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铁路安全管理十篇铁路安全管理十篇

铁路安全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5:28:10

铁路安全管理篇1

关键词: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策略探讨

1加强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铁路运输以及其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近些年时常出现关于铁路运输事故的国内外新闻报道,每一次都引发极大的社会舆论,可见铁路运输安全已经成为了社会公众最迫切希望解决的事项。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铁路交通布局日臻完善,铁路网贯穿全国主要区域,铁路运输也成为了我国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无论是对支撑国民经济发展还是对我国的战略布局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运输安全不仅关乎财物安全更关乎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更关乎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所以加强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也是我国政府及铁路运输企业的重要社会责任。

2影响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的主要因素

大量的铁路运输事故显示,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涉及人为因素、环境因素以及技术设备等因素,具体体现如下。

2.1人为因素

所谓人为因素即是指人的主观因素,在铁路运输中具体指运输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缺乏安全责任意识,忽略运输安全管理工作。首先铁路运输企业内部安全运输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工作没有落实到位,职工的操作不规范,主动安全意识不强,没有对相关运输风险项进行提前防控,如运输前的列车安全检查、运输中的安全状态监测,运输后的技术保养和维护等。其次缺乏有效的运输安全监督考核,对铁路运输职工的职业约束性不强。另外不重视对职工进行运输安全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不足,应急处置能力较差,无法规避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2.2铁路运输设备因素

铁路运输设备包括列车、轨道、路线、站点等内容,这些设备设施如果存在故障或设计不合理都会影响到铁路运输的安全性。近年来我国加大铁路运输建设力度,新修和整改贯通了多个铁路运输线,形成了一个全覆盖的铁路运输网,同时列车也逐步更新换代。但是铁路安全防护、运输过程管理、沿线风险监控与处置等工作的难度也随之增大,容易出现停运、晚点、瘫痪甚至是出轨等事故。

2.3自然环境因素

铁路运输虽然具有全天候、开放性、高稳定性、低成本等特点,但其运输作业也会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包括天气情况、地形环境等,尤其是极端天气或地质灾害导致的暴雪、冰冻、地震、隧道坍塌等都会严重影响正常运输工作和运输安全性。

3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

3.1提高铁路运输调度水平

运输调度是对铁路运输资源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安排,是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中的关键内容。我国人口基数大,选择铁路出行的群众众多,目前我国铁路运输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便是运输需求不平衡,运输资源分配不合理,某些线路长期处于高负荷或严重超负荷的工作状态,运输安全性不高,而某些线路处于低运输状态,这就造成铁路资源的极大浪费和整体运输安全水平低下的问题,而改变现状的关键在于提升运力和科学调度。首先,要持续加强铁路建设,补齐运输短板,加强线路之间的联结和通达性,提高铁路的运输能力;其次,以专业团队进行运输调度管理,对铁路运输中的各类信息进行科学分析,合理规划和安排运输资源,提升调度管理的应急能力,加强控制管理的水平,以确保实现铁路运输的快速运转。

3.2强化内部管理机制

铁路运输安全除了与设施设备管理等客观因素有关外,还和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术等有极大的关系,加强内部管理重点在于加强人员管理,需要做好几个方面:第一提升职工的安全责任意识,需要定期组织运输安全知识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让运输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都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自觉加强安全管理;第二加强铁路运输企业的内部调整,铁路运输企业属于国有性质,为防止行政过度干预运输业务,管理中应做到政企分离,进一步提升铁路运输管理的独立性和及时性。同时加强对运输过程中的监督管理,要求运输人员严格执行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安全运输的技术规范来开展工作,发现风险苗头要及时处理并上报,切实履行好自身职责。组建专门的安全检查和督导小组,对铁路运输全线进行抽查和巡查,对于安全意识低下且屡教不改者予以严肃惩处。第三,全面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当前铁路改革逐步深入,铁路运输大面积提速,各类先进技术装备投入使用,铁路安全运输也面临着新的考验,所以既要重视铁路运输职工的思政教育,又要加强其职业技术培训。铁路运输企业应积极搭建各种职业技术培训平台,创造各类培训教育机会,尽快让职工掌握新技术、新设备的操作和使用,提高技术业务素质,更好地适应新的铁路运输环境和安全运输要求。

3.3建立铁路安全运输预警管理系统

首先,加强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与预报。无论是列车还是线路都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巨大影响,某些线路建在地形较复杂的区域,运输中列车要穿越气候恶劣地带,这些复杂地形和恶劣气候都会直接影响到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建立安全运输预警系统,与气象部门和地质管理部门以及交通管理部门相连通,可对铁路沿线的环境状况有一个全面掌控,便于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运输调运工作,从而有效规避自然灾害给运输带来的损失。其次,加强对列车运行状态及治安环境的监控预警。一方面,铁路运输中列车高速行驶,如果列车某一系统出现严重的机械或电器故障,则可能导致列车停摆、运行不稳甚至失控出轨等,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安全风险和事故损失。基于此为了保障铁路运输安全,除了要对在运列车提前进行技术安全检查和定期保养维护等工作外,还必须要对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动态进行实时监管,要借助先进的安全自检系统中心和预警预报系统对列车各系统功能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测管理,一旦发现故障信息,须及时予以处置,将风险损失降到最小。另一方面,因铁路运输客流量大、运输线路长,尤其是重大节庆时,铁路运输压力巨大,所以难免存在各种治安问题,如盗窃抢劫问题、拥挤踩踏问题、黄牛票问题、危险品运输问题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旅客的出行质量和生命安全。通过建立完善的铁路安全管理系统,将铁路运输系统内各职能机构和各个环节连接成一个体系,实现全天候、全角度监控管理,有效防控和及时处置各类违法犯罪、公共突发性事件,从而确保运输安全。

铁路安全管理篇2

关键词:铁路运输;管理方法;措施

铁路运输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并且具有其他运输方式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铁路职工作为铁路运输的重要环节,对职工安全教育已经成为铁路运输企业发展的前提,而抓好调车作业安全则是铁路运输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因素

1.调车作业安全难以控制

调车工作是铁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保证列车正常周转、运行,顺利完成运输任务,因此调车作业安全是铁路安全中的重难点。影响调车安全的因素主要有:①人为因素,包括职工的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安全意识。②现场作业操作卡控,即职工现场作业是由管理者加强作业标准执行力度;③现场条件,包括作业地形、天气、时间。调车作业中常出现的问题有:①调车作业多工种协同完成,中间衔接问题大。②位于中间站,技术设备受到限制。③时间紧张,作业量较大,作业对象复杂,强度大,存在的困难较大[1]。

2.安全管理中,对个体职工的安全行为与安全意识重视不够

纵观大多数安全事故发生原因都是由于个体职工不规范行为造成的,职工安全意识的薄弱直接导致不规范作业。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群体安全意识,在铁路运输方面体现得较为明显,因此在处理群体安全意识和个体安全意识上偏重于前者。

3.安全管理的动力机制弱化

政企合一的管理模式,弱化了企业的经济性和积极性。政府强调铁路运输的安全性,企业的经济行为与目的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承认,企业被动开展安全工作,收效甚微。

4.安全管理理念陈旧呆板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侧重于事后管理,淡化了预防为主,事先排除安全隐患的原则;“只要不出事就是安全”的理念根深蒂固;注重硬件设施的配备,而相应的操作技术、安全意识更新缓慢[2]。

5.安全管理手段方法落后

铁路运输依然采取突击式检查,指派工作组、检查组到基层检查的工作方式,而在市场经济中,铁路改革、运输设备、组织方式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样的管理手段显然跟不上安全需求。

6.不良的工作作风

部分干部工作不踏实,作风漂浮,责任心不强。事故前懈怠工作,事故后互相推诿责任。

7.安全的保障综合体系尚未建成

部门之间管理责任界定不清,职责交接不清。监督检查不规范,检查过程中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部门岗位之间衔接不完善,影响安全以及工作效率。事故后整改效果较差,事故原因分析停留表面,部门之间互相推诿。

