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征收林木的补偿标准十篇征收林木的补偿标准十篇

征收林木的补偿标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09:19

征收林木的补偿标准篇1

第二条全省森林覆盖率的奋斗目标为10%以上。

市、州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植树造林规划,因地制宜地确定本行政区域的森林覆盖率奋斗目标。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大力造林育林,发展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和薪炭林,扩大森林覆盖面积。

第三条县级人民政府每年要组织有关部门对造林和义务植树分别检查验收。

对植树造林、义务植树和森林培育管理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建立护林组织,负责护林工作;在林区增加护林设施,加强森林保护;督促有林的和林区的基层单位,订立护林公约,划定护林责任区,组织群众护林。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适宜封山、封沙育林育草的土地,划定范围,实行封育,保护和发展植被。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切实做好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工作。

每年十一月一日至次年五月三十一日为全省森林防火期。在森林防火期内禁止在林区野外用火。

凡进入林区的人员,必须遵守护林防火的有关规定。

第七条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发生严重森林病虫害时,当地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紧急措施进行除治,防止蔓延。

第八条进行勘察设计、修筑工程设施、开采矿藏,应当不占或者少占林地。确需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的,按照《甘肃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依法批准占用国有林地的单位,应当向森林经营单位支付林地补偿费、林木补偿费;征用集体林地的,应当向林地所有的集体支付林地补偿费、林木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占用、征用林地单位还应当向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

第九条占用、征用各类林地的林地补偿标准:

(一)占用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的林地补偿费,按当地耕地补偿标准的50%支付;征用的按60%支付。

(二)占用用材林林地的林地补偿费,按当地耕地补偿标准的60%支付;征用的按70%支付。

(三)占用防护林、特种用途林林地的林地补偿费,按当地耕地补偿标准的70%支付;征用的按75%支付。

(四)占用珍贵树种林地的林地补偿费,按当地耕地补偿标准的75%支付;征用的按80%支付。

(五)占用经济林林地的林地补偿费,按该经济林成熟期三年平均产值的一至三倍支付;征用的按二至四倍支付。

(六)占用苗圃地的林地补偿费,按占用前留床苗出圃价值的一至三倍支付;征用的按二至四倍支付。

占用、征用苗圃地还应当补偿圃地建设的费用。

第十条占用、征用各类林地的林木补偿标准:

(一)占用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灌木林地的林木补偿费,按营造同树种林木费用的一至三倍支付;征用的按二至四倍支付。

(二)占用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的林木补偿费,按存有株数折算成同树种林木亩数,并按营造相应亩数同树种林木费用的一至三倍支付;征用的按二至四倍支付。

(三)占用用材林中、幼龄林林地的林木补偿费,按营造同树种林木费用的一至三倍支付;征用的按二至四倍支付。

(四)占用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用材林近熟林林地的林木补偿费,按树种主伐期出材量实际价值的10%支付;征用的按15%支付。

(五)占用、征用珍贵树种林地的林木补偿费,按实际价值的一至三倍支付。

(六)占用经济林林地的林木补偿费,按经济林实际造林投资、培育费用及成熟期年产值的一至三倍支付;征用的按二至四倍支付。

(七)占用苗圃地的林木补偿费,按苗木出圃时的价值支付;征用的按出圃时价值的150%支付。

第十一条征用集体所有林地的安置补助费,按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参照征用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标准执行。

第十二条占用、征用各类林地的森林植被恢复费,按林地整地、造林、培育全过程的重置费用缴纳。

第十三条采伐国有林、集体所有林和农村村民自留山、承包山的林木以及承包地林网建设的林木,必须严格执行森林采伐的限额。采伐单位和个人须依法申请林木采伐许可证。

对不符合限额采伐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不予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不按规定作业的,应限期纠正;逾期不纠正的,发证单位可以收缴林木采伐许可证,并责令停止采伐。超限额采伐的,除依法处罚外,还要在下年度采伐限额指标中扣除。

第十四条盗伐森林或其他林木的,依法予以处罚。责令赔偿损失的标准如下:

(一)盗伐灌木的,按营造同等面积灌木的费用和五年管护的费用赔偿。

(二)盗伐经济林的,按当地同树种同等面积成熟林三年的产值赔偿。

(三)盗伐其他各类森林和林木的,按被盗伐林木蓄积量的实际价值赔偿。

第十五条对毁坏灌木的,除责令补种同等面积的灌木外,按盗伐灌木赔偿标准的一至三倍罚款。

在更新造林地、封山育林地、封沙育林地、未成林造林地和苗圃地放牧的,大牲畜可以按每头两元、其他牲畜可以按每只五角罚款;损坏树木的,应按实际价值赔偿损失,并补种两倍的树木。

未经许可在林地和封沙育林地开垦、采挖的,没收非法所得,责令恢复植被,或者收缴恢复植被的费用;情节严重的,处以恢复植被费用的一至三倍的罚款。

第十六条运输木材,必须持有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木材运输证件,或者持有国家统配木材调拨证件。

木材运输检查监督办法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施行。

第十七条无木材运输证件或者使用过期木材运输证件运输木材又无正当理由的,没收所运输的全部木材,并对货主处以相当于没收木材价款的30%的罚款。

运输木材的数量、树种、材种、规格与木材运输证件记载不符又无正当理由的,没收其不符部分的木材。

使用伪造、涂改的木材运输证件运输木材的,或者以各种方式逃避木材检查站检查的,没收所运输的全部木材,并处以相当于没收木材价款的50%的罚款。

对承运无木材运输证件的木材的单位或个人,处以其所承运木材价款的10%至30%的罚款。

第十八条林业公安机关可以受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执行对违反森林法规行为的行政处罚。

第十九条拒绝、阻碍林政管理人员、护林员、木材检查员、森林植物检疫员、林业公安干警依法执行职务,未构成犯罪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林业执法人员在执行森林法规时,应当严格遵守法纪,秉公执法,不得。禁止对违反森林法规的人员打骂、虐待、侮辱。违反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当事人对林业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一个月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一个月内,直接向人民法院。

征收林木的补偿标准篇2

一、本市郊县(区)范围内各种林地不得任意征用、占用、借用,禁止毁绿建房。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确需征用、占用林地的,须经市农林局审核同意,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并交纳林木补偿费、林地补偿费、森林植被恢复费和劳动力安置补助费后,方能办理划拨用地手续。其他建设一般不得征用、占用林地。

二、凡申请征用、占用林地的单位,应提供下列文件:

(一)征用、占用林地申请书;

(二)县(区)级以上计划主管部门按国家基本建设程序批准的项目计划任务书或其他批准文件;

(三)被征用、占用林地平面图和林木等地面附着物调查清册。

需伐除和挖去树木的,还应由原林地、林木所有权或使用权单位提交采伐林木申请书。

三、征用、占用林地补偿费,按如下标准缴纳:

(一)林木补偿费

1、防护林:以造林、培育(肥培管理、病虫防治、护林防火等,下同)全过程的投入加林木增值或按被征用、占用时林地上的林木实际价值计算。暂定造林当年每亩为1000元,以后每增加一年增加500~800元计算。

2、用材林:同防护林。

3、经济林(果园、桑园,下同)、竹林:以造林、培育全过程的投入加增值或按被征用、占用前三年平均亩产值三至五倍计算。暂定投产前每亩按1500~5000元计算,投产后每亩按5000~30000元计算。

4、特种用途林(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林、纪念林、自然保护区林和珍贵树种林,下同):以防护林的林木补偿费二至三倍计算或以被征用、占用时的实际价值计算。暂定造林当年每亩2000~3000元,以后每增加一年增加1000~2400元计算。

5、苗木:以征用、占用当年或前三年平均亩产值计算。暂定一般用材树苗一年生苗木每亩1500~2000元,二年生苗木每亩2500~3000元,三年生以上苗木每亩3500~6000元;珍贵常绿树苗以一般用材树苗的林木补偿费二至五倍计算或双方面议。

6、“四旁”林木:按植树、培育全过程的投入加增值计算。暂定一般用材树植树当年每株5元,以后每增加一年增加3~5元计算;珍贵常绿树以一般用材树的林木补偿费二至五倍计算或双方面议。

林地上林木、苗木以外的青苗附着物、建筑设施等,按有关规定另行计算。

(二)森木植被恢复费

暂定每亩30000元,免交垦复基金。征用、占用林地单位在被征用、占用林地邻近补足林地的,不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

(三)林地补偿费

按照本市征用、占用菜地的标准和规定办理。

(四)劳动力安置补助费

参照《*市住宅建设征用集体所有土地农业人口安置办法》(市政府第62号令)的规定执行。

四、征用、占用林地砍伐或起出的林木、苗木,归原林木、苗木权属单位或经营者。起出的林木或苗木能移地培育的,应移地培育后重新用于造林绿化。

五、林木、林地补偿费应实行“谁所有(使用),谁收取”的原则。收取的林木、林地补偿费,除原属于个人的林木或附着物、青苗应获得的补偿付给个人外,统一交由享有原林地、林木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单位。林木、林地补偿费用于重新造林营林,恢复森林植被和发展林业生产,不得挪作他用。

六、森林植被恢复费由市农林局收取,并开具由市财政局统一监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据。按照预算外资金管理规定,对森林植被恢复费实行财政专户收支两条线管理,并将此款专门用于森林植被的恢复和管护,以确保新林地建设面积与被征用、占用林地面积基本平衡或新林地建设面积略有增加。

七、经批准征用、占用林地的划拨,必须由市或所在县(区)林业主管部门派员监督。

八、未经市农林局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批准征用、占用林地。对违反本办法征用、占用林地或以其他方式非法占用林地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九、本办法由市财政局、市物价局、市农林局按各自职责范围负责解释,由市农林局负责实施。

征收林木的补偿标准篇3

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在不断优化和更新,征地工作必不可少。房屋征收补偿工作通常都是要和房屋的评估价值相挂勾。那么作为,面临拆迁的被征收人,知道在房屋征收中应当如何进行评估吗?

