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数字化管理定义十篇数字化管理定义十篇

数字化管理定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58:05

数字化管理定义篇1

[关键词]信息化;数字档案馆;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2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4)01—0112—02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信息技术革命浪潮持续高涨,经济的全球化、社会的信息化进一步加强,人类进入了数字化时代。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成果已经为大力发展数字档案馆创造了有力的条件,我国数字档案馆的发展也开始起步了。继2004年深圳市建成了国内第一个数字档案馆之后,许多城市的数字档案馆也实现了档案的数字化加工文件资料著录、数字档案内容管理、档案借阅与全文查询、档案的内容关联管理及图文声像一体化等应用功能,这些成就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数字档案馆的建设进程。

一、数字档案馆的内涵

与数字图书馆建设初期一样,20世纪90年代末,电子档案馆、虚拟档案馆、没有围墙的档案馆、全球档案馆、超级档案馆、数字档案馆等新名称不断见诸报端。随着数字图书馆从概念变成现实,档案界对于数字档案馆的表述也渐趋统一。

然而,对于不同的研究者而言,数字档案馆仍然有着不同的内涵。档案界、计算机界、国际标准组织机构以及档案用户等,都在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这一概念。

信息系统论是当前档案界对数字档案馆概念描述中的一种主要提法,其核心是将数字档案馆定义为一个超大规模的“信息系统”。定义强调数字档案馆是一个信息系统,但是,没有给出信息系统的确切内涵。而持信息仓储论这一观点者通常将数字档案馆定义为“信息仓库”、“知识信息中心”、“数据中心和数据交换站”等,最终实现“数字档案馆”,它强调了数字档案馆的信息存储和传播功能,但对数字档案馆本质属性的描述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信息环境论将数字档案馆看作是一种“信息组织模式”,其对数字档案馆本质属性的表述显得比较宏观与抽象,环境的内涵究竟是什么,难以具体认知。功能拓展论将数字档案馆定义为传统档案馆利用现代技术拓展服务功能的一种方式。其它还有一些类似的释义,不再一一列举。从以上几种定义来看,多为描述性定义,差异较大,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研究者从不同视角所得到的数字档案馆概念。

那么,怎样才能从当代信息科学与档案学的角度来对数字档案馆这一词语的含义进行认定和概括,使所有数字档案馆建设者都能够清晰地勾勒出未来的目标呢?只有对数字档案馆这一信息时代“新生儿”的本质属性与内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与认识,才能得出相对比较完整和清晰的数字档案馆定义。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来定义:数字档案馆是在分布式计算机网络环境中,利用数据库技术、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创建、获取、存储、处理、交换与数字档案信息的档案信息管理与服务机构,是各级政府和各单位信息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数字档案馆的特征

1.数字资源的多样性。一是依托于实体档案的数字化;二是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组织、加工相关数字信息形成的数字信息。

2.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依托于网络,一方面能够在线采集网上信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另一方面能够针对利用者不同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3.技术的多变性。由于数字档案馆依靠于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基础于内容的检索技术等,其存储技术、载体、格式、阅览方式等,都呈现出不断进步、变化的动态。

三、数字档案馆的功能

1.信息集成功能。数字档案馆的建立,使我们可以在网络环境下,对特定区域内的所有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档案实体的保管形式。通过信息集成,使中心档案馆成为真正意义上管理档案及相关信息的中心,所以,信息集成将成为数字档案的首要功能。

2.资源共享功能。无论利用者位于何地,档案保管于何处,利用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方便地查询、下载档案目录、数据乃至全文,数字档案馆这一功能的发挥有助于实现档案利用的理想化目的。

3.社会记忆功能。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将应用国家相应的档案政策使档案馆改变以往以党政信息档案为主体的实体保管模式,档案是社会记忆的主要工具。数字化档案的建立将有助于档案馆保存社会记忆功能的实现。数字档案馆能实现对电子公文、科技文件等进行文档一体化管理,对文件从生成、捕获、处理、归档、鉴定、提供利用等的全过程管理,进行数据的动态管理。

四、数字档案馆的最终目标

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要通过国家信息基础工程把各级各类档案馆组织在一起,把档案信息与其他门类信息综合起来,作为国家信息资源的组成部分,面向全社会发挥作用。所以,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尤其是国家综合档案馆的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应该从一开始就纳入到国家信息基础工程之中统一规划与设计。数字档案馆的核心资源主要来自相关的信息系统,同时又可与相关信息系统进行信息共享。

五、数字档案馆的总体架构

数字档案馆应以结构化的数字档案馆为基础,基于物理和逻辑两种结构,建成中心档案馆和基层档案馆两层分布式结构,实现各系统之间数据接收、信息交互、资源数据查询、数据存储与备份、归档数据管理、目录、信息的整理与利用管理等功能。按照两级模式建立的中心档案馆内容包括各门类在内的所有档案的数字化信息,基层档案馆应管理本单位经过归档流程的先行有效的各类档案数字化信息。

六、数字档案馆理论体系建设

数字档案馆的理论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例如,档案学、信息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等,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者携手开展数字档案馆理论研究,势必会更加有力地推进数字档案馆理论体系的建设。但是,对于数字档案馆这一档案工作创新变革的产物,档案界似应更多地承担起建设相关理论体系的重任。鉴于档案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本文试图从档案学理论研究与档案工作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数字档案馆理论体系建设的内容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1.数字档案馆基础理论建设

数字档案馆基础理论研究离不开传统档案学科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是对传统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化与拓展。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

数字档案的定义及边界。例如:数字档案馆的管理对象究竟是什么?与图书馆、博物馆和其他信息管理机构的管理对象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大档案的概念外延到底有多大?这对于当前档案部门科学构建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库,合理配置有限的人财物资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数字档案馆的管理体制与机制。例如,在数字化、网络化的环境下,如何理解和贯彻档案工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组织原则,建立起科学的数字档案馆体系,推进数字档案资源的共建与共享?如何构建数字档案馆的绩效评估机制等。

狭义数字档案馆的组织架构、工作环节以及相关的工作原则与要求。例如,数字档案信息的创建、获取、鉴定、存储、处理、交换、、利用、保密等应采取哪些策略,建立哪些制度?在数字化的环境下,如何根据数字档案的形成目的、形成活动、形成过程、处理程序和职能范围来正确运用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

上述理论问题,与数字档案馆建设实践的推进速度相比较,档案界关于数字档案馆基础理论的研究还显得比较欠缺和薄弱。然而,在当前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档案学科领域基础理论研究的或缺,势必会导致实践的盲目性和无所适从,进而加速档案工作的边缘化趋势。笔者认为,档案工作者需要学习、了解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更需要明白自己的历史使命与工作内涵。数字档案馆既不能成为信息孤岛,也不是一个没有独特内涵、漫无边际的信息大仓库,需求不明晰往往是导致一些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

2.与数字档案馆建设有关的法律规章建设

这方面的内容有很多,这里只能列举一些实践中遇到的、亟需解决的法律规章问题。如:档案工作的法律规章,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规章,著作权、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政策,保护公民隐私权、知情权的法规政策,信息共建共享的法规政策等等。

数字档案馆建设的主要宗旨之一就是要充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为国家、社会和公民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档案界应注意总结和发现数字档案馆建设实践中遇到的法律问题,积极推进相关法律规章的修订与完善,确保数字档案馆建设有法可依,为数字档案馆建设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七、进一步推进区域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思考

1.坚持统筹兼顾,加大信息资源整合力度

一是扩大档案收集范围。注重收集档案的全面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多门类、多载体、多途径,丰富馆藏数量,改善馆藏结构。二是实施馆室一体化。通过馆室交换,实现机关、企事业单位与国家档案馆之间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的有效衔接和共享。三是规范数字档案馆建设,特别是要完善档案数据库建设,夯实数字档案馆资源基础。

2.坚持共建共赢,建立完善的合作机制

实现档案资源集成共享离不开完善的协同工作机制,这是资源共建共享的前提。由于档案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同时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相关规则不明确,一些地区可能将档案信息资源的产权地区化,有可能人为设置档案信息互联互通的壁垒,导致在档案信息归属上的“地区所有、部门私化”,这种格局将阻碍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应用。因此,区域内各级档案馆对资源共建共享的思想认识是否统一、工作是否同步,都将直接影响区域数字档案资源集成共享和利用服务的整体水平。

3.坚持分步实施,深化拓展平台建设

数字化管理定义篇2

数字出版政策重点更加集中于产业深层次问题。数字出版资质、数字出版内容、数字版权等多个产业发展关键点的管理都得到了加强。多方信息表明,管理部门正在加快制定和落实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政策、加快建立数字出版企业准入退出机制、加快推进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建设、大力推动数字出版走出去、加快实施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工程。

