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德育工作考评细则十篇小学德育工作考评细则十篇

小学德育工作考评细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11:01

小学德育工作考评细则篇1

[关键词]德育为先新途径;队伍建设;德育活动;考核评价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坚持德育为先”的战略主题,要求中小学校“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党的“十”对中小学德育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德育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领导、评价基层中小学德育工作,几年来,在落实了“德育为先”的战略主题上进行了新的探索。

一、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育人能力

落实“德育为先”的战略主题,必须有一支素质高、强有力的教师队伍。在这个途径上,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1、举办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班。

(1)举办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理论”培训班。

由县教师进修学校德育部主任、教研员对全县优秀班主任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班级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教育法律法规等,通过培训使受训班主任掌握了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方法,为做好育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组织参加了市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培训班。

几年来,共组织1211名班主任参加了齐齐哈尔市教研院举办的四期培训班,我们负责组织报名、后台管理、评作业、办证书等工作。培训内容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述、教师职业道德与心理素养、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对策、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保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等,通过培训为班主任育人工作奠定了必要的心理基础。

(3)组织参加了省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班。

根据省市要求,我们组织12名优秀班主任参加了黑龙江省教育学院举办的三期骨干班主任培训班,受益匪浅,回来后还承担了县级的二级培训和校本培训。学习了外地先进经验,为班主任育人工作奠定了干部基础。

2、举办中小学班主任专业技能竞赛。

为了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提高育人技能和水平。我县举办了五届中小学班主任专业技能竞赛,共406人参加,324人获奖。通过演讲、案例分析、活动设计等形式对班主任进行专业训练,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3、开展优秀班集体展示活动。

优秀班集体展示也是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几年来我县共开展了四次中小学优秀班集体展示活动,有255人参加,205人获奖。优秀班集体展示是通过演讲配以课件(视频、图片)展示班集体建设的成就,包括班级管理、班级活动、班级文化等。通过展示交流了班集体建设方面经验,为建设优秀班集体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开展德育活动,提升思想道德水平

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来实现的,我们开展了如下活动:

1、主题教育活动。

为了更好地对中小学生进行主题教育活动,我们把主题教育命名为“育人杯”,顾名思义“教书育人”。通过开展“育人杯”主题班队会竞赛来对学生进行主题教育。几年来,我们共举办了六届“育人杯”主题班队会竞赛,全县共有576名班主任(班级)参加,510名班主任获奖。“育人杯”的主题包括爱国爱家乡教育、爱党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感恩教育、雷锋精神教育、环境保护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各基层学校在这个主题框架内指导班主任确立自己的主题。主题班队会的形式是多样的,如演讲、辩论、情景剧、歌舞、诗朗诵、小记者采访、快板、三句半等。在《感恩教育》主题班会中,有的班级还邀请家长到场,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互吐心声,使学生深知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要感恩家长、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才能成就美好人生。在主题班队会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每个班级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如选择优秀的学生做主持人,设置栏目让学生自主组织材料发言,让学生充当角色等,使他们在这种特殊氛围中受到教育、感染和熏陶,从而达到主题教育的目的。

2、课题研究活动。

为了提升德育活动质量,增强德育效果,使德育活动向着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我县还立项研究了“中华美德教育问题”,承担了中央教科所《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研究与实验》课题研究工作。在课题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活动,如利用《国学经典读本》开展经典诵读和吟唱活动,开展中华美德教育演讲和中华美德故事比赛活动;根据课题研究计划,组织召开“家校携手育人”经验交流会,观摩家长学校范例和主题班会,在学校、家庭、社会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课题研究活动中学生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设计者,活动的结果是使学生接受了中华美德教育、感恩教育、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也使学生得到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协调一致的教育与关怀,为他们今后健康成长铺路搭桥。

三、强化德育评价,完善育人制度

德育评价是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对基层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价和监督,以促进中小学校实施“德育为先”的战略主题。

1、制定《龙江县中小学德育工作评价细则》。

为了很好地评价基层中小学校的德育工作,教师进修学校成立了德育专家小组,专门制定了《龙江县中小学德育工作评价细则》。《细则》包括7个一级指标(德育阵地、德育渠道、德育环境、德育制度、德育队伍、德育活动、德育效果)、29个二级指标(如学校行政会每学年要专题研究2次德育工作等),对二级指标又规定了具体的评分办法。

2、利用《细则》对基层中小学校德育工作进行考核评价。

小学德育工作考评细则篇2

推行素质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既符合当今国力竞争趋向人才竞争的大环境,也适合现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推行素质教育必须打破原有应试教育机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注入素质教育的生命力,使素质教育在改良的土壤上发育滋长,以期化腐朽为神奇,这样既避免了对应试教育的全盘否定,又去粗存精保留了应试教育的可用之处。

推行素质教育,评价改革势当先行。评价是对成绩的肯定,是对教育教学质量阶段性的定性衡量,是学校和教师向何处去的指向标,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指挥棒。可以说,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就在于评价机制的改革。

健全的评价机制,既包括学校内部评价机制,又包括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评价机制,内外两种机制协作运转,缺一不可。学校内部评价主要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

