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乡镇敬老院年度总结十篇乡镇敬老院年度总结十篇

乡镇敬老院年度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16:25

乡镇敬老院年度总结篇1

经县政府研究决定,今天召开全县乡镇敬老院建设现场会,主要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市乡镇敬老院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交流经验,分析形势,安排部署全县乡镇敬老院建设工作任务。刚才,县民政局*局长传达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五保供养和敬老院建设的意见》,**三个乡镇作了经验介绍,这几个乡镇工作各有特色,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实践性,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下面,我根据县政府研究的意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高度重视乡镇敬老院建设工作,切实提高对乡镇敬老院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是农村村民中最困难、最弱势的群体,对这部分人进行及时救助,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全面提高五保供养水平,既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体现,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的客观要求,加强敬老院建设是保障五保对象生活权益的根本途径,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中央、省、市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要求各级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敬老院建设,切实强化措施,加大力度,把敬老院建设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近年来,我县的敬老院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规范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敬老院建设工作得到长足发展。目前,全县共有乡镇敬老院16处,集中供养五保老人995人,年投入供养资金199万元,基本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病有所医”。特别是去年省、市部署乡镇敬老院改扩建计划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部署,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敬老院建设目标责任书,各乡镇把敬老院建设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把敬老院建设当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从规划、设计、筹资、开工建设等方面都层层把关,高标准、严要求,行动较快,措施得力,工作到位,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好局面,在社会上反响强烈。**、白彦、郑城、卞桥、魏庄、丰阳、临涧七个乡镇在全县率先进行了改扩建或搬迁,**镇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投入较大资金,新建老年公寓大楼,建筑面积4160平方米,工程完成后,可容纳260人入院;白彦、卞桥、临涧也都在1500平方米以上,其他准备改扩建的乡镇也都拿出了实施意见,工作都非常积极主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各乡镇的重视特别是在场各位的努力工作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县敬老院建设岗位上的各位同志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县敬老院建设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院舍房屋普遍破旧落后。全县多数敬老院由于建院时间较长,面积、规模小,园容园貌破旧。宿舍内配套设施简陋,与我县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相适应,也严重制约了五保供养水平的提高;二是管理服务质量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管理方式落后,有人浮于事的现象,管理人员与院民数比例不合理,管理服务人员年龄偏高,整体素质偏低,管理质量、服务水平不尽人意;三是供养比率太低。据统计,20xx年,我县有五保对象2563人,其中分散供养1568人,集中供养995人,集中供养率仅为38.8%,20xx年新增了2014名五保对象,按照省、市要求,20xx年集中供养率不低于60%,全县集中供养人数应达到2746人,但全县16处敬老院现有总床位只有1200张,总床位占老年人数26‰,现有条件远远跟不上发展需要,由于集中供养率偏低,严重影响了我县省、市文明敬老院的创建。四是现有资金还不能满足实际建设需要。目前,我县乡镇敬老院是以本乡镇"五保"对象为主体,以集体经济为依托,以"一乡一院"为建制的福利型体制。这种供养体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难以生存和发展,由于乡镇财政拮据,配套供养资金难以到位,敬老院资金缺口较大,"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病有所医"的办院水平得不到有效的财力支持,特别是敬老院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改扩建的力度不大,有些乡镇存有等、靠、要思想,面对困难不去积极想办法解决,而是消极对待,致使敬老院建设速度缓慢,严重影响了我县敬老院改扩建的进程。五是责任心不强。个别乡镇没有长远规划,思路狭窄,设计规模达不到上级要求,有的对建设质量把关不严,给建筑工程留下安全隐患。这些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逐一研究解决。

二、加大力度,切实做好敬老院建设工作

(一)积极筹措资金,尽快把敬老院新建、改扩建资金投入到位,确保20xx年底基本实现五保集中供养。省、市、县提出的乡镇敬老院建设三年规划,对乡镇敬老院建设提出了严格的标准和要求,也为我县的乡镇敬老院建设指明了方向。我县的敬老院建设,要本着布局合理、经济实用的原则,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力争今年基本完成敬老院建设任务,20xx年扫尾。敬老院建设标准应不低于省民政厅规定的三级院标准,做到庭院美化绿化、路面硬化、水电路畅通,娱乐健身、医务、就餐、洗浴等设施配套,工作人员配备合理,规章制度健全,五保对象应保尽保,集中供养率达95%以上,使敬老院成为农村老年人活动中心和精神文明建设阵地。一要认真落实规划。去年以来,我县制定了敬老院建设三年规划。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抓好规划落实,力争今年年底前全县五保集中供养率有一个大的提高。要保护好、利用好敬老院现有资源。各乡镇政府切实负起责任,凡能够利用的,要充分利用,确实不能利用的,要搞好资产处置,不能造成资产流失。要继续坚持“稳定一级院,巩固二级院,发展三级院,转化等外院”的指导思想,需要维修改造的要加以维修改造,容纳能力不足的要逐步加以扩建。要充分挖掘各类资源,尽量降低建设成本,要积极利用撤乡并镇后闲置的政府办公场所及学校、卫生院,也可以利用破产倒闭的企业等房产资源,通过维修改造,作为敬老院使用。要加强对敬老院建设的组织领导,民政、财政、建设、土地等部门要各负其责,在项目设计、评审、工程招标和验收等环节上,通力协作,共同抓好落实。要实行目标责任制,按照三年规划,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责任人和年度任务目标。要严把工程质量,保证工程进度。要将敬老院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调度,定期通报,定期督导。二要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要采取财政列支一部分、社会捐赠的慈善资金投入一部分、福彩公益金拿出一部分的办法进行资金筹措,确保按时完成计划。要充分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和支持敬老院建设,对企业和个体老板愿意向敬老院投资的,如果数额可观,可以让其冠名,凡是对五保事业给予赞助的,可以铭刻纪念。可以劝导企业自己兴办敬老院,政府在供养资金上给予一定的补助。总之,要千方百计挖掘社会潜力支持五保事业,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孤的良好风尚。三要加强规范管理,提高敬老院工作水平。要继续开展敬老院等级管理,促进敬老院管理规范化、制度化。要选拔政治素质高,热心五保事业,具有较强组织领导能力的人担任院长。工作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热情的服务态度,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服务技能。民政部门要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要坚持和完善以往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制度建设要细,执行制度要严,靠制度来规范工作,努力提高管理服务水平。要加强分散供养人员的保障服务,村里要安排专人负责,乡镇要以敬老院为依托,定期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要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乡镇敬老院管理规程》,使我县敬老院管理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重点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要建立健全院长、服务人员职责,岗位责任制,院民守则,学习制度,卫生制度,财务制度,考勤制度,食堂管理等制度,同时要成立有院民参加的院务管理委员会、财务管理委员会、食堂管理委员会、生产管理委员会,逐步形成民主管理,自我约束的良性管理机制;二是强化管理。要把任务层层分解,实行指标管理,把责任落实到人,要让院民直接参加管理,评定工作优劣,体现院民的主人翁地位,发挥院民的民主权力,与服务人员一起提高敬老院的工作水平;三是要进行检查评比,县民政局要根据等级管理的标准制定《文明敬老院检查评比标准》,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要把检查结果进行通报,力争把敬老院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三)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院办经济。为增加敬老院的收入,改善办院条件,提高老人的生活水平,促进乡镇敬老院的发展,各乡镇要根据敬老院等级管理的规定,积极探索发展院办经济的路子,在大力发展院办经济上多动脑筋,大做文章,搞好突破,不断增强乡镇敬老院的经济实力,积极走以院养院的发展道路。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敬老院建设是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各乡镇和有关部门一定要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要明确责任,密切配合。要将敬老院建设作为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部署,分工负责,精心策划,周密组织,明确任务和要求,落实责任,按时完成。民政部门要搞好调研,当好参谋,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出台有关政策措施,推动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要深入宣传发动,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加强敬老院建设工作,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怀,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各部门、各乡镇要从弘扬主旋律的高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敬老院建设工作中来。敬老院建设是民政部门的职责和任务,但仅靠民政部门的力量,有些问题是解决不好或解决不了的,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大力支持。因此,今后,要充分利用**电视台、临沂日报**版等多种传媒,宣传敬老爱老、关心支持敬老院建设的好人好事,呼吁全县人民为敬老院奉献爱心,努力营造尊老敬老,争献爱心的浓厚氛围,各乡镇敬老院要积极争取与各部门、企业结对子,建友好单位,签订建立友好单位协议书,结成帮扶对子,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努力为我县敬老院的建设和发展增添生机和活力。同时,要在县电视台新闻节目中和临沂日报**版设立乡镇党委书记访谈录,促进敬老院建设步伐,要培育、宣传一批好典型,总结、推广一批好经验,把敬老院建设成传递爱心的窗口、精神文明的品牌。