数字出版重大工程得到进一步推进。重大工程是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力的有力保证,是推动新闻出版业发展和进步的直接动力。《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的科技创新工程6项(中华字库工程、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工程[一期]、国家数字复合出版工程、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电子书包研发工程和国家数字出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均有进展,字库和版权保护等工程研发顺利,正在稳步推进;目前,知识资源数据库工程和电子书包应用示范工程也均已完成可研论证。

数字出版的规范化程度不断加深。继《数字出版标准体系研究报告》、我国数字出版标准化的整体框架基本形成后,2012年,全国新闻出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4项数字出版格式标准、12项电子书内容标准、手机出版系列标准等数字出版行业标准方面进一步加快了制定工作。电子书内容标准项目组今年2月完成了征求意见稿,从定义术语到内容规范、技术功能等各个方面,系统制定了电子书内容的相关标准体系。针对数字出版产业质量低劣、发展失范的问题,相关单位已启动了数字出版内容质量的检测规范与标准的制定,将进一步规范数字出版产业发展。

基地布局建设得到进一步巩固。目前,9家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正朝着差异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各基地稳步推进基础建设,积极探索发展道路。扬州园区率先制定了《江苏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扬州园区中长期发展规划》,这在全国尚属首例。同时,基地的集聚效应的影响力日益扩大,福建、四川、深圳等省市正式加入到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的申请行列中来,基地阵营有望进一步扩大。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了针对数字出版产业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通过加快推进基地建设,解决数字出版发展过程中资金、人才、项目开发、产品研发等一系列问题。

技术突破推动数字出版快速发展。云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推广,极大地方便了数字出版资源的集成与存储,北大方正、同方知网提出的云出版解决方案为产业应用云技术提供了有效路径;平台技术发展促进平台建设,中国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基于移动阅读终端的数字内容分销平台已经初具规模,当当、京东、苏宁易购等电子商务平台的数字出版分销平台也得到了一定的巩固;电子纸技术推动赛伦纸的开发与应用,赛伦纸模式以“载体化”的概念,有效地整合了出版机构、软硬件厂商、销售渠道资源与利益。

这一年,尽管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传统出版数字化步伐较慢、数字出版人才匮乏、数字出版标准不足、数字版权意识淡薄等,这些数字出版老问题依然存在;与此同时,主流数字产品开发不足、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力度不够、数字出版产业过于分散、市场整合力度欠缺等一些新问题也凸显出来。

2012年,数字出版发展迅速、硕果累累;2013年,数字出版蓄势待发、更值得期待:

1.以十精神为指引,推进价值体系建设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数字出版的根本任务。数字出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充分反映它是整个数字出版工作的基础、核心和灵魂所在。十报告深刻地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深刻内涵,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点任务,这既是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继承、深化和发展,又为当前和今后的文化建设、文化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2013年数字出版将会围绕抓好马列经典、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主题组织内容生产与传播,继续推进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与传播工程二期建设,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浓厚氛围。

2.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为数字出版发展保驾护航

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离不开政策环境的支持。针对产业发展的关键节点,如数字版权保护、数字内容投送、手机出版等,综合各方面消息,管理部门将陆续修订和出台《网络出版服务管理暂行规定》《数字内容投送平台管理办法》《手机媒体出版服务管理办法》《数据库出版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文学出版服务管理办法》和《互联网游戏审批管理细则》等,使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得以进一步优化。这些政策举措将为进入成长期的数字出版产业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数字化管理定义篇3

关键词:飞机;数据管理;集成管理

飞机是当今交通运输行业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其汇集了当今各种高新技术,可以说是人类当今工作科技发展支柱,航空产业也因此成为当今各国经济与国力的体现依据。就我国而言,航空产业的兴起也带动着材料产业、通信产业及电子产业的蓬勃发展。在飞机装备综合保障的分析与设计工作中,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分析已成为关注的焦点。文章通过分析飞机数字化装备数据集成管理的内涵,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1飞机综合保障数据集成管理

飞机是一个集机械、电子、通导、武器等多种装备及技术的综合体。在使用过程中如何保持飞机的最大系统效能,以最少的投入来保障各装备的安全可靠的运行一直是各级部门以及装备使用和维修管理人员追求的目标。为了实现该目标,要进行有效地综合保障,必须要有能描述装备状态的准确数据。也就是说,要有大量的有效信息用于分析与决策,这就涉及到数据的集成管理。即数据是各种保障方案得以执行的前提。

飞机数字化装备数据是飞机数字化装配工艺设计、制造中所使用的制造数据的总称,它包含了工程数据、装配工艺数据、资源数据及检验数据等多个领域。其中工程数据主要指的是工程设计部门所的有关产品结构、产品物理性能、功能及设计方面的数据。装配工艺数据指的是飞机是数字化装配中所生成的各项工艺信息流。资源数据则是飞机数字化装配工艺设计、生产当中所生成的基本信息,其中包含了材料信息、设备库信息、人员配置信息及工具库等。检验数据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随着装配业务流程的开展而不断变化,其中包含了检验测验数据、现场装置数据、数字化测量设备得出的实验数据以及误差分析数据等。

2以数字化为核心的装配技术

飞机装配的关键在于要协调和解决好系统件装配过程中的互换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装配的科学合理。数字化装配技术是一种能提高产品质量、适应快速研制和生产、降低制造成本的技术。数字化装配方法不仅包括了传统数字化装配概念中工装的设计、制造及装配的虚拟仿真等,还包括了如柔性装配、无型架装配等自动化装配方法。飞机数字化装配技术是数字化装配工艺技术、数字化柔性装配工装技术、光学检测与反馈技术、数字化钻铆技术及数字化的集成控制技术等多种先进技术的综合应用。数字化装配技术在飞机装配过程中实现装配的数字化、柔性化、信息化、模K化和自动化,是将传统的依靠手工或专用型架夹具的装配方式转变为数字化的装配方式,将传统装配模式下的模拟量传递模式改为数字量传递模式,因此要首先明确以下概念:

2.1协调准确度。

协调准确度描述的是两个系统件相互配合的实际尺寸和几何形状的匹配程度,符合程度越高该值越大。由此可见,采用的先进装配技术必须能够提高不同系统件之间的协调准确度。

2.2关键特性

关键特性是指那些能够影响飞机系统件之间协调准确度的过程特性、零部件特性以及材料特性。它是由具体的计量和计数数据来衡量的,并根据数据制定相应的特性树从而指导飞机装配。

2.3基于数字化标工定义的互换协调方法

数字化协调方法是一种建立在数字化标准工装定义上的协调互换方法,也即是常说的数字化标准工装协调方法,它能够保证组件和产品部件、产品和生产工艺装备、工艺装备之间形状和尺寸的协调互换。数字标工协调法的实现依赖于测量系统、数字化制造以及数字化工装设计,利用数控成形加工出定位元素。在进行工装制造时,通过室内GpS、数字照相测量、电子经纬仪、激光跟踪仪等数字测量系统实时控制测量,建立相关的坐标系统从而直接比较3D模型定义数据和测量数据,达到验证产品是否合格的目的。

3装配数据集成模型

飞机数据装配之中需要大量的数据信息,这些信息在各个应用系统之间要及时互通共享,此时集成数据则能有效的保证业务流和数据流的互转。在飞机装配中,数据集成模型的构建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3.1系统集成框架的建立

集成框架指的是在分布式、异构的计算机环境中实现信息集成、功能集成及过程集成的软件系统,这一环节通常都是以pDm作为集成平台,将CaD、Capp、eRp、meS作为数据传输平台,从而实现内外信息的共享与互通,使信息流处于有效、有序、可控的状态。这种集成框架是以现有的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为支撑平台来完成文档管理、项目管理和配置管理等任务。

3.2装配数据集成实现的关键技术

3.2.1数字化装配工艺的设计

数字化装配工艺设计的基础是基于模型的定义(mBD)技术,即用集成的三维实体模型来完整表达产品定义信息,作为唯一的制造依据。mBD技术根据数字化定义规范,采用三维建模进行数字化产品定义,建立起满足协调要求的全机三维数字样机和三维工装模型。工艺人员可直接依据三维实体模型开展三维工艺设计,改变了以往同时依据二维工程图纸和三维实体模型来设计产品装配工艺和零件加工工艺的做法,依据数字化装配工艺流程,建立三维数字化装配工艺模型,通过数字化虚拟装配环境对装配工艺过程进行模拟仿真,在工艺工作进行的同时及飞机产品实物装配前进行制造工艺活动的虚拟装配验证,确认工艺操作过程准确无误后再将装配工艺授权发放,进行现场使用和实物装配。在工艺模拟仿真过程中还可生成装配操作的三维工艺图解和多媒体动画,为数字化装配工艺现场应用提供依据。

