内容,无论是淘宝还是易趣,都采用C2C模式吸引买家,积累丰富商品种类,再借此吸引更广泛消费人群。随着电子商务发展,越来越多传统品牌商开始尝试线上零售模式,同时淘宝等C2C平台客观培养出细分市场用户群,B2C逐渐成为主流。与C2C相比,B2C卖家更正规、产品质量更好、服务更有保障。

据艾瑞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中B2C占比为6.8%,预期2013年占比至少上涨至30%。具体如下图:

B2C包括综合类B2C(或称平台类B2C)与垂直类B2C。综合类B2C包括淘宝商城、京东商城、卓越亚马逊及当当网等,其共同特征是大而全(部分正在努力向大而全转型),试图在同一个平台上纳入尽可能多的品类。据艾瑞最新公布数据,此四家综合类B2C占据2010年中国B2C交易额排行榜前4位。具体如下图:

作为B2C领域里的重量级选手,综合类B2C增长极其迅速。2008年京东商城交易额仅13.2亿元,2010年就超过100亿;凡客2010年增长300%,2011年销售目标再增长100%;淘宝商城销售额在2010年增幅则超400%。

垂直B2C共同特点为: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例如3C、服装、母婴、奢侈品等,迅速扩充商品品类,并以做成细分领域第一名为目标,争夺综合类B2C的具体门类生意。在过去的1-2年时间中,垂直B2C成为创业者首选,切入领域越来越细,比如鞋类B2C、袜子B2C、运动服饰B2C。举例来看垂直B2C的增幅:鞋类B2C乐淘2010年销售额为1亿元,2011年预期销售额翻5倍,达到5亿元;奢侈品B2C走秀网2009年销售额4000万元,2010年2亿元,2011年预期销售额翻5倍,达10亿元。

b.团购模式。2010年是中国的“团购元年”,首家团购网站满座网于2010年1月成立,此后美团网、拉手网、糯米网等纷纷上线,到下半年形成“千团大战”格局。简单说,团购网站充当着网上消费信息集散中心功能,它将线下市场(购物中心、餐馆等等)搬上网络,再组织线上用户集体砍价,取得消费优惠。团购网站收入模式主要依靠收取提成。团购模式在中国的迅速兴起,与其简单可模仿的模式有关,也与团购盈利时间短特点有关。以下为统计数据:

1.3中概tmt板块中受益电商发展的公司

中国概念股tmt板块中受益电商发展的公司包括三大类:

1)电商类公司,主要是当当网与麦考林两只个股。麦考林作为“中国B2C第一股”,上市首日飙涨57%,但在公布首份上市财报后,股价出现直线下滑。分析普遍认为,投资者在财报公布后意识到这家B2C并不“正宗”,在线上零售业务外,还有庞大的线下店铺销售渠道,而这部分业务表现让人失望。暴跌行情持续很长时间,直到2011年一季度财报后,麦考林才重新进入投资者视野,此时它的战略核心已发生转型。转型之一为“资本运作”,引入新浪、中国动向作为合作伙伴;转型之二为“发力线上”,战略中心完全放在电子商务板块;转型之三为“放弃线下扩张”,直营店将逐渐转为加盟店。如果将“麦考林转型”放入第三波电商热潮中去思考,转型很好理解,因为B2C业务增速要远远胜于线下。

与麦考林相比,当当拥有电商渠道具有更大价值,其在图书品类上的影响力也非常可观,其掣肘处在于网站品类单一,总体毛利率过低。上市后当当网获得相当不错的估值,市盈率达到1215倍,要支撑这样高的估值,就必须解决后续增长乏力的问题。目前当当选择的道路为百货化,走综合性B2C平台道路,继续扩张品类,保持销售额的增长速度。当当股价当前徘徊在24美元附近,相比34美元的最高价已回落很多。

2)拥有巨大流量的传统互联网公司,主要是百度、新浪、搜狐、网易。这些公司往往并不直接经营电子商务,但他们拥有电子商务所需的巨大流量和用户,那么很容易从电子商务的广告热潮中有所获益。新上市的奇虎360重要收入也来自电子商务上游。360在2011年初推出360团购开放平台,通过开放应用程序接口(api),符合资质团购网站均可接入该平台,共享360的用户及流量,360则提取交易分成,并负责解决团购平台的网络安全等问题。

2.社交网络:争夺互联网入口

2.1中国社交网络发展规模与势头

社交网络即社交网络服务,源自英文SnS(SocialnetworkService)。由于社交网络极大降低人们社交时间、物质成本,有效拓展社交范围与区域,同时将网络信息以人为核心进行重构,因此在全球互联网快速兴起。

据易观国际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SnS用户规模将达2.16亿,环比增长22.7%。中国SnS市场规模将达13.28亿,环比增长71%。到2013年,中国SnS用户规模将达4.25亿,较2012年增长25.8%;市场规模将达52.98亿,较2012年增长61%。具体如下图所示:

(注:易观智库以上数据未包括微博产品的用户在内)

目前中国增长速度最为迅猛的社交网络产品为微博。新浪在2009年底正式推出微博,到2010年10底已达5000万,而截止2011年2月底,新浪微博用户已突破1亿人,每天微博的信息量5000万条左右。作为新浪微博的主要竞争对手,腾讯微博2010年3月推出,借助QQ客户端优势迅速追赶,并在2011年2月初也宣布注册用户超过1亿。此外网易微博用户数在2011年2月底也达到了3800万人。据DCCi预测,中国互联网微博累计活跃注册帐户数2011年中将突破1亿,2012年、2013年底,这一数字将有望突破2.8亿、4.6亿。具体如下图所示:

2.2社交网络成中国互联网主要入口

在传播模式上,社交网络颠覆web1.0静态单向传播方式,更具即时性、互动性与移动性。在网络信息生产上,社交网络中的信息更多来自用户自产,随着社交网络用户爆发式增长,中国互联网内容生产方式也出现拐点。据DCCi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6月中国互联网页面浏览量pV中,用户生产内容的流量占比达50.7%,超过网站产生内容的流量占比(47.32%)。

DCCi的数据同时显示,从2008年到2010年,中国主要互联网应用页面浏览量占比中,社区占比持续上升,2010年上半年社区贡献流量占比达50.1%,而搜索贡献流量占比为仅为16.5%,网络视频占比13.9%,咨询占比8.8%,电子商务占比4.6%。

从中国网络用户访问时长占比来看,网络社区市场占比同样持续上涨,从2008年上半年的18.4%,上升至2010年上半年39.2%,成为中国互联网主要用户入口。具体如下:

社交网络在颠覆信息生产机制同时,满足用户对信息个性化定制、传播及分享需求,因此对新闻资讯类网站存在严重“替代性”影响,如DCCi数据所示,新闻资讯访问时长占比从2008年48.5%快速下降至2010年上半年15.8%。可以预期,在个性化资讯服务成为主流的web2.0时代,中国门户“大而全”的资讯超市作用失去基础,而社交网络(主要是微博)这种更高效方式将成为其替代品。

2.3社交网络蕴含的巨大商机

社交网络目前覆盖互联网主力人群,成为互联网主要入口,其作为网络平台的商业价值也日渐显现。目前来看,社交网络的商业价值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社交广告、社交游戏、社交电子商务。

a.社交网络广告

社交广告特点是精准、互动、自助。社交网络掌握着用户自发提供个人基本信息(例如兴趣、年龄、爱好),以及个人实时信息(例如去哪里吃饭、是否单身、想买什么东西),因此能做到广告精确投放。社交网络广告自助性是指,任何人都可以直接在社交网络购买广告位,定制目标消费者所在的地理位置、年龄、相关喜好等,这样广告投放就不再只是大公司的专利,小的店主及零售商同样可利用。除上述特点外,社交网络广告投放还有一项杀手级特点,就是一切广告投放效果都可实时监测,任何广告主都可以使用相关工具,随时调整广告投放方案并力求最佳。

据美国互联网流量监测机构comScore的数据显示,2011年第一季度,Facebook的显示广告展示量首次超越雅虎,成为全美第一大显示广告商,市场份额由去年第四季度的11%增长至16%。Facebook的广告客户数量自2009年年初以来增长了逾3倍。

b.社交游戏

社交游戏是指运行在社交网络内游戏,社交游戏更强调用户之间的互动及分享。伴随社交网络用户数量高速增长,社交游戏用户也快速积累。据易观国际预测,到2012年中国社交游戏市场规模将达到16.3亿,用户规模达1.3亿,活跃付费用户规模增至1700万,到2013年中国社交游戏市场规模将达到28.5亿元,社交游戏用户规模将达到1.3亿。具体如下图所示:

市场研究公司parksassociates预计,2015年全球社交游戏市场规模将由2010年的10亿美元增长4倍至50亿美元。社交游戏持续升温也造就一批网游开发新贵,以社交游戏商Zynga为例,借助Facebook展示平台,Zynga每月活跃用户达1.84亿,截至目前估值已超过老牌游戏巨头ea(ea当前市值达67.9亿美元)。

c.社交电子商务

社交电子商务包括两种类型:社交网站进入在线零售领域,零售电商在自有网站内建立用户社交网络。目前看第一种模式更见成效,Facebook官方数据显示,Facebook已成为网络零售商的重要流量来源。2010年10月,Facebook为亚马逊带来的推介流量同比增长328%,谷歌则下滑了2%,Facebook给eBay带来的推介流量增长81%,谷歌下滑3%。

