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总结十篇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总结十篇

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56:14

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总结篇1

首先我代表张泉村对计生、妇联组织领导对我村计划生育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下面我就张泉村“十一五”以来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向大家做一简要总结汇报。

张泉村地处密云县东部,位于大城子镇北部深山区,全村含4个自然村,全村总人口201人,已婚育龄妇女45人;近三年来,全村出生人口3人,全村符合政策生育率达100%。

一、“十一五”时期人口发展规划执行情况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近年来,我村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这一中心,坚持以人为本、以构建和谐的人口环境为目标,加快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的转变,聚全村之力,扬服务之帆,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构建和谐计生环境,使张泉村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职责。

我村始终把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渠道,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放在与经济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切实加强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实现了书记主任亲自抓、负总责,分管妇联、专干具体抓,具体责任人具体落实,层层落实责任,做到了专人专事专门抓。成立了由村书记任组长,村妇联任副组长,各生产队长为成员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

(二)、保障资金投入,优化服务环境。

近三年来,村委会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建立起了能开展宣传、咨询、服务的服务室。

(三)、强化队伍建设,夯实服务能力。

首先,我们在计划生育专干队伍建设当中,始终坚持好中选优的原则,建设了一支想服务、会服务、能服务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管理队伍。全村现有计生专干2名,通过培训等实现了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

(四)、落实奖励扶助,推进生育关怀。

“十一五”期间我村认真贯彻上级出台的各项奖励扶助政策,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使计划生育家庭真正感受到来自政府的关怀和温暖。今年以来,认真落实上级计生部门文件精神,实施以“奖励、扶持、优惠、保障、补偿、关怀”为主要内容的计生活动。进一步落实对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的各项奖励和优先优惠政策。其次还注重计划生育户在救灾救济、扶贫开发和重点工程上给予倾斜,在退耕还林、玉米良种补贴、生态建设等项目上优先安排。

(五)、创新服务理念,深化优质服务。

一是弘扬新风,宣传教育多样化。利用图展、板报、标语、广播、车辆宣传、组织人员入户等多种形式,对育龄人群开展经常性、规范化培训,全面倡导新型生育文化。在村主干公路沿线、大桥头公交车站、村健身广场设置计划生育条幅3条,制作计生知识宣传图板6块。

二是需求引导,贴心服务个性化。本着“以人为本,面向群众,因人施策,服务到人”的工作方针,建立健全了信息采集和分析机制。采取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等形式,向群众推介我们的服务内容、服务项目和服务特点,广泛采集群众需求信息。

三是强化服务,生殖保健服务系列化。坚持以技术服务为重点,按照生育、节育、不育这一技术服务主线,做好生殖保健系列化服务,不断提高育龄群众的生殖健康水平。每年对辖区内重点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两次免费b超健康查体、非重点已婚育龄妇女一次查体。做好婚前、孕前生活常识和卫生知识的指导,做好婚前、孕前优生监测,加强孕前、孕后的跟踪服务,使广大育龄妇女孕检和健康查体率达到100%。

四是适宜指导,避孕节育知情化。通过社会宣传、专题教育、群众自我教育等方法,提高了育龄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对计生工作的满意度。

五是推陈出新,药具管理网络化。建立了药具发放、监测网络图,由过去单一的“送药上门”的服务模式改为自主选择与持“服务卡”领取避孕药具相结合。育龄群众持卡可在村药具免费发放点领取所需药具。村服务室还配备了药具展示柜,详细说明了药具的名称、性能、适应人群、使用方法、禁忌等,使群众能够更直观、明了了解药具性能和功效,以便更好的选择适合自己的药具。

(六)、发挥协会职能,推进村民自治。

在村民自治中,计生协会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村计生协会共有会员98人。协会还成立了村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监事会和协会分会,人员全部由群众选举产生,让他们参与村民自治章程的制定,并定期反馈群众意见,实行每月一沟通制度,确保村民自治真正体现村民意愿,维护村民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紧紧依靠协会,抓住广大群众脱贫致富愿望强烈这一兴奋点,加强引导,开展了“你做到少生优生,我帮你尽快致富”的活动。其次,我们利用协会贴近群众、了解群众的优势,组织协会会员定期对计生工作进行评议,通过召开座谈会、访谈及育龄群众需求信息采集等,认真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将独生子女奖励政策、奖励扶助制度、免费技术服务、生殖保健等作为政务、村务公开的重点,让群众充分了解自己拥有的计划生育基本权利。

七、坚持综合治理,统筹人口问题。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仅靠人口计生部门孤军奋战是远远不够的。推进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我村将流动人口纳入常住人口管理和服务,流动人口可免费享受计划生育服务,同时与上级各有关部门密切联系,积极配合镇计生服务站实行与常住人口同管理、同服务,拉近了计生工作人员与流动人口之间的距离,有效遏制了流动人口的政策外生育。

二、存在的不足和困难

“十一五”以来,在上级人口计生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村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步发展,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出生人口素质有效提高,各项指标均达到了目标要求。但是,工作中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下两点较为突出:

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总结篇2

__县从1997年开展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相结合试点工作以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之中,把“相结合”工作作为建立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有效平台和载体,不断开拓进取,创新发展,帮助和引导实行了计划生育的广大群众转变婚育观念,早日走上了“少生快富”道路,同时,也加快了计划生育工作方法和思路的转变,促进了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和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回顾和总结近年来我县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相结合工作的实践,主要是坚持“两个到位”,建立“三个机制”,落实“八个结合”。

“两个到位”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县上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计生、扶贫、民政、劳动、教育、妇联、团委等17个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相结合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也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或乡镇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县、乡人口计生部门设立了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相结合工作办公室,同时建立政府目标责任和部门目标责任“双轨”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干部包村包对象责任制度,结对帮扶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考核奖惩等工作制度,切实靠实各级干部的工作责任,确保帮扶目标任务的全面落实。

二是宣传动员到位。在推行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相结合工作的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思想宣传工作摆在首位。县宣传、计生、广电、文化、教育等部门紧密配合,通过制作电视专题片、举行奖励扶助政策兑现仪式、开展慰问救助活动、开办广播电视专题节目,刷写宣传标语,创作演出歌舞、话剧、快板等文艺节目,对相结合工作进行广泛深入宣传,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20__年,县上创作了一部反映全县计生扶贫工作的文艺节目《计生扶贫谱新篇》,在全县巡回演出,深受群众喜爱。同时,县上每年对相结合工作中涌现出的群体和个体典型进行及时总结和宣传报道,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使农民群众看到实行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相结合工作给他们带来的切身利益和好处,自觉地参与到“相结合”工作中来,从而减小了计划生育工作难度。通过大力宣传,使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相结合是做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希望之路,必由之路。

“三个机制”

一是政策推动机制。20__年,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对农村二女结扎户和独生子女领证户实行奖励优待的规定》,在全市率先提出了对农村自觉按期落实绝育措施的二女户一次性奖励现金3000元的规定。20__年以来,紧抓国家奖励扶助制度试点机遇,扎实开展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扶助工作和对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的救助活动,先后对600名国家奖励扶助对象发放奖励扶助金62.94万元,为150户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发放救助金16.2万元。同时,积极加快与国家奖扶政策的对接,进一步拓展完善配套政策,20__年9月,县委、县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对农村二女结扎户和独生子女领证户实行奖励优待政策的实施办法》和《__县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救助活动实施方案》,从“奖励、优惠、优先、扶持、服务、保障”等各个方面,加大政策落实和引导力度,规定对农村自愿只生育一个女孩后主动落实长效避孕措施的夫妇一次性奖励10000元,对只生育二个女孩后自觉按期落实绝育措施的夫妇一次性奖励3000-5000元,对农村二女结扎户和独生子女领证户在县内初中升高中时加20分,在考入高等院校时,一次性资助学费20__元等有利于计划生育家

庭的奖励优待政策。为了确保资金落实到位,县上动员财政供给的干部职工每人每年捐助60元,在县财政建立计划生育奖励救助基金。20__年以来,全县共帮扶计划生育户1338户,落实各类帮扶资金260多万元,其中对134户主动落实绝育措施的二女结扎户一次性兑现奖励优待资金35.8万元,为792对二女结扎夫妇办理了各1000元的养老储蓄或保险,为664名农村独生子女领证户和二女结扎户子女减免学杂费2.1万元,免教科书费4.2万元,为马河镇王淑红等3名考入大学的二女结扎户子女先后资助学费11500元。有48名农村独生子女领证户和二女结扎户子女在升高中和高考时得到加分照顾。二是综合治理机制。我们把“相结合”工作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坚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和优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完善综合治理措施,逐步形成了党政领导、部门联动、群众参与,齐抓共管的综合治理机制。坚持把“相结合”工作列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扶贫攻坚总体规划,把农村各项经济社会政策同计划生育政策更好地衔接起来。各部门、各乡镇在开展各项农村工作中都制定出台有利于计划生育户的倾斜政策和优惠措施,在工作中坚持“两个导向”:即对实行计划生育的群众给优待、给帮助、给好处,对超生违育户在尚未交清社会抚养费之前,扶贫、民政等部门暂不扶持,暂不救助。县上每年年初结合年度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制定《__县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相结合工作实施意见》,明确帮扶目标任务、部门职责和具体优惠政策措施。以二女结扎户和独生子女领证户为帮扶主体,确定重点帮扶对象名单,做到帮扶责任到人,任务到人。20__年,县委、县政府下发《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综合治理机制的实施意见》,对各部门在“相结合”工作中的具体职责进一步做出了明确规定。从20__年起,县上坚持每个帮扶部门每年定村定点帮扶5户独生子女户或二女结扎户,每户帮扶资金不少于500元的结对帮扶制度,一帮到底,直至脱贫。两年来,通过部门结对帮扶计划生育户595户,无偿提供帮扶资金28万元。

