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展理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23:15

现展理念篇1

论文摘要:科学的物流理念告诉我们物流的哲学,物流的思维方式。对物流理念的把握较物流产业的发展更为重要。具体来说,就是要理解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运营方式的变化和这种变化对企业竞争战略态势的影响。



物流理论和实践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有近20个年头。从1999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出现了新一轮的物流热。这一轮物流热的产生主要是因为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后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增大,我国物流服务业市场开放的压力增大,传统储运企业急于转型升级为现代物流企业以应对加入wto后将面临的挑战,电子商务的发展对配送服务体系的配套要求也对物流热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新一轮物流发展的高潮正在到来。但企业需要理性、科学的物流理念来指导实践。

一、企业需要科学的物流理念

物流的理念不同于物流的定义。物流的定义告诉我们物流是什么,而物流的理念告诉我们物流的哲学,物流的思维方式。对物流理念的把握于物流产业的发展更为重要。具体来说,就是要理解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运营方式的变化和这种变化对企业竞争战略态势的影响。

物流是个大概念。许多学者都认为或承认对物流存在不一致的看法。企业界则常常感到物流的概念过于宽泛而不易操作。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对“物流学”的术语标准化工作相对滞后使得有时缺乏研讨的共同平台;另一方面则是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尤其是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经济”的浮现和发展使得几乎所有的经济和管理理念都在不断丰富之中。当然,物流不是一个“筐”。如果一个概念以及由此所引发的产业是无所不包的话,就会因为没有特定的作业范畴而很快失去生命力。

二、以企业运转为探究视角度来解读物流的理念

按照目前被普遍认同的由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在1985年所下的定义:“物流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的,为提高原料、在制品、制成品以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到消费的流动和储存的效率和效益而对其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相应的物流功能性活动则包括:需求预测,订单处理,客户服务,分销配送,物料采购,存货控制,交通运输,仓库管理,工业包装,物资搬运,工厂和仓库或配送中心的选址,零配件和技术服务支持,退货处理,废弃物和报废产品的回收处理等。从企业的角度来看,物流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存货的流动和储存的过程,是信息传递的过程,是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是若干功能协调运作的过程,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效益的过程,因此,物流也是一个规划、管理和控制的过程。具体来说,物流的基本理念包含如下内容:

1、物流是以制造商为中心即以产品的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为主线、以相关信息协调供应商和客户行为的协作性竞争体系或市场竞争共同体。物流企业是服务供应商。

2、物流管理的核心是在供应链中流动的存货。所以物流管理在本质上是对存货资产的管理。这是企业理解物流体系,把握物流过程的关键所在。物流企业必须为制造商的存货管理提供解决方案。

3、物流系统的功能目标是满足客户需求。从客户服务的角度来说,有学者把物流定义为:以正确的成本和正确的条件,去保证正确的客户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地点,对正确的产品的可得性,即物流的7Rs概念。实际上,产品的可得性不仅是对物流系统功能评价的首要指标,也是物流系统优化的最主要目标。

4、物流管理的两个最主要的范畴,也是对产品的客户可得性影响最大的两个物流功能环节,就是运输和储存。对一般制造业来说,运输成本要占物流总成本的45%左右,而存货维持成本则要占物流总成本的37%左右。5、存货资产的移动是由许多功能性活动共同参与并逐步完成的。正是这些功能性活动构成了物流系统运行的基本模块。所以,任何能够提供这些功能服务的企业都可以作为物流业者加入到物流产业中去。物流服务具有可传递性。

6、企业是赢利性组织。物流系统管理的首要技术经济问题,也是系统管理的总体目标,就是以尽可能低的物流总成本支出来满足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企业的利润率。那么,物流理念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呢?就是功能整合。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对前述的各种功能性活动进行统筹的安排和协调。

三、物流服务功能整合的途径

发展物流产业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去整合的问题。事实上,功能整合是发展物流产业的核心业务,是物流企业运作的灵魂。

1、激发物流需求

物流企业是为制造商的客户服务战略提供服务的。制造商是物流服务的需方,它所要考虑的是自营物流还是外购物流的问题,要进行“服务/成本”的效益测算。但不管是自营物流还是外购物流都要考虑功能以及相关的资源整合。发展物流产业最根本的是要激发制造商的物流服务需求。换句话说,物流企业要能为制造商提供物流服务解决方案,整体的或者是局部的。要能用优质的服务为制造商的市场营销战略提供支援,并能够消化掉一部分制造商自营物流的成本,同时自己还能获得足以维持发展的利润。这是市场对物流企业发展的最基本的要求。对制造商的服务要求和标准有透彻的了解是物流企业发展的前提。

2、发展物流企业新晨

一般来说,现有的仓储、运输、货代中介等企业在产业性质上都属于物流企业,所以不存在还要进入物流产业的问题。但如果它们不能作为制造商或特定产品的物流服务供应商参加供应链的一体化运作,不能与制造商等结成策略联盟,则还不能算作现代物流企业,只能算作传统物流企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传统物流企业是否能进入制造商的一体化供应链升级为现代物流企业取决于市场的选择。从分工协作的观点来看,制造商选择其物流服务供应商时主要将考虑。

以下几个因素:首先是其市场营销战略需要;其次是与市场营销战略相匹配的物流系统设计;第三是能获得高水平的物流服务;第四是能获得降低物流总成本的好处。制造商的“服务/成本”分析将是至关重要的。__物流企业在供应链中的服务定位取决于资源配置所具有的比较优势。为此,物流企业必须实行服务的专业化,必须抓产品。围绕产品的物流特性所进行的服务技术开发将为物流企业创新服务并形成核心服务能力提供强大的动力。只要具备核心服务能力,传统物流企业融入一体化供应链就会很容易。

现展理念篇2

关键词:现代酒店;室内设计;设计理念

abstract:inthispaper,thedevelopmentofthehotelinteriordesigntrendsfromthepointofviewofdevelopmenttrendanalysis,themodernoHotelinteriordecorationdesignideaandthebasicconcept,summedupas:people-oriented,harmoniouscombinationofnatural,artistic,greenconservationetc..

Keywords:modernoHotel;interiordesign;designconcept

中图分类号:J8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以人为本”的基本设计理念

“为人服务,这是室内设计社会功能的基石。”酒店室内装饰设计的目的是创造酒店室内空间,进而优化室内酒店环境。设计者应把物质和精神的因素完全常溶于人与环境为结合体,将设计思维引渡施工,最终成为宜居空间。由于设计的过程中矛盾错综复杂,设计者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以人为本”的重要性。

从“以人为本”这一根本目的出发,通过对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审美心理学等方面给予充分地重视,用于科学地、深入地了解人们的生理特点、行为心理和视觉感受等方面对酒店室内环境的要求。在酒店室内空间的组织、色彩和照明的选用方面,以及对相应使用性质室内环境氛围的烘托等方面,更需要研究人们的行为心理、视觉感受方面的要求。例如:酒店内要求客房室内空间的安静、具有亲切感,会议厅规范的室内空间具有庄严感,而娱乐场所绚丽的色彩和缤纷闪烁的照明给人以兴奋、愉悦的心理感受等。

2、整体、和谐的自然设计理念

现代酒店室内设计的立意、构思,室内风格和环境氛围的创造,需要着眼于对酒店周边环境整体的考虑。酒店室内装饰设计,从整体观念上来理解,应该看成是酒店环境设计系列链中的重要一环。

酒店室内装饰设计的“里”和室外环境的“外”,可以说是一对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矛盾体,正是为了更深入地做好室内设计,就愈加需要对环境整体有足够的了解和分析,着手于室内,但着眼于“室外”。环境整体意识薄弱,就容易就事论事,“关起门来做设计”,使创作的酒店室内设计缺乏深度,没有内涵。当然,使用性质不同,功能特点各异的设计任务,相应地对环境系列中各项内容联系的紧密程度也有所不同。但是从人们对酒店室内环境室内的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综合感受来说,仍然应该强调对环境整体给予充分重视。

3、提倡绿色环保、节约型的设计理念

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21世纪室内环境设计师面临的最迫切的研究课题。高科技的发展带来了人类社会的长足进步,同时也造成了全球环境的恶化。一方面,现代室内环境设计广泛运用各种建筑装饰材料、手法,在创造悦目、舒适的人工环境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另一方面,这一进步是以地球资源与能源的高消耗为代价,它对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日俱增。于是,如何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便成为全球关注的现实问题,也成为现代设计师们的责任。生态学的观念在当今乃至未来的设计中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并将逐渐发展成为室内环境设计的主流。把生态思想引入酒店室内环境设计,扩展其内涵,有助于酒店室内装饰设计向更高层次和境界发展。酒店室内环境生态设计有别于以往形形的各种设计思潮,主要体现为三方面内容:

(一)适度消费

通过室内环境设计而创造的人工环境是人类居住消费中的重要内容。尽管室内生态设计也把“创造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作为目标,但与其不同的是,生态学设计理念倡导适度消费思想,倡导节约型的生活方式,反对酒店室内环境的豪华和奢侈铺张,强调把生产和消费维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范围内,保证发展的持续性,以体现一种崭新的生态文化价值观。

(二)注重生态美学

生态美学是在传统审美内容中增加生态因素,强调和谐有机的美。它是美学的一个新发展,强调自然生态美,欣赏质朴、简洁,而不刻意雕凿;同时,又强调人类在遵循生态规律和美的法则下,运用科技手段加工创造出的室内绿色景观与自然的融合。因此,生态美学所带给人们的不是一时的视觉震惊而是持久的精神愉悦,是一种更高层次、更高境界、更具生命力的美。

(三)倡导节约和循环利用

室内生态设计强调在酒店室内的建造、使用和更新过程中,对常规能源与不可再生资源的节约和回收利用,即是对可再生资源也要尽量低消耗使用。在室内生态设计中实行资源的循环利用,是现代酒店室内环境生态设计的基本特征,也是未来设计体现持续发展的基本手段与理念。

4、简洁的室内环境设计理念

简洁就是设计思想高度的精练,使设计简化到它的本质,强调它内在的魅力,追求一种形式和内容的简洁化。在现代酒店室内装饰设计中,线条及造型趋向简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趋势。究其产生的缘由有三方面:其一是由于早期现代设计运动中功能主义的持久影响。建筑设计大师密斯·凡德·罗的名言“少就是多”至今仍然有极强的生命力,且不断被后代设计师进行新的诠释。其二是受到东方设计传统,尤其是日本设计艺术的影响。日本战后在建筑与设计领域异军突起,形成影响很大的一个设计流派,更加剧了这种简洁的设计风格。其三是由于受目前或相当长一段时间备受重视的生态设计观的影响。生态学设计观强调的是环境保护意识,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原材料的最少使用而达到最完善的功能,就成为设计师追求的目标。简洁明快的直线和简洁优雅的曲线空间环境,产生的很多简洁的酒店设计作品,更多地体现在对自然界万物的直接或间接的模仿升华,这种升华的设计又辅以对现代材料的灵活运用。

5、现代酒店室内设计的艺术表现力

5.1风格形式在酒店室内设计中的表现

“每一个建筑都得个别设计,在世界上不同的地域文化造就不同风格形式的建筑,但并不是说影响其特点产生与发展的因素仅此而已,它还要求设计者对文化历史传承意义的理解力,通过思考整合并表现出来,从而形成的特定设计形式。风格虽然表现于形式,但风格具有艺术、文化、社会发展等深刻内涵,从这一深层含义来说,风格又不停留或等同于形式。装饰设计的风格往往是和建筑以至家具的风格流派的紧密结合,有时也以相应时期的绘画、造型艺术、甚至文学、音乐等的风格流派为其渊源和相互影响。

现展理念篇3

关键词:新理念;农业现代化;小康社会

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健全农业农村投入持续增长机制,优先保障财政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坚持将农业农村作为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领域,确保力度不减弱、总量有增加;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导向功能和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鼓励和引导金融资本、工商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把农业保险作为支持农业的重要手段,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增加保险品种、提高风险保障水平;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到2020年基本完成土地等农村集体资源性资产确权登记颁证、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健全非经营性资产集体统一运营管理机制,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

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把国家财政支持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基础设施,实现城乡差距显著缩小;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科学编制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和村庄规划,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体现农村特点,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努力建设农民幸福家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和农民工市民化,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大力促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创业,稳定并扩大外出农民工规模,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大力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和农村服务业,加快培育特色小城镇,增强吸纳农业转移人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等措施解决5000万左右贫困人口脱贫,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2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覆盖范围,实行社保政策兜底脱贫。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促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增强对农民增收的带动能力;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健全统一开放、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的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进城与农资和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格局;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

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业资源(土地、水、森林)保护和高效利用,加快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基本建立农业资源有效保护、高效利用的政策和技术支撑体系,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实施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区域示范工程。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和修复从根本上改变开发强度过大、利用方式粗放的状况扩大新一轮退耕(或休耕)还林还草规模,扩大退牧还草工程实施范围,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适当提高补奖标准。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大力实施农村土地整治,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加快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到2020年农兽药残留限量指标基本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接轨,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现展理念篇4

用现代工业理念谋划农业产业发展,就是把“工业思维、商业意识、企业机制”引入农业,用企业化的方式组织农业生产和经营,从而实现组织最佳化、产业个性化、品种最优化、效益最大化、经营市场化、农工一体化的效果。

一、实施业主农业,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

实施业主农业,就是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和龙头带动的要求,在月河川道和条件成熟的地方,率先通过引进企业、扶持业主、培育大户的方法,突破“农户经济”的约束,充分发挥企业家的才能,把政策、土地、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要素向龙头加工企业和规模种植企业、养殖企业集中,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发展的现代农业模式。

突破“分户经营”模式,是实施主农业的基础。实施业主农业是生产力现阶段发展水平对生产关系的要求。要在坚持农户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公司加农户、业主加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加农户”等多种方式实现业主农业。从而通过对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重新组合,把分散的家庭经营纳入一条龙的生产经营体系,把分散独立的许多生产过程融化为一个社会生产总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效应和规模效应。

突破土地制约,是实施业主农业的前提。实施业主农业必须把生产要素相对集中,其核心是土地要素的流动和集中。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农业资源开发为基础,在保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土地转包、租赁、互换、土地入股等形式推动土地流转,使土地向企业、能人、大户集中,为业主农业提供可能和前提。

突破资金制约,是实施业主农业的条件。业主农业是以技术密集型、投入密集型、产品规模化为特征的。缺少原始资本和贷款是困扰业主农业迅速发展的瓶颈。要引导龙头企业与金融部门建立新型银企关系,积极拓展融资渠道,打破行业、所有制和区域界限,吸引工商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投资开发农业,通过业主投入、业主引资、业主融资、政策扶持等渠道,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

二、实施特色农业,实现产业个性化

汉滨区地形地貌、生物资源、农业结构多样性的特点,决定了必须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才能形成区域竞争的比较优势。只有通过调整农业区域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主导产品,打“绿色无公害”牌,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开展科技创新,才能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努力创造产业的个性化。

一要优化布局。按照依托资源创造特色的要求,优化农业布局。月河川道地区要围绕“规模化、品牌化”的目标,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加工农业;两山地区要围绕“无公害、环保型”的目标,发展绿色农业,壮大基地规模;瀛湖、香溪洞、黄洋河等景区周边要围绕“优质化、特色化、高档化”的目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

二要壮大规模。吸引工商企业和社会资本进入农业,促进土地向能人大户和龙头企业集中,发展千亩成方、万亩成园等大规模区域性特色农产品基地,以规模赢得市场和效益。

三要调专区域。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要求,把不同区域的拳头产品和主导产业做精做深。大力建设专业乡和专业区域,形成畜牧、蚕桑、蔬菜、茶叶、魔芋、果品等各具特色的产业区域和经济带,避免出现“小而全”、零星分布的局面。

三、实施科技农业,实现品质最优化

实施科技农业,就是把现代科技引入农业,提高种、养、加等生产和管理各环节的技术含量,实现高产、高效、优质、优化,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一是标准化生产,保证品质。把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引人农业,实行标准化生产、统一化管理。制定农产品种养、包装、储运、加工等质量技术标准,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生产和管理轨道。在农业设施建设、种子及农药、化肥的施用等方面,按技术标准操作,统一种苗、统一饲料、统一用药、统一生产技术规程、统一销售,从而保证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二是推广普及科技,巩固品质。科技是农业发展的先导,是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保证。要围绕农民“种什么”,大力实施种子、种苗工程,从生产源头上解决农产品档次低、质量劣的问题;要围绕农民“怎样种”,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

三是引进创新技术、提高品质。应用高新技术进行名优特新产品的开发和传统产品的更新换代,由此推动生产、加工、销售的配套发展和新市场的开拓,是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关键。只有将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引入到特色农产品的开发中去,才能使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汉滨粮油、烤烟、果品等都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空间,必须加快建立技术创新机制,引进新技术、新品种,鼓励有实力的科研机构、工商企业来开发农业,组建专业技术队伍,使生产经营和技术服务融为一体。

四、实施加工农业,实现工农一体化、效益最大化

实施农产品深加工,特别是精深加工,是实现工农一体化、效益最大化的根本途径。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仅可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解决农产品卖难和农民增收难题,而且可以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