乡镇敬老院年度总结篇2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精神为指导,统一思想,加强领导,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全面推进我县供养对象集中供养工作,不断提高供养对象的生活水平,维护供养对象的合法权益,逐步建立和完善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集中供养保障机制。

二、工作目标

1、到**年底,确保全县集中供养比例达到60%,200年基本达到80%,力争在200年底以前,全县农村五保对象在自愿的基础上全部实现敬老院集中供养。同时,进一步提升敬老院管理档次,提高五保对象供养水平,使农村五保对象的年供养标准原则上不低于当地农民上年人均纯收入的60%。

2、在硬件建设上,严格执行《星级敬老院评比标准》,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建设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设施先进、交通便利、管理科学,集医疗、康复、养老、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敬老院,使之便于老年人使用。

3、在软件建设上,进行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全面推行管理人员聘任制,逐步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4、在内部管理上,加大建章立制力度。建立健全敬老院各项规章制度,并统一制作上墙。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力求全县敬老院基本达到住房宾馆化、管理制度化、环境园林化、服务优质化。

三、实施办法

1、统筹规划。首先对现有敬老院的布局、资源配置、供养人员和管理服务人员等情况进行普查,摸清家底,按实有五保对象人数,集中供养缺口,采取“缺多少建多少”的办法,搞好敬老院立项审批,争取早日检查验收并投入使用。同时,各敬老院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搞好园林化建设,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到实地踏看,制定出符合本院实际的园林规划图纸,并严格按照图纸精心施工。

2、整合资源。乡镇要根据乡镇规模、经济条件、供养对象数量等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合理设置敬老院,原则上可维持一乡(镇)一院,人口较少的乡镇可以“三院(两院)合一”,由邻近几个乡镇合办中心敬老院,但对合办的敬老院必须明确责任,协商处理好有关政策措施并确保落实到位;一个乡镇有两个以上敬老院的,原则上要撤并成一个敬老院。要充分利用乡镇机构改革、撤乡并村后的闲置资产,采取无偿划拨的方式,改扩建成敬老院,对低矮潮湿、老旧破漏、床位不足的敬老院进行改建、扩建或重建,以提高敬老院接纳能力,同时鼓励和动员在院老人两人共住一间房,以接纳分散的五保对象入院。

3、典型引路。各乡镇民政所要把实施“星光计划”与开展创建星级敬老院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在实施过程中及时发现典型,不断总结先进经验,做到以点带面,促进五保集中供养工作顺利进行。

4、保证投入。各乡镇要认真落实农村税费改革后的五保供养政策,五保供养和县财政五保对象补助金,必须按月足额拨付到位,保证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各乡镇要为敬老院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划拨生产基地,积极发展庭院经济,保证入院老人身心健康,使供养对象住得好,吃得好,穿得好,病能医。

5、转变观念。采取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面向社会公开选拔能力强、懂经营、善管理的“能人”担任敬老院长,充分发挥领头雁的作用。

四、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各乡镇要采取有效措施,精心组织,确保农村五保“敬老工程”顺利实施。要将集中供养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要以集中供养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充分发挥政府在集中供养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在资金投入上,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集中供养的经费投入,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敬老院的改、扩建,以推动供养对象集中供养工作目标的实现。

2、实行目标考核。各乡镇要把五保供养工作和敬老院建设作为今年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列入议事日程,县民政局将根据集中供养工作目标,对成绩显著的给予适当奖励,实行以奖代补。

乡镇敬老院年度总结篇3

关键词:贫困地区;敬老院;建设;探索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是最困难、最弱势、最无助的社会群体。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与管理,改善农村五保群体的生活状况,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做好这项工作对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维护农村大局稳定、落实社会保障政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是典型的“老、少、边、穷”部级贫困区(县),该区在农村敬老院建设中,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贫困地区农村敬老院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有益启示。

一、基本情况

嘉陵区共有五保供养对象9980人,其中集中供养4061人、分散供养5919人,管理人员3100人,2011年累计发放五保供养金2927.24万元。根据乡镇敬老院现状、五保老人人数,结合行业要求和嘉陵区实际,以省、市统一规定标准建设敬老院,2011年全年完成总投资608.4万元,新建敬老院4所,改扩建敬老院5所,维修敬老院20所。新增床位300张,集中供养“五保”对象90人。全区敬老院达到52所,其中已通过验收的省一级敬老院3所,省二级敬老院8所,市级规模达标敬老院33所,集中供养人数4061人,集中率供养率为36%。生活不能自理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100%。

二、取得成效

近年来,嘉陵区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宗旨,着力从机制上、政策上为农村敬老院建设提供保障,积极筹措资金,整合各方力量,大力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统筹规划,全面提升敬老院规模和档次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思路,立足新建敬老院达到省一、二级敬老院标准,加快乡镇敬老院规划建设。2008年以来,嘉陵区相继新建了大观、礼乐等全省高标准样板敬老院。针对区财力紧张现状,充分利用农村闲置村小学校、乡镇(村)闲置公房、已撤并搬迁的乡镇政府用房等闲置资产,坚持改扩建与新建结合,广泛兴办农村敬老院。近年来,嘉陵区共利用闲置资产1.4万平方米,改、扩建乡镇中心敬老院15所,节约财政资金1000多万元。目前,全区已建成省一级达标敬老院7个、省二级达标敬老院8个,市级模范、达标敬老院34所。今年嘉陵区将改扩建敬老院3所,年内全区敬老院将达52所,可集中供养4150人,集中供养率达到41.6%。敬老院建设成规模、上档次,有效保障了农村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初步实现了农村五保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二)多管齐下,整体推进敬老院规范化管理

