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信息化时代的优点十篇信息化时代的优点十篇

信息化时代的优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20:27

信息化时代的优点篇1

信息管理的优化将从整体上改善传统图书馆的工作,能够更好的实现搜集、整理、存储和传播文献信息,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进而促进了全民素养的提高。最后,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图书馆图书信息管理优化的发展趋势。目前,在信息化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数字化信息,而占据人际交流平台的将是虚拟空间。因此,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日益增加,图书馆引入信息管理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今,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已不单单是依靠书本,而主要信息来源则是依靠快捷、方便和全面的网络资源。网络资源的依靠以计算机为基础,以网络传播为核心的技术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因此,现代图书馆通过信息管理的优化,能够清晰的把握读者的需求,进而提高了图书馆服务读者、服务社会的能力,有利于图书馆的优化发展。

二、现代图书馆信息管理优化方式策略

(一)图书馆自身落后的管理模式的改变。信息管理优化的关键是摒弃固有的管理观念,大力解放思想,积极开拓新型信息化管理模式。在信息管理优化方式下,更需要强化信息服务意识,重新树立信息化、竞争、创新、资源共享等服务理念。现代图书馆要转变传统的管理与服务模式,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融汇信息化环境下的先进的管理和服务模式。从而能够为读者更好更快地提供优质服务。

(二)信息服务意识和理念的加强。现代图书馆的图书信息管理要重点做好一切为了读者,为读者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为目标,全面推动现代图书馆为读者服务水平健康快速的发展。现代图书馆图书信息管理就是要让图书馆服务意识坚持一切为了读者,为了一切读者的服务理念。现代图书馆信息管理的优化目标是要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使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健全,实现利益互补,进而能够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三)硬件和软件投入的增加。现代图书馆信息管理的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的技术设备、人力资源、业务流程重组等其他方面,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现代图书馆信息管理的优化,一方面加快了图书馆的网络化进程和服务现代化的发展,以及使图书馆传统业务技术手段得以改变,改变了传统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现状,使图书馆信息资源得以深度开发和普遍共享,信息服务能力和文献保障水平得以提高。另一方面要不断为现代图书馆添置专业性的设备,在开发为读者提供特殊服务方面独辟蹊径,加强现代图书馆网络导航服务。综上所述,图书馆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应不断增加经费的投入,进而能为读者提供形式多样的服务,促使现代图书馆图书信息管理优化中的网络信息之间互动的形成和信息资源保障制度的创建,进而能够在实现网络化上提供软、硬件的保障。

(四)加强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化与数字化。现代图书馆信息管理的优化不只是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还是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在信息社会发展的今天,电子产品的快速普及,图书馆的功能已不是仅仅为公众提供文献资源,这就要求现代图书馆的重要资源要制作传播快捷,内容生动形象。因此,在信息管理优化中,要把图书馆的电子信息资源建设作为重点建设之一。

信息化时代的优点篇2

关键词:GiS;农资物流;物流配送;混合算法

传统农资物流包括农业生产资料(农药、化肥、农具与其他原材料)的运输、存储等过程,信息化的推进催生了现代农资物流,融入了信息处理,对农资物流流通过程中进行事前、事中与事后的全面控制,从而降低库存、缩短供货周期、减少物流配送成本耗费,节约经济成本。目前,对于农资企业,从小型作坊到大型企业有存在自营、连锁经营与第三方物流配送等三种主要物流模式,相对而言委托第三方更具专业性,对于物流配送成本控制更严格,配送规划也更科学,而另外两种模式缺不乏资源浪费、规划不科学等情形。但是,考虑到企业贸易壁垒、竞争关系与商业机密等因素,不少农资商户还是选择了如自营等耗费大成本的物流配送方式。

那么,不管何种模式,农资物流配送的成本浪费最多体现在哪个节点呢?不少学者认为物流配送成本增加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配送线路规划不合理,导致绕远路,近路堵塞时间、油耗成本高,空车运输等情形。在路径规划中,一个好的规划算法起到决定性作用,研究中主流的算法有遗传算法、爬山算法与蚁群算法等,该三类算法各有特色,都有不足,并且对于动态道路信息不适应,GiS技术可以较好地提供道路实时信息,提供较好的线路展示功能,由此,本文将结合三种算法,开发一个混合算法,装载入GiS中,达到线路规划达到最高效、最优化、可视化效果。

一、农资物流引入GiS的必要性

现代物流配送中80%以上都会涉及得到复杂的空间地理数据,而且农资物流的配送数据更是涉及到时空数据转换,具有多尺度、维度与不确定性、海量特性,对于物流数据的处理变得越来越重点级。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具有强大的地理空间信息的处理与分析能力,运用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建立一个空间信息数据库,用户可以进行地理信息的查询、分析与处理,还具有预测、定位与监测功能。具体GiS在物流中的应用如下:

1.选址方面

GiS可以很好地整合CaD与数据库系统,使得地理信息数据访问变得非常轻松简单,在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方面可以准确提供详细定位参考数据与跳过障碍物的拓扑信息,对于选址决策有很大的帮助。

2.配送线路规划

GiS支持实时的地理道路数据访问,对于信息的处理是实时的,对于动态线路规划有很大的帮助。传统的线路规划往往是静态的计算,而借助GiS可以获取路线实况来进行多次智能导航规划,使得成本最小,配送最高效。

3.电子地图显示

GiS在可视化空间展示方面较强,对于线路配送给用户以直观的、交互性强的线路指示软件应用,对于物流配送的实际操作支持较好。

随着现代物流追求高效运作、成本控制与追求安全性等需求高涨,将GiS运用于物流行业的需求也逐渐推高。将GiS引入农资物流可以促进物流配送线路规划、整合资源,提高配送率,有效降低成本与提高客户满意度,因此,将GiS引入农资物流具有必要性。

二、传统线路规划算法

较为经典的优化方法有遗传算法、爬山算法与蚁群算法。三种算法各有优劣,对于物流路径规划各有其长处,均运用了优化理论对最优解进行最优线路求解,获得线路规划满意解。

1.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运用了生物学中的优胜劣汰理念,模仿群体进化获得适应度最强的解,即满意解。算法首先将研究的对象视为多个个体,对个体进行编码操作,运用适应度函数对各个体进行交叉、变异等遗传操作,得到最优解的集合,进一步获得逼近最优解的满意解。启发式算法的有点在于效率高,算法通用性好。

(1)运用二进制方式进行编码。不同的编码方式将直接影响交叉操作,进而影响最优解的产生。不同的编码方式对进化的效率也是有影响的,编码方案的选定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性。

(2)初始化种群。种群初始化的好坏对于种群的进化效率是有影响的,因此,需要提前设定相关参数,考虑到种群进化中的影响因素,提高初始化种群的合理性,支持快速进化。

(3)合理选择适应度函数。适应度函数的选择是遗传算法的关键,偏向于某个个体会导致收敛过度,若忽略个体特性,又会导致算法不能够及时地收敛,同样影响效率,因此,适应度函数的选择至关重要,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

(4)选择与交叉变异操作。以适应度值的大小为该个体的被选择概率进行选择操作,让适应能力最强的个体得以保留,将经选择操作留下的个体进行交叉操作,优势互补。为了保持多样性,进行变异操作,随机选择个体进行基因对换。

2.爬山算法

爬山算法是一种局部择优算法,是对深度优先搜索算法的一种改进,充分利用反馈信息辅助生成决策信息。该算法从开始节点出发,不断地与相近的节点做比较,若遇到更小的值则替换原节点,直到遍历完成,达到最优值。

