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乡镇供销社工作总结十篇乡镇供销社工作总结十篇

乡镇供销社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07:53

乡镇供销社工作总结篇1

一、充分认识深化基层供销协作社组织体制改革的主要性

基层供销协作社是供销协作社的基本,也是推进乡村经济发展和社会提高的主要力量。深化基层供销协作社组织体制改革,构建以协作制为基本,以农民为主体,民主治理、民主决定计划、自立运营、自傲盈亏、协作发展的新体制,是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政策精神,深化供销协作社改革发展的主要行动;也是适应市场经济规则、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求。全县各有关部分和乡镇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速基层供销协作社组织体制改革的主要意义,增强指导,狠抓落实,努力把供销协作社改革发展面向深化。

二、基层供销协作社组织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准则和目的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办成农民协作经济组织为目的,经过理顺体制,创新机制,多方位、多渠道营建优越的发展软情况,打造运营组织完好、发展才能较强、服务功能完全、社会形象优越,运营性与公益性相结合的新型基层供销协作社,真正发展成为本地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干力量、乡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协作的带动力量。

(二)基本准则:坚持县政府主导,归入本地乡村经济体制改革和新农村建设总体部署,统筹规划,合理结构;坚持农民主体,农民社员数目要占首要比例,农民身份的社员、专业协作社法人代表、乡村企业法人、乡村“两委”负责人等,经实行选举顺序可以负责基层供销协作社首要指导职务;坚持供销协作社主办,县供销协作总社要结合基层实践,增强详细指导和落实;坚持市场化运作,企业化运营,规范化治理,谁投资谁受益,自立运营、自傲盈亏、一起发展,完成共有、共管、共享的目的。

(三)目的任务:自年起,争夺用三年时间,在全县17个乡镇悉数坚持起新型基层供销协作社,做到农民靠得住,县政府用得上,运营服务好,带动协作经济更好发展。其中,5个乡镇列为本年的建设任务,6个乡镇列为2012年的建设任务。

三、新型基层供销协作社的首要本能机能

新型基层供销协作社是党委、县政府与农民群众联络的桥梁与纽带,是供销协作社的基本和为“三农”服务的综合平台,首要承当以下本能机能:一是引领协作本能机能。协助本地县政府及有关部分拟定本乡镇农民协作经济组织发展规划,承当区域内专业协作社计算查询、信息、政策宣传、社员培训、规范发展等本能机能,推进农民在生产、加工、流通等领域的结合与协作。二是运营服务本能机能。负责在本行政区域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收集建设工程,建设终端网点;积极开辟市场,联接产需,引进项目,搞活流通,带动农民进市场,促进农民增收,进而成为本地乡村流通的主导力量。三是公共服务本能机能。服务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经过整合本地资源,开展信息、技能、资金、信誉担保、教育培训等社会化服务,兴办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农民生活供应实时周密、安全牢靠的服务。四是政策执行本能机能。承当乡镇县政府托付的任务,实时反映农民及协作经济组织的合理诉求,争夺和落实扶持政策;当好县政府乡村工作的助手,共同本地县政府开展科技普及、农技推行等工作。五是沟通协调本能机能。负责协调组织区域内农合组织、民营企业、农民大户等服务实体的项目引荐工作,争夺相关政策支持。

四、基层供销协作社组织体制改革的首要方式

(一)从新组建。从新组建的方法是供销协作社基层组织体制改革的首要方式。要采取“供销协作社+专业协作社+民营企业+乡村基层组织”四位一体的方法一起提议组建,或依托已有专业协作社结合社组建。组建新的基层供销协作社要依法制订《章程》,保证规范操作、科学运转和健康发展。

(二)重组革新。对资产情况较好的基层供销协作社或乡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采取协作制、股份协作制等方法,吸纳协作经济组织、农民运营大户参加,并成为首要成分,革新组建新的基层供销协作社。

县供销协作总社要从实践动身,尊敬基层和农民群众的志愿,因地制宜,多种方式推进基层供销协作社组织体制改革。基层供销协作社在供认和恪守《章程》的前提下,参加县级供销协作社作为成员社,并承受其指导和治理。

乡镇供销社工作总结篇2

一、指导思想

按照“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总要求,以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系为核心,坚持合作制基本原则和服务“三农”宗旨,以组织体系科学化、农业服务规模化、农村流通现代化为重点,强力推进我县供销合作社的组织管理体系、服务体系、经营体系和金融体系创新,努力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成为农村工作体系和农业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基本原则

坚持有利于调整优化涉农资源配置,明确供销合作社在农村工作体系中的职能定位;坚持有利于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建立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使供销合作社成为我县农业服务体系的主体力量;坚持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催生供销合作社体制内生动力;坚持有利于实现供销合作社可持续发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供销合作社科学体制。

三、主要目标

到2016年,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要求,把供销合作社建成集管理职能、经营职能、服务职能于一体的合作经济组织,构建上下贯通、规范运行的以合作经济服务管理体系和社属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为支撑的基本构架。

从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管理体制创新入手,以县政府批准已挂牌成立的县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和36家合作社会员为依托,以供销合作社+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供销企业公司“三位一体”为支撑,构建科学规范的新型供销合作社体制架构。

建设以县供销农资公司为龙头,以各乡镇(园区)供销社为服务载体,以村两委为服务终端的覆盖全县的农资配送中心;2015年,要建立起县、乡、村的配送体系,向农民群众供应各种优质化肥及其生产资料。

以珍缘超市为依托,以合作入股方式,以供销社销售网络优势,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

以修华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依托,打造修枣科村“万亩千棚”设施蔬菜基地,做好高科技农业示范园的规划和配套设施建设。以县供销社土产部为依托,以资本融合、业务联合的方式,结合省市再生资源回收公司建设我县再生资源回收网络。

按照综合改革方案“顶层设计”总要求,规范开展农村合作金融、农村产权交易和农业合作保险等业务,构建农村金融服务新体系。

本着有利于推动供销社综合改革,增强供销社发展动力,积极引进培育供销社急需人才。

四、主要内容

(一)创新组织体系

1.建立健全组织架构,完善壮大农民合作社体系。组织体系创新,就是以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的建立和健全,使供销社的组织管理体系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在农村大力发展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科学方式,引领“三农”实现发展上的新突破。各乡镇(园区)要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统领和引导当地主导产业的发展。县级以供销社为依托,建立全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提供政策、信息、资金等各方面的服务和保障,以此形成供销合作社+供销企业公司+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三位一体”的组织架构。

(1)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社。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大力支持、引导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县政府各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制定出台支持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积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支持规模大、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合作社。县供销社、县农业局要对专业合作社进行章程制定、生产经营、生产技术、市场销售等各方面培训,组织更多农民入社,不断增强合作社的实力和凝聚力。

(2)组建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由各乡镇政府(园区管委会)和供销社牵头,以各乡镇(园区)实力强、辐射带动能力广的合作社为依托,联合本行政区域内其他农民合作社自愿参加,组建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使联合社起到统领和引导当地主导产业发展的目的,2015年底,所有乡镇(园区管委会)都要完成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组建和注册工作。

(3)以供销社为主导,健全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将全县不同类型、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及乡镇的联合社,以业务链接、资本合作为纽带,全部纳入县级联合社。供销社通过产权介入、项目支持、资金合作、业务带动等方式,引导和推动全县合作经济的发展,更好地实现综合性全方位服务。

2.明确组织职能。新型供销合作社在承担原有供销合作社职能的基础上,承担以下政策性和经营性职能:

(1)受政府委托协助有关部门,负责制定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规划,落实相关政策;

(2)负责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服务、协调工作;

(3)维护成员社的合法权益,反映成员社的呼声和建议,争取政策、资金支持;

(4)负责全县农民合作社发展基金的管理、使用,负责财政补助合作社形成资产的持有和管护,承办合作社申报政府支持项目的报审和组织实施等。

(5)组织领办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指导帮助农民合作社与农业公司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联合合作,培育品牌,开拓市场;

(6)搭建生产、流通、金融、保险、产权交易、培训、交流和信息等综合服务平台,为成员社和农民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

(7)整合系统和社会资源,发展农产品、农资、日用消费品等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和农村合作金融,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二)创新服务体系

1.构建农村综合服务网络。以供销社企业公司和农民合作社为依托,组建服务集团,建设基层综合服务网络。按照县有商贸综合服务体系,乡镇有综合服务中心,村有综合服务社的综合服务模式要求,加强服务平台和阵地建设,向农民提供生产资料、生活用品、农业知识和供销信息等服务。2015年完成我县9个乡镇综合服务中心建设,2016年,村级服务社建设覆盖全县80%乡村。

2.开展土地托管服务。按照“政府主导、供销社牵头,部门联合、企业承办”的原则,积极探索构建全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县供销社要积极与涉农企业和农民合作社联合,探索开展订单式、菜单式、流转式、组合式等土地托管模式,并推进各项为农综合服务。2015年培育示范试点,2016年在全县推广,2016年底,全县土地托管面积达到2万亩以上,逐步成为我县农业生产主要组织形式。

3.建立人才储备制度。根据供销社综合改革深入发展需要,积极引进高等院校技术知识人才,培养一批高素质供销社发展急需人才,建立供销社发展人才储备制度,提升供销社发展能力。

(三)创新经营体系

1.加快农资流通网络建设。2015年,投资200万元,完成以县供销农资公司为龙头,以各乡镇供销社为服务载体,以村两委和综合服务社为服务终端的覆盖全县的农资配送体系建设,开展农业技术、测土施肥等服务,解决好农资进村、农资安全问题;2015年下半年,在全县各乡镇中偏远村庄,再增建10个村级服务社,每个村级服务社不少于60平方米,建立起县、乡、村农资配送体系,以满足全县广大农民群众对农资的需求。到2016年,农资流通网络覆盖率达到90%的乡村,优质化肥供应量占到全县市场份额的85%以上。

2.加快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建设。以珍缘超市为依托,以合作及入股等多种方式,以供销社销售网络优势,建立健全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在县城建立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整合系统内外资源,加快推进省供销社提出的“百城购物·供销社超市”项目建设,实行统一连锁配送、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建筑风格、统一配套设施、统一品牌标识。2015年完成全县9个乡镇基层社超市建设,每个超市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

3.发展农业园区及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以修华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依托,打造修枣科村“万亩千棚”设施蔬菜基地,做好高科技农业示范园的规划和配套设施建设;同时,以县供销社土产部为依托建立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把触角延伸到乡镇、村庄各个角落,为我县废旧物资回收利用集团式发展,发挥供销社应有的作用。

(四)创新农村金融体系

1.成立农村产权交易所(中心)。开展土地流转、林地使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的信用评估和产权交易,参与农作物生态、农业机械、农民宅基地等农村资产评估。

