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数字经济安全十篇数字经济安全十篇

数字经济安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58:42

数字经济安全篇1

关键词:大数据;数字经济;个人信息;行政法

数字经济时代,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关系到公民人身安全,也关系到整个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2021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施行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观察点和制度基础,在这部法律的指导下,我们对个人信息有了新的更深刻的认识。本文立足当前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传递与发展状况,从公共管理层面研究政府对个人信息保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公民切实关注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提出建议措施。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传播的速度日益加快以及数字经济整体规模的扩大,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得到显著提高,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区域协调发展,逐渐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但从微观层面看,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存在着巨大的隐患,容易被不法分子的利用。面对这种社会现象,国家立法和政府在个人信息监督管理中存在哪些问题?立法和行政机关对个人信息应给予哪些保护措施?笔者将从“数字经济”和“个人信息”的阐释出发,对这些问题加以思考。

二、数字经济和个人信息的相关阐释

(一)关于数字经济的阐释

数字经济,从广义上看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市场信息在新时代所呈现的新的运作方式;从狭义上看,是由大数据发展而来,具有大数据信息传递的特征,即快捷性、高渗透性和自我膨胀性。笔者认为,数字经济是指人们通过对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的使用,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优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所谓快捷性,指数据一旦被网络获取,数据本身就会很快被传递,从而突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高渗透性指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日渐提高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加之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经济很容易从第一产业渗透到第二、三产业,从对物的管理渗透到对人的管理;自我膨胀性指伴随信息的多样化和普遍化,网络带来的效益会随着用户的增加而呈现更大的优势。

(二)关于个人信息的阐释

结合《民法典》①和《个人信息保护法》②中关于个人信息的解释,个人信息实质上是指以电子产品为主要媒介,结合其他方式手段(比如线下的个人信息调查收集等)识别自然人的近乎全面的、系统性信息。客户上网浏览商品、购买商品时,经常出现一些“是否允许访问位置信息”“是否允许访问手机通讯录”等请求,客户会习惯性地点击“允许”,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如果客户选择“不允许”,有时就会被限制某些权限。归根结底,这些权限访问大部分都在要求客户必须“允许访问”。当客户越来越多地浏览相同类型的物品时,这类型物品本身出现的频率会相应地增加,也就是说应用软件可以“习得”客户的兴趣和习惯,它会自动地推出客户倾向的那类物品。这是网购中极常出现的现象,也是个人信息被侵犯的典型的事例。

三、数字经济时代政府在个人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国家立法的历史和现状分析

《宪法》①虽有个人信息的相关定义,但法律层面缺乏对个人信息保护的专门立法。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个人信息保护法》针对数字经济时代个人信息受侵的现象,做出了法律性保护,该法明确了个人信息的概念和处理规则,对敏感性的个人信息做出了规定。与以往关于个人信息的立法相比,《个人信息保护法》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此法的成效需要实践加以检验。但就法律内容而言,笔者认为立法仍然存在某些方面的缺陷,具体解释如下:第一,法律没有针对公民个人信息受侵犯后提出专门性的应对条例,法律仍然存在第三方不法侵犯的漏洞;第二,法律对个人信息跨境流动应该添加细化的规定,仍需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第三,法律中有关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应出台各自具体的行为规范;第四,缺乏统一的权利救济体系[1],公民个人信息受到侵害后,通常找不到相应的法律法规,无法诉之相应的法律部门,容易出现个人信息保护的需求“旺盛”、法律保护的供给“缺乏”的现象。因此,《个人信息保护法》尚需完善,以形成全方位的、多方面的法律救济体系。

(二)行政机关需增强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意识和责任

1.行政机关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缺乏责任意识政府在政务公开的情况下,容易涉及个人信息的公开,危及到个人信息的安全。2020年7月14日针对“某省文理学院学生身份信息被冒用”的事件,公安部门对该事件进行初步核实调查并进行通报,证实了某省文理学院部分学生身份信息在政府行政审批服务局系统数据批量上传过程中发生冒用的情况。在政务信息公开的今天,政府的每一项活动都受到公民的监督,并接受着人民的反馈,因此,政府工作人员应该加强责任意识,立足政府工作的政治方面,给予公民充足的安全感[2]。2.监督管理主体单一《个人信息保护法》②具体规定了各部门履行的个人信息保护职责和采取的措施,并指出了相关的法律责任,是适应信息化和经济社会持续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个人信息权益,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同时更好地保障网络信息安全。但是,该法对于对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行政监督管理方面存在欠缺,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监督管理机构仍有待加强,落实各个部门的具体职责,构建多元化、全方位的行政监督管理主体。3.缺乏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惩治措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职责,对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提出了相关措施,侧重的是取证和调查方面,而不是惩治。例如,该法③中履职部门对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分措施体现出政府的行政处罚措施不够有力。

(三)公民缺乏保护个人信息和他人信息的意识

在我国,公民是国家的主人,因此,公民既是个人信息的所有者、传播者,也可能是他人隐私信息的泄露者[3]。面对数字经济时代良莠不齐的信息,公民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没有较强的维护个人信息和他人信息的意识。《个人信息保护法》对敏感个人信息做出了相关解释和处理规则,指出了个人在信息处理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有助于公民形成保护个人信息的意识,进一步落实防范措施。但政府和社会团体还需要在群众中加强宣传,促进公民知法、懂法、守法。

四、数字经济时代保护个人信息的措施建议

(一)从立法层面,加强第三方权利救济

对比欧盟颁布的《个人数据保护指令》与英国的《数据保护法》,这些国家对于个人信息被侵犯时拥有救济权。就欧盟的《数据留存指令》而言,增加了数据保护主体的通知义务,确立了个人数据的传播规则等;在英国的公司企业中均设有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职位,负责对数据的监控,能够更好地使员工的合法权利得到救济。目前我国施行了《个人信息保护法》,因此笔者不做过多阐释,但我们也应该完善相关救济措施[4],在政府信息公开的过程中加强对第三方的权利救济,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二)从政府层面,规范行政行为