三是考核奖惩机制。县上坚持实行人口控制与扶贫开发工作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评比,统一奖惩。县政府每年年初与县扶贫、农业、教育等28个职能部门和各乡镇分别签订“相结合”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责任,量化任务,把部门职责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并制定了具体的平时督查和年度综合考核评估办法,对各部门、各乡镇“相结合”工作的进展情况实行双月督查、季度汇报、年终全面考核评估,严格兑现奖惩。

“八个结合”

在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相结合工作中,县上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积极实践,大胆探索,在总结推行党政领导联系,专业技能帮扶、庭院和荒山开发、致富能人带动、支柱产业带动、乡镇企业帮带、专业市场带动、劳务输出帮扶等八种帮扶形式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紧紧围绕全县农村经济工作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工作要点,不断调整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创新拓展“八个结合”的帮扶思路,积极开展对农村计划生育户的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帮扶。一是帮扶工作与参与式扶贫开发相结合。在福星镇红岘村、巩昌镇五一村等15个实施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的村中,优先扶持156户计划生育户发展种草养羊项目,户均投放小尾寒羊5只,帮助建成标准化圈舍1座,并采取投一还一,滚动发展的形式,使项目村的所有计划生育户普遍受益,实现了整村推进,整村发展。二是帮扶工作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重点围绕无公害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菌材基地,洋芋种植基地和牧业基地建设,引导计划生育家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扩大中药材、洋芋、菌菜和优质牧草种植面积,依托全县主导产业的优势增加收入。三是帮扶工作与劳动技能培训相结合。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计生户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加强对计划生育户的劳动技能培训和输转,使他们掌握致富技术,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四是帮扶工作与农村项目建设相结合。去年以来,在巩昌、首阳、云田三个实施农村沼气国债项目的乡镇优先扶持61户农村计划生育户建成节能沼气池,每户投放帮扶资金1200元。在灾民建房项目实施中,优先帮助52户二女结扎户和独生子女户进行宜地搬迁和新建住房,每户投入建房资金3000元。在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中,县上明确规定对农村独女户和二女结扎户夫妇及子女个人承担的合作医疗费全部免收。20__年,共为2021户农村独女户和二女结扎户减免合作医疗基金7.8万元。五是帮扶工作与农村产业基地建设相结合。依托全县优势产业基地建设,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以点带面,整村推进的方式,先后在首阳镇新华村、福星镇红岘村、高塄村、井沟村等20多个村建立了种草养羊、药材和洋芋种植、加工贩运、务工经商等十多个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相结合帮扶示范基地,培育了巩昌镇靛坪村许顺全、首阳镇新华村张元义等240多户计划生育致富能手和科技示范的典型户。六是帮扶工作与"少生快富"工程相结合。从去年开始在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中实施"少生快富"项目工程试点,安排投入扶持资金44.8万元,扶持计划生育户149户,户均投入帮扶资金3000多元,发展种草养羊项目户102户,养牛项目户47户。七是帮扶工作与"双培双带"工程相结合。积极吸纳计划生育户参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双培双带"工程,通过典型培养和示范带动,把农村计划生育户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计划生育户中的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在实行计划生育的农民中培养一批思想观念新、综合素质好、技术能力强的致富能手和先进党员。八是帮扶工作与发展农村专业协会组织结合。积极发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的作用,按照"协会+基地+计生户"的模式,帮助计生户发展

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总结篇3

为深入贯彻党的*大精神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发[*]22号,以下简称中央《决定》),全面加强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现讲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全面加强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广大农民为农村进入低生育水平和全国低生育水平的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农村人口比例大、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传统婚育观念尚未根本转变、人口流动日趋频繁,一些农村计划生育家庭仍面临生产、生活和养老等方面的实际困难,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的任务十分艰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仍然是"天下第一难事",重点和难点依然在农村。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迫切需要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等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讲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要牢牢把握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基础性地位和阶段性特征,坚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协调推进,坚持国家指导与群众自愿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把帮助解决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现实困难摆在首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转变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

新时期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总的要求是:以党的*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将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完善利益导向政策,强化服务和管理体系,建立健全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长效工作机制,维护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引导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促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积极推进新农村新家庭计划

新农村新家庭计划旨在依托人口和计划生育网络,倡导和促进健康文明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保障农民享有基本的生殖健康服务,培育一大批"富裕文明、身心健康、优生优育、权益保障、民主和谐"的新家庭,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实行计划生育,提高农民家庭生活水平是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的根本目标。要研究制定新农村新家庭的评估标准,把群众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要求。组织群众参与新农村新家庭计划,把群众实行计划生育和脱贫致富结合起来,利用人口学校、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人口文化大院等阵地,发挥人口和计划生育网络、信息、组织优势以及各相关部门的优势,为计划生育家庭提供优先优惠的生产、生活以及生育等公共服务。

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农村文明健康水平是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的主要任务。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全面开展出生缺陷预防,重点推广一级预防措施,加强婚育咨询指导及孕前保健,推广使用预防出生缺陷的新产品新技术;积极实施二级预防措施,全面开展产前诊断工作,提高孕期出生缺陷发现率;努力推进三级预防措施,开展新生儿和婴幼儿系统保健,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实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促进计划,做好孕前管理和服务,引导群众知情选择避孕节育措施。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创建活动。借鉴国际先进理念,积极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发挥项目地区的示范作用。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强化独生子女社会行为教育和培养。

加强农村社区新型生育文化建设是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的重要内容。要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行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加强农村人口文化阵地建设。广泛开展人口国情、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及生育政策的宣传教育。立足农村社区实际,倡导树立男女平等、少生优生等文明婚育观念,倡导女孩参与社区文化活动,鼓励男到女家落户,逐步改变重男轻女等封建传统意识和习俗,逐步消除性别歧视。

新农村新家庭计划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新农村建设试点应有新家庭计划的内容,研究制定相关经济社会政策要有利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把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纳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之中,根据各地的人口形势以及工作基础,选择不同经济发展类型的村或乡镇开展试点。积极争取地方各级政府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并提供必要的保障。各相关部门要互相协调、积极配合,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将新家庭计划和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

三、建立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

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是惠民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指导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重要手段。计划生育家庭为国家作出贡献,应当优先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困难家庭应当得到重点扶助。建立健全利益导向基本制度。

要切实落实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计划生育奖励优待政策。全面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工程,落实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和计划生育免费基本技术服务制度。加快建立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探索建立长效节育措施奖励、节育手术保险等制度。完善有奖举报制度,建立健全相关奖惩政策措施。对违法生育的,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是党员、干部的,依法依纪从严惩处。

做好惠民政策与计划生育奖励优待政策的衔接。要按照《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以征地面积为主要依据计算和分配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并对独生子女户、双女户予以照顾。移民搬迁、危旧房改造等补助政策,要以家庭作为基本的补助单位,并适当提高对计划生育纯女户危旧房改造补助标准。享受计划生育奖励优待政策的群众,不影响其同时享受其他惠民政策待遇。按照国家规定所获得的计划生育奖励与扶助金,在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时一般不计入家庭收入。符合农村五保供养条件的独生子女死亡家庭,应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待遇,并按规定享受计划生育扶助。

制定和落实惠民政策要体现对计划生育家庭的优先优惠。农村扶贫开发、宅基地划分、改水改厕、沼气应用、新技术推广等政策或项目,要对农村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给予优待和照顾。要将独生子女和双女父母优先纳入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雨露工程"培训之中。将计划生育纯女户作为各级各部门结对帮扶的重点对象,推广"幸福工程"等社会公益活动。

四、探索建立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制度

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计划生育家庭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要从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是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着手,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创新养老模式,逐步解除农民实行计划生育的养老之忧。落实五保供养制度,解决好"三无"老人的保障问题。继续发挥土地养老的保障作用,巩固家庭养老保障的基本功能。

要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调动政府、集体和个人的积极性,多方筹集资金,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险制度。鼓励各地为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因地制宜地开展养老保障项目。探索开展农村养老保险的地区要优先考虑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

积极开展助老养老服务。鼓励和调动社会力量,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加快农村养老机构建设,不断满足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老人的生活照料需求,优先和优惠为身边无子女的计划生育老人提供集中供养服务。对生活不能自理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老年父母,按规定提供适当补助。要大力弘扬中华孝道、子女赡养、邻里互助的风尚,开展爱老助老义工活动,倡导社会各界关爱农村老人。

五、不断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

流动人口的主体是农民工。各地要按照中央《决定》和《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5号)的要求,坚持以流入地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按照统一管理、优质服务的要求,积极探索不同类型的区域协作模式,创新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推动形成党政领导统筹协调、各部门密切配合、流入地和流出地互动互补的"一盘棋"格局,统筹解决好流动人口问题。

流出地要从源头上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工作。流出地要做好外出人员的宣传、教育、培训,落实避孕节育措施,免费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配合流入地,及时提供、反馈流出人口相关信息。依法落实流出人口及其家庭应该享有的奖励优惠政策。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加强对流动人口,特别是农民工家庭的上门访视工作,帮助计划生育留守家庭及子女解决实际困难。