2.做强做大投资融资担保平台。依托现有的省新合作投资担保公司办事处和省社小额贷款公司,加大与金融部门合作,探索新型融资担保方式,为合作组织提供融资支持。

3.开展农业合作保险业务。依托省、市相关机构和县供销社安全统筹中心,积极探索农业保险合作业务、联合保险与再保险方式,有效分散农民农业风险。

4.以农民合作社为依托,探索社内成员资金互助新模式,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资金瓶颈问题。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县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由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县委副书记、副县长担任,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研究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政策措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供销合作社,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二)强化政策支持。为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建设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组织、服务、经营、金融和管理创新的任务,在人才、资金、政策等各方面给予供销社大力支持和帮助。

从2015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支持供销社建设流通网络和为农综合服务平台,并确保上级扶持项目配套资金落实到位。建立全县供销社系统农民合作社发展基金,用于扶持农民合作社发展。供销合作社组织领办的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按照具备法人资格的互经济组织依法给予工商注册登记。

支持供销社组建合作企业集团,对所属改制、破产企业的土地、资产过户等产权变更事项减免相关费用。供销合作社所属划拨土地出让金收益,优先用于供销合作社破产和改制企业解决职工安置、改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及其他公益性建设项目。对经核复的供销社系统地方政策性财务挂账,县政府将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抓紧落实处理。

支持供销社多渠道消化经营性财务挂账,有关金融机构可按照相关政策规定,采取减免本金、豁免利息、停收滞纳金等优惠措施,加快处置供销社拖欠的金融债务。供销社的县城商贸综合体及购物广场和乡村供销社超市建设、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纳入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总量内统筹安排,按照相关规定免征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

乡镇供销社工作总结篇3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精神为指导,按照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要求,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市场机制、培育市场主体、规范市场秩序,不断健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挥农民的市场主体作用,实现农村市场建设与农业生产、农民消费的良性互动发展。

二、具体措施

(一)广泛开展乡村为农综合服务社建设。要切实按照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供销合作总社<关于组建乡村为农综合服务社实施意见>的通知》(政办[]69号)精神,加大扶持力度,扩大创建数量,拓宽经营范围,增加服务项目,提高综合服务功能。市镇两级供销部门要结合乡村为农综合服务社的创建,全面开展商品配载服务,并依托各类大中型连锁企业,在各镇(区)建立商品配载中心,为遍布各地的为农综合服务社提供商品配载,促进镇区连锁超市等新型商业业态的发展。

(二)切实发挥各级供销部门的商业功能。市镇(区)供销部门要认真搞好商业规划布局工作,积极承办有关商业网点的建设和经营。要依托商场、超市等载体,加大对镇(区)村的下延扩展力度,鼓励兴办各类专业店、品牌店、连锁店,进一步繁荣农村商贸业。要发挥供销系统的基础优势,协同相关部门抓好医药零售店的经营资质建设,搞活经营,提高品位,更好地为城乡消费者服务。要进一步抓好特许经营项目建设,做好烟花爆竹的批发、零售市场管理;依托报废汽车拆解项目,完善规范物资回收经营,通过兴办物资回收市场、网点等,将物资回收经营纳入乡村为农综合服务社,增加其经营服务功能。

乡镇供销社工作总结篇4

近年来,供销系统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以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农业产业化、商品经营连锁化(简称“两社两化”)为重点,全面结束供销系统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发展农村合作经济,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一是合作经济组织得到新发展。全县累计发展“两社”111个,已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80个,入社农户21705户,入社股金550余万元,乡镇覆盖率达到51.6%;发展行业协会1个,专业协会9个。合作社已成为培育特色产业的摇篮,综合服务社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载体,协会已成为连接城乡、联结农户与市场的桥梁。二是农业产业化得到新推动。发展“渝黄一号”优质油菜基地8万亩,苎麻基地3.5万亩,榨菜基地2万亩;专业合作社自主培育优质水稻、水果等其他种植基地3万余亩,生猪、禽类养殖基地7个,存栏2万头(只),12个合作社依托基地兴办了大米、榨菜、白酒等农产品加工厂(生产线),注册了“包鸾大米”、“大黑山”小包装榨菜、“英吉源”榨菜等系列农产品品牌,正在着力培育黄金梨、锦橙、九叶青花椒等品牌。通过发展基地,培育品牌,促进了农业规模化、产业集约化、经营多样化。三是流通模式得到新拓展。发展烟花爆竹连锁批发企业1个,连锁网点260个,桐君阁大药房加盟店28家,村级药品专柜63个(已营运14个);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龙头企业1个,连锁网点70个,重庆丰谷农资超市有限公司*配送中心已登记注册,即将开展全县农资配送服务工作;建成综合农贸交易市5个、3万余平方米,年交易额达2亿元以上,较好地发挥了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两社”积极参与以“乡镇建超市、村社建便民店”为主要内容的“双建工程”建设,全县70%的“两社”承担着“双建工程”任务,为推动放心商品下乡和绿色食品进城奠定了基础。四是维护社会稳定有新贡献。全面结束供销系统产权制度改革,妥善安置职工3376人,支付安置费3647万元;全面完成社员股金清退,共清退股金5874万元,结清入股户50865户;供销系统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全面完成。积极参与“兴工强县”战略,高家镇供销社改制后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浙江英吉源辣酱调味品公司落户高家镇食品工业组团,今年可望加工小包装榨菜1万吨,实现产值3500余万元。通过深化体制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创新合作发展,为维护全县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今年以来,全县供销工作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共实现商品购进总额3170万元、商品销售总额3171万元、工业产值2793万元、利税45万元、市场交易额11536万元,分别同比增长64.4%、57.3%、79.3%、18.4%和25.5%。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积极支持的结果,更是供销系统广泛发动群众、依法规范运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地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县供销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两社”规模急需进一步壮大,入社农户仅占总数的12%;市场开拓有待进一步增强,全县还有8个乡镇没有合作经济组织;经营服务有待规范,个别经济组织未按制度运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形象。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如何使供销工作尽快适应建设现代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是大家面临的首要任务。从国外的实践经验看,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把闭散的商品集合起来,是农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发展合作经济,符合世界各国农业的发展潮流,符合生产力发展方向,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从国家的政策导向看,从20*年开始,国家开始大力实施“四项改造”战略(即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改造基层社,以实行产权多元化改造社有企业,以实现社企分开和开放办社改造联合社,以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改造经营网络),为供销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全国人大十届二十次常务委员会审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并从今年7月1日起施行;这是国家第一次用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农村合作经济规范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政策机遇。从全市的发展要求看,胡总书记“314”讲话明确提出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对供销工作而言,就是要充分发挥合作经济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推进以城带乡、以工哺农的纽带作用,促进“两社两化”和农村新型流通网络日益健全壮大。从全县的客观形势看,我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切实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而大力发展合作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最有效办法之一。只要我们顺应发展形势,坚持为农服务方向,坚持民办、民管、民享、民受益原则,转变观念、创新体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按照引导而不强制、支持而不干预、扶助而不包办的要求,努力真抓实干,全县供销工作一定能开创新局面。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面开创供销工作新局面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结合全市供销总社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和我县实际,今年全县供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统筹城乡发展,着眼发展现代农业,以宣传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主线,以创新发展“两社两化”工作为载体,突出抓好项目经济,着力构建现代流通服务体系,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工作目标是:实现商品销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5%,实现工业产值6000万元、利税150万元;规范组建“两社”31个,基层社3个,行业协会2个,专业协会5个;巩固扩大油菜、苎麻、蔬菜、花椒、水稻等基地建设。

围绕上述目标,今年重点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新农村建设,搭建为农服务平台。一是加大“两社”及协会发展力度。围绕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推进村主导产业,以项目为纽带,规范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5个,入社农户比例增加1.53%,使之成为农业科技推广、农产品购销及与龙头企业实现对接的主渠道;围绕新农村千百工程、农村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组建好农村综合服务社6个,使之成为农村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服务中心;围绕打造专业合作社、经济实体、各种合作经济联合体“三位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服务平台,着力抓好社坛、十直、包鸾3个基层社(联合社)组建工作,成为基层管理的新阵地,合作经济的新载体,助农增收的新平台,服务群众的新窗口,和谐社会的新亮点;按照“一个产业建一个协会,一个协会带动一个产业”的思路,围绕农资、农副产品购销等行业组建2个行业协会,围绕苎麻、油菜、花椒等产业组建7个专业协会,使之成为协作服务“三农”的载体,发挥为农服务的整体优势。二是做好“两社”转登记工作。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对已发展的农村专业合作社进行规范,申请设立登记。对已办的综合服务社,凡符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要求的,可以选择当地的一个农业生产项目变更为专业合作社,并按相关程序申请登记。对已办的联合社,凡符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要求的,可以用“行政区域名+专业合作社”的办法更换名称,确保已发展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顺利完成合法登记,持续发展。三是构建新农村信息网络体系。要紧紧抓住加快推进“农信通”新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的大好机遇,建设1个信息中心,100个“两社”信息服务站,使涉农政策法规、农业科技、务工信息、市场行情等涉农信息及时传递到农民的手中,真正解决农村信息来源和信息传输的“最后1公里”问题,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二)围绕重点项目建设,发展壮大支柱产业。一是抓好项目建设。继续完善优质农作物技术推广体系,各乡镇要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农户”模式,重点抓好8万亩“渝黄二号”油菜推广工作;以重庆山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以十直镇为重点,新增优质苎麻“川苎八号”种植面积1万亩,达到总面积3.5万亩;进一步加大榨菜、水稻、花椒等基地建设力度,扩大种植面积,强化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培育地方特色品种。二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进一步扩大阜康公司肠衣生产规模,实现年加工肠衣30000桶,工业总产值1亿元,利税200万元;抓好富宏食品公司万吨小包装榨菜加工项目,力争实现年加工小包装榨菜1万吨目标,实现产值3500万元;强农合作经济联合社大米加工厂、永兴综合服务社大米加工厂、富营榨菜合作社等和合作经济组织加工项目,要多方筹资,扩大规模,争取纳入“千社千品”富农工程。三是推进专业合作社向现代农业经营服务载体的转变。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分工分业不断细化深化,专业合作社应采取委托转包、股份合作、租赁经营等土地流转方式,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土地,使外出农民既不失地,也能够获取土地经营利益,同时培养一支专业化的农业服务队伍,提供系列的农业生产服务,让合作制使生产向集约化迈进,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围绕构建现代流通体系要求,搞活城乡经济。一是突出抓好农业生产资料配送体系建设。以市农资公司为龙头,以“两社”为终端,加快启动丰谷农资超市有限公司*配送中心营运,按照“龙头企业+配送中心+连锁放心店(两社)+农户”的模式,做大做强全县的农资经营,组建全县农资行业协会,改善农资市场特别是化肥市场多、杂、乱现状,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同时,以“两社”和商品基地为依托,组建全县农产品购销公司,有效解决“两社”农产品的购销问题。二是抓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烟花爆竹以及桐君阁大药房网络体系的延伸和规范。继续抓好富恒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公司及行业协会工作,扩大网络建设,拓展报废汽车拆解归口经营业务,开拓市场,使之成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县级龙头企业;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以绿色回收为载体,吸收、整合回收大户,发挥人才、资金、资源的优势,规范全县再生资源市场,发展壮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业务。继续优化全县烟花爆竹连锁配送体系,认真执行市、县关于烟花爆竹经营管理的相关规定,推进连锁化、集团化经营。继续完善桐君阁大药房及村级药品专柜的布局和配送工作,建设村级药品专柜60个,让农民足不出村买到放心廉价药品。三是继续抓好“千社千店”安全消费放心工程。将“千社千店”安全消费放心工程同“两社两化”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千百工程”有机结合,新增安全消费放心店10个,实现全县60%的农民安全消费覆盖。