加强管理、强化服务是办好敬老院的关键。嘉陵区在加大敬老院建设力度的同时,着力健全敬老院管理制度、提高供养对象的生活水平,做到硬件、软件两手抓。一是建好服务队伍。采取乡镇干部派、大学生村官中选、村组干部兼、面向社会招等方式,精心选聘善服务、会管理、懂经营、有爱心的人担任院长和管理人员。二是加强敬老院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了院长负责、管理服务人员工作责任等制度,确保了敬老院管理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管。三是大力兴办院办经济。将敬老院划分为生活区、生产区,配套4—5亩适用菜地,根据五保老人自身特长和劳动能力,分成种植、养殖、文化等6个小组,实行统一的作息和劳动制度,安排力所能及的劳动,以按劳计酬的方式激发入院对象劳动热情。四是全力保障供养水平。为确保五保供养工作的落实,嘉陵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实施意见》,明确规定五保供养经费由区财政负责,有效地保障了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

(三)协作联动,全力推进工作落实

为促进农村敬老院建设这一民心工程的顺利开展,嘉陵区政府成立了敬老院建设领导小组,区政府领导总揽,区民政局牵头,区级相关部门配合,各乡镇(街道)实施,积极整合各方力量,群策群力抓好敬老院建设。教育部门将闲置村小学校交由乡镇兴办敬老院,建设、国土部门一条龙免费办好相关手续,供电、广播电视、电信部门在相关设施设备安装方面提供帮扶,乡镇(街道)积极组织建设施工,发动党员群众义务投劳捐助,民政部门现场指导,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形成了敬老院建设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区政府把敬老院建设任务纳入年度考核目标,区目标办每月进行一次督查通报,严肃追踪问效,严格逗硬奖惩。通过县级领导联系片区督促,区级部门联系乡镇帮扶,区乡上下有效联动,确保了敬老院建设管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存在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嘉陵区的五保供养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供养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薄弱

嘉陵区部分乡镇敬老院房屋利用村小、乡镇闲置办公用房等改建而成,普遍存在占地面积小、房屋数量少,建筑结构不合理,设施陈旧老化差等问题,乡镇没有专门的维修经费,上级补助资金非常有限。大多数敬老院没有配备足够的生活娱乐设施,如彩电、冰箱、文体器具等。农村敬老院基础设施落后与每年增加五保集中供养住户之间的矛盾突出,虽然近几年加快了改扩建步伐,但历史欠账较多。

(二)建管资金不足

受经济发展和财力状况的影响,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嘉陵区敬老院建设、管理的瓶颈。一是转移支付的供养资金少。目前,嘉陵区集中供养人员转移供养金距离全省平均水平尚存在一定差距。由于物价不断上涨,敬老院运行成本不断增加,敬老院的经济压力较大。二是农村敬老院建设资金紧缺。按照相关规定,敬老院由乡镇(街道)负责兴办,区政府给予支持。但受自身财力制约,乡镇(街道)除了划拨部分土地外,基本无资金投入,敬老院建设资金主要依靠向上争取。三是敬老院设备更新困难。由于缺少资金,目前嘉陵区敬老院部分陈旧设备难以更换,急需添置的设备及院民生活必备物品难以落实。

乡镇敬老院年度总结篇4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宗旨,建立完善省、市、县、乡四级财政分担的农村五保供养机制,本着“先易后难、量力而行、布局合理、经济实用”的原则,统一规划,分类实施,进一步改善敬老院基础设施,实现五保集中供养率50%的目标。

二、任务目标

力争3年实现全市集中供养五保对象15000人,集中供养率占期末实有五保人数的50%以上。3年改扩建敬老院128所,新增床位10000张。到2009年,省一级敬老院达到敬老院总数的20%以上,省二级敬老院达到敬老院总数的50%以上。

年度目标任务:

2007年敬老院集中供养率不低于30%,新增敬老院床位3000张,新增集中供养五保对象3000人以上,集中供养总数力争达到9000人。完成上述目标需改、扩建敬老院40所,其中在每个区县政府所在地城镇建成100人以上的敬老院,共需资金2200万元。

2008年敬老院集中供养率达到40%以上,新增集中供养五保对象3000人,新增敬老院床位3000张以上,集中供养总数达到12000人。完成上述目标需改、扩建敬老院60处,共需资金2400万元。

2009年敬老院集中供养率达到50%以上,新增集中供养五保对象3000人,新增敬老院床位3000张以上,集中供养总数达到15000人。完成上述目标需改、扩建敬老院28处,修建村级五保户集中供养点30处,共需资金1720万元。

三、工作总体要求及措施

(一)总体要求

奋战3年,实现每个乡镇至少有一处敬老院达到市一级以上敬老院标准。做到庭院美化、绿化,路面硬化,水、电路畅通,设施配套,种、养副业齐备,活动内容丰富,管理人员经费落实,规章制度健全,区县集中供养率平均达到50%以上,使敬老院成为农村老年人活动中心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阵地。

(二)工作措施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区县政府是敬老院建设和管理的主体,要加强对乡镇敬老院建设的领导,要把敬老院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为为老百姓办实事之一。不断加大政府投入,改造和完善现有敬老院服务设施,加快敬老院建设和改造步伐。各区县政府要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民政、财政、国资、教育、卫生、国土资源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协调解决建设中的问题,层层建立目标责任制,明确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并加强督查督办,确保目标如期完成。根据实际,按有关要求抓好敬老院建设的规划和实施工作,推动全市敬老院建设上新台阶。

2、整合资源,分类指导。充分利用乡镇区划调整后闲置的办公场所、学校、卫生院及破产倒闭企业等房产资源,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搞好选址规划、翻新改造,通过整合资源,解决供养场所问题。对经济基础较好的乡镇,引导和鼓励依靠自身力量对敬老院进行整修和扩建,率先实现集中供养目标;对供养人数较多的乡镇,实行一乡两院或建设“五保村”;对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的乡镇,发展种植、养殖等项目,以副补院。落实优惠政策,敬老院建设和灾区恢复重建享受同样政策。

3、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敬老院建设所需资金采取财政投入一部分、联系乡镇的市、区县部门扶持一部分、社会捐助一部分、企业援助一部分、群众帮助一部分、自筹物料一部分的方法解决。敬老院建设以县乡为主,市上采取“先投资,后补助”及“以奖代补”的办法,根据各地经济状况、敬老院规模大小、床位数、供养人数等,按一定的比例予以补助。敬老院管理人员工资应纳入区县财政预算。

4、积极探索敬老院改造建设的新路子。采取公办民营、民办公助、建设慈善敬老院等形式,鼓励和支持单位、组织、个人等社会力量兴办敬老院,发挥其在筹集社会资金、组织社会资源等方面的作用,走社会化发展的道路。积极吸纳全社会的支持和捐助,各种慈善性质的社会捐助资金可优先用于敬老院建设。对于捐赠巨资兴建敬老院者,可树碑纪念,并可以捐赠者名义命名敬老院。

5、强化激励措施。为调动县乡敬老院建设的积极性,实行以奖代补、奖励积极的激励政策。对达到省一级敬老院标准,经验收合格后以奖代补30万元;达到省二级敬老院标准,经验收合格后,以奖代补20万元;达到市一级敬老院标准,经验收合格后,以奖代补15万元;达到市二级敬老院标准,经验收合格后,以奖代补10万元。