流入地要按照"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原则,将流动人口纳入当地人口总数,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纳入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的全局,把相关部门配合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职责落实情况纳入目标管理责任范围,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经费。流动人口可以凭《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享有国家政策规定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基本项目免费服务,逐步做到与户籍人口享有同等的服务。完善企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加强城市社区流动人口信息登记通报制度,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列入流动人口协管员工作职责。在流动人口集中的社区、企业、集贸市场等成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

加强信息化建设和考核评估工作。利用政府及各部门信息网络和资源,完善流动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完善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开展跨省或省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与共享试点。建立科学合理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评估标准,研究建立目标管理双向考核机制。

六、进一步强化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关键靠农村基层组织,靠基础工作。要适应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综合改革的新形势,强基固本,确保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和人员稳定。要按照辖区常住人口规模和工作需要,科学设立行政管理、技术服务机构,合理配备工作人员,不得随意撤并和改变机构性质。加强县乡计划生育服务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改善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设施和装备水平。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队伍职业化建设,强化教育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县乡两级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岗位特殊、任务艰巨,要按规定落实基层工作人员的工资和社会保障待遇。

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农村社区基层管理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村级计划生育专干队伍,确保人员、任务和待遇"三落实"。村级计划生育专干一般要在35周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以女性为主,实行"县管、乡聘、村用",鼓励民主选举、民主评议村级计划生育专干。适当提高计划生育专干待遇,其报酬可参照村委会主要干部的标准。

深入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推进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职能转变,加强对村级计划生育工作的分类指导和支持力度。积极创造条件,维护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知情权、选择权和生殖健康权。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依法制定包括计划生育内容的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引导村级集体收益和资源分配有利于实行计划生育的个人和家庭。进一步发挥计划生育协会的作用,维护群众权益,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

积极推进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信息化。抓好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项目建设,完善育龄妇女信息系统以及各相关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发挥信息引导和支持作用。建立健全出生医学证明、户籍管理、婚姻登记等公共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建立各级部门间人口信息共享机制和方式,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前提下,逐步实现与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未建立上述信息管理系统的,应根据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建立各级部门间定期信息采集制度。

七、切实加强对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深刻认识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把人口发展放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人口发展,做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与经济工作同安排、同落实。要充分发挥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建立和完善部门协调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协调制定相关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各相关部门在制定完善惠民政策时要充分考虑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开展对人口发展影响的评估,主动征求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的意见。探索建立人口发展指标评估体系,改革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

切实加强对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投入。建立稳定增长的投入保障机制。人口和计划生育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确保法律规定的各项奖励优惠政策、县乡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基本建设和队伍建设、计划生育经常性工作、计划生育免费基本技术服务等经费的落实。强化对财政资金到位情况和资金使用绩效的考核,加强监督检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坚决推进依法行政。积极创造依法行政的环境和条件,将稳定低生育水平、完成人口计划与依法行政、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帮助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有机结合起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和群众的守法意识。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及时了解群众诉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杜绝恶性案件和的发生。对出现重大违法侵权案件和恶性案件的,坚决实行"一票否决"。

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总结篇4

新农村建设,为解决人口问题提供了重大的历史机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无疑又迎来了继续坚持、重点突出和不断突破的历史新阶段。

第一,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为解决人口问题奠定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根本目的是富裕农民。这些支农、补农、惠农、富农的政策措施,有利于减少农民群众对子女数量的追求,可以缩小农村男、女劳动力的差异,减弱农民群众对生育子女性别的选择。

第二,着力培育新型农民,为解决人口问题奠定思想基础。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民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可以从根本上转变他们的婚育观念,淡化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帮助他们尽快走出“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的生育怪圈。

第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解决人口问题奠定社会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农民的生活习惯,有利于改善基层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建设,有利于提高人口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特别为建好用好各级人口学校、人口文化大院、人口文化广场等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第四,建立农村保障体系,为解决人口问题奠定群众基础。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以及实行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特困救助、特别扶助等制度,有利于从根本上解除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后顾之忧,提高流动人口特别是农民工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水平。

第五,构建现代村镇体系,为解决人口问题奠定坚实基础。小城镇建设和城乡一体化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也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可以缩小城乡差别,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模式,鼓励农民走出农村、走向城市,为农民建功立业搭建平台,为农民接受新型婚育观念创造条件。

第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为解决人口问题奠定组织基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全省人口计生系统开展的“双推优”活动,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农村计划生育干部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工作报酬,有利于调动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基层计划生育协会作用的发挥,可以逐步下移工作重心,彻底解决基层有人管事、有人办事的问题。

新农村建设,为解决人口问题提供了广阔的历史舞台

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和工作机构要紧紧围绕“倡导新风尚、培育新农民、创建新农家、建设新农村”这一主题,充分发挥人口计生网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作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踊跃参与者和大力推进者。

第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建设新农村的基本思路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人口计生部门要牢固树立“有作为才能有地位”的观念,紧紧围绕“五句话”的总要求,把人口计生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找准位置,主动融入,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力争有所作为。

第二,立足本职,力所能及。人口计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本身就是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我们必须立足本职,扬长避短,本着力所能及、尽力而为的精神,投入新农村建设。

第三,整合思路,求实创新。计划生育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等工作,都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我们要善于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把我们所做的工作同新农村建设挂起钩来,坚持改革创新,使之更加丰富、完善、拓展、延伸,在新农村建设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四,提供信息,当好参谋。要了解群众的需求,搞好信息传递。全面、完整、准确地掌握信息,充分发挥人口计生工作人员走村串户、与群众联系密切的优势,利用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网络,搞好农民群众需求的调查、梳理、分流和反馈,为党委、政府实施科学决策当好参谋。

第五,搞好服务,提高素质。农村“一人得病、全家返贫”,“出生一个残疾儿、就会拖累一家人”的现象非常突出。我们要大力实施避孕节育优质服务、生殖道感染干预、出生缺陷干预“三大工程”,积极开展环孕情服务和查体治病活动,更好地促进家庭文明幸福。

第六,强化宣传,营造氛围。计划生育本身就是一场移风易俗的思想革命,要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行动,大力发展农村人口文化大院、人口文化广场,积极组建文艺宣传队,强化宣传教育效果,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促进农村村容整洁,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第七,落实政策,关注民生。要全面建立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制度,认真落实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和基本项目技术服务免费政策,积极开展对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社会救助活动,充分利用相关部门出台的各项惠民政策,体现对计划生育家庭的优先优惠原则,真正让计划生育家庭体会到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生活上有保障。

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人口;计生工作;景德镇市

中图分类号:F32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0-0045-02

收稿日期:2010-01-18

作者简介:黄志坚(1967-),男,江西南丰人,处长,教授,博士研究生,从事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研究。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理论界已形成共识,那就是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解决经济建设,还需要解决农村社会、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深层问题。而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的数量、素质、结构、分布和流动状况以及农民生殖观念将制约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和效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个目标要求都与农村人口计生密切相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新时期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与动力,因此,只有深入研究农村人口和计生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充分认识农村人口计生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才能真正找到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人力投资是经济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并认为人的素质的改善(经由正规教育、成人教育、在职培训、健康及营养的增进)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进而创立了人力资本理论。其后,罗默、卢卡斯等发展了该理论,并提出了“干中学”也可提高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指凝结在人身上的知识、技术、能力和健康的综合,人力资本投资主要包括教育、培训、保健及劳动者迁移的投资。中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如何解决农民增收问题,而农民的增收与农民个人的素质是分不开的,通过人口计生工作,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措施。

景德镇市下辖两个区、一个县、一个县级市,总人口150多万,农村具有人口规模大、人口居住分散、人口迁移、结构复杂、分布不均等特点。景德镇市的人口计生工作,通过与新农村建设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完善农村计生利益导向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大人力资本开发力度,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提高计生服务水平,健全计生服务网络,提高农村生活的质量,全市计生工作上了水平。

一、人口计生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相互结合的方式

1.完善导向机制,稳定生育水平。国内外人口变动的经验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因素在决定生育和家庭规模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景德镇市人口计生委以农村计生利益导向,通过完善机制,达到稳定计生生育水平的目的,人口计生委通过与市财政局通过制定下发《关于建立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若干规定》的通知,重点开展了国家奖励扶助、独生子女伤残死亡特别扶助、结扎养老保险、爱心保险、新农村医疗补助和农村符合条件放弃生育二胎的独生子女激励等六大类奖扶政策,搭建平台,倾斜政策,使“少生快富”成为典型和样板,让农村农民的计划生育从自觉走向自愿。昌江区针对农村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以“关爱农村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留守儿童行动”为切入点,搭建平台,倾斜政策,深化利益导向机制,计生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2007年10月1日至2008年9月30日,全市共出生18012人,出生率13.54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7.88个千分点,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38和0.15个千分点,计划生育率为87.79%,出生人口性别男女比为106∶100。

2.强化基础建设,锻炼计生队伍。景德镇市人口计生委以新农村建设点为示范单位,以大力建设生育文明示范村为载体将村级人口计生工作融入新农村建设中;通过农村计划生育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创新计生工作机制;通过提高村、组计生专干和中心户长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他们的工作待遇,不仅稳定了基层计生队伍,而且巩固和完善了农村基层网络,使计生工作真正落到实处。通过开展人员培训、科技大练兵和现场观摩学习等方式提高服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3.加强标准建设,提升服务理念。景德镇市政府按照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国家人口计生委下发的《农村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及《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形象规范手册》要求,为计生服务站(所)配齐计生服务医疗器材,目前乐平市和昌江区计生服务站已动工新建和扩建,2008年全市共改建、扩建、新建计生服务站、所16个,且按照省人口计生委的要求启用统一的标准化标示。

