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生物防治的危害十篇生物防治的危害十篇

生物防治的危害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22:10

生物防治的危害篇1

关键词:园林有害生物;生物危害;防治对策

       近几年来,我国在绿化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各城市都将园林绿化作为经营城市的重要手段,市民是直接受益者,但在城市化迅速发展进程中,人类也不同程度地改变和破坏了生物之间的生态平衡,引进了许多外来植物,建造了许多新的植物类群,形成了新的城市植被和园林植物格局,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偏离初衷的不和谐音符,导致了园林植物中有害生物的严重发生,造成了经济上的巨大损失。而这种损失在时间上是不可弥补的,而且该损失目前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有害生物的现状

       号称松树“癌症”的松材线虫在广东、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等地每天都有新的疫点发生,其蔓延之势已覆盖了我国5亿多亩森林。危害100多种植物的美国白蛾在辽宁、山东、河北、天津等地并未“扑灭”,而且新疫点频频出现,甚至扣开了北京的大门,对北京已成包围之势。

       国槐的蛀干害虫锈色粒肩天牛,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一直以河南、山东南部为根据地,局部为害国槐、栾树,九十年代中期向东、西、北三个方向出击,成为蛀干害虫的优势种,如今已成为北京市树“国槐”新的重要蛀虫。

       北方蛀虫臭椿沟眶象,在本世纪初,已跟随寄主千头椿大举入侵上海市,形成严重危害。

       日本松干蚧是一种毁灭性害虫,遍及华东各省,如今又向东北扩散,吉林省1994年首次发现受其侵害,至2002年发生面积已达27万亩,成灾面积13.5万亩,4万亩松林在虫口下濒死或枯死。

       杉树、柏树的重要蛀干害虫双条杉天牛向北已蔓延到沈阳,大有向东北扩散之势。

       光肩星天牛的危害面积已达50万公顷。

       青杨虎天牛在黑龙江哈尔滨周边地区再度暴发成灾。

       蔗扁蛾是我国新发现的一种鳞翅目钻蛀性害虫,危害香蕉、甘蔗等经济作物,防治难度较大,如今已遍及华东、华中、华北、西南、东北等各地城市园林,危害植物达22科之多,除巴西木、发财树、绿萝、一品红、棕竹、鹅掌柴外,全国各地尤其是城市园林许多木本、草本花卉被其侵害。

       杨树烂皮病1999年春在东北全部及华北、内蒙古部分地区流行,被害致死柳、杨等绿化树木近15万株。

       松枯梢病在山西、陕西、辽宁大发生,大连沿海地区的大片黑松患病死亡。

       银杏大蚕蛾仅在陕西就发生2万公顷,东亚飞蝗在西北、华北再度暴发成灾。

       前几年,长春市因冻害死亡杨、柳树2万余株,由冻害引发病害,严重染病的树木3万多株。

       原产南美的水葫芦,学名凤眼莲,作为畜禽饲料、观赏和净化水质的植物被引入并推广种植,后逸为野生,以极快的无性繁殖,形成单一的优势群落。在云南已成“喧客夺主”的心腹之患,占据了滇池10平方公里的水域,破坏当地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堵塞交通,给渔业和旅游业造成重大损失,严重地破坏了生物间生态平衡。

  &nbs

p;    二、原因分析

       (一)绿化植物的不合理配置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害虫与寄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协同进化关系,可以说植物一栽下去就决定了病虫害的发生程度,不合理的种植结构是病虫害发生的主要源头。

       (二)城市生态恶化为病虫害的发生开启了方便之门。

       城市环境是由人工建造起来的特殊生态系统,地上部分往往是空气污染严重、光照条件不佳、人为破坏频发;地下部分往往是土壤坚实、透气性差、土质低劣、缺肥少水、生长空间狭窄,这些直接导致了有害生物的大发生。当某种生态因子达到灾变程度,而养护管理又长期相当不力时,生态平衡将被打破,园林植物病虫害就暴发成灾,发展成为自然生物灾害。

  (三)绿化格局的调整改变了原有有害生物的结构。

       园林植物是城市建筑物、道路之间互相联系并使之成为一体的纽带。国外园林风格不断传入我国,植物配置和种植方式更加多变,如疏林、草地、规则绿化等,打破了我国传统园林格局。园林植物种类、数量以及绿化面积大幅度增加,改变了城市中原有有害生物的种类、结构和危害。如今,蛀干害虫,“五小害虫”(蚜、螨、蚧、粉虱、蓟马)和生态性植干病害成为城市园林植物的主要病虫害。

       (四)园林植物检疫环节薄弱,外来病虫猖獗。 

       随着国际间植物交流的频繁,侵入型害虫不断传入我国,而我们当地天敌尚不能马上跟踪适应,这些自然控制因素的丧失使侵入型害虫比我国本地害虫具有更大的危害性。严重危害100余种花卉植物的毁灭性食叶害虫美洲斑潜蝇和前面提到的蔗扁蛾就是近年从国外传入的,并在短短两年时间就遍及我国各省区。

       (五)气候异常促使城市园林病虫害大发生。

       在城市恶劣的生态环境下,园林植物生长势极弱,这时气候方面的因素则变成决定性影响因子。例如,1999年柳树烂皮病大发生,国家林业局专家组确定为灾变性气候引起。

       三、采取的对策

       (一)进行规划设计,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

       从尊重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出发进行园林规划设计,遵循生物共生、循环、竞争的原则,以乔木为主,实行乔、灌、藤、花、草多种植物合理混配的林荫型绿化,造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园林植物群落,形成一个多品种、多层次、互促共存、遮阴效果好的复层种植结构。

       (二)加强养护管理,减少有害生物的发生。

       加强养护管理就是人为地调整适合目的植物生长,而不适合有害生物生长的环境条件,使目的植物能健康、茁壮地生长,有害生物很难侵入,也不能大量繁殖,不能对目前的植物构成威胁。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植物衰退病这一难题。

       (三)选育及应用抗性植物品种。

       植物材料的选择应以植物区系分布规律为理论基础,以乡土树种为重点,以适应城市生态环境,如抗干旱,耗水少,耐瘠薄和土实,抗污染,抗冻害,抗病虫,耐粗放管理等7个方面为树种选择的首要标准。

       (四)应用最新科研成果,保护环境。

&

生物防治的危害篇2

关键词生物入侵;危害;防治措施

地球上的物种被大海、河流、沙漠以及高山等自然屏障相互隔开,形成了各式各样的生态系统,而任何一个非本地生态系统的物种都可以被称作外来物种。这些外来物种在新的环境由于有足够的食物资源以及生存空间,且缺乏天敌[1],其中一部分外来有害物种往往以难以控制的速度生长繁殖,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这类外来有害物种被称作入侵物种,而这一过程就被称作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属于世界三大环境问题之一。例如,起源于墨西哥的马铃薯晚疫病在19世纪传入欧洲,之后在爱尔兰暴发,暴发期间导致爱尔兰的马铃薯产量减少了50%[2];1859年,12只野兔从欧洲被带入了澳大利亚,由于澳大利亚没有野兔的天敌,而且野兔繁殖很快,与当地牛、羊等争夺牧草,严重威胁畜牧业,对澳大利亚当地的草原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损害[3]。

世界各国越来越关注生物入侵问题,但是依旧没有从根源上认识生物入侵,有关生物入侵的研究亟待加强。

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多变,地形更是千变万化,拥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许许多多的外来有害物种都能够找到适宜的生存环境。自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与世界各地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最终导致我国成为外来物种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的外来入侵物种来源非常广泛、种类繁多、繁殖快。但我国目前依旧处于生物入侵防治的初期,研究基础差,技术不足,所以加强研究是目前的首要任务[4]。为此,笔者介绍了生物入侵的途径、危害、防治措施,旨在为有害生物入侵防控提供借鉴。

1生物入侵的途径

1.1无意引进

外来物种主要是通过无意引进、有意引进和自然入侵3种方式传入入侵地,其中无意引进主要是指通过船只携带和海洋垃圾2种方式。

1.1.1船只携带。

随着水路运输业的发展,部分有害的外来物种通过船只携带入侵到别的生态系统,这种入侵途径虽然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但是人类主观意识上并没有引进的意图[5]。

海洋占据了地球绝大部分的面积,海洋中也有着成千上万的物种,由于低盐的河口径流、海洋之间的大陆阻隔、海洋各板块间温度的差别等外界环境的限制,一些海洋生物只能够在规定的区域生存繁殖,这部分海洋生物被称作该海域的本地种或地方种[6]。但由于洋流、潮水、台风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或者通过海鸥、鲨鱼、海豚等海洋动物的携带使一些海洋生物偏离其原来生活区域,分布范围不断扩大,最后成为广布种。但是有些生物的转移却与船只的携带有关。