爬山算法通过三步完成搜索,首先是初始序列,第二步根据代价值来进行领域最优解的筛选,最后获得最优解。

3.蚁群算法

蚁群算法模仿了蚂蚁群体觅食的行为,通过信息素的相互交流反馈获得最优路径。蚁群算法是一种模拟进化算法,其具有正反馈性与并行性特点,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网络规划与数据挖掘中。一般蚁群算法分四个步骤进行优化路径求解:

(1)初始化信息。合理地分配各条线路的信息量,根据对各条线路的预估做初始化的线路信息素分配。

(2)选择路径。设定概率转移函数,对于单只蚂蚁选择路径时使用该函数进行路径确定,并且对已经经过的路径线节点进行记录,避免重复。

(3)对于分配的信息数量进行更新。模拟蚁群在各条线路上的信息素变化情况,根据特定策略进行多条线路信息素更新,信息素浓的线路表明经过的蚂蚁多,此条线路更优。

(4)根据信息素的分布选择最优解。按照一定概率进行局部最优求解,在迭代次数结束时,获取全局最优解。

三、混合算法的提出

三种传统算法获得的均可能非最优解,均为迭代逼近最优解,如果目标函数形式发生变化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搜索范围与规则,我们需要在迭代过程中不断吸取有利因素,保持基本模型结构,对搜素规则进行改进,开发出更加符合实际的算法。我们通过吸取三种传统算法的优点构建了如下混合算法,算法主要包括两个环节:运用遗传算法与爬山算法获取各路径的初始信息量;利用蚁群算法进行最优求解。

1.混合算法流程

(1)环节一步骤如下:

①设定目标函数,成本最小、路线最短等。

②随机生成一组编码,选定适应度函数。适应度函数选择比较关键,对于挑选优胜个体起到关键作用。

③进行交叉变异操作,令个体更具适应性。

④进行优胜劣汰操作,融合爬山算法与赌法。判断是否全局最优,直至迭代结束。

(2)环节二步骤如下:

①根据步骤一获得的最优解进行初始化处理,获取信息素初始化值。并设定迭代次数对于初始化有效控制。

②将若干蚂蚁置于对应的节点开始遍历,若已遍历完所有节点则进入步骤4,否则计算进入下一节点的概率。

③若约束条件满足则记录当前解,修改禁忌表,更新所有信息素。

④迭代至获得最优解,否则进入步骤2。

2.混合算法的构建

(1)目标函数设定如下:

■(1)

其中■,■,■分别表示车辆权重、行驶路程与等待时间权重,■表示车辆■费用,■表示配送总路程,■表示车辆等待时间。目标函数综合了三种考虑,即车辆的出车、运输与时间三大成本,以最小化三类成本获得综合成本,当综合成本最小时我们获得的最优路径才是实际物流配送中所需要的真正最理想的配送路径。

(2)适应度函数的选择

适应度函数的选择比较关键,直接影响算法的性能,为了不使得收敛速度波动较大,本文采用较为简单的倒数方法设定适应度函数如下:

■,其中■是以上设定的目标函数,■为既定的权重。

(3)对蚁群算法的信息素进行初始化

通过遗传算法对路径上的信息素进行初始值设定

■(2)

■与■分别表示运用遗传算法获得的最优解求解过程需要的信息素及求解模型中的信息素常量。

(4)转移概率计算函数

■(3)

其中■表示第■个个体适应度函数,■表示■蚂蚁可以前往下一节点。

(5)更新信息素

■(4)

其中,■表示第■步边的■信息素,■表示信息素增量

■(5)

其中■表示挥发信息素因子,而■则表示衰退系数。

■(6)

其中,■代表信息素总量常量,■代表单只蚂蚁所经路径长度。

根据混合算法的流程,即两个环节8个步骤的计算,参考5个关键步骤,我们可以获得农资物流配送路径的最优结果,以下我们将通过一个实际算例来进行模拟计算,比较混合算法与三类经典算法之间的优劣,以证明混合算法的有效性。

四、算法模拟验证

假设有某农资物流配送中心,对30个不同的农资需求点进行配送,设定配送中心单车配送,负荷与其他参数都一样,各参数设定为:群体总数为50,总迭代次数30,交叉与变异概率分别为0.7与0.07,变异的调换次数为20,爬山次数设定为30,蚁群算法的启发式因子■设定为3,■期望值为7,■为0.7,■为0.00003,蚁群规模为50,迭代次数300次。

选择客户点p30为配送起始点,运用了matlab软件,进行了模拟混合算法得到配送路径,模拟结果如下。

图中红圈点为配送起始客户节点,连线表示配送线路,从中可以看出配送线路较为密集的地方集中在左下方,左下方客户节点分布密集,配送较为集中,花费的时间较少,而其他地方客户点较为分散,配送路径也较为疏散。

通过运用matlab模拟混合算法与遗传算法,获得算例各客户节点配送路线总距离图。按逆序先在城市配送p30-p29-p28-p27-p26五个客户节点,计算两种算法获得总配送距离,再配送p30-p29-p28-p27-p26……p20,计算总距离,依次类推,获得图2。

图2两类算法配送距离图

通过图2可以看出混合算法起始15个客户点配送时所花费的距离较大,到后15个客户配送点是距离逐步缩短,而等全部配送完成时,总距离是各算法中最短的,花费的成本最小。

五、结语

农资物流配送具有大批量、复杂度高、分散分布等特点,对于农资物流的配送是一个生产实际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三种优化算法,构建了一种混合算法,该算法具有全局考虑,效率更高等特点,运用该算法进行最优路径求解,获得了比三种经典优化算法更高效、距离更短的全局最优路径,模拟演算验证了混合算法的有效性。但是,本文未对多个配送点,动态的配送进行研究,而现实配送中可能存在多个配送点,多种类型的运输工具,组合式、动态的配送,因此,本文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该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洪运华.现代农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研究[J].物流技术,2010,(4).

信息化时代的优点篇3

   信息管理的优化将从整体上改善传统图书馆的工作,能够更好的实现搜集、整理、存储和传播文献信息,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进而促进了全民素养的提高。最后,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图书馆图书信息管理优化的发展趋势。目前,在信息化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数字化信息,而占据人际交流平台的将是虚拟空间。因此,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日益增加,图书馆引入信息管理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今,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已不单单是依靠书本,而主要信息来源则是依靠快捷、方便和全面的网络资源。网络资源的依靠以计算机为基础,以网络传播为核心的技术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因此,现代图书馆通过信息管理的优化,能够清晰的把握读者的需求,进而提高了图书馆服务读者、服务社会的能力,有利于图书馆的优化发展。

   二、现代图书馆信息管理优化方式策略

   (一)图书馆自身落后的管理模式的改变。信息管理优化的关键是摒弃固有的管理观念,大力解放思想,积极开拓新型信息化管理模式。在信息管理优化方式下,更需要强化信息服务意识,重新树立信息化、竞争、创新、资源共享等服务理念。现代图书馆要转变传统的管理与服务模式,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融汇信息化环境下的先进的管理和服务模式。从而能够为读者更好更快地提供优质服务。

   (二)信息服务意识和理念的加强。现代图书馆的图书信息管理要重点做好一切为了读者,为读者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为目标,全面推动现代图书馆为读者服务水平健康快速的发展。现代图书馆图书信息管理就是要让图书馆服务意识坚持一切为了读者,为了一切读者的服务理念。现代图书馆信息管理的优化目标是要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使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健全,实现利益互补,进而能够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三)硬件和软件投入的增加。现代图书馆信息管理的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的技术设备、人力资源、业务流程重组等其他方面,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现代图书馆信息管理的优化,一方面加快了图书馆的网络化进程和服务现代化的发展,以及使图书馆传统业务技术手段得以改变,改变了传统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现状,使图书馆信息资源得以深度开发和普遍共享,信息服务能力和文献保障水平得以提高。另一方面要不断为现代图书馆添置专业性的设备,在开发为读者提供特殊服务方面独辟蹊径,加强现代图书馆网络导航服务。综上所述,图书馆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应不断增加经费的投入,进而能为读者提供形式多样的服务,促使现代图书馆图书信息管理优化中的网络信息之间互动的形成和信息资源保障制度的创建,进而能够在实现网络化上提供软、硬件的保障。