3.2.2框架系统之间的集成

现阶段的装配数据是在数字化技术的基础上,以pDm作为集成平台,这一集成方式包含了封装模式、接口模式、内部函数调用模式、中间交火模式和中间数据库等,是根据数据类型、信息操作分类及存储方法再结合管理流程、开发成本形成的一套系统集成模式。

(1)CaD与pDm集成

CaD与pDm之间的信息集成利用接口连接的方式来实现,CaD系统将产品的结构。零件信息及时、准确的反映给pDm系统,确保了两个系统数据的一致性,另外通过pDm系统内部借口,将这些文件批量导出并存储到pDm系统中,读取零件相关信息,且生成Bom结构树,与三维模型、文件等信息一一对应。

(2)Capp与pDm集成

Capp与pDm系统之间的集成采用了接口与紧密集成混合的继承方式,是通过DeLmia作为系统核心,以ppR-HUB作为存储器,用来存储集成产品的相关信息和工艺资源,为产品装配各阶段工艺人员使用提供了最新、最真实的数据资料。

结束语

伴随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装配企业的信息集成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飞机综合保障数据集成管理分析,旨在通过建立统一装配数据模型,达到信息共享与交换的目的,但由机系统的复杂性,这一方案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

参考文献

数字化管理定义篇4

关键词数字媒体创作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1数字媒体创作实践教学管理的定义与内涵

数字媒体创作是运用数字技术和计算机媒体设计工具等手段进行艺术设计与制作,最终实现或得到完美的数字艺术作品。

高校数字媒体创作实践教学广义上包括课程实验、项目实践、专业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多项环节,狭义上特指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本文从学生在一线实践锻炼综合能力以实现与行业需求对接的角度出发,研究的是狭义概念。

数字媒体创作实践教学管理是以高校数字媒体专业培养目标为原则,对引导和组织学生参加与数字媒体理论教学紧密相连的、用数字媒体技术手段进行艺术设计与创作的实践教学环节,以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数字媒体手段进行设计与创作训练,获取基本技能与感性认识,着力提高综合素质的教学活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协调与创新活动。

2数字媒体创作实践教学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进行的数字媒体创作实践教学管理中,不同高校的情况各不相同:有的是进行实习基地数字媒体创作实践教学管理,有的是进行专业特色课程讲授与数字媒体创作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管理,有的是进行项目训练与数字媒体创作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管理,有的是进行跨院系专业师生合作开展数字媒体创作的实践教学管理。管理内容与形式根据高校数字媒体创作实践教学的内容与模式的不同而不同,其多元化使各自的特长得到充分的施展。

但是,既无标准也无体系的实践教学管理使实践教学过程与质量效果上打折扣。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数字媒体创作实践教学未得到有效开展;学生对创作目的既不明确也不理解,被动进行,从而影响创作质量和学习效果;创作时间进度和节点没有细化与合理安排,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不能得到有效锻炼;教师对实践教学与创作指导不够重视,投入精力不足;学生分组不合理和分工不均匀导致无心认真完成创作,进度跟不上,影响创作效果;实践教学管理的考评与奖惩机制没能得到建立。

3数字媒体创作实践教学管理方案及模式效果分析

(1)设立数字媒体创作课程,对课程与师生进行管理。我们在第六学期预先设立小课时数字媒体创作实践课,让学生提前了解和实践创作流程,从而摸清规律,为后期创作课程做好准备。在第七学期设立大课时数字媒体创作课程,按照实践课程的要求进行组织管控:明确标准的创作课程实践教学目标、功能、内容与大纲、创作技能技法,细化各实践单元。通过独立设置创作课程与实践教学内容,规范管理师生与课程,实现与理论课一致,合理编排,不受制约;教师根据课程要求开展实践教学,保证质量,提升积极性与责任感;学生按规定时间进行艺术设计与创作,系统锻炼和培养综合实践能力。

(2)将数字媒体创作与毕业创作报告相结合,实行统筹管理。我们在第六学期期末布置创作选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兴趣特长选好题,带着任务进入假期,撰写开题报告与创作可行性计划,第七学期进行创作并完成,这样能使学生明确创作目标,提高实践能力和创作质量。此外,为毕业创作报告打下基础,学生围绕其参与创作的流程、心得体会、知识运用等实事求是地撰写,顺利地将二者相结合。教师全程检控监管学生的实践创作与报告,杜绝弄虚作假与抄袭。通过对二者的统筹管控,实现学生一线实践创作,毕业创作报告实用先进。

(3)在教师的指导下实行项目制和工作室实践教学,对二者进行标准管理。我们将数字媒体创作作为项目,进行任务驱动式工作室实践教学,按照项目目标、流程及操作标准进行实践管理。同时,我们实行教师承包责任管理机制,每个项目配备校内和校外指导教师,由教师带学生,按标准化要求负责指导其项目创作和开展工作室实践教学。通过对二者进行标准管理,便于教师实时了解学生创作情况,及时调整工作室教学计划与项目指导,保证二者紧密衔接,使管理责任具体化;激发学生创作积极性,了解项目流程并按时完成,积累实践经验;使数字媒体创作与行业标准接轨,学生与作品符合市场需求。

(4)建立数字媒体创作评价机制与参照标准,对创作实践教学和小组成员进行管理。通过建立评价机制与参照标准,对学生的作品内容与质量进行有依据的考核评判与对照,从而掌控小组成员的创作分工、各自贡献与工作量,奖优惩劣,督促学生主动认真完成创作,避免教师主观性评价打分,实现对小组成员及其创作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管理。

(5)给师生设定数字媒体创作时间进度表和工作日志,对二者进行一体化监管。时间进度表可以使教师按规定时间组织工作室实践教学,把控学生创作;使学生实时调控创作进度与工作量,按时完成创作。工作日志可以使教师提前准备并细化各实践教学单元内容,记录创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使学生确保坚持创作实践,记录创作过程,为毕业创作报告的撰写奠定基础。对二者的一体化监管,可以保质保量地完成数字媒体创作。

各项环节充分发挥作用,相互协调相互衔接,构成统一有机体系,实现了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和提升实践教学质量水平的管理功效。

4构建数字媒体创作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1)能够实现培养数字媒体应用型和创新人才,与市场和行业对接的目标。通过一线创作实践和校内外指导教师的实践教学,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创作实践技能,培养了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创作出优秀作品,符合市场需求。(2)能够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促进实践教学效果。必须很好地规范课程与工作室实践教学内容,合理地组织项目实践,周密地统筹实践创作与创作报告,及时贯彻落实于师生,使内部各环节有效进行,实现了实践教学的有序管理与优化管理,从而使实践教学质量与效果得到提高和促进。(3)能够充分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发挥体系内各环节的作用,实现体系管理功效。我们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对数字媒体创作实践教学的质和量进行优化监管,充分发挥体系内各环节的作用,不断完善创作实践教学的质和量,从而实现数字媒体创作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完美功效。

参考文献

数字化管理定义篇5

远程医疗、实时监控病人信息、数字化诊断,这些曾经看似遥不可及的事情,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以及数字化医院的建设,已经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目前,我国已经有许多部队医院踏上了建设数字化医院的步伐,像总医院就已经把“2007年底以前完成示范性数字化医院”作为建设目标。

尽管数字化医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多数业内人士认为,数字化医院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及通讯技术,快速、准确、有效地利用分散于不同存储地的大量医学信息,向社会(包括患者和其他机构)提供优质服务。

it技术带来三方面作用

从90年代中期开始,卫生系统相关单位就开始了医院信息化的研究和应用。目前,许多部队医院都已经成功应用了医院信息系统(HiS),也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被称为“军字一号工程”的大规模网络版医院应用系统,从1995年就开始研发并统一推广应用。到2002年底总后卫生部与天健科技集团合作,共同开发了“天健军卫医院信息系统”,并在部队医院和地方医院中推广使用。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军卫医院信息系统已在全军几百家三级以上医院中应用,遵循着“建、管、用”的原则,实现了医疗业务管理、卫生经济管理、卫生物资管理的信息化。目前,已经有65家医院通过了总后卫生部制定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及应用标准。总后卫生部信息中心主任宁义认为,it技术对医院的帮助作用可以从三个方面体现:首先是效率的提高。系统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医院工作流程,通过信息交互和信息处理、采集和利用,使医院各环节运行效率加快。根据抽样调查,医生每天处理医疗文书的时间以及平均病人门诊就诊时间,都从3小时缩短为2小时,全军医院平均住院日减少5天。其次是医疗质量的提升。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医疗各环节的规范性,减少医疗差错,保证医疗质量。第三是服务方式的增多。用更为便捷的手段和流程,为医院管理者、医护人员以及病人解决了原来无法解决的问题,增加各种新的服务方式。