8.难以预测的自然情况或自然灾害

铁路运输属于全天候、开放性的作业,安全因素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包括天气、地形、河流以及山体滑坡、地震、泥石流等[3]。

二、具体防范措施

1.注重员工个人培养机制

从教育着手,强化职工遵章守纪自觉性。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包括技能培训、安全意识培训。提高操作能力及安全意识。重视员工的个体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情绪管理能力等,将安全工作与兴趣结合起来。提升员工个人素质,从思想到行动上,纠正工作作风。

2.完善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考核奖励机制

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考核。对遵守安全规范的操作职工进行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将各个岗位职工的考核结果与其收入、升迁相关联。

3.更新安全管理理念

不断向各行各业学习可取之处,从企业管理水平高度和整体素质来认识安全问题。预防为主,重视安全隐患。充分利用安全事故的价值,做到防患于未然[4]。

4.推出安全风险管理,实现过程控制、超前控制

超前预测隐患或者自然灾害,制定出应急方案。最大程度减少不可控因素带来的损失。

5.健全和完善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机制

推行各层次安全负责制,理清部门职责,避免职能交叉和管理漏洞。建立事故追究到底责任制度,对隐瞒事故不报者进行相应惩处。完善预测机制,检测评价铁路运输设备、设施的安全状态、环境因素、作业行为、应急方案、预控对策。

6.完善安全管理手段

采取经济手段、行政手段以及思想手段相结合的模式。经济手段是在职工的个人思想觉悟与个人素质无法达到标准要求时,采用利益分配模式,以外在激励达到铁路运输安全目的。行政手段是依靠领导机关的命令、指示、规定等,干预职工行为,带有权威性、强制性,是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则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的制度。思想手段是管理运输安全中最常用的工作手段,善于针对新的问题考虑新的对策,通过强有力的思想工作,教育职工将本职工作与铁路运输安全结合起来,提升铁路运输安全性。

三、铁路运输企业发展关键

1.设备对安全的影响

铁路设备包括运输基础设备和运输安全技术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铁路设备的技术含量不断增加,一方面加大了管理难度,因此要求我们不断提升知识管理水平,提升操能力;另一方面,设备的科学性增加,减少了人为因素对铁路运输的影响,增加了其安全性。

2.制度对安全的影响

安全管理制度会影响到铁路运输安全,完善的制度有利于减少安全隐患。激励机制、监督机制、预测机制的完善会提高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认真度,及时惩处和纠正违规操作行为;制度上建立监测预警机制,矫正诱发事故发生的因素,保证铁路运输秩序以及运输安全。

3.人员对安全的影响

目前铁路技术设备稳定性不高,时有故障发生,某些情况下需要人工操作,如果职工疏忽极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一线铁路职工必须是高文化、高技能人才。目前我国一线铁路职工总体素质不高,文化水平较低,存在着违规操作、习惯性作业、业务技能差、侥幸心理等,对铁路安全运输产生不利影响。设备、制度、人员这三者的协调与稳定衔接是铁路安全运输的基本保证。设备是前提,制度是保证,人员是环节。

四、人身安全是铁路运输企业发展的要求

1.人性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要求以人为本,把“人的生命”作为安全工作的出发点;理解和尊重职工,尤其是一线铁路职工,关注他们的心理状况、工作条件,多一些人情味,充分进行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充分挖掘职工潜能,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倾听职工的建议和意见。人性化管理并不等同于人情化管理,两者有着本质区别,人情化管理会滋生懒惰、违规操作等不良后果,人性化管理则会提升职工积极性、增加职工的凝聚力。

2.制度化管理

制度化管理要求对每个岗位做出明确的职责规定,按照职位权力的大小形成有序的等级系统,因事设人,管理者拥有执行自己职能的权力,但其权力受到严格限制。制度化管理具有指导性、约束性、鞭策性、激励性,更为重要的是其规范性和程序性。制度为铁路安全运输提供了重要保证。制度化与人性化管理两者相辅相成,并不是非此即彼。制度化管理是人性化管理的前提,两者的有机结合大大增强了铁路运输安全性。

3.加强职工培训,减少“三违”现象

“三违”即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从思想上杜绝侥幸心理和省能心理,全方位监督监测重点岗位、重点环节,强化职工技能,避免不熟悉操作、经验型操作,提高业务熟悉度和安全生产技能,可有效减少“三违”现象。

五、结束语

铁路运输安全作为运输工作的重中之重,铁路运输安全不仅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会对社会经济和安全产生重要影响。铁路事故往往是人、机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铁路安全管理应当全面系统,注重事前管理预防,而不是事后救援。在铁路安全管理中,应综合多学科知识,不断提高安全工作的预见性、超前性。安全管理是一个无止境的不断探讨的课题,只有坚持预防隐患、安全第一的原则,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培养出一批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包括管理者和基层工作人员),铁路运输才会安全高效。由于铁路运输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因素也一直处于变化状态,所以对于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办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和管理知识,积极探索和创新管理模式,只有这样,铁路运输安全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兴坤.刍议如何加强铁路运输安全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4):244-244.

[2] 张权军.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主要问题与铁路货运管理体制改革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9):494-495.

[3] 马俊.对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理性认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5):3459-3460.

铁路安全管理篇3

关键词:铁路机务;安全管理;有效措施;铁路运输;信息化管理模式

铁路运输是一个大的联动机,要切实提高铁路整体运营效率和确保运营的安全性,就需要各个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共同协调配合。机务安全是铁路运输安全工作的关键项点,机务安全管理不仅是铁路运输生产安全管理中的重要工作,也是铁路安全运营的重要保障。只有实现了铁路机务有效的安全管理,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1机务安全管理的含义

机务安全管理的基础是指安全生产各环节中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因素,它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人员方面,要求职工要有较强的责任心、业务能力和安全意识;二是管理方面,要牢固树立新的安全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制度体系,提升班组管理水平;三是设备方面,要不断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研究和改进,主要是机车的更新和优化改造。机车的安全管理的重点是从行车安全、设备安全和人身安全三个方面进行管理。行车安全管理的重点是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正确把握铁路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准确研判安全风险,在每一个作业环节将风险管理贯穿进去,增强对行车安全的控制。风险研判准确,措施控制得力,安全风险降低;设备安全管理主要是通过不断更新和优化改造机车设备,采用先进的车载设备,来确保列车运行安全。一是通过对LKJ和6a系统的装车应用,不仅能使机车乘务员在列车运行中实时掌握机车动态,提高操纵的稳定性,还可以通过对LKJ文件检索和视频监控,了解乘务员标准化作业执行情况,达到合理管控乘务员的目的;二是加强机车检修工作,通过不断优化改进机车设计不合理的部件,使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等,不断提升机车设备质量,确保行车安全。人身安全管理的重点是提高对全体职工的安全培训,加大对重点时段的安全检查,促使全员按标作业、遵章守纪。由此可见,机务安全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预防和减少行车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带来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机务行车安全是一个动态运行的系统,因此安全管理需要根据生产过程的变化而进行改进,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要时刻监查和分析运输环境的变化情况,处理好运输环境和行车安全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行车的各个部门、各个管理层次、各个工作环节要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安全生产工作有人管、有人抓,确保工作不脱节,达到上下协调。

2机务安全管理的现状

铁路改革的逐步展开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计算机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铁路安全管理领域。近些年来,一些网络信息技术的使用,特别是微机网络技术在安全管理工作上的运用,使得机务的安全管理工作变得更为方便,实效性也更强。目前使用的LKJ-2000型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和6a系统在机务运用安全管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还有机车的运用安全微机管理、机车运行统计分析处理软件等,为机务安全管理从原来的粗放经验型管理模式向量化的科学集约型管理模式转变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这些质的变化不仅确保了机务行车的安全,也为机务行车安全提供了有价值的分析依据。长期以来,我国机务系统的安全管理遵循着《铁路安全管理规程》及各局各段所制定的一些规定,这些规程、规定对于机务安全管理的实际操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是对我国铁路运营的长期经验的总结与归纳。但由于这些规程、规定不够全面和系统,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机务安全管理各个方面完整性和平衡性的缺失。因此只有建立健全机务安全管理的有机整体,形成一个完整、科学的机务安全管理体系,才能促进机务安全管理工作更加系统、有效地进行。