一是实施园区战略,发展工业、畜牧养殖、桑蚕种养、特色果品、无公害蔬菜等五大园区。集中抓好乡企示范园区,重点抓好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园区,将资源相对集中配置,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区域性现代农业发展的龙头地区,并由此辐射带动周边地区,逐步建立园区带基地、示范与生产相结合和带动产业上档升级的精品工程,使园区成为市场和农户连接的纽带、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的载体和工农一体化发展的模式,。

现展理念篇5

关键词:生态现代化;发展理念;生态化

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4-0003-02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要建设生态文明,把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列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形式,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些论断精练地概括了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引下的中国现代化发展趋势——生态现代化,20世纪80—90年代德国学者胡伯首次提出了生态现代化理论,使生态现代化成为世界现代化发展的趋势,迎来了生态文明蓬勃发展的时机。目前,生态问题已波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随着社会发展程度的提高,生态问题也逐渐凸显。而生态现代化是针对如何解决生态问题提出的一种理论,是一场与生态有关的革命,在此背景下,关注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显得极其重要。

一、中国传统发展理念的局限性

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的工业强国道路。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深化,中国也加入到了这次庞大的工业革命队伍中来,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而人类奉行的现代化实践模式是非生态式的现代化。这种错误的非生态式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使我国的工业文明蒙上了一层被环境污染所形成的灰色。究其原因是发展理念出现了偏差,因传统的发展理念适用于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时期,在工业文明发达的当代,其局限性已表露无遗。

1.片面追求经济价值

我国对待现代化发展现状非常乐观,多数人认为我们的制度十分优越,现代化的发展在短期内也能赶上发达国家的速度。无可否认,我国至今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事实是我们取得的成就是以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我国对“贫穷社会主义”的反思以及“富裕起来”的热切愿望,使我们一度步入了传统的“以财富为中心”的发展之路,狭隘的物质至上、增长至上价值观,使人们过于注重经济价值的实现,导致人文追求、社会目标被边缘化。这种片面追求经济价值的发展观,无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将导致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阻碍现代化的系统性和全面协调性发展。

2.人类中心主义实践理念的偏执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

人类认识自然界过程中存在偏差,认为人类可以对自然界的资源不断地索取,自然界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认为人类是这个世界的主宰,把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作为征服的对象。这种观点的典型代表是人类中心主义,时刻以人类自身的利益、需要和价值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殊不知人类与自然一样只是地球的其中一部分,要达到系统协调的最佳状态,应和谐相处。人类中心主义实践理念的偏执导致的就是人与自然成为了敌人,人类得到了自然界的慷慨馈赠,却掉入了自然界的报复陷阱中,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因素剧增,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也不利于现代化的发展。

这些局限性使现代化发展陷入了片面性发展的困境,同时诱发了许多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关系到全球发展的生态问题。因此,转变发展理念是我国目前的第一要务。

二、当前中国现代化发展理念的生态化转向

面对传统发展理念带来的种种弊端,在生态现代化背景下,这就要求我们对现代化发展进行深刻反省,把当前中国现代化发展理念朝生态化方向转变,力求探索出一条能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道路。生态化强调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处处把生态环境作为一个重要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内,包括生态价值、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发展。因此,实现中国现代化发展理念的生态化转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实现把生态价值和人文价值、经济价值结合的转向

不可否认,发展经济是现代化的发展和满足其他方面发展需要的物质基础。由此可见,经济发展和经济价值并不是社会发展的全部,社会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应是人本身。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围绕人,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使人类拥有有利于提升人类智慧和发展人类理性的优良环境,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可见,人文价值才是发展成果的最终体现,仅仅围绕“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发展经济、发展社会。而人文价值的实现又离不开生态价值的实现,与生态现代化要求在目标上实现生态型的现代化是一致的。所以,在我国现代化发展中,要将人与生态环境都看成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系统中的要素,不能把生态环境视为只是满足人们需要和经济发展的唯一付出者,系统中的各个要素之间应是整体协调和整体达到最优化的,体现生态价值的趋向,从而达到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人文价值三者共同兼顾发展的目的。

2.实现把当展与未来发展结合的可持续发展转向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逐渐意识到为了整体利益的实现,需要形成保护生态的生态伦理观,发展过程中不能以牺牲环境这个“他者”及“后代”的利益为代价,相反是要形成尊重“他者”、保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伦理价值观,才能满足全人类的整体利益,真正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在我国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要实现由发展只为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向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的需要构成威胁的发展理念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人类和经济的持续性发展。因此,我们只有坚定树立未来意识,把当展和未来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使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协调地发展,实现当前价值与长远价值的统一,才能缓解人类的生存危机,才能保证我国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从而保证我国现代化发展链条具有衔接性和连续性,保证人类的永续发展和世代幸福。

3.实现全球整体性发展的转向

人类所居住的地球是一个由人、自然和社会构成的、极其复杂的动态系统,是一个由无数相互联系又不断发展的生命构成的网络系统。其中,每个民族和国家都处在这样一个非线性的交互作用中,当其中的某一个系统遭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的价值和特性就会随之而发生改变或失衡。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只将视野局限于本国和本民族而不顾全球价值和生态价值的发展观,都是极其有害和愚蠢的。任何置全球利益和生态利益不顾的行为都必将作茧自缚,地球这个生命网络系统会通过非线性的交互作用反作用于这个自以为是的国家和民族。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全球生态系统中的一个要素,我国能否成为一个新型的生态现代化国家,就取决于能否树立起全球意识;能否正确认识中国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的关系,前者只是后者的一部分。中国要成为一个新型的现代化国家,不仅要关注本国、本民族和本地区的现代化发展,还要关注别国、别民族和别地区乃至全球整体性的发展。从而处理好本国民族利益与全球整体价值之间的关系,否则一损俱损。因此,中国在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只有时刻把自身置于全球的整体发展范围内,保持用一种全球视野和世界主义的胸怀对待环境的保护和发展,才不会偏离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全球整体性发展的生态化理念,才能实现既不伤害环境又能促进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

三、结语

生态现代化已成为世界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也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态现代化要求发展过程中注重生态化理念的倾注,要求实现经济价值、人文价值和生态价值的统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是我国发展理念转变的必然选择。只有转变发展理念,才能缓解我国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才能走出工业现代化的困境,才能在环境友好的状况下,追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走进人类文明的新形态——生态文明时代。

参考文献:

[1]何传启.中国生态现代化路径图[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7,(3).

[2]郇庆治.生态现代化理论与绿色变革[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2).

[3]李学丽.生态现代化的哲学探讨[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4).

现展理念篇6

关键词:电力企业;创新理念;发展策略;市场营销

中图分类号:F40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电力营销指在电力市场交易中,供电企业根据不断变换的外部环境,以电力用户的需要为指导方向,以电力用户能获得可靠、持续、安全合格的电力产品和周到、细致、满意的服务目的。在电力营销新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对当前电力市场环境的分析,制定相应的电力营销策略,以有效开拓电力市场,创造高效益,提升电力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和在老百姓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一、电力营销理念创新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力营销服务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给电力营销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全面推进营销体制的创新,成为电力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面对问题,在营销理念上我们作了以下创新:

(一)发展可持续的新能源取得终端占有率。

在电力经营体制的转变和电力供需矛盾缓和的新形势下,在国家关于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引导下,可将电力营销总体策略定位为环保能源扩张策略,电能是公认的最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大量煤炭直接燃烧造成了严重环境污染,它被替代已是必然趋势。依据我国现行的能源政策,调整并优化能源结构,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市场的占有率。

(二)大力推进电力营销广域网建设

建立现代化电力营销广域网,主要以行域为基本网络单位,以公司市场营销部络为中心,建立局域网、广域网相结合的覆地区的现代化市场营销网络。系统建成户可在市内任意营业网点办理交费、业装、查询等用电业务,公司和市场营销部及时得到所需实时信息,既达到自动化的目的,又方便了用户,是最大限度实现营销市场体系的支持和保障。

市场营销广域网依托“供电专用光纤网”到各县区及每个营业站,经由光纤和路实现广域网络的物理联系。同时以电话上网为备用通道。

市场营销广域网的nt域控制中心设在营销部计算机中心机房,承担市场营销网的“帐号管理域”的角色,统管所有需支公司范围共享存取市场营销信息的用号;每个支公司级的站点建立一个管理及所辖所、站的mS-nt控制域,组成市销广域网的“资源域”群;各个支公司的源域”通过建立对于市场营销部“帐号管”的单向委托关系,实现场营销广域网整逻辑关系。

二、电力营销创新发展策略探讨

(一)营销技术创新策略

营销技术现代化,首先建立现代化的信持系统,统一规划市场营销系统、负荷控统以及远程抄表系统,作为市场营销现管理网络的数据基础,实现全部数据唯口录入,所有信息资源实现采集、存贮、自动化,实现网络化自动传输、检索和自查,综合市场营销技术,辅助电力销售,为分析管理电力市场提供技术支持。