据福布斯4月13日刊载文章《Facebook电子商务前景广阔》,Facebook不仅为零售商、品牌商带来流量,还提供各种社交网络工具,帮助电商提升销量。除此之外,C2C同样借助Facebook获益,与在Craigslist上跟陌生人交易相比,通过Facebook与好友或好友的好友交易更值得信赖。

除了以上三种主要盈利模式外,社交网络还拥有更多可供发掘商业模式:实时搜索,提供实时话题信息及数据监控;高级账户收费,向企业用户收费,为企业提供流量分析、品牌宣传服务;无线增值服务,提供更多工具性应用及增值服务;平台开放,与社交网络应用开发者分成。

2.4中概tmt板块中社交网络公司

社交网络的估值离不开对于Facebook估值讨论,自2004年6月创立至今,Facebook估值从最初的7.5亿上涨超500亿元。具体如图:

中概tmt板块已上市公司涉及社交网络的,目前主要有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其中以新浪微博业务影响最为显著。新浪Ceo曹国伟认为,微博是基于社交关系的平台,信息传播的效率更高,而在中国互联网上,基于强关系的SnS,包括人人网和开心网,与微博正殊途同归,都在朝着社会化的网络方向发展。而新浪微博是否能成长为社交化网络,直接关系到其估值高低。高盛最新报告称,如果将新浪微博完全按照社交网络属性估值,新浪的估值将会达到每股165美元,较现价仍有16%的上涨空间。如果完全按社会化媒体估值,则每股只有79美元,较目前的价格低45%。

此外中概股将新增一家以SnS为主要特征的上市公司—人人。人人旗下的人人网历来被冠之以“中国版Facebook”,但从招股书中披露数据看,其自营业务(游戏及团购)占据营收很大比例,这与Facebook的开放平台相比,在营收及理念等方面均差距明显。另外有媒体消息称,开心网已启动赴美程序,上市日期将紧随人人之后。与人人相比,开心网完全属于SnS网络公司,其迅速兴起与“偷菜”、“抢车位”等社交游戏息息相关,截止2010年8月注册用户也已超过8600万。开心的上市将为中国社交网络概念再添一把火。

在讨论过中国概念股中与社交网络相关的公司后,有必要再提及中国推行全社交(totalSnS)战略的公司腾讯。腾讯目前提供im、微博、SnS、博客、邮箱、BBS等一站式服务,满足用户几乎所有社交方面需求。在社交网络基础上,腾讯又进入网游、门户、搜索、浏览器等诸多领域,其盈利随之不断升高。腾讯目前被视为中国社交网络的最大赢家,其在增值服务(尤其是虚拟物品消费)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正被全球社交网络公司所借鉴,其中包括美社交网络巨头Facebook。

3.移动互联网:终端革命

摩根士丹利在2009年底的《移动互联网》研究报告中称:“财富的创造和消亡是新的计算产品发展周期的实质,我们现在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周期的早期阶段,这是过去的50年来的第5个发展周期。”摩根士丹利分析师marymeeker认为“3G+社交+视频+网络电话+移动装置”五大趋势融合,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创新。移动互联网将比以往4大周期(大型机、小型机、个人电脑、桌面互联网)创造更多市值,也将造就更多互联网领域巨头。

3.1中国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

首先来看中国互联网接入方式的演变。据DCCi预测,2010年中国手机销量预计2.5亿部,智能手机占比为16.6%,智能手机销量2010年超越电视,2011年销量超越pC。而这意味着互联网的主要接入口已转移到移动终端上来。

再来看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长情况。根据易观智库最新数据,2010年第四季度中国国内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2.88亿人,环比增长18.52%,相比去年呈现41.48%的增长速度。

具体到手机用户数量上,据DCCi预测,手机网民数量将在2013年超越pC网民。

3.2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两大需求

移动互联网用户的需求大体可分成两类:核心应用需求和休闲娱乐需求。核心应用需求包括移动搜索、浏览器、输入法、地图导航、应用商店;休闲娱乐需求包括移动游戏、移动im、移动媒体、移动SnS、LBS。

传统互联网公司在进入移动互联网时,通常会进入核心应用领域,将原有业务扩大到移动领域,代表公司包括百度、腾讯。这类公司的典型做法为:大量推出移动客户端产品及构建开放平台。新兴创业公司聚焦的领域多为移动im,SnS及LBS,如小米科技的米聊,街旁、冒泡。

据中金《移动互联网深度报告》,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的应用中,手机游戏最多,占到78.4%,接下来是移动im、手机音乐、手机阅读和移动搜索。具体如下图所示:

nielsen公司2009年底针对4000名智能手机用户为期30天的调查显示,前五名的移动应用需求是游戏、天气、地图、社交网络和及音乐。据艾瑞数据显示,在用户使用手机im频率方面,平均每周使用6-7天的用户比例达51.3%;约80%的用户拥2个以上的SnS账户,并有超过40%的用户希望在手机上使用SnS。预期随着用户关系在社交网站平台上逐渐积累和扩大,越来越多的交互和信息传递都会在移动社区平台上进行。例如,新浪Ceo曹国伟最新披露数据称,新浪微博50%的用户通过移动终端上微博。

3.3移动互联网受益公司及盈利模式

将有三类公司受益移动互联网兴起。第一类为基础设施公司,包括运营商,通讯设备、手机提供商,半导体公司和数据分包商类公司;第二类为平台公司,例如facebook式开放平台、苹果式应用商店,国内传统互联网巨头目前也在构建自己的开放平台;第三类为应用软件公司。

3.4受益移动互联网发展的tmt板块公司

首先要提到的是新浪与腾讯,新浪微博目前已成为智能终端上的杀手级应用。据新浪官方披露数据,新浪目前1亿多注册用户中,有一半是通过移动终端上微博的。

而未来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与新浪争夺最激烈必然为腾讯。腾讯在移动互联网的布局包括:移动im、wap门户、无线搜索、移动SnS、手机浏览器、手机阅读、手机音乐及游戏、移动应用商店。腾讯不仅将pC优势平移到互联网,同时通过完成其他领域的布局,包括应用商店、手机游戏等。

第二个要提到的是百度、优酷。这两家公司通过将原有桌面业务(搜索、视频)转移至移动互联网,再次捕获移动互联网用户。谷歌全球副总裁刘允在最新演讲中称,据谷歌统计数据,移动搜索仍是智能终端的最大应用。至于移动视频,随着3G的普及,将继续成为移动互联网终端的主要娱乐方式。

第三个要提到的一个独特公司是斯凯。斯凯在美上市时主打“中国appstore”的概念,上市首日大幅走低。截至4月28日收报20.31美元,与上市首日收盘价相比,目前该股股价已上涨238%。日前斯凯正式对外公布“openSKY战略”:手机游戏及应用开发者可调用名为openSKY插件,实现与拥有5000万用户的斯凯冒泡平台互联互通,斯凯通过增值服务及广告获得收入,并分成给开发者。openSKY战略为斯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开辟一种新的盈利模式。

4.视频:想像空间

据DCCi统计数据,从2008年上半年到2010年上半年,在中国主要互联网应用中,网络视频的页面浏览量pV占比,从7.9%上升至13.9%,但网络视频的访问时长占比,却从8.3%上升至20.4%,仅次于网络社区39.2%访问时长。由于用户在网上停留时间为定数,视频网站访问时长大幅增长意味着,视频行业的网络价值将获得显著提升。以下详细来看:

4.1网络视频用户增长空间巨大

1)网络视频抢占传统电视观看人群

在互联网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群,普遍培养出在线观看视频习惯,而非收看电视。据CnniC2011年1月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収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国内网络规频用户规模2.84亿人,网民渗透率为62.1%。从网络视频用户增长情况来看,2009年用户规模为3亿多,到2010年底有望增长到3.94亿,预期到2012年,网络视频用户将达5.27亿人。具体如下图所示:

从有效浏览时间方面看,艾瑞iUt数据显示,2011年2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总有效浏览时间突破15亿小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超过200%。

在线视频观看人群和浏览时长飞速增长,离不开带宽环境的改善。为了获得更多流量,视频网站在带宽上的投入不断加大,加上CDn、p2p等网络加速技术的应用革新,用户在线观看视频的流畅度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在线视频点播服务带给用户更多选择空间、更丰富的节目,让人远离电视密集广告轰炸的困扰,网络视频对于用户吸引力越来越大。

2)视频网站抢占更多硬件终端

目前网络用户主要通过浏览器与客户端在桌面观看视频,但视频网站早已开始布局其他硬件终端,不管是手机还是平板电脑,甚至谋求再次回到视频播放的最大终端:电视机。据DCCi预测,中国手机网民用户数量将在2013年超越pC网民,而视频应用2010年底在手机应用中占比已达30.2%。换句话说,手机视频仍具有庞大用户市场。

再看电视终端。视频网站入侵电视终端,这一举动可通过互联网电视来完成。互联网电视为“电视+互联网+app+pC”的合体,用户可以直接在电视上登录视频网站账户,并搜索相关节目。在美国电子消费品市场上,现在已拥有GoogletV、appletV等多种互联网电视,用户可自由登录Yutube、netflic等网站,自由点播节目。在中国网络市场上,随着三网合一的逐步实现,用户不久也将能通过手中的遥控器,在电视机这块更大的屏上自由点播网络视频。

因此,不论是从桌面用户、移动终端用户上,还是从未来互联网电视用户上考虑,中国视频网络用户均存在更大增长空间。

4.2视频网站营收增长潜力巨大

4.2.1国内:视频网站营收以广告为主

随着网络视频用户数量和浏览时长的不断增长,网络视频市场价值迅速提高。据易观国际预测,到2013年中国网络规频市场规模将达到69.9亿。

国内视频行业营收仍主要来自广告收入,广告形式为贴片广告。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2010年中国在线视频行业市场规模构成中,广告收入占比为68.5%,版权分销和其他收入占比分别为6.4%和25.1%。艾瑞预测,在未来几年中,规频行业将继续保持年增长60%以上的速度,至2013年,广告收入将突破100亿大关。

