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生家国情怀教育十篇小学生家国情怀教育十篇

小学生家国情怀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51:35

小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篇1

关键词:美国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关怀;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编码:a文章编号:2095-1183(2014)09-0008-03

一、关怀伦理与教育关怀

“教育共同体的人文本性是一个伦理实体”[1],而伦理有美德论、功效论、义务论、关怀论等诸多取向。其中,关怀伦理与学校教育具有直接关联。关怀伦理学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卡罗尔・吉利根、内尔・诺丁斯、萨拉・拉迪克等。不同于康德的义务论伦理学强调遵从规范、听从“道德的律令”,关怀伦理学注重研究一方充分考虑到情境因素所作出的行为及其在另一方所引起的感受和反应,关注双方的行为和反应是否有助于建立与维系彼此的关怀关系。从广义上说,教育关怀是具有教育功能的成人或组织作出力所能及的努力,合理满足儿童的需要并得到其承认与回应的过程。教育关怀的过程应该有利于被关怀者实现最佳发展可能性。在学校里,教育关怀应该充分体现于教学、评价、管理等教育的每一过程和方面。[2]基于关怀伦理的教育质疑唯科学主义、唯认知主义和精英主义的教育模式,转而强调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对学生体验和感受的重视、教师的榜样作用和教育的道德实践性特征。

二、美国小学的教育关怀

笔者2013年曾在美国加州伯克利访学一年,通过观察与访谈发现,美国小学与家庭、社区形成了教育关怀共同体。关怀儿童是家庭、学校、社区的多重应然功能中的重要交集,是三者构建合作共同体的一种应有目标与方式,亦是儿童整全发展的重要条件。家庭、学校、社区在关怀儿童的过程中,都重视其知性发展、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等多个维度的合理需要;给予处境不利儿童补偿性的关心,促进其实现尽可能充分的成长;对于欠发达社区中的儿童,注重使其养成适当的家园认同感和优化本土环境的责任感,成长为具有使命意识的社区(社会)成员。家庭、学校、社区关怀儿童共同体的建构有两个主要层面:首先,各自自身应提升关心儿童的科学性、有效性,为高水平的合作提供较理想的基础;其次,学校作为专门的儿童教育组织,有责任也有可能推动三种组织在关心儿童方面的资源优化与整合。

在美国小学的诸种关心对象中,儿童无疑是首位的。这种教育关怀是全方位的,主要包括如下方面。第一,美国小学重视回应儿童对探究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等深层次需要,例如,入学时给每位小学生发放学校图书馆的借书证,制度化、常规化地鼓励其阅读,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文化品质。进行研究性学习与分享研究报告,也有助于满足杜威揭示的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第二,满足学生学会交往的需要。老师们和颜悦色地、开放地对待学生及其父母,从不权威地拒人于千里之外。另外,每个年级开学时都重新组合分班,扩大学生的交往面。第三,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学会关心,包括自愿为学校募捐、为社区的贫困人口捐赠物品、培养对小动物的爱心、学会关心生态环境等。[3]第四,允许小学生在学校里能充分而安全地游戏。美国小学一般分年级错时进行课间休息,两三个年级在同一时段进行大课间休息,以便充分运用学校的塑胶操场,同时有数位老师分散守护,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安全。这样,就解决了为求“安全”而圈养学生、减少活动的问题。第五,美国基础学校细致有效地回应一些学生的特殊需要,例如,讲外语的国际学生、自闭症儿童、坐轮椅的学生以及天才儿童、艺术特长生的特殊需要。[4]学校建筑物都依法建成无障碍式的,例如,礼堂主席台旁边都有自动升降设备,使坐轮椅的儿童也能够无障碍地参与各种活动。非英语的国际学生能在英语辅导班里获得有效的支持,以尽快融入英语学习环境。

由此可见,美国小学的教育关怀比较充分地回应青少年在身体、心灵、与他人交往、学会关心等方面的需要。学校努力教会儿童适当地关心自我,同时关心他人福祉,关心彼此共同的家园。这样的学校使青少年的学术发展和社会性发展得到平衡,使儿童的多重角色都有舒展的机会,有益于儿童在道德心理上获得自我的整合,逐渐成长为合格的公民。这与加州中小学考核体系重视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在加州之外,也常见到教育工作者对关心型学校共同体的重视。例如,提出情绪智商的丹尼尔・戈尔曼参与组建了学术、社会和情感学习联合组织(简称CaSeL),CaSeL大力倡导将中小学构建成关心共同体,并提出了具体的指导建议。[5]关心型学校共同体像重视儿童的学术发展那样重视其社会性发展与情感发展,并提出了以下具体目标。(1)自我认知,这是正确认识自己的情感、思想及其对行为的影响的能力,包括正确评价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拥有自信与乐观的态度。(2)自我管理,这涉及调节压力、目标和情绪的能力;(3)社会意识,包括对他人的移情能力,能够理解道德规范,能够体认来自家庭、学校、社区的支持;(4)关系技能,这是与多元群体及个体建议与保持健康、有益关系的能力,包括建设性地通过协商解决冲突,在需要时寻求帮助、给予帮助。(5)负责任的决策能力,即依据道德标准、安全考虑、社会规范、对各种行为后果的真实评价、自己和他人的福祉等因素,对个体行为及社会互动作出建设性的、适当的选择。[6]

三、美国家庭与社区的教育关怀功能

美国家庭对孩子的关心折射出法制社会的特质。美国儿童的父母严格遵守相关法律,确保12岁以下的孩子不会在无成人照看的情况下独自待在家里,确保每个人自幼有来自家庭的充分关爱。许多母亲甚至在孩子年幼时牺牲了自己的事业,以家庭与孩子为中心。连诺丁斯教授也曾经为了照料孩子而做过四年的全职母亲。小悦悦的悲剧如果发生在美国,不仅肇事司机会被追究法律责任,有关部门还会思考,这么幼小的孩子为何会在无成人保护的情况下独自过街,如何尽量保证经济处境不利的家庭也能有一个成人照顾幼儿免受伤害。反映在美华人生活的电影《刮痧》中有些情节就涉及家庭关爱儿童的法律责任与儿童监护权问题。

美国的父母注重回应儿童的发展需要,同时注意关怀的限度和有效性。埃利克森关于道德心理的发展研究揭示出儿童的需要包括自理、自主、自治,这些行为和能力直接影响其自信的生成和自我建构。因此,在自然关怀中,要警惕未经慎思地滥施关怀。海龟等很多低等动物是生而自立的;而哺乳动物和鸟类由于子代先天早熟,一般具有护犊现象。人类是典型先天早熟的动物,刚性的被关怀需要时期很长,这才催生了人类双亲的关怀。以上考察提示我们,滥施关怀会使需要的满足蜕变为餍足,反而会阻滞儿童成长,钝化其对关怀的敏感性,剥夺儿童自主关怀、进而关怀他人、关心社会的机会。有效的关怀包括“不作为”和延迟满足,有时可以提供支持性环境间接、隐性地促进儿童发展。对于儿童间的小摩擦,美国的父母往往交给孩子自己解决。一旁的父母能做到完全若无其事,很有定力。这与美国学校鼓励学生自己解决冲突的做法是高度一致的。