案例:刘女士,在市中心合法拥有商业用地一块,有门面房及办公用房600平方米,刘女士在上又自行建设了钢混结构房300平方米,用来开办小超市。2014年5月,刘女士的房屋被列入了征收范围。2014年8月,刘女士接到《通知》,方知自己的房屋已经被列入了征收范围。因对补偿方案未谈妥,双方未达成一致意见,刘女士于2015年4月委托律师维权。通过调查了解到:2014年9月,已经作出了房屋征收决定并公告,随后委托了某房地产评估机构对刘女士的房产进行了评估,并出具了评估报告。但刘女士却于2015年10月才收到此份评估报告,且该评估报告还不包含刘女士后建的300平方米钢混结构房的价值。

解读:本案中评估报告的违法点就比较多,也是拆迁户必须要注意的关键点:

第一,房屋评估报告是否过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颁发的《房地产抵押估价指导意见》的第二十六条的规定:估价报告应用的有效期从估价报告出具之日起计,不得超过一年。本案中2014年9月就对刘女士的房屋进行了评估,但刘女士却于2015年10月才收到此份评估报告。由此可见,该份评估报告的时效明显已经过了法定的1年有效期限。

第二,房屋评估机构的选定必须要有拆迁户的参与。

根据我国《国有土地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条的规定: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由被征收人协商选定;协商不成的,通过多数决定、随机选定等方式确定,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应当独立、客观、公正地开展房屋征收评估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本案中直接委托某房地产评估机构,对刘女士的房屋进行评估的做法是明显违法的。

第三,房屋评估范围需要注意。

根据我国《国有土地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市、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建设活动的监督管理,对违反城乡规划进行建设的,依法予以处理。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前,应当组织有关部门依法对征收范围内未经登记的建筑进行调查、认定和处理。对认定为合法建筑和未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的,应当给予补偿;对认定为违法建筑和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的,不予补偿。本案中在征收工作的前期,并未依法对刘女士后建的300平方米钢混结构房的合法性进行认定,而是直接在房屋评估报告中没有包含这部分价值。该做法,是明显不合理的。

在现实生活中,房屋征收补偿价值的确定,主要是通过房屋征收估价来实现的。故而房屋征收的评估,不同于一般房地产的市场价格估价。房屋征收评估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评估业务,受土地和房地产相关法律、法规的影响非常大。另外,当拆迁户对评估结果有异议时,应当要自收到评估报告之日起的10日内,向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申请复核评估,该申请应该以书面的形式提出,并且要指出评估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拆迁户对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的复核结果有异议的,还可以自收到复核结果之日起10日内,向被征收房屋所在地评估专家委员会申请鉴定。但专家委员会作出的鉴定就是评估的最终结论。

二、征地如何补偿?

1、征收林地有补偿么

有的拆迁户会问,林地征收有补偿嘛?村里告诉我种的树不给补偿这合法嘛?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林地征收是有补偿的,《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征占用林地征收四项费用有关问题的复函》中就指出,用地单位需要缴纳四项费用:林地、林木补偿费、森林植被恢复费和安置补助费。

各地区对于建设项目使用林地补偿标准的规定均有一定不同,对珍贵树种和普通树种的补偿亦有不同,拆迁户可以查阅所在地区林地补偿标准,做到心中有数。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林木补偿费用补偿多少,林木补偿费和苗木补偿费一般应归被使用林地单位或个人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挪用。

2、耕地征收怎么补偿?

首先我们要清楚,耕地都包括什么?根据国家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7)可知,耕地属于一级地类,包括三个二级地类,即水田、水浇地、旱地。

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的有关规定,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十倍。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计算。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按照被征收的耕地数量除以征地前被征收单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数量计算。每一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四至六倍。

各地区会按照自身的情况制定具体的细则规定,一般而言征收耕地的补偿主要包括土地补偿、安置补助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等,拆迁户可以查询所在地区关于调整征地补偿标准的通知,进行详细了解。

3、征收荒地给不给补偿

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开发未确定使用权的国有荒山、荒地、荒滩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可以确定给开发单位或者个人长期使用。征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标准规定。被征收土地上的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也就是说,征收荒地也是有补偿的。

有的拆迁户可能会问“村里鼓励我开荒,开垦后的开荒地被征收了有补偿吗?”,首先,国家征收农村开垦后的荒地亦是需要进行补偿的,一般而言补偿的项目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

征收林木的补偿标准篇4

关键词:征地;征地补偿;失地农民;乌鲁木齐县

中图分类号:C915文献标识码:a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6.11.021

abstract:intheprocessoflandexpropriation,landlesspeasantsnotonlylosetheoriginalland,butalsothelossoflandattachedtothewayoflifeandcostofliving,whichwillofgeneratedbythefarmers’livingconditions,modeofproduction,economicconditionsandotheraseriesofchanges,thesechangeswilldirectlyaffectthefarmerslandexpropriationwill.thebasedonthestatusquoofUrumqicountyland,accordingtosurveydata,analyzesthelandlesspeasantspersonalcircumstances,familyincome,landexpropriationcompensationandlandacquisitionafterlandlessfarmersresettlementsecuritysituation,throughtheanalysisofproblemsexistedinthedevelopmentoftheinvestigation,weputforwardtherelevant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

Keywords:landexpropriation;landexpropriationcompensation;landlessfarmers;Urumqicounty

因为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土地被征收用于城市建设,从而出现了许多为了城市发展而牺牲自身利益的失地农民。据推测,若未来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50%,到2030年,即未来将有363.33万hm2以上耕地被征收,失地和部分失地的农民将超过7800万人[1]。征地衍生的失地农民对征地补偿不满情绪必然会影响农村的社会稳定,在土地征收过程中,农民失去土地后便面临着身份、就业状态的转型和变化,多数将长期处于农民与市民之间的边缘境地,对于这些失地农民国家对其依照法律的规定进行了补偿安置,其补偿标准应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并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1调查区域概况

1.1区域概况

乌鲁木齐县2014年土地面积421097.45hm2,其中农用地331141.98hm2,占土地总面积的78.63%;建设用地5033.79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20%;其他土地74578.97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7.71%。

2014年,乌鲁木齐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1亿元。总人口51916人,其中城镇人口6992人,乡村人口44924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86.53%。

1.2征地概况

截至2014年,乌鲁木齐县共征地1762.47hm2,其中向萨尔达坂乡东南沟村征收10.38hm2草地(二等四级);向水西沟镇方家庄村、大庙村征收187.06hm2耕地;向水西沟镇闸滩村、水西沟村、庙尔沟村征收66.72hm2未利用地及其他剩余土地、林地;向水西沟镇平西梁村征收217.45hm2耕地、林地。向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东湾村、东梁村征地4.62hm2;向乌鲁木齐县板房沟乡板房沟村征地2.58hm2;向板房沟乡灯草沟村征收5.2hm2耕地,16.02hm2未利用地;向板房沟乡七工村征收20.04hm2耕地;向安宁渠镇保昌堡村征地10.65hm2;向永丰乡公盛村征收2.06hm2耕地。

乌鲁木齐县依据自治区2011年1月1日实施的《自治区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进行征地补偿。现行的补偿标准见表1。规定了种植特种作物的耕地、菜地、果园的年产值应高于表1一等耕地标准;棉花地最高不得超过1.5倍;果园地最高不得超过2.0倍;蔬菜地最高不得超过3.0倍;葡萄地最高不得超过4.0倍。

2问卷设计与调查过程

2.1调查问卷设计

本调查问卷以征地中失地农民意愿为核心设计问卷。问卷设计参照大量文献,同时借鉴相关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分析需要,确定调查问卷内容设计的问卷材料。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1)失地农民的个人特征调查,包括农民年龄、文化程度、民族等情况;(2)农民家庭特征调查,包括家庭年收入水平、家庭总人口、劳动力人数、被征地面积等情况;(3)农民意愿情况调查,包括征地意愿、征地补偿意愿、安置意愿、征地政策意愿等情况。

2.2调查过程

本研究选择乌鲁木齐县失地农民为调查对象,通过入户调查获得资料,得到研究的基础数据资料。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

在乌鲁木齐县下属村中随机选择村内的200户农民进行抽样调查,整理得到有效样本175份,占调研样本总数的88%。本次调查主要涉及乌鲁木齐县下属的水西沟镇东湾村、方家庄村、镇闸滩村;板房沟乡灯草沟村、七工村、板房沟村等村。

3调查统计分析

3.1描述性分析

受访样本以男性为主,占样本的73.10%;年龄主要集中在41~55岁之间,以中老年为主,占到样本的42.63%;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占到总数的53.80%,只有2.29%的是大专及以上;家庭劳动力人数以1~2人为主,占样本的38%;家庭年收入水平1万~3万(含3万)的占46.07%,是最多的;家庭被征地的完全失地仅占总数的19.32%。见表2。

3.2调查统计分析

3.2.1征地意愿总体分布通过问卷调查得知研究区域内的失地农民征地意愿以愿意居多,占61.68%,不愿意的占27.56%,无所谓的占10.76%。见表3。

通过表3可知方家庄村中的失地农民愿意的居多,占总人数的95.44%;而七工村的失地农民不愿意的居多,占总人数的45.27%。

3.2.2影响征地意愿的影响因素在愿意征地的失地农民中有40.38%的是认为种地收入太低,征地后还有补偿;有29.51%是因为不用种地了能得到补偿,还能到外面专心打工的双重因素,有30.11%是因为儿女多在乌鲁木齐市工作,希望能和儿女团聚。

而不愿意土地被征收的农民中则有72.36%的是因为补偿标准太低,他们希望补偿标准适当提高;50%因为土地征收后缺乏生活保障,希望征地后提供家庭成员的社会保障;32%的希望征地后再提供一块生产条件相当的土地,24.69%的希望得到就业前的职业培训,增强就业竞争力,其中多数是年龄在30~50岁之间的。