4.2.2国外:更加多元化视频网站营收模式

国内网络视频市场规模增速迅猛,但一直面对一个残酷事实:中国视频行业尚未实现盈利。由于视频网站主营收来源是广告,在版权价格和带宽成本高昂的情况下,造成盈利压力。反观国外视频网站,例如Youtube、Hulu、netflix等,不仅营收规模大于国内视频网站,而且早摸索出各自盈利模式。

a.YoutubeUGC+广告

国内最早一批进入视频领域的诸如土豆网、优酷网等,最早都是先尝试Youtube模式。Youtube是以视频分享为纽带的SnS网站,凭借着SnS关系营销模式,Youtube迅速累积人气,吸引大量粘性用户。美国金融咨询公司trefis调查显示,2010年Youtube的用户数量为4.08亿人,而到2016年将增长到7.05亿人。

谷歌于2006年以16.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Youtube后,Youtube强大的用户资源加上Google搜索技术和特有的广告模式,使其强大的广告投放平台价值得以迅速实现。特别是在广告收入分享模式上,Youtube采用与内容作者分享广告收入的模式,使每个注册用户都能够成为Google的aDSense广告账户拥有者,在自己上传的视频上自动匹配广告,与Youtube一起成为广告收入分成者。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去年9月称,Youtube已接近盈利阶段,扭亏为盈的步伐逐渐加速。

b.Hulu正版资源+广告

随着中国打击盗版举措力度加大,中国特殊国情下UGC模式带来的盗版隐患愈发严重,于是视频网站将目光转向Hulu模式,后来崛起的搜狐高清、奇艺都主打正版高清长视频路线。

Hulu是nBC环球和新闻集团共同成立的正版影视在线观看网站,在推出付费服务Huluplus之前,该公司主要营收来源为广告,Hulu的内容提供方大约有200家,每家向Hulu收取五成至七成不等的广告收入。由于背靠大型传媒娱乐集团,公司能够拿到不少独家及首播权,再向其他网络媒体进行版权分销。

Hulu网站推出第一年就取得了9000万美元的营收,2010年全年营收总额高达2.63亿美元。HuluCeo詹森基拉尔在其个人博客上透露,该公司2011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90%,全年有望实现营收5亿美元。Hulu已于2009年第四季度开始实现盈利。

c.netflix正版资源+付费收看

netflix是美国流媒体内容提供商,向订阅用户提供付费在线正版影视内容点播服务,同时其服务延伸至互联网电视及各种移动终端。netflix于2002年5月在纳斯达克上市,发行价15美元,2010年起股价由50美元一路飙升,截至4月27日收报235.96美元,市值124.8亿美元。

netflix是较早实现盈利的一家视频网站,伴随着业务由影片线下租赁到线上租赁,再将服务辐射到电视及其他移动终端,netflix盈利不断加速。2005年netflix营收为6.8亿美元,盈利为4100万美元;2009年netflix营收已达16.7亿美元,净利润1.15亿美元。2011年第一季度营收7.19亿美元,净利润为6000万美元,美国用户数达2360万人。

国内视频网站陆续推出付费点播频道,但目前营收规模占总营收的比重微不足道。同时,尚未成功的像netflix那样,将订阅点播服务延伸至电视终端,要走netflix道路难度不小。

4.3中国视频行业想象空间

Yutube背靠google搜索大树,其模式并不能被简单模仿;Hulu模式则早已进入中国,其模仿典范为奇艺及搜狐;netflix的模式最难模仿,却占有最诱人的电视机市场。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兴起,不断挤压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份额,而电视台等传统媒体承载的广告价值却并没有下降。视频网站如能抢占电视终端,将能以少于传统电视台的投入获取较高的广告收益。

乐视网近期推出了乐视tV云视频超清机,奇艺的电视机产品项目平台正在研发当中。国内视频网站未来很有可能像netflix那样,通过电视机这块屏,为用户提供互联网电视收费点播服务,取得更大的收益。

因此,虽然视频行业仍处于摸索阶段,但基于更多模式下的探索,均留给人们足够大的想象空间。在此情况下,优酷受到追捧就很容易理解。

三、如何应对tmt泡沫

面对越吹越大的泡沫,投资者应该作何选择,或许可从历史中寻找到经验。如果将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命名为网络泡沫1.0,那么此次可称为网络泡沫2.0。

1.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的股票表现

最近一次比较大的泡沫发生在2000年前后。从1998年10月起,作为新经济晴雨表的纳斯达克指数从1500点一路上扬、持续攀升。到2000年3月10日,纳指突破5000点大关,并创下5132点的历史最高纪录。这一天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3月13日(星期一),纳斯达克指数一开盘就从5038跌到4879,之后不断下滑,网络经济危机全面爆发。

事后的分析认为,下跌受美联储调高利率及微软遭地方法院拆分这两大事件的影响,而更直接的可能诱因之一,是大量对高科技股的领头羊如思科、微软、戴尔等数十亿美元的卖单碰巧同时在3月13日早晨出现。而真正的原因可能是,尚不清晰的盈利模式无法长期支持投资者的乐观预期。

2000年11月底,纳斯达克跌破2600点大关,与3月10日相比下跌了近50%。

2.泡沫破灭后死掉的公司及活着的公司

泡沫破灭,让很多股票惨淡收局。据《华尔街日报》刊发于2010年3月的报道,“收录在2000年3月道琼斯互联网指数中的40家公司里只有10家挺到了现在。exodusCommunications、excite@Home、Lycos、mp3.com和etoys等公司都成永远的过去时”。

exodusCommunications曾经是iBm的竞争对手,是一家专门通过网络替企业管理网站的公司,曾经是全球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网站运营商之一,世界最优秀的网站中有40%是由它来提供技术支持。2000年3月,股价曾达到89.81美元,但2001年9月被纳斯达克停牌前,仅以17美分收盘。excite@home曾是著名的宽带服务和内容提供商,市值曾高达67亿美元,而在2001年11月被网络软件和搜索技术公司infospace购并时却只剩下1000万美元。

活下来的公司也大都经历了暴跌。例如购并excite@home的这个infoSpace公司,2000年3月股价达到1305美元,然而到2000年底已经低于100美元,2001年跌倒20美元左右,目前,该公司股价长期在10美元以下。

当时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雅虎市值从937亿美元跌至97亿美元,2000年3月股价最高97美元,一年后的2001年3月,股价低于10美元。十一年来几经波折,如今市值226亿美元。另一家大公司eBay过去十一年中一直如过山车般大涨大跌,经拆股调整,eBay在2004年年底时涨至接近60美元,创下纪录高点,目前股价34美元,略高于十一年前的30美元。而在2000年3月23日以5792亿美元取代微软成为当时市值最大的公司思科,当年市值便跌了一半,十一年过去,如今市值950亿美元。

当然,从长时段去看,也有增长非常大的公司。例如亚马逊,虽然股价从2000年3月的60多美元下跌至当年年底的15美元左右,然而,十一年过去,该公司股价已经上涨到接近200美元,市值886.8亿美元。例如苹果,从2000年3月的30美元左右下降到一年后的10美元左右(以上两个数字均为考虑拆股后,比对现在每股的价格),10美元左右的价格一直持续到2004年上半年,在那之后开始上涨,随着iphone等产品的推出,上涨更快,到了现在,已经上涨到了350美元左右。

3.泡沫后中国概念股同样出现两极分化

这些都是美国的明星股,那中国概念股的情况怎么样呢?当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有5家,中华网、亚信、新浪、网易、搜狐。

中华网在国内不是最热门的网站,但凭着域名china.com就于1999年7月14日在纳斯达克上市,每股定价不断上升,从14-16美元升至17-19美元,最后以20美元发行,当天涨至67美元,2000年3月最高时达到139.625美元(经过拆股合股,相当于现在每股220美元),当年12月底,股价跌至13.5美元(拆股合股之后相当于现在每股的价值)。亚信于2000年3月3日在纳斯达克上市,当天股价接近100美元,当年年底跌至10美元以下,如今在20美元左右徘徊。

另一个在泡沫破灭前上市的tom选择了香港,2000年3月1日,tom在香港创业板高调上市,超额认购近625倍,股价很快攀升至15.35港元,公司市值超过300亿港元。当年年底,股价跌到2港元以下,如今低于1港元,公司市值36.2亿港元。

新浪、网易和搜狐则没有赶上好日子,分别于2000年4月13日、6月30日、7月12日上市,当时纳斯达克指数已经在下跌,最低时新浪的股价跌到了1.06美元,搜狐跌至60美分,网易在上市的当天就跌破了发行价,一度只有53美分,并曾连续9个月跌破1美元,2001年9月12日被停牌。然而,当时没赶上好日子的三大门户,却通过移动短信业务活了过来,并在几年后分别找到了更赚钱的方式,股价一路走高。

新浪在2003年后股价长期在20-50美元之间变动,不过最近一年来,因为微博的概念其股价暴涨,最高时接近150美元。网易于2002年1月2日复牌,如今股价接近50美元(复权后相当于200美元)。搜狐股价也已超过100美元。