数字化医院是未来方向

由于开展时间较早和管理模式特殊等原因,部队医院的信息化整体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这也为部队医院开展数字化医院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作为全军医疗信息化发展的规划者,总后卫生部向数字化医院建设跨出了第一步。据介绍,总后卫生部将同国家卫生部合作,在部队和地方选择10家医院,共同开展数字化医院的试点工作,而总医院就是其中的一家。

数字化管理定义篇6

关键词:图书馆事业;数字资产管理;数字资源

一、引言

最近的十年,信息管理领域增添了新的内容―数字资产管理。像很多的科研领域新生事物一样,数字资产管理既有历史沉淀,也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论。作为一门学科,数字资产管理是几所大学的教学课程,也受到如Dam基金会等专业团体的支持。

尼凯尔克给出了数字资产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对数字资源的摄入、标注、编目、存储、检索和分发。很明显,图书馆员,无论他负责实体书籍还是数字内容,对这些操作比较熟悉。只不过,相较于传统图书馆,数字资产管理使用了不同的方法,并且更为复杂。

伦敦国王学院有一个名为数字资产和媒体管理的硕士项目。顾名思义,该项目跟图书管员们所接受的传统教育有很大不同。该项目的学生很多是来自图书馆界,毕业后也会选择从事图书馆事业。该项目还得到了英国图书馆与情报专家学会(CiLip)的认可,毕业生跟传统图书馆资质获得者享有同等地位。

这些情况表明图书管理员的角色从传统的保管者扩展到了数字资产管理。实际上,几百年来图书管理员们一直肩负尼凯尔克所述的数字资产管理者的六个职能,只不过使用了不同的词汇,如数字资产管理的术语“摄入”,图书管理员通常用“获取”。两个领域的功能侧重点不尽相同,如传播用于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图书管理员通常面临的是严格受限的存取。

本文试图分析图书管理员和数字资产管理者的角色交叉和异同,特别关注了阮冈纳桑的图书馆科学五定律,并为数字时代重写五定律,将其作为分析框架。可以说,数字资产管理原则根植于图书馆科学的核心原则,两者更多的交叉重叠不可避免。

二、图书管理员的职责

阮冈纳赞提出的图书馆学五定律为图书管理员们所普遍接受,在图书馆界有很大影响力。五定律是:书是为了用的,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节省读者的时间;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

这些定律对图书馆界影响深远,很多人对其再做发挥,以适应数字时代。noruzi在2004年针对万维网资源重定义为:网络资源是为了用的;每个用户有其网络资源;每个网络资源有其用户:节省用户的时间:网络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

辛普森2008年将其扩展到数字媒体:媒体是为了用的:每个受众有其信息:每个媒体有其受众:节省受众的时间: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

不论是针对书籍、网络资源还是媒体,这些原则的精神都是一致的:资源应当被利用,而不是束之高阁,任其发霉:用户和资源要高度匹配,不存在资源被遗漏的情况:时间珍贵,用户和资源的匹配要高效、精准、及时:馆藏不是静止不变的,图书馆要解决自身成长问题。

每个图书管理员都会承认这些原则是他们日常工作的基石。原则一即资源应当被利用,定义了图书管理员和用户之间的关系。管理员身负监管的职责,一定程度上约束了用户对馆藏的使用,虽然这样,确保用户的访问是首要的。

要确保用户对馆藏的访问,最重要的是做好用户需求跟馆藏资源的匹配。所以,图书馆必须要制作元数据,使得用户能够高效检索,找到自己所需。元数据是如此重要,从图书馆人制定新的元数据标准及其应用原则中可以看出来。早在元数据概念被广泛认可之前,元数据编纂就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一环。

图书馆人设计的元数据同相应资源的快速高效匹配,节省了用户的时间。虽然今天的计算机化使得这种匹配更加快速,该匹配原则已经在图书馆界通行几个世纪了。卡片目录的出现代替了传统的图书保管,新资源较以往更快的出现在目录中,是资源获取方面的极大进步。现在的自动编目是这一趋势的延伸。

最后一个原则,即馆藏的变化增长,对图书馆从业者显而易见。应对馆藏变化是图书馆人的核心工作之一,因此,我们有系统性、战略性的馆藏管理办法。幸运的是,很少有图书馆将资源束之高阁,任其发霉。

三、数字资产管理者的职责

关于数字资产管理有很多定义,上述的尼凯尔克给出的定义(即对数字资源的摄入、标注、编目、存储、检索和)可以说是最为简明的,被广为接受。它跟图书管理员的角色有明显相似之处,虽然侧重点不同。数字资产比实体图书馆资产更加的无形化,给数字资产管理者带来新的挑战。

数字资产管理者比传统图书管理员增加了更多的保管职能。数字资产保管不同于是在资产汇聚和监管基础上增加了存档和持久化的职能,特别注重馆藏建设。通常它还注重跨时期管理。可以说数字资产具有易变性,会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同一文档会有不同的编码格式。

英国DCC给出的数字资产保管定义更表明了它跟图书管理员的监管职能的不同:“维护一系列可信数字信息并使其增值,方便现在和将来的使用”。这里理念是数字保管员应当使信息增值,而不是仅仅保存和传播。使信息增值可以认为是提供上下文信息,即使用增强的元数据或者提供新的方法来分析或可视化数字内容。语义网络能够消除信息实体间的信息孤岛,可以为此提供很多便利,它还是数字存档平台Fe-dora的基石,

四、阮冈纳赞五定律和数字资产管理

与其说数字资产管理者像图书管理员,不如说更像博物馆管理员。这并不意味着数字管理者和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原则不同。数字管理者对数字资产有更多的沉浸式接触。两个职业因为操作对象不同使用了不同的方法,最终目的却是一样的。阮冈纳赞定律应用在新出现的数字资产管理领域,效果如何呢?

很明显,原则一适用于大多数数字资产的管理。小部分数据是特别用于长期存储,目前不对外开放,例如英国人口普查表的原件扫描本被封存一百年。大多数的数字资产要用于密集和即时的使用。商业服务如爱奇艺、ltunes等更要依赖于用户的使用。大型的研究数据仓库如UKDataarchive所做的大量数据处理也是为了便于数据的共享和再利用。

原则二和三也能引起数字资产管理者的共鸣。原则二意味着图书管理员应当了解自己所服务团体的多样性,不能因为自己的主观判断阻挡了读者到书籍的通路。原则三指出了馆藏的特异性,不能将书籍的流行度作为收藏的唯一标准。据此原则,图书管理员的工作之一就是确保每一馆藏都有相应的读者。

在很多方面,数字资产管理比实体图书馆更容易实施这些原则。数字资产的单位存储成本比较低,会带来更多的馆藏多样性和对稀缺资源的更多访问。在线电影服务亚马逊prime提供的影片数量远非一个实体音像店可比。分销成本的降低,使小众电影比以往更容易获得。

数字资产管理更容易实现阮冈纳赞原则的另一因素是元数据的使用。数字环境下的搜索工具,如果辅以设计精良的元数据,能够更精准地定位资源,发现新的内容。用户产生元数据,虽然要谨慎对之,但也许会有专家产生元数据所不及的地方。

原则四,节省读者的时间,也是数字资产管理者的分内之事。资源的快速发现和快速交付是评价一个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的标准之一。人们对速度的要求普遍很高,很多教师发现,不能即时可用并以电子形式出现的资源,通常会被学生忽略。数字资产管理技术的出现明显推进了阮冈纳赞第四原则。

最后一个原则,图书馆是生长着的有机体,是数字资产管理的基石,为数字管理者所熟知。增长并不一定只局限于馆藏的体量大小,也可以包括新功能的增加,用户跟资产的新的交互方式,新的变更应对之道。所有的数字资产管理行为都是围绕数字资产的生命周期这一概念,每一阶段都环环相扣,生长正是数字保管的基石。

五、结论

数字化管理定义篇7

【关键词】数字化医院;

医院信息系统;

电子病历;

theshareandstandardofdigitalhospitalinformation

【abstract】thisarticleintroducestheconcept,theoperationandtheinformationofdigitalhospital.thedigitalhospitalisfacedwithseveralproblemsininformationshare.inordertosolvesuchproblems,threeimportantstandardsincludingelectronicmedicalrecord,datagatheredfrommedicaldeviceanddatatransmissionof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shouldbeestablished.thedeepdevelopmentofthedigitalhospital,thetele-medicineandthemedicaltreatmentincommunityareallprospected.

