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劳动安全的重要性十篇劳动安全的重要性十篇

劳动安全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45:07

劳动安全的重要性篇1

论文关键词:矿山企业;劳动安全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一、矿山企业劳动安全管理的认识 

(一)矿山企业劳动安全管理概念及特性 

劳动安全管理是指以国家的法律、规范、条例和安全标准为依据,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对企业的安全活动实施有效制约,以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保障企业的生产活动顺利进行。充分认识劳动安全工特性是管理的前提,它除了具有我们熟知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事故难以处理的特性外,还有以下几个特征: 

1、劳动安全工作的规章制度制定的依据是国家的法律、法规,所以劳动安全工作具有社会通用性和行业特殊性的双重属性。 

2、劳动安全工作涉及全部从业人员,具有管理范围的广泛性。 

3、劳动安全工作与多项社会性工作紧密相关,如工伤保险、特殊工种培训和资格证、特种设备检验等,具有与社会紧密的联系性,不是孤立存在于单位的。 

4、劳动安全工作的对象是人,而人有可靠性差、不断移动的特点,在利用技术装备保障安全上有相当大的难度,具有技术装备配备率不高的特性。 

(二)矿山企业劳动安全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矿山企业劳动安全日益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劳动安全事故呈现出多发、严重的特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统计, 2001~2010年,全国非煤矿山累计发生事故16791起,死亡21251人,平均年发生事故1679起、死亡2125人,其中,2010年全国非煤矿山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009起、死亡1271人。 

造成我国矿山企业安全事故较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上说,我国矿山企业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属易发生劳动安全事故的行业。但不可否认的是,许多劳动安全事故,是由于有关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违章作业、专业和安全知识缺乏、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必须强化安全管理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矿山企业的劳动安全状况,实现劳动安全管理预定的目标。 

要想做到规范管理、规范操作及遵守劳动纪律必须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加以制约。即必须要建立一整套劳动安全管理制度及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进行管理。 

二、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安全的关系 

有效的管理必须要与被管理者的切身利益相关联,能够规范和制约被管理者的行为。劳动安全管理也不例外。与其他资源相比,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创造性、生产与消费的两重性、时效性、再生性和社会性的特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的一系列人力资源政策以及相应的管理活动。其作用就是通过各种管理手段引导、规范、制约员工在生产活动中的行为,以达到预定的管理目标。其内容主要包括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招募与选拔,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流动管理,员工劳动关系管理与社会保障,员工安全与健康管理等。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人力资源管理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方方面面,对规范和制约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行为,防止劳动安全事故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实践证明,作业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水平、操作是否规范、安全管理水平、安全防护知识的水平、劳动防护用具的使用情况、灾害的予判断能力、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身体健康状况、意志品质、精神状态、心理承受能力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劳动安全。通过制度、管理、训练、培训、教育等手段可以促使这些方面得到加强和提高。人力资源部门运用各种有效的管理手段积极参与劳动安全管理,能够更加有效地消除和化解劳动安全隐患,预防劳动安全事故的发生,提升安全管理的水平。 

三、发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促进与保障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涉及员工劳动的方方面面,对于配合劳动安全管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防范劳动安全隐患,化解劳动安全危机。矿山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应当在进行各项日常管理业务时,积极配合安全机构,从制度和操作上管理和监督劳动安全。 

(一)严格招聘标准,录用合格员工 

为确保劳动安全,矿山企业不仅需要建立完善的劳动安全管理制度,更需要拥有一支专业技术熟练、综合素质较高、安全操作规范的员工队伍,能够主动遵守安全技术规程,具备较强的自我劳动保护意识,降低劳动安全事故发生率。招聘新员工时,人力资源部门应邀请安全机构参与,对涉及劳动安全较重要的岗位共同甄选合格人员,针对不同类型岗位设立不同标准。 

  (二)强化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技术素质 

员工技术水平高、操作规范,会减少违章作业导致的劳动安全事故。矿山企业应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培训员工提高专业技能,例如:设备、工艺等理论知识集中授课、在岗操作技术学习、特种作业操作证复审培训,、劳动技能竞赛等等。 

人力资源部门除了组织上述技术培训外,还应配合安全机构,组织落实劳动安全教育。新进员工必须经过企业级、车间级和班组级三级安全教育,经过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员工日常上岗操作,需进行班前安全讲解、班中安全检查、班后安全总结并书面记录。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安全制度、安全知识、安全思想、安全演习等教育。 

(三)完善安全考核,建立奖惩机制 

劳动安全是矿山企业生产重中之重,企业建立了劳动安全责任制,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必须将劳动安全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达到劳动安全与工作绩效、奖惩相挂钩的效果。人力资源部门实施考核体系时,对于与劳动安全密切相关的岗位,可以采取两种方法进行劳动安全考核:一是设立相对指标,将劳动安全指标列为kpi(关键绩效指标)中的一项,并赋予一定比例的权重,根据劳动安全实际情况进行评分,计入绩效考核总分;二是设立绝对指标,根据劳动安全事故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扣减绩效考核总分,例如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扣减全部绩效考核分,绩效总分为零。 

根据劳动安全考核结果,对劳动安全绩效优秀者予以奖励,对绩效较差者予以惩罚。 

(四)善用薪酬手段,健全劳保用品 

薪酬管理是促进劳动安全管理的有效工具,通过薪酬手段达到正强化劳动安全,或者负强化劳动安全事故的效果。劳动纪律与劳动安全密切相关,许多劳动安全事故是由于违反劳动纪律产生的,如班中酗酒造成违章作业,旷工导致空岗或临时替岗形成安全隐患。人力资源部门设计薪酬制度时,薪酬数量应与劳动纪律相联系,严格的考勤与薪酬管理会强化员工遵守劳动纪律,减少劳动安全事故隐患。劳动保护用品能够保证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有效防止劳动安全事故。人力资源部门应配合安全机构,监督采购足量合适的劳保用品,并按照作业岗位特点定期予以更换或维修。 

(五)优化工时休假,做好社保管理 

工时和休假管理与劳动安全有着密切关系,合理的工时与休假能够保证员工避免疲劳作业、精力更好地工作,减少劳动安全事故发生。劳动法对工时和休假做出了强制性规定,人力资源部门在遵守法规的基础上,结合矿山企业生产一般不能中断的特点,实行灵活的工时和休假制度。避免因人少导致员工无法休息,出现违法用工或空岗,造成劳动安全隐患。 

为员工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能够保障员工基本的生活权益和劳动权益,维护劳动力再生产,调动员工积极性和保障劳动安全。人力资源部门为全体员工按月缴纳社会保险费,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 

(六)受理劳动申诉,预防职业危害 

协调劳资关系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矿山企业由于经营复杂、条件恶劣,面对的劳动申诉和建议数量更多。劳动申诉和建议可能由员工提出,也可能由工会等组织提出。接收申诉和建议后,人力资源部门应尽快调查了解,寻找解决方案,处理完毕后向员工及时反馈,避免发生劳资纠纷。涉及劳动安全方面的申诉和建议,人力资源部门应转送安全机构处理,并给予支持和监督。 

劳动安全的重要性篇2

动关系,维护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权利,创新完善职工安全健康权益依法维护机制,推动工会劳动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现就如何加强工会劳动保护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工会劳动保护的重要性

劳动保护工作直接涉及到职工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是职工根本利益所在。当前工会劳动保护面临严峻的形势,部分企业劳动保护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保护广大职工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关系劳动者家庭的幸福和稳定,是工会履行维权职责的首要任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首先,工会劳动保护是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广泛开展群众监督,保护职工的劳动安全健康不受侵害,是在安全生产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其次,工会劳动保护的重点是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发挥职工在安全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抓住了劳动者这一安全生产的决定因素和中心环节,就是遵循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第三,强化企业工会对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监督参与,推动企业实现安全生产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有利于夯实企业安全生产基础,有利于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第四,当前,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一些企业工会安全生产监督参与机制不健全,工会劳动保护网络尚需完善,发挥作用不理想,很难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劳

动保护需要。因此,只有牢牢把握安全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给工会劳动保护带来的机遇,坚持自主创新,勇于探索实践,勤于完善提高,才能在推进安全发展中开创工会劳动保护新局面。