3机务行车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安全事故一般是由于人们在从事生产的一系列活动中存在的知识以及技术等多方面的限制或是在主观认识上的偏差,现阶段没有能力进行预防或能够预防却没有实现完全管控的情况下,产生违背主观意愿的各类事件。安全隐患是指各种行业潜在的风险,其包括了所有可能会构成一定威胁和损害的风险因素。安全事故的发生一定是有客观原因存在的,这些原因包括基础性质的原因、间接性质的原因、直接性质的原因、突发性质的原因等。通过对近年来机务行车安全事故进行原因分析时发现,通常事故的起因都是由于职工在操作作业过程中违反作业标准造成的,深层次剖析会发现其根本原因首先在于员工业务能力低、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发现问题只是以罚代管,缺乏对安全问题的提前预判。另外是有关安全基础管理不规范,各自为政,制定出的标准不统一,给部分员工钻了空子,也让一些职工存在侥幸心理。总的来说,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产生的结果,不能单一地归咎于某一方面,具体归纳为以下三点:

3.1各级人员综合素质薄弱

目前影响铁路安全的最大隐患是人员的主观因素,主要体现为:一是各级管理人员对安全管理工作不够严格,工作作风不够踏实;二是作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思想情况不够稳定;三是现场作业人员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相关的规章制度,违章违规操作;四是安全管理的手段比较机械和落后,使得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与实际的工作需求存在一些偏差。因此切实提高作业人员的业务能力,不断完善和强化岗位员工的专业技能培训,加强对现场作业标准、操作规程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是目前实现机务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

3.2行车设备失控和外部环境突变导致的不安全因素

一是由于铁路行车设备的更新换代比较快,因此就需要有极强的专业技术力量跟上,如果相关人员的专业技术无法匹配时,就会出现一些设备错误操作的情况;二是铁路运输受自然环境和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甚至还会出现一些人为性的破坏铁路行车设备的事件,这些不安全因素都会威胁到铁路行车的安全。

3.3突况的应急处置能力薄弱

尽管我国铁路运营时间已经很长,但是随着近些年来列车提速和大量新型机车的投入使用,以前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以及对于突况的处理方法已经难以满足现在铁路运输发展的需求。目前,大部分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还不够系统和具体,仍需要更进一步探索和改进。此外,由于条件的限制,一些应急预案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演练和学习,当突况发生时,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由于列车提速和新设备的不断投入,很多潜在的风险还没有明显地显露出来,一些安全管控工作由于缺少完善的制度规范,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只能单一地依靠技术来保障行车安全,不能遵循系统的指挥程序进行全面科学的管理和控制。

4提高机务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4.1加强机务安全基础的管理

4.1.1要从根本上强化机务的安全基础管理,因此必须要建立健全铁路机务安全管理有关的各项规章制度。根据我国铁路运输部门关于机务行车安全的一系列行业标准和技术要求,组织进行对规检查,全面、分层次地梳理、分析,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操作规程、作业标准、管理流程,形成一个科学严谨的机务安全管理体系,同时对于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要进行严格的监控和考核。

4.1.2健全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保证责任与权利相互匹配,逐级负责,并对各层级的安全责任进行严格科学的界定,杜绝责任虚化、责任泛化等问题的出现,同时在层级之间进行有效的衔接,以确保层级间的责任确定以及防止管理漏洞。在落实过程中,要考核各层级人员在安全管理中起到的作用,在进行考核时必须做到“有责必问、失职追究”,并将考核结果与各级管理人员的职务升迁、收入、受重用程度挂钩。

4.2加强对行车安全的控制

机务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要经常一线,添乘机车、调查研究、掌握信息,准确研判安全风险点,针对每个时期出现的关键问题和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而且机务安全管理必须要坚持定期安全分析制度,重点把握列车运行以及调车作业重点环节,从机车乘务员、指导组、机车设备、行车组织等方面梳理关键区段、困难地点、重点人员等环节存在的安全问题,逐级建立安全风险问题库,深入分析、找出规律,优化管控措施或办法,及时处理乘务员作业中存在的困难和风险,以便消除风险或将风险降到最低。

4.3加大安全技术装备的开发与应用,实现人机配合共保安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先进的铁路运营安全技术装备在某种程度上对行车安全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它可以达到减少人为出现错误的目的,因此我们要善于把先进的技术装备用到提高和保证机车运行的稳定性上来。

4.4提高员工的思想防范意识

思想防范意识是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基础性工作,因此我们要通过加强员工安全思想意识教育和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对员工的行为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去控制人为安全隐患。一是要以人为本、全员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要关心员工、尊重员工、理解员工,尽力满足员工的正常合理需求,贴近员工生活,为其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二是要对员工进行积极的安全意识教育。避免职工在作业中产生偷懒、盲从、侥幸、逞能的违章心理,把握职工的思想动态,对症下药,把职工引导在正确的思想行为道路,杜绝因违章心理造成的违章行为;三是要对员工进行必要的鼓励。对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职工,应做好心理疏导工作,用先进事例鼓励职工,引导其积极乐观的生活和工作态度。

4.5加强职工技术业务的培训

随着铁路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铁路线路大面积提速,先进技术装备的陆续采用,对职工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职工对基本规章制度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尽快使职工掌握基本规章制度以及新技术、新设备的操作和使用,提高技术业务素质,才能适应运输安全的需要。

4.6加强车间班组管理

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车间、班组的管理权限也随之扩大,其安全管理能力的高低,已经成为机务安全管理成败的关键。我们必须要改变以往的传统做法,逐步从配齐车间管理人员、明确车间管理职能、增强车间专业技术力量入手,不断提高车间自我管理能力。班组要从提高作业效率、确保作业安全等方面着手,深入推进自控型班组建设,激发基层管理的活力,从源头筑牢安全防线。

4.7强化职工“两纪”考核,严格事故管理

针对当前少数职工安全防范意识淡薄、违章作业问题突出的问题,要加强对职工安全意识的教育,严格落实基本规章制度和作业标准;各级管理人员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强化现场作业过程的检查与监督,严肃查处违章违纪等影响行车安全的行为。同时要认真落实事故报告制度,深刻剖析事故原因和暴露出的问题,严肃追究事故责任,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4.8加强行车指挥工作

通过构建行车故障应急指挥台,让机车乘务员在行车过程中出现故障的情况下,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实施应急处理作业,尽可能地降低事故带来的损失。同时还要在出乘前加强出勤指导,确保各种措施传达到位,提高行车指挥水平。

5结语

要切实做好铁路机务的安全管理工作,除了要建立健全各项基础规章制度和责任体系外,还要不断提高各级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各级管理人员在安全管理中要以人为本,不断在实践工作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坚持以学习创新为动力,履行安全职责为己任,提高职工素质和设备质量为重点,从严务实、标本兼治、持之以恒,在最大程度上防止安全隐患的出现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作者:薛永春单位: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大准铁路公司

参考文献:

[1]孙永生.基于车-地通信的朔黄铁路列车追踪优化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6,(4).