   (四)加强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化与数字化。现代图书馆信息管理的优化不只是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还是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在信息社会发展的今天,电子产品的快速普及,图书馆的功能已不是仅仅为公众提供文献资源,这就要求现代图书馆的重要资源要制作传播快捷,内容生动形象。因此,在信息管理优化中,要把图书馆的电子信息资源建设作为重点建设之一。

信息化时代的优点篇4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内涵、特点与发展趋势

(一)内涵

当前,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最新概念界定是2011年3月16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的重中之重。具体包括六个方面:分别是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以云计算为代表的高端软件。

国家层面虽然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概念还没有一个明确界定,但是业界和学界达成的基本共识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电子核心基础产业,包括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以及新型平板产业;第二个层次是现代信息网络产业,包括下一代移动通信产业以及物联网和三网融合带动的相关产业;第三个层次是现代信息服务产业,强调应用,包括一些基于网络的应用,如云计算、软件的服务等。

(二)特点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产业范围广,内涵变化快。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新概念、新技术、新模式的涌现,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内涵和外延将不断扩展。二是技术含量高,发展速度快。在技术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新型网络技术得到规模化应用,相关软硬件产品实现产业化和市场化,基础设施向全覆盖和宽带化方向发展,信息技术服务涵盖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三是渗透能力强,带动作用大。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应用以及信息产业与其他产业间的深入融合,已衍生出电子商务、在线支付、网络动漫等诸多细分行业;并且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其衍生产业的发展,还能够带动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基础元器件、软件和信息服务、数据传输与服务、文化教育等产业的发展,并有效地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进步。

(三)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进一步深入,信息技术产业数字化、网络化、融合化的发展趋势更加明显:一是信息技术集成化、融合化特征更加显著,信息技术越来越表现为技术群的协同发展。例如以集成电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群带来了通讯产业的革命,并渗透了各个学科和领域。二是更加注重商业模式创新,例如云计算将是未来产业服务重要的商业模式之一,正在颠覆现有的产业竞争局面。三是重构产业链体系,服务的整合能力日益成为抢占产业发展主导权的关键。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已从单个产品或企业的竞争进入了全产业链竞争阶段,产业链整合及运营能力成为决定竞争成败的核心关键。四是跨国公司兼并重组步伐加快,国际竞争压力加剧,世界各大it企业以延伸业务领域、强化产业链整合能力为目标,围绕产业新兴增长点展开并购及战略合作。面对各跨国it巨头更为频繁的兼并收购,以及由此在产业链各环节逐步确立的整体优势,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压力会不断加剧。五是绿色it将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如日本提出要开发和实施无所不在的绿色ict,韩国提出加大研发投入,以实现低碳工作环境,欧盟也制定出各种利用ict实现节能减排的政策构架。

财政政策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相应的措施。财政政策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在收入、支出、预算平衡和国家债务等各个方面。因此,财政政策是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组成的一个完整政策体系。财政政策在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上的必要性主要表现为:

第一,财政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历来都是支持产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在政府培育和支持信息产业的各种政策手段体系中,财政政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也是最有效的政策工具。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是自主创新,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才能占领技术的战略制高点。而自主创新的正外溢性、高风险性和高投入性往往导致市场供应不足,需要政府采取政策予以干预,校正市场失灵。国家通过财政直接投入和税收政策的激励措施调节新一代信息产业发展,能够培育和扩大与新一代信息产业相关的市场,能够加快新一代信息产业的发展速度。

第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发展初期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需求,盈利能力较弱,为缺少竞争优势的弱势产业。能否实现快速发展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包括技术成熟度、市场前景、产业化能力等。既涉及技术政策,也涉及财政、金融、税收、贸易等政策,具有较强的政策依赖性。通过政府和财政政策进行培育和扶持,是促使其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

第三,国外在信息产业发展上的实践也表明,政府强有力的扶持和推动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各国政府普遍运用财税政策扶持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大对信息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借鉴国际经验,我国要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进行战略指导,及时总结国内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已有的发展经验和教训,避免国内企业陷入重复探索和盲目竞争等“泥潭”,最大限度地降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代价和成本;同时,要对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核心技术、关键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等给予资金支持,并出台细化的有关税收、融资、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持续发展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建议

(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优化财政投入方式

一是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增加中央财政的资金投入,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关键领域和环节,着力支持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重大成果产业化示范、市场应用示范、创新能力建设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等。二是整合各类专项资金,划出一定比例,支持高科技园区内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科研开发、公共服务平台和创新能力建设;在电子发展基金、集成电路研发资金、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等专项资金安排上,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支持力度,集中力量突破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三是多渠道筹措资金,鼓励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四是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龙头企业的财政投入和扶持力度。对经认定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龙头企业,除享受一般产业优惠政策外,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转贴于

(二)完善税收扶持政策,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一是制定实施资格认证制度。参照或者结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制度,制定实施资格认定制度,确定优惠政策的具体标准,解决新一代信息产业享受税收优惠的主体资格问题。二是加大税收激励政策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应加大税收激励政策对信息技术产业前沿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三是将税收政策支持重点放在补偿和降低科技企业的投资风险上,加大有关风险投资的税收倾斜政策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四是进一步完善税基式的间接优惠政策,适当扩大间接税收优惠政策对科技研发企业技术研发事前引导的作用。五是合理设计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期。六是延长软件企业增值税即征即返政策执行期,并适度拓宽该政策的适用范围。

(三)灵活运用政府采购,提高财政支出效益

一是建立完善自主创新信息技术产品认定制度。要设立自主创新信息技术产品的认定标准、评价体系和建立严格规范的认证制度。二是建立激励自主创新的政府首购和订购制度。三是尽快制定自主创新信息技术产品政府采购目录。财政部门要将通过认证的自主创新信息技术产品及时纳入政府采购目录中并向社会公布。对列入《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信息技术产品目录》的信息技术产品和企业,国家要在预算安排、采购评审和合同管理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四是强化财政预算控制。在编制年度部门预算时,要求采购人将采购自主创新产品优先列入预算。五是优先采购自主创新国产设备。六是改进政府采购评审方法。在满足采购需求的条件下,给予自主创新产品优先待遇。

(四)创新财政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一是创新财政资金管理机制,完善新兴产业创投计划,加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二是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推动资源整合,引导创业投资发展,鼓励科技产业化,搭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支撑平台。三是建立税式支出制度和事中评价系统,掌握税收的扶持力度和评价税收政策的效果。四是建立财政扶持政策监管和跟踪问效制度,营造公平竞争环境。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管制度,避免专项资金被各种名义侵吞,同时严厉打击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学术与产业腐败问题,以较好保障支持资金的应用效果。五是建立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机制和退出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财政政策绩效考评,将财政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安排下年财政支持对象和资金数量的重要依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设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财政优惠政策的有效期限,提出财政政策绩效目标,并据此进行绩效考评。同时,对已到期和达到预期目标的财政政策,要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及时退出。六是建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预算支出制度。从制度上进一步细化预算制度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支持,单独设立相应支出科目,从预算编制上对政府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预算投入作出明确要求。

信息化时代的优点篇5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会计信息化的大规模应用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但是目前会计专业学生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实践时水平较低,满足不了现阶段社会对复合型会计人才的需求。本文将会简单阐述现阶段会计教学情况和会计信息化的概念,并从会计信息化的特点对会计教学改革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