二、工会劳动保护的基本含义及要求

劳动保护,是指国家和生产经营单位为保障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法律上、技术上、教育上、管理上和组织制度上所采取的一整套综合性的保护措施。我国的劳动保护管理体制包括“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和劳动者遵章守纪”,其中“群众监督”是这一体制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工会作

为职工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是实施“群众监督”的最主要主体,而依法开展工会劳动保护,则是实现“群众监督”的最主要渠道。

企业工会劳动保护,主要包括建立并强化工会劳动保护长效监督机制,全过程参与劳动保护管理和进行劳动保护监督,推动群众性的劳动保护活动向纵深发展,最终实现维护劳动保护权这一职工群众最大、最基本、最重要权益的根本任务。具体要求是:一是在建立并强化工会劳动保护长效监督机制方面,要制定完善各级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制度,建立健全劳动保护监督检查三级网络,建设一支劳动保护专业干部队伍;二是在参与劳动保护管理和进行劳动保护监督方面,要充分利用平等协商机制、集体合同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参与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查验收制度等,从源头上维护职工安全健康;三是充分发挥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网络作用,开展劳动保护民主管理活动和职工代表巡视检查活动,支持企业行使劳动保护管理权,协助并监督企业在劳动保护方面建章立制、执行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改善劳动条件、对职工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对女职工实行特殊保护等;四是保护职工享有在劳动保护方面的知情权、批评检控权、拒绝违章作业权、紧急避险权,教育职工自觉履行在劳动保护方面遵章守纪、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服从生产指挥、及时报告险情等义务;五是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参与职业病危害及伤亡事故调查与处理,监督做好劳动保护后期保障,保护工伤职工和职业病患者的法定权利不被侵犯;六是在推动群众性劳动保护活动向纵深发展方面,要坚持群防群治的方针,创新劳动保护监督手段,丰富劳动保护监督内容,最大限度地提高职工劳动安全卫生素质,调动职工预防和整治职业危害的主观能动性,谋求工会劳动保护监督的最大成效。

三、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企业各级工会组织,在劳动保护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为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维护广大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生产任务日益繁重,生产作业环境不断变化,劳动保护标准和要求的不断提高,现有的工会劳动保护工作观念、工作方式、工作手段等与新时期企业

生产发展和保护职工劳动健康的要求已不相适应,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人员对新时期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保护职工劳动权益、维护职工生命安全与健康是企业工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劳动保护的观念没有真正做到深入人心,还存在着必须要监督的被动局面。首先,没有形成职工在生产劳动工作中主动维护自身安全与健康的自觉行为。其次,没有形成全员劳动保护的观念。认为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是现场作业人员的事情,安全生产由安监部监督,没有树立起全体职工“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企业安全文化理念。职工劳动保护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受到了很

大的限制。

(二)职工劳动保护的认识水平跟不上企业发展的要求。当前的职工劳动保护,还仅仅停留在安全规程操作的监督和简单的安全帽、安全带、绝缘鞋等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上,更深层次的劳动保护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如劳动保护工作标准、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的工作规范、生产劳动环境对生产

劳动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损害以及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等。

(三)劳动保护工作人员的专业业务能力跟不上企业发展的要求。工会劳动保护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决定了企业职工劳动保护工作的水平。但是,当前企业工会劳动保护工作人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专业业务水平低,且人员极不稳定;(2)岗位不能保证,特别是各企业大力压缩定员,劳动保护专责岗位只能兼职而且是三、四

个岗位职责一人兼,穷于应付,严重影响职工劳动保护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

(3)一些工会在企业中还存在安置型倾向,年轻的、高学历高素质的人员严重缺乏。

四、解决的对策

工会组织必须以对国家、对人民、对职工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把维护职工安全与健康作为维权的主要任务,增强做好劳动保护的自觉性。切实做好以群众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工会劳动保护工作,对于立足企业自身特性,建立

健全劳动保护管理体制,落实各项劳动安全卫生措施,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坚持依法维权。工会劳动保护要以科学发展观

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依法维护。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劳动保护以依靠职工保护职工为目标;立足依法维护就是地方工会要强化安全生产监督,基层工会要组织职工主动参与安全生产。其次,要充分行使《工会法》、《劳动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授予的在劳动保护中的代表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按照《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条例》、《基层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条例》、《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察员条例》明确的各项职责,关心职工劳动卫生条件的改善情况,监督国家有关劳动保护、安全技术、工业卫生等法律、法规、条例在企业的贯彻执行情况,向职工进行安全宣传,监督行政解决影响职工健康和安全的问

题,参加安全卫生检查等。

(二)积极开展职工安全教育。工会组织要积极营造重视安全生产氛围,提高职工安全素质和自我防护能力。一是要认真组织职工学习劳动保护的政策法规和企业有关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二是向广大职工宣传在生产中的劳动保护权利,在广大职工中开展以“自己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伤害,不伤害别人”和反对“违章指挥,

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育活动,组织和发动职工寻找身边安全事故隐患,查堵安全漏洞。

(三)协调与处理好工会与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工

会劳动保护工作的目标是同安监部门和生产部门的目标相一致的,只是职责和运作方式方法不同。在劳动保护工作中处理好与安监部门的关系。只有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才能得到党、政的支持,职能部门的配合,才有人力物力的保障,各项活动的开展才能较为顺畅,才能真正从根本上实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目标。要处理好专业管理和民主管理的关系。安全生产管理是系统工程,在管理的机构、职责、制度、规章等方面,工会同安监部门各有侧重,要共同探索新时期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参与的工作思路、内容、方式和途径。

(四)加强工会劳动保护队伍建设是做好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基础。加强工会劳动保护队伍的培训,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分层次,灵活多样,讲究实效。对持证的劳动保护专职监督检查员要定期集训,在“专”字上下功夫、在创新上求发展;对基层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要做到有适应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培训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他们的理论、政策和专业技术水平,逐步建立一支懂理论、懂政策、懂法律、懂技术,具有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素质的工会劳动保护骨干队伍。努力提高工会劳动保护监督人员的业务素质。将安全生产人员与工会劳动保护专责人员相互交流,提高全局劳动保护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解决工会劳动保护干部与所要监督检查的专业不对口造成的制度、措施落实不到位问题。

(五)坚持开展企业劳动保护的民主管理活动。通过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的方式,确定职工享有的安全卫生条件和劳动保护待遇。依托职代会行使对企业劳动保护措施予以审查同意或否决的权力,依托职代会生产安全专委会检查、监督职代会关于劳动保护方案的决议和有关提案的执行与处理以及集体合同中有关劳动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依托职代会征集提案的渠道,集中反映生产保护、改善作业环境的方案等。建立健全工会参与企业劳动保护

决策的相关制度,积极参与企业制定安全生产、劳动卫生规章制度的活动,努力实现对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权益的源头维护。

(六)认真监督检查劳动保护用品的发放和使用。劳动保护用品是否按照规定保证质量、足额发放是企业是否坚持以人为本原则、重视安全投入的重要标志。各单位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应每季度派专人对照劳动保护用品发放标准和人员岗位变更情况以及劳动保护用品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并且要根据劳动强度和劳动保护用品质量的实际情况,适当提高劳动保护用品的发放标准,确保职工在生产劳动中的必要保护措施落实到位。充分利用工会组织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网络,开展职业病防治情况的调研和监督检查,积极反映职工对企业劳动卫生的意愿和要求,

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依法为职工创造一个安全卫生的场所和环境。

(七)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强化基础就是加强工会劳动保护自身建设,夯实安全生产群众基础。创新完善工会组织领导下的职工安全健康权益维护机制,建立以强化监督为目标的各级工会劳动保护责任制。不断完善工会劳动保护网络,努力建设一支懂政策、敢维权、善监督的工会劳动保护队伍。同时完善工会劳动保护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因此,必须加强工会劳动保护自身建设,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切实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工

会劳动保护在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实现职工安全健康合法权益维护和社会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