3.2.3失地农民对征地政策的意愿在征地政策意愿方面有78.87%是因为土地征收标准,64.78%是因为补偿后的安置,30.98%是因为补偿费的分配,40.84%是因为社会保障。对于现有的征地政策,失地农民希望提高土地征收标准的居多,占总数的86.51%;有43.80%的失地农民希望可以组织村民代表直接与征地方协商谈判;有52.80%的希望能公开、公平分配征地补偿费;有31.81%的农民认为政府应该组织被征地村民进行非农就业培训;有38.63%的农民认为集体土地应该以地入股分红以此可以长期获得收益;允许集体土地进入市场交易的失地农民只有18%。

3.2.4失地农民征地补偿安置意愿乌鲁木齐县现有的安置模式是货币安置。现行的货币安置是将安置补助费金额一次性直接发给要安置的失地农民(表4)。

如表4所示,77.52%的失地农民更倾向于提高补偿金额。

4调查中发展存在的问题

4.1征地补偿标准太低

征地补偿标准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失地农民的意愿。如果补偿标准太低,失地农民会认为自身利益受到损害,不愿意土地被征收。现行的征地补偿标准包括三部分:一是土地补偿费,二是安置补助费,三是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通过调查问卷得知,乌鲁木齐县72.36%失地农民不愿意土地被征收的主要原因是补偿标准太低。

4.2征地补偿安置方式单一

乌鲁木齐县农民土地被征收以后大多是货币安置,但61%的人不满意现有安置模式。货币安置对于政府而言,操作简单易行,只要按规定的补偿标准计算安置费,发放到人就行。但是对失地农民而言,单一的货币安置方式不能长远解决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对失地农民的未来出路缺乏长远考虑,不能保证失地农民会生活得比现在好。一旦有限的补偿费用完,失地农民容易陷入坐吃山空的困境。

4.3征地后失地农民就业困难

失地农民能否再就业关系到农民的未来生活水平。通过问卷调查得知,乌鲁木齐县征地后失地农民的就业情况有42%处于失业。乌鲁木齐县失地农民年龄主要集中在40~55岁之间,他们的文化水平低,就业意识和择业观念也相对落后。征地后,除了个别具有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勇气、技能与资金支持的失地农民在当地从事个体经营或开店经商,其他失地农民只能外出务工,然而大部分失地农民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只能选择短期的临时性工作。

5对策和建议

5.1提高征地补偿标准

提高土地征收标准,增强征地补偿的公开透明性,公开、公平分配征地补偿费,完善被征地村民的社会保障措施,加大社保工作力度。乌鲁木齐县失地农民希望提高土地征收标准的居多,占总数的86.51%。由于城市房价的不断上涨,农民对被征土地的增值空间也有逐渐强烈的预期,因此,对农民被征土地价值的估算应逐渐转为参考同期房价的涨幅等来综合确定。

5.2完善其他征地补偿方式

提高补偿金额,扩大征地补偿范围,增加住房安置,保障失地农民就业的就业安置,给予失地农民生活保障,解决了失地农民的经济来源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得知,乌鲁木齐县失地农民更倾向于提高补偿金额,希望提高补偿金额的占总数77.52%;希望社会保险安置的占总数的49.43%,就业安置的占总数的40.44%。

5.3对失地农民进行职业培训

积极帮助失地农民进行就业前的职业培训,增加其就业竞争力。失地农民由于自身文化水平比较低,所从事的工作主要为工人、勤杂工等,一旦改革,他们就会首先下岗,下岗后更难找到工作。应对失地农民量身定制职业发展规划,针对不同的年龄层次和受教育程度进行相关培训,完善相关的就业政策,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市场,对失地农民登记造册优先考虑,鼓励当地企业、单位在招工方面向失地农民倾斜[2-11]。

参考文献:

[1]罗文春,李世平.农民被征地的意愿与影响因素:陕西462个样本[J].改革,2011(1):129-133.

[2]刘大平.我国土地征用制度中征地补偿及失地农民安置问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

[3]迟福林.走入21世纪的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4]李腊云.我国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5.

[5]刘玉玲,刘新平.对新疆精河县农村土地征收补偿问题的思考及对策[J].农技服务,2015,32(5):22,21.

[6]郭玲霞,彭开丽.武汉城市圈失地农民征地意愿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3,19(1):68-72.

[7]马瑛.新疆征地制度改革研究――兼论农民权益的保障[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04.

[8]郑飞.征地冲突诱发因素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13.

[9]马旭,蒲春玲,韩新安,等.伊宁县失地农民补偿安置问题调查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4,14(12):31-35.

征收林木的补偿标准篇5

作为南宁市重点开发区域,五象新区在近年来发展迅速,也取得了一系列不错的成果。但随着建设区域的不断扩大,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面临着建设用地不断增加,对征占用林地的范围也越来越大,而如何确保林地与建设用地得到平衡,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是南宁五象新区建设开发过程中必须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笔者将在下文提出几点建议:

一、抓好征占用林地专项监督检查工作

为确保开发区征占用林地,符合相关的建设标准,就需要相关部门切实做好征占用林地行政许可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必须要坚持先培训、后检查的标准培训监督队伍,并在实际的工作中做好监督执法工作。

(一)严密制定培训方案

必须坚持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指导,以国家林业局的相关文件为依据,以加强征占用林地管理为目的,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培训,提高监督队伍的思想认识,让所有参与人员都能够准确把握法规政策,掌握正确的检查方法。同时,还需要尽可能地邀请相关单位参与培训,包括被监督省、市、自治区的林业厅分管领导及厅办公本文由收集整理室、资源林政处和森林公安局等负责人。

(二)增强监督检查力度

首先,要提高监督意识。要确保开发区占有林地的工作,能够依法依规进行,保证林地和建设用地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确保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完美结合,就需要在全单位、全区域范围内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全区的保护林地意识。也就是要抓住业主集中的有利时机,宣传中央、国家林业局、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生态建设、森林资源保护的大政方针和法规政策,强化生态文明观和法治观。

其次,要增进沟通。主管部门需要全面部署,向监督检查对象明确开展征占用林地检查的依据、目的、内容和要求;通过与业主有效沟通,掌握监督检查对象征占用林地的实际情况,同时,需要全面分析把握建设征占用林地普遍存在的特点、规律,以及相关的问题,增强监督检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系统研讨,集中各方意见完善征占用林地管理制度和对策,增强林地监管措施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再次,强化监督制度执行力度。制度的制定,只是为监督执行制定了纲领。但是,能否顺利实行,才是确保建设占用林地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关键所在。因此,监督部门必须要针对工程设计中征占林地的规划进行审核监督,在项目报批中严格依法申请林地,在组织施工中尽量节约使用林地,确保国家林业法律法规和林地保护措施落到实处。

二、强化林地征占用管理,促进森林资源有效保护

在五象新区建设发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重点工程林地征占用管理工作,也是保证新区建设科学合理发展的重要保证。

1.加强对征占用林地行政许可的前置审查工作。对申报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行政许可所提供的要件材料,必须要根据国家林业局《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和《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规范》进行审查。同时,必须坚决打击提供虚假要件材料的行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彻底清查涉及人员的责任。

2.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协调,林业部门提前介入,减少或杜绝未批先占现象发生,提高工作效率。林业主管部门必须要走在工程建设的前面,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时就提前着手开展工作,而在用地范围确定后,还需要积极参与土地预审,开展征占用林地申报材料编制工作。

3.统筹规划,科学管理。认真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科学管理林地,优化用地结构,杜绝林地逆转,提高林地利用效率。按照国务院加强土地宏观调控的要求,实行征占用林地定额管理,对使用林地的项目宏观调控,形成“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合理供给、集约利用”的新机制。突出重点,强化管理,保障生态用地。特别是抓好八尺江水源涵养林、退耕还林林地、五象岭森林公园及五象湖配套绿化带生态区位重要地区和城市周边地区的林地保护,一律叫停与林地保护的法律法规相抵触、与自然保护区保护目标不一致的招商引资项目,坚决遏制违法占用林地行为。

三、完善征占用林地补偿制度

在五象新区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征占用林地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那么,在不违反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我们要做的就是对被征用林农给予相应的补偿。而关于补偿问题,也正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是确保该区开发建设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在补偿制度上,做出相应的措施,确保各方利益得到保障。

(一)依据《物权法》,建立偿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四条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针对现实生活中征收补偿不到位和侵占补偿费用的行为,《物权法》第四十二条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贪污、挪用、私分、截留、拖欠征收补偿费等费用。”

事实上,《物权法》的颁布施行,也是对林业部门加强林地管理、控制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规模、维护林地使用者及林木所有者的合法权益提出了明确的规定。这也就意味着,在五象新区建设用地征占用林地的规划中,必须要按照《物权法》来执行补偿制度,切实保护被征占用林地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二)完善政策法规,提高补偿标准

从目前来看,根据相关的规定对征占用林地的建设项目征收各项补偿费用,用于造林营林恢复植被、补偿林地损失,是保护林地的一项重要制度。但是,关于补偿标准,一直是各方争议的焦点。事实上,从长远发展的角度上看,需要五象新区林业部门和建设部门进行协调,根据五象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适度的提高补偿标准,确保森林经营单位和林木所有者在林地被征占用后,能够有足够的资金继续从事森林培育工作。

如深圳市委、市政府在城市林业建设中,就决定通过调整城市建设征占用林地补偿政策,适当提高生态公益林林地补偿标准。如在对纯公益性项目用地(如无经济收益的城市道路、绿地、水库等),就提高了补偿标准;对准公益性项目用地(如有收益的高速公路、标准厂房、各类商品市场、污水及自来水厂等),不仅提高补偿标准,还及时建立了利益分享机制,让森林经营单位和林木所有者,能够适当的分享所征占用林地的增值收益。

通过这样的决定,从政府层面树立正确的政策导向,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和发展形成了良好的政策局面,这也正是我们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值得借鉴的范本。