在这个信息时代中,电算化被信息化所取代已经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而这也是对会计信息系统本源的体现。为了使现代会计专业学生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成为信息技术与会计专业技能都精通的复合型人才,对先有的会计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与优化势在必行,会计教学的内容也应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全面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以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一、会计信息化

在大部分人眼中,会计信息化与传统会计工作的区别只是增加了一个信息输入的环节,会计信息化教育也只是代替传统会计教学的一种新方法。但其实不然,会计信息化是一个新的概念,它是以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系统为基础而衍生出来的,它以计算机、网络等高科技为手段对会计信息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如传输、存储、加工等。它在实际应用中更是能够为企业进行方向上的预测,同时也能为企业提供完善的信息资料以便进行组织管理和决策控制。而在应用范围上来看,会计信息化也早已超出了单一的财务领域。现如今虽然在会计信息化的内涵上会计界中还有一些不同的理解和争议,但是当前各层次的会计教育早已被飞速发展的会计信息化深深影响。传统的会计教学已经不再符合现代会计信息化的特点和要求,笔者认为现今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应当成为我们更加重视的地方。对于大学阶段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笔者有几点建议。

二、会计信息化教学目标的改革

影响高校教育的因素主要是社会需求。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信息化人才成为了现代社会的新需求,而会计教育面对这样的新挑战则必须要从心理、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等各个方面全方位的培养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和能够适应社会环境的复合型信息化专业人才。从这一角度来看,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学习和教学的目标都急需改变。作为教师,教学的目标应该与时俱进,针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将新的教学理念引进课堂,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并且在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平衡与调整,使之更适应改革后的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的目标也应该定位在社会需求上,同时也要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实践,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自己所学内容。

三、会计信息化教学内容的改革

现在,会计信息化的特点目前并没有在我国会计教学的教学内容中体现出来,会计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对于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发展来说这一点是一个硬伤。所以,全力推动会计教学内容改革,让其能够凸显出会计信息化特点,适应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教学,是十分重要的。第一,必须拓展和优化传统的会计教学内容和理论性的会计基础课程如财务会计、基础会计等,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在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过程当中,应该新增能够凸显会计信息化特点的教学内容与课程,并且将原有课程和有关会计信息化的内容相结合,让教材变得更加灵活。第三,应加强实践类课程的推广,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与专业相关的实习,让教学内容更加贴合实际,也能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活学活用,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教学内容的改革有利于整体会计教学改革,是会计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会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体现出来。会计教学内容的改革,必须从会计改革的根本出发,将会计教学改革不断向前推进。

四、信息化教学的强化

信息化教学是会计教学改革的主要工作内容,同时信息化也是会计信息化的最为突出的特点。目前看来我国的会计教学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极为不足,在大学教育阶段,会计教学内容中仅仅只是开设了一些简单的计算机课程,这些课程完全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加强信息化教育,推进信息化背景下会计教学的改革,将信息技术教学与会计教学相结合应该成为强化信息化教学的重点,这不仅有利于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在走出校园之后的综合竞争力。实践经验对于会计这门学科来说十分重要,在会计教学融入信息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有更好的机会和平台进行实践,让学生感受到更加真实的会计工作内容,而这些实践经验也有助于学生对于会计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在现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下,信息化的会计教学也更加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

五、教学过程的优化

在会计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学过程的优化是改革的关键。不断推进会计教学改革的优化可以让整个会计教学改革获得全面的发展。笔者认为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将信息性和科学性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是我国目前信息化会计教学改革中最为迫切的。把信息化的特点融入到从开始树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计划、制定教学方案、到教学评估结束的整个过程,不断优化信息化环境中的教学改革,将大学阶段会计教学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总而言之,在这个处于信息时代的社会中,为满足社会对会计信息化的巨大需求,开展会计教学的信息化改革已经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会计教学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理念等各个方面都需要不断地进行深入的优化、改革和更新换代,以便全力推进会计教学的整体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来满足社会的需求推动社会的进步,为当代大学生提供充足的进步和发展空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也要与时俱进,信息化的会计教学改革必然会在会计领域上产生深远影响,而会计信息化也必将成为未来的主流。

作者:杨继秀单位:湖南怀化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周国钢.会计信息化及其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1).

信息化时代的优点篇6

一、会计信息化

在大部分人眼中,会计信息化与传统会计工作的区别只是增加了一个信息输入的环节,会计信息化教育也只是代替传统会计教学的一种新方法。但其实不然,会计信息化是一个新的概念,它是以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系统为基础而衍生出来的,它以计算机、网络等高科技为手段对会计信息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如传输、存储、加工等。它在实际应用中更是能够为企业进行方向上的预测,同时也能为企业提供完善的信息资料以便进行组织管理和决策控制。而在应用范围上来看,会计信息化也早已超出了单一的财务领域。现如今虽然在会计信息化的内涵上会计界中还有一些不同的理解和争议,但是当前各层次的会计教育早已被飞速发展的会计信息化深深影响。传统的会计教学已经不再符合现代会计信息化的特点和要求,笔者认为现今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应当成为我们更加重视的地方。对于大学阶段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笔者有几点建议。

二、会计信息化教学目标的改革

影响高校教育的因素主要是社会需求。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信息化人才成为了现代社会的新需求,而会计教育面对这样的新挑战则必须要从心理、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等各个方面全方位的培养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和能够适应社会环境的复合型信息化专业人才。从这一角度来看,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学习和教学的目标都急需改变。作为教师,教学的目标应该与时俱进,针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将新的教学理念引进课堂,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并且在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平衡与调整,使之更适应改革后的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的目标也应该定位在社会需求上,同时也要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实践,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自己所学内容。

三、会计信息化教学内容的改革

现在,会计信息化的特点目前并没有在我国会计教学的教学内容中体现出来,会计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对于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发展来说这一点是一个硬伤。所以,全力推动会计教学内容改革,让其能够凸显出会计信息化特点,适应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教学,是十分重要的。第一,必须拓展和优化传统的会计教学内容和理论性的会计基础课程如财务会计、基础会计等,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在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过程当中,应该新增能够凸显会计信息化特点的教学内容与课程,并且将原有课程和有关会计信息化的内容相结合,让教材变得更加灵活。第三,应加强实践类课程的推广,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与专业相关的实习,让教学内容更加贴合实际,也能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活学活用,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教学内容的改革有利于整体会计教学改革,是会计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会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体现出来。会计教学内容的改革,必须从会计改革的根本出发,将会计教学改革不断向前推进。

四、信息化教学的强化

信息化教学是会计教学改革的主要工作内容,同时信息化也是会计信息化的最为突出的特点。目前看来我国的会计教学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极为不足,在大学教育阶段,会计教学内容中仅仅只是开设了一些简单的计算机课程,这些课程完全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加强信息化教育,推进信息化背景下会计教学的改革,将信息技术教学与会计教学相结合应该成为强化信息化教学的重点,这不仅有利于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在走出校园之后的综合竞争力。实践经验对于会计这门学科来说十分重要,在会计教学融入信息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有更好的机会和平台进行实践,让学生感受到更加真实的会计工作内容,而这些实践经验也有助于学生对于会计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在现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下,信息化的会计教学也更加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

五、教学过程的优化

在会计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学过程的优化是改革的关键。不断推进会计教学改革的优化可以让整个会计教学改革获得全面的发展。笔者认为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将信息性和科学性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是我国目前信息化会计教学改革中最为迫切的。把信息化的特点融入到从开始树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计划、制定教学方案、到教学评估结束的整个过程,不断优化信息化环境中的教学改革,将大学阶段会计教学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总而言之,在这个处于信息时代的社会中,为满足社会对会计信息化的巨大需求,开展会计教学的信息化改革已经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会计教学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理念等各个方面都需要不断地进行深入的优化、改革和更新换代,以便全力推进会计教学的整体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来满足社会的需求推动社会的进步,为当代大学生提供充足的进步和发展空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也要与时俱进,信息化的会计教学改革必然会在会计领域上产生深远影响,而会计信息化也必将成为未来的主流。

作者:杨继秀单位:湖南怀化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周国钢.会计信息化及其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1).

