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林长制工作成效十篇林长制工作成效十篇

林长制工作成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52:04

林长制工作成效篇1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betttertnever”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林长制改革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林长制改革工作总结

202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林长办的大力支持下,我乡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林长制改革工作部署,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全力推进林长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2020年关店乡林长制改革工作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及县委、县政府关于林业增绿增效行动的部署,聚焦“五绿”,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二、聚焦“五绿”,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

(一)完善机制方式,促进履职尽责

1.严格制度落实。健全乡村林长责任制度,严格执行会议制度、督察制度、工作提示单制度,切实发挥好总林长牵头抓总、协调推动的职能作用,实行区域性林长示范带动、落实林长会议成员单位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联动机制,以制度落实保障工作落实,促进乡、村两级林长履职尽责。

2.建成“五个一”服务平台。以乡、村两级林长责任区为落点,突出“一林一档”“一林一策”两个重点,组织各单位相关人员,建好“一林一档”,编好“一林一策”,完善“一林一技”、“一林一警”、“一林一员”,建成林长制服务平台,为乡、村两级林长履行职责提供服务。

3.提高履职成效。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将保护森林资源作为乡、村两级林长的首要职责,落实乡、村林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林业生态资源安全巡护责任制,建立分区定员、定责到人、覆盖全域的基层护林员网格化组织体系,提升巡护能力,做到会发现、会报告、会第一时间处置森林火情、林业有害生物疫情和破坏森林资源行为,提高基层林长履职工作成效。

4.强化督查考核。坚持日常督察与专项督察相结合,乡、村林长办主动为林长巡林督察做好协调保障工作,突出问题导向,强化整改落实,保证林长制改革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优化林业发展环境

1.深入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统筹人工造林、森林抚育任务,认真实施“四旁四边四创”绿化提升行动。继续推进林业增绿增效工程,完成人工造50亩、森林抚育1000亩、农田林网2000亩。加快国土绿化向农村宅旁、路旁、水旁、村旁延伸。

2.全力做好林业有害生物检疫防治。一是做好美国白蛾防治监测工作。全乡设立性诱捕器监点3处收集数据。二是做好美国白蛾防治宣传工作,张贴美国白蛾防治公告,发放美国白蛾防治宣传单。三是做好辖区内特种养殖调查,全乡调查特种养殖户8户,全部在飞防图上标注避让。协助县林业局做好飞机施药防治美国白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3.积极开展产业扶贫。

4.做好“一卡通”工作。完成关店、向桥、周庄等村2019年度绿色长廊建设土地流转费发放。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林长制改革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建立护林队伍,给予护林员合理的报酬。

林长制工作成效篇2

关键词:森林营林生产技术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a)-0228-01

如今,随着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能源材料被亚研发了出来,这种状况的出现就导致市场对林木的需求量大大降低,从而为森林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机会。且在现在,我国对林业的经营目标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又之前的强调林木生产量向增加森林效益的发展方向转变[1],这种转变体现出了人们的思想已经改变,认识到了生存环境的重要性,而这也为森林的经营管理提供了基础,但在目前的营林生产中,依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而如何有效的提高营林生产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则成为了营林生产技术工作中首要解决的问题。

1我国目前营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1森林管理模式落后

在我国目前众多的林业建设中,大多数林场种植的林木种类过于单一,这种模式不但不利于森林的自然循环,生产出的产品也不能很好的适应市场的需求,从而大大降低了林业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此外,由于对于已经成熟的林木没有进行及时的砍伐,从而对新林木的生长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导致林木资源出现了极大的浪费。而森林管理模式的落后也对林业的快速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制约。

1.2人工造林的质量差

在我国大多数人工林的建设过程中,对于选用的树种、幼苗,以及种植、培育上所花费的成本过高,而且所造出的人工林远远不能达到应该产生的规模与经济效益,而造成人工造林的效益达不到标准的因素主要有树种的结构分布不合理以及树种的选择没有因地制宜等,这些都造成了人工造林的效益低下。

1.3营林生产不符合市场的需求

在如今以市场经济为主导地位的形势下,林业产品只能尽快的适应市场的需求,努力的去调整人工培育的方法,改善营林生产的管理模式,优化营林生产的结构,而在我国,目前营林生产中进行人工林的培养远远落后于人工造林与市场需求所要求的平衡状态。

2营林生产的管理措施

2.1根据经济的发展规律做好营林的生产工作

林木的生长量是衡量林木产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林木的生长量可以有效的反映出营林生产活动中管理措施与生产技术措施所带来的效果,所以要实现很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做好营林生产的管理活动,详细的记录林木的成活率以及林木的生长量,只有把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才能真实的反映营林的生产情况[2]。同时通过对林木生产量、生产成本等进行分析可以制定出营林的生产指标,从而可以有效的判断营林的生产效益。

2.2提升造林的质量

要提高造林的质量就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对林场进行重新的定位,明确落实各个领导的责任,避免以后出现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2)要完善企业的党政工作,对工作表现良好的进行奖励,而对于工作中违规的则要进行处理。(3)进行林场工作时哟做到从实际出发,仔细分析当地的土壤、水质等多方面的情况,根据得到的数据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生产计划,并依据计划进行努力的生产。所以要想提高造林的质量,就必须要完善营林的管理体系,达到从整体生提升造林的质量。

2.3加强幼苗培育的管理工作

为了能有效的提高营林生产的经济效益,造林人员就必须要保证林木的产量以及质量,且培育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是保证林木质量的关键条件。首先要加强森林培育的管理工作,对于一些不合格的要进行及时的处理,严禁在不适合种植林木的地区进行种植,降低林木的整体产量。同时要根据林木的种类分别制定不同的管理措施,在进行工作管理过程中,要做到实事求是,从根本上提高林木的产量,催奶生态的平衡,提高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3提高营林生产技术的有效措施

3.1提高幼苗的质量

林木种苗的合理选择以及幼苗的质量是保证森林营林生产的重要前提。据有关机构的研究显示,优质的树木幼苗的生长在同等的环境下得到的林木产量与林木的质量都远远高于一般的树木幼苗生长所得到的产量以及林木的质量。所以,要想提高森林营林生产的产量、质量以及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提高幼苗种植基地的生产效率,努力培育出更多的优质种苗。

3.2改善幼林的培育技术

在对优质的幼苗进行裁剪种植后,对幼林进行科学合理的培育也是有些的提高营林生产效益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这是由于幼林在生长初期各方面的特性还没有达到成熟,而且对病虫、环境的抵抗力低,极易在生长的过程中出现死亡。所以在对幼林进行培育工作时,一定要做好除草、除虫害以及要提供适宜的环境,同时还要进行合理的施肥,这些都有利于幼苗的快速生长,此外,要根据幼苗的的不同品种特性、气候环境等方面,并结合幼苗生长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幼林培育措施,不断地改进培育技术[3]。在幼林的培育期一定要充分保护幼苗的生长,从而达到幼苗都得到快速的生长。

3.3加强营林生产的管理,降低生产成本

在营林的生产经营管理中,要做到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从进行幼苗的选择时一直到林木成熟后进行砍伐的这个时间期内,都要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经营措施,在保证森林营林生产的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尽量的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加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如在进行造林时,利用本身的幼苗进行就近种植,这样不但有效的降低了购买以及培育的成本,而在幼苗还具备了极好的抗损坏性,也会加快幼苗的生长速度,减少重新培育的成本,缩短了林木的生长周期,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森林林木的生产能力。

4讨论

提高森林营林生产技术,对于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但在森林的经营管理中,要处理好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在提高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努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要根据市场对林木的需求,不断的进行创新,学习更多的营林生产管理理念,制定出更多有效的加快林木生长的措施,努力提高营林的生产技术,促进我国的森林产业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从根本上提高林业企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中文.对森林营林生产技术问题的探讨[J].林业勘查设计,2011,18(4):57-59.