美国的社区都建立了面向儿童的、具有吸引力的、常规化的服务中心。公共图书馆是社区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儿童丰富精神生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发展社会性,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美国社区图书馆的密度远远超过平均约2万人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的国际标准。美国社区图书馆中都有专门的区域、丰富的资源来滋养儿童的精神世界;全日制图书馆员热情专业地为青少年读者服务;许多青少年成为社区图书馆的常客,小学生们在阅读、头戴耳机观看DVD,中学生有些在阅读,有些在接受家教老师轻声的辅导。在这里,看不到社区教育硬件匮乏、资源陈旧、场所空壳化的现象。社区图书馆每年至少一两次大批更新图书,并以一美元左右的优惠价格出售淘汰的图书,很多儿童在成人陪伴下兴致勃勃地挑选心仪的书籍。美国的社区图书馆提升了社区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质,切实成为了社区关怀教育的基地,成为儿童快乐的第二课堂。

美国的学校、家庭、社区在关怀儿童方面各自做强,同时重视发挥合力,实现资源共享,功能优化。美国中小学学校都建有家长教师协会(pta),成为学校与学生父母通力合作的平台。学校每个月都借助pta的志愿服务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每学期之初设有校长接待日,校长与自愿前来的学生家长就有效关怀青少年的事宜进行经验分享,努力做到事前关怀、问题诊断及有效应对。小学组织学生出游时,每个班级也都有家长志愿者热情参与,协助老师确保儿童的安全。学校图书馆和社区图书馆有时互通有无。社区里也不时举办文化活动,向学生们开放。总之,美国的学校、家庭、社区都比较重视为青少年创造更多与同伴交流、学会分享、关心他人的机会,它们形成的儿童关怀共同体在实践中已比较普遍,也相对成熟,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樊浩.樊浩自选集[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462.

[2]侯晶晶,朱小蔓.诺丁斯关怀道德教育理论及其对我国教育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4(3).56.

[3]侯晶晶.美国小学:德育“润物细无声”[n].中国教育报,2013-12-27.

[4]王芳.如何通过高中阶段赢得教育优势[J].全球教育展望.2014(3):74-76.

[5]CaSeL.CaringSchoolCommunityprogram:DesignandimplementationSupport[eB/oL].[2014-5-6].http:///guide/programs/caring-school-community.

小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篇2

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讲到:2020年,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伟大抗疫精神的铸就者,每一个中国人也是伟大抗疫精神的展示者。

2020年,面对疫情,每一个中国人,都坚守岗位,众志成城,义无反顾投身于疫情下的教育教学工作,着力培植学生的家国情怀;精诚合作开展云端教育,用情用心践行教师的使命担当,成效卓绝。

一、传递正能量---厚植家国情怀

停课不停学,居家亦受教。在长达三个多月的居家网课期间,我校由教务处、学生处牵头,联手各班班主任定期开展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让家国情怀厚植于学生灵魂的土壤。

升线上国旗,唱心中赞歌。线上隆重举行升国旗、唱国歌仪式,学生的仪式感倍增,爱国情油然而生。

办防疫小报,绘抗疫大作。一张张手抄报、一幅幅抗疫画,传达出学生对抗疫英雄的礼赞,透露出对抗击病魔必胜的信念。

观抗疫视频,赏逆行风采。组织学生线上、线下观看医护工作者逆行请缨等报道、视频,书写观后感,以自己的切身体会感受“逆行者”的风采,让感恩教育之花常开心间。

开“云班会”,立报国志。开展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云班会”;评比抗疫“勤诚”学子,激发学生“厉害了我的国”的豪情和脚踏实地永攀高峰的斗志。

锻练强健体魄,享生命美好。录播“居家锻练”视频,让足不出户的学生动起来,科学的锻炼,让学生享受身心的愉悦,领悟生命的意义。

召开誓师云会,振奋拼搏精神。九年级召开“中考百日云誓师”大会,提振学习士气,激发内在动力,规划复习进程,落实复习计划。

捐赠一份物品,传递一颗爱心。发动师生踊跃捐款捐物,用微薄之力,以爱之名,向灾区人民传递一份温暖,奉献一份爱心。

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疫情期间,党湾镇中开展的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彰显了我校“勤诚育人”的办学理念,厚植家国情怀,传递正面能量,让每一位中国学子受益终生。

二、坚守新岗位-----践行使命担当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国人传承勤诚精神,不忘初心,坚守教育教学一线。教学的阵地变了,但育人的职责不变,坚守的信念未改。学校全体教师面对新的形势、新的困难、新的考验,无惧无畏,迎难而上,积极探索,锐意创新,充分展示了中国教师的风采。

主动请缨守卡点,冒死值勤护家园。上阵父子兵,携手夫妻档,他们冒严寒,担风险,在村口卡点,在小区守阵,她们牺牲小家利益,服从大局安排,将“让人民满意,请领导放心”的誓言刻成人生的座右铭。

停课不停学,居家亦传教。许多老师自掏腰包,特意购买直播设备,尝试各种先进技术,“腾讯直播”、“云端教学”成为教师完成教学直播、批改学生作业的最好途径。课上当主播,课下是辣妈,上得课堂,下得厨房,迅速完成各种身份的华丽转身。

心牵疫情重灾区学生,情系心理不健全孩子。对隔离在外省的孩子,教师们日日关注,时时提醒,向他们真心送去问候关怀,及时邮寄网课所需教材。居家隔离期间学生的心理健康,更是让老师们忧心如焚。学校通过多种途径,网上班会课、微信群、QQ群等,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励志教育,真正做到“停课不停学,隔离不隔爱”。

时刻关注中考考生,精心布局备考策略。学校教师秉承“不放过一个临界生,不放弃一个学困生”的博爱精神,针对九年级学优生、临界生和学困生,精心开设三个云课堂,分层布置作业,坚持一周两次辅导测试,答疑解惑。复学复课后,政策允许,九年级教师顾全大局,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利用周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分层辅导,一直坚持到中考结束,令人欣喜的中考成绩和家长的赞许是对我们潜心工作的最好褒奖。

建立心理档案,疏导情绪障碍。疫情的来临,不仅威胁着师生身体健康,也影响着师生的心理健康,特别是返校后,及时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排查,摸底心理高危人群,及时建立心理档案,开展心理辅导,力争将因疫情而产生的心理问题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大灾面前,每一个教师都是心的守护者,都是爱的践行者。坚守新阵地,踏上新征程,谱写新篇章,这是每一个中国教师彰显的师者仁义与大爱。疫情尚未结束,全世界人们风雨同舟,早日驱散疫情的阴霾,努力建设美好的地球家园。

三、赋能创佳绩——谱写“匠心”华章

小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篇3

关键词:小学教学;思想品德;爱国主义教育

一、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培养自己热爱祖国的情感。由于人的情感的产生和思想上的认识之间存在很大的关系,学生只有在思想上认识到祖国的美好,意识到祖国与自己共存的荣辱感,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都会让学生身临其境,以主人翁的姿态理解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这样就能够在学生的心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比如说,我在教学《我们的母亲河》时,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我都会利用一些图片让学生了解长江和黄河的风采,用资料卡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我们母亲河的基本状况,用歌曲表达对母亲河的赞美,这样通过一系列教学环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母亲河。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会利用一首《龙的传人》让学生在优美的歌声中听出中华儿女对母亲河的热爱,这样学生就会在特定的环境中思考母亲河为什么会受到中华儿女的爱戴?然后给学生解释:长江全长6300米,是我国的第一大河,黄河全长5500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这两条河是我国文明的发源地,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这样的数据下,学生就会感叹祖国之大,让学生知道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世界最长运河京杭大运河等,学生就会感到由衷的骄傲,爱国情怀也就在骄傲中无形产生了。再如,在教学《不屈的民族》时,我都会讲述古今一些中华民族的伟大事迹,比如郑成功,让学生认识到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历史事实为例揭露荷兰殖民者在侵占中国宝岛台湾时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事实,并指出郑成功在之后所实行的一系列仁政,通过这样的对比,让学生以史为镜,感受到民族英雄永不屈服,保家卫国的决心,这样弘扬民族之情,爱国情怀能够让学生从心底敬佩祖国、热爱祖国。