一、学生评价

我们的人才标准决定了评价学生的标准。素质教育要求注重学生素质提升,全面评价学生,而应试教育以分定教,以考试成绩高下决定学生优劣。学生评价改革正是要从改变传统的分数评价入手,从具体管理着手,以习惯养成为根本,全力打造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创新人才。

在深入研究了学生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后,借鉴先进经验,大搞移植改造,在学生评价环节中实施“千分制”细则管理。

“千分制”细则从行为规范、纪律、卫生、体育、重大活动、学习等方面出发,分为学习成绩和管理成绩两部分。学习成绩包括作业、讲义、单元测试、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各科竞赛、报刊投稿、实验操作几大项,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包含的成绩,权衡轻重,用加减分做了核定。管理成绩分班级自治和校级自治两大部分。班级自治以搞好学生自治为核心,同时也是学校对学生实现管理的基础。班级自治细化量化到每一个学生。要求全体学生参与,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以班规班纪为依据,成立班级自治组织,按班委会和团支部成员职责分工负责,自治内容包括日常行为规范、纪律、卫生三大方面,每一方面针对文明行为和不良现象加减分。班级根据以上三方面对学生进行自治督促,量化考核。每周将结果转化成相应分值,报学校政教处。校级自治分为行为规范、纪律、卫生、活动、劳动、两操六方面。校级自治小组由年级组长、班主任、体育教师、分管科室职员组成,对全校各班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纪律、卫生、两操、班级活动、劳动值周、大型活动的检查,也可以针对某年级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其检查结果作为学校对班级自治效果的评估考核依据,周末汇入政教处的班级量化考核。在学生评价的运行操作上,我们要求,各班成立班级自治小组,对实施细则明确分工,做好记录;政教处建立全校学生“千分制”档案,做好积分统计工作;积分成绩连续两周名列班级后5名的同学,第三周写出反思报告上交政教处,第四周参加政教处学习班。

为了激励先进,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在全校学生中形成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营造文明、和谐、健康、自律的育人环境,与千分制相配合,结合学校实际,还出台了学星评选要求。评选要求列出了智慧之星、进取之星、德育之星、劳动之星、责任之星、学科之星、团结之星、自律之星、环保之星、体育之星、作业规范之星、节俭之星、礼仪之星、突出贡献之星共计14类学星,以期最大范围涵盖在各个方面有特长或表现突出的学生。为了保障评选结果的权威性、公正性、严密性,各班民主投票成立评选小组,组织评选活动,以小组推荐或无记名投票方式,每类学星评出1人,装裱上墙,然后由班主任报政教处参加校级学星评选。评选的各类校级学星如实填写登记表格,评选结果一式两份,班内和政教处存档,根据“千分制”细则,当选学生将在自己的管理项中按规定得到加分。每个学期的思想品德评定等级则依据“千分制”得分情况自然产生,使评定工作日趋规范、合理。

学生评价改革的直接受益者,不仅是学生,也包括班主任。评价改革初期,遇到一点小困难,但理顺关系推行一段时间后,便步入了正轨,学生基本实现了自治,班内不良现象大大减少,班级管理劳动量也大为减轻,宿舍内部管理也因此得到了加强,各方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教师评价

正确评价教师是引领教育教学方向、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及对教师全方位管理的法宝。只有奖罚分明、公平竞争才能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并使学校的管理有效率最大化。为了实现教师管理最优化,我们借鉴外地先进经验,联系学校师资情况,结合学校管理整改,推行教师“千分制”考核细则。尝试教师评价机制从成绩排队为主彻底向全面考核转变,为德勤绩能考核的具体实施走出了实践化的一步。

教师“千分制”考核由师德、教学常规、学生评教、年级组评议、教学成绩五部分组成。师德考核满分100分,具体分为考勤、上课与辅导、办公、监考与阅卷、会议、学习与考试六大方面。教学常规满分100分,具体分为教学计划、备课、上课、听课、作业(作业又分为教导处作业检查,作业次数及批改质量,作业布置与收交)教研、教学常规六方面。学生评教满分200分。年级组评议满分100分。教学成绩满分500分。

制度笼统则不利于操作,为此我们对每一考核大项又作了细化打分,例如师德中的考勤,又分为5条:1、迟签到,替别人签到,一次扣2分。2、不签到,一次扣5分。3、无故旷课,每节扣10分,并进行通报批评。4、请假:教师有事请假3天以上由校长批准,3天以内由教导主任批准,职工有事请假由处室主任批准,并及时通知学校办公室考勤人员。请假必须填写请假条,履行正常的手续。5、每月凡出全勤的教职工加2分。

为了进一步增强评价制度的可操作性,依据“千分制”考核结果,每月反馈并进行单项表彰奖励。每学期末和每学年末进行综合考核反馈并进行综合项表彰奖励,例如多种形式的评优秀、树先进、选模范等。最重要的是,本考核细则结果将作为每学年人事调整安排的依据。每学年末,学校对各级部各科室“千分制”排名最后10%的教职员工,视每个人的综合情况作以下处理:警示谈话,待岗听课,转岗,落聘。教职工如有违法、违纪受到相应处分者,师德考核为零分,一律待岗或落聘。