【Keywords】digitalhospital;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DiCom;HL7

1996年开始,北京市大范围开展医院信息化工作,从而揭开了我国医院的数字化建设的序幕,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医院建设已经基本完成了以管理医院人、财、物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医疗改革是当前全国关心的热点,因此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也要适应医疗改革的需求,进一步向深层次方向发展,转向以管理病案资料、检验数据等信息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目前,建立面向临床的数字化医院,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利用信息技术简化就医流程,减少重复检查,方便病人就医,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实际问题,提供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是各级医院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数字化医院

1.1数字化医院的概念

数字化医院的概念早在1990年美国为把全球的美军医院装备成数字化的医院时提出来的,此后世界各地的数字化医院建设风起云涌。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数字化医院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有人认为数字化医院分为“狭义”和“广义”的概念,即单个医院内部的信息和业务管理体系以及区域内医院之间互联的区域性医院服务体系[1]。另外,美国学者则认为数字化医院是通过广泛的信息技术应用来提高医疗处理效率的强有力手段[2]。总之,数字化医院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以先进的网络通讯技术为平台,广泛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采用最优化的工作流程,对医院及其所属各部门的人流、物流、财流进行综合管理,对在医疗活动各阶段中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处理、提取、传输、汇总、加工、监控,实现包括医院临床和管理在内的全部信息的数字化,同时能够与政府机关、社会相关行业信息进行传递的现代化医院[3]。

1.2数字化医院的信息构成

医院是信息最为密集的单位,各个医疗和管理环节的信息量极大,而且相互交叉共享,科学有效地实现数字化医院的信息共享,首先需要明确医院的各项业务流程及其信息构成。

医院的主要业务信息大致分为四类:病人临床医疗信息、医疗费用信息、业务管理信息和综合统计信息等。病人临床医疗信息包括病人自然信息、住院信息、诊断信息、手术信息、医嘱、检验结果和检查结果(含图像)、病程信息等,这些都是病人就诊流程中的关键信息;医疗费用信息包括在各个诊疗环节发生的检查、处置、手术、药品等各类费用,这些是就诊过程中另一类基本信息;业务管理信息包括完成病人就诊过程中所产生的过程控制信息,如预约就诊信息、出入院信息、药品出入库信息、医疗设备采购信息等,这些信息一般都是局部部门或个别业务环节的过程信息;综合统计信息则是由基本信息和业务管理信息加工得到的,如病人流动情况、平均住院天数、效益分析等信息,是派生信息[4]。

以上各类信息的数字化是数字化医院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在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检验科室等环节产生的病人医疗信息是医院信息管理的数据源。如何合理管理和利用各种繁杂的业务信息,实现信息共享,最大限度的发挥数字化医院的信息优势,提高诊疗效率和质量,是数字化医院建设的核心问题。

2数字化医院信息共享的现状

数字化医院建设已进入“以病人为中心”的阶段,具体实施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信息共享和标准化问题尤为关键。

首先电子病历的建立是信息共享的关键,整个诊疗过程都是以“病人为中心”,需要科学设计电子病历,使病人医疗信息能够在各科室实现共享,同时为深层次利用病人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和利用,乃至辅助决策和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已有部分三甲医院建立了电子病历,但应用层次不够深入,没能建立一种明确的标准化模式,不具有良好的结构化形式,只能在某个医院,甚至以某种格式进行病人信息的存储管理,而不能达到真正意义的信息共享。例如病人iD、各种诊疗和药品信息都是仅在医院内部各自定义的,病人在各个医院之间的就诊信息就不能得到有效共享,更不能通过便捷的internet网络等公共信息平台合法获得诊疗信息,使得医院成了“信息孤岛”[5]。

利用医疗设备进行检查是就诊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目前医疗设备与计算机系统的接口都是因厂家而异的专用接口和软件,检查结果独立保存在设备专用软件系统中,这样对于医院信息共享及整体数字化建设是极为不利的。因此需要建立医疗设备信息传输标准,使检查结果在电子病历系统中合理归档管理,以便于检索和再利用,达到信息共享的效果。

目前多数医院的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比较落后,医院内部各子系统间存在着缺乏标准化接口的问题。大多中小型医院在数字化建设中缺少整体规划和实施,没有设计标准化接口,使得各个子信息系统间不能有效地融合和集成,造成各自独立运行。例如门诊系统、住院系统以及检验科系统等相互独立,信息仅仅是达到了无纸化存储,但是没有在各子系统间实现快速检索、数据挖掘、信息统计等共享,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已采集、存储信息的一种浪费。

3数字化医院的信息标准化

针对目前数字化医院建设中存在的信息共享问题,关键是要解决一系列标准化问题。主要包括电子病历模型标准化、医疗设备数据传输标准化以及子系统无缝连接标准化几个核心。

3.1电子病历信息标准化

医疗业务行为的信息化和医疗活动资料的信息化采集、存储、管理、再利用将是数字化医院建设的核心,而其中电子病历则是重中之重,为了能够提高信息共享的效率,电子病历必须具有良好的结构化、标准化的形式。香港医院管理局为了避免医院各自开发电子病历系统带来的医院间信息交换壁垒问题,统一组织开发建设完整的带有决策支持功能的电子病历系统,采用国际化标准,并将各类病人医疗信息整合到电子病历中。

电子病历应该是基于国际化标准的结构模型,XmL这种结构化描述语言非常适合描述病历这样复杂的内容,首先定义病历内容的结构,并逐步细化。电子病历病案采用数据库格式,其格式主要包括首页、体温单、医嘱单、手术记录、化验检查等。另外,对于文书类医疗文件要指定标准的模板和规范的词汇,尽可能把各种信息采用结构化形式描述。

3.2医疗设备信息标准化

病人医疗信息产生于整个诊疗过程,如门诊挂号系统、住院登记系统、检验系统、影像系统等,各个业务系统完成自身业务、产生各自相关信息。在此过程中,从各类医疗设备采集辅助诊断信息,并整合成为完整的病人诊疗信息,就需要解决与医疗设备的传输接口标准问题,由美国放射学会(aCR)和美国国家电器制造商协会(nema)建立的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标准DiCom(DigitalimagingandCommunicationsinmedicine)的产生满足了这些需求。DiCom文件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设计和实现,其结构可分为文件头和数据集两部分,其中文件头用于区分此文件是否DiCom文件,数据集由一系列数据元素组成。每个DiCom文件都与一个信息对象ioD(informationobjectDefinition)实例相关联。每个ioD可分为象素数据和影像属性,前者记录图像各象素点的值,而影像属性则描述了病人的资料信息[6]。

现在大型医院使用的paCS系统都是基于DiCom标准的,B超、Ct、胃镜等医疗仪器产生的医学影像可以通过DiCom3.0兼容标准采集到paCS系统中,再实现与电子病历系统的集成,此技术已相对成熟。此外,DiCom已经不仅限于医学图像通信的范畴,它也规范了医学波形的交换,目前,DiCom标准共定义了六种波形ioD,主要集中在心电图、血流动力学等波形数据的交换,DiCom波形文件的结构与传统的图像文件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ioD数据是波形各点的原始值。paCS系统应用DiCom标准实现了医学图像的统一存储和管理,随着DiCom标准的逐步完善,其他类型的医疗设备数据如心电图、血流动力学等信息的存储和交换也将逐步得到规范和共享。

3.3子系统无缝连接标准化

早期医院信息系统都各自为政,相互间的数据结构各不相同,使得系统之间无法整合,为了使各个系统间充分信息共享,只有进行大量的医学电子信息交换,也就需要一个标准。1987年,美国推出HL7(HealthLevel7)医疗信息交换标准,目前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医学电子信息交换标准,其主要目标就是提供医疗计算机应用程序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管理和数据整合的标准。

HL7标准的通讯协议参考了iSo-oSi参考模型,通讯规则对应oSi模型第7层从应用程序到应用程序接口的概念定义,主要关注应用程序之间被交换的数据、交换时间、交换规则以及应用程序间通讯的特殊错误的定义,另外还定义了第6层的内容,如信息的语法和语义。基于HL7标准数据交换的基本原理是使每个系统按照HL7标准自由地进行消息交换,按照协议的通讯规则发送至接收系统,接收方进行解析,再转化为应用程序数据,从而实现系统间的数据交换[4]。

HL7适用于医院内部不同子系统之间交换病人信息、临床检验信息、医疗费用信息,同时也适用于医院之间、医院与保险公司、医院与上级主管部门之间大量的信息交换需求。基于HL7标准,使得各医院信息系统间的信息交换更加简单畅通,使医疗信息更大范围地实现资源共享,方便医院之间病人信息交流,同时使医院间的会诊或转诊更加简单,信息共享渠道更加畅通。

4结语

随着医学科技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医院的建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完善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充分引入国际医学标准,完善电子病历模型标准化、医疗设备数据传输标准化以及子系统无缝连接标准化等核心问题,使医疗信息更大范围地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消灭“医院信息孤岛”,更加方便病人就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同时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和社区医疗,提高家庭健康保健水平,使病人在家中就可以完成就医,并且方便快捷地查询个人病历信息。

参考文献

1李书章,刘国详,吴昊,等.数字化医院建设思路与实践.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4,11(2):100-102.