船只里面的压舱水主要来自沿途的水域以及船只的始发港,而压舱水的异地排放使得一些海洋生物从一个区域被带入另一个区域,从而给了一些外来入侵物种入侵的机会。据有关部门估计世界上每年有100亿t以上压舱水被转移到全球各地,每年通过压舱水而被转移的生物数量巨大[7]。存在于我国沿海水域赤潮生物主要通过船只的携带在世界各地传播。如今我国沿海部分地区赤潮现象也不断加剧,而外来生物有着不可避免的责任[8]。有些生物并不是通过压舱水入侵其他地区的,例如藤壶等营固着生物通过附着在船只表面被带入世界各地[9]。不管通过何种途径入侵,它们都有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

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业也越来越发达。出入境的游客们往往会有意或无意携带一些外来有害物种,甚至游客的衣物、鞋都有可能隐藏着外来有害物种,造成生物入侵。

1.1.2海洋垃圾。

载着海洋生物的人类垃圾由于洋流、台风等因素的影响正在侵入南极洲和某些热带岛屿,从而对入侵地的物种构成了严重威胁[10]。正是由于这些人造垃圾的存在使得向亚热带地区扩散的外来有害生物增加了1倍,纬度越高扩散的程度越高,某些高纬度地区外来有害物种增加了两三倍。随着工业的发展,人造垃圾也越来越多,这些依附于人造垃圾上的外来有害物种几乎可以漂浮到世界各地,给人类带来了巨大挑战。

1.2有意引进

我国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中,由于林业、养殖业、渔业、农业的需要往往会有意地引进其他地区的优良品种甚至一些宠物,这些都可能导致生物入侵。目前导致生物入侵最主要的途径就是有意引进[11]。

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饲料的缺乏严重限制了畜牧业的发展,于是从国外引进了凤眼莲。凤眼莲在改革开放初期解决了我国饲料缺乏问题,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但是由于没有认识到它的危害性,缺乏对凤眼莲种植面的控制,引发了一场灾难。如今凤眼莲在我国随处可见,特别是以旅游业著称的云南滇池[12]。由于受到水葫芦的破坏,云南滇池旅游业的发展受到极大影响,滇池的水生物数量也急剧下降。凤眼莲不仅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对农业灌溉、水产养殖、粮食运输等方面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国家每年还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对凤眼莲进行打捞和治理。如今凤眼莲已成为困扰人类的顽疾之一。

1.3自然入侵

生物入侵除了人为因素之外也可能通过自然途径传入。某些生物会通过鸟类的迁徙、鱼类的游动、大风、洪水等外界因素被带到世界各地,造成生物入侵。由于大山、海洋等地的阻碍使得自然入侵发生的概率很小,虽然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但也时有发生。例如紫茎泽兰和薇甘菊就是通过自然入侵的方式入侵我国的[13]。

2生物入侵的危害

2.1对人类及动植物健康的影响

生物入侵不仅给世界各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给人类及动植物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损害。许许多多的入侵物种是人类及动植物的病原或病原的传播媒介,一旦让它们入侵成功,那么极有可能造成大范围的疾病流行,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及动植物的生存。

橘小实蝇原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侵入我国后,由于缺少自然天敌,加上适宜的气候,又存在大量的寄主,直接导致它在我国福建、珠海等地大量繁殖,严重影响了橘树的生长。且橘小实蝇繁殖迅速,扩散范围逐渐扩大,严重影响了当地橘树的产量,对农业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目前橘农对橘小果蝇等外来害虫是“谈虫色变”[14]。

再如原属于南美洲的巴拉那河流域的红火蚁[15],因检疫上的疏忽在20世纪初侵入美国东南部。红火蚁给人们带来了很大困扰,也因此被评为世界上最危险的100种外来有害物种之一。红火蚁对人体的危害极大,人类被红火蚁叮咬之后,红火蚁体内的毒素就会被注入到人体内,这种毒素是一种高浓度的酸性毒素。人被叮咬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会出现一种剧烈的灼痛感,之后便会出现水疱,且非常容易二次感染。绝大多数人被红火蚁叮咬之后会出现疼痛、发热,有些体质过敏者会出现脸红、发热、恶心、大量出汗、呼吸衰竭甚至导致死亡。近期我国部分地区也出现了红火蚁叮咬人事件,在一些村落也发现了红火蚁的蚁巢,使得村中的人生活受到干扰。

2.2对社会及文化的破坏

如今生物入侵影响到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生物入侵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还引起了食品以及水资源的短缺,使环境更加恶劣,自然灾害时有发生。甚至一些疾病的流行都和生物入侵有关。随着经济的复苏,旅游业也不断发展[16]。部分危险性大的有害生物对世界各地的破坏作用已经达到了非常危险的地步。

外来有害物种的侵入会导致入侵地本地物种的减少,降低生物多样性,破坏其原有的自然状态,对当地的文化也带来了严重威胁。我国一些少数地区都有其特殊的动植物资源和生态系统,这些独有的资源都是构成当地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而侵入的外来物种对入侵地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如今在我国一些湖泊被凤眼莲覆盖,严重影响了人畜用水,人们也难以通过水路外出从事各类文化活动。紫茎泽兰由于缺少天敌而大肆蔓延[7],占据了草地、树林等地,使当地的植被难以生存。

2.3给世界各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绝大多数的国家都受到过或者说正在遭受着外来有害生物的威胁。生物入侵给全球各地都带来了庞大的经济损失,这也是它受到重视的首要原因。根据我国相关部门在2003年的调查,仅在2003年外来有害物种给我国造成的损失就达到1199亿元。据不完全统计[8],外来有害物种每年给美国造成的损失达到了1500亿美元。

光肩星天牛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害虫,通过蛀食树木的枝干导致树木的死亡。它原产于亚洲,由于经济全球化,随着国际间贸易的发展,该害虫伴随着木质包装材料进入美国。如今光肩星天牛已在佛罗里达、加利福尼亚、华盛顿等十几个州的仓库中被发现,芝加哥和纽约也有发现。光肩星天牛在美国缺少天敌,会对美国的林木造成很大的破坏。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因打捞凤眼莲的费用就达到数十亿元,而凤眼莲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也高达100亿元。为了美化环境而引入的互花米草给环境造成了更大的破坏。1980年底福建的某些地区开始尝试种植互花米草,1982年初开始在江浙等地进行扩种。最初引进的目的是绿化海滩、改善土壤、保滩护岸与改善海滩的生态环境,而如今互花米草已在江苏、香港、浙江、广东、福建等地大面积逸生。1990年福建德东吾洋一带因互花米草的影响对水产业造成的损失达到1000万元以上。

2.4导致生物多样性的损失

由于外来物种入侵之后再在环境中缺乏天敌的抑制,往往会成指数增长。通过与本地物种争夺食物资源和栖息地以及捕食本地物种等方式,使本地物种数量不断下降,使生态系统遭到破裂,降低本地物种的生物多样性[11]。

20世纪70年代美国从我国引进亚洲鲤用以改善当地的生态,但随着数量不断的增加,如今亚洲鲤已经向美国的五大湖繁殖。由于食物充足、缺乏天敌,亚洲鲤迅速生长和繁殖,鱼群大量肆虐其他鱼群。在美国的一些河流中,亚洲鲤的数量甚至占据了鱼类总量的90%,使本地鱼类数量不断下降,破坏了本地的生物多样性。如今至少已有3种亚洲鲤入侵到美国的五大湖水域中。20世纪60年代为保滩护堤我国引进了大米草,大米草不仅耐盐碱、耐潮汐,而且繁殖力强、根系发达,对海岸、堤坝等广阔的淤泥潮滩具有高度的适应性,但大面积的种植后却严重威胁到本地物种的生物多样性。云南是我国鱼类最丰富的省份之一,然而在20世纪60年代,从经济的角度出发,曾经2次大规模地引进外地鱼类[17],先后将“四大家鱼”、银鱼引进了滇池等湖泊。近5年云南有30%的鱼类一直没有采集到样本,在20世纪60年代常见的鱼类如今也非常少见,导致云南本地鱼类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就是外来鱼类。滇池蝾螈的灭绝也和引入外来物种有直接的关系。因此,生物入侵是影响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应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2.5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外来物种入侵也会给入侵地的生态系统造成巨大损害。外来物种在新环境由于缺少天敌,往往会肆无忌惮的繁殖生长,与本地物种争夺食物、栖息地导致本地物种难以生存,使本地物种不得不改变食性,最终会导致物种的替换以及食物链的混乱。有些入侵物种也会和本地物种杂交,会导致本地物种遗传多样性与稳定性受到破坏。更有一些入侵物种入侵后以难以控制的速度生长繁殖,对生态结构和功能造成长期且持久的破坏[18]。