政府作为行政执法的一个重要主体,对体系内部人员的行政措施应该加以规范,顺应廉政建设的时代潮流,促进政府科学执法、廉洁高效,提高行政执法的运行效率。1.强化政府对个人信息的责任意识合理的政府行政人员的责任设置,有利于提高行政执法的效率,因此有必要明晰政府数据开放的法律责任[5]。在当前社会,我们强调廉政建设的同时,也强调转变政府职能,但这并不意味着减少政府的职责,而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应担负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的范围、内容、方式的转移和变化。政府对哪些事务负有管理权责,管什么、管多少、管到什么程度,这都是政府需要转变和思考的问题。因此,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政府行政人员更应该增强责任意识,完善内部责任分配体系,对公民个人信息的监管进行科学管理。2.形成多元监督主体,建立完善的公民个人信息行政监管机制笔者根据完善对监管的监督机制[6],结合行政机关对信息的监管责任,得出应该建立完善的公民个人信息行政监管机制。首先,建立全面的监管体制和专门性的监管机构,在政府内部和政府外部统筹规划,通过法律指导规范,辅之必要的监督管理措施,加强政府对法律的执行和实施效果;其次,加强评估治理机制,发挥政府各部门的评估作用,通过监督运营商和第三方app平台关于个人信息的收集问题,分析其中对个人信息的处理程序是否得当,从而针对第三方机构和平台提出指导性建议,倡导个人信息保护合作治理模式[7];最后,政府尤其应该发挥公安机关的作用,帮助个人信息受侵害的被害者调查取证,协助被害者维护其个人利益。政府在这些活动中,应该将责任落实到底,切实保障公民信息安全。3.加大对侵犯个人信息的不法行为的惩治力度这里所说的惩治力度不在于惩治的严酷性,而在于它的不可避免性[8]。2019年江苏淮安出现7家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公司,网民对此深感不满,警方深入调查此案,最终将20余名涉案人员抓获。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七章提出有关法律责任,对违法处理个人信息的应用程序责令停止服务,且对情节严重的处以罚款。在此法的基础上,政府等行政机关应当加大惩治力度,规范执法措施,让每一个违法者和不法分子无处可逃。

(三)公民增强维护个人信息安全的意识

1.增强公民法律意识,维护个人信息安全法律对于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提出的权利和义务规范是必要的,此外,公民个人也要自觉意识到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社会各界应该积极向公民宣传个人信息保护的措施,帮助公民学习法律,自觉提高防范风险的意识;社区团体、学校也应该开展法律进社区、法律进学校的活动,宣传法律知识。同时,借助新闻媒体、舆论力量,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促进公民学法、知法、守法。2.提高公民自律意识,保护他人合法信息任何个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是在社会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下生存发展的,因此,公民不仅对自身信息负有责任,而且承担着维护他人信息安全的义务。良好的网络安全秩序有赖于公民的共创共建,公民需要自觉融入社会生产生活中,顺应时展潮流,助力数字经济时代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

五、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健全和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施行为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拓宽了新视野。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逐渐有法可依,公民对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意识也逐渐增强,但具体成效还有待检验。随着我国法律体系的日渐健全,公民的个人信息会得到更有效、更切实的保障,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也能得到更好地推进。

参考文献

[1]邓明理.大数据背景下个人数据的监管保护[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19(1):19-25.

[2]李余丹.我国公民个人信息保护与网络法治保障研究[J].电脑采购,2021(3):118-119.

[3]李超凡.新时期背景下我国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问题的思考[J].百家论坛,2021(11):206.

[4]刘利红.政府信息公开中个人隐私保护研究[J].知识窗,2020(2):113.

[5]刘权.政府数据开放的立法路径[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92-102.

[6]赵丹宁.个人信息的行政法保护研究[J].法制与社会,2020(11):113-114.

[7]张珺.个人信息保护:超越个体权利思维的局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90-97.

数字经济安全篇2

房爱卿指出,这次论坛的主题是贯彻落实主席提出的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四项原则”和“五点主张”,推动落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以及中欧领导人有关共识和成果。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一是增长速度加快。过去5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年均增长超过35%,网络零售连续3年位居世界第一。二是涵盖范围广泛。数字经济正快速渗透到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广泛应用于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之中,深度融合于一二三各个产业。三是模式创新多元。数字经济推动传统产业创新变革,线上线下互动融合、跨境电商等新的商业模式成为市场创新热点。四是环境逐步规范。开放、规范、诚信、安全的网络交易和数字经济发展环境日趋形成。五是发展潜力巨大。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互联网普及率加快增长,我国网民已突破7.1亿。

房爱卿强调,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欧数字经济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在数字经济领域,中欧合作基础扎实,优势互补。作为全球重要经济体,中欧在发展数字经济等方面拥有诸多共识。

房爱卿表示,中方期待与欧方一道,分享双方发展经验,围绕网络基础设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开展数字经济合作,释放发展潜力,营造发展环境,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共同推进数字经济国际规则体系建设。

房爱卿说,我就推动中欧数字经济发展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形成构建数字经济国际规则体系共识。构建更加公平、开放、包容的国际经济秩序是国际社会共同愿望,也是中欧的重要共识。当前,全球贫富分化,反全球化、民粹主义有所抬头。中国愿与欧洲共同努力,在多双边框架下加强合作,开展知识产权、消费者权益、个人数据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沟通与协调,加大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投资,推动更多发展中经济体和中小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并从中获益。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在尊重各国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协商和对话,在制订国际数字经济新规则方面凝聚共识,共享数字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

二是探索拓展数字经济合作领域。充分发挥中欧政府间对话机制的作用,实现中国网络强国战略和欧盟数字化议程的有效对接,助推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和欧洲投资计划等发展战略尽早取得实效。中方愿与欧方一道,以《G20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为指导,围绕网络基础设施、电子商务、云服务、数据保护、知识产权等数字经济重点领域,沟通政策,回应关切,增强互信,实现双方技术和市场规模优势互补,共同铺就信息畅通之路,不断缩小国家、地区间的数字鸿沟,扩大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间。

三是不断释放中欧数字经济发展潜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对数字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双方应共同推进技术的创新应用,促进数字经济领域的双向投资,支持大型企业利用产业链向中小微企业共享数据和技术,加强中欧产业集群对接,相互参与研发合作项目,提升中欧企业整体创新发展能力,共同促进新产业和新业态的发展。

数字经济安全篇3

关键词:电力调度;电网系统;现代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33-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和企业用电需求越来越大,致使电网容量需不断扩大,设备数量不断增加,网络结构不断复杂化。为确保供电可靠及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一般需由调度人员凭着丰富的经验,对电网结构运行状态和相关调度运行规程准确的把握并正确的操作。电力调度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组织、指挥、指导和协调电力系统的运行,电力系统调度安全管理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可靠的运行。

一、现代电力调度管理

(一)电力调度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目前,虽然部分地区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已初步建立并运行,但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运行维护跟不上,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不能保证,大大影响了系统的效率,影响了系统功能的发挥。

2、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调度自动化系统投入运行以后,由于缺乏运行和管理经验,没有及时制定各种管理制度,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无制度可依,为确保不影响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应及时学习和制定相应的各种管理制度。