总之,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保障职工的安全和健康是历史赋予工会的使命。在企业党政的大力支持下,工会劳动保护工作人员要克服困难,不断创新,发动职工全员注重安全与健康,增动保护的意识,提高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与水平,组织职工改善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解决企业劳动保护的实际问题,企业的劳动保护工作就

能够有新的突破,达到更高的档次与水平。

劳动安全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劳动竞赛;矿井安全;生产;作用

中图分类号:D4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4)5-0131-02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机械化设备在矿井安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我国煤矿企业等矿井生产行业正在不断地探索新型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曾经在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下起到重要作用的劳动竞赛的生产模式有一次进入了矿井安全生产行业的视野之中,在全新的矿井生产模式之下开展劳动竞赛,有利于矿井生产行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1在矿井安全生产中开展劳动竞赛的必要性

劳动竞赛的模式是在我国的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下诞生的,主要是通过对工人的劳动结果进行相关的审核评标并对优胜者予以表彰的形式来提升工人的积极性。因此,劳动竞赛的生产和产生是和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所息息相关的,劳动竞赛这一模式的存在的基础就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和我国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主体地位所决定的。无论在矿井生产安全改革中如何针对生产技术和机械化技术的革新和变换,我国的矿井安全生产过程的公有制的经济上的主导地位是不容改变的,这就证明在矿井的安全生产过程之中,矿井生产企业的生产工人的主人翁地位是不容改变的,劳动竞赛就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实践价值。

只有在矿井安全生产中开展劳动竞赛,才能够体现出矿井安全生产过程矿井安全生产过程的主体核心是企业的广大工人群众,这是矿井开采行业自身发展的切实需要。要解决矿井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归根结底的来说,要调动起来矿井工作人员的生产积极性,这就需要矿井开采行业通过劳动竞赛这一载体,把整个企业的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调动起来,把工人们的安全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与激情激发出来,才可以极大地促进矿井安全生产的不断进步。

2如何通过开展劳动竞赛来促进矿井的安全生产

2.1劳动竞赛贴近生产实际,有利于促进矿井安全生产

在矿井开采行业之中开展劳动竞赛的活动,首先要为劳动竞赛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实现矿井生产工作的安全生产。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就需要先树立一个指导思想,给为矿井安全生产而开展的劳动竞赛指明前进的方向,这就需要矿井开采企业为劳动竞赛的每个小组和工人个人配备专门的具有丰富专业理论知识的工作小组来进行指导,以求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劳动竞赛可以充分发挥如下作用:首先,企业开展的劳动竞赛要继承传统的劳动竞赛模式的良好特性,充分挖掘出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矿井的实际开采条件,树立明确的劳动竞赛比赛目标;其次,要切实的围绕矿井安全生产这一工作为核心,实际的深入到矿井开采工作的一线当中去,了解到在矿井安全生产过程中尚且存在的问题和瓶颈之所在,根据存在的困难科学的设立劳动竞赛的比赛目标,使得企业工人在劳动比赛中结合矿井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有效的提升矿井安全生产的生产能力。

2.2劳动竞赛符合生产需求,有利于促进矿井安全生产

能否实现矿井安全生产的最关键因素就是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素养能否达到矿井安全生产的实际需要,企业通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开展劳动竞赛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培养和锻炼企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态度。在实际的矿井安全生产工作的劳动竞赛普及过程之中,可以将从事矿井安全生产工作的工作人员分成三只不同的队伍,同时开展劳动竞赛的模式。将三支队伍赋予不同的任务,第一支队伍是第一线从事矿井安全生产工作的工作人员,在这支队伍的劳动竞赛的开展过程之中,要通过安全生产技术比拼、千次操作无差错等劳动比赛的形式激励一线生产员工在保持高工作效率的时候不忘安全生产,有效的提升一线员工的安全生产能力;第二支队伍是从事矿井安全生产工作的技术管理人员,这支队伍的劳动竞赛的模式是在日常的安全生产过程中进行技术标兵、技术革新等方式劳动竞赛,这样就可以督促技术管理员工注重对管理技术的更新,有力的支撑起矿井的安全生产工作;第三支队伍是矿井安全生产的领导队伍,其主要的采用的是创先争优、对标先进的劳动竞赛模式,通过这样的劳动竞赛模式,就可以促进领导层对安全生产的重视,有力的提升矿井安全生产的能力。

2.3劳动竞赛可以提升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有利于促进

矿井安全生产

在矿井安全生产过程中开展劳动竞赛的模式,最终都会落实在提升矿井安全生产工作人员群体的自身素质和集体合作素质上,素质是劳动者的综合体现。通过劳动竞赛的模式,矿井工作人员可以在比赛中彰显自己的劳动价值、快速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在劳动竞赛的开展过程中,其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和技术提升采取鼓励的方式,有效的激励工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扎实基本功,减少操作失误的产生,提升矿井生产过程的安全系数;其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比赛的模式让生产工作人员展示自己的安全生产素质,实现工作人员的自身价值,给矿井安全生产工作带来更多的潜力。

3结语

实现矿井的安全生产是矿井生产工作要完成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实现矿井安全生产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发挥最关键作用的生产员工积极地参与进来。在矿井安全生产工作中引进劳动竞赛,可以有力的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具体比赛项目也会督促工作人员在生产工作中增强安全生产意识。本文就根据对劳动竞赛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并对劳动竞赛对矿井安全生产工作的促进作用做了具体的说明,一方面希望能够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另一方面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起到一定得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洪金,刘建军.实施劳动竞赛创新工作的探索与思考[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1,(6).

[2]付春生.吕爱丽.浅谈如何使劳动竞赛在生产中发挥更大作用[J].河北企业,2011,(9).

劳动安全的重要性篇4

我国已步入一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时期。在新时期新阶段,工会劳动保护工作总的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围绕“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总要求,以突出机制、制度建设,强化劳动保护基层组织和基础工作,落实“预防为主、群防群治、群专结合、依法监督”的原则,全面推进工会劳动保护工作,切实维护职工安全健康合法权益。

一、充分明确工会劳动保护基本含义及要求

劳动保护,是指国家和生产经营单位为保障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法律上、技术上、教育上、管理上和组织制度上所采取的一整套综合性的保护措施。我国的劳动保护管理体制包括“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和劳动者遵章守纪”,其中“群众监督”是这一体制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工会作为职工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是实施“群众监督”的最主要主体,而依法开展工会劳动保护,则是实现“群众监督”的最主要渠道。

企业工会劳动保护,主要包括建立并强化工会劳动保护长效监督机制,全过程参与劳动保护管理和进行劳动保护监督,推动群众性的劳动保护活动向纵深发展,最终实现维护劳动保护权这一职工群众最大、最基本、最重要权益的根本任务。具体要求是:

(一)是在建立并强化工会劳动保护长效监督机制方面,要制定完善各级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制度,建立健全劳动保护监督检查三级网络,建设一支劳动保护专业干部队伍。

(二)是在参与劳动保护管理和进行劳动保护监督方面,要充分利用平等协商机制、集体合同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参与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查验收制度等,从源头上维护职工安全健康。

(三)是充分发挥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网络作用,开展劳动保护民主管理活动和职工代表巡视检查活动,支持企业行使劳动保护管理权,协助并监督企业在劳动保护方面建章立制、执行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改善劳动条件、对职工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对女职工实行特殊保护等。

(四)是保护职工享有在劳动保护方面的知情权、批评检控权、拒绝违章作业权、紧急避险权,教育职工自觉履行在劳动保护方面遵章守纪、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服从生产指挥、及时报告险情等义务。     

(五)是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参与职业病危害及伤亡事故调查与处理,监督做好劳动保护后期保障,保护工伤职工和职业病患者的法定权利不被侵犯。

(六)是在推动群众性劳动保护活动向纵深发展方面,要坚持群防群治的方针,创新劳动保护监督手段,丰富劳动保护监督内容,最大限度地提高职工劳动安全卫生素质,调动职工预防和整治职业危害的主观能动性,谋求工会劳动保护监督的最大成效。

二、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工会劳动保护的作用

研究和解决企业工会劳动保护存在的问题,保护广大职工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关系到劳动者家庭的幸福和稳定,是工会履行维权职责的首要任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因此,企业劳动保护作用重大。

