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安全心理学论文十篇安全心理学论文十篇

安全心理学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5:23:32

安全心理学论文篇1

从理论角度而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属于心理认知偏差,且若受到某些特殊诱因的影响,此类心理认知偏差定会引起个人行为失范或做出违背社会规范的行为。例如,2013年,复旦大学林森浩投毒事件便很大程度上由林森浩的心理问题及诱导因素所致。可见,若大学生的认知出现偏差,且未得到及时的纠正,定会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甚至引起系列不良的行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具体表现为:

(1)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即某些学生的个人心理较为阴暗,一遇到事情便往坏处想,且生活及学习中也不善与人交往;某些学生性格孤僻且自闭,对待问题的心态较为消极,如此情况皆会引起心理健康问题。

(2)家庭环境因素,即某些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家庭或家暴家庭成长的学生心理负担往往较重,因此不愿与人交往或不愿让同学知晓自己的家庭状况。

(3)学校环境因素。知识教育过程,学校未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予以足够的关注或在处理与学生利益相关的事件时所采取的手段欠公平等皆会激发学生的过激行为,甚至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安全教育防范

本章节笔者试图从下列方面阐述如何加强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安全教育防范:

1优化心理健康课程,同时配备相应的专业心理咨询教师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直接关乎到学生对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因此学校方务必要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如若大学生具有优异的专业成绩,但心里不健康,则定会给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可见,学校方非常有必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进行优化,同时配备相应的专业心理咨询教师,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如此为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防范提供条件。

2加强文化教育,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质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多由大学阶段的目标不明确所致,因此大学教育过程,应注重对大学生的文化教育、个性培养及潜质开发。换而言之,我国大学教育对大学生潜质的开发尚待加强,具体从下列方面进行把握:

(1).传统的教育知识论仅把教育过程看作简单的传授知识的过程,如此直接忽略对人的智慧的开发及人的道德的培养。此外,应试教育仅把学生看作知识容器及纯粹客体,且获取的目标结果具有某种狭隘性,而非智慧的吸取过程。

(2).教育是人与人交往的过程,因此功利化与工具化价值的实现过程,教育的重点应为适应性教育,但同时也要兼顾到超越性教育。

3重视生命与心灵的教育

即强化当代大学生对生命的认识,使之了解生命的本质及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当今社会环境充斥着更多的压力及竞争,因此高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兼顾到对学生生命与心灵的教育,由此让当代大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及培养更强的自信心与责任感。

4整合资源及建立健全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机制

安全心理学论文篇2

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体现了安全法律法规对研究对象的作用机理及作用方式,属于安全法律法规基础理论的范畴。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是以安全系统工程学、安全法学为理论基础,基于安全法律法规的特点、规律以及体系结构,能够表达安全法律法规在运用、实施、监督、管理等过程中的普适性基础规律。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及其方法论体系结构作为安全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人的行为、物的状态以及管理环境等。1)人的行为。人是行为的主体,安全法律法规主要是约束并规范人的行为,确保系统不会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引发事故,有利于促进系统安全性能的提高。2)物的状态。作为引发事故的直接原因,物的不安全状态应该作为安全法律法规方面的隐患进行监督管理。安全法律法规约束物的状态有利于保证安全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同时也有利于安全法律法规学科的构建。3)管理环境。管理环境属于人-机-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管理环境对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管理环境应该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使其能够更好的为安全生产服务。

2核心作用原理及其内涵

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是对安全法律法规学科作用对象和研究内容的提炼总结,笔者提出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下属4条原理:安全法治原理、安全规范原理、安全标准化原理以及安全发展原理。

2.1安全法治原理

安全法治原理是指以安全法律法规为基础,规范人的行为,消除安全隐患,增强安全法律法规作用效果,从而达到系统安全的目的。完善的安全法律法规制度使安全管理有法可依,有利于安全法治原理发挥其促进作用,有利于减少危险有害事故的发生,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法治可以消除人治的多种弊端,明确权利责任,使安全管理高效、合理。安全法治原理与依法治国一脉相承,均是依靠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度维护系统的稳定有序,如果制度不完善就会降低制度本身的效能,进而可能会引发人们对法治的信任危机。安全法治原理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安全法律法规不健全、体系得不到贯彻实施、监督监管系统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1)安全法治的原则性。原则性包括客观性、合法性、合理性、逻辑性等多项原则。其中客观性原则主要包括认识的客观性、法律法规的客观性、二者之间关系的客观性;合法性则是表达对宪法作为根本大法的尊重与认同;合理性原则则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统一;逻辑性原则表达了其他原则的实现需要建立在逻辑性的基础之上,在运用法律法规的时候可以依靠逻辑思维提炼安全法律法规,以促进安全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和发展。2)安全法治的至上性。安全法律法规至高无上,它是评判系统中所有成员行为的唯一标准,同时也是最高标准。系统中任何成员都必须在安全法律法规所制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否则都得受到相应的制裁。简言之,就是有法必依,违法必究。3)安全法治的普适性。安全法律法规面前人人平等,不能搞特殊化和个别化。另一方面,安全法律法规要在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都能起到反馈调节作用。同时,要加强社会监督监管,避免出现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出现,力求做到公平正义,从而保障系统秩序的稳定。

2.2安全规范原理

安全规范原理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强制力保证实施,规定具体的权利和义务,指导并约束人的行为、物的状态以及法律实施环境的行为准则。安全规范原理主要是从规范人的行为、物的状态、法律管理环境等3个方面进行研究。安全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能够起到安全指引、安全预测、安全评价、安全教育等4个方面的作用。这4个方面的作用可以有效的规范人的行为、物的状态、环境状态,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安全规范原理可以从人-机-环三个方面具体阐释:1)规范人的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确保人的行为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安全法律法规可以有效的规范人的行为,可以有效的降低因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引发事故的可能性,安全规范原理具有指引作用,将为人的行为树立正确的导向起到积极的作用。2)规范物的状态。基于安全规范原理对人的行为的规范作用,使人的行为与物的状态达到协调统一。规范物的状态中的“物“,包括各种设备、设施,保障设备、设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从而避免了因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对人身安全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进而促进了系统整体的安全性。3)规范环境的状态。环境既指系统大环境,又指法律实施的环境。保障安全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不仅需要有素质较高的执法队伍还要有非常有效的监督监管机构力行做好安全法律法规实施的监督监管工作,保证安全法律法规的实施环境。另一方面,良好的环境状态将人的行为、物的状态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安全法律法规发挥其作用,有利于提升系统的安全性能。

2.3安全标准化原理

安全标准化原理是通过建立完善的安全法律法规制度,辨识并消除危险源,使人、机、环处于安全状态,促进系统整体安全性能的提高,进而促进安全法学、安全学的发展。建立完善的安全法律法规制度,既要保持先进性,又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既要确保安全法律法规制度的系统性、强制性和权威性,又要保证安全法律法规制度的有效实施。建立健全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化体系,有利于提高安全管理效率,保障系统的整体安全性能。我国安全法律法规相关体系还不够完善,系统性和操作性均较差,甚至有些方面暴露出专业涵盖面不足等问题。基于以上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化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1)全面性。安全法律法规需要全面覆盖行业体系,但是部分行业现有的安全法律法规还未能全面体现本行业当今的发展现状;同时,安全法律法规应该集中立法,不应出现体系建设分散的状况,只有保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的全面性才能更好的保障系统安全。2)系统性。运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采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方法,构建更加有效的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可以使其更加有效的发挥作用。同时,安全法律法规的系统性反作用于安全法律法规,使其更加有效的发挥作用,可以很好的解决因为系统性不强而导致的作用效果不佳的问题。3)强制性。强制性可以保证安全法律法规制度的有效实施,是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化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据。增强安全法律法规的强制性,可以提高制度本身的效率。安全法律法规只有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才能显示其巨大的威慑力和权威性,才能更好的为整个安全系统服务,提高系统整体安全性能。

2.4安全发展原理

安全法律法规应有与时俱进的发展性,通过安全发展原理,可以更加有效的传承安全法律法规的精髓,同时又可以根据其原有的基础性结构再基于现实发展的需要,修订、补充、废除部分安全法律法规,从而尽可能消除危险有害因素,保障系统的安全性能。安全法律法规原理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需要从发展的角度看待安全法律法规。安全发展原理不仅要根据安全现状提高安全法律法规的先进性,同时也要对人的行为进一步管理,尽量降低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于安全发展原理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1)保持创新性。创新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不竭的动力,是应对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的必然方法。创新不只是安全法律法规具体内容的创新,更要求在人的行为和安全管理等层面上做到真正意义的创新,从而促进系统安全性能的提高。2)增强先进性。我国的一些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标准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尽可能与国际接轨,应对法规标准的世界化和标准化。不论在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方面,均应朝着先进性的方向发展,促进安全法律法规先进性建设和体系化建设是安全发展原理的重中之重。3)相似和谐性。相似和谐性可以帮助人们在生活中提高安全性能,增强安全意识,促进和谐稳定的工作环境。同时,相似和谐性对于安全法律法规的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这一性质对于促进安全法律法规核心原理中的发展原理、规范原理、标准化原理等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4)构建发展趋势预测模型。安全法律法规的发展与创新需要有学科理论知识作基础,更需要构建良好的发展趋势模型作参考,为安全法律法规的发展提供方向性、纲领性指导。2.5基于4条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构建的轮型模型基于4条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构建轮型模型,如图1所示。首先,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构建该轮型模型,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互相影响构成统一整体。其次,该轮型模型内部共有4个子系统,围绕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运转,共同促进安全法律法规学科的发展。最后,每个子系统又受到多个要素的影响,通过系统工程与安全法律法规学科的交叉融合,共同构成了该轮型模型。基于4条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构建的轮型模型,可以为安全法律法规学科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四条核心作用原理之间的协同和促进作用有利于完善安全法律法规学科体系建设,有利于安全法律法规学科建设的发展和创新。4条核心作用原理从不同层面分析了安全法律法规学科的深刻内涵,对安全法律法规基础知识理论的完善具有指导意义,为安全法律法规有效地应用于实践之中提供了理论依据,保证了系统安全性能的提升,进而有利于促进安全法学的发展。

3基于霍尔方法论构建安全法律法规方法论的四维体系结构

3.1霍尔方法论简介

霍尔方法论是基于三维结构的系统工程研究方法[10],其中,三维分别是时间维、逻辑维、专业维。霍尔方法论的核心是最优化,特点是任何现实问题都有可能被弄清且目标非常明确。霍尔方法论结构如图2所示。1)时间维:对于一个工程项目,从规划到更新共经历了7个阶段,这7个阶段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紧密衔接在一起。2)逻辑维:将研究工作过程展开,从摆明问题到决策实施共分6步,条理清晰,逻辑严谨。3)专业维:专业维又称知识维,根据工程项目的不同,涉及的专业知识各异。专业维是为了完成工程项目各阶段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3.2基于霍尔方法论构建安全法律法规方法论的四维体系结构