4.如何认识此次中概tmt板块泡沫

从上次网联网泡沫历史可以看出,如果有泡沫,而且泡沫破灭,大多数的股票都会下跌甚至暴跌,然而有的公司仍能够在泡沫破灭后坚挺,并且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段里创造比泡沫破灭前最高点时还要高的价值,股票也能上涨得更高。因此在本次泡沫到来时,至少有两个问题需要有清晰判断:第一,此次中概泡沫与11年前有何不同,后果是否会更加严重;第二,如何寻找能够能在泡沫破裂后保持增长的公司。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今日的互联网与11年前相比,已经发生非常大的变化。2000年初,全球网民数量为2.5亿,手机用户数量为5亿,而截至2010年年底,全球网民数量已达20.8亿,手机用户数量已达52.8亿(国际电信联盟最新数据)。中国的网络环境变化更大,2000年一季度,网民1000万,截止到2010年12月31日,达到4.59亿,普及率34.4%(CCniC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11年3月底,手机用户达到了8.89亿。

从网络环境及网络应用发展来看,11年前网民使用拨号上网,54K的带宽,今天1m以上的宽带早已普及,并在不断升级。11年前,大多数人对于互联网的了解限于即时通信、发电子邮件、聊天室,如今,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个人生活、人际交往、教育培训、游戏娱乐、企业管理、投资理财、商务贸易、国际交流乃至爱情婚姻、生老病死等各个层面,数字化生存已融入到人们真实的生活之中。

从网络经济增长来看,11年前中国互联网收入几乎为零,在资本市场上只有概念而没有真正的赢利模式。而如今,2010年中国网络游戏和网络广告的销售收入均已超过300亿,而电子商务被认为将很快超过它们,成为最大的互联网收入。

电子商务是最早被认为适合互联网的商业模式,然而在11年前,这同样是一个概念。那时中国有各类消费类电子商务网站1100多家,但1999年中国网上购物的交易额为5500万元人民币,仅占社会零售总额的0.018‰。到了2010年,中国全年网购规模达到4980亿元,占到了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3.2%,网购人数达到1.85亿,网上购物在网民中的渗透率为40.6%。

11年前泡沫破灭时,互联网特别是中国互联网,无论从用户数量、用户需求、硬件配套、还是盈利模式上看,都还只是一个概念,一个空中楼阁。因此当泡沫破灭后,整体互联网公司经历暴跌甚至倒闭的遭遇。但经过11年的发展,中国整体互联网经济已打下比较深厚的基础,互联网产品及应用已对人们生活方式带来颠覆性改变。换句话说,今日tmt板块虽然可能已存在泡沫,但这样的泡沫并非从天而降,而且当互联网已拥有这么多年的积累后,泡沫即使真正破灭时,也将不会像11年前那样一泻千里。

再来看后一个问题。11年前的泡沫中可以淘出像亚马逊这样的“真金”,预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泡沫将淘出更多拥有实力公司。但如何挑选却需要投资者认真研究并做出甄别,在众多网络概念背后,更需要投资者对于公司的基本面的细致考察。正如巴菲特所说,只有在突然退潮的时候,你才知道谁在裸泳。没在裸泳的一定是能够把握住市场需求的公司,例如泡沫1.0时代亚马逊把握住电子商务,苹果把握住智能手机,网易和搜狐把握住了网络游戏。

如果认定某个股票有价值,而且价格合理,就可以长期持有,不必在意市场是不是有泡沫及担忧泡沫何时破裂。如果投资者认为已经有泡沫,又一时甄别不出谁在”裸泳”,那么最保守的办法就是:暂时远离。

(报告主要撰稿人:江涛、ricky、王吉陆、陶然、李妍、胡龙飞)

附图1:中国在美上市tmt公司股价表现与估值

公司泡沫研究报告篇5

近日,英特尔宣布将收购人工智能初创企业nervanaSystems,另一科技巨头苹果也表示将收购人工智能公司turi。在近一年里,360人工智能研究院、搜狗“清华大学天工智能计算研究院”等多家企业相继成立。从硅谷到中国,人工智能技术成为科技企业热衷开掘的对象。

这波热潮下,深居实验室的人工智能技术,也随着科技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多地进入大众日常生活。这背后是技术的进步和资本的助力。那么,过去的60年里在高峰和低谷间反复游走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否就此获取长久的生命力?

巨头抢滩

今年3月,alphaGo与李世石的人机大战让人工智能快速进入大众视野。这场启蒙性的对弈背后,是规模千亿级的人工智能产业市场——BBC预测,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1190亿元人民币。

事实上,巨头的布局早已开始。从2011年开始,大数据、深度学习算法和计算资源的成熟令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飞跃,包括微软、iBm、谷歌、Facebook、Bat在内的国内外企业一边在整合自身的技术资源,形成体系和重点;另一厢则加快对相关公司的收购与合作步伐,试图把握风口,成为产业变革中的下一个的巨擘。

国内企业中,百度无疑是入局最早、投入最大的一家。百度大脑目前正在金融、汽车、医疗等诸多领域加速商业化,例如百度外卖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物流调动,提升物流效率;百度地图80%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工作由机器完成,提升更新及时性、降低采集成本;百度金融可以快速地实现征信升级,实现“秒放”贷款。李彦宏称,人工智能的“井喷式”创新,将推动互联网进入第三幕,并将重构传统产业。

更多的企业没有百度整合资源的系统布局,而是选择从业务需求出发,逐渐拓展。以腾讯为例,腾讯优图实验室总监黄飞跃介绍,腾讯的技术更多辅助公司内部的产品以及腾讯生态内的企业,目前支持了腾讯QQ空间、QQ音乐、微众银行等50个以上的业务。

黄飞跃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优图实验室分为图像、人脸、音频语音几块业务,有自研储备技术支持固定业务,比如人脸识别技术长期支持微众银行的远程人脸识别;同时,优图实验室会深研跟进技术,寻找更多业务场景拓展技术外延;再者,团队会在大范畴里寻找更多技术点,比如图像识别最开始进行场景和标签识别,后来通过与公司信息安全部达成合作,开始进行色情标志、营业执照和身份证的识别等。

“腾讯生态比较大,有更多的场景可供发掘,是有先天的优势的。隶属SnG(社交网络事业群)的团队最初定位于帮助qq空间提升体验、提高用户活跃度和留存率,逐渐做大后,发现公司有很多实用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又进一步提炼了技术,并通过优图开放平台和腾讯云对外输出。”黄飞跃表示。

同时,黄飞跃也指出了目前技术研发的尴尬——人工智能技术大多不能脱离现有的业务和产品而存在,只能作为补充和辅助,很难支撑独立业务,也很难找到好的商业模式。

无独有偶。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首席科学家李航也表示,目前已经有很多相关成熟的技术,当务之急是需要找到应用场景和结合点。

李航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实验室做出来的东西是比较理想的环境下的结果,应用到实际产品中时,工程上有很多问题要解决,而这个周期是漫长的。目前,成立四年的诺亚方舟实验室围绕华为三个事业部的产品做研发,大致包括基于数据挖掘的智能通讯网络、大数据、智能手机等。

在资本催化之下,相关创业公司也雨后春笋般涌现,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机器人与无人驾驶等技术相继进入大众视野。目前为止,人工智能商业化的主要方向大概包括:自然语言处理(包括语音和语义识别、自动翻译)、计算机视觉(图像识别)、机器与机器人等。这些技术主要的应用场景有搜索、机器人、自动驾驶、移动支付、智能硬件等。

资本泡沫隐现

随着商业化的逐步成熟,人工智能似乎也迎来了最好的创业时代。

据风险投资数据公司CBinsights的报告,2010年,全球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募资约为4500万美元,2015年,这一数据更新为3.1亿美元,而2016年一季度交易金额上升至6.02亿美元。前两个季度更是有200多家相关初创企业获得了风投资金。不难发现,大量的资源以及资本正涌入人工智能领域。

今年7月,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曾在演讲时提到,创新工场在人工智能领域迄今为止已投资近1亿美金,2015年投资了Face++、地平线机器人技术、Uisee等25家公司。

在日前举办的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上,紫牛基金创始合伙人张泉灵也表示,去年9月成立的紫牛基金目前为止投资了7个人工智能相关项目,人工智能也是其目前核心关注的领域。

但与此同时,多位投资人在该峰会上坦言,人工智能领域目前存在泡沫。

昆仲资本董事总经理姚海波介绍,硅谷的投资一般相对理性,而中国的钱多,投资人也多,大行业被稀释了。“过去的一年里,硅谷所有基金都在做人工智能的投资,包括国内政府基金都在硅谷投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当国内公司的估值比硅谷同类公司估值高的时候,可以看到风口来了。

联想之星执行董事刘维表示,一些人工智能领域的高阶的人才已经动了创业的决心,风投也已经准备好钱了,这个时候,风口之上有非常多典型的泡沫。

松禾资本厉伟也不否认产业泡沫,但他认为,任何领域在刚开始时都会有泡沫,资金的大量涌入加速了产业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度的问题。“不要过度恐惧泡沫。泡沫不够行业发展不起来,泡沫太多了,行业的发展也不健康。”

公司泡沫研究报告篇6

[关键词]web2.0web3.0 互联网发展 泡沫

[分类号]G250

20世纪90年代末期,网络发展步伐加速,它从web1.0进化到如火如荼的web2.0时代,直至web3.0愿景的呼声渐起,这到底是概念的炒作,还是实质性变革,是虚拟泡沫还是货真价实的历史分期呢?以下,笔者就将从web1.0说起,立足web2.0时代现状,纵观网络发展各分期的特点及功能,借用泡沫的概念,探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主导技术、内容提供、经济收益等方面的难点问题,以期为网络发展有所裨益。