3、调度自动化系统投入运行以后,存在重使用、轻管理现象。不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配置和学习培训,出现问题后过分依赖厂家,影响系统的连续、安全、稳定运行,应及时纠正这种现象,实现使用和管理并重。

(二)加强电力调度管理的措施

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电力调度是电网运行管理、倒闸操作和事故处理的指挥机构,要保证电能生产的正常运行、合格的电能质量及自身的安全稳定,就必须对电网实施控制和运行管理。加强和提高电力调度管理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统一思想,加强调度纪律,提高认识。电力调度安全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安全和经济运行,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要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必须杜绝人为的一切误调度、误操作事故以及不服从调度指令,擅自停运设备的操作。抓住这些就必须抓住人的因素,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调度管理的重要性和实行统一调度的目的,加强调度纪律,有效保证电网的安全、优质、经济运行。

2、加强电网运行的操作管理。为了加强操作管理提高电网运行质量,减少设备遗漏隐患,在国家《电网调度管理条例》的有关前提下,结合本网实际操作管理制度,严格按《网区内电力调度管理规程及相关规定》执行。切实提高调度人员的安全思想意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坚决反对一切习惯性违章现象。

3、加强计划检修管理。严格控制非计划检修,在检修管理中始终将可靠性要求排在第一位,严格审批,其中不具备条件或配合工作未到位的决不批准,杜绝重复停电,使可靠性停电指标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4、提高电网的经济运行管理。电网经济运行又称电网经济调度,它是在保证安全、可靠、运行和满足电能质量、用电需要的前提下,根据经济调度的基本原理,制定各厂(站)之间的电能的能耗使运行费用最少,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电力调度系统的发展趋势

(一)数字化发展

随着自动化信息化的普及和深入,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了数字化变电站和数字化电网的研究开发。电网的数字化包括信息、通信、决策和管理四个方面。

1、信息数字化:是指电网信息源的数字化,实现所有信息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以及对所有电网设备的数字化。电网具有很强的时空特性,需要采集、监视和控制设备的二维及三维时变信息。其目标是数据集成、信息共享,主要以数字化变电站为主体。

2、通信数字化:是指数字化变电站与调度自动化主站或集控中心之间通信的数字化。网络环境和信息的传递是数字化电网监控分析决策的重要前提。

3、决策数字化:电网安全、稳定、经济、优质运行是电网数字化的根本目的,必须具备强大的分析和决策功能,实施经济调度、稳定控制和紧急控制的在线闭环,达到安全、稳定、经济、优质运行的目的。

4、管理数字化:包括设备生产、运行等大量基础数据在内的各种应用系统的建设,实现从电网规划、勘测、设计、管理、运行、维护等各个环节的全流程的信息化。

数字化的目标是利用电网运行数据采集、处理、通信和信息综合利用的框架建立分区、分层和分类的数字化电网调度体系,实现电网监控分析的数据统一和规范化管理以及信息增值利用,提高决策效率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水平。

(二)市场化发展

电力市场化改革也给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带来一系列新问题,如电网的传输容量逐步逼近极限容量;电网堵塞现象日趋严重;厂网分开后的调度权受到限制,以安全性为唯一目标的调度方法转向以安全性和经济性为综合目标的调度方法;市场机制不合理可能降低系统的安全性等。因此,需要未来的调度自动化系统和电力市场的运营系统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迫使电力调度必须向市场化发展才能解决市场化改革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

(三)智能化发展

智能调度是未来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调度技术采用调度数据集成技术,有效整合并综合利用电力系统的稳态、动态和暂态运行信息,实现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监测与优化、预警和动态预防控制、事故的智能辨识、事故后的故障分析处理和系统恢复,紧急状态下的协调控制,实现调度、运行和管理的智能化、电网调度可视化等高级应用功能,并兼备正常运行操作指导和事故状态的控制恢复,包括电力市场运营、电能质量在内的电网调整的优化和协调。

调度智能化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基于广域同步信息的网络保护和紧急控制一体化的新理论与新技术,协调电力系统元件保护和控制、区域稳定控制系统、紧急控制系统、解列控制系统和恢复控制系统等具有多道安全防线的综合防御体系。

数字经济安全篇4

2016年12月23日,以“数字经济与新动能”为主题,2016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在京举行,这是连续举办的第16届经济年会,已成为中国信息产业界最具影响力和权威的年度盛会。本届年会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赛迪传媒承办,中国计算机报、通信产业报、赛迪顾问、赛迪网等联合承办。

数字经济提业发展新动能

数字经济以全新的方式,为中国产业发展提供新动能。正如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文强在大会致辞中所说,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创新,对既有经济模式的颠覆重塑,既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催生一系列活力四射的新业态和新模式。

当前,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物联网、车联网、虚拟现实等一系列新兴技术为代表的信息经济正在快速发展,它们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2017年将是数字经济里程碑之年

2016年,创新与数字化转型正逐渐深入人心。赛迪智库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所长安晖判断,2017年将会成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里程碑之年。

安晖在“2017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的报告中指出,2017年乃至今后一段时间,数字经济内涵外延将持续快速扩展,需求增长将鼓足数字经济的发展动力。“现在很多产业有转型提升的迫切需要,通过数字经济可以将云计算和大数据、物联网等很多新的信息技术应用集聚,可以推出智能制造、柔性制造、定制化制造等新模式,通过数字经济可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安晖表示。

“积木式创新”是新机会

新常态经济环境中的创业、创新,必须采用全新的理念和方式。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薛兆S在演讲中指出,创新是全球风口,“积木式创新”,即通过一个想法将已有的资源对接、整合,是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新机会。

数字经济安全篇5

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聚焦“智能互联,开放合作”,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互联网诞生50周年、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25周年,主题鲜明,时点特殊,意义重大。“浙江分论坛”已连续举办了六届,今年论坛的主题是“工业互联网的创新与突破——产业数字化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紧紧契合了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焦点。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和5737万浙江人民,对本届论坛的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对远道而来的各位嘉宾和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围绕本次论坛主题,重点聚焦产业数字化在浙江省域层面的实践,和大家分享三点思考: 