林长制工作成效篇3

森林抚育是指从幼龄林郁闭起到森林成熟前所进行的一切管理和培育措施的总称,是对森林进行科学化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开展森林抚育的目的是优化林分结构,淘汰有害林木个体,扩大目标树营养空间,促进林木生长,缩短工艺成熟期,改善森林卫生状况,增强林分对自然灾害和病虫危害的抵御能力,提高林分质量和森林的碳汇、理水功能。开展森林抚育试点工作,是继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后林业政策的又一重大突破,标志着森林经营补贴机制正式建立。

陕西省共有森林面积1.28亿亩,森林覆盖率为41.42%,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森林进行抚育经营工作,导致全省森林质量普遍不高,结构较差,生产力低下,单位面积蓄积较低,碳汇、理水等生态功能潜力不能有效发挥。这不仅严重制约了我省林业的快速发展,而且也限制了生态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目前,全省共有中、幼林面积0.72亿亩,占森林总面积的56.3%,由此可见,开展森林抚育工作既是陕西省林业生产的现实需要,也是实现陕西省林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据统计,目前我省重点国有林区共有急需进行抚育的中、幼龄林面积达3300万亩,其抚育任务非常繁重和艰巨。2009年至2010年,我省森林抚育工作主要选取了12个林业单位进行试点,要求各试点单位要以兴林富农为目标,扎实做好森林抚育试点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增加职工和林农收入。同时成立相关机构,实行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到县(局)”。同时,陕西省在各试点单位按照区域特点、森林类型、抚育措施和抚育方法,建立、设置森林抚育成效监测观测点,设立长期固定监测样地,定期在森林抚育后1年、3年、5年、7年进行监测,以便及时准确掌握森林抚育后森林结构、生产功能、碳汇和理水等生态功能的变化情况,为以后森林抚育技术方法改进、提高提供科学数据和支撑。

陕西省宁东林业局属陕西省六大森工企业之一,该局所经营的中、幼龄林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林分密度过大、林相结构较差、林木分化严重、竞争剧烈、林分质量和健康状况较差、生产和生态功能低下,严重阻碍了林地生产潜力的有效发挥,因此,及时全面开展森林抚育工作既是提高森林生产能力刻不容缓的工作任务,也是促进林业发展,维护林区稳定及解决林区富余职工就业和增收具有现实要求,其意义重大。

2009和2010年,省林业主管部门下达宁东林业局森林抚育补贴试点任务共计10万亩,均按质按期全面完成了省林业主管部门下达的森林抚育任务,经省厅和国家林业局复查、核查,作业质量符合国家森林抚育补贴试点有关规定,其中2009年作业任务经省厅复查,平均作业质量得分95.1分,位居全省8个试点单位第一名。

陕西省宁东林业局在实施森林抚育试点任务期间,严格按照《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开展2009年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的意见》和国家林业局《森林抚育补贴试点管理办法》的要求,编制实施方案、现地勘察设计,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复等程序,精心组织实施,突出以提高森林质量以及增加职工收入为核心目标,扎扎实实做好试点工作。通过中、幼龄林抚育,达到了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抗逆能力,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的目的,为以后进行科学森林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该局在森林抚育补贴试点项目实施中,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监理制,落实项目管理责任制。从局到场再到技术员层层建立责任制,明确各级职责,层层签订责任状,将任务落实到责任人。同时对施工进展情况,定期检查,定期通报,做到职责明确,管理规范,运行高效,切实保证工程的建设质量。该局在森林抚育试点作业过程中,做了周密细致的安排,提出了把森林抚育试点工作同宁东实际相结合,“一边做工程,一边做课题”,做出样板工程和示范工程。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主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制定了局内森林抚育实施方案、管理办法、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分工,明确了监理员岗位职责、技术员岗位职责,编印监理员日志、施工日志、间伐打号记录表等责任。森林抚育施工前,该局即对基层施工单位负责人、技术员进行了森林抚育专业培训,从设计队抽调技术力量,作为局级技术总监理,在全局森林抚育补贴试点作业现场进行巡回指导。为确保施工准确,现场管理有效、到位,施工严格按作业设计实施,施工现场具体落实到各基层林场负责管理,局做全过程跟踪检查指导。局把森林抚育作业管理分为指导组、监理组、打号组、检尺组。按照技术员熟悉设计、拨交工地、现场操作培训、施工队培训、间伐打号、正式施工、跟踪指导等七个流程进行。同时,按照批复的设计施工要求,落实林班、小班,并在施工单位驻地、施工现场张贴设计批准文件等公告,成立专业技术组、抽调专人跟班作业,依事定责、事前指导、事中检查、事后验收的全环节、全过程来管理。

陕西省宁东林业局在森林抚育补贴试点作业过程中,依据森林类型特点和分布状况,确定了八种森林抚育类型,即:人工云冷杉幼龄林、天然红桦和山杨幼龄林、华山松人工中龄林、油松人工中龄林、落叶树人工中龄林、华山松、红桦天然混交林、锐齿栎天然中龄林、天然杂木中龄混交林。其目的是根据不同森林类型特点,实行分类抚育,按照各种林分类型的结构、组成、密度和林木个体间的相互关系,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抚育措施和方法,确保通过森林抚育,达到调整林分树种组成,降低林分密度,改善林木生长条件,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分质量,改善林分卫生状况,增强林分抗性,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森林的生态功能的预期效果。森林抚育措施严格按照国家森林抚育规程(GB/t15781-2009)规定的抚育间伐、割灌和修枝进行实施,抚育间伐出材量严格按照批准的设计下达限额指标执行,抚育思想以国内外先进的“近自然林经营”和“可持续森林经营”理论为支撑,坚持生态优先、因林制宜、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

为了让社会各界了解森林抚育的重要性和效果,接受社会监督,宁东林业局加强了对森林抚育试点工作的宣传力度,不但在企业门户网站了森林抚育施工公告,而且在抚育施工作业区、公路沿线设立各种形式的宣传牌,明确公示了森林抚育补贴试点方案、设计、批复、工期、地点、抚育方式、方法等内容。同时该局按照国家森林抚育补贴试点的相关要求,建立了信息档案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申报、组织管理、实施方案、计划任务、作业设计、施工设计、现场管理、检查验收、财务管理、成效监测等方面的文件、图表和相关电子档案。对国家的补贴试点资金专户管理、专帐核算。

为了掌握森林抚育效果,该局非常重视森林抚育成效监测工作,聘请相关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的林业专家研究编制了《陕西省宁东林业局森林抚育补贴试点成效监测技术方案》。两年来共设置固定监测样地32块,各项监测工作已全面展开并顺利进行。从目前监测数据看,森林抚育成效已初步显现,效果良好。通过长期监测,将会达到以下预期效果:探明秦岭林区不同林分类型在不同抚育方式和方法条件下,森林生态环境、生长状况和健康状况的变化特点和规律;探明秦岭林区森林抚育经营与森林汇碳、理水和生物多样性间的耦合机制;探明秦岭林区不同林分类型的最佳抚育方式和方法;提出建立秦岭林区不同林分类型抚育技术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案。这些都无疑为进一步提高该局森林抚育技术水平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森林抚育工作的开展,调整了林分结构,提高了林分质量,林分密度更加合理,林内光照条件卫生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加速了剩余物的分解,提高了土壤肥力,促进了保留木的生长,森林的生态功能,固碳效能进一步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十分明显。

通过森林抚育,解决了林业职工收入低的问题,增加了职工收入。林区的林农也得到了季节性就业,并获得了一定的收入,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林区职工以及林农就业困难和收入水平低等突出民生问题,维护了林区社会的稳定,社会效益得以凸显。