(一)、工会劳动保护是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广泛开展群众监督,保护职工的劳动安全健康不受侵害,是在安全生产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二)、工会劳动保护的重点是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发挥职工在安全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抓住了劳动者这一安全生产的决定因素和中心环节,就是遵循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

(三)、强化企业工会对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监督参与,推动企业实现安全生产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有利于夯实企业安全生产基础,有利于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四)、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只有牢牢把握安全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给工会劳动保护带来的机遇,坚持自主创新,勇于探索实践,勤于完善提高,才能在推进安全发展中开创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新局面。

三、加强帮扶助困机构建设,积极发挥困难职工援助中心作用我公司的助困会是实施集中帮扶的专门机构。全面构筑扶贫济困网络,扩大帮扶的覆盖面,是群众性的扶贫济困工作志愿组织,主要以发动公司各单位、各部门以及公司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人士,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为公司辖内员工、孤寡、残疾、特困人士等筹款解困,促进公司精神文明建设。助困会的成立,为困难职工群体提供了更为方便、更为快捷的“一站式”服务,更好地发挥了工会组织的自身优势,履行维护职能,急职工之所急,帮职工之所需,解职工之所难,落实好对困难职工的帮扶责任,让职工满意。

四、大力扶持职工医疗互助活动

职工医疗互助活动是群众性的公益事业,利国利民,值得大力扶持。应积极促进其不断完善、成熟、可持续发展,以发挥其在缓解职工重特大疾病风险中的积极作用。

公司职工大力支持职工医疗互助活动的发展,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使其更好地担负起职工大病补充保障的重任。我公司也在这方面规定在半个会计年度内累计医疗自付费用(不含医保规定的自费项目及自费药品费用)在职员工超过3600元、退休员工(含厂退员工)超过2800元、1995年1月之前退休的退休员工超过2300元,由助困会可给予超出部分费用(门诊按50%;住院按80%)的援助。扣除起付线按住院费用、门诊费用的先后顺序计算,同一受援人每年受援助金额最高不超过15000元。因其他原因或突发事故造成生活困难的,经管理小组集体讨论同意后,可给予专项补助。

进一步完善互助保障制度,规范管理服务。

针对目前各地职工医疗互助在保障内容、服务方式、缴费标准、待遇水平以及管理规范程度等存在较大差异的现状,符合援助条件的人员,由本人书面申请,附上门诊、住院病历、住院结算单、用药品清单、正规医疗收费收据或发票等资料原件,以备查验。一是应加强与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制度的合理衔接,建立共享的信息平台,以进一步提高其运行效率,增强补充保障的效果。向助困会提供的医疗资料必须真实完整,如有弄虚作假行为,助困会将取消对其的一切援助。二是大力推行互助资金的精细化管理设立专项帐户、帐目、帐册,实行专款专用、专项核算。助困会的财务会计工作委托公司工会财务代为管理,收支情况要定期向管理小组报告。每次助困金的发放情况要向公司员工公开通报。

劳动安全的重要性篇5

人是劳动的主体单位,在生产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也是安全人机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建筑工程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员流动性大、教育水平低、管理难度大,绝大部分工作要靠人来完成,所以有必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心理因素分析。

1.1侥幸心理日常生产中某些施工人员存在侥幸心理,在操作和工作中有章不循,忽视安全规章制度。一次违规操作没有发生安全事故,他认为“没事,哪有这么巧,我上次就这样操作的”。不知不觉养成了习惯性违章,把各种安全工作规程都不当回事。例如,某施工人员不带安全帽进入工地现场而没发生事故,就抱着侥幸心理养成了每次上工不带安全帽的坏习惯,认为没必要,带上有闷又累还不方便,把工地门口的安全提醒标志不当回事,这样给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1.2思乡心理由于建筑工地人员流动性大,施工工人都来自于四面八方,同一个班组里可能没有自己的同乡,平时交流使用不同的方言,理解起来很困难,这样难免不让其想到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想起和他们聊天的热闹场景,嘻嘻哈哈,无拘无束。而在工地上,干的活又脏又累,住的简陋,吃的差,病了还只能自己照顾自己,所以很多工人还没干两天就想回家。

1.3便捷心理所谓便捷就是用最少的力办最大的事,省时省力,这有助于劳动效率的提高,是积极地一面。但过多的追求省事,嫌麻烦,图方便,物极必反,会酿成大祸。例如,拆除脚手架的高处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和系安全带,但有些施工人员为了图一时方便不系安全带就开始工作,这种心理必然会给自己带来损害。

1.4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指安全管理人员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和规范对施工人员进行管理和要求的同时,施工人员产生了反向心理活动。有些施工人员认为自己工作经验丰富,用不着别人指手画脚,在他们看来那些过多的安全预防管理措施是小题大做、故意找茬,因此产生了“你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越不许干,我偏要这样干”的逆反心理。

1.5群体心理群体心理是指即使有明确的规定,人们也还是会屈从于群众的压力,效仿别人的做法,与他人保持一致。在施工现场,部分施工人员安全知识匮乏,安全意识差,看到其他人员违章操作,省时省力又没事,管理人员也不容易发现。于是把违规当成经验,盲目的学习、运用,因而用错误的操作方法代替了正确的操作方法。即使有的施工人员明知道违章操作是错误的,但怕被别人骂、被排挤,就随大流,大家都这么做,我也就跟着这么做了。这样的群体心理严重地威胁着生产安全。

1.6逞能心理逞能心理就是自信心过强,爱争强斗胜和表现自己的心理。一些施工人员自持技术高人一等,骄傲自满,这样的工作对自己是小菜一碟,别人不敢做的事,自己技高人胆大,违章操作就是英雄,这样很容易酿成事故。

1.7麻痹心理麻痹心理是盲目地相信自己过去的施工经验,故技重施,惯性操作的一种心里表现。这类人不注意周围环境和条件的改变,依仗自己在其它工程的经验,认为自己的操作是正确的,放松警惕,自以为绝对安全。这样使正确的安全施工方法和规章制度难以落实。

1.8好奇心理在工作实际中,对一些新设备、新装备等,平日难得一见,出于好奇心理,施工人员往往未经培训就想乱摸乱动,由于其对设备的情况不熟悉、不了解,所以极易发生意外事故。以上这些心理对工人来说都是不利的心理因素,如果不及时纠正,产生的后果将十分严重。

2作业疲劳

作业疲劳是指在作业过程中连续不断消耗能量产生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变化而引起作业机能衰退、作业能力明显下降,有时伴随有疲倦感等主观症状的现象。其产生的机理是复杂的,是体内神经、生理、心理、能量变化、血液循环、物质消耗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反应。能够引起疲劳的原因有很多,不光有生理原因,还有心理和环境原因。施工中发生疲劳的主要原因有施工的组织管理和规章制度不合理,如施工强度过大或速度过快,不良或节奏单调,劳动时间过长等;工地环境不符合卫生要求,如噪音、振动、照明不足等;以及工作设备和工具太差,不适合施工人员生理特点等;施工人员个体的因素,如年龄及健康状况、营养状况、技术熟练程度等,都与疲劳发生的早晚有关。按照安全人机工程的研究成果,疲劳按照表现的形式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生理疲劳又具体分为个别器官疲劳、全身性疲劳、脑力疲劳、技术性疲劳。以上疲劳在建筑工程中都有具体的表现形式。

2.1个别器官疲劳个别器官疲劳常发生在仅需要局部人体器官或肢体参与的紧张作业时,人体的个别器官会产生生理上的疲劳。如电焊工经常面对着焊光,虽然戴着防护眼镜,但长时间对着强光眼睛很容易“打眼”。

2.2全身性疲劳全身参加繁重体力劳动引起的疲劳,表现为全身肌肉、关节酸痛、疲乏、不愿动等主观疲倦感和客观的工作能力下降、误操作增加,反应迟钝、打瞌睡等。如砌砖工每天要完成2000多块砖的砌筑,普通的砖块都有3公斤重,合计每天砌砖6000公斤,再加上铺灰压实等动作,一天的劳动量非常的大。所以砌筑工人每天下班时都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