第一,产业数字化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1.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深刻指出:“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要坚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把我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搞上去。”的重要指示,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有高质量的制造业作为支撑,必须实现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跃升。2.万物互联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万物互联时代是“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的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方兴未艾,互联网迎来了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万物互联时代,物体和互联网将深度连接,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层出不穷的新变化新挑战新机遇。我们要接受变化、适应变化,更要崇尚变化、追求变化。唯有如此,才能成为行业的引领者、潮流的驾驭者、创新红利的“尝鲜者”。3.工业互联网和数字化是制造业提质增效的利器。强调:“要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我认为,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数字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产物,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关键基石和支撑,将对未来制造业发展产生全方位、深层次的革命性影响。特别是,工业互联网通过跨设备、跨系统、跨产业、跨地区的全面互联互通,实现各种生产和服务在更大范围、更高效率、更加精准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大幅提升企业的组织效率、生产效率、劳动效率。据预测,未来5G应用场景的80%会在工业互联网。 

第二,产业数字化助推浙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浙江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抢抓工业互联网机遇,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和五年倍增计划,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积极培育新兴产业集群,走出了一条“老树发新枝、新树深扎根”的转型新路。2018年,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2.33万亿元,占GDp比重提高到41.5%。今年1—9月,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3%。一是工业互联网平台从“起步”逐步迈向“成熟”。聚焦技术创新突破,整合阿里云、浙江中控、之江实验室等优势力量,初步建成“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全力打造“supet”基础性平台,推动各类技术深度融合,加快提升产业基础、共性和通用服务能力。目前supet平台已接入离散工业设备约15万台、流程行业成套设备2.5万套,提供云化通用软件700多款、高价值工业应用软件30多款,托管工业app230个。加快培育n类行业级、区域级、企业级平台,目前全省打造行业云应用示范平台22家,上云企业累计达31.5万家。二是企业由“制造”逐步迈向“智造”。大力推动智能化改造,经历了从“机器换人”到建设“无人车间”“无人工厂”再到建设“未来工厂”三个阶段,企业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全省在役工业机器人8.09万台,拥有智能工厂121家,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2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5.6万家。比如,杭州兆丰机电通过工业互联网应用,建设智慧工厂,生产能耗减少6.7%,综合效率提升3%以上,订单交付周期缩短7天,人均产值从85万/年提升到280万/年。三是传统产业由“量大”逐步迈向“质优”。积极利用工业互联网,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步伐。自2017年起,我省全面推进10个传统制造业改造,重点推动传统制造业设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去年,10个传统制造业研究开发支出增长33.5%,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8.2%,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1.4%、快于规上工业6.1个百分点。四是新动能由“萌芽”逐步迈向“茁壮”。大力发展5G、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智能机器人、智能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加快建设数字安防、云计算大数据和电子商务3个世界级产业集群。比如,成立于2001年的海康威视,从28个人的创业团队发展成为1.2万人的高科技企业,连续多年蝉联全球视频监控市场占有率第1位,成为我省安防产业集群的领军者和强劲增长极。 

数字经济安全篇6

[摘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档案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全国各地掀起了建设数字档案馆的高潮。但目前,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水平参差不齐,面临许多问题。本文对数字档案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数字档案馆建设对策,以期对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做出有益贡献。

[关键词]数字档案馆;建设;信息资源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7.10.117

[中图分类号]G2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0-0-02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方向。档案馆作为信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信息化的冲击。在该背景下,建立数字档案馆成为档案界研究关注的重点。

1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意义

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意义就是数字档案馆所具有的价值或作用。目前,国内档案学者对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意义具有不同的理解,但总的来说,数字档案馆建设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①使档案信息成为知识经济基础信息资源的组成部分,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②改善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档案工作的社会地位;③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有助于档案馆实现由完全实体保管模式向信息管理模式转变;④有助于档案馆保存社会记忆功能的实现,为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提供可能。

总之,数字档案馆建设满足了时展的需要。当今社会,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知识经济时代已然来临,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趋激烈。在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由于信息资源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与国家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进一步说,对于知识(由信息转化而来的)占有的数量和质量以及配置得是否合理将从根本上决定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2数字档案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国各地掀起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的高潮,数字化档案馆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在数字化档案馆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2.1基础理论相对滞后

当前,关于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基础理论仍相对滞后,已有的阶段性成果更多的是关于建设意义和发展前景的宏观性描述,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此外,数字档案馆的发展更多依靠实践推进,缺乏理论支撑。基础理论滞后已成为数字档案馆发展的瓶颈之一。

2.2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方面相对匮乏

目前数字信息资源建设还相当匮乏,与充分满足社会利用的数字档案信息需求量相比,差距较大。数字档案馆的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能力普遍滞后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各地都在加大传统档案数字化,以此为突破口,丰富数字档案馆馆藏,但仍急于求成,且档案信息数字化也缺乏统一的规范、标准,难以形成有效“链接”。同时,在数字档案馆馆藏中仍存在结构单一的现象,影响利用成效,要形成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任重道远。

2.3技术标准仍不完善

近年来,电子文件管理和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标准研制虽然在提速,但还不够完善,缺乏相应的电子文件著录标准、多媒体档案管理标准、全文数据库标准、数字档案馆评价标准等。缺乏相应的标准体系,不仅会使数字档案信息资源成为“信息孤岛”,而且有可能造成电子信息永远消失。

2.4缺乏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数字档案馆研发和管理过程中所需的具有现代信息素养,能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效开展工作的人才队伍还未建立。当前,档案工作者队伍无论是在管理能力、管理经验,还是在技术运用和现代服务意识上,都难以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2.5安全风险问题突出

在安全防护方面,数字档案馆安全风险问题依然突出。目前,虽然采取了异质异地备份等保护措施,加强对数字档案信息和载体的安全保护。但是,立足于网络档案信息安全和数字档案信息长期保存的数字档案馆安全保障体系还未完全建立起来,各种潜在的技术安全风险和网络攻击风险时刻存在,威胁着数字档案信息安全。

3数字档案馆建设应采取的对策

在信息技术渗透日深、社会信息化发展不断加快的现代社会,建设数字档案馆成为时代的必然。针对数字档案馆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

3.1对全国数字档案馆建设进行统一规划

底值蛋腹萁ㄉ璧哪康氖墙档案信息资源集聚和整合起来,实现档案资源社会共享,从而更好地为各级领导和机关服务,为社会各界服务,为广大公民服务。为此,数字档案馆建设在当前新一轮深入发展的关键时刻,必须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规范,克服各自为政的局面。

3.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档案馆具有海量存储、并发用户多和长期接受服务请求等特征,需要稳定可靠、可扩展的运行系统作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档案基础工作、网络环境建设、硬件环境建设和系统软件建没等。档案管理基础工作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前提条件,只有加强档案收集、鉴定、整理、存储、保护、检索等,保证管理工作科学、结构合理、运行规范,才能为数字档案馆建设提供资源和工作保障。