安全法律法规方法论是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分析问题,把目标对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是分析、辨识、处理及解决危险有害因素的工作方法。通过专业维、逻辑维、时间维三个维度对安全法律法规方法论进行分析研究,消除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高系统安全性能,使系统达到最优化,与霍尔方法论三维体系结构研究方法相吻合,故将霍尔方法论应用于安全法律法规方法论的研究之中具有很强的可行性。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社会不断发展,环境对系统安全的影响越来越大,故参照霍尔方法论三维体系结构并增加环境维,构建安全法律法规方法论的四维体系结构,如图3所示。1)时间维:针对一个工程项目的安全法律法规问题,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共分为安全规划、设计、运行、更新4个阶段,形成一条闭环回路系统,根据时间维的4个阶段分析并处理问题,更加合理有效。2)逻辑维:如图3所示,从摆明安全问题到安全措施实施共7步:摆明安全问题、确定安全目标、系统安全综合、系统安全分析、系统安全评价、安全决策和安全措施实施。从逻辑维的角度处理安全法律法规问题,环环相扣严谨有效。3)专业维:不同的工程项目,不同的安全法律法规问题所涉及的专业不同,安全工程、安全管理以及安全法学都是以系统工程为核心,并围绕其展开。其中安全法学是重点,安全法律法规问题应该更多的从安全法学的专业角度分析,能够更加有效的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4)环境维:环境适应性是系统的固有属性,系统与环境之间必然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增加环境维构建安全法律法规方法论的四维体系结构,有利于促进安全法律法规学科的发展。

4应用分析

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及方法论的四维体系结构对于安全学科建设、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文化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不论从理论研究的层面还是从实践应用的层面分析,均可发挥其促进作用。1)对安全学科建设的作用。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及方法论的四维体系结构对安全法学、安全学、系统工程学等学科体系的完善具有推动作用,法治、规范、标准化、发展等原理不仅提供了理论支撑,而且通过深入分析四条核心原理及其内涵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完善,有利于交叉学科的发展。2)对安全生产管理的作用。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及方法论的四维体系结构对人的行为、物的状态以及管理环境等三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促进了整个人-机-环系统的安全性能的提高。另外,对于辨识、分析、处理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保障系统安全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指导。3)对安全文化发展的作用。有利于系统内形成安定有序的制度环境,形成和谐文明的文化氛围,对于系统内部安全文化的塑造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四条核心作用原理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系统内部安全意识、增强安全责任感,有利于加强安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建设。

5结论

安全心理学论文篇3

【关键词】安全文化;心智模式;风险预控

1课题背景

1.1煤矿企业脆弱性解析

肥矿集团在煤矿企业向高科技、智能化、信息化管控方面有了较快发展,但在应急管理组织及其管理者的决策行为和系统关键环节,岗位操作者在情绪、认知和决策行为以及应对方面的脆弱性,是全面信息化所不能解决的,须运用安全文化的力量解决安全风险管控系统中的脆弱之处,提高整个系统抗逆力,保障运行效率。脆弱性的主要表现:

1.1.1员工的心理状态。不良的心理状态很可能会导致员工对各种因素做出错误的感知和判断,员工始终处在一种具有高度危险性的环境中工作,心理易表现出巨大波动。

1.1.2员工的知识状态。员工的知识状态主要是指员工对工作场所风险源的辨识、对规程标准、岗位知识的掌握情况,员工知识匮乏、知识结构的不系统、不完整性是导致事故的一大原因。

1.1.3安全教育与培训的影响。现在的安全培训工作乏味枯燥,灌输说教等浅表式教育,员工接受新知识的效果不佳。

1.2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安全生产建设的核心,是预防事故的一种“软”对策,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对于预防事故具有战略性意义,是预防事故的“人因工程”,是以提高企业全员的安全素质为最主要任务,具有保障安全生产的基础性意义。

2理论基础

2.1心智模式的概念

心智模式(mentalmodels)起源于心理学领域,彼得・圣吉认为:“‘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或图象、印象,是对于周围世界如何运作的既有认知。”因此,心智模式是人脑中的一个评价功能,人们描述和选择环境的刺激,随后形成世界状况的心智模式,然后再确定自身的行为。

图1心智模式的身心灵冰山模型

心智模式作为指导人的行为的核心要素,它包括身、心、灵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身体层面即行为层面,主要指内心的想法如何转换为外化的行动,以及行为模式、行为准则的差异性。第二,心理层面即认知层面,主要指个体深层次的心智技能,包括感知力、注意力、想象力、认知风格、思维方式、学习能力、领悟能力以及态度等,强调个体差异性;第三,灵魂层面,即文化层面,即文化层面中的文化理念、价值观和心态文化,是心智模式的核心层面。

2.2心智模式的作用机制

根据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个体接受外界环境的讯息刺激,然后经由个人运用或观察得到进一步的讯息回馈,若自己主观认为是好的回馈,就会保留下来成为心智模式,不好的回馈就会放弃。心智模式不断地接收新讯息的刺激,这个过程可通过“强化”或“修正”来加固或修正已有的心智模式。

图2心智模式的作用机制

由2图看出,个体的心智模式的形成及作用机制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实践、环境会对个体的心智模式有影响,而心智模式也会反过来影响个体的行为。

3实施过程

3.1创新安全心智模式培训法

根据“智能模拟培训法”的指导思想,通过对于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先进经验的理论总结,吸取了国内外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先进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创新了一套有关安全管理和文化建设的培训新模式――安全心智模式培训法,倡导以人为本、突出心智模式的改变和重塑,并借助现代化模拟培训手段,参照“智力动作按阶段形成”、“智能模拟培训法”和互动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和程序,达到重塑学习者心智模式,固化安全生产行为之目的。安全心智模式培训法共七步:目标定向、情境体验、心理疏导、规程对标、心智重塑、现场践行和综合评审。

图3安全心智模式培训法

第一步,目标定向。通过科学量表、箱庭疗法、入校会谈,找准学员在全面风险管理认知、辨识、规避和控制上的差距,分析学员不安全心理及行为产生机理,摸清原有不安全心智模式,确定入学学习目标,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实现一人一案。

第二步,情景体验。通过反例体验、案例警示、现身说法三个部分,触动学员身心,冲击学员视觉,震撼学员心灵,彻底改变过去浅表式教育和对事故伤害认知感不强的问题,让学员从内心深处形成对安全操作的深刻认知和安全第一价值观的认同。

第三步,心理疏导。通过对进校学员运用压力与情绪管理系统,评估学员情绪压力等级,进行压力释放、情绪平扶,通过个性化咨询、箱庭疗法、团体心理辅导等模式疏通学员学习、工作或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扰或情绪问题,进一步培养爱自己、爱岗位、爱企业的正向心理品质,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的思想转变。

第四步,规程对标。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和对照分析等方式,组织学员学习和掌握通用知识和与相关知识。运用情境再现、仿真模拟、换岗体验等手段,让学员置身其中,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有关自身岗位操作现状与标准化要求的对标分析,推进学员专业知识、实际技能和认知决策系统化。

第五步,心智重塑。通过对于煤矿系统风险诊断图和所在岗位风险源辨识-应对卡的学习,掌握导致各核心岗位安全问题的风险源、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形成对岗位操作流程的科学的认知结构,并通过配套的3D视频演示等先进手段来改变原有的心智模式的不足,塑造科学的、安全操作的心智模式,固化正确的行为方式。

第六步,现场践行。通过实际操作、换位体验等践行方式,达到重塑后的心智模式迁移到实践的目的,促使学员正规操作意识和专业技能水平的综合提升,使之行为方式进一步固化。

第七步,综合评审。通过理论知识考试、专业技能考核、综合能力评审、安全心智测评四个环节,全面考察学员在意识、知识、技能和心智模式等方面的改变状态,检验安全心智模式的培训效果

3.2创建安全文化培训学院

3.2.1学校命名:安全文化培训学院

3.2.2学校宗旨:塑造安全心智模式,固化安全生产行为

3.2.3培训对象:中高层管理人员、安全监察人员、基层员工、违章员工

3.2.4培训场所:从课堂到现场等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

3.2.5培训模式:倡导预防为主,组织关爱引导,激发正能量

安全文化培训学院(traininginstituteofSafetyCulture,FmC-UCaS)是基于山东肥城矿业集团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合作性战略关系,建立的一所服务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企业大学机构,以安全心智模式培训法为指导思想,总结我国煤矿企业、特别是山东能源肥矿集团安全管理的先进经验,开展煤矿企业管理人员、安全监察员和一线员工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培训服务。

4结语

通过探索实践,安全文化培训学院建设水平稳步提升,安全心智培训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员工心智,达到了“受教一次、净化心灵、管用一生”的效果。员工遵章意识、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区队自主、班组自治意识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安全心理学论文篇4

安全需求是人类发展最基本需求之一,是大学生完成学业的保证,是其思想进步、健康成长和立志成才的基本条件。高等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不断增加的当下,大学生安全各类问题涌现:2004年的马加爵事件、2008年上海商学院的火灾事件、2010年的药家鑫事件、2013年复旦投毒案、2014年跨年夜的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等。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依据相关法规政策,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安全责任、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使在校大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全面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今后走向社会需要而进行的教育。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法理依据。

2006年9月北京市教委召开“北京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落实学分”。上海市颁布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大纲》规定要对全体在校大学生普及安全教育。《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试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均明确了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的权利和义务。大学生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一直是高等教育关注的重点,也是各高校势在必行并要行之有效的工作重点。

(二)现实诉求。

1.大学生安全现状不容乐观。新时期、新常态下,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显著变化,由此引发的大学生安全问题也纷繁复杂。据对百度新闻案例的整理分析,目前大学生安全事故处于多发期、高发期,其安全现状不容乐观。一是大学生安全事故总量历年增长。案例统计分析发现,大学生安全事故几乎呈现直线式增长。从2010年的11起事故增至2015年的157起,增速极快。大学生安全事故快速增长,安全形势严峻,大学生安全教育亟待改进和完善。二是大学生安全事故普遍存在。从案例发生的地域分布来看,大学生安全问题分布范围广泛,各省普遍存在。400起大学生安全事故分布于我国3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其中,山东、浙江、江苏和广东大学生安全事故发生比例较大。三是大学生安全事故类型多样。对400个案例进行内容分析发现,大学生安全事故类型多样,自杀、跳楼、溺水、车祸、被骗、失联、中毒、伤人、旅游被困等事故层出不穷。大学生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心理安全亟待维护和保障。四是受害者群体分布广泛,事故后果严重。对事故受害者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受害者年级跨度从专科至本科至硕士、博士均有,学生年级跨度从一年级至毕业生,院校也覆盖了专科、本科院校。此外,在400起案例中,受害大学生人数高达1,953人。

2.“空气式”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空气式”大学生安全教育现象。所谓“空气式”教育主要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指大学生安全教育像空气一般无处不在,即各所高校都有大学生安全教育,但又似“空气”透明,安全教育重视不足。多数学校采用专题讲座和主题班会形式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且安全教育仅为辅助教育,被放置在次要位置。二是指大学生安全教育效果如空气成分,有用氧气占比不高,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安全教育内容有待完善,教育效果有待增强。目前,承担安全教育的主要是保卫和学生管理部门,教师缺乏专业训练、系统知识和教学经验,形式多为理论说教,教育效果较差。此外,大学生安全教育形式、安全教育内容均有待拓展。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剖析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理论基础。

1.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学科属性。安全学科是新兴的综合科学学科,其应用涉及社会文化、公共管理、行政管理、建筑、土木、矿业、交通、运输、机电、林业、食品、生物、农业、医药、能源、航空等种种事业。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8次会议将“安全科学与工程”单列为一级学科,其下设“基础灾害”、“类别灾害”、“理论安全”、“安全管理”和“安全工程”五大二级学科。其中安全管理学是各行业所共用的用以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二级学科。大学生安全教育以安全责任、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保障大学生安全的学科,属于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的范畴,即属于二级学科安全管理学。