小花假泽兰是世界上危害最严重的外来物种之一,它原产于南美洲,如今却在世界各地肆意生长。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引进了小花假泽兰,迄今为止给我国带来巨大破坏。特别是深圳的内伶仃岛,小花假泽兰在该地疯狂地生长,攀上树冠,使得大量的植被由于缺少阳光而枯萎,严重危及到岛上猕猴的生存[19]。

3生物入侵的防治对策

3.1实行检疫,严加防范

加强落实入境生物的检疫,从根源上杜绝外来有害物种的入侵是限制生物入侵的重要措施。加强检疫不仅能够禁止具有危险性的病菌、害虫、杂草、宠物等的传入,更能在外来有害物种传入后及时有效地限制其传播,防止入侵。对从事检疫、旅游、引种等工作的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宣传培训,增强他们的防范意识,树立生物入侵早期防范的警惕性。

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检疫工作也更加严峻。有关部门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11月相关机构在进境农产品的检疫中共截获有害生物1934种,其中检疫性有害物种133种,其他有害物种1801种。如今在我国实行检疫十分必要且迫切[23]。

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

3.2加强立法,制定相关法律

我国目前有关动植物检疫的法律并不完善,并且有很多不充分的地方需要改进,加快立法已刻不容缓[21]。例如,引入的外来生物都要严格登记管理;对那些可能带来破坏的生物应禁止引入,特别是那些已经对我国造成破坏的入侵物种防治问题并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只有加强立法,才能有强力的武器去应对生物入侵的问题。

我国目前有关生物入侵的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目前已有的法律条文主要涉及的都是有关人类健康和病虫害等方面的检疫规定。而关于生物多样性、生物污染以及生态结构等的法律条文却很少。我国幅员广阔,拥有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而一些外来物种对这些系统的破坏并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缺乏完善的规章条例。因此,建立一套完整可行且适合我国国情的外来物种入侵防治体系十分必要。

3.3加强宣传,培养全民防范意识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外来生物入侵机会也大大增加。出国旅游的游客若没有生物入侵的意识,随意地将可能含有外来物种的土特产、果蔬等携带到我国境内,便极有可能给我国带来一场生物灾难。

因此,普及生物入侵知识,提升全民的防范意识是极为重要的。有关部门科技人员应取得防范的共识。为了更好地防止生物入侵,必须要增强防患意识,不仅要强化生物入侵的危害意识,也要增进全民对生物入侵的防范意识,加强宣传教育,严格避免乘客携带的现象发生[22]。

3.4直接清除,生物防范

对已经入侵的外来有害物种,应该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包括化学、物理、生物、机械等控制技术,尽量根除外来物种。在外来物种入侵的初期试图全面地根除是有可能的。在上述方法中,生物防治尤其重要,例如,从有害入侵物种的原产地引进其天敌的方法不仅效果持久、成本低,而且对环境安全、无污染。柑橘吹绵蚧寄居在柑橘等植被上吸食果实,啃咬枝叶使得果实产量降低,若使用农药往往会污染果实,人们食用后会造成食物中毒,而且有些柑橘吹绵蚧具有抗药性之后难以杀死。我国通过保护、引进柑橘吹绵蚧的天敌——大红瓢虫,大红瓢虫大量捕食柑橘吹绵蚧从而有效抑制其生长繁殖,保障了柑橘的产量。

采用人工方法直接清除外来物种也是一种清除方式。到目前为止已经有80多个岛屿完全清除了老鼠。但绝大多数情况下,该方法是不可行的。因为还没有一个国家建立起了生物入侵早期防范报告系统,缺乏执行组织去施行,也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去说明哪些生物是入侵物种,这种措施的执行仍有很多局限性[16]。但要格外重视人工清除的方式,如过量喷洒农药虽然有效清除了外来物种,但也可能对本地物种造成破坏,甚至有毒物质可能会通过食物链威胁到人类。

3.5加强研究,共同防范

越来越多的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到我国境内,人们不仅要切断外来有害物种的入侵途径,更要清除那些已经入侵到我国境内的外来有害物种。应大力加强研究力度,组织有关专家找出应对外来物种的方法。研究分析入侵物种的种类、繁殖力、生活习性以及危害程度,寻找应对策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了解国外有害物种的发展动态以及他们的应对方法,找出适合我国的应对策略。

对那些已经入侵的有害物种,人们应该加强研究这些入侵种的开发利用价值,变害为利,变废为宝。例如,凤眼莲之前作为猪饲料引进,解决了饲料缺乏的问题,但同时由于缺乏控制,导致肆意繁殖,给人们带来了诸多麻烦。而近年来,人们根据凤眼莲含水量高的特点在水质较好的水域采集凤眼莲,加工成凤眼莲饮品,大部分消费者都比较满意。还有一些加工厂用凤眼莲做原料,加工成一些家具和装饰品等,不仅环保还可以缓解我国树木资源缺乏的问题。并且凤眼莲富含多种胡萝卜素和维生素,适合动物食用,可以捕捞作为动物的青贮饲料。甚至有些地区利用凤眼莲发酵制取沼气[23]。

外来有害物种的入侵主要是通过人为因素传入的,若要减少外来有害物种的入侵,势必会对国际之间的外交关系和经济发展带来不小的冲击。因此,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是大势所趋。我国南方的一些入侵种也入侵到了一些东南亚国家,对这些国家的环境和经济等造成了严重破坏。船舶压载水是生物入侵的一个重要途径,由于船舶压载水而引起的有害物种入侵已经被世界各国所认识。但是由于船舶压载水关系到世界各国且技术性强,并不是一个国家就可以解决的。因此,保持各个国家的信息更新和交流渠道的畅通,并加强国际间管理与合作合作十分必要。

4生物入侵:人类面临的新挑战

生物防治的危害篇3

近期媒体相继报道,广州市鞋厂、箱包厂发生30多名务工人员1,2—二氯乙烷中毒事件,并已造成4人死亡。中毒人员均从事与胶水直接接触的流水线作业。此前,河北、浙江等地制鞋、箱包加工企业发生过笨中毒事件,导致多人伤亡。为深刻吸取兄弟省职业病危害事故教训,防止类似事件在我省发生,现就加强制鞋、箱包加工企业毒物危害防治工作通知如下:

充分认识制鞋、箱包加工企业毒物危害的严重性和加强防治工作的必要性

制鞋、箱包加工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许多制鞋、箱包加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有毒粘胶剂(胶水)、喷光剂、有机溶剂和有毒颜料,工作场所存在苯、甲苯、二甲苯、1,2-二氯乙烷、正已烷、甲醛等多种化学毒物危害。如防护不当,这些毒物可通过呼吸道、皮肤等进入体内,对神经系统、呼吸系统、造血系统等造成严重损害,引起中毒甚至死亡。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深刻认识鞋厂、箱包厂毒物危害的严重性和加强防治工作的必要性,切实增强做好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有力措施,加大鞋厂、箱包厂毒物危害防治工作力度,切实维护劳动者健康权益。

迅速组织开展调查摸底,突出抓好危害防治重点环节

各级安监部门要迅速组织开展制鞋、箱包加工企业调查摸底工作,全面掌握辖区内企业数量、规模、接毒人员及分布等情况,并于2012年3月底之前将《制鞋、箱包加工企业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调查表》(见附件)报送省安监局职业健康处。同时,要组织职业卫生检测、评价机构对其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全面了解企业职业病危害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在制鞋、箱包加工企业毒物危害防治工作中,要重点抓住对粘胶剂的源头控制,禁止使用无厂名、无厂址、无合格证的“三无”高毒粘胶剂。同时,要改进生产工艺,用低毒取代高毒、无毒取代有毒粘胶剂,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控制毒物危害。

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切实加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

各相关企业要认真执行《职业病防治法》和《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规定,严格落实职业病危害防治主体责任,切实加强职业卫生管理。一要设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具有职业病危害防治知识的专兼职管理人员,落实防治责任;二要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三要按照国家规定每年至少委托具有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进行一次工作场所毒物危害因素检测,确保工作场所空气中毒物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四要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五要在有毒岗位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载明毒物种类、危害后果以及预防和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六要在有毒岗位设置通风排毒装置,同时为有毒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要求的个体防护用品,并督促其正确佩戴使用;七要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接触有毒物质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八要组织有毒作业人员按规定进行职业健康体检,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并健全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生物防治的危害篇4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保护林业建设成果,维护生态安全,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认识