铁路安全管理篇4

关键词:铁路货运安全安全风险识别研判责任心班组管理干部落实力

中图分类号:U2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c)-0055-01

在铁路实行管理体制改革、政企分开,铁路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铁路安全稳定尤为重要。究竟怎样保证安全生产?这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和反复回答的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通过几年的工作经验积累,我认为,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具备扎实的业务知识,将具体工作落实到位的责任心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必要条件。

1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是保证安全的前提

1.1新形势下培育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铁路发生的事故当中,多为安全意识不到位、基本作业制度不落实造成的,而涉及到技术业务层面、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方面的寥寥无几。这些事故的发生,一次次的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值得我们深思。目前,货运新老职工的交替给现实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新职工安全意识淡薄,老职工“艺高人胆大、干惯了、看惯了”的思想将会给安全生产埋下潜在的隐患,使安全存在很大风险。因此,安全意识的培育将是目前的重要工作之一。

1.2落实好安全风险识别研判机制

结合安全形势,每日对路内、局内发生的各类事故、故障和严重问题进行分析、传达,超前预想自身存在的隐患风险,这一做法能够使我们做到提前处理,有利于确保运输安全持续稳定,能够解决安全突出问题,防止类似事情发生。因此,日常做好安全风险识别研判工作对我们的工作大有裨益。

2拥有扎实的技术业务是保证安全的基础

2.1做好“三新”人员的业务培训

具备良好的业务知识是工作的基础,“三新”人员的业务学习尤为重要。我们有的职工在作业过程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直到发生了事故才恍然大悟,不是真正的懂得了如何去作业,而是断章取义、机械使用。明白了怎么干远远不够,还要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干,制度是怎么规定的,原理是什么,“背合格”未必真的合格。因此,我认为对职工的培训工作也应该从应试教育进一步转变到素质教育上来。

2.2优化作业流程

“无规矩不成方圆”,驾驭行为靠制度,具体作业靠流程。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要结合实际修改《货细》,制定货运管理办法,做好《职工作业指导书》《岗位作业流程》的初衷,尽可能的让职工做规定动作,尽量少做甚至不做自选动作,以此来保证作业环节一目了然,作业过程顺利接续,减少人为误操作,防止出现遗漏,导致发生事故。

2.3培养应急能力

如何培养应急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平时有针对性的做出各种安全预想,制定相应的方案。例如针对装卸机械的使用,掌握操作技巧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针对装载加固作业,掌握各种方案的关键环节是我们的基本功之一;制定各种《应急预案》,《非正常情况处理流程》是应对突发问题的必要条件。针对消防、天气不良等突况,日常做好模拟演练,发生问题才能够有的放矢,处理得当。

2.4努力开拓创新

我们应该在继承现有的作业基础上,努力开拓创新;在创新中,更好的继承铁路的优良传统。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铁路在技术运用上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应该加大对小革新、小创新、小发明的鼓励力度,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让最能发现作业隐患的一线职工发挥作用,防止事故隐患,消除事故隐患,利用技术手段、设备机具加强安全生产。实现人防、物防、技防的有机结合,冗余管理,进一步提高安全系数。

3良好的落实力和责任心是安全的重要保障

3.1个人责任心的重要性

要想实现标准化作业,就得强化自我约束,也就是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牢固树立“一人违章,大家遭殃”的责任意识。自觉规范每一个作业环节,每一次作业过程,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认识自我,超越自我,不断探索有益于安全生产管理的新办法新思路,解决新问题,用适合安全生产规律的思维去实现安全自控,才能保证安全生产。

3.2加强班组管理

班组长作为兵头将尾,在日常作业中理应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还远远不够。班组长不是只把自己的工作干好就行,而是要管理好整个班组,不仅要管生产、管安全,还要管思想、带班组、帮工友、保稳定。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在班组长履责上下功夫,赋予班组长更多的管理权、考核权、奖惩权,同时也完善相应的考核机制。

班组成员也要牢固树立安全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班组整体的事。“一人把关一人安,众人把关稳如山。”每个人不仅自己做好安全,还要互相照顾,互相管理,从而实现自控、互控、他控。

3.3增强干部的落实力

何为管理,包含管和理两层意思。管是检查、是惩罚,理是理清认识,引导行为。看到违章不管,看到隐患不问,就是管理上的失职。而目前安全管理上最大的问题是,严格不起来,落实不下去。这就体现了一切隐患的根源在干部管理不到位上,安全理念灌输不到位上,上级文件精神落实不到位上。因此,干部对工作的落实力,对工作的责任心上要进一步加强。要克服对待安全隐患的麻木;对待陈旧性问题的逃避;对待新问题的抵触;对待反复性问题的无奈。以全新的精神风貌迎接挑战,消除隐患,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才能保证货运安全长治久安!

4结论

新时期铁路干部职工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在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在半军事化管理过程中做到令行禁止、对安全要有足够的风险识别研判能力。

铁路安全管理篇5

1安全技术措施、方案不全面,缺乏针对性、不具指导性

部分铁路施工企业安全技术措施、施工方案,未能根据工程施工的特点、施工的环境、施工的方法及劳动力的组织,以及危险源的级别,充分考虑各种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轻重、详略有针对性的制定,而是根据设计文件的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摘录部分内容,甚至简单地摘录罗列几条现行的规范、标准,根本起不到指导安全生产的作用,从而不能有效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与危险源的辨识和监控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危险源控制理论要求在每个单位工程及分部分项工程开工前,根据设计资料及现场调查资料,准确辨识危险源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价,形成危险源清单,以此对施工技术人员编制安全技术措施、施工方案起到引导作用。故此,危险源未辨识或辨识评价不准确,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此外,工程技术人员安全意识不强,责任心差也是产生以上问题的重要原因。

2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未能充分发挥其监督管理作用

根据目前铁路工程的施工管理模式,铁路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分布,即集团公司级(集团公司指挥部)、公司级、项目部、架子队,各层次的安全管理人员在现场实施安全监督检查时,对其检查监督指导的重点不明确,也即对危险源分布及对危险源的分级评价和分级管理,以及自己对各级危险源的主要控制责任不明晰,以至于有的上层安全管理人员在现场进行安全检查时,往往将重点放在检查一般危险源,而多数重大危险有害因素却无人问津,而很多施工现场架子队的安全员身兼数职、形同虚设、专业水平低下,不能熟练掌握现行的规范和技术标准,使施工现场许多显而易见的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发现、纠正和消除,为日后的安全事故种下祸根。产生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1)未建立或落实完善、系统的危险源辨识及控制管理的办法或制度,或未将危险源监控责任细化、分解至各层次和部门,致使安全检查流于形式,起不到安全控制和指导作用;2)未按规定要求配备合格的安全管理人员。

3违章施工现象时有发生

违章施工,突出反映在铁路营业线或临近营业线施工中,施工前超前超范围准备、施工中挖断电缆、爆破损坏行车设备、作业车辆溜逸、轨道车辆违章行驶、施工后线路未达到临时补修标准及放行列车条件违章放行列车、开通后整修线路不及时、机械和料具侵限等。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未严格执行相关铁路安全生产规定和有关规范、施工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现场安全管理粗放等。

4随意变更安全防护设施设计

在铁路营业线或临近营业线施工中,为了维护行车基础设施、设备稳定可靠,确保行车安全,对需要进行防护的重要基础设施、设备,设计部门给出了安全防护设施设计,且一般安全保证系数较高。但施工单位为了减少成本支出,把临时安全防护设施、设备(施工完毕后便成为废弃工程)工程视为一项可变更项目(且变更往往不作实质性检算),向“安全保证系数”要利润。例如,2007年9月16日21点05分,中铁某局集团公司施工的胶济客运专线ZH-3标段在大路框架桥D4KK183+214.02段基坑开挖中发生路肩坍塌,致使下行线路运行的货物列车发生脱轨,造成12节车厢脱轨倾覆上行线中断行车13小时35分,倾覆车厢基本报废。其事故主要原因是,施工单位在防护桩的施工中偷工减料,将原设计桩长18米多,实际破检4个桩,最长的14m,最短的只有10m,缺少竖向主筋和箍筋。类似案例不胜枚举。造成随意变更安全防护设施设计的主要原因是,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和主要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只凭经验主观臆断,以至于在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管理中,未严格按照监控管理程序执行,最终酿成事故。