三、学校评价

小学德育工作考评细则篇3

1、学校领导班子坚持班子学习制度,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八荣八耻”,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等;对班子成员进行党风党纪教育,廉洁奉公教育,从而使班子成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在思想上牢固树立法制观念,依法执教。领导班子职责明确,在各项工作中能发挥良好的带头模范作用。能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实行了办法,较好地发挥了班子的整体效能。学校以始终坚持“德育为首,素质为本,教育为主,全面育人”的宗旨,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努力把学校办成“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三特”学校。

2、学校不断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法规,建立和完善了师资队伍建设的考评监督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制定了《班主任工作评价细则》、《请假制度》、《教学质量奖励方案》、《打鼓小学教师量化考核方案》、《打鼓小学教师工作量化考核评分细则》等,深入开展“讲师德、比奉献、塑形象”活动,调动全体教师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打鼓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强化教学常规管理,落实教学工作要求。学校严格实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科课程,加强教师的业务进修与培训工作,通过培训、校本教研、听课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高,95%的专任教师能“一专多能”,能适应二门以上学科教学和年段“小循环”教学工作。学校鼓励并支持中青年教师参加大专及本科的自学考试、电大、函授学习,多层次全方位地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

4、学校将德育工作摆在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首位,重视学生良好的道德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专题系列活动”为载体,对养成教育常抓不懈。上学年,学校开展了好习惯伴我行养成教育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人人懂文明,人人争做文明学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队会活动,建立了“红领巾心里话信箱”。

4、学校重视校本教研,每学期定期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大型教研活动,经常开展听课、评课、研课等。

5、学校把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作为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对课外兴趣小组的建设,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年段的不同设立了兴趣小组,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参加各自喜好的兴趣组活动,校园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更加富有生气。同时,通过广泛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一批批有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

6、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明整洁,在各楼层的楼梯口辟有宣传画、板报,集学校办学思想、理念、目标、宗旨于一体,为打鼓小学构建了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是打鼓小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存在主要问题

1、缺少学校中远期实施素质教育规划,前三年的自评材料及自评过程材料不完整。教师会议、行政会议缺少实施素质教育的详细记录。学校各类财产清册、有关证件不齐。学校办学成果与经验归纳不够。材料收集归类整理需加强。那一世

2、学校无实施《中小学教师道德规范》细则,无教师培训登记表,教师培训计划没有针对性,师德教育活动材料、体现师德师风材料、教师培训工作材料偏少,教师培训成效材料不完整,教师工作评价材料不全。

3、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德育网络,充分挖掘社会德育资源,进一步发挥校外教育力量的作用。要加强对经常性德育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学生良好表现典型材料的收集,以便更好地体现学校的德育成果。

4、对校本课程开发有待进一步加强。

5、要进一步加强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讨工作。学校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制度,以校为本有关教研活动记录材料不够完整。

6、艺术教育原始记录缺,活动的材料偏少,获奖作品要收集。

7、学籍缺少。学生变动材料不完整,学生变动数统计有误。

小学德育工作考评细则篇4

当前,在广大教师们不懈的努力下,德育工作取得了许多成绩。透过大量的德育研究成果(如故事、论文、案例等)可见一斑。但是,在这些故事、论文、案例的背后,却依然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现举例如下:

追求德育短期效应,甚至出现虚假德育。德育的实效性和时效性均有所欠缺。

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对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保障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各个学校都从制度上对德育工作的要求进行了具体细化,并通过各种考评将这些要求的落实情况与各位具体的直接面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者(在小学,主要仍还是班主任)的业绩联系起来,最终以绩效的形式体现。一方面,学校为了便于操作,在具体的管理、评价过程中,将德育目标进行了细化,甚至标准化,忽略了德育本身不好量化,甚至不能量化的特点,导致教师们只好对着标准去要求自己的学生,使得德育变了味,甚至出现虚假德育。如:许多学校在班级管理考核中,都会从“清洁”“两操”“纪律”“文明”等方面进行考核、评比,每天都会定时检查室内外卫生,两操情况等,其目的当然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讲清洁、爱卫生等好习惯。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却常发现老师们总会让学生在学校老师、同学来检查之前将自己班内的地面再检查一遍,发现纸屑等则提前清扫干净;学校要检查少先队员的标志佩戴,于是当某位同学因为没有红领巾而不敢进校门(或会给自己班级的纪律评比一项扣分)时,我们不难发现会有“热爱集体”的同班同学从教室里为他送来一条戴上,而教师们大多是会默许甚至赞同的。因为,最终这些行为却会给班级带来荣誉,这样的“荣誉”多了,德育的“实效性”就增强了。但笔者却认为,这样的德育是变了味的德育,就是虚假的德育,这样的实效性越高,其负作用便越大。久而久之,学生或许多多少少能在客观上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但却难以在主观认知上有长久的保持,反而导致虚假应付的派生,使品德教育误入歧途。

二、如何提高德育实效性。

既然当前的小学德育存在着以上问题,那么,如何真实地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我认为重要的便是针对问题,有的放矢。

(一)深入认识、理解德育过程的特点,掌握规律。

我们应该认识到,德育过程具有长期性与反复性。德育过程的长期、反复、渐进性特点,要求教育者必须长期一贯、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思想行为的反复,善于反复抓、抓反复,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重结果,更要重过程,千万不能急于求成。