信息化时代的优点篇7

1.大数据的概念

目前人们对大数据的研究较为广泛,但是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概念。综合人们研究成果,文章认为大数据是通过对庞大数量、众多类型的数据进行信息分析、整合、交换等,形成的新知识,它创造了新价值。

2.大数据的特点

大数据主要包括四个基本特点:数据信息量巨大、数据类型丰富、价值遴选难度大、信息数据处理速度快。数据信息量巨大是大数据的显著特点,信息数据实现了三级提升:tBpBZB。信息数据还在以快速增长的态势增加,信息数据类型也得到极大的丰富,从传统的数字文档、图片等,扩大到音视频、网页、e-mail、定位信息、运动信息、健康信息等多种类型。信息数量的巨幅提升与类型的丰富,提升了信息遴选的难度,但是通过遴选获得的数据信息价值得到有效提升,信息数据处理速度快速,已经达到秒级定律的高度。

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档案工作特点

1.档案信息数量剧增

随着高校管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高校档案信息数量剧增,不仅档案信息数量日益膨胀,而且档案信息的类型也不断丰富,形成了涵盖文档、图文、音视频等在内的各种档案信息数据,而且随着高校信息化管理的不断提升与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档案信息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2.档案信息需求扩大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多个领域也实现了数字化办公,学生学籍管理电子化、提供电子化成绩单等。这无形中加大了高校档案信息需求,迫切需要高校档案工作作出相应的调整,提升信息资源服务能力,以满足社会、全校师生等不断增长的档案信息需求。

3.信息价值不断提升

大数据真正的价值不在于信息的数量,而是信息价值含量。高校档案信息数据不同于其他信息资源,具有相对的领域属性,它是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教科研工作、教育管理工作、人事管理工作等的有效记载,具有真实性、权威性。因此,高校档案信息资源价值更大,具有其他信息资源所不具备的资源价值优势,其资源价值密度高。

4.信息安全面临挑战

大稻菔贝背景下,高校档案数字化发展程度越来越高,开放度也越来越突出。这就使得高校档案资源面临着新的挑战,信息安全问题突出。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档案资源的共享也是一个大趋势,鉴于数据信息的立法滞后与法律的不完善,各个高校档案资源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信息安全隐患,需要高校基于大数据建立信息安全体系。

三、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档案工作转变

1.转变思维方式

(1)解放思想,提升转变主动性。高校档案工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做到与时俱进,提升档案工作转变的主动性,从消极应对变为主动转变,基于大数据优势,树立大数据战略思想,深入挖掘大数据时代高校档案资源价值,提升档案信息资源收集、整合、建设能力,发挥档案资源的最大价值。

(2)解放思维,促进思维活性。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档案工作要进一步从传统思维中解放出来,摆脱传统档案工作思维的束缚,促进档案工作思维活性,从传统思维中转变出来,形成“数据收集分析量化剖析关系提出方案优化方案”的新思维模式,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转变思维角度,从档案资源服务对象的视角进行思考,充分考虑服务对象的信息数据资源需求、价值追求等,挖掘档案资源的知识价值、资源价值等,真正发挥高校档案资源的价值。

2.转变管理方式

(1)自动化收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档案信息资源数量巨大,信息资源种类丰富,不再是简单的文档与图片等,高校档案收集将借助云平台,实现档案自动化收集,这种收集方式的转变不仅效率高,还能够实现即时自动化信息资源收集。

(2)智能化管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档案管理将云平台强大的信息处理与运算能力,实现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存储、计算、分类等,大大提升了档案资源管理效率,也提升了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3)最优化使用。高校档案价值主要体现在档案资源的使用上,传统档案资源使用方式简单,主要为用户提供凭证或参考决策等简单的服务。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档案信息由于借助云平台,不仅能够对档案资源进行有效分析,并且能够对档案信息的发展趋势进行有效预测,档案资源价值更高、密度更大,档案资源潜在价值更高、实现了档案资源最优化使用。

3.转变服务方式

(1)增强服务意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档案工作要进一步强化定位意识,根据新时期档案工作服务需求与高校发展需要,扩大档案工作定位,从被动、狭隘的档案工作理念中转变出来,树立档案服务意识。

首先,高校档案工作要进一步强化归档意识。高校档案服务能力取决于档案资源的资源效应。高校必须对所有的档案资源进行全归档,扩大高校档案资源的归档面,力求涵盖高校各个领域;其次,加强档案资源的整合与共享。高校档案工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与社会档案部门、其他高校档案部门的资源互动与共享,提升高校档案资源的资源效应;最后,提升档案服务的主动性。高校要从被动应对的服务状态中转变出来,向全校师生、社会等主动提供档案服务,同时强化档案信息服务安全意识,为用户提供优质、安全的档案资源服务。

(2)打造个性化服务。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档案工作出现同质化发展趋向,这就需要高校档案工作打造个性化服务。

首先,高校档案要强化用户群预设。高校档案工作要根据自身档案资源定位于服务特色,细化档案服务群定位,为用户量身定做,提供个性化档案服务,优化档案分类;其次,强化档案信息资源推送服务。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档案工作要着眼于个性化服务,探索档案资源推送服务,使用户及时地获得档案资源信息;最后,加强品牌服务意识。高校在档案建设过程中,往往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档案服务,高校档案工作要进一步强化档案服务品牌意识,凸显高校档案服务个性与特色。

四、结论

总之,大数据时代为高校档案工作带来极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巨大挑战。高校档案工作要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进一步提升发展意识,解放工作思想与理念,抓住大数据时代机遇,实现高校档案工作的新转变,以更好地彰显高校档案工作的时代价值,为社会发展与高校转型提供更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信息化时代的优点篇8

目前,信息技术在士官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成熟,并出现大量应用创新。在教学实践中创新,以创新提高教学效益,已成为广大军校教员的共识与不懈追求。如何在士官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有效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1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功用

1.1信息技术应用不断创新,给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活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学员一旦有了兴趣,对学习内容有了美感,就变成了“兴趣”学习。信息技术应用的创新发展以更加形象、具体、生动的形式来创造教学的人文情景,能起到强烈地吸引学员,激发学员的思维活动和求知欲,形成学习动力的效果。

1.2信息技术应用不断创新,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应用不断创新的信息技术,不仅可使一些教员难教、学员难懂的教学内容在学习上简单化、形象化、具体化,也可以方便教员更好地突破知识的重、难点,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具体地展现给学员,化抽象为简单,有利于学员对知识的优化和领悟,并且会不断探索新知识。

1.3信息技术应用不断创新,能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实践证明:当学员对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产生兴趣以后,他们就会表现出很高的学习热情,就会深入地、兴趣盎然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相关的知识,遇到问题时也会有钻研精神,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达到了教学效果。这时,教员作为课堂策划者和组织者就应该创造各种条件,不断创新应用信息技术,使学员们主动参与进来,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2对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要求

2.1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应该为“教”与“学”服务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最终目的,就是为课程改革服务,为“教”与“学”服务。创新不是标新立异,也不是翻新改造,如果教学理念不先进,即使在课堂上用了新的信息技术,但教学思维陈旧,这样的“新瓶装旧酒”也不能叫创新。我们军校教员还是要扪心自问:这样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符不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否提高了学科教学的质量与效益,促进学员学习能力的发展。

2.2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应该重视教学设计与技术应用设计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要真正能够成为促进教学质量效益提高的创新,教学设计和技术应用创新设计谁都不能忽视,二者缺一不可。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能够借鉴的成功经验少,不但需要独到而科学的设计,而且要有周密而严格的实施,才会大大提高其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