我市地处长江上游、三峡库区,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物种资源丰富,生态区位重要。近年来,各地高度重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面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强化监测预报和检疫执法,狠抓以松材线虫病为重点的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预防和除治,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灾害预警能力大幅度提高,控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林业有害生物传播蔓延的势头从总体上得到了遏制。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际间贸易往来的增多,林业有害生物入侵、扩散、成灾的压力不断增加。特别是被称为“森林癌症”的松材线虫病的蔓延扩散,已给我市局部林区造成毁灭性危害,对我市的出口贸易和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对人畜安全和生物多样性构成了严重威胁。同时,各地还存在防治技术手段落后、防治机构不健全、防治机制不活等问题,部分地方依法防治意识淡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还比较严峻。因此,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是有效遏制森林病虫害发生严重危害,保障三峡库区生态安全的迫切需要;是保护生态建设成果,推进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措施;是减轻灾害损失,保护林主利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是扩大对外贸易,加快我市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性和开展防治工作的重要性,采取措施,真抓实干,切实做好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

二、明确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我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遵循“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基本方针,加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改革力度,建立健全林业有害生物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大力推进无公害防治,坚决遏制林业有害生物高发势头,促进我市林业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我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大力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系、防治减灾体系、管理监督体系和应急反应体系建设,实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信息化。全市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范围和危害程度大幅度下降,危险性有害生物扩散蔓延趋势得到有效控制,促进森林健康成长。到2010年,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成灾率控制在3‰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0%以上,测报准确率达到85%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

三、突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重点

(一)建立监测体系。充分发挥部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的骨干作用,配套完善市、区县(自治县、市)两级监测网点,建成国家、市、区县(自治县、市)“三位一体”的监测预警体系。充分发挥基层林业员、护林员等兼职测报员的作用,建立举报有奖机制,鼓励公众参与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和举报。探索利用化学信息、航空和遥感信息等先进技术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监测和核查,不断提高监测预报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时效性。

(二)实行科学防控。林业、园林、文化、旅游、煤炭、交通、水利等主管部门必须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条例》、《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的规定,切实搞好重点林业工程项目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旅游景区等区域的监测和防治工作。要针对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制定防治预案,建立疫情报告、技术合作、联防联治的协作机制。对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和重点生态区域的重大生物灾害,要实行工程性治理,逐步推行工程承包制、招投标制和施工监理制。大力推行生物防治和无公害防治,严格防治措施的监管,确保生态安全和森林食品安全。

(三)严格检疫执法。要严格执行《森林植物检疫登记管理办法》和《检疫要求书》规定,加强产地检疫工作,规范调运检疫程序。各级森林病虫防治检疫机构要严把检疫关,切实加强对辖区内调入的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复检,经常开展检疫执法检查,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打击行动。各木材检查站要依法查验过往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植物检疫证书》,继续配合森林植物检疫机构开展检疫工作。铁路、民航、交通、邮政等部门要加强本系统的管理,要求承运单位在承运、收寄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时,必须查验《植物检疫证书》。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林业部门对货物集散地、市场进行检疫检查。车站、机场、货场、林产品市场、花木市场及种苗繁育基地、木材加工厂、木材集散地、使用木材的厂矿、建筑工地等重点单位要积极配合森林植物检疫人员实施现场检疫。

(四)加强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各地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积极做好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红火蚁、加拿大一枝黄花、刺桐姬小蜂等危险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预防工作,严防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林业部门批准,不得擅自从疫区调运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各级林业部门要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积极引导和鼓励机关、厂矿、社会团体、社区和公众参与疫情查防和举报。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新发现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疫情的乡镇,要立即报告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并启动林业有害生物应急预案。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地尤其是已经发生松材线虫病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要把松材线虫病预防和除治作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未经市林业局批准,不得从松材线虫病疫区调入松木、松木制品及松材包装材料。经批准调入的,要向森林病虫防治检疫机构申报复检。通过检验发现松材线虫的,必须进行除害处理或就地销毁。对非法经营加工利用疫木、使用疫木包装材料,造成疫情人为传播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各地要尽快建立松材线虫病预防和除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层层签订松材线虫病预防和除治目标责任书,明确各自职责,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局面。

四、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落实防治工作的责任。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防治责任,强化防治措施。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分管领导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第一责任人,林业部门负责人是具体责任人。要大力宣传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防治意识、检疫意识和参与意识。

全面推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管理、应急预案、警示通报、限期除治和责任追究”五项制度。各地要进一步落实林业有害生物“双线目标管理责任制”,将“成灾率”纳入各级政府任期目标管理,将“无公害防治率”、“测报准确率”和“种苗产地检疫率”作为考核各级林业部门的目标内容。要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突发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事件应急预案,设立应急指挥机构和日常办事机构,保障所需经费和物资,建立反应迅速、运转高效的应急体系。要定期召开新闻会,公布林业有害生物疫情;对有重大威胁的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种类以及新发生的疫情,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警示通报。要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除治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发生疫情未及时除治的,由林业部门向经营者(林主)下达“限期除治通知书”,责令限期除治;在规定期限内没有除治的,林业部门或者其授权单位可以代为除治,其防治费用由被责令限期除治者承担。加大检查考核力度,对防治工作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奖励;对在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检疫、除治工作中因失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进一步创新防治工作机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探索与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的林业有害生物防灾控灾机制,积极推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由林业部门承担向社会中介、专业队承担转变,引导、鼓励不同所有制形式的组织或个人成立除治公司、专业队、树木医院,或以专业户的形式开展咨询和除治服务。实行防治方案评审制、防治过程监理制和防治效果验收制,逐步建立起多种所有制组织共同参与、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灵活高效的新型防治机制。

市财政局、市林业局要在市林业农发资金和森林植被恢复费市级集中部分中安排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助费,研究制定我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助经费管理办法,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助经费分为预防补助和除治补助。预防补助费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预防工作开展好、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少的区县(自治县、市)和单位进行奖励;除治补助费主要用于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灾害的除治补助,或者突发性、暴发性、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除治补助。坚持优先治理危险性和潜在危害大以及危害重要生态区域的林业有害生物。

坚持“谁经营、谁防治、谁收益、谁投资”的原则,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投入机制。生态公益林有害生物灾害和重大危险性有害生物灾害治理工作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商品林有害生物灾害防控主要由经营者负责,确有困难的,政府给予适当补助。各级政府要安排必要的防治经费,保证行政区域内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除治需要,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生物防治的危害篇5

关键词:园林植物;可持续;病虫害治理

园林植物规模发展,使得病虫害的发生更加复杂,更加难以防治和治理。且由于植被大规模种植,一旦发生病虫害也将会是毁灭性的。以往的防治总是用传统的农药治理,物理防治,不仅成本高还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伤害,因此必须采用可持续方针综合治理才是良策。

1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及发生特点

同人类一样,绿色植物的生长发育也会遇到各种病虫害。这些病害不仅会影响园艺作物的产量,更重要的是降低园艺植物的质量,有时还会影响国际贸易和出口换汇。病虫害防治方法不当还会引起作物药害、人畜中毒和生态环境污染。由于园林植物品种繁多,生物学特性差异大、耕作栽培措施要求高,生态环境复杂等特点,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难以把握,更难以治理。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是1、精耕细作,精品园艺增大了人传病的可能性。2、保护地位病原物和虫卵越冬提供了良好的寄主和场所。3、高毒农药禁止使用,相应的也消减了对虫害的威胁。

2园林植物病虫害的治理策略

2.1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是一项法规治理措施,它是指国家颁布条例和法令,对植物及其产品特别是苗木、接穗、种子等繁殖材料进行管理和控制,防治危险性病、虫、草害传播蔓延。植物检疫的任务是禁止危险性病、虫、草害在国际间传播交流;将在国内局部地区已发生的危险性病虫害封锁在一定范围内,严格禁止其向未感染地区传播;当有危险性性虫害传入新区时应趁早采取措施将其彻底消灭。植物检疫的主要措施有①研究调查,掌握国内外疫情。②划分“疫区”和“保护区”。③产地检疫和现场检验,要严格实施,杜绝后患。④对感染有害生物的种子、苗木及其繁殖材料在发送地点和到达地点进行消毒处理。⑤在抽样检查时如发现可疑的、当时无法确定的检疫材料,一定要在隔离的温室或苗圃种植,或在室内进行分离培养,得出肯定的结论后才能决定处理方法。

2.2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一种最经济、最基本的防治方法。根据栽培方法和栽培制度的改变,通过一系列栽培技术措施的合理应用,创造出有利于作物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具体措施如下——①建立无病留种田,培育无病种苗。②搞好田园卫生,搞好田园卫生可以减少多种病害的初侵染和再侵染的病害来源,还可以消除虫害生存环境,降低虫害发生。③改善栽培措施。改变种植方式,加强土水肥管理,采取乔木灌木,向阳喜阴搭配种植,增强环境自我调节能力。④以虫治虫,以害治害。采用生物防治措施,引入天敌益虫菌类,有效防止高危病虫害的发生。