(二)克服急功近利思想,改革德育评价,让德育具有真实效。

“实效”本身就包含了真实的意思。那么这里所说的“真实效”则是针对前面所提到的“虚假德育”所产生的“虚假实效”而言的。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我们必须克服一些功利思想,正确对待学校的一些考核与评价,以学生为重,时时刻刻将学生的健康发展放在第一位。同时,学校管理者也要完善德育评价制度,避免德育的“虚假实效”。应要求教师们像掌握各年段教学目标一样,让各层次的德育目标也深入人心,围绕目标来实施德育活动。而不是将其生硬地细化为各项评比标准,挂在评比栏。

小学德育工作考评细则篇5

为发挥德育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动力、导向和保证作用,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作原则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德育工作要紧扣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这个中心,本着“抓德育,强素质,促教学,提质量”的工作原则,不断创新,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效保障。

二、主要工作

1、进一步加强养成教育。把学习、执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经常性工作,加强常规管理。在全市中小学重点进行讲文明、讲礼貌、遵规守纪、勤奋学习、遵守公德、立志成材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社会公德意识和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各地各校要针对主题,细化教育目标,抓住教育细节,制定相关细则,不断深化养成教育。大力加强学风、校风建设,全面开展“优良学风班”、“学风进步班”评选活动,在校园内形成勤奋学习、文明健康的良好风气;继续深入开展“争做文明人”——六项基础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启动“遵规守纪,勤奋学习”的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以“认真预习、认真上课、认真作业、认真复习、认真考试”为主要内容的学生学习“五认真”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在学生中营造乐学、勤学的学习氛围,切实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广泛开展“学习之星”、“文明之星”评比,鼓励学生认真刻苦学习,激发学生树立自信心。市教育局将不定期进行检查,及时反馈,宣传推广好的经验做法。

2、进一步推行“两制”。各地各校要依据徐州市教育局《关于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学生成长伙伴制”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导师、伙伴在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把实施“两制”与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风、学风、校风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紧密结合起来抓实抓好。**-**学年第一学期,各地要在试点的基础上在当地初级中学推行“两制”。**-**学年第二学期,全市将在各中小学全面推行“两制”,并把教师担任导师情况作为教师评先评优的考核指标之一。市教育局在徐州教育网/德育园地栏目设立“两制”专栏,推荐专家观点,在教师中广泛开展“两制大家谈”征集活动,各地各校要积极发动教师参与,及时上报实践中的经验、探索中的思考,市教育局将择优刊发,于**年暑期从中选择优秀论文和经验总结进行评选、表彰。

3、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市教育局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加大培训力度,保证各校的人员需求。各校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校级培训,扩大辅导员队伍;要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兼职教师的作用,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深入持续健康发展。各校要依据《关于印发<徐州市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暂行办法>和<徐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守则>的通知》(徐教基〔**〕44号)、《关于印发<徐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纲>的通知》(徐教基〔**〕45号),做好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定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把上好心育课作为广大班主任的一项基本技能,作为青年班主任考核的一项重要依据。

4、进一步加强学科渗透。要不断强化教师对学科渗透德育的认识,按阶段、分年级、根据不同学科特点,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训练、课外活动加强德育渗透,建立完整的德育目标任务体系。各地各学校要按照市教育局印发的《学科渗透德育课堂评价表》制定各学科渗透德育优秀课、优秀教案标准,在各类优质课评选活动中把学科渗透德育情况作为课堂评价的重要内容。

5、进一步加强德育实践活动。各地各校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组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丰富课外生活,确保每学年初中20天、高中30天实践时间。要积极拓宽德育领域,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珍爱生命”安全教育和崇尚科学文明、倡导文明生活方式的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环保教育、生殖健康教育、国防教育,形成校园文化特色。

6、加强“三结合”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督促指导各中小学家长学校积极开展工作,并主动和当地关工委、妇联等组织配合,加强对家长学校工作的督查、指导,定期开展家长学校的专项评估检查。各学校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网校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配合;要利用学校开放日、校长接待日等形式,展示学校教育成果,听取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办学质量。

7、进一步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各地各学校要以贯彻落实《关于禁止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暂行规定》、《师德师风考核意见》等文件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继续开展“学生最喜爱的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活动,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发挥榜样作用,激励教师以身作则,增强责任心。各地各校要鼓励和组织班主任和德育骨干参加教育局组织的相关业务培训,建立中小学德育工作者岗前、岗位校级培训制度,围绕全局中心工作召开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德育工作研讨活动,定期培训教师,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各地各学校要制定倾斜政策,有条件的学校要适当增加班主任津贴,职评时应适当加大班主任工作权重;要加快骨干班主任队伍建设,开展首席班主任试点,不断提高德育队伍综合素质。

三、有关要求

1、围绕中心抓德育。部分地区和学校的德育工作存在着德育、智育“油水”分离、德育与教育教学中心工作相分离的现象。各地各校要本着“德育为先,教学为主,素质为重,育人为本”的教育模式,把德育工作真正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针对本校实际,分析学生状况,找准问题,找准不足,通过提高课堂纪律、规范学生行为,养成良好习惯等教育细节,有计划、有系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小学德育工作考评细则篇6