加强铁路施工安全精细化管理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1切实加强人员安全精细化管理与配置

加强铁路施工安全精细化管理,必须首先做好人员安全精细化管理与配置,并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施工管理人员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切实做好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工作,把安全放在工作的第一位,坚决避免追求快速施工而导致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2)提高认识与全员、全过程参与相结合,在安全教育培训过程中,注重全员参与,培训工人以及管理人员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增强工人和职工的安全责任感。3)加强学习与强化培训相结合,通过安全培训,使员工了解我国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本行业的安全要求与特点,掌握各自的安全职责,了解他人的安全职责;通过技能培训,掌握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安全控制要点和安全操作要求,掌握各种事故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办法。4)思想教育与惩罚激励相结合,对于责任心不强、工作态度差的员工,加强思想教育,转变工作作风;对于经教育不改,违纪违规现象严重,多次主观违规者等,解除劳动关系或辞退,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5)健全制度与强化管理相结合,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备相适应的安全管理人员,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预防事故的发生。6)建立人员信息安全台账,做好人员选拔与配置。

2规章制度精细化

要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首先应制定精细化的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落实各级人员责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使其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具有清晰的管理流程,将职责细化、分解至各个部门、人员;制度的操作性和执行力强,便于各级人员参与管理;规章制度内容应力求细致全面。要通过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来规范各项管理程序,统一管理思路明确管理职责,还要通过完善和优化规章制度,来优化管理程序和方法,使其精细化,做到管理标准明确,工作标准明确,操作规程明确,努力使规章制度更加完美和精细。

3危险源辨识、监控管理精细化

准确辨识、分析和有效控制管理危险源,是施工安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危险源管理精细化应从危害因素辨识过程精细化和危险源监控管理精细化两方面抓起。危害因素精细化辨识,应在充分掌握铁路工程各项目和各工种施工特点的基础上,并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科学、适用的方法并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分析,遵循危险源管理系统的动态性原则,以确保危险源管理的充分性、适宜性和实效性。危险源的监控管理精细化,应将危险源管理系统制度化,并纳入到企业规章制度体系中来,实行严格细化管理。

4设备与临时工程安全精细化

机械设备安全精细化应做到正确选择机型,合理调配,实现机械设备安全动态管理;正确使用并及时保养机械设备,确保设备在完好状态下安全运行;机械设备操作人员上岗制度化、规范化,设备管理责任明晰,并注重强化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使用、维护、保养严格按规程办事;细化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台账,使投入到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管理状态中。防护设备与设施安全精细化管理,应首先做好防护设备设施的设计安全管理,设计单位应规范防护设备设施的设计,落实设计单位、人员安全责任,其次应严格防护设备设施的施工安全管理,加强施工前的方案评审、施工中的检查监督和防护设备设施使用中的跟踪监测控制,把原来的粗放式管理转到精细化管理上来。

铁路安全管理篇6

关键词: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现状建议

近年来随着高铁,动车的逐渐开通,铁路运输客流量逐渐增加,加强铁路运输的安全风险管理工作逐渐受到关注。加强和重视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提高工作中对于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减少铁路运输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铁路运输的顺利进行。但是当前的铁路运输安全风险管理工作还存在众多的问题,铁路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安全风险管理,保障铁路运输顺利进行。

一、当前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现状

近年来铁路事故的出现使人们逐渐关注铁路的安全风险管理,铁路管理部门也逐渐提高风险管理意识,维护铁路运行。但是由于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在当前铁路管理中基础不扎实,一些管理部门重视不足,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并没有得到有效地落实,这对于铁路运输存在一定的风险。

(一)铁路安全风险管理意识不高

由于铁路运输客运量逐渐增加,加上近年来铁路运输事故逐渐增加,对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加强铁路运输的安全风险管理意识,可以有效地提高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减少铁路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但是由于铁路运输安全风险管理这一理念在铁路运输管理中的实行时间比较短,铁路运输管理部门对于这一理念的认识不足,导致铁路运输安全风险管理意识不足,安全风险管理措施并没有得到有效地落实。由于工作人员对于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足,导致安全风险管理意识不强,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铁路安全的管理工作,是铁路运输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二)铁路安全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铁路安全风险管理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相关的安全风险测评,风险控制工作,对于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风险的控制等等工作。但是由于当前铁路运输中对于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足,导致风险评估工作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一方面当前铁路安全风险管理部门不完善。由于铁路运输对于安全风险管理的认识不足,在当前的铁路运输管理中对于安全风险管理的部门设置方面还存在不足,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由于人员不足对于风险管理工作难以有效进行,造成风险管理工作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铁路安全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当前我国的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刚刚实行,相关的工作机制并不十分完善,由于缺少健全的工作机制,导致安全风险管理工作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在当前的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中缺少相关的责任制度,导致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感不强,安全风险管理测评工作失误或者是风险控制工作存在问题导致的铁路运输安全隐患现象增加,将会严重影响铁路运输的正常进行。

(三)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缺少专业的风险评估人员

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工作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铁路安全风险的评估和控制,但是当前铁路安全管理中安全风险的专业工作人员还比较缺乏,需要进一步引进相关的技术人才。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掌握相关的专业技术,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铁路运输中存在的安全风险隐患,并及时加以控制,保障铁路运输的顺利进行。但是当前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对于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中的风险测评工作缺少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责任感,导致一些安全隐患未能及时发现,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另外铁路运输安全风险管理中缺少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对于铁路运输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和事故难以及时有效地进行风险控制,造成严重的损失。由于缺少专业的技术人员导致工作人员在风险控制工作中未能对铁路运输中的安全风险进行有效地排除,这对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二、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建议

铁路运输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铁路运输的客流量逐渐增加,这对于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众多的挑战。当前由于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导致铁路运输安全事故逐渐增加,这对于乘客的生命安全和铁路运输的发展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铁路运输的安全风险管理尽量减少铁路运输的安全风险,保障铁路运输的顺利进行。

(一)重视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工作

铁路运输在当前我国的运输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对于我国的运输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由于铁路运输管理不当导致铁路运输中的安全事故逐渐增加,严重影响了铁路运输的发展。加强铁路运输的安全风险管理对于减少铁路运输中的安全隐患,保障铁路运输顺利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今后的铁路运输管理工作中需要进一步重视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全面落实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及时预防和控制铁路运输中的风险,减少安全隐患。一方面需要加强铁路运输安全风险教育工作,提高工作人员对于安全风险管理的认识。加强对工作员工的安全风险教育,提高工作人员对于安全风险管理的认识是安全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的首要任务。在铁路运输工作会议中需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安全风险管理教育,尽量减少由于工作人员缺少对安全风险管理的认识导致的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失误现象。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一些重大铁路运输事故进行安全风险管理重要性的教育,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工作人员的认识,更加重视铁路运输中的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另一方面铁路运输管理人员需要积极重视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作为铁路运输的管理人员需要认识到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对于预防潜在的安全风险,保障铁路运输顺利进行的重要作用。铁路运输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借鉴其他行业风险管理的经验充分认识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铁路运输管理人员需要做好表率作用,积极重视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在安全会议中需要不断强调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二)建立和完善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制度

完善的铁路运输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制度可以有效地保障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更好地保障铁路运输的正常进行。今后一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做好铁路运输安全风险管理工作需要有完善的制度保障,这样才能保障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由于当前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的制度不完善,导致安全风险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进行。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中需要建立合理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尽量减少由于制度不完善导致的安全隐患。