四、市与区县各自承担的投入责任

乡镇敬老院年度总结篇5

为进一步做好全区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保障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针对税费改革后五保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认真落实五保供养政策

(一)严格五保对象的界定和审批。根据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条例》规定,五保供养的对象是指村民中符合下列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1、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或者虽有法定扶养义务人,但是扶养义务人无扶养能力的;2、无劳动能力的;3、无生活来源的。五保对象条件规定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必须同时具备“三无”条件,缺少任何一条都不能成为五保对象。对于有女无儿的老人,如果其女儿家庭是人均纯收入低于本地当年确定的特困家庭生活标准的、或女儿是隔省跨县且确无能力尽抚养义务的,需持有其女儿所在县(区)民政部门提供相关有效证明材料,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后,方可作为五保供养对象。具体审批程序:由本人申请或者由村民小组提名,经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村民委员会初审,在村务公开栏张榜公布一周后上报;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审核后报区民政部门;区民政部门会商区财政部门后审批。审批后的人员名单须在村务公开栏再次张榜公布一周,如无异议,则颁发由市民政部门统一印制的《五保供养卡》。各乡、镇、办事处要按照《农村五保供养条例》的要求标准,对新增供养对象要严格把关,对已故和不符合五保供养条件的要及时停止供养,杜绝虚报、瞒报、错报的情况发生。否则,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统一预算,审批发放,落实供养标准。农村税费改革后,按照规定,在农业附加中,以乡镇办事处为单位统一测算五保供养经费比例,并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保证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

(三)实行五保户持证管理。将每年供应后的粮、款、物填入证中,以便监督检查。凡是供给标准不落实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整合资源,改善条件,强化管理

(一)加强敬老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供养点。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抓好敬老院的改造和新建工作,并将其作为地方党委、政府“为民办实事”内容之一。在三年内对因建制调整需撤销、合并的敬老院,报经县区级民政部门批准后进行资源的整合利用。大乡镇设1—2所敬老院,小乡镇设1所敬老院,房产变卖、出租等收入归敬老院集体所有,不准挪作他用,并对所有资产进行评估登记,实施有效的管理。

(二)加强院务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对敬老院的各项经费、物资及生产经营帐目,要定期公布,接受供养人员和社会监督,坚决杜绝贪污、挪用养老经费和物资的行为。

(三)从强配备敬老院院长。敬老院院长以及管理人员要实行公开招聘。敬老院院长任职条件年龄在5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有一定事业心和管理能力的人来担任。敬老院院长及管理人员的任用,在10月底前由乡镇办事处在本级行政区域内选聘,并对应聘人员进行必要的文化测试和考核。对符合录用条件的,由乡镇办事处提出意见,报区民政局同意后,签定聘用合同,任期三年,期满后确因工作需要可继续签定聘用合同。管理人员一般2—3名,不准超标准配备。其工资福利待遇比照当地事业编制聘用人员标准执行,经费列入乡镇财政预算,保障他们必要的工资待遇,使其安心工作,进一步增强责任心,提高管理水平。

(四)加强机制创新,大力发展院办经济。各乡镇办事处要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积极发展院办经济,壮大敬老院自我积累,增强敬老院自我发展的能力。在筹资渠道上,可采取“四个一点”的办法,即:向上争取政策,用项目资金解决一点;区、乡(镇)两级政府把五保工作纳入小康建设规划,从财政经费中支持一点;依托辖区私营业主和驻地企事业单位,争取捐助一点;各地敬老院通过发展“院办经济”,自筹资金弥补一点,千方百计保证五保老人的生活和敬老院建设,增强敬老院的自我造血功能。

三、切实落实好分散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

(一)分散供养的五保对象供养经费和实物由地方各级政府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担。五保对象承包的土地由村集体或受委托的抚养人代为耕种的,要层层签订供养协议。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确保责任到位、管理到位、资金到位、代养服务内容到位。

(二)乡镇办事处和村要建立和落实干部与分散五保供养对象结对、包户、帮扶等干部联系人制度,关心五保对象的冷暖疾苦,帮助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落实五保责任,确保五保老人安度晚年。

四、五保供养工作职责

(一)区民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五保供养工作。负责对五保供养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的宣传,对乡镇办事处五保供养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并对五保对象生活困难给予必要的资金和物资帮助。其责任主体为区民政局。

(二)乡镇办事处负责敬老院集中供养五保对象的吃、穿、住、行、医、葬及敬老院的基础设施管理以及供养对象进出实行动态管理等。其责任主体为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

(三)敬老院实行院长负责制。院长的主要职责是: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五保供养和敬老院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2、组织制定院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敬老院发展规划;

3、组织发展院办经济,增强敬老院自我发展的活力,不断提高供养人员的生活水平;

4、督促工作人员履行职责,建设岗位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维护供养人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确保供养老人老有所养,老有人管。

(四)实行分散供养的五保对象由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总责,村民委员会、受委托的扶养人和五保对象三方签订五保供养协议,确保其供养标准不低于当地村民的一般生活水平。其责任主体为村民委员会。

五、当前几项重点工作要求

(一)结合当前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一次以服务农村五保供养户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做好“四个一”,即: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要联系一户五保供养户,为每户五保供养户办一件实事,送一份温暖,帮助当地敬老院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乡镇敬老院年度总结篇6

同志们:

这次全县农村五保供养和社会捐赠工作会议是县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市五保供养和社会捐赠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我县五保供养制度改革和敬老院、慈善超市建设步伐。下面,我讲以下几点意见:

一、高度重视农村五保供养和敬老院建设工作,切实提高对农村五保供养和敬老院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

农村五保供养政策是农村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这项制度实施以来,在保障广大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农村改革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农村税*改革之后,由于“三提五统”的取消,供养资金来源发生了变化,供养资金遇到困难,五保供养工作受到较大影响。从我县的情况看,五保供养和敬老院建设工作正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目前,全县现有五保对象3120人,按照省市规定的分散供养每人每年不低于1200元,集中供养每人每年不低于2000元的供养标准,全年共需五保供养经*526.5万元,但我县目前的供养水平远远达不到这一标准,由于供养经*不足,致使五保对象在生活、医疗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困难。全县现有敬老院15处,集中供养207人,集中供养率仅为7%。按照省政府今年年底集中供养率要达到60%的要求,我县敬老院年内必须新入住五保对象1665人,集中供养总数要达到1872人。实现这一目标,需改扩建敬老院16处,改造房屋341间,新建房屋900间。目前,仅有李庄镇、庙山镇敬老院建设达到要求,任务还十分繁重。当前我县农村五保供养和敬老院存在的问题,主要还是重视程度不够和资金落实困难这两个方面。在五保供养经*方面,由于县乡财政非常困难,事实上都没有将五保供养经*按照规定的比例和实际需要列入财政预算。在敬老院建设方面,市政府已原则同意每年拿出一块资金用于敬老院建设,但为了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市里需要待建设完工后,根据审计结果再行拨付。因此,各级一定要克服等、靠、拖的思想,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加快敬老院建设步伐。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抓好我县的五保供养工作,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提高对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认识:

一要充分认识到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在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五保对象是农村最困难的群体,特别需要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五保供养改集体供养为主,把农村五保供养纳入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从根本上解除五保对象的后顾之忧,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因此,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不仅是一项具体业务工作,而且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项政治任务。