2.3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应该重视反思性说课

反思性说课是指在上课之后,重在论述自己的课堂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方法,重点在于教学实践后的反思及反思性设计。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即使进行周密的设计,在实施过程中,也还往往会出现一些没有预想到的问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时,更需要教员及时进行反思总结,以调整原先的设计和操作实施。反思性说课,对教员的教学实践有着明确的针对性,并且对教员专业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对反思性说课要引起足够重视。

2.4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应该能向常态教学转化

“创新”刚出现时,确实独特新颖。但随着实践次数的增多,那些被时间证明是科学有效的创新,会逐步向常态化的新的发展水平转化,教学实践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也是这样。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技术的新应用,都是按照创新教学――常态教学这个过程发展。也就是说,能够转化为常态课堂教学的应用创新,才是真正有效的应用创新。

3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3.1目标定位不准,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最终目的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课堂教学,实现教学最优目标。但是,有的教员为了着重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而不顾是否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有所帮助,将各类视频、动画、声音、图片、文字等尽可能多的加进去,追求信息技术的高深和界面的精美,一堂课下来似乎是在不断展示信息技术的作用,而不是利用信息资源使课上得更好,结果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主次不分。

3.2忽略学科特点,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运用强调信息技术只能服务于学科教学,不能因为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而抹杀了学科教学的特点。但有的教员认为现代化教学不用“信息技术”就不是好课,用多了“信息技术”自然而然就是优质课,因而导致许多教员盲目地,费尽力气把工作重点放在信息技术的研究上,而忽略了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科特点本身。提高教学质量要在深入研究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创新利用信息技术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3教学设计不当,影响学员思维的拓展

课堂教学活动中存在着由抽象到形象,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转换,学员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独立去想象、思考、理解,锻炼思维能力。但现阶段有的教员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时,却忽视了学员这种“思考―理解―发现”的过程,教员变成了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操作者,他们按照自己理解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来设计整个课程的结构和问题的“标准答案”。学员按预先设定的模式学习,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思考,只能按照教员的思维方式简单作答,其实质也是一种“灌输式”教学形式,严重限制了学员思维能力的拓展提高。

4解决对策

4.1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在学科运用中的作用,切忌喧宾夺主

信息技术无论多么优越,其宗旨都是为了教学服务,在一堂课中学员应该永远是主体,教员是主导者,而信息技术只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他们之间应该是互相协作的关系,而不能相互替代,因此信息技术的创新运用应遵循适时、适度、适用的原则,即应在确实需要用到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程中,恰当地、灵活地、适当地应用信息技术,而不能滥用,绝不能喧宾夺主,取代学科教学本身。

4.2围绕信息技术在学科运用中的作用,优化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在学科运用中应该实现这样的目标: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整合,既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学科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益,又借助学科载体学习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学科学习问题。教员在备课时,要围绕学科主题展开,通过借助信息技术这把“利器”,开展研究和探索性学习,通过人机互动、协作学习,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给学员有利于完成学习目标的资源和方法,最大极限地提高教学效益,实现教学的最优化,作为创新的根本。

信息化时代的优点篇9

关键词:信息化;传统档案;电子档案;交互作用

基于实践,在现有的信息环境下,档案管理信息环境建设的优化过程主要集中在档案信息资源体系的建设和多种信息管理和服务的提供上,具体而言就是要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图像数据库技术,把信息资源重新配置,优化组合,从而使其构建成一个崭新的有机整体,充分挖掘各类信息资源的潜力,为档案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强有力的信息资源支撑。

一、建立科学的档案信息资源体系

档案信息资源是档案管理信息环境的基本构成要素,营造良好的档案管理信息环境,必须以建立科学的档案信息资源体系为前提。

(1)优化传统档案。对于传统印刷型档案,工作人员应当根据档案管理的任务和读者需要,适应各级档案管理部门的地方特色和整体需求,建立一个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的档案信息资源体系。同时,工作人员要重点收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实用性强、社会需求量大的方面的档案,分门别类将文件进行区分,使档案管理成为既适应地方特色,又反映时代特征的信息窗口。

(2)转化和新增电子档案。电子档案具有容量大、体积小、成本低、检索快等优点。档案管理在重点收藏印刷型档案的同时,应针对地区特点,从市场上采购或者从网络上下载一些使用价值高、并获得使用权的电子转化软件,由专门人员进行系统分类转化,同时大力推行电子档案新增活动,以增加档案信息资源量。

二、实行现代化、多样化的档案管理和服务

为了促进档案信息交流与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档案管理要实行现代化、多样化的管理与服务,即管理和服务的计算机化、网络化。

(1)实行联网和网上信息处理。档案管理要抓住通过档案信息服务网络和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处理,初步实现省内档案查询以及档案之间的地区资源共享,最终实现联网处理,能够异地查询。

(2)建立关键词、姓名等二次档案数据库。档案管理多年积累的非电子档案文献资源,只有通过数字化处理,以数据形式在网上查询,才能得到充分广泛的应用。所以,档案管理应加快关键词等二次档案文献数据库的建设,让使用者能够全面了解和充分利用档案资源。

(3)大力建设专题与特色档案数据库。由于档案管理工作涉及的文献数量庞大,任何一个单位都无力也不必将所有档案文献都数字化。同时,为了减少网上信息的重复和避免相互撞车,与其他档案管理单位相同的文献就不必加工上网,以防止信息过载,带来不便。

(4)工作流程计算机化。为了给使用者提供广泛、快捷、精确的高效优质服务,档案管理部门对编目、流通、采访、参考咨询等日常业务工作要全部实行计算机化,以创造良好的内部与外部联机服务环境。例如,利用信息网络实行联合、集中、统一编目,可以提高编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避免重复劳动,共享编目成果。查询实行计算机网络化和利用光盘后,使用者只需要十几秒钟就可以阅读档案原文,需要时还可以打印,大大节省查阅时间。

(5)服务方式多样化。档案管理部门要以计算机为依托,结合传统服务手段,开展多样化服务,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一是开展定题跟踪服务。针对热门档案借取需求,分课题、专业提供定题跟踪服务。二是主动参与科研项目,利用档案优势,多提供综述、述评、研究报告等深层次的三次文献。三是提供复印、复制、录音、录像、光盘服务,为使用者在机上检索书目、篇名、文摘、全文、机读目录等提供联机检索服务,并提供电传互借、电子邮件等现代化的信息服务。四是用户掌握网络技术。档案管理可以电子阅览室为基地,对用户分级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做好这一项培训工作,能增强用户运用计算机网络获取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基于以上几方面考虑,笔者认为,如今,在当代信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原有传统档案资源不足以满足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新的网络档案资源也难以完全取代实体档案,二者的资源调配和有机整合主要集中在档案信息资源体系的建设,及档案管理信息环境建设的优化过程中多种信息管理和服务的提供。

参考文献:

[1]海,孟祥喜.1997―2007年国内档案信息化建设研究综述[J].档案学通讯,2008(05).