2.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理论基础。由于大学生安全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这要求大学生安全教育需要跨学科、跨专业的理论基础。一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理论基础涉及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安全管理学的分支,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强制原理、预防原理、弹性原理、故致因理论、控制理论、风险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等安全管理学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均可服务于大学生安全教育。二是大学生安全管理是要规避大学生的不安全行为。因此,行为科学的个体行为理论、群体行为理论以及组织行为理论等需要纳入大学生安全教育范畴。三是大学生安全问题是一个系统问题,大学生安全教育也是个系统教育,安全系统管理学离不开经济学、心理学、信息学、工程学等学科的理论支持。因此,大学生安全教育还需要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其他学科支撑.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实问题。识别大学生安全的风险因素、探究大学生安全事故类型是高效、全面、合理设置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先决条件,本文将根据搜集到的400起大学生安全事故分析其面临的风险因素以及突发事件的类型。

1.大学生安全隐患。根据大学生安全事故产生原理,结合400起大学生安全事故分析发现,大学生安全主要受到两方面风险的影响:一是内部隐患,即大学生自身问题带来的风险,如个体身体问题、心理问题、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带来的风险隐患。二是外部环境隐患。如大学生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周边环境带来的隐患,具体如表1所示。

2.大学生安全事故类型。大学生安全风险隐患复杂多变,这决定了大学生安全事故属于多源并发性安全事故,类型多样,事故涉及大学生人身、财产、心理安全等多个方面。大学生人身安全事故主要表现为车祸、自杀、被杀、受伤、猝死、失联、、禁锢、触电、踩踏事故等。其中车祸、自杀占比较高,分别为29.75%和27.5%。近年来,大学生失联事故呈现多发趋势。大学生财产安全事故主要表现为被盗、被抢、诈骗等,其中诈骗事故占比高达13.5%。大学生心理安全事故主要变现为抑郁、自闭、感情纠纷等现象。此外,涉及大学生的火灾、爆炸等事故也时有发生。

四、结语

新时期、新常态下,大学生安全事故复杂多变,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授课方式等受到巨大冲击。面对新变化和新的大学生主体,本文通过阐述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分析当前加强在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基础,并针对性提出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设置建议以及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项目等,为目前高校思政工作者在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方面提供建议和意见。

作者:吴倩倩殷杰单位:华侨大学旅游学院华侨大学旅游安全研究院

参考文献:

[1]蒋夏宁.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7(4):82~84

[2]张继延,潘道广.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效果的路径与方法研究[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12:115~116

[3]黄小欧,李壮.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J].中国统计,2015,1:57~58

安全心理学论文篇5

高校是人才聚集的地方,担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建设平安校园,把高校办成和谐平安、尚德尚学尚行、环境优雅、充满生机活力的,让党和国家放心,让人民满意的高等学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题中应有之义。本文所指“平安校园”不仅包括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且也包括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心理安全的保障。它的主要特征在于安全的校内及周边环境以及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同时它还是一个开放的组织。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影响校园安全稳定的因素还很多,学生的违纪事件,治安和刑事犯罪案件时有发生,自杀事件不断,大学校园安全不容乐观,形势依然严峻[1]。“平安校园”建设问题已经引起了学界的高度重视。但从以往的研究看,学者们主要针对校园内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等不安全事件从制度建设、法制建设、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对策建议。笔者力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高校“平安校园”建设放到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视阈下加以研究,这有利于从思想根源上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与“平安校园”建设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等相关问题笔者已另文研究,本文着重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高校“平安校园”建设对策。

二、营造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的文化和舆论氛围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浓郁的安全文化环境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牢固树立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无疑对提高大学生安全素质具有重大意义。文化结构都可以分为精神、制度、物质等三个层次,大学校园安全文化精神层是指高校的领导和师生员工共同信守的安全基本准则、信念、安全价值和标准等,是校园安全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制度层是校园安全文化的中间层,它主要规定了学校成员在共同的教学、管理、服务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安全行为准则;物质层是校园安全文化的最表层部分,同时也是校园安全文化的物质基础[2]。因此,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应该从物质、制度、精神等三方面入手。第一,加强物质的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完善教学区、生活区、实验室以及用于文化体育活动等方面的物质条件和安全设施设备,如消防设施、安全疏散通道、卫生防疫设备、安全标志等。第二,加强制度的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制定“平安校园”建设方案,把校园安全纳入学期、学年的工作计划和工作重点,形成定期检查、定期整改的工作机制,落实严厉的安全责任制,建立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机制、应急处理机制等。第三,加强精神的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一是利用校园橱窗、黑板报、校园网、LeD视屏、校园广播等阵地大力宣传安全的重要性及相关安全知识,结合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明确的安全理念;二是在学校营造“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良好氛围。教师,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者要与学生保持经常的接触,观察他们的生活,掌握他们的各种动态,对他们的困惑进行积极的疏导,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化解其心中的矛盾。美国高校在安全管理理念的防范值得我们借鉴的一条就是强化服务意识,实现安全管理的人性化。

舆论引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在高效“平安校园”建设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消除校园中存在的焦虑、困惑、不平衡感等安全隐患。做好大学生的舆论引导工作,一是要充分利用高校宣传阵地,如校报、校园网络、BBS论坛、LeD视屏、校园电视新闻和校园宣传栏等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和有效的舆情监控。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或传播有利于校园和谐发展的正面、积极的信息,满足大众的知情权,因为校园中时常出现的猜测、谣传、抵触等负面的舆论,大多与信息的缺失和透明度不够、不畅通有关;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堵截负面信息,尤其是网络上的负面或过激言论,从而保证舆论发展的方向,遵循积极的价值观和健康的文化形态,最终培养和提高大学生选择、鉴别的能力,防止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给校园安全稳定带来隐患。二是建立起信息反馈机制,根据需要组织新闻会、领导和学生面对面交流等形式,保证信息传播渠道的通畅,使师生员工生活在信息公开、反馈迅速、方便快捷的舆论环境中[3]。三是要通过各种渠道,尤其是要通过细致、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随时掌握舆论动态,防患未然,并善于疏导,避免矛盾的爆发。首先,应定期不定期地做学生思想动态调查,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了解他们的困难和困惑,及时发现学生之间的矛盾;其次,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党组织生活会、班团会、升旗仪式以及党总支书记、辅导员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舆论引导,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正确的政治观和形势观,增强他们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再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还要特别关注特殊群体,如心理问题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这样将会有效消除一些矛盾,从而确保稳定。

三、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的要素分析与应对策略

1.强化大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

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选择也日益多元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功利化的思想如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等价交换、“各家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等往往得到推崇。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判断标准也普遍呈现功利化色彩,重索取轻奉献,社会整体利益变得越来越模糊。而在家庭教育中,几乎都在遵循一个理念:再穷不能穷了孩子。一些家长在物质上对孩子透支性地付出,百依百顺,在精神上却忽略了教育培养。一些家长片面地认为只要孩子成绩好其余什么都可以不管,因此,过度地包办包揽,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都不让孩子们做。这种养尊处优的生活和只讲奉献不图回报的传统家庭教育方式,使当代大学生从小就淡化了责任意识[4]。因此,加强大学生责任教育,既必要又紧迫。只有加强责任教育,才能有力引导其树立对自己和他人强烈的安全责任意识。要使责任教育取得实效,还需以学生为本,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精选和提炼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手段。只有树立了强烈的安全责任意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事件以及校园内的他杀、自杀现象才会减少。

2.培养大学生的法律安全意识

对于置身于社会的任何人来讲,是无法摆脱法律而生存的。从个人的日常生活行为到社会价值的创造,均离不开一定的法律知识或法律技能。毋庸置疑,作为传承知识与塑造人格的高等学府,培育青年学生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是其参与社会现代化进程和造就“现代型人才”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校园内并不安定的系列事件表明:大学生的法律素养还十分贫瘠。由于当前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不高,法制观念淡薄,所以会在有意无意之间作出一些违法犯罪的行为;另一方面,大学生缺乏权利观念,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甚至会放弃法律武器,转而采取报复的手段来讨回“公道”,以至于引发违法犯罪的恶性事件。加强法制教育是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提高其法律知识水平和法律技能的根本途径。加强法制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掌握法律基础知识,自觉履行公民的权利与义务,遵纪守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并与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首先,要使法制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课堂教育仍然是主渠道,因此,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在教学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加以改进,多从与大学生相关的案例着手进行分析讲解,增强课堂教育的实效性。其次,要在校园里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和氛围。通过“依法治校”、“依法育人”的高校管理模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营造浓厚的法制氛围;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特别是对学生违规违纪的行为,要照章处理,不因人而异、不因人而改,给学生树立“有法可依、依法办事”的榜样。再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法制教育实践活动。法制教育实践能够锻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校内开展主题班会、法律征文、知识竞赛、模拟法庭、参加校内治安联防等活动;走出校园,旁听庭审、参观监狱和劳教所,到街道、集镇开展法律宣传、法律咨询活动,在“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中组织法制教育小分队深入农村、社区、企业等普及法律知识,在中小学进行诚信、守法教育等,从而在实践中切实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技能。

3.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安全意识

大学生心理问题影响着高校的安全稳定已经众所周知。然而要从根本上消除大学生心理问题给校园安全稳定带来的威胁,不是靠几次活动或阶段性的工作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高校长期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成良好的机制和工作态势。一是要在机构设置、经费划拨上予以保证;二是要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三是大力开展和举办大型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宣传月等活动,营造“珍爱自己、关爱他人”的良好校园心理氛围;四是要发挥学生“朋辈教育”的作用,通过心理社团或心理协会、心理联络员等,将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班级、寝室;五是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通心理热线、网上咨询平台等,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为有心理困惑的学生提供积极的援助[5]。通过这些途径和方式,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心理调适能力,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坦然面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确保自身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减少校园中的隐性安全事件。

4.提高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

以学生健康发展为目标,丰富安全教育内容。安全教育应该包括安全意识的培养、安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安全心理的维护和身体素质的锻炼[6]。其中,安全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安全知识和技能包括人身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网络安全和法律知识的普及。安全心理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力和抗挫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协调力、应急能力。要通过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知法懂法、违法必究的观念,强化法纪意识,提高他们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杜绝或减少无知违法和知法犯法的现象。要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自立自强、坚定勇敢的信念,面对困难和挫折不气馁、不悲观,具有克服和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念和毅力。此外,还应大力提倡学生加强锻炼,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取得实际效果为宗旨,改进教育手段。目前,从总体来看,我国高校对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安全教育形式也还比较传统、单一,因而教育效果很不理想,导致部分学生在遇到具体安全问题时束手无策,从而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或人身伤害。据笔者的亲身工作经历和与其他学校师生的访谈交流了解到,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安全教育模式仍是以“照本宣科”式的“讲座式教学”或“逐层传递式”的传达式教育为主的方式进行。数百人甚至上千人聚集一堂的“讲座式教学”,无法保证教学质量与效果。“逐层传递式”的教育即辅导员教师只针对班团干部进行教育,再由班团干部向普通同学传达讲解。在此过程中,由于班团干部知识水平、威信度有限等因素,难免“走样”或“偷工减料”,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7]。因此,改进教育手段尤为必要。为了使安全理念和安全知识在大学生中入脑、入耳、入心,安全教育应该纳入大学生必修课,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手段,将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和实时情景模拟并重使用,使课堂生动活泼,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接受。安全教育还应与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安全教育具有其特殊性,因为它是一门技能课程,需要实训和实践,否则仅仅依靠单纯的课堂教学是不可能收到良好效果的。安全教育与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可以邀请校内外专家举办讲座,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消防演练、急救演练等。安全教育还应该深入学生班团会,做到常讲常新。笔者所在的学校曾组织过消防安全疏散与逃生综合演习,教学楼的“被困”师生在消防官兵的指导下,通过逃生缓降器、逃生气垫、云梯车等方式撤离模拟“火灾”现场。数千名学生观看演习,感受到了时间的宝贵、自救的重要,表示在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珍爱生命。安全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可以与消防大队、企业联合开展消防安全周、安全生产月活动;也可以利用青年志愿者行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机会,组织学生进入社区、进入中小学、进入农村开展安全知识宣传培训,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理论知识、锻炼实际能力,切实提高安全素质。