2.3脑力疲劳由于长时间从事紧张的脑力劳动而引起的第二信号系统机能减退,表现为头昏脑胀、全身乏力、失眠或瞌睡、易激怒、肌肉松弛等。如钢筋工必须现场对照图纸的要求摆放好并绑扎钢筋,而建筑工人大都文化程度不高,能看懂钢筋图纸的本来就不多,即使能够看懂的对他来说也是极费脑力的,一天下来难免看的头昏脑胀。

2.4技术性疲劳主要出现在脑力和体力劳动均有的,神经系统高度集中作业中,疲劳表现为全身乏力、瞌睡等。如塔吊司机既要操作方向杆又要考虑怎样才能安全起吊和放下,再加上高空作业,神经经常是高度集中的状态。

2.5心理疲劳劳动强度不大,但由于神经系统过于紧张或长时间从事单调、厌烦的工作而使操作者表现出较强的疲劳症状,如感觉体力不支、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缓、情绪低落,心烦意乱,并往往伴随着工作效率低下、错误率上升等现象。如抹灰工辛勤劳动一个上午的成果,被技术人员认定为不合格,要求返工处理,这时很容易出现厌烦的心理状态,所以在整改的过程中经常会心不在焉、情绪低落,很容易引起安全事故。在疲劳状态下事故发生的概率明显增加。劳动负荷越重,疲劳越重,事故发生率就越高。所以我们在建筑工程的生产劳动过程中,必须采取一些合理的措施,减少疲劳发生,从而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3管理措施

3.1合理利用施工人员的心理特征,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受到人-机-环境的综合影响,各种不安全心理往往是交织产生,出现复杂的不安全心理状态。因此要对这些不安全心理进行综合的管理,针对不同的表现设置不同的管理措施,消除不安全心理状态出现的可能。

3.1.1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严的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安全心理环境。不仅施工人员要遵章守纪,更重要的是管理人员遵章守纪,起到“带头大哥”的作用,并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能落在实处,引导群体心理向良性发展。同时要建立安全生产激励机制,奖励向危险的工种倾斜,群防群治,使其责、权、利实现统一,从而激发施工人员热爱生产岗位,抛弃逆反心理。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抵押制度,通过合理的惩罚机制,让违章者胆寒,放弃侥幸心理、逞能心理、好奇心理。切实落实安全检查制度,做好日常的安全检查工作,严格规章制度,规范施工人员安全行为,对事故和事故隐患坚决做到原因清、责任明、整改到位,是解决便捷心理的重要手段。

3.1.2完善并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制度。通常施工单位的安全教育只流于形式,或者不够完善。完整的安全教育应包括安全意识培训、安全技能培训、安全警示教育等。经常性的、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培训可以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提高识别和纠正错误心理行为的能力,起到积极地预防作用。

3.1.3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良好的企业安全生产氛围是消除不安全心理状态的重要举措。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要充分运用多种宣传手段构筑建筑企业“安全第一”的安全文化,培养每一个施工人员对安全事物的兴趣,使之自觉地用“安全第一”的生产思想、“安全第一”的技术能力、“安全第一”的生产指挥原则、“安全第一”的协作精神规范自己的行为。建立多层次多级别的安全企业文化,在班组中进行小家活动,强化三级安全教育,举办企业安全文化月、文化周等活动。

3.1.4创造良好的安全心理环境。“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最重要的是要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需做到:人人平等的民主生活气氛,管理人员不是,主动消除双方心理上的沟通障碍,尽量采用积极向上的激励手段如表扬和奖励,多开展“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征求意见”活动,使每一位施工人员都能够参与到安全管理的实践当中,增加其主人翁责任感;企业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施工人员就心情舒畅;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劳逸结合,使施工人员心理上有张有驰,减少人因失误的几率;创造一个文明施工的工作环境,设备、机具等“定位”摆放,工完场清,各类标志醒目,防护设施齐全可靠,使工人在工作时感到安全、舒适;安排老乡一起工作,减少思乡心理的作用,使工作更易于沟通,增加劳动效率。良好的心理环境是安全生产的有力保证,要靠全体施工人员的共同努力创建。

3.2运用科学的管理制度,防止过度疲劳,提高劳动生产率

3.2.1提高体力劳动的机械化率和自动化程度。使人机配合施工,尽量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按人的操作习惯为主,合理应用体力,合理调节作业速率,减轻人员疲劳,提高生产安全水平。

3.2.2合理安排作业作息制度。根据施工时的劳动强度,在施工过程中插入必要的休息时间。让管理人员知道工间休息是必要的,不是工人偷赖,而是生理上的需要。

3.2.3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轮班工作制度。因为轮班容易导致生物钟紊乱,从而影响生产安全。若要必须换班,应适当改善作业和生活条件,采用“四班三转”或“五班四转”,逐步过渡,减少施工人员的不适应性。轮班工作后,给予施工人员充分的休息时间。

3.2.4增加休息日制度。一般对于轻度、中等劳动,作业1天后,第二天可以恢复,而重体力劳动连续工作5~6天,需休息1~2天才能恢复,因此必须安排休息日制度。采用休息日制度不仅可以从作业需要上进行补偿,而且在心理上也是一种补偿。

3.2.5设置专门的疲劳预防管理部门和专职的疲劳管理人员。建立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建立疲劳工种数据库和报警系统,发现某位施工人员疲劳报警,及时停止其工作或调换工作岗位。

3.2.6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有利于施工人员恢复疲劳,增进身心健康。开展技术教育和培训活动,提高施工人员技术的熟练程度,纠正其错误的施工姿势,减少工作中的疲劳状态。

4结语

劳动安全的重要性篇6

在形势下,工会组织应当立足实际,着眼于改革、发展、稳定,在旗帜鲜明地支持企业改革的同时,注重在参与中维护、在实施中监督、在新情况下寻求新出路、在具体问题上具体维护,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劳动保护工作,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的稳定和发展。

一、新形势下企业劳动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各类企业的发展势头强劲,在活跃市场经济、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与此同时,暴露出的劳动安全卫生、劳动保护方面的问题也日渐突出,各类事故频发,职工的安全健康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一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安全生产法制意识不强,管理不到位,安全工作存在短期行为。一些业主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职工的生命安全健康,安全生产投入不足,缺乏长期规划;劳动保护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缺乏专门的安全管理、技术人员,放松对职工的安全培训教育。

二是―些企业新、改、扩建工程项目不经过“三同时”审查验收,尤其是新建企业违反国家法规,未经安监局、工会等有关部门进行“三同时”审查验收,在消除事故隐患、尘毒危害治理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有的企业私自修改厂房建筑设计,造成厂房垮塌,酿成事故。

三是安全生产日常管理存在薄弱点,劳动条件差,安全防护设不全。个别乡镇、三资企业的生产工艺相当落后,劳动条件极为恶劣,生产设施简陋陈旧,生产现场粉尘飞扬,且劳动强度大。有的企业生产车间与仓库合一,侵占消防通道,存在火险隐患。危险区域缺乏警告标识,防护栏杆不全。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大量的事故隐患得不到及时发现和消除。对于涉及尘毒作业企业,大部分未给职工建立健康档案和定期体检。

四是职工安全生产意识不强,“三违”问题突出。有大多数职工缺乏基本的安全卫生常识,安全技术素质低,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一些职工不能按规定佩戴和使用劳动保护用品,时常发生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和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现象,导致事故屡屡发生。

二、新形势下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对策。

《劳动法》、《工会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三个条例》等法律法规,赋予了工会劳动保护的职权,确立了工会劳动保护工作中的法律地位,明确了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关键是如何结合当前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实际,抓住机遇,面对挑战,努力做好劳动保护工作,使工会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发挥应有作用。

――处理好同行政主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关系。

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目标是同行政主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行政安全生产职能部门的目标相一致的,只是职责和运行方式方法不同。总体上讲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承、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工会在实际工作中对行政主管部门要多尊重、多协助、多沟通,多合作。要在服务指导中对企事业单位行政实施监督,引导职工在生产工作过程中加强自我保护,在劳动保护工作中处理好与行政的关系。只有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才能得到企事业单位党、政的支持,职能部门的配合,才有人力物力的保障,各项活动的开展才能较为顺畅,真正从根本上做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处理好专业管理和民主管理的关系。