(三)需要建立科学的安全风险管理班组体系。

建立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班组对于提高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效率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但是班组人员的选择和安排需要结合当前铁路管理的实际进行合理的人员安排,充分发挥班组在安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班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需要建立相关的安全风险管理网络,对安全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合理的分工,这对于今后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效率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班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中需要制定相关的工作安排和合理的员工分工工作,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减少由于工作失误导致的安全隐患。在班组安全风险体系中需要注重安全风险管理,一是要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在班组工作中需要注重安全文化的宣传教育,树立安全第一的工作理念,在班组工作中需要充分重视安全文化的宣传工作,使每一位员工能够树立安全意识,规范自身的工作行为,提高工作责任意识,减少铁路运输中的安全隐患。二是要注重现场的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现场的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作为班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组工作人员需要重视现场工作的安全工作,在了解相关的安全风险之后做好现象安全隐患排除工作和现场秩序的维护工作,确保现场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质量。三是要做好安全风险工作监督工作。在班组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中为了进一步减少铁路运输中的安全隐患,保障运输安全,班组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中需要完善班前提示安全,班中工作检查,班后工作小结的工作制度,加强对安全管理工作的巡查工作,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保障铁路运输工作顺利进行。

(四)提高铁路安全风险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中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安全隐患的排除和检查工作,当前铁路运输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中的技术人员的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一方面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意识。作为安全风险技术人员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铁路运输的安全与技术工作人员息息相关,因此工作人员需要认真检查和排除铁路运输中的安全风险,确保铁路运输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还需要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技术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于减少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保障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

结语

铁路运输也逐渐发展,加强铁路运输的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对于保障乘客的安全,促进铁路运输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铁路运输行业的管理工作中需要进一步重视并落实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减少铁路运输中的安全隐患,促进铁路运输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永卫,韩飞,邱新财.铁路安全风险管理概况[J].科技视界.2012(28).

铁路安全管理篇7

关键词:高速铁路;安全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U238文献标识码:a

一、高速铁路安全管理的研究意义:

目前我国高速铁路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具体表现为速度在不断加快,运载的吨位也在不断增加。根据数据统计,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经济的发展对交通方面的要求在日益提高,因此我们要加大对高速铁路安全问题的重视,明确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但是,由于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的时间比较晚,所以在安全管理方面还缺乏一定的经验,虽然我国铁路部门已经采取了很多的安全管理措施,但其安全问题仍然值得重视和思考。良好的高速铁路安全管理有利于保障交通运行的安全,督促相关部门做好本职工作,加大管理力度,及时地让铁路部门发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采用合理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防止任何安全隐患。除此之外,有效的安全管理能够促进高速铁路的发展,保障人身安全,提高铁路部门的信誉度,打造一个安全、便捷的乘车环境。如果忽视高速铁路的安全管理,不仅会影响铁路的发展,还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1]。因此,相关部门应当明白高速铁路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加大安全计划的研究,充分认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采取合理的措施去解决高速铁路中存在的问题,防患于未然。

二、目前高速铁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铁路交通工作的支持,虽然高速铁路已经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就目前现状来看,我国高铁安全管理方面依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所以我们要认清现状,着力解决当前的安全问题。

1.安全宣传教育不到位。安全宣传工作和教育工作没有做好,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从高速铁路本身来看,我国高速铁路发展比较晚,起步比较缓,很多相关的知识普及不到位,广大人员缺乏对铁路安全运行的管理意识,对铁路发展的认知度比较低[2];从高铁管理部门来看,某些高铁部门领导人员受利益的驱使,没有对该有的交通知识进行投资宣传,导致安全知识宣传不到位,没有深入人心,仅仅在形式上做到了,并没有做出一些实际性的知识宣传与教育。

2.高铁工作人员安全管理意识薄弱。部分从业人员认为高速铁路的安全管理工作仅仅和上级领导相关,而与自己没有直接的联系,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比较低,没有把安全管理放在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只关注着本职工作,却没有想到为整个高铁打造一个安全的环境,缺乏积极的工作态度和管理态度。

3.安全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性和整体性。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时代对高铁的管理模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来看,高速铁路的安全管理模式仍然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比较依赖原有的管理经验,所以根据现状分析,我国高铁安全管理模式并没有与时俱进,缺乏科学性,没有一套系统完善的高效管理模式,这样下去将会严重阻碍高速铁路的发展。

4.缺乏有效的应急预案。高铁在运营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未知因素的影响,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的安全事故,一旦发生这些事故,我们就应该按照应急预案措施,来防止事故的扩大化,降低事故后果的严重性。但是,从相关资料来看,高速铁路管理部门制定的应急预案不完善、不细化,应急预案缺乏有效性,如果发生意外事故,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人员伤亡。

三、保障高速铁路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1.扩大安全宣传的范围,加强教育工作

为了提高高速铁路安全运营的系数,加大安全管理的力度,高铁相关部门应当及时普及高铁安全运行的交通常识,让广大职工了解高速铁路的安全知识,扩大原有的宣传范围,加强教育宣传工作,从心里重视安全宣传。除此之外,还要给予宣传工作一定的经济补助,将资金用于宣传费用和教育费用,扩大知识普及的范围,让更多的人一起参与安全知识宣传。

2.提高高铁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

大部分高铁从业人员只看重本职工作,却忽视了安全意识的培养,认识不到安全责任于一身的重要性,作为高铁管理部门,应当纠正工作人员的错误观念,切实改变这些陈旧的想法,把安全责任意识赋予到每位职工的身上,让职工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另外,高铁安全管理部门要给职工定期的培训,不断学习新的安全管理知识,在学习中培养职工的安全责任意识,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学习氛围。

3.建立并健全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

高铁管理部门应当认识到原有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在高铁发展的要求,之前的管理经验可以合理适度地借鉴,但是不能完全地搬抄。相关部门应该根据目前高铁运营的状况,结合高铁安全任务,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合理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3],并在日后不断地加以发展和完善,符合工作的要求。

4.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除了以上措施,高铁部门还要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做好预备计划,在意外事故到来之时可以减少损失和伤害。在制定应急预案的同时,我们要总结之前发生过的安全意外事故,并归纳分析事故背后的根源,找出问题原因所在,将这些事故和原因进行分类整理,以便为日后安全事故提供参考,及时地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减轻事故造成的危害。

四、结语

高速铁路的发展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人身安全息息相关,因此我们要认识到高铁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加大对安全管理的研究,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认识到当前高速铁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要扩大安全教育的宣传范围,积极宣传安全知识,提高高速铁路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并落实到每个人的工作中,另外,我们还应该积极地建立并健全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最后,为了保证高铁安全运行,我们还要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王小波,国外高速铁路建设及发展趋势,建筑机械报,2007-7-24.

铁路安全管理篇8

关键词:铁路;施工安全管理;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6)157-0108-01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铁路事业得到了跨越式发展,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工程安全管理事关作业人员人身安全和既有线运输安全。因此,做好铁路安全管理工作有助于降低施工安全风险,提高铁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总之,铁路施工安全管理是铁路安全管理非常关键的内容。

1铁路施工安全管理现状

近些年来,铁路工程的施工规模越拉越大,施工技术水平不断提升,铁路施工成本也与日俱增,与此同时所暴露出来的缺点也不断凸显,安全管理工作如果做得不到位,将对施工安全带来严峻的挑站。

1.1施工前准备工作不充分

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是至关重要的,此项工作完善与否事关铁路施工工作的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铁路工程施工过程是一个系统化复杂工程,其中涉及到的设备比较多,最常见的包括线路系统、通讯系统、信号系统等设备。另外,工程施工过程中必定会牵扯到诸多管理部门和单位。因此,如果在施工的前期没有采取措施落实到位的设备管理措施,那么后续的铁路施工工作必定会受到影响,最常见的包括施工人员安排不合理,机械设备以及施工材料不到位,电台问题,信息的传递的延误必定会各工序之间不协调,尤其是营业线的施工过程中,其中涉及到的部门和单位比较多,如果其中的一个部门或者单位准备工作不充分,那么势必会牵扯到别的部门,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工程项目工作的开展都会受到影响,时间就是效益,最终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1.2施工中违章蛮干时有发生