二、情理结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进行爱国主义情怀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以情为基本,以理为依据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能够明事理、辨是非,熏陶学生的情感,升华自己的爱国情怀。情理结合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以情动人和以理服人,让学生能够在情与理的融合中,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比如,在教学《灿烂的姐妹花》时,教师为了更好地突出“一国两制”的中心思想以及港澳地区人民想要“回归祖国怀抱”的迫切心情,以《七子之歌・澳门》作为导入,让学生了解当地人民内心那种想要回归祖国的心情,并以视频的方式让学生观看在香港和澳门回归时激动人心的场面,这样学生就会理解国人的回归感情,在感情的基础上,了解香港和澳门本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样就会激起学生对祖国领土完整性的保护欲望和学生的爱国情怀,学生在这样的心情下,再联想台湾地区的现状,就会让学生产生希望“祖国两岸早日统一”的愿望。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都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这样对有些科目可能会起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对于思想品德教学来说,口述并不能让学生培养出良好的爱国情怀。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一般会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祖国对自己人生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树立学生的爱国志向。

比如,在教学《春天的故事》时,如果只是用口述的方式表达就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会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与深圳发展有关的视频和图片,这样让学生在不一样的对比中进行学习。首先可以通过一段视频了解在邓小平没有去深圳时,深圳地区的景象:“一汪水田,羊肠小路,低矮的茅草屋”,从整体来说人们的生活就是十分贫困的,然后在邓小平深圳之行后,再播放一段深圳发展的视频“高耸入云的大厦、纵横交错的马路”,深圳到处充满着现代化大都市的气息。这样以视频的方式,能够让学生直观地看到邓小平深圳之行前后深圳面貌的大变化,让学生感叹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深圳发展的深远影响,从而让学生为了自己家乡、自己祖国拥有更好的明天而努力。教无定法,一般来说,我在教学的过程中都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并不采用一种教学方法,这样可以保持学生长久的注意力,有效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

总之,新的社会背景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教学的过程中要深刻地认识到爱国情怀对学生发展、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

参考文献:

[1]叶引亮.浅谈思想品德课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J].关爱明天,2015(8).

小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篇4

北京市怀柔区第一小学,始建于1911年春。由清末廪生,本地人张赞臣(字朝相)历经三年,行程几百里艰苦劝学、募捐,在怀柔区古文庙处兴办的高级小学堂——文庙小学,即现在的怀柔一小前身。小学堂初建只占文庙四间,由当时较有影响的人物刘庆堂任堂长(现称校长)。

刘庆堂(1845年—1929年),名永瑞,字庆堂,号辑五,怀柔河防口村人。他少年时就读于县学,后考中“秀才”和“贡生”,曾在国家最高学府北京国子监学习,被任命为“教瑜”(管理一县武官和文庙奉祀的官员)。刘庆堂一生主要从事教育工作,为怀柔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怀柔现代教育的奠基人。

刘庆堂的一生,是教书育人的一生,更是歌咏怀柔美好山水的一生,著有《竹桐轩全集》九卷,创作诗、词2000余首,今存1123首。他在《竹桐轩诗集》自序中说:“忆自甲申岁,设帐于昌平属之口头村曹效先宅,授徒数人,皆其弟与子侄辈也。初学诗文,课读之余,逐日无事,唯以赋诗破闷而已。嗣后学中功课渐增,外附课徒亦众,日间遂无暇及此。”这段话是刘庆堂回忆自己于清光绪十年,在口头村曹效先宅设讲坛教馆,教授生徒的情况。开馆之初只是教授曹家兄弟子侄,后来渐渐地“外附课徒亦众”,还包括了本村他姓或邻村的生徒,弟子众多。

刘庆堂喜欢孩子,爱看儿童的“白打戏”,喜欢和生徒一起放风筝。他在诗中描述:“一线牵连到碧空,飞腾且喜趁春风。儿童几个齐翘首,高傍云霄向日红。”“朝来烟火禁风城,门上家家插柳旌。几个儿童闲百打,萧声吹处卖锡红。”由此可见,刘庆堂不仅重视学生的课业,还注重和学生一起嬉戏,增进师生情感,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刘庆堂不但是位儒雅的学究,也是位浪漫的诗人。他来馆后的第二年夏天,就在院子里种竹数竿,次年六月栽桐两本。竹自红螺寺移来,桐则由山东省带至,并为学馆取了个很雅致的名字“竹桐轩”。一百年后的今天,虽然竹桐已然不存,可当人们走进那古香古色的幽静院落时,刘贡生带领生徒诵读四书五经的情景跃然眼前。

刘庆堂久在曹馆教书,教授之余常去邻村看戏,或骑驴溯河登临圣泉古寺,一次次被圣泉美景折服,一首首诗词从内心迸发而出。圣泉寺因“九龙缠绕”而禅意古幽,圣泉山则因刘贡生诗词而尽显灵秀。今天,我们可以遥想那位清末诗人,在一个春日的傍晚,自圣泉山顶寻径而下,吟诵着“山谷崎岖小径遐,芳林深处少人家。桃源古寺参禅后,踏遍红雪万朵斜”的诗句时,其精神境界将是何等的丰富而释然。

小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篇5

论文摘要:农村中小学教师担负着基础教育的重任,然而他们却面临来自工作、家庭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在通过管理途径解决问题时,由于人文关怀从情感、精神角度理解人、关怀人,从而成为农村教师管理活动中贯穿始终的基本精神。

人文关怀理论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在教育回归生命化的今天,学校管理不仅要关怀学生,同样也要给予教师必要的关怀。而对于农村中小学教师尤应贯彻落实人文关怀的精神。

人文关怀在思想教育工作上是指以人文精神为思想内核,以充分的肯定人、尊重人、理解人、丰富人、发展人、完善人,即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内在尺度的一种价值取向。在农村,中小学教师承载着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但是因为教育管理中缺乏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人文关怀,比较严重地影响了其自身的提高和教育质量的提升。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素质教育的实施、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推进,促进社会公平的艰巨任务面前,必须将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关怀和关心工作提到日程上来。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生存状态要求管理以人文关怀为基本

(一)农村教师较城市教师待遇差,享受的教育资源差距大

农村教师相对城市教师在经济上低了一个等级,经济上,尽管国家和不少地区教育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但这种投入主要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教师的收入虽有提高改善,却仍然较低且比城市教师差得很远。社会地位上,社会中已经形成一种普遍的意识,即认为“城市的教师总比农村教师高出一筹”。以教师节为例,很多城市学校的教师活动丰富多彩,而农村教师的教师节看不到任何节日的表现。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负担重,工作面临很大挑战

近年来,随着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许多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关爱、关怀,致使性格发展缺失。这就使农村教师承担更多的角色,付出更多的辛劳。