德育工作大到宏观管理,小到每一个工作环节,都需制定精细化的管理制度。只有制度做到了健全完善,才能使学校的管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有了健全的制度,怎么去“落实”,这至关重要。学校把规范学生道德品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为了更好地落实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德育处采用了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并执行,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言行。我们从细小的常规做起,力争做到精心。例如,让学生能够牢记《中小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这些常规和制度,德育处号召学生根据常规开展“创编儿歌或三字经”竞赛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言行,增强学生规范意识。通过让学生自己创编三字经等形式,帮助学生记住一些小学生在校的日常行为规范,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能力,又能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如果仅靠教师在晨会、班队会中一味地讲解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那制度就犹如摆设,将成为一纸空文。

二、创新德育精细化活动,强化学生自我教育

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既是学生自我展示、自我飞翔的平台,也是学生自我教育、深受思想和心灵启迪的契机。学校德育处、少先大队部紧密结合思想道德实际,不仅发挥两会(晨会、班队会)、一话(国旗下讲话)、一室(心理教育咨询室)、一课(品社课)的教育作用,还坚持每月一个教育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感染、受教育。“月月有主题,月月有活动,紧跟时代步伐,大胆创新德育活动”,这是学校德育工作长期坚持并一直在努力探索的德育课题。为了顺应时展,积极响应号召争当“四好少年”活动,学校精心设计了“四好少年奖章”,每一枚都是不同的颜色,“热爱祖国,理想远大”奖章是红色,它代表了爱国具有热情;“勤奋学习,追求上进”奖章是蓝色,它代表了知识如海洋一样深奥“;品德优良、团结友爱”奖章是绿色,绿色是生命之色,良好的品德是做人之本;“体魄强健、活泼开朗”奖章是黄色,它代表着健康、阳光。每一个月开展一项主题活动,每一个月争戴一枚奖章,月月有活动,月月有评比,让学生在生活中培养能力,锻炼意志。引领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这是学校德育一直在追求的目标。

三、注重管理手段精细化,培养学生行为习惯

“细节决定成败”,德育成果的显现,往往很多体现为生活中的细节,体现在学生的一言一行中。德育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那我们应如何采取措施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答案是这离不开科学的方法指导和精细化管理。既要“管”又要“理”,这需要每一位德育管理者,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实践。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立足点滴,从身边做起;经过长时间的反复训练,逐步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建立精细化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增强意志

小学德育工作考评细则篇7

依法治校是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推进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在今天的学校教育管理中,以权代法、代规,违反法律、违反规定的现象时有发生。下面就简要谈谈我校是如何开展依法、依规治校的。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形成依法、依规治校的高效机制

在推进依法、依规治校的过程中,我们学校转变过去依靠权力和行政手段的“家长式”管理,逐步转移到依靠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实行管理。为此,我们特别注意依法、依规治校领导核心的建设。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其他校级干部任成员的依法、依规治校工作领导小组及分管副校长任组长,各主任为成员的工作专班,在领导小级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分工负责,并把具体任务分配到各个部门和具体成员,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和层层抓落实的高效运行机制。

二、健全规章制度,确保学校管理在法制轨道上运行

学校的管理运作必须要有健全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我们采取两手抓,一手抓制度建设,一手抓保障监督。我们先后制定完善了校务公开议事制度、重大事项决策制度和教代会制度,并成立了学校申诉仲裁委员会等。为了使依法、依规治校真正制度化,学校在强化依法、依规治校民主监督的管理上,特别在完善教代会制度上狠下功夫。一是落实全体教职工大会通报制度,如年度考核、评优选模、奖惩、学校支出等情况公之与众;二是在教育、教学各项管理中逐步制定完善系列相关制度。如校务公开实施细则、公示制度、招生制度、考勤制度、奖惩制度、师德评比制度等20多个方面40多项制度,使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层层落实,有法可依。三是不断完善制度。运用意见箱、监督电话、家长会、座谈会等形式对不同层次、不同对象所关心的问题予以公开,收集不同意见,落实整改措施。

三、建立考核细则,促进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一是制定了教学常规工作考评细则。细则规定每月对教师备、教、改、辅、听等各环节进行检查、考核、评价,并记录在案,和教师绩效工资挂钩。

二是制定了教师一日常规管理考核细则。细则对教师值班、考勤等方面进行量化评分。

三是制定了班主任管理工作考核评价细则。细则对班主任一日常规管理、班级卫生、黑板报、学生就寝等方面进行考核。三项考核评分依据都和教师绩效工资挂钩。

四是制定了年度教学先进个人和年度优秀班主任评选细则。年度教学先进个人评选由遵章守纪、教学成绩、教科研成果、普通话和学历这四部分组成。优秀班主任评选由遵章守纪、班主任日常管理、班主任管理类成果等组成。每学期对教师和班主任的各项成绩进行考核评分,决定优秀人选。依靠分数说话,杜绝人情票。

四、加强法制学习,增强师生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我校还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及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并每年组织教师进行一次法律知识考试。这些务实的学习活动提高了每位教师的法律素质和师德素质。老师们都能认清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明白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处处、事事、时时,严格要求自己,注重为人师表,力求给学生以良好的影响,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

五、依法保护师生合法权益

学校加强对老师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切实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准和法律素质。严禁教师打骂及侮辱学生的行为发生,一经发现,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切实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我们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教育教师自学维护学生的人格权和其他人身权益;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制定了严格的安全管理网络,从校领导到每位教师,层层签订责任书,做到层层抓落实,处处责任到人,全体教职工人人参与抓安全。学校定期进行安全隐患大排查,定期检查食堂卫生、教学设备等各方面的安全,切实预防和减少学生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建立了十余项突发事件工作预案,增强了预防和妥善处理事故的能力。