铁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违规施工案例屡见不鲜,这种违规操作事件是铁路施工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通过对我国铁路施工安全事件的总结分析不难发现,由于违章操作造成的铁路施工事故占据的比例最大。导致违章施工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施工管理部门的管理措施不到位,施工人员没有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施工,所制定的技术标准以及施工方案形同虚设,例如擅自扩大施工作业面,未执行绝对天窗修,未经勘测或警戒不足挖断电缆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这种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现场施工人员并未严格落实相关的规章制度和作业标准,这不可避免的导致铁路施工工作受到影响,施工质量大打折扣,安全事故频发。

1.3随意变更施工计划

铁路工程的施工计划的编制和实施方案不允许随意进行更改,但是一些施工单位为了加快工期,节约成本,随意对施工内容进行增加和调整,施工变得异常紧凑,导致安全隐患明显增加。再加上我们的监管人员履职不认真,未及时发现此类问题,因而让问题逐步演变成事故。又加之铁路工程施工本身就是非常复杂的一项工程,涉及到的相关单位和部门比较多。因此,随意变更施工计划将影响到相关联的各个部门,如果施工计划很随意的进行变更,导致铁路施工信息的不同步,那么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措施无法进行到位的部署,很容易引发施工事故。

1.4现场监督管理缺陷

负责监督管理的现场人员由于实践经验不足,责任意识淡薄,很难通过现场的施工人员进行有效的结合,因此铁路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工作并不理想,安全隐患无法排除,导致事故频发。除此之外,各部门的施工技术员自身的专业素质有待提升,监督管理工作亟待完善,并未将施工中所存在的安全技术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这都为后期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伏笔。

2铁路施工安全管理的有关对策

2.1培养和提升全员的安全意识

铁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落实的第一步就是要提升现场人员的安全意识,让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牢牢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坚决避免为了加快进度而轻视安全的思想。另外,如果涉及到铁路单位的重点部位的施工管理,更应该精心布置研究,强化运输和施工管理工作,保证各项工作顺利的落实。所以,铁路施工安全部门应该强化自身安全检查工作和审定,规范施工计划,保障各项工作有序的落实,掌握施工进度,做好施工的总结分析。

2.2规范和完善铁路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铁路施工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前期的准备工作,这就要求施工单位以及设备管理单位相互结合,明确相互之间的责任和义务,签订相关协议。提前对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勘察,制定施工流程图以及施工方案、相关的安全措施等,保证人力、物力以及材料的准备到位。工程相关管理部门需要对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施工规格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全面的检查,保障各项工作准确落实。

2.3完善铁路施工监督制度

健全完善铁路施工监督制度,首先应该明确铁路施工等级,铁路施工管理部门牵头负责相关各科室、部门等责任义务,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其次组建施工监督小组,安全管理经验丰富、技术精湛人员积极参与到小组之中,监督小组方面的人员同施工人员一道共同负责施工的把关。

3结论

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保障了铁路施工各道工序的有序进行,确保铁路运输工作的顺利落实,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从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后续的施工过程,到最后的验收,安全管理不容松懈,坚决杜绝违章操作,确保铁路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1]李宝明.加强铁路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探讨[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1,33(6):72-75.

[2]杨国栋.加强铁路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探讨[J].房地产导刊,2013(19):194.

[3]马建华.铁路施工安全管理探讨[J].城市建筑,2014(4):141.

[4]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铁运[2012]280号)[S].

[5]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京铁师〔2012〕755号)[S].

铁路安全管理篇9

铁路中间站的管理不到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铁路中间站对铁路运输管理的现场把关不到位。对铁路运输的现场把关要求工作人员按时上下班,依照铁路公司的规章制度做好铁路工作的交接,认真填写巡查日志,根据实际情况调车指令,一切为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服务。但是在铁路中间站的实际运行管理过程中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负责铁路运营管理的工作人员在签署重要文件的过程中不经查阅便任意签署,导致铁路运输故障频发;工作人员随意离开工作岗位,造成铁路运输故障不能及时被发现,得不到及时的处理,严重拖延了铁路运输的效率;调车计划代签代审,铁路中间站管理人员对铁路的实际运行情况掌握不充分,造成铁路资源的浪费与拥挤。

第二,铁路中间站对铁路运输的重点控制不到位。这表现在部分中间站对铁路运输的关键作业、关键人员和关键点没有具体的管理措施,或者虽然有管理办法,但是执行起来严重不到位,导致铁路运输的重点控制不到位。

第三,规范化管理不到位。具体表现为工作人员着装随意、精神面貌不佳。

第四,考核机制不到位。铁路部门的考核机制走后门现象严重,起不到激励职工为铁路运输服务的作用。

二、加强铁路中间站安全风险管理的措施

我国铁路运输是陆地运输的主要方式,运输的对象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客运,另外一种是货运。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每年运输的旅客不计其数,做好铁路客运中间站的安全风险管理是保证我国旅客安全的重要措施。我国资源分布呈现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特点,但是我国的经济发展却以东部和南部为翘楚,做好铁路货运中间站的安全风险管理是保证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太原铁路局朔州车务段怀仁站主要负责货物运输的管理。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加强太原铁路局朔州车务段怀仁站中间站安全风险管理的措施:

1.完善中间站的基本管理制度

太原铁路局朔州车务段怀仁站处于我国煤矿生产的大省——山西省,每年运输的煤矿数量不计其数,完善中间站的基本管理制度是保证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的有效措施,是优化我国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更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完善中间站基本管理制度的具体方法有:第一,制定科学合理的职工守则,杜绝一切危害铁路运输安全的行为发生。第二,制定合理的奖惩机制,对表现优异的职工给予奖励,对工作中有严重过失行为的职工给予相应的处罚。第三,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俗话说“上行下效”,只有铁路部门的管理人员严格规范自身行为才能对基层工作人员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

2.提高铁路中间站职工的综合素质

职工安全运输意识不强是导致铁路运输故障频发的主要原因。为保证铁路运输的安全和效率,应提高铁路中间站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具体措施为:第一,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安全风险意识教育。只有让职工充分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才能提高工作人员在中间站管理中的责任感。第二,加强职工的操作技能培训。铁路中间站的工作内容涉及面较广、重要性较高,应有专业的技术作为保障。第三,对职工进行应急处理培训,提高职工面对问题时的应变能力和判断能力。