2ericaDrazenandJasonFortin:DigitalHospitalsmoveofftheDrawingBoard.iHealthReports,october,2003,7-8.

3张鸿雁,时利民,赵勇,等.对军队医院数字化建设的思考.中国医院,2005,9:128-131.

4金新政,陈敏.医院信息系统.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12-115.

5钱苏华.医院数字化建设主要问题与解决思路.医学信息,2005,18(7):713-714.

数字化管理定义篇8

关键词:兴义;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

引言

“十二五”期间,随着贵州省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的推进,新城镇、新城区大量出现,传统的管理模式不能满足高速发展的城市需求,因此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是实现全省城市管理“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的有效手段。三维数字兴义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为三维数字兴义提供了一个统一的、规范的、权威的三维空间定位基准和三维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大大促进了国民经济建设以及信息化建设,将极大的影响人们的生活。

1数字兴义

兴义市位于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全市辖4个街道办事处、29个镇、5个乡,总人口74万,其中城区人口26万,全市国土面积2915平方千米,是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及交通枢纽中心。

近年来,兴义市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发展,一产、二产、三产齐头并进,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6∶44∶40。全市提出了以“三化一业”(即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市化、旅游业)发展战略,特别是加快了全市工业化进程,工业经济初步形成了以酿酒、建材、电力、煤炭、化工、冶金、药业、烟草为主的工业体系,为全面建设经济强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字兴义”由黔西南州国土资源局牵头建设。其总体目标为:建立兴义市数字地理信息空间框架,形成兴义市权威的、唯一的和通用的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从而实现各类信息的互联互通。“数字兴义”建设将紧密结合兴义市地区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遥感、大地、GpS等测量技术,建立高精度、实时、快速的基础数据获取手段,完善兴义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集,建设兴义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构建兴义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通过将全市的各类信息在数字化三维平台上表达出来,集成安装在网络上,市民足不出户,即可查询到旅游名胜、商业中心、文化坐标、街巷小景等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国土、公安、计生、消防、规划等典型应用示范系统,建立共建共享、更新完善和运行维护的长效机制。为政府科学决策、公告服务、社会管理、综合监管能力等方面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撑环境。

2“数字兴义”地理空间框架技术特点

2.1实用性好

项目进行了详细的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现有资料及软硬件分析,提出了设计的思路、规范、原则及总体结构,并经过论证评审,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2.2技术先进

平台在建设过程中使用了当前通用的硬件平台和最先进的数据库、GiS软件,以保证平台的先进性。

2.3兼容性好

该平台严格遵守相关软件开发设及软件接口标准,为后续开发各种应用系统提供了广泛的基础地理信息支持。

2.4安全性高

该平台针对不同的使用人群,提供了不同密级的授权,严格按照国家相关保密规定,对不同的使用人群提供相应密级的地理空间数据。并对软硬件设计进行了安全性论证。

3数字兴义地理空间框架建设

3.1总体建设内容

项目要求建立兴义市城区约15km2的三维影像地形模型,城市标志性建筑、街道三维模型,系统要求能运行在兴义市政府专网上,并能实现各部门专题应用的并行接入。

3.1.1标准规范与政策保障机制建设

很多专题数据往往分散在各个不同的部门,数据标准与规范不统一,数据质量、坐标系统、投影参数、精度、图形要素差别较大,上述因素造成了数据的不一致性,部门之间数据很难进行交换和共享,长此以往数据繁杂、分类不清,同一地区往往存在多套数据或缺失,资源浪费现象及其严重。因此,系统建设的首要工作便是结合兴义市地区实际需求,利用即将覆盖全省范围的CoRS站系统,统一测绘基准,在国家及省级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完善的地方数据标准规范体系。

兴义市地区成立数字兴义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黔西南州国土资源局,负责统一指导、协调、督促。负责组织、落实、督察等日常工作,定期编发简报,通报进度。同时以公文的形式相关的地方性法规、政策性文件,切实保障数字兴义地理空间框架平台建设的顺利进行及后期维护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使数字兴义建设成果更好的为地区经济和建设服务。

3.1.2基础地理数据获取及整合

(1)基础数据的获取

主城区30平方千米1:500地形图测量(当前已测有15平方公里数字地形图,该区域需要纳入更新任务中);主城区30平方千米1:500航空摄影及规划区70平方千米1:2000航空摄影,其中70平方千米要求获取1:2000正射影像、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线划图。城市及周边250平方公里1.5m分辨率卫星影像。

(2)数据整合

基础数据之间往往存在坐标系不统一的情况,从而导致,无法直接叠加在一起使用,给数据综合分析设置了障碍,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作难以展开,为了能够使用这些数据,需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其次,面对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已有的基础数据往往老旧,现势性不强,不具备实用性。需遵循国家和测绘行业标准与规范,充分运用遥感、GpS、GiS等成熟的技术手段对这一部分数据进行采集和更新。

整合以上数据是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基础性与必备性工作,主要包括兴义市中心城区1:500比例尺DLG(见图1)数据,影像数据Dom(数字正射图),数字高程Dem,专题数据的整合工作。

3.1.3建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依据项目设计标准建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对处理后的基础地理数据进行检查,数据符合标准后,才准予入库。

3.1.4三维地形数据库建设

三维地形数据库是平台的数据基础,是Dem、Dom、DLG及三维建筑模型的集成,精确的三维地形数据库有助于更好的管理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提供更符合现实直观的表现形式。三维地形数据库建库流程见图2。

3.1.5基础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在更新完善后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之上进一步整合加工,提取符合公共需求的地理要素内容,进行面向信息化要求的数据重组,扩展地名地址地理编码,建立要素与瓦片的一体化索引,实现多种数据的无缝集成,研制开发网络化的应用服务与运行维护系统,建立兴义市权威的、唯一的和通用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

3.1.6建立五个典型应用示范系统

在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基础上开发构建五个典型应用示范系统,选择国土资源、计生、公安、消防和社会公众服务等应用部门和领域进行示范系统建设,再逐步扩展到规划等具备条件的政府部门,应用科学化、数字化环境全面促进该部门的高效、快速管理手段的转变和实施,并总结应用模式和经验,在政府及其各部门全面推广。

3.1.7支撑环境建设

兴义市三维公共信息平台的设计将严格参照现代计算机网络的规范与地理信息相关标准。整个系统是以数据中心为中心节点的星型网络。数据中心建立在高速局域网(3m)上,网络采用UDp和tCp/ip协议;服务器操作系统拟采用windows2003professional。系统支撑环境由数据中心建设、用户服务子系统建设、数据通讯网络建设组成。

3.2项目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明确了设计依据、技术指标,确定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运行服务模式设计,支持环境建设等工作内容,以及主要工作流程,如图3所示:

3.3运行服务模式设计

3.3.1模式架构

服务门户应基于通用浏览器(如ie、FireFox)、采用面向服务架构(Soa)进行构建。Soa是大型软件系统体系结构的发展趋势,平台服务门户采用Soa进行构建。在服务门户中,所有的服务功能都应具有明确的可调用接口,具有标准、通用、松耦合和重用性好等特点,以webService的方式进行提供。通过对这些功能接口的组合,形成服务门户特定的业务应用和业务流程;同时,服务门户还可进一步将这些接口进行封装和,以便于网络用户进行二次开发,实现将平台提供的服务整合到用户自己的业务应用系统中。

3.3.2主要功能

服务门户采用单点登录、统一身份认证技术,用户在一次成功登录门户后,即可访问其权限范围内的系统功能和信息内容,避免在多个功能模块间来回切换而形成的网站资源消耗,同时也提高了系统的可管理性和安全性。服务门户具备用户注册、目录检索、元数据查询、地图浏览、路径分析、检索定位、空间量算、地图、数据交换、服务跟踪等功能,向政府、企业、公众各界用户提供全方位、不同层次的地理空间信息服务。

平台服务门户应具备的主要功能如图4所示,包括平台管理功能、应用服务功能、接口服务功能及其它功能等。

其它功能,包括新闻动态、政策法规、BBS论坛、使用指南等。新闻动态用于展示公共平台建设、发展及运行的动态信息;政策法规用于与公共平台相关的国家及地方性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及相关标准规范;BBS论坛用于服务门户对外宣传、消息以及收集客户反馈;使用指南用于实现公共平台与用户的互动交流,为用户查询、浏览网站上的各类信息、使用各种服务提供向导和帮助。