县、市、区人口计生部门在计生工作中通过组织技术服务人员,积极为农户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把深入推进计划生育“五心工程”和“六进农户”工作纳入到新农村建设中,使新农村建设与人口计生工作同步发展。

4.拓展宣传渠道,营造计生氛围。景德镇市人口计生部门以新农村建设开展的“新农村文化家园”建设工程为契机,积极开展计划生育宣传,将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纳人镇(街道)综合文化室和村(居)文化活动室建设之中,将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纳人文明村镇、文明家庭以及文明示范村镇创建活动中。通过开展计划生育合格村(居)和红旗村(居)活动,巩固计划生育的成效。

各人口计生部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络通讯等平面和立体的渠道大力宣传计划生育的政策,通过文艺汇演、宣传橱窗等积极弘扬新型人口文化,通过“五进五创新”(以婚育新风进小区,创新宣传环境;婚育新风进里弄,创新宣传方式;婚育新风家庭,创新宣传内容;婚育新风超市,创新宣传阵地;婚育新风校园,创新宣传主体)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实现“婚育新风进万家”

各县、市、区通过积极开展“倡导新风尚、培育新农民、争创新家庭、建设新农村”活动,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新型生育文化,通过引导农民树立新型的价值观念、生活观念、婚育观念,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增强人们的生殖健康意识、人口意识和国策意识,打造幸福和谐家庭。

5.加大教育投入,提高素质水平。农民素质水平的提高,主要依赖于个人人力资本水平的高低。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个人通过教育、培训、保健及劳动者迁移等投资,会以凝结在人身上的知识、技术、能力和健康的综合等形式表现出来,学者研究认为,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与家庭收入呈正相关,初、高中文化水平劳动力的劳均收入高于平均收入水平,文盲半文盲和小学文化水平劳动力的劳均收入低于平均收入水平;劳动力受教育水平越高,劳均收入的抗干扰力和抗波动力越强;接受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的劳动力劳均收入高于未接受者,家庭中接受培训的劳动力数量越多,家庭劳均收入越高;高教育水平劳动力的教育投资收入弹性大于低教育水平;劳动力中接受过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的农户其家庭劳均纯收入明显高于没有接受过培训的农户。实证分析显示:农业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可以促进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培训等效年限平均每提高一年,一方面可使农民年收入增加180元左右,还可促使增加近19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高层次产业转移;2001年,劳动力受过技术培训的农户其平均家庭劳均纯收入比未接受过培训的农户绝对收入高1135.01元,是未接受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农户收入的1.44倍,而且,家庭劳动力中接受过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的劳动力越多,家庭劳均纯收入水平越高。

为使“少生快富”和“纯女户”成为农村致富的榜样和提高他们家庭的致富能力,景德镇市人口计生部门,一方面加大对这些农户的扶持力度,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关爱女孩成才基地”建设,通过“关爱女孩、阳光助学”活动,为考取高中的计划生育户女孩进行资助,提高她们的人力资本投资,通过基地活动,为计划生育家庭女孩树立自重、自尊、自信、自强信念。

二、工作成效

景德镇市人口计生部门通过将人口计生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地结合,探索出高标准的优质服务模式和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机制,走出了具有景德镇特色的人口计生工作之路,全面完成了省、市下达的各项人口计生工作任务,为保证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在全省人口计生工作目标考核评比中,乐平市、浮梁县获得全省人口计划生育先进县(市),昌江区获得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珠山区获得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区等光荣称号。

三、结语

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发展农村经济;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国家财政保障范围;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和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体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将对中国广大农村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也将进一步深刻影响到人们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为农村人口计生工作以及低生育水平的稳定提供新的重要推动力。关注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问题,把农村人口计生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在新农村建设中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关注农村计划生育弱势家庭,对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目标、形式、内容进行重新定位,这既是新时期农村人口与计划生育自身的要求,也是各级政府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白菊红,等.农民收入水平与农村人力资本关系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3,(1):16-18.

[2]李淑华,于学江.在新农村建设中建立和完善人口计生政策体系的思考与实践[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7,(2):25-26.

[3]翟振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新动力与新机遇[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6,(8):20-21.

[4]乔观民.宁波市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人口问题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4):133-137.

[5]何小鹏.在新农村建设中推进人口计生工作[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7,(2):20-21.

[6]周逸先,崔玉平.农村家庭户主教育程度对家庭生活影响的调查与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2):109-113.

[7]周逸先,崔玉平.农村劳动力受教育与就业及家庭收入的相关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1,(4):60-67.

[8]吴健辉,黄志坚,曾园根.农民人力资本投资效益实证分析的模型选择与结论综述[J].商业研究,2007,(5):5-9.

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总结篇6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人口结构;计划生育

引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直以来都是我党坚定不移发展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体系的既定道路,截止上一年度,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但是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深入,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愈发的明显起来,首当其冲的便是有关农村人口结构的问题。自上世界70年代开始,我国开展计划生育政策,鼓励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农村体系对生育进行预期的规划,以期达到“少生、优生”的预期目标,从而优化农村的整体人口结构,避免出现原有系统中的问题,实现资源和消费等方面的合理性分配工作。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农村人口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分析,从而探究改善农村人口结构的方式、方法,以期为我国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理论贡献。

1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存在的人口结构问题

1.1农村人口基数较大

截止到2016年,我国人口的数量已经达到近13亿9千万人次,其中农村人口7亿8千万左右,农村人口总数占据了全国人口总数的近百分之六十。根据上述调查可以看出,农村人口已经逐渐成为了组成我国现阶段人口组成的“重头”,虽然农村人口总数占据的整体比重正在逐年的下降,但是由于其人口基数过大,所以我国人际存在农村人口数量高、所占比例大的基本国情,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行难度。

1.2农村人口综合素质情况普遍偏低

农村由于其教育水平、教学条件、家庭重视程度等等因素所造成的文化、综合素质水平较低,是阻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原因之一。首先,从知识、文化水平来首,截止2016年我国6周岁及以上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处于7.8~8.02年左右,比以前年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其中城镇、农村人口、学生的受教育程度却保持在7.02~7.21年左右,远远的低于城镇平均水平;从身体综合素质来看,截止2016年,我国城镇的新生儿出生率和死亡率与农村城镇新生儿的所占比例情况低3~5个百分点,这种情况说明,农村相对较为薄弱的医疗等条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的新生儿的存活几率的同时相对于比较乐于“丁克”的城镇来说,农村更加倾向于“多生”。

1.3农村人口结构构成的不合理

在调研中可知,对于农村来说,农村的人就结构已经逐渐步入老年性社会,我国农村中65周岁以上老人已经远超平均水平;而对于性别方面来说,农村女性的出生比例仍旧远远高于男性,上述两种情况的存在不可避免的导致了我国农村“非劳动力”人员的增加,在一定限度内阻碍了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进程。

2改善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人口结构问题的措施

2.1提倡“优生、优育”稳定生育水平,控制人口增长情况

“要想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种树”,这是我国刚进行计划生育宣传时所推广的口号,现在看来其远远不止一句玩笑,对于现阶段的农村人口来说,提倡“优生、优育”,在生育比例暂时还不稳定的情况下,降低农村的生育比例,是能狗控制农村人口结构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想要达成这一目标,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将我国传统的计划生育政策认真的贯彻、落实在实际的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中,结合该区域内农村的实际生育状况,鼓励晚婚、晚育、优生、优育,鼓励“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子女”的基本目标;另一方面,在稳定原有的生育比例,尤其是在我国开放二胎的大环境背景下,对于符合标准的农村夫妻,可以推行“保二限三”工作,限制超生情况的发生。

2.2提高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情况

想要提升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情况必须从提升农村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上入手,首先,转变原有家庭中“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古旧思想,使其明确知识改变命运的想法,从而提升农村子弟的就学程度,从而在根本上提升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情况。其次,应致力于提升农村出生人口的基本素质,最大限度降低农村出生人口的缺陷几率,推行婚检、孕检工作,对未出生的孩童和其家庭负责。

3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阶段性建设工作,而是需要进行有目标的长期奋斗工程。通过合理的计划生育工作对农村的人口结构进行有计划地干预,从而保障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 卢宁.农村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实施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23):88-89.

[2] 杨文英.边疆农村人口与计划生育现状分析——以云南省保山市为例[J].人口与经济,2011,(1):109-112.