(三)建立征占用林地补偿标准公示、听证制度

从五象新区建设的经验看,处理好征占用林地补偿的纠纷,是确保整个新区建设的基础。尽管广西区在近几年的建设中,很好地处理了补偿纠纷,促进了整个建设工作的顺利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根据笔者的经验看,这些问题的核心是:就是林地使用者和林木所有者在征占用林地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没有知情权和参与权,致使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因此,要想及时化解矛盾、解决纠纷,就需要给被征占用人予一定的知情权。也就是说,无论是纯公益性、准公益性,还是商业性的建设项目,都有必要建立征占用林地公示、听证制度,提前将拟征占用林地的用途、位置、补偿标准、测算结果、安置途径和有关规定告知林地使用者和林木所有者,让他们能够拥有足够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申诉权。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和他们进行沟通,尽可能地在工程建设前,就解决补偿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新区建设的发展。

征收林木的补偿标准篇6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前段时间我就全省先期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试点地区的林改情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以供全省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参考借鉴。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情况

20*年4月,我省在*全市及*市、*县、*县共16个县市区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经过一年多的艰苦探索与实践,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16个试点县市区的林改工作已经省级检查验收合格,林改工作已进入主体改革扫尾和配套改革全面深化阶段。调查发现,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具有五个显著特点。

(一)还权于民,紧紧抓住“明晰产权”这个基础工作不放松

明晰产权,就是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依法将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通过家庭承包方式落实到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确立农民作为林地承包经营权人的主体地位。产权明晰后,及时核(换)发全国统一式样的林权证。明晰产权、勘界确权是这次林权制度改革最重要、最核心的基础性工作,政策性强、程序复杂,涉及林农的切身利益,如果操作不当,就可能引发新的矛盾和纠纷,直接影响到林改的成败。在工作中,试点地区一是既考虑现实又考虑历史,既考虑改革又考虑发展和稳定。对以前林地林木流转不规范、林地开发谁占谁有等历史遗留问题,本着尊重历史、尊重事实、依法依规的原则,妥善处理;对群众不理解、因历史遗留问题纠纷较多的地方,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待条件成熟后再开展改革;对出现的各种山林纠纷,认真梳理、调处,逐步加以解决,为改革的顺利推进创造条件。二是既注意面上的政策范围,又扎实做好技术性基础工作。各地严格按照国家的政策法规,对确权发证的范围对象、现场勘界、合同签订、资料建档、发放权证等环节的工作程序和要求都作了详尽的规定。*市组织全市2000多名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和5万多名乡村干部,进村入户,深入山头地块现场核实山林权属、面积,勘定四至界线,基本完成了''''均山到户''''的外业勘界任务。通过深入扎实的工作,不但确保了主体改革的进度,而且确保了主体改革不出差错,不留后患。到7月21日止,全省试点地区已完成产权明晰现场核实面积4129.17万亩,占任务的93.9%,产权明晰工作基本完成;发证林地面积1978.23万亩,占任务的44.99%,调处权属纠纷面积70.24万亩,占任务的32.86%。

(二)放活经营,紧紧抓住“完善林业分类经营”这个前提条件不放松

放活经营,就是在坚持森林采伐限额管理的前提下,按照分类经营、分类管理的要求,改进商品林采伐管理办法,确保经营主体享有充分的处置权。为放活经营权,我省林改试点工作主要抓了两个方面:

1、开展了林木采伐管理改革试点。我省在沅陵等五县市各选定一个乡镇开展了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和林木采伐管理改革试点。木材采伐管理改革实际上就是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木材采伐管理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使木材采伐管理更为科学合理,让人为因素,暗箱操作行为全部曝光,通过阳光工程使指标分配更为公正、公平、公开,接受全社会监督。把原来滞后的分配环节提前,把从上往下分配采伐指标变成由下往上申请,通过农户置换,适当集中指标。*市围绕林农平等享有林木采伐计划分配权,变过去自上而下分配指标为''''自下而上、上下结合、逐级把关、两榜定案'''',按照大树龄优先、成片林优先、改造残次林优先的原则,将林木采伐计划分配到户、落实到山。允许各县在不突破采伐限额总量的前提下,将一个5年计划内的指标跨年度调剂使用,从而进一步完善了林木采伐管理机制。我省在*县坳上镇和沅陵县陈家滩乡两个试点乡镇已完成森林资源调查和经营方案编制工作。

2、着力完善林业分类经营机制。林业分类经营机制就是实行商品林、公益林分类经营管理的办法。对商品林,农民可以依法自主决定经营方案和经营模式,生产的木材自主销售。对公益林,在不破坏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可依法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开发林下种养业,利用森林景观发展森林旅游业等。*市出台了《商品林管理办法》和《公益林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科学管好商品林。在鼓励流转、放活经营的同时,根据消耗量低于生长量的原则,严格编制、执行森林限额采伐计划。实行用材与造林挂钩、采伐与营造挂钩,木材加工企业要建立造林基地,没有造林能力的每消耗1立方米木材缴纳20元造林资金,新办加工企业没有提前完成造林计划的不得办理经营(加工)许可证;商品林采伐按每亩300元的标准交纳造林抵押金,两年内不能完成更新造林的,由林业主管部门组织营造。第二,创新生态公益林管护和补偿机制。一是落实主体。借鉴商品林林改的程序、原则和做法,根据群众对山林依赖性程度,因地制宜采取联户管护、专业承包管护、委托管护等形式,进一步落实管护主体,把生态公益林管护的责任、限制性经营的权力、补偿与林下利用等收益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管护机制,使广大群众参与到生态林管护中来。二是实行生态效益补偿。对已划定的800万亩公益林,每亩按照5元的标准给予补偿,由财政部门直接打入农户的粮食直补存折。同时建立多渠道公益林补偿资金筹集机制,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从水电、供水、废气排放企业、生态旅游等收益较大的企业中,按经营收入提取一定的生态收益补偿金,用于提高公益林的资金补偿标准。

(三)规范流转,紧紧抓住“打造流转平台”这个关健措施不放松

规范流转,就是在不改变林地所有权、林地用途的前提下,鼓励森林、林木的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合理流转。我省在做好产权明晰工作的同进,为规范林地、林木流转行为,进行了配套措施的及时跟进。

1、打造了森林资源流转平台。一是出台了森林流转管理办法。省人民政府出台了《*省森林资源流转办法》,对森林资源流转行为进行了规范,便于基层单位实际操作。同时,省物价局制定出台了《关于林业技术服务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等收费标准进行了明确;二是设立了林权登记管理机构。*市所属各县(市、区)设立了林权登记管理机构,像房产部门管理房产证一样管理林权证。三是成立了森林资产评估机构。各试点地区以现有森林资源调查技术队伍为基础,成立了森林资产评估机构。四是建立林业要素市场。在产权流转上,试点地区建立了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开展林业产权信息、变更鉴证、许可验证等综合,引导农户所有的林权进入产权交易中心交易,实现森林资源变现。通过建立要素市场,鼓励规范流转,在分山到户的同时,鼓励土地相对集中,实行规模化经营。*市根据林业资源量,共同或单独建立林权交易平台,全市设13个林业产权交易中心。今年1-6月,全市实施林地林木资产评估面积16万亩,规范流转31万亩,实现交易额2.38亿元。

2、建立了林业融投资平台。主要是通过林权抵押贷款和森林保险制度创新,来解决融资困难和森林保险的问题。在林权抵押贷款上,明确了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条件,规范了贷款程序,完善了金融支林配套制度,初步形成了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合作支农的局面。*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的指导性意见》、《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管理办法》、《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登记管理办法》3个文件。据统计,林改以来,*市金融部门已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6800万元,实现了林业融资方式的历史性突破。在森林保险方面,保险部门也已启动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两个险种的林业保险业务。如洪江市20*年通过与财产保险合作,对洪江市范围内的集体林进行防火专项保险,每年投保80万亩,每亩赔付100元,保费为3‰,每年投保25.5万元,保费按商品材每立方米5元标准收取,统一投保,当年理赔11.4万元,今年上半年由于火灾较多,申请赔付资金达45万元。*市等也相继开展了林权抵押贷款和森林火灾保险业务。

3、建立了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上,试点地区按照服务组织网络化、行业协会专业化、中介机构社会化的要求,在乡镇建立了林业咨询和服务中心,在村里建立了林业理事会,形成了乡村互动互联的服务网络。明晰产权,分户经营后,林农纷纷自发成立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互助合作''''的林(农)业专业协会,护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林区公路维修等一家一户难以实施的林事活动,由协会统一组织开展。*市成立了科技兴林服务有限公司和林场协会;一些地方按照''''政府主导、自主自愿''''的原则成立村级林业理事会,组织和承担本村范围内的森林经营、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制止乱砍滥伐等工作,构建了群防群治体系。*市大部分县市区成立了村级林业理事会。与此同时,民营林场应运而生,不少林农自愿以家庭联户和股份合作形式租山造林兴办民营林场院。*县成立了专业造林公司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林业经营方式正在由分散化、破碎化向集约经营、规模经营转变。

(四)保障收益,紧紧抓住“规范税费征收”这个重点环节不放松

保障收益,就是产权明晰后,农户经营自留山、责任山的合法收益归农户所有。规范木竹产品税费征收,是保障收益权的重要前提,也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更是改革能否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各试点地区严格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省林业厅等单位联合制定的《关于进一步规范木竹产品税费征收管理意见的通知》(湘政办函[20*]200号)精神,主要做了三项工作:一是降低育林基金计费基价。根据林农的承受能力和生产力水平来调整育林基金计征标准,育林基金还是按国家征收标准20%征收,但我省调低了计费基价(按400元/立方米计算)。如*市育林基金征收标准由改革前的每立方米120-150元降为现在的每立方米80-120元,因降低育林基金计费基价而减少育林基金征收额3200万元,每立方米减少育林基金25元;二是规范增值税、所得税征收。*市按照省政府文件规定,取消了过去在木材采伐环节征收增值税、所得税的做法,因规范税费后木竹减少税收2993万元,减幅达30%;三是取消不合理收费和''''搭车收费''''项目。*市取消了乡村自行收取的费用(每立方米30元),减少财政收入4032万元。仅我省*市就因降低育林基金计费基价、取消在木材采伐环节征收''''两税''''和一切不合理收费及''''搭车收费''''项目,全市每年向林农返利1.3亿元。