2.3高抗品种的选育和应用

利用抗病品种防治植物病害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不同的品种对病害的抗病性有明显的差异,培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在很多病害的综合防治中处于重要地位。抗病品种的选育就是在广泛搜集抗病种质资源的基础上再根据需要对其加以利用。当然也要对抗病品种有科学的认识,所谓抗病品种也只是对目标病害是抵抗的,对其他病害虫害则不具抗性,而且利用不当很可能将陈旧的抗病品种变成感病品种,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损失。因此在利用抗病品种是,一定要认真分析病原物的动态。合理正确使用优良品种。

2.4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有利生物及其产物来控制病原物、害虫的生存和活动,从而减轻病害的发生。主要原理是拮抗作用、竞争作用、重寄生作用、捕食作用、交互保护作用以及诱导植物抗病性等。比如引进害虫天敌;引入重寄生病原物寄生致病病原;引入生存竞争能力强的微生物杀死病原物等等。生物防治最大的特点就是环保、有效、成本低。因此植物病虫害的生物防治也日益受到重视,在植物病害的科研和生产实践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2.5理化防治

生物防治的危害篇6

【关键词】植物;病虫害;特点;农药;防治

1.植物病虫害发生特点

1.1外来有害生物不断入侵,主要病虫种类出现更多外来入侵种是指对生态系统、栖境、物种、人类健康带来威胁的外来种。近年来,由于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的需要,不断引入国外园林风格和植物种类,植物配置和种植方式更加丰富。伴随而来的是一些原产于世界各地区的植物的危险性以及检疫性病虫害。

1.2城市园林生态种群脆弱,城市园林绿地品种过于单一,引发病虫害迅速且大面积的爆发。

1.3害虫天敌难以生存,由于城市绿地人为干预严重,很多昆虫的天敌如:鸟类、寄生蜂等难以存活,常常导致害虫大面积爆发。

2.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

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和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即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寄主植物本身的不正常表现称为病状。病原物在病部的特征性表现称为病征。病状植物病害的病状主要分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五大类型。病原物在病部形成的病征主要有5种类型:粉状物、霉状物、点状物、颗粒状物和脓状物。

3.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

3.1苗木检疫

一些病虫害分布范围较窄,仅在局部地区造成严重危害。但这些病虫害可以随苗木的种子、用作繁殖材料的插条或根、原木以及其他园林产品的远距离运输传播到新区,扩大其危害范围。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间或地区间的人员往来和产品交流日趋频繁,增加了危险性病虫害传播的机会。因此,严格贯彻执行我国的检疫法规,在机场、港口和车站等商品进出口的门户抓好苗木病虫害进、出口检疫,在国内抓好苗木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防患于未然,是控制危险性病虫害扩大蔓延的重要措施。

3.2园林技术防治

园林技术防治是利用园林栽培技术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即创造有利于植物和花卉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害危害的条件,促使植物生长健壮,增强其抵抗病虫害危害的能力,是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基础。园林技术防治措施主要有:

(1)选用无病虫种苗及繁殖材料在选用种苗时,尽量选用无虫害、生长健壮的种苗,以减少病虫害危害。如果选用的种苗中带有某些病虫,要用药剂预先进行处理。

(2)采用合理的栽培措施根据苗木的生长特点,在圃地内考虑合理轮作、合理密植以及合理配置花木等原则。从而避免或减轻某些病虫害的发生,增强苗木的抗病虫性能。露根栽植落叶树时,栽前必须适度修剪,根部不能暴露时间过长;栽植常绿树时,须带土球,土球不能散,不能晾晒时间过长,栽植深浅适度,是防治多种病虫害的关键措施。

(3)合理配施肥料。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有机肥如猪粪、鸡粪、人粪尿等,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使土壤疏松,透气性良好。无机肥如各种化肥,其优点是见效快,但长期使用对土壤的物理性状会产生不良影响,故两者以兼施为宜。

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在施用有机肥时,强调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原因是未腐熟的有机肥中往往带有大量的虫卵,容易引起地下害虫的暴发危害。

(4)球茎等器官的收获及收后管理。许多花卉是以球茎、鳞茎等器官越冬,为了保障这些器官的健康贮存,要在晴天收获;在挖掘过程中尽量减少伤口;挖出后剔除有病的器官,并在阳光下暴晒几天方可入窖。贮窖必须预先清扫消毒,通风晾晒;入窖后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窖温一般控制在5℃左右,湿度控制在70%以下。球茎等器官最好单个装入尼龙网袋内悬挂在窖顶贮藏。

(5)加强园林管理。加强对植物的抚育管理,及时修剪。例如,防治危害悬铃木的日本龟蜡蚧,可及时的剪除虫枝,以有效地抑制该虫的危害;及时清除被害植株及树枝等,以减少病虫的来源。公园、苗圃的枯枝落叶、杂草,都是害虫的潜伏场所,清除病枝虫枝,清扫落叶,及时除草,可以消灭大量的越冬病虫。尤其是温室栽培植物,要经常通风透气,降低湿度,以减少花卉灰霉病等的发生发展。

3.3物理机械防治

利用简单的工具以及物理因素(如光、温度、热能、放射能等)来防治害虫的方法,称为物理机械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的措施简单实用,容易操作,见效快,可以作危害虫大发生时的一种应急措施。特别对于一些化学农药难以解决的害虫或发生范围小时,往往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手段。

3.4化学防治

目前,化学防治仍是控制病虫害大发生和消灭虫源基地的主要措施。我国化学防治面积占整个森林病、虫害防治面积的70%左右。在搞好预测预报的前提下,正确使用农药适时进行防治,一般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国内常用的杀虫剂有爱福丁、锐劲特、灭幼脲等;杀菌剂有百菌清、多菌灵、粉锈宁、托布津。主要施药方法有喷雾、喷粉、熏蒸、拌种、放烟等。近年来飞机超低容量喷雾防治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防治效果,节省了劳力,降低了成本。在生产中还开发了在树干上用毒笔涂环,捆扎毒绳或药纸带,往蛀孔中插毒签或塞药片,注射药液,撒毒土或毒饵等简便易行的施药方法,收到很好的防治效果。毒性较低的农药,如杀虫脒、苯来特、托布津、溴氰菊酯等部分依靠进口。由于药价偏高,飞机防治费用不断上涨,地面喷雾防治喷雾器射程不够,影响了防治效果。一些地方长期单一使用溴氰菊酯,害虫出现了抗药性,影响了化学防治工作的进展。杀菌剂可分为铲除剂、保护剂和内吸剂。铲除剂直接可杀死病原物,如五氯酚、甲醛等。保护剂可直接施于植物体,保护植物不受侵害,如低浓度的石硫合剂,波尔多液,有机硫、有机磷、有机氯等。内吸剂是指被植物吸入体内,起抑制病原物扩展的药剂,如托布津、多菌灵等。化学药剂的使用方法包括土壤消毒、种实消毒和喷洒植株等。

3.小结

在现阶段制定植物病虫害防治对策时,应全面考虑生态平衡、社会安全、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放宽防治指标,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可允许为害范围之内。基于此,植保工作必须以搞好植物检疫为前提,养护管理为基础,积极开展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合理使用化学防治,将各种防治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安全有效地控制植物病虫害,保证园林绿地的观赏品质,保障人们的生活质量。及时发现、准确诊断、弄清病虫害种类进行科学防治是保证城市绿地植物正常发挥效益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生物防治的危害篇7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立足市情,因势利导,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破解“三农”难题、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村脱贫致富步伐的重大战略措施,作为特色农业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核桃产业,近年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截止目前种植面积已达265.5万亩,已成为我市发展面积最大、覆盖面积最广、群众收益最高、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特色林果产业。然而,以大蚕蛾为主的林业有害生物近年来也随着核桃基地面积的增加而迅速扩散曼延,危害面积、危害程度、经济损失逐年递增,已成为我市特色林果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目前,大蚕蛾从南向北正处于孵化盛期,全县幼虫已进入三龄期,两当局部区域已有明显危害,防治形势严峻。为了有效保护核桃产业成果,促进我市特色林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现就加强大蚕蛾防治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大蚕蛾防治工作的责任感

大蚕蛾主要取食核桃树叶,危害严重时核桃树叶全部被吃光,仅剩下叶脉和核桃幼果。已受害的核桃树,因树叶被吃光,难以进行光合作用,导致正处于膨大期的核桃果实大量落果,造成核桃严重减产、品质下降,甚至绝收。连续危害三年以上的核桃树树叶变小,发黄,挂果率低,甚至整株枯死,同时由于树势衰弱,容易诱发其它病虫害的侵入,危害极为严重。该虫害自年在我市发生以来,发生范围已涉及等七县(区),发生面积25万亩,危害程度逐年加深,经济损失大幅增加。面对严峻的防治形势,各县(区)虽然采取了一定的防治措施,局部发生区危害程度也有所减轻,但因防治不彻底、防治效果差、加之资金筹措困难等原因,灾情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据市森防站调查预报,受去年冬暖及今春干旱天气影响,今年全市大蚕蛾发生面积在28万亩左右,且局部区域危害程度进一步加重,其已经给我市森林资源造成了重大危害和损失。为此,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大蚕蛾防治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采取有效措施,扎扎实实地抓紧抓好。