农村教师一般住在校内,每天清晨早早起床出操、上自习,晚上还要监督上晚自习,学生睡觉还要查寝值班。此外,还有上级领导的各类检查、评比等。农村中小学教师在繁重的教学之余还必须参加学习和培训。为了提升自己,农村教师还得自己掏腰包。生活质量要求的压力以及教学质量要求的压力,成为了农村教师的巨大挑战。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工作成就低

由于城市和农村学校的多方面差距,不仅使得大量的优秀教师流失,而且使得优秀的生源大大的流向城市。尤其在升学率方面,农村学校远远落后于城市学校,致使学生家长质疑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加之不少农村教师是由曾经的代课教师转正而来。在整体上,其教学水平和教学成果都赶不上城里的教师,在获较高级别奖项的教师中,农村教师所占比例很少。这种压力和状态下,农村教师在工作上很难享受到成就感。

二、从社会各方对农村教师关怀态度维度分析农村教师现状的原因

(一)教育行政管理

1.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在教育管理中重宏观轻细节

中央政府对整个教育事业的投入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则更少。国家通过制定和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农村教育和农村教师的政策和措施,但是由于中央政府统管全国教育事业,只能显现在教育的大政方针上,并不能将各地区的教育情况具体解决。其次,中央政府在对农村教育、教师的政策倾斜的实施上,下放到农村教育上时已经变了样。第三,中央政府在缩短城乡教育差距上,不仅包括教师的待遇,还包括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力度还待加强。

2.地方政府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

地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在促进本地区发展时,都未能将教育的发展摆在重要的位置。在解决农村教育投入、安全等方面,许多地方政府及教育部门借故推托,更不用说解决农村教师的具体问题,关怀农村教师的发展问题。在学校管理中,校长们忙于学校各种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制定和分配目标,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量化和评比,忽视了对教师作为“人”的关注。

(二)学生方面

农村年轻人外出打工的较多,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来抚养,而老一辈无力进行周密细致的家庭教育,加之农村的环境与城镇相比较差,不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而且大多数孩子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对周围的人和事缺乏关心、缺乏爱心。面对这样的学生,农村教师在教育工作上承担着父母和教师的双重角色,然而早期家庭教育的缺失,学生很难体会到教师的辛劳。

(三)家长方面

农村学生家长普遍素质较低,许多农村家长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不佳,认为孩子初中毕业甚至小学毕业就可以外出打工,减轻家庭负担,这种思想也使学生学习热情减退,留守儿童的家长对学校工作不配合。其次,对教育认识不够,农村家长一味的认为“孩子考试成绩好,那么学校就好,学校的老师就强”,根本不考虑学校教育的实质问题和实际问题,大大的影响了农村教师的教育热情和动力。

(四)城市教师方面

在一些地区,城市教师会摆出比农村教师高出一筹的姿态。如:农村教师进城里参加各种学习时,会听到“农村教师来学习不容易啊”、“乡村教师能坚持学习很不错”等言语,在他们的背后或面前指指点点,挫伤了农村教师的自尊。

三、在农村教师管理中落实人文关怀的对策

(一)发挥各级政府的职能,在决策中体现人文关怀

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各级政府有责任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调整地区、城乡间的收入分配,逐步缩小城乡间教师的各种差距,从而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各级政府要关心、理解和支持农村中小学教师,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这样才能做到激发农村中小学教师献身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热情和激情。

(二)教育主管部门即各级学校负责人融入关怀理念,指导农村教师工作

教育主管部门及各级学校负责人在指导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上,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解决好农村教师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理顺各种关系,减轻教师工作压力,为教师创造宽松的环境。如:在教师节,学校开展尊师重教的社会活动、为老教师庆祝生日、对有困难或有病痛的教师进行慰问等。

(三)加大社会关怀力量,留住农村教师

河南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育学博士后刘济梁认为:“要解决部分农村教师对高压力、低回报的职业倦怠问题,首要的是消除他们的心理失衡现象。社会要做的不仅仅是给教师降低压力,更重要的是从提高回报上着手。回报不仅仅包括物质的,更包括关怀、支持、合理的期望与评价等精神上的慰藉。”社会各界既要用发展农村教育的使命感留住人,也要用真诚的关怀留住人。

(四)农村教师努力实现教育价值

社会各界的力量这个外因只有经过教师这个内因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农村中小学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把教育当作事业来做,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水平,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努力使自己成为学术型的教师。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水平,不盲目的与城市教师攀比,安心自己的工作。积极地投身于教育实践和科研当中,从教育工作中寻找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晓明,孙文影.教师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小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篇6

2017年幼儿园清明节活动总结一:为了进一步落实和加强幼儿思想道德教育,对幼儿进行民族传统节日传承中华民族美德的教育,根据我园幼儿年龄特点,结合清明节活动这一教育契机,我园开展了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主题教育活动,本次活动全园师生484人均参与,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开展宣传活动,创建良好的文化氛围。

1.利用周一的升旗活动,结合国旗下的讲话,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对幼儿进行缅怀革命英烈、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

2.以永远的英雄为内容进行宣传,教育幼儿爱英雄、颂英雄,从小事做起,培养幼儿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的文明意识,爱英雄、敬英雄的情感。

二、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主题教育活动。

1.通过电视、VCD观看英雄故事及爱国主义影片,让幼儿对英雄有直观的认识,从而从内心主动地爱英雄、学英雄。

2.通过谈话、儿歌、歌曲、故事、绘画等活动,如:学唱歌曲《王二小放牛》、听《董存瑞炸碉堡》、《抗日小英雄王朴》、《闪闪的红星》、《我热爱的英雄--高建成》的故事等,使幼儿进一步了解为新中国的成立付出生命、付出青春的英雄,了解他们的事例,激发了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

3.开展以英雄人物事迹为内容的情景表演活动,通过游戏,通过幼儿自身的表演感受英雄事迹。

4.开展传唱革命歌曲和童谣活动,在幼儿园中形成爱英雄、唱英雄的良好氛围。

三、开展大手牵小手教育活动,加强家园联系工作。

1.在家教栏对家长、幼儿进行关于传统节日清明节的知识宣传,了解清明节的常识,宣传文明祭扫,爱护环境,安全出行的新风尚,用鲜花、植树等文明生态的方式表达对先烈、家庭先人的怀念之情,通过家长的行为影响孩子,培养孩子从小形成文明的祭扫、爱护环境的意识。

2.广泛动员家长与幼儿共同收集革命先烈的图片、连环画、书籍等资料,布置在幼儿园活动室内的英雄角上,让幼儿了解英雄形象,对英雄产生崇高的敬意,萌发爱英雄、学英雄的情感。

通过本次活动,杏花岭区实验幼儿园的幼儿和家长们均得到了深刻的教育,很多幼儿对清明节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懂得不仅要学习先烈们的精神,同时也意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让幼儿不仅在思想上以先烈们为榜样,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更重要的是要付诸于行动,从点滴小事做起,从小做起。

2017年幼儿园清明节活动总结二:为缅怀先烈,继承弘扬革命先烈的优秀品质,加强对幼儿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幼儿从小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积极响应镇教育文件精神。苗苗中心幼儿园在清明节期间,开展了缅怀先烈,文明祭奠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幼儿祭扫烈士墓,引导幼儿慎终追远、缅怀先辈;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感恩怀念,学习革命先烈的崇高品德,激励幼儿健康成长。