计量装置是电力交易中最重要的设备,用双方结算的依据。因此必须实现计量的现代化,采用先进、可靠、高精度的计置,必须支持远方自动抄表,统一、规范计置的安装、接线和资产管理,保证电能量准确和计量装置的安全可靠,满足公正和生产、经营、经济效益分析的需要。电力营销管理基础数据的来源,包括一场数据、二级市场数据以及大用户和居电的抄表数据。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分析研究电力市场,提高用电管理自动平,建立完善的市场管理技术手段,必须信息支持系统,通过无线电方式、电话有式、低压载波电力线传输方式及手持抄表器等,实现电力市场侧数据的自动采集、传输和管理。

抄表专业的现代化是电力营销现代化的基础,最终将实现无人抄表和抄表实时性、同时性和唯一性。随着“一户一表、抄表到户”工作的开展,必须实现全地区全部全过程的抄表管理,以现阶段科技水平,以电话有线方式和无线电方式为主,实现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大用户和专线用户的远程自动抄表。居民用户以手持抄表器方式抄表为主,并可以开展一部分低压载波抄表的试点。

(二)市场营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创新策略

以现代化的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与市场营销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负荷控制系统、远程抄表系统、电力报修系统等系统联网,建立现代化的市场营销地理信息系统,分层地显示地形图、用户配置图和各配网线路及设备图层,通过空间位置和区域以及相对应的属性数据库动态地对用电信息综合查询、供电现状监测与调查、辅助供电方案及报修抢修等进行智能化、自动化管理,从而实现多种辅助决策作用。

将各电压等级的输配电线路图、线路上的各种设备图、变配电图、开关站图以及基础地形图进行分层综合显示。在系统中,以用户为基本单位,以双向查询方式(从图形查属性,从属性查图形)查询有关用户用电信息(用电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所在地的负荷情况(直接读到相关的负荷控制系统、调度SCaDa系统及远程抄表系统的实时数据);并可按设备、参数、任意区域和表达式统计用户信息、设备信息。

在系统中建立用户报装的知识库和模型库,当接收营业系统用户报装信息后,系统根据路径追踪模型和负荷平衡模型,自动决策出新用户可接最近的配变或杆塔,并自动寻找最优布线路径(或通过交互操作),同时给出工程概算信息;输出相应的地图和响应的线路图,并作出初步业扩线路设计,绘制业扩工程图,通过网络系统审批。

在系统中建立电话报警的知识库和模型库,当在一个区域内收到二个以上报警电话后,系统自动判断出是配变故障,中压线路故障还是变配电站故障,并能在屏幕上显示报警位置和故障位置,帮助抢修人员及时排除故障。

(三)营销业务创新策略

实现抄表、核算、收费、帐务、分析、管理等过程的自动化和无笔化作业。高层管理层可在接收统计分析报表信息的同时,对异常信息进行反向追综,分析至相应营业部门中的相关用户信息,从而使营销分析定位更加准确。实现电力销售情况及经济效益的分析与预测,能够进行营销信息全部智能化管理及模糊定位。高层管理层根据系统权限,可按需要随时查询基层基本信息和业务管理状况,从而最大可能地实现远程异地稽查管理。

(四)营销策划创新策略

实现业扩报装、优质服务、负荷预测、用电检查等过程的自动化和无笔化作业。依托市场营销广域网和市场营销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全地区业扩报装流程现代化,专业自动化,工作传票网络化,用电检查现代化和防窃电手段现代化,建立完善的负荷预测体系。营销策划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以“一切方便客户”为主,从提前预测客户需求、客户申请、答复客户、事故报修到收集投诉无一不是如此,所以要求我们的服务体系必须做到标准化自动化和现代化,同时在方便用户的前提下,还必须加大执法力度,将现代化的手段用于电力检查,要保证供需双方的合法权益现代化的目的是提高我们电力气营销的经济技术水平和优质服务水平。

(五)营业站建设创新策略

营业站现代化建设应配合营业网点建设,营业站应与配电网供电分区同步规划,尽量与分区内的变电站或开闭所合并建设。在营业站建立营销自动化系统,实现六项基本功能,包括客户服务、营销管理、市场开拓及预测分析、市场管理(用电检查)、电能计量管理和综合自动化,达到一流企业营业窗口无笔化办公要求。营业站现代化建设是电力营销现代化建设的基点,必须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管理,确保电力营销现代化建设的正确实施。

结束语

电力作为国家的一个重要的能源部门,营销手段的高低、优劣,营销理念的新旧,将直接影响电力市场的拓展速度。因此,加强电力营销理念的创新和发展策略的研究究,在当前和未来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电力营销策略的选择与制定应以客户为宗旨,因为它必将是电力企业应对市场挑战、把握市场机遇的有力工具。因此,在电力供需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我们要向科学技术要效益,紧紧依靠科技力量“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在高起点上努力实现用电现代化技术的飞跃,以达到一流供电企业水平,实现与国际水平接轨的奋斗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夏清等,供电力企业电力营销管理总策略研究,湖南大学学报,2002.5.

现展理念篇7

现在来看看长沙物流企业的基本情况,2013年长沙市实现社会物流总额2.4万亿元,同比增长18.2%,占湖南省的47%;2012年长沙具有一定规模的物流企业共500余家,形成物流产值320亿元,其中重点骨干企业60余家,年物流收入过10亿元企业达6家,年物流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15家。通过查阅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网站的统计资料,中国物流企业50强名单中,2007年之前长沙都没有进中国物流50强的企业,2008年、2009年、2010年只有湖南一力股份有限公司进入第43、42、45位强,主营业务收入每年都在增加,最高13亿元左右,2012年湖南星沙物流投资有限公司以主营业务收入214905万元位居第49名。由此可见长沙物流企业在不断发展,这些成绩是企业面临物流需求变化和外来物流企业的竞争采取有效的战略和措施取得的;但是从规模上和其他省市物流企业进行对比,就相差甚远,依据上述数据,2012年长沙市规模最大的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也只有20多亿元,而和长沙相似的城市如南昌、武汉等均有有主营业务收入超过四、五十亿的物流公司,而且随着德邦、新邦、天地华宇、顺丰等外地物流企业逐步在长沙各大商贸及工业园区建网布点,他们在营销、品牌、、网点建设、质量保障、服务内容、信息管理、人员素质、规模等方面均胜于长沙本地物流企业,长沙物流企业必须紧紧抓住规划文件精神,确定“现代物流”理念发展方向,加大建设,早日实现千亿产值目标,争取出现更多的中国物流百强企业。

根据《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修订版)物流定义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长沙物流企业应从物流的含义中提取综合性及创新性来体现现代物流的特点,明确发展方向,从根本上找准出路。

一、综合服务是长沙物流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方向之一

分析物流的定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理解“现代物流”的综合性方向。

(一)物品的多样性决定了物流的综合性方向。物流中的物指的是物品,物品即工业品、农产品、回收品、包裹信函品等,范围非常广泛,说明长沙物流企业在提供服务时,要考虑物品具有的特性和要求来采取针对性的服务。长沙很多物流企业采取普通货车来运送药品、新鲜蔬菜水果等需冷藏的货物,一定程度上使货物品质受损和危害人民健康,所以长沙物流企业必须根据物品规划来综合考虑提供物流服务的设施、设备、人员、线路等,保障物品安全。

(二)物流企业的客户需求多样性决定了物流的综合性方向。物流企业的客户涵盖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农民、农业生产企业、工业生产企业、流通企业、政府部门等,由于物流服务主体的产业链活动不尽相同,比如生产企业的物品包含从采购――生产――销售――回收等产业链活动,流通企业包含采购――销售――退货等产业链活动,由于产业链活动不同,物流企业参与客户主体活动时,物流要求不同。例如国药控股湖南有限公司依托中国医药集团平台,以客户为核心、品种为支柱,现代信息管理为手段,发展以药品纯销、调拨、快配多业态经营,形成了覆盖医院、商业、药店及第三终端全方位的产品销售网络和物流配送网络,拥有医院、商业客户6000余家,销售网络覆盖湖南省各地市、县二甲以上医院100%。所以长沙物流企业要根据不同的客户要求,提供不同的物流服务内容作为发展方向,体现综合服务的特性。

(三)物流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物流的综合性方向。物流是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物流表现为多项功能一体化的服务,长沙高桥、一力等物流园区的很多物流企业只是负责单一线路的运输,两三台货车就是做物流的,长沙物流企业是小、散、乱、差现象严重,作为从事现代物流的长沙规模物流企业要能够从综合性方向,把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等客户的物品能够从供应地到接收地设计的物流活动进行一体化考虑,即使一家企业无法承揽所有节点的活动,但要能具备进行资源整合的能力,能够从“现代”理念的角度,从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动机出发,将各物流活动涉及到的物流组织者进行协调,具备担任第四方物流组织的能力。长沙物流企业必须向提供综合服务方向变化,向现代物流靠近,一步步快速发展。