1 纵览:互联网发展历程

1.1 从web1.0到web2.0

2004年,美国人提姆・奥莱理提出web2.0的概念,为与之区分又出现web1.0的概念。实际上,web2.0无严格定义或确定的事物指向,与web1.0时代比较,它所描述的是一种应用环境,以Bl0g、tag、SnS、RSS、wiki等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ajax等理论技术来支持互联网运营。web2.0应用崛起于2005年下半年,这种强调人本思想的新型网络信息组织方式,强调互动参与、共建共享,受到越来越多风险投资的支持。不论是专业化的web2.0网站还是传统门户的web2.0重构,2.0时代典型应用制造着高效的眼球经济。

如火如荼的web2.0搭建全民智慧平台的同时,其信息信度、效度、价值含量等也受到质疑。尽管RSS等服务也试图为个性化、智能化提供技术支持,但囿于成熟度,人们对互联网信息服务还有更多期待,web3.0的概念应运而生。

1.2 web3.0的提出

web3.0作为未来网络的发展期望,也没有明确概念,G00gleCe0埃里克施密特认为,web3.0是一系列组合应用,由一系列标准化web组件拼装以实现用户对互联网应用的有效管理。不管是出于商业运作考虑还是对网络概念的追捧,web3.0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网络构建的寄托,商业利益驱动下的web3.0,或称之为语义网,真正兴盛起来。表1是三种网络时代的多维度比较,从理论技术到典型应用,三者的功能特点等都有交叉。不论是历史验证的还是发展潜藏的,webX.0较之商家宣传抑或用户期望都存在泡沫成分。

2 现状:“新”网新泡沫

经济学领域是借用泡沫概念并将其引申成为一大研究领域的学界代表。经济泡沫描述了价格超高现象,即对未来价格看涨的强烈预期所导致的价格暂时性上涨以致偏离一般均衡稳定稳态均衡的现象。这里笔者借用经济泡沫的概念,相应的,互联网泡沫是对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一些非理性期望值高于实际状况现象的统称。伴随着2002年前后大量网络公司的倒闭,web1.0时代泡沫论兴盛一时。此后,互联网复苏并迎来web2.0主流时代,泡沫依然存在。以下笔者将立足web2.0现状,多角度分析新一轮互联网发展中的泡沫问题。

2.1 技术泡沫

web2.0技术泡沫表现在两点:①部分支撑技术沿用既有,革新不多。实际上,我们称之为2.0的大多数信息技术早在web2.0提出前就已存在。②所谓的web2.0特色理论技术,在设计、应用等方面又尚显粗糙。下面,笔者仅举几例说明:

2.1.1流行概念“本体”理论与实践脱节 哲学概念的引入为网络构建带来更深层次的探讨,但同时也使得网络构建理论与实践之间产生差距。就本体概念,国内外来自计算机、人工智能、知识工程、图书情报领域的专家学者都提出了不同看法。仅iS0认可的本体表示语言就超过十种。中国期刊全文库搜索结果显示(截至2008-01-26),探讨网络构建中本体问题的1150篇文献中,涉及应用的约300篇,具体讨论领域本体设计的不足180篇。综合比较,理论指导尚显不足,各领域本体的建立和映射难题进展缓慢,参差不齐的构建方法、标准设计上的不统一与评估标准的缺失成为本体构建活动的瓶颈。

2.1.2 本体的实现空间――语义网难题值得关注自2001年正式提出,语义网就受到业界、学界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万维网联盟w3C、国际语义网年会及国家语义网建设项目即为例证。现有的语义网应用三大关键实现技术包括XmL、RDF和本体,而前两者并不是2.0时代的技术特产。当前语义网仍停留在研究阶段,mindswap等国外研究成果成熟度尚不够,语义网的内涵和技术支撑及其实现亟待发展。

再次是和语义网紧密相联的网格技术。1960年提出的网格计算思想在最近十年间广泛覆盖网络设计领域。美国i-waY项目、英国e-Science网格项目、日本的“国家研究网格”及中国教育科研网格等,都表现出国家对网格研究的高度重视。而网格的支撑理论为本体和语义网,但上述两者的研究从理论到实践都不够成熟,基于上述理论的网格技术科技含量也就可想而知。其技术标准则沿用web1.0时代的XmL数据整合、p2p、数据挖掘、推理等。网格所倡导的智能环境构建,作为互联互通思想的重现,新意尚显不足。

总之,web2.0技术在新颖性、成熟度等的突破上并未达到概念宣传的期望值,延续web1.0基础的同时,概念创新与实践改进并无实质性变革。“我们标榜为2.0的网络技术不过是些许改进应用到更加广阔的空间环境”。面对媒体的大力宣传,技术泡沫真实存在。

2.2内容泡沫

内容泡沫即web2.0信息商品服务质量与期望的差距,尤其表现在web2.0典型应用中:①大众参与的盲目性。去中心论为草根文化带来了生机,却也使参与变得盲目,网络行为的价值降低,消极因素增加。以web2.0典型应用博客为例,作为对互动参与最好的诠释,博客创造着眼球经济:标新立异的内容诱导,盲从者的不断参与,跟贴和回复诠释着网络传播的放大效应。②内容质量难于保证。如维基百科,贡献智慧的参与者没有完善的经济激励机制支撑,仅靠主动参与形成的自发性松散信息集合,在效度和信度方面受制于时间、资金、精力等,难于维持贡献活动的长久稳定与质量恒常。总之,web2.0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参与互动的平台和急剧膨胀的信息,但是知识发现活动反而变得更加困难,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有效性因一些组织或个人的恶意导引而大打折扣,网络传播的放大效应更多施力于负面新闻传播速度和广度的继续加强。一些不健康、不合法信息也在web2.0开放共享的宽松环境中找到了繁衍生息的空间。那些标榜

2.0的新奇信息服务在某种程度上反而使网络信息总体质量滑坡、性价比降低,内容泡沫开始积聚。

2.3经济泡沫

2.3.1盈利模式 web2.0受风险投资青睐有加,有数据显示,我国2007年上半年web2.0领域累计投资4100万美元,美国同期投资额更高达3.57亿美元。大量资金追捧下的网络2.0经济却缺乏有力的盈利模式支持。以我国web2.0典型网站为例(见表2),广告收入成为web2.0网站主要盈利方式之一,甚至是唯一,作为企业盈利模式的主体,未免单薄。有数据显示,web2.0企业通过G00gleadw0rds等广告系统获得的网络广告营收仅相当于web服务器硬件成本。即使广告和作为广告“变种”的植入式营销尚有商业潜力,但与固定用户直接“贡献”收入相比仍显不足。据腾讯2007年财报显示,其一季度总收入64.9%来自互联网增值服务,种类包括QQz0ne、虚拟产品和社区服务等。如果高额的风险投资仅靠单一的广告方式盈利无疑为网络泡沫的形成营造了空间。

2.3.2 管理模式管理模式上的泡沫尤其体现在开放、互动参与理念下的用户角色定位,这在维基百科中表现最为明显。通过用户参与贡献智慧的结晶,百科成为真正的百科全书,使得知识能够聚集积累以便于广泛传播。但是参与其中、贡献智慧的劳动却并没有实质性奖励机制的支撑。从长远来看,其后果也许是数量急剧膨胀下信息内容的质量稀释、甚至是维基业务的搁浅。web2.0倡导互动参与的理念十分难能可贵,但如果仅靠所谓的“自我价值”实现来维持知识积累这项浩瀚的工程尚显保障不力。此外,对于点击率、流量等的过度关注和对企业运作整体管理经验和实践的不足也是网络信息服务经济泡沫产生的源头,费力而无利。

2.3.3 市场需求 在市场开拓方面,由于盈利模式、提供信息内容质量等的欠缺,市场泡沫在所难免,它主要体现在对客户网络行为研究成熟度的亟待提高。现有研究多关注日志等既有数据,基于历史的分析势必使得市场推广具有历史重复性,扩展用户群局限于现有客户的相似群体,不利于新市场开拓。此外,消费者网络行为研究尚在初期,真实信息需求的难于描述与把握都促使网络经济泡沫形成。

随着网民信息素养的提高、网络应用日趋理性,逐渐失去盲目追捧的2.0时代终将结束。

3 未来:超越web2.0

2008年1月,web2.0之父蒂姆奥莱利预言,web2.0领域的收购交易将会继续增加,大量未形成经济规模的公司将在本年度关门大吉;商业周刊也预言web2.0市场新年崩盘。网络泡沫是否会在新一年升级为泡沫网络暂且不论,预言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人们对web2.0现状的担忧和警醒。基于2.0,还需超越2.0。

web3.0就是为改变2.0时代众多不尽人意之处而提出的未来构想。基于2.0时代愈加成熟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技术发展(见表1),web3.0并非彻底的技术革新,而是理念的深入,包括对哲学基础上网络信息组织本源的深入探讨,强调理念上的变革和渗透;在赢利模式的选取上,将完全遵循商业法则,实现多元化、灵活性的利润挖掘来有效支撑业务展开;内容资源的提供上会更加多维化,尤其是三维立体式图像等的广泛应用使虚拟世界现实化,使物理分隔实体实现更加广泛而深刻的互联;服务方式更加积极主动,推送服务较RSS更为成熟,可跟随用户不受时空约束,实时监控也变得更加智能化,需求导向服务更加规范。高效的商业模式的推动下,网络运营商的市场需求定位也将精准而富于前瞻性。web3.0最大价值就在于能够提供面向市场,提供满足不同需求的过滤器,而每一种需求过滤都可能成为一种赢利的商业模式而延续web3.0。