信息化时代的优点篇10

一、物流信息的涵义及特征

信息是由客观事物产生的能被接受者接收的数据,在这些数据被接收的过程中,经过了接受者的过滤与分析,达到了对事物了解认识的目的。物流和信息的关系十分密切,物流从一般活动成为系统活动有赖于信息的作用,如果没有信息,物流则是一个单向的活动,只有靠信息的反馈作用,物流才能建立现代系统。物流领域的信息有其特定的涵义,同时表现出不同于其他领域的特征。

(一)物流信息的涵义

物流信息是指在物流活动中产生及使用的必要信息,是物流活动内容、形式、过程以及发展变化的反映。这里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现代物流活动包括运输、库存、装卸、搬运、包装等内容,这些活动在不同的地点进行,物流服务的主要目的在于缩短“物”的在途时间、实现零库存、及时供货和保持供应链的连续和稳定。这就要求在物的流动过程中,必须保持信息的畅通。物流信息是伴随着物流活动而产生的,并成为物流的重要组成要素,为物流的正常运转、管理、决策以及制定战略提供了依据。物流的特性决定了物流与信息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物流与信息的关系表现为:物流活动产生大量的信息,为提高物流的效率,要求保持信息通畅,并且能准确反馈物流各环节运作所需要的信息;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促进物流服务范围的扩大和物流管理手段的改进,促进物流能力和效率的提高。

从某种意义上说,物流信息是现代物流系统的重要支撑要素,因此信息处理功能就成了物流不可替代的基本功能之一。它与物流的其他功能有很大的差异,是物流其他功能实现最大价值所必须依赖的基础,具体表现在:物流的每一个基本功能都与信息功能有联系,它们的顺利实现都需要信息功能的支持;整个物流系统的组织程度和有序程度靠物流信息来保障;物流系统通过信息与外界相联系,通过信息与外界互动;物流的信息功能是提升整个物流活动效率的关键因素。

(二)物流信息的特征

1.物流信息具有经济增值价值

物流是一个集中和产生大量信息的领域,并且与之相应的物流信息伴随着“物”流的终,构成物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信息随着物流活动以及商品交易活动的展开而大量发生并快速更新。物流信息的及时、准确和适用性也是建立在经济性的基础上,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这个核心目标对物流信息进行收集、加工、整理,提炼出具有使用价值的信息,使物流信息在量变的基础上产生质变,实现物流信息的经济增值价值。

2.物流信息是生产要素之一

物流信息可以作为一项生产要素投入到物流生产中,以代替成本日益升高的劳动力。通过实现自动化控制、优化物流流程或减少工作岗位使生产函数曲线向内平移。[2]物流是一个规模产业、范围产业和速度产业,其收益水平取决于物流量的大小和整体水平,取决于物流业务功能和服务区域的覆盖率,也取决于物流作业周转运行的速度和质量,而这三者都可以通过引入信息技术机制得到大大的改善,提高对物流的整合力、控制力和推动力。

3.物流信息具有管理控制功能

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移动通信、互联网、电子数据交换、全球定位系统等可以实现物流活动的电子化、自动化和智能化,通过对货物和运输车辆的实时跟踪、库存自动补货等,可以对物流运行全过程、物流服务质量和物流成本进行管理控制。

4.物流信息具有辅助决策功能

物流信息是制定决策方案的重要基础和关键依据,物流管理决策过程本身就是对物流信息进行深加工的过程,是对物流活动的发展变化规律性认识的过程。物流信息可以协助物流管理者鉴别、评估物流战略或可选方案,如车辆调度、库存管理、流程设计及收益分析等都是在物流信息的帮助下才能做出的科学决策。作为对决策分析的延伸,通过对物流信息进一步的提炼和挖掘,还可以为物流活动的长期发展方向和经营战略进行规划和安排。

二、物流信息化的理论意义

(一)物流信息化的涵义

物流信息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eDi、inteRnet、GpS等)、信息平台、信息装备等,围绕物资的生产、采购、运输、储存、保管、分发、服务等物流全过程进行信息的采集、交换、传输和处理,实现物资的供应方、需求方、储存方等的有效协调和无缝连接,构造出高效率、高速度、低成本的物流供应链,从而达到全面满足经济发展的目的。

物流业正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积极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实现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大幅度提升物流产业的优势。所以,积极整合物流资源,实现物流系统战略重组,构建现代物流支撑系统,构筑物流信息平台,构筑现代化全程电子物流网络,成为当今物流信息化的首要任务。

(二)物流信息化在物流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1.物流信息化的战略作用

(1)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观念及物流产业形成的基础和前提条件。物流的发展与信息及其技术的进步是息息相关的。随着大量的信息技术的应用,促使物流活动从原有的生产销售活动中分离出来作为一个新的分工领域。这是现代物流出现的一个前提条件。物流活动作为一个新的分工领域出现以后,物流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企业内部的管理活动,而是成为了一个产业或者说是物流的现代观念。

(2)物流信息化是物流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关键手段。物流信息化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它的实施涉及物流产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机制、业务流程、经营管理观念等的变革和创新。通过实施业务流程重组和组织结构优化,可以加快对市场动态的响应速度,提高物流质量,提高物流产业的平均收益水平。目前我国物流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物流业应遵循

人力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升级发展方向。

2.物流信息化可以提升竞争力

(1)物流信息化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物流信息化的实现能够快速、准确、实时地收集、传递和处理信息,确保物流运作的信息质量,能够更科学地调配利用各种资源,优化操作方案,从而有效减少资本成本、仓储成本、管理成本和风险成本等,挖掘物流更大的利润空间。

(2)物流信息化可以增强快速反映能力并提升服务质量。随着物流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客户对速度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快速反应能力已经成为物流业高水平管理和高效率的重要标志。物流信息化通过对从订货到发货全程信息的跟踪和处理,再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优化的供货质量和服务品质。

三、我国物流基地的背景分析

物流基地的概念最早出现在日本。我国的物流基地概念首先由王之泰提出,定义如下:“物流基地是一种非常大的物流节点,它的集约功能非常强,它的综合功能非常强,它是一些小的物流节点集约集成的产物;也是不同的物流线路共同的交汇点。物流基地是一个或多个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集结点。”

(一)对物流基地概念的理解

物流基地是一个把各种物流资源综合起来发挥系统、规模效益的物流设施。物流基地的建设对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的规划和建设物流基地不仅能够整合物流资源,缓解城市运输和环境压力,带动运输业的发展,还可以提供新的就业机会,促进我国物流业与国际接轨。

(二)物流基地发展的必然性

1.物流基地是物流社会化的必然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种物流方式处于相对封闭状态。各企业出于自己的利益与方便,都建有属于自己的仓库、货站场、车队,以至于形成了布置分散、规模化程度低、分割严重的现状。这种分散的管理体制,导致资金分散、管理落后、设备陈旧、利用率低,物流规模效应难以形成。要打破这种局面,真正实现“第三利润源泉”,发展城市物流基地,加速物流的专业化运作、社会化经营成为必然选择。目前的发展趋势和走向是,充分发挥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包括物流基地)在物流方面的优势,达到整个链条中的各个环节的强强联合。

2.物流基地是经济发展的必然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物流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取得了显着的成绩,尤其市运输业、仓储业、包装业的发展较快,新建了大量的铁路、公路、港口、码头、仓库、机场等,不仅增加了物流设施,而且提高了物流技术装备水平,同时开展了散装运输和集装箱运输,开始建设立体自动仓库。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期,必然要求物流规模化、现代化与之相适应。专家预计,中国物流需求高速增长期将持续10-15年,特别是随着国民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和进出口贸易的进一步扩大,物流需求和服务的规模还将继续扩大。

(三)我国物流基地的建设情况

我国各级政府对物流基地的规划与建设给予了充分的关注。据了解,北京、深圳、上海、天津、大连、广州、成都、重庆等城市都在规划物流基地。以深圳平湖物流基地为例,深圳市将现代物流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布吉与平湖镇的地方规划了一个物流基地,这里距特区仅12公里,具有海陆空立体交通条件。铁路方面:物流基地与深圳东西两个港群有铁路专线相连,大京九铁路处理能力达80000车次的编组站,业已投入使用。公路方面:东西向有作为全国环海高速公路系统的机荷高速公路与机场快速相连,南北向有拟建中的清平快速干道贯通,区位优势明显,承担着全市区域性综合物流的重要功能。首期开发按照国内与国际物流并举的方式在2.6平方公里范围内将以市场信息为基础、以产品配送为主业、以现代仓储为配套、以多式联运为手段、以商品交易为依托五位一体的模式发展国内区域物流,在另外1.8平方公里范围则以海铁联运为主发展国际物流,这是深圳市扩大经济辐射半经的战略需要,也是国家大京九、大西北发展战略的宏观要求。国家将平湖物流基地确定为全国首个物流实验基地。