森林抚育工作对实施天保工程十多年的森工企业,已是一项全新的林业生产经营工作,国家提出试点,旨在于从工作实践中总结经验,以便对取得的成功经验进行推广,并制定出相关规章制度。该局在森林抚育试点工作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和合理化建议。通过国家两年的森林抚育试点,国家已将森林抚育正式编制到二期天保工程建设规划中,森林抚育将在全国天保工程区内全面实施,其目的就是对森林进行科学经营,挖掘森林生产和生态功能潜力,走可持续林业发展之路。

宁东林业局1998年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放下斧头,拿起锄头,由过去的以采伐收获森林全面转入保护森林资源。通过从1998年到2010年这13年的一期天保工程的实施,该局全面建立健全了各项森林资源管理制度,依据宁东林区山大沟深,与集体林犬牙交错的特殊地形地貌特点,探索出了较为切合实际的、科学有效的管护机制,即:护林员挂牌上岗和集体巡护制,又采用GpS定位巡护,建立了护林员责任区映像档案资料。13年来,该局管辖的林区没有发生大的滥砍乱伐和森林火灾现象,同时,他们在保护好,培育好,发展好森林资源的同时,积极实施天保工程期间的各项公益林建设任务。科学有效的资源管护措施和高质量、高标准的公益林建设任务的全面完成,使天保工程的成效十分明显,森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明显凸现,该局林业用地面积增加4.1%,非林地面积减少了3.4%,有林地面积增加了4.8%,无林地面积减少了1.5%。森林覆盖率由天保实施前的90.73%提高到目前的95.1%,增加了近5个百分点。

在积极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该局把发展林业产业和提高职工收入、改善职工工作生活环境始终摆在议事日程。先后投资754万元,建设了宁东林业局天保苗木繁育中心,通过近几年的发展,现已形成集苗木花卉培育、兰花生产、火龙果示范推广、园林绿化、新品种开发和工程设计施工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繁育基地。在西安市场打造出了“宁东花卉”品牌。同时,该局积极鼓励引导扶持职工发展自营产业,号召职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积极投身到四小产业(小种植、小养殖、小采集、小经营)中去,提高职工收入。该局积极争取政策和项目,先后完成标准化管护站建设11个,面积1800多平方米,并配置了相应的生活电器、办公用具,极大地改善了职工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2009年启动棚户区改造,先后改造棚户区279户,新建653户。

天保工程一期建设取得了集生态保护、宣传教育、社会行动于一体的良好效果,有力地促进了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了森林对于人类居住环境的保护、改善、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及作用。林业案件的发案率逐年递减,林区社会秩序明显好转,天保工程的实施,催生了一大批以天然林保护为题材的生态文化产品,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同时也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影响,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林长制工作成效篇4

关键词:黑龙江省;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

一、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林业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各行业的生产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林业森林资源占有量极少,缓解这一压力的有效途径是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黑龙江省土地肥沃,降雨量适中,适合大面积植树造林,也是开展森林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地区。开展造林计划前要对地区树木品种进行调查,并分析环境因素对品种选择的影响。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可环境资源匮乏带来的压力,树木的呼吸作用可净化空气,因此对环保工作的开展也起到促进作用。除以上两点之外,林业可持续发展还会促进经济进步,为地方建设提供资源保障。

在1992年世界环境大会上,提出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此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迅速融入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我国也将可持续发展定为基本国策之一。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和判定林业可持续经营的标准和指标体系,我国林业工作者也参与了这一活动,在有关方面也提出了8大标准和66项指标,对其研究也正逐渐深化。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实质表现在3个方面:1)经济能力,即能源、资源、资金和信息使用的效率、效益和增长率,人均收入、资源储量、资本可替代性等;2)社会合力,即人口容量、人口素质、公共意识、文化道德、生活方式、社会公平性、社会稳定性及体制合理性等;3)生态支持力,即生态自我调节力、生态还原力、资源承载力及环境资源等。

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依靠科技发展林业

林业建设不能单纯停留在种植管理阶段,要引入科技管理技术,可随时对林区基地情况进行调查。科学技术的引入可提高树木成活率,在病虫害形成的初期可被观察到,方便技术人员做出防治对策,减轻灾害造成的林业损失。虽然林业建设可促进经济发展,但并不能完全将经济效益作为种植目的,要考虑全面发展因素,促进人类建设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集体开展方法分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建立林业科技创新体制

林业发展中引入科学技术要符合种植区域的环境特点,不能盲目追求先进性,可对原有设施进行改造,有效降低建设成本。在管理制度中也要做出创新,对原有科技体系进行调查,并参照国内外先进科技做出整改。对林业进行监管时可充分利用这一技术,定期将树木生长情况录入计算机系统中,借助信息化设备来分析数据,更具有科学性。根据分析得到的结果制定出未来发展规划,使造林工作有计划性的开展。

第二,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

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后,管理部门制定了完善的工作制度,基层林业人员要参照这以标准。执行的同时更要保障管理制度在基层得到落实,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管理人员与基层工作者共同努力,可通过培训学习的方式来完成。体制改革不能局限于表面工作,要将传统制度中存在的不合理部分完全剔除。

第四,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

森林生态系统的状态是森林发展状况的缩影,一定要加强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森林内的植物种类结构对森林价值有重大影响,一定要及时调整林业树种结构,加强良种树种的育苗和发展;提高加工水平,改变传统落后的木材加工方式,提高木材和林产品的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2、优化林业结构

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第一产业上,根据市场需求,加大经济林的建设力度,如根据工业需求,建立相关速生原料林,以满足工业使用需要,减少对已成林木的消耗;2)第二产业上,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将过去粗犷的加工方式向高精深转化,从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3)第三产业上,加大旅游业开发力度,如有条件可以发展花卉的培育及销售。其中,以第二产业的发展为主,带动第一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改变过去不合理的产业布局、落后的生产方式,培育新兴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注重生态、经济综合效益

在提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前,人们关注的都是林业资源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其生态效益。实际上,林业资源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如果仅仅注重林业资源的经济效益,盲目追求经济的增长,可能在一段时间之内,经济的增长速度非常快,但是这是以牺牲生态效益为代价的。到了经济发展的后期,不注重生态效益的恶果将会逐步体现,由于环境遭到破坏,经济发展受到限制,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甚至需要花费更大的代价去修复前期的破坏。如果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注重生态效益,则前期可能经济增长速度不是很快,但是会具有非常大的潜力,并且在后期其经济增长的速度将会更快。当然,也不能仅仅为了注重生态效益而放弃经济效益,毕竟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注重林业的生态效益,最终还是要为经济发展服务的。经济没有发展,林业的生态效益也将失去支撑,难以长久。

4、建立健全林业资源的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林业资源的管理体系,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具体来讲,积极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其一,强化林业保护制度的建立,尤其是注重林业资源保护的立法工作,将林业资源保护纳入到法律体系中去,从立法思路、立法原则、履行程序、实现方式、法律责任等多个角度进行林业资源保护法律体系的构建,以保证林业资源使用行为朝着法制化的方向发展;其二,形成健全的林业资源保护监督机制,发挥社会公众、社会媒体、国家林业资源保护监督部门、林业资源管理部门的效能,对于林业资源保护行为的合规性进行监督,以保证各项林业资源利用工作的顺利开展。

5、高度重视林管工作投入

加大对于林业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投入,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高度重视林业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建立专门的林业资源保护资金计划,形成健全的资金发放程序,保证专项资金可以很快地融入到实际的林业资源管理工作中去,夯实物质基础;其二,高度重视专业化林业资源管理人才的培养,以专业化培训的方式,使林业资源管理能力得以不断提升,以保证做好林业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其三,高度重视林业科技的发展,提高林业科技创新能力,注重林业科技技术的应用,以保证林业管理朝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