也许3.0还不够,仍会有超越3.0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语义互联和泛在智能化。但不论何种新概念,超越2.0现状、完善网络交流共享理念下信息服务质量与信度的保障、提供高质有效的商业运行机制将是网络发展的大势所趋。

公司泡沫研究报告篇7

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从事钻井液研究与现场技术服务工作,努力学习钻井液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通过不懈地努力,逐渐成为一名能独立从事现场技术服务和技术研究的科技人员。多年来,我先后参加了七项局级科研项目,在国内先后发表了八篇学术论文,其中《可循环泡沫钻井液完井液研究与应用》一文被e采用。目前已能够独立准确的完成钻井液工程设计、钻井液对策策划、钻井液技术施工,并对一些特殊地层井有着良好的现场施工经验,如煤层、跨塌层(山前构造)、易漏层、高压层、盐膏层等。通过几年来的刻苦钻研,掌握了诸如油基泥浆、油基解卡剂、水基解卡剂、穿漏堵漏技术等一些特殊钻井液技术与施工工艺。

一、科学研究攻难关,技术创新增效益参加工作以来,凭着对钻井泥浆事业的执着追求,我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从一名普通的职工成长为一名科技工作者。特别是近几年来,通过对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的研究,攻克了多项现场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先后参加并完成了多口重点井、深井、复杂井和泡沫泥浆井的技术施工,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降本增效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科研攻关及现场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92年我参与了国家“八.五”重点科研攻关项目--《水平井钻井液技术研究和现场应用》,先后参加承担了草20-平3井、草20-平4井、草20-平5井、草南试平1井和国内第一口三维绕障水平井单2-平1井的施工任务。先后解决了水平井钻井施工中存在的携岩洗井、井眼防塌、防卡等技术难题,保证了钻进、电测、下套管等作业顺利进行。1996年6月我参加了胜利油田超深井--郝科1井的施工,以优质稳定的泥浆性能改善了井下摩阻扭矩大的复杂情况,确保了钻井工程安全施工,满足了地质录井的需要。为今后的超深井钻探的泥浆技术研究和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1996年以来参加了《可循环泡沫钻井液完井液研究与应用》和《可循环泡沫钻井液完井液推广应用》两项课题的研究。在项目的研究阶段进行了现场5口井的试验应用,撰写了推广课题的鉴定报告。在项目的推广应用过程中,通过室内配方的改进以及处理剂材料的配制,并在各种类型井上进行了推广试验,探索出了技术现场应用的工艺流程,并完善了可循环泡沫钻井液的最佳方案,使得该技术在直井、大斜度井、水平井、欠平衡压力钻井、侧钻水平井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并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配套技术。到2000年,共在68口不同类型的低压易漏井上应用了这一技术。应用可循环泡沫钻井液完井液技术不仅解决了长期以来古潜山及火成岩地层易漏的难题,更重要的是使长期难以动用的储量得到了有效开发。可循环泡沫钻井液完井液项目研究课题于1998年获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推广课题于2000年获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可循环泡沫钻井液完井液项目连续三年为研究所创产值累计1500多万元。2001年4月份,氯化钙-聚合醇钻井液体系首次于史136井应用。由于钙醇体系是新型钻井液体系,我认真查找资料并积极参与室内试验,初步掌握了该新型钻井液体系的特性。现场施工中,我密切观察,及时做各种小型试验,逐步摸索出成熟的施工工艺。随着井深的增加,每钻进100m,做一次钻井液滤液浊点,以便能及时调节滤液浊点,满足施工要求。通过精心施工,圆满的完成了史136井的技术服务,达到了高密度井低密度钻进的技术要求。解决了该区块沙二、沙三段易垮塌,电测困难等难题,钻井周期明显缩短,全井没有发生任何事故,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二、大漠深处勇展风采,打造胜利泥浆品牌1997--2003年我多次远赴新疆塔里木油田进行技术服务,在现场施工中我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与井队密切配合,及时分析地层岩性,了解井身结构、钻具组合,熟悉各种钻进参数,有针对性地确定钻井液体系,优化钻井液性能参数,优选泥浆配方,做到既节约泥浆成本,又满足井下施工安全。在施工过程中曾遇到如盐层、石膏层、盐水层、煤层等复杂地层,每次在困难面前,我都认真分析井下情况,借阅邻井资料,及时与钻井监督结合沟通,制订出详细的施工方案,为泥浆公司在塔里木市场赢得了声誉。七年中共承担了塔中168井、轮古1井、和参1井、塔中16-10井等十几口井的技术服务,为公司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塔里木地质构造特殊,所钻探的井大多都在5000米以上,地层复杂多变,钻井技术难度大,对泥浆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塔里木汇集了国内外多家泥浆技术服务公司,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市场和信誉。在牙哈地区和哈得地区长裸眼水平井的技术服务中,我采用聚合醇防塌泥浆体系,解决了裸眼段长达5200米的井眼稳定和油气层保护问题,提高了钻井速度,缩短了钻井周期,大大地降低了成本,新的泥浆体系在超长裸眼水平井的成功应用,是泥浆技术的一个突破,为塔里木的油层开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河南油田的宝302井还引入了公司的可循环泡沫泥浆技术,并且可循环泡沫泥浆在深井、煤层的成功应用,拓展了可循环泡沫泥浆的应用范围。由于长年奋战在气候恶劣的戈壁大漠,我不到30岁就落下了关节炎的毛病,每次上新疆都要带上大包的药,1999年冬季在克拉205井施工期间,正在井下出盐水的关键时刻,我关节炎老毛病又犯了,我每走一步都疼痛难忍,但我还是在零下30多度的寒风中坚持在循环罐上进行压盐水及钻井液的处理,通过一天一夜的紧张奋战,井下恢复了正常,而我却腿疼的怎么也下不了循环罐,几名井队职工只好把我抬回住井房。

三、舍小家顾大业,无怨无悔献青春2000年8月,在我妻子怀孕七个月时,由于生产任务重,人员紧张,研究所领导考虑再三决定委派我,前往中原油田参加胡5-平1井的技术服务工作。胡5平1井是中原油田钻井三公司施工的第一口水平井,也是整个中原油田施工的第二口水平井,虽然我已独立完成了多口水平井,但中原油田对该井非常重视,因此我感觉压力很大,在施工中克服了地层不熟、处理剂不熟、a靶前不准混油等诸多困难,与井队职工一同努力,顺利完成了该井的施工任务,受到了施工单位的高度赞扬。当时妻子一人在家,身体多病,多次打电话催我回来,可是当时井上情况复杂,为了完成任务,我又继续坚持了两个月。当我回家后才知道,由于妻子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使得胎儿胎死腹中。2004年,我参加了中石化重点探井河坝1井的钻井施工,在服务中我认真分析地层状况,优选泥浆体系,优化各性能参数,顺利的压井成功,有效地解决了河坝1井“漏涌同层”、“上涌下漏”的复杂情况。在河坝1井的出色表现赢得了甲方和油田领导的高度评价,同时也为公司在川东复杂区块钻探,积累了宝贵的资料和丰富的经验。从河坝1井回来后,在家休息了不到一个星期,我又远征塔里木油田,再次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就这样,在工作中我时时刻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扎根一线,立志为钻井泥浆事业的发展竭尽全力,为祖国的石油事业奉献自己的满腔热血!

公司泡沫研究报告篇8

关键词:泡沫玻璃,性能用途,发展趋势

 

1.泡沫玻璃简介

泡沫玻璃(foamglass)是由定量的碎玻璃、发泡剂、改性添加剂和促进剂等,经过破粉碎,混和均匀,形成配合料,将其放到特定的模具中,再经过预热、熔融、发泡、退火等工艺制成的多孔玻璃材料。泡沫玻璃是由大量的直径在0.1-5mm的均匀气泡结构组成,气泡的体积占总体积的80~95%。它的表观密度为100~500kg/,可根据使用的要求,通过生产技术参数的变更来调整其密度。

随着我国轻工玻璃和平板玻璃工业的发展,各类玻璃制品的产量迅猛上升,同时伴随着大量废旧玻璃的产生,若不加以妥善处理,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是一种资源上浪费,泡沫玻璃发明刚好可以解决此问题。泡沫玻璃以废旧玻璃和工业废渣为主要原料,经过破粉碎、加热、退火形成无机刚性多孔性玻璃材料。泡沫玻璃具有轻质、保温、隔热、防火、防水、隔潮等优点,它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新型建筑保温材料,它将在墙体材料的改革和建筑节能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

2.泡沫玻璃的特性

泡沫玻璃是由封闭或相互连通的微孔玻璃质结构组成。。由于无机玻璃的物化性质和它所具有的均匀的独立气泡组织决定了它具有如下的特性:

(1)不燃性,能在低温到高温的广阔温度范围内使用;

(2)能经受有害气体和药品的侵蚀,不蚀损、不霉变、不腐烂;具有良好的化学稳

定性,耐酸耐碱;

(3)不透气、不吸水吸湿,不必担心长年使用而降低保温、隔热性能;

(4)泡沫玻璃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但却很容易切割加工,可锯、可钉、可钻、可研磨、可粘结成各种所需的形状;

(5)耐冷热冲击,潮湿环境下抗冻性能好;具有良好的抗风化性,耐久性;

(6)具备较好的吸音性能;

而且以上特性特别稳定,不发生劣化现象。因此,泡沫玻璃作为一种新型轻质隔热隔音和防火建筑材料,可用于石油化工、冷库、核电站、船舶、发酵、酿造等装置和管道上的隔热保温材料:建筑和楼顶的保温防水材料;天花板、围护墙、内隔墙等室内外的隔热隔音材料;以及一些高潮湿部位的隔热防湿材料泡沫玻璃的机械性能、导热系数等受容重影响。一般,容重小的制品导热系数低,但抗压、抗弯等机械强度也降低。在相同容重下,气泡的直径小,气泡壁就相对较厚,承受载荷的能力也相应较大。