安全心理学论文篇6

在安全生产论坛会上的总结讲话同志们:经过两个多月的认真筹备,今天上午,我矿首届安全生产论坛会如期召开了。刚才,来自基层单位的几位同志发表了自己的论文,首先,我代表矿党委、矿行政向今天受到表彰的个人表示衷心祝贺!向莅临今天会议的集团公司领导表示热烈欢迎!安全生产是煤矿的头等大事,它关系着职工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家庭幸福,影响着企业的稳定和发展的兴衰成败,但煤矿安全生产又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想抓好确实不容易。我们今天举办安全生产论坛会,目的就是及时总结安全生产管理的新经验、新方法,不断丰富安全管理的内涵,使我们的安全管理水平和管理层次实现快速提升,促进矿区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刚才,几位同志谈的都非常好,既有很高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性,像刘成明同志的《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安全文化生产力》是安全思想教育和安全管理相互渗透的成果,周卫星同志的《煤矿安全质量工作方向的探索》是在较长时期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实践中认真摸索和总结出来的科学管理方法。应该说,我们几位同志的论文质量都是较高的,对今后改进我矿的安全工作、创新安全管理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推进安全生产论坛持续有效地开展,下面我再强调两点意见:一、加强宣传,积极参与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使广大干部职工深刻认识举办安全生产论坛的重要意义,调动参与的积极性,以较高的热情投身于这项工作中去。各单位要以此为契机,改进安全管理的方法,创新工作形式,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经常举办安全生产座谈会、安全生产大家谈等群众性活动,启迪广大职工对安全工作进行深入思考和系统总结,变职工参与安全生产论坛过程为学习安全知识的过程,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和事故防范能力,逐步实现安全生产由被动防范向过程控制、从事故查处向事前预防、从他律管理向自主管理、从简单粗放管理向法制化、制度化、人性化管理转变,通过广泛参与,不断夯实矿井安全生产的基础。二、围绕重点,攻坚克难首届安全生产论坛的成功召开已经给我们开了一个好头,出了不少优秀的作品,但煤矿安全工作不是一劳永逸,它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工作,受不同时期职工心理、外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为此,要继续围绕矿井安全生产的重点、难点刻苦钻研、潜心探索,结核我矿实际,围绕如何提高职工教育培训效果,创新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加强班队管理,强化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及制约我矿安全生产的难题进行开展,多出有新意、有深度的安全论文。同志们!安全生产论坛作为一项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从现在到年底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的安全工作任重而道远,要借本次安全生产论坛会的东风,结合当前矿井百日安全活动的开展,做细、做实我矿的安全工作。安监处、宣传部、职教办等部门,一方面要组织好优秀论文的学习交流工作,另一方面今后要定期召开安全生产研讨会,为各单位交流探讨创造有利条件,指导、帮助基层单位总结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同时,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安全工作现状,认真反思安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虚心向兄弟单位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安全管理水平。我相信!通过举行本次安全论坛一定能够为我矿的安全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也一定能够推进百日安全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实现到年底的安全生产,为今年的工作收好尾,为明年的工作起好步。谢谢大家!

安全心理学论文篇7

根据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通知”要求,我们对20__年全矿宣传思想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认真自检,在全面总结工作、深入查找问题的基础上,联系明年实际,提出了20__年的工作思路及初步打算。现就自检情况汇报如下:

一、20__年宣传思想工作的总体概况及特点

20__年,我矿宣传思想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和矿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主线,以构建和谐企业为目标,以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紧紧围绕全矿中心任务,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创造性地开展宣传思想工作,使理论、政研、统战、舆论宣传、精神文明建设等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和突破。特别是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三大教育”即形势任务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活动,在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中充分发挥了宣传思想工作的优势和作用,为推进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回顾一年来全矿宣传思想工作,其主要做法及特点是:

(一)坚持学用结合,理论学习有新成效。始终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把理论学习作为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的首要任务,着力在学用结合、以学促干上下功夫,取得了学习、工作“互促双丰”的效果。主要做到了“三个突出”:

1、突出了领导干部这个学习关键。坚持重点抓、抓重点,始终把领导干部作为最需要学习的人和学习的关键人、带头人,使之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具体做到了“四个坚持”:党委理论中心组坚持一月一次集中学习、一季一次集中交流;坚持定期下发学习配档;坚持统一配发领导干部学习笔记本;坚持定期督导检查干部学习情况。特别是把每周五下午作为雷打不动的学习时间,定期组织机关干部和各级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学习,做到了人员、时间、内容“三落实”,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实效性。今年以来,全矿各级干部读书笔记平均都在10000字以上。同时,我们还把职工群众学习作为建设“四有”职工队伍的根本性措施,做到了全面抓、抓全面,在全矿多次掀起理论学习高潮。

2、突出了和谐发展这个学习主题。今年以来,我们联系和谐肥矿建设的实际,把学习、宣传、灌输和谐发展理念贯穿于理论学习的全过程,紧紧围绕“和谐、发展、共享”这个主题,先后组织了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十七大”报告、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以及集团公司一系列会议、文件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专题理论学习活动,并组织收看了党的十七大开幕式以及《论语》、《商务礼仪》、《安全与法》等多部系列电教片,使理论学习做到了“三明一多”,即理论学习的内容明确、理论学习的主题明确、理论学习的人员明确、理论学习的措施多样化,从而在全矿营造了人人想和谐、人人谋和谐、人人促和谐,人人为企业和谐发展献计献策、贡献力量的生动局面。

3、突出了学用结合这个学习形式。理论来源于实践,指导于实践。为增强理论学习的实效性,我们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探索、创新和实践理论学习的方式、方法和途径,使之做到了“三个三”,即“三学”:坚持制度保证学、多种形式深入学、结合实际专题学;“三定”:定学习目标、定学习计划、定学习主题;“三结合”:理论学习与创建和谐企业相结合、与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任务相结合、与干部职工思想工作实际相结合。特别是提出了“重心前移、重心下移、上下互动”的学习要求,党委理论中心组成员坚持每月至少参加一次所在党支部或党小组的政治理论学习,定期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活动,并写出调研报告,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措施和办法。今年以来,党委理论中心组成员在市以上报刊发表理论文章15篇,开展各类调研活动30余次,解决实际问题120多个。尤其是针对和谐发展问题,开展了多次调查研究,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本矿实际,提出了“用安全文化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实现企业和谐发展”的工作思路,创造性地构建起了“百安文化”模式,为推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保证。矿党委理论中心组继续巩固和保持了“先进县级理论中心组”荣誉称号。

(二)坚持求真务实,政研工作有新起色。我们积极发挥政研会的参谋助手和桥梁纽带作用,突出阶段性、指导性、广泛性和实效性,创造性地开展政研工作,坚持做到了“一个围绕”、“两个服从”、“三个贴近”、“四个结合”,即:“一个围绕”,就是紧紧围绕矿党委的工作主题开展政研工作,在研究目标、思路、方法和步骤上与主题保持一致。“两个服从”,就是坚持政研工作服从于党委中心工作,当好矿党委的参谋和助手;坚持政研工作服务于职工群众,听取职工群众呼声,反映职工群众要求,探索解决职工群众思想问题的方式方法。“三个贴近”,就是贴近生产一线、贴近职工群众、贴近职工生活,提交反映真实情况的调查研究,写出有

针对性的调研文章。“四个结合”,就是政研工作与全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相结合、与安全生产经营工作相结合、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与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相结合,从而使政研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果。今年以来,我们紧扣和谐发展主题,开展了一系列课题研究活动,涌现出了以《……》、《……》、《……》等为主题的一大批课题研究成果,其中,《……》课题成果先后两次在中煤政研会上进行典型交流,并在全国煤炭系统推广。同时,我们还先后开展了以廉洁文化建设和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征文活动,共累计收到政研文章200余篇,其中,40余篇文章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收到良好的社会效应。

(三)坚持正确导向,舆论宣传有新突破。今年以来,我矿舆论宣传工作始终按照“三个贴近”的基本原则,紧紧围绕全矿中心任务,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突出对内、对上和对外宣传“三大重点”,着力在“纯度”、“深度”、“精度”、“浓度”上下功夫、做文章,使舆论宣传有声有色、亮点频现。

1、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提炼“纯度”。主要做到了“四个牢牢把握”,即牢牢把握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牢牢把握职工群众的强烈愿望,牢牢把握企业的发展脉膊。同时,严格遵守宣传纪律,不断加强宣传监督,对广播、电视等新闻节目及对上、对外新闻稿件严格进行审读、审视及审听,有效减少了各种差错的发生。我们还与集团公司三家新闻单位进行经常性的沟通与交流,在他们的指导、帮助和大力支持下,新闻宣传的质量和效果不断提升。

2、不断改进新闻报道方式,拓展“深度”。在各类新闻报道中,我们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密结合企业实际,深入挖掘新闻线索,积极创新报道形式,紧紧抓住“高、深、新、实、活”五个字,着力在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上下功夫,有效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今年以来,我们组织撰写的《……》、《……》、《……》、《……》等一大批既有一定深度,又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新闻报道,相继被《中国煤炭报》、《中国矿业报》、《中国企业报》、《山东工人报》、《泰安日报》等市级以上报刊在显要位置刊登,有效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努力提升新闻报道水平,讲究“精度”。突出精品意识,充分调动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所办的新闻栏目及对上、对外新闻报道进行精心设计,认真筛选,特别是对一些重点报道、系列报道、综合性报道等分量较重的新闻报道,在采写前我们都专门组织人员召开策划会,从选题的确定、主题的提炼、内容的架构等方面进行认真策划,集思广益,努力推出了一大批适应矿区不同层次需要,有影响、有特色、有时代感的好专栏、好节目、好文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今年以来,我们举办的“矿山之魂”、“企业文化在岗位”、“曝光台”、“来自一线的报道”、“基层访谈”等广播、电视专题栏目,深受广大职工群众的欢迎;关于《……》、《……》、《……》等专题报道,先后被集团公司广播站、电视台评为“亮点新闻”。截至10月31日,我们在集团公司三家新闻单位共累计播发各类稿件825条,其中,矿工报社107条,广播站356条,电视台362条;对外新闻报道共刊发321条,均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4、广泛营造舆论声势,增强“浓度”。不断创新宣传载体,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广泛开展了多角度、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系列宣传活动,做到了广播上有声、电视上有影、报纸上有文,使舆论宣传工作呈现出内外结合、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立体式”发展的良好态势,为企业改革发展稳定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特别是在对内宣传上,我们本着“振奋精神、鼓舞士气、激发干劲”的原则,紧紧抓住职代会、工作会、党委全委会以及集团公司一系列重要会议召开的有利契机,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形势任务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等三大系列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宣传栏、黑板报等媒体优势,先后组织编写了《形势任务教育宣传提纲》,播发了“十大评论”系列文章,举行了首届“十大新闻”评选和揭晓仪式,举办了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演讲会、形势任务教育报告会和“安全心声”演讲会等多场次演讲报告会,开展了“双十佳”评选活动。我们还对照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容,结合我矿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并编印成册,下发到每个干部职工手中进行学习。同时,我们还精心拍摄了《……》、《……》、《……》、《……》等电视专题片,其中,《……》在……电视台一套节目播出,引起了强烈反响。我们还将各类宣传教育活动延伸到区队、班组和个人,以党支部为单位,广泛开展了“三大教育”宣讲活动,使践行道德荣辱观在全矿蔚然成风。