(五)转变政府职能,紧紧抓住“林业体制改革”这个难点问题不放松

为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使林业部门从一切包办代替的繁重事务中解脱出来,走出大包大揽的''''怪圈'''',把工作重心转移到规划指导、行政执法、公共服务上,逐步实现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的历史性转变,各试点市县大胆创新、锐意进取,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林业行政体制改革,促进了林业部门职能的转换。

1、将林业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纳入财政供养,解决了''''收费养人''''的问题。*市各县(市、区)林业局内设机构、基层林业站、木材检查站、林业公检法、林业要素市场等,按照每6000亩林地核定1名编制的标准核定编制总额,从今年4月1日起纳入财政全额供养范围。目前除沅陵、中方两县外,其他11个县(市、区)的4100多名林业行政事业人员已经拿到了全额财政工资。

2、调整充实林业内设机构,解决了机构重叠和职能交叉的问题。*市所属各县(市、区)通过调整充实林业内设机构,将原来20多个机构精简为6个行政机构和7个事业单位。通过职能整合,增设了公益林管理站、林地林木产权管理站、产权交易管理站、林业综合执法大队。通过改革,林业机构设置更加科学合理,变得精干高效,从而提高了行政效能。

3、进行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解决了''''多头执法''''和''''交叉执法''''的问题。*市各县(市、区)整合资源林政、森林公安、森林防火、野生动植物保护、种苗、木材检查站等单位的行政执法职能,成立统一的林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遏制乱罚滥收现象,提升执法形象。

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改革,对照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精神,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无论从深度上看还是从广度上说都是比较彻底的,走在了全国前例。从深度上看,对林业产权进行了非常明确的界定,同时建立了林改档案;从广度上说,我省这次改革触及了约束林业发展的所有体制,对所有约束林业的体制都进行了尝试性的突破;从结果和效率来看,我省林改试点工作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和阶段性成果,几项改革都符合中央的要求。可以说,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林业生产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进一步释放了林业生产力,林业综合效益进一步提高,林改的示范带动效应初步显现:

第一,林农造林护林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经过确权发证,还权于民,广大林农获得了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真正成了山林的主人,造林积极性明显提高。据对16个试点县的初步统计,林改后年造林面积达72.75万亩,同比增加1.48倍。中方县林改后年造林面积达5.9万亩,是林改前的3.47倍。通过改革,农民爱林护林的意识切实增强,护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已成为林农和林业经营者的自觉行动。

第二,林农增收致富的步伐进一步加快。通过林改,林农获得了大量生产资料,增加了就业机会,增收致富的步伐明显加快。一是增加了农民收入。全省试点县集体林地5*.2万亩,平均分配给90万林农,人均拥有林地5.64亩,人均可增加收入132元。二是减轻了农民负担。通过规范林业税费征收管理,调低育林基金计费基价,取消了不合理收费,增加了农民经营林业的收益。据统计,试点县减少林业税费额达1.892亿元。三是盘活了森林资产。据统计,*市改革前平均每亩林地租金为12.65元,改革后升值到21.58元,增幅达70.6%。改革前每亩山林流转额为680.77元,改革后升值到1147.31元,增幅达68.54%。

第三,社会资金向林业聚集的势头进一步增强。林改使山林权属清晰,责权利明确,林业税费减轻,经营市场进一步放活,森林资源流转逐步规范,林业经营效益不断提高,各种社会经营主体投资林业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大量社会资金正在加速向林业聚集。据初步统计,各试点县林业开发吸引社会资金投资61180万元;组织林权交易3236宗,实现交易额28061.75万元;开展林权抵押贷款118宗,贷款额9632万元。*市已形成了租赁造林、股份制造林、独资造林、企业造林、林农自主投劳造林等多种新型主体参与的林业开发模式,近一年来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林业1.6亿元,同比增长23%。同时,随着林业产权交易和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的开展,拓宽了林业融资渠道,提升了森林资源价值。去年5月以来,*市实现林权抵押贷款6800万元,完成森林资源流转交易额2.38亿元,为前5年的总和。

第四,农村社会秩序进一步和谐稳定。林改过程是一次全面、深入、生动的民主法制教育过程,使干部懂得依法行政,村民们懂得依法维权,知道''''光村干部说了不算,村民代表会议通过了才算数'''',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心并主动参与集体事务管理,带动了乡风文明。林改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林改中广大基层干部充分依靠群众,积极帮助老百姓排忧解难,勘界核实林地面积和''''四至''''范围,推倒了干群''''隔心墙'''',架起了干群''''连心桥'''',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林改解决了大量的山林纠纷等历史遗留问题。据统计,在林改中各级共调处山林纠纷24673起。20*年*市林业行政案件比上年下降50.2%。各地乡村形成了睦邻友好、和谐文明的良好氛围。

第五,政府职能进一步得到转变。林改后,试点地区林业行政事业经费全部纳入了财政预算,彻底改变了林业部门长期以来靠规费供养的历史,林业部门的执政理念和服务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职责进一步明确,履职的方式进一步优化,执法、管理、服务三大职能进一步加强。目前,全省试点地区通过建立新型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经营实体、县级林业服务中心、林业行业协会、产权交易中心等中介机构,为林农提供方便、高效、优质的服务。来源于:

二、*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需要关注和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及其建议

尽管我省林改成效显著,但在调查中也发现改革中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正在凸显出来,需要加大力度予以妥善解决。

(一)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由于大部分林区县财政困难,政府对林业投入有限,林业基层机构经费本身就严重不足,加上林改的工作量非常大,仅主体改革的外业勘测(聘请技术人员、踏界划定四至、勾图等)、内业整理(附图附表绘制、公示、登记台帐、签订承包合同)、林权纠纷调处、档案管理、培训(对林改工作人员、技术人员、乡村干部、村组林改工作小组、农民的政策和技术培训)等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基层政府和部门普遍感到经济压力极大。经测算,每亩林地需要林改工作经费2.5元,全省共需林改工作经费4.83亿元。中央以1999年国家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为依据,我省有林地面积1.67亿亩。中央财政按每亩1元的补助标准,已安排我省林改工作经费1.67亿元。但由于退耕还林等原因,全省现实有林地面积1.93亿亩,这样还有2600万元的工作经费缺口。同时,按照中央的要求和参照外省的做法,按每亩1元的标准由省里予以配套(1:1配套)林改工作经费1.93亿元。两项合计共需林改工作经费2.02亿元。20*年省财政已补助试点单位1700万元。建议由省财政厅补齐林改工作经费1.76亿元。其余0.97亿元资金缺口,由市(州)、县(市、区)财政自筹解决。

(二)林改后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加大。由于进行林业行政体制改革和规范林业税费征收,使得各级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加大,特别是重点林区,影响更为明显。一是林业行政事业人员经费和公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后,市(州)、县(市、区)财政支出增加;二是育林基金计费基价降低标准后,市(州)、县(市、区)财政收入减少;三是规范税费征收减少税收(增值税、所得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后,市(州)、县(市、区)财政收入减少;四是取缔所有违法违规的涉林收费项目,特别是取消县、乡、村自行收费项目后,县(市、区)、乡镇、村级财政收入减少。为巩固林改成果,帮助市(州)、县(市、区)分担因林改而带来的财政压力,保证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建议省里参照农村税费改革的做法,研究出台我省林改专项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对林业依赖性较大的林区市(州)、县(市、区)给予重点倾斜,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对试点地区省财政要安排资金先行实施转移支付。其中,前三个部分建议按市(州)、县(市、区)财政实际增支额计算;后一部分建议比照江西、云南等省的做法,按每年每乡镇10万元、每个行政村1万元的标准,安排转移支付资金。同时给予村级林业理事会一定的运转资金补助。并对林改分流人员按每人1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财政补助。

(三)林业投融资渠道仍不畅通。改革试点地区虽在投融资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但由于相关配套政策未能跟上,致使林业经营者从金融机构融资仍然困难。据了解,银行不愿放贷款主要有四个担心:一是林木处置问题,主伐期长,且受采伐限额限制;二是森林保险问题,目前尚无保险政策;三是林木管护问题,容易遭受自然灾害;四是林木抵押问题,林业专业评估机构不键全。为此,建议进一步完善林权流转和抵押贷款配套政策,着力解决林业融资难问题。一是建立林业产权交易中心,为林农和林业经营者提供森林资源资产流转和抵押贷款平台。二是建立林权抵押物监管体系,防范金融风险。重点是要建立森林资产评估办法,建立健全林权抵押物合法性审核制度、林权流转变更登记制度、林权抵押登记管理制度等。三是积极协调金融部门针对森林资源和林业产业发展特点,开发必要的林业金融产品,积极推进''''村镇银行''''和''''小额信贷组织''''试点,出台林业贷款抵押管理办法,简化贷款审批程序。建立财政林业贷款贴息制度,加大贴息支持力度。四是出台推进森林资产货币化的评估政策规定。由于森林资产货币化需要评估,而目前对林木林地资产评估的门槛很高,需要评估师资质;另一方面评估的标准、方法还缺乏法定依据,导致目前的评估既无法律效力,又无作价依据,影响双方的利益。因此,省里要对林业工程师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以取得合法森林资产评估资格,并出台评估标准和实施办法,以及交易办法和规则。

(四)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公益林补偿标准过低,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给生态保护和长远发展带来巨大压力。目前国家对公益林补偿标准仅为每亩每年5元,而目前荒山林地租金每亩都达到了15-20元,公益林与商品林的效益相比,相差更大。同时,由于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生态价值被低估,破坏生态现象时有发生。建议尽快建立和完善林业生态补偿制度,着力解决林业生态保护问题。一是适当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国家拟将公益林补偿标准提高至每亩10元,江西从20*年起连续三年增加安排生态补偿资金3亿元,到2010年提高至10-15元。我省可根据财力状况,参照林地租金,逐步提高现行公益林补偿标准。二是探索建立地方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林业生态效益价值巨大,据北京市对全市森林生态效益的测算,森林的生态价值是其经济价值的13.3倍。建立地方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也是守住生态环境底线的重要保障。省里要尽快出台地方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从水电、供水、废气排放企业、生态旅游等收益较大的企业中,按经营收入提取一定的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探索建立生态受益者补偿生态林所有者补偿机制,以保障生态安全。