六、完善章程制度,确保依法治校的实施

小学德育工作考评细则篇8

一、加强学生的德育意识培养,重点要作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1.德育活动的内容要体现计划性。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学生、不同发展时期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活动计划,是指导督促开展好德育活动、有效增强学生意识、提高德育效果的前提条件。例如:我校每年的德育计划都把三月份定为植树绿化美化活动月,四月份定为普法教育活动月,五月份定为劳动教育活动月,九月份定为文明、礼貌、尊师重教活动月,十月份定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月,十二月份定为安全教育活动月等。每年都根据计划,按不同月份公布活动内容及要求,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

2.活动内容要体现主题性。例如:中学生入团以“争做青年标兵、做时代楷模”为主题,清明节组织全校师生去扫墓以“缅怀先烈、立志报国”为主题,参观科技示范园以“相信科学、走进科学”为主题。活动中,主题鲜明突出,贴切现实生活,就会增强学生意识,从而提高德育活动的效果。

3.德育活动程序要体现完整性。在德育教育活动过程中,德育程序往往会被忽视,失去其完整性,使好的德育内容不能达到较好的德育效果。例如:新队员在庄严的出队旗、敬队礼、唱队歌的入队仪式上佩戴起红领巾,在队旗下进行宣誓、呼号。在这样的气氛中入队,会使人产生自豪、奋进的情感;组织初中全体师生到烈士墓前扫墓,出发前做主题性讲话,出发后举着团旗、举着“缅怀先烈、立志报国”的标语,胸前佩戴着自制的小白花,到墓地后学习先烈事迹,聆听学生代表发言,为烈士填坟上土、敬献小白花,回校后写出心得体会。学生参加这样的活动会刻骨铭心、终身难忘。

4.活动效果要体现延伸性。一堂法制报告课结束了,发人深省;一次科学参观活动结束了,令人记忆犹新;一次庄严的入团仪式结束了,令人振奋不已。这些活动都达到了较好的活动效果。但是,如果活动结束之后,再让学生及时写出发自内心的观后感、听后感、读后感、活动心得体会等,再把优秀的文章、感人的体会播出去,出到板报里,发表在校报中,这样的延伸活动更能加强学生的德育意识、更能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行动。

5.德育活动的形式要体现创新性。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性德育活动,能增强学生的活动意识,提高活动的效果。例如:组织学生参加科普活动,可以到阅览室集体看科普书籍,可以参观科技示范基地,可以开展科技创新小制作,可以用演讲形式进行科普宣传等。

6.德育活动要体现评价的系统性、长期性。系统、长期地对班级、学生参加德育活动情况做有效评价,会增强学生活动意识,从而达到更好的活动效果。例如:制定“班级量化考核”细则,对班级活动、班级管理进行考核评比,制定“学生个人道德品质评价”细则,对学生一年或整个初中阶段的品德都进行长期、系统的评价,会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德育活动意识,从而提高德育活动的效果。

德育质量的检查与控制是德育管理的中继过程,也是对德育工作与德育成果验收的必要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制定德育工作的质量标准。质量标准是衡量工作及成果的尺度,没有它,就失去了参照度,也就无法做出科学的评价。制定小学德育工作的质量标准应根据小学德育的目标及国家颁布的相关规定,如《小学德育纲要》中的德育目标、《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好学生标准》及学校制订的《文明礼貌常规》等。另外,小学教育的总任务、小学生年龄特征也是制定标准的依据。德育的质量标准可采用阶段性指标和综合指标来衡量。其中前者指的是德育教育过程中某一阶段的德育工作与成果的考核标准。德育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标准化工作,因此,一定要符合小学的实际。此外,为了便于检查评定,标准本身一定要明确化、系列化、层次化、具体化,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加强德育质量的检查与控制。德育质量的检查是通过调查统计、测量等方式对学校或班主任德育工作与德育成果的质量进行分析、检查的过程。检查可分为平时检查与阶段检查,全面检查与专题检查等,并把通过检查所获得的实际资料和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从教师、学生、德育资源、德育手段、德育管理及德育环境等方面寻找影响德育质量的各种因素。然后制定相应措施,进行有效地控制。德育的质量控制是通过对影响学校德育质量多种偶然因素与系统因素施加干预,而使德育质量向理想的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德育的质量检查是德育控制的基本依据。

3,德育质量的评定。它是对小学德育工作与德育成果作出评价,并以德育质量为依据来衡量德育目标达成度的一项工作。科学的评定可以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与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和学生的发展。’要防止片面地以开展教育活动的次数多少和活动的热闹程度等表面现象来评定德育质量的倾向。

二、总结创新

一个周期的德育计划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总结,总结要以德育工作计划为依据,用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发扬工作中的成绩,寻找差距。因此,总结可以积累德育工作经验,提高德育管理水平。它不仅仅是为了回顾和总结前一段工作的实施情况,最为重要的是依据以往的经验,结合下一阶段的实际,制定出更加科学的,更加完美的德育工作计划。