(四)坚持载体创新,精神文明建设有新进展。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完善各类制度,创新活动载体,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一方面,对实行了十多年的“四位一体”精神文明建设竞赛考核实施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并制订了反映时代要求、顺应形势发展、符合企业实际的《……竞赛考核实施意见》,使之更具针对性、操作性和时效性,促进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更加有效地融地入到企业各项工作之中。另一方面,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深入开展“三个三”即创建文明巷道、文明头面、文明硐室;文明单位、文明岗点、文明窗口;文明小区、文明楼、文明单元活动的基础上,积极延伸创建触角,不断拓宽创建领域,在宿舍区深入开展了“温馨社区”创建活动,特别是以提高职工群众的文明道德素质为重点,在全矿大力实施了“七个一”活动,即举办一场“倡树文明道德新风,我该怎么办”大讨论;开展一次道德行为众人评活动;举行一次破迷信、改陋习、树新风活动;开展一次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举办一场公民道德建设主题演讲报告会;开展一系列社区文明创建活动。我们还利用“七一”、“国庆”等重大节日,举行升国旗仪式,以此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爱国热情和敬业爱岗意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扎实开展,使争当文明人、争做文明事在全矿蔚然成风,涌现出了以……建设“十佳人物”……为代表的一大批文明新风人物。

(五)坚持统筹兼顾,统战工作有新加强。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思想建设工程”。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通盘考虑、统筹兼顾、统一谋划,在认真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统战工作,注重抓好宣传教育,凝聚各方面的力量,服从服务于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一方面,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等舆论工具,积极宣传党的统战方针、政策及有关规定,使全矿广大干部职工加深了对新时期党的统战方针政策的理解。另一方面,及时宣传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的大好形势,积极引导统战成员爱岗敬业、多做贡献。一年来,我们较好地坚持了半年一次的情况通报制度,在矿职代会、工作会和党委工作会召开期间,及时组织各类统战成员代表召开情况通报会,向他们介绍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的有关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鼓励他们为企业献计献策。再就是,结合重大节日及重大政治活动,积极深化爱国、爱矿、爱岗教育。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七大召开期间,我们及时组织各方面统战成员收听、收看大会实况,并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引导统战成员结合企业发展形势,畅谈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的感想和体会,使他们坚定了为企业改革发展献计献策、贡献力量的信心和决心。

(六)坚持德才并重,宣传干部队伍素质有提升。为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具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我们始终坚持把“建队伍、提素质”作为有效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的一项根本性措施,立足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宣传干部队伍,着力实施了“五子工程”,即举旗子、笔杆子、嘴巴子、有点子、创牌子。举旗子,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坚持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创新宣传思想工作;笔杆子,就是鼓励引导宣传干部立足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带着问题学习,带着工作调研,带着思考写文章、搞创作、推典型;嘴巴子,就是不断加强口才锻炼,通过鼓励宣传干部下基层、进班组开展讲课活动,提高宣传队伍的综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点子,就是创新宣传思想工作的内容、手段和方式方法,使之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创牌子,就是推出“精品栏目”、“精品节目”、“精品新闻”,精心打造宣传品牌。通过实施“五子工程”,有效提高了宣传队伍素质,激发了宣传思想工作活力。今年以来,一大批新闻稿件被上级新闻单位评为“亮点新闻”,多部新闻作品受到上级新闻单位的表彰,两个课题成果先后荣获省级和市级成果奖,并在全煤系统推广。特别是先后有三名同志被选调到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矿长办公室和党委办公室等重要部门、重要岗位工作。

同时,我们还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扎实做好党员教育、安全教育、政治学习、通讯员培训、节日值班、电视节目转播及闭路系统维修等日常性的工作,做到了“五个定期、五个到位”,“五个定期”即定期编发各类宣传教育教材、定期举办通讯员培训班、定期检查职工政治学习、定期巡检电视闭路系统、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五个到位”即时间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检查到位、考核到位。特别是在安全教育方面,充分利用区队班前班后会时间,先后在电视上集中播放了《警钟声声》、《法佑平安》、《安全与法》、《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煤矿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等安全教育电教片,对规范安全行为、增强职工的自主保安意识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结我矿一年来宣传思想工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在政治理论学习上还不够全面深刻,特别是个别基层单位重视不够,存有走过场、流于形式的现象。二是在舆论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上还有欠缺,特别是新闻报道的方法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三是在宣传基础设施建设上还有一定差距,存有投入不够、设备老化的问题。四是在宣传队伍建设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以上问题,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积极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__年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我矿自被集团公司确定为企业文化建设试点单位以来,一直按照“三步走”即一年全面起步、两年升华发展、三年形成特色的创建规划,深入扎实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使企业文化建设一年一个新变化、年年都有新提升。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进一步加大了文化创建力度,年初一上手,就结合年度创建实际,制定实施了五个具体性实施意见,围绕创建“五型矿井”即本质安全型、生产效益型、环保节约型、文明清洁型、发展和谐型矿井,强势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尤其是全公司企业文化推进会、胶南座谈会等几个重要会议召开后,我们进一步理清了创建思路,完善了创建办法,制定了“员工高素质、管理高境界、效益高水平、文化高品位”的创建目标,特别是着眼于塑造本质安全人,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积极探索、创新和实践安全文化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在“……”企业文化创建模式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系统整合提炼,构建起了以“管理文化、质量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为主体,具有行业特色和……矿个性特点的“……文化”模式。在这一框架体系的基础上,我们又在理论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先后围绕企业文化、安全文化及和谐文化建设长效机制等主题,开展了一系列课题研究和理论研讨活动,特别是抽调精干人员,历经三个月,精心编制了《……文化》这本书,使安全文化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升华发展,激发了矿井安全管理活力。同时,我们在全面实施干部走动式管理、看板管理、“六预”安全管理和精确化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推行了定置管理和编码管理,并进一步规范完善了岗前宣誓和区队班前礼仪,实施了“素质攀升工程”,开展了“星级员工”评选活动,推行了“手指口述”操作法,从而促进了企业文化建设扎实有效地开展。尤其是下半年以来,我们根据安全生产形势的发展,将创建的重点放在了安全文化特别是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上,先后制定下发了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指导性意见和具体实施意见,并制定了配套措施,通过狠抓落实,促进了“……文化”的落地生根。今年以来,我矿先后申报了山东省和泰安市企业文化创新成果,并获得了省级优秀案例奖和泰安市综合类特等奖,其中,五项成果获得单项一、二等奖,两部反映企业文化建设的电视专题片即《团队铸就安全》、《清风拂来催跨越》获得泰安市优秀奖;“百安文化”课题成果和企业文化课题成果分别获得集团公司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其中,《……》课题成果引起中煤政研会的高度重视,先后两次在我矿召开全煤系统企业文化现场推进会,推广了我矿的经验和做法,使企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特别是我矿在全煤第六次安全文化系统推进会上作的《创建特色安全文化,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典型发言,引起与会人员的强烈反响,来自全国各地的兄弟单位先后多次来矿参观考察。同时,我矿还成功承办了全公司企业文化现场推进会,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受到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总结一年来我矿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可以用“四个突出”来概括,即重点突出、特点突出、亮点突出、效果突出。所谓重点突出,就是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突出了安全文化建设这个重点。所谓特点突出,就是做到了“六抓”,即党政共建抓推进,凝聚了创建合力;强化军训抓素质,增强了团队精神;整合理念抓渗透,提升了管理素质;刷新环境抓提升,树立了企业形象;打造亮点抓特色,提升了文化品位;稳妥推进抓延伸,拓展了创建领域。所谓亮点突出,就是构建起了具有行业特色和本矿特点的“……文化”创建模式。所谓效果突出,就是涌现出了一大批课题研究成果和创造性的经验做法,特别是激活了企业的发展力,促进了“四个新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有新提升。安全管理实现了由精心、精细向精确、精准转变,截至10月31日,矿井实现安全生产1953天,创历史安全最长周期。生产经营有新提升。1~10月份,全矿产量、进尺、销量、销售收入、上缴利润、职工收入等主要经营指标项项超计划、超同比,特别是实现利润1.72亿元,超计划5097万元,同比增盈693万元,均创历史同期新高。职工素质有新提升。职工安全操作应知应会能力达到100,技师、高级技师、首席技师占到全矿职工总数的40以上。职工提合理化建议700余条,小改小革成果93项,公司级研究成果35项,省部级成果2项。科技装备水平有新提升。矿井形成了“两综采、三综掘”的生产格局,打破了……老区无综采综掘的历史。同时运用DLp数控技术,对矿井安全监测系统和束管监测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做到了“人机互补、人机制约”。

总体上看,经过积极努力,我矿企业文化建设基本达到了最初确定的“三步走”的创建目标。但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在企业文化理念的宣传、灌输及渗透上不够深入扎实,学用理念还停留在宣传学习层面,还没有真正转化为生产力。二是在“手指口述”操作法的推行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存有个别基层单位重视不够、落实不力、措施不到位的现象。三是在岗位价值核心体系建设上不够完善到位,还有诸多问题需待解决。四是在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上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推进方案。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进一步采取措施,认真加以整改。

三、20__年宣传思想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初步打算

我们在总结今年、干好今年的同时,认真研究并初步确立了明年工作的总体思路及工作重点。

(一)宣传思想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围绕“一条主线”,突出“两个重点”,着力“三个提升”,抓好“八项工作”。

“一条主线”:以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主线,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全矿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两个重点”:以创建“和谐文化”、推进和谐企业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理论武装、新闻宣传、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对外宣传等各项工作,扎实做好矿党委、矿行政阶段性重要工作及和谐企业建设的成就宣传、典型宣传。