一、加强领导,认真制订方案。

结合上级下发关于清明节活动的相关要求和通知,园领导在第一时间召开园务会,统筹安排活动,制订详细方案,并分工合作迅速展开工作,各班按要求积极行动起来。

二、加大宣传,创造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和手段,宣传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各班围绕缅怀先烈,文明祭奠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三、认真组织,增强爱国意识。

为了保证祭扫烈士墓有序开展,我园再次召开了园务会,就祭扫烈士墓的程序、相关安全问题及各人员职责安排等进行商讨,并要求各班老师做好以下工作:

1.各班班主任做了有关缅怀先烈,文明祭奠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2.各班幼儿在老师的组织下认真学习由我园杨莺老园长作词作曲的《扫墓歌》。

3.各班教师利用手工课时间带领幼儿亲手制作纸花、小花圈,缅怀革命先烈。

4.大班段挑选优秀幼儿代表作好祭扫烈士墓陵园发言准备、《扫墓歌》领唱及指挥。

4月4日上午组织幼儿园中大班幼儿步行前往安海烈士陵园进行祭奠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幼儿感受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进一步了解了烈士们为祖国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感人事迹。此次清明节祭奠英烈系列活动,使早已远离战争、身处和平的师生重温了为国家独立、民族自强、人民幸福而前仆后继、不屈不挠、英勇斗争的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迸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深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也更加珍惜今天和平、安定的幸福生活,坚定了保卫祖国、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信念。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弘扬民族精神、了解传统文化的活动一如既往地开展下去,让爱国主义精神在每个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2017年幼儿园清明节活动总结三: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来到,万物凋零的寒冬就过去了,风和日丽的春天正向人们走来。为了让幼儿充分了解与感受这一传统节日,在清明节来临之际,城内幼儿园全体师生开展了一次清明节主题活动。

小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篇7

关键词:流动儿童关怀教育德育

一、现实:流动儿童道德成长面临的问题

近十多年来,随着武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业经济迅速壮大,越来越多的务工人员走进武进,我校的流动儿童越来越多,从原来的百分之十几到现在的百分之九十几。流动儿童数量的增加,给我们的学校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由于受特殊的家庭状况、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和受教育经历等因素的影响,流动儿童在道德成长的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

1.家教缺失

家庭是孩子最初的学校,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补充和完善。流动儿童的父母大多是工人或小商贩,平时工作时间一般在12小时左右,与孩子的沟通交流甚少,疏于对孩子的关爱,重养轻教,只关注孩子物质上的需求,对孩子的精神、思想关注很少,更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

2.情感缺失

情感是行为发生的“第一推动力”。对于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流动儿童来说,积极的情感来自于良好的家庭氛围,以及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家长从事的大多是体力劳动,迫于生计,工作的时间比较长,与孩子的沟通比较少。有的家长还是两班倒,有时孩子一连几天都见不到家长的面,亲子之间的交流很少。孩子很难真正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心和爱护,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3.规范缺失

由于流动儿童的生活环境、教育经历和心理状况的特殊性,他们的行为比较自由,缺乏规范性。比如,有些孩子在课堂上没有规范的学习行为,课间喜欢招招惹惹,随地乱扔垃圾,与人发生矛盾就会产生肢体冲突……此外,有的孩子迷恋游戏,个别同学还会欺负弱小同学,对弱小同学进行敲诈。

4.人格缺失

流动儿童父母的学历普遍较低,居住和卫生条件较差,流动儿童生活学习环境不尽如人意,孩子甚至连做作业必需的桌椅也没有。他们虽然身居城市,但由于与城市孩子的生活差距和不平等,使他们始终处于城市边缘。多数孩子感到受压抑、被歧视,认为周围的人看不起他们。不少孩子自卑心理较重,自我保护、封闭意识过强,行为拘谨,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往。长此以往,孩子的性格问题不断出现,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思考:流动儿童道德成长急需关注

流动儿童也是祖国的花朵,他们的成长需要每个人的关注。尤其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用心浇灌这些流动的花儿。美国当代关怀理论学派的集大成者诺丁斯提出和倡导的“关怀教育理论”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基于诺丁斯的这一理论指导,我的关怀德育梦由此诞生了。

三、探索:关怀德育的实施策略

1.明确关怀德育目的

关怀德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关心型的人。在目前的生活中,人们对关心的需要尤其迫切。人们呼唤关心,呼唤一种关心和被关心的新型人际关系。诺丁斯认为,一项合乎道德的教育政策,应认同人类兴趣和能力的多样性。应教育学生尊重一切诚实劳动,让所有孩子都学会关心他人,在关心他人的过程中找到一种终极观。以关心为主题的教育对整个人类智能表示了极大的尊重,它不仅仅是一种能使人变得闪联善良和可爱的情感,还暗含着对能力的吃修补不断的追求。因此,她主张把关心学生和培养学生的关心作为教育的首要道德目的。

2.营造关怀的德育环境

人的道德成长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长期以来,学校在管理上过于追求规范、量化、统一的模式,而忽视对学生的生命个体的必要关怀,致使学生的人文精神气息缺失。这样,一方面由于家庭对流动儿童的监管不足,另一方面由于部分课程内容脱离他们的生活实际,以及自身知识储备和学习习惯上的缺陷,流动儿童更容易成为学习上的后进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一些老师对班级里的流动儿童总是抱有偏见,认为他们比本地孩子相比要低人一等。用对待城市孩子的方法教育这些流动儿童,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不在自己的教育方法上找原因,一味地怪罪孩子。这样的教育是非常危险的,它造成了学生的畸形发展。因此,我们要营造充满关怀的德育环境。

3.构建关怀德育模式

诺丁斯在关怀道德教育模式的基本主张中把道德教育分为四个部分,即榜样、对话、实践和巩固。这四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我觉得关怀德育模式可以从这四方面构建:

(1)榜样。我们认为,关怀始于教师的行为,完成于学生被关怀的感受。如何关心他人,不是靠教师嘴上的说教,而是需要教师给学生做示范,学生通过对关怀的体验,才能从爱的情境和氛围中收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普遍关怀的责任感。

(2)对话。对话是完善和培养关怀这一道德理想的重要途径。它不仅仅是交谈,还是对开始未定的事情的真正探寻,寻求的是理解、移情或欣赏。对话不是为了获胜或劝服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而是对话双方彼此关注,彼此联系,彼此沟通,最终达成共识。教师要在知识传递、情感和精神层面上进行多方面的对话,在开放与自由的氛围中进行沟通,从而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

(3)实践。诺丁斯认为,所有学生都需要实践关怀,只有在共同的爱的实践中,通过师生间的“心灵交往”,才能充分理解关怀的理性,唤起学生的爱,才会更乐于接受和内化所获得的关怀意识,并与教师沟通、分享对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因此,学校应让学生定期参加服务活动,在活动中实践关怀,培养关怀的意识和技能。

小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篇8

怀柔区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工作,特别是进入“十二五”以来,把教育放在更加优先的地位,不断加大投入,加快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努力创办优质、均衡、人民满意的怀柔教育。

结合实际,探究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模式

怀柔教委在北京市教委和怀柔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反复思考,总结怀柔教育发展的历史,前瞻教育发展的趋势,提出了怀柔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质量和特色为核心,夯实安全、稳定、健康、环境四项基础工作,坚持创新和开放,努力创办优质、特色、均衡、人民满意的怀柔教育,走出一条具有怀柔特色的现代化教育之路。