二、强化措施,认真搞好大蚕蛾防治工作

(一)加强监测,科学防治。各县(区)政府要按照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及时掌握大蚕蛾的发生趋势和动态。要充分发挥现有部级、省级以及当地测报点的作用,适时对本地大蚕蛾虫害开展调查,在查清发生、分布和危害程度的基础上,及时预测预报信息。要进一步完善虫情调查联系报告制度,划定专兼职测报员和属地林业站虫情调查责任区。各级林业部门要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积极引导和鼓励公众参与虫情查防和举报。同时,要结合举报、调查和监测,定期病虫害测报信息,努力提高测报工作的科学性、时效性和准确性。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切实抓好大蚕蛾除治工作。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条例》的有关规定,按照“谁经营,谁防治”的原则,落实责任,切实抓好大蚕蛾的除治工作。对虫害发生较为严重的地区,林业主管部门要及时下达限期除治通知书,依法督促责任单位和个人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相邻行政区域之间要建立统一规划、统一作业时间、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检查验收的防治协作机制,加强协调配合,及时通报信息,实行跨区域的联防联治。要确保抓住最佳防治季节进行防治,确保防治工作不留死角,确保尽快控制病虫危害。防治工作中要坚持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科学使用化学农药,大力推行生物制剂、仿生制剂等无公害防治技术,提高生物防治和无公害防治比例,保证人畜安全,保护有益生物,防止环境污染,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检疫工作,严格控制大蚕蛾的传播和蔓延。森林植物检疫是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蔓延的有效预防性措施,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条例》,进一步规范检疫执法行为,加大检疫执法力度,依法打击逃避检疫、违规检疫等行为。各级森林植物检疫机构要建立和完善产地检疫合格证制度和检疫性有害生物普查制度,切实加强森林植物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工作;各木材检查站要认真履行森林植物检疫检查职责,严格执行“两证”(运输证、检疫证)查验制度;各级林业、农业、铁路、交通、民航、邮政、商检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和技术交流,密切协作,共同做好检疫工作,坚决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危险性森林病虫害的传入、传播和蔓延。

(四)加强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大蚕蛾防治水平。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结合我市实际,加强对大蚕蛾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突出抓好以生物制剂、仿生制剂和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应用。同时,要采取举办培训班和现场防治示范等形式,帮助各林果业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掌握大蚕蛾防治技术,提高防治效果和水平。

(五)做好防治准备,确保资金和物资到位。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积极主动向政府汇报大蚕蛾发生危害情况,积极争取财政、发改委等部门对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防治设施建设和应急防治的经费支持,提高虫害监测预警、应急防治和持续控制能力,努力扩大防治范围。各级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要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和防治方案,及早储备防治物资,做好农药订购、器械购置、防治应急队伍组建工作。

生物防治的危害篇8

蛀干类害虫是园林植物的致命性害虫,是导致生态性病害和树木衰退的激化因素,它们钻蛀植物的干茎,造成树枝、树干千疮百孔,直接导致园林植物的局部枝条枯死或全株枯亡。此类害虫的防治难度较大,在加强园林植物的日常养护,提高园林植物自身的防御能力之外,必须立足于蛀干害虫成虫、卵块、幼虫的防治,把害虫对园林植物造成的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为了更好地开展衢州市区园林植物蛀干类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市园林处对市区的园林植物蛀干类害虫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

一、衢州市区主要蛀干类害虫及对寄主植物的危害情况

经调查,衢州市区危害园林植物的蛀干类害虫主要有星天牛、桃红颈天牛、云斑天牛、合欢天牛、合欢吉丁、六星吉丁等。其中星天牛主要危害法国梧桐、垂柳、香抛、樱花、海棠、女贞,桃红颈天牛主要危害桃树、杏树、梅树、红枫、鸡爪槭、红叶李,云斑天牛主要危害法国梧桐。合欢天牛主要危害合欢,合欢吉丁主要危害合欢、香抛,六星吉丁主要危害合欢。

近3年来,法国梧桐、香抛、桃树、樱花、海棠、女贞、胡柚、红叶李蛀干类害虫危害相对比较严重,特别是香抛树,伴随流胶病的发生、暴皮虫危害,蛀干害虫危害特别严重。垂柳、杏树、梅树、红枫、鸡爪槭相对比较轻微,柑桔、无患子蛀干害虫危害程度较轻。2013年夏季,我市因遭遇历史上罕见的长时间高温干旱天气,园林植物害虫集中大暴发,特别是蛀干害虫危害明显加重。

二、衢州市区蛀干害虫主要防治措施

1、人工捕杀。根据衢州市区园林植物蛀干害虫成虫出孔羽化期主要在5月底、6月初这个时间节点,利用待产卵的成虫天牛不善翔的特点,且这一时期的成虫星天牛主要在寄主植物根基部危害,人工捕杀极其方便。对公园绿地、道路行道树法国梧桐、香抛、垂柳等园林植物在清晨、午后2个时间段进行集中人工捕杀,有效降低了虫口密度。

2、树虫一针净生物农药防治。

2010年,我们引进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研制开发的自流式树干注药产品“树虫一针净”。“树虫一针净”是一种全新的农药无公害产品。该产品依据流体力学和液体树木内蒸腾作用原理,将药液直接自流注入树干中,随树干中液流迅速输送到树的干、茎、叶等各个部位,从而杀死危害树木的害虫。该产品最大特点是药器合一,使用方便、使用范围广、不污染环境、不受环境及气候条件限制等。该产品成果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并获国家发明专利。

我们根据产品说明书,在6月上旬―8月下旬,天牛集中危害期,对公园绿地、道路绿化带中的天牛寄主植物―法国梧桐、香抛、垂柳、红叶李、桃树、梅树、杏树、女贞、红枫、海棠、樱花等,对树干上有酱油色液体渗出的危害孔,先用冲击钻,与树体成45度倾斜角打孔,根据树体大小,孔深3-8cm不等。再把装有10毫升的药瓶子“树虫一针净”盲孔用针打通,尖端头部用剪刀剪成45度的倾斜角,插入危害孔内,进行滴注药液,触杀天牛幼虫。,继续使用“树虫一针净”防治蛀干害虫。

2010―2012年,经过3年的连续防治,我处管辖的公园绿地、道路绿地内蛀干害虫虫口密度在下降,危害呈程度呈逐年下降趋势,总体上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但在对少数蛀干害虫严重危害的园林植物如香抛、法国梧桐,因树体腐烂部位较多,影响了无公害农药“树虫一针净”药液在树体内的传导、吸收,防治效果不够理想。

2013年,因历史罕见的夏季长时间持续高温干旱,导致公园绿地、道路绿地内病虫害集中大暴发,蛀干害虫危害特别明显。

3、危害孔塞药棉防治法

从每年的5月份开始,我们在日常巡查中,发现蛀干害虫寄主植物,法国梧桐、香抛、红叶李、桃树、梅树、杏树等树干表面危害孔排泄酱油色液体时,首先在危害孔处用冲击钻与树木成45度倾斜角钻孔,深度依树木大小约3-8cm不等,然后用药棉塞危害孔,再用注射器向虫孔内注药。农药一般用40%氧化乐果乳油5~10倍液或50%甲胺磷乳油3~5倍液,按每厘米胸径用1~1.5ml药液用量进行注射,后用黄泥封口,以免药液挥发掉,防效可达90%以上。但有些地方园林工人思想上不重视,防治不主动,不及时,防治效果不好。

当危害孔在树体上部位置,距地面较高时,我们改用冲击钻等在树干基部四周打孔注药。具体操作方法为:在树的主干基部距地面30cm处,钻头与树干成45°角向下倾斜打孔,深至木质部(孔深6~8cm);树木胸径在15cm以下钻孔1~2个,30cm以下钻孔2~3个,30cm以上钻孔4~5个;塞药棉,用注射器注射农药。注药量以孔洞注满为度,约5ml左右。

为了解决人工钻孔成本高、操作费时以及孔洞可能不利于树木正常生长的问题,亦可采取少钻孔多注药的方法,即在同一钻孔内,第1次注药7~10天后,实现第2次注药(以此类推),杀虫效果更佳。一般说来,采用这种方法需连续防治2年以上方能巩固防治效果。