 四、物流基地管理信息系统目标及功能需求分析

(一)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机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物流作为新兴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最本质的区别在于,“现代物流”要由物流信息系统搭建平台,而“传统物流”却没有。所以说,现代物流就是“传统物流+信息化”,信息化已成为现代物流的灵魂和关键。

现代物流活动包括采购、运输、仓储、配送、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而在运输方面又涉及铁路、公路、航空、海运和多式联运等多中模式,在服务方面设计电子产品、日用消费品等众多行业,现代物流活动需要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像纽带一样把各个主体、各个环节连接成一个整体,因此,通过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与用户、制造商、供应商、及相关单位的联结,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公用,从而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已经认识到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对物流发展越来越具有着决定性的意义,迅速和准确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帮助人们制订新的和独特的物流解决方案,能使物流业以全方位的服务、方便快捷的办法、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效益。

(二)物流基地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战略目标

任何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设计都必须符合服务对象的特征,现代物流基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也不例外。它必须切合物流基地的内涵及特征,服务于物流基地的管理与发展,其战略目标应是物流基地发展目标在信息技术上的直接体现,具体如下:

1.实现基地基础设施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充分发挥“企业集群”的协同优势,进一步凸显基地的产业集聚效应。

2.为基地内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业务运作提供有利的物流信息技术支持,促进物流作业流程的合理化,全面提升其专业化物流服务能力,如服务速度、服务质量等。

3.支持基地与各供应链成员之间物流信息的高度共享,实现物流信息与物流资源的全面整合和优化配置。

4.支持以基地为协调中心,基地内外众多物流企业为成员的物流供应链或动态联盟的动态重组,实现对客户动态物流需求的快速反应。

(三)物流基地管理信息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信息系统的功能设计必须服务于系统目标。现代物流基地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目标决定了该系统必须实现以下功能:

1.基地内基础设施的信息化管理功能,如:仓库、配送中心等。

2.物流供需信息的强大查询、功能,能够满足客户、物流企业、政府等多方主体的信息交流与共享需求。

3.对基地内第三方物流企业共同业务需求的强大支持功能,尤其是具有普通需求而又投资较大的功能,如基于GiS/GpS/GSm的车辆、货物跟踪功等。

4.具有良好开放性的基地物流信息平台的构筑,能够支持以其为核心的基地物流供应链的动态重组与管理。

5.物流决策优化支持功能,包括基地物流营运信息的统计分析功能、基地物流配送网络的规划功能、基地物流资源调度优化功能等。

五、物流基地管理信息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根据物流基地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战略目标和系统功能需求分析,提出现代物流基地管理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的一种框架模型,即在系统战略目标与功能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定义的一个系统总体架构,以反映构成系统的各个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要素之间的以下关系:

(1)系统的构成要素;(2)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层次关系;(3)构成要素内部的结构与功能。

(一)设计思想和总体架构

现代物流基地管理信息系统体系结构设计思路:即架构在internet/intranet/、企业Vpn网、3G通信网络等应用支撑层基础上,以物流基地公用信息平台为核心,由基地基础设施管理子系统、物流企业LimS接口子系统、政府miS接口子系统、客户eRp接口子系统等组成的一个集成系统。该系统采用了分步式的对象技术,将分步在平台决策层、平台业务层、企业业务层上的各类信息资源封装成各个可公共存取的对象集合,进而利用多aGent技术来处理不同供应链功能体之间的信息交互与协同工作,实现物流基地管理信息系统内部各类构建调用。

整个系统体系结构的设计应充分体现物流基地的内涵与特征,并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安全性。其中,根据信息处理层次和类型的不同,管理信息系统在体系架构上可以划分为平台决策层、平台业务层、企业业务层和应用支撑层四大层次,根据物流基地供应链中扮演角色的不同,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物流基地公用信息平台和平台的外挂子系统两大类。

平台决策层和平台业务层构成了物流基地公用信息平台,是现代物流基地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承担以物流基为核心的整个物流供应链的组织、管理、协调与决策支持功能,体现了物流基地第四方物流服务商的角色,其中平台业务层是现代物流管理信息平台的业务功能部分,它通过提供标准的构造方式向上层提供了统一的调用机制,主要承担着基地物流业务的管理功能;平台决策层则在平台业务层的信息支持下,调用系统模型库、方法库、规则库中的有关决策模型来实现对物流供应链及业务的优化管理。

企业业务层包括物流企业LimS系统、政府miS系统、客户eRp系统和基地基础设施管理系统四大类外挂系统及接口设计。通过相应的接口子系统,使分步在物流供应链上的各成员企业信息系统能够以功能体的形式嵌入基地物流公用信息平台,并在基地物流公用信息平台的组织与协调下,完成具体的物理作业功能。其中,基地基础设施管理系统体现了基地基础设施服务商的角色,而基地自身第三方物流服务角色则可通过该部分功能系统视同物流企业LmiS进行处理来得到体现。

应用支撑层包括软件、硬件、internet/intranet/Vpn/3G网络三层支撑平台,其中,企业内部虚拟网(intranet/Vpn)和企业扩展虚拟网(extranetVpn)技术的采用能够实现公共网络上各物流供应链之间信息资料传输的安全和保密要求;GiS/GSm/GpS等3G技术的应用则为物流业务的控制提供了有效保障。

(二)信息系统核心平台分解

按系统具体功能将系统体系结构划分为物流基地公用信息平台和平台的外挂子系统。平台的外挂子系统涵盖企业业务层和应用支撑层,其功能设计在整体系统结构中已有说明,其中企业LimS系统、政府miS系统、客户eRp系统根据各自特点及需求进行开发设计,这里就不再详细探讨。本文进一步对物流基地公用信息平台的功能设计详细阐述。

物流基地公用信息平台跨越了平台决策层和平台业务层两个功能层次,承担以物流基地为核心的整个供应链的决策优化与业务管理功能,强调对基地内物流资源的全面整合和优化。

1.物流网络规划子系统

根据基地战略发展目标和相关信息,完成物流网络结点规划决策(包括选位、定位、建设模型等),并运用各类投资分析方法对新增物流结点的规划决策进行评判;在此基础上,依托现有交通运输网络,根据优化目标,优化基地物流配送网络(线路),为有关物流调运决策提供有力支持。该子系统主要包括物流网络结点规划、网络结点投资评价和物流配送网络优化三个功能模块。

2.调度优化管理子系统

根据客户服务要求,在大量业务信息的支持下,依托现有物流配送网络,调用各类物流决策分析模型,完成包括货运调度管理、返程调度管理、待命计划管理等在内各类调度优化管理功能,实现对客户物流服务需求的快速、准确响应,同时,在满足配送要求的前提下使成本最小化。

3、营运分析与控制子系统

对整个物流营运过程中各环节的车辆信息、仓库信息、集装箱信息、货物信息、运输调度与管理信息等相关物流信息进行各种口径的统计与分析,生成相应统计分析报表,以解决并控制物流各环节作业执行的准确性、时效性,并在调度优化管理子系统的支持下,实现作业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时的处理功能。该子系统包括营运统计与分析、营运控制管理两个功能模块。

六、结束语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基石。物流时代是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而到来,并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而发展的。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核心,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实现物流信息化的支撑平台,是实现物流信息化的关键。我国要加快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使物流信息化走向信息资源共享化、信息网络一体化的发展道路,使物流产业向着标准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