1.确定“一个核心,两个基本点”,明确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宏观设计

“一个核心”,就是以教育的质量和特色为核心,这是立教之本。“两个基本点”,一个基本点是安全、稳定、健康、环境四项基础工作,这四项基础工作是固教之基。广大师生的安全高于一切,没有任何工作能超越师生安全。每年,怀柔教育系统都开展安全教育系列活动,并编制下发《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读本》,组织督查组对校园及周边环境进行定期安全督查、治理,排除安全隐患,确保校园安全。为进一步规范干部教师思想行为,区教委出台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工作的意见》,开展了“加强师德建设防范化解风险”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我区教育发展保驾护航。区教委把学生健康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深入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保中小学生每天至少一小时校园体育运动时间,学校公共卫生工作机制得到完善,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得到提高。环境建设包括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硬环境建设,主要是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加固校舍,增加设备,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软环境建设,即强化人文环境建设,深化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师生文化自觉。

另一个基本点是创新和开放。创新与开放是强教之路,是怀柔教育发展的动力,更是实现怀柔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之必须。一方面,组织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改变落后的教育教学方式,开展自主式、探究式、合作式学习,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率高起来,努力把学校建设成学生幸福成长的乐园、教师追求成才的乐土、校长创新成家的乐都。另一方面,力主合作办学,搞开放式教育。两年来,区教委与国内外学校建立了教育交流合作关系,全面落实与北京市西城教育的战略合作,初步完成了怀柔教育与国外和国内省市名校的对接,开创了开放办学的良好局面,促进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基础薄弱区县整体优质发展摸索了初步经验。

2.出台“一个大纲,两个意见”,明确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中观方案

区教委制定了《怀柔区中小学素质教育行动大纲》,指导各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同时出台了与之相配套的两个文件,即《关于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工作的意见》。怀柔教育以“一个大纲”为总领,以“两个意见”为支撑,坚持课内、课外两手抓。聚焦课堂,注重提高学生学业成就,提高课堂效率,抓教育质量;聚焦课外,让每个学生从小至少掌握两项体育特长和一项艺术特长,注重能力培养,抓教育特色。此项改革已安排了9所学校作为试点。与此同时,开始编写全面育人素质教育读本,进行课程创新改革与实验。我们期望三年见成效,五年出成果,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培养一代怀柔新人。

3.制定三个“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微观行动

在去年暑期教育工作会上,区教委下发了三个“三年行动计划”,即《怀柔区中小学生品德养成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5)》《怀柔区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5)》《怀柔区中小学“体育、艺术2+1项目”特色绽放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5)》,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怀柔教育的具体工作任务。

《怀柔区中小学生品德养成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5)》从三个方面对中小学德育工作进行了探讨和突破。一是在构筑中小学生的精神方面,重在培养有志气、有志向、朝气蓬勃、充满阳光的学生,在研究学生的向上动力方面下功夫。二是在成就学生的合宜责任方面,尊重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完成在不同年龄段应该肩负的责任。三是在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方面,让学生天天向上、天天向善,让好的习惯伴随学生一生,塑造具有时代精神的“阳光青少年”群体。

《怀柔区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5)》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提高课堂效率为重点,以提高学生学业成就为目标,通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努力改革升学考试制度,综合评价学生,提高学生学业成就,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力求通过三年的努力达到三个提高:一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明显提高;二是教师的教改意识明显增强,教学水平明显提高;三是学校的教风学风明显改进,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怀柔区中小学“体育、艺术2+1项目”特色绽放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5)》是对《关于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工作意见》的深化,主要目的就是要把培养学生的体育、艺术特长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去。力争到2015年,学校体育、艺术特色项目达到一定水平,形成校校有特色、班班有项目、人人有特长的新局面。

三位一体,构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格局

1.大胆实践,积极探索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课堂模式

今年初,全区教育系统各学校、各单位纷纷开展了创造性实践。各校积极举办各类公开课、研究课和示范课,总结提炼“阳光课堂”教学模式,探讨“阳光课堂”规律。区教委班子成员、教科研部门和各校领导干部主动深入课堂,与广大一线教师研讨交流,共同探索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效率的成功经验。随着“阳光课堂”展示活动的深入开展,区教委将进一步加大“阳光课堂”建设力度,全面构建我区“阳光课堂”新模式,积极探索高效课堂模式。

2.三位一体,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网格力量

区教委立足新形势,今年初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工作的意见》,重视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使其形成教育合力。社区教育中心牵头家庭教育工作,在抓好学习型家庭建设的同时,实施家长学校计划,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学生教育网络。各中小学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一校担双责,加强家长学校的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今年3月,著名家庭教育专家赵忠心教授应邀来到怀柔,为我区家庭教育大讲堂进行了首讲,引导家长正确实施家庭教育,遵循教育规律科学施教。

怀柔教育得到了社会文化机构、社会团体和组织的重视,形成了尊师重教的氛围,对学校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为推动我区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加强教科研工作,提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保证

今年初,区教委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科研工作的意见》,指导全区教育系统进一步加强教科研工作,充分发挥教科研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先导作用,提高怀柔教育质量,促进我区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均衡、可持续发展。

《意见》提出了具体工作目标,教科研中心职能作用更加明显,专职教科研员每年论文获得市级(含市级)以上奖励的人数不低于专职教科研员总数的30%;各校教师每年论文获得区级(含区级)以上奖励的人数不低于本校专任教师总数的50%;各级教科研组织更加健全,形成一支素质高、数量足、相对稳定、专兼相结合的教科研队伍;全区教科研水平明显提高,“阳光教育”特色品牌逐步形成,力争三年内,教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位居本市郊区前列。

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科研活动,提高干部、教师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征集印发了教育系统106项教育科研课题,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学校课题研究,使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提高科研素养和研究能力。同时加强教师技能培训,提高教师使用媒体的熟练程度,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搭建五个服务平台,保证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实现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人皆有需求。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是每个人的人生目标。根据这一理论,我们明确提出让学生成功、让教师成才、让校长成家、让学校成名、让教育工作成品牌的价值定位,同时努力搭建服务平台,为实现自身价值目标提供条件和保障。

1.搭建培训平台

加强各层次干部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力度,拓宽农村山区教师的培养渠道。每年选派骨干教师出国学习,选派干部到市区及外省市挂职培训,建立名师工作室,启动“名师培养工程”,开设怀柔素质教育大讲堂,邀请刘彭芝、桂贤娣、王欢、王水发等教育名人名家来怀讲座,连续多年组织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不断推出优秀教师榜样,去年,我区山区教师潘维松获“北京市人民教师”荣誉称号。为进一步奖励一线教师充分体现终生从教的资深教师的人生价值、教师价值,区教委设立了教书育人终身成就奖,激励广大一线教师,把精力放到课堂上去。在今年的教师节期间,经过严格审核、评审,我区确定了百名师德先进工作者、百名优秀班主任、十佳师德先进工作者、十佳优秀班主任、最美乡村教师共210人,教育终身成就奖22人,并在教师节表彰大会上进行了表彰。

2.搭建开放合作平台

一是区内学校间广泛合作,形成区直、平原、山区,高中、初中、小学互帮互学机制;二是与西城区、东城区、海淀区、朝阳区等市内优质资源教育合作;三是与美国、意大利等国际学校交流合作,开展中外学生文化交流嘉年华活动等,搞开放教育。