二、创新模式是长沙物流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方向之一

长沙物流企业近几年随着市场需求扩大增长速度较快,但是相比沿海及周边省市的物流企业规模较小,长沙物流企业除了从物流的综合性进行探索外,还要寻找创新突破口,为进一步扩大规模和品牌提升找准方向。

长沙物流企业大部分都是以运输配送为主,有些企业大胆创新,为企业进一步扩大找到了方向。目前占据了长沙市家电物流配送70%的市场份额,已形成覆盖全国大中城市的运输网络,业务以华中地区为中心,遍布华东、华南、华北、东北五大区域的物流网络。长沙市实泰物流有限公司,但是他们不满足于此,长沙市实泰物流有限公司以创新为灵魂,引入“湖南省首个产权式物流园区――湖南物流总部”项目。2014年8月15日湖南物流总部一期正式投入运营,目前进驻的物流企业有100多家,其中不乏像西门子、松下、新飞等知名家电企业。项目建成后,设计货运吞吐量达到400万吨以上,宏观物流产值过8亿元,实现产品销售300亿元。长沙市实泰物流有限公司通过运作模式的创新为企业的进一步扩大找到了发展方向。

通过实例说明物流企业基本活动是运输、配送或仓储,但由于物流综合性特性决定了物流经营主体、物流关联要素、物流赢利途径、物流相应政策嫁接等具备多样性特征,所以长沙物流企业可以从条件着手,寻找创新模式。

(一)物流创新的条件。物流创新是有条件的。物流企业本身是软硬件环境综合体,软件包括发展观念、群体意识、发展氛围、历史传统、文化积淀、政策环境等等。硬件包括经济总量、交通组织、通道条件、物流基础设施、经济腹地、目标市场等条件。长沙物流企业处在内陆城市,长沙及湖南本地经济总量、河道、港口、交通等硬件条件相对较弱,但是随着电子商务、信息化、制造业转移、网点全国化、全球化等变化,长沙物流企业发展机会增多,只有将软硬件条件综合配套,不断创新运作模式和盈利模式,才能为进一步扩大找到方向。

(二)物流运作模式的创新。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是实现战略目标的一套体系,包括业务功能、运作要素以及由运作而形成的收益和支出。不同的物流企业有其不同的战略目标和市场定位,因此运作模式也不尽相同。同一个物流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会随着战略目标和市场定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运作模式。如快速物流企业,在企业起步期,由于资源和条件的匮乏,企业的运作模式应该是量力而行,更多的是以整合社会资源的合作与协作的方式来谋求发展;运作中则侧重于成本较低的人力而不是靠更多的硬件设施的投入来实现整个物流服务。在成熟期,核心竞争力则成为企业运作模式的重心,同时资金的投入和硬件设施的改善成为完善物流企业运作模式的重要方式。随着物流企业规模的扩大、运作体系的庞大,企业的物流运作模式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提升,长沙规模物流企业经过原始积累,拥有一定的资金和管理能力,可以在物流运作模式上突破,找到创新的核心。

中国很多知名的物流企业已经在运作模式进行了很多有效的探索,像华南城“工业原材料批发”模式、美旗集团的“非加价”模式、越海全球物流的“一体化供应链管理”等模式值得长沙物流企业借鉴。

长沙物流企业可以从华南城“工业原材料批发”模式看到希望。2012年10月26日,《长株潭城市群国土规划》通过专家评审,长株潭城市群2020年工业总产值预计2044.26亿元。长沙主导产业为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电子信息、食品、烟草产业、材料产业、中成药及生物医药、烟花鞭炮等,株洲主导产业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航空航天产业、汽车产业、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新生物医药及健康食品产业、化工产业、服饰产业等,湘潭主导优势产业为钢材深加工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工电气及成套装备、化纤纺织、食品、皮革等。长株潭一体化产业发展对工业原材料需求会相应增加。长沙物流企业可以参照华南城模式,以长株潭产业群为服务对象,打造“工业原材料批发”的制造业集成服务模式。

深圳华南城“工业原材料批发”的制造业集成服务模式是通过综合物流商贸园区、会展经济和电子商务实现一站式采购和一站式物流配送服务,综合物流商贸园区由纺织服装、皮具皮革、电子、印刷纸品包装、五金化工塑料五个专业交易中心组成,设有五大功能分区包括交易区、公共仓库及保税仓储区、配套公共设施区、员工生活服务区、中心道路、绿化区等。该模式提供完善的金融、行政支持,建立线上线下交易平台的集成服务支撑体系。华南城控股有限公司已将深圳华南城成功的业务模式复制到中国各个拥有战略,包括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华南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南宁华南城)、西安(西安华南城)及广东河源(河源华南城)。

长沙物流企业采用“工业原材料批发”制造业集成服务模式时,考虑要有坚实的行业基础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可以把选址选在靠近长株潭产业集群、交通网络发达的地方,经营品类可以选取长株潭及周边地市的主导产业,比如汽车零部件、服装、生物医药、新材料、化工等。长沙物流企业采用集成商贸物流模式,实现“市”的有形化和“场”的虚拟化,无缝对接供应商与采购商的各种需求,为入驻商户创造大量商机,构建良性循环的交易系统。所以长沙物流企业股东要具备强势的行业资源整合能力、丰富的市场运营经验和相关产业客户资源,并要善于借助品牌造势,通过国内外媒体推介、各类展会活动及关系网营销使项目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建立国际形象,吸引入驻企业。

长沙物流企业也可以从美旗集团的“非加价”模式找到方向。“非加价模式”的含义是由美旗集团建立国际采购与物流中心,中心免费提供给经营者使用,所产生的经营利润全部归经营者所有,美旗不从中加价。同时,用美旗持有的物业资产换取银行授信额度,给经营者提供自有资金3倍的金融授信额度,并免费享受沟通全球的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和便捷安全的物流配送平台服务。美旗的收入主要来自与银行的金融利润分成以及配套第三产业。长沙物流企业可以从美旗集团的模式找到灵感,站在第四方物流角度进行设计,但是该模式前期投资巨大,短时间内难以达到预想的营业收入,股东需要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而且在模式中需要管理企业具备整合供应链资源的能力,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来跟上入驻企业需求,同时该模式的利润来源仅靠与银行的分利和配套第三产业收入,还有加盟商资金的回收风险。所以在该模式实施中,雄厚资金和资源整合能力是必需的,在这模式中,入驻企业得到的实惠是最多的,对于扶持中小企业是最好的。长沙物流企业模仿美旗集团的“非加价”模式需要得到政府和银行的大力支持,并且要有优秀的供应链管理及资源整合人才作保障。

优秀的物流运作模式除了“工业原材料批发”的制造业集成服务模式和“非加价”模式还有很多,希望长沙物流企业多多模仿创新,选择合适的运作模式发展。

现展理念篇8

[关键词]后现代农业;包容性增长;协调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2)04-0093-03

“十二五”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深度调整产业结构的关键时期,以包容性增长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和重要价值取向,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实现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反思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和现实,我国农业发展既有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必要,又具备了能够成为我国经济包容性增长先行者的条件。解决好现代农业高速发展中产生的负外部性问题,实现包容性增长,既是促进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步骤,也是深化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涵和应有之义。

一、经济包容性增长下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障碍

(一)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现代农业以高投入、高产出、机械化为基本特征,以机械化操作、以石油产品为原料的农药化肥等大量工业物资和能源投入实现农产品产量及利润最大化。从现实来看,农业现代化确实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食及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所需产品的供给问题,但其始终无法解决土壤侵蚀、土壤盐化等问题,对农田肆意、无规划的开垦更是使得土地植被破坏、地表流失、土地沙漠化和耕地减少等问题日益严重。据“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研究表明:我国水土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3.5%,达1.65万亿元(按照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47.16万亿元计算),而目前仍有近1/3的国土面积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陈雷,2012)。此外,大量使用于农业耕作、施肥、灌溉、收获、加工以及杀虫等石油制品还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这也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人类安全健康问题受到威胁

现代化农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通过大量使用化学肥料、用最少的劳动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提高农产品的产量。正是这种不尊重生物发展规律而过于依赖化学肥料作用的耕作方式使得农业生产陷入了“高产低质”的窘境,给人类的安全健康问题带来了巨大隐患。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基于大量化学肥料使用生产出来的食物虽然保持甚至优化了其原有的外形,但由于缺乏土壤固有的元素,其生产出来的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已经大大减少,品质有所降低,营养价值与依靠生物化、太阳能化的农业方法生产的食物的营养价值是无法比拟的。更为严重的是,它还会对人类健康造成难以估量、甚至是毁灭性的危害。通过改造技术生产出来的转基因食品就已经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和担忧。