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农村二女户计划生育

【中图分类号】C92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1-0019-02

1978年,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载入宪法,1981年国家设立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全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生育政策至今已走过30余年,取得了预期效果,为促进我国和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贡献。但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持续开展,一些问题也逐步的突显出来。此次调查是基于对九江市修水县的部分农村二女户家庭的个案访谈,集中探讨农村计生二女户家庭目前面临的问题。所谓“计生二女户”指的是农村符合政策生育两个女儿,自觉落实绝育措施的家庭。

一、农村二女户现状及问题

1.生育观念总体上较为相似,但有所改变。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以男子为载体进行财产继承和家庭养老,使得大部分二女户家庭还是有着根深蒂固的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的思想。朱某,男,49岁,小学文化,大桥镇朱溪村村民,“当然是想生个儿子的,如果没有计划生育,我可能还会生的”;樊某,女,48岁,大学文化,大桥镇沙湾村村民,“还是想生个男孩的,在那个时代每家每户都差不多是这样想的”;樊某,男,28岁,初中文化,大桥镇沙湾村村民,“当初要是个龙凤胎就好了,那就不会再生了。现在也没决定是不是还生一个,看情况吧。”从年龄结构上讲,年龄较大的被访者,生育观念更趋保守,生育男孩的意愿强烈,年龄较小的生育观念则更趋开放,生育男孩的意愿减弱但不明显,生育多个孩子的意愿减弱较为明显。从知识结构上讲,知识水平较高的家庭生育观念相对更开放。生育政策对知识水平较低的家庭影响不大,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育观念生育意愿有所改变,政策的影响也随之加大。农村生活劳作以体力劳动为主,机械和科技较少,男子必然是主要劳动力,这是农村发展的现实需求。再次,农村现行的婚嫁模式是男娶进、女外嫁占绝对主导形式,倒插门的形式会使得男子受人歧视。这些也强化了农村家庭生育男子的意愿。总之,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农村二女户家庭生育意愿处在不断地改变中,生育观念正朝良性方向发展。

2.收入水平总体相差不大,生活压力加大。

调查所在地农村二女户家庭平均年收入在四万元左右,多数二女户家庭在三万到五万元之间,两万以下和六万以上的二女户家庭只占极少部分。朱某,男,31岁,孩子为5岁和3岁,大桥镇朱溪村村民,“夫妻年收入5万多吧,现在挣钱不容易啊,自己在外面花的也不少,每个月要往家里寄几百上千的,要爸妈帮忙带孩子。现在我是回来盖房子,花了好多钱,等盖好第一层后我立马要出去打工的,孩子要读幼儿园,也好贵的。这么算下来也没几个钱了。”樊某,男,39岁,孩子都为16岁,水源乡梅田村村民,“我们夫妻一年挣六七万吧,花钱的话,两个女儿读高中还是要花不少的,现在物价也高,我们生活也要花不少的。一年也留不了很多钱,估计也就不到两万,但还是会存点给女儿以后读大学用的。”在生活支出方面,二女户家庭在孩子身上的支出与孩子的年龄有很大联系。基本是孩子处于生长发育、成长教育的阶段,家庭为孩子的支出较多,多接近家庭收入的一半或更多,孩子处于高中、大学阶段的家庭要比处初中以下的家庭压力更大。孩子已经成年的家庭,对孩子的支出相对要少很多。

3.女方地位普遍正常化,养老需求不一,养老前景不明。

农村二女户家庭女方的处境良好,几乎不会因为生了两个女孩而受到男方家庭成员的歧视和不公正对待。朱某,女,26岁,上杉乡塔头村村民,“这个不会,我觉得我对他们好,尽到本分,他们自然对我也就好了”。卢某,男,39岁,水源乡梅田村村民,“这个不会的,我老婆是个好女人,性格好又勤快。对老人也好,虽然没生个儿子,但是不会像你说的会看不起她,不公正的对她。”在农村二女户家庭养老方式主要还是家庭养老,是以个人终身劳动积累为基础,在家庭内部进行代际交换的“反哺式”养老。[1]但是从农村现实情况看,由于女方外嫁和传统习惯,女方对于亲生父母的养老只承担很少的义务或者不承担义务,这种代际交换养老不能承担起所有养老任务。另外,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传统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成年子女进城生活和父母分开居住,二女户家庭就沦为空巢家庭,从而加重养老的负担。樊某,64岁,大桥镇西塘村村民,“养老吧,还是有些不太方便的,女儿都不在身边,出了事就是靠近处的亲戚、邻居帮忙的,上次我老婆滑倒摔断骨头就是邻居帮的忙。还是有些担心,我们也不能住到女婿家去,那像什么话。”可以发现对于自生养老的问题,农村二女户多没有明确的安排。

4.计划生育知识贫乏、权利义务意识淡薄

多数农村二女户家庭对计划生育政策和信息的了解途径较单一,信息不全面且不准确,绝大部分被访家庭对计划生育服务的评价不高,少部分几乎没有概念。即使是关于优惠政策也是如此。何某,女,24岁,大桥镇何家村村民,“计划生育政策的话我了解的没多少,大概的就是关于罚钱的一些规定,还有就是结扎什么的。我确定的就是上户口的一些事,上户口是要有准生证的,还有就是出生证明。我是今年才领的结婚证,我给孩子上户口前就找关系弄到了准生证的,还托医生弄到出生证明。这样就不会罚我几百块钱了。关于其他的,我不太知道,要有事就找人问问,政策优惠倒是没得到,也没人跟我们说有什么优惠。我就知道一个独生子女的是有好处给的。当然要是有优惠的话应该有风声传出来的啊,要不就是没多少优惠,人们懒得说。服务根本就没有啊,你说的那些个结扎的是不能算的,这个叫性质不一样啊。你说的宣传教育哪能算一个,但是现在宣传也没见,教育就更没有了”。主观上农村二女户家庭整体文化水平偏低,所以其权利义务意识较为淡薄,对计划生育方面的信息和政策缺乏主动了解的意愿。另外,长期以来的计划生育施行过程中导致的农村家庭对计划生育的抵触心理阻碍了官方和民间的联系和交流。客观上,底层计划生育部门的工作以产前放任产后罚款,平时不干事、突击严查严罚的方式为主,没有做好计划生育的全程工作。这些使得农村二女户家庭与计划生育政策的发展不协调。

二、农村二女户家庭问题的原因分析

1.经济发展较为落后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这是农村二女户当前情况的决定因素。修水县是2012年部级贫困县之一,该地区地处丘陵地带,四面环山,经济发展以传统农业为主。由于青壮年劳动力流出较多、种田种地收入太低,科技应用少,以传统人工劳作为主,部分田地荒废或另作他用,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导致农业发展缓慢。并且农民在生产过程中跟风,人家种什么,自己也种什么,带有盲目性。劳动力流出且地区招商引资区位优势不明显、交通不便,工商业难以发展,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经济方面得不到保障。本地区农村二女户家庭主要以外出打工和在本地参与建筑行业为主,人们把目光都用在争取经济收入中,相对忽视了其他方面。

2.保障体系不完善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民在总人口中占很大比例。随着历史的发展推进,我国老年人口增长加快,养老面临巨大的考验。现在农村的养老还是以家庭为基础的代际交换养老,该地区也是以家庭养老为主,老人基本和后代一起住,对于女儿外嫁的农村二女户家庭而言,老人就会长期无人照顾,老人也会耻于和女婿本家一起住,这使得空巢老人养老形势严峻。此外,农村的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对农村二女户家庭帮助不大,本地区的社会保障主要有国家对种田的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九年义务教育免学费等。而现实情况下,种田的补贴对于农民来讲微乎其微,教育方面免学费虽有一定帮助,但是处于高中及以后教育阶段的农村二女户家庭来说教育几乎没政策扶持,支出较大。

3.相关政策制定不合理、执行不到位,监督机制不完善。

计划生育制度不合理、执行的制度环境的变化和执行手段缺乏导致执行失效。[2]现有的国家计划生育制度得不到广大农村家庭的认可,过去本地区只能生育一胎,农村家庭难以接受。计划生育单方面强制要求农村家庭履行义务,同时没有给予农村计生家庭相应的实惠,计划生育服务项目缺乏,计划生育优惠政策不足。本地区生第二胎基本都被罚款了,但是其并没有在计划生育的全过程中接受到充分合理的计划生育服务和优惠,如没有接受避孕节育服务、没有孕期免费检查、产后指导等。政府基层部门在执行工作时对计划生育的预防工作、孕期工作和产后工作很少下工夫,只是对处罚违法超生等惩罚工作抓得紧。此外,官僚体系的腐败以及贿赂现象严重,存在不透明的现象,[3]计划生育部门工作的监督不严,某些公职人员利用公权谋私利,让计划生育工作蒙上阴影。如在执行罚款时,罚款标准执行不公平,有关系的家庭会少罚款甚至不罚款等等。

三、农村二女户家庭面临问题的对策探讨

1.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发展农村经济是解决农村二女户问题的根本。农村经济的发展可以为生育观念的转变提供物质基础。[4]经济发展可以引起农村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变化,逐步提高农村生产生活中的非体力要素的参与,为女性参与经济生活创造条件,改善男子劳动主导农村生产生活的现状。例如政府可结合当地优势引导使用发散的订单式农业生产,分类生产柑橘、棉花等经济作物,减少生产的盲目性;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可以帮助农村经济建设,开发新型的多样的富农工程。例如可以逐步推进农业机械化,应用适用本地区丘陵地形的小型机械。同时,发展非农业经济,增加工商业、服务业,促进女性参与就业,有利于提高女性地位。发展农村经济可以减少劳动力外流,提高农村二女户家庭的收入、缓解其生活压力,有利于积累相当的财富,为女儿外嫁后的养老生活提供保障。

2.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保障、医疗保障、教育保障等,是保障农村二女户生活的最后安全网。养老问题是该地区农村二女户家庭面临的一大难题,是其“重男轻女、养儿防老”观念的成因之一。构建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解决其后顾之忧,有利于转变其传统生育观念。该地区比较贫困,应适当增加对其二女户家庭养老的政策倾斜,如加大补贴力度等。现代二女户家庭多处于劳动的黄金年龄段,其需要为照顾老幼和为自己养老生活积累财富而全力以赴地打拼,构建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缓解其生活压力,例如让每个农村二女户家庭加入农村合作医疗免费,让其不过多担心意外情况带来的经济负担。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可吸引农村家庭更多的参与到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来,循序渐进的提高农村家庭的综合素质。