(四)围绕扩大开放办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进一步参与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进麻纺龙头企业落户*,实行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做大做强苎麻产业。多方寻求合作企业,启动富宏食品厂二期工程建设,力争取得实效。二是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加大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的争取力度,促进10万亩“渝黄二号”优质油菜基地、5万亩优质苎麻基地、油菜和苎麻专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加工龙头企业的综合效益尽快发挥。三是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结合正在开展的“优化发展环境服务年”活动,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办事效率,努力提高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水平和服务质量。

(五)围绕和谐*建设,抓好安全稳定工作。一是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坚持“安全发展”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健全安全生产经营责任体系、督查体系、重特大事故应急预案管理体系,落实安全责任。重点抓好烟花爆竹,以及平都、民达等农贸市场安全经营管理,为全县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二是妥善处置企业改制和移民搬迁遗留问题。结合全县干部大下访活动,全面排查、妥善解决改制企业和移民搬迁企业存在的各种遗留问题,全力确保社会稳定。三是努力解决职工实际困难。坚持以人为本,关心职工疾苦,对供销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按照有关政策和实际情况合理解决。

三、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确保供销工作顺利推进

发展供销工作,推进“两社两化”,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广大基层干部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着力研究解决供销工作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努力提升“两社两化”发展水平,为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作出新贡献。

(一)加强组织领导。当前,供销工作正处在二次发展的关键时期,深入推进“两社两化”,着力发展合作经济和现代流通网络,需要各级各部门共同参与、鼎力支持。各乡镇、有关部门要从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的高度,更加重视供销工作,把“两社两化”列入工作的重要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完善机构,落实人员,把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连锁配送流通体系等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抓出成效。当前,正值对物资系统及食品公司等11个国有企业进行关闭重组期间,请各乡镇、有关部门共同关心支持国有商贸流通企业改革和发展工作,并对原国有企业实行关闭走人和过渡经营。在过渡经营过程中,要保证有序经营和规范管理,坚持实行生猪定点屠宰,力争把生猪产业及特种行业做大做强。对此,各乡镇、有关部门,一是要做好本行政区域内涉及企业职工的思想工作,确保改革顺利进行;二是要求各乡镇财政所监管好辖区内改制企业资产不流失;三是确保外销外运的市场秩序规范,原食品公司承担的市场猪肉供应责任不变。

乡镇供销社工作总结篇5

一、突出重点、攻坚克难,综合改革效果明显

(一)构建“三位一体”组织构架,推进市县联合社实体化。

通过成立供销集团公司(资产中心)、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构建供销社+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供销企业集团“三位一体”的组织体制。市政府已批准组建市级供销集团,市供销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也已注册成立,经营范围包含组织、引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为成员提、供、销服务;为成员提供技术指导、政策咨询;为成员提供合作保险、合作担保服务等20余项服务内容。8个县全部成立了集团公司或资产管理中心和供销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市县两级“三位一体”组织架构已经成型,开始运转。

(二)发展“两社融合”新型基层社,推进基层社产权多元化。

通过“两社融合”拓宽基层社与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产权利益连接途径,将乡镇基层社产权多元化改造与乡镇联合社建设统筹协调推动,构建产权多元化的新型供销社基层组织服务体系。全市组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31个,建成具有“两社融合”性质的新型基层供销社120个,吸纳230家农民合作社加入新型基层社,助农增收6亿元,由供销社领办、创办的农民合作社达到289家,其中,建成省级以上示范社19家,平泉万隆食用菌合作社联合社被评为中国合作经济年度50佳合作社。

(三)搭建供销金融扶贫平台,推进农村合作金融体系建设。

市供销社着力打造三级联动的涉农合作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农村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1、建设农村合作银行。市财政和市供销社已筹集资金1亿元,拟募集社会资本4亿元,组建农村合作银行,申报方案获省政府批准,已进入银监会申报审批程序。

2、搭建“政银企户保”供销金融扶贫平台。积极探索开展“政府、银行、企业、农户、保险”五位一体的金融扶贫发展新模式,通过“双审双保”破解农民融资瓶颈。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市供销社分别与市农行、市太平洋保险公司签订了贷款担保合作协议。滦平县供销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与县农行已发放农户担保贷款1560万元,惠及农户417户,实实在在的解决了农民贷款难、贷款贵等问题。

3、建设农村资金服务部。围场县黄土坎乡供销社、宽城县峪耳崖镇板栗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社员间的资金互助业务,取得了初步成效,为开展农村资金互助业务积累了经验。

4、组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围场、隆化、丰宁、滦平四个县供销社已经成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其它县区和市级也在抓紧组建。全市9个县区供销社均开展了安全统筹业务。

(四)搭建线上线下交易平台,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按照“市级建龙头、县区搭为平台,区域布网络”的思路,加快推进流通网络优化布局和功能提升,打造辐射带动全市的农副产品流通体系。

1、加快推进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重点的“有形”网络建设。总投资20亿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园先行起步区完成主体工程;农产品展示配送中心接近完工;北区蔬菜果品批发市场和30家平价蔬菜直营店进一步提档升级。各县都谋划了一个政府主导、供销社组织运营、经营额在亿元以上的公益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盘活基层社闲置资产,建成和改造乡镇农贸市场20家。

2、加快推进供销社电子商务平台为重点的“无形网络”建设。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发挥供销合作社联结生产基地和农民合作社的优势,加快打造“网上供销社”。全市建设9个电子商务平台,农产品交易额达到1500万元。市社农产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通过30家平价蔬菜直销店,实现了线上展示推介、线下配送上门服务。围场县社木兰缘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构建起一体化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入选了我省5个全国总社电子商务示范社。

(五)搭建为农服务综合平台,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围绕农民生产生活实际需要,把乡镇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纳入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和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全市投资2亿多元,开发建设了县三家、围场新拨、宽城孟子岭等30家集公益性和经营于一体的乡镇综合服务中心,为60多个乡镇、200多个行政村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同时,积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创新为农服务方式,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围场县供销社托管、半托管土地1.3万亩,在生产合作上进行了积极探索。

二、高度重视、深入谋划,认真落实综合改革举措

(一)政府主导推进落实。市委、市政府先后两次召开各县区政府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及市县区供销社班子成员参加的全市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推进会议,市政府主要领导对市供销社综合改革工作进行了总结、动员和部署。市县两级都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深化供销社改革领导小组,全部制定出台了供销社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市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多次进行专项调度和督导,同时,市委、市政府把供销社综合改革工作列入各县区年终考核,有力的推动了综合改革工作。

(二)政策支持促进落实。在供销社综合改革上,市、县政府明确了10项政策和7个方面资金支持。在政策上,除明确了新型供销合作社的地位、职能和作用,赋予供销合作社组织领办的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等职能外,还明确提出把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包括已经成立的)归口供销社组建、运行和管理。在资金上,市、县财政分别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供销社农村合作银行建设、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农民合作社发展、“政银企户保”平台建设,累计支持供销社投入8000万元。

(三)真抓实干确保落实。市县供销社勇于担当、主动作为,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保证供销社综合改革工作平稳快速推进。一是抓点示范,通过典型引领和带动综合改革向纵深推进。二是建立了月报告和年总结制度,采取集中调度、巡回督查、蹲点指导等多种方式,对改革各项工作紧盯不放,严督实导,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乡镇供销社工作总结篇6

一、生产状况:

*县近三年来辣椒种植面积稳定在4.4万亩、产量维持在8000吨(干椒)左右。其中:2000年种植面积6.18万亩,产量1.08万吨,产值8640万元;2001年种植4.5万亩,产量8010吨,产值6480万元;2002年种植4.5万亩,产量7807吨,产值5465万元。

全县辣椒生产几乎遍布所有乡镇,在四个乡镇生产比较集中,其中:青化镇15000亩,雍川镇5000亩,蒲村镇、祝家庄镇各2000亩,益店镇6000亩,凤鸣镇4000亩,五丈原镇2000亩,大营乡1500亩,枣林镇1500亩,故郡乡1000亩,京当乡1000亩,安乐镇1500亩,蔡家坡镇1500亩。

*县为了推动辣椒商品化生产,提高商品质量和产量,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马江镇建立了优良品种培育、繁殖基地,先后培育出了椒中之王的秦椒8812、8819两个优良品种,培育的新一代优良品种“岐椒981”2002年已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审定,目前在大面积推广种植。该基地每年为辣农提供优良品种2000斤,种植后可产高品质优良干辣1万吨。

二、购销情况:

*县的辣椒收购销售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有一个历史变迁的过程。在七十年代以前,主要以*县供销社联合社下属的基层供销社为主渠道,收购销售量占全县的80%以上,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市场的逐步开放,辣椒的购销呈多元化,供销社、集体企业的购销量逐年下降,个体民营企业的购销量,特别是个体购销量逐年增加。到目前辣椒购销渠道主要由三种形式构成,供销社系统一部分,个体民营企业一部分,各地客商住地收购一部分。

二0*年供销社系统有辣椒购销业务的只有五户,他们是:*县农副公司、*县供销实业公司、北郭供销社、马江供销社、益店供销社。近三年供销系统收购量分别为:2000年收购382吨,价值277万元;2001年收购170吨,价值128万元;2002年收购102吨,价值135万元,呈逐年下降态势。

个体民营企业购销量逐年上升,购销大户主要有:凤鸣镇苍颉庙村、青化镇、益店镇王家、益店镇小营村等常年开展辣椒购销业务,且自成体系,具有各自的销售渠道和出口商。

在每年的八、九、十月份辣椒大面积成熟时节,湖南、四川、广东等部分客商云集*辣椒各生产乡镇座地收购鲜辣,直接贩运外地。有一部分经加工成辣子酱,就地储存,进入冬季后贩运外地。外地客商的购销量存在不确定性。