(三)农村与城市发展失衡问题凸显

我们不否认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巨大作用,但由大量机械化使用于农业生产派生出来的一些社会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深思。如大量年轻农村劳动力涌人城市,导致农村成为以妇女、老人和儿童为主体的“空心村”,产生了部分农村土地被荒废、水利设施无人管理、城市就业压力大、城市拥挤、交通堵塞、农村子女在城市上学难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和恶化已经越来越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如何发挥农业在扩大就业中的作用以缓解上述问题的恶化应该成为未来时期农业发展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二、后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转型方向

(一)包容性增长的内涵解析

目前学术界对包容性增长概念普遍认同的观点是:包容性增长是一种包容社会各个方面、层次、角度的平衡、协调的经济增长模式,它在促进并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能体现人的全面发展,也能体现社会发展的公平和正义原则(陶蕾幅、路日亮,2012)。包容性增长的内涵涵盖了包容、平等、共享、均衡发展、兼收并蓄等多项内容,它侧重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机会平等、经济增长速度与增长方式并重、人们平等参与经济发展过程并分享其成果、人力资源的优先开发和充分就业的实现。包容性增长寻求的是社会和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对立。从实质而言,包容性增长与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为了实现人类、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生态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此,我国已经把包容性增长列入了“十二五”规划的内容。

(二)后现代农业是现代农业实现包容性增长的重要途径

后现代农业是与现代农业比较而言的,它建立在伦理和环境的可持续性理论上,追求当前发展需要的满足和后代实现需要能力的保护,其主要通过加强对知识和太阳能的利用来取代对物质的利用,以最小的投入和最小的环境损失实现最大的农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后现代农业的实现必须遵循均等和尊重的规则。一是农村与城市的服务均等化。重点是要提高农村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由农村承担起对农村的教育和医疗服务,以解决农村劳动力大量涌人城市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二是尊重农业。其一尊重土地的潜力。对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应以其再生能力为度,对包括土地在内的不可再生资源必须高效利用,生物圈内所产生的废物量必须限制在生物区域的消解能力范围之内。其二尊重科学的农业方法。太阳能是农业基本生物化学过程的基础,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的能转换成养料的能是农业生产所需能料的基础,也是最为科学有效的方法。燃料、化肥和杀虫剂等矿物能对农业生产虽然具有价廉、好用和速效等特点,但其带来的负面外部性问题所产生的成本远远高于其效用。可见,后现代农业的发展目的和价值取向与包容性增长的实质是相一致的,都是立足于现有的资源和基础,追求人、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后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仅是我国经济衽会包容性增长中的一个方面,而且还是其重要内容和任务所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包容性增长要求现代农业必须向后现代农业转型,而发展后现代农业也是我国实现包容性增长的重要途径,离开后现代农业的支撑我国的包容性增长是不全面的,也是难以实现的。

三、基于包容性增长下的我国后现代农业发展战略

(一)坚持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并重,增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包容性增长目的在于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文明相得益彰,而这落实到农业中就是要在推进农业发展的基础上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平衡。这是促进农业实现

包容性增长的首要问题,也是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首先,要重新认识土地的潜力。土地是农业发展的根基,其不可再生性和高度稀缺性的特点决定了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必须建立在充分、高效和科学的基础之上,任何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不顾生态环境和人类发展而对土地进行肆意掠夺、开采或者依赖石油制品,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实现农作物的增产、增收的行为都是不可取和难以为继的。事实上,种植草皮、林木等就是保护土地和生态环境的一种有效方式,而并非完全将土地用于农作物的耕种。那些认为无人耕种的土地就是浪费,应通过砍伐树木、破坏植被使土地尽可能用于农作物种植的认知都是违背科学规律的。与此同时。土地的容纳力也是有限度的,超负荷地在土地承载范围内进行放牧、开采都是对土地资源的破害。第二,用优化的制度安排引导和鼓励有利于保护环境的农业经营新方式。农业生产的发展,主要取决于生物群体、生态结构和农业自然资源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适应的程度,任何违背农业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规律及破坏其生态环境的生产方式必将给农业发展带来隐患。后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以农业生物生长、发育、繁殖规律为基础,发挥政策制度的功能,通过增加产生负外部性的农业生产成本和补偿科学管理的农业生产行为的方式保护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平衡的农业经营方式并予以推广。其一,完善“农用化学品”征税办法,提高负外部性生产行为成本。重点是提高化肥、杀虫剂、剧毒农药和农用薄膜等产品的税率,通过提高此类农用化学品的价格促使农业生产者转向使用对环境不污染或者污染较小的产品。事实上,奥地利、丹麦、芬兰和瑞典等国家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开始对农用化肥和杀虫剂征税并取得了较好成效。其二,鼓励和补偿有利于保护环境的农业经营方式。一方面,鼓励农业生产者采用科学的生产经营方式进行农业生物种植,除了在科学施肥施药、病虫害防治、污染处理和管理方式等方面予以技术指导外,还应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另一方面,完善生态、绿色农产品的补助政策,理顺和拓宽生态、绿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保证价格稳定,促进生态、绿色农产品增产增收。

(二)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促进农业发展、扩大就业和民生改善

在包容性增长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战略的背景下,农业生产的功能已经不仅仅局限在粮食产品的供给上,还应体现在扩大就业与民生改善的实现上,简言之,就是要让更多的人参与经济发展的过程并分享其成果。其中关键是要通过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实现农业增收与充分就业的相互统一。第一,改变现行的农民组织化方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在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与主动性方面发挥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但其在制约农业产业化、集群化和规模化发展的局限性也是存在的。这是因为分散、无组织的农业生产模式制约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实现,同时也导致了“各自为战”的农民的话语权在高度组织化、形成价格联盟甚至操纵市场价格的市场主体面前逐步弱化,农民的切身利益难以保障。另一个事实就是,随着农村年轻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不少地区的农田和耕地已经处于无人管理、被荒废的状态,农民进城买粮的现象已经不足以为奇,这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来说都是不应该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尽快改善我国农民组织化分散的局面,在征得农户同意和土地性质不变的基础上,由地方政府或者村委牵头,对所属土地特别是山地进行统一管理开发利用,根据当地土地资源、资源禀赋、市场导向等进行农业生产,解决后现代农业发展中土地无规划、资源分散的问题,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特色化的实现和增强农业生产者利益的保障力。第二,延长农业产业链和生态链,推进农业规模化和特色化经营。后现代农业应在立足生态环保的基础上,以促进农业增收和扩大就业为原则,以动物养殖、植物种植、产品加工为核心,构建以种养业带动加工及包括休闲农业在内的综合农业体系和农工贸配套、产加销完整的产业体系。以集约化、产业化和特色化为导向,优化产业布局,优势互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积极加快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延伸产业链,发展和壮大一批极富特色、竞争力强的农业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需要注意的是,要注重培养和发展一批发展潜力大、竞争力强、品牌突出的龙头企业,增强其对农业产业发展的带动力。第三,后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充分考虑农村就业和民生改善的因素。扩大就业、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进步是包容性增长的应有之义,也是后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要通过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生态农业、能源农业等途径推进农业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企业,增强农业发展的竞争力,拓宽农业就业渠道,扩容和提升农业就业功能。实际上,休闲旅游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也同时会改善农村的生活工作条件,形成一种新的改善农村劳动者生活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力量。

(三)加强农村教育建设,推进农业产业水平提高和农村与城市协调发展

人的素质的提高、全面自由发展能力的增强以及农村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性是包容性增长的重要内涵。但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一个事实是,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涌入城市,出现了农村“空心村”与城市就业难、城市拥挤和交通堵塞等相对立的矛盾。从表面上看,这是由农业机械化的使用导致农业发展对劳动力需求下降引起的,但更深层次的根源应该是由城市高度发展的教育和医疗水平形成的农村劳动者想参与分享教育、医疗服务成果的驱动力的使然。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农业的发展也根本上离不开人的发展的因素。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在生产力诸要素中,人是起决定作用的要素。事实上,农业产业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也是依赖于人力资本的利用和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如果解决了农村劳动者的受教育、就业问题,增强其就业能力、扩大其就业和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机会及水平,那么很多农村劳动力也将会选择留在农村,这样既可以解决农业发展的劳动力问题,又可以缓解由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带来的一系列难题。现实也已经表明,随着城市就业难、发展机会不平等、房价高企、生活成本高等问题的凸显,大学毕业生和农村劳动力回家创业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因此,在未来时期,应通过加强农村包括教育培训在内的社会公共服务建设,发挥人力资本对农业发展的决定作用,在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基础上,让农业在促进农村与城市发展协调问题上有更大的作为和空间。在今后的教育发展中要有将城市的部分教育资源向农村分流的思维,虽然要实现这一目标尚存许多困难,需要较长的时间,但现在必须要有这种意识和制度的安排。首先,要考虑的是要在农村大力发展与农业生产相关的职业教育,重点加强农村劳动者农业种植、农业管理等方面的学习,提高农业队伍综合素质和综合技能。这就要求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在农村教育中给予资金、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其次,要结合农业发展的实际,强化对农业劳动者的项目指导和培训。后现代农业的发展是一项长远的战略部署,对农业生产者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也是多角度、全方位的,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生产经营管理理念、信贷与投资、政策法规等知识都应成为其培训的内容。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农业生产者所从事农业生产的项目具有差异性,因此对其培训的内容应具有针对性,但不应缩小培训对象的广泛性,必须保证更多农业人员得到更多平等的教育机会,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明宇,李丽.后现代农业——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生态农业[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49-52.