二要充分认识到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切实关心五保对象的吃、穿、住、医等问题,为他们诚心实意办实事,尽心尽力解难题,就是要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五保对象,维护和保障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权益。离开了对农村五保对象基本生活的保障,发展就不全面、不协调,长期看也必然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三要充分认识到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确定的重要战略任务。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解决五保对象的生活问题,实际上就是坚持公平、公正,体现妥善协调和处理各个方面利益关系的要求,体现党的性质和宗旨,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认真抓好,为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加大工作力度,全面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和敬老院建设工作措施

省政府要求农村五保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指导思想,以建立和完善省、市、县、乡四级财政联保机制为总抓手,加快敬老院建设,基本实现集中供养,切实保障五保对象的合法权益,全面提高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新水平。结合我县实际,当前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抓紧建立和完善省、市、县、乡四级财政联保机制。最近,市政府下发了《临沂市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实施办法》,明确提出建立以财政为主,由省、市、县、乡四级分担的农村五保供养机制。把五保供养由集体福利转为社会救助,把供养资金来源由集体为主转为财政为主,这里必须明确,省、市、县、乡四级按照2:2:3:3的比例来落实资金,各乡镇都必须按照这个比例来落实配套资金。当前要把精力放在抓好编制资金需求方案和财政预算的落实上。一是各乡镇在合理确定五保供养标准的基础上,按照省、市、县、乡财政分担的比例,拿出资金需求的大盘子,编制资金需求方案,乡镇编制的资金需求方案要在11月底前报县财政局、民政局。二是要严格执行省政府[2005]95号文件精神,按照农村税*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村级补助比例不低于20%的规定,落实好财政应负担的五保资金。各乡镇要在确保2005年度五保供养资金足额到位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明年预算的落实上,最迟要在11月底以前,制订出2006年所需五保供养资金的方案。三是要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益。我县各级财政都不宽裕。五保供养资金来源由集体供养为主转到财政供养为主以后,各级财政的压力很大。对于这笔资金,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切实管好用好,专款专用。

(二)加强敬老院建设,确保2007年底基本实现五保集中供养。要本着布局合理,经济实用的原则,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力争2006年基本完成敬老院建设任务,2007年扫尾。敬老院建设标准应不低于省民政厅规定的三级院标准,做到庭院美化绿化、路面硬化、水电路畅通,娱乐健身、医务、就餐、洗浴等设施配套,工作人员配备合理,规章制度健全,五保对象应保尽保,集中供养率达到95%以上,使敬老院成为农村老年人活动中心和精神文明建设阵地。一是认真落实规划。今年以来,各级普遍制定了敬老院建设三年规划。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抓好规划落实,力争今年年底前全县五保供养率平均达到60%。要结合第二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实实在在为民解忧办实事,把敬老院建设好、管理好。各乡镇、有关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对全县乡镇敬老院的资产进行一次清理,凡能够利用的,要加以充分利用,凡不能利用的,要搞好资产处置,不能造成资产流失。要继续坚持“稳定一级院,巩固二级院,发展三级院,转化等外院”的指导思想,对现有乡镇敬老院,需要维修改造的要加以维修改造,容纳能力不足的要逐步加以扩建。要充分挖掘各类资源,尽量降低建设成本,可以利用撤乡并镇后闲置的政府办公场所及学校、卫生院,也可以利用破产倒闭的企业等房产资源,通过维修改造,作为敬老院使用。敬老院建设是社会公益项目,有关部门要在土地征用和划拨、规划设计、税*征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支持。要加强对敬老院建设的组织领导,乡镇要明确一名政府领导负总责,民政、财政、建设、土地等部门要各负其责,在项目设计、评审、工程招标和验收等重要环节上,通力协作,共同抓好落实。要实行目标责任制,按照三年规划,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责任人和年度任务目标。二是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要采取财政列支一部分,社会捐赠的慈善资金投入一部分,用三年时间将全县乡镇敬老院改造一遍。市里确定今年从公益金中拿出1000万元,初步考虑,可对计划开工改扩建的敬老院每处先拨10万元的启动资金,待工程完工经审计后,再根据其投入资金额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各乡镇要不等不靠,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要充分发动社会力量投资。凡是对五保事业给予赞助的,可以铭刻纪念。对一些大企业,可以劝导他们自己兴办敬老院,政府在供养资金上给予一定的补助。三是加强规范管理,提高敬老院工作水平。要继续开展敬老院等级管理,促进敬老院管理规范化、制度化。要选拔那些政治素质高,热心五保事业,具有较强组织领导能力的人担任院长。民政部门要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要加强分散供养人员的保障服务,村里要安排专人负责,乡镇要以敬老院为依托,定期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为五保对象服务的前提下,要积极引导敬老院开展以副补院和代养业务,创造条件,逐步把敬老院建设成为社区老年服务中心,为广大农村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切实做好分散供养工作。五保供养主要是集中和分散供养两种形式。因此,在大力提高集中供养率的同时,要下力气抓好分散供养工作。一是要抓好分散供养待遇的落实,据调查了解,有的地方重集中供养轻分散供养,对敬老院舍得拿钱,而对分散供养的关心不够,有的地方分散供养年人均标准只有300多元,甚至个别村给五保对象一块口粮田后就什么也不管了,造成一些五保对象生活没有着落。各乡镇和民政部门必须负起责任,扎扎实实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目前,财政为主的供养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各级必须开动脑筋,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千方百计保证分散供养的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二是要加强分散供养服务,要建立分散五保巡回指导服务制度,定期对分散五保对象的生活情况进行询问和检查,组织医疗人员对分散五保对象进行查体,对他们的生活和健康做到了如指掌。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是村里未尽到责任的,要责成村里解决,属于乡镇的责任,由乡镇加以解决。在分散五保对象的服务上,村委会负有主要责任。村里要安排专人照料,负责五保老人的生活起居,及时提供生活必需品,确保分散五保对象生活无忧。三是要统筹农村社会救济的各项政策、资金等资源,合理运用,解决好五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开展住房专项救助和灾民倒房重建过程中,要将五保户的住房问题统一考虑;在开展的教育专项救助中,要将残疾人技能培训、孤儿教育给予优先安排,让他们同其他人一样都能平等享受教育的机会;在开展的农村医疗专项救助中,要把五保对象的治病问题统筹考虑。

三、加快推进慈善超市建设工作

关于慈善超市建设工作,今年4月份以来,市里在*区、*县、*县开展了试点工作。目前,*区建立起2处慈善超市,*县、*县各建1处慈善超市。我县还是空白,慈善超市是在扶贫帮困生活中创造和发展起来,以解决城市贫困居民生活困难为目的,以经常性和集中社会捐赠为依托,以募集和发放生活必需品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救助平台和载体,是依靠社会力量开展救助工作,把经常性捐赠和社会救助有机联系在一起的桥梁和纽带,是借鉴商业超市的形式,选择某一固定场所,将捐助物品集中陈列,让困难群众根据生活需要定期定量无偿领取或低价购买的一种新的社会救助模式,对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推动社会救助工作开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各乡镇、有关部门一定要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加快慈善超市建设步伐。