数字档案馆网络环境建没根据用途不同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档案馆内部网(局域网),主要用于档案馆内业务活动的开展;二是与政府部门相链接的政务网(公务网),主要为政府部门提供档案信息及数字档案信息;三是与互联网相链接的公众网,主要为社会各界和民众提供信息查询和档案利用服务。

3.3加强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来源广泛,主要来自四方面:一是立档单位向数字档案馆移交的电子档案;二是馆藏档案数字化后产生的数字化档案;三是通过网络从政府信息资源库、各行业专业数据库、社会公共信息资源库中采集的数字信息;四是从互联网中捕获的数字档案信息。

3.4加强应用系统与服务平台建设

数字档案馆应用系统是一个可根据需求不断扩展的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应具备收集、管理、保存、利用四项基本业务功能,以及用户权限管理、系统日志管理、数据备份与恢复、系统及其数据安全维护等功能。数字档案馆管理系统还应采取必要措施保证馆藏数字档案信息,要特别保障电子文件归梢形成的电子(数字)档案信息的可靠和可用。

3.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是数字档案馆建没的关键。要通过数字档案馆建没的具体实践,培养一批在档案管理、系统开发与维护、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应用、档案数字化加工与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标准法规建设与信息安全、多媒体档案编研,以及数字档案馆运行与管理等方面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专业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北京图书馆[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2]侯贵松.知识管理与创新[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数字经济安全篇7

2016年是德国历史最悠久的t?V机构之一――t?V南德意志集团(以下简称“t?VS?D”)成立的第150周年,也是其在华耕耘的第25年。10月26日,t?VS?D在上海举办以“立足变革之中国,激发永续之信任”为主题的150周年庆典活动,回顾了t?VS?D在150年间,利用技术专长,确保新型技术安全可靠并且可持续发展,进而推动产业创新的辉煌历史。作为全球领先的专业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t?VS?D也将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关注与投入,并持续以从德国“工业4.0”中获得的实践经验来为中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深入的专业服务。

权威技术带来安全保障,推动产业创新

凭借权威技术,t?VS?D在每次工业革命中都能做出重大贡献,未来也将持续积极推动技术向前发展。作为周年庆典计划的一部分,t?VS?D将着眼于未来对经济及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4个战略主题:可持续发展、消费者保护、城市化及数字化转型,尤其是在数字化转型领域。

t?VS?D管理委员会主席施特克芬教授强调:“德国‘工业4.0’的核心在于用技术将人、互联网和物理世界相连接,并使相互连接的设备能够自发地互相传递信息。通过虚拟与现实的交汇,改变我们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我们相信‘数字化转型’将对几乎所有的商业和社会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未来,t?VS?D也将围绕如何帮助企业把握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机遇,同时将数字系统安全相关风险降至最低,以帮助企业建立信任,在数字化转型的当下赢得竞争力。”

继t?VS?D在慕尼黑创建数字技术中心之后,2016年3月,新加坡数码服务卓越中心也正式揭牌。这些数字技术中心的建立,持续强化了t?VS?D在功能安全和工业安全网络方面的能力,同时能为客户制定创新解决方案,致力于拓展和服务智能基础设施及“工业4.0”等智能细分市场,为客户提供关于解决安全、功能性、可靠性和互操作性等方面的最新知识及分析(监控及大数据),帮助企业在维持安全性及竞争力的同时,充分实现当今数字化转型的潜能。

立足变革,激发中国企业数字化升级

当前,中国制造业同样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10年的行动纲领。作为t?VS?D在德国以外最重要的战略市场,除了向中国提供客观、专业和优质的测试与认证服务以外,t?VS?D还将向中国企业介绍蕴藏在德国“工业4.0”背后核心理念的更多细节,帮助中国企业在全球制造业变革的到来和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实现转型升级。

自20世纪90年代初进入中国以来,t?VS?D以出色的创新能力,紧跟环保低碳的发展趋势,在国内建立专业的实验室网络,为国内客户提供专业的培训和讲座,与当地公司开展合作,提升质量水平。

“中国的消费互联网‘黄金20年’已经过去,产业互联网‘关键30年’已经到来,未来必将颠覆现有的产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济大学中德学院机械工程系主任沈斌教授在活动现场分享道,“目前国内企业最大的浪费就是数据,未来企业要转型升级,需要彻底实现数据化。”

t?V南德意志大中华集团总裁和首席执行官范华德表示:“为了实现数据化,我们必须要使数据交换和学习变得更加安全可靠,需要用相关的标准来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利用这些数据,同时要确保利用数据时的安全性。检验检测认证机构需要在此领域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联合行业协会、学术界及企业,共同推动数字化的创新发展。”

以人为本,传承世纪服务理念

数字经济安全篇8

【关键词】数字化矿山;煤矿信息化;战略;技术研究

数字化矿山和传统的矿山相比之下,其最大的不同便是数字化矿山具有一种新的矿山建设理念和独特的想法,数字化矿山利用数字化的管理模式可以实现各种不同种类的矿山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同样在如今多元化的经济全球的发展下,在虚拟与现实同步的技术下,数字化矿山可以把抽象化转变为数字化,实现矿山内部结构的可视化,再现矿山的挖掘过程。如今高速发展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为矿山同样提供了极大地便利条件,在数字化计算机的使用下,数字化矿山利用计算机进行仿真,进而对矿山的开采和地质构造做出评估,能够较为准确的预测矿山的危机,在资源的分析下,开采参数也就可以准确得知。可见,数字化信息化矿山给我国的矿山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一、数字化、信息化矿山建设的现状

在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同时,随之而来的便是一系列的市场压力,同样,站在煤矿发展的前沿,也是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排山倒海般逆袭而来,一些煤矿企业深刻的体会到了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对煤矿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就其重要性而言,虽然在已经达成共识,而在实际操作的方面仍然只注重硬件的投入,往往忽视了内部信息资源的开发,大量的计算机就这样被浪费在排版和打印文稿、通过网络传输月度报表和文字资料。针对这一资源的极大浪费,我们得知,计算机的应用意识、信息处理、信息化管理的概念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对于网络运转和日常的经营管理更应该着重关注。

对于任何煤矿发展的企业来说,又或者是相对我们国家在煤矿资源快速发展而言,都必须利用数字化信息化去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现代化的管理技巧。然而,信息化建设仅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参与实践过程,完善的具体规划、以矿山建设为出发点的执行标准,都是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化矿山建设发展的关键。