小结: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但是在发展中仍然困难重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总体来说,是由于人们的根本观念没有转变过来、科技的发展水平不够。如果能够解决好这2个方面,必将对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林长制工作成效篇5

关键词:营林生产;经营管理;完善建议

质量和效率对于林业生产管理的改进十分重要,通过优化质量和效率双因子,可以对森林经济发展和培育后备森林资源起到保障作用,这对推进春晖吉林市林业生产管理、优化到营林宏观调控水平、促进珲春边陲山城的经济发展、完善园林绿化和林业生产等方面将发挥必不可少的作用。因此,对营林生产管理的研究必不可少。

1营林生产管理的功能

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始重视林业的生产管理。许多林业站和林地建设都是始于那一阶段,至今为止,我国的林业建设林业站已高达50000多个。合理而科学的经营管理是推进林业的发展和建设事业的重要引擎。森林树种采收是营林生产管理的第一步骤,强大的树种储备知识是森林树种采收的必要条件,树种储备知识可以用来识别判断数种的好坏程度,进行对数做出品质选择;播种地段选择是营林生产管理的第二步骤,适宜的外部生长环境是保障树木健康生长的外部条件,合适而科学的播种地段能够保障树种的成活率;最后,就是在播种后进行林木生产经营管理,即监测播物种的发芽生长情况、记录相关数据、及时施加养料并去除杂害天敌。在营林生产管理过程中,采用科学方法来防止病虫害对于保护树木健康成长十分关键,林业生产管理一方面可以对营林生产起到调节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对营林员工的行为起到约束效果,充分而有效的防止森林被破坏。保护树苗是林业生产管理的核心,树木树苗的枝桠过多会使养分分散,主干生长不利,从而对树木进行修剪是林业生产管理循必不可缺的内容。除此之外,有效提高防火等级、减少森林事故发生概率和降低火灾风险是森林生产经营的目的之一,但介于现在对林业生产管理不够重视,有限的投资金额不能支持许多营林工作。

2营林生产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2.1知识储备和实践技能不高。作为基层部门的营林生产管理工作任务较多。造林活动的所有步骤都需要营林生产管理,无论是选种播种,还是维护幼林,这都与营林生产管理密不可分。科学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积累是营林生产管理人员的必须技能,只有具备学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积累才能保证树木的生存率和产量。然而,调研情况显示,我国北部部分林业场地的林业生产管理人员缺乏科学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积累,甚至一些林场录用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来开展营林生产管理工作,这很难对营林生产管理工作产生合理保障。

2.2生产管理制度并不完善。营林的生产管理制度不完善是制约我国营林生产经营管理的效果发挥的重要原因。一旦营林的生产管理监督科控制职能不完善,林业生产人员就会利用制度空缺和漏洞疏于管理,工作很难做到兢兢业业,甚至部分林业生产人员会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情况,通过违规操作来降低工作任务,这些违规行为会导致树木的死亡,从而影响树苗的成活概率和生长水平。

3完善营林生产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3.1按照经济规律来做好营林生产管理工作。因为林木成长的质量是衡量营林生产水平优劣的重要指标。因此,需要管理好林木成长的质量。一方面,需要做好营林生产管理的实践统计工作,如林木成活率、生长情况与存活率,从而对造林的实际面积做出准确预估。另一方面,对合理的的营林生产的经济指标做出设定,营林指标超额完成,那么所取得的实际的经济效益,可以相关林场与或者是个人来获得。

3.2提升更新造林质量。优化造林质量应该做到以下三方面内容:首先,调整规划思路。北方地区的不同林场应该根据外部环境调整发展思路,对造林工作做出合理定位。其次,领导责任制要有效落实。北方地区的不同林场均需要将领导的责任制有效落实,合理划分职责,进行细分管理,同时作为国有企业的党政相关的工作也是要有所分工,共同进步也需要做。最后,确定发展细节。北方地区的不同林场需要从现实情况出发,制定出本地适宜的发展策略。综上所述,通过整理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梳理,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系统,不断完善和优化善于营林的生产管理制度,通过加强营林的生产管理制度建设,实现造林质量的优化,对营林生产管理工作产生合理保障。

3.3加强森林抚育质量管理工作。若想加强森林抚育质量管理工作,需要林业工作部门的配合。首先,林业主管部门需要在准入环境做好调查工作,优化森林抚育方面的门槛,需要严抓不合规的选种地段并要求退回,一旦退回不允许再次上报,并且全年作业,上报选种地段便马上审批,提升效率,林业局在审批抚育方面和执行力度方面对营林工作提供充分保证。在林业资源的开发方面,应该以“立体开发先行,策略符合战略”的各项原则参与到优化森林抚育工作中,全面落实和发挥营林的生态效益;限伐区域应该进行抚育,砍伐区域进行更新,野生植物的采集工作进行与时俱进的调整;商品性质的林木本着“宜抚则抚,宜造则造”的方针政策,在充分利用森林自身的生态系统优势基础上实现全方位的立体化开发和规划。

除了以上内容,还应该加快后备资源方面的培育水平,优化对营林的经营管理,根据不同区域的外部环境,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细分类型,如定位为森林封护型、森林抚育型和森林补植改造型等,而且细分类型确定的基础上采取差异化的管理措施来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和经营。要按照事实求是的基本原则,从实际情况出发,尤其是公益林方面要继续加大管理的力度,切实维护好森林生态平衡,积极改善生态环境,并切实提高林地的生产力,发挥多种林分的基本功能。积极加强低效林改造方面的力度,采取适当的原则,进行统筹规划,实现综合经营。

4结语

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加大了人们对于森林的重视。为了加快林业事业的发展,必须加强营林管理。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只注重造林面积而不注重造林质量的管理模式。只有加强营林管理,提高林业的种植效率和质量,才能进一步促进我国林业事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更多的自然福利。

参考文献:

[1]陈淑香,营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广东科技。2009(3):63~64。

[2]刘波,郭景瑞,对抓好营林生产管理工作的几点认识.林业勘察设计。2007(3):(3):35~36。

[3]李哲,浅谈加强营林生产管理的措施。吉林农业。2010(12):258。

[4]刘继元、关学敏、张志坤、程春光,森工林区营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林业勘察设计,2008(2):119~120。

林长制工作成效篇6

(一)妥善调解矛盾纠纷,维护林区社会稳定。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维护林区稳定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建立“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负全责的工作责任制,落实一岗双责,建立局长接待日制度,探索“林业部门牵头、县乡政府主导、利益双方参与、多协调少裁决”的跨县山林纠纷调处新机制,20*年5月以来成功调处了跨县重点、热点、难点山林权属纠纷5起,维护了林区社会稳定。

(二)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做好龙虎山申遗工作。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制定下发了《关于配合龙虎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3名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的工作机构。加强了与省厅的对接,完成了4个林业观测站的选址、设计,投入16万元启动了站房建设;争取了省厅一批仪器设备;督促、协调、指导了龙虎山大道、206国道、鹰东连接线等公路沿线山体植被恢复和景观绿化工作。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进行。

(三)形成合力抓点示范,推动乡镇和新农村建设。一是积极协助市领导开展挂点督导乡镇“7+2”工作,切实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了挂点乡经济社会发展。二是派出了副局长为组长的工作组进驻滨江乡里童村小组和罗家村小组开展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工作,安排帮扶资金7万余元,落实造林绿化项目1个。工作组常年蹲在村里,理思路、搞规划、筹资金、抓项目、做实事,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20*年度再次被授予新农村建设先进帮扶单位。