“三个提升”: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提升舆论宣传的最大效能。20__年,我们将紧紧围绕企业中心任务,主动融入中心,自觉服务大局,力求做到宣传重点与“中心”对接、宣传触角顺“中心”延伸、宣传形式应“中心”所需。通过正确的舆论引导,把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矿党委、矿行政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全年各项奋斗目标上来,为推进和谐企业建设摇旗呐喊,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二是发挥优势,打造精品,着力提升舆论宣传的内在质量。20__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我矿加快发展,推进和谐企业建设的关键年。对舆论宣传工作而言,机遇多、题材多、任务重、要求高。我们将积极发挥媒体优势,精心策划精品宣传,坚持对内宣传紧扣工作中心、引导持续跨越发展,对外宣传瞄准主流媒体、力推亮点优势,全方位打好规模宣传战役,通过动态宣传、形势宣传、典型宣传、政策宣传,全面塑造我矿“抢抓机遇、快速升位、和谐发展”的良好形象。三是创新载体,拓宽渠道,着力提升舆论宣传的影响力。为进一步拓宽宣传思路,提高宣传效果,20__年,我矿舆论宣传将重点在创新载体、拓展渠道上下功夫,使广播、电视、宣传栏等舆论工具整体联动、同步宣传、相互策应。做到动态宣传、典型宣传不断线。特别是在新闻报道的方式方法和途经上,既注重立体宣传,又注重平面宣传;既注重中央级媒体又兼顾地方媒体,形成对外宣传全方位、立体式、多点开花的生动局面,不断提升舆论宣传的影响力。

“八项工作”:一是坚持用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武装党员、教育群众,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巩固和发展全矿职工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二是扎实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不断提升创建水平;三是认真抓好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四是努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五是积极拓宽对外新闻宣传渠道,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六是扎实做好舆情调研工作,进一步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七是切实加强宣传队伍建设,促进宣传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八是不断加强宣传阵地建设,不断改善新闻宣传的基础设施。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初步打算是: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三个重点”,深化“三项建设”,抓好“六项工作”。

“一个目标”:围绕构建和谐企业这个目标,积极创新工作载体,深入扎实地开展企业文化创建活动。

“三个重点”:以构建“和谐文化”,创建“和谐班组”,培育精细、精确、精准、精益、精美“五精”岗位价值体系为重点,深入推进“百安文化”建设,着力在健全完善管理文化、质量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上下功夫。

安全心理学论文篇8

[关键词]pBL教学法;护理安全教育;心理特点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4)01(b)-0140-04

nursingstudentspsychologicalcharacteristicsandtheapplicationofpBLteachingmethodfornursingsafetyteaching

QianYu1HeCaidi2

1.DepartmentofCardiothoracicSurgery,thepeople'sHospitalofYuyaoCity,Zhejiangprovince,Yuyao315400,China;2.taizhoumunicipalHospitalofZhejiangprovince,taizhou318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applicationeffectofpBLteachingmethodfornursingsafetyteaching.methodsFromJune2011tomay2012,80nursingcollegestudentsinthepeople'sHospitalofZhejiangprovincewereseparatedintocontrolgroup(40cases)andexperimentgroup(40cases).thecontrolgroupunderwentthetraditionalteachingmethod,andexperimentgroupweregivenpBLteachingmethod.twogroupsofnursesnursingsafetyappraisalresult,theteachingmethodofevaluationandtheincidenceofnursingadverseeventswererecordedattheendoftheinternship,unifiedstatisticalresultswasintheformof(x±s).ttestbetweengroupswasusedformeasurementcomparion,χ2testwasusedforcountdatacomparionbetweengroups,p<0.05signedthat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ResultsthenumberoftheabilitytoanalyzeandsolvetheproblemofnursingsafetyforthinkingthroughthepBLteachingmethodtoimprovetheirdiscoveryofnursingstudentsinobservationgroupwere38cases(95.0%),36cases(90.0%)and33cases(82.5%)respectively,which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oseof24cases(60.0%),21cases(52.5%),18cases(45.0%)in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χ2=14.050,13.730,14.050,allp<0.05).twogroupsofnursingstudentsintheoreticalknowledgetestscoreswere(93.85±12.37)scoresand(92.25±11.48)scores,itshowednosignificantdifference(χ2=1.362,p>0.05),buttheoperationskillsexaminationscoresoftheexperimentgroupwere(92.63±10.35)scores,whichwashigherthanthatof(81.57±12.68)scoresinthecontrolgroup(χ2=4.274,p<0.05).whiletherateofhazardincidentoftheexperimentalgroupwas5.0%,which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of27.5%inthecontrolgroup,therewasasignificantdifference(χ2=7.440,p<0.05).ConclusionpBLteachingmodefornursingsafetyteachinghasanadvantageinintegratingtheorywithpracticeabilityandreducingthenursingsafetyhazardevents,anddeservesfurtherclinicalpromoting.

[Keywords]pBLteachingmethod;nursingsafetyeducation;psychologicalcharacteristics

护理安全是指在进行临床护理的整个流程中,患者不因护士的操作不当而发生法律规定许可范围之外的生理、心理或者机体功能或结构上的损伤、缺陷甚至死亡[1]。护理安全是医院临床工作的重点,且随着患者法律知识的不断增强,维权意识不断增加,能够利用法律法规来衡量医疗护理行为及其结果。这对于医院的医疗和护理操作技术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实习护生刚从理论学习转入到临床实践中,缺乏相应的经验并对于护理安全的认识不够充分,自我保护意识差,非常容易造成护理安全隐患和差错事故。故此,如何在护理带教中应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得实习护生能够将安全防范理论知识同临床实践相结合,形成一个平稳的过渡期。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以护生为主体,以提高护生自己妥善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2],并根据护生在各个阶段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对预防护理差错事故有重要意义。2011年6月~2012年5月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尝试采用pBL教学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实习的护生80名,均为女性,学历本科,年龄19~23岁,平均(22.1±0.5)岁。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名。两组护生在性别、年龄、教育程度、专业课考核成绩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护生采取传统教学培训考核方式。由带教老师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制订教学计划和进度表。带教老师将护理安全的相关定义、性质、相应防范措施和意义在课堂上详细阐述,护生则认真听讲,详细做好笔记,便于在日后实习过程中结合临床进行深入理解和巩固,最后进行出科考试。

1.2.2观察组

观察组护生采取pBL教学法。

1.2.2.1准备课前问题阶段带教老师结合教学大纲要求以及临床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罗列出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并通过问题的形式提前布置给护生,要求护生通过查阅资料找到答案。

1.2.2.2自学阶段护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对于不了解的内容、概念和知识点,可以通过翻阅课本或者互联网检索文献的方式,将其充分理解。

1.2.2.3讨论和总结阶段①在课堂上由各个小组选派1人通过幻灯片的形式进行报告,包括之前布置题目的答案以及所查阅的资料和文献,然后各组进行组内讨论,互相补充。接下来进入集体讨论的环节,带教老师则启发和引导各组护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从而更加充分深刻地理解知识点。讨论结束后,由带教老师进行小结,并对布置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地回答和讲解,并对各组的发言和幻灯进行点评,对于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进行重点答疑和分析。②每周五进行1次集体的护理安全讨论。对于本周临床实践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事故进行排查和分析,提高实习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尽量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1.3评价方法

在实习结束后,记录两组护生的护理安全考核成绩、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1.3.1考核成绩

分成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试两部分,均使用百分制。

1.3.2对教学方法的评价

教学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护生发放教学反馈调查表。共计发放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有效回收率达100%。内容包括:对于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能力三项内容,分为“提升”、“无作用”和“减弱”三级,在此次研究中只比较提高的例数。填完问卷后当场回收。

1.3.3护理不良事件

记录两组护生在实习期间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和差错事故(如院内感染、护理安全意外和用药差错等)并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5.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

观察组护生认为通过pBL教学法提高自身发现、分析和解决护理安全问题能力的人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护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n(%)]

2.2两组护生的考核成绩及护理不良事件对比

两组护生理论知识的考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实践操作技能成绩则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各类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3.1实习初期认知阶段中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安全教育

3.1.1特点

护生刚进入医院各个科室时,对陌生的实习环境、科室医护人员都不熟悉,茫然不知所措。在行为上表现拘谨,即使不了解护理工作的内容,不敢向上级护师询问。但在该阶段,实习护生的学习有积极主动性,好奇心旺盛[3]。在护理工作中态度认真负责,积极争取动手操作的机会,但此时由于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欠缺,若没有带教老师的指导和把关,则极易造成护理差错。

3.1.2对策

在护生进入科室临床实习前,统一组织护生学习讨论相关的法律条文,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及护理工作中与法律相关的知识点[4]。着重强调护生的实习生身份,必须在带教老师当场指导下,认真履行操作规程,不能擅自完成护理操作。并通过以往的案例组织护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发生差错的原因,从而吸取经验教训,并提出防范对策。pBL教学法的实施,有效减少了核对有误或者针刺伤违反无菌原则等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通过pBL教学的三个阶段,提高了实习护生对于护理安全的意识,注意以法律法规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提高了理论知识同实践技能相结合的能力[5]。且在每周五的集体护理安全讨论中,护生积极参与和讨论,对于上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各抒己见,在态度和行动上都重视起来,有效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在此次研究中,实验组护生各类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pBL教学确实提高了护理安全质量。

3.2实习中期放松阶段中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安全教育

3.2.1特点

在经过一个阶段的临床实习后,护生对于科室环境和临床护理流程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已经没有当初的拘束感。心理上紧绷的弦开始松懈,往往错误地觉得护理工作非常容易,对于自己的要求也有所下降。在护理操作中也主动向带教老师请示,敢于自行处置。由于此时护生的理论知识不够牢固,尚缺乏大量的实际操作经验,加之在学校中所学到的基础知识同临床实际存在较大的差异[6]。倘若在操作中责任心不够强,没有认真做好检查核对,则极易造成护理差错。

3.2.2对策

针对该阶段,护生往往觉得自己能够独立胜任护理工作,但实际上仅仅粗浅地掌握了理论知识,尚不能将其完全转化为临床实践技能的特点。带教老师要做好教育工作,提高护生的责任感。要求护生在临床实践中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有疑问的地方要及时向带教老师询问和请教。加强护生对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的学习,严格做好“三查七对”,从而强化护生将理论同实际相结合的能力[7]。pBL教学法针对这一目标和要求,在最后考核中设置案例分析题,如急症昏迷患者的手术通知单上的书写错误包括:缺乏常规生化检查报告、未标明病床号以及漏写哪一侧外伤部位。观察组护生通过pBL教学过程中的反复思考和讨论,锻炼了对护理安全的敏感程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认为自己发现、分析和解决护理安全问题能力有所提高的人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3实习后期自如阶段中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安全教育

3.3.1特点

当实习快结束时,护生已经基本上能够熟练掌握各类护理操作技能,也能够担当普通患者的常规护理,容易产生过于自信甚至自满的心理[8]。而部分带教老师在思想上也有所松懈,放松了监督,认为护生已经具备独自进行护理工作的能力,因而放心地把输液、换药等工作完全交给护生独立完成。加上实习快结束,需要面对毕业和求职,分散护生的工作精力和情绪,此时是差错事故的高峰期。

3.3.2对策

在这一阶段的临床教学依然要坚持不懈,把防范护理失误作为临床护理教学的重中之重。带教老师要认真负责任,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上细心指导护生,观察护生的心理变化,若发现护生有放松心理和情绪上的波动,及时给予沟通和疏导[9-10]。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时刻提醒护生集中注意力,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以认真负责任的态度完成实习任务。

3.4小结

传统护理安全教学主要通过带教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点,而让护生在课后反复背诵、强化记忆从而熟悉临床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在该种教学模式下,当面临实际复杂情况时,护生往往缺乏独立思考、判断和应对的能力[11]。pBL教学模式则将枯燥无味的安全防范文字内容同临床案例和临床实景结合起来。护生通过自己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自己寻找答案,从而锻炼护生的独立思考、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在此次研究中,pBL教学的观察组护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成绩则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各类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全程由带教老师起主导和引导作用,枯燥的讲解和机械的背诵,造成护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12]。而采用pBL教学模式时,则将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且在查阅文献、制作幻灯片等多种方式获得知识的同时,激发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了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养成认真负责、细心思考的工作态度,提高了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对将来在工作中有效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书琳.临床护理教学中护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策略[J].护理学杂志,2012,27(9):74-76.