(五)林业保险机制缺乏。今年初我省遭受历史罕见冰雪灾害天气,致使全省林业损失达600多亿元,有些地方10年都难以恢复。由于没有保险,林农得不到一点补偿。调查中一些林农心酸地说''''别的地方受灾都有政府保险理赔,可这林业损失却没有一点救助''''。因此建议尽快出台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着力解决林业抗风险能力问题。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降低森林灾害风险,有利于增强林农恢复生产能力。要按照低保费、低保额的原则,通过政府引导、财政扶持、市场运作、自愿参加的方式,推进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的建立。

(六)林业发展后劲仍显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分山到户后,林业建设呈现出林权结构分散化、经营主体多元化、经营形式多样化的特征,林业生产建设的组织管理难度明显加大。如何根据形势变化,加强各级林业工作部门及其林业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必须高度重视的紧迫问题。二是从林业的特点和规律看,适度规模经营是提高林业效益的重要途径,分山到户后如何引导群众开展适度规模经营与生产合作,也是一个需要值得注意的问题。三是林业产业发展滞后。目前我省林区主要靠采伐木材获取收入,缺乏其他主导产业,林业经济效益未能充分发挥。为此建议:一要加大对林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根据中央10号文件要求,我省要重点建立造林、抚育、保护、管理投入补贴制度,对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林木良种给予补贴,对森林抚育、木本粮油、生物质能源林、珍贵树种及大径材培育给予扶持;二要改革林业管理体制,着力解决林业负担过重问题。加大林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规范林业行政执法;规范林业税费征收,让利于民;加快国有林场和森工企业改革力度,充分发挥国有林场和森工企业职工的积极性,促进林业生产力发展;三要建立和完善林业服务体系,着力解决林业生产服务保障问题。目前,我省森林覆盖率虽然达到较高水平,但全省森林质量不高,林业经营粗放,全省平均每亩林地蓄积量仅为3.1立方米,全国平均水平为5.7立方米,世界平均水平为6.7立方米,发达国家每亩达12-20立方米。主要原因是林业组织化和产业化程度低。一是健全林业管护体系,重点加强森林防火、防病虫害、防盗伐机制建设。二是健全林业科技服务体系。我省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只有30.1%,成果转化率只有38.1%。三是建立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张坊镇通过入股、联户等方式组建股份制竹林林场,克服林权到户后小农化经济倾向,实现林业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

三、当前全省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思路

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成效显著,并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全省全面铺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也于20*年11月4日在*胜利召开。为全面推进我省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10号)精神,我认为,当前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基本思路是:

(一)突出工作重点。当前的重点工作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进行,做好省长讲话材料的整理、会议的宣传报道、各地贯彻会议精神情况的收集、林改进度报表统计汇总、林改督查督办工作和全省林改业务培训工作。

征收林木的补偿标准篇7

甲方(征用方):_________

法定住址: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

职务:_________

委托人: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_________

通讯地址: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

联系人: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

帐号:_________

电子信箱:_________

乙方(被征用方):_________

法定住址: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

职务:_________

委托人: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_________

通讯地址: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

联系人: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

帐号:_________

电子信箱:_________

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_________省(自治区、直辖市)_________市(县)政府的有关规定,就_________省(自治区、直辖市)_________市(县)_________乡(镇)_________村征地补偿安置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征用土地数量及方位

1、甲方征用乙方土地共_________亩,其中,稻田_________亩,水塘_________亩,菜地_________亩,坡地_________亩,宅基地_________亩,林木_________亩,共有树木_________株。

2、所征土地东起_________,南起_________,西起_________,北起_________。

第二条 征用土地的各类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

1、根据_________省(或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关于征用土地的补偿规定,各类耕地(包括菜地)按该地年产值的_________倍(一般为该耕地年产值的三至六倍)补偿。征用无收益的土地,不予补偿。(征用园地、鱼塘、藕塘、苇塘、宅基地、林地、牧场草原等的补偿标准,按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制定的办法执行;征用城市郊区的菜地,还应按当地政府的有关规定,向国家缴纳新菜地开发基金。)

2、根据_________省(或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的规定,所征土地上的青苗按该地年产值的_________%补偿,所征土地上的水井、林木、水塘等附着物按_________办法补偿。房屋的补偿办法另订拆迁合同。乙方人员在开始协商征地方案以后抢种的作物、树木和抢建的设施,甲方一律不予补偿。

3、各类耕地的年产值按耕地被征用前三年的平均年产量和国家规定的价格核定,稻田按平均亩产大米为_________公斤,每公斤计价_________元,年产值每亩核定为_________元;旱地按平均亩产玉米(或小麦)_________公斤,每公斤计价_________元,年产值每亩核定为_________元;菜地按平均亩产大白菜_________公斤计算,每公斤计价_________元,年产值每亩核定为_________元。

4、根据《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的规定,乙方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按征地前农业人口和耕地面积的比例及征地数量计算,共计_________人;甲方对乙方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按所征耕地每亩产值的二至三倍计算(年产值按被征用前三年的平均年产量和国家规定的价格计算,但每亩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最高不得超过其年产值的十倍);征用宅基地不付安置补助费(征用园地、鱼塘、藕塘、林地、牧场、草原等土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省、市、自治区政府的标准计算)。

甲乙双方在本合同上签字,并实地勘验征用地界、定立永久性界桩后_________日内,甲方向乙方一次(或商定于某段时期内几次)支付全部各类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共_________元(其中,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被征土地年产值的二十倍),付款均通过建设银行转帐托付。

第三条 补偿费用计算

——————┬—————————┬—————————┬—————————

││一级区片 │二级区片 │三级区片 │

│├———┬—————┼———┬—————┼———┬—————┤

│ 地类 │面积(│补偿标准 │面积(│补偿标准 │面积(│补偿标准 │

││公顷)│(万元/公│公顷)│(万元/公│公顷)│(万元/公│

││ │顷) │ │顷)│ │顷) │

├——————┼———┼—————┼———┼—————┼———┼—————┤

│耕地、园地、│ │ │ │ │ │ │

│农水、养殖用│ │ │ │ │ │ │

│地、建设用地│ │ │ │ │ │ │

├——————┼———┼—————┼———┼—————┼———┼—————┤

│林地、未利用│ │ │ │ │ │ │

│地 │ │ │ │ │ │ │

├——————┼———┴—————┼———┴—————┼———┴—————┤

││四级区片 │五级区片 │ 合计 │

│├———┬—————┼———┬—————┼———┬—————┤

│ 地类 │面积(│补偿标准 │面积(│补偿标准 │面积(│补偿标准 │

││公顷)│(万元/公│公顷)│(万元/公│公顷)│(万元) │

││ │顷) │ │顷)│ │ │

├——————┼———┼—————┼———┼—————┼———┼—————┤

│耕地、园地、│ │ │ │ │ │ │

│农水、养殖用│ │ │ │ │ │ │

│地、建设用地│ │ │ │ │ │ │

├——————┼———┼—————┼———┼—————┼———┼—————┤

│林地、未利用│ │ │ │ │ │ │

│地 │ │ │ │ │ │ │

——————┴———┴—————┴———┴—————┴———┴—————

以上合计,甲方共应支付乙方征地总费用为_________万元人民币(大写:_________仟_________佰_________拾_________万_________仟_________佰_________拾_________元整)。

以上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偿费和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四项。

第四条 手续的办理

乙方自签订本协议之日起_________日内办理_________手续,并将原所有、使用的所列项目完整地交给甲方,甲方应派员验收。验收中如发现与所列项目不符时,对意外情况,乙方应向甲方如实说明情况;对因乙方过错而造成的损失,乙方应负赔偿责任。

第五条 结算方式

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结算,按照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和_________省(自治区、直辖市)_________市(县)政府的有关规定,在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前到甲方所在地办理。

第六条 减免公、余粮交售任务

甲乙双方按照_________人民政府的规定,根据被征土地的亩数,向_________人民政府呈递减免公、余粮交售任务的申请报告。实际减免量,以_________人民政府的批文为准。

第七条 安置办法

乙方因被征用土地造成农业剩余劳力,甲方应向有关单位联系,采取以下第_________项办法解决:

1、发展农业生产。

(1)甲方协助乙方改良土壤,兴修水利,改善耕作条件;

征收林木的补偿标准篇8

第一条 根据《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法。

第二条 在安徽省境内国家进行经济、文化、国防建设以及兴办社会公共事业,需要征用集体所有的土地时,必须按照《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和本实施办法办理.

第三条 国家建设征用土地,由各级人民政府基本建设部门主管。

第四条 征用土地除按《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第七条规定的程序办理外,对具体事项作如下规定:

一、申请选址必须持有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计划部门下达的设计计划任务书或年度基本建设计划。对于某些不属于基建性质不能报送基建计划的项目,要有按规定权限经上级主管机关批准的文件。

二、核定用地面积需报送详细的总平面图,不得用“示意图”代替。总平面图上必须标明:征地界限和面积,建筑物的布置、层数、面积;如属扩征土地应注明已征土地和申请征地的界限面积,已征土地的现状,已建和未建项目;如需拆迁民房,还应注明户数、房屋位置和房屋面积。搬迁村庄需附送新村址的总平面图。

三、建设铁路、公路要报送线路平面图。建设铁路、公路的站、场、段按本条第二款要求报送总平面图。

四、对环境有污染的工程项目,要报送经环保部门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五、各级征用土地管理机关,对申请征地报送的各种文件、资料要认真审查,符合规定后再上报审批。

六、城镇零星住宅实行统建或联建,统一办理征用手续。

第五条 征用土地的审批权限:

一、征用耕地、园地一千亩以上,其它土地一万亩以上,报国务院批准;

二、征用耕地、园地十亩以上,林地、草地二十亩以上,石山、荒山、湖滩等其它土地四十亩以上,由所在行署或省辖市人民政府审查,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三、征用耕地、园地三亩以上,林地、草地十亩以上,石山、荒山、湖滩等其他土地二十亩以上,由县人民政府审查,报行署或省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四、征用耕地、园地不足三亩,林地、草地不足十亩,石山、荒山、湖滩等其它土地不足二十亩的,由县人民政府批准。