安全生产管理是系统工程,在管理的机构、职责、制度、规章等方面,工会同行政安全管理部门各有侧重。工会的任务是维护职工安全健康的合法权益,注重通过民主管理,源头参与,科学管理、民主决策,形成专业管理和民主参与管理的辩证统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积极探索企业改革改制中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参与的工作思路,内容、方式和途径,进一步规范集体合同中劳动安全卫生条款;坚持安全生产工作向职代会报告制度;积极推广职工代表安全监督巡查制度;完善各类工伤事故调查处理立案建档工作;积极配合企事业行政做好专项治理达标工作,在巩固、发展、创新上下功夫做文章,促进安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人性化。

三、加强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具体做法

要充分认识劳动保护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要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必须坚持不懈的努力。在这新的形势下,工会要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形势的紧迫性、重要性、严峻性。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

(一)精选队伍、加强培训。加强工会劳动保护队伍建设,夯实基础,壮大力量,是做好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基础,全面落实工会劳动保护《三个条例》,加强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队伍建设,当务之急要建立健全企事业单位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配备好专兼职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努力构筑维护职工安全健康的“安全网”,以适应安全生产形势发展的要求。加强工会劳动保护队伍的培训,是做好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关键。队伍的培训,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分层次,灵活多样,讲究实效。对持证的工会领导干部和劳动保护专职监督检查员要定期集训,在“专”字上下功夫;对企事业单位工会的劳动保护干部的培训,分行业、分期、分批,采取不同类型讲座,专题研讨等;对基层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要做到有适应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培训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他们的理论、政策和专业技术水平,逐步建立一支懂理论、懂政策、懂法律、懂技术,具有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素质的工会劳动保护骨干队伍。

(二)指导服务,面向基层。工会劳动保护工作,其目的是以人为本,为基层服务,为广大职工群众服务,这是工会组织的性质和职责决定的,要面向基层,指导基层工会开展工作:

――开展工会劳动保护工作达标升级竞赛活动。通过竞赛,促进基层工会劳动保护的基础建设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并且将这一活动纳入年度目标考评,逐步建立工会劳动保护工作责任制。

――开展“安全在我心中”职工安全文化系列活动,把安全文化活动作为企业文化、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内容。通过组织开展受职工欢迎的喜闻乐见的安全文艺演出、知识竞赛、书法漫画、影展、安全警句等系列安全文化活动,努力在企业中形成“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关爱安全”的良好氛围。

――工会应积极主动,协助企业开展职工安全生产知识普及教育活动。发挥工会的优势,采取多种形式,结合“安康杯”竞赛和“安全生产月”活动,在职工中普及安全生产知识,使职工懂得自己在安全生产中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自觉做到遵章守纪。通过安全知识的普及教育活动,达到职工群众既是活动的参与者,也是受教育者,更是最终受益者。

――建立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设立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长期战斗在生产第一线,他们最了解作业环境的劳动保护状况以及班组职工的思想状况,他们是劳动保护的“哨兵”,是劳动保护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关键环节。

――不断提高职工自我防护意识和安全技术水平。工会要积极主动地配合企业行政做好职工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教育职工遵章守纪,不违章作业,不违反劳动纪律,倡导并支持职工抵制任何人的违章指挥和冒险作业,营造“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

(三)在建立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工作中突出劳动保护内容。

劳动保护是集体合同的重点内容,是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平等协商的难点和焦点,是企业履行劳动保护职责的重要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依据,也是工会依法监督、依法维护的重要依据。劳动保护涉及面宽、整治技术复杂且投入大,需要认真分析和做可行性研究,提出明确具体的劳动安全卫生条款。建立定期与不定期的协商制度。工会要坚持开展经常性的劳动保护群众监督检查活动,对监督检查中查出的问题要及时向企业行政通报和反映,督促其整改。可以将查出的问题及建议形成平等协商议题,特别是对落后的生产工艺,陈旧简陋的设备,严重危及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故事隐患和职业危害,要通过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平等协商,按照先整改后生产的原则,加大督促隐患的整治力度。

工会劳动保护工作是工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放到工会维权工作大局中去认识和把握,应有利于企业经济的发展、效益的提高;有利于适应市场经济管理运行机制的建立建全;有利于广大职工素质的提高,达到全员“安康”。通过切实有效的工作,为实现本单位、全行业的安全目标做出工会应有的贡献。

劳动安全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企业工会劳动安全卫生工作认识

劳动安全健康权益,即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享有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权利,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企业工会组织职工群众积极参与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必须从保障劳动者安全健康切身利益这一现实问题入手,采取有力措施遏制伤亡事故,减少职业危害,这是工会维权的基本职责,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体现,也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应有之意。

一、工会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的机制建设

工会做好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法律保障,特别是近几年党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重要政策和重大举措。

(一)法律赋予工会开展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的权利《工会法》、《劳动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对企业工会和职工在劳动安全卫生工作中的民主参与、民主监督权利作了明确的规定。《工会法》规定:“工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组织职工参与本单位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者就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安全生产法》规定:“工会依法组织职工参加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特别是企业面对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呈现的有利环境和条件,工会应当依照法律赋予的权利和职责,理直气壮地参与到劳动安全卫生工作中去,维护和保障法律规定的劳动者在劳动安全卫生方面应享有的权利。

建立、完善和创新劳动安全卫生工作机制,是保证工会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企业工会应根据企业的特点、规模以及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抓住劳动安全卫生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工作载体、改进工作方式,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二)建立行之有效的劳动安全卫生工作机制由于劳动过程主要发生在企业生产一线,危害因素存在于生产劳动中,因此,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必然要求工会积极参与到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问题的研究和决策中去,促进稳定和谐劳动关系的形成,使企业把维护职工利益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需要,而职工把促进企业发展作为维护自身利益的第一需要。当下,在企业层面上建立“双方平等协商,企业负责落实,工会跟踪监督”的工作机制,通过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或专项劳动安全卫生协议,引导广大职工群众通过规范有序、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可以从源头上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达到互利共赢、和谐劳动关系的目的,促进企业生产的稳步发展。

企业通过推进民主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强化职工劳动保护监督,建立了适合企业需要、依法监督参与的工作机制。严格履行职代会民主管理程序。实践表明,企业工会以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为载体开展劳动安全卫生工作,既有法律依据和理论基础,又有实际成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护职工的安全健康的有效方式。

二、工会开展职工安全教育的方法研究

工会是职工的群众性组织,脱离了职工群众,工会就失去了基础。这种群众性的特色正是工会劳动保护监督不同于企业管理和政府监察之所在,由此显示出工会在安全生产格局中应有作用。

(一)工会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必须关口前移职工群众处在生产一线,最清楚哪里存在事故隐患,他们是查找隐患、监督整改的主力军;同时,一线职工往往也是伤害事故的直接责任者,能否杜绝违章操作,能否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是预防事故的关键因素。现代安全理论指出,事故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是难以预料的,在可能发生人身伤害、设备或设施损坏以及环境破坏的场合,必须事先采取预防措施,而不是在发生了严重伤害之后才去“亡羊补牢”,在付出血的教训之后再去整改。

因此,工会开展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必须关口前移,发挥工会的组织优势,提高职工群众的安全素质,调动他们在安全卫生工作中的能动作用,把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做到生产现场,针对生产过程中“人”和“物”的不安全因素,发动职工群众,开展监督检查,及早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防微杜渐,杜绝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形成全员参与的态势。

(二)开展职工安全思想教育的方法途径职工安全思想教育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工会切实保障职工劳动安全的有力措施。企业工会开展职工安全思想教育应注意形式与方法的结合,不拘一格且富有企业特色,既突出形式多样又注重方法灵活。

一要突出安全思想教育的针对性。石化企业要根据油、气生产多的特制定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同时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因此,工会开展职工安全思想教育必须联系企业实际,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二要注重安全思想教育的超前性。安全思想教育工作要先行一步,必须在生产前对职工进行安全操作培训,举办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法规讲座,提高职工自我保护能力。用直观启发形式,在生产作业场所设立安全管理牌板,设立警钟标志,提醒职工注意安全,起到警钟长鸣作用。