对于建设慈善超市工作,国务院、省、市都高度重视。市里要求,今年年底前,全市所有县区都普遍建起慈善超市,明年逐步向有条件的乡镇延伸。县里将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创造条件,稳步实施,争取按时完成慈善超市建设任务。各乡镇也要拿出规划,搞好慈善超市建设。

四、认真扎实地组织好社会捐赠活动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我县坚持“依靠社会办慈善,办好慈善为社会”的方针,连续两年集中开展“慈心一日捐”活动,募集善款177万元,实施了“朝阳助学”、“夕阳扶老”、“康复助医”、“爱心助残”、“情暖万家”五大救助工程、十大救助项目,救助困难群众556人,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为拓宽募捐渠道,提高救助能力,加快慈善事业发展,县政府根据市里的统一部署要求,于今年11月下旬在全县集中开展慈善捐赠活动,与成立慈善总会和慈善超市建设相结合,开辟第二条慈善募捐救助渠道,既帮助群众解决生活困难,也使家庭和社会闲置的物资物尽其用。

这次慈善捐赠活动总的原则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深入开展经常性捐助活动的通知》为依据,广泛深入发动群众,弘扬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鼓励奉献,坚持自愿,禁止强行摊派和变相摊派。捐赠的主体包括党政机关、企事业(包括民营)单位、社会团体、学校、部队等单位及社会各界群众。捐赠的物品,一是家庭中闲置能用的物品,如各种电器、家俱、衣物、日用品等有一定使用价值的生活品,其中衣物类要求八成新或新品;二是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积压的产品、商品,保质期要求在3个月以上;三是单位、部门积压库存、罚没物品。

为搞好这次慈善捐物活动,各乡镇、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广泛宣传,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强大的声势,特别是结合第二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发动广大党员带头,各级领导分工包干负责,尽快形成高潮。省里要求,对这次慈善捐物活动,实行政府倡导、民政主管、慈善总会主办、上下联动、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对此,县里确定:(1)县民政局设立慈善捐赠物资接收管理工作站,办公地点设在县民政局。负责接收县属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商企业捐赠的物资,以及本辖区居民家庭捐赠的闲置物品,并负责捐赠物资的变现、调剂、分发。(2)乡镇设立慈善捐赠物资接收点,负责捐赠物品的登记、清点、验收、打包,并运送到县慈善捐赠物资接收管理工作站。为切实搞好捐赠物资的接收管理工作,必须加强各级慈善捐赠物资接收管理中心、工作站、工作点的建设,使其具备基本的仓储条件,符合防火、防水、防毒、防盗等要求,并配置必要的消洗、消毒、消防、运输等设备,以保证捐助物品的安全。同时要在显要位置悬挂牌匾,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其名称、地址、电话等,方便群众随时捐助。

五、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敬老院建设、慈善超市建设和社会捐赠都是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要明确责任,密切配合,抓好工作落实。要充分认识建设。敬老院、慈善超市和开展慈善捐赠活动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部署,分工负责,精心策划,周密组织,狠抓落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对敬老院建设,各乡镇政府要按照会上签定的责任状的要求,明确任务,明确要求,落实责任,按时完成。民政部门作为扶贫济困的主管部门,要搞好调研,当好参谋,尽快制定工作规划和活动方案,积极协调,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有关政策措施,积极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要深入宣传发动,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加强敬老院和慈善超市建设,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怀,各乡镇、有关部门要从弘扬主旋律的高度,广泛的宣传发动,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它、支持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敬老院和慈善超市建设中来。要培育、宣传一批好典型,总结、推广一批好经验,把敬老院和慈善超市建设成传递爱心的窗口、精神文明的品牌。要大力宣传慈善捐赠活动的目的、意义、原则、方法和步骤,及时宣传活动中的典型事例和感人事迹,为开展捐助活动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乡镇敬老院年度总结篇7

镇敬老院、××敬老院建设项目及民房保险工作已列入xx年度××县人民政府承诺的十件实事督办建设项目,重要工作主要是:加强城乡低保工作和医疗救助工作,稳妥做好农村、城镇特困群众,弱势群体和“五保户”大病救助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总结

一、××镇、××敬老院项目建设情况

①、××镇敬老院建设情况:××镇敬老院位于××镇勐哈村委会橡胶种植场,用地面积6941.21平方米,建筑面积2688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50万元,建设规模:住宿、餐厅、医务室、娱乐活动场所、绿化等附属工程设施。该建设项目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在县政府、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的支持下,完成了水电的建设,完成工程建设招标程序,主体工程住宿楼xx年11月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20余万元,完成总投资的80。

②、××镇敬老院建设情况:××镇敬老院位于××新城区农业银行住宿区背后,占地面积9845.35平方米,建筑面积5836.29平方米,项目总投资350万元,建设规模有:住宿、餐厅、娱乐活动场所、绿化等附属工程。目前完成了土地的征用、测绘、地勘、用地土方的回填,档墙等,现已进入主体工程招投标程序,预计主体工程明年1月份可以开工,该项工程已完成投资120余万元,占总投资的34。

③两个敬老院的资金使用情况:两个敬老院前期工程投资2814373.74元,资金主要用于前期工作,征地补偿费、工程勘察费、附属工程、土方回填、工程设计图纸费、办证费、通电通水工程。

二、灾民的救助工作情况,灾情发生后,及时下拨救灾款物,解决灾民的实际问题。下拨救灾救济款191万元,其中:①、用于民房恢复建设资金133万元,②、用于灾区和困难群众生活救济58万元,救济人口3640人次;为受灾群众、困难群众发放棉被2500床、衣物3000余件,救济人数4500人次;受灾群众和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三、民房保险工作情况,完成了全县民房的统一保险工作,签订了《××县农村居民住房保险协议》。目前农村居民住房保险共理赔农户533户,其中风雹灾413户,火灾6户,保险公司共向受灾农户支付理赔金180.7万元,受灾群众得到及时理赔。

四、统一提高城乡医疗救助标准,扩大城乡医疗救助工作覆盖面

修改完善了《××县城市居民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和《××县农村居民医疗救助实施办法》,严格救助范围和救助程序,扩大贫困群众救助面,搞好与新型合作医疗的衔接工作。发放城乡医疗救助金334.96万元,其中:①、救助城市贫困群众125人,发放城市医疗救助金33.2万;②、救助农村贫困群众789人,发放农村医疗救助金144.3万元;③、为农村五保对象和农村低保对象和边民缴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7.1万人,每人每年20元,共资助参合金达142万元;④、资助城市贫困低保户,底保边缘户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2208人,资助参保金15.46万元。

乡镇敬老院年度总结篇8

(一)构建四个平台,积极推进重特大疾病救助工作,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逐步向全覆盖、规范化转变。为了让重特大疾病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助,切实破解重特大疾病患者医治困惑状况,我区以构建四个平台(即:部门协同一体化平台、医疗费用筹措平台、救助政策倾斜平台、“一站式”同步结算平台)为载体,扎实推进了重特大疾病救助工作。近几年,共有城乡困难家庭患者45002人次获得救助。其中16名先心病、4名白血病儿童患者、102名尿毒症患者血透获得了免费救治,216名重特大疾病患者获得了重点救助。共发放了医疗救助资金3725万元,其中,重大疾病患者救助资金1125万元。实现了城乡所有儿童先心病、白血病、尿毒症患者血透免费救治和其它重特大疾病患者重点救助全覆盖。此外,全面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广泛开展社会帮扶,及时做好救灾救济工作,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向全覆盖、规范化转变。