(四)积极争取林地计划,支持“四大一新”建设。针对“林地定额管理”的新情况,制定了“积极争取,确保重点,落实责任,跟踪服务,限时办结”的工作机制,建立了重点工程用地“月调度”制度,确保了龙岗新城、夏埠新区、龙虎山大道延伸等重点工程用地。20*年5月以来,争取省林业厅追加计划外林地指标1950亩,共审核审批征占用林地项目41个,有力地支持了“四大一新”重点工程项目建设。

(五)加强服务窗口建设,优化林业政务环境。始终把窗口作为服务大局、服务客商的重要平台,优化办事程序,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办事效率,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启动网上办证业务,受到社会各界人士和服务对象的好评,20*年再次被市政府授予行政服务中心最佳服务窗口,并荣获省林业厅授予的全省林业系统办证先进单位。

(六)力行职责狠抓落实,推动联建共创工作。新一轮联建共创开展以来,局主要领导任路段长,分管领导具体抓,并挑选了三位责任心强的干部,在包干路段落实门前“三包”责任。不管刮风下雨,还是节假日,都坚持在路上巡查履责,在日检查月考评中,连续3个月位列市政协片区的前10名,受到市迎创领导小组的通报表扬。

二、强化依法行政、科学理政、从严治政的履职意识,努力开创全市林业工作新局面

20*年5月以来,局党组致力于抓重点、攻难点、创亮点、强管理、重服务、促发展,忠实履行职责,积极创新方法,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顺利推进。实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以来,举全局之力,创新机制,自我加压,打造亮点,全力抓好工程建设,实行班子成员包片、技术人员包点,做到了参谋策划到位、组织协调到位、技术培训到位、技术指导到位、质量督查到位,严把整地、苗木、栽植“三关”,全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造林绿化喜人局面。4月中旬经省检查组的检查考评,我市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在全省综合排位第五,造林绿化面积占省政府下达任务的135.7%,增幅在全省排名第三,杨树调苗亩均株数在全省排名第二。同时,省检查组对我市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亮点多、机制活、成活率高、农田林网有特色等方面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森林防火工作扎实有效。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明确森林防火领导责任制的通知》,全面落实了森林防火工作责任,建立健全了森林防火年度目标管理制度,明确规范了森林火灾扑救程序及责任追究办法。加强了专业消防队建设,添置了一批森林防火设备,研发了全省领先的森林防火指挥地理信息系统,开展了森林火灾保险试点工作,森林防火工作日趋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20*年我市森林防火工作第四次荣获全省森林防火目标考核二等奖。

[1

(三)灾后重建成效明显。一是因地制宜科学编制了《##市林业灾后重建规划》,为争取灾后重建资金奠定了扎实基础。二是为减少火灾和病虫害隐患,减轻林农损失,积极争取省林业厅追加木材采伐计划6.04万立方米,依法全面清理受灾林木,保护了林农利益。三是开展科技救灾,编发林业灾后重建技术资料2.9万份,先后组织4次送科技下乡活动,在主要竹产区实施毛竹灾后竹腔(竹蔸)施肥工作,推广雪压毛竹复壮、笋竹林灾后复壮等实用技术,使雨雪冰冻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四是争取救灾经费717万元。

(四)林业产业进一步壮大。一是积极打造特色林业产业基地,高效雷竹产业、高产油茶产业、苗木花卉产业、天师板栗产业等四大产业基地已形成规模,在全省有较大影响。二是加大了对龙头企业的培植和扶持力度,为一批规模以上涉林企业争取了贷款贴息资金300多万元。三是积极做好亲商安商工作,局班子成员挂点服务企业,跟踪服务,切实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20*年实现林业总产值17.5亿元,比上年增长23%。

(五)森林资源保护规范有序。一是深化林业产权制度配套改革。积极争取国家林业局将贵溪市列为全国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县,探索“十二五”期间森林采伐管理的新机制、新模式、新体系。二是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贵溪阳际峰自然保护区晋升部级自然保护区科考工作全面完成,并通过了国家林业局评审;完成了龙虎山中华秋沙鸭自然保护区晋升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科考工作基本结束。三是强化有害生物防治。下发了《防控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入侵告知书》,加大了有害生物测报预防除治工作力度,有效地维护了我市森林资源安全。目前,我市是全省没有发生重大森林病虫危害的三个设区市之一。四是开展林业综合执法工作。20*年共查处各类林业案件1350余起,无一例行政申诉、行政复议案件,被市政府法制办授予案卷评比二等奖,林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走在全省的前列,受到了省林业厅的好评。

(六)争项引资工作成绩显著。建立了“强化领导,落实责任,跟踪问效”的争资争项工作机制,20*年,在退耕还林、长防林、血防林、生态公益林、灾后重建、森林防火、“一大四小”等方面,共争取上级资金6500万元,比上年翻一番,取得历史性突破,2009年力争达到1亿元左右。

三、强化锻炼党性、端正党风、严肃党纪的政治观念,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

一年多来,局党组狠抓班子自身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机关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班子凝聚力明显增强,干部素质明显提高,机关作风明显改进,廉政建设明显加强。

(一)班子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坚持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思想上求共识,感情上求共融,工作上求共进,形成了心齐、风正、气顺、劲足、实干的良好氛围。坚持维护班子团结,班子成员十分珍惜共事的缘分,十分注重平时的交心通气,大事讲原则,小事讲谦让,急事一起上,难事联手干,执行力、操作力得到提高。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林业发展战略、专项资金使用、干部选拔任用、机关内部建设等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坚持集体讨论,民主科学决策,做到公开、公正、公平。

(二)干部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一是加强干部队伍的培养,通过选派干部参加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到乡村、林场、涉林企业一线实践,锻炼了一批年轻干部;通过民主推荐、竞争上岗的方式,选拔了一批科级干部。二是建立中层干部年度述职考评制度,增强了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履职意识。三是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建立健全机关党建工作长效机制,致力于机关党的工作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我局被市直机关工委列为党建示范点、党务公开试点单位,连续多年被评为基层党组织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三)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进一步加强。深入开展了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机关效能年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建立健全了《服务承诺制》、《政务公开制》、《行政审批事项限时办结制》、《政风行风建设监管机制》、《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而着眼治本的预防机制》等长效工作机制,减少了30%行政许可、审批项目,营造了“公开、公正、透明”的政务环境,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树立了机关新形象。

(四)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推进。一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局党组制定下发了《关于对党风廉政建设有关工作实行责任分工的决定》,对局领导班子成员及相关科室提出了廉政建设的责任要求,明确了责任领导和责任科室,并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二是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局党组以腐败案例、涉林犯罪案例为反面教材,组织开展一系列党风廉政建设警示教育,警示班子成员加强廉洁自律。三是加强林业工程项目资金监督管理。先后3次组织开展了林业重点工程项目检查和林业执法检查,保证了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

(五)自觉接受监督意识进一步增强。林业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人大、政协的监督和指导,更离不开人大、政协的关心和支持。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十分注重增强依法行政意识、接受监督意识,重要工作争取人大、政协支持,邀请市人大、市政协领导视察指导工作,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局政风行风监督员,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意见、政协委员提案,有效地推动了林业事业的发展。

20*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林业厅的关心支持下,市林业局党组服从服务大局,尽心尽力履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先后荣获全省林业系统目标管理考核先进单位,全省森林防火责任目标考核二等奖,全省林业系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省松材线虫病防控先进单位,全省森林公安“三基”工程建设先进单位;市委、市政府授予的市级文明单位,市政府授予的行政服务中心最佳服务窗口,全市新农村建设先进帮扶单位、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和谐平安单位等荣誉称号。

林长制工作成效篇7

同志们:

下面讲以下几点意见

一、前段工作情况

一是规划科学,质量过硬。各级林业部门严格按照适地适树、林相美观、生态优先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了高铁沿线造林、抚育提质规划。*段沿线70%为紫色土和紫色页岩地,是难啃的硬骨头,造林难度大。为了确保造林进度和绿化效果,市林业局组织沿线县市区进行全面摸底调查,逐小班、逐地块进行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地探索出了成功的造林模式。衡南县、*市和珠晖区雇请专业队伍重点攻坚克难,采用挖掘机、风炮机等机械进行整地,客土回填、绿化大苗带土造林,质量高、效果好。*市林业局组织干部、技术人员,对高铁施工料场等难造林地,采取机械化大穴整地、大苗造林。*市林业局及三县区林业技术人员深入各造林点,对清山、整地、栽植等进行全程技术指导和监督,严把苗木质量关,确保了造林质量。*县按照“生态优先、测土配方、优材更替、生物多样”的原则,实行阔叶树与针叶树混交,常绿树与落叶树搭配,绿叶树与彩叶树结合,选用了湿地松、枫香、桉树、柏木、荫香、杨梅等多个树种造林,着力把高铁沿线建设成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多效益的靓丽风景线。来源于:

二是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沿线各级党委、政府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迅速成立机构,制定政策和实施方案,落实造林绿化资金。*市和*市政府在动员会后立即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的*高铁沿线造林绿化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配备了工作班子,市财政安排了专项资金,造林绿化工作迅速展开。*、*等市林业局及时召开了专题会议,传达省政府动员会精神。*县委、县政府把高铁沿线造林绿化列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指挥长的工程指挥部,县“四大家”主要领导分别在沿线办点示范,县财政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沿线造林绿化。*市市长*同志两次召集沿线乡镇主要负责人就整地、造林工作进行调度,市财政安排了412万元专项资金。*市沿线6个县市区政府建立了由主管县市区长主抓,县林业局负责苗木调配和技术指导,沿线各乡镇政府具体承办的工作机制,并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市、县两级财政共安排高铁沿线造林绿化资金680多万元。

三是部署周密,进展迅速。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周密部署,迅速行动,任务落实到乡镇,责任落实到单位,检查落实到一线,技术指导到现场,加速推进沿线造林绿化进度。*市为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实行周报制度,市林业局狠抓督促检,坚持“三高三统一”原则,即工程建设高标准、高质量、高要求,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施工队伍。*市及沿线各县市区政府建立了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对紫色土等难造林地进行集中攻坚,专业队伍施工,进度快,质量好。并将市直机关义务植树基地选在高铁沿线,支持高铁沿线造林绿化。*县实行“岗位职责,人变责不变;绿化考核,山绿人进;问责处罚,山荒人退”,将高铁沿线造林绿化工程建设成效与责任单位主要领导的考核晋升挂钩。目前,*市完成高铁沿线造林15082亩,为省里下达计划的189.2%;*市完成造林10022亩,为省里下达计划的231.8%;*市、*市、*市和*市都已基本完成任务。

我省*高铁沿线造林绿化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沿线造林绿化成效离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部分地段新造林的整地、苗木和栽植质量不高;二是高铁沿线旱地和可视范围内的部分远山没有同步造林绿化,整体效果欠佳;三是高铁施工料场、堆土弃土场因造林绿化难度大,未及时进行造林绿化。来源于:

二、下步工作重点

1、进一步强化领导。搞好*高铁沿线造林绿化,改善沿线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质量是促进高铁沿线地区和全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德政工程。沿线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高铁沿线造林绿化工作的领导,把高铁沿线造林绿化和提质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纳入县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各级财政要将高铁沿线造林绿化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优先予以保证。沿线市和县市区林业部门要认真做好技术指导,省林业厅要进一步加强对高铁沿线造林绿化工作的检查督促,定期向省政府报告工作进度情况。铁路等有关部门要认真完成职责范围内的造林绿化任务。

2、认真抓好造林扫尾工作。一是尚未完成造林任务的要抓紧造林扫尾。在树种安排上要坚持多树种,困难地带可以实行乔、灌、藤结合。二是沿线市和县市区政府要比照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对高铁沿线两旁20米范围内的旱地采取流转等方式造林绿化,安排专项资金对退耕户进行补助。三是沿线市和县市区政府要采取非常规措施对料场和堆土弃土场进行植被恢复,确保沿线不露黄土,不留荒山,不留绿化死角。

3、着力巩固造林绿化成果。建设高铁沿线绿化带,打造高铁沿线满目青翠的生态景观,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一是要搞好新造林抚育。造林前三年每年要开展两次抚育,并结合抚育进行施肥,干旱季节要及时对幼树进行浇灌或地膜覆盖保湿,以提高造林保存率,促进林木快速生长。二是要加强管护。沿线各县市区要建立健全绿化带管护制度,逐山头、逐地块制定管护措施,并将管护责任落实到单位、落实人;要加强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严防人畜危害。三是要实行生态补偿。各地要结合全省正在开展的生态公益林调整工作,将高铁沿线森林全部纳入生态补偿,以确保造林绿化成果的巩固。

林长制工作成效篇8

关键词:营林技术;有害生物;控制措施

林业有害生物是侵害林业资源,影响林业资源价值的重要问题。为了确保林业资源的成长效果,做好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控制意义重大。营林技术作为最科学的造林方法,其在林业产业当中对有害生物的控制具有非常大的作用。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出营林技术对有害生物的控制作用,做好对营林技术对有害生物控制措施的分析至关重要。

1营林技术对林业发展的意义

1.1对有害生物的有效清除。营林技术作为最科学的植树造林技术,其在森林综合治理环节当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其他技术所无法比拟的。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营林人员能够在营林工作中及时发现树木的病虫害表现,并根据树木病虫害的实际程度来进行恰当的处理。若有害生物对树木的侵害程度较小,那么可以采取物理驱虫、化学驱虫的方法来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治理。若有害生物对书目的侵害程度较大,导致树木无法救活时,则必须要对树木进行砍断清理,实现对病虫害传播路径的有效阻断,进而达到清除病虫害的目的。对于成片、成林的病虫害严重且无法救活的书目,则不得不采取集中焚烧的方法,来对病虫害予以彻底清杀,以避免病虫害传染其他林区而对其他林区造成破坏。经过实践工作经验证明,上述清除有害生物的营林技术效果明显,所以说营林技术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控制具有相当不错的效果。

1.2提高林区的综合免疫力。林业有害生物是具有传染性的,在树木生长过程中,林区的免疫力会直接影响其树木的染病几率,因此提高林区综合免疫力,以实现抗病、抗虫是林区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提高林区综合免疫力过程中,营林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技术内容。首先,在选择树种、树苗阶段,营林人员就可以根据对种子、树苗的有效筛选,来实现对抗病虫害能力的第一次控制,确保每一颗种子、每一棵树苗都具有一定的抗病虫害的免疫力。其次,在育苗过程中必须要让苗圃林区,实现对树苗与病害林区的有效隔离,避免树木在苗木期就感染病虫害,降低树苗的免疫力。第三,对树苗进行适当的抚育,适时的处理带病枝叶,适量施肥也可以增强树木的免疫力。选树种、育苗、抚育都是营林技术当中的内容,这些技术有都可以在提高林区综合免疫力,控制林区有害生物方面发挥作用。

1.3进一步优化林区环境。在树木生长过程中,所有树木都是在林区这一大环境下予以生长的,在这种情况下,林区环境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树木的成材质量,因此优化林区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工作类型。营林技术作为林区最基础也最核心的技术内容,其在优化林区环境方面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进行造林时,营林人员可以根据对现有林区树木种类、数量的分析,来对造林树种进行科学选择,通过多树种混交来让林区生物链变得复杂,进而提升林区生物种类的复杂性,为林区生物之间的相互制约创造条件,进而实现对林区环境的有效调节。