劳动安全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劳动安全;现状;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将经济发展与劳动安全、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结合起来,尽可能地合理利用我们所拥有的可再生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持续不断的劳动安全事故对我国劳动者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威胁,导致了人力资本积累的持续下降。

本文对数据的统计、整理采用了安全生产事故绝对指标(如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和安全生产的相对指标(如亿元GDp生产事故死亡率、10万人死亡率、百万吨死亡率等)。在综述目前的状况以后,对工矿商贸企业伤亡事故进行定量统计分析,其中运用了静态分析方法和动态分析方法。最后,在强调责任的基础上,从政府、企业以及劳动者自身三方面提出了一些保障劳动安全卫生的对策措施。

一、工矿企业劳动安全现状分析

(一)工矿商贸企业伤亡事故统计分析。建国以来,我国的工业发展水平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长期落后,导致我国的工矿商贸企业的事故死亡人数一直很高。2006年我国的工矿商贸企业事故的死亡人数占我国各类事故死亡人数的13%,居各类事故死亡人数的第二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发展速度的提高,我国工矿商贸企业的特大事故频发,而且呈上升趋势。2006年全国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有一半左右都发生在工矿商贸企业。(图1、图2)

但是,从工矿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死亡率的逐年下降趋势可以看出(图3),我国的劳动安全状况随着安全法制的逐步健全和监管力度的加大在得到改进。分析死亡人数指数波动幅度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后,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稳定的经济社会环境,也为我国的劳动安全保障创造了有利条件。(图4)

(二)工矿商贸企业伤亡事故分类统计分析。在我国的工矿商贸企业中,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均属高危行业,三者的死亡人数之和约占工矿商贸类企业总和的80%以上,这三个行业的事故死亡人数远远高于其他行业的死亡人数。在众多事故中,物体打击、触电、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瓦斯爆炸所造成的伤亡最为严重。(图5、图6)

二、保障劳动者劳动安全的对策措施

在保障劳动者的劳动安全与身体健康的过程中,所有的人都应以一种沉重的责任感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政府、企业、劳动者自身,乃至整个社会都应承担起保障劳动安全卫生的相应责任。

(一)政府为保障劳动安全卫生应承担的责任。在投资者一味地追求利润,忽视安全投入或力求减少投入,使市场对劳动力资源的配置优势失去效率时,政府所要承担的主要责任之一就是制度的供给与创新,从而弥补“市场失灵”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危害。制度对于未来行为互动的可预见,可以降低社会交易成本,减少社会冲突与动荡,为社会不断前进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秩序空间,构成了人类认知与改造世界的有效框架。劳动安全问题展示了一种秩序失范和规则混乱的图景,凸显了制度构建与秩序规范的缺失。

1、完善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安全监管监察执法力度。根据经济体制和执法主体、法律适用对象和范围等的变化,及时修改我国的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体系,消除法律内容滞后、法律空白、法律之间的相互矛盾等现象。针对我国特大事故多发的现象,我国还应加紧制定、颁布重大事故调查处理和应急救援管理等有关法规,以使这些方面的工作有所遵循。

法之有威,在于法之必行。有了相对完善的法律,还要加大安全监管监察的执法力度,解决好执法主体――政府部门和司法机关“工作不实、执法不严”的问题,使法律法规真正落到实处。在这一过程中要严惩腐败,杜绝地方保护主义。

2、完善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早日出台矿产资源税费改革。近几年,我国工矿企业事故频繁,除安全生产技术水平等因素外,工伤保险开展不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从工伤保险账户拨出一部分专项用于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隐患整改等,变被动理赔为超前预防。同时,将工伤保险行业的风险分类科学地进一步细化,进而采取工商保险的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机制,激励企业增加安全生产投入。另外,积极鼓励、支持商业保险进入安全生产领域,推动矿山、化工和建筑等高危行业加入意外伤害险,雇主责任险或其他财产险。

同时,要实行以储量为基数、与回采率挂钩的资源税征收办法。通过资源税费改革,加大资源成本,实现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3、增加安全生产基础性、公益性投入和安全生产科技创新投入。合理的安全投入,可以与经济效益成正比例增长。针对目前我国劳动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的现实,国家应在财政上重点扶持一些老工业基地、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隐患治理;增加对综合性、基础性和公益性安全基础设施的投入。在国家扶持的同时,地方政府也应投入相应配套资金。加大公益性、前瞻性、基础性、关键性技术等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从人才、基础设施到资金予以全面支持。集中安全生产科研力量,将安全生产科技成果进行大力推广和应用,实现安全科学技术成果的产业化。

(二)企业为保障劳动安全卫生应承担的责任。企业应树立“双赢”意识,认识到只有进行合理的安全投入,才能减少和防止事故的发生,在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的前提下,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构建一套完整的劳动安全卫生责任制,并认真落实,既可以保护劳动者的劳动安全,也是提高企业运营业绩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首先,制定程序与政策,这是责任制的结构。各项政策的颁布实施,能够强化企业的负责人和员工的劳动安全卫生意识,使其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劳动安全卫生。而程序则以书面的方式明确界定了组织内部各级人员的基本任务,组织内部的分工明确和工作组织过程的设计合理可以使这一结构更加合理。

其次,进行培训与授权,这是责任制的基础。因为安全责任的落实等于每一个员工平时工作中的具体行动,而行动的正确与否是靠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所支撑的。领导层需要充分认识培训的重要性,保障各种资源的供给。然后,进行岗位分析,确定该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进而指定培训组织,制定培训大纲,进行培训。培训过后进行考核与授权,还要重视复训与授权的更新。

再次,确立指标进行评审,这有利于责任制有效性的度量与改进。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一个“活”的客观存在,不断地对其进行改进,才能确保其有效性。衡量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有效性需要一整套性能指标和定期检查与评估。这里的指标不仅是“后果性”的,还应突出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征兆性”,而且这些指标应该是综合的、全面的、持续性的。

最后,重视安全文化建设,这是责任制的保证。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它决定着健康安全管理上的承诺、工作作风和效能。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人,企业应通过宣传、开展活动、激励等措施,使全体员工都建立起劳动安全与职业健康这一重要的价值观念。

(三)劳动者自身为保障劳动安全卫生应承担的责任。劳动者既可能由于缺乏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而成为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受害者,又可能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知识及安全常识教育而成为事故的直接责任者。所以,劳动者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强化劳动安全卫生意识,自觉接受劳动安全卫生教育和培训,认真学习劳动安全法律,明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在学会应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遵章守纪,预防安全事故和职业伤害的发生。

三、结束语

我国工矿商贸企业的劳动安全现状令人堪忧,但是我们也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相关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经济运行质量的改善、人口素质的普遍提高,我国劳动者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一定会得到逐步的改善。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主要参考文献:

劳动安全的重要性篇9

关键词:施工企业农民工劳动保护探析

新春伊始,全国多地再现“招工难”、“用工荒”,企业用工问题日益凸显。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加强农民工劳动保护,让农民工体面劳动、有尊严地生活,成为稳定农民工队伍,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由于多重历史原因,农民工劳动保护实施过程中长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1.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1存在的主要问题

1.1.1工作环境差,职业病多发。表现在:个别用人单位只重视生产,忽视农民工群体的职业健康安全,作业环境评估不及时,防范措施不到位,劳动保护投入严重不足,劳动安全卫生状况差,甚至造成个别劳动者的职业病多发。

1.1.2劳动保护制度不完善,检查监控力量不足。表现在:劳动保护网络不能覆盖迅速增长的协作队伍。个别单位对协作队伍劳动保护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缺乏必要的过程监控,缺乏严厉的问责措施,客观造成劳动保护监管不力、问责不严。

1.1.3农民工自我保护能力不强,维权意识差。表现在:多数农民工对所从事工作的安全隐患、健康危害认识不足,不知道规避的方法和必要的防范措施,更不能主动要求配备劳动保护用品,自我保护能力差;职业健康事维权程序过于复杂,维权的时间和经济成本较高。