在出口外销方面,*基本上没有直接出口的企业,供销社系统主要同省果品公司、深圳口岸、市外贸公司作为商出口;个体户都有各自的商,大量的是转手给别的企业进行外销。

乡镇供销社工作总结篇7

【摘要】乡镇企业由于具有较高的生产率和灵活性,因而能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发展势头,能在国民经济中不断增加其份额比重,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并在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着生力军作用。下文从我国乡镇企业的概念内涵出发,对其发展阶段、历史地位以及形态转变等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富阳市乡镇企业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寻求乡镇企业的突破之路――以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为平台,从高起点上促使企业的再度腾飞。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农村经营组织逐步放松管制,借此东风,我国的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并且快速地成长壮大,成为推动中国农村经济增长的主体和中国近几年经济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从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轨迹看,乡镇企业已经突破原有的二元经济结构、成为促使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转化因素和动力源泉,其发展变化在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势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入世,一方面给企业进一步拓展空间、打开市场、参与国际合作创造了契机,但同时也给我国乡镇企业的传统发展模式和经营理念造成了冲击。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市场销售能力不足、融资渠道狭窄等顽疾、新症极大地限制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壮大,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了停滞和倒退。更何况,面对开放的市场环境,我国乡镇企业现有的技术开发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难抵挡来自发达国家产品的竞争。在这一形势下,乡镇企业的调整、改革已如利箭在弦。

笔者作为一名直面“三农”,分管工业的基层干部,多年来密切关注着我市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变迁,经多年的工作实践与理论总结,认为富阳市的乡镇企业要突破瓶颈、再度飞跃,必须走科技创新之路、走集聚战略之路、走打造先进制造基地之路。

一、乡镇企业的基本概念和发展模式

从广义上看,乡镇企业是指所有成立于农村地区、由农民投资和组建的企业,包括乡、镇、村的集体企业,农民组办、联户办和个体办的企业。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从法律的角度明确把乡镇企业定义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各类企业。【1】本文所阐述的乡镇企业侧重其广义范围。

乡镇企业源于中国因经济不发达而形成的城市与农村相分离的二元经济结构。由于农村人口在长期政策规定下的身份限制和不流动性,使得在农村自发生长起来的企业与其他形态企业相比,具有明显不同的成员构成、社会地位、发展轨迹和运作方式,成为一种具有独特性质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群体。乡镇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产生了两种较为典型的发展模式――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苏南模式”是对江苏南部地区最早发展起来的集体所有制的乡镇企业模式的统称,主要特点为由乡镇或村政府掌握企业发展初期的所有权,企业经营者则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接管企业的实际控制权。“温州模式”是对温州私营、个体企业蓬勃发展、遍地开花的经营模式的统称。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苏南模式”以集体企业为主,而“温州模式”主要以家庭经济为主。在当今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进程中,两种模式互为作用,交替发展。【2】

二、乡镇企业的发展历程和历史地位

(一)发展阶段

在我国广大农村,非农产业早已存在,但真正形成一定规模并上升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经济改革后出现的事物。乡镇企业在其2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先后经历了社队企业恢复与发展、乡镇企业高速增长、调整与波折、再一轮高速增长以及变动整合与提升等几个阶段。【3】

1.社队企业恢复与发展。上世纪70年代末,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农村劳动力逐步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形成日益庞大的待业群体。因势而起的社队企业,在改革后农村的就业压力下得到进一步扩张,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2.乡镇企业的首次飞跃。至80年代中期,中央相关倾斜、鼓励、扶持政策的颁布实施,为农民自主联合办企业和农民个体办企业开了绿灯,社会上下形成同心协力推动乡企发展的高潮,农村企业发展滞后的局势得到很大改观。据统计,1984年5月,仅在浙江省一省范围内,就兴办起2万多家乡镇企业。【4】

3.调整与波折。由于片面追求市场的自主协调能力,忽视宏观调控力度,导致80年代后期,全国范围内出现经济增长过热,信贷规模过大,货币发行过多等经济问题。日益严峻的外部环境使得乡镇企业的发展遭到抑制,各地相继出现一股“压乡办企业,保全民企业”的潮流。面对“银行不贷款,原材料实行专营,电力严重不足,煤炭价格飞涨还难以买到”的市场环境,乡镇企业的生存受到极大挑战,企业普遍开工不足,亏损上升。

4.乡镇企业的第二轮高速增长期。邓小平南巡讲话为乡镇企业迎来了又一次的大发展机遇,众企业顺应改革开放的潮流,长足发展,其经济总量、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均取得快速增长。

5.变动、整合与提升。进入90年代,我国主动接轨国际,加大参与国际竞争的力度,以激活和重组国内市场,实现优胜劣汰,乡镇企业何去何从又面临着新的转折。企业为求生存、发展,积极转变观念、整合资源优势、提升御险能力,其结构形态上发生很多转变。首先,所有制结构进一步调整,个体私营企业迅猛发展;集体企业内部的产权主体呈多元化趋势。其次,企业的增长方式由外延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第三,企业的规模档次拉开、配置趋于合理,大量的小企业开始为大企业配套生产,形成了以大带小、以小促大、协调发展的格局。

(二)历史地位和发展形态的转变

以富阳为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市的乡镇企业通过实施改革驱动、外向带动、科技拉动、人才推动等多项战略,冲破了“小农经济”的束缚,破除了传统计划经济的框框,基本形成了产品众多、门类较全的工业体系。特别是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后,乡镇企业进入了“跳跃式”、“超常规”的快速发展阶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资本经营取得重大突破;规模经济优势更加突出;经济结构得到有效调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经济运行质量大大提高。至2003年底,我市已拥有各类工业企业10118家,实现工业总产值414.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85家,创造工业产值234.8亿元,实现利税近20个亿。乡镇企业的地位及发展形态也发生了根本转变。

首先,从社会经济地位来看,实现了由“微不足道”向“举足轻重”的转变。发展初期的乡镇企业仅仅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而组织生产的,在社会经济中属于“补充”地位,其总产值、工业产值更是少得可怜。现如今,不断发展的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增长点,其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的半壁江山。

其次,在产权和投资主体上,实现了由“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的转变。早期的乡镇企业实际上是基层政权机构直接兴办、经营的部门,呈现“乡有乡营、镇有镇营、村有村营”之势,其所有权、经营权“两权不分”。近几年,各地通过不断加大企业产权改革的力度,大部分乡镇企业都在不同层面上进行了产权的转让,企业所有制结构有了明显的变化,再加上大量外资和民间资金的涌入,使乡镇企业产权和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混合型的趋势。

再次,区域布局实现了由“分散经营”向“相对集中”的转变。乡镇企业兴起之初,强调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销售的“三就地”原则,以致造成布局上的极度分散。改革开放以来,各地积极引导乡镇企业逐步由“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向“相对集中、连片开发”转变,从而实现了优势的互补与整合。

从外延分析,乡镇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实现了由“四轮驱动”向“多轮驱动”的进化。1978年以前,乡镇企业只是单一的社办工业,勉强形成了传统意义上的“乡办、村办、户办、联户办”“四轮驱动”的格局。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使各种生产要素在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之间流动,优化配置和重组,不同所有制企业相互投资、相互融合,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和资本组织形式大量出现,股份合作制、股份制、个体私营经济以及各种形式的联营和中外合资企业迅速发展。乡镇企业真正形成了“多轮驱动、多业并举、多轨运行”的所有制格局。【5】

三、面临的困境以及制约因素

乡镇企业是亿万农民的伟大创举,它在振兴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不单单是促使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的主体,也是中国近几年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

然而,在肯定这些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早期脱胎于农业、由农民创办的传统乡镇企业,萌芽在计划经济的夹缝中,发展在“双轨制”的体制里,生存在短缺经济的环境中,投资主体、管理体制、分配机制单一,是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主体。【6】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在宏观经济政策、市场结构、发展环境变化的大背景下,传统的乡镇企业普遍感到压力和困惑,并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不适症”。此外,全球经济一体化已是大势所趋,不同的企业将被放到同一个标准上进行公平竞争,乡镇企业将在更加开放、竞争对手更多更强、市场要求更高的舞台上谋求新的发展,难度可想而知。就我市来看,目前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弊端已不容轻视。

1、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规模小、数量少。富阳的乡镇企业和我国大多数中小城市的企业一样,点多面广,各自为政,没有融入全球一体化的生产体系,产品的销售没有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企业规模较小,技术人才短缺,自身的研发中心实绩不多,有的企业甚至没有这个机构,在技术的革新、产品的提升和企业的发展上,只能跟着商品的销售形势走,盲目追逐市场,追求利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更是少之又少。

至2003年底,我市规模以上企业585家,仅占全部企业的5.67%,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更是只有2家。与毗邻的余杭区相比,在总量规模上,两地企业的固定资产净值十分接近,但在浮动资产平均余额及企业负债额度上均大于余杭区,而工业销售产值相差48个亿,工业增加值差14.13个亿。此外,我市360多家造纸企业平均生产规模只有0.9万吨每年,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极容易被淘汰。

2、产品定位落后,技术设备陈旧。拥有重点高技术的企业只有26家,部级仅3家,省级18家,杭州市级5家。无污染且工艺先进的企业甚少,大多为造纸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却因吨纸污水排放量超标,对富春江水系造成严重污染,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据调查,目前只有极个别造纸企业污水排放达到国际标准,在45m3/吨纸——65m3/吨纸,大部份企业污水排放在65m3/吨纸——250m3/吨纸。这种现状,由于耗水量大大超标,从而导致排污总量直线上升。其次,我市造纸企业产品结构过于单一,且大多生产设备陈旧,生产方式和生产工艺落后,导致产品能源消耗高、污染重、质量不达标。高能耗、高污染、大进大出的产业链已成为我市工业企业的显著特点,如宏观环境发生变化或是要素供给矛盾进一步加大,就容易给我市乡镇企业的发展带来诸多限止因素,就很难产生大企业带动效应和创造较高的工业增加值。

3、零散企业多,品种杂,规模小。虽然我市有一个经济开发区和19个工业功能区,产业布局有一定的思路和规划,但长期的企业自主发展所造成的品种杂、规模小、分布广的局面是难以一时解决的。如常绿的织布业,几乎家家户户有织布机,却各自为政,品种多,规格不一,设备也旧,始终成不了规模,形不成定位,市场竞争力弱。另外,由于点多面广,政府也没办法扶持,造成基础设施建设速度跟不上,配套投入严重不足,只能任其随行就市,自生自灭。

4、销售渠道狭窄,销售网络的形成差距甚远。乡镇企业产品的销售,多数只靠几个供销员去找渠道和业务,信息闭塞,销路单一,对产品市场的前景缺乏预见性。我市虽然成立了《白板纸网》和《中国球拍网》但上网信息的企业很少,大多数业主并未真正认识到网络销售的优越性。导致企业走的步子放不开,迈不大,限制了自身的发展速度。

此外,负担沉重,弱势地位并未完全改观;资金不足,融资困难程度有增无减;人力资本缺乏,企业发展缺少后劲;组织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低等现状都成为限制我市乡镇企业持续高速发展的缰绳、绊索。

四、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有效途径

上述分析表明,随着经济体制的变化和市场机制的完善,为了保持我市经济的增长步伐,改革的重点应从过去供给结构的调整转向着眼于解决长期性的结构问题。不仅要进一步调整供给结构,使之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提高竞争能力;更要注重市场结构、产业结构的整合,从过去简单供给调整转向合理引导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调整相结合上来。