(二)落实四个着力,全面提升五保供养保障水平,社会福利体系不断健全,逐步向较高层次、适度普惠转变。我区现有农村敬老院10所,五保供养对象2588人,其中:集中供养对象1628人,分散供养对象960人。近几年来,我区认真落实《五保供养条例》,突出“点、线、面”结合,并在落实“四个”着力上(即:以设施完善为抓手,着力提升保障能力;以规范管理为载体,着力提升服务水平;以发展庭院经济为支撑,着力提升“造血”功能;以机构建设为平台,着力提升队伍素质)下功夫,全区五保供养工作呈现喜人的发展态势。先后有两所敬老院(镇敬老院、下埠镇敬老院)达到了“五星”标准并被评定为全省五星级敬老院,三所敬老院达到了“四星”标准并被评定为全市四星级敬老院。镇敬老院还荣获了全市唯一一所“全国模范敬老院”称号。

(三)注重四个加强,切实做好双拥工作,双拥优抚安置体系不断巩固,逐步向体制完善、机制创新转变。近几年,我区按照“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基本要求,致力于军民团结共建,全区双拥优抚工作扎实开展,连续六届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区”称号。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夯实双拥工作基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将双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的总体规划统一安排,纳入一把手工程和对乡(镇、街)和各部门单位目标管理考核范畴,纳入重点工作督办范围统一督查,机构和人员纳入正式编制序列统一设置,双拥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统一划拨。二是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营造双拥工作氛围。做到有组织有计划,国防教育有阵地有活动,典型带动有榜样有示范。三是加强政策落实,进一步强化优抚对象生活保障。认真落实好义务兵优待、伤残军人退役安置、城镇士兵退伍安置和重点优抚对象等各项政策,重点优抚对象的生活、医疗、住房得到保障。四是加强军地共建,进一步促进军民关系融洽和谐。

乡镇敬老院年度总结篇9

一、提高认识,加大农村五保供养的工作力度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的爱民之情,亲民之义,为民之举,是加强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途径;是坚持执政为民重要理念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社会和谐的重大举措。对此,*市各级民政部门始终高度重视,把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对新形势下五保供养工作的领导。

一是纳入工作日程。市民政局坚持把五保供养工作摆上重要日程,明确提出了“十五”期间,要完成10所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建设的规划,到2010年,形成布局合理的农村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建设新格局的目标。几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市农村敬老院社会化发展步伐的意见》、《*市农村养老机构管理细则》等文件,特别是去年国家和省农村五保相关法规和文件下发后,我市坚决贯彻落实,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市切实加强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意见》,明确了五保对象供养标准、落实了资金,全面理顺了敬老院的管理体制,提出了建立分散供养五保对象管理服务体系的要求,从而有力促进全市五保供养工作健康发展。

二是供养资金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十五”期间,我市用于区域性敬老院建设和养员生活补贴资金达到900多万元。从今年起,市、县(区)两级都建立了五保资金专户,提高供养标准、敬老院管理费等,两级财政每年新增预算400万元,已基本落实。在院养员人均生活补助标准将由原来的2800元/年提高到3200元/年。

三是加强领导,密切配合。把五保供养工作作为社会福利事业的一个重要内容,加强了市、县政府的统一领导。市、县(区)民政部门配齐配强工作人员,设专人负责五保供养工作,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民政部门具体负责,相关部门配合的五保供养工作机制。目前,我市五保对象按新政策审批发证工作已基本结束,全市共有五保对象3328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0.65%,从7月份开始按新标准发放供养金。

二、整合资源,大力加强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建设

随着农村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一乡一院”的敬老院建设模式资产少、规模小、管理成本高、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十分突出,集体福利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也远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此,我们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推进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从2001年开始,我市逐步调整农村敬老院布局,打破“一乡一院”的办院模式,推进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建设。2002年,*满族自治县率先完成区域性中心敬老院的布局调整规划,将原来的14所乡镇敬老院整合为4所区域性中心敬老院。4个城区的乡镇敬老院各整合为1所。*县和桓仁县还分别新建了专门收养智障五保养员的区域性中心敬老院,为智障养员提供了更加舒适的环境和人性化的服务。今年桓仁县也完成了布局调整规划,将原有的14所乡镇敬老院规划为8所区域性敬老院。

(二)多方投入,加快建设。几年来,我市农村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建设资金采取本级财政投入、土地划拨、老院变现、政策减免、省市政府补助等办法筹集;建设方式采取公开竞标、专账管理、封闭运行、分期付款等。“十五”以来,全市新建并投入使用的区域性中心敬老院14所,总投资3170多万元,省、市补助资金占36%,县(区)投入资金占48%,乡镇投入资金占16%;总建筑面积26980平方米,床位1572张。目前,全市农村敬老院总数已由2000年底的46所减少到28所,减幅为39.1%,而床位数比过去增加了466张,在院供养人员增加了311人,逐步形成了农村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建设格局。

(三)明确责任,理顺管理体制。首先,明确法人地位。把区域性中心敬老院作为县(区)民政局的直属副科级事业单位,按1:6至1:8的比例选配管理服务人员,并实行聘任制,由县(区)民政局直接管理。目前,全市4个县(区)的7所区域性中心敬老院明确了法人地位,纳入事业单位管理。有2个县(区)理顺管理体制已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其次,明确产权关系。为避免国有资产流失,民政部门协调有关部门对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国有固定资产逐一进行登记,报国有资产和财政部门备案;对手续不健全的固定资产,协调计委、国土、规划等部门,按国家规定履行相关手续。通过这些做法,仅*县4所区域性中心敬老院明确的国有固定资产就达1300万元,土地185亩,山林80亩。三是明确隶属关系。国有资产关系理顺后,受县(区)政府委托,由县(区)民政局对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履行具体管理职责。

(四)健全制度,强化管理。一是加强财务管理,实行报帐制。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在县区民政局设一名总会计,具体负责财务管理,并在银行开设专户,设一名兼职报帐员,实行日报制。敬老院所有经费按计划下拨,支出由院长和经手人签字后,报县区民政局领导签字入帐。二是实行聘用制,选好带头人。通过公开向社会选聘院长,聘期1年,直接对县(区)民政局负责,聘用期满后,由县(区)民政局对其进行考核,确定是否续聘。三是加强培训,实行持证上岗。面向社会招聘的服务人员要参加县(区)劳动部门组织的技能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能签订聘用合同,持证上岗。

乡镇敬老院年度总结篇10

关键词:农村老人;幸福度调查;澧县

中图分类号:S-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009-2

在中国庞大的老年人群体中,农村老年人口占了70%左右。老年人幸福感是其对健康、生活状况乃至生存质量的自我评价和期望。因此研究农村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可为健全农村社会化养老机制,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提高主观幸福感,改善生存质量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证依据。

1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参考国家对于幸福指数的设计,结合农村老人实际生活状况以及澧县乡镇自身特点这三个方面综合设计而成。