三、结束语

铁路安全管理篇10

关键词:铁路;货检;安全监控;管理系统;考核体系

1铁路货检安全监控与管理系统现状

铁路货检安全监控与管理系统是铁路货运安全检测监控与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车站各类货运安全检测设备及相关信息的全面整合,在提升货检作业质量和效率,保障货物(车)途中安全、实现货运安全信息共享和提升货运安全保障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13年,在整合优化有关技术条件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原铁道部颁布《铁路货运安全检测监控与管理系统总体技术规范》(铁运[2013]56号),为建设铁路货检安全监控与管理系统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标准。2014年,中国铁路总公司下发《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印发铁路货检安全监控与管理系统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铁总运函[2014]325号),要求全路各主要货检站全力推进铁路货检安全监控与管理系统部署工作。2017年,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下发了《关于公布货运计量安全检测监控系统和货检安全监控与管理系统运用考核指标的通知》(运营货管电[2017]489号),对全路铁路货检安全监控与管理系统应用管理工作进行评价考核,标志着铁路货检安全监控与管理系统建设取得阶段性成功,铁路货检安全监控与管理系统正式投入运用。铁路货检安全监控与管理系统在优化货检作业流程、改善货检作业条件、转变作业方式、实现作业可追溯、提高安全保障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但是,铁路货检安全监控与管理系统还存在以下问题。(1)建设工作不达标。由于投资限制等原因,铁路货检安全监控与管理系统存在不按标准建设或降低建设标准等问题,制约铁路货检安全监控与管理系统建设。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硬件建设不达标。超偏载检测装置、轨道衡、超限检测装置、高清视频监控装置等未实现全覆盖或不达标,以及手持机和无线网络建设滞后等,都造成货检站在组织货检作业时无法实现机检代替人工检查,无法有效提升货检作业质量和效率。二是系统间信息整合不达标。由于各系统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信息共享不充分,导致铁路货检安全监控与管理系统作为货检站各类货运信息的汇聚处理中心的定位形同虚设。例如,存在列车到达预告不及时,超偏载检测、超限检测、视频图像信息等整合不到位,铁路货检安全监控与管理系统无法编辑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信息等问题,这些问题造成货检人员需要重复操作各类系统,导致作业人员存在抵触情绪,不利于铁路货检安全监控与管理系统进一步推广运用[2-3]。(2)评价考核体系亟待完善。目前,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的铁路货检安全监控与管理系统综合运用排名办法,评价过程为:①明确考核指标,即系统联网率、数据上传率、系统运用率、货检问题车发现率、问题车照片反馈率、问题车类别反馈率等;②对参与考核单位的各项指标进行排序;③根据重要程度对各项指标赋以相应的权重;④将各指标加权汇总、比较处理,确定各单位最终排名。通过综合评价实现了对铁路货检安全监控与管理系统运用质量的提高。然而,由于数据上传率、系统运用率等指标计算标准低,造成其对铁路货检安全监控与管理系统的评价能力不足。例如,数据上传率的计算,每站24h内只要有一列作业信息即视为上传率为100%,而无法反映24h内未上传了多少趟列车;问题车类别信息完整不明确,如果由铁路货检安全监控与管理系统对作业环节进行提醒、卡控,则无需设置专门指标加以评价。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通过改进优化评价办法加以改进。(3)保障管理机制不适应。在日常养护维修机制方面,铁路货检安全监控与管理系统构成复杂,各子系统及其配套安全检测监控设备种类繁多,专业性强,不同厂家设备无法通用,各子系统管理分界不够清晰,给日常检修维护、故障定责带来很大麻烦,加上落实维护资金困难、缺少专业检修维护队伍等因素,难以形成运转流畅的维修保障机制,造成检修响应不及时,无法保证系统始终处于良好运用状态。在运用管理保障机制方面,由于配套措施跟不上、认识上存在差异、系统故障多等各种因素交织,各站系统运用管理质量不均衡。例如,负责货检指挥协调工作的货检值班员在职业技能鉴定、岗位设置、工资待遇等方面的工作还不到位,影响铁路货检安全监控与管理系统的劳动组织变革地有效推进。部分货检站尚未按照要求配齐配强监控人员,更有车站在系统应用后仍采用原有作业流程,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4-6]。(4)系统功能有待优化升级。目前,由于各站设备设施、管理方式、劳动组织等情况不同,铁路货检安全监控与管理系统仅仅能够满足基本的货检现场作业要求,在个性化、友好度、管控手段方面存在值得优化改进的地方。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随着劳动组织改革,普遍实行车号员与货检员并岗作业,而系统仅考虑货检作业需要,未能满足车号作业要求,造成作业方式无法实现彻底变革,制约了系统发挥更大作用;二是货检站与站间安全信息仍然无法实时共享,人工拍发电报方式还无法取消;三是押运人管理系统尚未建立,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系统信息无法共享等,造成重复劳动,制约了货检作业质量和效率。

2提升铁路货检安全监控与管理系统优化对策

2.1做好建设达标工作。针对铁路货检安全监控与管理系统建设不达标的现状,应进一步深化铁路货检安全监控与管理系统建设工作。认真排查因铁路货检安全监控与管理系统不达标导致的安全风险,从人防技防物防等多角度实现风险管控,对照标准加大投入,实现铁路货检安全监控与管理系统建设达标工作。一是补强安全检测监控设备。按照各类安全检测监控设备设置标准,在货检站实现设备全覆盖,消除盲点,可以对到达、出发车流进行检测监控。二是升级改造相关安全检测监控设备。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前期投入的设备,无论从建设标准还是实际状态,都不能满足目前的实际需要,应加快升级改造工作。例如,前些年建成的标清视频系统,由于清晰度、视角、用户体验等已不能满足现场货检的实际需要,应该逐渐替换为线阵扫描型的高清视频系统。要推进超限检测装置的改造升级工作,前期投产的超限监测装置标准低,不能满足现场的实际要求,应当对此类设备进行更新改造,补强系统存在的不足。三是配置货检手持机。运用手持机可以解决系统“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实现原始信息的自动采集,更可以通过手持机的应用,改善货检作业手段,强化对货检作业人员的现场作业控制,提高货检管理水平。四是强化系统间信息共享。实现各系统间信息互联互通,消除信息孤岛现象,避免重复劳动,真正实现铁路货检安全监控与管理系统作为货检作业唯一平台或入口的定位。2.2完善评价考核体系。铁路货检安全监控与管理系统评价考核体系是保障铁路货检安全监控与管理系统应用管理质量的重要手段。针对当前铁路货检安全监控与管理系统评价考核体系的不足,应设计全面、合理的考核指标,完善铁路货检安全监控与管理系统评价考核体系,能够真实的反映各单位在运用管理上的投入与工作成果。建议以各类货运检查信息100%通过铁路货检安全监控与管理系统上传为目标建立评价考核体系,以责任货运检查列车(指包括并不仅限于货检站到达列车、出发列车以及通过列车中在站停留时间在35min及其以上等需要货检作业的列车)数作为衡量尺度,增加数据上传率,手持机使用率,重点车检查率,机检检查率等指标,使评价考核体系更加全面。其中,数据上传率是指系统上传列数与责任货运检查列数之比,用以评价车站通过系统上传检查信息的比例;手持机使用率则是以手持机检查的列数与扣除机检的责任货运检查列数之比,用于反应手持机的使用比例;机检率则以系统上传的机检列数与责任货运检查列数,该指标的高低可反映车站劳动作业制度变革的程度。其他指标的计算方法类似。2.3健全保障管理机制。管理职责明确清晰是保证铁路货检安全监控与管理系统正常运营的前提条件。一是建立职责明确的日常维修机制。以专业化、集中修和状态修为目标,建立健全隐患超前预防、专题攻关和应急处置机制,明晰设备产权、归口管理单位和日常维护维修主体,明确分工,落实权责。二是建立保障有力的更新改造机制。安排专用维修保养资金,每年下达给设备维修维护主体,专款专用,确保设备(系统)故障得到及时、有效、专业地处置,保证设备正常运用。三是建立有效的系统故障定责机制。建立以货运部门牵头,信息部门等参与的故障分析定责小组,严格故障分析定责,以此督促各相关单位履行职责,提高设备养护维修质量。四是严格落实责任制。对管理混乱、设备故障长期得不到根治的车站应按照相关规定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五是建立有力的激励保障机制。应积极推动货检值班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形成适应现场需要的定员标准,以优厚的工资待遇吸引具备一定组织指挥能力的人员到货检值班员的队伍中来,同时,要根据设备设施配置情况,积极推进劳动组织改革,完善适应铁路货检安全监控与管理系统的作业流程,以机检或人机分工检查代替人工检查,充分实现铁路货检安全监控与管理系统提质增效的作用[7]。2.4强化系统优化升级。结合货检安全监控与管理系统的需求,进一步完善与拓展功能,为各级货运管理人员提供信息技术支持。一是解决站与站间信息互通问题。通过货检作业信息站间联网应用,规范货运管理工作,减少各层领导协调工作量,提高自主管理能力[8]。二是实现系统间信息互通。推动铁路货运安全检测监控与管理系统建设工作,通过建设押运人管理系统,完善铁路货检安全监控与管理系统与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系统信息共享,为货检作业减轻负担[9]。三是推动实现货检现场作业控制信息化工作。应用类似于全球定位系统(GpS)查询、电子围栏等技术,改变目前需要人工干预的作业状态更新模式,实现难以造假的行为管控模式,提升现场管控质量,有效保障人身作业安全[10]。四是建立各类设备、子系统自检管理界面。实现各类安全检测设备运营状态的实时监控,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落实责任[11-12]。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