[2]李毅勤.pBL教学法在手术室护生护理安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杂志,2012,29(15):67-69.

[3]李美圆,孙小琴,李伟丽.护生差错危险行为的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1,26(11):76-78.

[4]徐蕴芳,周丽梅.不同学历实习护生护理风险认知及现状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0):691-693.

[5]陈刘莺,林梅,任金萍.在校护理本科生对护理安全知识认知的现状调查[J].护士进修杂志,2010,(17):1597-1599.

[6]万文洁,孙晓,施雁.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6):565-567.

[7]GaalS,Verstappenw,wensingm.whatdoprimarycarephysiciansandresearchersconsiderthemostimportantpatientsafetyimprovementstrategies[J].BmCHealthServices,2011,11(1):102.

[8]张凤清.影响护生实习后期护理安全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8,8(2):55-56.

[9]魏容容,谢建飞,钟竹青.护理安全管理课程设置及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6):524-527.

[10]SorraJS,Dyern.multilevelpsychometricpropertiesoftheaHRQHospitalsurveyonpatientsafetyculture[J].BmCHealthServRes,2010,8(10):199.

[11]郑黎君.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J].浙江临床医学,2008,10(3):424-425.

安全心理学论文篇9

关键词:公安队伍管理;思想政治工作;中国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1-0265-02

公安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公安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与前提,审视当前公安队伍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困境,其原因主要在于当前公安队伍中民警普遍面临压力过大、身心疲惫、管理简单、缺少关爱等方面,基于管理心理学的动力激励理论,在以“人”为本的原则、合理需要尊重的原则、情感文化渗透的原则的坚持基础上,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提出相应的出路是当前公安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可试图探寻的参考。曾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一、公安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学理论基础

管理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一般规律去解决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问题,并使之在管理领域具体化。它主要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从而提高管理者预测、引导、控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能力,更为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管理心理学的核心理论是激励理论,其中马斯诺(abrahammaslow)的需要理论最具代表性,其主要观点为需要是人们行为的动因,需要引发动机,动机诱发行为。人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分为7个不同的层级――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友好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求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从管理学理论基础出发,基于动力激励理论,可得出公安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样需要尊重个体的不同层次的需要,且要引导其向更高层次需要发展。因此,针对公安队伍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困境,基于管理心理学的动力激励理论提出相应的原则、路径则是加强当前公安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思考。

二、问题考察:公安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困境的原因探究

审视当前公安队伍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困境,其原因主要在于当前公安队伍中民警普遍面临思想复杂、心理烦躁;压力过大、身心疲惫;舆情应对、心力交瘁;管理简单、缺少关爱等方面。

1.思想复杂、心理烦躁。随着社会转型加速发展,经济文化生活日新月异,民警长期处在打击第一线,接触社会丑陋黑暗面较多,经受各种各样考验诱惑也多,思想复杂成为现实。由于长期值班备勤、休息时间少,丧失正常的社会生活方式,使得民警与亲朋缺乏沟通,生活圈狭小封闭,性格相对孤立内向。个别民警知识能力缺乏、人际关系协调能力、情绪稳定性、个体认知能力较差等因素,导致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不融洽,工作中无法有效配合。同时受各方面条件限制,基层民警的业余文化生活单调,业余生活匮乏,精神没有依托,情感无处释放,心理无法调节,容易滋生烦躁心理。

2.压力过大、身心疲惫。一是每年各类专项行动和安全保卫繁多,且时间紧、指标高、任务重,让基层民警长期疲于奔波。二是基层民警二十四小时值班备勤常年交替轮转,值班时各类警情层出不穷,大小案件接连不断,工作压力过大过强,长时间快节奏、高强度、超负荷地工作,彻底打乱了民警的生活节奏,民警过劳死逐年上升,并且年轻化。三是严峻的反恐形势、高度的工作危险性迫使民警长期处于高应激状态,承受着工作和精神上的巨大压力,疲惫厌战心理严重,致使工作缺乏热情,被动应对。

3.舆情应对、心力交瘁。随着群众法制意识的逐步增强,加之执法环境愈加复杂,基层民警普遍感觉执法要求越来越高,公安工作越来越难干了。一些民警在安检查危、执勤维序、处理纠纷、执法办案等工作有时遭遇群众的讥讽、谩骂、污辱、诬告时,基本都抱着忍让克制的态度。大量警务和非警务工作循环往复,有时新闻媒体并不客观公正的舆论导向,有的群众恶意投诉,让基层民警感到委屈含冤,心力交瘁。

4.管理简单、缺少关爱。基层单位多忙于业务方面的“硬件建设”,而忽略人文关怀的“软件建设”,靠“吓唬”“施压”成为主要管理手段,缺少必要的心理疏导方法、机制和措施,导致民警压力越发增大,近年民警不堪心理压力而采取极端方法自杀的案例也时有发生。

三、原则审视:公安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坚持原则

基于管理心理学的动力激励理论,针对当前公安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困境,提出以“人”为本的原则、合理需要尊重的原则、情感文化渗透的原则是公安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应坚持的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公安队伍思想政治工作首要遵循的原则即是以“人”为本,以每一个真实的、现实的个体的“人”为本,在公安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则应将每一个公安民警看作真实的、现实的、有血有肉的有主动性、积极性的主体,在具体的工作中则将其合理的利益与需要作为开展工作的前提与基础。以“人”为本不是一句空口号,面对当前民警普遍面临思想复杂、心理烦躁;压力过大、身心疲惫;舆情应对、心力交瘁;生活压力、家庭危机;管理简单、缺少关爱等困难,公安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则需要真实的从公安民警的真实关切着眼,关切公安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困境的真实根源,切实做到以“人”为本,以公安队伍中每一成员的合理利益与需求为本。

2.合理需要尊重的原则。当前,民警的诸多合理需要得不到满足,已成为影响其积极性充分发挥的重要阻碍。具体来说,一是关注民警人身安全的需要。加强民警查缉战术等实战技能的培训;适时组织处置涉枪、涉爆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的实战演习;严格按照警械、武器配备标准,为民警配备必要的警械、武器和防护装备等。二是关注民警身心休整需要。严格按照规定,保证民警享受国家规定的休息和休假,并作为各级公安机关领导政绩考核内容促落实。三是关注民警报酬的落实和提高。重点保障民警工资、加班补贴的及时、足额发放;及时落实各项政策性上调工资;积极向有关部门汇报,有效抵制各类集资、募捐、摊派活动。

3.情感文化渗透的原则。公安民警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的具体化,是警察理念之根,对调动民警积极性举足轻重。一是要广泛倡导、系统规划、精心培育警察文化,以灌输教育、实践养成、榜样示范、环境渗透、载体引导、形象塑造、制度保障、纪律约束为手段,加强警察文化建设。二是重点加强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建设。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文化是民警群体思想观念、价值标准、道德风尚、精神风貌、行为规范、审美意识的概括和反映,是民警群体的共同信念、追求和判断是非的标准。三是批判和清除警察负文化。要认真研究导致民警“四难”现象、刑讯逼供等不良现象和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的思想根源,坚决予以批判和纠正,清除和减少负文化带来的染缸效应对民警的影响。

四、路径探索:公安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出路找寻――传统文化的视角

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提出从传统文化中学“孝道”以规范自身行为,传统文化中学“感恩”以和谐警民关系,传统文化中学“修身”以树立公仆意识,传统文化中学“智慧”以提升工作积极性等是当前公安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可找寻的出路。

1.传统文化中学“孝道”:规范自身行为。所谓百善孝为先。从传统文化中学“孝道”,即让民警带着自己的孩子对父母从小事尽孝,做到“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杯热茶、一个拥抱、一次按摩”。通过这种言传身教,上行下效的家风,达到“孩子不用管,全凭德行感”的效果。通过“五个一活动”,很多民警能说出“在家敬父母,何必远烧香;诸事不顺,皆因不孝”“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等句子。大家普遍认为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不爱,他怎么能爱辖区的父母和天下的父母呢?所以用我们孝心带出民警的爱心,用孝字解决家庭和谐和工作态度的问题,在传统文化中学“孝道”,从“家”中的“孝”推演为对社会工作的负责与以“人”为本的观念,进而规范自身行为,加强公安队伍的规范性和凝聚力。

2.传统文化中学“感恩”:和谐警民关系。感恩身边的一切,感恩父母、领导、同事、朋友,包括对你有意见的人,引导大家意识到,你的心胸有多大,你的成就就有多大。事业可以退休,人品口碑却是一辈子的。感恩、知足、宁静的人才有幸福感。所以,在传统文化中学“感恩”,民警能尽量把心量打开,感受人天合一,万物一体,正能量进来,负能量化掉,对身边的一切怀有强烈的“感恩”意识,对工作中的一切抱有强烈的“感恩”之心,进而和谐警民关系,增强警察职业道德,树立公安队伍在新时期的民警形象。

3.传统文化中学“修身”:树立公仆意识。从传统文化中学“修身”,如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厚,而耻知之不博。”如讲“慎独”教育,如古人通过琴棋书画、诗词歌赋陶冶情操,都可学习借鉴,以培养民警高尚人格和生活情趣。老子在道德经中就曾提道:“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失礼而后信”。古哲的话启发我们,诚信的基础和源头是道德和仁义,这方面缺失和沦丧,才导致今天整个社会呼唤诚信,公安民警更应该学“修身”“慎独”,从源头软件抓起,从民警内心情感抓起,树立公仆意识,解决民警诚信建设、违规违纪问题,进而让公安队伍焕发新的活力。

4.传统文化中学“智慧”:提升工作积极性。国学智慧和我们党的理论并不矛盾,如老子的道法自然就是按规律办事,就是我们党说的实事求是、科学发展,与时俱进;无为而治就是不要人为地乱作为,就是“不折腾”;“道”古人将它描绘为“”的状态,就是精气神等气场、磁场、能量场的浓括,用我们都听得懂语言叫积聚弘扬“正能量”;老子讲天人合一,我们讲人要自身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古人讲大慈大悲、慈航普度,行菩萨道,我们党说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叫雷锋精神。“水要浇到树根上”,教育民警崇德尚道、有“穷则独善其身”的钢骨,“达则兼济天下”的胸襟,“疾恶如仇”的浩然之气,将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之水活学活用,把党的理论学习与公安工作的点点滴滴结合起来,提升个体的需要层次,提升对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进而提高工作积极性和执行力,最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变为公安战斗力,提高依法治国的能力,更好地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服务。

参考文献:

[1]张万红.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刘金同.中国传统文化[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3.