[2]汤勇,窦营,赵阿勇.世界农作制度创新与后现代农业之路[J].世界农业,2010,(7):25-28.

现展理念篇9

论文摘要:介绍了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学生学习形式发生了变化,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新问题,为此,就高校社区的现代管理工作理念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探索和分析。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的学习形式发生了改变。“学分制”教学制度的普遍推行,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院、系、班级问的界限,学生的作息时间不尽相同,班级作用正在弱化。同时,由于高校后勤社会化,学生社区这一学生生活的场所实际上成了一个相对独立、开放的小社会,学生公寓中每一楼层甚至一个寝室里的学生均可能来自不同班级、不同年级、甚至不同院系。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以班组为主要管理单位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此建立新的学生社区管理模式已势在必行。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本着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这一工作主旨,结合实际工作,针对学生主体个性化、物业经营企业化、管理机制多元化的特点,从学生社区管理的现代化理念出发,分析社区管理方法及其发展趋势…。

一、夯实基础

社区管理工作要想有更大的发展,真正实现教育、管理、服务育人功能,必须首先完善基层组织机构的建制,打好管理基础工作的攻坚战,使社区的各项工作更上台阶,创造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环境,营造舒适健康的社区人文氛围。

1.完善基层组织机构的建制。为社区管理提供组织保障

(1)完善基层党团组织机构。构建社区以宿舍楼为单位的党支部,逐楼或逐层建立党支部领导下的团总支、团支部、团小组。由辅导员担任党支部书记,所辖宿舍楼内的党员为支部成员。采用民主选聘等形式,选出优秀学生担任学生干部。订立组织制度及岗位职责以明确其责任、权力和义务。建立“公示制”等民主监督机制。在党团组织领导下,调动广大学生开展以社区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有特色的各类党团活动。

(2)完善学生自治组织机构。学生自治组织包括学生自管会及学生社区内学生社团组织。前者是经选聘产生的以楼层为单位的层长和以寝室为单位的寝室长组成的舍务管理工作的学生自治组织。后者是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丰富社区生活的学生自治组织。学生自治组织在党团组织的监督指导下,立足本位积极参与社区各项工作,充分发挥视社区为家的作用。社区学生自治组织的建立,增强了学生自身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参与意识,收集了很多来自学生们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体现了自治组织以学生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

(3)完善社区物业管理机构。社区物业管理的社会化要求成立一支精备的物业管理人员队伍,制定规范的工作制度及岗位职责。因为社区内物业服务的好坏和水平的高低,以及物管人员责任心与工作热情的多少,直接影响社区内学生生活是否稳定和安全。对社区宿舍管理人员、劳动服务人员、安全保卫人员实施考核、奖惩等制度是规范劳动纪律和日常行为,实现社区管理服务育人功能的有效措施和手段。

2.搞好社区管理基础工作。营造舒适、文明、健康的社区环境

(1)学生it常行为管理工作。社区内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是社区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也是辅导员老师开展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如开篇所述,学分制导致班级概念弱化,因此对学生f=l常行为表现通过其在社区表现作为一种认定非常必要,包括对入党学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民主测评。通过对违纪学生的批评教育,可以规范其在校期间的行为,增强遵纪守法的责任意识。在社区内加大对学生违纪行为的处罚力度,从而保征社区学生健康、文明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

(2)内务检查:[作。学生社区内学生寝室是学生们生活的主要场所。而宿舍卫生环境直接影响学生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为此加强宿舍内务卫生检查评比工作是建设文明社区的前提。通过开展“文明寝室”、“标兵寝室”等比活动,可以提高学生整理内务的积极性。内务卫生检查是营造舒适、健康的社区环境的一项础性社管理作,在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劳动纪律和生活习惯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3)社区文化活动。社区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肩负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任,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和锻炼能力的空问。利用社区现有的软硬件条件开展的各类有组织的文艺、体育、宣传、社会实践等活动,可为实现学校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的育人口标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j。

二、不断创新

打了基础,不能意味着就此停滞不前。基础打的牢不牢,将来工作怎样开展,应结合新问题、新形势,解放头脑、不断创新,探索学Z…-;J-区管理工作新的方法。

1.社区开设《大学生行为指导课》

新生人学后,每个学院都对学生依照《学生手册》进行了学前教育,但教育的时间短、内容不集中,多数情况下是布置学生自学,学习效果不想;即使采取考试的形式,也存在及而小,随机应付性强的缺点。同时社区辅导老师人数少,通过说教的形式效率低。如能依照《学生手册》内容,专门制订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编写《社区学生行为指导课教材》,并采取对上课的指导老师进行集中培训、试讲、效果评估、领导听课和学生反馈等切实可行的措施。重视日常行为教育,则学生管理工作人员会从被动的处理学生违纪行为等i4-常事务性工作中转变成主动的防范违纪行为防患于未然。授课内容可包括思想道德、行为指导、规则制度等内容。授课形式可采用将理论、规章与教学实际案例相结合,编排成生动的电教片形式;也可采用现场实践(例如舍区内务整理)的形式,从而加深学生的主观记忆。逐渐地学会自觉重视并养成文明的个人行为规范,培养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2.社区管理人员培训

社区内大部分管理人员以前未从事过社区管理工作,经过一阶段的实际工作基本掌握了工作内容和一些工作方法。但是,还存:综合素质不高、欠缺工作方法及各项规章了解不够等问题。为此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管理人员进行学习、交流工作管理经验;逐步提高其服务意识和综合素质;转变简单强硬的管理者形象,逐渐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发股展趋疋呈势

1.重视学生社区管理

学生:区已成为学生日常行为的重要场所,加强学生公寓逐步向社会化转型时期的思想教育,成为学生社区面临的新课题。强化体制创新,转变学生工作管理者职能已势在必行。浙江大学在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教师进驻学生社区开展学生管王q!工作上进行了大胆的改荸与探索。在其硬件条件能满足学生住宿的条件下,要求学生全部住宿。上由校学工部、后勤宿舍部门统一领导,下按学院划分宿舍区,辅导员及所属学院学生党支部、学生办公室、团总支等思想政治工作者进人社区开展工作。学生管理工作与物业管理工作分工协作。此种社区管理形式在学校硬件设施齐备的情况下,值得借鉴。一方面能减少社区活动与校、院活动的重复率,使活动经费与活动场所等资源能合理进行配置。另一方面,方便辅导员直接管理,易于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日常行为表现。并及时处理和防范违纪行为的发生。

2.充分利用现代化办公管理手段

现展理念篇10

关键词:黑龙江现代物流理念煤炭物流

煤炭是黑龙江省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基本物资,煤炭产业是黑龙江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当前世界物流的发展趋势是集成化、一体化、契约化、网络化,而黑龙江煤炭物流仍然保持在以人力、单纯商品运输为主的传统物流水平。基于此背景,黑龙江煤炭物流也要做出调整,制定策略来顺应当前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

一、黑龙江煤炭物流发展现状

黑龙江煤炭资源相对富集,累计查明资源量290.90亿吨,保有资源量219亿吨,尚未利用资源量122.94亿吨。黑龙江已形成了以国有煤矿为骨干、地方煤矿为补充的煤炭生产格局,是国家大型煤炭基地——蒙东(东北)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1.煤炭生产现状

黑龙江现有在生产煤矿的生产能力核定为11431万吨/年,2010年黑龙江原煤产量9706.57万吨,煤炭销售量8933.45万吨,煤炭库存528.54万吨,调入调出销售量8922.53万吨,其中:省内销售量6346.67万吨,调出量2575.86万吨,调出省份11个,主要以辽宁、吉林省为主,调入量为2423万吨,多数是从内蒙古调入。

2.煤炭消费现状

黑龙江2010年煤炭消费量为11050.1万吨,其中工业消费10706.2万吨,占总消费量的96.89%;生活消费120.4万吨,占总消费量的1.09%。煤炭消费主要是工业的生产消费,而工业生产消费中,能源转换投入量比例较大,黑龙江能源转换投入占煤炭总消费的89.53%。黑龙江冬季6个月的供暖期,决定了供热燃料消费成为生活消费中较大的能源消费部分。