3.泡沫玻璃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

泡沫玻璃最先由法国研制成功,随后美国、德国、前苏联、日本等国也先后投入生产。目前,国际普遍采用“二步法”生产泡沫玻璃,其特点是泡沫玻璃在发泡窑中进行发泡,随后进行脱膜,然后进行退火、切割而成。。当前,国际上最大的泡沫玻璃生产厂商是美国的康宁和日本的纺绩两家公司,它们的年产量均有50×loooo左右。我国对泡沫玻璃的开发起步较晚,70年代,为给某重点工程提供配套的防腐保温材料,国内有关部门通过协作研制出了体积密度为160的泡沫玻璃制品,其,技术指标可与美国康宁公司的产品媲美,但因其生产成本过高,不久即告停产。其后国内某厂采用土法上马发展泡沫玻璃生产并逐步发展起来。目前,国内泡沫玻璃的年总产量不超过5×10000,不仅与国外的固体废物利用率有较大的差距,也很难浦足国内防腐保温隔音市场的需求。

目前,我国对泡沫玻璃的年需求量约在10万以上,仍需花费大量的外汇到美国购买。尤其是石油化工企业,每年都要进口数万立方米的泡沫玻璃用于化工设备及管道的保温和保冷;由于泡沫玻璃所具有的优良性能,各行各业也都开始乐于接受并应用这种新型材料。。可以预见,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建筑维修、石油化工及地下工程的发展,对泡沫玻璃的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大。加大泡沫玻璃的开发研究力度,努力降低其生产成本并逐步使其代替玻璃纤维保温管和聚氨脂泡沫硬质塑料将会成为必然的趋势。生产泡沫玻璃有利于废物利用,保护环境,其产品也有显著的环保效益,属于国家大力提倡并扶持的产业,该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十分显著,发展前景极为广阔[2]。

4.泡沫玻璃泡沫玻璃发展趋势

泡沫玻璃研制中还存在问题,以下几个方面是今后的重点研究方面。[3,4]

4.1泡沫玻璃质量未达到要求,只停留于低端产品

虽然我国早已研制出保温泡沫玻璃,并满足当时化工厂的保温隔热材料的需要,但成品率很低,经济效益不好。吸声泡沫玻璃也是如此,按当时重点工程要求,125Hz低频吸声系数已达到0.34以上,平均吸声系数达0.5以上,已批量生产,解决了急需,但成本高,既无市场,也无效益。至于一些小型企业制造的泡沫玻璃容重和热导率更高,很难用作反应塔和反应罐的保温层。对吸声泡沫玻璃而言,目前国内普通泡沫玻璃平均吸声系数在0.4左右,不能满足噪声控制对吸声系数性能的要求,例如《道路声屏学设计规范》(送审稿)对道路声屏障所采用的吸声材料,要求其平均吸声系数大于0.5。采用一般方法生产的泡沫玻璃吸声系数很难达到此要求。

4.2采用有模发泡,耗能量大

国内无论连续式或间隙式生产泡沫玻璃,均将粉料装在模具中,再送人发泡窑中,模具和粉料一起加热,然后冷却,消耗了大量能源。特别是间隙式生产单位产品能耗更大,如用电炉间隙式生产保温泡沫玻璃,能源要占成本70%以上。同时保温泡沫玻璃的发泡温度在800℃以上,模具要用合金钢,不仅价格昂贵,而且经多次高温加热,损耗较大,有的企业用铸铁为模具,虽然价格低,但加热后氧化、掉皮、变形,损耗也严重。

4.3配料装模时粉尘飞扬,环境污染

为了提高泡沫玻璃质量,粉料都磨得很细,一般泡沫玻璃比表面积要达6000,优质泡沫玻璃比表面积要达到10000。如此细的玻璃粉,又用人工加入模具中,而玻璃粉中Sio:含量在60%以上,为硅质粉尘,颗粒度小于5μm,是最有害的飘尘,此飘尘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中沉积,操作工人易得矽肺病,某泡沫玻璃厂即因工人矽肺病较多而停产。

参考文献

[1]张红梅.泡沫玻璃的研究进展.科学之友,2008,11.

[2]李雪,刘福民.泡沫玻璃.技术与市场,2001,1.

[3]张雄,曾珍.泡沫玻璃在工程上的应用现状[J].建筑材料学报,2006,9(4):177一l8.

[4]王承遇,陶瑛.泡沫玻璃研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玻璃与搪瓷2004,12:34-6.

公司泡沫研究报告篇9

从酗酒者手中拿走酒杯可能是最不受欢迎的事情。喝多的人从来不会承认自己已经醉了。即使当资本市场上泡沫已经泛滥的时候,投资者仍然个个热情高涨。关于股市泡沫的一个高论是:股市如同啤酒,没有泡沫就不像啤酒了。

的确,从历史经验来看,有很多次泡沫最终都留下了宝贵的商业基础设施,带动了新行业的迅猛发展。在南北战争之后,美国掀起了建设铁路的热潮。在19世纪80年代,美国一共建造了7万多英里的铁路。一个接一个的铁路公司感染了疯狂的情绪,但由于负债太多、竞相降价,这些公司纷纷遇到亏损的压力。最终,大约有1/4的铁路公司都宣告破产。然而,正是由于铁路泡沫,给美国留下了从大西洋延伸到太平洋的铁路体系,统一的国内市场出现了,运输价格大幅度下降。正是由于有了铁路,才出现了像Sears这样的邮购零售公司,而可口可乐这样的普通消费品公司才得以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

20世纪末,网景的上市带来了互联网泡沫。网景给投资者展示了一个美好的前景:凡是在现实世界中能够找到的需求,在网络上都可以复制。大家过去在超市买东西,以后就可以到网上商店买东西,过去在书店买书,以后就可以到上买书,甚至像交友这样的社交活动,都可以在网上实现。与此同时,由于当时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不断降低利率,市场上的资金充足,导致风险资本的规模不断膨胀。这些资本开始涌入硅谷。从1998年底到2000年初,互联网公司的股票平均上涨了5倍之多。但是到了1999年,很多网络公司的业绩仍然很不理想。市场上的怀疑和恐慌情绪逐渐酝酿。2000年3月,网络泡沫终于破灭。纳斯达克指数从5049点一路跌落到1139点。网络股的繁荣导致光纤电缆公司的过度投资,在5-6年的时间内,一共有大约1万亿美元的投资用于铺设各种光缆。当盲目投资的通讯公司破产后,银行通常会把它们接管过来,把原来1美元铺设的光缆以10美分的价格出售给新公司。光纤“高速公路”创造了一个更加完整的全球商业网络,新一代的网络企业蓬勃兴起,同时,服务型和知识型工作也可以很方便地转移到低成本国家,这才出现了蔚为浪潮的“离岸生产”和“外包”趋势。

但是,泡沫不一定总会带来新技术和新产业的发展。在中国的股票市场上,泡沫崩溃之后,我们只看到股民财富灰飞烟灭,企业亏损水落石出,银行的不良资产急剧增长。为什么泡沫四散之后,我们找不到啤酒呢?

美国的股市泡沫之所以会带动大规模的创新,是因为每次泡沫的出现,都是因为出现了让人有无限遐想空间的巨大投资机会。股市泡沫使新技术备受追捧,可以大举筹资,突破资金的瓶颈。泡沫崩溃之后,资本市场上出现了重新洗牌,盲目跟风的投资者血本无归,被清理出场,但新的基础设施却留了下来。中国的牛市却从来不是由于地平线上出现了新技术的曙光。以这轮牛市为例,2005年股市开始上涨,是因为当时股价被严重低估,价值重估带动了股市回暖。但是到2006年和2007年,股市的上涨是因为市场上流动性过剩。由于中国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公共卫生和公共教育体系,因此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居高不下。这部分储蓄过去大多存放在银行存款账户上。2007年之后,通货膨胀黑云压城。尽管央行为了遏制通货膨胀频频提高利率,但遗憾的是,存款利率的提高始终跑不过通货膨胀。为了不让辛辛苦苦的积蓄缩水贬值,越来越多的钱从银行存款搬家,流入股市和楼市。流动性已经过剩,但是落后的金融体系能够为居民提供的投资机会却奇缺,山洪滚滚而来,河道却狭窄浅薄,自然泛滥成灾。

在中国的股票市场上,国有股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在中国经济中国有企业已经退居三分之一,但是在股票市场上其比例却高达80%以上。这反映出政府在发展股票市场时,原本考虑的并不是通过这个市场更好地配置资源,而是希望能够为国有企业融资开辟“第二战场”。由于股权融资的代价低廉,得到资金的企业也不懂得珍惜。大量的资金投入“无底洞”般的“技术改造”,或是朝秦暮楚的“兼并重组”,甚至再度流入股票市场进行投机。股权分置改革虽然已基本完成,但随着国有银行和几家大型国有企业的上市,国有股份占绝对比重的这一情况进一步得到了强化。固然,国有企业中也有成功的范例,但是,大部分国有企业的辉煌来自于其制度性的垄断权力。它们的业绩越好,实际上证明了其垄断权力越大。它们对待投资者和对待消费者一样,是傲慢而怠慢的。中国经济中最成熟、最先进的外资企业,我们无法投资,中国经济中最有活力、成长性最好的私有企业,我们也很难投资。只要国有股份占绝对地位的现象不改变,投资者就有充足的理由质疑资本市场的效率,质疑中国股市的投资价值。