4、根部埋药法

用农药呋喃丹,在距树0.5~1.5m的开环状沟,或开挖6~8个穴,胸径10cm以下树埋药150g/株左右;胸径10-20cm树埋药250g/株左右;胸径20cm以上树埋药500g/株左右,可明显控制园林植物蛀干害虫,药效可持续2个月左右。因在公园绿地、道路绿地内开挖,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一般不采用此法防治蛀干害虫。

5、绿色威雷喷雾防治成虫技术

2014年,我们尝试用“绿色威雷”防治蛀干害虫成虫星天牛。“绿色威雷”系一种残效期超长的新型杀虫剂,残效期长达60~80天以上,对蛀干害虫成虫天牛类防治效果较好。

利用成虫星天牛在6月上旬至7月上旬,在树根部、树干部、树枝条上刻槽产卵的特性,对法国梧桐、垂柳、香抛、桃树、李树、梅树、杏树、红枫、女贞等园林植物,在天牛成虫羽化始盛期前(一般在6月上旬左右),用农药绿色威雷,稀释300-400倍液,对准蛀干害虫星天牛寄主植物的树干、大侧枝等部位进行喷雾,以树皮湿润不淌为度。喷洒在树干、大枝上的微胶囊就像是一个个定时炸弹,一旦成虫星天牛虫体接触到微胶囊,就会中毒死亡。

三、蛀干类害虫综合防治措施

根据近几年的实践,我们认为要把蛀干害虫防治好,单纯依靠一种方法已经很难防治好蛀干类害虫,一是必须在充分了解蛀干类害虫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多种方法综合运用,多措并举,二是必须充分发挥各养护班组的积极性、主动性,积极践行一线工作法,在蛀干类害虫发生危害期内,强化巡查、强化检查,快速响应,马上落实,方能把蛀干害虫防治到位。

1、天牛成虫期:一是根据衢州地区成虫星天牛羽化出孔期时间为5月底、6月上中旬,且这时成虫星天牛不善翔的特点,采用物理机械防治法,集中人工捕杀成虫星天牛。二是在天牛危害的园林植物树干、大枝处用绿色威蕾农药进行喷雾,以淋湿树皮不流淌为准。

2、天牛产卵期:一是保护树干防止成虫产卵。在成虫羽化出孔前(6月上旬)进行树干涂白,用生石灰10份,硫磺粉1份,食盐0.2份,牛胶(预先热水融化)0.2份,水30-40份,或加敌百虫0.2份,调成涂白剂。防治天牛涂于树干从根颈到离地面200厘米范围内,不漏涂。二是用SGY药膏对天牛产卵处进行涂抹,杀天牛卵块。

生物防治的危害篇9

1基本情况

1.1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

五河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约117°29'~118°04'e,32°55'~33°20'n。地处淮北平原的最南端,淮河流域的中游下段,地跨淮河两岸。东邻江苏省泗洪县,西连本省固镇县、蚌埠市郊区,南与明光市、凤阳县接壤,北靠泗县、灵壁县,东西长55km,南北宽46km,总面积1580km2。五河县以平原为主,约1446.7km2,占总面积的91.5%,丘陵面积约133.3km2,占总面积的8.5%,总体地形呈西高东低趋势。

1.2气候条件

五河县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南北方过渡性气候特征,其主要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适中、冬寒干燥、夏热多雨。年平均气温14.7℃,1月份平均气温0.5℃,7月份平均气温27.8℃;年平均降水量896.3mm,多集中在6、7、8月这3个月,这3个月降水量占全降水量的52.6%。全年日照时数在2306.7~2487.6h,日照率为52%,无霜期212d。

1.3森林资源状况

我县有林地面积2.47万hm2。按林种分:针叶林(主要为黑松、少量国外松、侧柏)686.67hm2;经济林:(梨、桃、苹果等)0.1万hm2;阔叶林2.3万hm2(其中杨树纯林2.17万hm2,占95%,杂树0.13万hm2。)针叶林中,除少部分侧柏外,主要为人工栽植的黑松纯林和近几年栽培的国外松,其中松类林分面积666.67hm2,分布淮河以南低山低丘,且大部分在我县国有大巩山林场(为0.053万hm2),小溪、朱顶两个乡镇(为近几年栽培的国外松纯林)。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林业有害生物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大

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病虫危害加剧。2011年草履蚧发生面积1415.33hm2,杨小舟蛾、杨扇舟蛾、黄翅缀叶野螟发生面积932hm2,危害程度明显重于往年,局部地块危害严重已造成林木整株枯死。根据县林业有害生物部门虫情调查预测,全县2012年草履蚧发生面积将突破0.2万hm2;杨树食叶害虫发生面积0.17万hm2左右。面对这一严重态势,2008年我县开始实行森防目标管理,发生面积逐年减少,到2011年降低到0.23万hm2。在当前资金、人力、技术等有限的情况下,防治难度加大。

2.2危害病虫种类增多,危害程度严重

过去危害我县比较重的草履蚧、松材线虫、杨小舟蛾、杨扇舟蛾、天牛(类)等虫害至今未得到有效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区仍年年发生,给我县林业产业和生态坏境造成比较大的损失。全县每年因林木病虫害造成木材减产2万m3,直接造成经济损失达2000多万元。

2.3林业危险性病虫害潜伏威胁加大

近几年以来为了防止美国白蛾、松材线虫、光肩星天牛等多种危险性害虫侵入我县,对这些危险性害虫我县采取了有效防治措施,没有给我县树木造成大的危害,但潜在的威胁却要高度重视。特别是松材线虫病,一旦侵入,很可能使我县松树在短期内大面积死亡。

2.4病虫难防,易大面积暴发

由于我县林业树种单一,杨树面积占到总树种面积的90%以上,给病虫害大面积爆发提供有效土壤。过去危害我县比较严重有草履蚧、杨扇舟蛾、天牛等,这些虫害生命力极强,表现相当顽固,1~2年都不能彻底消灭它,且都有大面积暴发成灾的趋势,有的虫害几乎年年在局部地区暴发,如监测防治跟不上,病虫害会大面积蔓延到周围地区,造成大面积树木被感染或者死亡,造成虫害防治难度加大,不利于下一年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

3制约因素

3.1林农的防治虫害的意识不强,宣传不到位

应加大新闻广播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宣传力度,让林农知道对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通过新闻媒体向全县广大干群大力宣传虫害的防治方法和防治意义,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制作虫害专题片在电视上播放。

3.2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硬件设施跟不上

不能准确有效地掌握虫情的发生时间,不能及时有效的虫情预测预报和指导有效的防治。

3.3防治模式落后,防治虫害机械设备严重老化,不能适应虫害的防治要求

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力度不够,林农在防治虫害时还是局限于一家一户的防治模式,不能做到同一时间统一用药集中连片的防治,为虫害生养休憩、有效转移提供了宝贵的时间。林农用的设备还是老式小型喷雾器,根本上达不到防治的效果。

3.4检疫工作不到位

对过往的苗木、木材没有进行严格的检疫检验,产地检疫不能及时有效跟上,没有设立检疫检查站,调运检疫把关不严。

3.5防治经费严重不足,严重制约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整体功能

具体表现是防治虫害机械设备缺失,新机械设备买不起,测报、防治、检疫仪器设备和交通通讯工具缺乏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率低。

4对策措施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直接影响着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强防治工作,今后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4.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一是从加速生态建设和实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加强有害生物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二要从实现林业跨越式大发展的高度认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对改善森林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和数量,加快造林绿化步伐,促进林业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担负着保障支撑任务,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大力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需要强调的是,森林病虫害不仅具有火灾、水灾那样的损失性和危害性,而且具有防治上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及生物灾害的特征。为此建议县委、县政府切实要把虫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纳入各级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加以认真考核。三要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减轻森林危害损失的高度认识。虫害的严重发生,直接影响着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抓好虫害防治,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林木损失,改善和保护森林资源,而且能够有效促进全县林业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

4.2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工作

必须坚持把林业有害生物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对本县内的所有森林资源进行林业有害生物调查监测,要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林业有害生物动态作为基本目标,确定固定地块、专人、指定方法、定时调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坚决杜绝平时不调查,临时抱佛脚,等到要测报结果时随便编一些数据来应付,起不到测报点预测预报应有的作用。当前我县有一个部级中心测报点,我们要以国家测报点为平台,建立起一个覆盖全县的、健全的预测预报网络体系。测报点要及时有效掌握全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发展动态,进行短期预报或预警,能够结合本县林木资源状况、气候气象条件等相关资料,进行区域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长期预报。