1.2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2.1思想认识不到位。对劳动保护、安全环境对施工生产和人体伤害上的认识不足;对工作环境的潜在风险和危害,缺乏有效的评估和公示制度,危害认识不足,危害信息不透明;劳动保护过程管理不重视,投入不足、监管乏力。

1.2.2劳动力市场不均衡性。长期以来,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使农民工在就业市场上处于先天的弱势地位,劳动权益容易受到侵害。

1.2.3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建筑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对工人劳动技能要求不高,具有就业容量大,流动性强的特点,劳动保护监管范围广、难度大、稳定性和持续性差。在用人单位特别是雇主用人行为不规范和追求超额利润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在劳动保护方面出现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1.2.4农民工教育层次的局限性。多数农民工受教育层次低,健康知识水平有限,安全意识、健康意识低,上岗前没进行必要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培训;农民工一般都是家庭的顶梁柱,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在思想上不重视安全和健康。

2.关于改善建筑业农民工劳动保护权益的几点思考

关于改善建筑业农民工劳动保护权益,笔者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2.1思想观念上重视农民工,做到平等对待,一视同仁。

在全社会营造关爱农民工氛围,动员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借助工会载体提高他们对自身合法权益的了解,增强维权意识,实现其利益诉求与维护的合法化、制度化。随着企业加强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提高劳动报酬以及福利待遇的逐步落实,改善农民工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保障他们的安全和健康,体面劳动,才能使企业具有长期稳定的劳动力来源和持久发展的动力,是一项需要企业和全社会大力支持的多赢工作。

2.2加强劳动保护制度建设,保障农民工施工生产中劳动保护的合法权益。

用人单位依法管理、诚信待人,把善待农民工的理念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之中,形成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良好环境。

2.2.1发挥工会集体协商制度作用。进一步贯彻《集体合同规定》,通过集体合同或劳动安全卫生专项协议的形式,从制度上保证农民工在施工生产中获得劳动保护的合法权益。扩大集体协商范围,在工程招、投标和进行劳务承包时协商劳动保护需要投入的资金比例,签订合同(含劳务承包合同等)时关于劳动保护方面的内容,改善施工现场生产环境;分包协作队伍农民工合同的签约率等关系到农民工权益、劳动保护内容都纳入到集体协商的范围内,从而改善部分企业注重施工生产,而劳动保护投入资金不足的现象。

2.2.2完善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网络。建立健全劳动保护安全监督检查网络是工会组织加强安全和劳动保护强有力的手段。完善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网络,建立对分包单位的两级劳动保护体系,将管理触角延伸到分包协作队伍中,在分包队伍内部建立劳动保护监督网络,设立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督促劳动保护用品的购买、使用,提出改善生产环境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做好安全和劳动保护工作。形成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的两级管理,对及时掌握农民工职业健康状况、劳动保护情况、改善农民工生产环境起到促进作用。

2.2.3建立农民工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定期培训制度。重点加强对农民工队伍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的培训教育工作,讲解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灌输安全生产理念和劳动保护的重要意义,逐步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监督技能和整体素质。

2.2.4简化维权程序,扩大维权渠道。加大媒体宣传和法律援助力度,实施部门联动,简化职业病鉴定、诉讼维权等的工作程序,通过实施有效的帮扶工作,提高农民工应对劳动保护诉讼的能力。

2.3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民工培训工作,增强农民工整体素质。

2.3.1社会教育资源综合利用。有效利用社会教育机构、街道社区等场所进行大力宣传,营造农民工学习氛围,组织开展农民工基本权益保护、安全生产、法律知识、职业道德等内容的公共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结合全总实施“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出版的“农民工技能培训教材”等切实帮助农民工提高技术技能素质。

2.3.2开展企业新市民(农民工)夜校活动。在企业中大力推广新市民(农民工)夜校活动,强制安全教育培训、技能培训,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农民工技能培训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既能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和从业水平,又能增强农民工的自觉学习热情。改善农民工整体素质低,学习热情不高的局面。

2.4关爱农民工,提高建筑业农民工幸福指数

将分包协作队伍的农民工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灌输企业文化理念,开展暖心工程,为农民工送去关爱和健康,帮助农民工解决困难,改善生活、子女上学问题,将农民工纳入每年的健康查体范围,改善工作环境,节假日帮助农民工平安返乡,从心理健康、缓解压力入手提高建筑业农民工在城市建设中的幸福指数,形成热爱城市,建设城市,融入城市,和谐共荣的新市民群体。

总之,建筑企业要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不断创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切实让农民工享受体面劳动的快乐,稳定农民工队伍,激发农民工活力,为企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参考文献:

[1]张文会.农民工问题形成分析与解决[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中旬刊),2009,8(8):91-92.

[2]柳斌,胡高平.农民工维权亟待加强[J].人大建设,2009(8):36-37.

劳动安全的重要性篇10

职业安全和卫生为全世界关注。讲到全球的工伤事故和职业病问题,国际劳工组织估算的数字异常严峻:全世界每年因工伤和职业病死亡的人数约200万人。此外每年还有2亿7千万人受到工伤事故危害,有1亿6千万人患职业病,由此造成的损失相当于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4%。

一、保护工人的安全健康是雇主的首要职责

自1919年国际劳工组织成立以来,职业安全和卫生工作就一直是它的一项重要工作。国际劳工组织力图通过制订公约和建议书,即国际劳工标准,为各成员国提供制订国家和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的实施准则和指导方针。国际劳工组织第155号《职业安全和卫生公约》及第161号《职业卫生设施公约》就是两个基本的公约,它们包括建立国家职业安全卫生政策并在国家和企业付诸实施的条款。需要强调的是,在企业一级,保护工人的职业安全和卫生,使他们免受职业伤害是雇主的首要职责。

为了解决世界范围内的职业安全和卫生问题,国际劳工组织于1999年实施了职业安全和卫生工作重点项目,旨在制订预防性政策和计划,特别是在采矿、化学品的使用、建筑和农业等危险职业和部门保护工人的安全和健康。

现代社会,科技进步以及激烈的竞争压力给工作条件、工作程序和组织带来了迅速的变化。立法虽然非常重要,但却不足以应对这些变化或与新的职业危害和危险同步发展。因此,企业必须能够不断应对职业安全和卫生方面的挑战,并在动态管理战略中建立有效的反应机制。

二、预防原则:最为优先的原则

今年6月在日内瓦举行的国际劳工大会通过了职业安全和卫生领域的全球战略。该战略的基本内容包括建立及保持国家预防性职业安全卫生文化,并将一套系统理论引入到职业安全卫生的管理中。国家预防性安全卫生文化是指获得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的权利在各个层次上都能得到尊重;是指政府、雇主和工人通过一个明确的权利、义务和职责体系,积极参与到确保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中;是指预防原则应作为国家和企业最为优先的原则。建立和保持一种预防性安全卫生文化需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法,以提高人们的普遍认识、知识水平和对职业伤害概念的理解以及懂得如何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

国际劳工组织已经在其《职业安全卫生指导方针》中开发了一套关于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的系统方法。该指导方针是在吸收国际劳工组织以及其三方成员和其他部门广泛的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制定的,并且是在相关的国际劳工公约中规定的、得到国际公认的职业安全卫生原则的基础上成形的。因此,该指导方针为企业及在更广阔的领域中形成一种可持续的安全文化提供了惟一的有力武器。工人、各组织机构和安全卫生系统以及工作场所都将从中受益。基于这个理念和相关方法建立的全球性发展战略,将提倡将这种系统方法应用到全国职业安全卫生体系的管理中。

三、劳动监察

在探讨安全文化时,人们往往忽视劳动监察的作用。俗话说,防胜于治。在现代劳动监察工作中,对职业危害的咨询、信息和宣传教育远远超过传统的、仅限于职业安全与卫生的技术咨询。

某些热衷于经济发展的人往往忽视人类自身所遭受的危害和环境恶化的惨痛代价,这是造成劳动监察工作的资金投入不足、监察体制不健全、人员配备不足、监察设备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实际上,劳动监察在分析和预防重大工业灾害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愈来愈多的国家在提高和改善劳动监察的效力和效率时都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制定了一系列预防措施,以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建设体面的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