公司泡沫研究报告篇10

今年以来尤其国庆之后,中国楼市异常火爆。在信贷扩张、投资及投机需求旺盛、通胀预期等因素的刺激下,各地房价疯狂上涨,楼市交易如火如荼。

楼市泡沫化的加剧纠缠了巨大的道德压力、民意压力与市场压力,房地产市场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的症结。如果高房价持续,中国经济要付出的或许不止是泡沫破裂的代价,而是经济体系重整的代价。

楼市狂飙

1

1月10日,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3.9%,涨幅比上月扩大1.1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7%,涨幅与上月持平。

数据还显示,今年1到10月,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8440亿元,同比增长18.9%;房屋新开工面积8.1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3%,增速自年初以来首次实现由负转正。同期,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6639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8.4%,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增长50.1%,销售额增长84.3%。

如果说宏观数据尚不能直观显现楼市的疯狂程度,那么,北京、上海等一级市场飙涨的房价就足以令人瞠目结舌。

据官方统计,今年10月份,北京新建住房中,四环以内期房均价达19750元,五环至六环期房均价达每平方米10314元,均价在5万元/平方米的豪宅也不在少数。有专家形容这样的房价要老少三代几个家庭共同承担,也难以承受。截至10月,上海市区(外环以内)一手住宅均价已攀升至2.3万元,接近台北市区房价,4年内就涨了近9成。号称“全国最贵楼盘”的汤臣一品每平方米最新成交价格超过16万元,刷新了沪上房价最高交易纪录。同时,曾在2008年出现的开发商捂盘现象也再次上演。

与国庆之时楼市出现价涨量跌的滞胀局面不同,节后楼市整体成交量涨势迅猛。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信息中心的数据,从10月12日至18日,在这一周监测的30个城市中,楼市成交面积环比上升的城市有28个,仅杭州等2个城市成交面积环比下跌;除杭州外,其余8个重点城市成交面积增幅均在40%以上,其中增幅最大的为重庆,达252.32%,天津和成都的增幅都超过100%。

各地二手房市场空前火爆。以北京为例,前10个月二手住宅成交量突破20万套,据此推算,今年全年将肯定超过2006-2008年3年的二手房成交总和。

在楼市狂飙的背后,还有今年以来“地王”现象的频出,以及房地产公司的扎堆上市。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1-10月10个重点城市溢价水平全部超过去年同期,10月份单月,全国60个城市共成交住宅用地337宗,溢价水平超过100%的地块共29宗。地方政府超额完成了年度土地拍卖收入计划。截至9月底,北京、上海等城市土地出让金已超过前两年的全年水平。

而继11月5日恒大地产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正式挂牌,募集资金逾56亿港元,创下ipo重启以来内地房企赴港上市的最大融资规模后,11月19日,龙湖地产也在香港上市,募资近67亿港元。

背后推手

分析普遍指,当前楼市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主导的前所未有的银行贷款扩张推动的。房价上涨还受到政府政策的推动,包括税费优惠、低利率和较低的首付款要求。

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国去年出台了“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今年以来各大银行均巨量放贷,其中工行、建行等国有银行更疯狂抢夺市场,临近年底,各银行都差不多已超额完成了全年的信贷任务。

去年1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为鼓励普通商品住房消费施行一系列包括一套房贷利率七折、首付款降至二成以及契税、营业税减免等优惠政策。

在接受本刊采访时,上海望源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季宝红表示,金融危机的爆发事实上挽救了很多当时都已命悬一线的房地产公司,宽松甚至是放弃管制的信贷政策推高了地价和房价。而他的观点与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王石今年10月30日“如果不是金融风暴,全国1/3房地产企业都会倒闭”的表态不谋而和。

季宝红同时认为,中国新一轮房地产市场热与实体经济恶化,很多民间资金都转而投资楼市,以及传统行业利润越来越薄,一些原本不从事房地产的企业资金也进入到楼市中,以获取更高的收益有关。此外,则是通胀预期。因为对通胀的恐慌,购房者盲目买房以求保值,房子被当作了抵御通胀最好的对冲工具。

还有观点称,又一波热钱的来袭也对中国楼市产生不小的影响。央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外汇储备增加3266亿美元,第三季度增加1488亿美元。其中,仅9月份外汇储备就增加618亿美元,而一季度增加额只有77亿美元。在大量增加的外汇储备中,不可解释来源的热钱占比直线上升。“在国际投资市场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经济是一个概念,中国城市化带来的房地产升值是一个概念,人民币升值又是一个概念,多种概念助推,外资加大楼市投资砝码是可以理解的。”

泡沫已现

日前,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在凤凰卫视“财经点对点”栏目中表示,通过房地产的价值跟GDp的比例、房租回报率、房地产生产量、房价收入比4项指标比较,中国楼市已现泡沫。

所谓房价收入比,是指房价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国际上通用的计算方式是以住宅套价的中值,除以家庭年收入的中值,通常包括夫妇二人年收入。房价收入比在3-6倍之间为合理区间,住房消费占居民年收入的比重应低于30%。

谢国忠说,现在中国很多城市的平均房价都是个人收入的20倍左右,这是不可持续的。而据本刊估算,如以上海目前2.3万元/平方米的均价计,一套90平方米的住房总价即达207万元,2008年上海的平均工资为39502元,以两口之家算,房价收入比超过了26倍。

至于房租回报率,即房价租售比,按国际通行标准,合理值应在1:250以内,也就是房价相当于约10-20年租金,投资回报率在5%-10%之间。目前上海的投资回报率远远低于这一水平。不过,也有观点称,用房租回报率来衡量国内楼市是否有泡沫并不合适,主要原因在于国外持有房产成本较高,如需缴纳物业税等,所以要更多地考虑租金收益。而国内持有房产的成本几乎为零,租金回报相比房价上涨带来的收益几乎不值一提。

谢国忠还认为,从目前中国房地产生产量来看,房地产投资占GDp的10%以上,这在城市化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也是很高的。这是衡量中国楼市已现泡沫的另一重要指标。

豪宅网总编朱晓红在接受本刊采访时亦表示,当前楼市不太理性,泡沫确实存在,在一定意义上是在透支未来。他透露说,上海楼市成交量中投资客和投机客的比例较大,约在7成左右,商品房空置率实际上很高。

在分析房地产供求关系时,空置率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指标。另有估计称,目前上海商品房空置面积已达1540多万平方米,即空置率超过35%。而按国际通行惯例,商品房空置率在5%-10%之间为合理区,10%-20%为危险区,20%以上为严重积压区。

楼市泡沫之严重甚至让一些从中获益的地产商也坐不住了。SoHo中国首席执行官张欣11月19日向英国《金融时报》表示,中国政府信贷驱动的经济刺激方案,正导致国内房地产市场形成大的泡沫。对房地产和整个经济而言,当前的投机应该是一个严重警告。

“在曼哈顿,空置率达到10%-15%,人们就感到天要塌下来,但浦东的空置率高达50%,他们仍在建造新的摩天大楼。”“如果你看到GDp增长数据,就会觉得中国是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但如果你看一看这里的经济增长是怎样由这么多的浪费投资产生的,你就不会这么乐观。”

张欣的评估得到了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的呼应。他在此前一天警告,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城市的房地产价格昂贵,资产价格泡沫风险日益增长。

房价难降?

尽管目前的高房价遭遇了沸腾民怨,楼市泡沫正聚集巨大风险,但业内人士似乎对未来房价调整仍持保留的态度。

豪宅网朱晓红对本刊表示,房价在短期内不会下调,尤其是上海这样的一级城市。在建设金融航运“双中心”、大浦东和大虹桥概念、崇明岛上海长江隧桥通车、迪斯尼落户以及即将临近的世博会等众多利好下,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轨道交通的不断延伸,上海被认为是很有前景和市场的城市,“当一个泡沫还来不及破灭的时候,另一个泡沫又起来了。”

朱晓红强调,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并非纯粹的房地产市场,由真正的市场规律发挥作用,而是有很强的政府因素在里面。他认为,在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以后,泡沫才有可能破灭。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日前甚至再次祭出了“5年房价翻番论”。他称,以今年1月1日的城市可比均价为基准,未来5年之内,房价至少再翻一番,上海会出现30万元/平方米的天价豪宅。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丁剑平也认为,资产泡沫是世界性的,上海将很长时间与高房价共存。他说,全球流动性过剩,中国货币政策已经被美国货币政策绑架;“4万亿”刺激计划相当部分流入房地产,如果现在戳破房地产泡沫,可能不止10年衰退。他还指出,要关注美国明年会否提高利率,如果中国跟进,房价会下跌。“要逐步化解房地产泡沫,而不是挤破泡沫,明年是关键一年。”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李晶10月27日则表示,目前国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高端楼市已显泡沫化,在房价创新高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买房者被迫开始观望。“如果房产交易量始终低迷的话,2年之后上海楼市可能供大于求。”她预测,明年初,房地产商可能会用降价的方式来吸引更多买方,但降价幅度可能不大,约在5%到10%之间。

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动向是,11月2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专家表示,此次会议已为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下基调,经济刺激政策明年不会退出。同时,日前有监管层人士透露,明年的信贷增量将是今年的70%-80%,或者是过去三年平均增量的基础上再增加10%到15%,也就是7万亿到8万亿元。虽然增量有所下降,但与历年三五万亿的增量相比,依然可谓是天量信贷。

就此,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认定,明年的房产市场非常乐观,建议“买入买入再买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