3.4技术指标

3.4.1性能指标

公共信息平台的性能主要包括系统自动运行能力,错误处理能力,数据备份能力,运行稳定性能力,联网和扩充能力、数据服务能力等。

用户客户端能实现自动下载更新,高速浏览,操作简便以及远程技术支持能力。数据中心具备城市景观漫游、展示等功能,能自动接收处理用户端数据要求;系统发生故障时可自动警示值班人员。具备自动响应用户请求,提供数据服务的能力;具备监测用户登陆记录的能力,并留有针对用户进行二次开发的接口;具备用户使用授权、认证,监测用户使用时间、流量大小的功能。具有兼容性接口,可与多种数据库系统相连,完成地理信息的实时共享;可适应用户中心到用户间通信方式的扩充和改变,并尽量兼容未来的移动通信方式;具备通过政府专网进行数据服务的能力。

3.4.2数据指标

卫星正射影像和航空正射影像Dom: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小于1m)或航空影像(1:500精度);数字高程模型Dem:1:1万和1:5万;矢量化数字地图:1:1万、1:2000、1:500(针对不同浏览分辨率下应用);房屋测绘数据:楼层面积、楼层高、楼层数、边长、房屋平面图等等;poi热点区信息;建筑物外表数码相片;地物编码应与国家地理要素编码一致。

4结语

三维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要真正实现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后续的应用推广和数据更新维护更显重要。平台的生命力在于数据内容的丰富性和时效性,并在它上面开发各种应用系统,这样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它,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会更加凸显。

参考文献

[1]陈军.论数字化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建设与应用[J].测绘工程.2002年03期.56~57.

[2]袁存忠.胡海燕.余丽钰.福建省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及应用[J].海峡科学.2010年11期.23~24.

数字化管理定义篇9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 知识产权 版权 

21世纪将人类带入了高科技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信息和通讯等高科技技术的迅速发展,以信息高速公路和多媒体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将图书馆推向自动化、电子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数字图书馆的出现对于正在不断产生的浩瀚的信息资源的整理、管理、提取和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涉足多个领域,牵涉到体制、经济、法律、管理、运营、信息安全等问题,以及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不同的文化背景。 

在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和利用中,尤其要注意相关的版权法律法规。图书馆努力利用网络资源更迅速地为读者提供更丰富的文献信息的同时,要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行事,避免损害著作人的利益,避免引起知识产权的纠纷,这是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已经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就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知识产权的问题做一些简单分析和探讨。

一、数字图书馆与知识产权

1、数字图书馆

关于数字图书馆,1995年信息基础结构技术与应用(itta)数字图书馆研讨会曾将数字图书馆定义为:“用信息管理手段组织起来的多媒体数据收藏,这种信息管理手段将数据表征为信息和知识”。1997年3月,由nSF发起的圣塔菲分布式知识工作环境规划研究会将定义扩展为:数字图书馆概念不仅仅等同于用信息管理工具数字化的收藏概念,它是一种环境,将收藏、服务、人结合起来支持数据、信息和知识的产生、传播、利用、保管的全周期。但从总体上看,虽然数字图书馆在定义的表述上存在差异,但都基本上包含了以下思想:数字化存储文献资源,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递文献信息,网上信息通过虚拟链接提供服务。

数字图书馆的功能主要有:将传统馆藏资源数字化;连接外部信息源获取、更新信息;对数字化数据进行组织、存储和管理等。由于数字信息的形式特点,提高了馆藏的信息量和覆盖面,图书馆的服务形式也由原来的柜台式服务转为自助式,这一变化使知识产权保护这一问题日益突出。

2、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又称精神产权,是从法律上确认和保护人们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领域中从事智力活动而创造的精神财富所享有的权利,它以法律对公民或法人自己所有的精神成果(脑力劳动的产物或智慧的结晶)的承认和保护为基本前提。知识产权是一种新型的民事权利,是一种有别于财产所有权的无形产权。它的客体是知识产品,知识产品不同于传统的客体物,它没有形体,不占据空间,容易溢出创造者的实际控制而为他人利用。换言之,只要知识产品公布于世,其他人就容易通过非法处分途径而获得利益。知识产品同所有权一样,具有排他性和绝对性的特点。知识产品的这一特性决定了知识产权具有“无形性”、“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和“可复制性”等五个方面的特征。

3、数字图书馆与知识产权的一致性和对立性

数字图书馆通过计算机网络化形式,将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图书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跨区域、跨国家的网络。人们可以在网络的任意终端上使用全球信息资源,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数字图书馆本身已经突破了实际意义上的图书馆的界限,是实现真正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途经。

知识产权制度对信息资源的共享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它促进了信息的产生,丰富了信息资源共享的内容。通过法律手段保护了作者的合法权益。只有保证了知识产权拥有者的利益,才能推动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合作,为信息资源共享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所以说信息资源共享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具有统一的目的和作用,二者具有一致性。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旨在保护所有者的知识产权,同时促进构成这种产权的文献情报信息的充分地公开和利用。数字图书馆的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特定的用户或网络成员对馆藏文献情报资料的充分利用。知识产权是法律规定的人们对自己制造的精神产品所享有的权利,它归权利人所有,他人不得随意使用,讲求“排他性”,而数字图书馆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现有文献资源的作用,使其共享网络内成员都有权使用,它讲求“共享性”。因此,“排他性”与“共享性”必然产生矛盾。从这一角度来看,数字图书馆和知识产权又是相对立的。

二、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

数字图书馆是以网络为依托的信息空间,其目的是通过互联网把集合的信息资源广泛而又及时地提供给读者。这样,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运行中,信息收集、复制和传播必然会涉及到较多、较复杂的著作权问题。

1、信息资源数字化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在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中,首先必须将文献信息资源作数字化处理,使之能运行于全球信息网络中,方便读者利用。那么,作品的数字化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行为,是类似“翻译”的演绎行为,还是“复制”行为?我国《著作权法》第9条对“复制”的定义是“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多份”的行为。虽然在这个定义中没有把数字化包含在内,但是我们从复制行为的主观目的、特定方式、劳动特征三方面来看,对文献数字化处理应是一种复制行为。首先,人们对文献数字化的主观目的是为了制作与原件相同或相近的复制件,而不是改变原作本身。其次,从特定方式来看,文献数字化事实上是将传统文献原有形式转换成二进制编码形式,并固定在某个载体上。第三,从劳动特征来看,对文献数字化处理或许需要智力劳动,但这种智力劳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复制效率,使作品不失真,而不是改变原作的内容或进行某种程度上的创新。美国《知识产权与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白皮书)中也明确规定,作品的数字化属于复制行为。既然数字化是复制行为,那么,数字化权自然归属为复制权。复制权是著作权中作者重要的经济权利之一,是作者实现其广泛的著作权各项权能的主要前提条件,因此,对他人享有版权的作品进行数字化,应取得著作权人的授权许可并支付费用。也就是说,将受版权保护的作品转换为电子形式必须获得作品权利人的许可,否则即构成侵权。

2、数字库开发和利用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核心是建立各具特色的数据库。数据库是作为一种作品、作品片段、数据或其它资料的汇集、整理并通过电子形式表达出来的信息实体。数据库已成为当前普遍使用的数字资源组织方式,信息资源共享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数据库的共享。数字图书馆开发的数据库类型主要为书目数据库、文摘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它主要通过图书馆工作人员独立开发和购买他人的数据库来实现。书目数据库开发过程中主要涉及著作权人的人身权利,制作文摘数据库时可以不必取得著作权人许可,但要支付相应的报酬,制作全文数据库时,除进入公有领域的作品外,均须取得著作权人的许可。

数字化管理定义篇10

关键词:multimediaDatabase;Digitizedmanagement;DpwmS

中图分类号:tp311.52文献标识码:a

1简述

1.1DpwmS的技术优势

DpwmS图文数字化管理有以下优势:

(1)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电子化办公成为趋势,图文数字化管理可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同时形成企事业单位的电子信息资源中心[1]。

(2)单位图文资料管理的水平及相关办公环节的效率将被提高。

(3)图文数字化系统必然会促使相关工作人员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更为高效的办公要求。

(4)高管理水平、高效率工作、高素质员工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2图文数字化管理运用的相关技术

图文数字化系统采用了光盘存储技术、图像压缩技术、网络技术及数据库信息技术来建立高效的信息管理与服务网络。在系统将图文资料通过计算机存入光盘,并建成电子数据索引信息库和图像资料光盘后,即可通过计算机和通信网络向用户提供图文资料的网上检索、查询、阅读服务,及对图文资料原文的复制和转储服务。这样,在提高了图文资料管理现代化程度的同时,也提高了图文资料的利用率。

1.3图文数字化系统的实现原理及作用

图文数字化系统的基本原理利用计算机对图文资料进行管理,主要包括:自动检索、自动编目、自动立卷等。图文数字化系统利用数据库对办公室的收发文件和图文资料进行一体化管理,实现从文件收发登记录入、标记索引,并通过立卷归档形成图文资料,自动形成各种编目,整个处理过程是自动进行的。