五、征用省辖市郊区的土地,在省人民政府批准限额以下的,统一由市人民政府批准。其中征用五十万人口以上城市郊区的土地,由所在市人民政府审查,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六条 矿区压煤村庄,应在塌陷前办完村庄搬迁手续。因采矿塌陷造成不能耕种的农田,由矿方负责征用,经所在行署或省辖市人民政府批准,报省征用土地主管机关备案。

塌陷土地稳沉后,矿方对有条件的地段应有计划地回填造地、植树造林或修筑池塘等,生产队需要借用时须和矿方协商签定借用协议。生产队征得矿方同意也可以自己回填造地、植树造林或修筑池塘,发展农副业生产。

第七条 土地补偿费标准:

一、征用水田、旱地、药材地、鱼塘、藕塘、苇塘、菱角坡、柴山、草山、竹林地等按其年产值的五倍补偿。有砍伐任务的用树林地,比照当地水田或旱地年产值的五倍补偿。

二、征用专业菜地、果园、茶园、桑园按其中产值的六倍补偿,未曾收获的园地,按照当地水田或旱地年产值的五倍补偿,另加补偿园苗培育费用。

三、征用三年以内的开荒地不予补偿,三年以上的熟荒地按当地同类土地的补偿费标准补偿。

第八条 青苗补偿费标准:

一、粮食、油料和蔬菜青苗,能收获的不予补偿,不能收获的按该作物当季产值补偿。

二、姻、麻、藕、糖料、茴草、药材等经济作物,能收获的不予补偿,不能收获的按该作物年产值补偿。

三、鱼苗放养两年以上的不予补偿,不足两年的按放养鱼苗费的二至三倍补偿。

四、有砍伐任务的用材林,主干平均直径在二十厘米以上的成材,按征用时实有材积价值的百分之十至二十补偿。主干平均直径在五厘米至二十厘米的,按征用时实有材积价值的百分之五十至八十补偿。木材分品种按当地国家牌价予以收购。主干平均直径在五厘米以下的小树和不能砍伐的竹林,由市、县制定补偿费标准。

五、社员房前屋后的零星树木,能移栽的,由用地单位负担移栽费。确实无法移栽的,由市、县按低于用材林的补偿费标准规定补偿数额。

生产队在国有土地上种植的林木补偿费,按本款规定的办法办理。

第九条 埋设各种电杆、电缆等占用的土地,一般只补偿青苗损失。个别占地较多的,酌情征用。

因施工、钻探等临时用地,不给土地补偿费,按实支付青苗补偿费。工程结束后,用地单位负责恢复耕种条件,及时归还。不准变相侵占土地,不准建永久性建筑。

第十条 国家建设征用土地需要拆迁集体或社员的房屋时,原则上由生产队或房屋所有者自拆自建。拆迁补偿费标准由市、县按房屋的质量和当地房屋的修缮费用水平、材料价格制定。

水井、猪圈、厕所、简易搭盖等辅助附着物的补偿,由市、县制定补偿费标准。

第十一条 安置补助费标准:

一、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按被征地单位征地前从事农业的人口和耕地面积的比例及征地数量计算。

二、征用专业菜地和水田、早地,藕塘、苇塘,柴山、草山、竹林地等,每一个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该地每亩年产值的三倍。有砍伐任务的用材林地,比照当地水田或旱地的标准付给。

三、征用果园、茶园、鱼搪、药材地等经济价值高的土地,其每一个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该地每亩年产值的二倍。

第十二条 因征用土地,房屋需要易地重建另占用土地时,按重建房屋占用的土地付给各种补偿费用,原宅基地不再给予补偿。

第十三条 收回社队耕种的国有土地,不给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只付青苗补偿费。社队耕种时间在十年以上而收回后直接影响社员生活的,可给予困难补助费,其标准不高于安置补助费。

第十四条 因国家建设征地而造成社员口粮不足时,由粮食部门按当地余粮队留粮标准从国家农村统销粮中补足供应。

第十五条 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作为被征地生产队的集体财产存入信用社或银行。其资金主要用于被征地生产队发展生产、安置多余劳动力和不能就业人员的生活补助。在使用时,要经生产队社员大会讨论,报大队、公社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或占用。

第十六条 生产队土地已被征完,又不具备迁队、并队条件的,其原因有的农业户口,由当地征地管理、公安、粮食、民政等部门审查,报省人民政府批准,转为非农业户口或城镇户口。

一、生产队在办理转户口时,不得弄虚作假,非本队原有农业人口不得转入。

二、生产队的集体财产和所得的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用于组织生产和不能就业人员的生活补助,任何人不得擅自处理或私分。

三、五保户、孤儿按当地城镇五保户、孤儿的生活水平安置;年老多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家庭生活确有困难的,应给予适当的困难补助,保证其生活水平不低于当地居民的一般生活水平。

四、生产队的集体财产和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不足支付上述人员生活补助费用的,用地单位应按照《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第十条的规定增加安置补助费。

五、生产队不能就业人员的生活补助费,由民政部门和征用土地管理部门会同有关社队、街道等共同按实核定。一次拨绘当地民政部门,专项代管,分期拨付使用。

第十七条 银行应根据批准的征用土地文件办理转帐手续。申请征地未经批准,征地单位不得先行付款。

第十八条 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部分土地被征用后,由公社、大队协助生产队统一调整社员承包土地。

第十九条 国家建设征用土地经批准后,被征地生产队的粮食征购指标,由市、县人民政府审查,报省人民政府核减。

第二十条 国家建设需要占用国营农场、林场、牧场、渔场等单位使用的国有土地时,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和审批权限无偿划拨。划拨后土地上的房屋等附着物,用地单位核实予以补偿。原使用国有土地单位的生产和职工生活确有困难的,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

第二十一条 对违反《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和本实施办法的,除执行《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所规定的处罚条款外,补充规定:

一、利用生产队转户之机,弄虚作假非法转户的,转户无效。情节严重的,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处以罚款。

二、擅自处理和挪用生产队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和其他集体财产的,责令退赔;情节严重的,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并处罚款。侵吞或贪污生产队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和其它集体财产的,除追回赃款赃物外,还要追究法律责任。

三、用地单位申请征地未经批准,先行付款和使用土地的,或不按本办法规定的补偿费标准补偿生产队款项的,其款项收回并停止使用土地;情节严重的,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并处罚款。

四、对已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拆迁补偿费,拆迁户仍坚持无理要求而拒绝拆迁的,由当地政府强制拆迁;情节严重的,可处以罚款。

第二十二条 在征用土地过程中,被征地单位有强求征地单位多征土地的,对强求多征的土地不给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其中属于本办法第十六条的,不予办理转户口手续。

第二十三条 各级征用土地管理机关,要加强对征地资料的管理,建立完整的征地档案。

征收林木的补偿标准篇9

浙江省公益林管理办法全文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公益林的建设、保护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和《浙江省森林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公益林,是指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体功能,依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划定,经批准公布并签有公益林保护协议的森林、林木以及宜林地,包括防护林、特种用途林。

公益林分为部级、省级和市县级公益林。

第三条本省行政区域内部级、省级公益林的建设、保护、利用和管理,适用本办法。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公益林建设、保护、利用和管理应当遵循科学划定、严格保护、适当利用、合理补偿的原则。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公益林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内容;保障资金投入,将公益林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督促下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切实履行对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职责。

乡(包括镇、街道办事处,下同)人民政府根据上级人民政府的要求,具体做好公益林建设、保护和管理工作。

第六条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公益林建设、保护的监督管理。

发展改革、公安、财政、国土资源、建设、交通、农业、水利、审计、环境保护、旅游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公益林建设、保护的相关监督管理。

第二章建设

第七条设区的市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以及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划定公益林范围,并将公益林建设规模报送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

划定公益林范围时,设区的市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应当与森林、林木、林地集体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包括承包经营权人,下同)充分协商,并征得同意。

第八条部级公益林建设规模,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汇总后,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上报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

省级公益林建设规模,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经批准的公益林建设规模不得擅自改变。确因征收、占用林地等原因减少公益林的,设区的市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补足。

第九条部级和省级公益林建设规模经批准后,由设区的市或者县级人民政府与森林、林木、林地集体所有权人、使用权人签订公益林保护协议。公益林保护协议应当载明四至范围、保护措施、资金补偿、违约责任等内容。

签订公益林保护协议应当遵循自愿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迫。

第十条设区的市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对公益林进行登记、造册、公布,并设立公益林标志。

公益林标志应当标明公益林类别、面积、责任人等内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毁坏或者擅自移动公益林标志。

第十一条交通、铁路、水利、建设(园林)、旅游等部门应当加强公路、铁路、江河两侧,湖泊、水库周围,风景名胜区等区域的公益林建设。

第十二条对生态保护功能低下的疏林、残次林等低效林分,公益林经营单位和个人应当进行造林改造,提高公益林的生态保护功能。

公益林造林改造应当遵循森林自然演替规律,通过天然更新和人工培植相结合的措施,建设成树种结构合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第十三条公益林内的火烧迹地、病虫害迹地等宜林地,公益林经营单位和个人应当于当年或者最迟于次年完成绿化造林,恢复森林植被。

第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完成公益林低效林分改造,火烧迹地、病虫害迹地更新造林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适当的造林补助。

第三章保护

第十五条设区的市或者县级人民政府与有公益林管护任务的乡人民政府或者其他有关单位,有公益林管护任务的乡人民政府与村民委员会应当分别签订公益林保护管理责任书,落实公益林管护责任。

乡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以及其他有关单位应当根据公益林管护需要,配备相应的护林员,落实管护责任。

第十六条公益林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新建坟墓、开山采石以及挖砂、取土、开垦等毁林行为;

(二)采挖活立木;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十七条公益林林木只准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因抚育和更新需要采伐公益林林木的,应当依法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

下列公益林禁止采伐:

(一)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

(二)自然保护区中核心区和缓冲区的林木;