二、数字化、信息化矿山建设的目的及意义

建设数字化、信息化矿山一方面是可以有效地促进我国的经济市场的多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是为了实现煤矿高标准现代化的管理,充分发挥利用现代化装备水平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发展的一个需要。

在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矿山建设管理的体系下,所有信息流以及数据源的采集、自动的分析和其所特有的控制系统的传输,都可以有效的实现全矿山的安全生产以及自动化数字化分析控制的准确性。在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下,数字化、信息化矿山的建设同样是适应了市场化竞争的需求,既增强了煤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又是煤炭企业转型跨越的极大需要。

就目前我国矿山建设的现状而言,一些煤矿企业在管理上的欠缺严重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总而言之,现代化的信息化矿山则更加要求矿山的安全生产管理能力,实现矿井生产指挥的井井有条,进而提高应急指挥能力。然而,生命是一个人、一个社会发展的源泉,煤矿建设无时无刻不在充满着危险性,数字化信息化的矿山建设则在这一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实现了对矿山作业场所的实时监测监控和对有害气体超限的及时报警和断电过程。在操作系统上更是实时监测各生产环节设备的正常运行,规范操作流程,实现生产、运输、外运各个环节的协调运行、统一指挥。

三、数字化矿山的实施战略

作为矿山企业信息化整体构想的数字矿山而言,一方面需要企业的多方位的努力,另一方面则需要研究咨询机构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对于企业来说,更重要的是多方位思考,研究好数字矿山的实施策略,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方案。通常来说,规划就是对整个业务需求、管理需求进行全面的梳理,用科学的眼光设计出具有科学性的技术架构和应用架构。这就是要求了数字化信息化矿山建设必须要有的具体完善的整体规划。

同时,局限于一个小小的知识面,区域,只会与世界高速发展的轨道脱离,每一天的信息都在更新,每一天都会有新的科学性知识,然而,这些信息存在一个天然共享性的特点,作为一个数字化信息化矿山建设发展的一个前提则就要求了对信息的收集与集结,往往集成度越高,其功能性就越大。相对于数字矿山自身而言,在规划实施的过程中,必须着重注意过程控制的集成、管理体系的集成、过程控制与管理系统的集成、数字矿山总体门户的集成。这就是所谓的关注集成。

四、数字化矿山信息建设的主要内容与技术研究

在如今多方位的信息文化传播中,数字化矿山的信息化建设同样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在这样的一个信息平台上,数字化矿山信息化建设多方位的展示展示矿山所在的地理位置,地理图标,尽可能的把该矿山的动态信息和静态信息及时的集成在信息平台上,为矿山调度指挥中心科学准确的决策提供真实的依据。一方面在建立视频检测系统的同时又要建立设备监测系统;另一方面对于矿山人员同样也要有一个定位考勤跟踪系统,通过这些方面的管理既保障了矿山人员的安全,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每个工作场所和每个工作区域矿山人员的分布情况,实时有效的掌握作业人员的数量,提供了安全保障。

数字化矿山信息建设应具有其所有的专业性、科学性,就环境和产量而言,必须要有一个监测系统作为保障,实现安全生产。然而,为了更有效的对数字化矿山信息化的建设提供更好的全面进行,建立智能喷雾降尘系统和综合通讯指挥系统也是至关重要的。随着煤矿本身对信息化家属的迫切需求以及国家对煤矿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关注,可想而知,我国的煤矿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信息化矿山的建设在煤矿的发展建设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五、数字化矿山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随着国内外综合自动化发展技术的日益成熟,我国的矿山行业同样也进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中,数字化矿山信息化建设给能源市场带来了活力。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的两面性,随着数字化矿山信息化建设生产规模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安全问题便接踵而来。面临这一问题,国家希望通过应用高科技检测、监控、通讯来提升矿山安全生产的水平和管理效率。尽可能的用监测监控现场作业,特别是一些非常恶劣的环境下,尽可能的减少或者代替人力作业。提高效率,着重注重安全问题。

六、结语

在数字化矿山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虽然极富挑战性与危险性,但面对市场经济的多元化,信息经济的多变性,更应该及时掌握大量的动态科学知识,以先进的科学矿山建设思想为核心,适应信息化工业革命的的发展的要求以及满足21世纪实现科技强国的战略要求。虽然目前我国的数字化矿山的信息建设的过程仍然存在着各方面的不足,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素养教育还不尽如人意,高危险的大量作业还未能完全得到保障,管理与监控方面还稍有欠缺,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化矿山的信息建设在经过大量的实践之后,通过利用当代已有的数据库以及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大力发展矿山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达到资源共享实现高效化的管理、统计、分析、远程监控,必将克服重重障碍,有效地保障矿山发展的安全性,必然是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化矿山建设发展的未来形势所在,数字化矿山的信息建设定将走向世界的顶峰。

参考文献

[1]王鹏.浅议煤矿信息化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16):127-129.

数字经济安全篇9

当前,人类社会进入信息革命时期,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治理新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世界、造福人类成为人们的共同意愿。

2015年12月16日至18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中国乌镇召开,来自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国际组织负责人、互联网企业领军人物、专家学者等2000多名嘉宾出会,共商世界互联网发展大计。中国国家主席在开幕式上提出,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四项原则”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五点主张”;巴基斯坦总统侯赛因、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哈萨克斯坦总理马西莫夫、吉尔吉斯斯坦总理萨里耶夫、塔吉克斯坦总理拉苏尔佐达、乌兹别克斯坦第一副总理阿济莫夫、联合国副秘书长吴红波、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赵厚麟等500多位嘉宾发表意见,就全球互联网建设、发展和治理进行了深入探讨。经大会高级别专家咨询委员会提议发表的《乌镇倡议》,提出国际社会应关注互联网建设和普及,促进文化的多样性与繁荣,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和普惠数字红利,保障网络空间的安全,以及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等观点。

一年来,《乌镇倡议》得到全球社会广泛关注,全球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进展显著,数字经济发展方兴未艾,各国网络文化交流互鉴成果丰硕。互联网在持续改变人类社会同时,自身也在发生着变化。人工智能、电子商务、物联网、大数据、移动通信等技术快速发展,应用日益广泛;网络金融、共享经济、工业4.0等正成为各个国家经济复苏的新引擎;互联网作为有史以来最为强大的信息平台正在发挥着集聚和共享人类智慧、资源和能力的重要作用。

然而,数字鸿沟从网络基础设施扩展到数字利用与素养上的能力差异,大规模的数据泄露令人担忧,对公共基础设施的网络攻击不断,用户隐私及儿童和青少年上网保护不足,新型网络犯罪、网络恐怖主义等日趋严峻,全球互联网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依然存在,互联网发展与治理仍然面临复杂问题和严峻挑战。