第一,要提高认识。首先,要达成“发展区域经济,就必须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共识。区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单元,毫无疑问应该把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作为其重中之重倾注大量的精力。要对乡镇企业高看一层,厚爱一分。其次,要认识到“发展乡镇企业,就必须走内涵发展与外延并举的路子”。

第二,要拓宽思路。在成分上,进一步放开手脚,乡办、村办、联户办、户办以及股份合作、联营、外商投资企业一起发展,不限速度看效益,可以适当把步子迈得大一些。在领域上,放得更宽、更活,坚持一、二、三产业一起上,贸工农、种养加、产加销齐发展,不限产业看市场,不限规模看项目。

第三,要调优结构。一是优化企业布局。尽管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乡镇企业工业布局已渐趋合理,但“天女散花”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乡办、村办、组办、户办“散而杂”的现象依然严重。今后,应该继续把发展乡镇企业与加快小城镇建设这两大战略结合起来。原有的乡镇企业尽量创造条件,逐步向小区和小城镇聚集;新办的乡镇企业,统一安排在工业功能区。二是优化产业结构。目前很多商品已经供过于求,市场从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因此,对乡镇企业来说不能只是上一些一般性的项目,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要重点发挥乡镇的资源优势,避免与城市企业结构趋同,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体系,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三是优化产品结构。乡镇企业由于受“三就地”原则的束缚,生产的产品普遍存在“五多五少”现象:即资源性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长线产品多,短线产品少;大路产品多,高科技产品少,其劣势显而易见。今后,乡镇企业可以通过实施名牌战略等措施来不断提升产品的档次,在注重质量提高的同时,搞好产品文化内涵等的提升。四是优化技术结构。在人才使用上,引导乡镇企业冲破“小农经济”“情感经济”的局限,打破“一方水土用一方人”的人才“田螺壳”模式,解除亲族和血缘关系的绳索,真正建立起“才用八方、智纳百川”的用人机制。

第四,要放活机制。乡镇企业机制已经用了20多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产权不清、政企不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不善等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迫切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改革,因企制宜、择舟上船,为企业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提供制度、组织和动力保证。

浙江作为全国经济强省,具备特定的市场优势和区位优势,乡镇企业的综合经济实力名列前矛,走具有浙江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省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省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重大战略部署。富阳作为构造环杭州湾产业带,构筑接轨大上海的前沿阵地,乡镇企业的兴起和发展都具有其典型性和前瞻性。结合本市实际,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富阳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素质性的矛盾;扭转产品层次低、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小、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低下的现状,打造先进制造基地不失为一项有效之举。

先进的制造基地是以高新技术为先导、核心企业和优势主导产品为龙头,规模经济显著、竞争优势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强、国际化程度高、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集群区。打造先进制造基地是加快我市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行现代化的主要支柱;是提高我市经济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举措。

1.做大做强骨干企业。

鼓励乡镇企业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实现制度创新,通过收购、兼并、控股、联合等多种形式做大做强。以发展培育制造业新增长点为主攻方向,加快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技术创新能力强的骨干企业。

2.提升发展中小企业。

加快形成垂直整合、水平分工的发展格局,支持形成各具特色的企业联盟,提高中小乡镇企业的国际合作水平;完善产品质量检测网络,建成一批具有明显区域性特色的行业,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

3.强化工业功能区的规划与整合。

坚持“统一规划、企业集聚、资源共享、整体优化”原则,按照“适当集中、形成规模、体现特色”的要求,根据已有发展基础和经济发展规律,提高我市各类工业功能区的总体规划水平,进一步形成层次分明、各具特色、功能完备、有机链接的产业空间布局。推动区域相近、功能雷同园区的整合步伐,提高功能区的产业集聚程度,发挥产业链优势,将园区建设的整合、扩容、提升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功能区制造中心、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等作用,不断增强区内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

4.推行清洁生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推行清洁生产,整治环境污染是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必要条件。目前造纸行业是富阳乡镇企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全市有各种不同规模、规格、型号、质量的造纸企业360多家,年生产规模达到420多万吨,拥有总资产81.6亿元,全行业从业人员达到3.9万多人,并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20.7%,2003年创年税4.76亿元,对全市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造纸行业犹如一柄“双刃剑”,在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导致严重的污染问题。我市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方式不仅浪费了大量水资源,更对富春江水体造成不可忽视的破坏。因此当务之急是积极引导企业贯彻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节约能源法,尽快采取措施进行全面技改,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制造发展模式从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控制转变,形成以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和生态环保型为特征的制造业新格局。

5、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

近几年来,我市出台了一系列改善投资环境的有关政策措施,投资环境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但政府职能机关对个别存在争议的项目,仍存在推、扯、拖、卡等现象;能源动力,信息化基础网络,防火减灾网络,高效力交通网络等项目的建设还远远满足不了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需求。

6、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

顺应世界产业发展趋势,积极发展外向型资源,融入全球一体化生产体系是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必然趋势,只有坚持以加速技改,以质取胜,挤入国际市场,扶持优势企业到国外建立营销网络,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创建生产加工基地,才能真正发挥产品市场效应。

7、扶持、巩固、发展优势加工产业。

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只抓主导的具有强势的支柱产业是远远不够的。到2003年底,我市轻工纺织业、机械、电子、都市型农产品加工业等总产值已达百亿元以上。因此,扶持和巩固这批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提高它们的产品档次,顺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加快进入国际营销网络,已迫在眉捷。这将是巩固和发展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有力保障。

富阳作为环杭州湾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杭州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拓展空间,要积极依托丰富的山水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化调整各乡镇企业产业结构,以特色优势行业为依托,大力培育一批骨干企业,推进农业与制造业、服务业联动发展,借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之机,促使我市的乡镇企业冲破束缚,再度飞跃。

【1】《乡镇企业概念新解》

【2】陈斌《中国乡镇企业》2001年第8期

【3】《中国乡镇企业年鉴》

【4】《中国乡镇企业的变化和发展》

乡镇供销社工作总结篇8

经县委、政府研究,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县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共迪庆州委、迪庆州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推进供销合作社“二次创业”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贯彻落实5月19日召开的中共××县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流通工程”建设,推进供销合作社“二次创业”,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围绕强基础、抓产业、重民生、促增收、保稳定、求实效这一主线,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这个主题,总结近几年来我县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工作,安排和部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任务,加快推进供销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深化改革、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全县农村工作中积极作用

近年来,××县供销合作社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克服困难,积极进取,在不断推动自身建设的同时,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我县供销系统在实际工作中,实现了“三个转变”,即思想上从难有所为、无所作为向紧紧围绕县委、政府工作大局定方向,找位置、求作为的思想转变;改革思路上从为减包袱而抓改制,向围绕发展目标与思路的要求改体制、转机制、减包袱、增活力转变;工作格局从主要抓系统内企业经营管理,向抓农村流通服务、发展农村合作经济和社有资产运营监管转变。目前,××县供销合作社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工作新格局逐步形成,遍及城乡的流通服务网点已初具规模。××县供销合作社下设3个公司,3个生产厂,六个基层供销社。全系统在册职工159人。其中:县社机关职工8人(事业编制5人)。全系统有离退休职工150人。2008年末,供销社全系统资产总额为3506.9万元(土地尚未评估在内),实现销售汇总8723万元,实现利润22.9万元。

(一)把握新形势,加快改革步伐。××县供销系统根据总社“四项改造”要求、《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的意见》(云政发[2002]116号)精神及省委14号文件精神,从“减员、减债、减包袱”入手,推进“职工转身份、企业转机制、联社转职能”的改革工作。通过不断改革,供销企业经营状况有了明显改善,经济实力不断壮大,经济效益明显好转,社属各企业在改革中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二)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初具规模。供销合作社以农资、食盐、边销茶、烟花爆竹为依托,把巩固传统经营业务与恢复重建乡村经营服务网点有机结合起来,采取加盟、连锁经销和特许经营等方式,努力构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截止目前,已建有农资连锁配送经营网点88个,边销茶、烟花爆竹经营网点74个,食盐连锁配送经营网点184个,建有县级配送中心2个。建有供销酒店、维合酒店、永乐江购物超市、打枪坝停车场等对外联合经营服务网络。

(三)大力发展“两社一会”。依托“供销合作社”品牌,按照自愿、互利、有偿和平等的原则,吸纳农村个体工商户和农村经济组织等,通过加盟供销合作组织,现已发展创办了83个乡村综合服务社,8个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努力构建新型供销合作社的新主体、新网络、新体制、新机制,提高服务农民、带动农民、拓宽农民增收新途径。

(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积极拓展农村市场,××县供销社把参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与州、县商务部门协调,争取项目,充分利用供销社人员、网点、设备等资源优势,按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的建设标准,截止目前,共改造建设日用消费品、农资农家店78个,其中:乡级农家店15个,村级农家店63个。“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实施,改善了农村消费环境,增强了农村日用消费品、农资农家店的市场竞争力,供销社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

(五)教育培训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县供销合作社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营网点人员素质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积极地对供销社干部职工、各经营网点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业务能力、服务水平和职业素质,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

回顾××县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历程,我们有几点体会:一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是供销合作社发展的根本保证;二是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是供销合作发展的内在动力;三是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是供销合作社的工作着力点;四是加强社有资产管理、开放办社、联合发展是供销合作社发展的主要途径;五是全供销系统团结协作、携手奋进是供销合作社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坚定信心、增强做好供销合作事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准确把握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形势。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以农村为主要阵地的供销合作社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供销企业经营困难明显增多,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另外,供销合作社过去的改革中,无论是职能转换、人员身份转换、还是资产权属关系以及法人治理结构都还存在着不彻底、不明晰的现象,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认真对这些问题加以克服和解决。

今年是供销社“二次创业”的关键之年,在严峻形势面前,我们必须看到许多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一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供销工作,全力支持“乡村流通工程”建设,为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近几年来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深化改革奠定了基础;三是供销社有一批懂经济、作风务实、真抓实干的干部职工队伍。我们在充分认识严峻形势的同时,要把握、抓住机遇,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二)充分认识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重要性。供销合作社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引领和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一支重要力量,担负着支持农业生产、农村经济、搞活城乡流通、服务农民、带动农民、促进农民增收的重任。有效地发挥各项作用,是供销社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体现。供销合作社在建设农村现代流通体系中具有明显优势,推进供销合作社“二次创业”,走市场化道路,增强活力,提升实力,充分发挥供销社在农村现代流通中的主导作用,对于解决农民买难卖难问题、突破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提高农民生活消费水平、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充分认识供销合作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地位和作用,紧紧抓住国家提出的新农村建设和国家财力向农村倾斜投入的机遇,争得在农村的一块阵地,扩大市场份额,从中寻求供销社发展的出路、办法和途径,从而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三、明确目标、推进全县供销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县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四个走在前列”为总任务、以建成全国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示范区为目标,紧紧围绕建立健全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改革创新供销合作社组织体制、经营体制和管理体制,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实施“乡村流通工程”,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竞争要求、符合合作经济原则、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新型供销合作社,全面推进我县供销合作社“二次创业”,使我县供销合作社真正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的主导力量,开创我县供销合作事业新局面。