2控制有害生物的营林技术探讨

想要依靠营林技术来实现对有害生物的有效控制,就必须要做好对营林技术内容的充分掌握,并且对不同种类林木的不同病害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在实际工作中,控制有害生物的营林技术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2.1林木隔离带的建设。林木隔离带是当前林区控制有害生物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其能够通过对病虫害严重树木的有效隔离,来控制病虫害范围,避免病虫害出现传染和蔓延的情况。在进行林木隔离带设置过程中,首先要做到林木混交,避免单一树种而造成病虫害大面积传播。同时还要做好细节工作,让病树得到有效隔离,让幼苗能够得到有效治理,防治林区有害生物出现迁移现象,为就地处理病虫害创造条件。需要注意的是对病虫害的处理时间以幼虫时期最佳,因为幼虫此时尚未长出翅膀,无法进行远距离飞行,在这一时期借助隔离带的有效隔离,将病虫害予以科学处理是最佳时期,一旦还冲长出翅膀,那么隔离带的效果就会下降,因此林木隔离带技术以病虫害初期处理效果最佳。

2.2混交林的营造建设。在林区当中,单一树种类型的林区其生物链也相对单一,这会导致其生物链较为脆弱,一旦出现病虫害,那么避免会遭受到毁灭性打击,治理起来也相当困难,因此为了避免此种情况的出现必须要积极开展混交林的建设。混交林是病虫害防治、处理环节中最重要的内容,因此想要依靠营林技术来实现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有效控制和处理,就必须要做好对混交林的营造建设。因为混交林能够依靠不同树种之间生物群落的不同产生相互制约和影响的作用,避免森林出现同一病虫害大面积出现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混交林的枯枝落叶层易出现腐殖层,这会构建起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种群,虽然部分生物会对林木造成病害影响,但也会出现制约病虫害的生物种群,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通过相互制约来达到保护林区树木的目的。

2.3保护有害生物天敌。保护有害生物的天敌也是营林技术当中,控制病虫害的重要措施,其依托生物之间生物链的相生相克,从根本上降低病虫害出现的几率,进而达到控制林区病虫害出现的目的。有害生物的天敌有很多种类,例如鸟类、捕食性昆虫、寄生性微生物等等,需要营林人员根据对不同林区、不同树种、不同病虫害来予以使用,以保证其科学性和有效性。

2.4做好抗病虫树种的选择。因为同一树种的不同品种对同一种病虫害的抵抗力也是有所差异的,所以,营林人员在进行树种选择过程中,也可以通过科学的树种选择来提高其自身抗病虫害能力的作用。在实际选择树种时,营林人员需要根据对当地林区环境的分析,选择一些适合当地林区环境生长的且抗病虫害能力比较强的树种,以实现对病虫害出现几率的有效控制。通常情况下,为了满足林区环境生长的实际需求,我们可以采取针叶与阔叶混交、乔木与灌木混交、灌木与灌木混交的方式来达到抗病虫害的效果。

3结论

综上所述,营林技术的有效应用不仅能够实现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有效控制,还可以为林业经济的振兴提供重要支持。在实际工作中,为了确保营林技术应用的有效性与可靠性,我们必须要加大对营林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方面的分析,充分发挥出其作用性,营造一个良好的林业环境,为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林区经济的振兴提供支持。

作者:杨忠华单位:鸡西绿海林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邱立新.营林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进展及发展趋势[J].中国森林病虫,2014,4:28-32+10.

林长制工作成效篇9

【关键词】退耕还林;法规

1.退耕还林工作必须纳入法治的轨道

1.1退耕还林工作具有长期性

退耕还林是我国历史上涉及面最广、政策性最强、工序最复杂、群众参与度最高的生态建设工程,主要目标是解决重点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是调整国土利用结构、增加森林植被、治理风沙危害的根本性措施。退耕还林工作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在持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一个基础性工作,它具有长期性的特点。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森林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带来了水土流失、荒漠化、干旱、沙尘暴等一系列的灾害性气候,严重地影响了经济的发展、环境的保护和人民的生活。因此它的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工作。

1.2退耕还林工作必须纳入法治轨道

从治国的实践经验来看,只有依靠法治才能保障一项制度的长期存在与有效运作。退耕还林这项关系到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国家生态安全的基础性工程,也迫切需要依法持续推进。在我国现有行政体制下,只有各级人民政府严格依法办事,才能体恤民力赢得民心,才能切实保障普通群众的根本利益。由于退耕还林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全局性,必须把退耕还林工作纳入法治轨道。只有依法持续推进退耕还林工作,才能使退耕还林工作制度化、法律化,使其具有稳定性、长期性、根本性,才能有效避免政策的波动性、短期性、随意性,才能消除群众对退耕还林政策变与不变的担心,才能真正发挥广大群众参与生态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健全和完善退耕还林法律制度

《条例》在退耕还林工作应遵循的原则,管理体制,规划和计划的内容、制定程序和实施,造林、管护、检查验收,资金和粮食补助,保障性措施和法律责任等方面作了较全面的规定。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还需要着重完善以下几方面:

2.1以生态效益优先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

退耕还林必须坚持生态优先。贯彻生态效益优先的原则,首先,要尽快建立生态移民法律制度。要严格执行2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因为这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在这些地区因生态破坏严重,其环境的理论人口承载量远低于现有水平,实施“生态移民”可以有效解决人口对环境的过重压力。同时对于退耕户来讲,虽然短期内可以依靠国家的补助勉强维持生计,但长期以补助的方式维持生存是十分困难的,而通过生态移民可以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相对较好的基础。我们可以借鉴三峡工程移民的成功经验,逐步建立健全我国的生态移民法律制度。其次,生态建设需要大量投入,从立法上拓宽资金的来源,加大投资力度。

2.2立法保障退耕还林工程

退耕还林是一项技术含量高的工作,涉及到林学、植物学、生态学、气候学、地理学及经济学等诸多学科。退耕还林工作面临着许多技术和经济难题:如何提高干旱半干旱甚至荒漠化条件下植树造林的成活率,不同地区生态林品种如何确定,如何开展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退耕还林的经济成本与效益分析,退耕还林与粮食安全的关系,解决退耕农民的长远生计问题等等。应吸收大学、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广泛参与,大力加强这些基础性研究工作,否则由于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而使退耕还林工作缺乏科学性。建议在《条例》总则中规定增加退耕还林基础性理论、规划论证等研究。

2.3完善配套制度,确保退耕还林者的权益

首先,建立工作规范,确保目前《条例》规定的补助粮食、种苗造林补助费和生活补助费在部分地区能及时足额地发放到退耕还林者手中。对不同的地区,根据其自然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的不同,也可考虑对补助粮食、种苗造林补助费和生活补助费进行合理调整。关于补助年限的问题,要进行多方面调研和专业论证,确立合理的标准,使退耕还林者能获得持续性发展。其次,配合《条例》的贯彻实施,要尽快制定林木(草)所有权证发放和管理的办法、退耕还林后土地承包合同的变更与管理办法、退耕还林县(市)税收减免与财政补助办法、退耕还林者对所有的林木采伐管理办法、封山育林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和制度,确保《条例》所规定的各项保障措施来落到实处。最后,各地方要制定相应的综合发展规划和相关的政策措施,切实解决农民的经济发展问题、后续产业的研究开发问题、能源供应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实现退耕还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从而真正使退耕还林工作“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