因此,总结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又是促进德育管理科学化的一条基本途径。小学德育管理除必须重视以上四个环节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不断提高小学德育工作队伍的素质,使他们明确德育目标和任务、增强责任感,通晓思想品德教育的艺术。其次,要切实处理好小学德育工作中各方面的关系。由于德育工作细致复杂,牵涉面广,因此,一定要协调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关系等,以形成教育的合力。再次,德育管理工作一定要贯彻方向性、统一性、示范性、连续性、吸引性等原则。

小学德育工作考评细则篇9

[关键词]“基础”课;考评;小班化教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4-0033-03

[作者简介]衣仁翠(1969―),女,山东烟台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法理学。

“基础”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律观的一门课。因为其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如果按照传统的考核方式,则很可能扭曲了大多数学生思想品德的本质,很可能使某些平时品质不是很好的学生,凭记忆和集中突击而取得良好的成绩,部分平时表现良好的学生考得不够理想。为了解决这种现象,我校社科部采用平时成绩占60%,期末开卷考试占40%的方法决定学生本课程的最后成绩。这种方法规避了一考定终身的缺点,但还存在考评的直观性和学生品德隐蔽性之间的矛盾怎样解决的问题。开卷考试占40%,试题基本是主观题,透过学生对某些事件的看法,毕竟言为心之声,可以有效地考查学生对客观社会事件的一些看法,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60%的日常表现是我这些年来试图解决考评的直观性和学生思想品德的隐蔽性矛盾的一些尝试。

一、“基础”课考评的直观性与学生思想品德的隐蔽性的现状

近些年来,许多高校的公共课教学采用的基本上都是大班化的教学方式,少则一百多人,多则几百人,使学生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与老师产生强大的距离感。我们都明白“基础”课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而不是一种技术教育;是观念价值教育而不是方法教育。而观念价值教育比技术教育更复杂,需要师生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信赖的情感,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教学效果。“基础”课作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是大学生接受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其教育的效果如何,这哪里是单单的一张考试卷能够下定论的,而大班上课的教育教学方式最后只能强化了考评的直观性与学生品德隐蔽性之间的矛盾,这是“基础”课考评直观性不可回避的现状和事实。

因为人毕竟是一个复杂的个体,就某些学生的主观愿望来说,其会将人性的某些瑕疵隐蔽或伪装起来的,在一定的情形下才能暴露出来。“基础”的考查是知与行的考查,知的考查通过一张试卷就能将一个人在某些方面的知识水平考查出来,却很难考查出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能力。行的考查则需要时间、充分的接触和观察,时间、环境等可能会改变一个人,对于品行的坚守需要信念,否则在特定的情景下,人的品行也会发生变化,这就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显而易见,大班化教育不具备考查一个学生道德水平和能力的条件。

二、小班化教学对解决考评的直观性和学生思想品德的隐蔽性矛盾的意义

小班化教学能够使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态度,包括学生的心理、个好、特长和能力,使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帮助教育学生。小班化教学能够使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普遍化,它为师生的相互交流提供了更多机会,使师生的感情更加融洽,教育质量明显提高。

小班化教学为素质教育创造了广阔又灵活的空间,能够让学生享受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资源,增加接受教育,展现自我的机会,师生之间更容易形成充分的以课堂交往教学为特征的教育过程,使教师更容易了解学生,最大限度地避免“基础”课考评的直观性和盲目性。

小班化教育教学为每个学生思想品质的展现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教师通过这样一个教育教学过程对每个学生思想品质的把握会更确定一些,对学生表现出来正确的思想品质加以表扬,对学生表现出来的不正确的思想品质加以引导和纠正。对学生表现出来的优秀思想品质、对知错就改、屡教不改的学生,教师都可以做到随堂记录,并在“基础”课考评中给予适当的考虑。因为小班化教学涉及的学生数量有限,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更全面、更具体,教师可以通过多角度去评价学生,也必然提高了教师评价的客观真实性,使“基础”课评价的直观性和学生思想品德的隐蔽性的矛盾又得到了进一步的缓解。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说:“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学生的思想品质是有一定的隐蔽性,但学生不是培养出来的特工,他们毕竟是正在成长的青少年,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的真情实感和对学生的充分关照,一定会唤起学生真实思想品德的展现,减少了“基础”课评价的直观性和学生思想品德的隐蔽性的矛盾。和小班化教学相比,大班化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很难对每个学生进行充分关照,因为大班化教学少则上百人,多则几百人,不要说和学生充分接触,就是考勤教师都力不从心;不要说了解学生,就是能完全认识学生都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只有以考试和作业作为考评的依据了。因此,我认为“基础”课大班化教学无论采取怎样的方法都很难解决或弱化考评的直观性和学生思想品德的隐蔽性之间的矛盾,只有小班化教学才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前提和基础。