值得欣慰的是,2016年我们看到了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完成10年回顾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联合国互联网治理论坛(iGF)开启第二个十年进程;G20杭州峰会通过了《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联合国信息安全政府专家组(UnGGe)确认,包括国家原则在内的《联合国》等国际法准则适用于网络空间;互联网数字分配机构(iana)职能移交顺利完成,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改革取得进展。这为各方在网络时代提供了可预期、确定性的保障,为各国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一、互联网进一步普及,推动弥合数字鸿沟

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各国加快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移动蜂窝网络已覆盖95%的人口。预计2016年底,全球固定宽带用户数将达到8.84亿,移动宽带用户数将达到36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有75%和50%的用户带宽达到10mbps。截至2015年底,全球大多数发达国家、83个发展中国家和5个最不发达国家都已实现宽带委员会提出的价格可承受性目标。过去一年,全球ipv6增长翻番,有力支持未来基础设施的发展。

信息通信技术领域保持创新活力。信息通信技术继续成为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最大的技术创新领域。2015年,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合作条约(pCt)框架内,计算机技术类、数字通信类和电子机械类专利申请数量位列前三。2016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全球十大科技突破性技术中,涉及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占6项。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产业规模高速扩张。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预计2016年至2020年复合年增长率达22%,大数据市场规模预计从2015年的0.14万亿美元将增长到2020年的1.03万亿美元。随着“工业4.0”“工业互联网”等概念的出现,对海量数据深度挖掘和专业分析、庞大计算能力等的需求,培育了新的市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三者结合,成为向各行业渗透的重要切入点。智慧城市项目全面启动,中国、印度、韩国、新加坡、美国等国均推出了智慧城市建设计划和项目。

弥合数字鸿沟取得实质性进展。全球互联网用户保持增长,从2015年的32亿提升至2016年的35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7.1%,但仍有半数以上人口未使用过互联网。发达国家互联网用户普及率超过80%,而最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网民数量(2.7亿)普及率仅为23.5%。金砖国家果阿峰会认为应采取多维度、包容性措施,致力于消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数字和技术鸿沟。

二、网络文化繁荣发展,交流互鉴不断深化

国际组织积极推动网络文化多样性。联合国通过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明确提出信息通信技术对保护文化创意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作用。wSiS十年审议决议提出要用数字技术保护和记录文化遗产。G20杭州峰会《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主张要通过网络空间繁荣文化,认可多语言原则的重要性。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提出,将年轻人对全球性问题的理解以及对文化多元性和文化宽容的态度纳入“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

互联网对多语种的支持让更多文化内容得以展现。人类文化以数字化形式在网络空间持续繁荣,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2016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世界语言地图”项目,促进世界语言在互联网上的发展。互联网应用所能支持的语言种类已超过300种,网络的包容性让更多文化成果得以传承。多语种域名发展取得明显进展,包含保加利亚、印度等39个国家和地区提交申请的53个多语种国家和地区顶级域字符串通过iCann评估流程,其中43个已入根。

移动社交平台为不同文化群体的交流提供便利。移动社交平台对文化多样性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2016年移动社交用户达24.4亿人,成为人们网络社交应用的主流。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语音识别、翻译软件等应用取得显著发展,进一步便利了不同语言间的文化交流。

三、数字经济持续发展,各方共享数字红利

各国和地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世界经济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在电子商务、金融科技、互联网媒体和数字物流等领域,创新型iCt企业和互联网初创企业正在创造新的商业模式。2015年以来,欧盟推动数字化单一市场建设。2016年,G20杭州峰会宣布将数字经济作为全球经济增长日益重要的驱动力;oeCD召开的数字经济部长会议确认了数字化议程的四个关键政策领域。

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互联网推动更多跨境货物、服务贸易,使更多消费者和企业摆脱国家边界限制。据预测,2016年,全球电子商务零售市场规模将达1.9万亿美元,其中欧洲电商市场规模将达0.51万亿欧元,中国网络零售额将达0.8万亿美元。

数字红利有力支撑全球可持续发展。互联网通过消除信息障碍、优化要素配置等,降低了全社会的信息、交易成本,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目标提供有力支撑,使得边远地区、贫困家庭以及各类弱势群体的人们都有机会享受数字红利。

四、网络安全问题凸显,国际社会积极应对

多国和地区加强网络安全顶层设计。2016年,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台或完善网络安全战略规划,颁布法律法规,设立专职机构,完善机制建设,开展宣传教育,提升全民网络安全意识,培育网络安全文化,加强能力建设和国际合作。

关键基础设施和数据保护成为全球关注重点。各国政府纷纷将关键基础设施保护提升到国家安全层面,政策和标准,开展专项行动,着力提升防护能力。各方高度重视数据保护的标准建设,积极探索跨境数据流动的规则,探讨分享最佳实践。

各方积极应对网络犯罪与网络恐怖主义威胁。网络犯罪与网络恐怖主义严重危及全世界的和平安全。各国致力于通过跨国司法与安全合作,有效打击网络犯罪与网络恐怖主义,防止将技术、通信和资源用于犯罪或恐怖主义目的,根除恐怖主义和极端思潮在网络空间传播的基础与土壤。打击网络犯罪的双、多边合作机制相继建立。

五、网络空间国际治理进展积极,新成果令人期待

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对话积极活跃。第五届联合国信息安全政府专家组会议聚焦网络空间国家行为规范及国际法在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适用、信任措施等问题,取得良好开端。上合组织元首理事会会议发表《塔什干宣言》,支持在联合国框架内制定网络空间负责任国家行为的普遍规范、原则和准则。G20、oeCD、金砖国家、东盟等均积极开展合作,共同应对网络空间的威胁与挑战。

国际社会积极推动互联网治理体系构建与完善。更多国家强调尊重各国平等参与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的权利,认为应在尊重和不干涉他国内政原则基础上加强合作,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治理新秩序。2016年wSiS与iGF启动新的十年进程,支持包容性与可持续发展成为治理主题。G20杭州峰会一致认为互联网治理应继续遵循wSiS成果,强调政府、私营部门、民间社会、技术团体和国际组织等各方应根据其各自的角色和责任充分、积极参与互联网治理。国际电信联盟(itU)、世界经济论坛(weF)等国际机构持续讨论网络空间发展治理问题。iana职能管理权移交完成,各方期待iCann进一步国际化。

国际社会持续致力于儿童在线保护。国际社会高度重视有害信息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制定行动计划,推动各方参与,开通投诉热线,开展国际合作,有效打击网上儿童色情、治理网络欺凌等。第二届“儿童在线保护”(weprotect)全球论坛上,41个参会国共同签署联合行动声明。