2.4建立合理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我们在前面强调要加大退耕还林的经费投入和确保退耕还林者的经济利益,因此拓宽退耕还林的经费来源成了一个关键性问题。从资金来源看,目前主要是中央财政拨款,地方财政承担检查验收、兑付等费用。但仅此还远远不够,应开辟多种筹资渠道,如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发行特种国债建立生态基金;引导城市工商企业和个人进行投资,让其承包退耕还林工程,有权获得合理的投资收益;鉴于环境问题的全球性,争取国际资金的援助,同时学习规范的国际管理经验。但笔者认为,最有效的是建立合理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3.强化退耕还林法律制度的实施机制

3.1优化管理体制,强化地方政府的作用

由于退耕还林是一项集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因此目前主要采用国务院组织领导实施、省级人民政府负责制的管理模式。退耕还林应由省级人民政府具体组织实施,并逐级落实目标责任。在这种模式下,最大的好处有利于中央的宏观调控和综合平衡,有利于协调好各地方、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有利于退耕还林政策的整体推进。

3.2加强执法的力度,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要加强《条例》的宣传和贯彻力度,切实依法有序推进退耕还林工作,构建切实有效的监督机制。在中央层面,应当严格执行总体规划,严禁地方擅自调整规划和实施计划,要保证政令的权威,同时统一对退耕还林资金和粮食进行审计监督。对省级人民政府而言,要确保资金的及时到位和粮食的调拨,督促县级人民政府专款专用,防止资金的挤占、挪用、截留和克扣。对退耕还林工程而言,一种良好的监督机制的基本要求是“横到地头,竖到农户”。从横向看,就是要求财政、林业、粮食等部门密切协调,在规划、作业设计、合同签订、种苗供给、工程验收、粮食和补助发放等方面做到环环相扣,重点加强对“退”和“还”环节的监督。从纵向看,要求对省、市、县、乡、村、农户实行多层级监督,其重点在农户,要建立各项制度和措施加强监督的效果。

林长制工作成效篇10

关键词:森林;抚育;经营管理;分析

【分类号】:tF762.3

1.引言

据统计,世界森林蓄积量平均每公顷为110立方米,有14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00立方米,部分甚至达到350立方米左右。而我国,森林蓄积量每公顷仅为85.88立方米。我省的森林质量则更低,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全省现有有林地以纯林为主,混交林比例偏低,结构简单,特别是平原绿化树种单调,密度过大,结构单一,病虫危害频发。山区还有大量残次林分,防护效能低下。由于缺乏抚育管理,分化严重,生长缓慢,林分龄组结构不合理。森林抚育经营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林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成为我国林业生产力低下的最大症结。只种不管,导致森林生长不良,质量低下,单位面积蓄积量低,严重影响了森林经济、生态以及碳汇等功能的发挥。加强森林抚育经营,大幅度提高林地生产力,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稳定健康,已经成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的迫切需要。

2.森林抚育经营管理的方案

2.1加强组织领导

为顺利推进森林抚育补贴试点项目的实施,市里专门成立了森林抚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工作职责,形成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领导小组由林业局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营林、规划、资源、林政、财务、纪检等多个部门领导为成员,在工作分工上,明确营林部门为牵头单位,负责制定实施方案,规划队负责作业设计编制,资源、林政部门负责采伐管理和审批,财务部门负责资金的拨付和使用监督,基层林业站负责具体方案的实施、指导,通过各部门的密切合作,有力地推动了试点工作任务的完成。

2.2强化质量监管

一是认真开展作业设计。设计均由具有乙级林业调查设计资质的公司承担。设计单位严格按照国家林业局《中幼龄林抚育补贴试点作业设计规定》要求,在符合条件的中幼龄林中,按照相对集中的原则,进行全面踏查,合理选择作业区,确定抚育方式和抚育强度。作业设计书经林业局审核后,报送市林业局审批,通过层层把关,确保作业设计质量。二是及时签订施工作业合同。各单位能够根据作业设计书内容,及时与施工作业单位或个人签订施工作业合同,明确作业地点、面积、方式、时间、质量要求、验收程序、合同金额、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事项,并按规定要求进行公开公示,接受广大群众和社会的监督。三是广泛开展技术培训。为提高森林抚育工作业务管理以及施工人员技术水平,林业局采取会议、专题培训班等形式,及时开展各级、各类森林抚育业务培训。四是加强指导和监督。各单位普遍实行任务、质量分片包干制度,由有关股室一对一挂包施工单位,强化技术指导和任务落实;林业站和施工单位指定专人进行施工管理,跟班作业。

2.3开展监测验收

为规范开展森林抚育成效监测工作,林业局严格按照《森林抚育试点项目成效监测方案》,各单位根据不同森林类型、抚育措施、区域分布等情况,认真选择确定森林抚育监测点开展成效监测与评估工作,总结森林经营技术和管理模式。施工作业完成后,林业局及时组织由相关部门参加的验收队伍,依据国家林业局《森林抚育检查验收办法》,对照省里下达的试点任务、批准的作业设计文件、有关施工合同等开展全面的自查验收,各国有林单位实行小班施工作业结束后,先由跟班作业施工的业务人员预验收后,向国有林单位提出验收意见,再由试点单位分管领导和相关业务人员组成验收小组对完工的作业小班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才开具验收单和工资结算单到财务结算。

2.4资金使用管理

严格按照《森林抚育补贴试点资金管理办法》规定使用资金。一是规范财务核算,严格按项目支出范围使用资金,专款专用;二是规范资金拨付,分两次拨付资金,试点方案批复后,先拨付40%,其余60%待检查验收后再拨付;三是加强对补贴资金的监督检查,防止截留、挤占和挪用。

3.促进森林抚育经营管理的对策

3.1确保抚育作业质量

要求各林业局、林场要严把各工序质量关,确保抚育质量达标。采取技术人员包片蹲点、派专项督导工作组、开展产中检查等形式,对森林抚育生产进行全方位的督查指导。对存在问题的场地要及时下达整改通知单,限期进行整改。严格“三级”验收制度,逐级验收、逐级把关、逐级上报,认真落实终身追究制度,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确保抚育作业质量。

3.2强化专业技术培训

林业局逐级落实培训责任,特别是林场对一线作业人员培训的主体责任。强化对营林生产作业人员进行全方位、多形式、多层次的专业技能培训,尤其对新转岗转产人员进行营林专业技能的特殊强化培训,有效提高生产作业人员的技能和效率。同时积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学习、研究落实国家林业局《森林抚育作业设计规定》和《森林抚育检查验收办法》。

3.3促进职工转岗就业

抚育补贴工程既是生态工程,又是民生工程。林业局建立健全促进职工就业增收的长效机制,构建透明、公正合理的劳动秩序。切实做好计划分配公示制、生产作业合同制、作业人员实名制“三制”的落实。认真组织好本局职工,尤其是木材生产等行业转岗转产职工就业安置,强化任务分配、人员组织、质量监管等工作管理。做好营林生产作业人员的身份登记、统计工作,让“想干活”的职工能参与到营林生产中“有活干”,切实保证职工就业增收,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外委与转包行为。

3.4稳定营林专业队伍

林业局、林场继续给营林生产一线职工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稳定营林专业化队伍。按照《营林生产规范化作业点建设标准(试行)》,做好规范化作业点建设。规范化作业点建设与营林小队建设要同步推进,成建制营林小队作业点必须全部达到规范化。做到“让山上职工安心,让山下家人放心”。

3.5扩大森林抚育补贴

一是将森林抚育补贴的对象由国有推广到集体或个人。二是扩大森林抚育的内容,将补植、施肥等抚育手段列入抚育补贴内容。三是将未成林造林地的抚育纳入森林抚育补贴范围。未成林造林地抚育是确保幼树成林的关键措施,是森林抚育经营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早期的抚育经营对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分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森林抚育的作业设计、施工培训、检查验收、成效监测等管理费用按5%的比例安排明显不够,建议按总投资的10%另行安排间接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