我县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基本路线是:以服务为“三农”宗旨,坚持合作制的基本原则,坚持开放办社的方针,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紧紧围绕建立健全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按照政企分开、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转变职能,建立新的组织管理体制;推进社有企业改革,打造市场主体;推进基层供销合作社改造、完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大力发展“两社一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着力建设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构建和完善农村现代流通渠道;制定和实施“乡村流通工程”计划,培养现代流通人才;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形成一批特色优势产业。

深化改革,推进供销社“二次创业”的总体目标是: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通过实施“乡村流通工程”,努力建立起适应全县农业农村发展要求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到2012年,新建或改扩建县级农资配送中心1个,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1个,再生资源回收中心1个;乡(镇)级农资、日用消费品配送站8个;每个行政村建立以农资经营为主,有一定规模和辐射功能的1个农村综合服务社或便民店;90%以上的五类专营商品由供销合作社直属企业连锁配送;60%的农村再生资源回收业务由综合服务社承担;根据各乡(镇)的特色优势产业创办46个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成立4~6个农村流通行业协会;新建或改建乡(镇)级农贸市场8个;30户以上的自然村建立560个放心店或便利店。全系统年销售汇总实现15000万元,实现年汇总利润50万元。

要实现上述目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深化改革、推进供销合作社“二次创业”。供销合作社要做好县以下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的规划、组织、指导、协调、服务、监督和建设工作;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社有资产,行使本级社有资产出资人代表职能,确保社有资产保值增值。通过参股、兼并、托管、加盟、租赁等方式,加大基层供销社社改革力度,使其成为市场化运作、产权明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新型基层供销合作社。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直属企业改革,着力解决好当前社有企业产权不清、权责不明的问题,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要把着力点放到“乡村流通工程”的建设上来,深化经营机制改革,构建新型供销合作社的新主体、新网络、新的经营管理体制。

二是真抓实干、推进“乡村流通工程”建设。当前,“乡村流通工程”建设已成为供销系统的首要工作,各部门要对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加大支持力度。供销合作社要积极引导和吸引企业、社会、个体资本参与“乡村流通工程”建设,积极鼓励农民、居民和各种团体、法人组织参与“乡村流通工程”建设。供销合作社要从实际出发,围绕改革发展和“乡村流通工程”建设的需要,积极争取和落实项目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改善发展环境。今年,要确定并组织实施一批“乡村流通工程”建设项目示范点,其中:塔城镇为发展“两社一会”建设项目示范点;维登乡农贸市场、攀天阁乡农贸市场为乡(镇)农贸市场建设示范点;县供销社日用工业品公司工业品配送中心为配送中心建设项目示范点;县供销社药材土产公司农产品加工为农产品流通建设项目示范点。

三是创新服务机制、发展“两社一会”。供销合作社要根据农村生产、生活、科技服务、文化娱乐等方面需要,大力发展综合服务社、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协会,与“万村千乡工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服务网络,使“两社一会”的发展覆盖全县80%以上的村社,努力提高为农服务水平,树立供销社为农服务良好形象。“两社一会”的建设要以基层供销社为主导,要以基层供销社门店、购销店、设施以及个体工商大户为基础,结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推行“门店式经营、合作制管理”,打造、巩固和发展综合服务社。通过对销售网点的改造,扩大销售,增加网点的收入,提高综合服务社的生存能力和为农服务的功能。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协会,为会员提供全方位服务,提升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从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入手,探索为农服务新形式;从为会员排忧解难入手,成为政府与农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从体制创新入手,摸索供销社为“三农”服务的新途径。

四、加强领导、为推动供销社改革发展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要切实加强领导。站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创新思路和举措,把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与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经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研究,成立了以县委分管领导为组长、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推进“二次创业”协调领导小组,负责研究供销社改革发展及“乡村流通工程”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和政策措施。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二要加大部门协调合作。各有关部门要按省委14号文件和州委18号文件的要求,明确责任、密切配合、搞好服务,积极支持供销社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发改委要把“乡村流通工程”建设的重点项目纳入省级和州级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范围;财政要做好财政扶持资金的落实和管理;商务部门要把“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与“乡村流通工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推进;其他部门要按职责要求,落实、支持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和“乡村流通工程”建设,研究解决供销合作社存在困难和问题的各项政策措施。要对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企业在证照办理等方面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

三要加大宣传力度。要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深入实际,加强调研,及时总结“二次创业”和“乡村流通工程”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进行宣传推广,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供销合作社改革,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供销合作事业发展,加快我县农村流通体系建设。

乡镇供销社工作总结篇9

一、基层供销社的现状

(一)经营情况

92个基层社(下同)现有在册人员685人(其中在岗的经营人员594人);经营服务网点378个(其中农资网点70个、百货网点202个、农资百货混合经营的网点96个、农副产品购销加工网点10个);房屋建筑面积12.1万平方米。

自1999年后,我区基层供销社开展了以产权和身份双置换为重点的改革改造,大部分基层社经营网点经过改造、原创:减人、减债、减负后,实际已变成个人在经营,变成了"夫妻店"、"父子店",经营范围主要是农资和日用百货,经营方式以简单的一买一卖为主,规模普遍小,经营分散,竞争无序,经营管理不规范,假冒伪劣商品时有出现。

从组织体制和经营管理方式来看,有几种形态:(1)仍沿袭旧的体制和组织形式,投资主体单一,未实行职工身份置换,但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方式已经变化,对大部分职工承包经营(如平罗、永宁、灵武的基层社)。此类占26%。(2)基层社已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职工自愿解除劳动关系,为职工支付经济补偿金和社保费,基层供销社保留牌子和少量净资产,从事必要的经营管理工作。此类占总数的37.6%。(3)已整体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和置换职工身份,仅靠出租资产维持生计,此类基层社占36.4%。

截至目前,已改制的基层社有42个,其中,青铜峡市除曲靖外,其它基层社全部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未改制的有50个,其中灵武市、平罗县、永宁县基层社整体未进行改制。撤乡并镇后,有20个乡镇没有基层社。

统计报表显示,10个市县区基层社2006年一季度购进总额8206万元,占全系统的40.7%,销售额为6456万元,占全系统的39%,汇总盈利7.1万元,占全系统的33.3%。

(二)资产状况

从资产状况和经济能力分析有四种类别:(1)有一定净资产,网络健全,经营服务范围广泛,有一定盈利能力和为农服务能力,此类基层社有22个,占总数比例24%。(2)资产和负债基本持平或有少许净资产,在未完全处置资产偿还全部债务之前,靠由职工承包门店或向社会出租店铺以收缴承包款或租金维持正常费用开支,已无法依靠自身能力发展自主经营和提供广泛的为农服务,此类基层社大约有28个,占总数的30.3%。(3)资不抵债,绝大部分资产用作偿还债务后,收不敷出,无法缴纳职工社保费和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此类基层社约有30个,占总数的32.6%。(4)有12个基层社以其全部资产低顶银行债务,占总数的13.1%。

截止2005年底,基层社资产总额8545万元,总负债6794万元,负债率为79.5%;所有者权益1750.5万元。

(三)为农服务情况

近几年来,各基层社积极参与和推进"四项改造",实行开放办社,以吸纳和领办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协会、社会法人和专业大户等)为载体,引进能人,投资多元,不仅赋予了新时期基层社为农服务的新内容,使部分基层社在为农服务工作中找到了新的立足点,捕捉到了发展机遇,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而且也促进了农村各种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受到了农民的欢迎(见附注)。

青铜峡市供销社在以股份合作制形式为主对基层社进行改制后,系统上下人心思干,基层供销社工作总体走在了全区前头:各基层社以青铜峡市农资有限公司为依托,不断扩大农资经营规模,2005年共销售化肥15000余吨。基层社以自身经营网点为依托,发展综合服务社取得明显成效。各分销店统一挂牌为村级综合服务社,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资料供应和医疗、休闲娱乐、图书、文化等方面的服务,有效提升了供销社的服务功能,受到了农民的欢迎,提高了供销社的社会形象。如大坝供销社刘庙分销店开办诊所,为村民就医购药提供了方便;滑石沟分销店想农民之所想,办村民之所需,为农民提供蔬菜、肉类、馒头饼子供应和婚丧嫁娶用具服务等,使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到所需的服务;叶升镇供销社正闸村综合服务社经营农资、百货、建材等,品种达5000多种,销售区域覆盖4个村,服务人口5000多人,去年,农资销售100多万元,百货销售80多万元(其中仅香烟销售就达12万多元),建材销售10余万元;峡口镇供销社四名职工坚守为农服务阵地,以股份合作制改组基层社,集资购买两辆大货车送货下村,赢得了农民好评,也赢得了市场,基层社也逐步发展壮大,恢复了生气和竞争力,最近重盖了营业房和库房,面貌焕然一新。

惠农县供销社在改制后实行一县一公司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绿谷农资有限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以集中配送、连锁经营业态,整合基层社经营网点,以低债方式将基层社有效资产兼并进绿谷农资有限公司,实现了"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资金回笼,统一挂牌标示,统一奖惩制度,统一监管",化肥市场占有率达85%以上,成为本地区化肥供应的主渠道。

盐池县供销社以产权转让方式吸纳县农民经纪人协会会长余聪领办高沙窝供销社以来,不仅使该基层社债务和职工得到妥善解决和安置,也为农民经纪人提供了施展才干的舞台,在服务"三农"中促进了基层社的发展,重塑了供销社的形象。余聪牵头组建的"盐池县温棚种养技术协会"依托当地特色杂粮资源优势,开展杂粮收购、加工和外销工作,特色杂粮加工后销往内蒙、河北、天津等地,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调整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解决农民卖难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搞活农副产品流通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协会常年为会员提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产前赊销籽种、化肥、农药、签订购销合同;产中提供种养业技术培训,统一进行疾病防治、饲料供应;产后组织产品销售、统一结算等服务并每年举办各种方式实用技术培训班培训会员。目前协会已发展会员470多户700多人,生猪饲养量达1800余头,羊只存栏15万只,蔬菜温棚30多座,种草种树18000亩,仅去年他就帮助农户销售生猪3000多头,羊2万多只,蔬菜2.5万公斤。滩鸡产业是2003年继羊只禁牧后兴起的新型产业。余聪抓住机遇,适时组建了"盐池县滩鸡养殖合作社",在高沙窝建起了孵化、育雏基地,以每只1元钱发送到会员农户饲养,以保价回收,2005年发放滩鸡80万只,回收50万只,发展会员800余户,通过核算,农户养一只鸡纯收入2元,仅滩鸡一项每年为农户提供纯收入100万元。为了加大滩鸡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户收入,加速脱贫致富步伐,去年余聪筹措资金300万元,已在东顺工业园区新建年加工300万只滩鸡、20万只滩羊的规模清真肉类深加工企业,目前,设备正在安装调试中。项目投产后,将初步形成种、养、加、销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格局。项目最大的受益者还是农户。