3.切实完善国家计划生育工作

计划生育是从政策制定、政策实施、政策反馈调整的循环动态的过程。计划生育工作的每个环节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政策的制定是源头,计划生育政策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总体前提不变的情况下,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地制定详细具体的条文。完善计划生育工作做好计划生育的配套政策。例如针对农村二女户进行补贴,地区二胎政策有所放宽等合理的人性化的计划生育政策更易为人民所接受。这利于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和民众的参与和配合。政策实施是重要环节,这一环节是与广大民众直接接触的,为民众直接感知,在执行过程中要兼顾政策的权威性和政策的关怀性。例如提供免费的检查、指导等。创新宣传教育机制,构建社会主义新型生育文化,[5]让民众详细了解应尽的义务和可得的实惠以及与其切身相关的工作手续和环节。例如成立专门下乡宣传指导小组、进行专场专题宣传等。

参考文献

1姜木枝、张朝蓉.和谐社会背景下农村计生纯女户家庭养老保障问题的思考[J].农业考古,2007(6)

2黄信杰.浅析G市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失效的原因及对策[D].复旦大学,2008

3任小倩.我国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与监控[J].现代营销,2011(8)

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总结篇8

育龄群众的生育观念有了明显转变,随着人们文化素质提高。这给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减少了一定的压力。但是国农业人口占多数,而农村育龄人群的文化素质总体水平偏低,受封建思想影响还很严重,因此计划生育工作重点在农村。如何搞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多少年来奔赴在最基层的计划生育工作者们一直在努力探索,不断完善,不断创新,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奖励优惠政策,使得我工作更亲情化,更有章可循了但新形势下又存在着部分育龄群众思想文化素质偏低与以人为本管理方式之间的矛盾、农村流出人口增多与各地协作管理不完善之间的矛盾,这些势必影响农村计划生育工作质量的提高,为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质量带来新的难题。对此,提出以下建议:树立政府的绝对权威,才能确保计划生育这项基本国策的地位不动摇。强化利益导向,以吸引更多的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要严格依法行政,对违法生育人员要加大处理力度,增加违法生育人员的生育成本,达到教育警示的目的要进一步完善考评机制,加大对诚信计生的考核,使人口出生统计更接近实际。

一、问题的提出

所取得的成效显著。随着人们文化素质提高,被称之为“天下第一难事”计划生育工作在国已开展了近半个世纪。育龄群众的生育观念有了明显转变,这给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减少了一定的压力。但是国农业人口占多数,而农村育龄人群的文化素质总体水平偏低,受封建思想影响还很严重,因此计划生育工作重点在农村。如何搞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多少年来奔赴在最基层的计划生育工作者们一直在努力探索,不断完善,不断创新,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奖励优惠政策,使得我工作更亲情化,更有章可循了但新形势下又存在着部分育龄群众思想文化素质偏低与以人为本管理方式之间的矛盾、农村流出人口增多与各地协作管理不完善之间的矛盾,这些势必影响农村计划生育工作质量的提高,为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质量带来新的难题。

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现状如何,作为广东省的新塘村。有那些成功的经验,为此,笔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社会调查。目的为了总结经验、找出问题、分析原因,从而进一步在国的计划生育工作中更好的农村开展工作。

二、调查内容、对象、时间和方法

一)调查内容

新塘村计划生育工作的现状。

二)调查对象

村民代表30人。新塘村村民委员会干部8人。

三)调查时间

月下旬。

四)调查方法

访谈法、文献资料法。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新塘村实施计划生育的措施

但村民委员会相应国家政策,新塘村是本镇最贫苦地区。加大力度的实施计划生育措施。具体做法是

营造氛围1.广泛宣传。

通过在全村广泛开展优生优育咨询、节育技术服务、妇女病普查普治、孕期保健等系列服务,使广大群众既掌握了相关知识,又享受到优质的生殖健康服务;把宣传教育融入生产队精神文明建设之中,通过开展建设小康生产队、合格生产队、文明生产队、星级文明户、幸福文明家庭等活动,引导群众逐步建立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把宣传教育融入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之中,通过开展“三结合”等活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把宣传教育融入社会保障和优惠政策的落实之中,使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并依托多种载体,把宣传教育融入生殖健康系列服务之中。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着力营造浓厚的改革氛围。

2.强化领导落实责任

速迅调整充实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计划生育领导小组,该乡始终把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经常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计划生育工作,并将计划生育目标任务分解到户、落实到人。

3.人员专职干部专用

并由原兼职调整为现在专职;二是提高了村计划生育干部报酬,一是调整充实了各生产队计生干部。由原每月100元提高到现在每月120元;三是提高了村计生干部政治待遇,村计生工作考核名列全乡前茅,个人被评为优秀村专干,待村换届时作为提拔使用对象;四是乡计生干部由原联村调整为现在不联村、不包组,全部精力从事计划生育工作。

4制度斗硬奖惩分明

该村设立了计划生育工作举报制度,为把计划生育工作落到实处。凡举报计外怀孕1人,奖举报对象人民币100元,凡举报违法生育1人,奖举报对象人民币300元。

二)创建的主要成效

该村计划生育工作有了展新的变化。自全村通过上述措施的制定和落实。

1.村计划生育干部抓计划生育工作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2.计生统计瞒、漏报现象基本杜绝

3.违法生育人数明显下降。

符合生育率达95%以上,4.全乡计生几项指标。环情、孕情监测率达85%以上。

三)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

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总体上保持了较快的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城乡结合更为密切。这种新形势下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正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从现状来看,主要有以下表现: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迈进,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群众的计划生育观念越来越淡薄,一、工作难度偏大。计生工作环境越来越复杂。计生对象对现行法律、政策断章取义,为我所用,只讲权利不尽义务,绝大多数计生对象不愿主动接受孕检、上环、结扎、引流产和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甚至有的计生对象公然暴力对抗计生执法,陷于了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艰难局面。

自我保健意识不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二、农村群众自我生殖保健意识亟待薄弱.农村人口整体素质偏低。不能准确选择适应自身特点的避孕药具是一种较普遍的现象。同时不少育龄群众未将落实避孕节育措施作为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而认为是国家控制人口的手段,于是国家推出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的时候,认为知情选择就是随心所欲,因此贪一时便利,不落实长效避孕节育措施的人越来越多,造成引流产居高不下。当年采用长效节育措施的仅3118例,只占当年应落实避孕措施的38.4%而引流产却高达2842例。

但是与财政转移支付的其他项目相比,三、奖励扶助政策偏低。扶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计划生育工作。计生扶助标准仍然偏低,如年满60周岁的农村两女户和独生子女户每年奖励只有720元,独生子女伤残扶助只有960元,独生子女死亡扶助只有1200元,这些优惠政策对计生对象没有很强的吸引力。一些农村符合政策生育户有的已经成为新的弱势群体,对今后的生活前景并不乐观,养儿防老、多子多福”传统生育观念没有根本改变。

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四、农村计划生育管理服务队伍较弱。一是对人员素质的要求。市村级计生管理员基本上由村妇女主任兼任。但是随着计划生育内涵的丰富发展,对村级计生管理(服务)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宣传国家的政策,还要懂法、懂生殖保健知识、懂咨询随访、懂子女教育等等,现有水平远远跟不上群众的需求。二是对计生管理服务职业化的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绝大多数农村人口不再局限于农耕,而是进入各行各业,同样我市村级计生管理(服务)员绝大多数在私企上班,只能利用休息时间来为群众服务,如果仍然按照计划经济时代的标准去要求她放弃自己的工作来从事计生工作显然是不合情理,而维持标记。现有模式又满足不了群众的需要,因此对计生管理服务工作提出了职业化的要求。

市的社会抚养费征收取得长足的进步,五、计划生育行政执法难现象依然严重。近两年。征收到位率大幅度提高,但与法规条例规定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的氛围未形成,穷的征不着、富的征不足现象依然存在

四、关系进一步推进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若干建议

深深体会到创建工作上级重视是根本,回顾近年来的创建实践。群众支持是基础,经济实力是关键。推行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中新塘村也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政府和计生对象既是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1要树立政府权威。计划生育工作从一定程度讲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也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计生对象不能自觉遵守政府制定的计生政策,而政府在做思想工作无果的情况下,必须体现政府的执行力,树立政府的绝对权威,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计划生育这项基本国策的地位不动摇。

符合政策生育户为社会和政府是做出过贡献的全社会理应要对他予以回报,2要强化利益导向。从人对社会公共资源占有的角度讲。这种回报要通过政府对符合政策生育户的关心和扶助得以体现。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奖励扶助标准,奖扶标准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现行生活水平同步,通过政府的奖励扶助让已经实行计划生育的群众既感到光荣又得到实惠:以吸引更多的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总结篇9

多年来,开放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开放教育为使教育能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经过多方努力采取了多种积极有效地措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开放教育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格局。