[3]郭文丽.公安文化建设新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

安全心理学论文篇10

关键词:尊重需要和谐校园

前言

自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以来,“和谐”成为生活中人们议论最多的一个话题,如“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和谐校园”等等。技师学院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不仅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更是推进技师学院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如何构建一个协调发展、文明高雅、融洽祥和、学生健康成长的和谐校园,理应成为技师院校深入研究的重要命题。但是,目前在技师学院教育管理及构建和谐校园建设过程中,未能够深入贯彻职业教育理念,只片面重视刚性制度建设,未能真正弘扬人文精神并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需要。笔者认为,技师学院以育人为主要目的,要对学校的“人”进行充分关注,要在学校教育管理中赋予人本化理念。对具有高级心理需要的学生群体的校园管理,必须从人入手,探求人之需,而行人之道,达人之成。本论文运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从尊重学生需要作为切入点,阐述如何根据技师学院学生不同层次需要构建和谐校园。

一、和谐校园的内涵

和谐校园是一种内和外顺、协调运转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每个教师都应该从自身做起,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一切以学生为本,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1]

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在其著名论文《人类动机论》中提出了人的需要层次论。他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不是性本能,而是人的需要。他将其分为两大类、五个层次,好像一座金字塔,由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人在满足高一层次的需要之前,至少必须先部分满足低一层次的需要。第一类需要属于缺失需要,可到起匮乏性动机,为人与动物所共有,一旦得到满足,紧张消除,兴奋降低,便失去动机。第二类需要属于生长需要,可产生成长性动机,为人类所特有,是一种超越了生存满足之后,发自内心的渴求发展和实现自身潜能的需要。满足了这种需要个体才能进入心理的自由状态,体现人的本质和价值,产生深刻的幸福感,马斯洛称之为“顶峰体验”。马斯洛理论精华在于人的需要,强调尊重人、关心人,这正是以人为本的和谐校园管理模式所必要的理念。[2]

三、学生的需要

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是人的生理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头脑中的反映,具有对象性、动力性和社会性。学生主体的需要是多样化的,但归根结底是身心发展的需要,主要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及自我实现需要。

四、影响和谐校园的因素

影响校园和谐的因素很多,有社会、学校、家庭、学生等等。笔者主要从学生的需要这个角度,分析学生的需要对校园和谐建设的影响。

1.青春期“骚动”和强烈的“性困扰”

技师学院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性机能(性生理)趋向成熟,性意识(性心理)发展而产生望,不少学生渴望与异往并有时出现性冲动。然而这种性本能的需要,却要受到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制约。学校性教育远远落后于学生的身心需要和社会文化的开放性,学生对性的科学性和性的社会意义一知半解,有了性冲动却不懂得用道德标准来约束自己,不知道用法制观念控制自己,比如出现的校园厕所涂鸦、学生同居、恋物癖等不良现象。学生中间出现的这些不良品德或行为问题,追根溯源都与自身性生理、性心理或性道德需要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关。有的心理学家把青年期的性需要比做火药库,如不加引发,保管得当,则能够保持平静,相反,则可能引起强烈的爆发,带来不良后果。[3]

2.安全感低

当前,技师学院正处于提高质量和快速发展时期,技师学院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安全隐患阴影依然笼罩在校园上空。安全隐患主要表现为学生宿舍人员密度加大,人为安全隐患显现;计算机普及,学生在宿舍内使用计算机日益增多,用电负荷增大,易引发火灾等事故;学生人员密度大,人为事故增多,突发事件难以控制;自然灾害、食物中毒等也随时可能发生。因此,技师学院充分重视学校安全工作,满足学生安全需要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

3.缺乏爱与归属感

国外心理研究者指出:在现代社会中,不少青年在心理上处于“三无”状态,即无动于衷,谓之无情;缺乏活力,谓之无力;漠不关心,谓之无心。这些状态在技师学院学生中表现更为突出。技师学院有不少情感冷漠的学生,对他人怀有戒心或敌意,态度冷淡,漠不关心,有时近乎“冷酷无情”;对集体活动冷眼旁观,置身于外,给人一种“看破红尘”的感觉。此外,技师学院校园中出走、打架、斗殴、自残以至轻生等现象时有发生;同学之间人际关系不融洽,动辄为一点儿小事就争吵不休,相互怄气,互不理睬,有时甚至会大打出手;还有些学生对待教师的教育非常反感,甚至会与教师产生冲突。上述种种现象都给和谐校园建设带来不利影响。[4]

4.人格尊严受到损害

尊重是和谐的音符,构建和谐校园,教育管理者必须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但是,目前一些技师学院的教育管理者,完全不顾学生实际上已经是大学生,硬把他们视作仍是中学生,以至是小学生,用教育、管理中小学生的方法来教育、管理已是成人的大学生。学生一天24小时,从起床、出操、上课、自习、直到睡觉的时间、地点都规定得死死的,整天由保安和众多带着红袖章的老师或管理人员监视着。对学生往往是用恐吓、训斥来代替教育,学生一有过失,动辄就是给以各种惩罚,造成学生很大的反感,严重损害学生自尊,引起许多学生强烈不满,造成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对立。这种管理方法,一时看上去学校很有秩序,但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学生的不满总有一天要爆发,秩序就不可避免地要变为混乱,给和谐校园笼罩无形的阴影。[5]

5.缺乏自我认同感

技师学院的学生,自我认同感和对技师学院的认同感都比较低,以致不少学生在入学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甚至在整个学习阶段都处于一种自我否定的情绪当中。主要表现在对个人的能力与品质做出不符合实际的偏低评价,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即使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矮人三分”,容易出现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等消极表现。如果学校教育管理者依然采用应试教育管理模式,评价学生的标准以学业成绩来衡量,不能给学生提供更多平台以展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必然导致学生多元智能不能充分发挥,学生没有生机、朝气,校园生活单调枯燥,缺乏活力。

五、构建和谐校园氛围的途径――尊重学生需要

关注与尊重学生需要是教育管理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在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应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全面了解、正确对待、合理满足学生的需要,是当前构建和谐校园的着眼点。

1.重视性教育引导学生性心理需要

技师学院学生的生理需要中,性心理需要是特殊的生理需要,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对学生性心理需要,不要谈虎色变,应该积极加以引导,针对当前技师学院学生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适时、适量、适度的性教育已势在必行。学校应把性健康教育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开设专门性健康教育课程,特别要在新生中开设相关课程,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性知识,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养成良好的性道德。校园经常开展生理、心理健康讲座,放映生理健康片,定期举办健康的舞会、生日宴会等,以不同方式引导、善待学生青春期性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念、高尚的性道德情感,避免学生因性困惑而产生不良行为。重视性教育,引导学生性心理需求,在技师学院构建和谐校园的进程中应对此工作给予足够重视,并视之为当务之急。

2.加强安全工作满足安全需要

和谐校园给我们一个重要理念和认识就是“以人为本”,即从学生实际出发,满足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的需要。只有每一位学生的身心都处于安全状态下,整个校园才会呈现出一片平安和谐的氛围。技师学院教育管理者应当树立“两手抓”的思想,一手抓观念、制度和行为等安全软件建设,比如通过举办安全专题讲座、开展安全知识竞赛、组织观看录像、发放安全手册、制作宣传板,逃生自救演练等多种形式,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切实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并自觉成为和谐校园的建设者和守护者。另一手还应抓物质投入硬件建设,加强学校校安全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学校的教育教学的“硬件”环境,保证学校符合基本办学标准,保证学校围墙、校舍、场地、教学设施、教学用具、生活设施和饮用水源等办学条件符合国家安全质量标,定期安排专人对学校建筑物、构筑物、设备、设施进行安全检查、检验,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停止使用,及时维修或者更换,努力营造稳定、有序、祥和的校园环境。

3.营造家的氛围,增强爱与归属感

马斯洛认为,人在满足生理与安全需要之后都希望寻求一个自己所归属的群体,在这一群体中获得他人的尊重与帮助、关心与爱护。学生有了这种内心需要,就希望在学校获得爱与归属感。如果学生在学校获得了爱与归属感,那么,他们势必会主动将自己融入到校园生活中,视学校为家庭,将自己的言行举止甚至前途命运和学校密切相连,学校对学生也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和谐校园的建设发展才能获取生命活力和力量源泉。[6]

在构建和谐校园进程中,技师学院可以开展以“我爱我的新家”为主题的活动,使学生对学校产生强烈的爱与归属感。此“家”可大可小,可以代表某一宿舍,可以代表某一兴趣协会,可以代表自己的班级,还可以代表学校等等。主题活动的形式多样,比如可以开展“我的新家成员”主题班会,“我家轶事”征文活动,文明班级评比,文明宿舍“流动红旗”争抢赛等。学生在主题班会和征文活动中,发现家庭中真善美,说说所爱的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关心或关注,享受到爱与归属。通过团体的各种创先评优活动,可使每个团体成员在大家庭中得到他人的关心、爱护、关注和鼓励,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学校的亲近感和家庭归属感。学校通过各种活动,为学生营造家的氛围,增强爱与归属感,学校内在的凝聚力增强,能够塑造出一片和谐天空,让每位学生都在这片天空中自由驰骋。

4.渗透情感管理,满足尊重需要

尊重学生,是学校进行教育管理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管理的本身。尊重具有动力性,作为学生教育管理的因素,尊重,视之无形,闻之无声,但是却能产生一种巨大的、无形的教育管理力量。每个学生都有尊重的本能需求,技师学院教育管理者应懂得学生这个心理需求,将制度管理方式转变为情感管理,尊重学生人格、权利、主体地位等,热爱、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教育管理者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既要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又要重视发挥学生个性和特长,改变迫使学生机械、被动地接受教育的做法,将正确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政治信念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将外在规范与学生内在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学生自我学习、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尊重学生,满足学生尊重需要,技师学院教育管理者应当充分认识到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

5.创造光彩平台,满足自我实现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最高层次的需要,就是自我实现需要,是一种追求人生价值的需要。技师学院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光彩平台”,使学生在实践中悦纳自己,肯定自己,展现其独特的个人魅力。首先,利用好学生会和学生社团两个平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能力的舞台,使学生自我价值得到展现。其次,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比如学生组织的主题升旗仪式、各种球类比赛、学校广播站、校园运动会、板报评比、教具发明、书法绘画比赛、演讲比赛、文明礼仪大赛等等。通过这些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多元智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自我教育,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最后,努力做好校园环境净化、绿化、美化和亮化工作,使人文氛围与特色渗透到学校自然环境中,使学校优美的自然环境体现深厚的人文底蕴,实现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因此,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实现自我价值,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7]

六、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建议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构建和谐校园学校中主体――人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本论文结合技师学院及学生的特点,从尊重学生的需要着手,阐述如何构建和谐校园。但研究中,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如学生可以借助自我的表达能力呈现基本生理需要,但对较高层次需要,比如归属需要、关爱需要、交往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等,却无法用精当的言行准确地表达出来,教育管理者如何了解学生的需要,如何获得有价值的需要水平指数等等。笔者认为,获得学生的真实需要,需要根据马斯洛层次理论为指导,结合技师学院及学生实际特点,编制《技师学院学生的需要》量表,通过测量准确地了解学生不同层次需要,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更好依据,笔者将在今后研究中对此进行深层次探究。

参考文献:

[1]崔景贵.心理教育?职业学校[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曹日昌.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陈志沛.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13).

[4]余向平.高职院校构建和谐校园的现实意义及相应对策[J].职教通讯,2007,(1).

[5]蓝海昌.学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与如何构建和谐校园[J].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2009,(2).

[6]王尔敏.以学生为本创建和谐校园[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7).

[7]陶晓燕.教育应从尊重学生开始[J].甘肃教育,2008,(3).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