盐池县农民经纪人张龙在领办麻黄山供销社后,针对那里山大沟深,交通闭塞,信息不灵,农产品卖难,经济落后的状况,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农民卖啥就收购啥,农民需要什么就供应什么。通过牵头组建"麻黄山农副产品购销专业合作社",组织收购小杂粮、羊只等农副产品,并凭着多年来良好的经营信誉,吸引了大批外地客商,架起了农产品通往市场的桥梁,使当地的农副产品源源不断地销到外面的市场,农民收入也一天天地增加起来。2005年购销农副产品:土豆200多吨、葵花子50吨、荞麦300吨、白(麻)豌豆70吨、黄豆10吨、麦子30吨、谷子20吨、糜子10吨、云芥10吨、苏丹草籽100吨、苜蓿籽3吨、苹果100余吨、羊绒羊毛4吨。同时,他投资对基层社的破旧院落、店铺进行改造翻新,经营化肥、农药、农膜、种子、竹帘、轧草机、水泥、木材、瓦片等生产、生活用品。尤其是当地干旱少雨,农民饮用水都困难,张龙建立了储量达60吨的水窖,春天干旱时为农民供应饮用水,解决了农民的燃眉之急,受到了农民好评。

盐池县马儿庄乡供销社主任尹慧投资建设的"马儿庄顺发养殖场",年出栏生猪1000余头,带动了本村和周边地区生猪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架起了农民致富的金桥。

平罗县灵沙乡供销社建立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组建粮食专业合作社,拓展为农服务领域,为农民提供农资、农副产品购销、加工技术、信息、运输、建材、农机等方面综合服务,服务覆盖临近乡镇,资产达400余万元,探索出了供销社发展的新模式。

永宁县基层供销社建制健全,资产比较完整,每个基层社都留有1-2人扛牌,从事必要的经营。

贺兰县金山乡供销社在搞好化肥、农药、农膜、日用百货经营的同时,立足当地西瓜产业,积极为瓜农提供西瓜籽种服务。去年共供应西瓜籽种10000多桶。

中宁县余丁乡供销社永兴村综合服务社负责人冯建虎在经营化肥、农药、农膜、水泥和日用消费品的同时,立足枸杞产业,开展为农服务,用自购的4辆农药喷洒车,对承包的500亩农户枸杞统一进行病虫害防治,不仅从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赢得了杞农的欢迎。

中卫县宣和镇供销社在做好化肥、农药供应的同时,积极做大做强种子经营业务,极大地方便和满足了农民的需要。2005年,供应各种化肥2000多吨、各种优质种子65万斤(其中:小麦种子32万斤、水稻种子30万斤、玉米种子3万斤、黄豆种子0.5万斤)。该社还紧紧抓住小城镇建设和商业网点改造的机遇,利用基层社的大院子和破房子进行房地产开发,建成了1500多平方米的商业住宅楼,有效地盘活了资产,增加了效益。

在盐池县调查结束后,我们还专程前往临近的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二道川基层供销社进行了考察。二道川乡供销社是2001年供销社转制后原供销社部分下岗分流人员,按照供销社《章程》,以集资入股的形式重新成立的集体所有制基层社。基层社设理事会、监事会,下辖三个分销社、一个塑料制管厂、一个加油站、一个50吨的蔬菜冷藏库、1400平方米的辣椒收购棚和一个屠宰厂。二道川乡供销社从组建以来,始终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切实帮助农牧民解决实际困难,做农牧民的"娘家人"。每逢春耕季节,都要组成生产服务队,挨村逐社为农牧民送化肥、地膜、农药、籽种等。部分农牧民由于手头钱紧,为了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各分销社采取了易货贸易的方式,即用农资商品换取农牧民的大米、白面、玉米、羊毛、羊绒等农产品;对特别困难的农牧民,分销社还采取赊销的办法,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由于经营方式灵活,很受农牧民欢迎。目前,二道川供销社农资商品供应占据着全乡80%的市场份额。在日用消费品经营方面,二道川供销社重视购物环境的改善,对原来各经营网点设施进行了更新改造,商品品种增加到近3000种,商品摆放整齐,琳琅满目,使过去的小卖部变成了今天的"洋"超市,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向农副产品收购、文化娱乐服务等多领域发展,这种村级分销店既购又销,成为农牧民喜爱的真正的便民店,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供销社实行微利多销和优质服务,其他个体小卖部基本全部被挤垮,供销社成了全乡日用百货购销的主渠道。二道川供销社还牵头成立了蔬菜协会,并以蔬菜协会为依托,以订单的形式号召农牧民种植辣椒、西瓜、山药等经济作物。供销社通过和协会共同举办辣椒种植、储存,西瓜与油葵双膜套种技术,测土施肥培训班,注册"沙川牌"辣椒,为农牧民提供籽种、技术、农药、化肥供应等服务,并制定了收购最低保护价,使全乡蔬菜种植业迅速发展。去年,收购辣椒1000余吨,山药100多吨,西瓜150多吨,分别销往广东、广西、陕西、宁夏等地。通过品牌推动,二道川乡掀起了种植辣椒的热潮,取得了农牧民和供销社双赢的好效果。为及时捕捉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促进农产品销售,二道川供销社非常重视信息工作。他们购置了电脑、传真机等设备,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把本地的农产品价格上网公布,吸引外地客商,同时也给农牧民反馈外地市场价格。从开展网上购销业务以来,全乡销售农畜产品1000多万元。在建立风险机制方面,二道川供销社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已将吸纳股金的范围从内部职工扩大到全体社员。目前,全乡已有60%的农牧民向供销社入了股,股金达90多万元,每年股金分红户均达100多元,既集中了社会闲散资金,又与农牧民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增强了企业适应市场变化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二道川供销社在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中勇于开拓,探索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销社发展的新模式,重塑了新时期供销社的新形象,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农牧民的欢迎,也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二、存在的问题

经过调查,感到还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制约着基层供销社的改革与发展。

1、基层社重组、重建迫在眉睫。近年来,全系统积极推动以参与农业产业化改造基层社的改革实践,以产权制度和用工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使许多基层社重新焕发了活力。但是也有一些基层社在改革改制中采取简单化处理方法,把基层社的优质资产全部量化分给个人,采取了资产分光,人员走光,一卖了之的改造办法,使一些基层社在改革后不复存在。有些基层社在抵偿负债和买断职工的支出后,所剩无几,甚至处于破产、解散的状况,基层社店亡,网断,人散,县联社组织基础削弱。基层社的重组、重建已成为摆在这些县社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思想观念旧,工作思路窄。一是一些基层社近几年通过改革,感到在岗职工安置了,离退休职工入社保了,凭借一些资产收一些"租子"也能够保开支了,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对于在现有基础上再改革、再创新尚缺乏足够的热情和认识,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和拓展为农服务的领域缺乏必要的信心、思路和措施;二是一些干部对基层社最终办成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信心不足,精神不振,在实践中既没有把现有基层供销社办成农民经济组织的勇气,也没有在参与农业产业化改造中有所尝试和创新。

3、经营业态陈旧。近年来,尽管一些市县基层社,如惠农、银川、青铜峡基层社加盟当地农资龙头企业开展了农资、烟花爆竹连锁经营,但多数(包括个别改制后的基层社)还固守传统经营模式,单纯地进行资产租赁、承包经营,处于低层次经营。对现代经营方式缺乏学习、研究和实践。这类基层社实际上是一种吃资产行为,不仅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且严重损害了供销社形象。

4、经济基础薄弱。据调查,全系统的基层社有净资产的有55个,基中:平罗12个、青铜峡10个、中卫9个、盐池8个、永宁6个、灵武5个、中宁3个、惠农1个、利通区1个。部分基层社经过改革改制后,优势资产大多已处置用于安置职工,剩余资产大多位于边、远、小、差地段,资产质量低劣,变现困难,仅有几个留守人员以从事化肥为主的业务经营,总体经济基础十分薄弱。

5、为农服务功能弱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基层供销社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优势受到削弱。从体制上看,基层供销社经过几年的减债减人,转换机制,有的全面实行抽资承包后,多数职工已成为独立开展经营的自营商,有的改成了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已难以发挥系统组织优势。二是参与农业产业化的能力严重不足。从资金方面看,目前基层供销社普遍缺乏初始投入能力,资金紧缺,与银行基本不发生业务关系,客观上导致了基层供销社的商业取向。三是传统主营业务萎缩,市场份额逐年下降。如在农副产品收购和生活资料供应方面,市场需求大,但我们基层社所占市场份额小,能提供的服务不多,市场多由个体经营者抢占;在农技咨询、信息服务、文化娱乐等方面基层社参与更少。这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农业产业化的需要、农民生活的需要相比还有很大距离。

6、缺乏专门人才。目前基层社干部职工队伍的状况与新时期发展供销社事业的要求不相适应,年龄老化、文化水平偏低、观念陈旧的问题非常突出。人才短缺成为基层供销社改革发展的一大"瓶颈"。

7、社有资产流失的潜在威胁大。部分县社存在着政府随意处置社有资产的情况,基层社的生存面临考验。如贺兰县委和政府以城市改造和银行还贷为由,下达文件强行要求县供销社出售所有基层社固定资产。

8、会计统计工作弱化。市县社属企业改制后,特别是基层供销社门店由集体转为职工个人或家庭个体经营后,或会计统计工作缺乏人力担当,或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这些经营主体对其经济情报相对保密,有的甚至守口如瓶,极不情愿上报,漏报、瞒报、虚报情况十分普遍。供销社经营成果得不到真实反映。

基层供销社既是供销合作事业的组织基础,又是供销合作事业的社会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发展和建设坚固的供销合作社基础,是确保合作社事业兴旺发达的基础工程,也是固本强基工程。建设什么样的基层社,怎样改造发展我区基层社,使之符合三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这既有理论认识问题也有创新实践问题。现就如何加强我区基层供销社建设提出如下思路和建议:

三、思路和建议

(一)加快基层供销社改造重组,夯实合作经济发展的组织基础

改造重组不是对传统基层供销社的简单恢复,而是按照市场经济和开放办社的要求,对体制、机制和经营方式进行全面的创新,逐步形成产权多元化、经营连锁化、服务社区化的新格局、新模式,努力打造产权清晰、机制灵活、功能健全、运作规范、与农民经济利益紧密连结的新型基层供销社。

基层供销社改造重组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多种形式并举"的原则。

基层中心供销社。有较强实力的基层供销社,可以通过"以大带小"、"以强并弱"等办法,确立"中心社+分社"的体制。有条件的可以吸纳专业合作社、为农服务社、农民经纪人等,组建基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解决基层供销社"散、小、亏"问题,打造一批经济强社。如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二道川基层供销社。