截至目前,我区51所学校(包括幼儿园),已有50所与市区名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我区的红螺寺中学、汤河口中学、二小、三小、北房小学、怀柔镇中心小学和琉璃庙小学等7所学校,在深入开展合作办学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分别成为高校附中、名校附属学校、名校分校,以及教育集团成员校。此外,区教委去年与海淀区教委签约,共建北京101中学怀柔分校,目前101分校工程正在施工,预计明年可以投入使用。

在国际交流方面,区教委与美国卡士奇大学、美国加州洛杉矶联合学区第五学区都达成友好合作关系,并聘请外教来我区授课,开展游学、中美学生文化交流嘉年华等活动,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此外,我区杨宋中学还与意大利黛莱达国际学校自主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多次教育交流活动。

今后,区教委将继续坚持开放、合作的道路,将合作办学更深入地开展下去,真正促进我区教育水平的持续提升,让怀柔的每一个学生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3.搭建展示平台

通过开展学生竞赛、教师才艺大赛、骨干教师评选、校长办学思想研讨会、学校办学特色现场会等活动,为学生、教师、校长和学校搭建展示平台。区教委组织开展了怀柔区中小学“体育、艺术2+1项目”特色展示活动;各校成立了学生合唱团、舞蹈队、乐队、冰壶队等学生团体,定期开展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还举办各学科的“嘉年华”活动,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怀柔中小学生独轮车运动多次在世界、全国大赛中获金牌,在今年的全国独轮车锦标赛中获得金牌14块、银牌17块、铜牌18块;我国尚未普及的冰壶体育项目在怀柔学校中逐步发展起来,并在今年全国青年冰壶锦标赛中取得第六名的好成绩;乒乓球比赛成绩步入全市前列。通过各种展示,学生的兴趣得以满足,自信心得以巩固和加强。

4.搭建开物成务平台

在教育管理体制上,我们力求创新。教委领导班子成员和各科室明确职责分工,规范工作程序,完善责任制度,建立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实行了“联校包园”制度,建立快速反应绿色通道,提高办事效率,有效解决基层学校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为校长和师生排忧解难。

5.搭建成名成家平台

小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篇9

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学会感恩,先要学会知恩,要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西方的感恩节就是要教化人们学会感恩。让孩子学会感恩,关键是通过家庭、学校的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的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只有知道感恩的人,他的一生才会少了许多怨天尤人的不平。

首先,感恩教育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做。如果我们只知道奉献,而不知道把自己的劳动和付出呈现给孩子从而教育孩子,孩子也就无从感受到社会和人们对他的恩爱。近日有一则新闻说:来自张家口的67岁的赵老先生在北京某大学东门口拉小提琴,为在内蒙古读书的女儿筹集学费。老父亲在街头卖艺三年,他21岁的女儿竞毫不知情。赵老先生这种"默默的爱"虽然珍贵,但不足取;爱要让孩子知道,才能激发起他们的爱心,引起他们发自内心更深刻的感恩情怀。

其次,感恩教育应以活动为载体,让青少年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并回归现实生活,从点滴做起,在生活中实践感恩。它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最终回报生活。

感恩,在中国历史上例子很多。民族英雄袁崇焕去世后,佘家义士“冒死葬忠魂”,子子孙孙,生生死死,守墓遗训,口口相传,17代人为他守墓370多年。其所感之恩是大恩,大到国家、民族的大义之上。就是在今天,在我们身边也不乏感恩的事例。在金训华烈士墓地守了37年的陈健,理所当然地成了CCtV200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37年前,在一次与洪水搏斗抢救国家财产时,金训华救了陈健的命。在金训华牺牲后,陈健决心义务为战友守墓,并发誓要“一辈子陪着你。”为此,他再没离开过逊克县,一直为烈士扫墓守灵。

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他们都是家庭的中心,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家中四、五个大人围着他们转,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掉了。”久而久之,孩子的心中就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了。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

有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重视感恩教育,让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社会的关爱之恩,军队的保卫之恩,祖国的呵护之恩……从家庭学校开始,学会尊重他人。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经常怀着感恩之心,才会心地坦荡,胸怀宽阔,自觉自愿地给人以帮助,助人为乐。

小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篇10

清明节网上祭奠活动工作总结

(一)

为积极响应市文明办《关于组织未成年人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的通知》,积极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继承弘扬革命先烈优秀品质,特组织学生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活动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

为加强革命传统教育,让学生在缅怀先辈的情怀中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激发广大未成年人的爱国主义热情,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此次活动,要求政教处、学校团委做好活动准备,认真组织,广泛动员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网上祭英烈”相关活动。

二、扩大宣传

为“网上祭英烈”主题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在清明节来临之际,学校加大活动宣传力度。在“网上祭英烈”主题活动开展期间,团委通过校园网、电子荧屏等对“网上祭英烈”的意义和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宣传,清明节放假前,发放告家长书,并进行专题假前讲话,向全校师生宣传革命烈士的事迹,让学生了解更多知识,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1.

进行《向革命烈士学习》国旗下讲话

在清明节来临之际,团委进行了《向革命烈士学习》国旗下讲话。讲话让学生了解先烈们精神,缅怀创造新中国、建设新中国的革命先辈,学习先烈们对国家、对劳苦大众的爱化作战斗中同敌人拼杀的精神,让学生记住先烈们,继承先烈的遗志,引导学生应该从爱校、爱家、爱父母、尊师、团结同学做起,从小立志成才,好好学习,从每一件平凡小事做起。

2.

组织师生参加青山夏王宅烈士墓的清明节扫墓活动

清明时节,为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时刻牢记先辈们的英勇牺牲和无私奉献,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感恩怀念,学习革命先烈的崇高品德,团委4月3日下午组织部分师生到青山夏王宅烈士墓进行扫墓活动。学生肃立在烈士墓前,静静地聆听烈士事迹介绍,大家对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事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学生表示要以实际行动来继承烈士的遗志,树立远大理想,好好学习,让祖国更繁荣强盛!

3.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和网上寄语留言

从3月底至4月中旬,学校利用信息技术课堂组织全体初一二学生登录中国文明网“网上祭英烈”专题网页,通过网上祭奠英烈,网上鞠躬、献鲜花,寄语留言,表达心声,表达对先烈的感恩和敬仰。

4、开展经典诵读主题月活动。

学校政教处于4月4日中午展开班主任工作例会,将在四月份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月系列活动,大力开展“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吟唱进校园”活动,组织开展以歌颂、描绘和放飞“中国梦”为主题的征文演讲、班级诗歌朗诵比赛、主题班队会、团日活动。

清明节网上祭奠活动工作总结(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春雨绵绵的清明时节里,为了号召我校学生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继承革命烈士的光荣传统,我校根据区教委文件精神和我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了“网上祭英烈”活动。现就对活动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领导重视,统一部署。

本次活动受到了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认为此活动对学生有重大的教育意义。学校对本次活动进行统一布置,校长给活动作了很多指示,设计了一套可行有效的方案,确定活动主题为“缅怀革命英烈,继承先烈遗志”。学校特意拉起了醒目的横幅,使每个队员都处在缅怀英烈的浓浓氛围之中。学校网络系统为学生开放,便于学生能在网上开展纪念活动。