1.1研究对象

澧县现辖14个镇,18个乡。一般可以按地形分为洪湖区,平原区和山区。因为客观原因的限制,本次调查只选取如东乡(洪湖区),大堰镇(山区)和张公庙镇(平原区)三个乡镇进行抽样调查。抽样调查对象覆盖孤寡老人和普通的分散居住的老人。符合标准、完成问卷而资料完整可做统计分析者共119人(男68人,女51人);无配偶(包括丧偶、未婚、离婚)66人,配偶健在53人;60-69岁49人,≥70岁61人;有子女且尚在的82人,子女死亡或者无子女的37人。

1.2调查工具及内容

采用了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该量表由正性情感、负性情感、正性体验和负性体验四个分量表构成。其理论结构是情感平衡理论,这一理论把幸福理解为两种对立而同样重要的,彼此独立的情感之间的平衡,即正性情感与负性情感之间的平衡,正性情感增加一个人总的幸福度,负性情感降低一个人的幸福度,总的幸福度是两者之间平衡的结果。量表共有24个条目,其中5个反映正性情感(pa),5个条目反映负性情感(na),7个条目反映正性体验(pe)。7个条目反映负性体验(ne)。总的幸福度=pana+pene。得分范围-24至+24,为了便于计算,加上常数24分,记分范围0-48分。以12为基数,分为四个梯度:0-12分表示非常不幸福,13-24分表示不幸福,25-36分表示幸福,37-48分表示非常幸福。所有条目内容涉及被调查者近期对生活过得如何的评价,对自己的命运、健康、孤独、忧虑、愉快、烦恼、希望、长寿等多方面反映,以及和过去的比较等。本研究还采用了自编问卷来调查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内容包括性别、职业、婚姻状况、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居住地等,以探讨影响老年人幸福感的相关社会因素并进行跨地区比较研究。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总体评价

本次研究对象119人,幸福感强的114人,占全部研究对象的95.80%;感到不幸福的5人,占4.20%。正性情感与体验得分远大于负性情感与体验得分,表明样本老人总的说来幸福、满意。

2.2不同区域农村老人的幸福度

各区老年人幸福度得分各不相同,但是彼此差距不大,如东乡最高,张公庙最低。数据反映,澧县农村养老情况相对较好,政策等落实都到位,整体情况比较均衡,不同地区条件老人感觉大致相同。一方面,澧县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周边乡镇的经济发展,整体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另一方面,澧县作为农村新型养老的试点区,从一定程度上为老年人缓解了经济负担。

2.3性别对幸福度的影响

通过统计可以清晰地发现,在所调查的区域,男女性别对幸福度影响并不大,幸福度都比较高,这也与我们调查实际情况相符。

2.4配偶的存在与否对幸福度的影响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配偶健在的老人明显要比配偶死亡的老人生活幸福。特别是在负性情感和负性体验方面,配偶健在老人的统计数据明显很低。由此可以说明,配偶建在的老人在各方面由于有老伴的照顾,感到精神上比较充实,生活上比较满足,这是最好的证明。

2.5各个年龄阶段幸福感比较

农村老人对于生活要求相对城市老人较低。无论是哪一个年龄阶段的人,对生活都充满了向往。相对来说,年纪大的老人对生活更看得开,面对死亡更加坦然。因此数据说明了,年龄在一定范围内,对衣食皆有保障的老人们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3农村老人养老方面存在的缺陷

3.1物质生活基本解决,但美中不足,存在漏洞

调查发现,缺衣少食的老人比较少,但是仍然有8%左右生活十分困难的老人。生活在这些家庭的老人,在很大年纪的情况下仍然还要承担很重的生产劳动,养老一说无从谈起。另外,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平均生活水平比较低,甚至每天生活经费不足十块钱。在当下社会,这样的生活水平只能解决基本的吃饭问题,老人所需的各种营养可能无法满足,基本生活补助有待提高。

3.2精神文化生活贫乏

目前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总体较差。戏剧表演、电影放映很少,不少人家的电视机也是大多放在孩子的房间。老人们的活动往往是几个人拉拉家常,有的则参与等,这种情况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很容易加重老人的心理负担,诱发疾病。

3.3敬老院的财务管理体系不完善,应更公开透明化

由于大部分乡镇敬老院都多少有一份自耕地,条件好的还自喂牲口等。收成好能卖出一部分获取经济收入,用以添置敬老院的公共配置。这些收益大多是发动敬老院的老人劳动所得,院长或者工作人员以记工分分配劳动所得。由于财务管理不够透明,不能得到大多数老人的信任,同时也反映了敬老院的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

3.4社会关注度偏少,后续支持有望提高

乡镇敬老院修建时间普遍比较早,大部分房子开始出现年久失修的状况。由于敬老院属于社会福利性的机构,固定的财政收入比较少,修理的经费无法得到保障。部分电缆已经开始老化,容易引起火灾等。有的敬老院的门窗玻璃破碎情况严重,修补的经费不足。另外,敬老院的工作人员的工资较低,大部分的职工工资只有四五百元,对于当下物价水平,标准偏低。

3.5其他问题

调查中发现,很多老人反映自己年轻时的档案在一些历史过程中丢失,身份得不到承认,可以享受的政府补贴无法落实,希望相关部门予以解决;还有一些老人因为户口问题而担心,因为无法领到农村老人保险金而抱怨;还有老人对敬老院的管理有意见,但是却不知道通过何种渠道向相关部门反映。

4澧县农村养老体系的优势

4.1澧县建立了多层次的养老体系

农村的普通老人以家庭养老为主,孤寡老人分层次或者分散供养或者进入敬老院,每个老人根据不同的情况,得到了不同的照顾。另外,澧县的养老政策落实比较到位,老人受惠不少。

4.2澧县敬老院的经营模式为孤寡老人生活改善提供了可能

澧县敬老院普遍采用自给自足的经营方式,自耕地能够让老人既可以劳动锻炼身体,又能有笔改善生活的收入。

5对于农村养老体系构建的建议

5.1加强政府和社会对于老年人生活保障的支持力度

尤其对那些没有收入来源,又得不到家庭赡养的老人,政府应保证他们基本的生活来源。鼓励和发动各种慈善机构的力量,运用社会团体,鼓励将社会公司企业和某一个乡镇的老年弱势群体或者敬老院结成对子,这样既能使老年人的生活能够得到基本的保障,同时对公司单位的形象树立也是有积极影响,政府可以为企业单位做宣传。

5.2在弘扬尊老爱幼的优秀传统的同时,加强法律宣传

对拒绝抚养或者虐待老人的部分人群要给予法律的严惩,在社会中形成尊敬礼让老人的风气,同时鼓励基层政府培养村民形成和老人多讲话、“常回家看看”等敬老观念。

5.3初步建立乡镇一级的老年人协会等老年社团组织

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各种性质的有益活动,充实自己,快乐他人,让他们参与其中得到乐趣。同时,挖掘老人潜力,给有余力的老人继续施展才华的空间,鼓励他们发挥余热,实现老有所为。

5.4应特别地关爱那些身有残疾或患病致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

此类老人不仅承受身体上的痛苦,并且由于不能自理加重家人的负担而使他们产生内疚感,再加上活动不便而导致孤独感,都会降低这些老人的幸福指数。因此家庭、社区、社会应给予这些老人特别的关爱。

5.5进一步提高乡镇敬老院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和待遇,为养老服务工作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