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基层供销社空白或名存实亡,但专业合作社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乡镇,要根据需要和可能,引导推进专业合作社的联合,确立"专业社联合社+分社"的体制,使之成为县级供销合作社的成员社。如盐池县高沙窝、麻黄山供销社。

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对于撤乡并镇的基层供销社,可以采取与乡村组织或其他社会法人联办、供销社干部职工领办、乡村能人领办等多种方式,组建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并在村一级创办为农服务社,确立"服务中心+服务社"的体制。如青铜峡市叶升镇正闸村综合服务社、中宁县余丁乡永兴村综合服务社。

重建、新建基层供销社。对于改制后靠出租资产维持的基层供销社,其剩余资产由县级供销合作社代行所有者职能。县级供销合作社要以其剩余资产作为引导资金,吸收原供销社干部职工、农民、涉农组织以及社会工商资本入股,采取股份合作制或股份制的办法,重建基层供销社。在重建工作中,要重视吸收农民社员参与基层供销社的管理,建立与农民的利益连结机制。在没有基层社的乡镇(如红寺堡开发区各乡镇、永宁县闽宁镇等),要通过改造专业合作社、协会、村级综合服务社,转变成为基层社。

县级社是基层社的联合社,是基层供销社改造重组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和组织者。基层供销社改造重组的成败,关键在县级社。因此,县级社要发挥好指导、协调、服务和监督作用,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基层社改革发展的重任,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本地区基层社改革发展的总体规划,分类指导,逐个剖析,不搞"一刀切"和"一个模式",确保基层社改革与发展顺利进行。

(二)以参与和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契机,推进"四大经营网络体系"建设

参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有利于供销社开拓农村市场,有利于基层社的激活和改造,有利于巩固和恢复供销社在农村流通中的主导地位。因此,要通过广泛的宣传和发动,使全系统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对于我区供销社做好新时期为农服务工作,并借此推进区社"六代会"提出的"四大经营体系"建设,壮大自身实力,取得新发展,重树社会形象,实现供销合作社"二次创业"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机遇,把参与和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作为一项事业来抓紧、抓好。目前,区社要继续按照商务厅规划,认真指导市县供销社及其基层社迅速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载体,以农资为先行,加快推进连锁化农家店的建设或改造进度(近期主要是抓紧完成选点挂牌工作)。特别是中农宁夏金合农资有限公司要认真研究,精心谋划,抓紧组织实施,争取尽快打开局面,逐步形成以中农宁夏金合农资有限公司为龙头、市县农资企业为地区配送中心、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资现代流通网络;围绕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创建供销社的商品品牌,建立以农产品购销、加工(对初级农产品进行分捡、加工、包装,提高产品附加值,摆脱一收一卖的纯"经纪"行为)、配送企业和批发市场为龙头,以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生产基地为依托,上连市场、下连农户的农副产品经营网络;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构建回收、加工、利用为一体的再生资源经营网络。在此基础上,通过搭建"网络对接"流通平台,实现日用消费品下乡和农副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从而有效地解决农村不方便消费、不安全消费、不经济消费以及农副土特产品的"卖难"问题,促进农村商品流通,服务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积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努力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水平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缺乏科学施肥知识,农民盲目施肥、过量施肥现象十分普遍。这不仅造成农业生产成本增加,而且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而且直接影响春耕生产和农民增收。建议由宁夏中农金合公司牵头协调,各市县供销社组织,农资企业、庄稼医院和村级综合服务站参与,会同农技部门广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宣传、推广活动,向农民传授合理施肥和识别真假肥料常识,努力营造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的良好社会氛围。宁夏中农金合公司要积极主动与农技部门联系,充分利用农技部门测土配方成果,委托工厂加工宁夏分地区、分作物品种的专用肥,为配方施肥提供切实有力的资源保障。促进农民科学用肥,降低成本,改变传统的粗放施肥方式,提高化肥有效使用效率,提升全区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提高信息服务水平,拓展农产品流通渠道

一是"宁夏农副产品信息网"要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农产品供求信息、市场动态、农业科技信息,在指导生产、引导购销上发挥积极作用。二是区社信息中心要指导市、县(区)供销社加强信息服务工作,建立和完善信息的采集、整理、制度,积极开展大宗农副产品的市场预测预报,原创:提高信息开发利用水平。三是要引导和帮助基层社建设信息服务站,加大信息网络延伸工作力度,扩大信息覆盖面,并以基层信息服务站为依托,进一步做好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营销大户、加工企业和农民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帮助其推销农副产品。四要加强基层信息员队伍建设,吸纳基层社主任、副主任和各农合会的农民经纪人担任骨干信息员,建立、健全基层信息员制度。五是要积极创造条件把网上传输手段与利用各种媒体和其它传统的传输手段结合起来,通过电视、广播、村级综合服务站、信息栏、不定期信息刊物以及发挥村干部、信息员作用,及时将信息传递到农民手中,引导农民进入市场,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增加农民收入。

(五)加强基层供销社会计统计工作

针对基层社会计、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各县供销社要从大局出发,重视和支持会计、统计工作,加强对基层供销社会计、统计工作的领导,稳定队伍,充实人员,加强统计基础建设,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供销社经济运行情况和经营成果,使各级党政机关和社会了解供销社工作,有效地扩大供销社的社会影响,提高供销社的社会地位,为供销社的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区社财务和统计部门要依据《供销社财务报表制度》和《供销社统计制度》的规定,制订财务、统计制度的实施细则,做到应报尽报,应统尽统。

(六)加强宣传,推广典型,以点带面

区社和市县联社要善于在实践中发现、培养、总结一批代表供销社改革发展方向、效果显著的基层供销社典型,在全系统加以宣传和推广,用典型引路的办法,鼓舞和推动其它市县区基层社工作,提升供销社的形象,扩大供销社的社会知名度。如盐池县的高沙窝供销社和麻黄山供销社及马儿庄供销社、青铜峡市的峡口镇供销社、滑石沟分销店、中宁县的永兴村综合服务社、惠农县的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建设等。

(七)加强基层社队伍建设

在开展基层社改造重组中,要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切实加强队伍建设。要从基层实际出发,重视引进包括农民购销大户、种养大户中懂经营、会管理、有事业心的优秀分子,改变基层社队伍的人员、知识结构。要十分重视基层社员工专业化、职业化教育,通过举办培训班,学习市场经济理论、现代经营管理知识、农业产业化知识等,为基层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八)振奋精神,转变作风,进一步增强做好基层社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乡镇供销社工作总结篇10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组织学习,明确目标

紧紧结合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和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流通网络建设的实际,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贯彻落实《

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推进供销合作社“二次创业”的意见》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组织职工学习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县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明确供销社“二次创业”及“乡村流通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

(二)申报项目,争取资金

今年按照县供销社-明年乡村流通工程建设规划,今年上报了今年度云南省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建设项目一项,项目总投资287万元,其中:自筹187万元,向上级申请无偿资助资金100万元。在归朝镇建设2,000平方米集农产品、小商品为一体的农贸超市。现已完成编写、立项、上报的项目是《省级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建设项目》,申报无偿资助资金100万元,《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建设项目》正在申报中,申报以奖代补资金100万元。

(三)认真调研,规划布点

1.今年以来,县供销合作社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和年初州供销社下达的目标考核任务,把实施“乡村流通工程”建设和发展“两社一会”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摸底调查、宣传发动、自办、领办、联办等多种方式,大力发展“两社一会”,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切实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

2.在“乡村流通工程”示范点的基础上,县供销社深入到全县13个乡镇及村委会,开展调查研究,并结合当地的实际进行宣传发动和布点。在实施“乡村流通工程”建设农资连锁加盟店、乡村级便民超市和发展“两社一会”工作中,通过改造供销社所属企业营业设施、利用原供销社职工经营的门店和农村经销大户中来发展。同时对新建的乡级、村级超市,由供销社统一制作牌匾、购置超市货架,根据其场地面积、经营品种、服务范围等列入扶持范围,使我县新建的“乡村流通工程”便民超市成为农村商品流通网络中的一个亮点。

3.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了着力抓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工作。一是继续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宣传,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深入乡镇村委会,向农村干部群众宣传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特别是在农村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强化工作责任制,把发展“两社一会”和实施“乡村流通工程”建设确定为供销社的主要工作,围绕我县农村经济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结合全县种植、养殖和特色农业的实际,认真做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规划,从政策、资金扶持上保证此项工作顺利开展,三是注重加强合作社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利用举办农民经纪人培训之机在办社经验、市场营销、信息服务等方面进行交流。

二、工作完成情况

(一)经营情况。按照《县供销社今年度工作计划》和州供销社下达的工作任务要求,将工作任务分解到各股室,责任到人,对重点工作实行工作目标倒逼管理,至6月20日已完成经营总额3300万元,占年任务的55%,比去年同期增长51.5%,完成商品销售总额7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7万元;全系统汇总实现利润30万元,完成年任务的85.7%;完成化肥销售化肥6890吨,占全年任务的86.1%,农药销售18733千克,完成年任务的53.5%。

(二)乡村流通工程建设情况

1.完成了木杠、大坪、旧腮、百油、郎恒、小坪寨、孟村、睦伦标准化农村综合服务社规划和项目上报,项目总投资432万元,自筹资金282万元,贷款150万元。营业面积2585平方米,年销售总额705万元。

2.至6月17日,县社已完成专业合作社7个;规范综合服务社4个、发展乡、村级超市4个;教育培训296人(其中:农产品经纪人培训160人);新建、提升配送中心1个;新建、改扩建乡村市场1个和乡村信息采集点1个的前期工作。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宣传力度不够。由于受自然和教育等条件限制,部分农民特别是山区农民获取信息比较困难,对新生事物不易接受,加之对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宣传手段单一,影响了农民参与的积极性。

二是资金扶持力度不够。在实施“乡村流通工程”建设中,由于供销社系统自身经济基础薄弱,资金扶持力度不够,农村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和商品配送中心建设的资金紧缺,难予在短时间内建成和完善。

四、下步工作

(一)积极组织实施“乡村流通工程”建设,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流通服务体系。紧紧以供销社传统经营的化肥、农药、食盐、烟花爆竹等商品为切入点,采取加盟、连锁配送等方式,把巩固传统经营业务与恢复重建乡村经营服务网点有机结合起来,按照自愿、互利、有偿和平等的原则,积极吸纳原供销社改革中分流安置的职工、农村种植、养殖户及其他个体工商户加盟供销合作组织。

(二)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加强项目建设。充分利用社有资产、构建的经营服务网络与资源等优势,积极地开发、储备和实施一批项目,加强项目的申报工作,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

(三)在前期选点的基础上,发展“两社一会”。积极发展创办乡(村)“综合服务社”、“便民超市”、“农家店”与“农资专营店”。引导农村种植养殖户围绕当地的特色产品,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村专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