与手工管理图文资料相比较,图文数字化系统主要优点有:检索速度快,准确率高,检索方式灵活多样,能够满足各类用户对图文资料的利用要求。计算机自动检索要求图文资料数据规范化,对图文资料管理的基础要求高。计算机编目的速度快、项目全,所编制的检索工具可以按卡片式或书本式等多种形式打印输出,并且可以多次重复输出,字体与格式都可由用户自己选择,目录更加规范化、标准化。计算机立卷,大大提高了立卷速度,使卷内目录和案卷封面格式统一,也节省了大量人力。

图文数字化系统主要有以下功能:图文资料工作人员将图文资料信息以输入或扫描的方式录入计算机、自动检索、自动编目、自动统计、自动立卷、图文资料查借阅、图文资料保管、网络查询、光盘制作、数据转换、图文资料编研自动管理等。

2图文的数字化管理

图文数字化系统所解决的核心需求是使人们可对各种类型的图文资料信息资料进行电子化、网络化的集中管理,并提供实时应用,具体包括:

(1)对大量的图文资料信息资料进行电子化、网络化集中、有序的管理,提高对图文资料信息资料的管理水平。

(2)使图文资料信息资料在局域网或互联网上按照一定的授权机制进行有序的,提高对图文资料信息资料的利用水平。

(3)对各种类型电子化资料的流转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提高以文件为基础的办公工作效率。

根据图文数字化系统所解决的用户需求,其适用的用户类型包括以下两类:以纸质图文资料管理为主的、并对办公自动化处理有迫切需求的单位。如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有大量文件、工程图纸、科技资料需要进行集中管理和在网络上进行的客户。如企业、工厂、工程设计院以及企业内部的工程设计部门等。

3DpwmS的组成

3.1硬件组成

数据维护系统主要负责图文资料信息的录入、图文资料原件的扫描输入、日常的图文资料管理和图文资料查询、打印;网络的日常维护、数据库的维护及备份等。

需配置的硬件有:

1.输入设备

(1)根据图文资料情况,可配置一台大幅面扫描仪,用于大幅面图纸的扫描输入。

(2)高速扫描仪一台,用于文件、图文资料的扫描录入。

2.输出设备

(1)可配置喷墨绘图仪一台,用于大幅面图纸的打印输出。

(2)配置打印机一台,用于图文资料目录的打印输出。

3.存储设备

(1)配置光盘刻录机一台,用于将永久性图文资料刻录到只读光盘上。

(2)光盘库是大容量、安全性高的存储设备,可以解决大量数据量的存储问题。

4.配置网络服务器和计算机

(1)服务器用于提供整个网络的服务及管理,并与存储设备相连,并配备高速网卡。

(2)图文资料管理用计算机一台或多台,用于日常的图文资料管理工作,如图文资料数据库的建立、用户管理和日常的图文资料管理工作,所操作的数据全部存储于服务器或与其相连的存储设备上,并可直接连接扫描仪,用于图档、文档的扫描录入。

3.2软件组成

3.2.1管理端

利用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模式制作管理端系统,它主要负责图文资料信息的录入、图文资料原件的扫描输入、日常的图文资料管理和图文资料查询、打印;网络的日常维护、数据库的维护及备份。

3.2.2查询端

利用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模式制作weB查询系统,可不受地区和时间的限制,直接通过ie浏览器访问系统,进行各种图文资料的网上查询及利用[2]。

4系统功能整合

4.1图文资料的归档

归档过程是图文资料与文件的接口,是实现文件与图文资料一体化管理的主要环节。利用此模块可将用户录入的文件信息按照用户自行定义的立卷规则,自动形成案卷信息,同时自动生成档号、案卷号及卷内顺序号等相关案卷信息。

本模块包含归档及编卷功能,既可按传统的方式组卷,也按改革后的简化方式立卷,除可对收、发文进行立卷外,还可对用户自定义的文件库或科技图文资料库进行组卷。在立卷的过程中提供与用户的互动,大大提高了用户的工作效率,使用户摆脱手工劳动的繁琐。

在立卷过程中,用户可以按问题、机构、保管期限等进行归类生成临时库,并可进行手工的调整,未归档的文件、资料通过编目后由临时库转入正式的图文资料库,供检索、编研等利用。

对文件库的记录按照事先设置好的立卷规则、文件库与图文资料库的字段对应关系,将文件库中的数据转入到图文资料库,并自动形成相关的信息,如案卷号、卷内顺序号及其归档号等。

进行立卷之前,先将相应年度的图文资料库建好,立卷时由用户指定目标图文资料库。

4.2资料管理

在本模块中,用户可进行图文资料库模板的定义、图文资料条目的著录、输出相关的报表、图文资料案卷或卷内信息的统计及图文资料编研工作等。

4.2.1定义图文资料模板

本模板主要实现定义图文资料模板的树形结构、定义及维护所有图文资料库著录项(增加或是删除字段)以及其它相关功能,是图文资料管理的核心功能及基础。用户可根据本单位图文资料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图文资料类型、各图文资料类型的著录项、录入界面、录入字段、相关需要输出的报表、著录项显示排序规则等的定义工作。

4.2.2图文资料库管理

在此模块中,可根据建立的图文资料树形结构及图文资料库模板,建立年度图文资料库或删除已有的图文资料库。

4.2.3图文资料著录

对各种类型图文资料的信息进行录入登记,并可同时进行所对应的原文的扫描录入,此处的工作将为日后进行图文资料的信息统计、检索及相关报表的输出打下基础。

4.2.4批量上传扫描文件

扫描文件上传到服务器上进行weB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图文资料条目信息录入的同时,进行相关文件的扫描,并将扫描完的文件直接上传到Ftp服务器[3];另一种是将条目信息的录入工作与原文的扫描工作分开进行,当条信息录入完成且原文信息扫描完成后,可通过此功能批量选择本地硬盘需要上传的电子文件上传到Ftp服务器中。

4.2.5字段代码维护

用户在进行数据录入时,会发现有些著录项的内容输入重复性较高,如密级、保管期限、责任者等,系统可对此类著录项的输入内容进行定义,使其在录入时显示为下接菜单供用户选择,提高录入速度。

4.2.6定义图文资料查、借阅模板

本功能类似于定义图文资料模板,即用户可以自定义查阅库及借阅库的库结构,并且可以由用户建立年度查阅库及年度借阅库,即查、借阅的数据按照年度分开。

4.2.7查、借阅登记

图文资料的价值在于利用,图文资料人员不仅要管好图文资料,更要用好图文资料,为领导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依据,最大限度地发挥好图文资料的作用,只有这样,图文资料工作才人受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本系统将图文资料的借阅功能形成一个独立的功能模块,这就为图文资料利用提供了更为灵活高效的途径,利用者向图文资料员借阅纸质文件,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减轻了图文资料人员的负担。

系统可对检索的数据定位后(当然也可以不通过检索直接定位),可对其进行借阅登记。系统可对借阅时间进行监控,当图文资料借阅出去,借阅人未按时送回,这时系统会自动弹出提示,并可打印出催还单,还可适时监控当前借阅人数及超期人数。

系统可对查阅图文资料的人员进行相关登记,系统可以自动对图文资料的查阅情况进行统计,并可形成图文资料利用情况统计表。

4.2.8查借阅管理

用于管理图文资料查、借阅记录,对超期的借阅记录进行催还管理,对借阅记录进行归还管理;并且可以将网上预约的图文资料查、借阅申请数据转入图文资料的查、借阅库,用户通过拖动操作即可将网上预约数据转入图文资料查借阅库。

4.2.9跨库检索

用户利用此功能,可对多个库进行一次性的检索查询,大大提高了检索的效率及速度,对于检索出的记录,可以查看其所关联的扫描文件,对检索出的图文资料记录,系统可进行查、借阅登记。检索出的记录可以转出成excel文件。

4.2.10跨类检索

如果当用户不知道要检索的图文资料数据是哪一年度的图文资料,甚至不知道属于哪一种图文资料类型的图文资料数据,用户可以通过跨类检索实现。用户可以在多个全宗之间、多个图文资料类型之间、或者多个图文资料库之间选择多个节点。然后输入要检索的关键字,即可检索了所需要的图文资料数据。此功能涵盖了跨库检索功能,检索的范围比跨库检索还要大。

5结语

本系统提供完善的年报录入、管理等功能,所形成的年报报表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并可形成上报文件上报给上级主管单位或上交当地图文资料馆,同地可接受下级单位上报来的数据,并可对报上来的数据进行数据汇总。系统还能自动对录入系统的图文资料库内的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并可根据用户定制的统计方案形成各种统计图表,如打印直方图、饼图、柱状图等,可以完全替代以往由图文资料人员手工进行的统计工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