二、形式新颖,内容丰富。

这次活动的一个特点就是把网络引入活动中,富有一定的新意。队员们可以接触到大量的信息,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1、上网搜集信息,宣传英烈事迹。学校组织队员上网查找英烈的相关信息,利用所得信息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1)学校要求每个班出一期黑板报:(2)各中队利用队日活动时间举行以“英雄在我心中”为主题的演讲比赛:(3)在学生中开展“缅怀英烈,继承遗志”的征文活动。在大量的网络信息面前,学生们对先烈们了解得更深更具体了。

2、参观相关网站,进行祭奠活动。我校利用微机课时间和课外活动时间,由微机课教师安排学生参观访问江西文明网。学生们可以自由点击自己想要了解的相关内容,并向烈士们献上鲜花、鞠躬,在留言栏上留言,表达自己的缅怀之情。我校大部分学生在网上献了花,留了言。

三、延伸校外,整合资源。

我校毗邻烈士陵园,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校组织学生赴烈士陵园进行祭奠活动。通过实地活动让学生感受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通过网络和实地活动的资源的整合,使学生得到了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四、效果明显,意义深远。

在活动中,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烈士们为祖国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感人事迹,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先烈们那种坚贞不屈、英勇无畏的高贵品质和革命精神。他们纷纷表示不能让烈士们的鲜血白流,要向英烈们学习,沿着先烈足迹,接过先烈手中的接力棒,继承先烈的遗志,勤奋学习,奋勇拼搏,勇敢地挑起建设祖国的历史重担,为使中华民族傲然立于世界之林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次活动是一次震撼学生心灵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虽然已经告一段落,但它带给学生的影响却是深刻而又长久的。

清明节网上祭奠活动工作总结

(三)

一、具体活动完成情况:

1、领导重视,大力宣传,营造氛围。学校利用3月31日升旗仪式时间召开师生共同参与的动员大会,对本次活动进行统一布置,要求人人参与,共同缅怀先烈。学校少大队也利用“课间广播”时间向师生进一步宣传发动并一起学习了革命英雄人物的英勇事迹。

2、进入相关网站,进行祭奠活动。这次活动主要是采用学校集中组织活动的形式,在学校里,信息技术教师利用信息课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网上寄语活动。学生们可以自由点击自己想要了解的相关内容,并向烈士们献上鲜花、鞠躬,在留言栏上留言,表达自己的缅怀之情。同学们的寄语文字质朴、感情真挚、令人鼓舞,充分展示了当代小学生对革命先烈满腔热爱,立志学习先烈的高尚情操。

3、阅读有关革命英雄故事的书籍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缅怀革命先烈,在清明节三天的假期中,鼓励学生到图书馆借阅有关革命英雄故事的书籍,通过阅读,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深切的怀念和无限的哀思。

4、倡导“文明出行,平安清明”活动。学校倡导师生假期“文明出行,平安清明”。引导大家用鲜花、植树等文明生态的方式表达对家庭先人的怀念之情,推广网上扫墓和家庭追思会等新型祭奠方式,形成文明健康的祭祀新风。

二、本次活动效果明显,体会深刻。

在活动中,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烈士们为祖国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感人事迹,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先烈们那种坚贞不屈、英勇无畏的

高贵品质和革命精神。本次活动是一次震撼学生心灵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要求我们少先队员以后一定要心怀爱国之情,胸装报国之志,刻苦学习,立志成才,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清明节网上祭奠活动工作总结(四)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之际,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继承革命烈士的光荣传统,按照省文明办通知要求,我校广大未成年人登陆中国央视网网站,开展“清明节-网上祭英烈”活动。现就对活动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领导重视,统一部署。

本次活动受到了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认为此活动对学生有重大的教育意义。学校对本次活动进行统一部署,校长给活动作了特别指示,政教处和大队部拟写了“双溪中心小学关于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的通知”,确定活动主题为“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魂”,并组织各中队召开了安排部署会,保证了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形式新颖,内容丰富。

这次活动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把网络引入活动中,富有一定的新意。队员们可以接触到大量的信息,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1、上网搜集信息,宣传英烈事迹。一是利用升旗仪式,以国旗下讲话的形式对学生介绍了关于清明节的来历、有关先烈的事迹介绍等,号召大家向先烈们学习。通过讲话学生知道了革命先烈们的感人事迹,纷纷表示要继承先烈遗志,奋发学习,立志成才,爱国爱乡,学好本领。二是利用黑板报、校园广播、班会等形式,积极宣传,弘扬了民族精神,激励了广大青少年学生珍惜当前,奋发图强的斗志。

2、参观相关网站,进行祭奠活动。我校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以及清明节假期,由班主任安排学生和家长一起参观访问相关网站。学生们在班主任的组织带领下,可以自由点击自己想要了解的相关内容,并向烈士们献上鲜花、鞠躬,在留言栏上留言,表达自己的缅怀之情。我校教师、大部分学生在网上献了花,留了言。

三、效果明显,意义深远。

在活动中,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烈士们为祖国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感人事迹,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先烈们那种坚贞不屈、英勇无畏的高贵品质和革命精神。他们纷纷表示不能让烈士们的鲜血白流,要向英烈们学习,沿着先烈足迹,接过先烈手中的接力棒,继承先烈的遗志,勤奋学习,奋勇拼搏,勇敢地挑起建设祖国的历史重担,为使中华民族傲然立于世界之林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清明节网上祭奠活动工作总结

(五)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为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缅怀革命先烈,帮助我校学生了解革命历史,接受传统教育,引导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根据赣州市区教育局《关于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的通知》要求,清明前后,我校结合实际组织全体师生以“缅怀先烈”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网上祭英烈”活动,深化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现将活动组织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统一部署,责任明确。

自接到区教育局关于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的通知后,我校领导非常重视该活动,立即成立了以谢校长为组长、德育主任为副组长、各班主任和信息技术老师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拟定活动方案,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活动有序有效有针对性地开展。

二、活动有序,形式新颖,内容丰富。

1、召开动员大会。为引起全校师生对这次‘网上祭英烈’活动的足够重视,我校召开了全校师生“网上祭英烈”教育活动动员会,在4月8日的国旗下讲话,三(3)班同学以“缅怀先烈”为主题进行了激情洋溢的讲话,同时德育主任倡导大家以积极的态度、高昂的热情参与到本次活动中来,用自己的文明行动、美好的祝福,为革命先烈们献花、献词、献爱心,向为民族复兴而献身的民族英烈致敬,时刻铭记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2、组织征文比赛和黑板报评比。在4月2日,我校以德育处牵头,语文教研组负责组织举行了以“缅怀先烈伟绩,感恩幸福生活”为主题的征文比赛,由三至六年级学生参加。学生的征文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向上,都积极体现了对先烈精神的解读,对革命优良传统的传承,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珍惜。参赛同学通过各种方式收集有关革命先烈的资料,使同学们更多地关注先烈的事迹与精神,并写下自己对伟大祖国的感受和情感,这也是我们组织这次比赛想要达到的重要目的之一。同时对获奖者进行颁奖,借此在颁奖的同时,向同学们宣传革命先烈事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达到此次比赛的宣传意义。另外,以“缅怀先烈”为主题,出了一期黑板报,加大了宣传教育力度,营造浓厚的氛围。广泛宣传“祭英烈”的重要意义,营造出了一个“追忆历史、缅怀先烈”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