3.煤炭物流基础设施

(1)煤炭铁路运输通道。黑龙江铁路总货运量16558万吨,其中煤炭运输总量11053万吨。2010年黑龙江煤炭经铁路调出总量为3049万吨,除到达内蒙古东部地区11万吨外,其余3038万吨调往辽宁、吉林和河北省,经由的线路为:哈大线1926万吨、拉宾线868万吨、平齐线126万吨、东北东部通道56万吨、通让线62万吨。而黑龙江的四大煤城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和鸡西四矿区,由南向北分布于牡佳线沿线。其中鹤岗矿区经鹤岗线与绥佳、牡佳线相连;双鸭山矿区铁路直接与佳富线相接;七台河矿区经勃七与牡佳线连通;鸡西矿区向西经林东线与牡佳线连接,向南经城(下城子)鸡(西)线与滨绥线相连构成了黑龙江省内煤炭外运铁路物流通道。

(2)公路煤炭运输通道。2010年黑龙江公路总货运量36486万吨,其中煤炭运输总量8906万吨。黑龙江现有高速运输通道两条:一是G11鹤大高速通道;二是G10绥满高速通道。

(3)内河水路煤炭运输通道。2010年黑龙江内河水路煤炭运量为24万吨,主要由沙河子港务局的沙河子港和黑河港务局的黑河港完成。省内鹤岗、双鸭山、七台河、依兰等煤矿的煤炭很多都是通过内河运输完成的。

4.煤炭物流主体情况

黑龙江现有的煤炭物流企业为三类,一是煤炭生产性物流企业主要为黑龙江龙煤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黑龙江煤炭物流企业的主体,规模较大,设备先进。二是煤炭消费性物流企业,也是黑龙江煤炭物流企业的主体,具有一定规模的储运能力。三是煤炭商贸流通企业,达1000余家,多数规模较小,经营范围较大,抗风险能力较小。

二、黑龙江煤炭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专门机构管理和现代物流理念

黑龙江目前没有专门机构对全省煤炭物流业进行统一协调和管理,物流管理职能分散在各相关的管理职能部门中。这种管理上的条块分割造成了物流链条的断裂,从而影响了物资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通畅性。因此,虽然煤炭企业每年都在煤炭的运销方面投入巨大,但从总体的运营效果来看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不尽如人意。

2.煤炭物流通道基础薄弱、运能不足

铁路集疏运通道能力不足,不能满足黑龙江煤炭集疏运的需求。地方铁路枢纽铁路线路老化陈旧,无法与外部铁路大通道进行高效的对接。扩能铁路通道建设滞后,没有与国家煤炭铁路运输规划相匹配建设煤炭运输专线。大部分产煤区运输的线路为国道、省道,且这些道路部分位于山区,车道狭窄,部分路段需要经常加固、修理,对整体的通行能力造成严重的影响;煤炭矿区内现有通道单一,无与经济腹地相连煤炭专用运输公路。内河航道通航能力低;港口泊位少,船舶小而杂乱,港口吞吐能力不足。

3.煤炭物流管理方式粗放,煤炭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黑龙江专门的煤炭物流企业数量很少,多数情况是由煤炭生产企业开展煤炭物流业务,且分散经营,没有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力、相当规模的煤炭物流企业,行业内没有完全统一和规范化的煤炭物流标准。黑龙江多数煤炭物流企业尚未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以及GB/t2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明确的岗位职能和行为规范,并严重造成了煤炭物流管理上的漏洞,从而导致了企业内部管理粗放和煤炭物流成本费用居高不下。

4.煤炭物流环境污染和资源损耗问题比较严重

由于煤炭资源本身属于固态粉末状,运输条件要求苛刻,因此传统的煤炭物流运营方式和设备在煤炭运输、煤炭中转和配送过程中导致了对周边环境的高度污染和煤炭资源浪费等问题的出现。黑龙江多数煤炭物流企业尚未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在经营过程中不能主动采取措施减少煤炭加工、存储、配送和运输过程中的环境污染;物流技术落后,物流设施陈旧,导致煤炭物流各环节环境污染现象严重;省内众多小煤炭物流企业缺少现代化的煤仓,煤炭只能露天散装堆放;运输工具大多省传统的火车车厢和敞口汽车,缺少封闭的运输工具。

5.煤炭物流企业服务功能单一,人才缺乏

黑龙江由于受到煤炭物流特定性质的影响,现阶段煤炭物流企业的业务是以送为主的煤炭资源配送,而能够代表现代物流的物流信息监测、订、存货管理、物流供应链管理等都基本不存在,因此,已很难适应现在煤炭物流的发展,很难达到高效增值、快捷准确的客户要求。黑龙江煤炭物流企业缺乏信息交换平台,物流信息化程度较低,供应物流整体规划不够科学完善。黑龙江煤炭物流企业物流专业人才,中高级物流人才更为匮乏。

三、基于现代物流理念的黑龙江煤炭物流发展策略

黑龙江煤炭物流企业应顺应国家煤炭工业兼并重组的大背景,并将现代物流理念积极引入到黑龙江煤炭物流企业的发展中来,使黑龙江煤炭物流企业把握机遇,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尽快做大、做强。

1.树立现代物流管理理念

现代物流管理中的商品流通是由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四个相互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流通形态组成的,也就是说物流业不仅是基于采、产、销、流一体化的后勤保障系统,更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黑龙江煤炭物流企业应当首先改变过去那种依附于煤炭集团企业,引入现代物流管理思想,充分利用现代物流管理的全新理念和新鲜经验,从供应链的视角构建现代煤炭物流体系,实现煤炭物流企业管理上的创新和突破,不断降低物流费用和产品成本,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2.加强兼并重组改革策略

黑龙江的煤炭企业多为国有企业,而且多为所有权、经营权、处置权、收益权不明的煤炭生产企业的依附或附属企业。为了经久不衰的发展,一是必须加快煤炭物流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理顺其产权关系,引入先进的管理制度,吸收多元投资,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完全分离,建立多元化的股份制煤炭物流企业,使其向现代化物流企业转化。二是推进煤炭产运销体制改革。通过求同存异,实现合理的空间布局;建立立体运输模式,完善铁路煤运物流体制;实行一体化的服务,打破条块分割的管理现状等三个方面来实现。三是加快煤炭物流企业横向重组步伐。以现有大型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为助力,借助煤炭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推动力,通过大型煤炭物流企业的强强联合、中小型煤炭物流企业的兼并重组等形式来发展大型、现代化的煤炭物流集团公司,从而来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

3.推广先进物流技术应用

黑龙江煤炭物流企业一是要加快物流信息系统网络化建设,形成信息流,以煤炭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平台为依托,建立全国乃至全球共享的煤炭物流网络,实现以需带送的物流配送方式。同时,将散布在不同节点的煤炭物流企业利用网络技术联结起来,形成物流服务一体化,做到信息共享,实现全程跟踪,避免了供求信息的失真现象。二是对煤炭物流运输中的专用设备进行必要的技术创新,并加快转化使之应用,同时完善煤炭物流的基础条件和改善现有的仓库、场站、运输、装卸等煤炭物流设施,广泛应用eDi、GiS、GpS、条码、射频等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物联网技术。

4.发展煤炭“绿色”物流

在环境共生型经济模式的背景下,黑龙江煤炭物流企业应努力把煤炭行业的“黑色”物流转变成为“绿色”物流。因此,黑龙江政府应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依托,将构建“绿色”煤炭物流纳入发展规划中来,引导、鼓励和扶持相关企业开展“绿色”煤炭供应链建设。一是实现煤炭“绿色”运输,通过选用“绿色”运输工具、保护运输通道周边环境、提高“绿色”运输工具的使用效率等方法把煤炭物流各环节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尽量降低。二是实现煤炭“绿色”中转,通过推广煤炭“绿色”开采技术、煤炭产品推行有效包装制、对运输设备进行全面升级更新或改造等方法来做好运输、储存、装卸、流通加工等诸多环节的工作。

5.实施煤炭物流人才战略

从事煤炭企业物流管理的人员不仅需要达到现代物流管理的要求,还要求掌握煤炭企业各物流环节的基本目标。黑龙江煤炭物流企业的高层领导更要在此基础上科学地制定煤炭企业内部的物流模式。因此,一方面对于专业物流人才缺乏,一是选拔在职人员,对其进行专业培训;二是加强物流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三是派员学习交流培训国外先进经验等。另一方面要加快物流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引进竞争机制、完善岗位责任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使命感,让员工真正施展自己的才华。

参考文献:

[1]国际煤炭网.我国煤炭物流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eB/oL].学术

研究.(2012-08-03)[2011-09-06].http://.cn/xsyj/201

109/06/168351.shtml.

[2]田硕.辽宁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8.