(三)法律、法规规定禁止采伐的。

第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益林林木可以进行更新采伐,但采伐强度不得超过伐前林分蓄积的25%,且一次连片采伐面积不得超过1公顷:

(一)主要树种平均年龄达到成熟林的;

(二)濒死木超过30%的;

(三)树种结构单一,需要进行改造的针叶纯林。

第十九条公益林林木的抚育采伐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林分过密、生态保护功能衰退的,采伐强度不得超过伐前林分蓄积的15%,伐后郁闭度不得低于0.7;

(二)竹类的采伐量不得超过当年新竹量,伐后郁闭度不得低于0.7,竹林中的林木不得采伐;

(三)因实验目的采伐实验林、母树林的,应当采用相应的采伐方式和强度;

(四)因遭受病虫害、火灾及雪压、风折等自然灾害需要采伐的,应当采用必要的采伐方式和强度伐除受害木;

(五)因建设护林防火设施和营造生物防火隔离带需要采伐的,应当采用必要的采伐方式和强度。

第二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公益林的义务,有权检举和制止破坏公益林的行为。

第四章管理

第二十一条公益林不得擅自改变为非公益林。确需改变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省级公益林改变为非公益林的,由设区的市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征得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终止公益林保护协议;

(二)部级公益林改变为非公益林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建设工程应当不占或者少占公益林林地。确需占用公益林林地的,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

第二十三条在公益林内从事森林旅游、休闲等经营活动,应当保护生态环境,不得损坏、破坏森林资源。

第二十四条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公益林建设、保护、利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违反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和查处。

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应当形成书面记录,由监督检查人员签字后,归档保存。

第二十五条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公益林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公益林档案管理,每年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公益林管理情况。

第二十六条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公益林监测体系,及时掌握辖区内公益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的动态变化趋势,并定期向社会公告公益林资源与生态状况。

第五章补偿基金

第二十七条省人民政府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对公益林按照规定标准给予补助。

有国家或者省级公益林的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对公益林进行补偿,补偿标准不得低于省规定的标准。

第二十八条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主要用于:

(一)公益林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的损失性补偿;

(二)管护人员的劳务报酬、培训、劳动保障等管护费用;

(三)森林防火、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监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公共管护费用;

(四)公益林范围划定、宣传、培训、管理系统建设、检查、验收等管理费用。

第二十九条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财政部门应当设置专账,并按照下列规定拨付:

(一)第二十八条第(一)项规定的损失性补偿资金,应当及时足额拨入公益林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的存款账户;

(二)第二十八条第(二)项规定的管护费用,应当直接拨入各管护单位的专用账户;

(三)第二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公共管护费用,应当直接拨入项目实施单位的账户;

(四)第二十八条第(四)项规定的管理费用,应当直接拨入承担公共管理任务的单位的账户。

第三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经济发展状况,逐步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第三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截留、移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

审计部门应当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三条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等公益林建设、保护的监督管理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由有权机关按照管理权限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有关规定批准采伐公益林的;

(二)挪用、截留、移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

(三)未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拨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

(四)对盗伐滥伐公益林、非法征收占用公益林林地打击不力,以及管理不善等造成公益林资源减少、质量下降的;

(五)有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第三十四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采伐公益林或者未按照林木采伐许可证的规定采伐公益林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的规定从重处罚。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毁坏或者擅自移动公益林标志牌的,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恢复原状;逾期未恢复原状的,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代为恢复,所需费用由责任者承担,并可处200元以上20xx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六条未在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限期内造林的,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可按应造林面积每平方米1至5元处以罚款,但最高罚款数额不得超过5万元。

第三十七条擅自将部级、省级公益林改变为非公益林的,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四十六条给予处罚。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八条市县级公益林的建设、保护、利用和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九条本办法自20xx年6月1日起施行。20xx年1月18日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的《浙江省重点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废止。

生态公益林的经营和利用1、经营和利用的目的:更加有效地发挥森林生态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不破坏原有是我农林生态群落的前提下,达到生态和经济双赢。

2、经营和利用的原则:坚持森林可持续经营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原则上,只对一半生态公益林区采取经营和利用措施。

3、经营内容:对现有林和合格的新成林进行经营管理直到森林与林木更新,主要分为管护、抚育、改造和更新等。

4、利用途径:

(1)、积极鼓励与生态公益林主导功能密切的利用方式,如科学考察、定位观察、试验研究、科普教育、种质标本采集、生态旅游、物种与遗传基因保存和自然遗产留存等。

(2)、有条件地允许利用林下多种资源进行非木质资源开发。

征收林木的补偿标准篇10

关键词:林改历程;问题;建议

通山县林业用地面积262.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2.3%,其中森林面积156.5万亩,占59.6%,疏林地面积9.6万亩,占3.7%,灌木林面积78.5万亩,占29.9%,无林地18万亩,占6.8%。全县活立木蓄积量187万立方米,毛竹5200万株,森林覆盖率67.4%。

通山县在集体林权改革过程中走在前列,主要是因为在主体改革中始终坚持“三项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尊重群众意愿原则。只要不违法违规,在事关利益取舍的重大问题上,不包办替代,让群众说了算,成为林改的“决策者”。二是坚持尊重历史原则。通山县林地类型、林权形式复杂多样,在改革方式和内容上,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历史,不盲目照搬照抄。三是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处理林权纠纷原则。为了确保改革推进和社会稳定,通山县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林权纠纷调处的通知》,要求林权纠纷必须化解在基层,村民小组内部的纠纷问题小组自行解决,村民小组之间的纠纷问题村协调解决,村与村之间的纠纷问题乡镇协调解决,乡镇与乡镇之间的纠纷问题县里协调解决,真正做到“户不出组,组不出村,村不出乡,乡不出县”。

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得林业生产资料得以盘活、资源优化配置和生产力得到释放,大大提高了林农和社会投入林业、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积极性,探索出了一条兴林富民的新路子,初步达到了“林木增值、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的预期效果。

一、取得的成绩

第一,林农收入明显增长。林改把过去的“公家林”变成了“自家林”。过去林农销售竹木需向交经营“差价”和20%的两金,现在只交10%的两金,竹木价格上升,增收十分明显。林改后林农销售每立方杉木由原来的285元上升到700元,毛竹从每根8元上升到16元,并且由原来的单一出售原材转变为深加工成品出售,全县林农可增收1.6亿元,人平增收约460元。林地的潜在价值得到凸显,通过林改,过去无人问津的林地成了人人向往的“香饽饽”。荒山租金从2007年的每年每亩2元上升到现在的26元,是原来的13倍。如通山县厦铺镇竹林村5亩林地,可采伐利用用材林不足2亩,2009年在竞拍发包30年经营权时,拍出了17000元。

第二,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分山到户后,农民对山林十分珍惜,看作是建在山上的“绿色银行”,是增值潜力很大的“成长股”,是“未到期的高息存折”,保护意识普遍增强,“看好自家林,管好自家山”成为林农的自觉行动,看得严、管得精、砍得慎,乱砍滥伐、无证采伐现象大幅下降,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第三,造林育林的积极性显著提高。过去,林地林木与林农的直接利益关系不大,“林不归我我不爱林”、“利不连我我不造林”、“责不罚我我不护林”,形成了“有山无钱造,有钱无山造,有山有钱不愿造”的局面。林改后,林农成了山林主人,林农把山当田耕,把树当菜种,由过去“要我造”转变为“我要造”,出现了林农争苗造林的喜人景象。

二、存在的问题

第一,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偏低。当前,生态公益林补标准是每年每亩10元,不及林农出售一棵树一根竹的价钱,难以吸引到群众对公益林的自觉做护。

第二,采伐管理制度不合理。现有的森林采伐管理制度不活,对商品林采伐管理过严、程序过繁,阻碍了经营者投资林业发展的积极性。

第三,森林保险制度不健全。国家没有出台一个规范的森林保险政策文件,更没有实行保费财政补贴制度,相对过高的保费林农难以承担,导致森林保险上空白。

第四,林业部门运行困难。长期以来,通山县林业事业发展和林业部门工资经费都是依靠征收“两金”来解决。林改后,林业“两金”征收标准减半,虽然省财政在转移支付中解决了一部分,但是县里没有将林业部门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导致林业管理职能难以发挥,林业服务工作难以到位。

第五,惠林政策偏少。当前农民种地从种子、化肥、农资、收购等到方面都有补贴,而农民投资林业却没有任何补贴,政策有失均衡。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

第一,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补偿标准按林地常年产出额度计算。生态公益林的补助资金相对偏少,除国家逐步提高补偿标准外,区域性的排污企业、水厂、水电站等直接收益单位应从收入中提取一部份充实公益林补偿基金。生态公益林征用(管制占用)在积极争取财政支持的同时,要积极探索生态公益林市场化补偿途径,如在具体管理方式上,政府可以采取赋予私人或社会团体产权并允许其在符合一定条件下开发利用的方式来争取社会资金。在生态公益林建设上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就是打破封闭,使更多的社会组织或个人通过竞争,进入到森林经营的行列中来,把在传统模式下林业建设和管理是完成国家任务变为经营者把森林经营工作当作与区域经济和劳动者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的事业这不仅有利于生态公益林效益发挥实现最大化,而且用抑损补偿来减少增益补偿中的资金需要,缓解资金不足的压力。

第二,完善森林采伐管理制度。对现行的采伐管理规定进行修改完善,编制出切实可行的森林经营方案,针对不同的林种制定不同的管理办法。放活商品林采伐管理,简化审批程序,给商品林经营者充分的管理权和收益权。

第三,建立健全的森林保险制度。把森林保险纳入惠农保险管理,实行森林保费财政补贴制度,提高投入林业的抗风险能力。

第四,增加林业部门经费预算。将林业部门的机关、林业站、检查站、稽查队、野保站等行政执法单位列入县级财政全额预算,对要素市场、科技服务、调查规划设计等事业单位实行“以钱养事”模式管理。

第五,制定更多的惠林政策。在种苗、造林、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和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加大林业投入。

参考文献:

1、王仁东.建立和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若干思考[J].浙江林业科技,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