三、小班化教学对解决考评的直观性和学生思想品德的隐蔽性矛盾的方法

(一)详细做好学生的日常考勤

我们不得不承认学生的内在动机有可能是隐蔽的,无法作客观的确认,但学生的行为确是客观的,不管我们是否能确认这是否是学生真实意思的表达。考量一个人的品质如何必须通过其行为,而无端地揣摩其动机也只是徒劳无益的。即使要揣摩其动机也只能通过其行为,尽管这种方法可能不准确,却是必须使用的方法。根据这样一个事实,我会把学生日常的诸多表现记录在案。每个学生平时每次上课是否准时、是否迟到、是否请假、是否旷课,甚至把学生比较突出的言行都记录下来,如是谁主动捡拾垃圾,是谁主动打扫教室里的卫生,是谁主动擦黑板,是谁主动帮助他人等。这些日常琐碎的记录只有小班化教学的教师才能够做到。因为小班化教学,教师能够在短时间内尽快熟悉每一个学生,并尽快做好各种日常记录,尽量使考评更客观。

(二)提前到教室

准时到教室是每个教师的工作准则,作为“基础”课教师,我认为提前到教室既可以将教学工作准备充分也可以很好地观察学生,做好学生的日常行为记录。长期以来我都有学生这样的记录,而这样的记录经过调查实践确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在品质。记得有一个学期我在一个没人打扫卫生的教室上课,每天当我提前来到这个教室时,不久,一位学生也会来并且打扫教室的卫生。我默默地将这位学生的名字记录在案,在最后的考评中此生得了优,又联系该生班主任,得知这确实是一位很优秀的学生。

(三)连续记录学生的座次

大学上课一般是流动教室,学生坐在什么位置一般是学生自己选择的,而学生对位置前后左右的选择是有一定意义的,其代表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其他的心理目的。上课态度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态度,也是学生对待教师劳动的态度。如果不是因为其他原因,一般情况下,一直喜欢坐在后面几排的学生,其学习态度和一直坐在前排的学生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对此,我也有一个习惯性的记录,一个学期下来,除了有个别因故变动位置,其他长期坐前排和长期坐后排的学生其学习效果基本上和他们的座次成正比。把这样的记录作为考评参考,我想应该有一定的意义。因为一个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喜欢听教师讲课的学生,一定能够汲取教师教育教学中的精华,并将其转化为自己行为的标准和追求。相反,长期坐在后排的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其学习态度消极,不太尊重教师的劳动,喜欢做小动作或做自己喜欢的事,完全不听教师的授课,教师传授的正确理念和价值观念很难到达此类学生的思想中,达不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其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何以提高?

(四)记录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表现

社会实践是加深学生对课堂教育教学的理解,加强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其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大学生尤其重要,通过对社会实体性的接触和观察,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社会实践教育相对课堂教育显得松散,使思想道德素质较低的学生在看似形散的社会实践教育教学中出现道德或不道德的行为,教师在对学生作正面的教育外,也可以将此作详细的记录,作为教师考评的参考是不无道理的。

(五)重视学生平时的作业

平时的作业是教师根据阶段性的教学要求对学生进行阶段性教育成果的一个观察,它表明这个阶段里学生思想和心理的成长。有些学生认为平时的作业无关紧要,只要期末考试考好就可以了,这是大学某些科目留给学生的基本印象和惯例。“基础”课是素质课,平时的一言一行皆在教师的考评参照范围内,何况作业。所以,学生平时的作业我都有留底,并将每个学生思想中错误的观念在课堂上进行系统的讲解,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不断改造自己,提高自己。在每次作业中,尽量使每次作业之间有一定的联系,细心通过作业观察学生思想是否有一定进步,并将详细情况记录在案,作为期末考评的参考。

(六)关注学生的各种评价

让学生以自评、互评的方式参与到期末考评中是我们桂林师专一贯的作法。学生在自我评价和对他人的评价中,可以对自我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行反思,对他人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行思考并学习。通过这样的一次评价活动可以从中看出学生对待他人和自己态度是否是客观的,也可以从中看出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结合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我们还会找班主任、辅导员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尽量通过比较全面的了解进行最后的考评,以最大限度地解决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隐蔽性和学生思想道德品质考评直观性之间的矛盾。

以上是我在我校“基础”课考评大背景下自己对学生平时考核的一些方法,尽管它不是学生全部思想品质的表现,但它毕竟是客观的,能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学生的思想品质。这只是我在教学工作中对解决“基础”课考评的直观性和学生思想品德的隐蔽性的矛盾的一些浅见。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期待探索更有价值的方法,使学生的考评结果能够最大限度地接近学生最真实的思想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韦冬雪,彭俊桦.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环节的优化[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2]徐海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及标准体系论要[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2).

[3]张红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指标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5).

小学德育工作考评细则篇10

检查开始之前,xx镇中心学校校长xx组织召开了筹备会,讨论评价标准,研究评价细则,修改考评方案。最后确定检查内容包括校务管理、教育教学管理、教职工队伍建设、师德师风建设诊断、学生管理、财务与后勤管理、卫生安全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成职教管理、期末复习情况和学校常规制度建设及落实情况。

从检查情况看,XX—XX学年第二学期,各校能够以推进教育教学均衡发展和基础教育内涵式发展为主题,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规范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为基础,规范办学行为,强化常规管理,坚持改革创新,提高管理效能,积极改革课堂,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力促进xx教育跨越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检查中也发现了一些学校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更要引起注意。

在对各校管理人员的学年度考评工作上,采取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组织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各学校校长面对全体教师进行述职,中心学校工作人员现场发放《xx镇中小学校长民主测评表》,对校长和班子成员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民主测评。测评结果将作为新学年管理人员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