1.开放教育的学历教育早已深入全国各级城市、乡村。国开放教育自从开办以来,仅开放专科、开放本科(专科起点)和成人大专等学历教育的毕业生就超过了700万人;其继续教育、岗位培训、证书教育,包括大规模社会化和再就业培训,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师范教育,至今累计结业生超过1900万人次;而这些学生中虽然城市的学生占了较高的比例,但近几年来乡村学生的比例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可以说,开放教育的学历教育在农村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2.开放教育对农村农民和农业的技术培训以及参与教育部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使得开放教育在农村教育中成果显著。除了农村对农民和农业进行技术培训外,自2004年开始开放教育又开展了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将开放教育延伸到农村第一线;该计划指出要努力做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做好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积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教育培训、大力在农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加强对“三农”服务的学历教育等,该计划开放教育有1100多个教学点参与了试点,招生人超过了30万,可以说对“三农”的技术培训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在农村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

3.开放教育的“新型产业工人培养和发展助力计划”必将对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再就业,以及农业人口向产业工人转型发挥重要的作用。自2014年秋季开放教育启动了“新型产业工人培养和发展助力计划”(简称“助力计划”),将招生范围扩展到了城市乡村的在职工人和再就业工人;其内容主要包括针对新型产业工人培养特别是城镇化进程中的新型产业工人,针对他们开展的对口专业学历教育,针对他们的岗位技能培训、职业能力提升等非学历继续教育、以及为行业、企业职工培训和职工终身学习提供课程、学习资源等方面的学习支持服务,其主要目的是提升企业的劳动力技术水平,为企业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人才,同时为行业、企业技术人才的终身学习和提升提供学习平台,此计划对开放教育的城乡教育一体化必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4.开放教育的“学分银行”制度大大方便了开放教育学生特别是乡村学生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的选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开放教育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发展。开放教育的“学分银行”制度是学生可以从多个学校多个培训机构中的多个专业进行共享和互认学分,从而实现学生从多个学习源中累积学分的目的,进而使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学习地点、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的一种制度,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第一,突破了传统的学习时段限制和专业限制,并在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中同步运行,从而将学生完成学业的时间从固定学习制改变为弹性学习制。第二,通过“学分银行”制度,学生只要学完一门课就能获得相应的学分,只要参加技能培训或者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也能获得相应的学分,然后按获得的全部学分累积出总学分;同时,学生自主选择并任意安排学习时间,学习时间可以时断时续,但其学籍和已获得的总学分都不受影响,因而“学分银行”尤其适合产业工人和农业人口边实践、边学习的特点,使学生可以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直至学分累积到规定学分总数后即可获得相应学历或者职业资格证书。可以说,“学分银行”制度有利于满足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使学生学习变得更加方便,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其允许乡村学生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的自主选择,推动了开放教育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发展。

二、开放教育城乡教育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虽然开放教育在城乡教育一体化过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应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城乡经济发不平衡使得城乡教育的差距不断扩大,这在开放教育中同样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办学机构分布、办学条件、资源建设、教学评价、质量监控、师资配置等方面,这些差距的直接结果就是城乡教育发展的更不平衡,这不但阻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也影响了教育的发展,更影响了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概述如下:

1.开放教育城乡一体化的实现目标和评价目标均不清晰当前,学术界关于开放教育城乡一体化的概念、目标、性质等方面存在争议,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决策者并不清楚开放教育城乡一体化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没有明确开放教育城乡一体化需要处于何种状态,也没有明确开放教育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确切内涵,这些重要问题的不明确状态,就会导致不同群体对开放教育城乡一体化理解上的偏差,并最终出现开放教育城乡一体化的实现目标和评价目标均不清晰的混乱局面。事实上,比较理想的状态是开放教育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最终目标是城市开放教育与乡村开放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融为一体,每个教育关系主体都可以发挥和充分利用对方的不可替代的优势,且各个教育关系主体之间要相互依存、相互补充,最终形成一个持续高效稳定的发展系统,也就是说,理想化的开放教育城乡一体化指开放教育城乡教育组合在一起时,具有二者分开时所不具备的系统性能。但在目前条件下,由于开放教育城乡一体化的实现目标和评价目标均不清晰,国家开放大学总部的决策意图在制度实施的过程中被各级办学机构机构进行了不同的解释并选择了不同的执行方式,因而出现了不同的运行结果,使得运行结果与决策者的最初设计大相径庭。

2.开放教育对城镇化带来的重组和矛盾重视不足,导致开放教育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面临更多的曲折我国城镇化进程已经到了快速发展的时期,郊区人口呈现出以下特点:郊区农村人口的城市化、城市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交通堵塞等原因导致了人口和产业向不断向郊区扩散,同时,农村人员进城打工后居住地域普遍郊区化等,于是城镇化导致的全国范围内的产业、人口等方面的重组将不可避免,“人口城镇化”[2]和“空间城镇化”难以同步发展的矛盾将逐步显现出来,开放教育对城镇化进程中“人口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重视不足,必将导致开放教育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变得更加曲折更加漫长。

3.开放教育城乡一体化在日常管理、职责分工、师资配备、经费保障等制度上存在固有的瓶颈开放教育在教育日常管理制度方面,以县级教学点为主要的基层办学机构,这种管理制度在县级层面无法实现城乡教育统筹发展,因为各县级教学点的学生基本都是在县上就读开放教育,而不是在县以下的乡村读开放教育,这导致各级开放教育办学机构在城乡一体化方面的权责不清,乡村开放教育难以获得有效的管理和资助;在师资配备上,教师资源配备长期以来倾向城市,农村教师资源十分薄弱,专业人员少、待遇低、年龄老化、结构性短缺问题严重,加之乡村的道路交通、医疗卫生等最基本的公共服务远远落后于城市,这使得专业技术人员愿意到乡村工作,这使得开放教育的管理级别即使延伸至农村也无法实现师资的合理配备;在经费保障上,开放教育教育明确了总部、省级、市级和县级各自的经费保障责任,但是这种经费保障责任使得发达地区的乡村与落后地区的乡村差距越来越大。

4.国家开放大学总部统筹管理不足,对开放教育城乡一体化规划不充分国家开放大学总部没有将农村及乡村教育纳入统筹管理的范围,更没有将城乡一体化纳入开放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规划之中,这使得农村及乡村开放教育发展缓慢甚至始终停滞不前,正是由于国家开放大学总部对城乡一体化缺乏顶层设计,加之城乡二元结构下固有的经济差距导致的教育二元差距,使得开放教育城乡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还在持续扩大。

5.开放教育城乡一体化设计者与乡村学生的价值取向存在差异国家开放大学总部作为开放教育政策的设计主体,与作为开放教育乡村学生的价值取向存在差异,两者的价值取向分歧主要表现在对乡村开放教育目的、教育内容以及开放教育在城乡发展立场上的差异,以及开放教育对乡村教育应偏重于农业还是偏重于工业存在认识上的分歧,“偏重于农业”重点强调乡村开放教育应该将乡村经济、文化、卫生等方面的发展作为乡村开放教育的主要目的和内容,“偏重于工业”重点强调乡村开放教育应该将农村城镇化发展作为乡村开放教育的主要目的和内容,从而将乡村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过程中提升乡村开放教育学生的工作技能,客观地讲,“偏重于农业”的乡村开放教育阻碍了乡村人群向城市流动;“偏重于工业”的乡村开放教育过多考虑了为农村城镇化发展服务,却忽视了乡村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也违背了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的道路,此外,国家开放大学总部更多地考虑了农村开放教育的社会职能,强调开放教育首先应当担负起培养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工作;而乡村学生则更多地将个人生存与发展作为乡村开放教育的首要目标,并重点强调教育的个人发展功能,这种价值取向上的差异对开放教育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

6.开放教育城乡一体化的实现动力不足首先,开放教育的各级教学点包括省级、市级、县级教学点都会因为开放教育城乡一体化的推进而损害其自身的利益,因而他们落实开放教育城乡一体化的积极性不会高。第二,由于现有的开放教育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目标是以城市开放教育模式作为参照标准,所以乡村开放教育在实现过程中将成为城市开放教育的简单复制,这将使乡村开放教育丧失自主性和独特性、使乡村开放教育基本依赖于城市开放教育资源并模仿城市开放教育发展的模式,但这绝不是乡村开放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第三,开放教育的分级管理体制使得开放教育城乡一体化的制度设计难以激发各级执行者内生性需求的功能。当开放教育各级执行者的内生性需求不足时,需要制度的引导激励他们的积极性。制度的设计者尽管可以提出因地制宜的灵活性原则,将开放教育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实现目标交给各级开放教育执行者负责,但各级开放教育执行者由于资金不足、政策支持不够、没有足够的地方政府帮助而在设计相关的规定以及方案时,定位不准确,仅从决策者自身的角度出发建立了符合自身需求的制度,并没有充分协调好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这种设计由于过多地考虑了执行群体自身的利益,缺少激发执行群体变革的动力,因而将导致制度执行过程中开放教育城乡一体化的微观表现与决策者期望获得的结果有较大差距。

7.规划和设计主导的开放教育城乡一体化容易使其实现形式表面化从理论上说,国家开放大学总部可以利用自己的规划,设计并组织利用教学资源,减少开放教育城乡一体化的组织成本和运行成本,以保证开放教育城乡一体化顺利地执行。但是,国家开放大学总部主导的规划和设计却会遇到难以克服的运行质量和效率问题,首先,是因为国家开放大学总部的宏观规划和设计可能和微观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从而使制度的潜在效能得不到应有的发挥,从而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其次,在国家开放大学总部主导下的规划设计、既定的运行环境与各种实际的运行条件之间可能存在较大差距。例如,新的规划设计必与不同的利益集团在面对重新分配财富、收入和管理模式时,就会产生责任不明、运行效果不好等问题,这种利益的博弈会使运行效率大打折扣,尽管表面上仍然会执行新规划和新设计的推进,但是却会通过消极的方式应对,从而使开放教育城乡一体化流于形式,或者说只是表面上的一体化,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乡教育一体化。