4.3加强技术指导,加大科技含量,提高防治水平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指导思想,坚持“谁经营,谁防治”的原则,加强防治技术指导工作,认真组织开展科学防治,力争做到防治成本低、效果好。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科技含量,改进防治方法。针对我县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现状,防治方法技术急需大力改进。一是坚持搞生态林业。在保护好现有林业资源基础上,绿化造林要用良种壮苗,营造混交林,坚持适地适树,把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增强林分自然抵御的虫害能力,走出一条林业生产与协调发展的路子。二是大力倡导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对保护本地环境、改善生态、保护土壤、水源具有特殊的意义。增加松材线虫病防治的科技含量,提高防治成效。进一步加大天牛引诱剂及白僵菌、噻虫啉等生物防治措施方面推广应用力度,提高生物技术防治松材线虫病的能力。利用人工招引啄木鸟控制天牛,周氏啮小蜂控制美国白蛾等都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应加大普及推广力度。三是坚决遵守国家有关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的法律法规,逐步取缔使用甲胺磷、氧化乐果、久效磷等剧毒高残留农药,大力倡导使用微生物农药、植物性农药和矿物性农药,以减轻对生态环境和水源、土壤的污染。

4.4广泛开展宣传和培训,普及防治知识,强化防治队伍建设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广泛宣传松材线虫病、草履蚧、杨小舟蛾、杨扇舟蛾、天牛(类)等虫害的危害性和预防除治工作的紧迫性,大力普及防治知识,使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都了解、支持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并自觉遵守有关规定,共同参与防治工作。积极举办各种培训班,对疫情监测人员、除治专业队人员、疫情封锁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全面提升各级监测人员的监测能力,提高有害生物病疫情监测普查的准确率和除治质量。加强防治队伍建设,迅速提高防治队伍防治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特别是应对突发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能力。在乡村、乡镇林业站、林场聘用疫情监测员协助县森防站开展疫情监测工作。

4.5加强林木检验检疫,严防危险性病虫传入

结合我县的具体情况,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植物检疫条例》等法规和森林植物检疫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强化人们的法制观念,增强人们对林木检疫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二是加强源头管理。重点是加强产地检疫,特别是在高速公路难以设站检查和其他公路又缺乏检疫检查站的情况下,产地检疫必须加强。要加强对城镇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仓储、加工、销售单位、集贸市场及花卉、苗木等生产单位的管理,堵塞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途径。三是加强对过往运输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车辆的检疫检查,严防带疫进出省界。四是严禁从国内外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等疫区调运森林植物及其产品。

生物防治的危害篇10

关键词:隧道施工;职业危害;防治技术;粉尘;pm值;减尘;排尘;除尘;个体防护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4-0070-03

1概述

近年来,人们对环境意识和节约土地的观念加强,利用地下空间和快速通道的欲望不断膨胀,隧道及地下工程快速发展。但隧道的开挖钻孔、爆破和弃渣装载运输也会产生大量粉尘,造成职业危害,对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有着严重影响。本文提出了把职业危害的防治纳入隧道施工工序的管理中,列入与主体工程施工同等地位的安全质量管控中的观点。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如何防治作业环境中存在的职业危害,采取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保证从业人员的健康是目前隧道施工亟待解决的问题。

2隧道施工各工种主要职业危害

砼(砂浆)搅拌机工:粉尘危害、噪音危害、振动危害。

水泥上料工:粉尘危害。

搬运工:粉尘危害。

料库工:粉尘危害、毒物危害。

材料试验工:粉尘危害、毒物危害、噪音危害、振动危害。

木工机械:噪音危害、振动危害。

水电焊工:粉尘危害、噪音危害、振动危害、弧光辐射危害。

砼振捣工:粉尘危害、噪音危害、振动危害。

喷浆工:粉尘危害、毒物危害、噪音危害、振动危害。

隧道开挖工:粉尘危害、毒物危害、噪音危害、振动危害。

3粉尘的分类、危害程度、防治现状及产生的根源

3.1隧道施工中粉尘的种类

在隧道掘进、弃渣装载运输、喷射混凝土等施工过程中都将产生,并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岩石和烟炮的微小颗粒统称为粉尘。按颗粒的直径大小(particulatematter,即pm值)一般分为粗尘(≥pm40μm)、细尘(≥pm10μm、≤pm40μm)、微尘(≥pm2.5μm、≤pm10μm)、超微粉尘(≤pm2.5μm)。

3.2粉尘的危害程度

根据粉尘颗粒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可将其分为呼吸性粉尘和非呼吸性粉尘两种。直径越小的粉尘颗粒物进入人体呼吸道的部位就越深。10μm直径的颗粒物通常沉积在上呼吸道,5μm直径的可进入呼吸道的深部,2μm以下的可100%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诱发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在2005年版《空气质量准则》中指出当pm2.5年均浓度达到35μg/m3时,人的死亡风险比每10μg/m3的情形约增加15%。南开大学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数据也称,“pm2.5浓度每升高10μg/m3,我国居民每日死亡率上升0.31%”。由此可见,微尘、超微粉尘对人体危害最大,是粉尘危害防治工作的

重点。

3.3目前隧道施工危害防治现状

据文献认为,隧道爆破作业粉尘粒径小于pm5的占到颗粒总数的96%,爆破粉尘浓度瞬间可达到1500~2000mg/m3。近年来,施工单位在粉尘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其除尘方式、装备手段都有了较大进步,安全和健康意识逐步提高,但采取措施的针对性、可靠性和配套性不强。防治手段主要以隧道通风排尘为主,而通过通风方式排尘,在粉尘排出洞外的同时也会将整个隧道污染,进而也危害到了所有进洞的作业人员,事实上,隧道内的粉尘浓度远超过每10μg/m3,隧道施工职业危害仍很

严峻。

3.4粉尘产生的根源

钻孔凿岩;爆破作业;弃渣装运;混凝土搅拌;喷射混凝土。

4采取的主要防治技术措施

按照粉尘防治技术的机理不同,总体可分为五类防治技术措施,分别为减尘、降尘、排尘、除尘和个体防护。

4.1减尘措施

减尘措施主要包括掌子面洒水、湿式钻孔、湿式喷射混凝土、水封爆破。

4.2降尘措施

降尘措施主要包括运输设备转载点和装载点喷雾洒水,防尘用水中添加湿润剂喷雾泡沫防尘和喷雾水幕。在距掌子面30m外边墙两侧各放一台水幕降尘器,爆破前10min打开阀门,爆破30min后关闭。

4.3排尘措施

排尘措施包括采用通风系统,选择最佳排尘风速和安装横向隔尘帘幕、回风巷风门、机械密封罩等。加强隧道通风,严格执行有关规定,爆破后通风时间达到30min方可进入隧道施工。

4.4除尘措施

除尘措施包括干式捕尘器、湿式除尘器、过滤除尘器等,如流动搅拌机除尘。除尘设备必须考虑适合流动的特点,既要达到除尘目的,又要做到装、拆方便。流动搅拌机上有两个尘源点:一是向料斗上加料时飞起的粉尘;二是料斗向拌筒中倒料时,从进料口、出料口飞起的粉尘。

4.5个体防护

粉尘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呼吸道,作业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佩戴除尘口罩,将微细颗粒阻挡于口鼻之外。防尘口罩一般分别为过滤式和隔离式,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对掌子面作业区,还要佩戴防尘护目镜,保护眼角膜,在耳道内放入棉花球护塞,以免产生耳垢栓塞。隧道开挖及喷射砼作业工人必须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换工作服、班后洗澡、保持皮肤清洁还应加强营养,劳逸结合,生活有规律。

就业前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从事粉尘作业禁忌症,如活动性肺结核、慢性肺部疾病、严重的慢性上呼吸道和支气管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等;进行定期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尘肺病人,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5工程中防治技术的综合应用

在隧道施工中粉尘防治应考虑防治技术的综合应用。首先在隧道施工中,应禁止用干式钻孔和干喷混凝土,要强制应用湿式凿岩和喷混凝土技术,这样在施工中可以降低50%以上的粉尘产生量。其次应将粉尘的产生量尽量降低在降尘方面,应倡导在地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利用水封或水压控制爆破技术,使用该技术可以使爆破产生的粉尘总量降低60%以上。再次在隧道主要产尘工作面附近设置水幕除尘装置,用于捕捉大部分粉尘,并力争把除尘效率达到90%以上。最后尽量在隧道采用电动施工机械严格限制内燃机械的尾气排放量。

6结语

防止职业危害不仅要重视和实施上述内容,还要在思想上认识职业危害对施工人员的身体伤害。作为工程的管理人员要从根本上重视职业危害,对从业人员上岗前、在岗期间进行定期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加强职业病宣传教育工作,使他们了解并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对施工人员要做定期体检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如发现有不适宜某种有害作业的人员,应及时调换工作岗位。

每个工程管理人员都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心中紧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才是职业危害防治的关键一步。

参考文献

[1]朱金华.建筑业爆破粉尘控制[J].采矿技术,2009,9(5):125-126.

[2]赵应华.隧道通风与消烟除尘技术[J].山西建筑,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