展望未来

2016年11月16日至18日,以“创新驱动造福人类――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中国浙江乌镇召开,中国国家主席通过视频发表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在大会开幕式做了主旨演讲,来自全球的110多个国家和地区、16个国际组织的1600名嘉宾共聚一堂展望互联网发展前景。大会高级别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认为,今后一段时间,全球互联网发展和治理将呈现如下趋势:

1.发展中国家将继续在全球互联网发展中保持令人瞩目的势头,数字鸿沟问题仍然备受关注,数字红利逐渐惠及全人类,以促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的实现。

2.网络空间文化交流将更加频繁,网络文化日益繁荣,文化多样性获得更多的理解与尊重。

3.各国将继续保持对网络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在尊重网络、尊重《联合国》等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基础上,制定各方普遍接受的网络空间国际规则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愿望。

4.多边参与、多方参与将成为互联网治理常态,政府、国际组织、互联网企业、技术社群、民间机构、科研院校、公民个人等各个主体积极作为,共同推动“共享、共治”的务实合作进一步深化,为实现互联网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实质性贡献。

数字经济安全篇10

“数字经济”不仅作为热词,被去年9月举行的G20杭州峰会广泛提及,甚至被写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其中提出要“推动‘互联网+’深入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让企业广泛受益、群众普遍受惠”。

这不但明示了数字经济作为当前新经济形态,正成为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与此同时也表明它已成为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数字经济大趋势

究竟什么是数字经济?首先从字面理解,就是基于数字技术的经济,而数字技术的发展往往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难以分清,所以很多时候数字经济也常被称作互联网经济或网络经济。

彼时,就有不少关于网络发展的理论被引入数字经济中,像梅特卡夫法则就曾指出网络的价值等于其所有网络终端数量的平方。此外,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家、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也曾以这个角度理解数字经济。他在以“数字经济”为主题的汉诺威it展上曾指出,“与其说数字经济,不如说是数据经济。因为数据传输的缘故,各种数字经济活动皆有可能。”随后“数字经济”常被理解为因数据信息通过网络流动而产生的经济活动,此外还包含数字技术与各项实际产业的结合。

“伴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跨界融合,数字经济已成为发展最快、创新最活跃、辐射最广的经济活动,同时也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重要驱动力。”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孙会峰在2017中国it市场年会上进一步指出,在扩展新的经济发展空间、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升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带动创新等多个方面,数字经济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将是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主线。

智能化发展是主线

“基于数字化、网络化的智能化、自动化的智能时代全面来临,正在成为2015-2030年间信息化发展的一条主线。”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强调,智能化不仅将促进像云计算、大数据、网络安全、人工智能、计算科学、系统理论等前沿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会给全球信息技术和产业带来别开生面的、颠覆性的发展和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数字转型已经成为第四次产业革命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各国政府,特别是企业界的高度重视。多国领导人在去年的G20杭州峰会上就曾共同签署全球首个数字经济政策性文件《G20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

倡议不仅指出了数字经济实现的创新、伙伴关系、协同、灵活、包容、开放和有利的商业环境、注重信任和安全的信息流动等七大原则,同时明确了宽带接入、iCt(信息information、通信Communications和技术technology三个英文单词的词头组合,简称iCt)投资、创业和数字化转型、电子商务合作、数字包容性、中小微企业发展等底志济发展与合作的六大关键优先领域。

业内人士指出,正是这份倡议敏锐地把握了数字化带来的历史性机遇,为世界经济摆脱低迷、重焕生机指明了新方向,提供了新方案。

与此同时,面对当下数字经济驱动的产业发展大势,周宏仁特别建议那些走在产业前沿的优秀企业必须敢于面对创造性破坏,“特别是在传统产业的靓丽光环之下,应勇于寻找创新和创造的新出路。”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卢山也给出了更具导向性的观点――“智能时代是对信息时代从被动到主动的一次变革。”他认为,信息化时代让人类从“模拟量”转成“数字量”的处理,而智能化时代是对“数字量”进行加工后,给物理世界的机器、设备赋能,让它们可以主动思考。“这必然对世界带来新一轮的拓展和突破。”

确实,数据方面正经历着一场核爆炸式的增长。一组数据显示,到2030年,数据将比2016年增长10000倍,基于数据的原生产业,有可能会占到GDp的15%,除此之外,还可能衍生新的融合性产业,对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支撑。

就此,孙会峰预计表示,“数字技术的综合运用将在十余年后对现有行业产生巨大冲击,并形成全新的产业生态。”他认为未来2030年数字经济的发展愿景有三大支柱,即智能的基础设施,海量的数据以及全新的新生业态。

打造“第三维”产业

基于未来世界所具备感知、智慧、行动和进化的特征,孙会峰认为,生态进化的“数字经济2030”将呈现全新智能设施――万物互联、全新驱动要素――数据核爆和全新交互模式――业态新生三个层面的变化;并产生产业融合、秩序重构和角色转化三个方面的影响;从而催生接入、数据和新生三个方向的机会。

具体来看,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iCt技术加速向各领域扩散,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品;而网络化、平台化、智能化的现代服务业会广泛兴起,进一步推动形成新的消费理念、商业模式和产业形态。

“我们可以大胆预测,未来以智能为特征的数字经济,将在更高维度上重构产业秩序,造就新生业态。”在孙会峰看来,2030年前后,iCt将实现群体性突破,催生以数字经济特征的“第三维”产业。

当然,这种颠覆性变革集中表现为以下几方面:首先,万物互联,万物皆有灵。“在全新的智能基础设施体系构建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将实现全连接,连接设备也会呈现爆炸式增长。”据赛迪顾问预测,未来十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会达到100%。孙会峰将其视为信息从单向传输变为双向互动,从感知到反馈、智化的转变阶段,与此同时,智能自进化的连接体将大量涌现。

其次,数据核爆,数据无价。孙会峰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海量连接,实时交互过程中的“人、物、活动、环境”等主客体的高效协同,在实现信息无缝对接的同时,产生了“数据核爆”效应。“预计未来十年,第‘n+1’年产生的数据量将是过去n年的总和,量的几何级增长,使得全域数据的深度价值化空间无限放大,数据正成为驱动产业创新的核心要素。”

最后便是业态新生。孙会峰指出,在新技术支撑下,传统的产业边界将加快消融,产业生态呈群体式跃进趋势,原生业态加快升级迭代,以智能为主要表现的“第三维”产业快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