8.开放教育的分级办学系统造成城乡教学条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开放教育过去以广播电视为主要媒体传播教育信息,近十年来由于信息技术的长足进步和快速普及,开放教育也迅速将传播媒介由广播电视转变为以计算机、智能手机和计算机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媒体,但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特别是计算机在农村的普及率相当低,甚至可以说,农村与城市的计算机网络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这导致农村开放教育首先在开放教育赖以存在的基本媒体方面即信息技术媒体方面,就与城市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另外,因为乡镇经济发展不均衡,各级开放教育对基层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优惠政策力度不到位等原因,导致开放教育在城乡之间、农村之间、乡镇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硬件设施、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办学场所、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等方面。

9.开放教育城区和农村教育经费差距持续扩大开放教育的分级办学系统只延伸至县级教学点,开放教育农村的学生只能在县级教学点上学,因而开放教育县级教学点有学费收入、每年有一定的经费投入,但开放教育在农村没有对应级别的教学点,因而也不可能有学费收入、更不可能有经费投入,将就造成了开放教育城区和农村教育经费及其投入上的差距持续扩大。

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总结篇10

一、总体思路

2009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基本目标,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要任务,以新农村建设总揽农村工作全局,认真落实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要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搞好两项活动(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和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完善、落实);狠抓三项重点(个私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加强四项建设(农村基层组织、镇区建设、新农村和三个文明建设)。

二、奋斗目标

基于以上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结合小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009年度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到2009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9亿元,增长17%;财政总收入达到240万元,增长10%以上;计划引进工业企业3家,招商引资额达到5000万元以上,发展农业龙头企业1家;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900多元,增长1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综合治理、文教卫生、计划生育、民政司法、青年妇女等项工作都要有较大进展,各项指标均力争达到并超过上级要求的标准。

三、主要任务

(1)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一是优化种养殖结构,加快发展特色种养殖业。主要是扩大茶叶、花木种苗、竹笋两用林、西兰花、长毛兔、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规模,年内计划引进1家农业龙头企业,扶持1家规范运作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新培育1000亩无公害水稻种植基地,新建1-2个养殖小区。同时强化宣传,做好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销售工作,着重是做好水产养殖基地的无公害认证和绿色产品认证工作,进一步拓宽水产品销售渠道(如建一个临时水产品集散地等),打响浦坝港水产品牌。二是充分发挥农办各技术推广职能部门的作用,做好农、林、水产、农机、畜禽等的先进适用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工作,提高农副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真正发挥科技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三是着力发展劳务经济,我们将以鞋业“回归工程”、创业园区建设、泗淋洞港工业区等个私经济发展为契机,辐射带动邻近村庄富余劳动力就业,逐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转移就业方式从城市向本地模式的转变,今年计划培训XX多名适应个私企业要求的新型产业工人,年创收XX多万元。四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2)以个私经济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着重抓好三方面工作,推进个私经济发展。一是在创业辅导上当好老师,抓好引导。①建立项目库,通过编列发展个私经济项目形式抓好落实。②在产业发展导向上做好引导,利用个私创业园区平台,积极包装鞋业、“乌牛早”茶叶等一批重点招商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小雄村重塑昔日“鞋都”辉煌,打造“鞋业村”,计划筹建小雄籍在外知名人士联谊会,加强与小雄籍在外办鞋厂的企业家和技术人才进行沟通联系和有关投资接洽等,积极引导他们回家乡创办企业,计划再引进鞋业企业3-5家,形成5000万以上的鞋业产值规模,解决小雄片10村2500个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二是在企业对接上要做好媒人,搭建平台。①做好村企对接工作。我们将充分发挥亚达科技、海啊集团等企业与我镇11个行政村新农村建设结对帮扶以及毗邻泗淋侗港工业集聚区的有利条件,一方面有意识的选拨一批有志村民到企业去工作,实施走出去,为个私经济发展培育人才;另一方面加强企业联系,通过项目帮扶的形式,积极引进来,使企业把加工项目放到结对帮扶村,建立生产基地。②搭建好家庭加工业和企业的联系平台。积极组织村干部到椒黄路等相关企业考察,大力推动小雄村、五支岙村、山场片的横机、节日灯、石材等家庭加工业的整合,计划培育扶持5-10个加工大户,10多名专业技术性人才,形成横机、节日灯等专业村。③搭建好农业龙头企业与散户的联系平台,充分发挥镇域内农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着重培育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农副加工业,如发展塔坑、西岑村的竹笋加工,胡家峙村的“乌牛早”茶叶炒制包装等,努力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市场附加值。三是在政策服务上当好保姆,乐做“打工人”。①落实责任,制订镇领导联系重点个私经济发展项目责任制,按照一位领导、一组班子、一个项目、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要求,做到每个产业项目发展定培育目标、定扶持政策、定发展标准、定见效时限,并严格实行年度项目落实责任考核。同时,29个行政村要成立村级发展个私经济服务站,为个私经济发展服务。②出台扶持政策。牵头联系有关部门争取对小雄个私经济发展扶持,开通绿色通道。积极与信用社、农行等金融系统取得联系,利用县里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时机,争取金融信贷支持。③优化服务。充分利用农民信箱、农民博客、远程教育平台提供信息服务;开展送科技下村,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等服务;积极帮助个私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落实各类政策处理,要把“个私经济老板动嘴,我们跑腿”,作为服务宗旨和办事原则,为个私经济发展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创造良好的环境。

(3)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建设和谐小雄。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统筹村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开展“好班子、好乡风、好家庭、好农田、好渠道、好林带、好道路、好学校、好卫生室、好文化室”为重点的农村“十好”建设。具体工作思路是:描规划、调结构、铺村道、修水利、整村貌、美生态、兴事业、强组织,即:一是描规划。加大集镇特别是村居规划力度,确保新农村有序建设、有序发展。二是调结构。以村、组为单位,抓好农业结构调整,逐步形成“一村一品”。同时,大力发展农村合作及协作组织,引导农户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机制。三是铺村道。依托“村村通”工程,全部拉通镇村道路,并逐步实现通村、组公路柏油化、沙石化。四是修水利。进一步加强灌渠、排渠及配套桥涵闸等基本水利设施建设,确保农业生产水旱无忧。五是整村貌。积极引导农民改水改厕,计划在岙底村污水处理试点的基础上,选择2-3个村进行推广;完善“户集、村收、镇运”的农村垃圾集中处理长效机制建设,计划完成剩余13个村的垃圾分拣场建设,使村容村貌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六是美生态。引导农户提高庭院绿化意识,加大造林育林力度,全面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七是兴事业。大力开展宅基地整理和荒地开发,规范村级集体土地、房屋等承包租赁,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计划争创1个市级强村和1个县级强村。八是强组织。提高农村党员素质,加强村党支部组织建设,有序推进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2009年我们将积极抢抓机遇,多方筹措资金,争取列入县级整治村4个,做好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试点工作。

(4)加强镇村两级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运行机制。一是继续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制定税收征管方案,深挖老税源,做到应收尽收。培植新税源,努力寻求税收增长点。二是进一步完善镇财务管理制度,从严控制支出,做到收支平衡。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各显其能,多点开花,多渠道的争取各项发展资金。各村要按照《财务管理制度》要求,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搞好村级会计核算,规范财务行为,坚持财务公开,民主理财。

(5)抓好社会稳定工作,为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继续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力度,坚持做到依法治镇;搞好普法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法制观念。充分发挥调委会、调解小组和调解员的作用,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严格执行工作相关规定,实行接待负责制和分级处理制,确保工作顺利开展;积极争创“平安村镇”,同时在各村开展好“平安村”、“无毒村”的创建活动,努力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稳定和谐社会局面,保证人民安居乐业,为我乡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6)强力推进小城镇建设,着力改变城镇面貌。2009年我们将加大推进镇区建设力度:一是按照“建一幢大楼、稳一方人心、兴一片土地”的思路,计划出售镇政府大楼对面32间宅基地,进一步丰满镇新区建设框架;二是强化镇区综合治理,计划完成1200米小雄溪环境卫生整治,提升镇区居民的城市意识、卫生意识和文明意识;三是推进城居设施建设,计划完成镇文化活动中心和小雄村办公大楼建设,同时积极落实“三区”建设,打造三门南大门新形象,以投资环境的优化和人居环境的改善来促进经济发展。

(7)以和谐社会、全面进步为旗帜,大力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一是继续实施科教兴乡战略。积极推广和应用农业科技成果,注重实用技术培训,发挥科技示范作用;进一步巩固“普九”成果,认真落实教改措施,切实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保证师生安全。二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进村级民主法制建设进程,在全乡形成健康向上、民主文明的社会氛围。三是狠抓基层组织建设。以争创“六好”乡镇党委和“五好”村党支部为目标,以先进性教育、“讲正气、树新风”、“三级联创”和“双培双带”活动为载体,努力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水平。重点抓好村党员活动室建设、发展党员、为民服务全程和后进村整改工作;四是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依法行政,规范管理,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狠抓计划生育长效机制的落实。保持和稳定低生育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素质,确保人口控制目标的实现。五是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实现耕地面积动态平衡。六是重视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认真做好文化、卫生、统计、民政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